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数学初二论文范文

时间:2022-03-17 20:18:25

序论:在您撰写数学初二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数学初二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二程集》;署名问题;二程;学说关系

[中图分类号]B2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3 — 0005 — 04

一、“署名问题”的实质

程颢、程颐并称“二程”,其学说一致性在学界已得到承认。①但相信最让研读《二程集》的学者们头疼的就是书中部分言辞的归属问题,因为全书中属于“二先生语”而未明确署名的内容多达130页以上,加之程颢传世之作很少,更增大了区分二人学说观点的困难。学界历来比较重视二程的差异。

朱熹说:

明道语宏大,伊川语亲切。明道说话,一看便好,转看转好;伊川说话,初看未甚好,久看方好。〔1〕

清代黄百家指出:

顾二程子虽同受学濂溪,而大程德性宽宏,规模阔广,以光风霁月为怀;二程气质刚方,文理密察,以峭壁孤峰为体。其道虽同,而造德自各有殊也。〔2〕

冯友兰认为:小程开程朱理学一系,而大程开陆王心学一系;小程属客观唯心主义,而大程属主观唯心主义。他说:

其实,他们兄弟之间的分别是很大的。他们所用的名词虽然相同,但所讨论的哲学问题并不相同。〔3〕

陈钟凡认为大程是神气一元论者,小程是理气二元论者。张立文分析二程的哲学逻辑结构认为,二者“有其大同,亦有其异”。陈来教授也认为“其实二程之间差别很大”。

若从二程思想的一致性来看,“署名问题”亦无大碍。但学界对二程差异的讨论强化了辨别未署名内容的意义,目的在于进一步明晰其理学体系全貌及发展路向。本文认为,从学说概念建立到最终的学术使命,二程之共同点仍为主要。《伊川先生年谱》载:

初,明道先生尝谓先生曰:“异日能使人尊严师道者,吾弟也。”先生既没,……尝谓张绎曰:“我昔状明道先生之行,我之道盖与明道同。异时欲知我者,求之于此文可也。”〔4〕

程颐在《明道先生墓表》中说:

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先生生千四百年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志将以斯道觉斯民。〔4〕

程颐以其兄有明圣人之道的大贡献,并自觉置身于传授圣人之学以“觉斯民”之列。于是,二程之差异更引发我们追问:他们如何去完成共有的学术使命?从《墓表》的褒扬可看出程颢开创理学之功,但程颐亦并未因此有所懈怠,反而日益精进,写成《程氏易传》后仍不断修改,希冀有所“少进”,授予门人之际仍言“只说得七分”。结合学术生涯、修养境界及心路历程,我们确实无法否定程颐在其兄逝后二十二年间对理学的发展。我们认为,二程学说之间是前仆后继的发展、完善关系,此即“署名问题”的实质内容。

二、“自然而然”与“因象以明”:程颐对程颢在理本论上的完善

与程颢相比,程颐对自家体贴出来的天理有何完善?先从“理”来看。程颢曾说:

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每中夜以思,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4〕

程颢明确规定了理的自然性,《二程集》中也有多处程颢关于理之自然的论述。如冯友兰所说:

若专就《遗书》中已标明为程颢所说者观之,……则程颢所谓理,似指一种自然的趋势。一物之理,即一物之自然趋势。天地万物之理,即天地万物之自然趋势。〔5〕

《二程集》中有借赞邵雍而以理为自然的文字,并强调“观天理”须“开阔得心胸”,以及“天人无间”、“充塞化育”、“万物一体”、“万物皆备于我”等等,都是说天理的自然而然。正是因为“百理具在,平铺放着”、“元来依旧”,所以物虽不能推却不可谓物无其理,人虽推得却对天理丝毫增减不得。只有抛却私念,置身于天地之间,方能达到充塞无间,与理为一。很明显,这是自然之理下的心性、工夫论。此段文字虽未明确署名,但就上下文逻辑联系、句义相似度来看当出自一人。

程颢曾对其《识仁篇》中“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的观点进一步作喻:①

医书言手足痿痹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至?若不有诸己,自不与己相干。如手足不仁,气已不贯,皆不属己。〔4〕

既然作为仁者的“我”能够“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达到“浑然与物同体”、“莫非己也”的境界,“天地之用”也就“皆我之用”、“万物皆备于我”了。这种观点,与上述未署名文字意指相同。可以断定,未署名文字当为程颢之语。

从“出于理”、“只为从那里来”等字样看,程颢把自然之理放在了宇宙生成论的本原地位。尽管程颢在体用问题上有过“理义,体用也”、“‘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者,体用也”、“《咸》《恒》,体用也。体用无先后”等简单论述,但出自于其中的物又不能推,终未对“理”的体用关系做明确、完备的概括说明,在“理”本论问题上论述不够成熟。

程颐论述“理”时用了一个“照”字:

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4〕

“照”在此用的很生动,说明了物象因本体理而得以显现、存在,部分体现出本体与物象的关系。《二程集》中又有一段未明确署名的文字:

今日须是自家这下照得理分明,则不走作。形而下形而上者,亦须更分明须得。虽则心有默识,有难名状处,然须说尽心知性知天,亦须于此留意。〔4〕

“天下物皆可以理照” 说明理本体对万物的根本作用,“须是自家这下照得理分明,则不走作”又说明以理为本体而存在的万物是理的体现。程颐用“照”连接理、象,注重形而上、下的区分和理、象之间的关系,这段文字应为程颐之语。

《程氏易传》是程颐关于理学体系最为成熟、完善的著作。在《程氏易传》中,程颐对理本体作了系统论述。

第一,天下之理为一。

天下之理一也,途虽殊而其归则同,虑虽百而其致则一。虽物有万殊,事有万变,统之以一,则无能违也。〔4〕

程颐将华严宗的“事理三观”总结为“万理归于一理”,认为事事皆有其理,万事之理最终归于一理,从而厘清事、理关系以建立其理本论。

第二,理有对待而恒动无穷。

《程氏易传》云:“理必有对待,生生之本也。有上则有下,有此则有彼,有质则有文,一不独立,二则为文。”天理恒动无穷不仅在于其内在的、阴阳相互关系的运动机制,而且在于“理必有对待”的关系为生生之本。程颐解释《大有》卦《彖传》:“事成而后有败,败非先成者也。兴而后有衰,衰固后于兴也。”成败、兴衰具有对待意义,而先成后败、先兴后衰则从时间流动、超越空间的意义来讨论相互对待关系。在不断成败、兴衰中生成新的事物,新事物衰落之后又被新生事物替代,阴阳关系如此相互对待,乃生生不息之本。程颐解释《未济·序卦》认为,既济矣,物之穷也。物穷而不变,则无不已之理,《易》者变易而不穷也,故既济之后,受之以未济而终焉。未济则未穷也,未穷则有生生之义。〔6〕

既济则物穷而不变,然而《易》者阴阳之道,阴阳相互对待变化无穷,天理恒动生生不已,故《既济》卦之后为《未济》卦。未济即未穷,未穷则生生不已。如此,既济与未济、穷与未穷的阴阳对待关系正是“生生之本”。

第三,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易传序》云:“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气聚则有形,气散则形灭,气之聚散发生形象的变化最为明显可见,“以气明道”也就是以“象”明道。理的体用关系具体为理象关系讨论。程颐说:理无形也,故假象以显义。乾以龙为象。龙之为物,灵变不测,故以象乾道变化,阳气消息,圣人进退。〔6〕

“有理而后有象”。理”是事物之所以然而至微无形,故“理”虽决定“象”却要假借“象”以体现自身。乾有刚健不息之理,却又不为人所见,于是通过“龙”这种形象可见之物以显现乾道变化、消息进退之理,即“假象以显义”。“理”把“象”作为表现自身的形式,就是程颐在《答张闳中书》里说的“因象以明理”。

程颐易学中的“圣人之道”合体用为一并以实有可见,“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成为对理象关系的最好解释。“至显者莫如事”,世间事物皆因气而成灭,最为显著可见,属于“象”的范畴;“至微者莫如理”,凡事背后皆有其所以然,便是至微之“理”;“事理一致,微显一源”,至显之事正因其所以然之“理”而得其然。程颐厘清事理之间的体用关系,超越了王弼老庄易形为物之累、无为有之本的矛盾,确立了“理”的实有地位,在《程氏易传》中建立起更为完善的理学体系,而这些皆为其兄长所不及。

三、明言“不容说”的天命之性:程颐对程颢在性论上的完善

有观点认为二程思想的差异主要在工夫论,工夫论的差异则归结为对本体把握和认识的差异。程颐较程颢更为完善的理本论,是探讨二人工夫论关系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程颢认为万物一体皆自“理”来,只是“人则能推,物则气昏,推不得”,这涉及到“性”的问题。《二程集》有一段论述告子“生之谓性”的文字未曾署名,②文中同意告子“生之谓性” 的提法,认为天地所生之物皆有其性,只是需要对其在“性”上加以区分,不能像佛教那样“只道一般”。文中通过解释《中庸》前三句来阐发“性”,再次强调了万物各有其性,当“循其性命而不失”乃是“道”。文中“以失其本性,故修而复求之”说明了之所以修道复性是因为主观人欲对自然天性有所蒙蔽、毁失,《中庸解》“道之在人,有时与位之不同,必欲为法于后,不可不修”则强调了修道的客观必然性。此文对“性”的解释与《中庸解》相比,最大区别在于修道复性的原因。“随时取义”作为《程氏易传》三大解《易》原则之一,是程颐结合一卦所处的时位、时机,即卦义的特定背景以及卦爻性发生功用的时空环境对其作解。据此原则,我们即便不能确定《中庸解》尽出自程颐之手,至少可以肯定上述未署名文字非程颐之语了。①更重要的是,程颐的“时”与“位”虽有环境和时域的特殊性,但因其流变、交互性又具客观普遍意义而“必欲为法于后”。这样,程颐就为其提出“性即理”做好了准备。

相反,程颢虽提出“道即性也”,但在具体区分“性”时却显得模糊不清。程颢解释告子的“生之谓性”时曾以清浊之水作喻,将“性”看作可善可恶的气禀之性,认为“性即气,气即性”,“善固性也,然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也”。程颢意识到水有清浊而元初之水为清,以及善、恶皆为性但“元者善之长”等矛盾,同时坚持性本善并提出“此理,天命也”,认为本善之性为天命之性。却又因天命之性在“生之谓性”、“人生而静”之上,终以“不容说”来了结。②朱熹“若比来比去,也终有病。只是不以这个比,又不能得分晓”的评论点到了程颢性论的痛处,张岱年先生之所以认为程颢有关“性”的观点与告子相近,也是这个原因。③

既然物因其气禀为昏而推不得,人究竟何以能推得呢?这还是一个涉及性理关系的本体论问题。程颢引《书》、《易》之语解释“天位乎上,地位乎下,人位乎中。无人则无以见天地”以证明“惟人万物之灵”、人不同于万物而能识天地之处。而他接着解释“天地设位而易行其中”时自设问答说:

何不言人行其中?盖人亦物也。若言神行乎其中,则人只于鬼神上求矣。若言理言诚亦可也,而特言易者,欲使人默识而自得之也。〔6〕

“无人则无以见天地”,程颢并未明确说明其中原因,不得不回到人虽为万物之灵而仍为万物的思路上来,这显然与其“人则能推”的观点矛盾。尽管“言理言诚亦可”,但对理、诚与人的关系及其在人身上的表现未有说明。至于“欲使人默识而自得之”,则与“不容说” 一同走上了不归路,难免有牵强无奈之嫌了。确实,程颢虽然也讲“万物皆备于我”,但他并没有解决万物如何皆备于我的问题,④因为如果不把与道、理为一的“性”讲清楚,人如何能够“反身而诚”以推出天理则始终找不到可挂搭处。若从自然而然之理出发认为人能推而物不能推当属自然,人之性自然不同于物之性,那么“生之谓性”与天命之性则将再次发生断裂。

从子贡那儿留下“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的问题,到程颐这里归结为性理关系。程颐明言“性即理也”,而他说的“在乎人焉”则是要求人努力摈弃气禀之性中恶的成分,归于天理善性,即“继之者善也”。“动静相因而成变化,顺继此道,则为善也;成之在人,则谓之性也”,程颐在《易说》中对“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的解释强调了先天善性之所成在于人,人能够成就先天善性,即继善成性。这样一来,程颐在《易传序》中虽只是说“所传者辞也”,但人却能“由辞以得其意”,程颐继其兄之后欲传承儒家学说、“尊严师道”的目的得到了论证。

经过此番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程颐建立的理学体系,实为对程颢未竟事业的推进和完善。于是亦可重新面对《二程集》“署名问题”。程颐云“习到言语自然缓时,便是气质变也。学之气质变,方是有功”,事实上在兄长逝后程颐也确有变化。正如朱子所言:“今之想像大程夫子者,当识其明快中和处;小程夫子者,当识其初年之严毅,晚年又济以宽平处。”程颢作《定性书》年方二十二、三,试想,程颐在其兄写成《定性书》后六十余年间对理学若无创新与完善,焉能担负“尊严师道”、传承儒学之大任?朱熹又何以择其学说以继承之?牟宗三“凡属二先生语者大体皆是明道语,至少亦当以明道为主”的判断自然有其标准,但就学问研读则必不只是穷究其话语归属而已。二程的特殊关系及其在哲学史上的“罕见”现象,更要求我们在享其遗语时不能总困扰于“署名问题”,以致与辨别之初衷南辕北辙。至于二程各开心、理派系的说法,牟先生也认为“朱子实开自伊川,而象山却并不由明道开出,象山亦不自以为学出明道也”。②但凡此种种,都不能影响到二程学说之间应有的密切联系。

〔参 考 文 献〕

〔1〕黎靖德.朱子语类(第六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程颢,程颐.二程集(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4.

第2篇

小学升到初中,学习方法有很大的转变,初二是初中一年级和初中三年级的结合点,初一是对小学知识的一个总结,同时逐步转入初中的学习,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有了新的要求。而初三则对初中的知识进行总结,为转入更高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初二的学习是初一和初三的中间阶段,是顺利实现两个转变的关键阶段,对搞好整个初中的学习,顺利的升入理想的高中是极为重要的。

想要在这“两极分化”的一年里向优秀前进,养成自主学习,提前预习等一些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我给大家的建议是:抓好课前预习,规划时间分配,分散整体任务,安排重点突击。

数学一定要提前做好预习:

对于数学来说,即将成为初二的同学,初二这一年是关键年。

初二数学所学的部分,占整个初中阶段知识点的一半。这是一个很惊人的力量。中考几何的重头戏:三角形全等和它的三大转换,都要在初二全部讲完。这一部分学习的难度,大家可以问问学校里的学哥学姐,即使是在初一学习不错的,对三角形全等这一块的中高等题还是感到很麻手。除此之外,还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加入。

初二这一年,之所以说对数学很关键,不单单因为数学任务变多变难,还有一个原因:一门新的理科类学科要和数学抢时间,那就是“物理”。

物理是你能不能保持优势的考验:

物理这门学科,入门很快,但真正要学懂,其难度不亚于数学。初二年级开设的物理对初一孩子是个全新的领域,如果不能够提前对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了解,在知识点比较难理解的时候,就很难跟上步伐。所以孩子们可以在暑假提前学习更好的做好迎接两极分化的准备。物理学习的好坏也是决定你在初二能否保持优势学习的重中之重。

英语的学习决不能忽视:

初二没解决的问题,到了初三不但解决不了,还会越来越严重,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谨记,“不懂就问”四个字,一旦在学习中发现跟不上进度,知识点遗漏等情况,马上向老师或是同学求助,把问题解决在当下,千万不要想着等到初三去“查漏补缺”。

我们不只要“会做”,更要“得分”。中学英语的考试绝不仅仅是靠知识,而是大量的陷阱,伪装。所以仅仅掌握一些词汇、语法点是远远不够的,更要通过平时的习题,发现出题,解题的规律,让自己得到最高的分。阅读完形也是这样,同学们会发现,仅仅读懂文章并不能让你得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题型(细节题、主旨题、判断题等等)解题方法,典型错误答案的揣摩。有的时候即使没有读懂文章也能得满分,就是因为解题方法到位。

第3篇

数学组于 20xx年6月被授予市教育系统“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一年来,全组教师没有自满懈怠,不断加强学习,完善自我,力争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多更大的奉献。

一、认真学习,落实校本培训。

1、要教出有创新的学生就要有创新的教师,因而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师德修养。本组教师经过几年的努力,通过自学,到目前为止,已有5人拿到了本科学历,另外还有1名教师也即将获得本科学历,数学这门课的本科学历是比较难拿的,它需要教师的真凭实学。

2、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制定了教研组的培训计划,包括听课情况、学习研讨情况、教研活动情况等。本组教师每学期都要开一节公开课,而且在上课前本组教师要集体备课,课后要说课,还要评课。除了去校外参加教研活动外,每个星期四下午都要集中学习、研讨。每人都要认真填写校本培训记录册,撰写教学反思和自修笔记。今年3月份,学校检查校本培训记录册,数学组教师全部合格通过验收。

3、实施新老结对、互帮共进。积极参加学校工会组织的“青蓝工程”,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熟,勇挑大梁。此次学校共组织了八个互帮共进对子,其中数学组就占了三对,这三个对子分别是王俊和武治国老师,戴树森和魏婷老师,张连兵和金昌静老师。自从开展结对活动以后,每个结对教师之间都互相听课,青年教师听老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宝贵经验;老教师也要听青年教师的课,对他进行指导,并做出评价,每个结对教师之间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并在学期结束时做好总结。结对这半年多来,武治国和魏婷两位老师在全校大会上多次得到学校领导的表扬。

二、诲人不倦,孜孜以求。

我校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自信心不强,特别表现在数学这门课上,这就给数学的教学带来很大困难。但我们数学组的老师面对他们,不灰心、不气馁、不放弃,一方面找他们的家长谈,取得他们的支持,更多是找学生谈心,给他们树立自信心,并不计报酬地给他们补缺补差,努力探索一条符合自己学校特点的教学方法。

数学组按照年级分为三个备课组。每个年级有一个备课组长,由各备课组长负责安排本年级的教学进度和集体备课情况。三个备课组各有自己的侧重点;初一主要抓好小学升初中的衔接工作,培养学习习惯,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结构特征,与小学的那种大作业量、反复训练相区别,初中生应逐渐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除了一定量的家庭作业以外,还要求花时间看书,这要求教师去引导。初二主要是防止学生的两极分化、由于初二的数学课程内容较深,特别是几何部分的推理证明,学生感到困难,故而有厌学情绪,因此老师要做思想工作。初三的工作重点是抓好升学工作,除了要保证大面积丰收外,还要突出一些尖子生,使他们能顺利考入重点学校。

本组教师工作量都很满,有的老师除了上课外,还有一些行政工作。虽然很忙,但老师们都能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自制试卷,一丝不苟。平时经常相互交流,以期求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如我校初二学生数学成绩均分在初一刚进校时排名由全市倒数第二,到上学期末全市统一考试已上升到正数第七。

三、务实奋进,成绩显著。

本组教师由于勤奋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教科研方面,有多篇论文获奖,如李建华老师的《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获第七届教育学会论文一等奖;周恒兴老师的《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获第七届教育学会论文二等奖;汤启霞老师的《关于“相似形”的复习》以及张连兵老师的《适应素质教育,改革数学教学》都获得市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王俊老师的《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加快实施探究性学习》获市教育学会论文二等奖等等。

在学生成绩方面,从历年来市里统计的数据看,我校的数学成绩由初一进校时的全市倒数,到初三结束毕业会考,成绩赶超了几个学校,有了大面积提高,数学均分的提高是要花很长时间和精力的,这得益于全体数学教师的不懈努力。同时在每年的数学竞赛中,每次都有人获奖,这在我校各学科竞赛中是唯一获此殊荣的,而且去年数学竞赛,我校刘锐同学考了 100分(满分120分),排在全市前15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一份耕耘,一份 收获,我组教师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荣誉,汤启霞老师获得了市师德标兵,戴树森老师获得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王俊老师获得了工资晋升 3%的奖励。20xx年我校评选了校际优秀教师,王俊老师、戴树森老师、武治国老师获此殊荣(李建华老师因任校长不参加评选)。另外,上学期末,在学校先进教研组评比中,严格评选程序,我组荣获校级先进教研组。

第4篇

本人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于律己,虚心勤奋地开展工作。能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做到顾全大局,为人师表。

本人大学本科的学历, 学士学位,2005年评上“中学一级”教师的,任现职以来我进行过两轮循环教学,近五年以来的工作量:2008-2009教九(7)、九(8)数学;2009-2010教七(9)、七(10)数学;2010-2011教八(9)、八(10)数学;2011-2012教九(9)、九(10)数学;2012-2013教八(2)、八(3)数学;(周课时10节,满工作量)。在教学上,我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虚心向同组的老师学习,积极上公开课,任现职以来,在课题研究中开过一节面向全市的公开课;校际交流课2节;对外公开课2节,校内公开课11节,教学效果良好。我从教以来担任了七年的班主任工作,任现职以来我担任了三年的班主任,我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平等友善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师生关系和谐,1999-2000所担任班主任的初一(6)班被评为“市先进班级”,2000-2001所担任班主任的初二(6)班被评为“校先进班级”;2009-2011所担任班主任的班级被评为“校先进班级”(连续三年)。在教科研方面,我参加过市级课题《教师教学反思中同伴互助方法策略的研究》,省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策略的研究》,两个课题均已经结题,任现职以来我共发表过五篇论文:案例《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2)的教学过程》2005年发表在省级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上;论文《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与构建和谐校园的法律思考》2010年发表在国家级刊物《西部科教论坛》(刊号CN62-1031/G);论文《巧用公式善解难题》2011年发表在省级刊物《科技信息》(刊号CN 37-1021/N),论文《游戏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研究》2012年发表在中国级刊物《科技资讯》(刊号CN 11-5640/N);教育案例《你一直让我牵挂》发表在省级书刊《教育不简单》上。我指导过组内青年教师吴月洁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使她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教坛新秀”。

我带领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生活中的轴对称》和《游戏中的数学》,并得到“优秀指导教师”的荣誉;近五年来,我有两年年度考核为“优秀”,有一年被评为“校优秀教育工作者”。 我计算机考核合格,每年都参加网上的继续教育培训,公共科目合格证按要求拿到三张,每年继续教育学时均合格。我顺利通过了教育理论、教育科研、课堂考核等各项考试。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努力,争取再上一个台阶。

第5篇

探讨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实效性的可操作程度。

二.实验班级

实验班级是武汉六中初三(l)班,全班47人。把该班初二年级的学习情况作为实验的参照情况。

三.实验班级基本情况

该班在学校内是一个四类班级,在这个班前面有两个竞赛班,三个重点班,两个次重点班,这七个班的生源情况从学校的分班情况来看,那都是要高于该班的。另外,与其处于同一层次的一共有六个班级,在这一层次下面还有五个更低层次的班级。从该班的实际情况看,班上有近30人情况还是不错的,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还是有一点的,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该班的学生同他们前面的数学老师有着这样那样的隔阂,该班学生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热情和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在初一时,教他们的一个数学老师,由于是在我们学校原来是长期教竞赛班的老师,所以该老师在该班讲的内容和题目,对该班的大部分学生来讲,实际上是难了一些,超出了很多学生的实际理解和接受能力的。很多学生由于在初一年级就觉得数学很难,从而使班上的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一种恐惧。在初二上学期时,教他们的一个老师,由于学生感觉到这个老师在教学技巧和方法上与他们的前任的数学老师有着比较大的差异,所以很多学生对于这个老师缺乏一定的信任,很多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实际上可以说是很糟糕的。另外,由于该班在初一时候的班主任是一个英语老师,该班的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有很浓的兴趣,同时,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存在问题,数学教学对他们来讲,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

四.实验时间

实验时间为16个月:从2006年3月到2007年6月下旬。

五.实验方法

在这16个月中,一直由我来担任该班的数学老师。在这16个月中,我一直按照我的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具体方法来操作。同时我还保留了学生历次的考试成绩和观察到了他们近一年半时间的变化。我还与学生进行了访谈,并且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

六.实验步骤

由于2006年3月我接手该班时,对该班的情况我有所了解,针对该班的具体实际情况,我采取了如下的步骤和做法:

(l)由于该班学生对他们的数学老师很挑剔,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有很大的问题,所以,我打算先让他们学生对我们老师感兴趣,从而让学生去对老师所教学科感兴趣。为了让他们对我感兴趣,我通过给学生讲故事,上公开课,找学生谈心,家访,给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演,等等,让学生能够在你的课堂上能够感觉到快乐。从而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从而进一步去喜欢数学。

(2)充分利用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和‘住理特点进行组织我们的教育教学。在初二下学期时,由于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的要求不够高,因此,在这半年,我对他们学习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对于其中的大部分学生,我只要求他们把我讲的基础知识弄懂弄透就可以了,我知道只要他们基础知识掌握得不错,到了初三,他们会有很大的改变的。另外,我知道很多学生在初二有很强的叛逆心理,所以,我在初二下学期,尽量的不和学生发尘这样和那样的矛盾,学习的提高还是次要的,关键一点,就是要让学生认可你,服你,愿意听你的,从最后的实际情况看,这一点我是做得还比较成功的。在初三时,山于中考的逼近,学生开始有了学习的要求,因此,我也相应的提高了对他们学习的要求,记得时时给他们鼓励,时时去激励他们。由于很多学生实际上原先的基础知识还是可以的,因此,很多学生在这一年里他们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3)通过对学生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我确定好帮扶对象,重点帮助那些有学习潜力,但又出现了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的帮扶,要抓住时机,在他们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要适时迎上。不仅如此,你还要注意方法,要多观察他们,在他们有了那一个想继续上进的前提下,猛拉他们一把!

(4)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要制定不同的帮扶方案。通过我对很多学生的接触,我深深的感觉到,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数学的,学习数学需要一定的天赋,我根据不同的学生,去制定不同的目标,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目标去寻找不同的努力的方向。

七.实验结果

通过我16个月的努力,班上数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改进,在2007年中考中,该班有19人达到了重点高中的录取线,35人达到了普通高中的录取线,出色的完成了学校交给我的任务。班上很多学生和家长对我充满了感激之情。通过表格我们可以发现,我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这个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还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但从我接手后,这个班上学生的数学成绩几乎每一次都有提高。通过表格我们能够看到,学生在四月调考和中考中的进步是比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学生到了初三下学期有了更充足的学习动力了,学习起来更加刻苦了。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四月调考前,试说明已经下达到了各学校,我们在四月调考前和中考前进行了大量的专题训练和模拟训练,很多学生在有效的复习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际上,我们这只是看到了学生学习上的变化。事实上,很多学生不仅是在学习上有所改变,很多学生在自信心上,行为习惯上,都有着很大的改变。比如说我班上有一位学生范亚现,该生在小学时数学成绩不错,但到了初中来后,由于和初中的数学老师发生了矛盾,一度该生不愿意听课,也不愿意去交作业,数学成绩下滑很快。到我接手该班的时候,该生数学成绩仅仅只能够在及格左右晃动了。该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一度低迷。在我接手该班后,我和该生交朋友,和他一起打乒乓球,谈心,再另外该生也的确感觉到我比他的前任数学老师要强,他佩服我,就很虚心的向我学习。一年后,该生的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自信心上提高了很多,学习兴趣上也强了不少。在中考的最后阶段,他继续发奋,最后中考数学考到116分,达到了位置值满分的情况。还有一位女学生张贤,该生学习一直很认真。但数学对她来讲,的确还有不少⑧羔默s’s难度。初一初二的历次考试成绩都不够理想,该生对学习数学充满了疑惑。在我接手后,我了解了该生的学习况之后,我发现了该生学习数学的问题。该生虽然上课听讲很认真,作业也很认真,但该学生却不能够很好的将其联系起来。简言之,课本上讲的定理定律,她不知道如何去用,在什么时候用,该这么用,她都是不清楚的。在我教会了她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后,该生的进步是很明显的。后来数学成绩就越来越好,学习起来也很有方法。在中考中,该生的数学成绩考到了104分,为她赢得中考立下了汗马功劳。事实上,在我教的这个班,像他们两位学生一样,取得了很大进步的学生还有很多。我觉得他们的成绩的提高还是一个次要的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借助学习成绩的提高,找到了学习的信心和方法。

八.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我16个月的努力,可以让大家感受得到,不同的老师采用不同的办法,对于同一个班的影响是不同的。事实上,我知道,这个班的前两任老师也还是在尽职尽责的。但不同老师的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那么其中关键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没有很好的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通过这次教学实验,我们能感受得到,采用一定的做法,我们能够对我们的数学教学现状进行改观。进一步说明,我们的一些想法切实可行。

九.通过此次实验成功后的几点反思

(l)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育特别快,对世界的认识尚处于形成阶段,复杂的社会环境,导致各方面充满了变数,作为教师、家长应认识到学生的内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学习、生活中应加强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及非智力因素教育,多让他们到实际生活中去体验、感受,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学习观。

(2)“习惯决定成败”,说明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的地位,初中生年龄小,培养好的习惯还来得及。这时,学校和家长应达成共识,对学生各方面的习惯都要加以规范,并予以督促,必要时,还要强制执行。

(3)多进行典型解题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能够从有限的题目解答中,增强解题的感性认识,提高解题能力,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成绩。

(4)在平时的常规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基础知识、基础方法的教学,尽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学一些有用的知识。曝~Is

第6篇

论文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厌学,假厌学

 

学习厌倦即厌学,厌学往往是一种不自觉的心理行为。厌学的学生总是不自觉地对学习感到厌倦。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感到乏味,对学习任务有抵触情绪,缺乏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上课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学生还对老师和家长有厌烦情绪,有的学生则表现为消沉、不安,甚至有的学生经常逃学,厌烦学校等等。如果要求厌学的学生学习,往往会使他们感到痛苦、紧张、急躁,甚至引起语言行为上的对抗和无所谓的态度。

这些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但是,无论是从理论或者实践上来讲,青少年都应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在我十一年的教学中,发现对体育课有真正厌学情绪的只是极个别的学生,这些孩子是因为各科的学习基础太差,自知根本没有考上大学的可能,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并把这种情绪蔓延到各个学科当中,其中当然包括体育。然而,绝大部分为对体育学习感到乏味体育论文,对体育学习任务有抵触情绪的学生,可以被列入到“假厌学”中,何以见得?请看以下镜头:

镜头一:教师布置跑步练习,部分学生以伤、病为由申请见习。练习完毕,进入球类练习,这部分学生却个个生龙活虎……

镜头二:篮球教学课上做练习,大部分女生往后躲,不愿参与。自由活动时,见到邻班女生踩着健身车,呼拉一声,全都围着老师:“我要玩那个。”……

可见,这些学生内心并不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体育课上教师所教的内容、方法感到枯燥厌倦。体育是一个来自于游戏、发展于游戏的学科,体育受到学生的喜爱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不喜欢体育教学呢?对于这一问题的分析与认识不单单是使学生喜欢体育课的问题,而且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向之间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是一个影响我们推进体育教学科学化进程的重要问题,因此这部分“假厌学”学生值得我们重视并认真地去加以分析与解决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一、研究教材教法,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特征,结合学校的场地器材情况,认真挑选多数学生喜欢的教学内容

教学摘要求不符合。如图所示:

 

项目

重复年级

跨年级个数

30/50/100米

小一~高三

12个年级

800/1000米

初一~高三

6个年级

蹲距式跳远

小三~六、初二~三、

高二~三

8个年级

跨越式跳高

小三~六、初二~三、

高一~二

8个年级

抛实心球

小二~六、初一、高一~三

9个年级

推铅球

第7篇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在他所著的《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这种提法,是符合数学教育发展要求的,在数学教育改革的今天,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非常必要。

所谓数学活动是指把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概念作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思维活动的形式和发展来理解的。按这种解释,数学活动教学所关心的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去研究不同水平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智力。

那么,要想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主要应考虑哪几个问题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想法与同仁共勉。

一、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

知识和思维是互相联系的,在进行某种思维活动的教学之前,首先要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

什么是知识结构?一般人们认为:在数学中,包括定义、公理、定理、公式、方法等,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人们从一定角度出发,用某种观点去描述这种联系和作用,总结规律,归纳为一个系统,这就是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进一步了解思维水平,考虑教新知识基础是否够用,用什么样的教法来完成数学活动的教学。

例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时,讨论它的解,须用到配方法,或因式分解法等等,那么上课前教师要清楚这些方法学生是否掌握,掌握程度如何,这样,活动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二、考虑学生的思维结构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进行数学教学时自然应考虑学生现有的思维活动水平。

心理学早已证明,思维能力及智力品质都随着青少年年龄的递增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是不相同的。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中介绍了儿童在学习几何、代数时的五种不同水平,在这五个阶段上,学生掌握知识,思考方式、方法,思维水平都有明显差异。因此,要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必须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下面谈谈与学生思维水平有关的两个问题。

1、中学生思维能力之特点

我们知道,中学生的运算思维能力处于逻辑抽象思维阶段,尽管思维能力的几个方面的发展有所先后,但总的趋势是一致的。初一学生的运算能力与小学四、五年级有类似之处,处于形象抽象思维水平;初二与初三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属于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从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命题能力和推理能力四项指标来看,初二年级是逻辑抽象思维的新的起步,是中学阶段运算思维的质变时期,是这个阶段的关键时期。

2、学习数学的几种思维形式

(1)逆向思维。与由条件推知结论的思维过程相反,先给出某个结论或答案,要求使之成立各种条件。比如说,给一个浓度问题,我们列出一个方程来;反过来,给一个方程,就能编出一个浓度方面的题目。后者就属于逆向型思维。

(2)造例型思维。某些条件或结论常常要用例子说明它的合理性,也常常要用反例证明其不合理性。根据要求构造例子,往往是由抽象回到具体,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思考过程。例如:试求其反函数等于自身的函数。

(3)归纳型思维。通过观察,试验,在若干个例子中提出一般规律。

(4)开放型思维。即只给出研究问题的对象或某些条件,至于由此可推知的问题或结论,由学生自己去探索。比如让学生观察y=sinx的图象,说出它的主要性质,并逐一加以说明。

了解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数学思维的几种主要形式,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特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思维活动的教学定能收到良好效果。

三、考虑教材的逻辑结构

我们现有的中学数学教材内容有的是按直线式排列,有的是按螺旋式排列。

如果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教材的逻辑结构就应有相应的变化。比方说,指数、对数、开方三种不同形式都可表示为:a、b、N之间的关系a的b次幂等于N,是否可以把它们安排在一起学习。再比方说,关于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中学课本里有浓度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积问题,在讲解时,可用一个方程表示不同问题,使他们得到统一,只是问题形式不同而已,其方程形式没有什么本质差异,可一次讲完几个问题。

数学活动教学,不仅考虑初等数学之特点、教材的逻辑结构,而且具体的某段知识也要仔细研究,不同性质的内容用不同方法去处理,这就是下面要谈的积极的教学方法问题。

四、思考积极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