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6 01:09:04
序论:在您撰写高职教育技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高职教育 适应社会要求 深化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体,她的办学目标是培养符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与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即为社会尤其是为高等职院所在地(或区域)的经济发展培养、输送大批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与提供科研技术支持。因此,高职教育必须融入区域或行业经济发展中,对接市场需求,才能增强竞争力,才可持续发展。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总体上是好的,为经济社会与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升级,高职教育在服务经济社会与行业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
1、高职教育在服务经济社会与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办学定位不够准确,未形成与社会经济和行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
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院校办学观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立足于区域社会经济或行业经济发展的思想不牢,未形成培养适应区域或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定位。如:有些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还类同于本科院校研究性和工程性的专业教学计划,过多强调传统的学科性理论教育,忽视专业技术和专门技能培养。办学层次不满足于现有层次,想方设法提升办学层次,甚至将办学层次升格作为所追求的一个核心目标,出现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或行业发展需求相脱节的状况.
1.2 办学模式与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结合不紧密,缺乏针对性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符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核心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职业素质,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很好地对接区域产业发展的需要。但目前高职院校由于办学时间短,多数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大多还没有形成鲜明的特色和强大的社会辐射力,办学模式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很多专业脱离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轨道,学校、企业、行业间不能达成“默契”,同时,未实行多层次、多规格、多种形式办学,无法在短时期内为地方培养其急需的人才。
1.3 专业设置稳定,对市场的反应不够灵敏,与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不协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正在加快城市工业化及城镇化的步伐。各高等职业院校应根据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增设经济建设急需的专业。但是,由于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稳定,对市场的反应不够灵敏,社会急需的专业未能及时设置,造成高职教育与衡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存在着不适应的现象。
1.4 实践教学环节不完善,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技能性、实践性与应用性等特征没有很好地体现
目前高职院校大多数条件不够好,实践教学环节不完善,开设专业技能性的实验和落实课程实训不够,不能保证理论与实践相匹配,技能得不到很好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高职毕业生的素质与能力难以适应岗位要求,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技术变革的要求,职业教育的特征没有很好地体现。
2、高职教育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对接市场需求,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
2.1 高等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深化教学体制改革,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高等职业院校要紧紧围绕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办学特点,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不断深化改革,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办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一是积极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开发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和教材。二是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注重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推行弹性学制、学分制,拓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渠道。四是完善教育教学评估体系,把就业率作为衡量高职学校办学水平和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就衡阳的高职教育来说,衡阳高职教育为衡阳经济与行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等方面还不尽合理,与衡阳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对人才需要尚有一定差距。衡阳5所高职院校专业分布共为37个,其中护理专业在校生人数占30%,是目前招收人数最多的专业,而农牧类的畜牧兽医、园林花卉、环境艺术三个专业,在校生总数不到1000人。在这37个专业中,计算机应用、商务英语等专业是5所院校同时开设的,专业重复设置。而目前衡阳专业人才的实际情況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特别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16.4%,中专以下文化程度人数占44.7%,需要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同时衡阳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工程技术类、金融、经管类、农林畜牧类等专业人才也相对缺乏。为此,衡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正立足于衡阳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要求基础上,不断深化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改革,努力办出特色。
2.2 高等职业院校要优化专业结构,对准企业需求,设置对口专业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对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要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针对企业需要,设置对口专业。对过时的、需求相对饱和以及非传统优势专业,要进行压缩调整,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人才,培养满足企业需要能够就业的人才。就衡阳的高职院校来说,就是要针对衡阳高新技术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和企业需要,设置对口专业。衡阳市正在向加快城市工业化的方向迈进,第二产业迅速崛起。2007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307.7亿元,增长22.2%,比上年加快3.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4.33亿元,增长28.82%,比上年加快6.67个百分点。园区工业贡献突出。市级及以上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15亿元,增长44.95%,占全市规规模以上工业的29.93%。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05.54亿元,增长69.87%,比上年加快63.63个百分点。2006年完全改变了第一产业长期占主导地位格局,实现了从“一、三、二”向“三、二、一”的跨越。为此,衡阳高等职业教育亦调整了专业结构,重点加强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环境工程技术、建筑设计及财经类复合型高层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如:衡阳财工职院适应市场需求,设立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焊接及自动化技术等专业,对接衡阳风顺车桥、中钢衡重、湘南电机厂、衡钢集团等大型企业。2009年,衡阳财工业职院开设应用化工专业,对接衡阳市水口山有色金属公司、建韬化工等化工企业,满足衡阳应用化工人才的需要。
2.3 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与企业联合,发展职业教育校企联盟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必须坚持走校企联合的道路,一方面,高职院校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高职院校做兼职教师,加强学生的技能培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委托高职院校帮助培训职工,节省培训时间、场地、师资和费用。衡阳各高等职业院校积极面向衡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学校与企业联合。如:湖南高铁职院打造的“1126”的校企合作平台就是典型事例。“1”个联盟。即在衡阳市科技局的领导下,学院牵头,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依托,联合在衡3所高校,衡阳化工研究所等10家企业,联合组建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衡阳市盐卤化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衡阳盐卤化工产业发展做贡献。“1”个集团。即牵头组建衡阳市职教集团,含十几个一流建筑企业,侧重建筑等方向,开展中高职学历提升教育,合作进行技术攻关、技能鉴定、师资培训等。“2”个基地。即:一是政校企合作组建“高铁人才培养和技术合作基地”,实行理事会运行机制。有广州铁路(集团)公司、香港铁路有限公司等15家高铁规模企业加盟,已吸收企业投资价值1000多万元的设备,建立了校中企。近3年来,为企业年培训5万人天以上,开发铁路企业技术标准4个,校企合作研制铁路新产品10多种,获国家专利9项,参与了武广高铁等100多项铁路大型建设项目。二是建立衡阳市城市智能交通研究基地。与衡阳市交通局合作,创新衡阳市城市智能交通建设模式。“6”是学院创办6个校中企,既是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技术服务基地,又是企业生产车间。又如:湖南环境生物职院2008年4月成立第一家全省职业教育集团,与80多家企业结盟,打造衡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职业培训、科研开发与科研转产的校企合作新平台与新模式。作为以农林为特色的高职院校,该院组织了5位专家成立专家组对林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标准进行原创性开发,形成每个岗位初、中、高三级对应职业标准,目前是湖南省唯一有鉴定高级技师资质的高职院校,同时承接全省的林业职业技能培训和林业职业资格鉴定。2008年5月在国家林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批准并委托下,全国林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培训班在该院成功举办,从而开启了湖南林业行业特有工种鉴定的先河。全面布局林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鉴定,填补了湖南省这一空白。
2.4 打造订单式培养模式,实现学习与就业无缝对接
订单式培养模式,使学校、企业间达成“默契”,实现学习与就业无缝对接。衡阳技师学院与富士康集团合作组建“鸿准班”,三一集团在该院选拔组建定向培养的“三一班”,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在该院组建“2011年湘钢班”,定向培养企业未来职员。富士康科技集团与衡阳技师学院在衡阳技师学院内设立“富士康(衡阳)产学研综合人才培训中心”。湖南省委常委、衡阳市委书记张文雄在该学院调研“技师城”建设说:“事实证明,以技师培训服务工业经济的路径选对了!”。又如:衡阳财经工业职院与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亚新科南岳(衡阳)有限公司、湖南天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开办了订单班,为企业培养了大批工科类技术骨干。
2.5 注重知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是职业教育特征的重要体现。如:湖南科技经贸职院建立了3G、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和电子产品四条生产线。这四条生产线可提供给2000个岗位进行实操顶岗训练,学生可以在生产线上自己生产3G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互相印证,相互促进。该学院的电子电工及自动化实训中心是湘南地区电工电子行业设备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实训中心,从而实现学生与生产一线岗位零距离对接,学员在学校不但可以学到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可练就过硬的技术、管理能力与实战操作能力。2007年该院还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创办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第一个大学生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一条街,独特的“大学生创业一条街”,让学生在校就可以学经营、学管理、当领导、当老板。这种特色教育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又如:湖南环境生物职院以中央财政支持的生物、园艺方向实训基地建设为“龙头”,建成了组培实训基地、果树蔬菜栽培实训基地、苗木繁育基地、园艺综合实验实训中心、花卉实训基地、动物繁育基地等6大实训基地,仅校内的优质果木基地就有柑橘类、梨、枣、李、桃、葡萄等共计10个系列,80多个品种,年产组培苗100万株。学院还建立了分布在省内各州市的国家森林公园、国有林场、林业站、种苗站、种兽场等行业实训基地,拥有校外实习基地136个,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高职院校服务衡阳经济社会发展对策研究[2009-12-23 ]
[2] 张辉等.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职教论坛,2008年9月(上).
[3] 许士群等.论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以沿海开发战略中的江苏盐城为例[J].龙江高教研究,2011(3).
[4] 参见《我院成功举办铁道部高速铁路工务技术首期培训班》等新闻[EB/OL].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官方网站:http:/// .学院新闻.
[5] 屈中正等“生态湘军”新坐标——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在服务“四化两型”建设中发展[N].湖南日报. 2011年1月18日(第2版:专版),
21世纪,人类社会已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模式已发生了重大变革。当前,人类正处于历史上的“第四次教育革命”时期,这场新科技革命对教育提出的首要课题就是:从知识教育转向能力教育,从结论教育转向方法教育(或称之为“过程教育”)[1]。这场新科技革命对我们一贯奉行的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作为教育者,为了迎接挑战,必须尽快转变教育观念,并积极改革教育模式,运用新的教育手段,努力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对教育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使用、评价和管理,促进教与学的最优化。现代教育技术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有益而且丰富的学习资源,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变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为引导学生寻找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这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根本无法达到的教育效果。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传道、授业、解惑是教育的唯一宗旨,而授业即学习过程也被理解为一种单纯的继承性的学习过程,这种以继承前人已知的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已渗透到了教与学的各个方面。国际权威机构调查认为,当前人类科学知识是每3~5年增加一倍,这就意味着大学期间学到的知识在毕业时就已经老化、过时。如果教育还继续履行单纯的继承使命,那么,培养出来的人才就必将被时代所抛弃。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有十大发展趋势,分别是教育的终身化、多元化、分权化、远程化和多媒化、个性化、产业化、市场化、大众化,竞争国际化,这10种趋势已经对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学校只有尽快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模式,才是实现继续从事教育使命的必由之路。现代远程教学、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电视(电影)教学、广播教学、幻灯投影教学等已构建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平台,每一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和优点。
现代远程教学是一种与传统面授教育相对应的一种教育形式,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卫星资源,搭建实时和非实时的远程教育平台,建立强大的多媒体课件点播系统和教学直播系统,进行全方位的互动教学和音视频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而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实现点对点、点对面,全方位、多层次的知识传播。通过现代远程教学,教师教育的全过程,包括“视频+音频+电子教案”都可以通过网络和卫星进行直播。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入网上虚拟学校,或通过电视在家中有选择性地接受著名学府优秀教师的实时授课。这是传统面授教育模式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教学活动,不可能达到的教学效果。[2]网络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丰富的网络资源,独特的视听效果,方便的网上交流,给教师的教学活动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学习、合作探讨、创新发展,构建了广阔的平台。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其他教师进行商讨,将自己的教学心得、教学成果与他人共享,通过互相学习和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教学水平,同时可以将自己的电子教案在网上,提供给他人学习。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因而这种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正是传统的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通过和教师和同学的不断交流而充实自己,满足自己成长的各个方面的需要,这种建立在共享的、共讨的前提下的学习模式是传统面授教育所不能达到的。多媒体教学是以计算机各项功能和特点,代替(或部分代替)教师面向学习者,促使学习者实现有效学习的教学形态。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计算机的特点和优势,进行CAI课件设计,将那些抽象的、用言语无法描述的知识通过课件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自主地选择性地学习,对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知识可以实现重复学习而不受时间的限制。多媒体教学避免了传统面授教育中因学生智力因素而带来的弊端。同时,对那些抽象的、操作性强的知识,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如图表、动画、音视频等诸多方式表达,克服了传统面授教育存在的单一性和不易接受性。电视(电影)教学、广播教学、幻灯投影教学都充分利用了这些媒体的特性,要么在图像上,要么在声音上发挥各自的优势,代替(或部分代替)教师面向学习者传授知识,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单调、沉闷的气氛,加强了学生的感观印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
1.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现状
当前不少高职院校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投入方面有很大的突破,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这对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改革教育模式,推动教育现代化,开创教育新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在校园网的建设、多媒体教室的建设、现代远程教学的开展、电视教学、幻灯投影教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育教学的手段。从整体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已全面实施了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但在有些方面我们还需要加强,如校园网的建设,不少高职院校已经完成了它的前期工作,光纤铺设到了各教学搂、实验室、办公楼,如果接入到教师的家庭和学生的宿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的网上交流和教学资源的获取,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近几年也得到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重视,每个系部都建立了自己的多媒体教室,而且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但是由于不少高职院校学生已近万人规模,而有些系部的多媒体教室数量还不够,还不能满足教学的正常需要。另外在现代远程教学方面,不少高职院校已有了零的突破,如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成人教育学院都已经与相关教育部门建立了远程教育关系,现代远程教学已开绐实施。同时,由于校园网光纤已经接入各系多媒体机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全天对学生开放,对于那些想通过网络课堂进行学习的学生,学院为他们提供了又一个远程学习的场所。但由于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限制,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的电视教学、幻灯投影教学这类常见的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还没有在各系得到普及,全面实现信息化教学离我们还有一定的距离。硬件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和完善了不少高职院校现代技术教育,但软件的投入却任重道远。不少高职院校在软件方面投入的资金相对显得较少,当然,设备资源的投入不应当看资金数额多少,而应当以实用、够用为目的。
2.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的人力资源现状
美国有人这样比喻信息技术服务于教育这件事:教育信息化相当于一个三条腿的小板凳,其中一条腿是设备,一条腿是教师,再一条腿便是好的资源。有了三条腿,板凳才可以坐稳,少了一条腿,板凳可能只是木头或材料。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制约教育技术手段运用的诸多因素中,教师就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展需要广大教师的参与。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使用,课件的制作,素材的收集,脚本的编写,不是一两个教师能够完成的。而有的高职院校的教师还迟迟不能从传统教育模式中走出来,教学方式还是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进行教学信息的传递,同时造成了学院有些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长期闲置。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发展,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本世纪的竞争,是经济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学校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直接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职业技术教育正是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直接作用于经济,影响甚至制约经济的发展。德国前总理科尔曾说过:“经过很好职业培训的青年是德国最大的资本,是经济稳定的保障。”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和水平影响着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是培养结论性人才,还是培养创造性人才;是仅“授学生以鱼”,还是更多地“授学生以渔”,这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如果停滞不前,继续延用传统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来传递教育信息,所造就出来的就是单一知识复制型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在他们毕业时,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就存在着老化、过时的现象。[3]同时在学校里,由于教学模式的限制,我们所培养的、所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性,而没有注重他们对知识的自我理解能力、自我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这种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本身就缺少竞争力,走入工作岗位想继续向前发展就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因此我们应该对那些陈旧落后的教育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迎接教育发展的趋势,在新形势下继续保持较高的社会竞争力,使高职院校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总体来看,当前高职院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存在着以下问题:(1)认识不到位;(2)技能生疏;(3)教学软件缺乏;(4)不同学科、不同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贫富不均”;(5)教师的教学任务重,未能投入很多的精力、时间系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技能。
四、加快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措施与对策
1.转变观念,加强认识,抓好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建设
原教育部陈至立部长曾指出,“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领域的一场变革,不仅需要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软件建设”,没有必要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教师是不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一方面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由于软件环境的建设需要长期的积累,因此,学校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教学软件建设:(1)可以建立一个教学软件资料库,包括各个学科的各种教学软件,比如计算机软件、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录像带和多媒体课件等。学校由专人收集和管理,教师需要时就可以去资料库找,这样可以减少教师的劳动量,也能调动教师使用各种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积极性。(2)根据教师的教学需要,购置由教育部门审定的优秀教学软件,一些“教学资源库”式的教学软件,比较适合学科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在课堂上选择使用。(3)强化教师软件制作能力,克服软件开发困难,提高软件质量。要加强教师的协作精神,把教师收集、整理的各种教学资源整合加工并用于教学,充实教学资源库。鼓励学科教师和信息技术课教师合作,制作教学软件,提高自制教学软件的使用率,减少重复劳动。(4)调动学生参与,教师把学科教学的资料检索要求告诉学生,让学生在校外帮助收集,在收集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丰富知识,又可积累学习资料。
2.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要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促使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各种现代教学媒体,除了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学习,还需要通过系统的培训。开展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校本培训。要整体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主要还得依靠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可以利用本校的信息、技术、师资和节假日等空闲时间自行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可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采取自主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主题辅导与研讨交流相结合、专家指导与外出观摩学习相结合、课题研究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在培训内容方面,应加强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文稿演示、CAI课件制作、动画制作、电子表格、常见教育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学习。在培训对象上,应针对全体教师,特别是对一线教师的培训,一线教师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直接实践者,对推动现代教育技术起着关键作用。[4](2)远程培训。这种培训有教学光盘播放模式、卫星教学收视模式、计算机网络浏览模式三种模式,具有优秀教育资源充足、学习时间灵活、培训成本低,培训效果好等优点,教师可以确定自己最佳的学习进度,根据自己的“消化功能”去选择、去获取知识,远程培训支持受训者按需学习、适时学习、弹性学习、终身学习。这种培训方式既符合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又符合使全体受训者都能够得到发展的原则。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改革创新
高职教育的使命是培养能够紧跟时代脚步、适应社会需求、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高等职业教育部门、学校和机构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研究。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在教学中使用现代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各类专业人才,其教学以教授职业技能为主、以理论为辅。为适应现代职业需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使用各种现代技术,为学生今后进入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以多媒体技术为例,探讨现代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使用。
多媒体技术,就是使用计算机,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转换成数据进行美化、编辑,再通过各种媒介应用平台展现出来的一种现代技术。它对人们获取信息的方法做出了很大的改变,也符合人们在信息时代的阅读和通信方式。现今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了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适应职业需要,胜任各岗位工作,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通常有两种使用方式:其一,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中,使用多媒体设备,将教学中所要应用的图片、视频投射到大屏幕上,使学生能够更加快捷、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教师讲述的知识点。其二,在计算机教室中,让所有学生都在计算机上实际操作。这样,每个学生都能直接参与到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这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多媒体设备在教学工作中都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主要有以下两点优势:其一,对重点着重训练,对难点集中突破。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很难真正做到突出重点、强调难点,往往是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多次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但是学生并不能深刻领会知识点,反而会对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产生反感。而使用多媒体教学,就能从视、听、触等各个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使他们更好地接受知识点,从而轻松、高效地完成重点、难点的学习。其二,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在学习过程中,必要的训练必不可少。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做课后训练,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大量的练习,同时通过教学系统,为学生提供适宜难度的习题,并在学生出错后,从不同角度提供相同类型的题目以供学生进行反复练习,从而使课后训练做到了有的放矢。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执行者,其素质如何直接决定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因此,建设一支职业素质优良、业务水平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推进高职教育技术改革和创新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根本保障。
高职院校应立足本校目前的师资状况,重点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加强梯队建设,建立健全教师评价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着重培养年轻教师。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点入手,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1.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和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
2.积极培养在校的优秀学生,发展潜在的青年教师队伍。
3.组织骨干教师积极参与行业内的科研和技术会议,使他们能够紧跟所在专业的技术发展,做到在教学中与时俱进。
4.鼓励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使他们能在教学中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为学生日后进入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5.学校高层应积极与行业专家、企业内资深员工联系,聘请他们为客座教师或邀请他们来校讲座,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进行从在校学习到实际工作的过渡。
三、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效教育,应特别突出职业技能的训练。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之中,而是应该走出教室、走入社会、走进相应的职业场所。只有在真正的或高度拟真的职业情境中进行反复的练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职业技能,成为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主要有组织学生进入培训基地集中学习和联系企业提供实习岗位两种方式。
1.加强培训基地建设。组织学生进入培训基地集中学习的好处是能够让学生亲自动手实地操作,同时可以保证学生的安全,并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学校应着力建设“课堂教学――课堂实验――培训基地实习”的一体化教学,加大实践课程在教学中的比重,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方应积极地和当地企业进行联系,与企业进行人才培养合作,为学生争取实习和工作岗位。进入企业实习的优点是能使学生真正处于职业环境中,深入了解日后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表现优秀的学生甚至可以通过实习提前获得工作机会。但学生分散于不同的企业进行实习,加大了学校的管理难度,校方应特别注意加强组织工作,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学习效果。
长期以来,高等职业教育为国家输送了数以千万计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教育也应积极推动技术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与时俱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也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
中国的现代教育技术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目前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论文中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两种:①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教育大辞典》,定义为:“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的总和,包括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智能形态的技术两大类。”②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AECT)1994年的定义:“教育(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与实践。”AECT04新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权威学者南国农先生提出,现代教育技术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教学手段,而是一个系统性的组合,它包括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现代教育媒体);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媒传教学法);以及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教学设计)。因此我们应从体系的角度去研究高职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2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越来越凸显优势。
2.1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五年发展规划(2011—2015年)》从教育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的高度提出,要扎实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管理和教学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越来越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然而,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无论是教学信息化还是教育信息化都离不开以云计算、多媒体以及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水平。
2.2丰富教学手段
高职院校在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时多使用包括多媒体课件、视频、互联网等在内的现代教学媒体。这种教学方式形象生动,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往一些晦涩难懂、枯燥抽象的知识点只能通过教学模型、道具以及板书等方式向学生展现,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未必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技术,集声像字画动态显示于一体,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微观的理论宏观化,让学生身临其境。
2.3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大程度地提升课堂效率。现代大多数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替代传统板书,利用多媒体课件容量更大、方式多样、更吸引学生等特点,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融合到多媒体课件中,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提升了教学效率。
2.4开拓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大多数高职院校已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通过资源共享和互联网等方式,将课程内容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书本上,更是呈现在网络上,打破了教室的框架,让教学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学生能够通过网络随时接收到教学信息。同时作为最新的教学方法,近几年兴起的慕课、微课教学模式利用交互网络技术,采用了“反转课堂”的新思路,不再是教师课堂上“拼命地讲”,学生“被动地学”,而是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在课下学习微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和检验学生课下学习的成果。这种新技术可以说是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的新变革,颠覆了传统教学,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3江苏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3.1应用现状
3.1.1现代教育技术受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江苏省是一个科教大省,现代教育技术一直深受重视。江苏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要举办全省高职院校信息化大赛、微课比赛等赛项,从竞赛的角度督促高职院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加强。全省还举办多样化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师参与培训的比例逐年增加。同时各高职院校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不少学校加大了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教学媒体数量,完善配套设施,引进教学软件,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基础保障。
3.1.2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比例增大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均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提出了要求,不少学校将教师参加相关竞赛取得的成绩纳入绩效考核甚至是职称评定。这也侧面推动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自我要求。经在部分高职院校进行的调研,受调研学院80%,以上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采用PPT等多媒体教学工具;有一部分专业还将信息化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开发信息化课程,实现教学、反馈全网化;少数老师能够结合信息化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完善教学设计。
3.1.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操作型应用技术人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通过多媒体、网络等手段能够使课堂效率更高;通过三维动画、PPT展示等方式能够使教学重点更突出,教学难点更易懂;通过微课等教学改革能够使复杂的教学知识更碎片化,接受程度更高。
3.2存在问题分析
3.2.1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内涵的认知度不够
在调研过程中,受访的绝大多数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理解不够,都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多媒体以及网络的应用,并未从完整体系的角度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多数还停留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软、硬件应用角度,尚未关注到现代教育技术潜件(教学设计)的应用,而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应该是教学设计。另外,由于有的学校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考核挂钩,因此容易出现教师被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主动性不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流于形式等问题。
3.2.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还存在较大差异
①地区差异。
目前江苏共85所高职院校,苏南等地区的职业院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程度和方法都略高于苏北地区的部分职业院校。
②年龄差异。
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比例较大,但是年龄较大的中老年教师应用比例偏低,而且手段也比较单一,主要是教学课件的使用。
③水平差异。
高职院校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也不一致。有的教师仅会制作简易版的PPT课件,也有的教师能够用Flash等更高级的软件实现教学过程的可视化。
3.2.3教师对多媒体课件依赖过大,更新速度慢
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采用了PPT等多媒体课件,但是有不少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只是点点鼠标,将课件内容读出来,而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有的教师对多媒体课件依赖性较大,甚至出现了没有多媒体课件就无法上课的情况。现代教育技术应该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应该代替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体。还有的教师制作完课程的多媒体课件之后就“高枕无忧”了,每一轮教学都使用完全一致的课件,并不对课件进行及时的更新和修改,使得课件的知识点陈旧、老化,甚至是过时的内容。
3.2.4对现代教育技术缺乏合理规划
有的高职院校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上还停留在喊喊口号,并没有付出实际行动。也有的学校虽然开展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但缺乏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结构规划,没有设立独立部门开展此项工作,仅仅将此项工作放在教务处等相关部门,但这些部门有的工作人员对现代教育技术并不了解,影响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部分学校由于建设经费限制,无法实现全网覆盖,也没有购买先进的教学软件和设备,导致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效果不佳。有的学校将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竞赛成果纳入绩效考核以及职称评定,容易造成教师急功近利,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流于表面。
4基于“三维四层”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建议
4.1构建现代教育技术“三维”应用体系
现代教育技术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应用体系,包括物化形态的现代媒体技术,智能形态的现代媒传技术以及教学系统设计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我们可以采用三维应用体系:维度一,以教育技术潜件建设为核心优化教学设计。《教育技术手册》一书提出了现代教育技术潜件的概念,提出教育技术潜件是指理论构想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是教育技术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中认为潜件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设计,这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最容易忽略的内容。高职院校的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该以潜件设计为出发点,结合高职教育以及岗位需求,设计出与课程、岗位相匹配的课程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系统地设计新型媒传教学方法,并将教学方法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出来。维度二,以教育信息化为背景开拓新型媒传教学法。媒传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利用了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利用这些媒体进行学的方法。常用的媒传教学法有:播放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成绩考查法、训练教学法。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出现,一种新型的媒传教学法也随之出现——微型教学法。国际上风靡全球的慕课(MOOC)改变了传统的教学体系,将学生体验、师生互动完整地结合起来。相对于慕课而言,微课更适合高职教学,微课是将完整的知识点碎片化、微小化,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对教师而言,微课能够通过反转课堂的方式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解决教学重难点;对学生而言,微课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实现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维度三,以现代媒体技术多样化为途径丰富教学手段。在当前,可以应用于教育中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模拟与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络通讯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对这些信息技术的选择使用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需要加以选择。既要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络等高科技;还要在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的条件下,积极使用视频、音像技术,如微课、慕课等。同时学校在对老师的日常考核中也不能仅仅向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技术倾斜,而应该鼓励老师采用多样化现代媒体技术,从而丰富教学手段,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4.2实现信息化与现代教育技术“四层”有机结合
信息化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平台和资源,现代教育技术又为教学信息化提供了保障,这二者应该是辩证统一的。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将教学信息化发展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结合起来,从网络、资源、应用、人才的4个层次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
①从网络的角度:
信息网络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重要内容,也是其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中国教育与科研网(CERNET)、中国卫星宽带远程教育网络。为进一步实现信息化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应积极打造“网络校园”,互联网全覆盖,实现课堂无界化。同时积极建设现代教育技术配套设施,引入更加先进的教学软件,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供条件。
②从资源的角度:
教育资源是信息化的核心。教育资源可以分为以教育信息载体为核心的教育软件资源和以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为核心的教育管理信息资源两大类。高职院校应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开发教育软件资源,建立专业课程资源库,实现课程微课化。
③从应用的角度:
一方面应做好现代教育技术潜件建设,这决定了现代教育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向,关系到信息技术应用的效果;另一方面应结合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未来就业岗位需求以及高职学生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教育模式,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实现这一教育模式;第三,应进一步提升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基本技能,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第四适时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研与实践,并将其作为高职院校信息化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主要任务。
④从人才的角度: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执行者,其素质如何直接决定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因此,建设一支职业素质优良、业务水平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推进高职教育技术改革和创新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根本保障。高职院校应立足本校目前的师资状况,重点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加强梯队建设,建立健全教师评价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着重培养年轻教师。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点入手,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1.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和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
2.积极培养在校的优秀学生,发展潜在的青年教师队伍。
3.组织骨干教师积极参与行业内的科研和技术会议,使他们能够紧跟所在专业的技术发展,做到在教学中与时俱进。
4.鼓励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使他们能在教学中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为学生日后进入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5.学校高层应积极与行业专家、企业内资深员工联系,聘请他们为客座教师或邀请他们来校讲座,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进行从在校学习到实际工作的过渡。
二、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效教育,应特别突出职业技能的训练。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之中,而是应该走出教室、走入社会、走进相应的职业场所。只有在真正的或高度拟真的职业情境中进行反复的练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职业技能,成为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主要有组织学生进入培训基地集中学习和联系企业提供实习岗位两种方式。
1.加强培训基地建设。组织学生进入培训基地集中学习的好处是能够让学生亲自动手实地操作,同时可以保证学生的安全,并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学校应着力建设“课堂教学——课堂实验——培训基地实习”的一体化教学,加大实践课程在教学中的比重,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职教育;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要求非常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到高职教育教学当中。与此同时,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冲击下,使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并且极大的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本文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背景,分析了高职教育模式的改革思路,希望可以促进高职教育的长期、稳定发展。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含义及其给高职教学模式创新带来的跨时代意义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含义
现代教育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结合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完成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的开发、设计、管理,以及评价。在此基础上,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资源的目的。与传统的教育技术不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鲜明的“现代化”特点。主要表现为:现代教育技术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技术成果为先导,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最终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跨时代意义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高职教育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高职教育的思维与模式,并促进了高职教育理念的变革。其次,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使高职教育教学的理念与方法发生了改变,而且在渗透的过程中,形成了新的教学设计以及组织管理模式。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模式与理念更加先进,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理念。所以,为了使高职教育取得深入的发展,不仅仅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的技术优势,更要求从长远眼光出发,发展高职教育教学的新理念与构架。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高职教学模式
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从而极大的改变了高职教育教学的方法以及管理水平,最终促进了高职教育的快速、高效发展。同时,现代教育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日趋成熟。那么,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高职教学模式的创新呢?下面进行具体论述。
(一)在现代教育技术下,实现高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现代教育技术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载体,使教学资源与手段更加丰富,从而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传统的教学过程采用“教师、学生、教材”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主要表现为:教师以教材内容为依据,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不能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多媒体技术运用到现代教育之后,给学生带来了视觉、听觉方面的冲击。由于多媒体资源具有鲜活生动的特点,因此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在多媒技术下,有利于创造生动的教学情境,在思想感情上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达到将知识内化的目的。因此,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使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利用虚拟教育技术,加强了实践能力的锻炼
虚拟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该技术在计算机技术、硬件、多媒体技术,以及电子传输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虚拟多媒体环境。在虚拟环境下,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真实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为虚拟教学环境更加逼真、灵活、生动,非常适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同时,这与高职教育人才的目标也是一致的,可见,将现代虚拟技术运用到高职教育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优势作用。在虚拟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观察的方法来进行生产实践。虽然学生没有参与真正的实践,但是仍然可以收获到与具体实践相同的教学效果。另外,这种虚拟现实技术避免了学生参与中出现的危险、事故。可以看出,该技术由于具有仿真的功效,因此使学生的参与性更高,获得的实践经验更丰富。同时,在参与的过程中,还能提高他们在实践中的创新能力。
(三)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共享教育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教育资源更加丰富,传播速度更快,并且达到了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利用网络技术为学生建立充足的网络资源。比如,采用电子课件、教学录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智能移动通信终端的出现与普及,使得任何持移动通信终端的人都可以利用移动学习模式开展学习与交流,即使在交通不方便地区也可以通过终端进行学习。同时,学习资源根据不同使用对象来设计和开发,且能方便快速获取与更新,使得移动学习使用对象具有普遍性,移动学习模式具有普适性。
(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高职教学理念与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模式过于落后、陈旧,教学效果低下,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素质教育下,为了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实战型人才,必须转变教育的理念与模式。当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学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某著名教育家曾说过,现代教育技术是时展的产物,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助推手,所以必须引起重视。当前,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高职教育中,使教学手段、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高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以及教学管理方面的工作更加完善,最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三高职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优势作用,但是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做到有的放矢,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使现代教育技术更好的服务于高职教育教学。
(一)避免陷入唯教育技术论误区
高职教学过程与其他教学并无很大差异,包括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技术等。可以看出,教学过程由多个因素组成,技术是指其中的一项。作为辅的工具,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为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提供服务。然而,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夸大了技术的作用,从而忽略了其他教学环节。这种做法导致教育、技术的本末倒置,脱离了教育发展的正常轨道,必须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
(二)避免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简单摒弃
虽然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不能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全面否定。由于教学内容,以及学生个性化特点方面的差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技术。同时,由于这两种教育技术各有利弊,所以可以将两种教育技术结合在一起,使其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独特的优势,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考虑学校的自身条件以及学生的适应能力
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还需要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首先,高校在购置现代教育技术后,必定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但是,一些高校由于没有做好评估,往往导致技术设备与教学内容不符,因此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其次,很多教师没有经过相关的培训,缺乏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知识,不会操作设备。在这种情况下,给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带来了很大障碍。最后,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自制能力不强,在网络教学课堂中不仅没有认真学习,反而沉迷于游戏当中,比如聊天、看电影、打游戏等。这样,很难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所以,高职院校在引入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高职教育教学当中。现代教育技术激发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与爱好,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现代教育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促进了高校教育方法、教学模式的极大转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但是,虽然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具有很大优势,高校在使用的过程中依然要注意多方面的问题。比如,过分夸大技术,陷入唯技术论误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全面否定;没有考虑学校的经济力量,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情况,学生的接受能力等。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只有通过综合考评,才能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可行性,从而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刘美灵.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高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职教论坛,2014,(06).
[2]江务学,祝衍军.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高职教学模式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8).
[3]彭亚雄.基于信息化的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教育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信息界,2014,(06).
关键词: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问题;路径
当前阶段,大多数的高职教育院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完全的理解自身职业教育在职业能力与专业理论的教学需求,只是过于强调需要进行削弱或者取消一些教学课程,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却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学生学习思维和实际训练能力的不足,进而严重缺乏创业精神等。于此同时,高职教育阶段中的教学课程还存在教学内容过于重复的问题,进一步的导致高职教学资源的无故浪费,这一系列的因素将极大的影响高职教育在国家各类教育的健康发展。为此,笔者在文中对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问题和路径进行选择。
一、当前阶段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高职教育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精准
随着我国教育部颁布《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的这一内容,其中着重强调了“职业教育院校培养与我国信息现代化发展需求想贴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比较强的职业能力;在生产线、服务线等一线环节进行服务的复合型人才。为此,高职教育院校需要将学生掌握职业能力作为学习重点。但是由于当前教育院校对自身职业教育属性定位的错误,进一步导致了高职教育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错位问题,极大地削弱了高职教育院校自身的功能,进而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院校的健康发展。
2.高职教育院校人才培养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法过于单一
当前阶段,高职教育院校过于强调“专业对口”,必须要“做本职专业”却严重的忽略了需要对学生的文明涵养与综合素质进行培养,进一步导致高职教育院校在实际培养过程中,毕业生普遍存在职业操作能力不足,专业知识面学习狭窄、综合素养偏低等问题[1]。高职教育院校在实际育人过程中,其教学形式主要分为两种倾向:其一是校园教学环境以外的“以工代学”,具体表现为在一年期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放羊式”的教学培养,将学生作为一种十分低廉的劳动力,进行服务于顶岗工作;其二,校园内部的“以学代工”,主要是借助教室,以课堂开展教学活动为主要形式,却并没有完全体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极大的丧失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发展特征,并严重影响高职教育院校复合型的人才的培养。
二、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
1.精准定位高职教育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院校中的人才类型的定位,是按照其专业自身知识及职业能力要求的不同,通常情况下,将其进行分成为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三种类型。从最近这几年我国高职教育院校的实际发展现状来看,对其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数量正在逐年激增。我国教育部门在颁布过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一再强调,高职教育院校需要将其人才培育的发展要求全面进行转化成为技术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毕业人才。通过充分借鉴部分发达国家的教学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发展现状,并及时结合当地经济市场对于技术型人才的数量需求,进行科学有效的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当前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自身知识及职业能力框架结构的不同,将技术型人才科学的划分成为低层级及高层级的技术型人才。当前阶段,依据我国现有高职教育院校自身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需求进行判定,主要还是以低层级的技术型人才为主体,来全面进行引领高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健康发展。
2.全面构建高职教育院校走向产学研相融合的模式
基于当前高职教育院校的实际发展现状,需要将其发展轨迹逐渐向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转变。科学的衔接当地经济知名产业进行针对性的设置其教学专业;科学预测调研和预测当地经济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迫切需求的专业人才,进而有效保持教育院校内部分专业人才的结构与外部经济市场稀缺人才结构的一致性,自主进行担任当地经济知名企业对于技术型人才教学培育的工作,为企业提供大量的技术人才。同时,教育院校鼓励教师深入到企业的实际生产活动中,为当地企业提供诸多的技术知识的服务[2]。高职教育院校只有真正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及质量,才可以获取企业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进而实现自身的教学发展目标。
3.全面构建以技术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课程
技术型人才,并不是单指一个操作能力比较强的人才,而是需要全面具备专业理论与职业能力及创新能力的人才。不仅需要彻底摆脱与普通教育院校以专业知识为主线,进行全面转换过去传统以本位为核心的发展观,进而有效营建以专业技术实践能力为主导的高职教育院校的教学新体系。需要时刻要求在专业课程中编排安排一种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实训项目。并将此项目完成的最好的一个企业作为实际案例进行有效分析,学生通过深入分析其内容,进而有效巩固了此项目的实训成果,进而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运用能力。在进行实际培养过程中,需要科学进行设置教学课时。不可以少于10周。在不断历练过程中,逐渐积累自我的实践经验,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及创新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实际培养技术型人才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及时提高自身的教学才能,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加高效的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工作,进而全面发挥出校企合作的教学作用,进而更加全方位的满足企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
作者:任静 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