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评估工作方案范文

时间:2022-07-06 11:28:00

序论:在您撰写评估工作方案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评估工作方案

第1篇

一、目标

根据《省卫生厅应急能力评估实施方案》及《卫生应急能力评估编制》(以下简称《评估标准》)为标准,通过开展评估,真实反映和检验我县卫生应急能力状况,查找卫生应急能力建设薄弱环节,逐步整改,不断提升卫生应急能力,实现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目标。

二、内容

卫生应急能力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体系建设、装备储备、应急队伍、培训演练、宣教科研、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善后评估八个方面。

(一)体系建设。包括卫生应急体系纳入政府和卫生部门规划情况,以及卫生应急经费保障、预案和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和指挥与决策系统建设等情况。

(二)装备储备。包括卫生应急装备目录和标准制订、物资调用机制建设、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建立和管理制度健全等情况。

(三)应急队伍。包括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库、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建设等情况。

(四)培训演练。包括卫生应急培训中长期规划制订、综合培训演练中心建立和培训演练活动组织等情况。

(五)宣教科研。包括卫生应急宣传教育材料编印、公众知识宣传、志愿者培训、媒体沟通和科研合作等情况。

(六)监测预警。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完善、事件报告和监测工作开展、风险评估机制健全、信息等情况。

(七)应急处置。包括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应急响应启动、事件信息报送、队伍调派、物资调运和事件处置等情况。

(八)善后评估。包括卫生应急处置纳入政府奖惩、补助、抚恤和补偿等制度保障情况,以及卫生应急工作总结和评估制度建立情况。

三、实施步骤

(一)2014年10月20日前,各被检单位成立本单位的工作小组做好自查工作,并就自评中发现的卫生应急能力建设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将本地、本单位自评结果材料(文字版+电子版)报县卫生局应急办。自评结果材料包括《评估标准》各项得分详细情况、自评报告。

(二)2014年10月30日前,县级督导组对各被检单位进行第一轮督导,现场将存在问题进行反馈。

(三)2014年11月7日前各受检单位将第一轮督导存在问题整改情况向县卫生局应急办进行报告。

(四)2014年11月8日至11月20日前,县卫生局将适时组织督导组在省督导检查之前再次按照《评估标准》,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抽查单位等方式,进行现场复核。

四、工作要求

第2篇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按照权力配置科学、界限明确、行使依法、运行公开的要求,坚持内部自评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组织评审与专家评估相促进,日常性全面审查与专项性重点审查相统一,紧紧围绕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认真查找和防范我局规范性文件中存在的廉洁性风险,切实从制度上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努力建设廉洁质监,为加快科学质监、和谐质监、廉洁质监提供有力保证。

二、评估范围和评估主体

(一)评估范围

对起草制定中的以政府或政府部门名义印发的规范性文件,先评估后出台。对已颁布实施的以政府或政府部门名义印发的规范性文件,结合清理规范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工作,开展重点评估。

(二)评估主体

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分别由起草科室和法规科按照各自工作职责组织实施。主要负责对代为起草的以政府名义印发的规范性文件和以本局名义印发的规范性文件进行评估;局制度廉洁性评估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实际选择重点制度进行评估,并协调解决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中的相关问题。

三、评估程序

制度廉洁性评估的一般程序为:一是确定评估事项,制定评估方案;二是广泛研究论证,认真查找风险;三是形成评估报告,提出评估建议;四是落实评估意见,及时跟踪反馈。

分类开展评估的操作程序:

(一)对起草制定中的规范性文件的评估程序。主要指2014年4月20日以后,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以及市政府各部门名义印发的规范性文件的评估程序。

1、起草制定中的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的规范性文件的评估程序。一是起草科室评估。规范性文件起草科室将廉洁性评估作为起草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草案征求意见稿形成后,组织有关方面进行廉洁性评估,形成评估报告,填写评估审核表,将评估报告、审核表连同规范性文件草案一并报法规科。二是法规科审查。将廉洁性评估作为规范性文件审查的重要内容,提出廉洁性审查意见,并将廉洁性评估情况作为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的重要内容,同时报市局和市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2、起草制定中的以政府部门名义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评估程序。在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稿形成后,起草科室组织有关方面进行廉洁性评估,形成评估报告,填写评估审核表,将评估报告、审核表连同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稿一并报市局制度廉洁性评估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规范性文件起草涉及多个部门的,由牵头部门组织开展廉洁性评估工作。

(二)对已经制定实施的规范性文件的评估程序。主要是指2010年12月31日以后,我局起草或牵头起草的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以及本部门名义印发的规范性文件,由局党组组织自评,局党组组织法规科、监察室和相关业务科室人员,组成评估小组,进行廉洁性评估,形成评估报告,填写评估审核表,将评估报告、审核表连同制度一并报市制度廉洁性评估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根据评估报告,本局有权修改的,经市局党组集体研究后,重新或补充性规定;没有权限修改的,向发文机构提出修改建议。

四、实施步骤

我局的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具体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4月20日)。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4年4月21日至2014年10月30日)。清理已和正在起草中的规范性文件,按要求组织开展自评。

(三)总结阶段(2014年1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市制度廉洁性评估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开展抽查评估,结合检查意见,认真进行总结,同时按照市规范性文件廉洁性评估办法,建立制度廉洁性评估长效机制。

五、有关要求

(一)明确评估内容。制度廉洁性评估应当以规范权力运行和防止利益冲突为重点,加强对重要权力行使、自由裁量权设置、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保障等方面的评估。主要包括的十个方面按照宜惩防办文[2012]6号文件执行。

(二)突出评估重点。要把法规制度中涉及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收费、行政强制、项目和资金管理、备案管理、纪律惩戒等职权的内容作为评估重点,全面评估行使职权的条件、程序、廉政纪律要求、应承担的责任和监督制约措施等。具体评估重点按照宜惩防办文[2012]6号文件把握。

(三)把握评估方式。制度廉洁性评估可结合本局实际,采取组织专门机构会审、专家论证、社会听证、公开征集意见、走访群众及有关单位等方式进行。综合采用对照评估、征集意见评估、专家评估、问题导向评估、预测性评估、实证评估等评估方法。

(四)注重评估结果运用。要充分运用评估结果促进和提高法规制度建设的质量,对起草制定中的制度,评估认为廉洁性风险较低的,加快出台实施;有一定廉洁性风险的,认真修改完善,待条件成熟后再颁布实施;廉洁性风险较高的,应暂缓推出。对已颁布实施的制度,评估认为廉洁性风险较高的,及时依照法定程序予以立、改、废,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五)强化检查考核。把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加强督办、检查和考核。按照“谁起草、谁评估”、“谁评估,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不认真履行评估职责,敷衍塞责走过场的,要追究责任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3篇

为了更好地宣传和展示全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成果,营造全县“两基”迎国检工作的浓厚氛围,确保顺利通过国家“两基”评估验收,根据《南宁市“两基”迎国检宣传工作方案》,结合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两基”迎检办,办公室主任由沈汉秋兼任,副主任由谢基超担任,工作人员由县“两基”迎检办人员担任。

二、宣传的内容

1.《义务教育法》及近年来国家以及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法律法规。

2.“两基”工作的意义、标准、要求以及有关规定。

3.我县“两基”巩固提高以及“两基”迎国检工作的措施和成效。

4.各乡镇、各学校开展“两基”迎国检工作的先进典型。

三、宣传的方式和要求

1.县“两基“迎检办每月15日、30日出版《“两基”简报》,传达上级“两基”工作要求,报道“两基”工作信息,总结“两基”工作经验,宣传“两基”工作先进典型,鞭策“两基”滞后的单位。

2.县广播电视局组织开展“两基”迎国检新闻宣传专题采访报道活动,突出宣传扫盲和化技术培训、办学条件、普及程度、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工作的先进典型和个人先进事迹(详见附件)。

3.在县城、乡镇、学校醒目位置书写“两基”永久性标语。

4.县、乡镇、学校出版“两基”板报,悬挂“两基”工作横额,营造“两基”工作氛围。

5.全县干部职工、师生员工深入村屯、学校宣传“两基”工作。

6.在“两基”国检期间,县电视台、县广播电台和《横县时讯》进行如下的连续宣传报道:

(1)检查期间的跟踪报道;(2)播放宣传标语口号(参照播放城乡清洁工程目标的方式);(3)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口号。

四、宣传标语口号

1.依法实施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的职责。

2.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3.学习贯彻《义务教育法》,全面推进依法治教。

4.贯彻《义务教育法》,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5.控辍保学,人人有责。

6.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7.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

8.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9.巩固“两基”成果,提高全民素质,构检和谐社会。

10.提高“两基”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1.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2.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免费教育。

13.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4.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

15.科技扫盲,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

16.农民小康路上走,远程教育是帮手。

17.免除学杂费,受惠千万家。

18.要想致富奔小康,先送子女进学堂。

19.知识创造财富,学习充实人生。

20.国家兴旺靠教育,农民致富靠读书。

21.实行综合治理,打造平安校园。

第4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县科技局科技扶贫自查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县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同志任组长,领导干部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实行包保责任制。

二、细化任务分工

按照坚持质量标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目标导向、坚持全面评估四个坚持原则,对自查评估工作进行细化分工。

(一)责任落实情况

局党组落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情况。主要包括学习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情况,特别是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情况;贯彻落实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主要负责同志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情况等。全局党员通过、主题党日学习贯彻落实情况。(责任科室:办公室)

(二)政策落实情况

制定或联合有关部门(单位)共同制定的科技扶贫相关政策文件、任务目标落实情况,建立完善的政策清单。(责任科室:综合业务股)

(三)工作落实情况

对科技扶贫工作目标任务、工作措施落实情况开展自查评估,重点自查目标是否全部实现,任务是否全部完成,各项措施是否真正落实到位,是否取得扎实成效。(责任科室:综合业务股)

第5篇

1指导思想。坚持执政为民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食品安全理念,按照全面建设“富庶平安”战略部署,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陇政发[]6号)以下简称《意见》促进食品安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2工作目标。按照综合评价工作的要求,本着同心协力,争先创优,实事求是以评促管的原则,认真落实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的各项任务,查漏补缺,改进工作,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完成对食品安全工作管理指标、重点品种检测指标和消费者满意度的综合评价,全面真实地反映市在推进食品放心工程,开展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保证对市的评价结果获得较好的成绩,

二、主要任务

这次省政府组织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的重点区域是市政府所在地,检查的重点环节是食品种植养殖环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销售环节、餐饮消费环节,重点监测的品种是散装食用油、食醋、蔬菜三个品种。

具体工作有四个方面:

1、搞好自查自评。各监管职能部门按照具体工作情况,从组织领导情况、监管保障情况、措施落实情况、宣传教育情况四个方面、十三个二级指标、四十七个评价要点的具体项目,逐条进行检查评价,收集整理汇总各种原始资料和记录,为综合评价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

2、认真开展食品质量安全检查。各监管部门要在职责范围内开展认真的检查。重点放在食品种养殖环节、生产加工环节、流通销售环节、餐饮消费环节,包括现场的食品卫生、食品质量以及各种监管制度措施的落实情况,重点监测品种是散装食用油、食醋、蔬菜三个品种,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解决,存在薄弱环节要尽快改进完善,确保在综合评价中不出现重大纰漏和问题。

3、全面回顾总结。各监管职能部门要对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以来的工作情况以及此次综合评价情况进行认真全面的回顾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4、政府和各成员单位要配合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做好综合评价的接待工作。

三、工作重点和责任分工

综合评价准备工作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组织实施,从市农牧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卫生局、市商务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各抽调1名工作人员在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办公,集中力量做好评价前的准备工作;由于这次省政府组织评价的重点区域是,综合评价前5个环节的专项检查整顿工作由人民政府统一领导负总责,安排农牧局、质监局、工商局、卫生局、商务局、宗教局、教育局等职能部门开展食品种植养殖环节、生产加工环节、流通消费环节、餐饮卫生环节、畜禽屠宰检疫环节以及清真食品、学校、工地、单位食堂等检查整顿工作。市食安委会各监管职能部门要按照评价要求,各自职责范围内对食品安全5个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对口督查、收集情况及时向市政府汇报并向市食安委办反馈工作情况、具体分工为: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综合监督、组织协调、落实食品安全协调机制,及时召开协调会议研究问题,及时通报信息。

市农牧局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专项整治的督查。要认真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制度,监督检查农产品质量标准的执行情况;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依法查处危害食品安全的初级农产品安全案件。

市质监局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要进一步落实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等各项监管措施,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严肃查处生产假冒伪劣食品和无证生产食品的违法行为。

市工商局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要加强对从业人员、储存条件、食品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的监管;依法查处无照经营和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加强食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

市卫生局负责餐饮业、宾馆、饭店、超市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要对直接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对食品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并采取控制措施,依法查处违反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

市商务局负责做好食品流通的行业指导管理工作和农贸市场以及定点屠宰活动的监督管理,积极开展对其他畜禽屠宰行为的规范和管理。

市教育局负责做好学校、幼儿园食堂卫生的日常管理,广泛开展学生食品安全健康教育。

市公安局要大力配合和支持有关部门的执法工作及时查处抗法事件,加强联合执法和综合执法,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的违法犯罪行为。

市宗教局协调配合上级宗教部门做好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监督工作,监督检查清真食品的生产经营,审核清真食品经营主体准入资格,执行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认可前审核规定,依法查处生产经营假冒清真食品的违法行为。

市财政局负责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和经费保障,保证办公办案和监督抽查等经费。

宣传部门应积极配合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并为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工作提供舆论环境。

四、时间进度:

综合评价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主要是制定实施方案,召开食品安全委员会会议,对综合评价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

第二阶段:开展专项整治、自查自评。按照工作职责和任务,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要对照综合评价方案的指标逐一进行自我检查和评价,准备好各种相关资料,安排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同时对散装食用油、食醋、蔬菜三个重点品种进行专项整治,进行联合检查,保证品种检测指标取得较好的结果;进行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举行几次声势较大的宣传活动,让群众了解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情况,保证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情况有个较好的成绩。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查漏补缺。按照综合评价指标要求,做好迎评接待工作,保证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齐心协力。各监管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这次综合评价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由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同时确定专职工作人员,做好具体工作。

2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各监管职能部门要明确和强化各自的工作责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工作,因部门重视不够,工作不到位影响评价结果的由相关部门承担责任。

第6篇

通过年度办学绩效评估与表彰奖励,进一步探索教育行政管理的科学方法,完善政府管理的工作职能;进一步引导各级各类学校规范办学行为,促进素质教育,创建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效益;进一步凸显年度特征的指标,确保重点工作的有效推进。

二、评估原则:

1、完善“不碰红线、确保底线、争取出线”的评价原则

红线——不碰红线,属于一票否决(是、否)。红线是警戒线,按照依法治校的方针,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违规。根据几年的实践,对有些属于个别人员的违规造成学校碰红线,学校在事前和事后主观上尽了努力,特别是学校能主动化解矛盾,使得造成的负面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对此情况可酌情处理。如“无严重师德违规”、“控制案发率、无犯罪率”等指标。此类情况的酌情处理只能定为达标。

底线——确保底线(达标、不达标)。底线是基本线,按照能级管理的原则,学校必须确保完成上级指定的工作底线。所以,底线也是小红线。在底线指标设计和评估时,一定要考虑可检测、可测评,底线指标做到宁缺勿滥。对前几年设定的不容易测评的指标予以取消。

出线——争取出线(得分)。出线是效益线,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学校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在出线指标设计和评估时,要突出成果与效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重新研究指标权重比例的分配,努力体现评估的导向性、基础性、客观性、可操作性。

2、完善“分级分类按比例综合评定”的评价原则

在出线指标设计和评估时,强调激励与制约,凸显本年度工作特征;进一步科学合理的确定分类的标准;除了考虑学校之间横向比较之外,还要评估学校纵向发展成绩,全面提升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

3、遵循“综合评价与专项奖励相结合”的评价原则

对于本年度学校取得的重大成绩,教育行政部门将给予一次性专项奖励,完善绩效评估工作在指标安排上的缺陷。一次性专项奖励办法另行颁布。

三、完善绩效评估机制

1、建立“年度汇总和在线统计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建立在线统计平台,由校长授权学校行政事务主管,按照有事及时上报、及时审核、及时统计的要求,使绩效评估工作常规化(附件Ⅰ:在线统计操作程序)。对学校取得的专项成绩,经教育局审核批准后,及时予以专项奖励。

健全学校行政事务主管队伍,要按照配齐配强的要求,确定专人担任或兼任学校行政事务主管,以适应校务公开和校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要求。

2、建立较为完善的绩效评估反馈机制

由区教育督导室负责将每年各单位的绩效评估结果,在学期结束前向学校领导作全面的反馈,使本年度学校取得的成绩、存在不足和今后努力方向做到目标任务明确,不断促进学校发展。

四、年绩效评估工作参加对象

1、区域内中、小、幼等各类学校、区属职校。其中民办中、小、幼学校参加评估,评估结果由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发函至学校董事会,学校奖惩由董事会决定。

第7篇

总体目标: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在对有关图件和属性数据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和县域耕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对耕地地力进行评价,摸清耕地地力状况,逐步建立和完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体系,为科学施肥、改良土壤、提升耕地质量提供服务。

主要任务:建立县级耕地资源数据库和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完成耕地地力评价和各种专题评价;编绘耕地地力等级图、土壤养分图等数字化图件;编写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报告、工作报告和专题报告,编辑出版《县级耕地地力评价》书籍,形成公共基础资源,为广大农民群众和相关单位提供查阅服务。

二、重点工作

1、收集相关资料。主要包括图件资料、属性数据资料和其他资料。图件资料包括:地形图、行政区划土、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图、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图件、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区定界图等相关图件。属性数据资料包括:第二次土壤普查基础资料、土地详查资料、近三年农业生产统计年报,土壤监测、田间试验、各乡镇历年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销售投入情况,主要污染源调查资料(地点、污染类型、方式、排污量等),农作物(含菜田)布局等。其他资料包括:土壤改良、生态建设、土壤典型剖面照片、当地典型景观照片、特色农产品介绍(文字、图片)、地方介绍资料(图片、录像、文字、录音)等。

2、建立耕地资源基础数据库。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所取得的调查、测试、试验数据和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数据,建立规范的县域耕地资源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

3、建立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农业部统一提供的系统平台软件,与先期建成的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建立连接,建立本县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管理、分析、利用包括测土配方施肥在内的数据资料,并为耕地地力评价提供数据来源。

4、确定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重要性、易获取性、差异性、稳定性、评价范围等原则,确定我县以下评价指标:质地、PH值、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钾、有效锌、有效硫、有效铁、有效锰、水溶态硼、排涝模数、灌溉模数等12个评价指标。

5、确定评价单元并赋值。耕地评价单元是具有专门特征的耕地单元,在评价系统中是用于制图的区域,在生产上用于实际的农事管理,是耕地地力评价的基础。利用数字化的标准的县级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产生的图斑,作为评价单元,评价单元不宜过细过多,要进行综合取舍和其他技术处理。一般一个土壤类型有1500个左右评价单元。

根据各评价指标的空间分布图和属性数据库,将各评价指标数据赋值给评价单元,每个评价单元都必须有参与评价指标的属性数据。对点位分布图,采用插值的方法将其转换为栅格图,再与评价单元图叠加,通过加权统计给评价单元赋值;对失量分布图,将其直接与评价单元图叠加,通过加权统计、属性提取,给评价单元赋值;对线性图,使用数字高程模型,形成坡度图、坡向图等,再与评价单元图叠加,通过加权统计给评价单元赋值。

6、建立评价模型。主要包括4项关键技术:一是确定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对定性数据采用特尔斐法直接给出相应的隶属度;对定量数据采用特尔斐法与隶属函数法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将各评价指标的值代入隶属函数,计算相应的隶属度。二是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特尔斐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三是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IFI)。采用累加法计算每个评价单元的耕地地力综合指数。四是划分耕地地力等级。根据耕地地力综合指数分布,采用等距法或累计频率曲线法确定地力等级分级方案,划分耕地地力等级。

7、评价结果归入全省耕地地力等级体系。依据《全省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归纳整理各级耕地地力要素主要指标,形成与粮食生产能力相对应的地力等级,并将各等级耕地归入全省耕地地力等级体系。

8、评价结果的汇总。包括编绘规范的耕地地力等级图、土壤适宜性评价图、各种土壤养分图等数字化图件;编写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报告、工作报告与耕地质量评价与改良利用、粮食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耕地质量评价与平衡施肥、耕地质量评价与种植业布局等专题报告,编辑出版《县级耕地地力评价》等。

三、时间安排

1、培训准备阶段。抽调技术人员,并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编制工作方案,确定评价指标,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完成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资料的收集工作,建立县域耕地资源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

2、建立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阶段。完成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及多媒体数据的录入,建立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3、评价效果阶段。进行专题制图、空间分析、耕地地力评价、耕地适宜性评价、土壤养分丰缺评价、测土配方施肥实施效果评价。

4、总结验收阶段。对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以及全年项目实施工作进行总结,迎接省级验收。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建立机构。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工作量大,各乡镇及县直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证人员、设备、经费,确保按时完成任务。为加强对耕地地力评价工作的领导和技术指导,在县测土配方施肥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指导下,成立县耕地地力评价技术专家组。技术专家组负责制定技术方案、研讨技术问题、解决技术难题。

2、明确任务,分工协作。县耕地地力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等有关资料,建立统一规范的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积极开展野外补充调查、撰写耕地地力评价报告、组织成果应用、汇总整理资料等;农业、水务、国土、民政、统计、气象等有关部门负责提供有关图表、数据等;技术依托单位负责指标体系、隶属函数、土壤分类系统整理、图件数字化、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和成果编写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