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专业计算机论文范文

时间:2022-11-10 18:43:59

序论:在您撰写专业计算机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专业计算机论文

第1篇

在计算机行业教学的规划中,比较凹显的问题是开设的课程不仅多而且比较杂,许多课程都是比较陈旧的课程,知识太过于老化。教学的方法同样存在着问题,虽然老师们时常重重复复的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数任课教师采用的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然后让学生在课后上机练习,因而出现理论和实践的脱节现象非常严重。在实践的内容及其方法上,由于对书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过多的强调,而忽视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拥有一定的项目开发能力和实践经验的技术应用型的人才,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然而,我们的学生不但没有实践经验更加缺乏项目开发的能力,造成这些主要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缺少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项目开发的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都在强调一定要注重实践和实训课的开设、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对实践与实训课程的设置上缺少科学性,只是简单的把理论课程、实践和实训划定一个比例,而且还统一规定有些课程的理论以及实践课各占一半。在原则上这样的分配是不合理的,因此出现了实践以及实训所取得的效果没有那么明显。

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2.1确立良好的课程体系

相应的课程建设应用一个较为合适的课程体系来引导,精心锻造与其对应的专业课程。刚开始的时候,对IT行业所需要的人才方面进行长期和各个方面跟踪考察,接着了解他们对于人才的需要来做出充分、细致的解析,把自己所设的课程和高校设置本专业的特质相结合,设计出适合现代化的、多样性、特色鲜明的教学及其考核的体系,建立专业方向细化与课程内容丰富的课程体系,从而实现专业体系的优质化,让毕业去向分层和经过专业分层的学生能够选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

2.2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以教师讲授为中心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学生以被动学习接受为主,而且没有从事实践和科研的机会,自然而然无法锻炼其能力,因面临就业的压力所以无法真正安心的完成能体现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和科研的毕业设计,导致了没有办法发挥出预定的作用。让学生早点参与到科研的实践中,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从中拓展其知识面,就应该加强以实践与科研为中心,具体措施如下:

1.反复的强调课程设计以及综合设计性试验的重要性。

对于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应该开设课程设计,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同样也应该开设实验课程,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查找翻阅资料和小组讨论,最后寻找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是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学生的考核力度,这样才能让学生认真严肃地完成有关的实验,然后提高实践的能力。

2.加强院校与企业的合作。

一些公司希望学生有相对应的工作经历,但事实上许多的本科毕业生都没有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在接纳计算机专业本科的毕业生的时候,不想对于刚刚工作的学生投入那么多培养的成本。因此,要让学生在在学校期间能够得到真正的技能训练,为毕业后的就业打好基础,可以通过让企业把培养学生的时间提前到毕业之前,与有意向的企业,可以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3.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没有创新人格,就很难充分发挥人的创新潜能,健全的人格是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等众多智力因素有机结合,也是创新型人才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精神风貌。因此,进行学术知识、能力、技能培养的同时,还要多给学生进行心理的疏导,注重创新人格的培养,开设有关的讲座,还有在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实践以及科研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挫折能力和承受能力,以及和团队合作、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2.3“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想

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是“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基本思想,同时兼顾让有志于研究工作的学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在低年级根据特长、爱好对学生进行专业分层。学生在选课的时候就会向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方向聚拢,同时,对高年级的学生毕业之后是考研还是直接就业进行毕业去向的分层,然后制定不一样的培养计划。具体思路为:一年级以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为主,让学生为将来的考研、就业等学习能力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在一年级的课程结束后,按学生自身的兴趣以及需要来进行专业方向的分层培养。

2.4“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

应绝大多数用人单位人才的需求,应以普遍合适用人单位需求的教育作为培养的目标,培养拥有成熟的技术以及理论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努力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较高、适用面较强的人才,以培养出用人单位所需的人才。

三、结束语

第2篇

学校教学过程中间要将教学内容和就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计算机专业对动手能力的要求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因此,学校在课程的安排和选择上要更多的将课时放在上机实践上面,注意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课堂理论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对计算机内容做更加深入和详细的了解。学校在教学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社会实际状况。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讲,在进行WORD教学的时候学校要根据社会上WORD的实际使用情况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教学。社会上文印店、办公室等地方比较习惯使用的文档排版和表格制作的格式要确保学生熟练的掌握,不能知识简单的教学生如何打字、迁移段落、调配颜色等简单的操作。学校的教学内容和社会实际需要一定不能出现脱轨的情况。学生明白自己所学的内容有什么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应该做什么样的处理。这些可以帮助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增强学生的危机处理能力,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容易给学生设置一个能够达到的学习目标,刺激学生的求知欲。笔者执教的班级有一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在寒假期间他到一家设计功能公司做兼职。学生开学之后和我进行交流说看到公司用cad进行设计。学校开设了cad这门课但是上课时候学到的知识和公司实际运用并不一样。所以他自己买了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因此,笔者认为学校的专业课教学一定要和学校接轨,这样学生在步入社会的时候才能更好的适应和进步。了解社会实际需求的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才更有竞争力。

2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要紧跟时代步伐及时进行更新

计算机的更新换代速度远远高于之前的任何科学技术,因此在计算机教学方面学校要进行资源倾斜以保证相关硬件的和软件的需求。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讲,PS当前使用的版本一般都是3版,相比旧版而言内容更新了很多,因此对计算机的要求也高了很多。如果计算机硬件设施不够完善的话那么就算是简单的打开这个软件也需要好几分钟,每一个步骤操作之间都间隔着足以让人闲聊完一个话题的时间。这样的硬件设施完全没有办法满足最基本的教学要求,课堂教学效率在这样的硬件设施之下甚至可以说等同于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受到极大的打击和压抑,长此以往会造成更加恶劣的后果。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必然要使用到计算机。如果学习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还是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在下面记笔记,那么相信无论使用怎样的教学方式都无法带来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此外,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还涉及到其他一些知识,包括多媒体的运用、计算机演示等等。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必须要使用计算机进行实际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的教学效率。计算机的更新速度不仅体现在硬件和软件的更新上,同时也体现在计算机知识的更新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与之相关的知识也在快速的更新换代,很可能去年的教材今年就已经无法使用。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对自己严格要求,树立起不断学习的观念并且做到终生学习。

3对学习内容进行有重点的突出

第3篇

一、专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建设,基本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然而因现有体制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因,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大都没有信息技术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在接受计算机专业学习、担任计算机专业任课教师前,也没有相关的实习、实践经历,这就使得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队伍很难适应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二、高校计算机专业建设主要思路

(一)根据市场需求及学校发展建设规划确定计算机专业建设规划

高校如若提升专业建设工作整体水平,必须要大胆探索,积极尝试。首先,高校应大胆突破原有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的制约,克服行政化倾向,充分行使办学自,积极主动的推进专业建设。其次,积极探索高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推进高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高校如若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用人单位用的好、用得上的掌握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必须要科学合理的做好计算机专业建设规划。制定高校计算机专业建设规划,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高校自身整体事业发展规划的指引下,进行周密细致的市场需求调研,通过对行业企业进行沟通访谈的形式、通过对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反馈的形式,通过建立由高校计算机学科专业教学带头人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相关人员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人才市场需求及环境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确定专业建设规划与专业人才培养培养目标定位。高校只有明确了科学合理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规划,整个计算机专业建设工作就有了方向与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切实可行的有效路径,高校计算机专业建设工作才能够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探索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程,联合培养人才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高校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这为我国高校创新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政策支持与方向引领。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上述规划内容,结合高校计算机学科专业特性,高校计算机专业应大力探索尝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校外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高校计算机专业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实现高校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过程中与互利共赢。

(三)加快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第4篇

市场需求和教育教学方式发展步调不一致,教师依然按照传统方式和知识体系进行教授。在我国,计算机发展起步较晚,计算机教学课程建立时间不长,导致中职学校担任计算机教师缺少相关岗位的就业经验,经验式教学不完善。并且,计算机的改良换代,教师对计算机发展进步和相应的技术知识的掌握没有跟上时代脚步,依然按照传统知识进行讲课,学生的知识面和实际操作能力将会无法适应工作和社会发展。

2教学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部分中职学校计算机设备和师资达到教学标准,但是依然不能排除一些问题,例如:教学方式和市场需求间的脱节,计算机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课程安排的不合理,教学方式偏离应用,教学观念过于传统等。但是,中职学校应为企业和市场输送大批人才的地方,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对人才要求也比较高,而中职学校教学设计还存在一定问题,没有处理好市场需求、用人单位、企业之间对人才需求的关系,很容易形成计算机教学“形而上”。

3市场导向下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

3.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计算机专业课程实现教学创新,就应该转变传统观念,建立现代化的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为目标。站在教师角度思考,需要将知识传授于学生,还要注重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应改变课堂教学氛围,注重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激发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将学会的知识消化,从而转化为主动学。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树立主体意识。教师应让学生在创造和实践中学习。所以,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利用新型教学模式,为进一步发展现代教学奠定基础。

3.2建立优秀师资队伍

中职学校应该建立健全专业技术和授课能力的师资队伍。学校给予在校教师一定的社会工作时间,了解计算机应用环境,在新技术环境中继续学习和摸索,从而让教师获得信息时代新变化,进一步调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为展开可行性教学方案提供更多资源。同时,应该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聘任企业的能工巧匠,把现时社会上的岗位需求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更好地实现工学结合。

3.3创造教学氛围,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有效开展教学目标的基础性工作。市场导向下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模式的构建,也是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始,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轻松教学环境,学生通过自主体验和探究完成计算机学习。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按照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特点,利用辅教学工作,将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结合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专业课程没有那么难,体现出计算机易用性。例如: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涉及到数学、英语等学科,应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同步指导,用生动的图片、视频等形式刺激徐盛的感官,学生不但能获得基础知识,还能够提高实践能力。由于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具有操作性和实践功能,在教育教学中要重视这一点,为学生设计阶段性教学目标,每个目标设置不同任务,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并且,针对共性问题,教师应该进行针对性指导,及时反馈学生学习进度和出现的综合问题,全面提升教学水平。

3.4革新能力考核机制

将传统以书本文字知识为重点内容的考核,转变为能力考核,减少笔试成绩的比例甚至取消,重点是考核职业测试和实际操作等,更可将考试成绩的比例设置为两部分,一个是总结性考试,约占成绩的20%~30%;另一部分是平时成绩,约占总成绩的70%~80%,包括平时表现、上机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等。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培养学生制定解决方案能力,提供给学生书籍资料、信息资料等,学生之间以小组形式完成一份作业,作业测评采取问答形式,学生需陈述作业实施进程、展示作品,并回答考核问题,从而得到综合评分。这种教学考核模式的改变,从重结果过渡到重过程中的一种教学,学生更易接受,学习热情会明显提高。

3.5课程训练

想要实现市场导向下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更好的接轨市场,需要为学生提供实训环境,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更早的让学生体验到职场环境。并且,计算机行业发展迅速,计算机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中职学校也需要对这些硬件计算机设备进行更新,逐渐升级教学环境。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学生进入企业短期训练或者是实习,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自己不足点,从而寻找突破口提升职业技能。

4结束语

第5篇

1.计算机专业基础教学

就目前来看,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的就业水平不高,能力不高,收入也不高,这是由于生源差,教学质量不高,学生不学等因素造成的。只有理论与技术同时教学,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就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来看,还是很乐观的。但只是重理论没有实践操作,培养出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课程设置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教材过旧,脱离实际等。在教学环节上,学生要掌握计算机由于没有完备的软、硬件,教学效果不好,根本跟不上计算机的发展。

2.计算机专业没有很好的教学模式来满足教学

理论与实践分开,教师不能研究教学,把精力放在课堂管理上了,就是教了,学生也听不懂,学不会。教学组织上,只是在教室上理论课,没有操作,学生的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1.计算机教学要做到理论与技能同时进行

既然是职业学校,目的就是培养技能型的人才,所以,只有理论教学是不够的,应该在理论的基础上更注重技术的教学。因此,教学时,一定要按照动作技能的提高组织教学。所有的教学行为都应该围绕教学技能展开,教学行为更具有技能教育的特征。当然了,我们也不能过份地强度技术教学,没有理论的支撑是不行的。计算机专业的技能需要很强大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没有理论的支持,学生在技能实践上就会很难适应,而且没有很大的提高,更没有发展前途,从而失去了发展的机会,只有较的理论作为基础,才能更好地学习,才能把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由此,我们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这个问题的提出,主要是解决中心问题,把计算机学科导向的课程体系向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转变。这种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就是注重教学过程,这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情境导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包括基本知识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评价等一系列的因素。比如说,集理论学习与观摩现场操作、动手操作训练等为目的的学习,就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既有理论的提高,也有技能的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得到了真正的培养。

2.教学内容的整合

学生面对陌生的职校,所有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新的,他们对于新的都有好奇心,特别是对技能学习更有兴趣,这种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我们要让学生保持这种心态,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但是,一般的学校做不到这一点,技能训练少之又少,学生学不到什么,再加上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同,不久后,他们就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也有部分学生甚至在职校一无所获。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而是以“工作过程”作为课程教学的主线,交给学生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到知识,提高技能。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材认真钻研,有计划地整合教材内容,按不同工作任务和工作环节进行能力分解,把能力点细化。由于工作过程是不同的,职业计算机教学大纲有3个目标:第一,是专业能力目标;第二,是方法能力目标;第三,是社会能力目标。所以根据任务,设计教学内容,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时要做到严谨细致,不可似是而非,否则学生学不到知识,兴趣就无法谈起。

3.对考试进行改革,为学生的学习起到指导作用

考试的方式决定了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学,以往的考试很传统,对学生的学习没有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与教学目的不一致,学生学到的不一定能考得到,所以,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确,他们没有动力去学习。目前,很多职校的计算机专业考试还是“笔试”,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向注重理论而轻技能起到错误导向。所以,学生在职校的几年,就是学了书本知识,而对于技能学习没有提高。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这样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人才需求。所以,教师既要考理论,还要重视技能的考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有目标。这也对以后的就业打好了基础,学生能有一技之长,也能为社会服务。

4.用认证资格考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给社会培养有用的技能人才,而给学生一个就业的好机会,所以,学生的就业率是考量学校的生命线。很多的用人单位非常注重学生的手里有什么证书,这是证明学生能力的最好的证明,所以很多职校,给学生颁发不同等级的证书,这些证书都是有行业权威认证机构认证的。如果学生的手里只有一张职业学校的毕业证书,很难让用人单位认同他的能力,而学生的手里多了几张不同的证书,则给他选择就业的很多机会,这也是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之一。就计算机而言,我们要鼓励或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参加诸如国家水平考试、国家信息技术认证资格考试等,使学生在毕业是既有毕业证书,又有各种能力证书。在人才济济的社会,如何才能展示人的能力,现行的办法只能是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形成一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素质。这种方法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形成与开发并利用的主要方法,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让学生的素质提高了,学生的就业机会与竞争力都会提高。

三、结语

第6篇

1.1新生的计算机基础良莠不齐。在我们国家,不同地区对于计算机的基础教育有着严重的不同,大部分城市已经在中学甚至是小学就已经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学生家庭也基本都有电脑,有的甚至已经参加过不少计算机类的比赛,水平已经相当高。而在部分边远地区,配套硬件设施尚不能完善,更何谈计算机基础教育,以至于很多学生在上大学之前连键盘鼠标都没有摸过。

1.2教学方法单一。目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一般都是采取理论课和实验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理论课大部分都是在教室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虽然这种授课方式能够比较生动形象的将需要学习的内容展示出来,以此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对于学习的热情,但在实质上还是处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是单纯的为学生进行填鸭式的讲解,学生的学习很是被动。而实验课的进行,大部分都是教师简单的进行一点讲解,之后给学生时间自己上机练习,从而完成教学大纲。但目前高校基本上都是大课堂,学生众多,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以至于学生的问题不能得到教师及时有效的解答。与此同时,学生作业的批改和问题反馈也难以很好的实现。

1.3计算机课程未与专业相结合。在现今的高校里,不论是计算机专业,还是其他非计算机专业,诸如医学类、艺术类等,所有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都是一样的,所使用的教材也是统一的,这其实是忽略了各个专业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需求差异。事实上,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其目的应不仅仅是掌握一些基础知识,而更多的是应将计算机视为一种解决问题的辅助工具,在不同的专业领域中,工具能发挥不同的作用。而我们目前的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极少有能与专业相结合的课程开设,使得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和使用只停留在基础操作的层面上。

二、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多样化的实现

2.1课程体系设置多样化。针对新生的计算机基础差异,可以在入学初期对学生进行一次摸底调查或考试,根据学生水平的高低分为3档。水平最差的学生必须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并在结课时进行考试从而获得学分;水平中等的学生可以不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只需在结课时进行考试获得学分;而已经具备计算机基础能力的学生可以给予课程的免修直接获得学分。这样的安排,既可以节约教师资源,也可以使高水平的学生不必再进行已熟悉的课程的学习,从而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2.2教学方法多样化。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课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必不可少,但课件不能只是简单的将书本中的知识进行重复再现,而是应文字简洁,以图片、图表为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消化。而实践课可以采取学生结组和分发任务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每个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互相学习、互相督促,教师可以每堂课给每个组几个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最后由教师进行比赛成绩的评比和讲解。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并且学习效果会比单纯的自己练习要好得多。此外,现今通讯十分发达,教师可以建立QQ群或微信群,学生可在群中提问或者发表建议,这样教师就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并进行解答。

2.3开设结合专业的多样化课程。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讲,由于使用专业应用软件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所以在学习完计算机基础课程之后,可以开设后续的与专业相结合的计算机课程。根据各所院校的专业设置,可拟出具有专业特色的、有代表性、通用性强、使用面广的学科工具软件表,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所需,以便应用计算机为自己的专业服务。

三、结束语

第7篇

1.1缺乏实践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不强

上机操作是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然而有些学校不注重对计算机教学硬件的投入,致使计算机教学设备不完善,或计算机硬件设备陈旧,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践要求,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锻炼,使理论知识和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因此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

1.2教学方法单一

有的教师不是计算机专业毕业,或学历较低,因此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方法落后。随着知识更新步伐的加快,这些教师难以应对教学工作。而且职业学校的升学压力较小,学校对教师没有太多的制约和激励,致使教师没有足够的上进心。学生基础差、教师水平不高,并且教师的支应状态是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2改进计算机教学的措施

2.1转变教学观念

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和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要注意整合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实际操作,通过上机操作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2.2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做好铺垫。学校要加大对计算机硬件设施的投资力度,不断更新教学设备,为学生的实践操作奠定良好基础。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动手操作,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使学生真正地掌握计算机技能。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声光电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计算机学习中。要把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引入到计算机教学中,加强小组合作交流学习,通过新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共同学习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