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5 06:49:14
序论:在您撰写作文个性化教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小学语文作文的个性化教学主要是指对学生作文写作的指导不禁锢于某一种写作模式或者写作命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老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生为主,对其素材的积累、写作视角的选择、写作方法的运用等方面不加以干涉,充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中,仍然存在着教学观念陈旧,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写作兴趣不高,教学评价不完善等问题,所以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定的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
一、树立个性化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理念下,老师更加注重对作文写作技巧和方法的灌输式讲授,课堂时间占用较多,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很少,只是按照固有的写作模式进行练习,这样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还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所以进行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首先需要树立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坚持个性化教学的主体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用自己独特的写作方法来描述事物或者抒感,提升写作水平。例如,关于《我们的课余生活》写作练习,在个性化教学的理念下,老师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来写,既可以写自己的课余生活中的兴趣爱好,去参加了哪些实践活动;也可以写课余生活中发生的有趣事情,或者对某件事的想法;还可以将写作对象集中于宠物,观察自己所养宠物的一举一动。总之,老师要明确写作内容不限,写作题材不限,学生可以任意发挥自己的思维,写出自己的个性,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创设个性化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意识
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需要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顺利的开展,所以要创设良好的个性化教学环境。首先是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由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既需要老师对写作的讲解,也需要学生有一定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所以老师要进行高效的备课,设计教学方案,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其次是拓展个性化的写作内容。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对于写作内容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来写,并不拘泥于某一方面的内容,而是要不断拓展,自拟题目,创新写作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意识。最后是进行个性化写作指导。由于每位学生的写作内容、写作方法各不相同,所以老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作文进行逐一批注或者当面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耐心和信心,学生对老师也不再产生畏惧感,而是针对自己写作过程中的问题与老师进行交流,让老师对其进行个性化的写作指导。
三、丰富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有效的进行个性化教学。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结合写作内容灌输式的进行讲授,学生往往无精打采,效率低下。所以要不断丰富作文的教学方法,激发写作兴趣,开展个性化教学。例如,关于《介绍家乡景物》的写作,老师在教学的开始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一些山川、河流、花草的图片,给学生以视觉上的直观感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选取家乡中的任意景物进行描写,既可以是对一种景物的详细描写,也可以是对景物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描写,这样不仅更有效的展开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又或者关于《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的写作,老师可以采用创设生活情境教学法,如,父母日夜操劳忙碌的身影,下雨天倾斜的雨伞,饭桌上可口的饭菜等,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来感受父母的爱,这样既能激发写作兴趣,写出真情实感,又能使学生学会感恩,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四、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 要】初中作文教学的个性化,简单地说,就是教师要教会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自己想写的,写自己有写的,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要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要有所创新。教师和学生一样,必须解放思想,突破思维定式,不限于成规,不满于共识,大胆张扬自己的不同之处。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教学的基本内涵。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 个性化教学策略 兴趣 素质
个性是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个性是创新的生命,没有个性就意味着流于平庸。从某种程度上说,语文教学是最能产生个性、培养个性的教学。”初中作文教学的个性化,简单地说,就是教师要教会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自己想写的,写自己有写的,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要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要有所创新。教师和学生一样,必须解放思想,突破思维定式,不限于成规,不满于共识,大胆张扬自己的不同之处。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教学的基本内涵。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教学过程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这就要求作文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大量的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在学生自身生活实践的体验上。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实行个性化,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那么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个性化作文教学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下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提高自身素质,形成个性风格
作为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操作者,教师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究竟是一个什么角色,怎么扮演好这个角色,是我们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形成个性化的风格,首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学习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传统教学精华,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提升学识素养,提高自身素质,用先进理念和深厚学识修养作为自己教学的基本支撑,充分显露自己的教学个性。教师要通过学习来形成自己的思想,如果只是做教科书的传声筒,那么自己的思想只能是无数人思想的跑马场。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个性魅力的教师,会教出个性鲜明、灵动的学生来。因此,教师不但要不断学习,而且要放下“师道尊严”的盔甲,以自己的灵性、悟性和创造性的个性魅力,影响、感化和激发学生的个性。“教师的工作有点像蜜蜂酿蜜,需要博采众长。为了实现教育的文化功能,教师除要有本体性知识外,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把学生引向未来的人生之路。”
二、发挥个体优势,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应该在遵循语文教学大纲,在保证达到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选择取舍等方面有所侧重,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只要我们留意一下成就卓著的语文教师的教学,就不难发现这些教师在教学中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个体的优势。
我们普通语文教师也可以有自己的个性特色,也可以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比如教师喜欢鲁迅文学,他在基本完成大纲的教学任务之外,就可以精心耕耘这块“自留地”。或推荐书目,或组织鲁迅文学小组,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鲁迅有关的知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说,教师的德识才学每个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中学生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强,很容易接受新事物,所以富有个性特色的教学会给学生的成长烙上深深的印记。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发挥个体优势。只有有个性化教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个性化的学生;只有教师个性化地教学,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呈现个性化的特点。
三、尊重学生个性,调动写作激情
诗言志,词言情,小说言心声,凡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作文是高雅地表达自己思想的形式之一,这是学生写好作文不竭的动力。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作文教学变成了一潭死水,在这潭死水里,有的是固定不的程式,令人反感的主题先行,于是学生的自我消退了,个性泯灭了,人格异化了,作文失去了勃勃生气。顾明远教授指出:“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要克服目前教育中的划一性、封闭性,尊重学生个人,发展个性,培养自我负责意识……发展个性是现代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如果作文教学不能尊重学生,给他们自由的写作天地,那这样的作文教学就是阻碍学生正常发展的泥潭。因此,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以极大的热情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思维、能感知的活生生的人,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疏通个性化写作的弯弯细流,让每个学生的写作个性都能得到顺利的发展。
四、淡化作文指导,发展学生潜能
很多教师可能是出于对学生的过分关注,对于他们的写作方式或过程总是不太放心,总想方设法地要教给学生一些所谓的技巧和绝招。其实这根本就没有必要。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以前人以为写文章是几个读书人特有的技能,好技能奥妙难知,几乎同于方士的画符念咒,这种见解必须打破。”我们教师不能把写作文章看得很神秘,更不能把写文章看成是要由一大堆技法来规定的事情,以至于教师反反复复、乐此不疲地去教,苦口婆心,频繁强调,不断地迫使学生就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写作主动性渐渐地被消退,想象力也被钝化,悟性被夭折,灵性被扼杀,人格被异化,情感被冻结,原本可以对事物进行的最深刻最美妙最富有个性的精神体验也就无法表现了。
我在教学中深感指导学生作文,常常事倍功半,其主要原因我认为是指导太多,太细,太死,太统一。学生之所以日记不让人看,正是因为他们在日记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喜怒哀乐或隐私。相反,他们在教师面前或在作文中不敢说真话,恰恰是因为心存顾虑而没有展示自己的个性,他们的个性很可能被教师的统一要求同化或虚化了,要不学生本来的个性完全转化为教师所要求的那一种特定的个性,要不虽还保留着自己原有的个性,但为了不违背教师的要求,就投师所好,真实的内心被掩盖了。个人认为,教师在作文指导过程中,应该像崔永元那样做些很生活很幽默也很文学的旁敲侧击,也就是让学生像小品中的赵本山、宋丹丹那样紧扣话题,面对生活,敞开心扉,打开话匣子,说自己想说的话。
五、摒弃传统观念,创设平等氛围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摒弃传统观念,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地位。著名教育家于漪在谈到语文课程的认识时强调:“一定要改变对语文学科的陈旧看法,认为语文只是读读、写写等技术性、技巧性的小事,对现代人的培养无足轻重。殊不知语言、思想、情感同时发生,语言这个交际工具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还是艺术、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作文个性化教学过程中,这种平等的真诚的氛围更为重要。只有在这种条件下,学生才可以感到人格的自主与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才有可能自由地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
六、突破畏惧心理,激发写作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激励,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只能发挥百分之二十到三十,而正确与充分的激励,则能使人发挥自身潜力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和鼓励。因此,教师要认真阅读学生的习作,抓住学生习作中的每一个长处和优点,既要注意整篇文章的成功,更要善于发现局部的闪光点,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
衡量作文最忌用一把简单统一的尺子,而需要多几把尺子。尺度的高低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大小灵活决定,大到文章全篇的审题立意、构思和过渡,小到文章的开头结尾,一句、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教师要努力去寻找值得表扬的点点滴滴。教师要鼓励学生寻找独特的个体体验和心灵体会,在作文中大胆地表现“人无我有”的独特个性。
当然,在倡导“说真话,表真情”的愉悦氛围中,由于存在学生生活体验的多少,对语言文字感悟能力的差异,习作中的言语或坦白、直露,不加修饰,或晦涩、朦胧,故弄玄虚,教师在阅读这样的作文时,要尽量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要俯下身子,平视学生,顺着原来的思路,走进他们的世界去审核文章是否合理,说得是否明白,要尽量找出文章中的优点,并给予肯定表扬。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亮点,抓住习作中的优点,尤其是平时的写作练习,用不着求全责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个性化
在新时代到来之际,“个性化”这个词语开始在教育界出现,它不再是一个带着贬义的词语,而是一个带着鼓励性的词语。个性化较强的学生,思维比较开放活跃,思考问题的角度比较广泛,考虑问题的方式与常人不同,能够抓住事物的独特之处,将自己的思想和与众不同的事物进行巧妙的联想和结合。在语文作文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个性化加工,将自己要表达的独特思想融入作文中。但是目前的传统教学方式,压制了学生的个性表达。导致学生在学纺织之下,逐渐丧失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能力,在语文作文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思维模式化、缺乏创新。
1为学生设计个性化习作内容
目前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师完全按照小学教科书的语文作文安排进行教学,知识机械化的灌输,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思维受限的情况。另外,教师过多的掌握和控制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的写作形式、思路、内容干扰作用太大,致使学生的作文很容易按照教师的模式展开,整个作文内容单一,缺乏新颖的立意和写作形式。所以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习作内容,先从写作内容这个关键点上肯定学生的个性。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家乡》时,教师一般要求学生,描述家乡在新时代建设之后的美好现状,歌颂新时代的改革创新。这样的作文的确是好作文,但是,如果学生都这样写,所有的作文内容都是大同小异,就失去了作文教学的意义。所以,教师可以在作文布置时,对学生的写作不要限制写作方向,比如家乡可以纯粹的写家乡的四季景色,可以写家乡某一个景点,可以写家乡的风土人情,又或者写自己对家乡的喜爱,写自己在家乡发生过的一些趣事等等,让学生对于家乡的描写内容不要仅仅着眼于新时代建设这一个方面,要开拓自己的思路,寻找不同的角度去切入,即使中心思想是相同的,在表达的方法和手段上也会有所不同。丰富并且合适的手法、新颖但不刁钻的角度是整个作文走向优秀的开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写作风格进行调整,为他们尽可能的打开新的写作窗口,帮助学生树立新颖的、个性化的写作观,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勇敢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个性化处理并不会为小学语文作文的学习带来坏处,相反的,会为写作增添新的思路。
2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所谓个性化教学,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只是单纯的将自己的个性发挥出来,自己的个性并不一定就能够和作文完美融合。个性化教学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接受教育,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小学生还处于自己的思维模式没有养成的阶段,思考问题的方式往往是模仿教师或者接触到的成年人。因此,为了学生能够写好作文,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很重要的。例如,在学习《我的妈妈》的作文时,教师可以先不要布置相关任务,而是启发学生:“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学生大多数都会说喜欢。然后教师就可以接着问:“你们的妈妈漂亮吗?”这时候就会有许多学生说不漂亮了。教师可以继续启发学生:“你们知道妈妈为什么不漂亮了吗?”学生就开始思考起来。教师可以继续追问:“你们的妈妈工作辛苦吗?是不是一点一点变老了?她是为什么变老的呢?”这些问题都会帮助学生从一个相对较深的层次上认识母爱,启发学生思考母爱的无私与伟大,使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母亲的无私奉献,在作文里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出来。
3设计个性化的评阅作文方式
作文的评阅方式会影响到学生的直接感受,许多教师在作文评阅时都太过于独断专行,程序化的评阅方式,使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出现不太良好的教学氛围。所以,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作文评阅方式,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使作文评阅成为促进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有利方式。例如,在每次的作文评阅之后,教师将一些立意新颖、观点独特的作文单独挑出来,让全班学生传看,学习;并且,以周为单位,对学生的作文成绩进行累计积分,每周积分最高的前三位学生,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奖励;在教学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课堂朗读自己的作文,将朗读也作为计入成绩的一种方式,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总之,在评阅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尽量增加新颖的方法,从学生的兴趣和习惯出发,创建丰富的评阅体系,使学生的作文评阅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真实情况,能够为个性化教学储备更多的力量。
4结语
个性化教学适应现代学生的培养要求,它能够与学生的思想需求、学习习惯有效的结合,能够通过学生的学习体现出来。相对应的,作文学习恰好需要学生展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观点,需要学生在个性化教学支持之下,进行作文学习的改革。对于学生的作文学习,个性化教学能够考虑到学生整体的群体需求,根据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作文的要求,在教学方案上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学生的语文作文学习能够更加高效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吕艳辉.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一、教师个性化作文教学
1.作文辅导个性化
我们要针对学生个性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个性化辅导。对于畏惧写作的的学生,了解原因与思想感受,帮助学生寻找提升写作能力的途径。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设计一些有话可写的练笔,消除学生畏惧写作的心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对于少数生活困难或单亲学生,我们要从关心学生的生活入手,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与心理需求,关注学生生活细节,将写作作为学生抒发内心情感的渠道,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周记与学生展开交流,教师要通过温暖的评语激发学生的动笔欲望,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对于写作基础较好、有一定文学兴趣的学生,在完成平时作文任务的基础上,教师要为学生布置一些高要求的写作任务,例如在写作材料的选择、构思独特、立意新颖、语言优化等方面提出要求。通过个性化辅导,让所有学生都乐于写作,并在写作中获得成就感。
2.呵护学生写作个性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个性张扬,这些张扬的个性往往表现在写作中。对于学生写作过程中表现出的写作个性,教师要学会呵护,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打破传统的写作要求与条例,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进行创新,发挥学生在写作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对于非积极个性,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写作热情。此外,我们要鼓励学生突破写作的框框条条,不受写作题材的束缚,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文体及自己擅长的文体,挑战一些没写过的文体。
3.个性化风格引领学生
教师要狠练下水作文,将下水作文作为传达个性写作教学思想的载体,尤其要注意突出教师写作的个性风格。一方面,通过下水作文让学生领略到教师的风采,进而产生钦佩之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另一方面,可以将我们的个性写作思想渗透在下水作文中,有效避免了理论讲解的枯燥、空洞,便于学生领会写作技巧及理论,从而以教师的风格引领学生写作个性的形成。
4.建立个性化作文评价方式
作文评价方式是促进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尝试通过个性化作文评价方式促进个性化作文教学。既可以是师生间的评价交流,又可以是学生间的互评。在评价中,我们要突出写作个性化特色,对于个性化特色要多肯定,多引导。我们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通过个性化作文评价方式,促进师生、生生合作与交流,形成写作思想的碰撞与共鸣。
二、学生个性化写作
1.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个性化写作中,积累素材是关键。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积累素材,为个性化写作奠定素材基础。
第一,观察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学生只有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才能在写作中做到有话可说,才能写出具有一定深度、一定思想和富有个性的作文。我们要引导学生从观察家庭生活开始,深入观察家庭布置和家庭成员的性格、外貌、言谈举止、生活习惯、工作等,增强对家庭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对家庭及家庭成员的真挚感情。然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校园生活。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校园,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最具特点的,这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校园生活素材,写出个性化作文。最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社会生活。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时每刻精彩纷呈,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观察生活,例如借助报纸杂志、音像媒介、网络媒体等,感知生活大事,走出狭隘的生活圈,只有这样才能具备独到的视角,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
第二,个性化阅读。阅读是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增长见识的有效手段。学生的文采、写作灵感很大程度上源自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可以每周安排一次阅读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对自己喜爱的作品、故事进行交流,也可以对富有特色的精彩句子、片段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需要。
2.加强平时练笔
学生只停留在素材积累阶段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感悟等转化为语言文字,特别注意要善于从独特的视角写出独特的感受。
3.在活动中彰显个性
写作需要良好的氛围,我们可借助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写作氛围,在活动中彰显学生个性。我们可以通过开展讲故事、美文共欣赏、新闻会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同时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作文;个性化;初探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108-01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长久以来,小学作文教学的效果不佳,存在拔苗助长的现象。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以成人化的习作标准要求小学生,总认为所谓作文就应该写一点"有趣的"、"有意义"的东西,因而导致学生的作文中存在假、大、空的现象。因此,抓好作文教学,教师必须要积极引导,让学生的习作步入个性化的道路。
1.让作文课实现说写结合
学生刚学写作文,就如给其一张白纸,让其任意涂鸦而已。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学会大胆地"放",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随意发挥,不拘一格,甚至可放低要求,从说话开始。小学生对讲故事、听故事是非常有兴趣的,把作文课上成说话课,让学生把所接触的、看到的、听到的、亲身实践及感受到的说出来。如同学之间的交谈、老师的讲课、父母的叮嘱、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欢乐节日的感受、和同学们的争吵、心中的委屈、一次游戏、一张照片、想像中的情境等都可以作为说话的内容。让学生把已知的信息通过说话进行加工整理,并按一定的顺序讲述出来,在同学之间交流、共享,在说的基础上再写出来,这样的习作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
在作文教学中,师生应共同创设一个允许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空间,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保持最佳的个体心态。为此,师生之间首先要有民主平等的良好关系,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个性心理,尤其是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师生关系越民主、越平等、越和谐,学生的个体意识就越强烈,个性化作文教学的人文环境就越充足,越宽松。对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化追求,即使暂时并不完美,并不成功,教师也要及时关注并继续寄予厚望,允许学生在作文个性化的发展进程中出现问题乃至偏差,教师然后进行引导和点播,这样学生的创作不会因条条框框的限制而受到束缚。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实践是作文的基础,让学生经历生活的历练,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才能使个性化创作之花更加鲜艳而芬芳。
3.1安排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事物。作文离不开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学会观察,做到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教师可以经常安排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事物,展开想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这样才能把学生思维的引线打开,做到举一反三。联想生活中的事,从而积累生活素材,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3.2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是作文创作的不竭源泉,要让学生走入个性化的创作之路,就要引导学生注重观察,拓宽写作思路,扩大生活范围,丰富见闻和经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只要留心,身边事皆可入文。启发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这对学生思路的拓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我在讲解《尊敬普通人》作文课之前,提前把作文要写的对象布置给学生,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去观察我们身边普通人的典型事迹,生活、工作态度,了解他们的高尚品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学生就会根据老师的提示仔细观察,走访了解,收集素材,深入分析,合理取舍。结果在习作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涨,都想把自己观察和看到的说一说。通过交流,大大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这样写作文时就有话可说了。
4.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增加阅读量是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学生个性化创作的重要方法。
4.1注重阅读时的语言积累。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读书能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达到培养学生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的目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积累,要赋予语言生活的气息,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并且摘抄下来;同时教师还要抓住教学时机,布置名篇阅读。新课程实施以来,新选入的课文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教师要抓住每篇课文的特点,加强训练,使学生从中学到好的表现形式、写作手法,谋篇布局,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作文中来,这样学生自然会趟出一条个性化的写作之路。
4.2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生活和阅读都是作文立意不可或缺的部分,没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做基础,就很难从阅读中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心得;没有一定量的阅读面,也很难对亲身经历的生活中产生自我独特的感受。这是因为我们阅读的东西,无一不是作者从自己和他人的生活中提取出来的。因此,从阅读入手培养学生作文的个性化发展,那就要从个性化阅读抓起。学生个性的差异和趣味爱好的多样性,决定了他们喜欢阅读不同风格的文章;不同风格的文章又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影响,这些影响会渗透到学生的写作中去。学生的阅读面越广泛,这种影响越大,渗透越深,其写作的个性特点也就越鲜明。我在作文教学中曾做过这样的尝试: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自由阅读,阅读的体会可以书面表达,也可以在小组里口头语言交流。宽泛的要求更进一步的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其个性化创作的能力也得以全面的提高。
5.适度表扬,让学生共同进步
关键词:作文 个性化 批改
《新课标》要求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论作文,以分享与沟通见解”。青少年学生情感丰富,个性色彩浓郁,都有一个独特的心灵世界。只有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体验出发,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感奋和活跃,进入生机勃勃的习作状态。为此,习作就要指导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正如冰心所言:“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微笑也好,深愁也好,洒洒落落,自自然然地画在纸上。”决不指导学生说空话、套话,不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的有“深刻立意”的价值倾向。鉴于此,教师批阅学生作文,就要注重个性化指导,尊重学生个性。“三阶梯四步骤作文个性化批改教学法”因此而来。
每次作文,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作文后,根据作文水平分成上、中、下三个阶层进行分类指导修改。属于立意、选材、布局等方面的指导,应侧重于“批”;属于语言、标点、错别字、书写等方面应侧重于“改”,由“批阅、修改、检查、讲评”四个步骤完成。
第一步是“批阅”,即教师作批语提示,勾画出问题,如错别字、病句等,最好不要越俎代庖,自作主张增删修改。
对第一阶层的作文,要“详批略改”,侧重于点拨指导,对缺点问题批注提示,批语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可操作性,从学生角度去考虑、提出修改建议和方法,否则,学生就不能准确理解批语,有效完成修改任务。
对第二阶层的作文,降低一个层次做“适当的批和改”,根据实际问题而确定批和改的侧重点。一般侧重于字、词、句、修辞、语法等方面的批改;在组织材料、主题挖掘、布局谋篇等方面也作适当点拨、提出修改建议。
处于第三阶层的作文,字、词、句、语法、标点、书写等方面问题较多,侧重点应放在“指导修改”上,教师做修改提示,辅导学生修改。修改目标为语句通顺,消除病句、错别字等,能正确运用规范化语言表达思想感情。
教师在批阅作文时,要做一些批阅记载,以便讲评作文时援引写作病例,进行修改指导。
第二步是“修改”,即学生根据教师的批阅提示自行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
学生拿到作文后,根据教师的批语和各种修改符号提示,认真修改完善作文。可合作修改,也可查阅工具书、翻阅资料自行修改,不清楚的地方请教老师,教师做耐心细致的辅导,特别是语法、修辞、语言规范化等方面。比如语言的规范化常常出现错误需教师辅导。曾有位学生作文时把羝羊头上长的“羊角”写成“羊各”,本地方言中 “角”读“ge”,当“各”字画上错别字修改符号时,学生便不会修改,经过老师提示才改成“羊角”。诸如此类的问题较为普遍,教师的及时指导尤为重要。
第三步是“检查”,即对学生作文修改的检查验收。
学生将作文修改完善后交于老师,教师逐一检查验收,对修改不妥的地方要求重新修改,或师生共同商讨,直至疑问消除为止。
第四步是“讲评”,即教师对本次作文训练的优劣得失作全方位点评,并推荐优秀习作、下水作文或精选范文进行讲评。
首先,教师根据批改记载,对普遍存在的优缺点进行总结,然后点评优秀作文、朗读下水作文或精选范文,以便学生学习借鉴。也可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畅谈写作经历、创作感受和生活体验等,以供交流、学习。讲评完毕将作文发还学生,鼓励其相互传阅欣赏,互相学习借鉴,或建议专栏张贴、推荐报刊发表。
通过以上三阶梯四步骤作文批阅修改,一次作文个性化批改训练教学方可告一段落。
一、遵循原则,以人为本,循序渐进,讲求实效
小学作文个性化训练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从作文的早期训练开始,就自始至终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在长期一贯的训练过程中,为了提高训练的效率,巩固训练的成果,我认为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小学作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作文教学活动中,习作过程本身就是学生主体思维、主体创作的过程,是学生启动积累、独立思维、组合加工的过程。要使习作凸现学生的个性,并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教师要自始至终地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挥和张扬,并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为今后的独创性学习充分发挥其创造潜能,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自主性学习的原则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题目由老师指定,“写什么”不能逾越老师划定的范围;“怎么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定的几种模式;讲评作文也要按照教师确定的调子讲优评劣……长此下去,其结果导致学生作文大都内容相近,写法相似,小孩说大人的话,失去了应有的儿童生活气息,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何谈能有所创新。更有甚者,要求学生听记所谓的“下水文”、“范文”,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基于上述现状,新大纲中对学生习作的要求作了适当的调整。如对中年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不拘形式”正是自主性学习原则的最佳诠释。小学作文练习通常情况下是一种创造性的个体活动,作者必须拥有充分的自。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还给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任其自由自在地翱翔;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的重要指导思想。
(三)尊重原创性原则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教材中还就学生习作做出了导向: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实际上,这里强调的是教师尽可能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也许那种充满童趣,成人无法体会或感受到的童真、童心、童乐、童语,对于教师来说是那样的浅显而直接,但我们要认识到:这是习作者主体的真实反映,是其认知、理解、情感、思想、语言等综合水平的集中反映,很多是其生活体验的独特感受。如果教师横加指责,或大刀阔斧地大修大改,必然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自信,从而抑制其个性的发展。日常教学中,那种因改得过多、过细而遭到学生不满的现象比比皆是。难怪学生中会传出这样的呼吁:“老师,请笔下留情,给我留点面子吧!”
(四)以鼓励为主的原则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享受成功的机会,培养一种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良好心理。近年来各种教育思想应运而生,如成功教育、愉快教育、赏识教育等。在教学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更难免有参差不齐的情况。作为教师,要以平常心、爱心去面对学生的习作,我们应该想到,无论习作的水平如何,这毕竟是学生倾心倾力之作。应多多给予肯定、鼓励。
二、广辟途径,持之以恒,强化巩固,发展个性
事实上,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落实大纲对作文的要求,仅限于课内训练是不够的。我们要把作文教学放在一个大的语文学习的环境中,即要有大语文的教育观。为此我们必须广辟训练的途径,丰富训练的形式,才能拓展学生个性发挥的空间,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一)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式。教师指导学生训练时在充分发挥课本上的听说训练作用的同时,将作文训练的内容向生活延伸,向不同的学科延伸。教师要善于设计有利于个性发挥、张扬的多种训练方法,不断强化、巩固学生个性的形成。
(二)选择多类型的训练形式。现行教材中安排的训练形式多为命题或半命题的写人、写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我们完全可以在保证教材规定的训练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表达需要,进行多种类型作文的训练。如:写人物传记、写想象作文、写科幻故事、写童话、寓言故事等,另外还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三、“作文个性化”的训练应注意的几点要求
(一)发掘优势强项,使其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源。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闪光点,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其次,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使其精神生活丰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