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创业计划书论文范文

时间:2022-12-28 14:28:48

序论:在您撰写创业计划书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创业计划书论文

第1篇

精柔型企业文化精神是技术创新的结果。技术创新过程要在完善的企业精神文化指导下进行,实现企业精益求精发展,这是企业培养员工创新发展的基础体现。技术创新过程企业需要面对众多的技术问题,只有在精益求精的意识影响下才能够克服企业面临的问题,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在柔性创新基础上对关键问题进行突破,保证企业问题得到充分的解决。技术创新是对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考验,能够将企业精神得到充分的阐释,在企业精神发挥的过程中,企业需要经过多种考验,只有解决根本性的发展问题才能够提升企业士气。将企业精神得到深化巩固,在最大范围之内进行强化宣传,企业经过创新之后能够充分的实现“精益求精、柔性求新”发展,这位技术创新的突破奠定基础。技术创新能够实现精柔型企业文化的完善。技术创新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撑建设,“精益求精、柔性求新”的企业管理理念能够激励引导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文化在现代管理中主要表现为对员工自身素质的建设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要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实现沟通的顺畅,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开展。企业的创新能力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完成,形成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企业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创新,现代企业发展除了要追求经济效益之外还要满足员工精神生活,在尊重理解的环境中实现员工素质的升华。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需要以人为本理念进行支撑,让员工能够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重视,这样就会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归属感。企业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充分的发挥员工的创造能力,使员工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企业的发展中,实现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的共同发展。管理者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影响,这是企业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作用的重要表现。

技术创新能够强化精柔型企业文化发展,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需要企业在日常工作中逐步的建立。企业员工应该在共同发展目标的影响下,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这是企业行为文化精益求精完善发展的保障。针对企业技术创新需求要进行适当的指导,激发企业创新行为的开展,精柔型企业文化的发展需要企业技术创新进行指导。技术创新目标的实现需要对企业行为进行肯定,针对表现优异人员论功行赏,这是企业规范化发展的表现。巩固强化企业文化有助于技术创新目标的实现,对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教训,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技术创新成果为精柔型企业文化发展提供发展载体,同时企业文化为技术创新提供理论基础。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各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构建完善的市场环境,企业需要对自身的文化进行系统性构建,在“精益求精、柔性求新”原则下强化企业技术的不断创新。企业就似乎创新成果是企业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使企业内部环境不断得到完善、巩固拓展。高品质的服务项目在企业发展带动下出现,充分的树立企业改革创新形象,这是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全方位发展的根本要求。但是精柔型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需要解决资金问题,企业拥有充足的资金才能够影响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反之,则很难顺利开展下去。这是技术创新对企业文化发展产生制约的根本因素。

二、结束语

第2篇

1.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落后

化工企业主要任务是有效组织生产进而创造利润,所以中心工作围绕生产和经营,而对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滞后于技术进步的需要。

2.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不到位

大部分化工企业技术创新激励立足于实际创效,也就是在成果转化成效益后才有激励,激励方式单一,而对创新的过程激励微乎其微,尤其在鼓励试验性的创新和原创方面激励缺陷更为明显。3.缺乏足够的技术创新支撑体系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参与创新本身所需资源,还需要强有力的后台支撑体系,而化工企业目前普遍缺乏系统的人、财、物的支撑。

二、化工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划分

技术创新过程根据创新的成果显现可以划分为技术创新准备期、投入期、产出期、后评价期。

1.技术创新准备期

技术创新准备期有两层意思,一是企业确定了明确的技术创新目标,并据此制定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技术创新规划,搭建了高效的组织机构。二是科研人员到位,岗位职责明确,科研目标定位准确,科研人员也做好献身科研的准备。

2.技术创新投入期

指技术创新定位,项目明确后,技术创新组织和技术创新人员按照既定方针、目标和要求,实施技术创新的过程。这一过程在技术创新中持续时间最长。创新组织为技术创新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和创新保障,并在方向和政策上予以指导。技术创新人员付出艰辛努力,在实验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不断突破自我思维模式,而行为上的付出、思想的创新、方向的多变性都会随时随地考验一个科研人员的意志。

3.技术创新产出期

是整个技术创新的落脚点,有了前期的准备、努力,就有了技术创新成果。技术创新产出期是对准备期和投入期的全面检验和总结。不管是新技术的应用,还是新产品的出世,都使企业和科研人员有了物质鼓励和精神满足,又会产生新的动力,继续推动技术创新。

4.技术创新后评价期

是在技术创新成果鉴定完成并在推广使用后,在追求创新成果转化后的利润过程中的评价过程。由于技术创新成果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特征,创新利润容易溢出或不足,加强后评价工作,是对整个技术创新过程的总结。

三、化工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激励及平衡控制

在技术创新中建立过程激励机制,注重从创意提出,到项目实施、成果转化、市场开拓的全过程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具有正面导向作用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使命在于追求效益最大化,将效益和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挂钩需要做好平衡控制。同时平衡控制好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可以解决好各层面和群体对技术创新的利益诉求。

1.准备期的激励机制

在准备期的激励实质上是对技术创新从源头实施激励,实质是对技术创新“概念”的奖励。主要包括科技创意、市场调研、合理化建议等。其中科技进步创意奖旨在开拓科技人员创新思路、寻求创新课题、保护创新成果、激发创新热情,鼓励原创性建议。市场调研奖作为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专类子项,主要奖励对行业、产品、技术具有全局性趋势研究,对技术创新具有指导意义的重大市场调研课题。合理化建议激励目的是对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奖励,推进群众性合理化建议的深入开展,因为合理化建议是实施技术创新的源泉和基础。

2.投入期的激励机制

投入期的激励重点在于对技术创新的过程激励。主要包括科技项目过程激励奖,其目的是针对部分持续时间长、实施难度大、参加人员变化多、影响深远的重大科技项目,对关键节点实施激励可以确保其能按照计划节点,稳步推进,并最终取得预期效果。

3.产出期的激励机制

产出期的激励分成果激励和成果转化激励两种。成果激励主要包括科技进步奖,目的是对具有自主创新,能形成知识产权,完成工业化应用,具有良好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科技成果给予的奖励,可以细化为包括科研开发、新产品市场开发、推广应用、论证及重大工程建设等类别。成果转化激励主要包括科技项目利润提成奖、专用产品激励奖,其中科技项目利润提成奖旨在对在开发新品,市场开拓,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耗能耗,提高生产效率等工作中取得直接新增利润的科技成果。

4.后评价期的激励机制

在注重技术创新激励的同时,同样注意不断巩固技术创新所取得的成果,启动对科技进步获奖成果连续三年及以上后评价工作。企业科技主管部门要跟踪获奖成果,对获奖成果效益、效果进行连续三年评估,向上级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提出评估报告。构建技术创新的风险分担机制,对效益、效果不能巩固的成果,要采取负激励,通报批评或者必要的责任考核是可以采用的方法,尤其是对直接责任人的负激励,更会促进技术创新的实效。

四、化工企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

在技术创新中,建立系统完善的配套支撑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对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是必要和有益的。支撑体系也是技术创新的激励的补充和完善,以及为完成这种创新而建立起的保障措施。

1.组建技术智库

大型化工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技术智库,有效指导技术创新。从创新方向、领导和组织、成果评审,智库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2.充足的资金支持

技术创新需要“下本钱”,要舍得投入。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紧跟市场需求,更要引领市场需求。在追踪和超越前沿技术时,前期的必要资金投入会很好地促进技术创新。足够的资金投入保证了装备的更新升级、科技实验的材料费用支撑。

3.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具体做法包括在人才的引进上注重针对性、适用性和计划性,注重考察引进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注重与大专院校合作培养模式。以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带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加强内部经验交流、论文、对外技术交流,开扩技术人员视野。注重年轻科技人员在实践中锻炼成才。建设仿真培训系统、培训信息化平台,搭建科技人员专业知识培训信息化体系。

4.持续完善的硬件支持

企业在技术创新上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急需优先的原则,加强科研硬件设施的建设,持续提升技术创新手段,为科研人员开展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提供有效的硬件保证。同时编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5.信息化的软件支持

适应全球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化工企业需要建成高效实用的企业信息化软件体系,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的方便、快捷通道。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使技术人员方便、及时查询企业内部生产、技术、管理及相关信息,实现企业办公自动化、资源信息化和决策科学化。同时需要建设科技情报信息网络,方便查询相关技术领域的最新信息,收集资料,了解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为研发工作提供信息资源。

五、结论

第3篇

关键词:信息 创意经济 文化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它是思想产业、观念产业、核心产业、关键产业、高端产业,是涉及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和丰富创意度的任何产业。因而,它通过对传统要素的整合,从本质上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最为鲜明的特征。

创意产业的特征

创意产业曾一度被学术界归入服务业,原因是创意产业的主体部分是与信息、通讯、网络等最前沿的知识创新有关的行业,这些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随着第三产业行业的增加,创意产业范围也不断扩展,如软件、科技、交流、服务推广等,涉及行业和企业中以知识创新和文化为增值主体的部分企业,与生产、销售、制造分离,处于一、二、三产业链的高端,且具有拉升的趋势。

第三产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既包括低素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包括容纳高素质人才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中的某些部门,特别是其中的个人和社会服务业是吸纳劳动力最多的领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将不断上升,这是被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已经证明了的规律。我国第三产业的劳动就业贡献明显偏低,结构偏离度较高。因此,我国要实现经济的持续高增长,并缓解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大力提升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仅刻不容缓,而且也存在很大的空间。

创意产业与高新技术的结合

创意产业是文化与高新技术的结合,创意文化产业离不开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也需要创意文化产业,所以需要用高新技术手段改造并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开发新兴的创业文化产业,不断提高创意产品的科技和文化含量。另一方面,也要在政策上引导高新技术进入创意领域,不断实现科技创新。科技成果和科技资源效能的评价,要以产业化、市场化为主要标准。要坚持市场导向机制,改革科技成果评价标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配置,促进成果转化,鼓励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鼓励支持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创意产业是一种聚合发展的形式。在产业集群内,知识创新的协同性表现为产业集群内人与人之间的知识协作、不同技术创新系统、数据资源、创新情景等全方位的知识整合。加强产业集群知识主体之间的有机关联,通过相互的学习和理解等知识的催化作用实现技术创新与知识对接。

关注创新体系的开放性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开放系统,尤其是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下,本国的创新体系能否融合到有关全球知识集中的网络是发展的关键。哈佛商学院的Henry Chesbrough教授首次提出“开放式创新”的概念,认为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应该改变原有的机械的思维方式,将外部和内部的技术有机地结合成一个系统。这一系统一方面使企业能够通过技术许可从外部获得企业需要的技术成果;另一方面能够激活在封闭的创新环境下可能被否定的某些企业的技术,实现内部技术的商业化。开放式创新强调获取外部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弥补企业内部信息和知识资源的不足。主张企业寻找外部的合资、战略联盟和风险投资等商业模式,通过内外资源的整合加快技术研发和商业化速度。

创意产业发展需要有创新精神的中小企业

创意产业的性质和特点不同于传统产业,其繁荣和发展要依靠大批自由灵活而富于创新精神的中小企业。由于这些中小创意企业主要是大众文化的消费产业,它们必须与市场紧密相连。但这些数目众多的中小创意企业,往往缺乏稳定性和大企业所能提供的科研和实验环境,因此,除了在政策上、资金上对这些企业适当倾斜外,还要努力构建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并打开创意产业国际合作新局面。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创意和革新理念,但是,其国内市场还相对狭小,而且缺乏整体性。巨大的国内市场诱使企业将客户群限定在本国民众,而忽视了海外市场。如果不能成功的向全世界贩卖“中国创意”,中国将很难成为一个创意大国。

创意经济对教育和人才的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再是土地、资源、资本,而是知识、信息、技术。物质资本和劳动数量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大大下降,而知识和信息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则超过资本和自然资源。经济效益的提高,越来越依靠知识、信息、技术的创新。1968年,彼得・德鲁克就指出:“知识是经济潜力和经济活力的基础和度量手段,知识已成为经济的核心资源。知识(包括科学)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基础。”他还指出,真正起控制作用的资源和决定性的生产要素是知识,传统的生产要素并未消失,但它们已退居次要地位,唯一能够成功的长期政策就是把生产从以劳动力为基础转变为以知识为基础。高新技术已成为21世纪竞争的制高点。

目前,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龙头产业,在整个经济构成中占有相当的份额。从事信息产业的微软、IBM、英特尔等公司已经取代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当年的地位。微软公司仅用20多年时间所创造的市场价值就大于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公司的总和,微软公司的财富包含在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中。比尔・盖茨的成功主要靠的是软件和软件中蕴含的知识、信息和智力成果。微软公司开发计算机软件业创造的成功是知识经济开始形成的典型标志。全世界的知识资本的价值可能超过金融资本和实物资本的价值,知识的价值,以及创造出来的无形价值可能超过有形物质的价值。因此,在依赖专利和版权的产业以及依靠品牌的企业中,知识资本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1999年,比尔・盖茨在伦敦商学院的《企业策略评论》中写道:“我们最主要的资产就是我们的软件以及软件开发技能,但是,在资产负责表上,这些都是没有标明。”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也承认,公司知识资产的资本价值超过公司土地、办公室、厂房以及交通工具等价值的总和。但是,和微软一样,在年度会计报告中不得不依法给予后者更高的价值评估。

知识经济的基础是知识、信息、科技,关键是人才,核心是教育。教育在发展知识经济的过程中肩负着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高素质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的双重历史使命。教育,而不是技术,成为创意经济的首要推动力,正如其它资本资产的投入所能产生的效果一样,投资教育、研究和思想,可以增加创意的价值和效力,创意经济的成长很可能超过所有其它经济领域的增长。创意产品不仅是信息和新科技的基础,也是整个现代经济的基础。

我国创意经济的发展

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数字贸易,是帮助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对各类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都起到了巨大的助动作用。

网络产业刊物《发表1.0》的出版商埃瑟・戴森即假定知识产权的崩溃瓦解是不可避免的。她预见会有新的商业模式诞生,传统的知识产权将会丧失经济价值,而附加的要素服务和支撑等,则会增加其价值,她相信后者所获得的除了能补偿前者的损失外,还绰绰有余。在新的世界里,复制资讯会变得相当容易,而创造力会增值。《路径时代》的作者杰里・里夫金说,我们正从一个以买卖双方所形成的社会,进入一个由供应者和使用者所组成的社会,所有权正被享用权所取代。关键问题不在于谁拥有什么,而在于谁可以接近它,或者说谁可以使用它。

在创意经济领域,我国的文化领域国际化发展步伐比较慢,而在经济领域用国际资本来发展自身,大量地引进外资,应该说是比较快的。在文化领域不够快,这和开放度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加快发展,同时要做好一些制度安排。没有制度安排,这个问题也是很难解决的。

我国在经济领域引进大量的人才、技术、资金,文化方面如果能在这方面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来发展自己的话,那么就会发展得更快。只有发展我国自己创意经济,才能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这两者要更紧密地联合起来。在20世纪90年代加入WTO的过程中间,WTO谈判过程中最敏感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服务贸易,一个是农产品,而服务贸易的一个重点是文化产品。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是相比较而言,我国文化的发展却严重滞后,与经济发展有很大落差,完全可以更多地利用国际资源来发展自己,但前提是,要有很好的制度支持。人均GPP实现了3000美元后,将进入一个文化消费的期。因此,我国必须下决心把文化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做大做强,必须对文化体制进行改革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创意的高度产业化、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的有机结合、高新技术与文化娱乐的高度融合、老制造业体系向文化创意体系的顺利过度,说明我国已经出现了由传统科工贸投资驱动型经济向创意驱动型经济的转型,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积极信号。我国新兴文化产业正在加速发展,原所属于文化产业层的娱乐文化服务、旅游文化服务、广告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等新兴文化服务行业迅速发展,这决定了我们必须乘势而起、顺势而为,形成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发展路径。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的商业环境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比尔・盖茨曾这样评价创意产业:“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法计数的商业利益和商业奇迹”。他在《未来之路》中指出,企业利用有效的信息管理手段观测市场,并据此提前采取行动,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营收增长点。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仍没有很大的突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分清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本质区别。文化产业是指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和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所有产品按大众需求统一生产,依照资本力量按市场规律自发成长。而创意产业是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和才干,通过知识产权自由生成及利用的产业,具有全球化、多样化及地方风格。创意是在对文化进行深层挖掘后的升华,对文化修改后形成的一种更加优质的文化,是一种符合时展的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具有高智能化、高附加值且具有强融合性特征,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

美剧的成功,来源于其高度产业化的流水线文化制作方式,而韩剧的成功,则要把根本原因归结于其“文化立国”的策略。现在美国是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强国,文化产业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位居第二,在出口方面则是第一大产业,其中影视功不可没。对照中国的情况,则情况不佳。中国文化产品贸易严重赤字,中国文化正在失去其影响力。因此,在文化创意方面必须考虑跨越文化的鸿沟,化解与超越不同文化的差异,在历史与现代的交汇中与全球经济现代化相匹配,同时在体制中争取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

在全球文化竞争越来越短兵相接的当下,全球化视野下的文化产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融合,更多的是竞争。发展的最成功的创意经济体如美国、英国和其他几个欧洲国家,都保持着一种共同的文化传承和习惯,即鼓励新的思想,购买、认同并销售、传播以创新和新颖性取胜的新产品。值得借鉴的例子还有英国的流行音乐、意大利的时装和美国的电子商务的发展等。

文化创意产业,首先是一种产业化的商业形式,它必然受到经济的统领和牵制,是自由经济与跨国资本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如今的美国创意文化产业是由跨国公司来运作的。美国文化霸权地位的取得,科技含量占据很大比重,更有价值融合与文化资本的输出,这些都值得我国的创意文化产业去借鉴。

参考文献:

1.谢学军.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企业信息资源重组研究[J].图书馆情报工作,2010(4)

2.王海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经验、思考与启示[J]科技与法律,2010(2)

第4篇

在欧美地区,尤其为将好莱坞当做典型的电影产业经营模式进行分析,电影产业要摆脱电影票房的约束,各种各样的电影衍生产品也非常关键,未来的前景非常乐观。结合相关调查信息能够发现,从电影工业利润之内,票房所占比例通常保持在25%,75%的利润往往由电影衍生产品产业所创造。欧美电影产业应当非常关注的一点指明了借助电影衍生产品获得收益的多元化盈利渠道。衍生产品能够从不同领域之内得到合理采纳,变作不但能够进行推广,同时能够创造利润的方法,促使文化产业不断发展。

观念上重视电影衍生产业的发展好莱坞发展到了如今的程度,其每年都能在北美保持稳定的70亿美元的票房,但这样的票房收入只占到整个收入的一小部分,好莱坞电影公司更多的收入来自于电影放映权的出售以及相关附属产品的发售上。这说明对于一部电影的营销不能只是局限在影片本身上,营销的触角要涉及相关的电视节目、DVD制作、图书报刊的出售等,这些都属于电影的衍生产品,对这类产品的开发不仅能够实现二次盈利,更是对电影本身的宣传。目前的电影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该产业链的根本活力来自于电影的放映,而产业链的壮大借助的则是电影放映后周边产品的开发。这类产品的开发能够充分刺激影迷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规模效应。但中国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产品做工粗糙、品质低劣的问题,因此也就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我国电影业应该加强对其管理,将周边产品的开发充分纳入到整个营销体系之中。建立产业化的电影流程通常提到的电影产业,即为与电影联系紧密的所有行为综合。产业化发展,也就是要把电影看成实际产业,应当坚持各项经营原则。其市场经营体系还有机制能够包括下述时期:制作期、推广发行期、放映期、开发期,能够清楚展示其文化价值发展趋势;这四部分各自有着自身的运作特色,并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各具规模的运营体系,并且要尤其重视电影产业下游产品和服务的研究。不断提升电影文化创意的传播电影产业水平的快速提高,要将电影创作水平提高当做关键基础。为了追求最大收益往往造成创作过程相对粗略、内容没有新意、低级趣味明显。在展示积极精神面貌影片方面,政府往往要进行一定辅助。同时,电影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非常明显的缺陷或不足。要将艺术追求还有类型结合当做关键落脚点,类型同类型有机统一同样为非常关键的环节。同时,怎样推动文化、观念、习惯、道德价值同类型实现的完美统一,同样为迫切需要处理的难点。主要由于电影制造过程中,往往能够对文化进行良好的传播和推广。

强化与消费者接受能力的结合这主要是指消费者对衍生产品的信任度。从目前的市场状况看来,中国电影衍生产品市场没有培育起来,价格不是主要问题,主要是没有消费习惯,同时,这些产品的单调和缺乏新意也是无法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借助媒体和制造业的完美统一,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同时根据游乐园不断进步,推动不同领域实现完美结合,产生真实的空间。使顾客能够在电影院内实现精神层面追求,回到生活世界之后,电影衍生产品逐渐变作一种代表标志,能够给顾客精神上的安慰。所以,电影、游乐园、电影衍生产品彼此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推动顾客产生明显的消费倾向。强化电影衍生产业整系列的开发对于那些形成品牌效应的电影,一般多为系列剧,比如比较著名的就有《007》系列、《哈利•波特》系列等。这些电影不仅创造出了惊人的票房成绩,其衍生产品所制造的产值也远远超过了电影本身的票房。以世界著名的《007》系列电影为例,自1968年以来,其已经拍摄了22部续集,而且每部007电影都创造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在这样的过程中,其已经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品牌,每一部新邦德电影的问世除了吸引老影迷之外,还吸收了大批的新影迷。相比于我国,由系列电影打造的品牌效应几乎颗粒无收,但随着市场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这样的问题,出产了类似于《非诚勿扰2》《叶问2》这样的电影,在对电影品牌的建设上,准确的市场定位是其基础,所以在相关的营销策略中,一定要把握好关于市场定位的问题。完善的销售渠道保障衍生产业的推广在欧美地区而言,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地区均具备相应的销售专柜营销电影衍生产品,但是在我国,此类营销途径往往非常匮乏,虽然部分比较高档的影院之中具备营销专柜,不过在品种、规模方面存在非常明显的缺陷及不足。近年来,电影领域始终存在下述思想和观念:中国电影慢慢发展到“电影衍生产品时代”。此处不但发现美国电影衍生产品所创造的收益远远超过了电影票房收益这一具体情况,非常关键的一点在于中国电影近年来出现的市场觉醒。能够这样认为是非常合理的,应当大力提倡的市场态度,不过市场始终根据经济规律进行经营,只是“有所思”没有“有所备”,根本不可能解决问题。要深刻地了解到《英雄》等电影衍生产品市场开发产生的明显效果,并非表示中国电影衍生产品市场完善。《英雄》和欧美地区电影比较,水平依旧不是很高,不过《英雄》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通过具体实践能够发现,好莱坞可以做到的,借助不懈奋斗我们同样可以实现。非常关键的一点,从《英雄》开发过程中,发现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作者:陈健东 单位:湖北省黄冈师范学院

第5篇

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创新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农业信息技术集成系统的开发建设及实施阶段;现代农业信息化阶段。其中,现代农业信息化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信息成为比土地、生产资料等更重要的要素,信息对于农业生产附加值的影响更大[4]。目前,我国多数省份农业信息化总体处于农业信息技术集成系统开发建设及实施阶段,农业信息技术的重点是进行资源整合、硬件集成应用及多元化软件开发。信息技术应用同样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科学计算;第二阶段是70~80年代的数据处理和知识处理;第三阶段是进入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当前,农业信息技术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5,6]。发达国家积极推广的农业信息技术有:农业信息处理和获取、农业系统模拟、农业生产管理、农业专家系统、农业计算机网络、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信息实时处理等[6]。如美国的精准农业信息化技术;德国强大的涉农数据库系统;法国集成信息、通信卫星及专家系统服务于现代农业;澳大利亚的农业生产全程信息化及农产品安全追溯;韩国建立的农场信息技术系统、土壤环境信息系统、农产品出口产品管理系统等。

2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创新

2.1发展特征及趋势

现代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的主要特征有:①以高科技为依托,具有高投入性;②相互渗透,具有开放性;③促进规模经营,具有高效性;④需求与要求矛盾多,极具差异性;⑤引进竞争机制,具有挑战性[7]。同时,智能化、移动互联特征鲜明,农业信息化呈现出集成化、专业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综合化、全程化。当前,全国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趋势:①从注重基础建设向注重资源整合转变;②终端开发应用开始由传统终端向高效便捷的智能化终端转变;③产业信息化开始由单一环节的信息化科技创新向全产业链信息化科技创新转变;④由单一信息化技术创新向集成技术创新转变;⑤农业信息服务科技手段开始由传统单一方式向协同化、精准化、个性化、可视化、智能化方向转变;⑥创新机制开始由高校科研机构为主体、国家无偿投入为主,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国家有偿投入转变。

2.2发展策略

依据前述发展阶段,在发展策略上,第一阶段为政府主导型,农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研究、开发,实验的人力、物力主要由政府投入;第二阶段是双轨协调型。即综合运用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建设由政府、科研院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第三阶段为市场主导型。政府主要承担发展战略制订和政策环境构建,引导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受技术创新利益驱动,企业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8]。“十三五”期间,我国大部分省份应该采取第二阶段战略,即双轨协调型,政府做好规划,引导企业发挥创新主体地位的作用。

3现代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

从信息利用过程来看,农业信息化技术创新的重点任务可归纳为:①信息自动获取技术,主要包括传感、遥测、遥感及摄像扫描技术;②信息传输技术,包括光纤通信卫星、通信激光等;③信息利用技术,包括数据库技术管理、系统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模拟与仿真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9];④信息控制技术,包括生产自动化技术,如农业生产领域的自动灌溉、自动施肥、温度自动调节等技术。同时,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农业信息监测与速报系统、虚拟农业和精确农业等已成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其中,农业数据库产业是信息部门重点开发的领域,农业应用软件开发将成为农业信息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0]。在农业信息智能分析方面,需要突破智能化数据采集与挖掘、海量数据管理、生产风险因子早期识别、农产品市场价格短期预测等关键技术[11]。其中,精准农业、数字农业、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业技术集成、低成本便捷性农业软件和终端技术等将成为“十三五”期间农业发展研究的重点。

4现代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创新

4.1精准农业:农业生产过程信息化

针对农业生产环节精细化程度不高、农业污染、资源浪费大等突出问题,面向良种繁育、作物栽培、畜禽饲养等农业生产,以精准农业“3S”等关键技术集成开发与应用为代表,研究农田水、土、肥、气、温度等生长信息的智能感知与快速获取技术;研究土壤养分与墒情变化、耕地质量动态、气候变化等监测与处理技术;研发农田精准作业导航与变量作业控制、精准作业数字化管理与智能决策等管理系统;建设动植物防病治病、病虫草鼠害发生、重大疫情快速反应与预警体系。整合建设北斗导航、全球定位系统GPS、农田地理信息系统GIS、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业专家系统、网络化管理系统等,构建省级主要作物精准作业体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和重大系统产品,提升省级以精准农业为代表的农业精细化生产水平。

4.2数字农业:农产品加工储运领域信息化

针对农产品加工储运领域自动化控制水平不高、管理薄弱等问题,加强农产品加工储运信息科技创新,重点开展农产品加工智能化装备、生产自动化控制、农产品储藏环境远程监控、鲜活农产品冷链运输控制、农产品物流管控等信息技术研发。攻克农业信息智能处理与知识发现技术,探索农业信息大数据应用建设。构建农产品加工数字模型和虚拟加工储运技术平台。研究农产品加工过程模拟模型,开发便捷性生产加工管理系统。利用工业化数字控制技术已有研究和应用成果,改造、改良传统农业产品加工领域的技术和设备,实现农产品加工储运优先向数字化迈进。

4.3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产品交易信息化

针对农产品信息流通、交易不畅等问题,顺应电子商务发展趋势,通过引进与开发,依靠信息科技创新,形成易用、好用的生态地理标志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及系统,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提高科技信息服务含量,提升农产品交易的快捷性和便捷性。建设新型农产品交易平台、大型农产品数据库;加强支付、认证、配送等环节创新信息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生产、流通、交易、竞价、网上超市等体验式服务。引导电信运营商、电信增值业务服务商、内容服务提供商和金融服务机构相互协作,开发电视、手机、电脑、公共服务等多种接入终端,建设并创新完善移动农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研发信用积分管理系统,加强交易双方的信用管理。积极研发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配送物流配套体系,完善农业电子商务创新体系。

4.4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信息化

针对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重点研究及应用农产品电子标识以及物流网络构建技术。研发质量监控、追溯技术及设备,推广便携式快速检验终端。通过农产品信息采集、质量检测监控、质量安全追溯信息读取等新型信息技术研发,实现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保证质量。重点综合应用推广农产品电子标签及条码标识、信息采集与传输、无线移动数据采集与可靠传输技术,降低RFID设备和标签的成本,提高RFID技术普及率。针对猪肉、牛肉、鸡肉、蔬菜、水产品以及茶叶等农产品开展质量安全监管与质量追溯信息化示范,提高农产品质量及其安全水平。

4.5共性关键技术:创新现代农业信息服务共性关键技术

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和经济组织急需的共性关键技术,主要进行信息化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开发个性化信息服务软件和设备,探索农业信息资源挖掘与便捷传送技术,通过大型智能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硬件云平台化、软件超市化,形成农业信息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体系。面向大田作物、设施蔬菜、集约化畜禽与水产等生产经营全产业链,集成数字农业、精准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关键技术,推进农业物联网信息融合与云计算等核心技术,开发性能可靠、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的现代农业软硬件技术产品和系统,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数字化、精准化[12]。面向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中小经济组织,进行移动互联网设备及软件的研发与创新,开发特色软件,提高软件稳定性,满足特定用户的使用体验,解决农业人口普遍存在的文化程度总体相对偏低问题,提升信息化水平。

5现代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创新保障

信息服务业作为新兴行业,需要依靠政府大力推动,这是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关键[13]。为实现我国现代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政府需通过重大专项的形式支持农业企业等相关经济组织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农业信息化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引导农业信息化创新,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实施(见图1)。

5.1关键技术创新思路

根据农业信息化发展阶段,结合农村信息化“十二五”发展情况,针对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农业信息服务共性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的具体问题,保障现代农业在信息采集、加工处理、信息传播、信息接收利用等环节的畅通,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提供保障,实现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协调发展。

5.2关键技术创新布局

(1)农业信息体系创新布局。重点完善以科研院所、重点企业为主体的关键技术集成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以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信息服务资源整合、信息传输以建设及信息服务终端研发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体系;形成以试验、示范为主要手段的推广应用体系。

(2)应用示范布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园区激发区域发展内生动力,建设精准农业、数字农业、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业技术集成、低成本便捷性农业软件和终端技术等信息服务创新试验区、示范区。通过示范应用,推进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

第6篇

1.1纳米技术产业化存在的四大不足

1.1.1系统性产业支持政策、激励措施不足

目前,我国纳米技术产业化发展初现“南有苏州、北有天津”的局面,在培育产业实体、强化平台建设、聚集创新人才等方面,需出台更具竞争力的系统性政策鼓励、引导。如果不加快推进相关工作,将难以吸引更多优秀的纳米企业落户,痛失黄金发展期,产业化进程放慢。同时,纳米产业的发展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高科技产业是知识与技术的高度结合,技术难度大,智力要求高,其渗透性和竞争性强,投资风险大。高科技产业激励机制的完善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有效的激励政策可以优化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而带动产业的良性发展。

1.1.2产业规划不足和缺乏持续投入

财政专项支持及持续投入缺乏,导致纳米技术产业化进展缓慢。以苏州为例,工业园区管委会连续4年投入20亿元,预计2015年纳米产值规模超过2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1,000亿元。国家纳米技术与工程研究院“十二五”期间被列入我国重点研发平台体系,拥有科技部认定国家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拥有国内唯一一家纳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12年,经天津市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大力争取,天津滨海新区与苏州工业园区同时被财政部拟定为全国纳米产业政策试点区域。创新集成研发和产业转化平台已落户上述两地,借助产业试点政策的国家战略布局先机,应在推进纳米产业化方面出台相应的产业规划、纳米技术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方面的专项支持,持续推动纳米技术产业转化相关平台的建设、运转和后续资金支持,从财政、金融、产业政策法规完善上给予企业足够的激励,鼓励从事纳米产业,为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提供有利的环境。

1.1.3产学研深层次合作不足

目前,我国纳米技术研发人员、纳米技术专利、从事纳米技术生产的企业数目均已过万,纳米技术产业化已成为京津冀地区、沿海发达地区及省会城市高度关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是产学研合作水平层次较低,合作的方式主要以委托研发、技术转让等低层次合作为主,重大项目联合攻关等合作方式相对偏少。缺乏助推协同创新的载体,尚未拥有集科研人才、专业设备、高精尖技术及产业化项目信息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开放式创新平台。缺乏产学研深层次合作,造成纳米技术研究与市场的脱节,技术成果转化困难,严重影响纳米技术的产业转化。如何采用创新模式来解决纳米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问题和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难点,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实现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深层次结合,对接双创特区建设,形成技术标准体系,支撑和引领产业创新,将是创新发展路径设计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1.1.4纳米行业技术规范不足和行业协会缺失

低水平“科技成果”过剩,浪费了社会整体资源,更阻碍了纳米技术产业化的进程。目前尚未成立国家级的纳米技术产业化协会,在落实纳米技术产业化创新发展过程中,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纳米技术产业化发展政策要求,参照国际标准和准则以及行业特点,研究并提出具体实施措施、行业规范和办法,规范会员的行为,认识“伪纳米”现象,打击行业的不正之风,联建纳米科技服务创新平台,组织参与国内外科研学术交流、工艺装备展示等重大活动。科学分析纳米技术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把握好产业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科技支撑和市场推动的共同作用,打通纳米技术产业化发展各个环节间的障碍,持之以恒地促进纳米技术产业化发展。

2纳米技术产业化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纳米技术产业化创新发展不仅要从宏观上考虑国内外经济、科技等的形势发展,更要从内在创新要素进行顶层设计、系统集成,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深层次创新发展模式和路径。

2.1探寻深层次产学研合作——动态联盟、联合攻关

纳米技术产业化创新发展实行动态联盟、联合攻关策略,汇集中央和地方的力量,各地大学、研究院所力量,企业力量,甚至国际力量共同担任研究任务,更有效地推动我国纳米技术产业化发展。在传统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基础上,迫切需要加强深层次、实质性和运行机制上的合作,引导优势科技资源向企业聚集,鼓励在纳米技术方面成熟的国内外高校、院所在企业中建设重点纳米技术实验室,或者企业在这些机构中设置相关实验室,探索动态联盟、联合攻关机制,实现强强联合。

2.2创新人才驱动与纳米产业战略联盟联动方案

通过实施“领军人才-企业战略联盟产业技术创新”联动方案,完善纳米产业战略发展体系。一方面注重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把引进和培养纳米技术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实用型人才作为纳米技术产业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发挥领军人才专家“人才库”、“智囊团”、“攻关组”作用,结合实际,立足于解决问题、促进发展。另一方面组织联盟的纳米企业开展重大项目和重点技术的联合攻关,通过联盟内部和联盟之间设立“联盟专利池”,合作创新申请国际发明专利、新技术新产品标准,实现知识产权共享共建。通过合作创新获得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立项,以联盟为载体促进创新成果扩散。实现信息、数据和资料的共享,在确保整体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利益最大化。通过联动方案最终实现加速研究成果共享与转化,实现在技术创新、高端人才资源和科技服务3个层面的突破,攻关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加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加强科技交流与服务,推动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向更高层次发展。

2.3创新“六位一体”高速发展模式,促进纳米产业蛙跳

在纳米技术产业化过程中,条件成熟的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可以选择面向社会开放运行,引导纳米创新平台向企业聚集、为企业服务。继续出台政策,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纳米产业,以缓解纳米行业新兴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充分考虑到纳米产业发展周期较长的特点,在继续加强政府投入的同时,借鉴国外对高新技术进行风险投资的成功经验,引入风险投资,设立纳米技术产业化投资基金,为新创的、有潜力的纳米企业提供资金来源,实现国家资本和民间资本的对接,激励民间资本进入新兴的纳米行业,提高纳米科研技术从理论转化为应用的速度,加快纳米技术产业化的进程。逐步形成纳米技术标准检测服务平台、技术与工程应用转化、纳米技术产业转化、纳米技术产业化投资基金、国家纳米产业试点政策、中国纳米技术产业协会相互支撑,高速发展的“六位一体”综合产业促进体系,着力打造综合创新平台,构筑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的科技创新和产融结合为特征的“六位一体”综合产业促进体系,加速培育纳米中小企业,促进纳米技术产业的“蛙跳”。

3结语

第7篇

1.1可靠性高

数字化技术在工业电气化领域当中的应用,使得电气化系统更加的方便。数字化技术是有效的结合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更进一步的优化了电气化智能系统。使得电气化系统在操作的过程当中变得更加的方便和快捷。在准确度和效率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数字化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仪表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使得工业自动化仪表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对于各种技术含量较高的系统体系进行分析,对系统中存在的不平衡和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和缺陷分析,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的促进改革创新和发展,使得企业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来说,数字化和电气化的结合已经成为了众多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点。

1.2性价比较高

众所周知,电气化技术的特点是有一定的特殊性,以及在操作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电气化技术就要求系统对于精准度要作出准确的计算,对于安全隐患要作出精准的分析。数字化技术正好迎合了电气化技术的这些需求,数字化技术利用网络系统能够使得数据更加的准确,对于系统的漏洞和缺陷等也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以及分析,从而有效的确保了安全。此外,数字化技术拥有着强大的信息储备,利用网络进行通信也更加的方便和快捷,对于企业智能化系统的要求能够高效的来满足。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大大减少了企业在技术投入上面的成本。

1.3操作性比较强

数字化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体的,对于计算机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在指导之下对于电气化系统进行操作。而且在进行操作的过程当中,只需输入设定好的相关的指令和程序即可。另外,系统在人员进行操作的过程当中,对于操作者发出的指令和程序等还能够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判断,从而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的运转。在信息进行传递的过程,数字化技术自身的分析功能,能够有效的对于数据进行分析以及校正,这样节约了很多的人力和物力,既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有解放了工作人员。

2数字技术下工业电气化技术创新

数字技术下的工业电气化技术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在市场高速发展的今天,数字技术下的工业电气化技术已经成为了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的技术。但是由于这项技术的在中国的大多数的企业当中的应用的时间都不是很长,在技术方面不是十分的成熟,所以数字技术下工业电气化技术要不断的进行创新。

2.1向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智能化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数字工业电气行业当中。在数字技术下工业电气化技术的应用,在应用的过程当中局限性较大,统一设定的规定不能够完全满足于实际生产中的需要,所以在标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一点要在实践当中不断的进行完善。可以采用智能终端技术来对于数字技术下工业电气化技术进行分析和创新,智能终端技术是以光纤来作为连接设备,然后智能终端对于系统工作中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收集与控制,通过光纤的连接,二者可以互相进行配合。其中一个用来进行跳闸后的双重保护,可以增强数字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可靠性与智能性;另外一个是负责远程控制和测试,包括信号传送和电力中断的保护,也极大的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在光纤技术的支撑下,通过PC平台与TCP协议的支持可以完善数字工业化技术模式,解决电气设备自动化运行中的各类问题,例如MEM系统和ERP系统问题。

2.2混合使用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的虚端子

数字技术工业化的创新领域里中经常要用到GOOSE虚端子来提高工业化设备的设计与试验水平。这里所提到的这种虚端子是对传统的二次回路进行了改进,在设计和装置等方向上都进行了创新,使得在理解方面更为的简单明了。另外在装置与装置之间的通信方面也可以应用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技术,利用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技术可以对全站的线路连接、开关进行全方位的控制,从而实现了变电站的远程控制。传统的二次回路利用技术被面向对象的变电站事件技术所取代,这种面向对象的新技术能够对环境测试和信号管理等信息进行准确而高效的控制,能够做到这样精准完全是智能化带来的变化。

2.3培养程序代码控制观念

在云计算与大数据的背景下,数字化工业技术的创新里对程序代码的要求更加全面。除了要求程序代码简洁高效、程序对数据的存储量大外,程序代码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创新。目前很多工业电气控制中程序代码都是在下达指令前将检测好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内,然后再对开关、闸刀等设备的设计进行检查,这样的程序代码控制需要不断地对当前的系统进行确认和核实。程序代码控制中要以减少人员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为程序设计思想,代码编制好后一定要进行代码走查和测试,遇到问题要及时对系统加以完善。好的程序代码控制流程是即使没有人员干预也能够达到系统自动化完成操作的效果。这个控制系统对于系统的正常运转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的避免事故的发生,能够把系统中的问题扼杀在摇篮当中,从而更好的提高工作的效率,工作的质量也会得到提高。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