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服装生产管理范文

时间:2022-04-13 07:37:47

序论:在您撰写服装生产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服装生产管理

第1篇

服装生产管理》课程是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学生必须接受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具有强烈的实践性,需要教师重视实践教学。然而从目前来看,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为学生安排的理论课多于实践课,将大部分时间用于理论传授,少部分时间用于工厂参观。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无法培育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知识贯通能力,难以促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从而不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如何加强实践教学,积极培养适销对路的技能型人才,是摆在《服装生产管理》课程教学面前的现实问题。

二、《服装生产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

正所谓"教学无法、贵在得法",《服装生产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有多种形式,但其中的"模拟工厂"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集情境性与实践性于一体,可以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情境中参与动手实践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这种实践性教学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

1.采取"模拟工厂"教学模式

所谓"模拟工厂"教学模式,就是在高职院校中利用实验室的服装生产设备,模仿企业真实的生产流程,让学生参与生产实践活动,并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扮演某种特定的角色,参与真实活动,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模拟工厂"教学模式具有显而易见的特点,一是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去企业实习的期望和企业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高职院校以前安排的实践教学中,也有设置企业实习环节,但是学生去企业实习一般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工作,所以难以得到企业的真心欢迎,而企业也出于自身的考虑,往往为学生安排一些简单的工作,当学生满怀期待地去企业实习,往往难以学到真实的本领,最终失望而归。二是能有效解决校内实习中学生分工不明确的问题。"模拟工厂"就是高职院校特地为学生组建的仿真性工厂,每个学生在"厂"里承担不同的职责,扮演不同的角色,学到不同的技能,最终成为复合型劳动者。

在"模拟工厂"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具体的工作职责,可以感受到自己承担的责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组建"模拟工厂"的步骤并不难,比如一个班有40个人,可以分为4个小组,每个小组有10名成员,小组自行决定厂名和logo,并成立财务部、生产部、设计部和销售部等。这4个部门下面再设置不同的子部门,维持整个"模拟工厂"的运行。

2."模拟工厂"实践模式的具体实施

在《服装生产管理》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实施"模拟工厂"实践模式,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应有的理论知识,然后再进行"模拟工厂"综合实践。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为一系列小组,组建"模拟工厂"。按照具体的各小组人数,教师引导学生设置管理机构和职能部门,还要选出厂长和职能部门,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按照现代企业的生产运作流程开展操作活动,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生产管理环境中,以"准职业人"的身份参与实践。

(2)指导教师为学生安排设计主题,比如夏天T恤、秋天风衣等,使各个"模拟工厂"展开竞争。

(3)每个"模拟工厂"都要亲自参与市场调研,明确产品定位,设计出详细的方案,共同讨论,直至最后确定服装的款式细节。

(4)各个小组制定生产计划,制作工业样板,计算工时,并按步完成。

(5)按照样衣试制,并合理估算原辅材料用量,然后着手相关的生产准备工作。

(6)各个小组设计科学的裁剪方案,然后正式进入排料、铺料、裁剪、分扎等工作中。

(7)制作好成衣后,对其进行严格检验,然后进行包装。

(8)商量好衣服价格,投入销售进程。

在所有实践环境中,教师要进行全程指导,要保证实践过程的顺利进行。毋庸置疑,理论转化为实践,需要一个过程,学生可能遇到各种问题,需要教师悉心指导,对学生加强引领,使学生学到真实的本领。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要加强实践教学,还需要有"双师型"教师做支撑,即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同时还要有实践能力,方能引导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实现教学目标。高职院校一是要对教师群体进行继续教育,使他们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改革的动力;二是从优秀企业中聘请富有渊博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较强专业能力的技术骨干充实到学校的教师队伍中,为学校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他们来自企业一线,精通企业技能,由他们开展教学活动,必能使高职院校服装专业的教学焕发新的活力;三是鼓励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主动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提升综合能力,并为学生树立表率作用;四是加强专业带头人的培育,选拔教师骨干,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的活力发展。

第2篇

关键词:服装;生产管理;优化

1服装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南亚国家服装企业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强,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的服装生产水平技术比较先进,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我国服装企业的竞争压力。同时,不少服装企业不断引进价格昂贵的原材料,导致其材料成本不断上升。过去,我国服装企业采用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显然已经不再适应目前的服装行业发展形势,而服装企业的产品生产效率以及产品合格率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败。在这一形势下,服装企业必须重视和提升服装生产管理水平,优化服装生产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服装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的提高,才能有效降低服装成品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长远健康的发展。

2服装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缺乏高效的组织结构

笔者在调查研究之后发现,当前国内大多数服装生产企业的组织结构都是以直线职能制为主。这种组织结构有较强的专业性特征,在服装生产的过程当中,应用该组织结构的目的是促使各个职能部门为生产车间的生产管理提供帮助与指导。然而,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并不是上下级领导关系,而是平级单位,这就导致各个科室在工作中很容易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相互之间没有进行良好沟通,工作配合不到位。

2.2缺乏合理的工时定额标准

若是服装生产企业存在工时定额不准确问题,则很容易影响企业的均衡生产,同时企业的考核机制也会出现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经过调查分析之后,笔者发现,不少服装生产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当中,其计划工时和实际工时有很大差距。部分企业的工艺技术部门往往会给生产车间的工时定额予以30%的裕度。而生产车间从工艺技术部门拿到工时定额之后,大多都会对定额进行调整,不仅浪费时间与人力,还会使工时定额失去存在意义。同时,工时定额不准确还会导致流水线上存在大量的半成品,导致车间拥挤,严重影响了企业对服装质量的监控与反馈。等这些问题被发现的时候,往往都已经较为严重了,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成本才能解决。

2.3缺乏科学的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服装的生产效率以及产品合格率的高低。生产计划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并没有结合企业的生产能力以及生产需求来计算和制定生产计划,而是对生产设备数量进行简单计算,并让各个生产车间自行上报生产任务,致使每天本应该计划上交的服装产品很难按时上交。时间一长,各个生产车间就会集中在限制的交货期之前交货,既给后整车间增加了后整压力,同时产品质量也很难控制。此外,生产计划不科学还很容易导致好的单子大家都抢着干,性价比差的单子大家都不愿意干的现象发生。若是各方都没能对此达成统一意见,则企业只能通过行政命令来强制要求车间生产。企业也很难形成一个良好的公平公正的生产环境,最终影响生产任务的按时完成,并对产品的生产合格率带来一定影响。

2.4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一些服装企业只重视生产效率而忽略了生产管理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小型的服装企业因为缺乏综合素质较高的管理人才、信息传达滞后等,使其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都严重滞后,针对服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无法有效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加以解决。

3优化服装生产管理的措施

3.1优化完善组织结构

优化和完善组织结构是优化服装生产管理的第一步。为此,我们可以从下面两点出发:一方面,将市场营销部门和生产计划部门合并成生产经营部门,新成立的部门不仅要负责生产计划工作,同时也负责跑市场签订单,避免了两个部门因各自为政,配合不到位而影响生产效率,不但有利于科学合理的编制生产计划,也有利于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以及均衡生产,提高生产加工的效率;另一方面,若是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发现生产计划没有根据实际要求进行,则应该及时调整,确保生产始终处于均衡状态。

3.2制定合理的工时定额标准

只有制定合理的工时定额标准才能确保准时制生产的顺利实现,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服装企业必须制定标准且严格的加工时间,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批量系数以及日产量系数,继而确定准确的加工期量,从而对生产流水节拍进行合理确定,最终实现均衡生产。

3.3制定科学的生产计划

编制生产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均衡生产,只有各个生产环节都严格研究生产计划来组织生产,才能确保生产均衡的顺利实现。因此,生产经营部门应结合各个生产车间的加工能力以及生产需求来编制有针对性的生产计划,明确规定期量,确保各个生产车间严格根据生产计划进行加工,每天都要上交成品。工艺技术部门将工艺流程图和工序合并优化方案下达到生产车间之后,车间应根据优化方案来生产加工。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相关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对生产计划进行灵活调整,从而构建新的相对平衡的关系,以此来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3.4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

企业领导者和相关管理者应转变管理理念,引入先进的管理手段,有效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程度。企业条件允许的话可聘请或者联合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建立专门的EPR系统或PLM系统,从而完善服装企业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内部信息的畅通,以便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对裁剪和缝纫工段实施严格的质量监督,制定完善、合理的考评制度,对工作表现优秀的员工予以实质性奖励,同时鼓励工作水平达不到生产要求的员工尽快赶超,若是员工有工作懒散等情况则应予以相应的惩罚。优化配置生产设备,同时引进和培养一批优秀的技术人员操作设备,确保生产设备时刻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需要注意的是,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注重以人文本,因此企业必须从管理方法、制度政策等各方面体现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从而为企业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让员工热爱企业,热爱工作,自觉努力提高工作技能,促进生产效率以及产品合格率的提高。

4结语

新经济形势下,国内服装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一背景环境下,服装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扩大市场份额,就必须重视服装生产管理,通过先进的管理手段,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等途径来优化服装生产管理,从而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产品合格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成月华.服装生产过程管理及优化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7(2):171.

[2]…黎璜德.服装工业化生产管理及优化问题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2).

第3篇

通常情况下,服装生产管理包括时间管理、空间管理两大部分,下面主要来论述服装生产的空间管理。对于服装生产而言,空间管理主要是指组织结构,服装企业常常会综合考虑产品技术特点、生产规模以及员工素质等诸多方面因素选择相应的生产系统。如果生产系统在结构不同的情况下,相应的生产组织方式也会存在很大差异,具体体现在现场管理、生产线形式、生产车间区域布置、生产系统结构以及配置流水线设备等诸多方面。就服装生产线形式而言,一般的服装生产都会选择采用流水线生产方式,这样不仅可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有利于减少生产成本,其次也可有效确保产品质量。目前,有模块式、捆扎式、线型传送带式等多种生产系统生产形式。大部分服装企业会习惯性地选择比较传统的捆扎式生产模式,然而一些具有深厚实力、具有丰富的服装生产实践经验的企业除了会采用传统的捆扎式生产模式以外,还会选择现代吊挂流水线生产模式,这样可以扩大生产车间面积,也可以扩大生产模式。

2我国服装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没有准确的工时定额

目前大部分服装生产企业常常会存在工时定额错误的情况,具体体现在没有严格根据均衡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并未制定公正、公平的考核机制。在工时定额错误的情况下,不能按照工时定额对车间进行考核,更不用谈可以改变当前车间的生产管理模式。其实,很多服装生产企业的实际工时和计划工时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一些工人对于工时定额存在不满的情绪,为此企业工艺技术部门常常会采用30%裕度的做法想要缓解工人的不满,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工艺部门的定额下发到各个车间后,每一个车间也要将工艺定额重新调整,这样不仅浪费人力、财力,而且也很容易使工时定额丧失生产指导的意义。同时,工时定额错误的话,极易产生很多半成品,这样很难满足均衡生产的要求,可能还会大幅度升高在线半成品,车间生产作业比较拥挤,这样很难确保产品质量,也不利于有效监控产品质量,如果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很难及时发现,一般在发现时已经到了不能避免的地步,成本也不能控制。

2.2组织结构效率比较低

目前很多企业的组织结构都是采用直线职能制模式,这种结构模式可以将专业化特点突出,还可以使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在组织生产的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配合,也可以帮助、指导生产车间。但是处于平级关系的每一个科室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想要达到协同、一致比较困难。比如,动力部门的工作主要是设备管理,但是常常会因为没有及时得到关于生产任务的实时进展情况,导致当前车间的一些专用机闲置,这样有可能会导致其他的车间因为缺乏这种专用机而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又比如,服装生产企业一般都会设立独立的市场营销部门以及生产计划部门,市场营销部门的职责主要是负责订单签订,而生产计划部门的职责主要是负责安排相关的生产任务,这样很容易产生很多无谓的麻烦和矛盾。有的时候生产计划部门可能会因为没有明确订单的质量要求以及时间要求而对市场营销部门的订单不满意。市场营销部门也可能会因为生产计划部门没有做出妥善安排使客户交货时间延迟而不满意。

2.3缺乏科学的生产计划

一些服装生产企业没有重视生产计划,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服装生产管理。有的生产计划部门只是将所需的机器数量进行计算,然后让每一个生产车间分别汇报自己的生产任务情况,将一些性价比比较低的订单进行强制性分配。很多时候工人都抢着干好单子,没有人愿意干坏单子,如果能够愉快的合作还可以顺利完成生产任务,但是如果各方没有达成一致的话,就必须下达行政命令,这样可能会导致不能及时完成生产任务。如果无法根据生产计划计算加工能力,很容易导致产品生产滞后,无法根据原计划交出需要的产品。

3进一步优化服装生产管理的对策

3.1进一步优化工时定额

应该在标准的加工时间基础上结合日产量系数以及批量系数共同确定正确的工时定额,制定准确的加工期量。只有准确的工时定额才可以确保流水节拍的准确性、合理性,进而实现均衡生产。一般情况下,工时定额会习惯性地应用信度检验的办法进行评价。只有评定信度系数稳定在0.8以上才可以投入到正常的实际生产工作中。检测工时定额的准确性,可以让相同的加工群体生产不同的产品,然后拟合不同工作者在不同生产任务中的计划工时以及实际工时,如果拟合值>0.8,则说明工时定额是正确的,否则应该对工人的生产动作进行重新研究,准确找出工时定额出现错误的规律,及时纠正。

3.2优化组织结构

可以合并内部相关职能部门来缓解生产过程中的很多矛盾,比如,可以合并市场营销部门以及生产计划部门组成一个“生产经营部门”,这样不仅可以管理生产计划,也可以跑市场签订单,有利于确保生产计划编制方案的合理性,提高实际执行效果。其次,应该加设专门的质检部门专门负责产品检验工作,将以往的事后检验改成事前预防控制以及事中检验控制,这样可有效确保服装产品生产质量,尽可能减少半成品的生产数量,使服装产品生产合格率提高。

3.3优化生产计划编制

第4篇

1《服装生产管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1课程设置问题

根据教材自身课时的设置,一般该课程的教学课时为72学时,但是学校在安排学时的时候一般都达不到这个要求,36学时是当前比较常用的课时设置,而实践教学一般只安排4学时,课时较少就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上显得更为不足。

1.2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由于该门课程实践应用型比较强,需要教学及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担任主讲,但是目前很多教师都是刚刚从高校毕业,没有到企业锻炼实习的经历,没有真正的企业管理经验,所以缺乏实践教学的技能,教学与企业需求相脱节,教学手段和方式陈旧,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3教学实践基地缺乏

对于工科院校来说,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可以使学生将课堂理论与社会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但是很多高等院校没有很好的实践教学基地,没有跟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导致实践教学基地缺乏。在《服装生产管理》实践教学中,通常只是带领学生到工厂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一下,很难让学生真正领会到生产管理的真正内涵和实质内容,企业也担心众多的学生参观会干扰正常的生产经营,往往不喜欢学生实习参观,这就导致了生产实习的矛盾。

1.4学生综合知识缺乏

由于《服装生产管理》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需要掌握服装专业的前期基础知识,如服装的结构设计、服装材料、服装生产系统、服装生产工艺、后整理和包装等,涉及到的课程主要有《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材料学》、《服装CAD》、《服装生产工艺与流程》、《服装生产经营管理》、《服装生产战略管理》等课程,有些课程没有开设或者学生没有学好,就会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知半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本教材的内容,忽略了其他内容的相互关联,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2《服装生产管理》模拟实践教学模型建立及实践

由于《服装生产管理》课程综合性比较强,对老师在理论、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要求比较高,课堂理论的教学不足以让学生实际掌握生产管理的本质,所以在课堂上进行模拟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2.1模拟实践教学模型的建立

模拟实践教学模型就是根据现有服装企业管理的现状,把企业管理的模式进行抽象并程序化,同时利用现有实践资源进行仿真教学的一种方式。对于《服装生产管理》这门课程来说,就是要让学生扮演某个岗位的角色来履行自己的职能,通过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实践教学的模拟,达到良好的实践教学的目的。以加工一件样衣为例,建立一套模拟实践教学的模型,并制定出生产管理技术文件。根据教材中章节的内容,将涉及到的内容与模拟实践教学的岗位相对应,生产的过程与模拟岗位相对应,根据模拟实践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对模拟实践教学进行检验、评估。在计划、指挥、控制、协调等管理工作方面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加工过程中有没有进行很好地成本控制,最后将成本分析核算、质检、后整理和包装等写成技术文件。下面以企业职能制组织形式为例建立模型(如图1),根据这种模型可以安排20人来模拟企业的生产管理。进行模拟实践教学步骤如下:步骤一:在全班选定20人匹配上图中的各个岗位组建一个公司,其他人员再进行分配。岗位的不同,采取竞聘的方式不同,在总经理、管理中心、生产中心、设计开发中心、营运中心等岗位的竞聘上,要求学生能有一定的市场意识、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根据岗位的不同,每个学生要写出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设想。步骤二:假设这个公司为品牌与加工一体化企业,除有自己的品牌以外,还有来料加工,其生产经营的模式如下:图2产品生产流程在这个环节中,要求学生进行市场调研,细分市场,进行产品的定位。步骤三:提交调研报告,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市场调查情况,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提交总经理、管理中心、生产中心、设计开发中心、营运中心等决策层进行决策,形成决议。步骤四:进行产品设计。根据决策层决策,产品设计部召集相关设计人员进行产品设计,画出服装的效果图及结构图,提交决策层再进行审核。步骤五:根据产品设计购买原材料,包括面料和辅料,根据结构图,计算出面辅料的用量,制作明细表、产品工艺流程图,并进行工序划分,进行工序同步化的处理。步骤六:制定产品生产计划任务书,填写好产品生产规格表、生产通知单,确定生产任务所需的机械设备种类和数量以及工人人数的分配,相关部门进行生产任务的布置。步骤七:用手工或者电脑CAD软件进行绘制工业样板和推板,编制好样板制作任务书。步骤八:使用电脑CAD软件进行套排排料,选定最佳的裁剪方案。步骤九:进行衣片的缝制,确定缝制的线迹、缝型,编制工艺卡,确定工时。步骤十:进行成衣的整烫、质检以及后整理包装等工序。步骤十一:进行产品的成本核算,并进行差异分析。步骤十二:整理所有生产技术文件,装订成册,步骤十三:要求参与实践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分工,撰写实践报告,认真分析实践过程中收获与需要改进的地方,将实践内容与企业生产管理现实情况进行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2.2模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于模拟实践教学条件的限制以及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欠缺,在模拟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市场意识和决策能力较差。在进行市场调研时,往往不能捕捉到市场的真正需求,不能很好地进行市场细分,设计的产品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在产品决策时,意见不统一,有时候存在议而不决的现象,这与学生的市场洞察力和判断力有关。(2)团结合作的能力较差。在模拟实践教学中,所设置的每一个环节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环环相扣,需要每位同学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来完成。同时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又需要一定的执行力,才能保证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相互沟通,保证产品的工艺参数相符,才能很好地完成样衣的制作。(3)学生的综合知识和工艺水平较差。由于在模拟实践教学环节中涉及到相关知识较多,有些学生没有很好的掌握,导致在某一个模拟岗位不能胜任,出现偏差,另外由于学生服装生产工艺实践教学课时较少,生产工艺能力普遍较差,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生产工艺水平。

3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由于模拟实践教学只是利用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进行一系列的模拟教学,锻炼的能力不能完全达到企业生产管理所需要的水平,所以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对于提高老师和学生的综合能力尤为重要。(1)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引进来”就是加强校企合作,学校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的标准,企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基地,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走出去”就是积极向企业推荐学生,学生也可以积极探索生产实习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2)增强师资力量,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生产实践能力。学校可以向企业聘请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由于这些人员实践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可以很好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另外,学校也可以将一些年轻的优秀教师选派到企业挂职锻炼,真正了解企业的生产运作和管理,同时结合教材,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真正提高教师的生产实践能力。

4结语

第5篇

(河南科技学院服装学院,河南新乡453000)

【摘要】介绍了《服装生产管理》课程的特点,并分析了《服装生产管理》课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理论内容导入式讲解、课程中安排工厂实习或参观、情景模拟和加强教师队伍培养等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服装专业;本科教学;服装生产管理;课程改革

Doi:10.3969/j.issn.2095-0101.2015.04.027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101(2015)04-0082-02

生产管理课程是系统的理论课程,教学中要把握良好的教学节奏,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通过《服装生产管理》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生产管理的发展历程与趋势,服装企业资源与管理,生产物料的仓储管理,掌握服装生产管理体系概念,掌握服装生产类型与运作过以及排料工序管理,服装缝制工序管理。掌握服装企业生产相关岗位技能,更好地明确就业方向及岗位定位选择,做好职业规划,辅助完成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使学生毕业后能快速服务于企业。

1服装生产管理课程特点

生产管理课程包含内容较多,首先要了解服装生产管理的发展历程以及服装企业的组织结构,此外包括服装生产物料管理、裁剪工程、缝制工程、成本管理、作业现场的研究和改善等。现在常见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为主,辅助以工厂参观,难以布置合适的课下作业,教学过程中学生较难以参与其中。甚至有很多学生没有去过服装工厂,对课堂讲解内容一知半解,缺乏兴趣,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回应平淡,课堂讨论也不能积极参与,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想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让学生参与其中,广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新的教学活动开始之际,学生普遍存在着希望上好课的动力准备,心理学上称此种现象为“心向”,这种“心向”既强烈又短暂[1]。课程导入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导入是在讲解内容之前,以故事、游戏和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习的兴趣。把握住这个良好的开端,以精彩的课堂导入把学生牢牢吸引到课程中来。

2上课过程中常见问题

2.1对生产管理不了解,缺乏兴趣

在众多课程的学习中,很多同学不知道生产管理能给他们的职业空间大小。学生可以在学习服装设计、绘画、服装结构、服装工艺等课程中收获乐趣和成就,学习的效果比较立竿见影,而生产管理的学习成果却不能马上呈现,学生也不清楚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生产管理知识是否适用,并且理论的学习印象不深刻,易忘,因此学生就缺乏学习的动力。大部分学生没有在服装工厂工作经验,学习中需要有真实的或虚拟的生产环境,而校园缺乏这样的环境,到企业一线进行教学操作难度较大,可行性和稳定性无法保障[2]。每年都带领学生去企业参观,学生经常性的参观学习却不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实际效用,令学校和企业都陷入尴尬境地。

2.2生产管理课程内容较多,且细节繁琐

服装生产管理涵盖生产的所有环节,有些知识复杂繁琐,学生觉得难以接受,教师讲得口干舌燥,但因为知识点多又缺乏趣味,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2.3教师一线生产管理经验缺乏

生产管理经验需从长期的企业磨练中获得,现代大规模定制的模式要求产品品种多、批量小,这给服装生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服装生产管理的教育也有新要求。大部分老师是学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就业,没有工厂工作经验,所掌握的知识也大多是从自己老师那里获得。教师在招聘中较多强调学历,年长的老师们大部分已经不了解现代企业的管理状况,所讲授知识偏于陈旧。年轻老师多是学校毕业后直接来学校教学,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工作后也很难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因此教学内容多是上学时学到的知识或从书本上得到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早已脱离市场。很多老师也下到企业学习锻炼,但因为时间和身份原因,不能真正地参与到一线工作,对企业真实管理情况掌握有限。

3课程改革建议

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程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3]。

3.1理论内容导入式讲解

老师上课过程中发现,谈到就业工作选择,学生脱口而出的工作岗位基本上是设计师、版师等,这是他们能想到的服装岗位。实际上服装的劳动密集型主要就体现在生产管理上,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工厂,对生产管理知之甚少。第一节课的导入学习以讨论交流的方式让每一位同学思考自己的职业方向,计划自己未来5年到10年的职业道路,并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而后为学生分析生产管理能够为他们提供的工作岗位以及服装生产管理的职位上升空间,充分激发学生对生产管理的兴趣,为以后的理论讲解做好铺垫。

在上课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可采用游戏法、模拟法、生活情景法和多媒体导入法等[4]。游戏法是教学中把教学内容编排在游戏中,通过做简单小游戏的方式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模拟法即把所讲理论让学生模拟操作,感受更加深刻;生活情景法是把陌生的新知识与学生所熟悉的日常场景联系,便于学生接受;多媒体导入法则是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课件中若仅有文字和图标难免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穿插播放图片、视频等更加易于接受。从被动接受理论知识到主动去思考问题并参与到教学中,提高了教学效果。

3.2课程中安排工厂实习或参观

传统的生产管理参观模式时间较短,一般1d时间,这种参观方式只能让学生感受服装工厂的生产氛围,对工厂的具体结构、生产安排、流水线安排及生产状况还无从了解。

改变原来的工厂参观模式,在课程讲授一部分之后,让学生到工厂实习,安排一定时长的实习周,让学生自己到工厂发现问题,把这些问题和老师及同学交流,共同研究解决。这种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方法,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情景模拟

3.3.1工厂情景模拟步骤

工厂情景模拟可如下分步进行:

为指定品牌做商品企划,设计款式以便进行后续的生产;

测试工序工时,试制样衣,调整结构和工艺,做出首件良品即产前样;

根据样衣用料和订单数量,确定需采购物资,采购面料辅料,安排采购人员;

制定生产计划;

确定详细的裁剪缝制方案,安排流水线员工和相应工序。

产品后整理;

根据材料成本、管理成本、运营成本以及市场情况确定产品价格,并进行销售。

3.3.2实验室模拟工厂

在学校实验室内模拟工厂的生产场景,在接近工厂环境的氛围中学习,分班进行比赛,安排一个简单流水线,下达生产任务并签订订货合同,让学生担任厂长、主任、组长以及一线工人的职务,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身份的转变和自己肩上的责任,赋予了主人翁的责任感。平时上课不认真的学生也会感觉到,可能因为自己的不认真造成生产的经济损失。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让他们独立完成服装企业的全运作过程,接受从市场调研、商品企划、生产管理到市场营销的全过程模拟训练,使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市场环境、企业运作环境中完成适应服装市场变化的职业岗位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3]。

3.4加强教师队伍培养

教师队伍培养不应是短期的培训和学习,应该是永久持续进行的。要想上好生产管理课,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必须和企业建立互利合作的工作模式,只有教师真正地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中,站在企业员工的角度才能获得生产一线的管理经验。应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并为此提供良好平台,教师的科研项目等应依托企业的实际需求,人才引进上在注重学历的同时更要侧重动手实践能力,应优先录用有企业工作经验、有新教育观念的人才。

4结语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课堂教学只是一种手段,对有些课程来说它是主要手段,但不应该是唯一的手段。将理论性较强的《服装生产管理》课程进行导入式讲解,配合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可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时俊卿.学习心向:有效学习的前期准备[J].北京教育(普通版),2011,(9).

[2]刘辉,朱晓炜.《服装生产管理》工作过程导向化的学习情境设计[J].职业时空,2011,(10).

第6篇

关键词:服装生产管理;管理心理学;个性化定制;效率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升级,个性化定制服装的需求逐渐增加,给服装制造商提出了很多新要求,为快速反应市场变化,满足市场需求,制造商需要提高生产效率。服装生产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离不开人工,这就决定了人工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极大。实现智能化生产是服装生产企业的发展趋势,但是非常多企业受限于购入智能化设备成本高,在提升效率方面,只能选择最大化发挥人工作用。应该如何运用管理心理学激发员工在服装生产过程中的动力,促进生产效率,下文我将从服装企业组织和服装生产环节两个环节进行分析。

1从服装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出发

为了使服装企业正常运转,达到生产经营目的,企业需要建立起一个职能分明、层次明确以及富有前瞻性、协调性和制约性的组织架构。在服装企业组织架构设计时,上下级关系是必然产生的,由于服装生产环节复杂,职能部门也较为复杂,服装生产各个环节的权重不一,各个职能部门的职权也随之不同,导致存在复杂繁多的上下级关系。基于此,服装企业中的领导者能否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激励动力的基础是人的需要,只有管理者真正了解员工想要什么,才能制定相应的激励方法。不仅通过他们提交的信息资料进行基础的了解,如家庭成员、经济状况、住房等,还需要通过日常工作,留意其工作表现,交谈中留意其生活变化等。基于了解对员工关怀、支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倾听其建议,中肯赞扬他们所做出的优秀成果。这样管理者才能了解到员工的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将其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结合起来,持续不断地调动职工积极性。领导的行为激励也起着重要作用。领导者的言行举止是员工的标榜,应提高自身素质,以能服人,增强自然影响力,减少行政权力影响力,做到言行一致、标准一致,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2从服装生产环节方面出发

2.1确定业绩。美国亚当斯认为: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如果认为收支比率不相等时,便会感到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产生怨恨情绪,影响工作积极性。甚至产生挫折感、义愤感、仇恨心理,甚至产生破坏心理。当一家服装工厂同时进行不同的服装款式制作时,不同订单的服装生产件数是不同的。其次,服装各个部位的缝纫工艺难度不同,所花费的时间精力也不同,最后导致各个工人的工作量是不同的,但是拿的薪水却一样。传统生产线的复杂导致了员工同工不同酬,便很容易造成员工的不公平心理。产生这种不公平心理后,员工在工作时,就可能产生不负责态度,想着大家做的多和少,好或坏,拿的薪酬是一样的,为什么还要注重质量呢。若多个员工都出现这样的想法,生产效率便下降了,大家都悬在生产及格线上,不思进取,直接影响了服装的交货期和服装质量。采用RFID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计算机,形成电子标签,就能够实时采集工人的工作情况和数量,通过科学的数据对工人的业绩做出判断,给出合理的报酬。做的少、差和做的多、好一看便知,薪酬拿多少完全取决于工人自己,不公平现象也就几乎不存在了,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2.2岗位与职位的分配。应对款式时常变化、个性化定制需求增加的市场现状,工厂通常采用分工生产。其生产形式是把整个制作过程拆解为若干工序,每个工人只负责其中一个部分的制作,做完这一部分后便传递到下一工序,因此岗位的分配和前后工序之间工人的配合非常重要。这是管理者就需要发挥其组织作用。在与员工打好关系的基础上,充分了解他们擅长什么,个人的目标是什么,将其安排到适合的工作岗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高级需要。人的高级需要即自我实现就是以最有效和完整的方式表现他自己的潜力。满足其高级的需要能够有效调动人的积极性。当工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价值完全得到展现时,便能获得高层次的满足,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其次,了解员工们各自的性格和人际关系,理顺关系,主动为员工避免消极因素,使其在工作时保持心情愉悦,这样才能使整个服装生产线畅通无阻。2.3员工的培训。服装作业方法中,以人为对象研究,通过标准化方法节约时间。将每一道工序拆分为单元,将不必要的动作去掉,达到动作经济原则,从而缩短作业时间。这也就是泰勒所提倡的“时间-动作分析”,极大程度方便了管理者通过科学的、明确的数字寻找问题,而不是通过易错的直觉。达到动作经济原则不仅能够了解到职工对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后,对症下药,还能够改善作业的工序和程序,减少作业时间,提升生产效率。当服装款式变化愈加快速、复杂,工人们难免遇见棘手的问题,对于这一点,管理者们应注重对员工的教育与培养。人的需要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当物质方面得到满足时,精神需要便凸显出来。教育和培养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成就战略激励,是提高人的素质的直接途径,将人员培养成人才,不仅局部的生产水平提高了,整个企业的学术氛围更为浓厚,管理水平也相应提高了。

第7篇

服装生产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毓.管理学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探析[J].管理科学文摘,2004(10)

[2]李盾.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报),2006(06)

[3]张敏.国际贸易实务中案例教学法创新探讨[J].时代教育,2010(04)

[4]路军.首席故事官:基于故事魅力的超级领导力[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8

[5]郭忠兴.案例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01)

[6]吴学君.独立学院“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探讨[J].教师,2010(09)

[7]李俊利.管理学案例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北方经贸,2010(12)

[8]杨清,徐建良.基于复杂事件处理技术的RFID系统数据分析.微计算机信息,2006,(9):2-4.

[9]MattWelsh.TheStaged.Event-DrivenArchitectureforHighly-ConcurrentServerApplications.EighteenthSymposiumonOperatingSystemsPrinciples.ChateauLakeLouise,Canada.2011.October:21-24

[10]王衍波,薛通.应用密码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00-200

[11]王晓燕.浅谈PKI技术及其标准.上海标准化月刊,2002,Z2(018):36-3

服装生产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杰.纺织服装供应链信息管理问题探索[J].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学报,2012(4):2-3.

[2]徐志发,陈更新.面向集团客户信息化服务的移动运营体系分析[J].电信科学,2006(3):2-4.

[3]郭守前.产业生态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践[J].生态经济,2002(4):2-3.

[4]魏新辉.服装终端策划与品牌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9.

[5]李枫林,杨小平.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流及其控制研究[J].情报科学,2002(11):2-4.

[6]程志华.企业级非结构化数据管理平台研究及实践[J].电力信息化,2012(3):2-3.

[7]陈鹏.可信云平台服务运行管理模式初探[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9):2-4.

服装生产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张金娟,段向华,蒋丽华.基于精益思想的服务流程优化研究[J].物流技术,2009,(2):202.

[2]霍布斯.精益生产实践——任何规模企业实施完全宝典[M].北京:机械出版社,2009:213215.

[3]傅贤治等.现代企业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99117.

[4]张善刚.精益生产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13):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