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5 13:27:13
序论:在您撰写实验能力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我在教学《磁铁》一课后,为了巩固对磁铁性质的认识,让学生做这样一个练习:一根铁棒和一根磁棒外形完全相同,怎样用实验的方法将其辨别出来?
(1)用一堆河砂;(2)用一根细线;(3)用一个指南针;(4)只用这两根铁棒和磁棒。
学生实验回答后,启发他们说出这几种方法分别用了磁铁的哪些性质。归纳:①应用了磁铁能吸引铁物质的性质;②应用了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质;③应用了磁铁能吸引铁物质的性质和同级互相排斥,异极互相吸引的性质;④应用了磁铁中间磁力最弱、两端磁力最强的性质。这样既巩固了磁铁的性质,又培养了学生的定向思维能力。
在教学《动物和环境》一课后,为了巩固课本知识,又能促使学生进一步研究,我结合教材给学生一个设计实验的题目:研究蚯蚓对温度这个环境条件的要求。我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做这个实验需要什么环境条件相同?(阳光、水分、空气、土壤)什么环境条件不相同(温度)?学生在明确要求之后,设计出了很多方案,有的利用装有热水的杯子和冰块分放在潮湿土壤的两端来创造冷热不同的环境;有的设计出了用一块铁片和一块木板连接在一起,上面铺上肥沃潮湿土壤,再用点燃的蜡烛适当加热铁片来创造冷热不同的环境……,这样既培养了利用自然知识按要求进行实验的能力,又为他们独立研究大自然中的新问题奠定了基矗。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演示实验 潜力 能力培养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演示实验是完成物理教学的必要环节,即使在各种教学手段不断完善的今天,传统的演示实验也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正因为演示实验具有以下特点,所以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演示实验结构简单、原理一目了然,运用起来灵活、方便,看起来直观,有亲切感、真实感。它增加了理论讲授的说服力,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首先,演示实验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物理知识的潜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学习会变被动为主动,会勇于思考、善于思考,产生探索未来世界的好奇心。其次,演示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通过对演示实验现象的观察,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感性认识,再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及严格的逻辑推理等上升为理性认识,在获取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因此,我们应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自己获取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精心设计每一个演示实验,在把实验融进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的同时,在培养学生能力上多下工夫,为其走出校门,适应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方法演示实验,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案,从不同的角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寓能力培养于其中。
1.在学生亲自参与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其能力
如:在讲完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转动定理时,在已知M=J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实验,让学生在自己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在对公式的讨论中,能力得到提高。首先给出实验器材:一个可以绕竖直轴转动的茹柯夫斯基凳、一对哑铃,然后找两名学生设计演示下面两种情况:
(a)M=J≠0,当J一定时,看M与的关系;
(b)M=J=0,看J与ω的关系。
要求一位同学坐在凳上表演,另一位同学在配合表演的过程中加以解释,即在(a)种情况下,只有不断施加轴向外力矩M,才能观察到M与的关系,而其中J一定是意味着对转动轴的转动惯量不变,也就是人的质量及其各点到轴的距离不变,即人坐着不动。在(b)种情况下,是轴向外力矩等于零。此时Jω=Jω必须在转动起来以后,取消施加的外力,然后改变各质量相对轴的距离,即改变手臂的位置。坐在凳上的学生手握哑铃,手臂一屈一伸,角速度明显随之变化。学生演示到此,兴趣大增,课后兴致也不减。这样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设计、分析、演示,身临其境地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同时这样远比做书本上同样一道题效果好,也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地探索,为他们发挥想象力提供了条件。
2.同一个实验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以此锻炼学生的能力。
如:宽度可变的单缝衍射实验。
(1)可以用演示实验引入新课,提出问题。“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开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个个悬念,能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考中。首先将一束激光照射在调得很宽的缝上,屏幕上看到的是一条亮线,这是中学已掌握的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当缝宽逐渐变窄,亮线渐渐模糊,进而变成一组明暗相间的条纹时,由于与中学学过的知识截然不同,学生就会提出疑问,课堂的气氛也就活跃了。
(2)可以在单缝衍射讲解之后,观察单缝演示实验。此时已得出暗条纹中心的衍射角满足asinθ=±Rλ(R=1,2,3…),对给定波长的光,当单缝宽度a渐渐变窄时,各级衍射条纹相对应的θ角渐渐变大,即衍射效果越明显;反之,当单缝宽度a渐渐变宽时,各级衍射条纹相对应的θ角渐渐变小,衍射条纹将向中央明条纹靠拢,逐渐分辨不清。当宽度a继续增加时,就符合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了。通过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生认识更加深入,思维也更活跃。
(3)可以下课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此实验。这样便于学生自己去分析,去理解,从而真正认识到单缝衍射的特点:衍射屏对入射光限制得越厉害,衍射花样扩展得越厉害。否则往往学生对此理解得很浅,但当学生自己亲自调出衍射花样、自己改变缝宽,观看花样随缝宽变化时,就能够完全掌握了单缝衍射的特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以上几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使之恰到好处。
3.精心设计演示实验,人为设置一些障碍,以增加问题的复杂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用傅科摆演示涡流现象时,先不给产生磁场的线圈通电,此时没有磁场,让一整块摆及一齿状摆同时、同幅摆动,观察、分析在磁场中应出现什么现象。没有出现此现象的原因何在。
4.多创造条件做演示实验,使之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如:利用身边薄厚不同的玻璃,相同厚度的两两绑在一起,观察等厚干涉现象,哪些可以看到干涉现象,哪些看不到干涉现象,看不到的又是为什么。又如:配制等厚干涉的液体时,浓度适当才能出现等厚干涉现象,所以,不妨将没有出现等厚干涉现象的液体一同拿给学生看,进行分析比较。身边有许多类似陀螺的玩具(如有的塑料冰棍杆),拿到课堂让学生在动手演示的同时,分析陀螺绕自己对称轴高速旋转时而不倾倒的原因。引导学生用掌握的知识去分析身边随处可见的物理现象。从寻常中找出不寻常,不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将物理学的新技术引入课堂,在运用新知识所演示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对新知识学生有新鲜感,兴致更浓。从而,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更主动,对深层知识的探索更自觉。如:超导磁悬浮实验,内容新颖,在演示的过程中学生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提出来。如悬浮物是什么材料制成?为什么能浮起来?液氮的温度是多少?磁悬浮列车靠什么驱动?对这样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讲解不必过细,让学生广泛开展讨论,指导学生查阅参考书,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索的空间,从而锻炼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许多演示实验相当简单,花费时间也不多,但对物理理论课的教学和培养学生的素质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是其他手段取代不了的。因此,我们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演示实验,又要充实一些时代气息浓厚的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物理课堂更充实、更有生机,使学生在对万千变化的物理演示实验的观察与思考中,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素质得到培养,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拓展与开放;精选与研究;设计与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77-01
《全国新课标卷2015年高考考试说明――理科综合生物部分》中明确了对考生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核要求: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考试说明里列出的必考的实验有4-1《分子与细胞里》里的11个,4-2《遗传与进化》里的3个,4-3《稳态与环境》里的5个;选考的实验有5-1《微生物的利用》里的3个、5-2《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里的3个。多年的教学经验使一线生物教师不难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实验无不包含着一定的早已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当中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方法,而高考对考生实验与探究能力考查的具体体现就是能否将学到的这些思维能力和探究方法迁移到新的实验情景中或相关的生物探究实验中。因此在进行实验复习时,生物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领会和总结每个实验的设计意图和实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把功夫放在实验的拓展与开放上
有的学校条件好、设施全,教师就可以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实验全部重做,或者教师选取部分实验后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自己设计实验过程之后可以进入实验室做一做自己所设计的实验。或者根据设计的带有观看要求的实验学案播放实验录像。特别是对于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和必考实验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等,要对其材料选取、条件控制、对照设置、结果分析等方面作深入剖析。
二、把功夫放在实验的精选与研究上
生物教师一定要学会从教材的经典实验中挖掘出本质的东西,跳入高考真题和模拟练习的题海中,了解实验题出现的各种类型,把握实验题考核的最新动态,找到实验题解答的规律技巧,筛选实验题讲练的典型代表。然后,在新授课后或以随堂练或以周月考等多种形式链接高考题,让广大考生从解题中把握实验原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实验结果预测的方法、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等。如在研究2013年全国新课标理科综合1卷时,就会发现选择题6问到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因素是哪一个?通过分析不难发现A杂交的两个个体如果都是纯合子,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方法是杂交再测交或杂交再自交,子二代出现1:1或3:1的性状分离比;如果不都是或者都不是纯合子可以用杂交的方法来验证,A正确;显隐性不容易区分容易导致统计错误,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所选相对性状必须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如果受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可能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不遵守操作流程和统计方法,实验结果很难说准确,D错误。这道题是对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考查,从表象看是考查学生遗传实验方法的,其实是考查学生通过分析孟德尔研究过程对分离定律实质的理解,而核心是考查学生科学实验的思维能力。
三、把功夫放在实验的设计与指导上
生物教师要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1)单因子变量原则:即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某一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设立对照原则。即在实验中设立对照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往往有空白对照或自身对照及相互对照等。(3)平行重复原则: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幅度,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程度(如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等)。当然,只有少数试题涉及到。生物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解题能力和答题能力要进行一定的训练和指导,从而掌握得高分的技巧。如:实验材料和用具如何选择,实验结论、结果如何区分等,以帮助学生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分析能力、解题能力。而在实验步骤如何书写上更要注重提示学生简明扼要,要注意卷面整洁、清晰,使人一目了然,否则会导致不必要的丢分。字体不要太大上下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专业术语要避免错别字。例如2013年山东卷第4题就是以使用盐酸的目的为背景,同时考察多个实验。如果平时复习中我们重视这些细节,就不可能丢分。
总之,实验与探究能力是《考试大纲》对高考生物学的一项重要的能力要求。不管哪种试卷,年年都有实验题或以实验为背景考查能力的题目。这类题目突出了实验考查,更重要的是实验与能力的考查,考查科学实验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方法,必须高度重视。我们只要在教学中做好上述三个方面的工作,那么实验题就不在话下了。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实验 能力 提升
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能促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就如何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谨供各位同仁参考、指正。
正文:在化学教学中,只是单纯的讲实验、看实验,根本无法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时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
1 创设趣味实验,引起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学生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取得的良好效果,创设趣味实验进行教学,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大多数的实验都具有比较明显的现象变化,能够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从而认真观察,进而提升其观察能力。如在讲授酒精性质时,用一块棉手帕,在盛有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展开手帕,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奇妙的实验表演,必将引起广大学生的注意,仔细观察整个过程中的现象,新奇的实验现象也必将大大地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使学生进入学习心理的最佳状态,长此下去,必将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验,我们也可以通过借助投影演示实验,以强化实验演示效果和实验的直观性,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大胆实施组织分组实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具有一定得风险性和危险性,这就导致很多教师为了安全起见,取消分组实验、学生实验,实则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我们教师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对每一章每一节实验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要使学生学会、掌握操作技术。如,使用试管的操作方法,要求他们能正确地拿试管,夹持试管,洗刷试管等。在进行碱和酸的反应实验中,要求他们会振荡试管,用试管加热物质,注意试管的倾斜方向等。要使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必须及时防止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例如:学生做粗盐提纯的实验时,常因仪器不干净,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做不出理想的实验效果,教师就应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操作上的错误后,重新操作,保证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同时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起到巩固基础的作用。学生动手操作,掌握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后,坚持经常练习,久之就会熟能生巧。事实证明,通过组织分组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3 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的直接途径,在实验中让学生做到手、眼、脑并用,顺利完成实验,对一些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甚至对装置进行改变,以求让学生达到创新的目的。 当然,实验教学的重点要由过去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转移到处理具体问题的过程上,实验教学要强调让学生“学会怎样实验和思考”,比如我们可以将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进行改变,采用一个带橡胶塞的集气瓶,由长短两个导管的进出气顺序,指导学生思考,其分别代表了怎样的集气方法,并由之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增加探索性实验,将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进行,必可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也可以组织开展课外科技小实验:如检验有机物中的碳、氢元素;辨认布料;制造肥皂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 合理运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也有很好的帮主,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教师要设计一系列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教学中循循善诱,适时点拨,逐步培养具体、全面、深入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使学生的思维从表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这些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例如:学生做“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
(1)老师提出问题:①点燃前的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态、硬度和密度等)②点燃蜡烛的探究(火焰哪层温度最高?蜡烛燃烧后生成什么物质?)③检验生成物时可用一只干燥冷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先把烧杯口罩着外焰,然后把烧杯慢慢向下移,观察火焰在哪个位置烧杯内壁出现明显的现象?
(2)让学生猜想和假设上述的问题②③。
(3)通过实验对学生的猜想进行检验:在实验时,多鼓励学生敢想,敢做、敢于突破“老师没讲过”的束缚。这样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学化学,学生可以把化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技能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能动地获得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化学实验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书写能力等其他方面的能力,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单单靠平铺直叙的讲实验课不行,我们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充分准备实验,将每堂实验课都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验中看起来、想起来、动起来。
参考文献
[1]《化学实验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张克静.《魅力中国》.2008.11.
一、目前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原因
1.学生素质方面的原因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的科学文化相对比较闭塞,使得绝大多数的学生见识比较狭窄,且对新事物的主动探索意识比较淡薄;即使对新事物有着极大的好奇心也不能够大胆地去探索。这在我们化学实验教学中,体现为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绝大多数同学不愿意去动手实验,部分学生小心翼翼地去做实验,害怕出现错误,往往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操作。
2.传统化学实验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旧教材中的化学实验大部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很少。演示实验一般由教师先讲清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操作注意事项,然后进行演示,学生观察后师生共同按照课本中的知识总结实验现象及结论。为数不多的学生实验也是由老师先讲授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有时甚至老师先演示后学生才模仿着完成实验。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3.教学设施方面的原因
目前农村中学几乎是每所学校一个化学实验室,一个班进行学生实验课时,少则2-3个学生一组,多则4-5个学生一组,这样就为部分学生逃避动手实验提供了便利。
二、改变实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我们有必要在农村中学中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以下是我的一点做法,实践证明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1.通过设计一些小实验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鼓励学生动手实验,获取新知
新教材中单独设立了家庭小实验,不仅体现了化学实验改革面向社会与生活,紧密联系实际的趋势,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操作的能力。在这些家庭小实验中,实验设计一般都比较简单易行且安全。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住校,因此我们可以改用家庭小实验为课前小实验,在每一堂课之前老师先准备好几组小实验用品,然后请几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实验,其余学生观察,然后进行点评。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动脑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小实验,能达到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便可。例如,在学习了“Cl-”的检验后,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Cl-”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通过无数个小实验,学生尝试到了动手实验的,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2.通过探讨改进实验装置,培养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和动手实验能力
教材中的验证性演示实验往往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讨论得出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并通过新旧实验装置对比实验,激发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和动手探索实验的欲望。例如,在进行Na2CO3、NaHCO3稳定性实验时可以引导学生大胆去改进、大胆去创新,让学生分组自己讨论,自己实验,老师在一旁提示指导学生,最后每组拿出自己改进后的装置供大家参考,师生共同讨论其优缺点。最后老师给出如下改进装置供同学们参考,共同讨论其优缺点。
3.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失败中寻找正确的操作方法
对一些比较安全的化学实验,老师没有列出要注意的事项,而用反复纠正错误的实验方法强化记忆操作要点。(如使用胶头滴管的方法,加热固体药品的方法
等)。我让学生反复实验,并不断在身旁纠正他们出现的错误。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在探索的失败中寻找正确的操作方法,加深他们的印象,锻炼他们大胆思考、大胆操作。
4.通过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验
通过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浓氨水的易挥发性为例。我提供如下实验用品给学生:NaOH溶液、浓氨水、酚酞试液、两只用滤纸叠成的蝴蝶、铁架台、烧杯若干,让学生思考问题,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并动手实验,得出结论。装置Ⅱ中的喷洒有酚酞试液的纸蝴蝶变红,说明浓氨水极易挥发,NaOH溶液不易挥发(如图Ⅰ、图Ⅱ所示)。
5.改部分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改某些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有条件时边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边讲课,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例如,在学习Al2O3、Al(OH)3的两性以及Al(OH)3、AlO-2、Al3+之间的转化关系时,就可以在实验室中边让学生动手实验边讲课,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6.开展课外化学兴趣小组活动
首先,一个好的物理问题,等于实验探究完成了一半。“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而探究就要有问题,在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就应当注重提问。古希腊教育家亚里斯多德讲过一段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当然免不了提问,但是应当注意的是不是加了问号就是问题,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但是梯度也不能过高,起码让学生能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的绝大部分,这样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才不至于丧失,才会更愿意去想、去思考,去自己动手实验。如果问题的梯度过高,学生通过实验无法解决,就将使其失去利用实验解决问题的信心,并对物理实验产生抵制情绪。所以,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现状和思维特点;问题要具体明确,避免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抽象、模棱两可,思路不明朗,使学生无从下手;问题要精,既符合情景又使问题的形成自然化,不可为问题而问问题,流于形式,没有实效。教师在提问的同时还要明白:问题是开启思维和发展思维的源泉;同时“一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开放式的”,我们教师要尊重持不同观点或者是错误观点的学生,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更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激发他们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其实验能力,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据了解,“如何实现有效提问”目前已成为日本大多数教育家们集中研究的问题,因他们认为“这是未来不断开发新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思维模式”。
其次,要使学生主动去实验、探究,必须创设好物理情境。在实验前,教师要能够先设计一个好的物理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尤其对于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所以,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对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物理学习的动力,更有利于他们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再者,实验要贴近生活,并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用具来完成物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经常设疑,但问题应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挖掘教材设计实验;善于联系实际设计实验;优化实验设计,最终做到既有趣又有好的效果。这样不仅使物理课堂不再像过去纯粹的教师演示实验那样枯燥无味,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和培养了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并把纯粹的“教师教”变为“学生主动求知探索”,而教师只是指导和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们获得和理解相关知识和学习探索的方法。同时,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们要善于利用身边的器材来做物理实验,解决物理问题,让他们真正实现在生活中学习物理,并用物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形成如此良性循环,真正做到教师“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当然,在教学之余,教师也可以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经常布置学生利用生活经历来探究物理新知识、实践物理新知识。例如讲到“声现象”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调查自己家附近的噪声现状,让他们自己提出解决或者降低噪声的方法;学习了“光的折射 透镜”后,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到眼镜修配店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视力检查和镜片的配制过程等。这样既可以有效地配合课堂教学和实验,也让物理教学真正融入生活。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引导学生实验、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看成物理课堂教学的轴心,从而在教学结构上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合作关系,既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个别或群体讨论与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个别或群体讨论与对话,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合作关系,一起实验探究。
说到这里,似乎对于物理教材始终未提及。但自古有句话“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对于物理教材中的知识,能用实验解决的要尽量做实验,且最好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尽管教材上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但是我们认为教师应当不拘泥于教材的束缚,尽量多让学生自己实验,从而通过其自身的体验和感悟真正理解物理知识,感知物理实验的真谛,同时也能改善学生动手能力差的痼疾,提高学生们的实验素养。
一、仔细审题
在“仔细审题”这项内容上,主要考查学生的细心程度、分析总结能力及判断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在审题时应该要求学生认真浏览试题,明确要求,挖掘条件(特别是隐含条件)。例如,实验题:“设计实验验证赤霉素能提高生长素含量,完成实验思路并预测结果。”在这个实验中,用到的实验材料是:生长状况相同的燕麦胚芽鞘(3个)、赤霉素、蒸馏水、琼脂块、刀片等。在做这道实验题时,应让学生认真仔细地读题,通过仔细审题,学生挖掘出“该实验是验证性实验,不是探究性实验,不需要假设,实验的结果只有一个,不用分情况来讨论”这个条件,使问题迎刃而解。
二、原理分析
在进行原理分析时,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并充分利用题中给出的实验条件来确定实验原理,考查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再现能力与分析能力。例如上面实验中,学生应能想到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生长,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生长。这些内容都是书本上学过的内容,再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是协同作用还是拮抗作用,学生能判断出是协同作用。这样实验原理清楚了,问题也就能解决了。
三、实验材料分析
试题一般会给出实验材料,完全开放性的试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主选择实验材料和用具(原则不要少用也不要多用)。此部分内容主要考查学生依据实验原理合理选择实验材料的能力,要求是实验材料要容易获得,实验装置简单,实验药品较便宜,实验步骤少,实验时间短,而且实验材料不会对师生健康带来危害。上例中实验材料已经给出,不用选择,但需要仔细分析实验材料。因此应该让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并分析思考燕麦胚芽鞘用了几个,有没有对照的信息,如果有,应该是谁和谁对照,琼脂块有怎样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分析好了,设计实验也就容易了。
四、变量分析
所谓变量分析,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分析获取实验变量(唯一不同的量)。上述实验中的变量是赤霉素和蒸馏水,胚芽鞘用了三个,应该让学生分析出赤霉素处理一株胚芽鞘,蒸馏水处理一株胚芽鞘,现在只剩下了一个胚芽鞘和琼脂块。实验步骤应该是:用赤霉素来处理一个胚芽鞘的尖端,用等量蒸馏水处理另一个胚芽鞘的尖,把各自的尖切下来,分别放在两块琼脂块上,然后从两块琼脂块各切割相等的两小块,分别放在剩下的去尖的胚芽鞘的两端,那么培养一段后,找到可操作的双测指标(特定的颜色变化、沉淀反应、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变化)。本实验的观测指标是去尖的那个胚芽鞘向哪一侧弯曲生长。
五、结果分析
学生是否根据实验原理确定已知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描述,进而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是验证实验要考查的内容。教师应依据实验考查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如引导学生分析:涂了赤霉素的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含量多于用等量的蒸馏水处理过的胚芽鞘的尖端,然后把含有两个接触过两种尖端的胚芽鞘尖端的胚芽鞘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的胚芽鞘的两侧,胚芽鞘应弯向接触过蒸馏水处理过尖端的那个琼脂块的一侧,实验的结论就是赤霉素能提高生长素的含量。
六、表达与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