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9 11:49:31
序论:在您撰写营销统计工作计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现代化 通信技术 消防工作 应用
前言:俗话说“水火无情”在火灾紧急发生的时候,时间就是生命,每一分每一秒都会可能有一个生命的失去。所以在消防应对紧急事件时如何快速的完成指挥和信息传递工作,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火灾的救援任务,是当代消防部队所面临的重要的问题。而现代化的通信技术手段的应用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使得消防人员能够惊醒精准的定位和现场的勘察,着这样就使得消防工作能够快速准确的进行。
一、现代化通信技术的内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带动着电信业务的不断发展,其主要从以话音为主向以数据为主的方向发展。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就是依靠科技并且采取最新的技术来不断优化通信方式,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的更加的更加便捷。现代化的通信技术主要包括数字通信技术、信息传输技术、通信网络技术、程控交换技术和接入网与介入技术。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现代化的通信技术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二、当前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的消防工作中陈旧的思想观念是消防工作中的一大问题。消防工作始终是与经济共同发展的,消防的发展要时刻应与经济的发展相协调,既不能超越经济提前发展,也不能落后于经济的发展。现在有很多的地方只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消防的发展,相比来说投入的经费也是比较少,这样就导致了城市的消防建设和消防设备不健全,严重的影响了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所以当前就应该让人们梳理正确的发展观,积极地对待消防事业中出现的问题。所以这样来说就是发展意识不强就是导致消防工作发展缓慢的根源所在。消防人员人力资源开发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整个消防工作中人是关键所在,是决定性的因素。在目前的消防工作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消防产品不合格、消防法规不健全、消防宣传不及时等问题,然而这些问题都与消防人员人力开发不足有不可避免的关系。如果在消防工作中消防人力资源开发不足,一些消防人员知识能够简单的掌握一些项目的基本技能,不能完全的使用当前的消防设施,着这样就严重制约着消防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消防工作中,对消防用品的开发和利用管理、对消防人员的专业化训练和消防管理人员的人才培养,这些都是需要大批的消防人员来完成的,在目前来说,当前的消防工作还不能够满足这样的需要。所以如果不能够解决消防工作中的人力资源问题,那么在不久的将来,社会大量的需要消防人员的时候,这将会严重的阻碍社会发展。
三、现代化通信技术在消防工作中的应用
在现实的生活中,消防工作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所以消防工作不容小视,而且我们还要积极的发展消防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消防工作的认识也逐步加深,所以为了加强方方的监督工作,人们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了消防工作中。当前的现代化通信手段技术具有高效数据传输、多种业务支持和高强度保密性的优点,这将会在消防工作中起到一个良好的作用。
3.1现代化通信技术在定位中的应用
由于当火灾发生时,发生的时间地点不确定,这时要建立对火灾的实时监督系统就相当的必要了。在目前来看现在的消防建筑主要是采取图像监控的方式,比如现场摄像、高层的图像监控系统等等,这些都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到那时这样的设施也存在着另一方面的弊端,其设备的成本和维修费用较高,所以这样的方式想要大方面的推广就有相当大的难度。而现代化的通信技术手段就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进行数据和图像的传输,其所用的设备轻小,相比之前的设备,成本也比较小而且使用也非常的简单。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也可以进行对现场的实时监控。利用这种先进的技术就可以当火灾发生时迅速的将火灾现场的情况发到指挥中心,为指挥中心的提高最真的有效数据,帮助指挥中心做出最正确的决定。这种通信技术手段还可以进行定位,高准确的定位火灾发生的地点实施救援工作。
四、结束语
将现代化的通信技术手段应用到消防工作中,将会对消防工作的及时性和高效性有很大的提高。其也在消防指挥和监督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火灾发生时消防方工作人员能够快速的反应展开救援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参 考 文 献
[1]王广.试论计算机技术在消防调度指挥中的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2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档案工作;档案保管;社会体制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在封建社会中产生和形成的,必然是为封建经济和政治服务,为巩固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服务。出于这种认识,就不难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会对中国档案文化产生消极影响。
第一,传统农耕文化。
封建私有制最突出的特征是稳定、封闭和生产力落后。由于生产力低下,社会物质财富极不丰富,从而形成了聚财、守财的小农思想意识。这种小农意识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念,衡量一种事物是否有价值,不是从对社会对人类长远利益有否意义,而是从自我的功利出发,对我近期有用的即认为有价值,对我近期无用的则认为无价值。
(1)反映在封建统治者的档案观念中则是保守、封闭、自私,为了维护皇权统治,从档案的收集、整理到利用,都带有极大的阶级局限性,违反档案工作客观规律,任意歪曲、篡改档案内容,遏制不利于皇权统治档案的形成,甚至毁灭不利于其统治的档案。在政局稳定时,“以藏为主,秘而不宣”,视作祖传珍宝,一旦政权不保,档案必被其付之一炬,使档案成为旧政权的殉葬晶,表现出十足的小农意识。
(2)档案管理人员也视管理技术和经验为看家本领,而不轻易向外传授,不可能进行横向交流,更不可能写成文章广为传播,求稳怕乱的思想,也使其不可能产生一种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的开展档案工作。
(3)同时,一般民众由于自给自足经济的束缚,生产规模小,又被剥夺了掌握文化的权利,没有总结提高生产技术的强烈愿望,自己不可能有产生和留存档案的意识,自然也与档案无缘,出于其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也不可能产生要求朝廷开放档案的愿望,当然不会提出开放档案的要求。这又从反面促使“以藏为主,秘而不宣”思想的发展。这种封建小农意识下的档案工作必然是封闭的、保守的。
第二,“先王之典”的档案意识。
档案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自然形成的历史记录,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应该形成档案。但在在封建社会中,档案是以治世治人的皇权统治为中心而形成的,只有皇朝的祖训祖制、先王先圣的言行记录才能作为档案收藏于皇家的档案库中,档案库中自然都是历朝皇帝及其官僚机构的官方文书和皇帝的私人著述。而在封建社会中广大劳动人民的科技发明、文化创造的丰硕成果和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记录却不能受到重视,档案馆库里自然只剩下门类单一的政治性“皇家档案”,造成档案内容的严重缺项,馆藏结构极不合理。因此在封建社会中,尽管皇家档案库的馆藏不可谓不丰富,但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方面却又十分贫乏。档案库充其量只能完整的反映封建皇族的发展史,以皇家档案库档案为基础编写的各朝国史,实际上是封建皇族的家族史,是封建社会时期最大最完整的族谱。档案反映社会生活内容的贫乏,加剧了档案的封闭,也使档案和档案工作走向社会,为文化发展服务的进程更加艰难。
第三,封建的档案占有制。
中国封建社会实行的是封建专制制度,其经济基础是土地的国有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封建统治者以国家的名义,对土地的占有量是很大的,是封建社会中最大的地主,而广大自耕农和佃农在十分有限的土地上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由于经济地位上的不平等,必然形成政治上的不平等,正如马克思所需要言,“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这种权力保护他们不受其他阶级侵犯,并从上面赐给他们雨水和阳光,所以,归根到底,小农的政治影响表现为行政权力支配社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653页)因此作为国家象征的档案自然是封建统治者的私有财产,拥有对档案的绝对权利,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一切都取决于皇帝的意旨。在整个封建社会时期,关于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一切规定、法则,无一不是皇帝亲自颁诏和其官僚机构遵循皇帝御旨颁发的,因此,皇帝的意志是封建社会时期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最高法律,这一切都不会受到任何的监督。而广大劳动人民却对档案没有丝毫的权利。这实际上表明,封建统治者在垄断了土地的同时,也垄断了广大劳动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成果。封建社会的档案和档案工作就是建筑在这样的封建私有制的基础之上。档案的封建占有制的直接后果是,封建统治者利用对档案的特权,成为历史的代言人,以档案为文化专制统治的工具,对广大劳动人民进行文化控制,极大地抑制了档案的利用和开发,是对档案这一文化财富的最大挥霍和浪费。
(1)影响了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
(2)影响了档案工作的体制。
(3)影响了档案工作的具体进行。
(4)抑制了档案的利用和开发。
结果,中国传统档案工作只能是缓步发展,体现为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上的落后。
第四,传统思维方式。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传统的思维方式主要体现为循环论、恒久意识和变易观。
(1)农业生产的生产周期、四季的循环、社会现实中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而复始的循环,都加剧了古代人们的循环意识,常把自己封闭在一个不思突破的循环系统中。
(2)这种循环意识,又滋生了永恒意识,认为世界是悠久的、静定的。
(3)在这种思想意识下的变易观必然是一种寓变易于保守之中的变易观。
传统思维方式在档案和档案工作中的表现就是,档案必须长期保存,档案管理体制不必常变,档案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也不需有太大的改变,与封闭静止的社会结构相适应,档案和档案管理也在一种恒定的,周而复始的模式中缓慢地运行,不思突破与进取。每次厄运袭来,被打破的只是档案文化的外壳,而对其深层次的结构,从未形成过大的冲击,因此它又能按原有的模式迅速地恢复。在传统的思维方式下,档案文化的发展与运行是缓慢迟滞的,总体上是静止的。封建社会中的档案工作并不需要理论的指导,靠直觉经验和口传身授,就能使档案文化得以延续。
第五,盲目自大的心理。
由于中国封建文化的早熟,对周边国家甚至西欧国家都曾产生过巨大影响,四大发明曾代表了当时世界科技的最高水平,不仅周边国家对中国文化顶礼膜拜,而且西方国家也艳羡不已,马可波罗等人的游历,使中国人的自大在外国人的赞叹声中恶性膨胀,当一个民族强大的时候,看到的往往是自己的长处,甚至把短处也看作是长处,更多的是看到别人的短处,甚至把别人的长处也看作是短处,中国人的在自大中逐渐关闭了与世界其它民族文化交流的大门,一味地陶醉于自己已有的成就之中,不思进取,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受自大心理的支配,中国的档案文化从未与世界其它民族的档案文化发展过横向交流,也未走出去了解西方档案文化发展的动态,在一个封闭的圈子内潜滋慢长,渐渐失去了活力,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必然产生强烈的排斥力量。
二.销售策略指导和行业目标
三.市场行销近期目标
四.营销基本理念和基本规则
五.市场营销模式和信用等级评定制度
六.价格策略
七.渠道销售的策略
八.售后服务体系
九.培训工作的开展
十.专业网络站点
十一.内部人员的报告制度和销售决策
十二.附属文件
一.公司定位和品牌的定位
明联公司是一个电信和数据通讯行业的技术领导者。明联科技已提供和将提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是构筑互联网的基础产品,包括有线接入领域和无线接入领域,目前在中国已经建立了开发基地,已实现在中国的研发和本地化。
品牌定位
A.在电信和数据通信产品相结合的领域中为国内领先的品牌设备供应商。
B.挤身一流的网络产品生产商及供应商。
C.以系统集成项目带动整个网络产品的销售和发展。
二.销售策略指导和行业目标
1.采取有上朝下的销售策略:绝对不能抛开大的区域分销商,区域分销商是我们的重点发展目标。
2.强调两个重点;大力发展重点区域和重点商对完成我们的销售目标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3.重点发展以下行业:
(1)住宅(智能小区)
(2)医院
(3)教育,政府,金融等行业。
1.采取有下朝上的销售策略:具体为发展小型的经销商,用密集的人海战术来完成。
2.用整体的解决方案带动整体的销售:要求我们的产品能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并有成功的案例,由此带动全线产品的销售。
3.遍地开花,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同时突破。
大小互动:以网络产品的销售带动系统集成销售,以系统集成项目促进网络产品的销售。
4.实际的出货量决定产品的知名度,每一个产品都是一个强有力广告。
5.大力发展OEM厂商,迅速促进产品的销量及营业额的提高。
三.市场行销近期目标
1.目标:在很短的时间内使营销业绩快速成长:再年底使自身产品成为行业内知名品牌,取代国内同水平产品的一部分市场,与国外产品形成竞争关系。跨越生成点,成为快速成长的成功品牌。
2.致力于发展分销市场,到2000年底发展到100家分销业务合作伙伴,发展到200家左右基数的系统集成商,在上述行业中取得一定的营销业绩。
四.营销基本理念和基本规则
1.营销团队的基本理念;
A.开放心胸:
B.战胜自我:
C.专业精神;
2.营销基本规则:
A.分销合作伙伴名称:分为二类:一是分销客户,是我们的重点合作伙伴。二是系统集成客户,是我们的基础客户。
B.每一个员工都不要认为他是一个新品牌。
C.竞争对手是国内同类产品的厂商。
D.分销市场上目标客户的基本特征
(1)市场上处于成长类的公司,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生成的欲望。
(2)在当地的网络市场处于重要地位的网络公司。
(3)具有较好行业背景及消化能力的系统集成商。
五.市场营销模式
1.渠道的建立模式:
A.采取逐步深入的方式,先草签协议,在做销售预测表,正式签定协议,订购第一批货。如不进货则不能签定协议(草签协议采用:注册登记表传真,产品定单,正式协议)
B.采取寻找重要客户的办法,通过谈判将货压到分销商手中,然后我们的销售和市场支持跟上。
C.在之间挑取竞争心态,在谈判中因有当地的一个潜在客户而使我们掌握主动和高姿态。不能以低姿态进入市场。
D.草签协议后,在我们的广告中就可以出现草签商的名字,挑取了分销商和原厂商的矛盾,我们乘机进入市场。
E.在当地的区域市场上,随时保证有一个当地的可以成为一级的二级,以对一级成为威胁和起到促进作用。
2.给信用等级上的支持(指定信用等级评定方法)
A.客户的分类:地区的一级商(A),地区的二级商(AA),系统集成商(AAA)
B.A级20家,AA级100家,只有A级才能有信用支持。
C.A级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
1)签定了正式的授权营销协议,并在明联公司进行了完整的备案。
2)前三个月内每月的定货符合授权营销协议的规定销售额。
3)在三个月内的商业交换中没有发生过恶意倒帐事件和商业纠纷。
4)积极开拓市场,独立操作在当地的市场活动。配合公司的市场营销活动。
5)没有违反授权行销协议中规定内容。
六.价格策略
1.高品质,高价格,高利润空间为原则!
2.制订较现实的价格表:价格表分为两层,媒体公开报价,市场销售的最底价。
3.制订较高的月返点和季返点政策,以控制营销体系。
4.严格控制价格体系,确保一级分销商,二级分销商,系统集成商,最终用户之间的价格距离级利润空间。
七.渠道销售的策略
1.市场上有推,拉的力量。要快速的增长,就要采用推动力量。拉需要长时间的培养。为此,我们将主要精力放在开拓渠道分销上,另外,负责大客户的人员和系统集成的人员主攻行业市场和系统集成市场,力争在三个月内完成4~5项样板工程,给内部人员和ASMI树立信心。到年底为止,完成自己的营销定额。
2.短渠道策略:分四种客户:A,AA,系统集成商,行业客户。他们能和我们建立直接的联系。
3.业务团队的垂直联系,保持高效沟通,才能作出快速反应。团队建设扁平。
4.以专业的精神来销售产品。价值=价格+技术支持+服务+品牌。实际销售的是一个解决方案。
5.条件成熟,则建立起物流中心,解决我们在地方市场上的困难,因为物流中心起一个融资平台,一个财务平台,一个物流平台的作用。
八.售后服务体系
1.可以与分销商(A)签定授权维修中心协议。有备件支持。专人负责全国的授权维修中心的备件更换和维修工作。
2.以前三个月营销额的1%来提供维修备件。
3.建立专门的授权维修中心,支付一定费用。
4.售后的技术咨询上设立客户咨询记录表,专门记录客户的咨询问题,公司的网站开通专门的BBS。
九.培训工作的开展
1.认证工程师培训工作。分为初,高二级。并且开展专业销售工程师的培训工作。前为收费培训,后为免费培训。
2.培训在广告上打出,宣传内容的丰富和权威。
3.做出招生简章和宣传页,网上公布。同时印出宣传册,含课程内容简介。
4.作出授权培训中心协议,合作办学。
5.网上培训,考试,发结业证书。
十.专业网络站点
1.公司形象,产品介绍,手册,驱动程序下载。解答。新闻。
2.电子化服务。如资料,图片。
3.电子商务。客户下单,货物查询,库存查询等。
十一。内部人员的报告制度和销售决策
1.每周一召开工作会议,提交工作报告,内容为:
A.本周完成销售数
B.本周渠道开发的进展
C.下周工作计划和销售预测。
D.困难。
E.月末会议进行业务人员的销售排名。奖励制度。
2.价格控制
A.统一的价格和折扣制度。
B.价格的审批制度
3.工作单制度
4.做好销售支持工作;一定时间的业绩,折扣,返点的计算,定单的处理,分销商的业绩排名
5.编制销售手册;其中包括的游戏规则,技术支持,市场部的工作范围和职能,所能解决的问题和提供的支持等说明。
十二。附属文件
1.授权营销的协议
2.授权营销商的季度返点表
3.授权营销商注册登记表
4.销售情况预测表
5.产品定单和销售合同
6.信用等级评定办法
7.授权维修中心协议文件
8.授权培训中心协议文件
9.授权培训中心评定政策
10.备件库的建立和管理办法
11.发展计划一览表
12.200x年市场营销工作计划书
13.业务经理周工作报告
14.行业经理周工作报告
15.部门工作交接单
16.产品价格表
17.返点确认单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情境,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G718.5
基金项目:该文为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高职课程体系创新研究——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和项目化比较的视角》(编号:XI311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04年教育部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联合颁发了《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重点指出“课程开发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作过程相联系”的课程设计理念,遵循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课程开发要素为课程内容选择标准与课程内容排序标准,课程内容的序化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物。姜大源(2007)在其专著《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中也有专门的章节论述职业教育的课程论。工作过程本位改革,是一个颠覆性改革模式,是课程结构质变形态。
一、职业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
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和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这就是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课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有三层含义:一是将课程与工作过程紧密联系,通过分析、综合,把工作过程中的各个部分归入一定的顺序,并使各个部分之间互相关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重新设计课程——课程自身的工作过程系统化;二是按照教育教学工作过程的顺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课程建设的工作过程系统化;三是对学生从入学到走上岗位的整个在校期间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的工作过程系统化。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最新知识、技能和技巧。作为一种课程模式,学习领域是建立在职业行动基础之上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的典型代表。它在指导思想上,从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转向培养学生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从专业理论知识转向工作过程知识;在课程开发上,从资格研究转向职职业科学的劳动研究;在教学方式上,行动导向教学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
二、市场营销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描述
《市场营销》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针对生产型、服务型企业销售代表岗位人才培养,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了解营销运作的全过程,熟练掌握市场营销调研、渠道开发、促销,培养初步的经营环境分析与商机把握能力,业务组合策略的制定与实施能力以及市场营销活动的管理与控制能力。为面向生产型、服务型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营销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在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模式的指导下,首先校企合作分析生产服务型企业市场营销岗位工作过程和任务,课程组通过多次深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亚旅行社等生产型、服务型企业,并且对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分析,进行了多次课程设计论证,共同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领域;然后依据学习领域内容,开发基于真实任务背景的学习情境,设计每个学习情境,彻底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学科体系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基于生产服务型企业市场营销岗位实际工作流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不同产品为载体,以营销活动过程为核心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把所有市场营销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都汇集成一条主线。依据不同产品的特点及市场营销的活动,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把整个教学过程演变成三个呈平行关系、学生自主学习程度不断递进的学习情境,实现了贴紧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内容的企业化。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知识作为辅助点,主要配合、围绕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教学活动,并融合了市场营销专业高级营销员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
三、课程设计
本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一般设置72学时,是教学做一体化课程。首先,我们将企业的营销工作过程划分为5个步骤,即市场分析、产品策略分析、价格策略分析、渠道策略分析、促销策略分析,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营销工作过程。第二,选取三个学习情境:日用消费品、通信服务产品、旅游产品,课时数量分别为36、18、18。按照本课程不同学习情境对课程能力训练项目和课程教学进度进行设计,明确具体内容标准。
四、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师资队伍在专业改革中有一定的瓶颈作用
目前在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教师,基本没有企业实战经历,更谈不上营销经验,具备真正意义上“双师”资格的专业课程的教师较匮乏。而来自企业营销岗位一线的校外实训课程指导教师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专业知识,但这些人平日工作很忙,给学生做的指导犹如杯水车薪。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营销专业改革的瓶颈。
2、对学生职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职业发展通道是进行职业生涯管理的基础条件之一,是通过整合企业内部各个岗位,设置多条职业发展系列并搭建职业发展阶梯。然后通过岗位能级映射、探测岗位间的关联,为员工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能力理论专家认为根据员工所拥有的能力的大小,可以将员工分为:新手、高级入门者、胜任者、精通者和专家。职业发展就是在自己选定的领域里,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成为最好的专家。所谓专家并不一定是研究开发人员或技术顾问,而是在某一领域有深入和广泛的经验,对该领域有深刻而独到的认知的人。至于行政管理能力、员工培养能力、团队建设能力、规划和沟通能力等,是个体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培养的能力要素,它们是实现职业发展的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校园文化,组织认同,工作绩效
分类号 G443
1.问题提出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活动中所形成的为全体师生所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行为规范及其外在表征。它是以校园为空间,以教师、学生为参与主体,以校园精神理念、伦理关系和器物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校园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所发挥的作用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同,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在培养或树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以其达到树立良好形象,提高办学质量的目的。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对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教师的工作绩效往往成为评价学校总体办学质量的隐性指标。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考察初中校园文化对教师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以便深入了解校园文化对教师工作绩效发挥作用的内部过程,从而为提升学校软实力和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1.1校园文化
最早涉及校园文化论述的是美国学者沃勒(Waller),他从文化学角度对学校的文化进行了分析。后来,考勒曼和麦克顿等人采用了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将学校视为一个社会体系,并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这一体系的结构和功能(林佩颖,2006)。Kuh&Whitt(1988)指出,一个学校的文化传达了一种“我们是谁”的认同感,以及我们标榜什么?展示了我们是怎样行事的?指导着我们是怎样理解事物的。Hoy&Kottkamp(1991)进一步指出,学校的文化是一个成员共同的取向系统(规范、核心价值观和隐性假设),它维持了这个单位的整体性,并给它一个截然不同的身份。
在国内,不同研究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校园文化的概念做出了多种界定,这些观点主要表现在:(1)校园文化只是针对学生开展的一种课外活动,比如兴趣小组、第二课堂等文体娱乐活动(王福建,2007);(2)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研究一个学校的文化就是探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要侧重学校环境是怎样影响学校成员的;(3)校园文化是社会大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形态,因此,与其他社会组织一样,校园文化应该是学校这个组织中的每个成员所共同认可的校园价值观及其在物质与行为上的具体化(孙志艳,2009)。
1.2校园文化与教师工作绩效的预测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普遍存在于学校成员生活的方方面面,国内外的学者对校园文化的相关研究做出了很大的成就,其相关的变量涉及学校效能、校长的领导方式、教师自我效能、学生的学习等方面。校园文化的研究一开始就和效能联系到了一块,而探讨两者之间关系的文章常常是一些实证性的研究。常见的学校效能指标就是学校的教育质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升学率等。本研究选取教师的工作绩效作为学校整体效能感的一个代表性变量来研究校园文化的影响效果。
根据认知资源有限理论,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在某一方面投入多就必然会减少在其他领域认知资源的投入。校园文化环境是教师从事教学和生活的背景,每个教师是都不可脱离校园文化环境而单独存在,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必然会受到校园文化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人与人之间彼此互帮互助、团结友爱,这种和谐的同事关系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教师在人际方面的认知资源投入,从而可以将更多的认知资源投入到与工作有关的活动中去,有利于工作绩效的提高。此外,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塑造教师积极的情绪状态也具有重要作用,人与环境是一个交互作用的过程,舒适的环境必然使人产生愉悦的心情,而这种积极的情绪会迁移到工作中去,从而也会提高教师的工作绩效。
1.3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
组织认同是指个体源于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自我构念,它是个体认知并内化组织价值观的结果,也是个体在归属感、自豪感和忠诚度等方面流露出的情感归依(魏钧等,2007)。当人们对某种团体产生认同时,会产生去个人化,与团体有命运共同感等感受,且会有内团体偏私行为,具体表现为组织成员会有较多的合作行为、较多的组织公民行为以及较高的工作绩效(O'Reilly&Chatman,1986)。
员工对组织的认同,受制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近年来,一些学者们开始从文化的角度对组织认同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组织文化会影响个体对组织认同。校园文化作为组织文化的一种形式,同组织认同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组织文化为组织认同提供了核心内容,保证了组织认同的基本方向;另一方面,组织文化也只有通过成员的认同才能将抽象的、无形的文化转化为具体的个人态度和行为,实现成员的组织认同也是确立组织文化的目的之一。在组织行为学领域,国外已有一些相关研究证实了组织文化和组织认同的相关关系,比如Schrodt(2002)研究发现,组织文化的不同维度与组织认同显著相关;Hariis和Mossholder(1996)的研究发现,组织文化可以影响到组织的个体态度,如个体对组织的承诺、动机、士气以及工作满意度。国内学者董彦等(2008)研究也表明,在不同的组织文化背景下,员工对组织的认同度和忠诚度存在着差异。结合上述文献分析,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1:校园文化对教师的组织认同、教师工作绩效都有正向的影响作用。
假设2:教师组织认同在校园文化与教师工作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2.研究方法
2.1研究被试
采取方便取样的原则,研究者分别向河南省9个城市的初中学校教师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414份,有效回收率为69%。其中男性教师占45.7%,女性教师占54.3%;教师教育程度方面,高中或中专以下占8.0%,大专占30.4%,本科占59.4%,硕士及以上占2.2%;教龄方面,1-5年的占35.3%,6-10年的占41.5%,11年以上的占23.2%;公立学校教师占63.8%,私立学校教师占36.2%;重点学校教师占17.9%,普通学校教师占82.1%。
2.2研究工具
2.2.1校园文化问卷
采用王俊有(2012)编制的初中校园文化问卷。通过文献分析、个人/团体访谈、开放式问卷调查,获得城市初中校园文化的内容条目。在对河南省9所城市15所初中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探索性因素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形成了城市初中校园文化问卷,包含五个维度20个项目,这五个维度分别为:人文关爱(5个题项)、环境烘托(4个题项)、规范有序(4个题项)、成就目标(4个题项)、创新活泼(3个题项)。五个因素共解释总方差变异量的62.409%,该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08。
2.2.2教师组织认同问卷
采用李永鑫等(2007)所修订的Mael&Ashforth研发的组织认同问卷,包含一个维度6个项目,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
2.2.3工作绩效问卷
采用Pazy(1988)使用过的自评问卷,包含4个项目。相关研究表明,该问卷是一个单维度结构,其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863。
在本研究中,上述三个问卷,均采用Liken五点计分,由“1=非常不符合”,到“5=非常符合”,依次为“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不太确定”、“符合”、“非常符合”。
2.2.4控制变量
为了使研究的结果更加准确,消除其他因素对结果变量造成的混淆,本研究选取性别、年龄、职称、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和学校性质等人口学或组织学变量作为控制变量,进一步研究在控制这些因素后前因变量对结果变量的影响作用。
2.3统计方法
本研究中,采用的统计方法有描述统计、相关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软件为SPSS15.0和Lisre18.70。
3.结果与分析
3.1初中校园文化、组织认同、工作绩效量表的区分度检验
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来检验本研究中用到的三个构念之间的区分效度,根据相关理论构建竞争模型,比较假设模型和竞争模型的拟合指数差异,从而判断最佳的模型结构。考虑到研究使用的三个问卷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者首先构建了单因子模型。同时,初中校园文化和组织认同两个构念同属于态度层次的变量,因此研究者构建的二因子模型中将其合并为一个维度。三因子模型则为假设模型,即研究所用的三个构念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分度。对于校园文化量表,本研究采用吴艳,温忠麟(2011)介绍的结构方程模型中的题目打包策略,将同属于一个维度的所有题项计算均值作为校园文化问卷的一个题项结果如表1所示。三因子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均达到验证性因素分析中各个拟合指数的指标,且均优于单因子模型和二因子模型。因此,可以说明,假设的三因子模型与实际数据的吻合程度最好,城市初中校园文化、组织认同和工作绩效是三个相对独立的构念。
3.2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
本研究中对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采用周浩,龙立荣(2004)推荐的方法,结果如表2所示,三因子模型为假设模型,四因子模型为加入共同方法因子之后的模型。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加入共同方法因子后,X2=109.89,df=15,P
3.3初中校园文化、组织认同、工作绩效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由表3可以得到,校园文化与组织认同、工作绩效均显著相关。下面研究者将进一步考察组织认同在校园文化与工作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
3.4组织认同在城市校园文化对工作绩效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所谓中介变量就像一座桥梁,当一个变量不是直接影响另一个变量时,中间变量就起到了间接的衔接作用。根据温忠麟等(2005)所提出的中介检验程序,研究者从下面几步依次探讨。
第一步,以校园文化为预测变量,工作绩效为因变量,进行回归统计分析,考察两者之间的回归系数c,若c系数显著则进行下一步,若c系数不显著则说明两者之间相关不显著,停止中介检验程序。如表中M3,校园文化对工作绩效的回归系数为0.342,在0.001水平上达到显著。第二步,以校园文化为预测变量,组织认同为因变量,进行回归统计分析,考察两者之间的回归系数a,若a系数显著则进行第三步。如表中M1所示,自变量校园文化对中介变量组织认同的回归系数为0.330,在0.001水平上达到显著。结合第一步中校园文化对工作绩效的显著影响作用,假设1得到证实。第三步,以校园文化和组织认同作为预测变量,以工作绩效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分别考察两者的回归系数b和c’,若b和c’系数都显著,则说明组织认同起部分中介效应作用,若c’系数不显著,则说明组织认同起完全中介效应作用。如表4所示,控制组织认同后,校园文化的直接效应为0.249,组织认同对工作绩效的回归系数为0.281,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因此,假设2得到了数据的支持。
因此,结论如下,校园文化对教师的工作绩效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这种预测作用部分是通过教师的组织认同而实现的,教师的组织认同感在校园文化对教师工作绩效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占校园文化对工作绩效总效应的百分比为ab/c,即等于27.12%。
4.讨论
4.1校园文化对教师工作绩效、组织认同的正向影响
采用多元层次回归分析技术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排除中介变量的影响后,校园文化对教师工作绩效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B=0.342,p
校园文化对教师组织认同的层次回归分析表明:排除控制变量对组织认同的影响,校园文化对教师组织认同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B=0.330,p
4.2组织认同在校园文化对工作绩效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根据相关理论以及校园文化对教师工作绩效和组织认同的显著影响,本研究进一步检验了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根据温忠麟(2005)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研究者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依次检验了校园文化对工作绩效的直接作用,校园文化对组织认同的预测作用以及组织认同作为中介变量在校园文化与教师工作绩效间的间接作用。结果表明:在控制中介变量组织认同的影响后,校园文化对工作绩效的预测作用明显降低(B=0.249,p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市场营销学》
1《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性质
《市场营销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开设在第一学年。该课程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其他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引导和承启的作用,《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心理学》《推销技巧》《营销策划》等课程的开展都是以《市场营销学》为基础框架来拓展知识点的,因此,《市场营销学》的基础地位稳固不可动摇。为了让学生建立稳固的专业基础,任课教师有责任研究和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开展课程开发工作。
2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
《市场营销学》知识点非常多而零散,即便构建起知识点框架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尝试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开发课程。工作过程,指的是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其目标就实现高职教育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在学习课程过程中获得胜任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
3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市场营销学》的核心内容是分析市场并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我们可以把这个典型工作任务归纳为企业进入与拓展市场。考虑到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将其明确为“中小企业进入与拓展市场”。
我们对“中小企业进入与拓展市场”这个典型工作任务具体描述:
企业打算将其某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开展营销活动,首先要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市场信息,其次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具体分析,这些信息主要来自于两方面:营销环境的信息(SWOT分析)和消费者行为分析。在充分掌握各种信息基础上,要进行目标市场选择与定位(STP),最后制定其产品、价格、渠道、促销4方面的营销策略(4P策略)。这样才算是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市场营销环节,才能够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4课程内容的解构与重构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的划分,我们把《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内容结构做了重新的设计与划分,将其划分为4个学习情境,具体见表1。
每个学习情境都有具体的工作任务支撑,各项工作任务按照先后次序排列,这样罗列出来,就显示出一个完整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远胜于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框架。
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步骤与实际操作,我们可以选择三种不同类型的产品或服务,要求学生按照表1所示情境与步骤来对产品或服务进行营销活动方案设计。产品或服务选择上要体现由易到难的特点,正如姜大源先生所说“重复的是步骤,重复的不是内容”。
5学习组织形式
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团队形式组织调研、分析和营销方案设计一系列活动,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又可以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在沟通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撞击出现思想火花。
6教学效果评价
学生设计的营销活动方案,以团队比赛、PPT演讲的形式公开展示,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者结合。既要对各团队制定方案的过程进行考核,也要对方案的结论和效果进行考核。既注重团队合作,也要给学生个性、特长展示的机会。
7结论
以上是高职《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把高职教育与企业需要相融合,传统的教学形式发生了改变,学生的实践有所增加,教师由主导变成了引导和参与,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2]李文新等.基于工作过程的《市场营销实务》项目化课程开发设想[J].中国市场,2015,14.
关键词系统化集成管理;以人为本;学生管理工作;民办高校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139-01
当前,世界格局的改变,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经济竞争形势的激烈性和求利性,促使我国高等教育在不断革新,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在不断的裂变和重构中与时俱进,呈现出了理念创新、功能扩展、结构转型的趋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系,是以实现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又以学生的就业、创业为归宿,所以建立完善的学生工作管理体系,积极推进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服务导向、人本管理、网络信息管理等,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稳步前进,运用集成管理的方法,发挥控制机制的效用、有效化解风险是必要的。
1学生管理工作的系统化集成管理原理应用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以及其他各种系统、系统原理、系统联系和系统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基于高校学生管理系统集成方案的结构图如图1。
图1学生管理系统集成解决方案
1.1学生工作管理系统是一个整理系统
学生工作管理系统是研究学生管理工作整体性的科学,是与教学、行政各个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学生管理、教学、行政等要素具备约束、选择、协调趋向平衡的机制,是开放性、动态的过程;而各要素又克服消极、滞后性的阻碍,发展为相应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主要表现如下:
1.1.1学生管理工作组织结构系统是个有机的整体
学生管理工作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如党总支、团委、学生会、班委、社团、行政机构、师资力量等都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集合体,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要素之间又相对的制衡,具备有序的循环流动、组织秩序和控制功能,由于各要素总是运动且联系的,所以某种状态下是可以转换和控制。
为了实现整个学生管理工作系统的利益叠加,系统各主量和的贡献大于各主量贡献的和,就要充分发挥各子系统的作用和有机的整合。
1.1.2教育环境系统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控制
环境系统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三个子系统。社会环境是维系学生社交、实践、联谊等的重要基地,通过家庭环境的激发养成教育,传承传统和塑造人格;通过学校的规范约束和系统教育激发学习的动力、完善人格及提升才智。环境系统处于开放状态,不免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家庭不良因素和学校极端思潮、时弊流言等的负面影响,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无限的冲击和管理的压力,甚至造成严重的影响。
所以,统筹各环境系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优化系统结构和整合内外环境,充分发挥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组织、协调、控制、执行的功能,有效的实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无形的手的作用。
1.2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构建
高校通过构建科学发展的价值观的过程,教育者施教和受教育者自教的方式,端正人的思想、观点和立场,达到教育的目的。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重点在于改善系统结构,解决学生问题的提出和对学生管理的价值功能科学分析,从整体出发实施本系统要素、结构、环境等控制和管理。基于教育对象而构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仿真图如图2。
图2学生管理工作集成系统的基本结构
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系统管理就要对思想政治教育输入教育对象、结构及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做出科学的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合理的决策和措施。
1.3网络信息系统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冲击
网络系统的开放性,无疑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弱化了道德意识、加剧价值冲突、异化人际交往、误导行为越轨。所以加强对网络系统的维护和引导学生网络的法制意识,提升学生对优秀文化的接纳和传承,减低网络不良渠道的传播,加强思想预测,分析和优化信息,防患于未然,强化网络规范化的教育是必要的。
2运用系统集成管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的效能和它所具有的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其能动性的重要体现。由于目前大学生主要表现为信仰弱化,集体观念、诚信意识薄弱,价值取向多元化、功利化等特征,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全面启动发挥导航功能、转变功能和凝聚功能,可采取如下措施:
2.1充分发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整体效应
运用系统的整体性来解决和处理学生管理中遇到的难题。通过将党建、教学、学生管理工作系统化集成管理,组织协调各种力量,形成合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塑造、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得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学生实践等融入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中,将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向教学方面延伸,以理性的教育,动态均衡将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功能。
2.2加强学生管理的组织控制和信息回馈
学校的各职能部门以人为本,以理育人,寓情与人。控制系统启动疏导体系,输入有效的信息,通过有效的思想引导,完善的组织架构,使得开放的系统过滤、接收回馈学生、家长、教师、社会的信息,确保接收的信息准确、及时、全面、有效,就必须建立纵横交错的、主体交叉的信息回馈系统。如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以人为本,以柔克刚”,尊重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才能,承认人的劳动。通过教学手段、专业竞赛培养学生创新、创造、创业等技能,培养高级实用型人才和社会活动家;拓展学校产学研的校企共建模式,最终又以学生的就业归宿为价值链,实现学生实践与就业的无缝接轨;成立“一体两翼”研学战略工作组,推进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和能力,由外语和管理软件能力支撑,关注学生学情,推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构造有效教学 ,素质教育的体系;增强教师队伍岗位责任感,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实现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
2.3加强组织系统与环境的融合
学生管理组织系统与外界环境有着信息的交换,从而影响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的性质和功能,所以,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堡垒,夯实社会环境中媒体、网络、企业的综合治理基础,齐抓共管,通过宣传先进的校园文化,发挥育人的功能,构造和谐的校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人际交往、实践的环境。
如党建方面,载体创新,发挥党建工作的先进性,加强网络学习、主题实践,先进性教育,建立“党员之家”,全面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化解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矛盾,优化和谐发展的道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培养“智信仁勇严”的学生管理团队的领导者、决策者;加强辅导员学生个案反思、行动研究和处理问题能力,工作创新和理论研究能力,全面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学生管理工作在系统复杂的形势下,挑战学生的理想和信念、求知和创新,环境的变幻和国际形势的严峻,也给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端正思想,树立目标,加强执行力,构建学习型组织,才能使学生管理工作在循环有序、有张力和创新的组织中得到可持续、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飞舟.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的构建[J].高教探索,2006,5.
[2]朱军桃.构建高校创新培养模式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