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1 22:01:18
序论:在您撰写考核方式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课程考核 改革 能力 教学质量
0 引言
进入21世纪,地方性工科院校更加注重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如何让高校学生学好专业基础课程,打下牢固的专业基础,作为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考试考核成为重要的途径。各院校在重视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的同时,更应充分重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学生课程学习结果的考核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教育环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考试有着十分重要的功能,在检查测评、导向和激励、教学效果反馈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建立以“能力取向”为主导的多元化考评体系,将考核贯于整个教学全过程,革新传统试卷“一考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已是迫在眉睫。
1 传统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在广大高校,很长一段时间来,一直囿于“应试教育”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考试拿高分才是最重要的,这种观念一直持续着。尽管素质教育已经倡导了很多年,但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并未在高效教育中落实到位,至今仍存在较多问题。传统考核主要以卷面考试形式开展,考试模式僵化、目标狭隘、方式单一,命题局限性大,考试题型标准化、评分精准化、形式单一化等。考试紧紧围绕教材展开,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索要重点或考试范围,考试只靠突击复习。为了取得高分,短时间内强迫记忆大量知识点,不少学生对考试分数看得格外重要,过于看重考试成绩的排名。致使一部分学生为了考试过关或获取高分铤而走险考试舞弊,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同时,受限于传统的考核方式,老师和学生在考试分数上过多的投入精力而忽略了对知识的深层次挖掘,对教学实际效果的评估。
2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具体做法
2.1 确定考核改革思路
著名的法国教育家斯朗格曾经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们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些观点大多数高校也比较认可,但就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落实不到位。不少高校总是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上花费很大的力气,而忽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习价值观念一时转变不过来,因此高校的考试考核应当从转变观念开始。
2.2 建立新的考评体系
将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使考核真正成为手段而不是目的,建立以“能力取向”为主导的多元化考评体系,而不是仅仅一张试卷。根据“自动化制造系统”课程的内容、特点以及教学目标确定多种过程性考核方式,包括课堂表现考核、动手实践环节考核、课后大作业考核等。适当加大过程考核在最终成绩中的比重,加强学生考核结果的及时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在评价中,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进行。衡量成绩的标准,既要考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要鼓励学生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3 设计考核组合法
课程考核采用课堂表现考核、动手实践环节考核、课后大作业考核及期末考试等多种考核方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2.3.1 课堂表现考核要在平时的讲课过程中抓起,将学生的课堂出勤率、课堂与教师、学生的互动交流纳入考核指标。
2.3.2 课程适当增加动手实践环节。该环节考核中采用小组答辩方式进行,考核学生是否都理解了所操作动作。
2.3.3 课后大作业针对“自动化制造系统”相关研究热点实际问题提出,考核学生知识获取,对综合性、全局的热点问题能够从图书馆、文献和网络中寻求答案和解释,并引导学生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前人的结论进行客观分析。该项内容考核中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展开,使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促进其主动去探索问题,同时也将增加其对其他课程的学习热情。
2.3.4 该课程为考试课,建议在学期末考试时采用闭卷考试。重点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理论、概念、方法和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减少客观标准试题的比例,锻炼学生思维创新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3 考核方式改革成效
通过对“自动化制造系统”课程进行考核方式改革,开展多种形式的过程考核,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加强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课程考核的部分成果已经应用到教学大纲的修订、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等环节之中,并向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延伸,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林,关守平,张羽,等.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考核模式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
[2]刘燕.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6(1):70-72.
[3]刘建国. 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校考试改革[J].现代大学教育,2006(2):107-200.
关键词:能力本位; 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4-127-001
目前,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中,多数职业学校在学生考核和评价方式方面,仍然沿用传统教育的方式,脱离了职业教育以能力本位的本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改革的深入发展。因此建立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职业教学考核评估制度,在职业教育中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和先进性,它能促进职业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能力本位考核方法与传统考核方法的区别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考核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分散为主、以试卷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法。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成绩考核采用等级制。成绩分为“优秀”、“良好”、“通过”、“不通过”四等。学生成绩的确定是以课业为主要形式,重点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
1.能力本位模式考核以课业为形式,以证据为依据,以成果为标准;传统的考核方式以分数为标准,以卷面成绩为依据。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实际成果为标准。
2.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考核以课业为主、多种形式并用。
3.以成果定等级,重视资料积累。传统的考试方式以笔记或作业定平时成绩,以试卷定期末分数。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以课业形式为学生提供在活动中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成果主要在完成课业的过程中展示。
二、依据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改革职业学校考核评价方法的设想
职业学校考核评估方法的改革,应当以培养目标为依据,以能力考核为中心,考核方法力求全面、真实。在具体的实施上,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明确考核评价的内容与形式
职业学校学生的考核评价,一般基本素质评价可采用档案袋法,而对于学生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评价,一般应采用能力本位试卷,单项能力测试,综合能力测试等。
1.1档案袋法。档案袋法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养成教育是十分有效的。档案袋包涵三种类型分袋:第一种,产品档案袋,旨在收集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第二种,过程档案袋,主要反映学生的努力过程;第三种,进步档案袋,通过比较学生不同时期的同类作品判断学生的进步。
1.2能力本位试卷。能力本位试卷是根据职业教育的能力本位特色提出来的。主要运用于一个教学科目结束时对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评价。
例如旅游专业试卷中的这样两道题:
A.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是什么?
B.应用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对本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很显然,A是知识本位的,B是能力本位的。对于职业教育当然用后面的考题更合适,因此职业学校应用能力本位试卷。
1.3单项能力测试。单项能力测试是针对那些在学生的职业生涯中,经常使用或者很难掌握但又十分重要的技能进行的单独测试。
1.4综合能力测试。综合能力测试是为了评价学生对于单项能力的整合情况,形成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而设计的。比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旅游策划活动,制定旅游策划项目。做项目是职业学校教育中常用的一种训练和评价学生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办法,一般由几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完成一个项目。在小组中,他们组织起来,有分工、有合作、有目标、有计划的开展工作。这样不但能够训练评价他们的专业能力,也能够训练评价他们的通用能力。
2.对于专业课和大部分专业基础课,应当以完成课业为主要考核评价形式,同时可以辅之以其他考核形式
2.1规定课业数量,可根据每门课程课时的多少确定课业数量。一般应以15~20学时设计一次课业为宜。
2.2.对课业的要求,课业设计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所设计的每一次课业都应包括:
①课业题目。
②课业背景。
③学生应完成的任务。
④培养的能力。即通过本次课业要培养和考察学生哪些具体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
⑤课业评价标准。
⑥课业完成时间。
2.3对课业成绩的评定,课业按等级给出成绩,一般分为优、良、及格、重做和不及格5等。
优:课业的各主要部分均表现出色。
良:课业所有主要部分均明显优于合格或课业某些方面出色,其他部分基本达标。
合格:课业所有主要部分均基本符合标准。
重做:课业基本没达到标准。(一般规定重做的课业成绩等级最高为合格)
不合格:课业经过重做仍未达到标准。
1.1考核流于形式考虑到双语学习难度增加,多数老师在考核内容方面倾向于容易出题、便于作答的题型,如过于侧重英文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由此导致的问题是,大量学生只要考前“抱佛脚”,强化记忆,考试便可取得满意的成绩。但事实上,学生考过即忘,对国际法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仍然一知半解。此外,还有的书面考试,仅仅要求学生进行法条或者是段落翻译,虽然形式上是双语,但实质上却使国际法专业课混同于英语语言课。1.2考核效果不佳当前,多数院校国际法双语课程的考核仍然是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平时成绩比重一般都在20~30%之间,而且平时成绩区分度较低,结果导致学生忽视学习过程,仅仅在期末为了高分而临时突击。不仅如此,通常考核流程还不完整,期末考试结束后学生只看到成绩,并不知晓评分标准和试卷如何评判,同时也无从反馈意见。试想,双语课程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考核结果与学习过程相分离,不能及时反映学生的努力成果,无法给学生提供指引,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国际法双语课程考核的原则标准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有必要探讨一下国际法双语课程考核的原则标准。追根溯源,确定该原则标准的前提是教学目的。首先,就中文讲授这门课程而言,意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国际法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内容体系,以便在实践中能够研究、分析和处理具体的国际法律关系和国际法律问题,提高学生对战争与和平、与人权、人类与环境、资源等重大问题的思辨能力。此外,诚如学者所言,国际法的学习与研究要特别注意提高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运用权威可靠的国际法资料,二是国际法解释规则的运用,三是通过国际多边机构(如国际组织和争端解决机构)运用国际法[1]。事实上,后两点分别主要侧重国际条约的解释,以及国际组织和争端解决机构对国际法的实施与运用。其次,之所以国际法课程倡导采用英文教学,理由如下:(1)《国际法》中文教科书多数大量参考和倚重于西方权威英文教材的翻译,原汁原味英文教材的引入可以避免翻译过程中的谬误,使学生对《国际法》内容的理解更加准确。(2)《国际法》所涉及的主要法律渊源原本就是以英文为准文本的国际条约等,目前,国际法在实践中的发展仍然以体系内的西方国家为主导,英文是国际法律制度的通用语言。(3)改革开放以来,日益迫切需要能够熟练使用英文、运用国际法解决领土争端、海洋权益、环境资源等国际性问题的法律人才。(4)国际法的深入学习、研究、运用以及与国外同行之间的交流,都离不开大量权威英文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吸收。对于学习国际法课程的本科生而言,一方面是国际法概念、规则和制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另一方面是国际法专业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在该双语课程考核的原则标准方面,首先,国际法课程内容比语言形式更为重要。双语教学并非法律英语的学习或者单纯的语言能力提高,课程考核的关键在于学生对于国际法规则的熟悉和准确理解,以及深入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虽然英语语言水平的高低制约能力,但考核时的主要评价标准应该建立在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方面。其次,该课程的英文考核应以国际法的应用能力为导向。虽然国际法理论体系庞大,内容丰富,对于本科生而言,树立信心和培养兴趣是第一位的,国际法能否和如何在解决问题中发挥作用不仅是吸引学生深入探究的原动力,而且也应是检验学生最终学习成果的重要体现。所以,在英文考核时,主要评价应该基于分析思考的逻辑性、论述的说服力和敏锐观点的表达能力。最后,该课程的英文考核应注重英文文献的收集、整理与归纳。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法内容的专业化和碎片化更加突出,使国际法教育面临极大的挑战。
3国际法双语课程考核方式的完善
关键词:中职 ;旅游英语;考核方式;改革
一.引言
近年来,旅游业在我国迅猛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较快的行业之一;在这个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外来华旅游的游客数量急速上升。随着来华旅游的游客数量上升,旅游行业对旅游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根据目前旅行社的用人需要,英语已经成为外语导游服务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是旅游专业学生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如果旅游专业的学生学好英语语言的基本功,具备过硬的语言交际能力,会为他们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培养旅游专业学生英语能力成为该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中职旅游英语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依据我国现在旅游业的发展需求,中职学校旅游英语的授课教师应注重培养旅游专业学生英语能力;但目前中职学校旅游英语课程的考核方式完全无法满足这一需求,中职旅游英语考核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传统的考核方式与旅游英语的教学目的不适应
根据目前社会的需要,中职学校旅游英语的授课教师应注重培养旅游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作为教授旅游英语的教师,如何更好地考核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成了摆在教学面前一个重要的课题。传统旅游英语考核方式以纯粹的卷面笔试或纯粹的口语考试为主,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旅游英语的应用能力,也无法让学生在课程结束后适应行业的需要。
(二)传统的考试方式会导致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有口难开”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到旅游部门或涉外宾馆工作,而这些服务部门对学生的口语表达有较高要求。在中等职业教育中,传统的考试方式是以笔试为主,这种方式的考试中死记硬背的内容占比较大的比重,学生可以在短时间的突击复习获取较好的成绩,这也会导致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只注重理论学习,不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在走上服务工作的岗位后,不少在校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面对涉外接待任务时,常常觉得英语“有口难开”,在工作岗位上听不懂客人说的英语,或是听懂了也不懂得如何进行口头表达,连与外国客人进行简单的沟通交流都做不到。
(三)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教学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检测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学质量。学生通过积极准备笔试考核,能够巩固复习一些专业知识。大部分教师都是采取传统的考试考核方式来检验学生的一段时期内的学习效果。单一的英语笔试考核方式,死记硬背的内容占比较大的比重,综合性与逻辑性的内容较少,就会容易造成以下不良的后果:学生可以通过短期的突击复习,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和信息的使用,可以获取较好的成绩,以至于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常以应付的态度对待学习;此外还.造成学生“读死书”的情况,拿着一本课本只是为了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也不去思考怎样把书本上的知识和自己的职业生活相联系起来,这样盲目的“死读书”根本无法提高学生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在这种考试状态下,很多学生就会对知识只停留在较低的单纯的记忆层次上,学生只要在考试前通过死记硬背,也可以获得较高的分数,这样会打击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全面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英语语言能力。
三.中职旅游英语考核方式改革措施
(一)运用多元化的考试标准
在以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旨的中职教育中,如何更全面地考核学生的能力这一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根据职业学校的特点,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可以尝试采用灵活多样的多元化的考试标准,以便于全方面、多角度的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不仅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目的。期末考试一纸试卷是很难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运用多元化的考试标准,不仅可以考核学生的理论能力,更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运用语言能力有一个更全面的考核。比如,口语测试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考核方法,如模拟导游、英语演讲、英语对话、戏剧表演和唱英语歌曲等,鼓励学生在公众场合运用进行英语表演;此外,针对旅游行业涉及的旅游管理服务、旅游景点讲解、外宾接和订餐订票等具体知识内容,请学生进行模拟测试。
通过形成多样化考核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掌握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动态,正确评价课程教学效果,达到学习目标,保证学习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对旅游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加大英语口语考核力度
口头表达是旅游专业学生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是导游服务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这一职业的特点就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需具备旅游方面的专业英语知识,更需要具备英语交际能力。满足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涉外旅游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语言交际能力,因此培养旅游专业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是专业教学的首要目标。考查学生的英语的口语能力是英语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进行英语口试可以对英语教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全面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英语教学评价中加大英语口语考核力度势在必行。
在旅游专业的英语课程教学中,针对学生基础差的情况,简化导游英语的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常用且较为容易掌握的内容进行学习,适当增加对国内外景点的外语介绍和导游练习活动,增加以导游和宾馆服务口语为特色的英语专业表达能力的练习。这样,学生的英语课程学习兴趣大大增强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师利用这些方面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处处有新意,充满乐趣。对与这些教学内容的评价,可采用综合评价,评价的结果可以把综合分以百分制形式表示出来。
(三)综合评定期末成绩
本着“以能力为本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可以通过综合评定期末成绩,将期末成绩构成分为笔试、口语测试和课堂表现。笔试部分注重考查本学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比如旅游相关词汇、句型、对话等基本内容;口试则注重考核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此外,为了避免“一考定成绩”的局面,学生的课堂表现也应该成为期末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并把这一部分的评价纳入到期末成绩中。通过综合评定期末成绩,学生会更注意锻炼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教师也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纳入到期末成绩中,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英语学习氛围。
四.结语
当然,通过采取多元化的考试标准、加大口语考试力度和综合评定期末成绩这几项考试改革措施,中职旅游英语的考核仍然存在其他的问题。例如,在考核过程中受教师主观因素的影响,也很难做到完全客观和公正;同时评分标准是教师根据自己的要求和理解来设计的,难免出现考虑不周全和不准确,对学生的评分就会不够客观和公正,因此影响了学生的最终成绩的评定。但是通过以上的几项改革措施,教师可以较为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得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都了然于胸,也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通过这些反馈,教师可以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节奏以适应学生的实际要求。同时通过采用以上改革措施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旅游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改革旅游英语考核方式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语法、词汇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体现对交际能力的考查,而不是为了考试而考试。我们将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继续探索一种更科学更完善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值,为他们即将踏入社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许春英.高职院校旅游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经济市场,2009,(1).
[2]司耀龙.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疯狂英语,2008.
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大部分煤炭企业对生产矿井实行了目标成本管理和经济责任考核。考核中采取的办法一般是。在上年末,根据矿井的产量计划、各成本项目支出计划等指标,测算出矿井原煤成本计划,作为对矿井全年的成本考核指标.依此进行考核奖惩。这种以静态的成本指标进行考核的方式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问题:一方面.不利于调动矿井集约经营的积极性。由于煤矿增产具有自然拉动原煤成本下降的作用,以实际成本与不变的计划成本相比,其考核结果就会掩盖了管理方面的不足.就不能客观地反映出各生产矿井在加强管理、推进技术进步等方面降低成本的努力程度和真实水平,反而会造成矿井只注重增加产量.导致粗放管理:另一方面,不利于公平、公正地考核,容易产生苦乐不均现象。煤矿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由于煤炭资源赋存状况的不同.以及生产方式的不同.会导致各矿超产幅度差别较大.各生产矿井完成计划成本的难易程度不同.条件差的矿井即使在管理等方面做得较好.也不如条件好的矿井易于完成成本计划.从而形成苦乐不均、鞭打快牛的现象.不利于公平、公正地进行考核。
因此,在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和考核中.应充分考虑到产量变化对原煤成本的影响。在确定成本考核指标时,应尽可能剔除增产因素自然拉动成本下降的成份,成本考核指标不应是静态、不变的。而应做到成本考核指标随产量的增加而相应改变。这样才能使各生产矿井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客观、公正地反映各生产矿井在成本管理上下的真功夫.促进各矿真正通过加强管理和推进技术进步.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二、联动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区别
煤炭生产矿井的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构成,固定成本总额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而单位固定成本则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当产量增加时就会拉动单位固定成本下降.如折旧等:变动成本则相反.变动成本总额随产量变化而变化,但单位变动成本却保持不变,如计件工资、材料费等。
为使成本考核指标与产量变化相适应.减少、杜绝静态的成本计划指标带来的一系列不合理问题.应当采取成本指标与产量指标联动的考核方式,即当生产矿井的实际产量增加时,要按照矿井实际产量计算出与之相对应的成本考核指标.即联动成本指标.以联动成本指标与实际成本水平进行对比、考核;当实际产量与计划持平或减少时.则应按照年初的计划成本指标进行考核,以促使矿井完成生产计划,维护生产计划的严肃性。联动成本指标的计算公式为:吨煤联动成本考核指标=吨煤计划成本x固定成本比重×计划产量+吨煤计划成本x(1一固定成本比重)x实际产量实际产量。
联动成本指标是根据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内在关系.用实际产量而不是计划产量计算出的一种动态成本指标。假设某矿的计划产量为100万吨,吨煤计划成本为100元,其中吨煤变动成本是40元.当该矿的实际产量增加到120万吨时.通过计算得出联动成本指标相应要降到90元。因此,我们就应该用90元而不是l00元去考核生产矿井的成本完成情况.否则就不能真实反映出增产后矿井应达到的成本水平。
三、联动成本考核的实施
生产矿井实行成本与产量联动的考核方式.首先应划分出矿井成本构成中.哪些是固定成本,哪些是变动成本;第二步,应测定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水平,在下达矿井年度计划成本时,将计划成本指标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以利于考核时按照公式计算出与实际产量相对应的动态成本考核指标:第三步.根据联动成本考核政策实施对矿井的el常考核工作。
1.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构成在加工制造业中.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划分标准比较好掌握.原材料、能源和人工工资多为变动成本。但煤炭企业与之相比则有很大不同:一是煤矿使用的原材料投入并不像加工制造业那样构成产品本身,而仅是一种生产手段.不完全是直接与产量挂钩的变动成本;二是在采、掘、机、运、通等生产系统中,只有采煤人员是直接从事煤炭生产的,其它几个系统的人员都是从事生产辅助工作,其劳动力成本也不能全部划入变动成本范围。因此,原煤成本中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划分就需要依据煤炭生产的特点.对成本构成项目进行逐项细分。通过分析.在实行联动成本考核中。可以按照以下办法进行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划分:在材料成本项目中,把大型材料、专用工具等7小项划为固定成本.把支护材料、火工品等5小项划为变动成本:在工资成本项目中.把生产人员的计件工资定为变动成本.计时工资、综合奖以及管技人员工资定为固定成本:煤矿特有的井巷、维简和塌陷费等基本按吨煤计提.列入变动成本范围。具体划分见表1。
2.测定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计算联动成本
在加工制造业中,通常是测定出固定成本总额和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但由于采掘业的生产特点,除折旧、管技人员工资等个别成本项目可以定性为固定成本并确定其成本总额外.其它大部分成本项目都兼有固定和变动两种性质,属混合成本,而且各个矿生产规模、地质条件不同,要准确地测算出各矿的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比较困难。
为此,可以根据固定资产价值、职工人数等要素.把生产矿井区分成不同的类型。在对成本构成项目进行科学划分与测算的基础上,化繁为简,采取通过测定各矿固定成本比重来计算联动成本的办法,就能够较好地解决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划分的难题。按照以上方法.以某矿为例(如表2所示).进行具体测算、比较。
按成本构成项目的划分标准.根据某矿有关资料.对全部成本支出作适当调整后测算出,固定成本为7966万元,约占总成本的42%,变动成本为11003万元.约占总成本的58%,单位变动成本为55元/吨。
根据计算公式,以某矿某年的计划产量160万吨.计划成本97.7元/吨为基础,按固定成本占42%,变动成本占58%,可以计算出与不同产量水平相对应的联动成本指标如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成本是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的。某矿在现有生产条件下,产量与成本的联动关系表现为,产量每增加10%,拉动成本相应要下降4%左右。在超产24.8%的情况下.如果仍以年初的计划成本作为考核指标,是比较容易完成的,而若以计算出的联动成本指标进行考核.则该矿的实际成本要超出5.5元/吨。
由于各矿条件不同,产量与成本的联动关系也有差别,应该根据各矿的实际情况具体测算。如果指标测算不准确.则考核结果相差就会很大。仍以某矿某年的资料为例.如果按65%的固定成本和35%的变动成本水平测算,则199.7万吨的产量所对应的成本指标应为85元/吨.与上述的测算结果相差4.5元/吨
3.制定以联动成本为核心的工效挂钩考核办法
在考核中.应把各生产矿井完成联动成本指标的情况与其工资总额挂钩,完成联动成本指标的,按实际成本节约额的一定比例提取效益工资;未完成联动成本指标的.按实际成本超支额的一定比例扣减工资总额。考虑到如果实际产量低于计划产量.其联动成本指标将低于计划成本,不利于调动矿井的生产和管理积极性,因此,对未完成计划产量的.仍应按计划成本指标考核。
[关键词]小组考核方式 食品贮运与保鲜技术 高职 过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 G7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4-0122-02
一、课程原有考核方式及其弊端
(一)课程原有考核方式
“食品贮运与保鲜技术”是食品贮运与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最初采取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试卷满分100分,试卷成绩即课程成绩;后来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平时成绩的考核项目和所占比例也逐年增加,平时成绩所占比例由原来的20%增加至70%,平时成绩的项目也涵盖了出勤、纪律、提问、作业、报告等。改革后教学效果虽然有提高,但依然不能令人十分满意,需要对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全新的构建。
(二)原有考核方式的弊端
1.忽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传统的考试方式其目的功利化、题型标准化、评分精量化和形式单一化,导致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
2.难以评价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水平。卷面考试缺乏对学生实践技能和操作技能的考核,不能全面考查学生运用所需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
3.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标准化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试的公平和公正性,减少了人为误差,但由于客观性试题偏多,主观性试题少,而且试题答案多数是唯一的,能留给学生探索创新的机会少,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主要以期末考试定成绩的评价方式在相当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侧重过程考核的“小组考核方式”
(一) “小组考核方式”的分数构成
小组得分总系数=小组人数×0.85=∑每位成员组内得分系数
个人期末考试采用试题库抽题方式进行,满分为100分。
评分方法说明:各小组的得分总系数由该小组的成员数决定,每位成员给予0.85的系数,例如该小组有5位成员,则该小组的得分总系数是0.85×5=4.25。每位同学的组内得分系数由所在小组在学期结束时讨论互评决定,小组内每位同学的组内得分系数之和等于该小组的得分总系数。
(二)过程考核内容(小组得分项目)
■
考核内容说明:以“出勤”项为例,该项总分为10分,由学委分别对每次课进行考勤,缺席1人次扣其所在小组1分,任课教师负责汇总每节课各小组的得分。
(三)“小组考核方式”说明
1.教师的考核对象不再是全班所有同学,而是对各个小组进行考核,某位同学表现好,那么不再单独给该同学加分,而是给该同学所在的小组加分。同样,某位同学表现不好,也不再给该同学扣分,而是给该同学所在的小组扣分。
2.该考核方式第一次实施的过程中发现,组内评分时有同学因“面子问题”不好意思给某位同学低分,而采取平分系数的办法,这种平分系数的方法容易造成某些组员浑水摸鱼和搭便车,对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也有负面作用。为防止出现这种无差别的平分系数,需特别规定:小组内第一名的组内得分系数至少高出最后一名0.3,另外不能有三位同学的组内得分系数相同。
3.每次课的考核分数总分不需要是100分,只要每次课程对每个小组的考核项目是一样的,最后将小组各次得分相加就可以了。这样同一门课程里即使同时有理论课、实践课、实训课或是理实一体课程,都可参考该考核方式进行,简化了同一门课有多种授课形式的考核方法。
4.依然保留了卷面考试,但总分值只占30%,作为课程结束后学生复习课程内容的一种动力存在,而小组的过程考核方式才是课程考核的侧重方向,占到总分值的70%。该考核方式可根据不同的课程需要,加大或减少小组过程考核分数和个人期末成绩之间的比例。
三、侧重过程考核的“小组考核方式”的优越性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原来的考核方法,学生只需要期末时突击学习,学习内容还需要教师划出重点,对于学习过程则置于次要地位,甚至明明知道老师提问的问题,也不愿意主动起来回答。但在新的考核方式下,同学们起来回答问题,会给该同学所在的小组加分,在荣誉心与团队精神的驱使下,同学们会主动回答问题。“食品贮运与保鲜技术”课程实践证明,在新的考核方式下,同学们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情况经常出现。另外,创新性项目占20分的分值,促使在布置实训项目时,同学们能主动查阅课外资料,做出很多有创新性的方案和产品。
(二)有利于保证课堂纪律
高职高专的学生跟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学习的自律性低,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却有过之而无不及。“食品贮运与保鲜技术”课程实践证明,某些学生上课迟到如果扣的是他自己的平时得分,他是不太在乎的,但如果扣的是小组的分数,还没有哪位同学不在乎,刚开始一两节课可能还有同学上课迟到、玩手机等,但之后整个课堂纪律就非常好了。
(三)强化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
新的考核方式利用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也强化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为了完成一项学习任务,需要通过团队的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完成任务后所取得的成绩和荣誉感更强化了团队精神。教师在利用该考核方式时,也需要多方面强化团队精神,例如上课时要求每个小组同学坐在一起,上课提问时,每位同学每节课只有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如果某个同学已经回答过一次问题,他知道下个问题的答案,那他只能把答案告诉小组内的其他同学,由其他同学来回答,只有所有的同学都回答了一遍,该同学才可以有第二次回答机会。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提问的问题不能是死记硬背的内容,不然会打击学生争抢问题的积极性,最好是根据实训过程情况提出,需要经过思考或小组讨论才能回答的问题。
(四)简化了教师的考核工作,提高了课程考核的质量和效率
教师只需对各个小组进行考核即可,考核对象从班级所有人降至仅有几个小组。以“食品贮运与保鲜技术”为例。班级有36人,分为6个组,每组6人,原有的考核方式需要对每个人进行考核,对于只上一门课的专业课老师来说,仅仅熟悉36位同学这个工作量就很大;而按照新的考核方法,理论课时分小组学习,实践课时分小组进行实训,教师只需对6个小组熟悉就可以了,对每位同学的考核通过组内互评可有效反映。教师的工作量从原来的事无巨细简化为抓住重点,这样就能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中去。
(五)有利于学生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在传统考核下,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期末考试临阵磨枪,往往还能拿高分,使考试成为对死记硬背的一种鼓励。过程考核方式摒弃了传统考核的缺点,作为教学的指挥棒,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能鼓励、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锻炼。以“食品贮运与保鲜技术”课程为例,同学们普遍反映没有期末考试的烦恼,都主动配合新的考核方式,别的小组扣的分数对自己都是深刻的教育,别的小组得的分数对自己都是鞭策和动力,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
四、结束语
经过对“食品贮运与保鲜技术”的几轮课程考核改革,探索了一种全新的符合高职特色的课程考核方式,创新性地构建了侧重过程考核的“小组考核方式”。实践证明该考核方式能引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精神,最终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夏继军.基于过程考核的《电机维修实训》课程考核方案设计[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2(6):44-46.
[2] 王晓平.基于“工作过程”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核方式改革[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9(5):172-173.
[3] 郑家佳.高职教育专业课过程化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2011 (11):70-73.
[4] 阮予明,傅勇清,黄庆专.高职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2):31-35.
一、专业实践考核方式现状
当前,大部分学校实践考核主要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积累程度,停留在期末“一考定结果”的方式,致使很多学生养成了平时不学、考试前突击的状况,学生本身学习的出发点不在于将来的“用”,只在乎眼前的“分”。显然,这种考试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试题类型。只是强硬地以考核的形式要求学生记忆,不能确定学生是否能够熟练掌握某种操作,增加学习的枯燥性,引起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习惯。临近期末,各科考试接踵而至,学生实施的是填鸭式的学习,根本没有充分消化理解,而平时却没有任何压力,拖沓松散,浪费了大好时光,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改革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要求。这种考核方式,不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考验了学生的创造力,为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计算机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改革势在必行。
二、改革实践考核目的和思路
实践考核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进取精神,促进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同时教师本身也可以及时检验教学工作成效,寻求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保障教学质量,而不是等到期末再找问题的原因。具体考核思路是摒弃以往单一形式的期末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平时和过程的考核,不断督促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方式。
三、结合实际分析,探讨适合本院特色的实践考核方式
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笔者大胆提出改变原来仅有的期末考核为基于“实验项目+模块+综合”考核的新实践教学考核模式,做到实践教学考核的全程化跟踪。
1.实验项目考核。此阶段是要求考生根据该课程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在平时实验课上随堂进行的考核。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平时练下扎实的基本功。以表格形式进行课上打分,组长的自己打,老师监督。具体流程设计如下:基于“项目”考核的实践教学流程是由实践训练和考核的项目单元组成的,因此基于“项目”的实践教学流程是否能够有效实施,关键在于每个实践训练和考核项目单元的设计和实施。第一步,修订实验指导书,内容以模块项目为结构,便于每次的项目考核,如下图所示:
第二步,学生分组,每组4-5人,可以自由组合,根据技能水平,教师指定搭配;组长的产生可以毛遂自荐,也可以由教师指定,灵活掌握即可。第三步,学生进行上机训练。要求学生边操作边总结(总结内容为所学知识点、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和前面知识的链接);第四步,对学生进行考核,要求学生边操作边陈述,考评人(一般为组长)对操作情况填写计分卡。计分模式的规范设计:计分模式要具有较好的可操控性,计分过程中应尽可能的简单化,最好采用每一技术环节“是”与“否”的选择方式计分,既减小了考评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考评效率,又增强计分的客观性和精确性,然后将成绩总到记分卡。项目编号:项目名称
考核完成后,立即将计分卡情况反馈给学生,学生根据计分卡记录情况了解自己的练习效果,方便对下一步的有效练习给出指导。
2.技能模块考核。具体内容:结合实际案例,针对一个知识模块的综合型题目,要便于操作。考核方式:具体方式可有以下几种:组和组交换测,每个人有成绩,组长负责;对于操作过程繁琐的模块,可以组里推出等级,每组抽出同等级的学生操作演示,这时教师可以协助分析,评定每组情况,互相交流学习;对于较简单部分,组内给出成绩即可;开展组和组之间的竞赛,给出每组成绩,然后每组按成绩加权。其实,不同课程的考核方式可以灵活掌握,不拘泥于上述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课上或课下进行。
3.综合考核。内容:按照全部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将从全部技能训练所学习的实践项目中选出特定的项目作为实践考核内容,灵活些的则以抽签形式选取若干项目进行考核。办法:考核中由课程专业教师全过程进行监督,考核时为单个人独立进行操作,依据具体的操作要求逐条逐项给出操作成绩,最后以分值形式得出综合评定成绩。参加人:若学生人数较少,可以每个人参加考试,人数较多时可以考虑只考核部分人,比如说前两项成绩在前三分之一的可以不参加,总成绩按前两项综合成绩。综合考核过程在整个课程的评定中起到一个“阀门”的作用,只分“过”与“不过”两种情况,将所有考核题目分组,学生从中抽取,通过了则总成绩按权评定,否则就再给机会,二次通过者酌情减分。
高职专科类院校以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管理基层、服务前沿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应是能下到单位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应具备良好的基础素质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高职院校的实训及实践教学是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其中实践考核是一个有效途径。实施以上这种考核,学生的实验成绩是由整个学习过程中知识积累而成,而不是由期末考试一次决定,是对学生水平和能力的全面考核,有利于学生能力水平的正常发挥。这种考核,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强了教师工作责任心。总之我们要不断完善实验及实践教学考核制度,进一步充实考核内容。将实验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实验及实践教学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培养高职两种素质两种能力的人才而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齐景嘉.高职高专实验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4,(3).
[2]崔跃飞.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环节考核管理模式初探[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