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9 18:23:49
序论:在您撰写自媒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农夫山泉与《京华时报》互掐,自媒体“五岳散人”成为了焦点人物;自《泰囧》、《北京遇上西雅图》,再到最近的《致青春》,票房过亿成为了国产电影成功的标签,这军功章的一部分来自自媒体推介;阿里插手新浪微博,更是为让人们为“电商+自媒体”充满想象……这些新闻热点的背后有着一条共同的线索:自媒体发力越发凶猛。
一、媒介之变
在上个世纪60年代,西方著名学者麦克卢汉在著作《理解媒介》中指出媒介即人的延伸,媒介即信息。在几十年前,这样的说法对普罗大众来说还有些生涩。而时至今日,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可以在社交平台上成就自己的“自媒体”,这正扣合麦克卢汉之言。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
“自媒体”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02年Dan Gillmor对其“新闻媒体3.0”概念的定义中,”新闻媒体1.0“指传统媒体或旧媒体,“新闻媒体2.0”指新媒体,3.0则指自媒体。
自媒体的产生依托于互联网技术,扎根于普通公众,区别于传统媒体,特别是在传播渠道、受众、反馈等各方面与传统媒体迥异。自媒体带来的从传播到互播的转变完全颠覆了以往的新闻生产流程和媒体价值观。
最近张朝阳曾发表看法认为“媒体民营化激发了媒体变革与自媒体兴起”:以前媒体至少是国有企业的背景,现在流行自媒体,每个人写出最优秀的文章或者写出最有见地的文章,而且能在SNS上引起传播的一定是要好东西。
你书架上的存书是否蒙灰渐厚?有多久没有购买过报纸了?登陆门户网站的次数是不是越来越少了?而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却是过去数倍,信息本身和传播渠道都在被重新解构,媒体形态自然随之变化。
二、认识自媒体
第一个对“自媒体”做出释义的是Shayne Bowman和Chris Willis:
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
——2003年出版Shayne Bowman和Chris Willis的《自媒体研究报告》
随着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发展,以及自媒体自身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本土化的定义描述不断出现。国内自媒体代表之一潘越飞对自媒体的定义是:说人话、接地气、有标签,他理解的自媒体背后应该是活生生的人。有一次,他借着酒劲在自己的微信公共平台上吐槽,事后想起颇有悔意,但粉丝们却坦言,看到了一个更真实的潘越飞。另一代表罗振宇认为自媒体应该具备以下要素:第一是以人格魅力为核心;第二就是全平台,不局限于某一载体;第三是必须有商业价值。“自媒体应该是具有强烈个人特征和风格的小群体或者个人搭建的媒体。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其实自媒体这个事并不新鲜,一本书就是自媒体。”新媒体观察者、上海交通大学教师魏武挥如此认为。在过去,个体的声音几乎没有被传播的权力,报纸上的一个小豆腐块,广播中的一段声音,电视中的一个镜头都隶属于“公媒体”。
公媒体与自媒体的区别?
自媒体可以撇开公媒体从属限制,释放了大部分写作自由,更能自由地表达个人的观点。强烈的个人色彩,加上新兴平台的高传播机制,使得自媒体超过了机构从属层级,直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牛智超(Bianews责编、记者)
从具体形式来看,从最早的MSN、ICQ,到论坛、博客、博客、微博、微信等都是自媒体平台。几经流变,这其中有些形式已渐渐式微,而有些则横空出世、势头正猛。
为了理清其变化,这里以博客、微博、微信三种最重要的自媒体平台作为主要讨论对象。
博客:如果说自媒体发迹于QQ等即时通讯工具,那么真正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其标志是博客的广泛普及。博客的最初形态是1997年一些程序员尝试在网上推出的超链接形式日记,后来才发展成为网络爱好者开发出的形形博客网站。不论是搬到网络上的“日记本”,还是公开的“评论集”,个体至此找到了发出声音的“自留地”。
微博:刚出现时,还有人将微博理解为减缩版的博客。事实上,140成为了一个神奇的数字,而且网状的微博平台更是本质上改变了信息输出与接收的方式。
微信:腾讯微信团队总负责人张小龙这样描述微信:微信的起点,就是一套消息系统,核心就是“对象”和“信息”,其最关键的使命是沟通。而不同人的眼里,却有不一样的微信,在《商业价值》看来:对一些爱拍照的人而言,微信是一个方便的相册,从这个角度看,微信像是个社交网络;也有人拿它当记事本,可以语音记录;它还是个简单的提醒工具,只要语音输入,它能在准确的时间给出提醒。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把微信当成新形态的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越来越多的自媒体把微信当成发行渠道……
独立博客 VS 微信公共账号
形式上看,二者似乎区别不大,都是“草根,源于大众,为了大众”。本质上却区别很大,最主要的是,微信公众号模式为优秀、认真的自媒体作者提供获取商业回报的可能。博客像是守株待兔,发表文章后,不知道谁会来看、多少人回来看,什么时候来看,博客每天的流量是变化不定的,一段时间不更新以后,可能流量就会大不如从前。微信则是主动出击,点击“群发”后,所有的订阅者就都收到了,订阅量是可知而且相对稳定的。而且在互动层面,在微信中,读者与自媒体也可以进行更为私密和随意的互动。
微博大号 VS 微信公共账号
微博之于自媒体平台的优势在于其已有的社交图谱(强关系+弱关系),以微博大号 VS 微信公共账号微博之于自媒体平台的优势在于其已有的社交图谱(强关系+弱关系),以及长期积累下来的用户阅读偏好。微信之于自媒体平台的优势在于其已有的强关系社交图谱,以及作为私密联系工具的精准投放,良性点对点的互动机制。作为自媒体运营者很容易在微信平台上建立起自己的读者圈子。
为什么自媒体会在微信这个节点上被引爆?
博客和微博的内容生产已完成了两次从草根化到精英化的路程。微信则给了草根精英化的第三次机会。相比于博客和微博,微信具有以下三个优势:一是它是纯粹的移动互联网产品,作为一种阅读行为,现在读者最有可能发生阅读行为的是在碎片化时间;二是可控性高,到达率高,用户数高,就是现在流行的一句话:“与其弱弱地影响10万人,不如深深地打动1万人”;三是商业化的可能性,从to B层面,可以展示广告,从to C层面,可以发展为读者付费。
——Chaos(tech2ipo专栏作者)
近日,在爱奇艺主办的主题沙龙上,吴晓波和瘦马分别分享了他们自媒体的运营经验。
吴晓波,中国最著名的财经作家,他经营的“蓝狮子财经丛书”也是中国本土最知名的财经出版品牌之一。瘦马,时尚界大佬,《男人装》杂志创办人。由于互联网内容的推陈出新,平媒和传统门户影响力衰退,读者逐渐流失。对于所有离开传统平台的文字工作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自我传播的个人品牌,形成自己的受众圈子。
剖析吴晓波的成功,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从内容生产上采取文字加视频等多种方式。吴晓波的财经自媒体公号不仅仅有微信公众平台的文字专栏,还跟爱奇艺合作了一档视频节目《吴晓波频道》。每个星期有两个专栏,一个视频。
数据显示,吴晓波公号粉丝有35%的用户来自爱奇异视频,24%的用户来自微信朋友圈,16%的用户来自于新浪微博,27%的用户来自其他的渠道(这个渠道就包括此前吴晓波在“锵锵三人行”节目)。这个结构意味着有超过一半以上的用户是非自发增长,而是来源于其他渠道的影响力转移。
吴晓波认为,从受众习惯来讲,如果把学习作为生活的方式,视频是增长最快的模块,这有益于写作和思想的传播。而且通过视频平台,他最大的感触是读者群得到了扩展,原来的读者大概是50后、60后、70后的朋友,现在60%~70%都是80后,互联网让自己的思想融入到更年轻的族群。“未来的信息或者说新闻的传播,第一是基于社交的,第二是非线性的,第三是基于人的品牌。”吴晓波说。
瘦马和吴小波有同样的体会。瘦马和爱奇艺合作的《时尚江湖》节目刚一上线就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度和播放量,并创造了单期破200万次的开局好成绩。截至目前,节目累计播放量已突破3000万次。吴秀波、许晴、郭采洁等众多当红明星的陆续加盟,也让该节目成为最为卖座的时尚资讯节目。
他认为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传播内容和互动,拉近了普通人与时尚圈的距离。之前瘦马开通微信公号写小说,形成了非常大的受众群。尽管相比文字来说,视频算是重资产,但这种类似“个人电视”形式的高品质视频内容,一是很匮乏,二是用户有很高需求度,也符合现在人们信息消费的方式,是她非常看重的传播渠道。
权威育儿媒体办的,或有权威育儿专家参与的,这样的内容专业全面,更可靠
只要内容好看,谁办的无所谓
(这个选项排第二,还真是让人有点担心呢!)
有专业背景的妈妈群体办的,比如儿童心理、儿童营养专家、儿科医生等,希望获取针对性帮助
极具个人特色、有人格魅力的妈妈个人号。会像朋友一样分享普通育儿生活的点滴,如做辅食、带娃旅游、海淘等
说来非常凑巧,采访崔大夫这个话题之前,我的同事正焦心地向他询问自己的宝宝突然被诊断为哮喘的问题。崔大夫首先纠正了这个“突然”的说法,他解释说,哮喘肯定不是突然得的,而是宝宝很早就有过敏的症状,只是父母并没有留意。他感叹到,十多年的科普生涯中,他讲过太多太多关于过敏的话题,在《父母必读》杂志的专栏中也不止一次地写过,但依然还是有那么多父母没有得到相关知识的普及,可见一个儿科医生的科普之路还要走很久很久。 为什么做科普?
作为每天接诊的儿科医生,崔大夫看到太多父母无助的状态,他深知这并不是因为父母的知识水平低,而是因为知识的局限性。“大多数父母没有渠道获得这些专业知识,因此很容易在孩子的护理及疾病问题上形成误区。”这是崔大夫做科普的目的之一。另一方面,他认为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孩子真的有病,而是因为养育方式或者亲子关系出了问题。所以他总是想,如果能通过他的科普提前为父母解决这些问题,那么这部分父母就不用带着孩子跑医院了,这也能让更多的儿科医生提高效率,集中精力去给孩子看真正的疾病。
“我是一位儿科医生,我只讲儿科医生的话。”这是崔大夫无论用什么方式进行科普的根本原则。因为他深切地知道,关注并喜爱他的父母,就是因为他是优秀的儿科医生。 喜欢+坚持
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是车企公关人对自己未来命运的担忧。当下,纸媒势衰、自媒体大兴,互联网技术降低了内容生产的门槛,人人皆可成为传播者,媒体的话语权被无限碎片化,传播管控失灵。
之前,车企办活动,媒体是公关人争抢的资源;现在,活动消息刚刚,各类媒体便蜂拥而至,犀利的观点越来越少,吹鼓手越来越多,厂商与媒体越来越和谐共赢。长此以往,车企公关部很有可能与市场部合并,毕竟危机公关的机会越来越少,还是好好研究怎么传播才能转化为KPI吧。
这种现象带来的另一个结果是,受众对媒体传播的信息越来越质疑。曾经各大论坛下的神点评是受众买车的重要参考依据。后来这个现象被企业发现后,水军应势而起,点评区也开始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机智的消费者开始“抱团取暖”,口碑传播在买车的决策中占有越来越高的比重。
于是,从2015年底开始,韩国现代与北京现代开会讨论做类似车享网模式;同期,雪佛兰品牌在论证搭建车友社交平台项目。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在进行CRM向SCRM的转型,目的只有一个,争夺存量用户。
毋庸置疑,当前中国汽车存量用户早已过亿,这么大的基盘,如何掌控?车友会是一个好的组织形式。第一,它的品牌属性强,每个车友都是真实用户,切身的用车体验是可信度高,是一个很好的导购信息;第二,车友间的信任度高,有效信息可以得到充分共享。
于是无论是汽车厂家还是经销商,当前都对车友会高度重视,甚至为此专门成立部门,比如比亚迪有自己的“迪粉汇”,长久集团有它的“乐途俱乐部”。
但并不是每个车友会都愿意接受汽车厂家或经销商的领导,毕竟受人恩惠要有回报,而多数车友会成立的初衷只是为了能够自由玩耍。自由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不可控。没有人统计过当下中国到底有多少车友会,只是提起这个“名称”本能都会反应说,这是一个江湖。
有江湖就会有帮派、有纷争、有盟主。事实证明,汽车厂家因为利益导向已很难号令本品牌的大小车友会,互联网公司创造的“平台”概念倒是有一统江湖的可能。
在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播客(Podcasting)已经成为继博客之后又一风靡于世的自媒体形式,又称为“有声博客”,是集文字、声音、图像为一体的传播媒介,网友可以使用RSS技术在互联网上文件并制作或者订阅广播电视节目。播客是自媒体的进一步发展,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打破了媒体和记者自上而下的“广播”过程(Broadcast),而越来越多地成为一种受众、编辑、记者等一起互动形成的自下而上的“网播”过程(Intercast)。
播客:全民参与的自媒体
在Web2.0的环境下,播客网站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社会参与的平台。用户不仅仅满足于收看收听各类信息,更重要的是参与视频音频的创作、编辑过程,满足用户参与、表达、互动的需求。而播客网站的开放性恰恰满足了用户的这种需求,因为传统门户网站的视频文件是不得修改的,具有封闭性,而播客网站的视频音频文件是用户创造出来的,用户的参与度和创造能力直接决定了网站的景气程度。播客网站能做到这些,与它的强大的技术支持、特殊的组织方式和管理规则密不可分。
首先,自组织的组织方式是播客正常运行的基本动力。所谓自组织,就是指系统无须外界指令而能依靠自身的能力和机制自行组织、创生、演化,即自主地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低级走向高级。①播客网站的视频音频都是用户自行生产创造的,理应出现混乱无组织的状况。然而,Youtube、土豆、优酷这些知名播客网站的成功运营证明了自组织的存在和它的优越性。自组织的实现是由于系统的开放性和非平衡性。面对复杂的信息系统,播客网站采用自组织的方式,将整个系统开放,反对知识产权的封闭,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到其中来。开放性是播客网站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Web2.0的基本理念。另外,系统内部的非平衡性为播客网站提供长盛不衰的活力。信息的不平衡会促使更多的用户参与到视频音频的创造和工作中来,保持网站不断发展变化的活力。因此说,在自组织的演化过程中,不能采取向系统发号施令的方式来干预系统的演化,而是要创造系统自组织演化的条件,促进系统内部元素的竞争与合作,推动系统自主演化,从而促使系统的运行效率不断提高。
其次,网络自清的管理规则。和传统媒体把关人对新闻信息的管制和筛选不同,自媒体的信息管理制度是“网络自清”制度。“自媒体的管理,应该利用其自组织特性实现自我管理,而非传统的把关人管控。这种自组织性的管理是利用网络自清功能。”②这种网络自清是通过集体的共识完成的。以Youtube为例,视频、音频节目下方是评论专栏,每一条评论的最后都有“好评”和“差评”的链接。如果有人恶意中伤他人,差评的点击数量超过5次,该评论就会被自动删除。这种网络自清的前提是本着“人之初,性本善”的信念,即大多数用户都有较为正确的判断力,能遵守规则,拥护规则。
第三,强大的技术支持是播客网站生存的必要条件。以Youtube网站为例,它采用Sorenson Spark与Adobe Flash9提供的影像编码技术,将用户上传影像档案进行压缩转档。虽然YouTube影像品质远不如RealVideo与Windows Media等线上串流技术,但因低带宽需求并可简易地借由Flash Plug-in内嵌于个人的Blog或其他网站中而迅速取得很高的知名度与压倒性的成功。
自媒体向传统媒体发出挑战
以播客为新兴形式的自媒体使得原来处于新闻制造边缘的受众成为新闻信息传播的中坚力量,传统媒体受到自媒体的挑战。
1.“共享媒体”挑战“一对多”的传播模式
传统的新闻媒体将传播者与受众分得很清,它们是“自上而下”、“点对面”的传播方式。而播客式的自媒体打破了这种不公平的格局,新媒体不再有传者和受者的界限,每个人都是传者,每个人都能做新闻,“人人即媒体”。③ 因此,在播客网站上,我们不再提及“受众”一词,而更习惯说“用户”。
2.挑战传统媒体“把关人”作用
在Web2.0时代,网络传播成为“零门槛”的传播方式,任何网络用户都可以成为传播者。在技术层面,播客具有非线性传播、零门槛、低成本等优势,正是这种互联网的特性决定了用户的信息内容不完全受网站的控制,传统媒体对信息的筛选、以及议程设置的特权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④
3.打破时间地理局限,受众成为新闻源
传统媒体的专业新闻工作者利用集团优势以及技术支持,方便他们在世界各地收集信息进行报道。然而,播客式自媒体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地域的局限,用户也能成为新闻的采集者和传播者。以2009年2月9日发生的“央视配楼失火”事件为例,央视大火发生半小时后,“草根媒体”先于主流媒体透露消息。一位叫“加盐的手磨咖啡”的网民,在事发时恰好路过现场,随即用带照相功能的手机拍下火场照片,这些照片于2月9日21时04分上传到网上。之后12小时内,这批照片的访问量超过37万次,跟帖1700多个。而另一位叫“msun msun msun”的网民于2月9日22时左右将一段现场视频上传到Youtube上。约6分钟后,新华社才在主流媒体中第一个发出了有关火灾的快讯。这类突发性事件的视频材料是主流媒体无法企及的,而传统意义上的“受众”成为了“新闻源”。
4.微内容对传统新闻理念的挑战
微内容是相对于巨内容而言的。巨内容就是传统媒体的主体内容,是体现新闻的重要性、接近性、时效性、显著性和趣味性等新闻价值的内容。对于微内容,该词汇的创造者Jakob Nielse描绘到,这是用来描述一个网页上所显示的“超小文字段”(Microcontent),比如页头与标题。然而面对复杂的互联网,微内容的范畴注定不会是简单的“导引文字”。实际上,互联网用户在网上的所有独立数据,比如博客中的每一则网志,BBS中的每一个评论,甚至用户的每一次点击,都构成互联网的微内容。
目前,Youtube网站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微内容市场,微内容的影响和效果不逊于传统的大众传媒的巨内容。而且,用户对视频音频的每一次点击、评论、收藏,都是一种微内容的体现,在进行音频视频查询的时候,受点击、收藏、评论多的音频视频,会最先出现在首页上。因此在Youtube首页上可以看到“观看最多的视频”、“最热门的视频”以及“精选视频”的链接。这种选择不是来自于Google搜索的机器智能,而是来源于用户自身的判断,可信度更强。
注释:
① 吴彤:《自组织方法论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9页
② 汤雪梅:《Web2.0:自媒体范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第72页
③ 刘正荣:《“人人即媒体”与大众传播要素的质变》,《国际新闻界》,2007年第4期
强化新闻的选择解读
随着数字技术、宽带技术、云技术等技术的普及推广,信息传播变得越来越简单快捷,海量的资讯既为传统媒体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也使得传统媒体应接不暇,甚至造成被淹没之势。“自媒体”打破了时间地理的局限,原本传统媒体的受众成为了新闻源头。2011年“7.23”动车事故最快的信息就是列车上的当事人通过微博发出的,继而各种信息铺天盖地,有被撞车内的乘客亲属,有附近的村民百姓,有紧急赶去救援的各路人马,每个人都只看到自己所在点上的情况,许多信息带有强烈的主观判断与个人情绪,汇聚起来可能是一堆难以互相印证的信息碎片,真假难辨,无法呈现事物的真实全貌,这就是“自媒体”最大的弱点,也是传统媒体优势所在及必须继续加强的主要方面。
仍以“7.23”为例。我们看到,电视记者虽然不是第一个发出消息的人,但随后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所做的大量直播报道仍牢牢占据了舆论主阵地,因为只有从主流媒体上获取的信息才被公认为是可信的、权威的。也许电视上播出的信息,观众已经从其他渠道获知了,但他们仍然需要从电视等传统媒体中得到确认、证实。传统主流媒体因此起到了舆论标杆的作用。
当然“自媒体”的兴起也给传统的新闻理念带来了巨大冲击。以往发生事件,传统媒体可能派出记者到事件的核心现场采访,通过采集核查确认然后进行报道,还原事件,但现在的新闻报道不可能等到所有信息确认无误之后再进行报道,而必须与事件发展同步,做到速报事实,慎报原因,再报进展,边做边说。比如“遇难人数”就不可能一次准确报出,这在世界范围内突发事故报道中都是通行的。另外,必须同时派出多路记者分兵把守各事故现场、医院、殡仪馆、指挥部等能集中反映事件的新闻点,进行选择报道,特别是重点关注事件当中“人”的命运、个体的命运,使新闻报道更加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除了从海量信息中选择、索引之外,传统媒体更应担负起解读信息、引导舆论的责任。在信息的采集和一般加工已不再是职业记者专利的情况下,传统主流媒体应迅速转向对信息的深度加工以及正面解读,抓新闻的第二落点。一条新闻出来,它意味着什么?会怎么发展?它与我有何关?这些新闻背后潜藏的问号有很多,它需要解读需要说明。这也是为什么电视新闻评论广受欢迎的原因所在。央视设立新闻评论员以来,地方媒体也纷纷跟进,江西电视台最主要的地面频道都市频道也在其主打节目《都市现场》中加入了评论员的角色,就其报道的政策资讯、社会新闻等发表观点,评论是非、引导舆论,很好地改变了民生资讯频道给人的浅、小、轻、碎,一地鸡毛的印象,增加了新闻的深度和力度。
强化新闻的联动融合
新媒体时代,新闻的联动融合成为必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不可能超然事外,节目联动,形态交融。这种联动融合包括传统媒体之间的资源共享,也包括传统媒体与自媒体之间的渗透互利。
首先是传统媒体之间,如何更好地加强央视与省台、省台与省台之间的合作,尤其是新闻节目的资源共享方面还是大有可为的。包括突发事件、公共事件还有各地面频道大量紧贴地皮、生动鲜活的社会新闻,都可以纳入共享平台。
此外,电视与纸质媒体之间也有加强共享的空间,尤其是评论方面,电视媒体可以利用平面媒体的优势。江西电视台2007年开办的一档午间节目《杂志天下》经过4年多的培养,目前走势甚好,收视率排在同时段省级卫视前列。它的创办理念就是将杂志的优势转化为电视节目,杂志内容虽然在时效快捷方面不如电视报纸,更不如网络、微博,但它重在深度解读、独家评说。杂志读者层次相对高端,办杂志的人自然也有不少学界精英,素养深厚,所以说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办节目,有杂志观点作依托,这档节目其实就是一档社会热点社会事件评论节目。加上主持人富有个性的语言特点,评说风格,一两句话的评论精到犀利,点到为止。笔者认为这也是传统媒体之间成功融合的一个事例。
最后是传统媒体与自媒体之间的融合。这一点其实从新媒体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发生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现在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采用网络文字、视频、博客观点和微博信息、短信投票、网民联线等手段丰富节目形态,拉近了电视与观众的距离,变单向传输为双向互动,多点互动,有利于电视节目形态发展。因此我们不应视“自媒体”为洪水猛兽,除了积极应对更要主动融合。
强化电视品牌建设
面对“自媒体”时代的竞争,传统媒体最重要的还是打造自身专业性,树立权威性,强化品牌节目建设,培养观众忠诚度。无论如何,做强自我才是竞争王道。
江西电视台近几年一直是按这个思路在做,根据江西的特点资源,依据台情实力,稳扎稳打。首先是以新闻立台,把新闻作为龙头来办,江西卫视一直保持100分钟左右的自办新闻播出量,且五档新闻各有侧重,各有分工。《江西新闻联播》以时政为主,重点宣传好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新闻夜航》以社会新闻见长;《杂志天下》点评为优;《社会传真》侧重以新闻专题反映社会热点;早间以资讯服务为主打,目前看结构数量都比较合理。此外,重点打造品牌节目,除已有的《中国红歌会》《传奇故事》外,2011年3月21日江西卫视推出的《金牌调解》广受好评,收视连创新高。《金牌调解》创意源自对当前社会的深入了解与研究。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和各种矛盾的高发期,很多群众通过人民调解,省时、省力,不花钱,就能解决矛盾和纠纷。《金牌调解》利用电视调解这一新形式,搭建起沟通交流的平台,既针对个体矛盾进行调解,又面向广大观众传递法律知识、传播主流价值观,在实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同时,倡导文明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因此,《金牌调解》的创办,以精准的眼光、创新的精神、专业的态度服务于广大群众,顺应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需求,也为江西电视台成功打造了又一叫好又叫座的品牌节目。
前段时间,网络红人王小山发起了一次悬赏千元的人肉搜索,调动起了网友的极大热情。王小山征求的,是一个手机号码,机主是链家地产董事长左晖。
让万能的王小山如此大张旗鼓地人肉左晖,是因为链家地产业务员无休无止的“骚扰”:买不买房?卖不卖房?租不租房?的确,每天都被陌生来电问个几遍,是谁谁都急!王小山还在微博上倡议,希望那些需要推销的人尽情地致电左晖,实是一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不出意外,没多一会,左董事长的号码就被翻了出来。而此番人肉的结果是,左晖网上道歉,承诺改善公司的营销方式。通过微博而让民众颇为反感但又无奈的电话营销始作俑者低头,这无疑是“庶民的胜利”。
其实,链家地产远不是因微博而产生变化的唯一公司,像体操冠军陈一冰与科宝博洛尼家装因装修而产生的纠纷,后者的总经理便曾登门致歉并赔款。更厉害的是,被网友称为老罗的罗永浩,几乎成了有着“糟糕用户体验”公司的公敌。经他吐槽过的企业不完全统计,有西门子冰箱、中国航空、链家地产、百盛旗下的必胜客、魏公村某餐馆……
微博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近年有一个时髦的词叫“用户体验”,其最集中的体现之处便是微博。体验好了,到微博上show一下,就是口碑传播。体验不好,也show一下,对于卖服务的公司来说,既是个警钟,也是个激励。那些恼恨微博的公司,要么是没有与时俱进地输入新思维,要么是用户体验已经走在下坡路。甚至是央企在微博用户面前走下神坛,等同于芸芸众生。
自媒体时代,微博不仅可以赚得声名,甚至可以成为赚钱的工具。媒体人申音创办了NTA创新传播机构,其主要业务便是微博营销。李开复、杜子建等人,以微博书的形式名利双收。除了这些名人,草根也在自媒体时代走上前台。据称,一个名为“微博搞笑排行榜”的草根营销微博,其年收入高达1500万元,据称缔造者新浪都坐不住了,要从众多草根微博巨额的营销收入中分一杯羹。
那些看到微博积极效应的人或者公司,也因势利导成就了自己的名声与模式。像任志强,遭致网络的误解与骂名已久,自从有了微博,硬是把骂声转化成了赞扬。
高群书导演的《神探亨特张》,彻头彻尾就是一部微博电影。这部投资微薄的电影,不仅演员是清一色的微博名人,其营销方式也是通过@全中国,接地气的影片不仅征服了观众,更征服了苛刻的影评人。虽然票房不尽如人意,但上海国际电影节和台湾金马奖上,却收获得盆满钵满。这和微博的推广不无关系。
有一家叫快书包的公司,以低价和一小时到货而著称。其生存方式便是通过微博营销,不仅通过微博平台放大其卓越的用户体验,更获得微博基金的900万元风投。据调查,该公司几乎不做硬广告投入,消费者知道这家新兴的公司,大都是通过朋友们频繁地@和快到极致的用户体验。
网络是个神奇地,微博则用超高的用户粘性将这份神奇演绎到极致。你说是用户的猎奇也好,或者无聊也罢,总之微博是把大部分人都笼络在自己建造的虚拟城市中,乐此不疲地互相@着。是啊,在你不知道消费者需不需要一小时就到货时,快书包创始人徐智明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市场空间的巨大。然后,他使设想照进了现实,开心地看着微博上的用户彼此愉悦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