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卫生监管论文范文

时间:2022-11-14 04:44:34

序论:在您撰写卫生监管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卫生监管论文

第1篇

摘要: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家对卫生投入的调整,社区卫生服务站如何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以及政府投入的资金如何监管成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就社区卫生服务站如何强化其职能以及资金监管方式提出建议。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问题;对策

1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开展情况

1.1深入宣传,居民健康意识有效增强

2009年以来,以龙泉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13个社区服务站以各种形式分别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发放资料。各社区共发放健康手册共6000余册,发放疾病预防资料10000余份,宏图社区还发放健康教育处方300余份。二是办宣传专栏。共办健康知识专栏30余期。三是培训讲座。各社区分别请资深专家开展健康教育讲座15次,共培训居民达3000多人。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提升了居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增强了居民预防疾病的能力。

1.2优质服务,居民健康水平有效提升

(1)保健服务成效明显。一是免费对0-3岁儿童实行“4•2•1”管理和生长发育监测,开展与儿童相关的服务和新生儿保健、访视。二是开展妇女保健服务。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实施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三是开展老年人保健服务。对老年人疾病预防、常见伤害预防、自救和他救、自我保健等服务。1-8月对儿童共实行“4•2•1”管理监测1980人,随访新生儿218人,进行各种疫苗接种3193人次;共开展孕产妇保健服务233人;登记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六类慢性病人3297人。

1.3强化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处置

一是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预案要求进一步明确,措施进一步有力,责任进一步加强。二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得当。今年,在甲型H1N1流感疫情期间,迅速启动预案,严格监测,及时报告,排查出入境人员,坚持七日健康监测,共查出入境人员933人,监测入境人员47人,有效控制了疫情漫延。三是卫生消毒制度落实到位。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坚持开展消毒灭菌活动,配合社区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公共卫生环境得以净化。

2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服务体系不顺,双向转诊机制未形成。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国家卫生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广大居民群众的需求。使有限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资源使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社区卫生服务站公益服务未完全体现。

二是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机制不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其主要工作依托的是社区,所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最终落脚点是社区,那么,社区居委会理应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层管理者,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与服务、考核与评价,社区居委会都应参与。

三是人员流通不顺,用人机制未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人才队伍建设不足,主要表现在人员学历偏低,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加上社区卫生服务站均系民营私立性质,人才不能统一配置,学历较高的院校毕业生不愿进等,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发展。

四是经费渠道不顺,影响卫生服务站发展活力。2008年,国家实施“3342”(中央3块、省3块、市4块、区2块)财政补贴,下拨龙泉社区卫生服务站补助经费110万元(一般的卫生服务站6万元,较大的卫生服务站7万元,较少的卫生服务站3万元),但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站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同时,也存在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的问题。

3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是完善机制,坚持建、管、用的原则。政府应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纳入政府统一规划建设,在批准规模小区建设时,要审定规划具有服务功能的卫生服务站的地点。进一步完善由街道、社区参与管理的联运机制。同时,把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考核考评纳入监督机制,真正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民所办、为民所用。

二是用活政策,促进社区机构与辖区大医院双向转诊的合作关系。主管部门要切实把国家医疗政策用好、用活,并落到实处,深入探索社区居民双向转诊的新路子,充分引导社区卫生服务站把握政策尺度,坚持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上医院”的原则,积极主动与大医院协作互动,建立和稳定双向转诊关系。

第2篇

卫生系统媒体资料管理现状及建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重庆市卫生系统内近年来以多媒体为载体而记录重要事件的资料逐年增多,目前市卫生局有400多盘DV磁带,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很多资料独一无二、非常珍贵,但是以磁带、光盘为介质的素材保存、使用方式面临许多问题。同时,作为全国五个卫生信息化试点城市项目的深入推进,各级医疗单位将产生越来越多得电子表格、电子文档、电子音视频资料,现今对这些巨大量的数字资料管理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安全性差储存的安全性。一个是档案资料的物理上的安全性,这也是最重要的,单个储存介质如电脑硬盘、服务器硬盘、磁带、光盘寿命有限且安全性低,且由于重庆气候原因,容易受潮造成磁粉脱落;由于储存介质的损坏造成资料的丢失,后果非常严重。资料保密的安全性。机关工作资料许多都是资料有其严格的保密等级、公开对象限制,隔离保存非常重要。

(2)存取检索不方便以磁带为载体的保存方式,由于没有健全的编目检索条件,资料的查找非常的复杂,同时传统方式还有一个重大缺陷,就是很多不相关的资料保存在一盘光盘上,有人将这盘光盘借出后,别人将无法利这一盘光盘上所有的资料。城建档案馆目前就存在这种困难,如有某位领导想看一段历史媒体资料,声像科的技术人员需要在海量的光盘中找出保存的单个光盘,然后将这盘光盘从始至终的播放才能找到,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3)共享的困难假如有几个人同时需要借用某一些资料,目前的管理方式无法实现。

(4)资料交换的困难目前卫生系统内各单位间的资料提交、交换都是由人工刻成光盘,在送给管理或使用部门。假如能在局域网内用电脑完成提交,而不需人工,将会让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5)远程检索查找的困难局内的领导或工作人员出差在外,因工作需要想查找各种资料,目前远程资料检索、下载还无法实现。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可通过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检索方式来实现。

(6)传统磁带管理媒体资料成本高以上的困难,都通过建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来解决。

卫生系统内建立媒资系统

鉴于卫生系统的实际情况,我们需要建立一款高度集成化的即连即用型媒体资产存储管理产品,在具有弹性和易用性的B/S(WEB页面)架构基础上,以最简化的流程实现视音频素材和多种其他媒体文件的导入、编目、存储、检索、离线归档管理、素材下载等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主要业务。

1需求分析

1.1网络站点需求与现有非编系统及PC机紧密连接的方式,实现采编存一体化的网络应用流程,建立完整的在线/近线/离线相结合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在局域网内任意机器都可作为编目检索工作站,无须单独配置编目检索工作站.

1.2网络管理需求由于在网络中的各类使用人员众多,因此应具备如下要求的网络管理功能:①系统必须具有对所有编辑人员进行统一的分类管理和对应的操作权限管理;②系统必须要具有对网络编辑中所有重要信息进行记录,便于事后通过记录的事件日志查询功能;③系统具有对各类编辑设备的管理功能,在网络编辑中,通过中心服务器自动完成对网络中所有编辑站点的使用时间进行记录,方便事后的各项统计。

1.3存储需求现有的资料为10TB,因此在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中,应至少包含600小时的高质量媒体资料长期存储,并有年增量100小时素材存储的实际需求。

2功能要求

提供手动和自动两种上载方式,手动上载就是在客户端以C/S或B/S方式上载;另外为了更加便利于卫生系统内部工作流程,要求操作人员只需要将上载的素材拷贝至设定的HotFolder共享文件夹,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自动扫描HotFolder文件夹并上载该素材。系统具备高低码流两种存储方式,及系统分在线、近线、离线的管理方式。采用可视化的离线带架管理,根据自定义策略自动为离线介质分配带架位置,并提供可视化的带架视图,直观、便捷地对离线带架及介质进行管理和维护。

2.1要求具备很强的系统扩展性要求将组件与核心服务分离,能通过新增组件实现功能扩展;能通过新增存储设备来扩展存储能力支持将组件集中部署和分布部署,从而加大系统处理能力和业务吞吐量。

2.2可跨平台的运作完美运行于windows平台和MACOS平台。不同操作系统下的计算机设备都可以联入系统做为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客户端。

2.3要求媒体资产管理中心系统采用多平台全程B/S架构,应用WEB技术,可架设在任意网络环境中,局域办公网、域环境和因特网等等,部署简单,所有客户端只需输入服务端IP地址即可接入媒体管理系统。

2.4安全性要求要求具备完善的密级管理,素材级的加密控制,严密的用户权限控制,素材对于客户端完全不透明,全流程只存在元数据交互,杜绝病毒渗透,在线素材可另存到光盘介质,存储系统的具备备份容错机制保证系统数据和素材的安全。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在卫生系统的应用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要求既可以在单机模式下应用,也可以在网络模式下应用。就重庆市卫生系统目前的现状来看,除市卫生局外,其他下属的区县级单位目前的媒体资料很少,还没必要用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所以现阶段建立媒资系统主要用在管理市局现有的媒体资料,满足与非编系统无缝链接调换资料。但应用功能上必须具备网络化的模式,公共网内的任意一台PC机都可作为客户端进行上传、下载等操作。

1单机应用模式,即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只配合非编系统使用,可在非编单机上安装B/S客户端软件,组成一套带有上载、编辑、存储、编目、检索、素材下载等功能的最简化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2网络应用模式,公共网内计算机(非编、单机)可通过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Hotfloder上载方式将非媒资系统用户的素材文件通过FTP服务器上载到媒资系统存储并入库。用户对库中素材进行浏览、检索操作。将检索到的素材文件导出到指定计算机FTP服务器、或非编设备进行编辑制作。

第3篇

通过加强对卫生常识的广泛宣传,目前大部分用人单位对卫生法观念已经有了大的改变,为卫生防护知识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推动了卫生监管部门贯彻执行卫生行政法。但是任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卫生监管工作任务艰巨

不少企业和学校卫生观念还很淡薄,就个别企业而言,基础卫生条件极差,在餐具消毒保洁方面还不够,法律意识浅,办证效率低,中间从业人员流动也很大,对卫生知识的了解也很少,其卫生操作技能也很差。特别是个体小型企业,他们在法律意识肤浅、淡薄,对各项卫生设施配置也不愿投入,从业人员流动大,不支持健康检查工作,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甚至遭到个别人员辱骂等,卫生监管执法人员也难以将卫生行政法执行到位;还有一些集贸市场的生肉摊贩从业人员不体检、无卫生许可证、无健康证,这些人员难管理,监督执法中,最易发生冲突,有的竞拿刀威胁执法人员,扣留执法人员执法证件。

(二)疾病管理环节薄弱

个别学校卫生保洁员,他们自身卫生保健意识淡薄,对传染、食源性、寄生虫等疾病的预防知识和能力都存在盲区和盲点,学校疾病也接二连三的发生,特别是农村学校居多,然而学校对卫生管理工作也不够重视。

(三)卫生监管执法人员力度不够

目前卫生监管执法人员对中小企业的卫生监管尚未做到严格监管,对小企业执法力度不够,部分违法行为不能及时处理,领带卫生监管制度不全,不少执法人员不能按时交办上级部署的工作,其内部管理和学习制度也有待加强和提高。总之就目前形势而言,卫生监管执法人员应把重点工作放在打击和查处非法经营的企业让他们无立足之地,保护合法经营企业,推动经济秩序走上规范;和相关部门部门联合执法,对违规企业进行突击检查,严厉打击不法经营者。

二、对卫生行政法的认识

卫生行政法是学习和研究卫生行政学的基本问题,它关系卫生行政学的整个体系结构。卫生监督主要有4个特征:(1)主体的特定性(2)职权的法定性(3)行为的主动性(4)国家强制性.卫生行政单位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国家授予的职权从事卫生监管工作,行政法是规定国家行政机关组织、职责权限、活动原则、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调整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其职能部门在行使行政管理职能中,同其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的社会关系。

三、如何利用行政法开展卫生监督工作

(一)定制完善的卫生监管人员管理制度

卫生监管不恶魔呢要各尽其职,积极配合上级领导严查不符合卫生标准的不法企业,执法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有任何徇私行为和懒惰心理。加强内部执法人员的整顿是保证卫生监管工作执法到位的前提保证。其次争取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卫生监管同环保和消防等审查共同进行,让建设项目必须做好各方面的登记,以至于从源头上严格控制。另外还要不但探索卫生监管的工作方式,集中精力对重点单位实行监督和审查,进而提高卫生监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大力加强卫生健康知识的宣传

定时开展卫生健康知识的法规宣传,提高社会职业卫生的意识,采取调研等形式深入了解目前存在的卫生问题,加强领导、把卫生监管工作落实到实处。例如通过报刊、新闻媒体等进行宣传,唤起社会对卫生健康的关注。同时也要宣传卫生法律、法规。

(三)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专项检查

组织开展对学校、企业、餐馆等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对各类学校、单位、餐馆的食品卫生、卫生设备以及环境等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学生、企业员工乃至人们的饮食和生活卫生安全。例如:水质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制造单位、学校食堂、医疗卫生单位、卫生抽检等专项检查

(四)依法执行卫生行政法

严格按照卫生行政法追究和处理不法企业,卫生行政法追究程序主要包括下面几个环节:立案、调查取证、提出处理意见、经审查委员会集体讨论并作出处理决定。完整的监督系统既保护了卫生监管对象的权利也体现了卫生监管执法的合理性。

(五)及时通报卫生监督监测信息

对查处的不符合卫生标准的企业、单位情况及时通报,通过新闻、报刊、通告等形式让人们清楚了解此次查处的企业不符合卫生标准的表现,给予不配合卫生检查企业单位警告,进一步体现卫生监管执法人员公正执法。

第4篇

机关单位监管部门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1.监管体制未理顺

目前,安监机构的管理是上下级指导关系,每一级安监机构只对本级机关单位负责。近几年,全国很多地方都大搞开发区建设,级别也越来越高,存在共同的问题就是没有专职的安全监管机构,很多监管职能是由负责经济管理的部门兼职,缺乏人员装备和必要的物资保障,安全投入不足,监管不到位,是目前开发区事故高发的重要原因。

2.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人治大于法制

国家近些年不断出台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但实体法过多,缺少程序法、缺少对责任追究的专项法律。安全生产法律落实不到位,在监管检查中,发现企业存在严重的违法现象,未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进行处理。一些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地方机关单位领导总是能瞒就瞒,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安全监管机构的处罚进行干涉,导致了该处罚的事故没有处罚,同时导致了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

3.专业人员不足,无法满足各类企业的监管需要

生产工艺不同、设备设施不同、操作规程不同、使用的生产原料不同,这些企业需要各种不同类别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监管,光凭目前安全监管机构的人员和力量,是无法在企业监察中发现问题、指出问题并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安全监管机构是法律的执行机关,不是专业的技术部门,很多时候执法人员凭着经验来进行识别隐患,导致很多隐患不能彻底的排查出来。目前,大量的中小企业和非法生产经营的企业,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不到位,专业技术能力不强,安全管理水平有限,这类企业属于事故高发型企业,如果机关单位监管机构不能实施有效的监管和执法,无法发现隐患并督促企业整改,事故仍然无法控制和避免。

4.对安全生产事故重视不够,未将安全生产放在经济发展的首位

机关单位的主要领导对本辖区的安全生产负全责,但是往往领导们注重经济效益,注重政绩,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在安全生产的投入上严重不足。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引不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只有当事故发生了,追究领导责任的时候,才知道安全生产是多么的重要,很多时候把别人的事故当故事讲,没有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没有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到第一位。

5.企业对监管部门的配合、自身隐患的整改认识不到位

有些企业认为,机关单位监管部门来监督检查是对企业正常经营秩序的干扰,认为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问题自己能解决,不希望机关单位部门过多的干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对检查发现问题和处理,采取对抗态度。对安全监管机构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企业重视不足,难以彻底整改隐患,只是应付监督检查。企业未与机关单位监管部门站在同一立场,将所有的问题找出来解决掉,没有认识到机关单位监管部门是来帮助企业解决安全问题,避免事故的发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机关单位监管部门如何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

1.全面掌握本地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状况,有计划、分类别的进行有效监管

机关单位安全监管部门应摸清本地区的企业总数,将企业进行分类,区分重点监管企业和一般监管企业。将监管部门有限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重点监管企业上,才能减少事故发生。目前,事故高发主要是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的企业,部分企业还存在着重大危险源;其次是非法生产经营的企业和小型企业。监管的重点是对事故高发的行业和中小企业,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抓手,加大对这类企业的监管力度,开展经常性的执法监察,帮助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企业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使企业的安全管理状况能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避免或减少事故发生。

2.借助安全生产技术中介机构和安全生产专家的力量,弥补监管力量和技术的不足

现行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是安监部门负责综合监管,各有关部门负责行业监管。在实际工作中,安全监管人员配备不到位,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为了解决在监管中存在的技术性监察的缺陷,在招录安全监察执法人员时应注重吸收专业技术人才,进入安全监管部门后再进行执法业务培训。监管人员最好是工业企业的某一方面的专家,再经过相关法律和执法程序培训后,成为某一方面的专业执法人员。在弥补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情况下,最简便也最实用的方法就是聘请某一方面的专家提供技术服务,监察执法人员根据专家的意见下达整改指令,整改后组织专家进行复查销号。当前,国家鼓励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为企业和机关单位提供技术支持。机关单位监管部门可将辖区的企业进行分类,采取机关单位购买服务的方式对中介服务机构进行招标,通过安全技术中介定期对企业进行隐患排查和整改,将检查中发现的隐患报安全监管机构进行督办,一般隐患由中介机构和企业共同整改,重大隐患由当地安全监管部门或机关单位挂牌督办,确保整改到位。

3.加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

这是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员工只有树立起时刻讲安全、处处想安全、任何时候安全都是第一位的观念,才能按照操作规程和步骤完成工作任务。培训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通过安全培训,掌握安全管理和事故防范的理论和方法,提高管理者安全管理的技术水平,使其具备安全管理岗位的基本素质;二是通过培训让员工(包括特种工)明确自己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熟练掌握岗位操作技能。通过安全监管机构的培训和考试,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学会了如何进行安全管理,如何防范和避免事故发生;员工通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培训,明确自己应干什么、不应干什么、怎么干;通过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特种工才能适应特殊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4.进一步完善和改革安全监管体制,加强安全监管部门建设

我国目前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在职责分工上还存在相互交叉、职责不明的地方,相关机关单位监管部门相互推诿和“扯皮”,严重影响了安全监管有序进行。各级机关单位部门应在法律规范分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分工,做到职责明确;各行业和领域都要明确专门的主管部门,做到监管无空白、事事有人管,以有利于事故发生后的责任追究。国家可改革管理体制,专业的安全监管部门应实行垂直管理,每一级安全监管部门对上一级机关单位负责,避免地方保护主义,避免为招商引资而放弃对企业的管理。当前,一些地方机关单位为了招商引资,在办理施工手续方面,将安全生产设施三同时给予减免办理,在安全设计上也未经安全监管部门的审核,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设施设备存在隐患,整改非常困难。在对外资企业的监管上,有的地方机关单位放松对企业的安全监管,甚至一年也不到企业检查一次,发现问题也是大化小、小化了,只要不出事故,就没有人重视。通过监管部门的体制改革,可直接避免对企业监管不到位、发生事故后人为干涉事故处理、瞒报或谎报事故等现象,使事故的处理更加客观、公正。

5.各级机关单位应进一步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并监督专项安全资金投入到位

第5篇

数据服务系统不仅能实现标准的有效管理和准确调用,且可在检验流程管理与检验报告形成过程中达到实时控制与即时修正的协调统一。

1.1标准服务国内现行的标准体系包括国家强制性/推荐性标准、产品卫生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类别。选用规范有效、合适准确的检验标准是检验有序开展的前提,也是报告管理模式中的重点。我们建立了涉及1000余项现行各类检验标准、检验方法的标准库,按检验服务类别分为医学和与卫生检验两类,并利用种类、来源、范围、特征、使用频率、认证/认可类型和受控状态等要素创立了集合模式。所有标准及相关集合作为独立数据源,有目录、索引及关键词搜索功能,可在样品受理到检验报告出具的全过程随时浏览、联机查询或复制,在提升检验效率的同时节约了管理成本。

1.2流程服务在检验流程中,原始记录收集、实验数据汇总、检验报告形成、报告内容审校、合格报告签发的系列过程涉及的人力物力成本巨大,也是管理的难点与重点;常规管理模式往往无法实时发现错误、有效判定责任。系统采用一样一编号、一号一流程的数据管理模式,与样品受理、样品交接、样品流转工序有机结合,实现全检验流程委托书、流转卡、交接记录、原始记录、检验报告单等关键性材料的数字化更新,并提供了便捷的实时查询功能。

1.3报告服务对常规检验,报告服务模式继承了标准服务、流程服务的特点,以样品编号为标识核心,将相关样品信息、流程信息、项目依据信息、检验结果信息等打包集合,报告编制时直接调用集合内容,系统自动匹配相关栏目、更新流转内容,形成完整报告。对需标示检验过程、检验方法特征、环境参数等有效信息的健康相关产品、消杀产品、保健食品、农用产品等的注册检验,或格式化要求高的洁净控制效果、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等的卫生学评价报告,因报告内容较复杂,多采用自定义模板(另行编辑的标识封面、方法依据、检验内容、结果评价等格式),配合报告服务模块按需组合修订相关检验信息要素形成报告。报告编制人通过原始记录汇总、结果数据核查后(对委托检验样品参比全部检验数据后评价检验结果,对委托测试样品直接出具实测结果)将报告初稿交付相关责任人批准审核后出具正式报告。另外,通过健全报告的修改程序,使报告的修改与原报告相关联,实现了报告修改的可追溯性。

2质量控制

落实样品检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提高检验报告质量的核心与关键。落实质量核心内容(人、机、料、法、环)的具体措施反映在采用电子印章责任到人、全程监控关键控制的管理摸式:将有资质检验相关人员签名信息作为责任标识的电子印章分类保存、自动调用、实时更新;将样品接收、标准选用、信息采集、样品交接、设备管理、环境参数管理、实验员资质管理、实验相关物料管理、结果汇总、数据校验和报告编审全程纳入监控范围;以流程中交接环节为关键控制区,通过文本签名与电子印章的互调互校,对流程即时复核查验,对责任事故追溯与重现,达到对所有检验相关内容的质量控制。

3综合管理及查询

通过新增、删除、检索、调用等手段,达到认可/认证标识确定、检验依据/标准状态受控、检验项目/参数变更、电子印章运用废止等综合管理目的。查询模块即可嵌入质量控制模块,调用不同模块中标识信息,利用流程追溯、流程回退、错误更新、信息重置等方式,达到质量监控、错误纠正的目的;也可作为独立模块,利用模糊检索、关键字检索、时段检索等手段,对样品基本信息、数量、来源、状态、分配、存管、交接、报告流程、检验进度和工作量等记录进行综合掌控。

4特点与优势

4.1工作效率提高系统将报告质量控制关口前置,结合样品特点,对常见项目打包集合,按样品属性分类调用,实时确认,避免多次录入,方便信息调用和确认,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管理成本。

4.2标准使用准确系统采用配置标准集合方式,将不同属性样品按项目分类集合管理,做到确定项目时有关信息同窗排列与模糊查询时有效分辨标准适用类别,克服了标准引用错误、配套错误和选取失误,提高了标准利用率,保证了报告质量。

4.3检验流程规范系统实现了对检验全程实时监控,对流程错误及时修正,对交接程序关键控制,有效防止了人为错误与系统失误。尤其在质量管理上的信息录入、交接确认、数据整理、结果审校、报告编制、审校签发全流程关键控制区的电子印章与文本签名双落实的控制措施,对样品受理和检验过程所涉及人员和操作实时跟踪、全程监控,实现交接过程明确分工、明析责任、及时追溯、实时更正,规范了检验流程。

4.4实验数据安全系统通过电子印章授权限制,检验更正自动保存,使无资质人员不得参与检验,无关人员无法接触检验相关信息,保证了实验数据安全,符合“保护客户隐私”的服务理念。

5不足与改进

5.1标准库标准有时效性,针对标准的变更、升级与废止,标准库的维护非常重要,但工作复杂而艰巨,此外还需进一步开发与市售相关标准管理服务软件兼容的接口。

5.2认证认可标识的选择目前是由报告编制员在报告编制过程中人工选用,如何做到随检验项目的变更自动更替、如何对选用失误自动预警尚需改进。

5.3数字修约正确读取实验结果并输入原始记录由实验员完成,有效数字的确定与检验方法、实验仪器的选用密切相关。如何在管理体系内伴随标准、设备的选用自动对录入结果数位进行修约判定预警亦是尚待改进的内容。

5.4纠错预警对检验报告中的逻辑性错误系统有一定自动纠错能力,但在检验结论自动生成环节还不能纠正所有的检验内容,对需要进行人工拟合检验结论的纠错预警需要改进。

6小结

第6篇

吉林省白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化妆品稽查分局,吉林白城 137000

[摘要] 在食品卫生法中,食品卫生标准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它也是卫生监督管理法制化的必要手段和基本依据。然而随着食品卫生标准的发展和完善,其在卫生监督管理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主要论述食品卫生标准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食品卫生标准在卫生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以便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借鉴参考。

[

关键词 ] 食品卫生标准;食品卫生监督;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R15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a)-0041-02

[作者简介] 张天辉(1970-),男,汉族,吉林省白城市,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食品化妆品卫生监管。

食品卫生标准是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进行卫生监督管理的根本依据。食品卫生标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和进步,食品卫生标准以及其在卫生监督管理中的问题也相继暴露。所以食品卫生标准在卫生监督管理中的探讨,不仅有利于食品卫生标准的完善,而且对食品卫生标准在卫生监督管理中的应用也更有意义。

1食品卫生标准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的发展和进步,食品卫生标准的缺陷和不足渐渐暴露出来。食品卫生标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新增的标准项目数量少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发展,食品卫生标准也有了不小的改善,但由于目前我国卫生检测项目并没有增多,这就导致食品卫生标准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限制。所以,我国在卫生标准更新发展的同时,也当相应地增加食品检测项目的数量。

1.2操作不够缜密

食品卫生标准的操作过程容易受客观条件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其操作过程缺乏缜密性,以及科技创新和设备的应用。因此,在完善食品卫生标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实际操作的应用能力,避免发生受外部环境影响的情况。

1.3执行力度不够

在进行卫生监督检测时,卫生标准是其衡量的基本依据,同时标准的执行也是监督检测的重要环节,检测的力度在卫生监督中能够充分体现出来。因此,加强卫生检测的执行力度是检测部门必须强调并高度重视的重要举措,这不仅是卫生标准完善和发展的保障,同时也有利于食品卫生标准的实践和落实。

1.4卫生检测制度有待改善

卫生检测在卫生标准过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是直接影响卫生标准在实践环节结果的重要因素,另外,食品卫生检测还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系数起到了重要作用。可见,卫生检测不仅可以加强食品卫生制度的发展和实践,还为人们的食品安全建立了有利保障。

1.5继续使用废弃的食品卫生标准

由于基层单位对新的消息无法及时获悉,以致新标准实施后,基层仍然使用作废的食品卫生标准,这对呀食品卫生监督的工作会产生很大影响。

2食品卫生标准在卫生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食品卫生标准对于执行部门来讲是执行法律时的必要手段,但对于卫生监督管理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卫生标准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食品卫生标准在卫生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1部分地方卫生监督检测部门设备陈旧

不同的检测机构食品卫生检测情况不同。在部分地方检测机构,由于检测人员缺乏相应的理论或实践知识,会不重视卫生检测的重要性,加上检测设备的陈旧,这就会导致卫生检测的专业力量和检测技术相对薄弱,检测结果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使检测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2.2食品卫生检测程序复杂、步骤繁多

食品检测过程需要提供各种复杂的报告和实地材料,另外,检测过程还需要各级不同检测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这就造成检测程序过于复杂、步骤繁多的现象,严重影响卫生检测的行进效率。

2.3部分检测项目缺少与之相对应对应的检测方法

部分食品卫生检测项目在进行食品卫生检测时缺乏明确的检测方法,比如对含食品添加剂的物质进行检测,部分检测项目就会无法用相应明确的标准方法对其进行检测,只可以规定其相应的标准量,这就使得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2.4未使用正规出版社发行的标准文件

随着科技进步,卫生监督部门经常利用网络下载文件,所以在工作时使用的标准正常是复印件或者自行翻印。在食品卫生监督过程中,尤其是出现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时,使用复印件或自行翻印的卫生标准,管理相对行政复议、人民法院、人的主管机构要求是务必使用和提供正式出版的食品卫生标准印刷件,印刷和翻印件不被采信。而且,管理相对人对复印件或自行翻印,持有怀疑态度,这会严重影响食品卫生标准的督查效果。

3食品卫生标准在卫生监督管理中的改进措施

食品卫生标准的可行性和完善程度必须通过卫生监督管理来体现,因此在完善和发展卫生标准的过程中,也应重视在卫生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3.1加快研发快速检测仪器的速度

如今,食品卫生检测方式日趋完善,研发快速检测仪器也就成了检测部门的当务之急,所以在不影响食品卫生检测监督管理的标准真实性的基础上,相关组织部门应加快研发快速检测仪的速度。科学技术正不断发展,快速检测仪器的研制也在逐渐深入,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应尽快将快速检测仪应用到实处去,加强对食品安全卫生的检测力度,促进检测程序的顺利进行。

3.2强化基层人员管理,改进基层检测设备

在对食品卫生标准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卫生检测的设备不仅是反应食品卫生标准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保证食品卫生安全的必要手段。所以卫生检测部门务必要对陈旧设备进行改进,适时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另外,检测部门人员的理论、实践知识一定要加强,务必对其进行严格管理,争取建立严肃、谨慎的检测部门。

3.3对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化处理

在制订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法律规范时,应注意要符合我国的经济体制和基本国情,同时应注意要建立严格规范化的食品卫生法律体系,切实加强相关部门对卫生标准的学习、完善,使得这些相关政策可以在卫生检测中落实。

3.4重视检验程序,完善高度重视的项目

在制订食品卫生标准时,应高度重视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关注的话题,将社会、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项目高要求、高质量、高水准的完成。在进行卫生监督管理期间,相关部门应逐步将检测的复杂过程简单化,适时采取相应的卫生检测方法。另外,应根据卫生监督管理的情况,逐步制订、完善相关的检测程序和项目。

3.5加快实行卫生标准资料的信息化管理

食品卫生标准规范化的保证是必须做好卫生监督检测和地方食品采集检验工作。然而由于基层部门无法及时获取最新的食品卫生标准,在进行食品卫生检测时常常要进行手工查找标准,这就导致食品卫生检测的质量和效率大大降低。所以政府应当根据地方检测部门现有的设施、检测人员等具体情况,适当加大对食品卫生监督检测的投资力度,争取建立完善的食品卫生标准资料信息共享化体系,加快卫生标准具体资料内容的更新速度,以保证各地方食品卫生检测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地查阅相关资料,保证卫生监督检测的可靠性和食品卫生质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结语

为满足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要求,食品卫生标准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提高食品卫生标准在无形中为人民群众日常饮食健康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我国市场经济有序、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食品卫生标准的质量与卫生监督管理检测密切相关,所以在完善食品卫生标准的同时,还要加强卫生监督管理的力度,以及法律规则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

参考文献]

[1]彭金梅.高校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中PDCA循环的应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1(7):893-894.

[2]周家元.浅谈食品卫生标准在卫生监督管理中的问题[J].中国卫生产业,2011(34):169.

[3]张蓓蕾,陈刚,周艳琴. 卫生标准在卫生监督中的适用现况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2(1):42-48.

[4]刘永泉.北京2008奥运公共卫生监督风险识别与遗产分析[D].中南大学,2012.

[5]张蓓蕾,周艳琴,高智群. 卫生标准在卫生监督处罚中的应用举例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0(3):217-219.

第7篇

要做好质量管理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素质、岗位配置数量及工作人员主观积极性、责任心很重要。首先领导要清醒认识实验室工作的重要性及特殊性,实验室检测工作收费是目前单位收入之一,从科室设置来说也不是可有可无的,领导对此项工作重视程度是检验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之一。

1.1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个人业务技能个人业务技能水平的高低与保证检验质量有至关重要作用,对卫生检验人员应给予一定的自和发展空间,使其按专业的特点加强自身的业务建设[2],要鼓励大家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加强人员业务技术培训,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专业及相关知识培训及实践操作考核,必要时针对检验专业的操作性强,经常性组织操作技能培训、比试,要形成一种业务技能比、超氛围,全面提高自身检验水平。

1.2专业技术人员数量配备要合理由于卫生检验的技术性强,难度大,涉及面广,社会地位和专业地位低下,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实施工作计划,所以卫生检验人员在数量上发展缓慢。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逐年增加的卫生检验任务与卫生检验人员的数量很不适应。卫生检验人员繁重的检验任务,直接影响着卫生检验的质量控制[3]。要结合国家对机构设置人员数量要求及本单位实际情况,合理配备检验人员,避免人少事多而不求精的局面,同时认识到培养一名专业人员不容易,最好不要轻易对检验人员进行其他岗位调整,确保检测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1.3人员素质要求检验工作是一个高度严谨的科学实践操作过程,实验过程中不得有丝毫虚假和含糊,检验人员要求必须有高度责任心和一定专业技术能力;要不断加强法制观念教育,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求具有敬业精神;严格操作规程,对一些责任心差,不能胜任岗位的人员要及时进行教育直至调离工作岗位。

1.4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健全和应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检验人员积极性。有效的健全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充分发挥检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4,5],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使检验人员工作责任心及工作危机感加强。目前实行的绩效考核实际是按人分配的机制促进了只要出勤,干与不干一个样,会者多干,不会者少干或不干,不干没有错,多干出错反受罚的怪异现象[6],严重影响了检验工作的发展及检验质量。要想改变这一现象,各级领导应加强对卫生检验的重视和检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理顺检验科和各业务科室之间的关系,使检验人员能在一个公平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如在实际考核中充分考虑多劳多得、工作技术含量高、学历及资质等因素;同时还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一些责任事故要进行一定的责任追究。这两个机制的建立是相互依存的,如果只是进行责任追究,可能会对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有很大的打击,反而会对检验质量有不良的影响。

2充分认识对样品采集、送检、流转、贮存、保管的规范管理

实验室建立样品的唯一标识系统是样品管理的关键环节,它是每个样品在检验过程中识别和记录的唯一的标记[7]。在整个样品采集、送检、流转、贮存和保管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相关要求操作,确保样品不损坏、不丢失、不混淆和不变质,同时必须按要求详细登记相关信息,切实认真、细致做好这些工作在整个检测工作中至关重要。

3充分认识仪器设备在保证检验质量中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检测技术的发展,很多检测项目都依赖于仪器设备的检测分析,仪器设备技术性能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质量[8]。因此,实验室应对所有仪器设备建立固定台账;建立唯一性识别标识;对使用、维护及保养等情况要进行详细登记;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对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仪器设备进行计量溯源,在有资质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确保仪器出具的结果处于可控及可信范围,同时在条件允许下尽量购置一些高精端仪器设备。

4充分认识标准品及实验环境对检验质量的影响

目前有证标准品的普及,大大促进了检验工作的开展,同时也提高了检验质量。实际工作中最好采用有证标准品及内控样;检验工作的开展必须具备足够的实验场所,合适的环境和符合有关健康安全和环保要求的实验室[9],实验环境也对检验质量存在一定的影响,要从科学、实用及安全多角度考虑改善实验环境,尤其是大型仪器设备的环境要求必须满足,从而保证检验质量的科学、有效。

5充分认识参加能力维持对保证检验质量的作用

经常性的参加由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及省、市疾控中心和由本中心等单位组织的检测能力验证和实验室比对工作,为保证实验室对外检测能力,实验工作人员独立检测能力,证实某种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在无法溯源到国家基准时,为测量结果的相关性提供满意的证据。

6充分认识检测工作及报告发放与检验质量的关系

检测工作及报告发放实际上是和人员对检验质量的影响基本一致,再次重点进行强调,目的是为了体现人员的基本素质、业务能力及数量配置合理性的影响之大,检测工作全程都受到上述因素影响。结果报告是实验室检测工作的最终产品,也是实验室工作质量的最终体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客户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实验室的形象和信誉。在报告发放前报告编制人员要认真细致对所有记录进行归类及核实及实事求是地按要求进行报告编制;检测者、审核者及报告签发人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认真细致进行系统性分析,确认签字,否则前面的种种努力也将是白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