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0 23:44:29
序论:在您撰写实习毕业生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药学教育;实习;流程;药房
随着药学服务理念的提出,负责药品使用的药学工作模式,即医院和社会药房的药师工作内容发生了重大变革。药师们不再只是发挥简单的调剂职能,实际上药师在监测药物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尤其在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和报告上发挥作用。这一变革对药学专业教学内容和模式产生了新的需求。特别是毕业前实习阶段的教学关系到药学教育改革的成效。
药学本科毕业生面向药品的政府管理、生产、流通、使用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它非公有制医疗机构及药学相关行业如健康、保健、康复、咨询、保险业等岗位也成为药学毕业生就业的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1994年-1998年全国药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只有10%的留校或者继续深造,8%的在科研院所和药品检验所,有高达36%的毕业生到医院药房工作,19%的在制药企业,10%在医药流通企业。1999年和2000年到医院药房工作的毕业生比例有所下降,为24%左右,制药企业上升至28%,医药流通企业14%,留校或者继续深造仍占11%。可见本科毕业生在医院药房工作的比例较大。如何规范新形势下药学本科生在医院药房的实习流程,培养出能胜任药品使用岗位工作的合格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一、全面了解工作流程
在我国现行的职称评审体系中,本科生毕业后工作1年即可参加考试,考试通过后可获药师资格。因此,本科生在实习阶段应该对医院药材科有全面的了解并且熟悉工作流程。在工作1年后才能达到药师的要求和能力。按医疗机构的药师应具备的能力的要求[3],实习期间应该达到的目的有以下几点:熟悉门诊、急诊病区药房、药学信息与药品咨询服务等部门的职责、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各岗位职责。初步掌握药品采购、供应管理等程序和技术要求;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药学信息与药品咨询服务等。了解肠道外营养液和危害药物静脉用药调配室岗位职责;常用药品的通用名称、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常用有效期药品的管理;药品分类管理的原理与相关政策规定;医院一般常用制剂的配制,主要设备;合理用药原理和安全性监测方法,初步懂得用药失误的预防;初步了解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与评价的能力;个体化给药方案;临床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具有对药物进行调研与分析,提出改进意见的知识。
二、合理安排实习时间
我校药学院实习时间从1月份开始,5月份结束,除去春节放假,论文答辩等,共计15周实习时间。还有一些学校从11月份开始到第二年的3月结束,除去春节放假,共计14周,余下的时间用于找工作。在80~90年代药学本科生实习时间一般为1年,现在各个学校的安排不尽相同。作者在实际带教中发现,本科生实习时间应为1年,实际上最后1年的下学期大多数学生要找工作,找到工作后某些用人单位要求到本单位实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需要转实习点,要留一部份时间给学生自由支配。因此,有效实习时间大约24周,学生才能了解药房所有工作。
三、建立规范的实习流程
3.1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第1天进行职业、职业道德教育,这方面的内容在课堂上接触较少,没有专门的讲解。在带教实习中发现,学生对于今后的工作去向,工作涵盖的内容没有一个总体的概念,对于自己的爱好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非常模糊,没有真正地理解药房的工作性质,看不起药房工作等。因此,我们安排4个学时进行工作方向的讲解。
职业道德在实习阶段应该涉及,这些东西不学习,学生一般没有警戒线,在日后的工作中在人事关系以及医患关系的处理上会出现偏差。我院的药学部规模较大,药学专业的大部分内容都有涉及。我们编制了包括药学科研,药品生产、供应,药房工作四个部分的职业道德规范文件,给学生进行集中讲解4个学时。
3.2全面了解实习内容。
第1~5周,5周时间主要是了解整个药材科的工作情况。分别到门诊、病房药房,药库,药检,制剂室各个部门进行轮转,每个部门约1周。在各个部门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各个部门的规章制度等。了解日常工作情况,流程。在带教老师的安排下进行一些杂务工作,以帮助熟悉部门的工作内容。
3.3加强深度实习。
第6~13周,经过上一阶段的实习,学生对药物制剂、检验、供应以及药品使用的过程有了了解。我们根据学生的爱好结合今后的工作方向,学生自己选择本阶段的实习部门。门诊、病房药房实习进度:第6周,了解处方、医嘱管理程序,继续熟悉药品名称及阅读药品说明书。第7、8周,跟随带教老师调配处方、摆药。第9周,跟随急诊窗口带教老师学习处理日常事务以及毒麻的管理第10周,跟随药师进行处方分析,学习审核处方。第11周,跟随药师窗口发药,学习对患者的用药指导。第12、13周,收集药房日常工作以及对出现问题的记录和相关数据,为下阶段的总结做准备。药房相关的选题包括很多内容,比如:药品不良反应如何收集、分析;药品库存管理;退药分析及对策;处方常见错误分析等。
制剂室实习进度:第6周,熟悉药品GMP管理程序及要求。第7、8周,跟随带教老师配制外用制剂。第9、10周,跟随带教老师配制口服制剂。第11、12周,跟随带教老师制备中药制剂。第13周,熟悉常用技术操作规程、岗位职责,填写各种登记表格,了解医院制剂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与养护。药检室实习进度:第6周,熟悉药典中各种制剂通则要求。第7周,跟随带教老师按制剂通则检测制剂、原料。
第8、9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中药材薄层鉴别方法。第10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紫外测定方法。第11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高效液相测定方法。第12、13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高效液相测定方法的建立。
实验室实习进度:在实验室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部门,一般是有科研课题的带教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的部分研究。带教老师应该选择课题中的基础部分,带学生一起从实验设计开始,实验材料的准备,开始实验,实验记录的书写,数据的整理,数据统计,总结,撰写论文。实验内容应尽量简单,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以便学生对整个科学研究的过程有系统了解。
3.4实结。
第14~15周,总结实习内容,写出相应的论文。
四、小结
4.1实习中灌输本科生从事基础工作的思想。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本科教育的逐渐普及,本科毕业生也越来越多,80、90年代一些本应由本科毕业生从事的基础工作由于没有足够的人员而不能满足需求。虽然未经过学历教育的人员培训后也能上岗从事这部分工作,但是在基础工作中发现问题,具有研究问题的思路和采取行动上有所欠缺,而且在遵守规范上,如果不能理解规范的意义,依从性相对会差一些,这些能力只能在实习中培养,从基层工作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自我发展。
4.2带教的方法应多样化。
实习的带教必须有一定的形式,否则实习生变成了打杂工,学习阶段的基础知识没有在实习中使用,实习中又没有学到新的知识。实习的学习形式可以多样,如:基于问题导向教学法,设计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办法。小组情景讨论方式,模拟进行病例的药物治疗,设计病例,选择使用的药品。
按照上述流程我科培养了3届毕业生,在培养过程中对流程进行了不断的修订。由于社会的发展,行业的规范,消费者需求的转变,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的需求不断改变,本科教育也要随之转变,特别是实习阶段是对所从事行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要规范化。
参考文献:
[1]黄佳,赵志刚,王孝荣。2003年美国医院药师协会医院药学监护全国调查:监测和患者教育[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9):1298.
[2]胡晋红,石力夫,蔡溱,全山丛,孙华君。适应药学模式的发展,探索本科生实习改革[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3;3(1):16-19.
1.学校的毕业实习制度不健全,对实习学生的监管不到位。
许多学校对毕业实习的重视度不够,没有足够的经费、人力和物力的保障,相应的也没有建立毕业实习制度,致使实习监管缺位,毕业实习的效果不佳。一是在毕业实习之前,学校对学生的动员工作不充分,学生对毕业实习的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二是学校没有建立相对固定的实习基地,学生实习以分散为主,造成了毕业实习难以监管;三是学校没有进行相应的实习岗前培训,如职业操守、礼貌礼仪、办公自动化、人际交往等,所以很多学生到了实习单位难以适应环境;四是在实习过程中没有配备足够的实习指导老师进行指导、跟进、反馈,在实习结束后对实习的学生和实习指导老师也没有严格有效的考评办法,因此,实习基本上以“放养”为主,实习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企事业单位接收实习生的积极性不高,对实习生没有建立完善的实习管理考评制度。
由于缺乏政府立法的约束、政策的优惠和经济方面的补贴,多数企事业单位不愿接收大学生实习,担心影响单位正常运转,增加单位成本负担,增大机密泄露的风险,以及由学生人身安全带来的额外责任。此外,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对实习的学生没有建立实习管理考评制度。既没有设立专业的部门或专人来管理实习的学生,也没有对实习的学生进行实习上岗前相关工作制度、工作技能等的培训,实习过程中没有指定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实习结束后也没有相应的考评。这些导致学生的实习出现种种怪异现象,要么学生成为实习单位的廉价劳动力,要么实习单位给学生指派的工作仅限于杂事,如打扫卫生、复印文件、跑跑腿等,学生根本学不到东西,要么实习单位干脆直接给学生实习鉴定表上盖章,将学生打发走。
3.政府部门对大学生毕业实习没有独立的立法保障
没有明确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在组织大学生实习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也没有切实有效的政策的推动,更没有专门的机构对企事业单位、高校在实习方面各自职责的监督管理。由于我国的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实习重视度不高,因此,当前的大学生实习工作主体承担者是学校。作为最基层的教学单位,既没有立法的权力,也没有制定政策的权力,因此实习工作难以推展开来。只能是依靠学校上门联系,求爷爷告奶奶,才能安排学生去实习。而学校因为资金有限,对实习的学生在指导、管理、考核上无法面面俱到,导致学生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二、有效控制和提升大学生实习效果的对策
1.政府以立法和制定政策法规等形式为大学生实习提供制度支撑。
首先,为了推动大学生实习,政府要有立法保障。要明确政府、企事业单位、高校在组织大学生实习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规定大学生实习的原则和办法,保障大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其次,出台政策保障大学生实习的顺利实施。如成立专门的管理大学生实习的机构,统一负责对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和高校在大学生实习方面的分工合作并对各自的职责进行监督指导。再次,采取有力的经济补偿措施或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主动接收大学生实习,从而改变当前学校追着实习单位转的窘迫现状。例如,政府可以将人事部用于技能培训的专项资金切出一部分专门用于对愿意接收大学生实习的企事业单位的经济补偿,而对不接收大学生实习的企事业单位进行经济处罚,并通过媒体曝光,促使企事业单位主动接收大学生实习。
2.实习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大学生实习管理考核制度。
为有效控制和提升毕业生实习效果,应该转变当前模式,学校不再是大学生实习的主体承担者,而是改由企事业单位来完全主导大学生的实习,形成以企事业单位培训为主体,高校教学为辅助的大学生实习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企业完整的完成对实学生的培训、指导、考核等实习管理工作,从而确保学生的实习取得实效。企事业单位根据业务和规模提供层次不等的实习岗位,每年定期通过本单位的网站、合作院校网站、人力资源网站或媒体招收实习生的消息。学校也可据此灵活安排大学生的实习时间。在实习期间,学生以实习单位员工的身份接受单位的培训,实习单位为学生支付一定的工资,并具体负责学生的日常指导和管理以及实习结束后的考核与评定工作,组织学生的实训工作鉴定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等事宜。学校在此过程中主要是定期跟踪,检验学生实习的效果,与学生进行交流,发现问题,及时与实习单位沟通,向学校反馈以便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设置。
3.学校要完善大学生实习管理体系。
一、根据教研室的安排,每位指导教师负责分配学生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和管理工作。
二、学生需要上交材料:生产实习手册全部内容,是生产实习成绩的评定依据;毕业(顶岗)实习手册、实习报告,是评定毕业(顶岗)实习成绩的依据;毕业设计(论文),是评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的依据。
三、实习单位:学生可以到各种机电设备(矿山、运输、农机、能源、轻工、化工、工具、食品、玩具等机械设备)生产与制造、模具加工、汽车维修单位;各研究院所;机电设备经营、销售与维修等单位实习。学生可以去学校统一安排的实习单位,也可以自己联系实习单位。
四、实习内容:根据实习单位具体情况,熟悉机电产品造型、结构设计;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初具数控编程能力和数控机床操作能力;具备产品零件工艺设计能力和机电产品的基本装配、机电设备维护、维修及使用能力,能够解决机加工过程中实际问题。能够独立学习新工艺、新技术的能力,对机电产品设计、加工等工作结果的归纳能力。
五、实习要求:参加实习的学生,应在校内指导老师和校外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具体参加有关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实习结束时,要求全部完成生产、毕业(顶岗)实习手册的内容。重点注意:
1.实习开始时,必须填写好实习申请表,指导老师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前安全培训,同时要求学生签定实习申请表。
2.实习结束前要填好“实习鉴定表”,并有实习单位盖章。
3.毕业(顶岗)实习报告内容必须与实习内容完全一致,否则成绩不合格。毕业(顶岗)实习报告格式统一,字数不少于10000字。
六、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要求:
1.指导老师将任务书、论文格式、设计预选题目等文件在学生离校前布置给学生,同时要求学生采用飞信、qq或电子邮件方式与指导老师保持联系,每半个月至少给指导老师汇报一次。
2.根据学校教学安排,指导老师提前通知学生上交毕业设计(论文)时间、答辩时间。
3.答辩委员会组成可以根据老中青结合的原则按专业组合,不得少于2人,并确定组长一人,报教研室。答辩要求XX年4月底完成,成绩上交时间另行通知。
七、实习纪律和注意事项
1.实习学生应牢记“安全第一”,必须遵守安全管理规定和安全操作制度,进入车间必须戴安全帽,并确保服装、鞋子符合安全要求。实习结束前不得提前离开实习单位,严禁下河游泳,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对不遵守安全制度造成的事故,由学生自行负责,对工作不负责造成的损失,必须追究相关责任。
2.实习期间要严格遵守企业劳动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一律不准请假,特殊情况要取得实习指导人员和指导教师的同意,病假要有医生证明,否则从严处理。如果在实习期间,由于违反单位的管理规定或因品德表现等原因被实习单位退回学校,则视为实习成绩不及格。
3.学生必须尊重实习指导人员的指导和安排,对重大问题事先要向实习指导人员反映,共同协商解决,学生不得擅自处理。认真做好岗位的本职工作,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刻苦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在实习中努力完成专业技能的学习任务。
4.在实习期间,必须强化职业道德意识,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实习生和文明礼貌的员工。服从领导、听从分配,不做损人利己、有损企业形象和学校声誉的事情。尊重工地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搞好团结。
5.生活艰苦朴素,不得有任何特殊,爱护公共财物,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要坚持原则,特别班干部、党、团员,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不准搞任何不正之风。
1.1对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展研究的复杂性认识不够充分
校企合作联盟实验室是校企双方共同投资建设,一方面企业要进行面向市场的科研和生产活动,另一方面学校要进行面向学生的实验和实习教学活动。实验教师往往认为,只要让学生有场所进行相关的试验就足够了。同时,开放后增加了许多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量,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大大提高,实验教师大多存抵触心理,不愿配合。而食品加工类专业的毕业实习需要根据统计分析要求,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实验方法复杂,过程繁琐,还要对实验结果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并根据分析和研究的结果总结出毕业论文的基本观点,这需要一个艰苦而具体的研究过程。在实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2个方面的问题:①专业指导教师会抱怨实验室开放不够充分,时间和空间安排不合理;②大部分学生认为仪器设备太少,配置不合理,实验环境太差,另外不良的心态,使学生遇到困难不愿正视,敷衍了事,甚至出现毕业论文编数据、抄袭别人结果等弄虚作假的现象。
1.2实验室设备陈旧,配置不合理
(1)仪器设备陈旧。
仪器是实验室的重要实物资源,其档次、数量、先进程度体现了实验室的硬件支撑能力,是实验室建设的最主要评价指标。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实验仪器更新换代很快。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食品实验室早期购买的设备诸如胶体磨、乳脂仪、黏度仪、杀菌锅等设备已使用近20年,老化严重,已不适合现阶段的实验教学和科研的要求。
(2)试剂和耗材的管理不够合理。
专科生毕业实习的时间约为4个月,在毕业课题设计完成之后才能向实验室申请所需要的仪器、试剂和耗材。而一些特殊的、急需的、量小的试剂和耗材,从计划、申请、审批、订购到邮送,程序繁琐,效率很低,影响毕业实习课题的按时完成。
1.3实验室管理水平欠缺
校企合作联盟开放性实验室是高校实验室建设一种新模式,其建设参与方多,成分复杂,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广,要求高。管理主要问题是责任主体难明确、管理文档和技术资料不完全以及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制度不完善等,导致缺乏有效的监控管理。
2以校企合作联盟实验室为载体指导毕业实习的改进措施
2.1充分整合资源,提高开放实验室的综合效能
8年来,学校和河南省内著名食品企业合作,购置了一批进口先进科研设备,相继建设了双剑食品添加剂、思念速冻食品、三色鸽焙烤食品、花花牛乳品、尚正肉品、启程烘焙食品等6个校企合作联盟食品加工开放实验室,开设了肉品类、乳品类、面制品类、速冻食品、蛋品类、农产品、特产品和功能食品等8类食品的毕业实习实验研究项目。例如,功能食品的“植物蛋白与纤维营养价值分析及其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创新应用研究”“食品分离技术在功能食品开发中的应用研究”等项目的开设,为学生毕业实习研究中有效利用先进科研精密仪器设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学生先在学校和企业老师指导下进行模拟实验,了解采集实验数据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进一步独立完成毕业课题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的产品科研开发能力。
2.2切实提高实验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保证实验室的开放质量
校企合作联盟实验室不同于传统的校内实验室,实验室的开放需要运行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首先,企业描准市场要求,根据生产、科研的实际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这种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科研材料具有很强的市场针对性、生产实用性和技术超前性;同时,校企合作联盟实验室又必须具有校内实验室的理论系统性、体系完整性和教育公益性。这些性质,决定了校企合作联盟开放性实验室建立后,对实验教师的专业素质及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在短短4个月内完成课题筛选、项目论证、实验设计与研究、数据分析及论文撰写等毕业实习各环节训练,具有时间紧、任务重、动用知识量繁巨和压力大等特点。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更广泛、更实际、更复杂的问题,学生使用仪器时会出现更多实际问题,使用的试剂种类和用量也会大量增加,这对指导教师和实验教师的责任意识、知识储备、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为了提高校企合作联盟开放性实验室的教学和科研质量,一方面定期选派实验教师赴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和大型食品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进行专业学习培训,提高实验教师的专业水平、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完善绩效工作量评定办法,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激励机制,以调动实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完善校企合作联盟开放性实验室的管理措施,以制度保证其有效运行
实验室其建设参与方多,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广,要求高。由于毕业实习学生人数多、周期长、工作量大,而且实验项目复杂,责任重大。实验室面向毕业实习开放,将会涉及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行。为此,制订了校企合作联盟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仪器设备丢失损坏赔偿制度、实验室安全防火制度、学生实验守则、实验人员守则、仪器管理人员职责等规章制度。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是重点。要监督这些规章制度的实施过程,指定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在毕业实习实施阶段,为了给实习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坚持公用、常规仪器设备全天开放,贵重及关键仪器设备,指派专人管理,实行严格的使用登记备案制度,保证综合使用效能。
2.4校企紧密配合,强化毕业实习的过程监督
毕业实习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学校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学校实验教师、企业实验教师与学生本人之间沟通、理解、协调和配合是否密切。对于专业和企业指导教师来说,要主动与实验中心联系,确定合理的实习实施计划;对于专业和企业实验教师来说,要及时发现问题,与指导教师有效沟通,合理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本人要有科研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毕业实习阶段,要及时构建交流平台,实现学生、实验教师和指导教师之间良好的互动平衡,要从思想上充分重视,合理安排各教学环节,进行全过程严格监控,有效解决毕业实习中发现的相关问题。
3以校企合作联盟开放性实验室为载体指导毕业实习的成果
3.1极大地激发了毕业实习学生科研实验的兴趣
建设校企合作联盟开放性实验室,是把企业的生产过程、生产活动、研发活动以及先进技术引入课堂,更新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利用校企合作联盟开放性实验室进行毕业实习训练,为学生提供了发挥自身才能的实验平台。能够让学生在最有创造潜质,最可能形成他们思维或者影响他们思维的关键阶段给他们提供条件,不仅是让他们在课堂上学到专业知识,而且还能够让他们融会贯通,尝试着从事研究。学生可根据学习过程思考与探索,以及毕业后的就业方向,确立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进入开放性实验室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和科研实践的兴趣。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专科生毕业实习主要有课程考试和研究论文2种考核方式,学生可自主选择一种方式参加毕业考核。对2001—2012年食品加工类毕业实习基本情况进行了归类分析,发现2001—2005年参加课程考试考核占66%,研究论文考核占34%。2005年以后参加研究论文考核的学生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参加课程考试考核占42%,研究论文考核占58%。其主要原因是2005年以后校、系和企业加大了校企合作联盟食品加工类实验中心的建设力度,开放性实验室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学生对科研实验的兴趣加大,实现了兴趣驱动的目的。在毕业实习阶段,组织学生参加食品类各级专业比赛和竞赛,48人次获省级奖励,9人次获得国家级二等奖。
3.2为学生就业开拓出一条新路
这种就业导向的研究实习模式,能够激发各方的潜力和热情。企业通过实习研究项目不断考察学生,塑造学生,培养符合自己企业标准的员工。学生以准企业员工的身份直接参与企业的科研实践,实际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均在毕业实习中得到提高,人才培养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强。学校通过毕业实习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紧密联系起来,不仅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促进毕业实习的顺利完成,还能够为学生就业开拓出一条新路,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近8年来,近500学生以实习项目研究论文作为毕业考核形式,其中95%的学生在论文答辩以前已被省内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录用,毕业后很快成为企业科研开发骨干。
3.3促进了食品加工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
建设校企合作联盟开放性实验室,把企业的生产过程、生产活动、研发活动和先进技术引入课堂,更新了实践教学内容。把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作为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室开放工作与专科毕业实习相结合,使学生利用实验室的方式更加灵活,进而使实验室资源包括各个专项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等均能得到更好的利用。2005—2012年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专科生毕业实习过程中使用了肉品研究系统设备、乳品研究系统设备、焙烤研究系统设备、食品质构仪、气-质谱联用仪等教学科研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单机使用时数达400h以上。实践证明,实验室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充分发挥了实验室的作用。
4结语
一般而言,传统的生物类专业毕业实习实践由以下过程组成:教师联系实习单位、组织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学生参观生产过程、讨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提交实习实践报告、教师评定学生成绩。经过分析,传统毕业实习实践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1.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该实习模式下,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工厂生产,也未接触到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只是对生产过程有了初步认识,没有深层次将所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难以发现生产中存在的真正问题,也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该实习模式没有达到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生产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未培养出适应生产实际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毕业生,使得毕业实习变成了一种感官教育,流于形式。另外,由于各高校的财政政策都向学科建设、科研奖励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倾斜,学校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维持正常的教学工作上,忽视了毕业实习实践,致使实习经费不够。在安排实习实践时一般都以分散实习为主,在某种程度上等于“放散羊”,也就保障不了实习质量。在对学生毕业实习指导时,指导教师无任何利益可言,所以有的指导教师会很少了解过问学生,甚至有的教师几乎没有指导,所以很难保证毕业实习对学生起到真正的意义。就学生本身来讲,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学生在此阶段主要是准备相关的毕业论文,或者进行研究生、公务员的备考以及找工作,所以学生的实习兴趣不足,只是服从学校的安排,走过场,最后获得一张有单位签字盖章的鉴定表而已。因此,传统的本科生毕业实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不利于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改革。
我国对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了改革,《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中指出,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建立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因此,需要毕业生提前开始寻找并确定工作单位。而传统生物专业毕业实习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对实习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也难以调动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毕业实习难以达到提高毕业生素质的最佳效果。
3.受到生产接收单位的制约难以进行。
过去传统的毕业实习模式一般由30名左右或者更多的学生组成实习组,由教师安排在实习单位进行实学习。但由于学生实习人数多,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不能满足毕业生实习的需求,另外企业往往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大部分用人单位不愿接收实习生,主要原因有:一是顾虑接待大批学生会耽误工作,妨碍生产,影响单位经济效率和产品质量;二是由于学生缺乏安全意识,一些实习单位害怕学生会出现意外伤害和事故;三是怕学生多,会增加本单位的成本,由于学校的实习经费投入不够,实习单位无利可图。一般企业优先接收已签约学生进行实习,而不愿意大量接受非签约毕业生实习,即使对已接纳的实习生,也不会安排具体工作。该情况下,为了完成毕业实习任务,学生参与生产实践变为参观生产过程,甚至变为旅游实习。多数学生没有参加生产操作和生产管理,不能锻炼学生适应生产现场工作,直接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对于改革生物类专业传统的毕业实习模式势在必行。
二、毕业实习模式
1.自行联系实习模式。
由学生按自己意愿或兴趣选择实习单位,即“实习与个人兴趣意愿相结合”模式,学生可进入即将就业的单位实习,以利于不同就业意向、不同层次的使学生得到更适于自身发展的锻炼。将学生自己联系工作单位分散接收学生实习与学院集中、分组、交叉、统一安排学生实习相结合。在该模式下,利于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主动与企业单位接轨,了解相关企业单位的需求,进而能够明确学校目标,依据学习目标有重点的进行实习的针对性。另外,对于学校而言同样可以缓解学校的实习压力,确保在有限的实习基地基础上完成相关的实习任务。对用人单位而言,乐于接收即将毕业的学生及早参加用人单位的生产实践,既有利于用人单位按照需求来培养毕业人才,减少用人单位与学生相互适应的时间,使得学生能够早一些了解行情内务,提高工作的完成质量。然而此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缺点,那就是学生实习的效果并非有所保障,不利于监控实习质量,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2.实习与产、学、研相结合模式。
这种模式是由实习基地基础上更进一步演变过来的合作模式。作为一种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通过将生产、实习与科研全方面相结合,共同带动企业跟高校的发展,利于科研成果的蜕变。在这种模式下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能够从中了解参与生产的全过程,提高实践能力,而且经过企业的学习或者相关导师科研项目的参与,可以从中接触到知识的前沿,进而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特思维的能力,同样为日后的毕业论文(设计)奠定了好的基础。优秀的学生更容易拥有一个好的就业前景机遇。而对于企业来讲,该模式有利于高校人才物质资源进行相关科学研究,不仅为企业生产带来服务,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优化、带动企业相关员工,并且培养的相关学校实习生,也可作为日后企业人才的储备。
3.订单培养模式。
所谓订单培养模式,是“实习与就业相联结”的一种模式,也就是教学、实习同就业相结合。企业用人单位主动联系相关高校,根据自身企业的需要,制定出相关专业培养计划,同学生签订定向协议,其中的学习经费可由企业进行支付,实习生在学完相关课程后,可进入企业进行相关实习培养,实习毕业完成后要到该企业上班。这种模式比较适应于专业性强并且比较冷门的生物类专业,它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但是用人单位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危机。由于该模式是具有一定专业针对性的,学生在入学就已经确定了日后的工作方向及岗位,因此,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会有重点的进行相关培养学生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毕业后能迅速进入工作角色。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就业的自主性受到限制。
三、毕业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点
1.组织形式上,学生自己联系用人单位分散接收学生实习与学院对学生集中、分组、交叉、统一安排实习相结合。
2.实习方式上,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生产实践,辅以参观实习,使参与生产实践与参观实习相结合,把教师和技术人员共同指导相结合。
3.实习内容上,将生产中需要解决的实际课题与选择验证性和归纳总结性课题相结合。
4.实习目标上,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同综合素质的培养相融合。
一、毕业实习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 调查研究方法。为了全面地了解毕业生实习的情况,主要以实习单位的地点、实习的时间与步骤、实习的能力要求、实习的效果等方面为基础,分别从实习单位、实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实习效果评估等方面用SPSS 统计软件、EXCEL 绘图软件等进行处理,采用频数分析来总结实习过程中的问题,改进和完善实习管理,为工商管理本科毕业实习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这些方法具有实用性、简洁性等优点。
(二) 调查样本的分析。为了比较系统全面地了解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实习的状况,我们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划分,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已经毕业的学生,正在实习的毕业生,实习单位,实习指导老师。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相互控制配额抽样的方法,其比例具体情况如表1 所示:
样本分布情况类别已毕业学生实习毕业生实习单位实习指导老师样本数80 120 50 50样本比例26. 6 % 40 % 16. 7 % 16. 7 %在确定样本的时候,主要是对正在实习的毕业生进行调查,同时也选择26. 6 %已经毕业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采取调查人员到学生宿舍、实习单位、学生工作单位等地方,以填写调查问卷这种方法完成调查。本次调查从2007 年6 月15 日持续到9 月5 日,共发放问卷300 份,回收243 份,回收率为81 %。经过对问卷的严格审核,有效问卷238 份,有效回收率79. 3 %。对调查样本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大多数是正在实习的毕业生,已经毕业的学生有80 人,实习单位有50 份,实习指导老师有50 份。从实习结果来看,这样的分布比较合理,因为正在实习的学生感受最深,对实习的过程了解比较透彻,所以具有代表性,分析结果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推荐阅读:中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毕业论文
下面我们主要从正在实习的毕业生入手,对他们实习的过程、实习的效果、实习的感受进行全面的分析。
二、调查内容的分析
(一) 实习问题的分析。
1. 实习指导。我们从老师对学生指导情况以及学生向老师汇报两个方面来分析。老师对学生的指导次数,我们可以看出每个月指导一次占了48. 90 % ,几乎没有指导的有40. 40 % ,这两者之和为8913 % ,占了绝大部分。说明老师对学生的指导还是比较少;从图2 学生向老师汇报实习情况的频率来看,1~4 次/ 月有58. 50 % ,没有汇报的有27. 70 % ,而4 次以上只有占到总数的13. 80 %;可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信息互动交流是比较少的,对学生的实习过程了解不是太多。
(二) 毕业实习生的基本信息。
论文摘要:高等教育扩招与就业制度改革,使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间的矛盾凸显,学生多把实习时间用于寻找工作。对此,各高校应进一步提高对毕业实习重要性的认识,主动深入基层与用人单位了解信息。使实习与择业有机结合起来;政府主管部门要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调整各类招聘会的时间,并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以减少毕业生的求职成本与求职时间,保证学生毕业实习质量。
毕业实习是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毕业前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训练、掌握和应用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问的矛盾日益凸显出来。
一、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间的矛盾表现
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教育管理体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高等学校的毕业实习、就业分配带有计划性和指令性,接收单位把学生的毕业实习与学生就业作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来安排,实习单位与实习内容吻合,就业单位如期安排落实。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则是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体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以追求盈利为目标的企业,接受学生毕业实习不再是指令性计划,而是互利互惠性质的。其结果是,部分企业囚经济利益的驱动,拒绝接受学生实习,或者是在收取费用的前提下接受;有的企业缘于企业之间的竞争,对企业技术进行保密,不愿意让学生接触先进的技术。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只能自寻实习场所。在自寻实习场所中,有的实习场所与学生所学专业内容完全没有关系,加上近年来高等教育就业形势严峻,有的学生就把毕业实习变成了寻找就业岗位,为满足有录用意向单位的要求,在实习单位从事与专业要求完全无关的工作。在目前“就业率指挥棒”的控制下,学校对此大多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
2005年5月,笔者对广州地区6所职业学院2002级4977名学生的毕业实习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安排的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占44%,学生自找实习单位达到56%(见表1)。
对实习单位与专业对口情况的调查发现,完全对口的占55%,基本对口的占36%,不对口的占9%(见表2)。
另据周大现等学者调查发现,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参加供需见面的时间和参加次数比较多,不少学生毕业实习后期的主要精力、时间都花在择业上,严重影响了毕业实习质量。
二、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间的矛盾成因
自1994年以来,我国逐步实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由过去“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调整为由学校和有关部门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通过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制度。在目前人才市场不太规范的情况下,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在每年的上半年比较频繁,而每年上半年的前几个月,正是毕业生的实习时间。在某种程度上,毕业生的择业与实习相冲突的情况比较多,学生无心实习,全心应付各种招聘会、面试及用人单位的测试。
此外,从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增长,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逐步加大,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据统计,截至2004年9月1日,2004年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61%,与普通本科院校84%的就业率相比有较大差距。哟推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教育部2OO3年专门下发了文件,文件指出:年度招生计划安排与毕业生就业率适度挂钩;从2003年开始,对连续3年7月份毕业生就业率低于本地区平均就业率的高校,控制专业总数。哒一文件的出台,引起了高校领导对就业率问题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民办高校,更把就业率看成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将“以就业为导向”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对就业率的过分追求,使得教学工作与就业工作发生矛盾时,教学工作包括毕业实习主动为就业工作让步。
三、解决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间矛盾的措施
(一)充分认识毕业实习对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
高新技术产业化与社会生产手段高技术化,导致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培养出大量以智力为主的技能操作型人才,以满足当前我国科技发展的需求,成为当前高职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毕业实习是学生了解、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及流程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另外,笔者从一项调查报告中了解到,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不满意的素质与品质排在前5位的是:吃苦耐劳精神(62.6%)、责任感与使命感(55.6%)、爱岗敬业精神(52%)、动手能力(42.4%)、社交能力(37.4%)。而这些素质和品质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可在毕业实习时得到锻炼。因此,高职教育的管理者和教学人员应正确认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以便采取措施,把毕业实习环节真正落到实处,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毕业实习安排形式,使毕业实习与择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目前,有部分学校采取在校企结合、产学合作单位安排学生毕业实习,这种形式下的实习效果比较理想。近几年,高职院校和企业在这方面进行了多层面、多形式的实践探索,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较好地解决了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围高职教育办学的楷模。如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的“2+1”人才培养模式,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合作教育模式,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的“双定生”人才培养模式,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的“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人才培养模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结合地方经济全面合作”模式,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的“以企业为主”的合作办学模式。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校企结合、产学合作的模式只限于少数学校或少数专业。多数学校或者多数专业的毕业实习还是采取其他形式进行。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安排毕业实习,要考虑的不但有专业对口、操作机会、企业接受意向等问题,还要考虑用人单位与学生就业的结合问题。在人才市场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方缺乏了解,在选择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盲目性、偶然性。如果学校在确定毕业实习单位前,能深入社会基层、用人单位多做些调研工作,了解相应专业用人单位的生产、岗位设置、人才需求以及企业发展规划等状况,不但能为毕业生找到专业对口实习单位,而且有利于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选择毕业生,真正做到毕业实习与择业的有机结合。
目前国有企业的改革与高等教育扩招,使得学校统一安排毕业实习变得不太现实。学生的毕业实习不但要发挥学校的作用,而且要发挥学生个人的主动性,实行学校安排与学生白找相结合的模式。不但要集中安排,还要采取分散的方式进行。其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情况灵活选择,包括委托实习、顶岗实习、用工实习等形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的,首先要考虑实习单位是否与实习内容一致,不能为择业而实习。对这类学生,学校要严格审批,要求学生按实习要求来做,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审批;不按要求交实习手册、实习日记、实习鉴定表及实结的,不给实习成绩。绝不能让学生以自找实习单位为由,把整个实习阶段用于寻找就业单位。
(三)规范招聘时间、形式,提高择业效果
根据我们的调查,多数学生从毕业前一年的11月份一直到毕业时的6月份,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参加各种类型的供需见面会。学生迫于就业压力,不得不奔走于各个招聘会,不但毕业实习受到影响,而且参加招聘会的各类费用也不少。建议教育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根据高校的教学特点,明确规定各类招聘会的时间,最好安排在每年5月份以后进行,各用人单位不得提前面试。在此时问前只接受书面材料,根据书面材料进行初步挑选,若需进一步面试,要求应试者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参加丽试。
(四)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及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