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队伍建设范文

时间:2023-01-02 00:28:31

序论:在您撰写队伍建设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队伍建设

第1篇

目标激励——事业的凝聚力

目标激励是根据工作目标来引导、激励和规范班主任工作行为的一种动力,是班主任出色地完成教育、教 学及班集体建设任务的重要保证。在运用目标激励过程中,应注重以下两点。

一、目标激励的时代性、社会性。

教育改革和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怎样适应时代、社会要求,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 成为班主任工作中的根本问题。新的世纪,班主任们面临着新的历史使命,跨世纪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班主任不能做简单、封闭的“教书先生”,而要在教书,在班集体建设活动中多方位、多渠道地把社会变革、科技革命 等知识信息及时筛选,然后输送给学生,在给学生一个系统的智力框架的同时,必须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劳动技能、身体心理、创造力等方面的和谐全面发展,从而培养出有理想、有顽强意志、有科学头脑的新一代, 才能使中华民族在二十一世纪人才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对班主任的目标激励不能仅停留在过去的传统作法上,而要随时给班主任注入带有浓郁时代气息的目标要求,强化其使命感。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升学率”必然成为学校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因而引导班主任正确处理“升学率” 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关系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向班主任强调升学竞争意识,把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作为提高工作质量的一种动力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坚决反对违反教学规律的“加班加点”、“ 题海战术”,重智轻德,重升学考试科目轻非考试科目等错误做法,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以利培养新型现代化合格人才。

二、目标激励的规范化、系统化。

学校要始终如一地把造就和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科学业务素质、教育科研素质和较强管理能力的跨世 纪班主任队伍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在学校的目标管理中,班主任队伍建设应是一个重头项目,对班主任工作目标要明确,期望值要高,激发的力量才会强,还要适时对班主任工作加以点拨、指导。

1.要重视班主任的教育理论学习。

班集体管理其实是社会管理的缩影。要提高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有赖于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繁杂的班 集体建设,要求班主任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因而,学习和吸收古今中外教育教学理论,深入领会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有力保障。仅凭传统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新时代要求班主任随时了解和接收新 的管理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以使班级和学校工作的目标和计划有更明确的方向。

2.目标内容具体、明确。

在学校发展上,给班主任以具体明确的目标,从而使班主任队伍建设和班主任工作成为一项有计划、有目 的的行为。可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特征,为班主任规定较明确具体的班主任工作目标。在班主任工作中,要尽量把学校阶段目标和各班具体短期目标结合起来,形成多维结构的目标体系。在执行中,还可按学期 对目标进行分解,并分阶段总结、评估和修改,作为下一个新目标制定的起点。

3、遵循规律,目标切实可行。

目标还得按照教育教学规律,从班主任工作中来,再回到班主任工作中去,才能有效。切实可行的目标, 激励班主任队伍建设的规范化、系统化,把班主任和班级、学校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班主任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重担,增强了进取心和事业心。

责任激励——竞争的鞭策力

根据教师职业的特点,从责任上激励班主任,创造一种竞争奉献的氛围,可强化班主任的角色意识和对工 作职责的认识,激励和鞭策班主任敬业乐业。许多学校都有成功的做法,现提供几种:

一、以老带新,以老促新,重在培养年轻、优秀、骨干、特色班主

第2篇

关键词:高校;财会队伍建设

二十世纪后期开始,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在这种大环境影响下,高校发展出现规模扩大,办学层次多元,经济除了国家财政支持也要自己增收节支的新形势。各种促进高校改革的新措施逐渐出台,作为高校发展的坚强后盾的财务工作,越来越紧密地与高校的教学,科研,发展联系在一起。工作任务多,范围广,使高校财务队伍面临新的新挑战。对财务队伍业务水平,职业道德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总之,建设一支政治过硬,尊章守纪,业务精通,效率一流的高校财务队伍是高校建设的有力保障。

一、高校财务队伍的现状

第一,思想认识不足。高校一直是国家财政拨款形式,财务人员工作内容定位为“看钱”,负责记账,算账,款项往来,是名副其实的账房先生。缺乏主观能动性,认为看好钱就是完成任务,财务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而目前高校的经济已呈现多元化,经费来源早已从单一财政拨款到以财政拨款为主体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教学与科研。面对这一转型,许多财务人员还没有适应,还保留计划经济时期的思想,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沿用传统处理方式,不去了解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第二,业务技能偏低。建国后,我国在经济上,教育上等各方面都严重滞后,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经济管理人才,财会人才出现断代。况且,计划经济形势下,高校财务工作相对简单,定位较低,因此在人员配备上要求较低,普遍缺乏完整系统的财务理论知识和财务政策性知识。且高校财务岗位基本上是一岗定终身,缺乏流动性,导致财务人员知识面狭窄,知识老化,缺乏扩充思维。这样的高校财务系统人员现状,很难实现新形势下高校财务转型,难以脱离反映型。

第三,学习培训偏重功利性。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上知识学历文化层次不断提高。高校财务队伍中融入了新鲜血液。但老同志面临着学历低,晋级职称达不到硬性指标的情况迫于压力,纷纷参加学历学习,学历进修,职称培训考试,为自己在硬件上争取条件。这类学习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但主要是出于短期利益被迫学习,学习专业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调动起来,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没有培养起来。

二、加强财务队伍建设的原因

第一,政治思想教育方面。我国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体制,经济局面发生很大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家在会计专业方面要求更加正规化,先后颁布了《会计法》、两则和新税法等法规,结合东西方会计业务的,进行会计制度改革,力求与国际接轨。国家政策性因素及社会变化对高校的影响体现在:高校办学的多元化,高校办学主体的增加。社会与学校自身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使高校财务管理对高校财务人员提出新要求,而财务人员思想偏陈旧,观念滞后,传统的思维模式没有从根本上扭转。

第二,业务培训方面。高校改革形势越发高涨,新的思想日新月异,高校应意识到要通过科学先进的管理,挖掘办学潜力来实现发展。管理离不开财务管理。而财务核算对象更加复杂化,财务核算方式方法要求与外界接轨,要求更细。这些都要求财务人员应不断参加业务培训,与时俱进地提高业务水平,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但由于过去历史原因造成高校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水平较低,知识结构老化,不注重业务学习,对国家关于税法,经济法等与会计专业相关法律知识缺乏了解与学习。同时现在高校的短效性质的财务培训大多是迫于学校及外界经济环境压力进行的,长效性,切实有用的培训工作没有落实。新形势下增多的工作量,复杂的业务核算内容,迫使财务人员无暇参加与之配套的业务培训。

第三,财务干部用人机制方面。近年的干部任用是强调学历,民主选拔注重人际关系,缺乏对实际工作能力的考核。而且,只上不下终身制,一任用终身,一劳永逸,没有危机感和竞争意识,缺乏积极继续学习深造的动力与决心,只重官位,责任心不强,对工作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加强高校财会队伍建设的途径

(一)巩固政治思想建设

各高校应重视财务队伍的精神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对财务人员进行教育,使他们在精神上建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在思想上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以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去严格执行会计的法律法规,认真去履行财务人员岗位职责,发扬爱岗敬业实事求是的传统风尚。只有树立良好正确的事项观念,才能在工作中忠于职守并且敢于竞争与创新。

(二)加强业务建设

近几年,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多元化发展,高校财务资金量增大,经费的来源渠道性质呈现复杂化,资金的合理有效利用及使用风险日益加剧。学校作为一级财务,随着办学多元化,出现多个二级财务,资金管理的幅度与难度都加大。这样,会计电算化,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成为财务管理的必要手段,财务管理网络化更是未来的趋势。作为财务人员想要吃老本,守着传统管理办法,是难以应对新形势下的财务问题的。高校要创造机会,以多种方式,多种手段进行业务培训学校,例如,经验交流会,短期长期业务培训,专家讲座,参观兄弟院校取长补短等,鼓励财务人员学习新经验,新知识,勇于想办法解决新问题,尽快适应新经济形势下高校财务新形态,实现在知识结构上,由知识面“浅窄型”向“广深型”转变;业务能力上,由“单一型”向“多能型”转变;工作效率上,由“辛苦型”向“高效型”转变,工作职能上,由“反映型”向“决策顾问型”转变。

1.完善业务培训制度。将培训制度化规范化,才能保证培训的持续有效进行,使业务培训成为组织文化传承发扬下去。培训制度要规范出培训计划,培训对象,培训时段,对培训成绩进行考评,以保证培训学习能按计划适时进行,并行之有效。财务人员能够自觉认真地学习,提高业务水平。高校要建立严谨的业务培训机构去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形式不必拘泥,可创新多样化,例如,将职业道德教育与业务学习相结合,将脱产学习、半脱产学习、不脱产学习结合,将经验交流与专业理论结合,将日常工作总结与专业书面知识结合,用多种素质教育模式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为高校建设做贡献。

2.完善奖励考核制度任职评价体系。除高校创造培训条件外,鼓励财会人员自觉提升自身素质,参与在职学历学习,例如攻读在职硕士、博士,参加培训学习考取专业技术资格。对于这些人员给予经济支持与物质奖励,在职称评聘和职务晋升上给予优先,把优秀财务人员放在适当的管理岗位并定期进行轮岗,从而调动全体高校财会人员的积极性。完善任职评价体系,将职业道德品质考核与业务水平考核相结合,对考核优秀创新能力突出人员给予物质奖励。在此同时,补充新人,优化年龄结构。年轻人有朝气,有活力,受过良好的专业教育,能优化现有的财会队伍的知识结构。

3.实施轮岗制度。高校财务应制定轮岗制度。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轮岗,能使财会人员熟悉整个财务流程,产生全局意识,使他们的业务水平得以提高,知识面丰富,工作能力在实践中的到锻炼。改善岗位人才专有化的状况,避免因人才专有化而不利工作的开展进程。而且避免一人长期一岗工作而出现舞弊现象,起到有效监督作用,捍卫了高校利益,保护了财会人员。

4.学校应保证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使高校财务队伍的继续教育的以保证。学校要树立重人才、重管理、重视培训的理念,设立学习奖励基金,对理论研究成果突出、专业技术创新的人员予以奖励。设立学习培养基金,按照一定比例提取经费,为学习能力强、肯钻研学习进步的高校财会人员提供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彭华,梁勇.试论学习型的高校财会队伍建设[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5(7).

第3篇

关键词:财会;制度;队伍;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财会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最终都要归集到财务部门反映,财务工作是一个综合性质的工作,在单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全面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意义重大。

首先,要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需从基础工作抓起。

财会基础工作首当其冲应抓的是会计基础工作,它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只有扎扎实实地做好此项工作,才能把会计核算、成本管理、经济活动分析等工作搞好,也才能提供真实、有效、完整的会计信息。所以,对之实行规范化管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了。目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表现有:(1)会计信息失真严重,数据不准确、资料不完整,私设“小金库”。(2)单位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3)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全或有缺陷。(4)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不能有效地按国家财会法规、财经制度独立进行会计监督。(5)会计人员数量增长快,实务操作技能跟不上。

规范财会基础工作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财务人员的入行门槛。财务人员不但要持证上岗,而且对国家相关财会方面的法律法规熟悉。例如《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企业会计制度》等一系列会计准则,及其税法的相关法律。

2.规范账务处理。在日常工作中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会计凭证的格式设计、填制、审核、传递、保管等,会计账薄的设置、格式、登记、核对、结账等,会计报表的种类设置、格式设计、编制和审核要求等、会计档案归档要求、保管期限、移交手续、销毁程序等各项基础工作都要要严格规范。特别是对原始票据的审核及保管,务必要仔细查看,确保其真实、合法、有效。

3.实行财会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各单位对每个岗位的财会人员,明确职责分工,制订岗位责任制,财务负责人负责综合、协调工作,定期进行会计互审。

4.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切实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目前,许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是虽健全确是摆设,丝毫起不到监督作用。每个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上级单位规定及相关财务制度,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相关财务规章制度,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起到规范、指导作用。

5.建立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奖惩制度。建立会计基础工作激励机制,完善奖惩制度。根据规范化程度,设立等级,对于取得好成绩的单位通报表彰、给予奖励,同时对成绩差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使大家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会计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性。

第二,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范围内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既是对在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即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又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即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部分。职业道德与国家法律、财会法规不同。它是靠人们的自觉性,靠社会思想教育,一般是采取职工守则、公约、岗位责任制等形式使之具体化、规范化。由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财务人员接触的是单位的资金,对外所反映的数据是外界了解单位的途径,因此,财务人员务必要有实事求是的作风,不弄虚作假,如实反映经济活动情况;有廉洁奉公的精神,以身作则,反对拜金主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正确认识自己的岗位职责,学会财务管理,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第三,定期岗位培训。

1.加大对新分毕业生的岗前培训。作为新财务人员上岗前的必修课,岗前培训不应单单局限于财务理论知识,还应该进行模拟实务操作,提高新成员的实际动手能力。

2.注重工作过程中的培训学习。培训可采用多种形式,培训内容也可丰富。无论是新分学生,还是早已入行的,都应该定期培训学习,学习一些新的财会政策、税务知识等;或是就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互相交流、解答、探讨等,这都是不错的方法。对于实习生,可以定期考核,考核结果应和见习指导老师挂钩,并给予奖励或是处罚,这样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尽头、指导老师的责任心,以便使学生更快成才。

第四,注重财务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协调。

随着现代竞争力的加剧,一个单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依赖于财务队伍的理财能力。财务人员不再是简单的记账算账,还需要同单位领导、同事、银行、税务、审计等众多部门发生联系。因此,现在一个好的财会人员不但是自身业务好,还要处理好内部及单位外部的各种关系,能得到外部单位的支持与和合作,对资金运用起到积极作用。另外,财务人员要协调好本单位与领导、其他部门及同部门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对领导,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灵活协调,善于汇报总结自己的工作;对其他部门,要本着工作的目的,取得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以便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对本部门同事,在工作中大家应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既要有合理明确的分工,又要配合默契,不能为了竞争而彼此诋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五,加快人才培养,提高整体素质。

随着现行财务知识的不断更新,社会一体化的加深,与国际社会的不断接轨,在这种大环境下,财务人员不应再是简简单单的做做账,收收支支,而是要了解财务的专业理论及发展趋势、新的制度与方法、国际上相关知识的法律法规与成果,还要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预测决策能力,让每个从业者对自己的业务知识了如指掌,运用自如。

参考文献:

[1]商福连.浅谈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学家,2012.

[2]管玉春.论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管理学家,2012.

[3]李海英.浅谈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河南农业,2012.

第4篇

一、存在问题

一是管理错位。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分割二元结构经济社会体制,农村会计工作和财务工作被排除在体制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实际上,县财政部门只管理到本行政区域内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县办企业的会计工作。

二是队伍不稳。造成农村会计队伍不稳定的因素是:1、领导不让干。2、村民不让干。3、自己不愿干。自己不愿干的原因还是有三:一是工作忙,家庭负担重不愿干;二是报酬低不愿干;三是和领导合不来或不愿意与一些不正派的领导同流合污,怕担责任犯错误,怕领导给“小鞋”穿,不愿干。

三是素质低下。农村会计人员绝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和培训,没有会计从业证书。有些“会计”名为会计,实际上什么都不懂,不仅不会记账,甚至连一张简单的借据或收条都不会写。

四是财务混乱。会计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工作。记账不规范,错记漏记乱记的现象十分严重。会计资料残缺不全,绝大多数村不能做到财务公开,按时公布账目。

二、对策及建议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形势决定全国形势。农村财会队伍不稳定,业务素质低下,村级财务管理混乱,不仅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农村集体资财大量流失,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同时严重影响了全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针对农村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

(一)创新机制,健全管理机构

在县级财政局设立农村会计管理局。由县财政局农村会计管理局对农村会计工作和农村财务工作实施管理。县财政局农村会计管理局的任务是:1、对农村会计人员任职资格进行审查,批准聘用或解聘农村会计;2、组织农村会计人员参加会计业务学习和培训;3、对农村会计人员业绩进行考核定级;4、建立农村会计人材档案;5、对农村会计工作进行指导;6、对农村财务工作进行检查;7、维护农村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8、查处农村会计人员违法违纪行为。

(二)稳定会计队伍

会计人员是专业技术人员。保持会计队伍稳定,有利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利保持财务账目的连贯性和资料的完整性;有利搞好农村财务管理。农村会计聘任制以镇财经所为聘用主体,具备会计任职资格的人员为客体的一种聘用与被聘用的主客关系。

实行会计聘任制,有利于稳定农村会计队伍;有利于避免“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不良做法;有利于调动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

农村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低下是当前农村财会队伍的共病,这一弊端直接涉及农村财务管理,所以必须千方百计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要从三个方面抓起。一是以县为单位,以县财政局为主体,建立会计培训中心。二是县乡专业人员深入农村帮助财会人员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手把手传授,面对面指导,达到提高业务素质与理论水平的目的。三是积极组织农村会计人员及会计后备人员参加财校财院学习或函授。通过考试取得国家认可的会计从业证书。实行持证上岗。

(四)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财会人员的政治素质

一是举办财会人员思想教育培训班,使财会人员成为坚持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各项方针、路线、政策的标兵。

二是对农村会计人员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增强村村会计人员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五)健全财务制度

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督促村民委员会定期公布账目,报送报表,接受村民和县财政局农村会计管理股(室)的双重监督。

(六)定期进行审计

由县财政局农村会计管理股(室)和县审计局会同乡镇财所对村民委员会的账目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更正和处理。

(七)配备现代化办公设备,提高办公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

现在我国已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已进入社会主义的各个领域, 其功能之广,速度之快,精度之高,对计算机的应用会在现在和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长期存在,计算机将成为人们工作的主要工具。会计电算化、网络化已成为当前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要创造条件对财会人员进行计算机培训,让他们能够掌握一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

(八)落实农村财会人员待遇

农村财会人员大多都是村里德高望重,有知识、有水平、有群众基础的能人。而农村财会队伍不稳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财会人员不愿干。因为他们工作忙,待遇低;误工多,补贴少。

(九)严肃财经纪律

对村民委员会干部及村会计人员伪造会计凭证,销毁会计凭证,做假账,贪污挪用公款公物等违纪违法行为,要按照党纪政纪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建立健全奖惩制度

建立健全财会人员的奖惩制度,鼓励财会人员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县乡两级每年应组织不同形式的农村财会人员知识竞赛和技能比武,建立农村财会人员考核评比办法,年终由县乡农经部门进行考核、评比,对评为先进的要大张旗鼓的表彰,通过这些形势来鼓励先进,鞭策落后。

第5篇

一、 问题的提出

“全队抓基层,全队抓落实”是少先队的工作要求。少先队组织的活力来源于中队的活力,活跃基层关键是活跃中队,活跃中队关键是要加强中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找准定位,树立并落实好科学的辅导理念。然而,多年的工作中可以看出我县少先队辅导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于提高。因此, 对我县大中队辅导员综合素质的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与分析。

二、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观察访谈等方法,对全县36名大队辅导员和583名名中队辅导员的工作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三、调查数据统计及分析

(一)调查数据统计

(二)数据分析

根据数字统计分析,存在以下优势:

1.文化素质大为提高。辅导员均为合格学历的师资。目前大专学历已经有相当比例,一些辅导员已在进行本科课程学习。辅导员中一级教师和高级教师基本平衡。

2.知识结构更加宽实。辅导员绝大多数是师范毕业生,优化的教学改革使辅导员打下了合理、扎实的知识基础。当了辅导员以后,既学习少先队知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同时接受继续教育,提高学历程度,进修教学技术,学习外语、计算机。

3.年轻富有朝气。 辅导员的主体是中青年教师,他们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他们珍惜辅导员的工作岗位,争取“有为”进而“有位”。

根据数字统计分析,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知识匮乏。中队辅导员中没有取得上岗资格证的;而且也很少有人参加过县级以上的与少先队工作相关内容的培训。辅导员对队的基础知识、常规工作程序不了解。如大、中队会的正规操作程序、阵地建设的工作程序、鼓乐队的训练、《队章》知识不熟悉等。因此,多数中队辅导员在组织活动中由于缺乏专业知识的指导而显得较为吃力。尤其在专业素养、技能技巧方面更为突出。辅导员专业知识的差距给实际工作带来不少困难,并影响到少先队教育效果。

2. 工作繁杂。所有的中队辅导员都是班主任兼任,每周18节课,而班主任工作的日渐繁多、细化,形成了辅导员工作的多面性。由于少先队工作没有课时,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辅导员评职称、评骨干等必须以其他学科参评,这些原因造成了辅导员事务性的工作必然非常多,辅导员在学校里成了兼职最多,任务最重的岗位,使得辅导员根本无暇顾及自身基本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提高。这些都导致了少先队辅导员有其名无其实。

3.心理教育能力欠缺。中队辅导员中无一人取得心理合格证,参加培训的也不是很多。心理教育能力是辅导员基础性能力和队工作教育能力的结合,它是辅导员有效地培养队员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发展个性的能力。良好的心理教育能力能使辅导员把少先队教育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将自身的优秀素质转化为队员的精神财富,使广大少年儿童在少先队活动中调动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反之,这种能力不强,工作效果就差,教育任务也无法高效完成。

4. 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辅导员任务繁杂,多数辅导员今年当,明年不当的现象较为严重,对他们来说,少先队的专业知识是否系统掌握都无所谓。

5. 科研意识不强。科研能力较差,缺乏对学生思想问题的洞察力,对学生中的新问题缺乏敏感性,难以准确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教育时机,加工教育信息的能力尚显不足。辅导员由班主任兼任,任务繁杂,多数人懒于动笔,未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

6.工作主动性不足。辅导员习惯接受上级相关部门的要求和通知,上级叫啥就干啥,校长叫啥啥。组织实践及创新能力不强,开展活动不从队员实际需求出发,效果往往不理想。工作落脚点没有放在服务队员健康成长上,少先队自身教育和服务功能弱化。

四、建议及对策

(一)提高认识,完

善机制

要进一步提高学校党政领导对少先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确实把少先队工作当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有生力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替代的组织。把少先队工作纳入校长任期目标管理体系,把学校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把学校少先队基础建设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建设中,把辅导员工作实绩纳入教师评价体系之中。建立完善辅导员评比表彰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少先队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培训,提升素质。

强化培训是岗位育人的关键。一个优秀辅导员,不仅需要较强的理论知识和组织活动能力,而且还需要相当广博的学识,甚至在某些活动项目上要有过硬的本领。基于这一认识,我们立足实际需要,加强培训,为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打好基础。

1.建立辅导员培训档案。把少先队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其列入了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同时建立健全少先队辅导员的培训计划和个人培训档案,每学期或每学年对辅导员的培训次数、培训内容以及培训作业、取得成果均记录个人档案,作为评职评先考核依据。

2. 拓宽培训渠道。除努力参加上级培训外,采取以会代训、开展活动、交流学习等方式,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并发挥主体能动作用,坚持自学为主,要求每人每周自学时间不少于1小时。

3.挖掘教育资源,拓展学习领域。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拓宽、拓深学习领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积极征订《辅导员》、《少先队活动》等杂志,充分发挥这些教材的工作指导、理论提高、技能学习的培训作用。

4.学榜样,树典型

以宣传、学习榜样事迹为契机,从先进事迹中来认真总结自己的思想言行,剖析反思,寻找差距,改进工作。

(三)情感管理,形成健康心态

营造轻松的工作氛围,通过优化人际关系,创设人文环境,使辅导员的体力和精神负担得到必要的释放。比如在工作之余关心辅导员的生活、住房等困难,开展娱乐活动、访谈活动、考察活动等。

(四)改变工作思路

第6篇

【关键词】队伍建设 管理团队 班队长队伍

1.摆上位置,着力打造过硬现场管理团队

1.1重视班队长队伍发挥的作用

班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班队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环节,而班队长作为现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是典型的“兵头将尾”,在传达贯彻上级要求、完成作业计划、强化现场管理、开展班队思想工作、反映员工呼声等方面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班队长队伍建设,提高班队长队伍素质,既是落实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基础,也是塑造本质型安全人、创建本质型安全区科的关键,更是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基本保障。

1.2解决班队长队伍存在的问题

加强班队长队伍建设,前提是直面班队长队伍和班队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班队长选拔使用的随意性。个别单位班队长岗位设置比较随意,选拔班队长不符合程序要求,使用班队长缺乏民意基础;二是班队长素质问题。集中体现在有的班队长不会管、不敢管和不公平上,有的班队长工作有热情,自己能干活,但在现场管理上没思路、缺方法,有的班队长在现场管理中缩手缩脚,缺乏管理的勇气与魄力,有的班队长不能严格自律,办事不公道、分配不公正;三是班队长日常管理存在的问题。日常工作缺乏检查考核,班队长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没有实现优胜劣汰。这些问题虽然出现在部分单位和班队长身上,但却影响着班队长队伍的整体形象,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3着眼公司科学发展的需要

仓矿公司实现科学发展,首先需要一个扎实的班队基础,需要高质量的现场管控,更需要一支过硬的班队长队伍。我们要做强人才品牌,为集团公司转型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班队长队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人才的培养与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这是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必须承担的成本,而且,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科技进步的提速和人才竞争的加剧,人才培养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因此,只有站在战略高度,像抓管技人才队伍建设那样,抓好班队长现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才能打牢现场管理这个基础。这是不断强化班队长队伍建设的基本出发点。

2.多措并举,全面提高班队长队伍素质

2.1强化培训,提高班队长素质

将班队长素质提升做为一项系统工程,一是开展技能培训。在操作技能上,别人不懂的你要懂,别人不会做的你要会做,只有这样,班队长的现场管理才会有说服力。仓矿公司始终践行“先培一步”的理念,在提高班队长基本技能与掌握新技术、新工艺上下功夫,坚持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既进课堂,也上岗位,既有老师讲理论,也请技师传授技艺。二是开展管理培训。邀请资深管技人员讲班队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实现班队长由敢管到会管、善管的提升。

2.2优选载体,激励班队长争先

一是从提高班队长学习能力、执行能力、现场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入手,开展“现场班队长素质提升年”活动。通过采取调查问卷、座谈会、现场测评等形式,了解班队长特别是生产一线班队长的素质需求,制定目标,明确重点,采取措施,全面谋划和部署了班队长素质提高工作,促进了班队长素质的明显提升。二是将打造本质安全型班队长作为争创目标,持续开展争创金牌班队长竞赛。在思想上引导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理念,在行为上规范管理和操作作为的同时,根据班队长所在单位和技能素质要求的不同,区分层次、把握重点,开展技能提升竞赛。三是以“怎样当好班队长”为主题,在班队长中开展读书研讨活动。下发《白国周班组管理法》、《怎样当好优秀班组长》等书籍,通过学习实践过程,引导班队长认真总结管理经验教训,撰写研讨论文。

2.3注重品德,引导班队长自律

仓矿公司坚持提高班队长职业技能和提高职业道德一起抓:一是选拔班队长既看重能力,更看重品德;二是在岗班队长既加强能力建设,同时强化职业道德和廉洁自律教育,及时解决班队长在作风和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三是出台《班队长公推直选办法(试行)》,通过规范岗位公示、确定候选人、资格审查、民主选举、组织任命等选举程序,公推直选,票决班队长,既解决了班队长选拔使用的民意基础问题,更强化了班队长选拔使用的民主监督,同时也净化了班队长日常管理的工作环境。

3.完善机制,持续推进班队长队伍建设工作

3.1规范日常管理

为加强和规范班队长队伍建设,选拔、培养、造就一支过硬的现场班队长队伍,夯实基础管理,推进管理创新,促进公司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仓矿公司制定了比较完善的《班队长管理办法》,明确了班队长的任用、班队长的管理、后备班队长的管理、培训、管理职责划分、责任追究等工作程序,对班队长任职条件、任用程序、定员管理、考核管理、后备班队长条件、后备人数、后备选拔、后备管理、培训内容、培训时间、管理体制、对单位党政正职的责任追究、对班队长本人的责任追究等环节,都规范了工作要求。

3.2健全各项制度

第7篇

【关键词】军队院校;实验室;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06-02

引言

随着军队院校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依托军队院校进行建设的实验室的数量在不断增多。实验室成为高校进行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体系的重要领域。军队院校的实验室除了承担正常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还要承担为基层部队服务的任务。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冯端先生说:“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而依托军队院校建设的实验室,不仅是院校的心脏,而且在院校的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和为部队服务中,担当着领军作用。实验室工作人员是实验室日常管理和建设、以及仪器设备管理维护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实验教学、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实验师资队伍的建设对实验室在教学、科研、为部队服务以及科技创新中作用的发挥起着决定性作用。

1 军队院校实验师资队伍现状

1.1 地位低。 实验室建设、日常安全管理、教学和科研创新离不开实验技术人员,他们是实验室功能发挥的平台,因此实验队伍建设是学校整体学科建设工作的核心。但是一些学校的实验师资队伍历来处在一个不被重视的地位,其编制隶属高校“教辅系列”,相比较理论授课教师,不被重视,职称比例少,最高职称为“高级实验师”( 副高) ,而且常处于人事改革的边缘化,在军队院校通常是转业退伍的对象,影响了实验室队伍的稳定性,使得专心从事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的人员减少,现有人员也不会把精力集中于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

1.2 沟通少。 由于管理体制原因,各个实验室分别属于不同的系和院,由不同的教研室实施管理,实验室被分割过细,各实验室技术人员之间沟通较少,很少有共同研讨实验教学的机会,影响了业务水平的提高,制约了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进程。

1.3 实力弱。 实验师资队伍当中的任课教师大都属兼职性质,平时从事自己相关专业方面的理论教学,有实验课时才临时从事实验教学,这些教师很少参与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和日常维护和建设,因而给实验教学、实验室的管理、维护以及建设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而又由于实验技术人员往往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相比较理论授课教师,不被重视。这些人员也许在理论教学方面很投入,但在实验教学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却难以被调动起来,人员流动大。同时,学历高、理论造诣较深的高职教师不太愿意专门从事实验教学,从而造成实验技术人员的学历、职称结构不太合理,实验队伍的素质建设还要进一步加强[1]。

2 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实验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检验学生理论学习的效果,有助于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而要实现以上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有一支综合素质全面的实验师资队伍。只有一流的实验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才能创造出一流的科研成果。因此,完善实验师资建设,培养能力强、素质高的实验室队伍,是实现军队院校实验室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2.1 合理的人员结构。 一支高素质的实验师资队伍需要合理的人员结构,实验人员内部团结要好,工作上要安心稳定、求真务实,科研水平要高,能跟踪科学技术最新发展、富有创新精神。

2.1.1 职称结构合理:除了要有高级职称人员,有学术、技术和科研带头人外,还要有大量的中级职称人员,作大量的实验教学工作,还要有相应数量的初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做协助工作,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中,有大量的繁琐的事务性的工作。

2.1.2 年龄梯队合理:除了要有资历深厚、成果丰硕的知名教授,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业务精通的学术和科研骨干,还要有充满朝气、勇于探索、思想活跃的青年才俊,建立一支老中青年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实验师资队伍,有利于实验师资队伍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2.1.3 学科专业合理:除了要有领军的专家教授,有善于钻研的科研技术人员,还要有善于管理的行政人员,以及实验室大量琐碎工作所需要的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保障人员。又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互相渗透的、高度综合、彼此合作的,所有还要吸收不同学科专业和不同学术思想的优秀人才,组成一支强大的实验室队伍,更好地开展科研学术工作[2]。

2.2 合理的竞争激励措施。 根据实验室的岗位任职需求,在配置了科学合理的人员结构的基础上,还要有相应的奖惩机制,以激励和调动实验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激发人才的潜能。将科研业绩、学术水平、创新成果等与立功获奖、评优评先、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和福利待遇挂钩。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尤其是对那些长期从事实验室日常管理和维护,任劳任怨从事大量繁琐的事务性工作的初级职称技术人员,他们耐心细致的工作是教学和科研顺利成功的重要保障,对他们平凡而重要的付出要给予肯定,对这部分人的考评要公平、公正、公开,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在大量的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最持久、最难得的敬业精神。对于脱颖而出的拔尖人才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支持,对有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要给予重奖和破格使用[3]。通过建立合理的竞争激励措施,把实验室承担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实验人员开展创新研究的积极性,提高实验室人才队伍整体水平。

2.3 合理的帮带进修措施。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要制定合理的帮带措施和外出学习进修的计划。

2.3.1 由经验丰富的资深专家和教授对青年教师进行帮带,传授经验和方法,提高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对已经成长为科研骨干的,要大胆启用,担当项目负责人,从独立承担较小的科研项目开始,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逐渐成长为学术带头人,形成人才梯队的良性循环。

2.3.2 外出学习和进修也是提高实验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重要手段。可以由学校出面,搭建这种学习进修的平台。鼓励青年教师到知名院校和科研学术实力较强的研究所学习,鼓励他们攻读博士学位,对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业的,给予适当的奖励,比如报销学费,对于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重大科研学术成果的,还要给予其他方面的重大奖励等措施。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内著名实验室开展博士后研究或进行学术访问,鼓励他们参加国内外的学术和科技交流,及时了解、跟踪国内外相关学科发展的现状、前沿和趋势,熟悉国内外信息产业的技术发展,拓宽视野,增强自己的学术能力和科研攻关能力[4]。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进修,提高实验室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2.4 合理开放实验室。 传统的实验室运行方式使得各实验室按照学科划分,在空间上是相互分割的,技术和交流也是相对封闭的,这种分割严重地影响了学科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由于各学科之间是互相渗透的、高度综合、彼此合作的,所以,要将实验室合理开放,欢迎造诣深厚、有特长的科研人员到实验室做科学研究。比如可以邀请或接收其他知名院校的知名专家教授到实验室开展科研合作,选送有潜力的科研人员到相关重点实验室开展博士后工作,或进行培训和学术交流。通过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开展双边或多边的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实验室的学术水平,促进科研进程,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实验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2.5 加强实验室之间的合作。 虽然学科的发展是高度细化的,但各学科之间又是互相渗透的、高度综合、彼此合作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跨学科领域的突破性研究,各实验室及其相关学科之间要加强有机联系与协作。比如与相关的实验室、科研院所联合形成群体优势,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组成虚拟的联合体,在这种虚拟的联合体中,可以进行科研信息、学术资料、优秀人才等资源共享,还可就某一学科组织较大范围的学术委员会,共同制定相应学科发展战略,拟定课题指南,召开学术研讨会,合力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和攻关项目,并参与国际竞争。通过这种合作,交流学术思想、探讨科研方法、改进研究手段、解决技术难题,共同提高科研学术水平。

3 结束语

军队院校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和不断实践的过程。实验室要真正发挥教学和科研基地的作用,真正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实验师资队伍建设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建设一支整体素质高,科研能力强的实验师资队伍就成为实验室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浦海英.新形势下实验人员综合素质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8):423-424.

[2] 顾雁宏,辛建彬,尹振东,任红伟,军队院校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8):17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