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马拉松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1-19 21:52:58

序论:在您撰写马拉松协会工作计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马拉松协会工作计划

第1篇

市人民政府

二、承办单位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功能区管委会,市体育局(体育总会)、市级机关工委、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市农工办,广电总台、日报社

三、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

四、主要活动

(一)中国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及系列活动

2014年4月20日,举办第九届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同时,借助马拉松的赛事品牌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健身和体育交流活动,重点是开展“让城市动起来”—城市跑不停系列活动,于春、夏、秋、冬四季在知名景区开展生态跑、欢乐跑、公益跑、亲密跑等系列活动。

(二)2014年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系列活动省启动仪式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部署,4月下旬在举办全省健身气功走进百城千村交流展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市体育局、市健身气功协会、各健身气功站(点)围绕活动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健身气功演示交流、学习培训活动,宣传健身气功、普及健身功法。

(三)第十三届全民健身体育节开幕式

5月2日,在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举行市第十三届全民健身体育节开幕式暨市第十届老年人体育节开幕式。同时举行千人腰鼓演示活动、千人围棋赛等系列全民健身活动。

(四)体育惠民--市体育民生工程系列活动(宋夹城系列体育活动)

在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举办10-12个项次影响力大、参与面广、群众基础好的体育赛事活动,通过全民健身融入到公园、绿地,赛事活动与优美环境相结合,吸引更多群众参与体育锻炼,丰富群众文体生活,提升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五)体育“五进”系列活动

各级体育部门、体育社团以体育“五进”为抓手,深入乡镇、街道、机关、学校、企业开展适合不同人群,符合项目特点的赛事活动,为群众提供身边健身指导,扩大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规模。市体育局在全民健身节期间,与市总工会、市级机关工委、市教育局、市各体育社团合作,开展共25项左右的体育活动(见附表2:体育“五进”系列活动)。

(六)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

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等10部委联合开展全国第四次国民体育监测工作的要求,科学、合理制订方案,全面完成对宝应、高邮、仪征、江都、邗江、广陵等县(市、区)的10080个样本、每个样本27个身体形态指标的测试工作,确保采集的数据全部通过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验收。

(七)全民健身系列讲座、培训

深入学校、社区、乡村、机关、企业等,积极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育健身锻炼培训,提供健身指导、宣传健身知识,努力提高体育人口占比。

(八)市第十届老年人体育节

坚持“安全第一,重在参与”的原则,动员城乡老年群众参加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包括:老年人健步走活动、老年人乒乓球比赛、柔力球骨干培训班和比赛、健身秧歌、健身球操骨干培训班和健身球操展示活动、老年人体育节闭幕演示大会。

(九)市直体育社团举办的常规赛事活动

市直33个体育社团,按照年度工作计划,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其中,市属各社团举办赛事活动不少于3项次,全年开展赛事活动数在100项次以上,有组织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达10万人以上。

第2篇

平衡之道

据凤凰网报道,2011年12月16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5级校友方言因急性胃溃疡导致失血性休克去世,年仅23岁,引发了广泛的关注。据方言的微博显示,她就职于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近来经常加班,微博上连续十几条信息都和胃痛看病有关,并称没有时间去看病。在此前的2011年7月,中金公司28岁女员工因胃癌去世,从确诊到离世仅3个月时间,她两年前曾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工作。这也令不少网友联想起另一位早逝的女孩,2010年4月,入职普华永道仅半年的25岁年轻女员工潘洁,因急性脑膜炎不幸去世。

在微博上,网友的叹惜与“珍惜健康”的留言频频可见。在悼念她们的同时,白领工作压力过大、工作生活失衡的问题也再次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所谓工作生活平衡,美国学者杰弗里•格林豪斯(Jeffrey H. Greenhaus)等人认为,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时间平衡,即在工作和生活上投入的时间量相同;二是投入平衡,即在工作和生活角色中投入程度相同;三是满意平衡,即关于生活和工作的满意度相同。因此,工作―生活平衡是工作和生活的各方面投入和产出达到均衡的状态。

据调查显示:在中国,有65%的人认为自己工作生活失衡;韩国是“失衡”最严重的国家,这一比率高达92%;而在情况最好的荷兰,也只有57%的人认为自己工作和生活达到平衡状态。在中国,压力最大的群体是26~35岁的人,他们占据了中国工作和生活失衡人群的33%以上。在这群人中又以男性最为突出,高达67%的男性反映自己难以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点。同时,18~25岁的年轻女性的工作和生活平衡问题也令人担忧,这个群体中70%左右的人认为自己工作与生活失衡。

工作生活平衡绝不仅仅只是员工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也非常重要。一方面,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员工的努力是重要的一点,只有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使其全身心投入工作才能产生好的业绩;另一方面,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对于留住优秀员工也相当重要。由于工作生活失衡导致的家庭和健康问题对企业和员工来说无疑都是巨大的损失。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员工“工作生活平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企业必须把“工作生活平衡”作为全面薪酬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积极的应对方法。

员工:掌握工作―生活平衡的策略

对于员工个人来讲,只有实现工作和个人生活的平衡发展,才有真正长久的幸福感和完整的人生。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美联证券公司(Wachovia Securities)股权资本市场部的董事总经理卡罗尔•谢佛尔(Carol A. Schafer)认为,就工作生活平衡来说,员工的工作表现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职业生涯的开始,出色的表现会给你带来生活方式更具灵活性的回报。摩根大通自然资源投资银行(JP Morgan's Natural Resources Investment Banking)的副总裁苏瑞娜•舒克里(Surina Shukri)说道:“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并不是指你要工作多少小时,玩多少小时。事实上,这种平衡意味着你要清楚什么对自己才是重要的。随着职业生涯的发展,你需要优先处理的事情也会发生变化。”

杰克•韦尔奇曾说:“即使最宽大的老板也会认为,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是需要你自己去解决的问题。”因此,员工首先需要对自己负责,掌握工作生活平衡的各种策略和方法。

1.树立平衡的价值观。员工要建立起“个人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这一价值理念。

2.划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工作的时候专注工作,闲暇的时候放下工作、尽情放松。

3.学习时间管理的技巧。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4.制订合理的工作计划。将与工作相关的活动按照轻重缓急分类,先做重要和紧急的事情。把所有事情都置于最高的优先级别,只能是无谓地耗尽精力。

5.利用技术提高效率。在工作中利用最新的技术来获得最高的效率,如各种办公软件、制图软件等。

6.寻求社会支持。在压力过大的时候可以和亲人朋友交谈,寻求他们的帮助和支持;和上级进行积极的沟通,让他知道你遇到的困难;也可以和专家进行交谈,如心理医生或心理顾问,他们会给出专业的建议。

企业:实行工作―生活平衡计划

很多研究证明,员工工作―生活的平衡能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低的离职率、高的工作满意度和企业的竞争优势。对于企业,特别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来说,应从理念到具体实践都将工作―生活平衡列入重要的位置,实行工作―生活平衡计划,真正关心员工对于家庭、健康,以及假期等的需求,从而帮助员工实现跷跷板两端“工作”和“家庭”的平衡。

理念先行

企业要积极倡导工作与生活平衡的理念。这个观念不仅要贯穿到员工心中,对于管理者来说则更加重要,他们一方面是工作―生活平衡计划的受益者,另一方面是这个计划的直接支持者。许多研究表明,即使公司提供了工作生活平衡的措施,如果没有组织文化和上级的支持,这些措施就只是摆设,而不能真正起到作用。人力资源部门可以举办一些讲座、沙龙等交流活动,帮助管理者和员工接受这一理念。例如,摩托罗拉公司向员工宣传,人生的目标应该包括三个部分――家庭目标、生活目标和财务目标,要在三者之间寻求平衡。台湾宏(Acer)公司董事长王振堂以身作则,每天晚上的下班时间就开始催下属离开,不要加班。

关注员工身心健康

关注员工的健康,人力资源部不能只停留在报销医药费、定期体检等传统项目上,而应主动对员工进行更为广泛的健康投资,为员工创造条件进行体育锻炼,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员工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这些方面,很多国外知名企业的做法值得借鉴。强生公司采用非物质激励的手段,要求员工接受体检和问卷调查, 那些被认为属于高发病人群的员工会被劝导参加饮食和锻炼计划,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运动方式。公司CEO韦尔顿还每周邀请员工走向户外,开展“与CEO步行”一小时活动。摩托罗拉公司经常安排体育活动、旅行等,敦促员工进行运动。并要求员工出差时,必须入住有健身设施的酒店。现在各大公司也广泛推行的员工帮助计划(EAP)作为组织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援助与福利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属亲人提供的专业指导和咨询,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了员工个人和组织整体的绩效。

弹性工作安排

弹性工作安排是指在工作时间长度固定的前提下,员工可以灵活地选择工作的具体时间、方式和地点,具体形式包括弹性工作时间、工作分享、压缩工作周、弹性工作地点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在家办公成为可能,一些不必直接面对顾客的、不需要大型复杂设备的工作可在家完成。灵活的工作时间使员工能够平衡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如接送孩子、照看老人、避开上班高峰交通拥堵等。IBM公司设立了8点、8点半、9点三个早上打卡时间,相应的下班打卡时间为下午5点、5点半和6点,员工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在美国地区有2300多名员工被允许采用弹性工作制进行工作。

人性化的请假制度

为减少员工个人生活与工作的冲突,有些公司除了提供法定的带薪假期外,还为员工提供付薪或不付薪的病假、照顾生病的家庭成员等事假。宝洁公司有一个广为员工喜爱的“个人离开”假期。凡在公司工作超过1年以上的职员,因个人的任何理由,如兴趣爱好、放松身心、陪伴父母等,可以每3年要求1个月,或者每7年要求3个月“个人离开”。杭州华三通信公司则为员工设计了每月4次无理由的忘记刷卡以及可4次迟到的政策(迟到1小时)。

支持员工个人爱好

个人兴趣爱好是员工个人生活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可以设计多种方式支持员工发展个人兴趣爱好,比如给予资金支持、提供相关信息等。有些公司鼓励爱好相同的员工组成各类协会(如足球协会、钓鱼协会等),并给予一定的资金、场地、信息支持,既满足了员工的个人兴趣发展,也促进了员工间的非正式沟通。翰德人力资源公司支持员工参加戈壁沙漠250公里超级马拉松比赛,翰德公司正是基于对员工工作―生活平衡重要性的认识,才支持员工参加各种活动,公司认为,工作―生活平衡是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

巧妙设置家庭福利

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员工解决照看孩子等家庭问题,缓解员工的家庭压力。比如,与家政服务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提供相应的福利计划,为员工的子女照看费用支付部分补贴等。现阶段,日托资助成为了一种广为流行的福利。组织可以调查所在社区的日托设施,向感兴趣的员工推荐,并提供部分津贴。微软在员工子女的托儿所、幼儿园中还安放了摄像设备,员工可以随时上网看到孩子在那儿的情形。花旗集团的“员工援助计划”中包括了儿童看护计划,设置儿童智力、情绪、医疗等课程,每天为1500多名员工的孩子提供服务。此外,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导致大多数员工面临照顾老人的问题。照顾老年人的压力会使员工遇到缺勤、精力不充沛、工作受到干扰等问题。组织可以为员工提供照料老人的相关咨询服务,或者为员工提供相应的保险计划以及由公司资助的老年人照顾中心等。

帮助员工获得家庭支持

众多研究表明,家人的支持能减轻员工所遇到的家庭和工作间的冲突。但很多员工并不善于取得家庭的支持。因此,帮助员工和家人进行沟通,取得家庭的支持是一个帮助员工获得工作生活平衡的有效举措。例如,企业组织员工的家庭成员参观公司或进行相互联谊,这能促使家庭成员了解员工的工作环境、工作状况,从而使员工更容易取得家庭成员对其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第3篇

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有机会见证一件有趣的事:当浙商的务实诚信撞上了直销的激情梦想,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大道无形,商道亦无痕。当我们能够总结从商之道的时候,总是已经有人划出了一道道独特的成功轨迹。因此,就从商之道而言,获得大成功的人都是亲自留下了自己脚印的人,踩着别人的脚印前行的人终难有大突破。毫无疑问,黄金宝就是这种给商界留下脚印的人。

黄金宝,宁波三生日用品有限公司(下称“宁波三生”)创办人、董事长。虽然名头很多,但黄金宝看起来并不像是个老板,不但做事不摆架子,而且处处透出一种亲和力,热情儒雅、谦和恬然,让人放心。

虽然没有任何商业师傅或偶像,但作为一名浙商,特别是作为浙商中坚力量的甬商(宁波帮),黄金宝有天生的商业嗅觉和商业法则,就像他那些在世界华人商圈留下无数风流的宁波前辈们一样,低调、务实、诚信而执著。

梳理宁波三生从成立到成长的历史,黄金宝确实是一个很执著的人,他从来不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改变自己的办事方式,他相信自己。

如果没有黄金宝的执著,很可能也就没有今天的三生。从服饰经营到保健品连锁店,从保健品大流通到区域,从传统渠道到直销领域,黄金宝商业踩点之准确让人惊叹,而他先知先觉的稳健跨越方式又让多少人自愧不如。

当全球金融海啸兵临城下之时,黄金宝和他的宁波三生已身在中国直销市场的坚固堡垒中,笑傲江湖烟云。

道生一:掌握先机之本

道生一。一即太极,万物之源。

黄金宝成功的源头是什么?一定是善于把握商机的能力,这是缔造宁波三生一切辉煌的源泉。

作为一名成功商人,企图心是基础,商业嗅觉是条件,把握先机是保障,每一个都不可或缺,最后一个是决定你是领骑者还是跟跑者的关键。

黄金宝为什么非要创业?为什么非要成功?这个答案黄金宝自己也不能回答,似乎他生来就该这样做。就像所有浙商一样,一没有资源、二没有政策,但他们就是嗅觉灵敏,敢作敢为,并且获得了成功。

正是这种成功细胞的存在,让黄金宝很幸运地每一步都踩在了机遇来临的关键点上,早了没有意义,晚了失去机会:1997年不选择保健品就错过时机了,后两年是中小保健品企业的爆发期;2001年不建立完善的商制度也晚了,大流通造成的产品寿命缩短和市场危机旋即爆发;2004年不切入直销也不行,后面再进入面临更高的投资和法律门槛;2005年不积极申请直销牌照更不行,将没有机会分羹中国直销规范发展的大蛋糕……

这一切绝非巧合或者运气,得益于黄金宝所拥有的敏锐的商业嗅觉和稳健发展的经营意识。

1997年以前,黄金宝从事的是服饰经营的生意,门槛低、成本小、市场大,这是很多商人获取第一桶金的捷径。1997年一个偶然机会,黄金宝应朋友之邀开始了解保健品行业,没想到这次不经意的偶遇对他的事业带来了巨大的转变。当时的中国保健品市场,处于三株、红桃K、万基等几大品牌的垄断之中,基本上看不到中小品牌。“一头独大,说明这是一个发展还很不完善的市场。”黄金宝嗅出了商机,“而服饰行业早已步入了价格战的恶性怪圈,不跳出来永远没有出路。”于是,他果断转行,进入保健品行业。

1998年,宁波市政府组织本地企业家组团去香港考察,黄金宝也参团随行。他看到香港御坊堂的海狗丸销售异常火爆,而且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他通过调查发现,这款产品在大陆也卖得很好,尽管当时只能通过非法途径悄悄销售。再看大陆市场,还没有正规合法销售的海狗丸产品。

黄金宝敏锐地察觉到海狗丸进入内地市场的商机,此后,他一直设法将海狗丸引进到中国大陆市场。1999年初,黄金宝如愿以偿,组建香港御坊堂药业集团,大张旗鼓向保健品行业进发。

一开始,御坊堂采取的是流通批发的销售模式,这种模式好处是“短、平、快”,但弊端就是完全无法控制经销商之间的恶性竞争,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不说,还进入不了主流渠道,市场达到一定规模就很难发展。

黄金宝在市场逐渐打开的时候,决定走规范化发展之路。2000年,御坊堂开始逐步建立商制度,在全国范围划定区域设立固定的商,建立了有秩序的产品销售环境。

从2000年到2001年,御坊堂在全国共建立了300多家商,不但成功树立了品牌形象,也让产品顺利进入超市和药店这样的主流渠道,营业额也大幅攀升。

但这时的保健品市场已经进入爆发期,谁都想来分一杯羹,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名声在外的御坊堂成为竞相仿冒的对象。在一次保健品展会上,御坊堂的工作人员竟然找到了15种御坊堂产品的仿冒品,包装造型和设计与真品一模一样。中国保健品市场转入一种尴尬境地:一方面市场客观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又因鱼龙混杂不得人心。黄金宝不得不重新开始思考御坊堂的营销思路,他将目光对准了直销行业。

黄金宝对直销并不陌生,199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曾参加过一堂直销公司的课,当时就对这种新颖的营销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但因为与自己所从事的生意没有太大关联便没有过多关注。在刚开始进入保健品行业的时候,黄金宝也曾想过切入直销业,但因为1998年国家对直销“一刀切”政策而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

随着传统保健品行业的恶性竞争越来越激烈,关于企业永续发展的选择又一次摆在了黄金宝的面前。此时,他又一次把目光转向了直销。为了深入了解直销的经营方式,黄金宝在决定进军直销之前,做了大量的调查和准备工作。当时,黄金宝的公司对面有一家直销公司的专卖店,他曾经和公司同事用一整天的时间观察这家专卖店里来来往往的人,计算成交率和交易额。还亲自找到这家直销公司的经销商做深入了解,积极听取该公司经销商的业务介绍。为了更多地接触直销模式,黄金宝先后向多家知名直销经销商取经。

2001年底,黄金宝得到了一则好消息:“我国已经加入WTO了,政府承诺在3年内将开放直销市场并为此立法。”黄金宝意识到,中国直销的机会来了,自己进军直销的机会也来了。

2002年,黄金宝组建班子着手筹备直销事务;2003年下半年,御坊堂开始进行直销模式的试运行,2004年4月,承载黄金宝直销期望的宁波三生日用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05年,宁波三生正式加入申请直销牌照的行列;2006年,宁波三生成为率先获得直销牌照的民族直销企业之一。

一生二:内外兼修之道

一生二。太极生两仪,为阴阳。

黄金宝的成功之道,无非外求务实、内倡稳健,两者相辅相成,终成大气。

外求务实

浙商的务实在华人商圈是有口皆碑的,他们低调办事,不事张扬;他们经世致用,不图名声。务实是因为他们往往在无声无息中经过多年埋头苦干才获得成长的机会,他们一般都选择从实业出发,无论是军服肩章、纽扣、小饰品还是打火机弹簧,慢慢成长为同行业中的浙江第一、中国第一、亚洲第一甚至世界第一。即使企业做大了,浙商们仍然不敢怠慢,每天照样勤勤恳恳地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鲜有大起大落。

黄金宝认为自己延续浙商的这种务实精神有先天优势:“人家怎么看我也不像是个做生意的,我越不起眼别人越觉得我没什么威胁,便于我养精蓄锐,蓄势而发。”

黄金宝的吃苦精神让很多员工自愧不如,吃饭一般都在员工食堂,黄金宝自己也说:“我的衣食住行标准跟他们(员工)一样,惟一的不同是我有辆宝马车,因为公司需要影响力和形象。”

看来,当浙商的务实遭遇直销的激情,黄金宝还是能够灵活变通。就如已经落成的三生健康产业园,在一片以实用为第一要务的灰色低矮厂房中显得颇有点鹤立鸡群。

这个行业需要较好的公司形象,但黄金宝的“形象包装”绝不越界,准确一点来说就是不会跨越“诚信”这个原则。黄金宝指着正在装修的三生产业园大楼对记者说:“这个行业不是讲梦想吗?我2005年的时候带着几位经销商来这里说这是我们已经买下来的地,不久就会盖大楼,虽然他们当场表现很兴奋,后来才知道他们其实谁也没把它当真。我黄金宝做事,没有百分之百办到的绝不会乱许诺,人的诚信丢一分就少一分,永远不能弥补,我丢不起。”

因此,当他后来去申请直销牌照的时候,他也只是对三生的经销商们说:“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全身心地去申请直销牌照!”

在众星闪耀的浙商群体中,黄金宝不但选择了整个浙江也罕有规模企业的保健品领域,同时独辟蹊径地选择了直销模式,在对市场趋势的把握上又更胜一筹。而且他的每一步,都尽可能地脚踏实地,尽可能的规范稳健,一切以企业长远发展为第一要务。

当御坊堂海狗丸准备在大陆市场上市的时候,国内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很多中小保健品企业的产品无证无照无批文,依然在市场上销售得热火朝天。但黄金宝却执意要拿到保健品批文再开始做。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认为他是吃饱了撑的,说他不懂行情。刚刚进入这行的黄金宝确实不懂行情,也没有任何可以变通的门路,为了拿到批文,他花了3个月的时间住在省城杭州,什么也不干,就专门批批文。御坊堂海狗丸的保健食品批文就这样被他硬生生地给“磨”了回来。

此后的保健品报批,黄金宝一如既往地执著。今天的三生已拥有国字号保健食品批文30多个,是国内直销企业中拥有保健品批文最多的企业之一。回过头来看,现在没有“健”字号批文不能进药店,“食”字批文的产品不能在标签标示产品功能,而“健”字号批文如今已洛阳纸贵。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黄金宝的先见之明让三生少了这许多后顾之忧。

在2003年御坊堂决定开始直销试运行的时候,黄金宝的决定遭到了御坊堂曾经商的强烈反对。业绩占据了当年御坊堂销售额半壁江山的几大商,为了让黄金宝改变主意,亲自数次飞往宁波劝说,他们提出,御坊堂只管生产产品,他们一年包销一个亿。客观地说,这对于当年销规模还不是很大的御坊堂来说是个巨大的诱惑。但是黄金宝还是抵制住了,他的解释是:“我不想御坊堂沦为一个简单的生产工厂。”

既然选择了直销,那么为了避免产品的冲突,黄金宝拿出了十足的魄力,彻底收回传统渠道的拳头产品。据黄金宝事后统计,因为选择直销回收商手中的产品就拿出了现金一千多万元,间接损失加起来更是高达几千万元。对此黄金宝眉头也没有皱一下,他知道这是成长的必然代价,自己也不会做无谓的牺牲。

内倡稳健

稳健一直是宁波三生给业界留下的印象,黄金宝说,稳健不是目的,而是条件,“做企业谁不想快啊,是想快,但是市场建设首先要是健康稳健的,没有今天的稳,哪来明天的快?”

为了一个“稳”字,黄金宝做出了太多出人意料的选择。

黄金宝在直销上也曾经走过弯路,他并不避讳谈这一点。虽然对很多公司进行调查研究,但他对这个行业还是了解有限,就在准备招兵买马大干一场的时候,一波又一波的业界人士赶来献计献策。经过多位业界人士的分析和建议,他选择了一种有利于新企业快速成长的销售制度。2003年底,御坊堂试运作市场。但仅仅半年,这种制度的弊端就暴露了出来,黄金宝发现这种制度违背了自己企业永续经营的原则,并不适合自己的企业。

黄金宝当机立断,决定立即调整销售制度。很多人当时以为他疯了,说他是“无知者无畏”,因为谁都知道彻底转换销售制度将给一个尚未成气候的新企业带来什么后果。但是这一切黄金宝都选择了面对和承担,他用一颗“永续经营”的心,不但打动了市场,也打动了经销商,终于走过了起步最艰难的时期。销售制度调整到2004年的10月份,宁波三生开始正式运营。

2005年,《直销管理条例》出台,拿牌成为了当年的热门话题。在8000万注册资金和2000万保证金的门槛让很多企业犹豫不决时,冲着直销立法而来,黄金宝第一时间提出申请直销牌照,他又一次全身心的投入,就为了那一纸直销牌照。

黄金宝的稳健不仅仅是一种表象,还是可以让人感受触摸到的,可以让人相信的。在申请直销牌照的时候有个“8000万注册资金”的门槛,宁波三生刚好是8000万。但后来黄金宝一想:这样刚刚去够这个门槛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诚意。为了稳妥起见,他干脆将企业注册资本扩充为1.568亿,“这样审批主管部门给我们的印象分也会加不少吧?”

另一个例子是,宁波三生目前的营业额还不到十个亿,何必非要一掷千金建设规模如此大的健康产业园?黄金宝的解读是:“我就是要我们的经销商知道我的决心和信心,让大家知道我们不是为短期利益而来的,而是要与经销商一起永续发展”

黄金宝知道这个行业很多人是“富贵险中求”,但他宁愿稳重求发展:“冒险就是对大家不负责任,我自己冒险其实无所谓,但我不能带大家去冒险。”

黄金宝有一个草与树的经营理论:“短期来看,草的生长速度和树相比,肯定是草的长势明显,但是几年过后,草换了几拨,但是树依旧是树。做企业其实是跑马拉松,不是比某一阶段跑得快,而是持久战。对于我来说,一个企业,做大不如做强,做强不如做久。”

二生三:三才并举之业

二生三。阴阳为清浊,清者升为天、浊者降为地,天地育人,是为三才。

天时、地利、人和,这是中华文明中事物所处之极佳状态,在我们勾勒宁波三生目前发展现状之后,此三才并举的势态已然形成。

天时:反危机利好和行业回暖相互作用

2009年初即将入驻的三生健康产业园原本是一块“凹”字型地块,凹进去那一块恰好是另一个公司的办公楼和厂房,但现在这一片都成了三生的产业。黄金宝告诉记者,三生产业园建设之初就想到要把这个厂买下来,但当年这个公司自视位置奇货可居,出高价也不肯卖。谁知道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传来,我国沿海外向型加工制造企业首当其冲,该工厂不得不主动上门“缴械投降”,三生轻松就成功收购。

这只是中国经济面临这次金融海啸的一个缩影,就在黄金宝和宁波三生的旁边,多少曾经红极一时的企业如今正在破产的边缘挣扎。

而宁波三生已手握数百亩土地,各种项目的建设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或筹备之中。黄金宝得以在此时置身度外,因为他之前无数次正确的选择终于获得了回报。

大量行业史实和现实情况都证明,直销业在经济危机时期,因为可以提供大量低门槛的创业机会而备受青睐,从而在危机时期实现反传统经济周期的跨越式发展。宁波三生凭借独特的直销模式,大步前进,逆势上扬。2008年,宁波三生公司业绩取得了成倍的增长。

这个成功并不能全部归功于席卷传统行业的经济危机,实际上,更大的利好是,中国直销业经过3年的盘整已经嗅到了回暖的气息。业绩并不拔尖的宁波三生实现成倍数的业绩增长也许并没有代表性,但是几家直销巨头的集体爆发绝对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这几家十几年的老牌直销企业2008年度业绩增长均在30%左右,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宁波三生在2008年的飞速发展,它的成功甚至不限于以上两个原因。

地利:政府支持下的规模化发展

2009年1月10日,黄金宝在宁波万达索菲特大酒店获评“2008十大风云甬商”称号。这场颁奖盛典是由宁波市经济委员会、宁波市行业协会工作指导办公室和《现代金报》联合举办的,在宁波企业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责任、创新、推动力、影响力是本年度风云甬商的评选标准。

众所周知,宁波强企如云,知名如雅戈尔、奥克斯、吉利、方太厨具等,更有大批隐形冠军藏匿于宁波企业界。作为新一代甬商,为何黄金宝能够入围2008十大风云甬商,受到了宁波企业界以及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舆论一致认为,“黄金宝入围,是政府对企业在严峻经济形势下走出创新模式的一种鼓励。”至少,这是宁波市相关部门对直销企业开始重视的显著标志。颁奖典礼现场,三生人高举着“YOFOTO三生 创新营销,成就未来”的牌子为黄金宝助威,而黄金宝则以“打造最佳直销事业平台”的获奖感言给予回报,主动应证了这种想法。

宁波当地政府为什么对宁波三生青睐有加?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在全球的金融危机下,很大一部分宁波的企业受到冲击。资料显示,宁波有8000多家的外贸企业,他们在本轮金融危机中首当其冲,像宁波三生这样逆市上扬的企业已经非常少见。

应对金融危机,突破产业格局可能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放眼开去,哪一个行业还有直销这样在金融危机中游刃有余的优势?而且,黄金宝是浙商中惟一一个直销获牌企业老板。

正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宁波三生在不声不响中已经完成了一系列未雨绸缪的圈地运动。现在的宁波三生已经储备数百亩土地资源,除了老办公大楼和即将投入使用的三生健康产业园一区工程,其它地块也将陆续投入建设。

据悉,三生健康产业园光是买地和一区工程的基础建设就已经投入了2亿港元,计划整个产业园最终完成的投入将达到10亿港元,设计年产值达180亿元。三生健康产业园一区厂房将于2009年初正式投入使用,这里任何一栋楼的建筑面积都远远大于之前老基地的所有办公和生产用房面积。

全新的生产平台将为宁波三生未来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上升张力,为三生2009年市场爆发做好强大支持。

人和:无为而治下的高融合性

“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和不自矜。”一位熟悉黄金宝的业界人士这样评介黄金宝,他解释说,“不自见,就是不自己去显明自己;不自是就是不自己去肯定自己;不自伐,就是不自己夸奖自己;不自矜,就是不自以为了不起。”其点评可谓精妙。

黄金宝看起来不像是个老板,轻声细语,也没什么老板架子,惟有给人感觉温和实在,让人放心。

黄金宝是个非常执著的人,而且在企业稳定规范发展的大原则上显得甚至很固执,但他并非一个听不进意见的老板。据黄金宝身边人员介绍,黄金宝颇有些无为而治的风格,他没有架子,很有亲和力,一般一个月开一次工作计划会,下面各部门分头执行。在开会的时候,往往因为一些意见分歧,下属可以和他面红耳赤地争论。正是因为这种民主风格,员工们敢于说话,提的正确意见也会被采纳,所以三生的中坚管理层比较稳定。

宁波三生实现的是典型的扁平化管理,一个老板,下面几个副总各司其职。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三生管理层的工作分工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并没有很确切地说什么该你做什么不该你做,大家先有个方向上的选择,然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协作配合,最后都能很自然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所在。也就是说,黄金宝领导下的三生有一种非常特别的融合力,不管是哪里来的人,一开始可能会有些不适应,但很快就会被融合进来。

一位曾经的御坊堂商来看黄金宝,说:“我现在每天只在公司3个小时,有4个小时在健身房和陪人吃饭聊天,你当大老板的活得太累了。除了赚钱吃饭,你还有什么乐趣?”确实,黄金宝看上去像个很无趣的人,他自己戏称自己为“四无老板”:“我这个人没有特别的爱好,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乐趣,也没有特别遗憾的事情,甚至没有可供宣扬的座右铭。”

黄金宝对记者表示,如果一定要说一样值得高兴的事,自己最近也比较有感触,那就是三生开大会的时候,自己在台上,看到下面成百上千双期待的眼睛;自己在台下,目视一位位销售精英上台分享成功的喜悦。他说:“我在那一刻会真实地感觉到公司和经销商是血脉一体的,如果能帮助这一帮兄弟姐妹共同成功,我想这将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快乐。”佛家有云:渡人达己。黄金宝希望用自己最大努力搭建好平台,给大家以最大的希望。

不仅是对这些合作者,对员工来说三生也是一家很有人情味的公司,公司不但按规定为职工交纳各项保险金,还在2008年投资1500万购买员工公寓楼,并出资200万进行装修,为员工创造优越的生活环境。

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三生更是义不容辞。2008年,三生与全国人民一起共赴时艰,不但为汶川地震灾区累计捐款捐物价值265万元,公司高层还在第一时间赶往地震灾区,就地组织当地分公司和经销商加入抗震救灾志愿者行动。

正是因为黄金宝的责任心和宁波三生的人情味,才让遭遇了市场危机的上海绿谷觉得是可以信任的对象,将旗下经销商队伍悉数托付,以免再遭变局。

三生万物:水到渠成之功

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善于掌握先机,通过内外兼修,蓄得天时、地利、人和,宁波三生全面爆发指日可待。更可贵的是,黄金宝更是为这种市场爆发做好了全方位的立体准备。

曾经有人问黄金宝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黄金宝的回答是:“我没有遗憾,因为我还年轻,还没有做到的事情,我还有大把的时间去做。”正是黄金宝健康积极的心态,打造出了如今充满机遇的宁波三生。

根据宁波三生的规划,公司在宁波鄞州区规划建设的三生健康产业园一区工程将于2009年初投入使用,主要以生产保健食品、日化用品为主;将作为宁波三生国内运营中心的二区工程也在紧张筹备开工建设,将建设保健器材、小型厨具的生产厂区;而为国际化市场准备的宁波三生国际运营中心也正在规划和等待建设审批之中。据悉,整个三生健康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入将达10亿港币,全面建成后年产值高达180亿元。庞大的产业基地为宁波三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无限张力。

产品是承载企业发展的基础,宁波三生在这方面将倾注特别的精力。2008年三生借多重优势在直销企业中率先从国外引入红酒项目,获得空前成功。据悉,近年宁波港引进的红酒量实现了228%的增长。借此东风,2009年的三生将加大引进的进口红酒品种和力度。

而在2009年3月,三生泽颜系列护肤品经过与韩国泽颜化妆品研究中心数年共同的精心研发,将正式上市。

此外,宁波三生还在考虑怎样围绕直销整合当地资源,开辟和直销匹配的新产品线。黄金宝透露:“宁波有很多全国甚至全球知名的小家电和小型厨具的生产商,我们正筹备利用这些资源,来丰富三生产品线。”黄金宝相信,今后直销业的发展,不仅限于自身研发能力有多强,而更重要的是整合产品的能力有多强。

黄金宝介绍,三生所有产品系列将围绕“家庭生活化”这样一个概念,力求从满足家庭必需、让家庭生活更便利以及提高生活品质三个方面涵盖尽可能多的家庭用品市场。我们看到,即将投入使用的三生健康产业园展示大厅里面有厨房和卫生间的设计,届时它们将承载这些三生的产品和梦想,为三生缔造“家庭生活化”这样一个品牌。

黄金宝认为这样的营销品牌整合策略实际上也是一种差异化竞争,“因为差异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品牌差异化。”

除了不断丰富产品类型,宁波三生围绕直销主业的产业延伸也做了多方面的探索。就如规划中的三生国际运营中心,就将包含大量培训、休闲和康体项目,以配套直销事业的发展需求。据记者最新得到的消息,宁波三生目前通过115轮创纪录的挂牌竞争,成功获得宁波市东钱湖惟一一个国际游艇会所项目的开发权,这场创下宁波2009年新年土地交易价格之最的拍卖也为金融海啸时期的当地经济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也就是说,在不久的将来,三生经销商将有机会享用自己的国际游艇会所。

对于2009年宁波三生的市场发展规划,黄金宝只有四个字:“务实、奋进。”

黄金宝表示,三生在2009年,主要是完善分公司建设,加强服务,提高经销商的销售技能,同时为支持市场发展,还配合市场推出了几大市场支持政策。据了解,三生目前已经已建和在建的分公司有24家,2009年将继续加大投入,完善分公司和服务网点建设。黄金宝认为:“随着法规的完善和执法的深化,中国直销必将走向自律和规范。而我们希望能够率先回归直销作为销售渠道的本质,扒开浮沫,建立和完善消费终端。”

显然,面对充满机遇与挑战的2009年,三生正蓄势待发,全方位地做好了从稳到大、从大到强的各种准备。可以预见,一个以务实和稳健为立业之本的新兴直销企业,即将出现在世界直销的版图之上。

附:宁波三生新晋钻石级经销商风云榜

吴宏伟

从企业高管到直销企业经销商,从初级经销商到宁波三生钻石级经销商,吴宏伟在几年时间里实现了多重跨越。“弘扬5000年中医药文化,让中国直销占据世界直销舞台的重要位置”是吴宏伟的理想,而他选择了宁波三生作为实现这个理想的平台:“最重要的是三生有黄金宝这样一位‘主脑人’,正是他的远见卓识,才成就了今日三生的辉煌。”

渠国防

渠国防从2006年7月加入宁波三生以来,亲历了三生的成长与成熟,“三生的每次飞跃都代表了我国民族直销企业向成熟直销企业的大跨步迈进。”身为三生2008年钻石级经销商的渠国防相信,中国民族直销企业与生俱来有种优势,那就是直销人的民族自豪感。而他更确信的是,作为民族直销企业代表的三生一定会在2009年实现质的飞跃。

段志胜

“拥有极强的事业心、拥有明确的目标与长远的规划”是钻石经销商段志胜对三生总裁黄金宝的认识。正是总裁黄金宝的这些过人品质,才引得段志胜跟随宁波三生走过风雨兼程的5年。“2009年是中国直销业大发展的一年,俱备了完善制度、优秀系统、先进培训体系和深度差异化竞争等众多优势的三生,也将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郑航

“当‘诚信’二字成为畅行经济社会的通行证时,只有与合作伙伴诚信、与消费者诚信,才能屹立在激烈的竞争浪潮中岿然不倒。”郑航加入宁波三生近3年,感触最大的就是三生无时无刻不以“诚信”建企业、以“信誉”揽市场,美誉传遍了华夏大地。就自己的成功道郑航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在企业中成长,与企业共成长。”

田肃

作为三生的第一批经销商,田肃在三生走过了将近5个年头,而她最感谢的人就是黄金宝:“正是有了黄总全身心的投入事业、坚定不移地按国家政策建设企业和他独具慧眼的远景规划,才有了三生现在的辉煌成就。”她坚信:“作为朝阳行业的中国直销业,一定能在宁波三生等民族企业的推动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顾亚浓

三生追求的文化精髓――“生存、生活、生命”同样是顾亚浓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从成功企业家到投身三生直销事业,顾亚浓就是在对“三生”的追求中不断挑战自己、战胜自己从而获得人生成就感。“到三生做直销给我最大的快乐,就是通过‘共同体运营’结交了与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致的朋友们。”

吴贵财

吴贵财以前是一名公务员,之所以加入三生直销事业,是因为他是三生产品的直接受益者。“我选择三生最重要的就是三生的产品好,再者就是黄董是个干实事的企业家,”吴贵财常对伙伴们说,“做直销事业,就要选择合法、有实力、有长远规划的企业,三生就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企业,值得我们去追随的企业!”

第4篇

东京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战略

东京人口超过1300万人,面积2187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都市。历史上曾经为日本江户时代的首都,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在战后的高速发展过程中,东京从全国聚集了大量的人口,成为日本经济文化中心,也成为日本全国旅游者向往的热点旅游城市。现在从尖端科学技术、动画、时装、电影、音乐、丰富的饮食文化等到现代东京人的生活方式都成为非常有魅力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东京旅游业高度发达,与其设计和实施的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战略举措分不开。

规划旅游发展定位与目标

东京都政府在2001年设立了专门负责旅游管理的行政机构――观光部,隶属产业劳动局。2002年在日本国内率先制定颁布了《旅游产业振兴规划》。为了申办奥林匹克运动会,东京制定了《10年改造东京计划》(2006年12月颁布),提出了建设世界各国人们向往的魅力都市的口号。为了从旅游的角度充分开发地方特色,东京都政府于2007年3月制定了新的《旅游产业振兴规划》。新制定的旅游规划也是为了应对当今世界各城市激烈争夺国际游客的国际形势,以及战后出生高峰人口进入退休年龄,年轻人口比例减少,城市都市活力下降等国内问题。

2002年的《旅游产业振兴规划》确定了旅游的产业地位,旅游业被定位为东京都的重要产业。在2007年3月颁布的新的《旅游产业振兴规划》中,东京都旅游开发的总体目标定位是“具有活力与风格的世界都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东京都政府制定了旅游产业振兴的三大战略措施:向世界宣传东京都的魅力、开发旅游资源和完善旅游接待体制。其基本内容还包括: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2012年达到700万,国内旅游接待人数达到5亿,旅游消费收入5兆日元,经济的波及效果达到10.7兆日元(约909亿美元),创出的就业职位预计66万人。

实施城市魅力宣传战略

在2001年开始制定旅游产业振兴规划的时候,东京进行了旅游业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发现伦敦、香港等国际旅游大都市的国际旅游接待人数远远超过东京,甚至韩国的首都汉城(首尔)也比东京多接待了147万人。因此加大了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新一轮的规划中仍然将旅游宣传促销作为重要的战略内容,宣传的重点内容为都市魅力。其宣传战略主要通过三方面来实现。

首先是积极开展城市整体营销。东京都的旅游城市宣传战略被看做是东京赢得奥运会主办权的城市营销活动的一部分。都政府通过民间团体向世界各国特别是亚洲国家宣传促销东京。在纽约等一些海外城市选聘旅游代言人,由代言人选聘当地的旅行社访问东京,为他们提供旅游情报,让他们能够开发访问东京的旅游产品,给东京带来游客。2002年东京都就提议成立了“亚洲旅游促进协议会”,与亚洲其他八个城市结成了联盟共同开展旅游促销活动。为了让旅游者能够充分了解到最新的旅游信息,东京都设立了东京旅游信息网,印制了大量的旅游宣传册子和地图,免费分发给旅游者,便于他们自己在东京独自游览。宣传资料和网页使用了八种语言。为了能让中国大陆和大陆以外旅游者都能准确地获取旅游信息,中文的旅游信息网做了简体字和繁体字的两个版本,所有旅游宣传资料也都有简体字和繁体字两个版本。旅游宣传完全根据各个国家旅游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

其次,积极招揽国际会议。东京都将国际会议作为宣传东京,提高东京国际知名度的大好机会。针对近年来东京召开的国际会议数量排名下降的趋势,东京都加大了会展人才的培养,对国际会议的招揽和会议主办在资金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协助安排。

第三,积极通过大型节事活动机会宣传东京都市魅力。东京国际马拉松赛和东京国际动画展销会等赛会已经在国际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像东京国际电影节、东京时装周、狂热东京爵士、三宅摩托车大赛等国际性的节事活动。东京通过支援这些活动的开展,努力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宣传东京的魅力,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

推进城市魅力打造战略

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东京都非常重视个性魅力的打造。东京作为日本的首都,在江户时代就已经形成相当的城市规模,当时的城市景观给日本人和当时到访的外国人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在高速经济成长和城市扩张中,相当多的老建筑和街景被破坏。为此,在最近的几次旅游规划中该市都强调了历史建筑物的保存和利用,保护具有传统历史文化的商店街。东京从江户时代开始就是一个以水边为中心发展起来的都市,而调查发现现在国内外旅游者对河边水景资源利用不足,因此近期规划中提出重点打造东京水边城市景观。在东京都的景观规划中指定了“水边景观形成特别区域”,从旅游的角度推进河道两岸的景观建设,形成与水上风光相协调的有魅力的景观空间。根据规划,东京都改造了河、码头和河川两岸的景观,开展了“运河复兴运动”。利用水边的旅游资源开辟水上餐厅,水上结婚晚会等水上活动。

除了传统的城市魅力的保护和再挖掘,东京都还利用现代城市的特色,开发出具有魅力的新的旅游资源。东京的制造业、科学技术、动画、体育和商业设施非常发达,政府支援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利用这些优势形成了产业旅游、购物旅游、修学旅游和体育旅游等具有新的都市魅力的旅游产品。

强化旅游接待设施与体制建设

近年来,由于海内外游客的增加,成田国际机场国际线的容量已经达到了极限,东京将原来主要作为国内机场使用的羽田机场扩建,新开辟国际航线,大量增加了中国、韩国等东亚及东南亚地区的航班,并且积极推动横田军用基地的机场设施军民公用,确保旅游交通通畅。

为了表达对世界各地游客的热烈欢迎,东京都建立了外国游客欢迎卡制度。欢迎卡用多国语言印制,卡上印制了东京的地图、旅游景区、购物和餐饮等旅游相关设施的介绍和联络地址、电话,并且介绍了在紧急情况下的对应方法和应急电话。使用欢迎卡的外国旅游者可以享受到旅游景点、饭店、交通等很多旅游设施的优惠服务。这项措施一方面让旅游者感觉到东京的热情,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日本高物价带来的旅游成本压力。

东京都在建设和改善旅游接待环境方面,做出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在东京都政府、羽田机场和上野车站设立了为旅游者服务的旅游信息中心,还在各机场车站码头和一些景区设立了旅游咨询处。旅游者在这些地方可以获得免费旅游咨询和取得多种语言的导游资料。东京的公共旅游交通非常便捷,在游客需要的每一个路口都有明确的指示路牌。为了帮助外国旅游者克服语言障碍,旅游交通和设施多用多种语言和图案来标示。例如地铁除了用日、英、韩和中文语标示线路和车站名以外,还用罗马字母、数字和不同颜色来标识,任何不懂日语的人都可以自由自在的独自游览东京。东京都还招聘有海外生活经验的人登录成为东京旅游志愿者导游,用7种语言为外国旅游者提供导游服务,并用外国旅游者最受欢迎的旅游资源,开辟了多条推荐给外国游客的旅游线路。

巴黎推动旅游业发展的若干典型做法

旅游业是法国首都巴黎的支柱产业之一,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香榭里舍大街、凯旋门、巴黎圣母院为世人所熟知。多年以来,巴黎一直是世界上接待游客最多的城市,同时也继续保持着全球第一大国际会议中心的地位。据统计, 2009年巴黎接待的入境过夜旅游者790.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占法国整个国家的一半以上。巴黎之所以一直能够保持着世界第一大旅游城市的地位,除了其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地理条件、丰富多彩的旅游景点和资源,也与其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坚持不懈地改善和提高旅游设施、服务质量以及积极的对外宣传推广措施密切相关。

修缮重点和具有指标地位的旅游景点

位于巴黎郊区的凡尔赛宫享誉全球,被列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每年吸引逾300万名游客参观,是法国国内重点和具有指标地位的旅游景点。而其中的镜厅则是宫内最著名的建筑,以设有357面落地镜而得名,被视为宫内最辉煌的瑰宝。但因年代久远,天花板和墙壁封尘褪色,部分镜面出现裂纹。为此,法国政府耗资1200万欧元对镜厅举行了为期长达4年的维修。有关方面请来大批历史学家、建筑师、油画专家、博物馆环境专家、防火专家、维修专家参与。凡尔赛宫镜厅于2007年6月27日对外重新开放,以焕然一新的面貌迎接各国游客。

家庭旅馆管理规范化

为了进一步加强旅游的吸引力,巴黎市政府发动市民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家庭旅馆便是手段之一。家庭旅馆通常位于旅游景点或城市郊区,多是由一个家庭空出几间房子作为客房出租经营。巴黎的家庭旅馆大体分两种,一种是“B&B家庭旅馆”,一般给客人提供住宿和早餐。这种旅馆与一些经济型旅馆有类似之处,却更多了一份家庭式的温馨。另一种是房主将自己的房子完全提供给客人,客人来去自由,还可以自己买菜做饭,就像住在自己家里一样。选择这种方式的游客大多时间比较宽裕,可以在巴黎停留较长时间。

为保证家庭旅馆的服务质量,巴黎市政厅和巴黎旅游局于2005年4月联合发起了针对家庭旅馆的《巴黎客房质量公约》。公约规定,家庭旅馆房东的年龄必须在18岁以上;精通法语,基本能用英语沟通;熟悉巴黎各区情况;待客热情友善,并能保证服务质量;喜欢与人沟通并乐于了解外国文化,对任何人不应有任何歧视;必须将房门钥匙交给客人等。房东如果有违约行为,罚款额则最高可达1400欧元。

打造购物天堂形象

购物旅游是巴黎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巴黎奥斯曼街区是欧洲最大的商业中心,每年平均接待1.2亿顾客。非欧盟国家的国民,在巴黎大型百货公司购物时可以享受到12%的退税待遇。“巴黎购物”行动于2007年首次推出,获得了2000家商店和350名旅游职业人士(旅馆、餐馆、运输公司老板)的襄助。巴黎市旅游局根据游客的消费剖面图,设计了几种不同的购物路线,分别为豪华路线:到富人街区逛高档商店和世界著名的时装设计师的商店;时髦路线:到时髦的商店购物;或是对“热衷购物”的游客提供“浪漫”购物旅游等。

此外,1月份是巴黎旅游淡季,一些旅馆老板因此提出了旅馆房间价格减价40%以吸引游客的构想。这个行动首先针对欧洲邻国譬如德国、比利时、西班牙或意大利游客,但是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等新兴国家的游客也是争取吸引的对象。

组建旅游救援特警队

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外国游客因银行卡、现金、支票或证件在巴黎闹市不翼而飞而求助于警察局,为此巴黎市警察局专门组建了一支援助这些游客的特警队。为了不让外国游客的“天堂之旅”变成“受难之旅”,巴黎市警察局从各区调动了100多名会外语的警察,他们分别掌握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德语、阿拉伯语、日语、汉语或哑语,将专门负责救援财产或证件被窃的游客。这些特警执勤时会佩戴特殊的徽章,因此很容易被认出来。巴黎市警察局表示:该局人员首先要答复受害者各种问题,让他们前去距离最近的警察局,让他们放心。在外国游客报案时,会外语的特警队员将帮助同事处理问题。为了更有效地反扒窃,巴黎市警察局还在夏乐宫、香榭丽舍大街等游客集中、犯罪分子也频繁出没的地方加强了警力。

推出中文旅游指南和中文导购服务

巴黎既是中国游客到欧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也是中转站。为满足越来越多中国游客的需要,巴黎各大旅游景点纷纷推出以中国人为服务对象的华文旅游观光手册或介绍读物。从2006年7月开始,中国游客一到达巴黎的机场,就可领取巴黎免费旅游的中文指南和地图。在“窗口”行业或景点,如巴黎大百货公司、国际连锁旅馆、埃菲尔铁塔、凡尔赛等都已准备有中文介绍或中文导购。巴黎大部分酒店雇有会讲汉语的员工,并在自助餐内提供中式食品,酒店客房内也专为中国旅客提供可以泡茶用的开水,并且也开通了中文电视节目。

此外,2006年4月,中国“银联卡”先后在巴黎和法国国内多个旅游城市登陆,拥有人民币账户的游客可以在当地农业信贷银行所属的提款机上提取欧元消费。银联卡是人民币账户,持卡人消费时按当天的比价折算,外汇结算则由中国银联和法国合作伙伴之间完成。巴黎许多知名百货公司都接受银联卡,以方便中国游客购物。

积极鼓励和推动会展旅游业

巴黎还是一座“世界会议城”。它以明媚的风光、丰富的名胜古迹、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以及现代化的服务设施,迎来了众多的国际会议。据ICCA统计,2008 年举办国际协会会议最多的城市是巴黎(与维也纳并列第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总部均设在巴黎。

首届巴黎国际旅游展(MAP-Le Monde)于2008年3月13日到17日在巴黎凡尔赛门(porte de Versaille)展览馆举行。该项展览会总共吸引了10万公众参观者和1.5万专业人士。巴黎国际旅游展汇集了旅游业的主要参与者,包括旅游办事处、旅行社、航空公司、铁路公司、旅馆、豪华游轮公司等。参展公司约有2000家,其中近40%是外国公司,约有300多个旅游目的地。

巴黎政府非常重视会展业的发展,除了在整体促销方面协助会展企业之外,巴黎政府和其他地区政府都在优化交通设施和场馆建设方面作了很大投资,从而协助展览业的发展。此外,法国有一个OJF的机构,这是带有公益性的中介机构,此机构的主要功能就是检查和统计法国地方每个展会的情况。对每个展会参展商的数量和构成及其比率变化,观众的数量和构成及其比率变化,项目成交额,展览规模的变化,人才管理方面等都有系统的考察和具体的数据体现。这样确保了巴黎展会信息的透明和公正,也让巴黎的展会更有竞争力。同时,这也使“巴黎――会展之都”更具魅力更值得信赖。

新加坡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1965年新加坡独立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殖民地迅速变成一个新兴工业国,成为世界上重要的金融中心、空运和海运中心、贸易中心。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旅游业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旅游业的兴旺发达,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投资。1973年新加坡入境旅游者突破100万大关,1979年超过香港(213万)达到248万人次。以后的10年(1978~1987年),入境旅游者以年均13.8%的速度增长,1987年达到369万人次,同年旅游收入为22.1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6.6%,占国民生产总值10.6%,占外汇总收入的17%,成为新加坡除制造业和通信业以外第三创汇行业。1990年入境旅游者进一步发展到520万人次,几乎高出本国人口的一倍,新加坡也因此被誉为“亚洲旅游王国”。

数据来源:《经济日报》,2011年2月15日。

新加坡发展旅游业的做法与经验是:

打造花园城市

20世纪60年代,位于市中心的新加坡河和冷河盆地原是又脏又乱的地方,粪便、污水、垃圾都直接被倒入河中,污染严重,传染病流行。1972年政府投资4000万新元(约合2000万美元)实施“10年清河计划”,有关部门为住户提供现代化卫生设备,搬迁了饲养场,整修了河道,使该地区面貌一新。随着水质改善,已可供人们垂钓、游泳,沿河两岸成为风景优美的公园。

新加坡国家环境发展部负责制订绿化规划,在全国范围开展植树造林运动。一切空地和水域岸边都种上花草树木,并向立体绿化发展,桥墩与路灯杆上有藻类花草盘绕,人行天桥两侧设有花槽,甚至连露天停车场也用特制镂空水泥板拼装而成,然后在板空内种上绿革。政府规定,凡征用土地而闲置一年以上不开工者,都得种植苗圃或草坪,以美化建筑环境。这样,市区人口虽然集中,高层建筑林立,却没有拥塞之感。政府对城市卫生工作管理十分严格,禁止在一切公共场所乱丢果壳纸屑、吸烟、随地吐痰,违者罚款高达500新元(相当于人民币1500元)。市民和游客为适应环境,外出游玩不带香烟,改变了一面走路一面吸烟的习惯。

培育礼仪之邦

新加坡于1978年以“礼貌是我们的处世态度”为主题,开展了全国文明礼貌运动,持续数年。从空中小姐、出租汽车司机、导游、宾馆服务员、商店营业员到政府官员及一般市民,都能做到礼貌待人,服务周到。1990年11月16日,我国一代表团乘新加坡航班回国,因飞机故障推迟起飞4小时,机场当即免费供应点心、饮料,还发给每位旅客一张纸征求意见。若旅客需通知单位和家属,在填写电话号码后,即可由机场打电话转告飞机晚到的时间。文明的社会环境使国外游客感到宾至如归,离开时产生下次再来的愿望。据统计,1980年到新加坡的游客中,有57%是旧地重游的。

以物美价廉吸引游客

新加坡的食、住、行、游、购、娱的优质服务是有口皆碑的。但更加重要的是能做到“价廉物美”。据新加坡旅游促进局1988年调查:在新加坡、曼谷、马尼拉、雅加达、香港、悉尼、汉城、檀香山、洛杉矶、巴黎、伦敦和东京12个城市中,新加坡的旅游费用最低。如2名游客在一座城市逗留3天,住豪华旅馆,三餐均在旅馆享用,乘出租汽车观光(以5公里/日计),每天人均花费东京需200美元,香港为103美元,新加坡只要68美元。这是新加坡能够吸引大量旅游者的重要条件之一。

建设先进而完善的旅游设施

新加坡地处交通要冲,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具有现代化的陆海空交通设施和四通八达的通信系统。樟宜机场是国际一流机场,每天有100多班飞机抵离,每天接待1100万乘客,1988年被评为“世界最佳服务机场”。1990年11月新建的“航空城”启用后,年旅客吞吐量可达2400万人次。海港每年有3万多艘船只抵港,年货运量达1.28亿吨。全国有6条高速公路,56座立交桥,并有高效的地铁系统。1987年底,新加坡已有68家宾馆,24696间客房,该年度客房使用率为79.3%,其中拥有400间以上的豪华宾馆32家,大部分由国际饭店集团所有或经营管理。威士汀•斯坦福酒店有72层,高240米,被称为世界最高的宾馆之一。一流旅馆设备先进豪华,服务一流,而房价较低。

打造“亚洲会议首府”

新加坡是组织国际会议吸引商务游客的理想场所,政府专门设有国际会议局。新加坡可供大型国际会议使用的场所超过百处,可接待千人以上会议的宾馆就有10家。20世纪80年代兴建的世界贸易中心大厦有一座可供4000人开会的会议厅,备有12种语言的同声翻译设施,还有2个大型展览馆和30个常设展览馆。1990年超过300名出席者的国际会议达40多起,其中包括8000人的国际眼科学会,5000人的牙医学会和5000人的世界医疗器械技术大会等。会议游客逗留时间一般在7天以上,人均消费800美元,比一般旅游者的消费额高出2~3倍,成为新加坡创汇的一个重要来源。

购物、餐饮和娱乐三位一体

新加坡充分发挥自由港免税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商品销售业务。70年代中期建立的“新加坡手工艺中心”,用招标方式吸引各国商家来此开店,推销工艺品并表演技艺,共有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马来西亚、阿富汗、泰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30多家工艺品商店,成为集亚洲民间工艺品之大成的陈列馆。在中心还设有特色小吃店,隔天晚上举办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戏剧表演活动,它是新加坡购物、饮食和娱乐三位一体的旅游热点。1989年由旅游促进局和民航公司合办“国际购物节”,招徕了大量游客,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

发展特色旅游,开辟新客源

新加坡虽然是弹丸之地,又缺乏自然资源,但珍视民族文化遗产,并精心设计特色旅游项目。新加坡的唐人街、马来村、印度小街、阿拉伯街以及外国租界的建筑群,都十分重视保护和维修成为吸引游客的文化特区。有名的“虎豹别墅”已改建为“中国神话公园”,陈列着“西游记”、“白蛇传”等神话人物1000多个雕塑,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1972年起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兴建圣陶沙岛游乐中心,该中心设有珊瑚馆、海事博物馆、西罗索古堡、奇石馆、猎象馆、艺术村、溜冰场、高尔夫球场、人工湖、度假夜营、儿童乐园、晚间音乐喷泉。此外,还有动物园、植物园、鳄鱼园、飞禽园、东海岸公园等各具特色、令人赏心悦目的旅游点。

以浮动税率调节淡旺季旅游业

新加坡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全国旅游促进会是政府的旅游咨询机构,由来自工商部、交通部、旅游促进局、航空公司、民航局、旅游协会、旅行社协会、餐馆业协会等11个部门和团体组成。主席由工商部提名,国会批准,委员由主席推荐,部长批准。主席代表政府与国外旅游部门签订合同、协定。旅游促进局是执行机构和行政管理部门,在海外国际大城市如法兰克福、伦敦、巴黎、纽约、洛杉矶、东京、香港、台北、苏黎世等设立办事处。主要任务是进行市场调研和宣传,制定法规条例;提出发展规划、方针政策和工作计划;协调和督促有关部门进行通力协作,但不直接经营管理具体旅游事业。

由于客源量经常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有所波动,因此旅游企业除了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价格外,政府还在税收上加以调节。在正常情况下,旅游税率旺季时可高达36%,而在不景气时则会下降到12%。旅游促进局可根据条例,从旅馆、餐馆营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率的税额,并对外资旅馆餐馆加收附加税(3%),作为开发旅游事业的一项固定财源。这些不仅符合了旅游经营者的需要,还进一步推动了新加坡旅游业的发展。

坎昆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经验借鉴

坎昆是墨西哥享誉全球的国际热带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它位于加勒比海北部,尤卡坦半岛东北端海滨,是一座长21公里、宽仅400米的美丽海滨城市。20世纪60年代,坎昆是个仅有300余人口的僻静小渔村,70年代初,坎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愿望获得国家层面的支持。1972年,墨西哥政府在这里投资3.5亿美元建设综合旅游度假区和自由贸易中心,重点发展旅游业。墨西哥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大量有实力、具有国际眼光的外国企业前往投资兴建高品位的宾馆酒店和旅游服务设施。1975年,坎昆正式开始接待游客。经过30多年的建设,坎昆已发展成为世界最知名的滨海旅游度假城市之一,当地居民约123.8万人,各类酒店共计110家,其中五星级酒店70家。酒店平均入住率达75%,旅游外汇年收入约为32亿美元,占墨西哥旅游外汇年总收入的40%。2009年,到访坎昆的外国游客约280万人次,人均消费约为120美元/天。

统筹规划,注重环保

墨西哥对坎昆综合旅游度假区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进行高起点、高标准、国际化的统筹规划,以高品位为目标,邀请国际知名公司协助编制规划,促使这六大要素的国际化改造和同步协调发展。在酒店规划建设方面,坎昆着力打造大型综合度假酒店,除考虑住宿、餐饮、会议等功能外,还依托红树林等资源,在度假酒店内兴建集红树林探险、大型水族馆、水上乐园、高尔夫等为一体的主题乐园,以满足入住旅客的不同需求,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卖点。坎昆在统筹规划中十分重视生态环保,其经典生态环保案例之一是库库尔坎滨海大道两侧的规划设计。一侧是滨海度假酒店,另一侧则是保护完好的红树林,这一建设布局完美地体现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生态环保理念。

政策支持、资金投入

墨西哥政府对其主要客源国――北美和欧洲国家实行免签证政策。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和吸引更多的外资,自2007年4月1日起,针对欧美以外国家投资者的长期有效签证期从原先的3年延长为5年,旅游签证允许停留时间也增至180天。办理签证工作日从原来的1个月减至12天。坎昆发展经济的策略是,把旅游打造成高附加值产业。投巨资建设市内免税购物区是举措之一。墨西哥政府赋予坎昆的旅游免税政策为其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每年给坎昆带来巨额外汇收入。

市场导向,立足周边

坎昆吸引国际客源立足周边市场,如美国、加拿大游客约占外国游客总数的80%,西班牙等欧洲游客约占外国游客总数的20%。开发飞行航程约3小时的周边国家客源市场是促进坎昆旅游业迅猛发展的有效举措之一。

综合配套,区划科学

坎昆市划分为国际机场区、旅游度假酒店区、市民居住区3个部分,功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完备的公交网络连接3个功能区,覆盖几乎所有酒店、餐饮、购物和娱乐场所。游客居民各取所需,相得益彰。市区的各行各业均为旅游业服务。

以本土文化促旅游发展

墨西哥政府制定了“玛雅世界”旅游规划并推出“玛雅大海岸”生态旅游项目,以推动整个尤卡坦半岛旅游业的发展。本土玛雅文化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到坎昆旅游。据统计,外国游客中1/3以坎昆为中心到附近尤卡坦半岛各玛雅古迹参观。

打造“国际会展之都”

坎昆在调整其旅游发展思路时明确提出了将坎昆打造成“国际会议之都”的战略举措。“墨西哥―中美洲国家能源首脑峰会”和“北美安全与繁荣联盟首脑会议”已在坎昆定址召开,其他众多的国际会议和博览会也在此举行。

发展海上旅游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9年到访坎昆的外国游客中,有近1/3来自海上邮轮,占到了33.72%(60%来自航空,6.28%来自陆路)。为发展海上旅游,坎昆还倾力打造国际一流的邮轮母港。

创新促销推广方式和手段

为给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坎昆设立了众多游客服务中心。一到坎昆,访客就会收到游客服务中心派发的各类推介材料。服务中心一般设有几个至十几个工作台,每个工作台一名工作人员,均统一着装,为游客提供各类旅游信息和相关咨询。

营造安全诚信文明的旅游大环境

坎昆优良的旅游大环境体现在:国际化的英语语言环境;良好的社会治安;优等的旅游商业信誉;严格的食品安全控制;文明友好的本地居民和包容的跨文化氛围;环境友好型的人文景观;国际一流的医疗急救体系。

重视人力资源培训,严格规范管理

坎昆拥有众多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经营的酒店,这些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十分注重人力资源培训和旅游服务质量,强调培训要针对世界各地游客的不同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个性化要求,并制订与之相适应的培训和管理方法。众多国际酒店管理集团落户坎昆也极大地推动了当地旅游要素的国际化改造进程,如在坎昆的酒店区,几乎所有的当地人都能讲英文。值得一提的是,坎昆旅游要素的国际化改造从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礼仪素养和文明素质。

瑞士旅游业管理模式和经验借鉴

位于欧洲腹地的瑞士,虽然只有4.1万平方公里的面积、760万人口(截至2010年底),资源匮乏,但瑞士旅游业十分发达,据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报告显示,瑞士旅游竞争力多年一直位列世界第一。多年来瑞士每年的游客均达6500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逾1300万人次,年均旅游收入近130亿瑞士法郎。世界经济论坛(WEF)于今年3月7日公布的《2011世界旅游业竞争力报告》显示,在世界各国旅游竞争力排名中,瑞士荣登榜首,被评为在旅游业的发展上最有吸引力的国家。

突出“品牌”:旅游宣传促销的着力点

对于世界各国的旅游爱好者来说,说起瑞士的旅游,都会脱口说出一串著名的旅游品牌“少女峰”、“瑞士冰洞”、“达沃斯”、“滑雪场”,等等,但是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这些著名景区位于哪个州、哪个区。这正是瑞士突出旅游品牌开展旅游宣传的效应。

让当地人受益: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瑞士,如果要实施一个旅游工程,必须由当地人以民主形式同意后才能实施,这是联邦法规赋予的权力。显然,这就决定了,旅游资源开发要受制于当地政府和当地人的认可度,这就让从事旅游业的企业必须要认真考虑和保护好当地人的利益。

据有关资料,在瑞士伯尔尼格林瓦德村的4000多居民,绝大多数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旅游业,从旅游业获取的收入是这里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正是这种紧密的联系,让当地居民十分支持旅游业的发展,以至于该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了200年,还越来越火。瑞士有关法规明确规定,包括旅游业在内的许多行业,如果出现新的就业岗位,必须以当地人为先,只有在当地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去做,或没有人愿意做,才能招录外地人。

完善的经费来源:旅游业发展的可靠支撑

瑞士政府(主要是指州政府)每年在旅游促销经费上的投入较大,而且连续、稳定,这是旅游业得以不断发展的可靠支撑。

瑞士旅游经费主要来源有三个渠道,分别来源于顾客、企业和政府:一是过夜税――来源于游客。例如在瑞士的达沃斯,每位游客住一晚要付1.5法郎的游客税。二是旅游促销税――来源于企业。瑞士对于旅游企业及在旅游业中受益的行业企业,都要征收旅游促销税,税额是根据企业在旅游业发展中的获利程度确定的。三是政府直接补贴――来源于政府。这部分补贴有明确的规定,必须严格执行。

会展与运动:带动旅游业腾飞的双翼

会展、运动既是旅游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带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一点,在瑞士旅游业发展中尤其明显。

瑞士每年举办的国际性、区域性会议超过2000个,因会议而带来的外国游客超过3000万人。每年1月份在瑞士山区小镇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政界、经济界要人和新闻媒体3000多人出席会议。瑞士每年举办160多个全国性和国际性展览,参观者近千万人次,其中国际知名的展览有世界“五大车展”之一的日内瓦车展、世界最大的钟表珠宝展“巴塞尔钟表珠宝展”等。正是由于这些著名的会议、展览活动落户于此,才带动了瑞士的日内瓦、苏黎世、巴塞尔、洛桑和圣加仑等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瑞士是著名的滑雪胜地,境内有200多个滑雪场,冬季有滑雪、雪地高尔夫、雪地汽车、狗拉雪橇等各种冰雪运动。徒步、轮滑、山地自行车运动在瑞士十分普及,瑞士全国有65000公里为登山健行者而设的登山徒步路径,骑自行车在瑞士旅游尤其方便。在瑞士的旅游产品中,以运动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这类产品游客参与性强,重复旅游性强,所以每年回访游客很多。

传承文化:旅游业的重要使命和内在元素

瑞士人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十分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在重要的旅游景区,经常可以看到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和介绍当地文化发展的博物馆。瑞士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钟表博物馆,并建立了多个专题博物馆,如自然历史博物馆、奥林匹克博物馆、交通博物馆等,向来往旅游者展示了他们的文化发展脉络,推介最具特色的东西。“最民族的就是最世界的”,正是瑞士注重保留并传承了当地文化,才赋予了瑞士旅游的无穷魅力。

瑞士以怀旧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更是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瑞士有十分发达的电气火车和轮船,但在一些景区游客仍可以体验到乘坐老式蒸汽火车和轮船的乐趣。在山区的农家还为游客提供睡在仓房里的稻草床。瑞士还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起源于14世纪的苏黎世六鸣节、露天会议、赶雪节、母牛决斗、良马展览比赛会、日内瓦攀城节、伯尔尼洋葱市场等,这些传统的节日被发扬光大,成为吸引游客的一个亮点。

保护环境: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得益彰

瑞士从小学就开展的旅游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内容就是要保护环境。在瑞士有一个著名的国家公园,这里既是旅游景区,更是环境教育的基地,也是世界环境保护的典范之作。瑞士发展旅游业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然保留着200多年前山清水秀的原貌。

瑞士把严格的环境保护意识融入到了旅游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从一个旅游开发区的规划、建设,到旅游酒店运营,再到游客的管理等,都会体现环境保护的理念。例如,在山顶的酒店,如果游客过多就会订不到房,因为所有景区的价格体系和人员进入体系都是经过环境科学家们精心考察后制订的。瑞士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法规体系非常完善。在瑞士几乎每一个山村都有一座污水处理厂,生活用水必须经过处理达到一定标准后,才能对外排放。

相关链接

东京旅游业开发的多方参与机制

东京都在旅游发展战略的形成和实施中非常重视多方的参与。政府在制定旅游规划中广泛听取了各方意见,确保发展战略为各方共识。例如东京在编制最新一期的旅游产业振兴规划前广泛听取了各方意见,草案颁布以后又收集了400多位各方人士的修改意见。旅游规划会对各级政府、旅游企业与团体和居民在旅游振兴事业中的责任做出明确规定。政府成立观光事业审议会决定关于旅游事业的规划和重要事项。东京都政府和中央政府、临近各道府县政府、下属各区、市行政机构,以及旅游相关团体形成了一个沟通网络,定期交换信息,协调发展,对居民和旅游相关的非政府组织提供情报,创建一个居民多方参与旅游开发与管理的良好平台。为了扩大公众参与决策,协调有关旅游城市建设的问题,东京都设立了由学者、本地旅游企业和地方行政人员组成的“旅游城市建设推进协商会”。通过多方参与,形成了广泛认同,为旅游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基础。

中国成为瑞士最重要客源国之一

瑞士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报告显示,2010年到瑞士旅游的外国游客人数出现明显攀升,酒店留宿客人总数达到3620万人次。报告指出,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复苏,亚洲等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复苏步伐明显快于发达经济体,从到访瑞士的国别游客总数反映的情况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复苏状况相吻合。其中,中国游客数量同比攀升幅度最大。瑞士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游客到瑞士旅游人数与上年同比猛增48.8%,大大高于印度21.1%和海湾国家13%的增长率。

第5篇

胡磊:投入与坚持,奏响英雄交响曲

一个看上去文质彬彬的年轻人,一副眼镜,些许略带腼腆的微笑,充满朝气与阳光的眼神,一副邻家大男孩的模样,然而,他的头顶上,却顶着很多耀眼的光环:双文明职工、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团员、优秀工作负责人、优秀技能选手……这一次,他即将戴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就是本次大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夺得继电保护工(发电企业)职业技能竞赛个人冠军的中电投安徽淮南平圩发电公司生产技术部电气二次专业点检员胡磊。这个在各级技能竞赛中屡获名次的小伙回想刚刚步入工作岗位时的日子,感慨地说,那是留在他记忆深处最难忘的时光。

兴趣是力量的源泉

2004年10月,在经过新入职员工三个月的运行实习后,胡磊走上了仪控部继电保护班崭新的岗位。当时正赶上企业#2机发变组保护等主要二次设备换型改造,对于胡磊来说,能够刚进入现场就有机会深入接触继电保护的核心设备,令他很振奋,觉得比起书本上的内容,这下更能真真切切地感受继电保护工作了。至今,他仍然无法忘记,当第一次跟着师傅进入现场,望着控制屏前红红绿绿的指示灯忽闪忽灭,还有开关控制柜内那些密密麻麻的接线时,脑子里一阵晕眩。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学知识的不足以及继电保护领域的博大精深。站在那些令他有些不知所措的设备前,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练就继电保护的真本领!

于是,平电公司多了这样一个身影:白天,在现场摸爬滚打、挥汗如雨,跟在师傅后面积累实践经验;晚上,挑灯夜战,看图纸、查资料,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这个手脚勤快麻利、做事不说苦和累的年轻小伙,跑现场、看设备,有问题马上就问,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起胡磊,同事们立即会想到他随身携带的“二宝”:数码相机和移动硬盘。数码相机里有大量的现场图片,移动硬盘里存有海量图纸和技术资料,这些都是胡磊的宝贝。他仔细地研究每一张图片、图纸,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检修结束时,胡磊已经能够足不出户便对现场情况了如指掌。更让大家惊讶的是,面对班组图纸不全,以及与现场实际接线不一致的实际状况,胡磊竟然早已完成了图纸核对,正确标出并更正了错误。大家不由得对这个刚刚工作的年轻人刮目相看!

从事继电保护工作是不是很辛苦?“任何工作都需要付出,只要想做好,都会觉得有些累。工作八年来,现场加班加点,夜间消缺排查故障也经历了好多次,流过汗、受过冻,也有过压力甚至是委屈,但我很喜欢继电保护工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一切都很值!”这个憨厚的小伙笑着回答到。

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2006年初,企业一期机组厂用电系统3千伏公用段12A1改造作为当时重大技改项目,受到公司上下的高度重视。工作刚两年的胡磊有幸被任命为此次改造工程项目的负责人,这样一项重大技改工作,即使对于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都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更何况是工作还不到两年的他。胡磊行吗?大家都在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年轻的胡磊带领着同样年轻的团队勇敢地接受了挑战。从接到改造任务的第一天起,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认真编写施工计划书、施工方案以及安全技术措施;仔细翻阅原开关二次回路图纸,并与现场实际接线一一核对;仔细统计每一个开关间隔使用的电缆数量和编号,弄清每根电缆的功能作用;根据厂家图纸,认真绘制新开关二次回路实际端子接线图……胡磊为这次改造特意准备了一个小本子,用于记录改造工作日志。从每天的工作计划、试验数据、接口联系人员电话号码,到现场随时遇到的技术问题,样样信息细致而严谨地记录在案,这个被同事称为“葵花宝典”的小本记录了胡磊的辛勤付出,也成为他成长历程的一段珍贵记录。那段时间,没有了休息日的概念,双休日、五一长假也都在加班,为了把改造工作做好,胡磊全身心地投入着。看似单薄的身体,迸发的是火一样的工作热情与坚毅。终于,12A1公用段改造工程取得圆满成功,系统实现顺利投运,同事们无不对胡磊竖起大拇指。

珍惜机会,刻苦备战比赛

“当得知获得第一名时,那一刻我脑子都懵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荣誉属于大家。”回想站在领奖台上的那一刻,胡磊这样表达着心中的感受。备战这次大赛的6个月间,胡磊与同伴们并肩作战在每一天的争分夺秒中。2月,首先完成了厂内的初次选拔,此时,他对竞赛尚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3月,所有的参赛选手来到安徽电力调度中心培训中心,第一次对笔试的类型、思路以及实操的模式、难度有了初步的认识。大家对于没有见过的题型感觉无从下手,无形之中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每个人都需要消化掉当天的理论试卷,往往把相关知识点看透已经是次日凌晨了。摆在面前的困难不仅如此,面对从未接触过的实操装置和实操考试方式更是不知如何上手,一切只能从零开始。从合肥到南京,历经反复地练习,不断地揣摩,终于在教练的指导下逐步掌握了实操技巧。回到平圩后胡磊继续在培训基地进行全封闭式训练,几周下来,初步掌握了基本教材的理论知识内容,对以前不懂的问题有了深入的理解。6月和7月间,胡磊在单位组织的两场继电保护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最终入围中电投集团公司备战本次竞赛的集训队。

接下来的两个月中,胡磊与队友们征战于多地,辗转于北京、上海、南京之间,从学习厂家装置,到进行封闭训练,再到学习故障分析,进入到了备战的最后冲刺阶段。快节奏与高强度的生活是他与队友们最真实的写照,从每天早上7点半至晚上11点,除去吃饭的时间,几乎全部是在教室中度过的,常常回到宿舍,对于不清楚的问题还要继续翻阅书籍、上网查找资料,一天下来,睡觉的时候已是凌晨1点钟了。胡磊说,他最喜欢的是培训基地的那面光荣墙,上面贴着各专业获奖选手的照片,每每看到这面光荣墙,总会时时激励自己向他们学习,不能懈怠。

未来,在更高更远处

面对成绩,胡磊一如既往的谦虚与淡然,“获奖只代表过去,这次比赛还是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对于一些知识点掌握还不到位,一些结论性的东西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下一步需要更进一步的找些仿真分析、故障分析类的书籍或杂志学习,从更微观的视角看故障现象,从更宏观的视角看二次回路。”

8年继电保护之路,从华北电力大学优秀毕业生、继电保护和计算机双学士,到今天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这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怀着对工作的满腔热爱,在继电保护领域展翅高飞。当问及每天都扑在钻研业务上是不是很累时,胡磊淡然一笑,“这是继保人应该做的,没有什么值不值得。技能大赛为我实现梦想提供了广阔舞台,接下来,我要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苏方伟:踏实与勤奋,谱一曲奉献之歌

高高的个子,不苟言笑,斯文与淡定的神情,是苏方伟留给大家的初印象。比赛中他沉着冷静,大胆发挥,凭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最终取得了个人总成绩第二名、团体一等奖的优异成绩。是怎样的历练铸就了今天的荣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002年大学毕业后,苏方伟进入许继电气公司从事继电保护调试和设计工作,转眼已经十年。他说,刚参加工作时,发现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仿佛成了皮毛,很多工作中的问题因为实践知识的匮乏而无法解决。为了能够让自己把所学理论与实际操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他在工作中认真钻研,并利用大量业余时间学习继电保护技术的书籍,把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使自己很快掌握了继电保护专业技术,靠着这份对工作的热情和勤奋好学的精神,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他从一名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一名技术骨干,于2004年被评为“许继电气优秀售后服务人员”。

2006年,苏方伟应聘至华能沁北电厂检修部从事继电保护检修工作,也迎来了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新的工作岗位,压力与机会并存,需要学习和掌握更加全面的继电保护专业知识。为了尽快熟悉新工作,每天现场、班组、宿舍三点一线成为他生活的全部,好学的他几乎翻遍了全厂所有的电气二次图纸和相关的技术资料,半年中,笔记做了厚厚的几大本,在坚持不懈地学习中,他对整个电气二次系统有了全面的了解。回顾走过的路,苏方伟感慨地说:“我深深明白所学知识最终要用在实际工作中,抓住一切机会了解现场,融入现场很重要。”每次遇到现场有缺陷,他总是跟着老师傅去现场学习;设备检修时,又会认真地拿着图纸核对每一根线、了解每一个回路。就这样,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于2008年成为继电保护班技术员,2009年被评为“华能沁北电厂先进工作者”,2010年成为继电保护班长。

千锤百炼,为职责无私奉献

在工作中,苏方伟深知自己所面临的任务艰巨,总是带领着保护班的同事们冲在工作的最前线。每一个重大的缺陷处理,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现场;每一次设备的更新改造,从施工准备到竣工的整个过程,他总是全程参与;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也会再三考虑,确保安全。24小时永不关机的手机,是苏方伟时刻保持待命状态的见证,哪怕是深夜,只要一个电话,他会立刻赶赴现场。苏方伟说,现场的缺陷是等不得的,尤其是紧急缺陷,晚一步,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经过十年的刻苦学习和摸爬滚打,苏方伟练就了一身好本领,并从不乏高手的继电保护班里脱颖而出。无论是保护控制系统软件还是现场设备硬件,粗活细活,他样样都能拿得起、放得下,真正成长为一名继电保护专业的行家里手。

成绩的背后,也凝结了苏方伟更多的艰辛与汗水。2010年,不到两岁的女儿因高烧不退住院治疗,作为父亲的他心急如焚,非常牵挂,而此时正值#1机组检修,项目多工期紧,苏方伟咬牙坚持带领着保护班日以继夜的在现场抢修,默默的没有请假,只能在工作的间隙,给妻子打去电话询问女儿的病情,直到女儿康复出院时,他始终揪着的心才终于放下。

几年间,他先后负责和参与完成了4套500千伏保护设备的改造、18套高压变频器改造、500千伏网络监控系统改造、20余次机组和500千伏线路大修工作。组织修编了全厂的继电保护检修规程,绘制了全套继电保护现场二次图纸,大力推广标准化作业,规范继电保护检修报告和台账,取得了显著效果。

刻苦备战,克服一切困难

2012年4月,苏方伟在沁北电厂继电保护技能竞赛中获得第一名,获得代表电厂参加股份公司比赛的机会,自此拉开了他备战大赛的自学之路。时值单位的三号机组大修、500千伏线路定检项目同期进行,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白天几乎没有时间备考。虽然有平日里不懈的学习和积累,功底厚,信心足,但他心里还是有很大的压力。他为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认真熟悉相关要求,学习继电保护书籍,仔细查阅大量资料,翻看一张张图纸,记录重点,思考疑点,解读难点,每天晚上都挑灯学习到深夜。经过周密的准备和艰苦的学习,他顺利通过了华能集团内部严格的层层筛选,以华能集团内部选拔第二名的优异成绩顺利获得代表集团参加决赛的资格,并被授予“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称号。

然而,前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7月初,中电联正式下文将大赛使用设备由原来的“南瑞公司的RCS系列保护”调整为“四方公司CSC系列保护”。由于CSC系列保护装置现场使用较少,对其保护原理、调试方法更是一无所知,一切需要从头学起,所有选手又同时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

为了让选手尽快熟悉大赛设备、了解保护原理,华能集团公司在江苏淮阴电厂设立了培训基地,并安装了比赛用设备,为集训参赛选手提供了先进的练习平台。但因参赛选手多、机柜数量少,每名参赛选手的训练时间有限。为了尽快熟悉设备原理和回路接线,熟练掌握调试方法和故障排除技巧,苏方伟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勤学苦练,经常第一个到实验室、最后一个离开,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流了多少汗水,付出了多少心血,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整个赛前的准备过程中,苏方伟刻苦钻研,虚心请教,学习笔记做了厚厚的一大本,上面记载了每个故障点的相关资料,记录了一个个故障处理时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要点。在理论学习中,他白天认真听取继电保护专家的讲课,晚上对白天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总结,与同伴们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到深夜;在实际操作训练中,克服重重困难,对装置的每一个保护功能进行仔细的校验,熟练掌握保护的每一个功能和逻辑,对每一个故障点进行梳理,对故障现象进行全面的记录和分析,每天训练结束后第一时间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每一阶段学习之后就和同伴们进行全面地总结和分析。特别是在赛前的半个月冲刺阶段,他与同伴们惜时如金,总是一大早就来到操作现场练习,午餐也是在现场吃盒饭解决,累了就在现场坐着休息一会,就这样每天学习训练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苏方伟与他的团队最终获得了个人第二、团体第一的佳绩。

十年磨一剑,在锲而不舍中前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十年来,苏方伟从一个青涩小伙逐步成长为企业生产上的骨干能手,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着他的人生目标:努力向前,勇攀高峰!

朴实且不善言辞的苏方伟,用真真切切的全部身心,脚踏实地的拼搏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在谈到取得技能竞赛的优异成绩时,他朴素的答道:“我只是把领导交办的一项工作努力做好了。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我仍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还有太多的专业知识要学,还有太多的操作技能需要总结和提高。”从容淡泊的心境,和着永不言败的信念,这就是一个真实的苏方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将继续奉献智慧与汗水,不断超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王福晶:蕙质兰心,让青春一路美丽放歌

巾帼不让须眉的她,一举夺得本次继电保护工技能大赛第三名,是前三名获奖者中惟一的女性。灿烂的笑容始终挂上脸颊,平缓如水的气质里,藏不住的是她的聪颖与坚毅,她就是来自华能淄博白杨河发电有限公司策划部的电气专工王福晶。

“如果说成功是人生道路上的丰碑,那么坚定的信念和脚踏实地的奋进就是走向成功的阶石。”谈及获奖后的感言时,王福晶这样说道。沿着这条信念与奋进的路,从18岁到32岁,王福晶这15年一路走来,由一个稚气未脱的女孩到令人敬服的生产技术骨干,一串串荣誉串起她身后的脚印,在这些荣誉与光环的背后,蕴含的是她扎根岗位不断拼搏的成长历程。

从小女孩到“拿奖”专业户

从1997年技校毕业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15个年头了。刚踏上工作岗位时,通过工作的不断深入,王福晶越来越发现自己对知识的匮乏和渴望。得益于企业大力支持并创造机会鼓励青年职工成才的战略,她顺利通过了专科、本科学习,2009年又取得了研究生硕士学位。大学里浓厚的学习氛围,老师们渊博的知识,同学们的刻苦与努力,都激励着她加倍去珍惜那些求学的时光。

2005年,王福晶在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系统举办的维修电工技术比武中获得一等奖,这个奖项的获得对于她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这次比武让我在认识到自己价值的同时,更为日后的努力和奋进注入了不竭的信心和动力。”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在王福晶不断超越自我努力向前的路上,她成了企业无人不知的拿奖专业户:2006年获得“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2008年被评为“淄博市首席技师”、“山东省优秀青年岗位能手”(记三等功),2011年“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2012年“中国电力职工教育协会电力教育新星”二等奖、“山东省首席技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华能集团公司“杰出”青年荣誉称号……如今,提起王福晶,企业无人不竖大拇指。

如果把王福晶多年来所获的各类获奖证书摞起来,能垒将近两米高,奖杯更是摆了满满两个书柜,面对这堆积如山的荣誉和奖项,也许只有她能够深切地去理解和体会这一路走来的艰辛与拼搏。

“我要做到最好”

在王福晶的性格之中,有一种倔强是对她自己最好的激励:“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谈到成功的秘诀,她说其实只是对自己要求的更多些,在日复一日的忙碌工作之中,她始终不忘提醒自己做好这几点:

第一就是要勇争第一、自强自立。2003年,本科毕业后她分配到继电保护班工作。继电保护工作技术含量高,“长期形成的学习习惯始终伴随着我,每天下班后对当日工作做一个总结,把每一天的问题作为一个技术的挑战,是我持之以恒的学习方法,”她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业务。

第二就是要勇于担当,专一行精一行。王福晶说,在继电保护班工作期间,企业、车间对好学上进的青年人很重视,签订了师徒合同,班长尽可能地给大家创造学习和积累经验的机会。“当班长把技术性比较高的工作让我负责时,我知道这是对我的信任、更是一种锻炼。我很要强,不想落人后,只有扎实认真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努力争当专业的排头兵。”

第三就是要勇于攻坚,积极进取。这些年来,王福晶先后负责、参与了厂里几十项技改项目,面对艰巨的任务,她深深知道,拈轻怕重是行不通的,在每一次的任务中,她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投入到工作中,“苦点累点是必然的,但每一次看到技改成功带给企业的效益和正常运转的设备,我心里就特别有成就感,那种感觉就像打了胜仗的将军。”

第四就是要敢于拼搏、甘于奉献。2010年,王福晶通过全厂公开竞聘成为检修部电气专工,工作中与大家并肩战斗,她说,优秀的团队精神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是她与同伴们能够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保障;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和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是大家一次又一次攻克技术难题的前提与动力。“今天的荣誉,既有我自身努力的点滴,也是我们整个团结奋进的大集体共同努力奋斗的成果”,王福晶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团队。

应对挑战,艰辛与幸福同在

2012年5月23日,王福晶接到通知将作为山东公司选手参加集训,选拔后将代表华能集团公司参加第八届全国电力行业技能大赛的任务。在这之前,王福晶因为精湛的业务技术一直担任着山东公司继电保护工技能竞赛考务组裁判员,此时距离大赛仅有1个月的时间了,由裁判转为选手,面对几十本复习资料和落后队员们一大截的距离,她二话没说,毅然挑起了重担,迅速投入到紧张的赛前集训。

时间紧迫,任务紧急,面对这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和挑战,王福晶暗暗下定决心:只有付出200%的努力才能做到让自己不后悔。她说,事实证明,经过层层选拔参加技能竞赛的过程是艰辛而又幸福的,对所有选手而言,这不是短跑比赛,而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马拉松接力赛,比赛的过程需要超越的不只是对手,更是自己,不只是专业技术,还有心理素质甚至身体素质。“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从‘全运会’选手的实力激发出‘奥运会’选手的水平,所以说这是一次机遇也是一种挑战”,这看似轻松诙谐的话语,却透着她一向的坚毅。

历经集训期的知识梳理与贯通,王福晶的参赛实力一路飙升,在历次小组测验中都是名列前茅。队员们个个都是铆足了劲头,整个集训期间王福晶的手机基本都在关机状态,白天做实操训练,晚上做理论练习,几乎每天夜里都要啃资料到一两点,正如她自己所说的:“我比大家参加集训的时间晚了一半,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争分夺秒。”

有近4个月的时间王福晶都在外地,这期间只有两次短暂的探家时间,谈起集训的那段经历,她既幸福又感慨,“能够代表公司参赛是我的幸运,没什么辛苦的,队员们都是一个样,大家都是抛家舍业的,孩子都不大,有的队员甚至几次推迟婚期。听家人说我集训的这几个月,从未离开过我的儿子就像故意似的,极少在爱人和父母面前提起我这个妈妈。当我们终于赛完归来,时时粘着我不放的儿子最怕听到的几个字就是妈妈又要出差了。”

回想这次参赛的经历,王福晶只是淡定地说:“比赛对我来说是挑战,更是一个自我提升技能的机会,我自身还有很多地方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不断学习,不仅要将自己所学用于生产,更要通过培训带动身边的同事,真正实现以点带面,逐步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相信这才是技能竞赛的目的和真正意义之所在。”

王福晶,一个坚毅与奋进者的名字,一个蕙质兰心的女子。对于她,在自己的青春里,只有一路的不断超越与再立新功!

蒋卫东:高塔银线上的光明使者

在崇山峻岭间,在抢险一线前,在高温酷暑下,在风雪严寒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熟悉而又忙碌的身影,从事输电线路高空作业22年间,他立足岗位,岗位学习、岗位创新、岗位成才、岗位奉献,成长为线路专业专家,先后荣获“国家电网公司技术能手”、“首届金华市首席技师”、“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他就是本届技能竞赛高压线路带电检修决赛个人第一、团体第一的获得者蒋卫东。

“辛苦危险的活总得有人去干”

1990年,快20岁的蒋卫东学校毕业后来到金华电业局,在输电线路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几个年头。二十年来,蒋卫东付出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钻深山老林,穿崎岖山路,攀高压铁塔,在烈日下暴晒,在雷雨中前行,在黑夜中摸索,与如影的毒蛇相随,与肆虐的蚊虫相伴,与可怕的孤独为伍,春天一嘴土,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冰,长年累月的在输电线路上高空作业、奋力抢修……这些都是蒋卫东所从事工作的真实写照。

输电带电作业时,蒋卫东必须穿着厚重的绝缘服,徒手爬上几十米高的高塔,置身在运行的高压电场中,耳边只有“嗡嗡”响声……高温盛夏时,汗水会将他全身湿透;隆冬数九,他又不能外套厚衣服,绝缘服穿到身上冰凉刺骨,瑟瑟发抖。有人问蒋卫东,干这行如此辛苦、危险,你有没有想过换个工种?“辛苦危险的活总得有人去干,大家都不愿意干,电网安全怎么会有保障?”他淡淡地回答说。2012年以来,蒋卫东和他的输电带电作业团队,战严寒、斗酷暑,完成110千伏及以上带电作业101次,其中500千伏线路13次、220千伏线路29次、110千伏线路59次,相当于多为社会供电8400万千瓦时。

全心投入,在蜕变中成长

对工作,蒋卫东奉献的是全部;对家人,他内心有的是愧疚。而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使蒋卫东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从一名输电线路高空作业员成长为带电作业专家。从事输电线路高空作业22年间他苦练实打实的硬本领,熟练掌握了本工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专业岗位上起到了骨干和核心作用,并在各类大赛中逐渐崭露头角。2007年,在浙江省电力公司组织的输电线路检修技能竞赛中夺得个人第一名。2008年,在华东电网公司500千伏线路带电作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个人第一名;参加国家电网公司组织举办的500千伏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个人第二名,并带领团队夺得团体一等奖。

此外,蒋卫东积极参与工区重大项目攻关,解决生产工作中的实际难题。针对近年来输电线路因鸟害跳闸率居高不下的状况,他带领团队开始了防鸟害课题的研究。他们采用“堵疏结合”的方式,在容易引起线路跳闸的关键部位,设计一些防鸟架,在不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区域,设计一些人工鸟窝,经过大量试验后,成功的使金华电网输电线路的鸟害年跳闸率降低为零,这一做法随之在全省得以推广。更换500千伏线路耐张塔第一片自爆绝缘子,在业内一直被认为是个辛苦活。不仅作业时间长,而且参与人员多,所需工量具多且重。他积极开展课题攻关,创造性地提出了卡具分体使用进行作业的工作思路,使作业时间和作业人员均缩短到原来的三分之一,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

最让蒋卫东感到自豪的是他率领团队登上了世界最高电力铁塔——舟山大猫山岛220千伏、370米高的输电铁塔,顶着强大海风,来回2000米,历时2个半小时,成功实施了带电检修。凭借能吃苦、肯学习、善钻研的精神,何卫东完成了从技术骨干到线路专家的蜕变。

专业授课带新人,打造人才百花园

蒋卫东所在的金华电业局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提升员工带电作业技能水平,积极开展了专业、技能、操作、演练等多元化培养,充分发挥老师傅的经验优势与新员工的理论基础,弘扬“传、帮、带”精神,营造师带徒、徒勉师、师垂范、徒争先的良好氛围,实现“老、中、青”三代传承,蒋卫东就是带电作业中年人才队伍中的杰出代表。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在备战2012年省公司高压线路带电检修工竞赛期间,金华电业局选派了“四老+四新”的参赛阵容,力求在获得好成绩的同时,储备一批后备人才,以完善“金字塔型”的人才队伍结构。两个多月的集训,作为队长的他毫无保留的把毕生所学传授给年轻队员们。最终,他们不负众望,整个团队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操作水平,摘得团体桂冠。

蒋卫东在班组担任着班长职务,在搞好班组安全生产的同时,积极承担班组人员的技能培训任务。他过硬的自身素质也得到了省公司培训中心浙西分中心的认可,被聘为该中心的兼职内训师,负责输电线路专业人员的带电作业培训工作。在传道授业上,蒋卫东用情带徒,专长于在铁塔银线上传授技艺,一批青年技术能手在他的带领下迅速茁壮成长,对提高各网省公司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咬咬牙坚持就是胜利”

比赛就是比细节,虽然有了成型的工器具、标准的作业方法,但是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中,还是会有细微的差别。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他在训练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从作业方法程序,工器具的改进,到一个绳结的绑扎,每一个细节,都可能要改进多次,争取做到尽善尽美。而不管做了什么改进,都需要在阳光暴晒的铁塔上反复验证几个小时。

此次竞赛共有来自全国24个省(市、区)的208名选手参加,可谓高手云集。蒋卫东带领年轻队员们迎难而上,每天辛苦且枯燥的集训。白天准军事化训练,晚上理论学习,还经常反复琢磨训练视频录像。由于学习强度大,年轻队员们的体力、精力透支严重,身心疲惫。关键时刻,蒋卫东以身作则,对年轻队员说:“咬咬牙坚持就是胜利。”

蓝天白云下,铁塔、银线是五线谱,蒋卫东便是那移动的音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依然在高塔银线上践行着承诺,播撒着光明。

李敏:用激扬青春书写竞技传奇

出生于1987年的李敏,今年刚满25周岁,在这次高压带电检修工决赛中,获得个人第二名,团体三等奖,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和“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作为电力行业本工种最高级别的比赛,面对来自全国高压带电检修界的众多高手,年轻的李敏是如何做到的?

初出茅庐,刻苦研修基本功

从湖北黄冈农村长大的李敏,高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三峡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2011年,山东电力去武汉大学招聘,李敏过关斩将,从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进入山东电力检修公司工作。

随着山东电力主网架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公司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刚毕业的学生也要快速学习检修技能,提前适应工作需要。按照公司要求,新员工一入职就要和老员工一样有自己独立承担的工作。这既让李敏感觉到了工作的压力,也成为了他成长的动力。他扎根班组,虚心学习,不懂就问,将理论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积极参加基础培训和轮岗,在多项培训考核中成绩优良。凭着不怕苦、不怕累、勤动脑的年轻干劲,在一线班组他很快掌握了线路巡视、爬塔走线、金具组装、仪器测量等基本功,并参与了邹川线、郓泰I II线等线路的大型停电检修工作,半年工作时间让他在理论和技能上有了快速的成长。现在回想起来李敏仍感叹:“多亏了公司这种培养新人的方式”让他迅速成长。

工作之余李敏还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QC小组和技术革新项目,在质量管理和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多项创新成果获得表彰,“缩短500kV架空地线出线时间”获得2012年济南市质量管理一等奖,所在“声远”QC小组获得山东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参与“500kV架空地线飞车”和“合成绝缘子检修专用软梯”两项国家专利的研究工作。

厉兵秣马,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

由于理论和技能成绩突出,2012年3月,经班组推荐,李敏参加了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组织的第八届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选拔赛,训练就是残酷的淘汰赛,作为刚参加工作的李敏来说,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前进的步伐举步维艰,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为了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李敏认真钻研带电作业领域前沿理论,刻苦训练竞赛项目,每天额外给自己增加训练内容,虚心向教练和队友请教,全身心投入集训之中,他在参与团体项目的同时积极参与个人项目的训练,成绩提升也最为显著。全国高压带电检修工决赛是电力行业最高级别的比赛,为能挑选出最优秀的员工参加此次比赛,公司系统进行了严格的筛选。从80进30,30进16,16进10,10进8,经过四轮残酷地淘汰选拔,最后确定8人参加比赛,李敏名列其中。

挥洒汗水,锻造高压带电检修尖兵

输电线路的竞赛,要求队员要有力量、有耐力、有理论、有技巧。在泰安电校长达7个多月的封闭训练中,没有双休,没有节假日,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进行一个小时的体能训练,上午和下午完成团体和个人项目的训练,一天爬七、八遍塔。酷暑时候,一遍下来,汗流浃背。有的时候累的腿都走不动,胳膊疼得拿不起筷子。“即便如此,我们晚上六点到十点还得加强理论学习,雷打不动,背二十多本规程和资料,每隔三五天就考试测验。”李敏说。

为了一个标准动作,要练习几十遍甚至上百遍;为了改进间隔棒扳手、四线吊钩甚至一个小小的吊瓶钩,李敏和队员一起画图纸、探讨、验算和试验;为了抓紧时间,把题目贴到洗刷台上,把倒计时贴在床头。“那几身破烂的工作服,长满茧的双手和几本被翻阅的破旧不堪的资料都是我们汗水的见证。”

170多天,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对身体、心理都是很大的考验。训练期间,不许看电视,不能上网,手机也交给教练保管,每天最放松的时间就是睡觉的那几个小时,就这样,李敏咬牙坚持了下来。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李敏的技术技能实现了质的跨越,“现在,爬塔、走线、修理导线、回到地面,一个流程下来,最快只需7分钟就完成了。”

5个月的实践经验,8个月的集中培训,那本印着自己名字的红色证书正是对他之前所有付出的最好回报。

年少成名,青年英才书写传奇

参加工作不到两年的时间,李敏便在全国性的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和“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有人说他刻苦钻研、那份笃定后面的强大内心,青春印迹才会如此闪光;有人说他技术精湛、勤奋敬业……“85后”、“全国技术能手”,仅两个关键词,就能从山东电力检修公司800多名员工中寻出他。年少的李敏,现在已是山东电力的大名人!

“作为一名新入职员工,能够有机会参加这么大型的比赛,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习、训练,训练、学习,同一件事情重复做,就是这么简单。感谢公司给我们提供这样的舞台,我的成绩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和鼓励,更离不开团队的协作和队友的无私奉献。荣誉属于大家,我只是最终幸运地抓住了机会而已”。对于自己的成绩,李敏总喜欢用“幸运”二字。“虽说获得了‘技术能手’这个称号,但由于比赛的项目很有限,比武和现实工作也有很大的差别,现实工作还有很多没有实践,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身边优秀员工为榜样,更加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争取在带电作业领域有更大的突破,为公司的发展做一份贡献。”面对获得的称赞和殊荣,李敏谦逊地说到。

李敏,这个阳光、帅气的80后大男孩用骄人的成绩证明了自己,也向世人宣告了80后一代同样有担当、有作为。正如英雄不问出处,优秀是不分时代,也是不分年龄的。

胡春生:少年英雄在路上

作为一名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学生,新的环境意即新的挑战,经过为期一个月的入职轮岗实训,胡春生进入了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检修公司济宁分部。万事开头难,最难迈出的还是第一步,虽然此前通过分部领导对车间和班组的详细介绍,对即将加入的工作环境不再陌生,但对于接下来的工作他的内心仍有些忐忑,带着些许陌生和兴奋胡春生加入了输电运维班,也渐渐融入到了电力大家庭中。

积跬步以至千里

在参与班组日常工作时,胡春生发现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和现实中所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积累,因此在工作中他便从最基本的操作开始学习,积极向老师和同事们请教,并通过自我分析理解,一点一滴的去慢慢消化,不弄明白誓不罢休。从巡线开始:什么是巡视,怎样巡视,要注意什么问题等等,在跟随师傅及同事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胡春生慢慢掌握了初步的巡线技能,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不断积累经验,提升技能,走出了最基本的一步。接下来是红外测温,学会了如何使用测温仪,如何鉴定隐患或缺陷;在测交跨时掌握了如何使用全站仪、激光测距仪等仪器来顺利进行测量工作;同时学会了测接地电阻等技能;在停电检修克服高空作业的恐惧心理,从爬塔学起、测绝缘子零值、走线、换间隔棒、换耐张单片绝缘子,从简单到复杂,在参与线路运行检修维护及验收中不断提高自身技能。

技能是根本,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学好理论迫在眉睫。工作之余,在分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胡春生从最基本的线路专业知识入手,结合日常工作所学,孜孜不倦的汲取知识的力量,有了理论和技能的双重功底,工作便顺利的展开,逐渐成为了班组的骨干力量。

在参与班组科技创新及QC质量管理活动中,作为输电运维班QC小组成员,结合日常工作时发现的问题,他积极参与班组科技成果的研究及创新工作,参与编写和了2011年度《缩短500kV线路间隔棒更换时间》QC课题和2012年度《缩短500kV架空地线出线修补时间》QC课题,并先后获得检修公司QC成果二等奖,济南市QC成果一等奖,所在QC小组荣获“山东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荣誉称号,课题成果也成功申报为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同时,他挤出时间潜心学习线路运检专业新技术、新工艺,并阅读大量专业技术资料,不断充实自我,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荣获2011年度公司技术革新三等奖;在公司开展的学习竞赛活动等各项活动中,工作表现优秀、学习成绩优异,获得“2011年度检修公司优秀工会积极分子”荣誉称号。

从“替补”到“主力”

要想全面发展和提高,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还需要不断地交流和沟通,在相互学习间不断成长。工作以来,胡春生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技能比武项目,挑战自我的同时通过交流沟通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在学习工作中不断改进。2012年在检修公司组织的职工技能大赛中,他取得了输电线路普考竞赛第三名的佳绩,这给予了他不断发掘自我和迎接挑战的信心。当得知中电联将于2012年11月举行第八届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带电检修工决赛时,胡春生意识到这将是一个更大的交流平台,机会难得。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胡春生积极备战,白天在训练线路上不断磨砺自身的技能,晚上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有了夯实的基础,通过近一周的不断巩固和提高,他顺利的通过了参赛队伍的预选,进入竞赛集训小组,迈出了走向大赛的第一步。

作为输电线路的作业项目竞赛,需要的不仅是良好的体能,还必须具备硬实的操作技能和扎实的理论水平,对于一个刚大学毕业两年的新员工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对身心的巨大挑战。对于缺乏现场工作经验尤其是带电作业经验为零的胡春生来说,一切还得从头开始。态度决定状态,通过教练组的合理安排和引导,他逐渐找到了自身的定位,从最基础的带电作业知识学起,从最基础的操作开始研究学习,集训岁月便在白天技能训练,晚上理论学习的两点一线中度过。也许开始还带着些许兴奋,可是激情经不住一天天的机械反复,训练生活开始变得枯燥,当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训练场、走向理论学习教室,信心开始慢慢的动摇,是放弃还是咬牙坚持?胡春生不断的心理斗争着。训练成效锐减,发现这一现象后,教练对他进行多次心理的疏导,集训“战友”们不断地给予鼓励,这个年轻的小伙坚定了信念,毅然选择了坚持,“要不畏挑战,不断去发掘自我,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辜负一起奋斗、拼搏的每一天。”

有了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信心,胡春生重新投入到集训生活之中,对于看似瘦弱的他来说,体能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门槛。于是,在每次的体能训练中,他依据自身的条件,完成基本的训练内容后逐步加强,体能关在不懈的努力下逐渐被克服。接下来的技能项目中,集训队员从每一个点做起,通过不断的反复练习、讨论,再与视频进行比对,找出自身的不足及时改进,改进工具,改进操作方法,技能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从酷暑到寒冬,白净的脸变得黝黑,手上磨出血泡,最终从个人项目替补选手到成为主力选手代表公司出战,其间的艰辛,对于胡春生来说,只有自己最清楚。170多天的集训收获的是日渐强壮的身体,娴熟的技能以及不断成熟的心智,还有面对挑战时必胜的信心,带着他们胡春生和“战友”们走向了技能竞赛的舞台。

在5天的激烈角逐中,从理论项目考试开始到一项团体项目、两项个人操作项目,面对陌生的环境、设备,面对大赛的紧张,胡春生和队友们在不断地调整中发挥自身的最好状态,不断地相互鼓励,最终克服现场经验不足的种种不利因素,取得了团体三等奖的佳绩,在78名个人选手的激烈竞争中,他本人取得个人项目全国第三的好成绩,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和“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