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9 12:26:41
序论:在您撰写生态防护技术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防洪工程;生态护坡;内涵;技术;问题
防洪工程中的堤防、河道护坡是一项量大面广的基础设施,通过技术创新,来选择和确立兼顾防洪、生态和节约的工程护坡形式,是水利工程设计和防洪建设的一大课题。人们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条件下,对生态护坡的要求越来越高。防洪工程生态护坡建设应树立“尊重自然、恢复自然”的理念,使护坡工程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现将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就水利防洪工程生态护坡谈几点认识。
一生态护坡是防洪工程的发展趋势
生态护坡是现阶段人们在对水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条件下,日益受到重视的。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态与环境恶化日益加重,特别是严重的水污染引发了新的治水理念变革,为减少水质污染,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相适应的新型生态护坡形式脱颖而出,生态护坡是防洪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生态护坡的研究也不断深入。
二生态护坡的内涵
生态护坡,是指“用活的植物.单独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和非生命的植物材料相结合,以减轻坡面的不稳定性和侵蚀”,其途径与手段是利用植披进行坡面保护和侵蚀控制。目前,工程界更直观地把它称为“边坡绿化”。生态型护坡是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在保证护坡具有一定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兼顾工程的环境效应和生物效应,以达到一种土体和生物相互涵养,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
三生态护坡的技术
我国生态护坡技术近期发展较快,形式多样的生态护坡技术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较发达城市的河道整治过程中得到应用。目前采用的生态护坡技术主要有:植被草、水力喷播植草技术、土工材料固土种植基、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水泥生态种植基等。虽然它们起源时不一定用于河道护坡和护岸结构方面,但在防洪护坡使用上可以借鉴和参考。下面介绍几种生态护坡技术:
(一)植物护坡。发达根系固土植物在水土保持方面有很好的效果,采用发达根系植物进行护坡固土,既可以达到固土保沙.防止水土流失,又可以满足生态环境的需要,还可以进行景观赏,在防洪工程护坡方面可以借鉴。城市河道用植物护坡也存在一些问题。护坡当年易被雨冲刷形成深沟,护坡效果差,影响景观。长期浸泡在水下、行洪流速超过3m/s的土堤迎水坡面和防洪重点地段(如河流弯道)不适宜植草护坡。
(二)土工材料固土种植基护坡。土工材料固土种植基可分为土工网垫固土种植基、土工单元固土种植基等多种形式。土工网垫固土种植基,主要由聚丙烯等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网垫和种植土、籽等组成。固土网垫是由多层非拉伸网和双向拉伸平面网组成,在多层网的交接点经热熔后牯接,形成稳定的空间网垫。该网垫质地疏松、柔韧,有合适的高度和空间,可充填并存储土壤和沙粒。植物的根系可以穿过网孔均衡生长,长成后的草皮可使网垫、草皮、泥土表层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另外,现在又出一种土工单元固土种植基,即利用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等片状材料经热熔粘接成蜂窝状单元中填土植草达到固土护坡的作用。土工材料固土种植基护坡形式也可以采用混凝土、石笼等做成外框来增加坡面稳定性,虽然比单纯植物护坡抗雨水冲刷效果好一些,但还是难以抵御较大洪水侵蚀,还不能应用到堤防迎水坡面。
(三)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植被。该型生态混凝土由多孔混凝土、保水材料、缓释肥料和表层土组成。多孔混凝土由粗骨料、水泥、适量的细掺和料组成,是植被型生态混凝土的骨架,具有较高透气性,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被保护土与空气间的湿、热交换能力。保水材料以有机质保水剂为主,并掺人无机保水剂混合使用,为植物提供必需的水分。表层土铺设于多孔混凝土表面,形成植被发芽空间,减少土中水分蒸发,提供植被发芽初期的养分,防止草生长初期混凝土表面过热。植被型生态混凝土对水流速具有较好的抗冲刷性能,上面的覆草具有缓冲性能。这种护坡受水位骤降的影响较小;在季节性寒冷地区,有利于排出和降低被保护土内含水量,减少冻害破坏。
四,防洪护坡创新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一)从政策上支持。长期的防洪护坡工程建设,人们已习惯干建设传统护坡。对于新技术和创新成果的推广,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因此,必须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才能确保新一代护坡技术的广泛使用。
(二)既重视具体设计,又重视宏观视野。护坡设计看似简单,但要做出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优秀方案,必须要将工程师、艺术家、经济师和环境保护部门的思维溶于一体。在具体设计中应对我国发展中应遵循的模式、能源消耗、矿产总量和污染排放处置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
(三)重视科技创新。护坡是一种相对低技术含量的水利工程,如果大量引进采用国外产品,经济上极不合算。我国是一个治水历史悠久的国家,都江堰、灵渠,大运河等一批古代杰出水利工程都证明中国人具有无比的智慧。因此,我们要重视科技创新,充分调动水利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护坡产品。
(四)材料的创新是关键。河道堤防护坡工程建设耗废大量的块石、混凝土预制块或其他材料,其成本占工程总费用的比例大。因此,一定要重视护坡原材料、半成品生产的技术创新,加快开采、加工.运输各环节配套升级.制定既开放竞争、又保证规模生产的产业政策,将护坡工程技术发展的切入点定在半成品生产创新上。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护坡。受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主要材料、能源、水、土地纷纷告缺,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成为人民关注的焦点。1、重视可行性研究,减少硬化河道护坡。尽量避免河道混凝土护坡建后再拆,不如尽量少建或非工程措施解决,有些河段完全可以这样做。如:河岸凸凹不平,边坡土质抗冲刷能力强的河段·河岸滩较岸边坡平缓、植被生长良好的河段,士堤迎水坡在特大洪水年份也未发生浪坎等险情的河段。当然,硬化混凝土护坡对防洪来说是有利的,只有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上综合权衡利弊。对河道护坡工程进行科学、严谨的可行性研究,是实现资源节约的前提。2、开阔工程技术设计思路。采用何种形式的护坡来实现资源节约,仅从传统思想上进行优化创新这种可能性不大,必须开拓新的思路。首先,尽量减少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其次考虑护坡的造价与使用年限。(1)尽量减少混凝土用量,优化采用天然石材,天然石材从经济及性能上看都具有优势。(2)提高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强度提高了.可以阻止环境水的侵入,从而保证混凝土块的抗侵蚀性,增加了使用年限,使护坡的分摊成本小。
五结语
关键词:生态防护植被选择边坡防护
中图分类号: U21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高速公路边坡包括路堑边坡和路基边坡,因对公路本身的安全性能和周围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其生态恢复和景观的营造,成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边坡工程防护和生态防护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受到重视。边坡的防护、绿化与美化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单纯的工程防护既增加成本,又破坏道路景观。因此,边坡的生态防护及景观重建成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传统防护的弊端
1.1 生态景观效果差
缺乏植物覆盖的边坡一方面不利于固土护坡,破坏路基,还造成对周边地区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改善高速公路的景观效果,大量的岩石和混凝土不仅视觉效果差,且不利于净化环境,与高速公路快捷、舒适的特点不相协调,在一定程度上给高速公路的行车带来不安全因素。
1.2 安全稳定性差
一般情况下,高速公路设计中,由于种种原因,路基边坡开挖和防护的设计比较简单。这类设计主要缺点是,设计笼统、针对性差、防护措施简单,对通车后出现的边坡坍塌事故一般通过后续养护来处理。而高速公路作为交通运输干道,交通量大,行车速度快,路基边坡一旦出现事故,对交通运输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影响很大。
1.3 大量工程措施使成本增高
过去,高速公路边坡防护大量采用浆砌片石等防护方式,这些防护形式大量使用石料和劳力,破坏了自然环境,造价也较高,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防护效果逐渐降低,无自我更新能力,必须经常维护,施工难度大,对行车环境和景观环境影响也很大。
边坡生态防护方法
单纯的植被护坡方法
单纯的植被护坡方案一般造价较低,工艺简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绿化设计的首选方案。
播撒草种
最简单经济的植被护坡形式应是直接人工撒播草种,但其要求边坡坡率舒缓,覆盖土壤肥沃湿润,必须在适宜季节施工,并且从播种到成坪需要1~2个月的时间。苛刻的条件使人工撒播这种植被防护形式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已很少使用。
铺设草皮
铺设草皮可以“瞬时成坪”,减弱坡面径流溅蚀,迅速发挥护坡功能,除寒冷的冬季外,其它季节都可以施工。铺设草皮各地区均可应用,也可用于强风化岩质边坡,多用于路堤边坡。坡率一般不超过1∶1. 0,局部可不陡于1∶0. 75,坡高一般不超过10 m。对于急需植被封闭坡面的边坡,采用铺设草皮是首选方法。
液压喷播植草
液压喷播植草喷射出的是含有草种的悬浊液,草种被纸浆等悬浊液包裹,还有保水剂和其它各种营养元素,能不断地供给草种发芽时所必须的养分和水分,粘合剂又能通过喷射时的压力,使草种紧紧地粘附于土壤表面,形成比较稳定的坪床面,降水时不能形成冲刷表土的径流。
挂网固定植被护坡的方法
挂网固定植被护坡主要由固定物、网(底布)和基材3部分组成。固定物(常见的有锚杆或U形钉)的作用是将网固定于坡面上,并对坡面的浅层稳定起到一定的作用;网(底布)的作用是使基材混合物依附于边坡坡面;基材提供植物生长的环境。
三维土工网垫植草
三维土工网垫是一种三维柔性材料,铺在坡面上,由于空腔的作用,能防止土坡面被雨水冲刷和维持其稳定,降低雨滴的冲击能量,阻挡坡面雨水的流失,避免径流的形成,从而有效地抵御雨水的冲刷。
土工格室植草护坡
土工格室生态护坡是土工格室与植草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护坡形式,由于土工格室对流水起到缓解消能作用,可促使其携带物沉淀在格室中,有效避免了草籽及幼苗被雨水冲走流失,大大提高植草覆盖率。植物根系可增加土壤透水性能,一旦遇到雨水可迅速渗透,植被的覆盖可使坡面减少雨水的直接冲击,缓冲雨水流速。
厚层基材喷射植被护坡
厚层基材喷射植被护坡(一般称为客土喷播)是目前解决岩石质边坡植草绿化最常用的技术,是采用混凝土喷射机把基材与植物种子的混合物按照设计厚度均匀喷射到需要防护的工程坡面上的植被防护技术。
结语
理念是灵魂,管理是关键,设计是核心,施工是保证。要树立保护、回归、融入、享受自然的理念,树立与动植物为伴、地球大家园的理念。另一方面,建设业主要加强管理,采取措施,加大投入,加大环保专业的参与和发言权,做到环保与安全、质量同等重要,取得实效。只要各参建单位和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真抓实干,将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环境当做家园来保护和建设,就能够将高速公路建设成为环境友好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工程。
参考文献:
[1]潘树林,王丽,辜彬. 论边坡的生态恢复[J].生态学杂志,2005,24(2):217~221
[2]苟文龙,白史且,张新全.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技术的探讨[J].草原与草坪,2002,(3):34~35
[3]钟守宾,赵明华,陈昌富.破碎岩质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研究[J].公路,2004,(10):174~177
[4]邹胜文,饶黄裳,江玉林.高等级公路边坡生物防护方式浅析[J].公路,2000,(4):50~52
[5]范竹姗,初晓波,史金山. 东北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植物的选择.防护林科技,2005,(5)
[6]蒋自立,江海东.高等级公路边坡植被的选择方案[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卷[C];2002
[7]王永林. 高速公路边坡绿化中藤本植物的选择与应用。园林植物资源与应用,2010,(11)
[8] 路 艳,卞贵建,赵树青.藤本植物在高速公路绿化中的应用.山西建筑,2007,(24):355~356
[9] 魏阳平. 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方法的选择与使用[A].2009,(4):152~155
[10] 贺喜. 挂网喷草技术在金安桥水电站边坡支护施工中的应用[J].2009,(3):57~59
[11]袁木林. 三维土工网垫在护坡、边坡绿化工程中的应用[J]. 吉林水利.2005,(04):32~35
[12]杨晓华,王文生.土工格室生态护坡在黄土地区公路边坡防护中的应用[J]. 公路 , 2004,(08):180~182
[13]郭鹏. 山区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生态防护工程技术研究.硕士论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关键词:河道整治,生态修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河流开发力度的增大,河流的管理问题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河流要发挥防洪、供水、灌溉、发电、航运、旅游等传统水利功能,另一方面要兼顾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性的需求,实现水利功能和生态修复功能的统一,并在开发利用水资源与保护河流生态系统之间寻求相对平衡。目前河道治理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河道渠道化,传统的护坡工程侧重于工程安全和人类单方面的需要,设计时往往采用不透水的硬质结构,对河流的环境效应和生态补偿重视不够。因此修复河流生态和优化河流管理是保障河流健康的先决条件。基于这一观点,从河流健康的理念出发。对河流的现状、发展及治理进行分析。
1 河道现状
1.1 河道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河流管理方面,已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仍有区域性的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紧缺、水生态退化、洪涝灾害等问题尚待解决.流域多头管理、职责不明、公众参与不足等现象仍然严重存在。虽然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改变了原有河流生态系统的功能。其主要表现在河流干涸,水生态环境消失;河流功能降低,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加重。因此.基于环境变化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探讨河流治水方略,修复河流生态刻不容缓。
1.2 存在问题
大多数集镇、村庄、农田及交通等基础设施均零星分布在河道两侧。由于建设用地和耕地资源不足,占用河道水域的现象比较普遍。同时,早期河道的建设规划受历史因素的限制,河道行洪断面偏小,与集雨面积不成比例,甚至出现倒置现象。另外,由于历史上对水土保持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造林育林力度不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此外,防洪堤、堰坝等河道建筑物大多建设年代久远.已运行了30—4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工程老化现象比较突出。
2 河道治理原则
河道是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河道治理首先是要利于生物的多样性,为水生、两栖动物栖息繁衍提供生存环境,这样既有利于保护河道水生态环境,又有利于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论文参考,河道整治。除满足渲泄洪水要求外,还应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特征及水流多样化。为此,河道的整治要从生态、经济、人文、社会效益等多方面考虑,既要修复自然河道的功能,又要满足人类依赖生存的要求。论文参考,河道整治。
2.1 平原河道治理原则
2.1.1 平原河道特点
平原河道纵向坡降较缓.横断面一般呈复式,河道较宽,阶地、河漫滩较发育,水深较浅。枯水期河道内水量很小或无水,洪水期河势变化剧烈,水流泥沙运动规律复杂,河床冲淤变化无常。近年来由于干旱少雨,河道径流量减少,河床、河滩裸露,有的河段行洪区域内栽植了大量树木及高杆作物,致使河道行洪断面缩窄.影响河道正常行洪。
2.1.2 平原河道治理原则
治理平原河道,要求既满足河道体系的防护标准.又利于河道系统恢复生态平衡。论文参考,河道整治。所以应根据岸坡稳定、正常行洪、表面异质、材质自然、内外透水、成本经济等原则进行。目的是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还要使工程结构对河流的生态系统冲击最小化,不仅对水流的流量、流速、冲淤平衡、环境外观等影响最小,而且要创造动物栖息及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多样性空间。治理原则为宜宽则宽、宜弯则弯、宽窄交替、深潭与浅滩交错、急流缓流并存的多自然型河道。
2.1.3 生态护坡技术
平原河道护坡应尽量减少混凝土用量.优先采取自然的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树、植草、干砌块石等各种浅护坦.为水生植物生长、繁育及两栖动物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土堤可采用植树、种草和生物袋等工程措施.以利于保护河道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为便于河道管理,防止河岸边坡耕作,可设置防护带,以确保堤防安全。常用的生态护坡形式有抛石护坡、混凝土预制件护坡铺砌、生态砖和鱼巢、土工织物袋、格宾网护砌等。河北省近年来河道常用的护坡形式为格宾网生态护坡和草皮护坡。从工程效果看,格宾网生态护坡优于草皮护坡,且观赏性强。从生态环保方面.格宾网生态护坡属生态环保型护坡,透水透气性好,一定时间后易于植物生长;又由于其柔性结构,故整体性较好.适应变形能力强.能满足河道较大流速对岸坡的冲刷,适应冻胀变形,不易破损,尤其适应北方寒冷地区,是理想的护坡材料。
2.2 山区河道治理原则
2.2.1 山区河道特点
山区河道纵向坡降陡.横断面一般呈“V”或“U”字型,阶地、河漫滩不发育。论文参考,河道整治。河道洪枯变幅大,枯水期流量小,河岸或河堤承受高水位压力时间短。山区河道集雨面积小,暴雨集中强度大,汇流时间短,水流速度快,挟沙能力和冲刷能力强,其推移质和悬移质多,危害性不容忽视。轻则河岸坍塌、淤塞河床,重则损毁耕地、摧毁城镇村庄,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2.2 河道整治原则
山区河道治理中.要统筹上下游及整个流域相互关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并遵循自然规律,尽量发挥天然河道功能。所以在规划治理中。一方面在流域内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拦截地面径流,减少泥沙进入河道。论文参考,河道整治。另一方面进行河道整治,采取上堵下排,修建堤防、护岸工程。上堵就是在河道上游修建一定的拦挡坝、沉沙库,拦截泥沙;下排就是疏导河道,清除阻水障碍,使河道畅通。论文参考,河道整治。其次在关键河段修建堤防护岸工程,约束水流,保护岸坡。堤身结构和型式应尽量采用当地的建筑材料。由于山区河流水土流失严重,推移质多,大部分河道内都有充足的卵石材料.可采用大块鹅卵石堆砌、干砌块石等护岸方式,使河道趋于自然形态。还应注意河道的生态平衡问题,充分遵循自然规律.不宜过多改变河道自然特性,尽量保护天然河道的作用。
3 水质改善及污染源的处理
在河道水质污染严重的地区,必须控制点源、面源污染,强调源头治理。通过河道清淤、水面保洁、控制进入河道的污染物总量,实行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减少排入河流的污水量。改善末端治理,对于必须排出的污水,应逐河段进行总量控制(即功能区的水质目标确定后的河段最小环境容量)。必要时需进行深度处理。提出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对于易积累的有毒物质,要坚决制止排人河流。根据河流径流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和自净规律.合理规划排污口位置和排污时间,按实时水情调度.合理利用水体的环境容量,达到逐步改善水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可娜.河流健康状况评价及其枯河流管理中的应用[D].北京:国家图书馆一博士论文库.2005.
[2]李宏伟,赵艳丽.宜阳县河道治理思路与措施[J].T程建设与管理,2009,(9).
[3]余国庆,朱雯,邱美娟,等.淳安县山区河道治理规划与设计探索[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8,(3).
[4]董哲,孙亚东.生态水利T程原理与技术[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关键词】植物防护;工程防护;生态防护系统;综合防护
1 概述
国际上对生态防护技术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术语,目前一些专家将生态防护技术定义为基于生态工程学、工程力学、植物学、水力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利用活性植被材料,结合其它工程材料在边坡上构建具有生态功能的防护系统,通过生态工程自支撑、自组织与自我修复等功能来实现边坡的抗冲蚀、抗活动和生态恢复,以达到减少水土流失、维持生态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及美化环境等目的技术。
边坡生态防护应该是工程防护与植被防护的适当的结合。边坡防护的理念应该是以保证边坡稳定性为出发点,再考虑经济、环保及美观。即对于一般地质情况相对简单,坡度较缓且高度不大的边坡,如果单独的植被护坡可以满足维持边坡稳定的要求,则可以取代工程防护,这种情况不仅可以美化环境,并且能减少造价;如果地质情况复杂的高陡边坡,则应该采用工程防护和植被结合的方法。
2 我国山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研究现状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总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3.92%。同时,我国是地质灾害严重发生的国家,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1%,而且山地的各种工程(公路、铁路、水利、矿山及工业民用建筑)的大规模建设会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破坏了当地原有植被,形成大面积不同程度的边坡(或坡地),这些边坡的存在进一步增加了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强度,也造成局部小气候的恶化及生物链的破坏等生态灾害。
国内山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研究有以下特点:(1)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主要有:三维植被网、浆砌片石骨架植草防护、藤蔓植物护坡、土工格室植草及钢筋混凝土框架植草护坡等,对于填方边坡或较缓的中小挖方边坡实施效果良好,但对于高陡岩质或劣质土边坡的防护措施,虽然己有如锚杆框架梁、客土喷播、液压喷播及厚层基材喷射工法等技术出现,但由于山区公路地域性的差别,而引起的地质土质差别较大,笼统照搬试点成功技术大多达不到满意效果,缺乏生态防护技术适应性研究,造成资源和财力的浪费。(2)对单一防护形式研究较多,但对于防护体系的研究较少,缺少综合防护研究;同时,在生态防护的重要内容—植被恢复中,缺乏系统全面的恢复理论研究,物种选择显得很随意,没有进行基于恢复生态学理论基础上的筛选与配置,导致了绿化效果的千差万别,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与浪费。(3)在防护形式研究中,缺乏对不同防护模式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计算分析,大多为定性分析,缺乏数据支撑。
3 易北公路生态防护技术的应用
3.1 地形地貌
易北公路位于云南省寻甸县境内,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东北部,本项目穿越地貌相对高差在300m以下,主要地貌类型为构造侵蚀~剥蚀、溶蚀谷地、丘陵和低山地貌,最高海拔约2264m,最低海拔约1871m。项目区地处我国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接触地带,属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降水水源主要由印度洋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提供。
3.2 边坡生态防护系统设计
3.2.1 种草护坡
种草护坡采用狗牙根。狗牙根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根状茎和匍匐枝,须根细而坚韧。匍匐茎平铺地面或埋入土中,长10~110cm,光滑坚硬,节处向下生根,株高10~30cm。叶片平展、披针形,长3.8~8cm,宽1~3mm,前端渐尖,边缘有细齿,叶色浓绿。穗状花序3~6枚呈指状排列于茎顶,小穗排列于穗轴一侧,有时略带紫色。种子长1.5mm,卵圆形,成熟易脱落,可自播。狗牙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阴性和耐寒性较差,最适生长温度为20~32℃,在6~9℃时几乎停止生长,喜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狗牙根耐践踏,侵占能力强。狗牙根繁殖能力强,但种子不易采收,多采用分根茎法繁殖。
3.2.2 三维植被网护坡
采用狗牙根和紫藤混种。紫藤为暖带及温带植物,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强,较耐寒,能耐水湿及瘠薄土壤,喜光,较耐阴。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向阳避风的地方栽培最适宜。主根深,侧根浅,不耐移栽。生长较快,寿命很长。缠绕能力强,它对其它植物有绞杀作用。三月现蕾,四月盛花,每轴有蝶形花20~80朵。紫藤各地均有野生或栽培,根、种子入药,性甘,微温,有小毒。树皮含贰类,花含挥发油,叶子含金雀花碱等。与狗牙根一起混播,属于灌木+草本组合,增强固土能力和生态性,坡面植被参差不齐,高低有致,有立体美感。
3.2.3 拱形骨架植草护坡
采用狗牙根和黄金菊混种。黄金菊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状叶有细裂,花黄色,花心黄色,夏季开花。全株具香气,叶略带草香及苹果的香气。生长习性喜阳光,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土质深厚,土壤中性或略碱性。作为护坡灌木与狗牙根混合作用,属于灌木+草本组合。
3.2.4 锚杆框架梁植草护坡
梁镶六棱块内培土15cm,采用爬山虎、紫藤、黄金菊混种。爬山虎属多年生大型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其形态与野葡萄藤相似。藤茎可长达18公尺(约60尺)。夏季开花,花小,成簇不显,黄绿色或浆果紫黑色,与叶对生。花多为两性,雌雄同株,聚伞花序常着生于两叶间的短枝上,较叶柄短。紫藤和黄金菊在坡块内按每块各三株比例混播,靠平台的一排六棱块内栽植爬山虎,每个六棱块内一株,选择蔓长1.2m的株苗。
3.2.5 碎落台及挖方边坡平台种植
碎落台:在边沟碎落台上以2.5米间距规则式栽植1株海桐球,每间隔80米分别栽植一丛紫叶李(2株)和紫薇(2株)、红继木球(2株)组合,苗木栽植后统一对土路肩和碎落台人工铺草皮。草本植物为狗牙根。
护坡乔木紫叶李是喜光也稍耐阴,抗寒,适应性强,以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为有利。怕盐碱和涝洼。浅根性,萌蘖性强,对有害气体有一定的抗性。护坡灌木海桐球为亚热带树种,喜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喜光,亦较耐荫。对土壤要求不严,粘土、沙土、偏碱性土及中性土均能适应,萌芽力强,为中性树种,在阳光下及半阴处均能良好生长。适应性强,有一定的抗旱、抗寒力,喜温暖、湿润环境。耐盐碱,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耐修剪,萌芽力强。红继木球喜光,稍耐阴,但阴时叶色容易变绿。适应性强,耐旱。喜温暖,耐寒冷。萌芽力和发枝力强,耐修剪。耐瘠薄,但适宜在肥沃、湿润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
4 结论
本文结合对易北公路的气候、地质地貌及植被情况经过调查分析,结合工程特点,在确定边坡形式的基础上,选取了不同边坡条件下的防护形式,并针对不同的防护形式进行了恢复植被物种选择与配置。
沿线应用了多种生态防护形式,包括:种草护坡、三维植被网护坡、拱形骨架植草护坡及锚杆框架梁植草护坡。沿线用了多个品种的绿化、护坡植物,有草本植物:狗牙根;乔木有紫叶李、紫薇;灌木有海桐球、红继木球、紫藤、黄金菊;藤本植物有爬山虎。对不同位置、不同的边坡采用了不同的配置:包括草+灌、乔+灌、草、灌+藤本等多种组合方式,建立了公路边坡完备的植被群落,创造了公路两侧绿化带高低错落的多层立体景观。
参考文献:
[1]方华.植被护坡现状与展望[J].水土保持研究,2004(03).
[2]席嘉宾等.高等级公路边坡绿化草的建植与管理技术.公路.1998(03).
中图分类号:TU9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Green space system can coordinate urban system planning, leading establish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by balancing and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environment.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process faces many problems ,there has not been a the urban green space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accurate research .This paper, from the func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in《 Urban green spac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outline》basis,For natural form as the main body, to the city natural process,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dominant function of " nature protection green open space " the definitions\ analysis ,realize the classification of urban green system further discussion and deepen the research .
关键词:绿地系统;绿地系统规划;绿地保护;绿地分类
Keywords: green space system;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caring green space; green land classification
1研究缘由及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以来,提倡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规划。规划需要研究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的相互关系,统筹安排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统筹安排各类城市绿地,分别确定其位置、性质、范围和发展指标。编制过程往往需考虑
城乡交接地带绿地联系问题,各类城市绿地量的合理性分布问题,《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中G5其他绿地的权属管理问题等。其他绿地包括林地、耕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森林公园等分类尚缺乏具体研究。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过程中,对绿地归类往往定位不明确,针对城市绿地的主导型功能进行进一步分类对规划编制有实际指导意义。
本文力求从保护城市自然风貌以及改善城市居住环境角度入手,初步探讨主导为保护自然进程、保护物种多样性、最大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的城市绿地,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基础上,分析相关问题力求为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提供理性依据。
2 相关研究及研究内容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学者雷芸的博士论文《持续发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法研究》一文,文中提出了城市绿地系统子系统概念,并从自然进程、缓解都市热岛效应、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定义生态子系统内涵,考虑自然与城市协调发展,宏观把控区域以及国土范围的空间结构层次,对结构规划如何实现土地功能承载以及绿地具体分类没有进一步推敲。本文认为“生态”一词,现今运用十分广泛,其详细定义无法明确定位,提出“保育”一词,侧重自然资源的保护与恢复,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协调,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居住城市环境等。
本文对保育性绿地研究内容:城市中自然山地、林地、水域占一定比率,其中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护生物多样性起关键作用的城市绿地,包括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植物园、动物园、带状公园(滨河带状公园,城墙遗址公园,花园式林荫带)、生产绿地、各种防护绿地(河流廊道,道路廊道,卫生廊道,铁路廊道)等;近郊区对城市维持良好自然环境起重要作用或者能进行环境整治的未建设用地,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风景名胜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生产绿地、风景林地、海岸公园、自然遗迹公园、城市废弃地以及垃圾填埋场等。
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需求
3.1现有城市绿地分类探讨
我国《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将绿地分成五部分,公园绿地(G1)(其中的小区公园不计入城市用地平衡表,但计入专项绿地系统规划中的绿地平衡表)、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其它绿地(G5),其它绿地(G5) 不计入城市用地平衡表。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规范中绿地用地分类只分成三类,包括公共绿地(G1)和防护绿地(G2)以及广场绿地(G3)。绿地不包括专用绿地、园地和林地,公共绿地向公共开放,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化绿地,包括其范围内的水域,三类绿地都计入城市用地平衡表。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中,对城市绿地的定义主要是从城市用地分布的情况进行考虑,从绿地利用的角度侧重在于提供居民游憩休闲场所的公共绿地、广场绿地以及对城市起隔离防护、隔离作用的防护绿地。《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则侧重使用功能的情况进行分类,对公园绿地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分类。城市绿地本身的特征,都具有自然要素如植物、土壤等,空间都能满足休闲、游憩需求,隔离防护城市污染、噪音,体现城市门户特色节点等。具有同一性又具备特征性,梳理城市绿地主导功能类似的地块形成系统,如建立在保护自然进程或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迁徙廊道的系统规划,不仅可以借助自然的力量形成合理性绿地系统空间布局,还可以说服社会各方力量确保绿地系统规划科学性实施的有力保障。
3.2城市绿地主导分类探讨
城市绿地旨在保护城市自然资源,整治城市居住环境,这是城市绿地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任务。根据城市绿地主导归类,可主要分成保育、防护、游憩、景观四大类。
表3.1 城市绿地根据四大主导功能分类表
重要道路 街旁绿地(行政、商业、文化广场等);纪念性公园;历史名园;带状公园(城墙);能表达城市特色的各类公园等。
游憩绿地 满足城市人群不同休闲游憩需求 日常
假期 公园绿地(游憩设施齐全)
其它绿地中能提供相关节假日休闲活动的郊野公园等
城市绿地的四项功能分类是基于绿地分类标准之上,对于城市绿地的功能进行全面的囊括和详细分析,以便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层层分析进行构建空间布局,从功能角度提供更合理性布局以及规模指标,提供更合理性的依据。
3.3城市绿地系统保育性绿地相关问题剖析
3.3.1城市绿地系统保育功能定义不明晰
现有绿地分类功能尚有不明确的地方,许多绿地兼顾有保育、防护、景观、游憩的多重功能,对于城市的意义也是不同一般的,若只是单纯指明它是综合公园或者其它绿地,并未能详尽发挥其优势体现对城市的主导作用。现有的生态功能更多停留在一个理论的层面,所有绿地都有生态效益,泛泛而谈并没能剥离本质体现生态具体指的含义。
3.3.2城市绿地系统保育功能载体不明确
保育型绿地针对的各类城市绿地具有很多不明确的地方,如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中其他绿地分类中风景林地具体对象不明确。相关研究如徐波论文《关于城市绿地分类中“风景林地”的讨论》,论文认为风景林地与自然保护区、郊野公园等定位、分类不明确,建议生态景观控制区替代,并分成“生态控制区”和“景观游憩区”两个中类,旨在囊括其它绿地,指导全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
3.3.3城市绿地系统保育性绿地规划操作难度大
其一体现在保育性绿地规划的实现依托的空间布局形式需求较高,需要比较稳定的结构从而确保环境不被侵蚀。从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的研究层面来看,网状结构能比较合理满足这点,保育子系统依托此可以奠定城市自然山水的基本格局骨架。
其二,城市中自然形态为主的河流、山脉等影响城市绿地空间布局特色,一般需要大量的研究与长期技术支持。如波士顿查尔斯河控制规划:奥姆斯特德对查尔斯河进行流域控制规划,主要实施手段为保留河流自然模式,如保护和隔离河滩湿地,实现防洪和展现自然风光的河流廊道,其河流的防洪要求可以根据河流本身的河滩湿地蓄水功能以及相应的水闸等协助人工设施达到,根据此类技术,借助自然力量,实现波士顿城市与自然共存。
其三,控制绿线之后,常缺乏强有力的保障性管理,良好的自然资源往往难以按照规划落实,形成良好的稳固的空间布局结构更具难度。如城市周边的山林地、农田等不属于城市建设区的土地的管理有脱节甚至放任的现象。
其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提出市域绿地系统规划,提出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保育性绿地系统与此息息相关。相关学者也进行过城乡绿化一体化的建设建议,但是由于规划范围以及界限不明确,所属范畴不确定等问题,最终整体性规划只能停留在表面,缺乏可操作性。
3.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保育性绿地组成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将保育性绿地由保护绿地、恢复绿地、整治绿地三大类组成。
3.4.1保护绿地
一类是涵养水源,保护自然进程形式的河川绿地,如湿地公园、中型水库、基塘系统等。二类是生态保护区如自然保护区(林地为主的)、水源保护地(涵养水源林)、基本农田保护区、森林公园(依托原有林圃发展而来的)、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风景林地、自然遗迹公园等。
3.4.2恢复绿地
包括自然灾害敏感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林地)、土壤侵蚀防护区、水土保持建设区、垃圾填埋场恢复地、自然恢复区等。
3.4.3整治绿地
包括生产绿地苗圃、花圃、草圃等;生态廊道(ecological corridor),主要由植被、水体等生态性结构要素构成,一般分成线状生态廊道、带状生态廊道和河流廊道三种类型;环境绿地,包括历史古迹、古树名木等形成的区域、城市经济林以及城市中大型公共绿地(以动植物生存地保护为目的的公园)。整治绿地一般可以通过生态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和调整。如在历史古迹以及古树名木及城市大型公共绿地,人工技术的保护以及自然区域缓冲带的建立对于保持原有自然资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基于绿地分类标准以及城市用地分类标准,保育性绿地分类体系如下。
表3.2 保育型绿地分类表
4.结语
本文研究城市绿地系统自然进程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主导,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基础上,分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高绿地系统规划可操作性,提出城市保育性绿地详细组成。并结合保育性绿地的不同功能、形态、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分类标准形成保育性绿地分类表,是城市绿地系统深层次的细分及演绎。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从城市绿地系统编制角度,结合不同规划阶段,配合不同层次规划,分类进一步配置相关强化实施手段,落实规划后的实施运作。
参考文献:
[1]雷芸.持续发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法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5).
[2]张晓佳.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11).
[3]戴菲,陈福妹.日本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与案例分析(下)[A].中国园林 ,2010(8):25-31.
[4]商振东.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5]谭维宁.快速城市化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思考和探索[B].城市生态规划,2005(1):52-56.
[6]周聪惠, 金云峰. 城乡规划法颁布对我国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影响[A].城市规划学刊,2009(5): 49-56.
[7] 李金路,徐波,赵锋.关于城市绿地分类中“风景林地”的讨论[B].中国园林,1999年增刊
[8]王伟岸. 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对绿地系统规划的思考和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
作者简介:刘佳微 女 湖南人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系09级硕士
关键词:三维排水柔性生态护坡技术;膨胀土;铁路路基边坡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9.106
目前,膨胀土地区路基边坡防护主要采用浆砌片石护坡、浆砌片石护面墙、窗孔式护坡刚性护坡方式,这些边坡防护措施不仅容易失效,而且对沿线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展开对膨胀土边坡柔性生态防护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传统膨胀土地区边坡防护措施类型及不足
1.1 植被防护
植被防护是指在路基边坡上铺草皮、植草、种紫穗槐等方式,以保持边坡的稳定性。由于膨胀土具有遇水即软化、崩解的特性,膨胀土地区边坡常常会因崩解而不断剥落,无法给植物提供一个稳定的基础,导致植物很难扎根,进而影响防护效果。
1.2 封闭防护
封闭防护是指采用浆砌片石等材料将坡面封闭,以防止雨水、地表水下渗引起土体膨胀。在温度、湿度循环变化作用下,封闭层易产生裂缝,裂缝一旦产生,地表水便会沿裂缝下渗,使局部土体产生膨胀变形,进一步增大封闭层的开裂程度。数次循环之后,必然会导致封闭层碎裂、失效。
1.3 圬工防护
刚性圬工防护结构变形协调能力差,在边坡土体胀缩变形作用下,易产生开裂,甚至坍塌。此外,圬工防护还隔绝了河道和边坡背部地域的生态互动,破坏了生态环境的稳定。
2 三维排水柔性生态护坡系统的构成部件
三维排水柔性生态护坡系统一般由生态袋、三维排水联接扣及扎口带构成,当填筑陡坡路堤时,还可选配加筋格栅。
2.1 生态袋
生态袋是三维排水柔性生态护坡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材料制成,具有抗老化、抗紫外线、抗微生物侵蚀等特点。此外,生态袋还具有良好的过滤功能(透水不透土),不仅能有效防止生态袋内土壤和营养成分的流失,而且能保证水分的自由流动,为绿色植被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生态袋等效孔径的选择又能保证植物根系穿过袋体自由生长,根系扎入边坡土体后,犹如无数根锚杆将生态袋与边坡主体紧密连接起来。
2.2 三维排水联接扣
三维排水联接扣是用以联接生态袋的构件,其将各生态袋单体联接成一个整体,形成稳定的三角内摩擦紧锁结构。三维排水联接扣采用的倒钩棘爪结构,能最大限度的将生态袋紧密联接,棘爪数量和布置位置经严格优化确定,能合理分散分散集中应力。双向凹槽和垂直孔洞构成相互交错的非线形凸肋结构,与倒钩棘爪形成内摩擦紧锁结构,加大了三维排水连接扣与袋体之间的摩擦力,增强了结构的安全稳定性。
2.3 扎口带
扎口带用以扎紧生态袋袋口,扎带小巧,使用便捷。此外,它具有很强的抗紫外线和抗拉性,使用过程中几乎不可能被拉断,从而保证了每个生态袋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2.4 加筋格栅(选配)
在填筑陡坡路堤时,用排水联接扣将加筋格栅和生态袋连接起来,以增强护坡系统的整体性,M而增强护坡工程的坚固性和稳定性。
3 三维排水柔性生态护坡技术应用于铁路膨胀土路基地段的优势
采用生态防护边坡保护铁路路基,主要有以下优势:
3.1 有利于边坡的生态恢复
三维排水柔性生态护坡系统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施工噪音和建筑垃圾,并且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植被,有利于边坡的生态恢复。当铁路工程穿越城市、城镇等人口密集区时,不仅不会因施工对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而且能快速恢复边坡的生态。
3.2 施工简单,养护维修工作量少
三维排水柔性生态边坡施工简单,无边坡建设技术经验的工人也可参加施工。此外,该护坡系统能很好的适应膨胀土地区边坡的胀缩变形,将局部的集中膨胀力转换为均布应力,起到了“以柔克刚”的作用,从而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减少了建成后的养护维修工作量。
3.3 边坡稳定性好
三维排水柔性生态护坡系统的结构面通过发达的植被根系与自然坡体联接成一个整体,使二者之间不会产生分离,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日趋强壮的植物根系使边坡结构的稳定性越来越好,甚至可以达到永久稳定的程度。
3.4 提高路基坡比,节省土地
由于生态袋能够有效防止袋内土体液化和流失,减缓雨水对路基边坡冲刷的作用,因此可提高路基坡比。如此一来,可以直接在原单线铁路路基上修建复线铁路,而不需要再次征用土地,可节省大量土地。
4 结语
由于传统的膨胀土地区边坡防护措施存在造价高、易失效、不环保等诸多不足,考虑引入三维排水生态护坡技术,这样既能达到工程防护的目的,又能起到环保美观的作用。但该技术在铁路建设中还是一种新技术,应用较少。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我们应精心设计、不断创新,使该项新技术能更好的适应铁路建设和发展,使铁路建设向着更安全、更舒适、更环保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孙爽.三维排水柔性生态边坡在铁路边坡防护中应用[J].山西建筑,2009,(29).
[2]李忠泉,崔菲.小河至安康高速公路膨胀土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09).
[3]严超群.三维排水柔性生态边坡防护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9.
论文关键词:堤防工程;规范;生态建设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提高,水利工程建设历史上给人以"傻、大、黑、粗"的形象也随着科学的进步正在向生态水利、生态工程上发展,且很多地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人们认识到水利工程对于河流生态系统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河流的人工渠道化,包括平面布置上的河流形态直线化,河道横断面几何规则化,河床材料的硬质化。二是自然河流的非连续化,包括筑坝导致顺水流方向的河流非连续化,筑堤引起侧向的水流联通性的破坏。从保护生态环境的高度,充分认识这种负面作用,积极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对于受损河流生态系统予以必要的补偿,维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流域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1堤防工程生态技术必要性
随着科学进步,人们认识到水利工程对于河流生态系统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河流的人工渠道化,包括平面布置上的河流形态直线化,河道横断面几何规则化,河床材料的硬质化。二是自然河流的非连续化,包括筑坝导致顺水流方向的河流非连续化,筑堤引起侧向的水流联通性的破坏。从保护生态环境的高度,充分认识这种负面作用,积极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对于受损河流生态系统予以必要的补偿,维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流域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近年来,各地在进行防洪工程建设和河流整治工程中,已经采取了一些新技术和新材料加强河流的生态建设。比如生态型护坡技术,堤防绿化措施等。但是这些技术经验还缺乏系统的总结,也迫切需要有关技术规范和技术导则的指导,使之更具科学性和规范化。
2生态化建设的建议
2.1有关防洪工程规划的原则。工程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方面应加强,权衡满足人的需求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即进行工程项目经济技术及生态环境效益评估,改变现行的单一经济技术评估指标体系。以往的治河工程着眼于河流本身,往往忽略了河流湖泊与岸上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忽视了河流周围的生物群落的存在,也常常忽视了整治后原有生物群落的恢复。因此,在进行防洪工程的规划时,应明确河流与其上下游、左右岸的生物群落处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建议按照“河流生态廊道”的范围,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在平时的设计当中除说明需进行常规的水文、地质的测量勘察外,还要补充加强相关范围的生态系统调查的要求,重点是生物群落(动物、植物)的历史与现状调查,对特定的生物群落与水体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有明确的认识。
2.2堤线布置及堤型选择河流形态的多样化是生物物种多样化的前提之一,河流形态的规则化、均一化,会在不同程度上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因此,针对有关条款,建议补充或强调以下要点:在堤线布置原则中,补充说明应尽可能保留江河湖泊的自然形态,保留或恢复其蜿蜒性或分汊散乱状态,即保留或恢复湿地、河湾、急流和浅滩。在确定堤防间距时,遵循宜宽则宽的原则,要处理好行洪和生态保护要求与土地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河槽和河漫滩不仅要能满足设计洪水行洪要求,还要保持一定的浅滩宽度和植被空间,为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栖息地,发挥河流的自净化功能。堤型的选择原则除满足工程渗透稳定和滑动稳定等安全条件外,还应结合生态保护或恢复技术要求,尽量采用当地材料和缓坡,为植被生长创造条件,保持河流的侧向联通性。
2.3河流断面设计。自然河流的纵、横断面也显示出多样性的变化,浅滩与深潭相间。因此设计规范中应提出河道尽量要做到河床的非平坦化,采用非规则断面。避免因规则断面而导致流场的均一化,增加与生物的亲和力,并有助于与自然风景相协调。与上述设计相对应,需要推广使用一些与非规则断面有关的水力学计算方法和配套的实用工具或计算机软件包。
2.4岸坡防护。在河流整治工程中,对生态系统冲击最大的因素是水陆交错带的岸坡防护结构。水陆交错带是水域中植物繁茂发育地,为动物的觅食、栖息、产卵、避难所,也是陆生、水生动植物的生活迁移区,至关重要。因此,岸坡防护工程的设计应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建设要求出发,采用与周围自然景观协调的结构形式,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确保生态和景观的护岸形式多种多样。在典型的岸坡防护结构中,可尽量使用具有良好反滤和垫层结构的堆石,多孔混凝土构件和自然材质制成的柔性结构,尽可能避免使用硬质不透水材料,如混凝土、浆砌块石等,为植物生长,及鱼类、两栖类动物和昆虫的栖息与繁殖创造条件。
2.5景观建设。城市水域整治的景观建设中,可以强调注意保留江河湖泊天然的美学价值,避免将水流置于过多的亭台楼阁等混凝土与砌石形成的人工环境之中。水利工程设施要造成一种人与自然亲近的环境,现代的城市景观设计,应更多注重生物栖息地建设。水利工程还应为公众广泛参与和对儿童进行水环境保护教育创造良好条件。如水生态公园等。
2.6工程施工。在工程施工中,建议强调施工期对生物栖息地进行保护和恢复,避开动植物发育期进行施工。对特殊区域的物种,在施工期要采取其它辅助保护措施,如它处养育等。取料场开挖后应进行适当处理,以满足美观和环境方面的要求,要求合理设置排水、平整地形和改善有利于植被生长的条件。料场区应进行植被恢复,与周围景观相一致。
2.7工程管理。为降低施工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冲击,保障工程效果的实现,并延长生态工程的寿命,宜强调加强前期的养护和后期的管理,包括维护、监测和评估,并积累数据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