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9 05:07:26
序论:在您撰写书籍印刷工艺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晒版:是将拼好的胶片晒制成PS印版的过程。根据使用的胶片类型不同,PS版有阳图型PS版和阴图型PS版两种。阳图型PS版属于光分解型,是用阳图型胶片与版材感光层密接曝光,感光层见光部分分解,后用稀碱液显影而被溶解,露出铝版基,形成印版的空白部分;而未见光部分的感光层未发生变化,仍留在版面上,构成印版的印刷图文部分。阴图型PS版属于光聚合型,是用阴图型胶片与版材感光层密接曝光,感光层见光部分发生聚合,成为不溶于显影液的物质,形成印版的图文部分;而后用稀碱液显影,未见光部分溶于显影液,露出铝版基,形成印版的空白部分;
打样:用晒制好的PS印版安装到打样机上印刷出几张印品,用于检查制版各工序的质量,以便更改;也可为客户提供审校依据;还可为正式印刷提供墨色、规格等依据及参考数据。
书籍的正式印刷。打样出来的样张经客户校稿签字后即可用印刷机进行正式批量印刷。批量印刷时,为确保书籍印刷色彩的再现性,需注意印刷色序的安排。书籍印刷品的色彩是由黄、品红、青、黑四色油墨叠印而成,叠印中的印色次序就是色序。彩色印刷品多采用四色印刷机印刷,一次印四色,四色叠印后的色彩效果及套印准确性,能立即鉴别出来并能及时给予调整。但四色印刷机色序的安排是比较复杂的,一般遵循以下原则:1)透明度差的油墨先印,避免覆盖前一个颜色;2)主色调后印,次色调先印,以突出画面的主体色调。例如风景画面偏冷色调,因此可后印青色,而人物画面偏暖色调,因此可后印品红色;3)油墨黏度大的先印,油墨黏度小的后印,避免发生油墨的逆转印。确定好印刷色序后,在印刷过程中还需要时刻注意水墨平衡,经常抽出印样检查套印准确性、墨色深浅、图文清晰度、空白部分洁净度等印品质量项目,坚持三勤操作,即勤检查印样、勤观察版面水分、勤搅拌墨斗内油墨,使水墨始终处于正常稳定状态,保证整个印刷过程质量的稳定性。
关键词 印刷;书籍印刷;印刷流程
中图分类号TS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4-0161-02
1 书籍纸张材料选择
印刷用纸种类较多,有新闻纸、凸版纸、胶版纸、铜版纸、轻涂纸等。
新闻纸也叫白报纸,具有吸墨性能好的特点,它是报刊的主要用纸,也可以用于印刷质量不高的期刊、一般读物等,适合于高速轮转机印刷。
凸版纸具有吸墨均匀、抗水性能强、不起毛等特点,它是印刷书籍、杂志的主要用纸,主要供凸版印刷机使用。
胶版纸具有伸缩性小和对油墨的吸收性均匀、抗水性能强等特点,主要供胶印印刷机或凸版印刷机印制较高级印刷品,如一些高级书籍、书籍封面、宣传画等。
铜版纸属于涂布纸,表面光泽度高、平滑性好,多用于印刷高档印刷品,如画册、商标等。
轻涂纸是涂布量较低的涂布纸,主要用于印刷期刊杂志、产品广告等,适合于高速轮转机印刷。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书籍均采用胶版印刷,书籍印刷多选用胶版纸或轻涂纸为书籍内芯用纸,选用铜版纸为书籍封面用纸。
2 书籍的印前制版
印刷需要一个载体将书籍设计信息通过油墨转移到纸张上,印版就是用于传递油墨或其他黏附色料至承应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书籍印刷采用平版印刷方式,平版印版包括传统的PS版、平凹版,以及感光型、感热型等CTP版,其中,传统型的PS型使用最多,其制作过程大致包括出片、拼版、晒版、打样等四个阶段。
1)出片:通过激光照排机,运用分色和网点技术,将书籍设计稿转换为分色胶片。胶片有阳图型胶片和阴图型胶片两种。胶片上图文信息部分不透光、空白部分透光的为阳图型胶片;胶片上图文信息部分透光、空白部分不透光的为阴图型胶片;
2)拼版:又称“装版”、“组版”。因为最终形态的书籍多为16开版面,而生产多用对开纸上对开印刷机进行印刷,如此就需要将多个16开的版面胶片拼在一个对开版面胶片上,然后用对开纸进行印刷,印刷完成后再将对开纸按一定顺序折成16开,得到16开的书籍大小。拼版可以采用人工拼版或电脑拼版,拼版时要根据折页顺序、书籍配页顺序、裁切等来排列胶片的位置;
3)晒版:是将拼好的胶片晒制成PS印版的过程。根据使用的胶片类型不同,PS版有阳图型PS版和阴图型PS版两种。阳图型PS版属于光分解型,是用阳图型胶片与版材感光层密接曝光,感光层见光部分分解,后用稀碱液显影而被溶解,露出铝版基,形成印版的空白部分;而未见光部分的感光层未发生变化,仍留在版面上,构成印版的印刷图文部分。阴图型PS版属于光聚合型,是用阴图型胶片与版材感光层密接曝光,感光层见光部分发生聚合,成为不溶于显影液的物质,形成印版的图文部分;而后用稀碱液显影,未见光部分溶于显影液,露出铝版基,形成印版的空白部分;
4)打样:用晒制好的PS印版安装到打样机上印刷出几张印品,用于检查制版各工序的质量,以便更改;也可为客户提供审校依据;还可为正式印刷提供墨色、规格等依据及参考数据。
3 书籍的正式印刷
打样出来的样张经客户校稿签字后即可用印刷机进行正式批量印刷。批量印刷时,为确保书籍印刷色彩的再现性,需注意印刷色序的安排。书籍印刷品的色彩是由黄、品红、青、黑四色油墨叠印而成,叠印中的印色次序就是色序。彩色印刷品多采用四色印刷机印刷,一次印四色,四色叠印后的色彩效果及套印准确性,能立即鉴别出来并能及时给予调整。但四色印刷机色序的安排是比较复杂的,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透明度差的油墨先印,避免覆盖前一个颜色;
2)主色调后印,次色调先印,以突出画面的主体色调。例如风景画面偏冷色调,因此可后印青色,而人物画面偏暖色调,因此可后印品红色;
3)油墨黏度大的先印,油墨黏度小的后印,避免发生油墨的逆转印。
确定好印刷色序后,在印刷过程中还需要时刻注意水墨平衡,经常抽出印样检查套印准确性、墨色深浅、图文清晰度、空白部分洁净度等印品质量项目,坚持三勤操作,即勤检查印样、勤观察版面水分、勤搅拌墨斗内油墨,使水墨始终处于正常稳定状态,保证整个印刷过程质量的稳定性。
4 书籍的印后加工
书籍印刷完成后,在书籍封面上可进行上光、覆膜、烫印或其他装饰加工处理。
4.1 上光
上光是在印刷品表面涂布上一层无色透明的涂料,经流平、干燥、压光后,在印刷品表面形成薄而均匀的透明光亮层,既能使得印品表面呈现光泽,又能使印品原有图文的光泽透射出来。
4.2 覆膜
覆膜是将塑料薄膜涂上粘合剂覆盖于印刷品表面,经加热、加压使之粘合在一起,形成纸塑合一的加工过程。经覆膜的印刷品,表面更平滑光亮,提高了印品的光泽度和牢度,还起到了防水、耐磨的作用,是书籍印刷最常用的印后加工方式。覆膜的工艺流程为:工艺准备安装塑料薄膜滚筒涂布粘合剂烘干设定工艺参数试覆膜抽样检查正式覆膜复卷或定型分割。
4.3 烫印
烫印是不用油墨的特种印刷工艺,它是借助一定的压力和温度,运用烫印机上的模板,使印刷品和烫印箔在短时间内受压,将金属箔或颜料箔按烫印模板的图文转印到印品表面。通常,烫印工艺是根据封面设计者按书刊的价值、出版者要求及书刊内容来确定加工方案的,一般在书籍封面上只烫印书名、出版者,稍讲究些的烫印一些花纹图案,或再用各种颜色的烫料搭配、套烫在书籍封壳的表面。
5 书籍的装订成型
专色意味着准确的颜色和较大的色域,在书籍封面设计时受到很多设计师的青睐。因为专色的印刷是用C、M、Y、K四色外的某种特定的颜色来直接复制原稿色彩,专色的油墨也是指一种预先混合好的特定彩色油墨,如荧光黄色、珍珠蓝色、金属金银色油墨等。所以专色的使用也与常规的四色印刷不同,设计师在使用专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专色颜色名称要统一。在不同软件中,相同的两种套色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如FreeHand把PANIONEI1F5命名为PANTONE1F5CVC或PANIONE1F5CVV,而PageMaker中则命名为PANTONE1F5CV。当把FreeHand图形对象置入PageMaker中排版时,同样的颜色就会有三种不同名称,分色输出时就会产生三块印版,造成输出错误。所以,如果数据文件需要在两种以上的软件中使用,在整合后的分色输出前,设计师一定要注意:必须统一相同专色的使用名称。较为常用的方法是以发排软件中的颜色名称为准,将相同专色的名称在各类软件的调色板中重新命名为统一的名称。
②专色设置尽量选择标准。专色选择的最佳工具是标准配色手册,这种工具书不但色相齐全,而且配比合理,还可以作为设计师与印刷企业的沟通平台,也能保证专色墨调配省时、省力、高效率的完成。
③专色与四色的转换要合理。平面设计师在做图文设计时,常常会在四色与专色间转换。此时要特别主要由于色域不同,四色印刷很多情况下不能完全准确还原专色。如在PANTONE专色、TOYOColorFinder及RICColorGuide等系统中,有许多颜色已经超出印刷四域,无法用四色油墨再现出来,系统提供的CMYK组合数值也只是近似值。所以如果您选择了专色颜色匹配系统中的颜色,而又以印刷四色分色输出;或者参考了专色在系统中近似显示的相应CMYK组合数值,并使用这些数值用印刷四色替换了原来的专色,结果肯定会导致色彩的失真。
④对于点阵绘图软件,专色需要增设或指定。矢量软件和点阵绘图软件都是平面设计中常常用到的。对于矢量绘图软件,若选用或定义专色,则该色一直会以专色的属性存在,除非专门将此专色属性改变或转换成印刷色。但对于点阵绘图软件,专色被应用到其他图像上时,会自动转换成与应用该颜色的数据图像相同的色彩模式,所以专色必须增设或指定才行。比如:在Photoshop软件中增设和定义专色,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将专色作为一种色调应用于整个图像,这需要将图像转换为双色调模式,并在其中一个双色调印版应用专色;二是将专色用于图像的特定区域,需要创建专色通道,并将保存格式选择为photoshopDCS2.0格式的EPS文件,预览为Tiff(8位/像素),DCS为多文件DCS,无复合,编码为二进制。
⑤如果专色采用的是金色或者银色,一般都需要先铺底色(印金首选透明黄作底色,印银则首选铺设白墨作底色)。对于过分细的阴阳文字与线条不宜采用印金、银墨,线条不宜小于0.15mm,文字不宜小于四号字,否则不但容易糊版、断裂,而且体现不出金属光泽,事倍功半。
⑥专色印刷的成本比较高,一般为四色印墨的两倍价钱来报价的,所以设计者在使用专色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选用专色。
2.镂空反白文字的设计
现在书籍封面设计中也越来越多的看到反白字效果。镂空反白文字一般都设计在深色背景下,利用纸张的白度与背景,形成的反差呈现文字。反差越大,反白文字越明显。如:黑底白字。设计运用反白字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尽量不要大面积使用镂空反白字。与白底黑字相比,黑底白字更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尽量不要大面积的做镂空反白字设计,只有局部作镂空反白字设计,才更符合视觉规律。
②尽量避免细线条和小字体的镂空反白。设计师喜欢在深色背景下,反白细线条与小字体文字,这样更能体现印刷的质量与纸张档次,从而显示其封面的档次。但是这样做需要充分考虑印刷材料与印刷工艺,否则会造成字迹模糊、部分笔画中断等问题。
关键词:书籍;印刷工艺;设计应用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从画图记事、甲骨刻字、竹木卷轴、蓝本线装到现代书籍设计,中国的书籍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材质和装订方式,发展到现今阶段,现代书籍已吸取了西方的做书方式,印刷和装订方式都已现代化,适用于大量印刷和销售推广。讲求实用功能和艺术美感,并使两者达到统一是现代书籍设计的宗旨,也是考量一本书的设计好坏与否的标准。书籍设计的最终目的是给观众传达信息,并传承文化知识,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受众的视觉心理和消费需求。
1书籍设计
书籍设计包括开本大小、字体版面设计、插图、纸张选择、印刷装订工艺的整体设计工作,它是艺术设计与印刷工艺结合的产物。“世界最美的书”的评选强调书籍整体的艺术氛围,要求书籍的各个部分,封面、护封、环衬、扉页、目录、版面、插图、字体等在美学上保持一致,设计形式必须适合书籍内容;在制作上达到最高的艺术水平和最高的技术水平相统一。书籍设计要考虑到读者对象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民族地区的不同需要和使用方便,照顾他们的审美水平和欣赏习惯。一本美观的书籍必须是在艺术设计上和技术生产上都有很高的质量,而且有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内容和形式应给人以完整的印象。
2印刷工艺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随着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更丰富的印刷效果,但印刷本身依然是一门很专业的技术活,是通过印刷机,使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印刷后还可以通过加工工艺实现更丰富的印刷样式和视觉效果。印刷是将设计师创意最后具体呈现的重要过程,包装、海报、书籍等的设计创意都要通过印刷来呈现,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很多的印刷装饰工艺可以作为设计师表现创意的手段。和古代的书籍装帧不一样了,现代书籍设计除了传承文化知识以外,还要充分发挥设计师的艺术创意和制作技术,达到实用与美感具备的目的,所以为了追求更丰富的设计表达,现代设计师必需要了解印刷知识。
(1)印刷流程。1)印刷前期准备工作。印前阶段是指将设计稿转换成可供印刷的底版的过程,一般来说这个过程是从设计稿的完成直到上机印刷前,所以叫印前阶段,这个过程对于现代印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2)印刷工艺。印品完成的关键环节是印刷,印刷主要可分为平面印刷、丝网印刷、柔版印刷、凹版印刷、数字化印刷几大类。3)后期加工工艺,通常是印品印刷完成后的加工工作。①装订(胶装、精装、骑马订、平订、简装、粘面);②折页(二折、三折、四折、五折等);③覆膜(亮膜、哑膜)、上光、过油(局部、全部)、UV(局部、全部);④模切(直角、圆角、圆、椭圆)、烫金(金、银)、起凸。(2)印刷工艺与书籍设计。设计师的书籍设计作品最终要靠印刷来实现,从而展现给观众。如果设计师了解印刷工艺、印刷制作的全过程以及印刷设备、材料的各种知识,不仅可以减少在印刷过程中遇到实际障碍,而且可以把书籍设计更好地与印刷工艺结合,实现更丰富的印刷样式和视觉效果。在国内的图书市场出现了两种不好的倾向:一方面为了促销,把内容很好的书设计得庸俗不堪;另一方面又不惜工本,配上极其奢侈的外观,看上去像工艺品,失去书本原真的特质。印刷最终是为书籍本身服务的,根据作品需要,确定准确的规格尺寸可以减少纸张浪费,同时考虑不同装订工艺的局限,避免不切实用的设计;了解制版手段可以进行更合理的设计,在图文排放的时候避免因裁切而破坏书籍的内容;重视图稿的分辨率,提高印刷的质量;了解印刷材料的特性,从而有更广泛的空间可供选择运用。在书籍的制作成本中,材料的选择使用、制版印刷装订工艺的确定和施工占了主要部分,合理地选择材料、印装工艺,不仅可以节约成本,减少浪费,也可以确保书籍设计的质量,提高书籍的档次。
3书籍印刷工艺案例研究
(1)《面子》。《面子》是一本作品集,收录了奇文云海工作室的书籍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等的平面设计类作品,充分全面地展示了奇文云海工作室的设计成果。作为一本展示平面设计作品的书,它运用了多种印刷技术,从纸张选择、印刷工艺运用到印后加工,都很好地结合了设计内容的表达,无不体现了平面印刷的考究,“面子”功夫做得很好,是一本印刷工艺大观的书。《面子》书籍设计和印刷工艺的优势与不足。特色和优点:这本书的设计采用了版式追求内容的形式,所以每一页的排版设计都是根据作品图片来排的,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现每一幅作品的特点,同时产生丰富随性的阅读效果;从书籍的封面、扉页到插页,《面子》这本书里运用了凹版印刷、激光打孔、凸版压印、烫金、UV、压痕、压虚线等的印刷工艺,有很多可看的细节,工艺与设计内容结合,对学习印刷知识的人来说是一本很好的教材。局限和不足:优点往往也是缺点,丰富多样的版式使书本的整体性不够强;印刷工艺带来了很多细节,但过多了,喧宾夺主,失去了作品本身的原味,难免有成为印刷样品的嫌疑。(2)《设计中的设计》。这是一本很单纯的书,就像无印良品本身,简约、纯粹、环保。从里到外通透的白,给作品的展示提供一个干净的舞台。封套和腰封的使用又使得它不那么单调,除了有一处折页外,基本没用其他特殊加工工艺。(3)《面子》与《设计中的设计》印刷工艺运用的比较。这两本书都是设计作品集,从分析图表中可以看出这是两本书风格迥异的书,《面子》书中应用了凹凸压印、烫金、烫银、打孔、压虚线等多种印刷工艺,而《设计中的设计》只运用了凸版印刷和折页几种工艺,当然印刷工艺种类多少的运用并不会影响书籍本身,这其中也没有绝对好坏的评价标准。工艺用得多了,读者阅读的视觉感会加强,也有更多互动的空间,对行内的人来说也是一堂学习印刷工艺的课程;但市场上大多数的书还是以简单的印刷为主,首先,这是书籍最本质的标准,即满足基本阅读需要。《设计中的设计》属于这类当中的极品,但它纸张的选择和书套的运用又让这本书多了细节,拿在手上很舒服,阅读起来也很愉快,很符合无印良品的品牌特色。它们就像“豪华盛宴”和泰国香米的不同味道,前者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忘乎所以,后者的味道是平实的,静静地品味,留一抹清香在回忆里。
4书籍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数字化信息时代,阅读的方式也变得多元化,书籍不再只是原来的实体书本,数字图书在图书市场上占了重要份额,电子书铺天盖地席卷而来,让书籍印刷行业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电子书可以再网上免费下载,而且携带方便,不需要实体介质,所以也相对环保,因而有人预测纸质书将会消亡。然而纸质书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如火如荼地生产着,新华书店和图书馆里依旧人山人海,纸质书没有电子书的优点,但它有自己不可取代的优点,在人类的发展文明中,它始终是最重要的知识载体,传承并发展人类文明。随着书籍多元化的发展,书籍设计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数字图书,概念书籍也占有重要比例。设计师把书山装点得多姿多彩,在书籍的发展中,一直离不开印刷,现代印刷行业的高科技术也让书籍的印刷工艺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珏.书籍设计与印刷工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印刷工艺;印刷技术;印刷艺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099-02
印刷工艺是平面设计专业中一门集摄影、美术、工艺、电脑软件、硬件科技及环保技术的课程。印刷工艺包括印前、印刷和印后工艺的三大版块内容,其相互之间的前后关系及教学方法成为了本文研究的方向。
一、印刷工艺课程的现状
第一,印刷设备不断更新与换代,使得印刷理论需要不断更新;第二,课程讲解停留在理论和计算机模拟阶段,印刷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只能成为空想;第三,传统枯燥的理论降低了学生的兴趣度;第四,学生实践环节的成就感缺失。
二、印刷技术与印刷艺术相融合的教学方法
1.教学顺序的调整。印刷工艺的大多数教材都是按照常规教学步骤,从印前技术到印刷技术再到印后工艺的顺序进行讲解。而本文研究发现,在不懂印刷技术和印后工艺的情况下进行印前制作只是空想,因为毫无根据,艺术设计也落不到实处。因此,将印后工艺设置在课程开始前面部分是一次新的尝试。首先,一个优秀的印刷品总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比如:烫金工艺,在课程开始前进行展现可以调动学生强大的好奇心。因为只有主动地引导学生去观察,让他们从现状中找原因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一种启发式学习的开始。不仅如此,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的实物来进行拆分思考,可以借问题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解答,在解答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互联网资源进行了解和开拓学习,使学生从兴趣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课程的设置来解决问题。
2.从个案中讲解印刷理论。①胶印工艺。印刷工艺课程的理论部分完全靠PPT的讲解是行不通的,因此精装书籍印刷、包装印刷、精装礼盒印刷等成了现成的教学案例。通过对印刷品的了解可以引出有关印刷理论的基本知识,比如:通过印刷品是看不到网点的,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网点放大镜让学生了解印刷的真实现象,通过网点的构成引导学生推理出印版的制作,而对于印版与网点之间的关系是学生存在的一大疑点。可将重大疑点通过实际的实验器材来指导学生完成理解,比如借鉴传统菲林片的概念来讲解印版的制作流程,同时也要介绍最新的CTP制版技术,这样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印刷品的印刷流程和工艺,以便重点让学生掌握印刷的图像处理及文字处理的基本问题。对于拼版的制作及流程可以在此章节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生直观了解到拼版的流程、颜色的设置、出血线的考虑、纸张的尺寸等问题。②丝网印刷工艺。丝网印刷工艺既能解决印刷理论基础又能满足学生对印刷的好奇心。因为丝网印刷的印刷范围特别广,油墨的选择范围也非常广泛,从水粉颜料、丙烯颜料到普通油墨和特俗防水油墨等。而承印物的材料从普通纸张到特种纸的印刷,再到特殊材质的印刷,如:塑料、薄膜、有机玻璃、木材、金属、棉麻类等都可以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进行,而学生对此项实验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可以结合自身的优势,将绘制过的一些插图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完成衣服图案的设计与印刷。除此以外,UV的油墨也可以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去展现,因此对于市面上的一些UV印刷成品的效果,学生也就很容易能掌握。在这个章节的讲解中可以通过实验直观的让学生体会到丝网印刷的基本原理和使用范围,同时激发学生利用丝网印刷工艺进行艺术创意设计,这个环节的理论及实验部分成为了本章节的重点。③覆膜和双裱工艺。任何印刷的成品,封面和外包装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无论是书籍还是包装封面都是需要通过覆膜的方式进行保护的,同时为了加厚其封面就会采用双裱的工艺,让封面和外包装更加厚实。学生在这个章节中很容易能够理解覆膜和双裱的概念,需要强调的是双裱在包装工艺中的重要性,因为许多厚实的包装成品,学生在理解印刷的时候会产生疑惑,例如木板、双灰板的印刷是如何实现的。因此了解了双裱工艺,学生就很自然的从中获得了感悟,同时,借此工艺学生能够尽情发挥自身的创意特点,将不同的材质进行双裱合成为具有个性的装饰封面或是包装封面。④模切工艺。模切工艺是印刷后的一种成型工艺,他可以把印刷品不要的部分通过刀模的工艺将飞边去掉,同时能批量模切出一些异形的或者是一些点的图案,如图:左上图中没有通过任何印刷,仅仅是就通过模切工艺和击凸工艺制成的一个具有个性的名片;左下图仅仅通过模切的形式做出了一张立体贺卡;中图通过点状刀模片切出了动植物的轮廓图形,使得模切工艺不仅仅是完成模切轮廓的功能;右图就是一本完全通过模切工艺创作的一本艺术类图书。通过类似的样例观看学生能直观的了解到模切的概念,比如一些立体的书籍,手撕折页,异形的贺卡等,仅仅利用模切就可以创作出更多的艺术作品来。⑤烫金工艺和击凸工艺。烫金工艺和击凸工艺可以作为一个章节的实验进行讲解,之所以将二者放在一起是因为烫金和击凸可以通过相同的设备和物料完成。首先还是通过样例的观看来了解烫金的艺术效果,使得学生明白烫金和击凸工艺的使用范围和效果样式,通过大量的烫金和击凸的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烫金工艺的流程和工艺,督促学生通过自主的形式完成烫金工艺和击凸的艺术效果,使得学生能熟练掌握烫金的文件要求和烫金版的制作工艺以及烫金纸与承印物之间的关系问题。而烫金和击凸工艺是整个印后工艺中最出彩的一种工艺。熟练的掌握烫金纸和承印物在转印过程中的温度、力度和时间之间的配合是关系到最终成品的效果。因此,熟练地掌握烫金技术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借烫金工艺发挥学生印刷创作的想象和创意是最终目标。⑥激光雕刻工艺。激光雕刻技术是印刷工艺技术中另一项非常出彩的工艺形式。学生必须了解雕刻的运用范围和使用效果。激光雕刻的材质范围非常广泛,如:木材、纸张、金属等不同的特殊材质都可以进行雕刻。时常会在一些高档画册和礼盒的包装封面上运用雕刻工艺,其主要功能是加强成品的立体感和层次感,让学生了解印刷工艺提升产品价值的真正含义。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通过了解激光雕刻的技术完成印刷艺术创作的创新与实践练习。
3.回到设计原点进行印刷创作。将所有的印刷工艺和技术通过实际案例和实践之后,使学生重新回到设计的原点进行再创作,因为只有全面掌握了印刷的理论和技术以后才能进行具有目的性的艺术设计创作。在此环节的课程设置中,学生将围绕一本印刷书籍的作业展开练习,首先可以从整体书籍的规划进行创意,从装帧形式到书籍封面再到书内的每一页的印刷形式都可以进行艺术化处理。从装帧上来讲,学生通过印刷工艺的学习,基本掌握了线装、胶装、环状、骑马钉装及其他特殊装订形式,学生在此环节中可以通过自己来完成装帧工艺。从书籍封面的印刷设计来看,指导学生要学以致用,灵活地运用烫金、击凸、镂空、雕刻、丝印等艺术效果进行艺术创作。书籍的内页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制定不同的工艺效果,例如选用何种纸张、运用哪一种印刷工艺已成为书籍印刷的重点训练内容,学生可以将之前学习的印刷工艺进行梳理,同时在梳理的过程中得出自己设计的创新点,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印刷工艺与印刷艺术的完美结合。
三、结语
印刷工艺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的渗透法,而促使学生独立完成印刷艺术创作的根本问题在于掌握基本的印刷工艺理论,并能灵活运用印刷工艺技术,能够独立策划印刷工艺与技术的完美创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宋代;印刷工艺;商业美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085-01
一、宋代印刷工艺的技术和文化价值
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已经相当发达,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的伟大意义不仅在于对印刷工艺的技术革新,也包括了对印刷过程中的工作流程的规范和管理,从制版、版面的编排、印刷、再到书籍的装订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从目前已知的宋代的书籍插图和雕印的版画中可以看出雕刻技艺的精良以及对制作工序的考究。说明了宋代的印刷工艺已经可以满足大幅量印刷的需要,雕版印刷工艺趋于成熟。
宋代在书籍的版面装饰上也产生了新的变化,从版式看,北宋刻本大都是白口,左右双栏或四周双栏,也有一些早期刻本采用四周单栏。南宋中叶开始流行黑口,多见于建本。版心中往往标出书名、卷次、页码及刻工姓名,有的还标出字数。官刻本卷末一般镌有校勘人衔名,坊刻本则多有书耳和牌记。
宋代在书籍版面中采用了称之为“边栏界”的形式,既是在书籍文本的四周加单边或双边,这样处理是有其特别意义的。第一,强调阅读的功能性。中国古代书籍的阅读方式是从右向左且竖列阅读,读者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容易造成视觉疲劳,边栏界起到了强化文本和引导阅读的作用,既是让读者保持在一定的视域内阅读,不会产生错乱的感觉;第二,突出书籍的规范性。边栏界使得汉字文本的整体感十分强烈,仅仅通过线性的划分完成了书籍内页文字编排的连贯性,使得书籍编排更加系统。第三,强化了书籍的书卷气韵。边栏界线性的形式与中国汉字的形态和谐统一,体现了在方形中保持秩序,同时通过汉字字体的不同寻求变化和差异,似乎就像读君子的气节一样——和而不同。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宋代的印刷工艺突出显示了理性、典雅的特点。理性是综合了技术上的先进和思想上的严谨;而典雅是人文气质的流露,是一种时代面貌。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宋代的书籍设计展现出端庄大方、严谨古朴的风格,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强化了书籍的书卷气韵。
二、宋代商业美术设计的市场价值
宋代的商业美术设计,无论在设计的形式上还是产品自身的语义表达上都可见很浓的是商业性。这种商业性集中体现在宋代的商品标记和门面装潢上。宋代的商品标记出现在陶瓷、漆器、金银器上较多,通常在底部或刻或写有作者的姓名和地名,起到商品宣传之意。在宋代的装潢中,铺面幌子独具特色。幌子是一种广告形式,形式感十分强烈,起到招揽顾客的作用。宋代还出现了商标广告。北宋时的“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广告铜版流传至今。该商标广告版内容包括了作坊名称,标志及广告文字。其标志图案为“白兔捧针”,广告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客转与贩,别有加饶,请记白”。
1 产品开发活动
首先我们必须力求市场人员尽可能详尽地搜集到客户关于产品的人文及其历史渊源信息,内部根据信息有针对性地剖析产品品牌发展结构、文字图案的选择和摆布、到产品色彩的定向逐一进行策划,再根据产品策划方向进行设计,要想有好的产品,设计完后组织市场人员、其它设计人员、工艺人员进行产品设计评议,从而集大家的智慧完善产品的构图、色彩的搭配,当产品设计完善后,再次组织工艺人员、生产人员进行产品工艺策划评审,评议每个细节所采用的工艺、色样、材料、打样时间及打样过程的控制要点,最后就是打样的实施及跟踪,同时,每个环节必须建立评审记录,特别是打样实施的过程记录,如,制作缺陷、工艺文缺陷、生产中控制缺陷及材料变形量等,这样才能确保产品转入量产的稳定、有序。
2 工艺开发及测试、试验
一个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一是依靠内、外部强大的管控能力支撑。二是要具备独特的工艺特点,每个企业生产人、机、料、法、环不同,那么要求与之相匹配的工艺要求也就不同,同样一个产品因地区不同,环境发生了变化,温、湿度不一样,材料变异也不尽相同了,不能全然照搬照用,这就是工艺因地而异,所以,每个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特定区域情况为了达到某一效果或结果,必须进行不断的测试、试验,并且由此建立完善的测试技术标准数据记录、过程中的一些变异情况、改进要点、试样备份,以备分析改进之用。三是企业三新开发能力的建立,首先组织的建设与选项的确定,我们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市场的需求意向,选择开发项目,建立项目小组,分别进行市场信息收集、材料选型、项目路径、项目记录表单设置等相关活动的工艺策划,确定每个分项目的责任人、时限、项目目标及注意事项等环节要素,逐步开展前期分项目工作,当分项目进展一定程度则可进行测试、试验工作,这种活动可能是重复循环的工作,直至项目达成为止。
3 工艺标准活动
标准、标样的建立、完善及管控是贯穿于整个工艺管理之中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完整地进行这一活动呢?标样的选定,标准的确定不能盲从,每个企业生产产品要求不一,环境硬件不一,对标准、标样的确定就不能完全按行业通用标准照搬照用,即要考虑适用,也要考虑成本,所以企业必须要结合自身量身而定。首先,我们从原材料入手,根据不同A、B、C类产品属性的要求,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各类材料上、中、下限标样及标准,从而控制前端不出异常状况,同时让公司相关部门既好操作又适用于产品生产所需。其次,根据公司生产实际情况建立各产品、各工序生产定额标准、生产允差标准、消耗控制标准,并适时宣传引导,让全员参与标准的管控及生产的管理活动之中。再次,根据材料属性、产品生产工序要求,依托产品生产过程技术标准数据、控制要点的搜集、整理,编制出产品生产作业指导书,完善各产品、各工序原材料及生产技术控制要素及标准,真正实现产品生产整环节的可控性。最后,按产品A、B、C类属性,建立各产品、各工序生产控制缺陷度上、中、下限标样及标准,既指导生产操作,又协调相关管理受控。标准、标样的建立与管理贯穿于整个生产管理活动,又指导于整个生产管理活动。
由此可见,印刷工艺、技术管理贯穿于整个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尤其对生产运作的可控和指导作用至关重要,我们作为技术开发、技术管理人员,应该谨遵“胆大心细、严谨务实”的作风,才能不断开拓新、奇、异的产品,适应市场不断的需求,同时确保产品生产的安全性。解析无机盐工业中双极膜技术的应用 邓爱香
【摘要】双极膜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离子交换复合膜,它在无机盐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双极膜的操作简单、排放污染物少、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对化学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双极膜技术 无机盐工业
双极膜的研发对无机盐的加工提供了更环保、有效的生产工艺,极大地推进了化学领域的发展,同时,双极膜还极大地推进了食品、医药等行业的发展,双极膜能有效的治理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回收利用资源,节省了许多能源,由于双极膜投资小,设备操作简便,更是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1 双极膜的结构及原理
双极膜是由阴离子交换层、阳离子交换层及两膜间的中间界面组成。双极膜常用于双极膜电渗析法中,对处于在阴、阳两极的双极膜施加直流电场,会使双极膜的亲水层发生电离作用,生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的离子在阴阳两极电势差的作用下,通过阴阳膜,分别向阴阳两极移动,进入阴阳室。
当双极膜的阳离子交换膜向正极、阴离子交换膜向负极时,在静待作用下,阳离子通过阳膜,阴离子通过阴膜,阴阳离子在双极膜的界面结合处,形成电路;反之,当双极膜的阳离子交换膜处于负极,阴离子交换膜处于正极,在静电作用下,阳离子无法通过阳膜,阴离子也无法通过阴膜,没有形成电路,电解槽处于断电状态。
2 双极膜的应用
2.1 双极膜在无机盐生产中的应用
2.1.1 电解硫酸钠电解槽中的电渗析。当向双极膜反响加压后,在电场作用下,膜内的盐离子快速向外迁移,双极膜中间的界面发生水的解离,分解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分别进入阴阳室中,随着外界水的补充,电解的阴阳离子不断增多,这样在双极膜两侧的酸室和碱室中就可以得到酸和碱。
2.1.2 氯碱电解槽中的电渗析。双极膜与单离子交换膜结合可以将水中氯化钠盐转变为盐酸和氢氧化钠。将氯化钠溶液放入阴阳离子室,通电后,阳离子室的钠离子向阴极移动,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和双极膜中水电离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碱;阴离子室中的氯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和双极膜中水电离的氢离子结合生成酸。在电解过程中,阴阳极的反应为析氧反应,生成物对环境没有影响,能有效的起到环保的作用。双极膜生产碱的电渗析槽接入离子交换膜系统中,可用在氯碱厂内,并且会在不影响碱产量的情况下,实现氯碱平衡。
在氯碱生产中,氯碱平衡十分重要,烧碱是氯碱工业的主要产物,如果氯碱生产过程中,氯碱平衡受到破坏,烧碱的生产量会受到氯气的制约,而氯气是强氧化性气体,并且有强烈的腐蚀性,氯气有浓烈的刺激性,具有致癌性。双极膜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保证烧碱产量的同时,降低氯气的产量,极大的保护了环境,加速了氯碱工厂的科学发展。
2.2 双极膜在有机酸生产中的应用
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常用在有机酸的制备上,随着有机酸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双极膜已经正式投入工业生产中。双极膜技术醇解可以生产醇盐,利用甲醇和醋酸钠生产甲醇钠,甲醇在双极膜中电离出的甲醇离子同醋酸钠池中的钠离子结合,生成甲醇钠,同时醋酸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醋酸。
2.3 双极膜技术在除烟雾中二氧化硫中的应用
化工厂、火电厂等大型化工生产过程中排放出各种酸性气体对大气的污染很严重。我国每年通过燃煤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气体多达2000万吨,这些酸性气体带来了很严重的温室效应和酸雨,对我们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双极膜技术可以对酸性气体进行十分有效的处理,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可以回收废弃中的二氧化硫气体,降低了酸性气体对大气层的破坏。
2.4 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大豆分离蛋白中的应用
大豆分离蛋白是对脱脂后的大豆进一步分离,除去大豆中的非蛋白质物质,得到高蛋白的大豆,这种大豆在食品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传统的大豆蛋白分离过程会导致大豆蛋白发生变形,其他成分含量过高,双极膜电渗析水解分离生成的氢离子进入蛋白溶液中会使蛋白质选择性分离,得到高纯度的蛋白质。
2.5 双极膜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双极膜还可以用于不锈钢酸洗液的回收利用、造纸工业中酸碱的回收利用,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等,双极膜的利用极其广泛,双极膜可以降低投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双极膜具有绿色环保、操作简单、运行方便、维修管理简单、应用广泛等诸多优点,双极膜不仅为化工生产带来了方便,也极大的改善了我们的生态环境。
结语
作为新型的膜科学产物,双极膜具有能耗低、投资小、设备简单、无污染等良好的优点,随着双极膜技术的提高,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酸碱制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的作用,积极研发改进双极膜技术,对我国未来化工及其他领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巧平,谢鸿芳,肖艳春,陈双,陈震.双极膜技术在无机盐工业中的应用[J].广州化学,2011,36(03):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