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写作素养论文范文

时间:2022-02-07 01:04:14

序论:在您撰写写作素养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写作素养论文

第1篇

作为物理学专业学生重要学习环节的毕业论文写作,是一种重要的专业实践教学形式,是全面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高等学校物理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指出:“论文内容可以是理论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综述、调研报告或应用开发。论文应具有完整性和一定的系统性,对所研究的问题应有比较充分的调研,分析具体,结论可靠。提交的论文应符合通常科技论文的规范和要求,内容基本正确。对论文的评价重点是学生的学风、对知识的综合掌握、应用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因此,结合物理学专业特点制订毕业论文写作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科学合理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将信息素养能力纳入自身能力建设中,使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随着专业知识的增长而得到不断的强化,并最终成为保障其终身学习的一种能力。[7]对于物理学专业学生而言,基于毕业论文写作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总目标是在发展学生物理学专业素养的同时,促进信息素养的发展,使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具体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一是使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策略,学会运用专业数据库,具备检索物理学专业信息的良好能力;二是使学生学会批判性的运用所获得的信息,并选择有益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价值体系,会在所获取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学术创新;三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遵循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信息道德;四是在答辩过程中能够有效的传递、交流信息。

二、基于毕业论文写作的信息素养教育策略

毕业论文写作中的信息素养教育是基于物理学专业情境的学习过程。这种渗透式的专业信息素养教育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物理学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发展学术素养,全面提升信息素养。

1.通过论文选题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物理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可以是教师科研项目的组成部分,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由选题。例如,与教师科研项目相关的毕业论文题目:一维三原子链的晶格振动分析,一维线性谐振子薛定谔方程的数值计算,相互作用带电粒子运动轨迹的数值模拟与分析,航天器变轨过程分析,光学涡旋的产生及衍射特性,数字全息显微技术研究,光学实验中的图像处理与应用,等等。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可以增加科研实践机会,拓展物理学专业知识视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时,要综合考虑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和专业能力,并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选定论文题目。学生可以从科学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难点问题,以及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中自主选题,也可以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选题。无论如何选题,都是以大量信息为基础的,充分利用信息,善于捕捉为己所用的信息,了解课题的学术意义、学术创新和国内外最新进展,就会大大拓宽研究思路。[8]在论文选题过程中,课题检索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课题检索,有助于学生掌握各种物理学专业数据库的检索途径、方法和技巧,如学会熟练运用中国知网、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库、维普等中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了解SCI、EI、ISTP、EBSCO、IOPP、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IEEEXplore等外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这样可以督促学生自觉主动地利用图书馆的各类馆藏文献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会课题检索,掌握文献检索知识,丰富信息知识,巩固所学物理学专业知识,使学生的专业信息能力得到发展。

2.通过文献综述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在确定好论文题目之后,学生需要进一步进行文献的检索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指在全面掌握、分析与课题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该课题在一定时期内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述而形成的论文。文献综述一般要对研究现状进行客观的叙述和评论,以便预测发展、研究的趋势或寻求新的研究突破点。[9]在文献检索过程中,教师要指点学生注意文献资料的新颖性、价值性和真实性,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筛选、评价所获取的信息资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并将收集到的文献资源进行分类,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在此基础上,应充分利用所获取的信息,完成文献综述。当然,本科生的文献综述只要能够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述评即可。文献综述的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充分了解课题的全面情况,把握课题的发展规律,熟悉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从事该课题工作的主要学者的成就和水平;[10]第二,可以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信息检索工具的能力以及根据主题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第三,文献综述对参考文献的要求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士学位论文的规范要求;第四,文献综述可以有效减少学生的抄袭现象,便于对学生进行信息伦理道德教育。

3.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毕业论文的写作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系统的物理学专业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扎实的文字功底。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利用所占有的各类信息资源,运用各种创造性思维,在综合归纳材料、分析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论文写作的各个细节,如要让学生掌握科技论文的结构:一是论文前置部分,包括封面、题名、中英文摘要、目录;二是主体部分,包括引言、材料和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三是附录;四是致谢。在开始论文写作前,要列出论文的写作提纲。写作提纲要提纲挈领、主次分明、组织合理。在写论文的主体部分时,要注意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文字通顺、衔接自然、用语符合技术规范,图表清楚,格式规范。论文中的论据应该真实可靠;论证要合情合理;论述要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创新性;结论与全文观点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4.通过论文答辩评价学生的物理学专业信息素养能力论文答辩是毕业生在规定时间内展示自己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由答辩委员会就论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及修改意见的过程。论文答辩是学生展示、交流毕业论文成果及学业成就,检验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论文答辩可以全方位检验学生对所写论文的认知程度,对物理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运用论文观点回答问题的应变能力,以及对文中创新点的解释能力。

三、结论

第2篇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高校扩招带来的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各种社会不良风气的误导和影响等,这是一般性原因。也有学生专业学习不到位,专业基础不扎实,专业研究不充分等一些具体的原因。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却容易被忽视、被遗忘的重要原因,那就是学生对学术及其相关问题的生疏乃至无知。而这一点,又和我国高校目前在学术品格、学术教育方面的普遍缺失有着直接的关系。

现代大学的功能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体现大学传统功能的学术意义和地位,仍然特别重要、不可或缺。先生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中曾谈到:“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1]在《北大一九一八年开学式演说词》中,他进一步强调:“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2]当然,的大学理念并不一定完全适合当今大学教育发展的现实情况和需要,但大学与学术之间的渊源和联系,却始终是不容割裂的,否则大学将不成其为大学。也就是说,学术和学问即便不是现代大学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也应该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绝不应该成为可有可无的装点,或者仅仅当作一种途径和手段。

对于这一具有核心意义的基本办学思想和理念,很多大学并没有给予真正的重视,或者说没有全面充分地贯彻落实到大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在当下注重实用、急功近利的总体社会环境背景下,大学课堂重知识轻方法、重技能轻学养、只要结果不做研究、只求是什么不问为什么的现象普遍存在。虽然在大学教学的各种课程和环节当中,也都或多或少地渗透了学术教育、学术研讨、学术陶冶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显然不够完整系统,不够充分深入。因此学生对学术的认识和理解往往是散乱破碎的,是肤浅空泛的,有术而无学,多识而少智,仍然身处学术之外,而没有成为学问中人。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学术素养普遍下降,学术基础和功底明显薄弱,而这些问题最直接、最突出的影响和体现,就是学生毕业论文的水平和质量。

从文体性质上看,毕业论文属于学术论文的范畴,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具体形式、特殊样式。而毕业论文工作则是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最重要的学术活动和学术任务,毕业论文不仅是对学生大学期间专业学习情况的综合检验,也是对学生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考查,是学生整体学术素养和学术水平的集中体现。而学术素养和水平的提高,无疑是一个长期积累和修炼的过程,因此,忽略大学生的学术教育和学术修养,必然直接导致本科毕业论文水平和质量的明显下降。

要扭转这种不利局面,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几方面思路和措施:

一是进一步提高对本科生学术素养、学术能力的重视,加强学术教育,强化学术风气。

二是进一步提升专业课程的学术含量,强化学术色彩,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得到更多的学术引导和学术训练,获得更多的学术陶冶和浸润。

三是结合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开设专门的课程或组织专题讲座,培养学生的学术意识、学术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术研究方法。

四是通过设置名著自读学分或开列必读书目等形式,要求学生有选择地研读一些中外学术名著,增加学术文章的阅读量,开阔学术视野,强化学术积累。

五是编写与毕业论文相关的教材或指导手册,对毕业论文及相应的学术研究工作进行直接的指导和规范。

六是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毕业论文的指导环节,切实提高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学生学术素养的提升是一个长期学习积累、综合培养训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针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要,还应该帮助学生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认识学术的性质和特征

什么是学术?学术是系统的专门的学问。学术研究则是以超越功利的态度,对人类面临的一切疑难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的科学活动。就学术和毕业论文的关系而言,毕业论文是学术研究的总结和成果,学术研究是毕业论文的必要前提和准备,不经过具体的学术研究,就无法进行真正的毕业论文写作。很多学生在接受毕业论文任务的时候,对这些基本概念和常识并不清楚,他们的毕业论文写作没有一个正确的、明确的方向,盲目性很大,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写什么、究竟在写什么,不知道毕业论文和一般议论文、和其他文章究竟有什么区别。

因此,要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关于学术的一些基本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学术的性质和特点,特别要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其一是学术的客观性,学术是从客观的立场和角度出发,研究客观世界、客观现象,追求客观真理;学术研究最反对、最忌讳主观臆断、妄下结论,排斥主观倾向和情感的介入。其二是学术的科学性,学术研究是一种科学研究,需要以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的探索,最终得出科学的结论。而科学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实证,一切科学结论都是可以证明的,一切科学结论都应该得到证明,科学研究就是一个求证的过程。只有充分理解和认识学术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学生才能真正把握学术研究与毕业论文的精髓和要义,明确毕业论文写作的根本目的和要求,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其三是创新性,学术研究是创造性的劳动,是人类不断探索未知世界、不断获取新认识、新知识的过程,因此创新性是学术研究的生命,直接决定学术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具体地说,学术创新就是要能够发现新的现象、提出新的问题、运用新的方法、建立新的观点、得出新的结论,创造新的理论。当然,在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学术创新方面,我们不宜提出过高的要求,甚至也不一定非要有创新,但至少应该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树立起自觉的创新意识。

二、了解学术研究的一般规律、过程和方法

学术研究是一项复杂的高级智能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掌握这些规律,把学生“带上道”“领进门”,避免走弯路、走错路。

首先,学术研究必须有一定的积累和准备,需要有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和过程。应该说,做毕业论文之前的所有专业学习活动,实际上都是学术研究的积累和准备过程,但是仅有这些一般性的积累和准备是远远不够的,在确定了具体研究对象和内容之后,还必须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和思考。学校为学生安排的毕业论文写作时间,通常为半年左右,尽管这期间学生还有其他任务和事情,但是如果能够抓紧时间、全力以赴的话,还是可以比较从容地完成毕业论文工作的。但是有些学生对此没有充分的认识,不懂得学术研究的特点和规律,把写毕业论文当作写作文、搞创作,以为有个三天五天、十天半月就可以突击出来,总是拖到最后才开始动手工作,其论文质量可想而知。

其次,学术研究必须首先有所继承。所谓继承,就是要学习掌握、借鉴运用前人的学术研究成果,把前人的思想认识作为形成自己观点见解的基础;就是先做“研究的研究”,在“接着说”之前首先了解前人都说过什么、怎么说的。因此,没有继承,就无法开始真正的学术研究;没有继承,也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并且,对于本科毕业论文而言,继承实际上远比创新更重要。在这个问题上,很多学生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两种错误现象和做法:一是对前人的研究成果知之甚少,乃至一无所知,完全从自己的感觉和理解出发,凭空杜撰、闭门造车;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对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完全照搬照抄、剪切拼贴,把抄袭剽窃当作借鉴继承,投机取巧、敷衍了事。

第三,学术研究一定要充分体现专业和专攻。毕业论文在选题方向和内容上有严格的限定,要求学生必须在本专业学科领域范围内,选择相关的问题加以研究探讨,不能选择本专业以外的问题,这就是学术研究的专业性。这个问题说起来简单,但在实际操作和处理过程中,有时候也会表现的比较复杂,特别是在专业领域的边缘和交叉地带,经常会出现一些游离和偏差。而所谓专攻,就是要求在本专业范围内,选择一个具体的研究方向,确定一个具体的问题,展开具体深入的研究探讨,而不应涉及过多过宽,选题不能过大,不能太空泛。一般来说,本科学生学术研究的选题,应该是越具体越小越好,从普遍情况和经验来看,小题目并不一定好做,题目越小,越需要深入剖析挖掘,难度往往更大,当然,理论价值也会更高。

第四,要掌握一定的学术理论研究方法。学术理论研究的方法有三个不同的层次,即一般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和专门研究方法。

哲学是人对世界整体的、本质的把握,对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和作用,而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对学术研究尤其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可以说,没有哲学就没有真正的科学理论,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哲学的学习和思考,重视哲学方法的指引。

一般科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学术研究领域,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我们在研究和思考过程中经常运用的各种思维方法(如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想象思维)、逻辑方法(如归纳方法、演绎方法)等都属于一般科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也包括一些常见常用的思想理论方法,如系统论方法、信息论方法、控制论方法等。

专门研究方法是隶属于不同学科的具体研究方法,它因学科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就中文学科而言,常见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考证方法、诠释方法和分析方法等。此外还有针对各个不同专业的更具体的研究方法,如古文献研究中的版本对照法,语言学研究中的替换法、分布分析法、变换分析法等。

三、明确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程序和规范

学术研究和毕业论文写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在具体工作程序、写作内容和体制形式等各个方面,都有比较严格的、统一的规范和要求。在进入毕业论文工作之前,必须让学生明确并牢记这些程序和规范,做到心中有数、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有条不紊。

就程序方面来说,毕业论文写作一般都要经过这么几个步骤,那就是选题、开题、搜集资料、课题研究、论文撰写、修改定稿、排版打印。其中选题就是确定研究课题,课题是学术研究的具体内容和对象,是通过研究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确定了课题,才能够展开具体研究,有了研究成果,才能撰写论文。因此,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直接决定论文的价值和论文写作的成败。搜集资料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毕业论文写作一般需要三方面的资料:一是原始资料,就是关于研究对象本身的资料,如作品研究中的具体文本,语言研究中的各种语料等。二是研究资料,也叫参考资料,是有关前人研究成果的资料,又分为一般性研究资料和专门性研究资料。三是相关资料,即与课题相关的理论思想、理论方法等。课题研究则是毕业论文写作最实质性的工作,要帮助学生明确课题研究的具体思路和方法,让学生知道从哪里入手,朝哪方面努力。

就规范方面而言,毕业论文有很多具体而严格的要求,必须让学生全面了解,充分掌握,认真遵照执行。如关于引文注释的完整信息的要求、毕业论文结构和篇幅的要求、毕业论文打印格式的要求等。

四、充分理解学术精神,自觉端正学术态度

从事学术活动、学术事业还需要具备一种特殊的精神,这就是学术的精神。学术精神似乎有些抽象甚至空洞,但它对于我们的学术研究和毕业论文工作的意义却是非常深刻而深远的,是无形却又无所不在的。学术精神的核心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热爱真理的精神。热爱真理意味着要把真理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不因其它任何原因而背叛真理、放弃真理。其二是独立思考的精神。独立思考就是不受任何干扰,不为任何力量所左右,以真正的理性去进行自由的思考。独立思考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因袭他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抄袭和剽窃。其三是怀疑一切的精神。真理是相对的、是发展的、是永远不会终结的,因此,在学术探索的视野里没有什么是完全确定的,是绝对正确的。一切都可以怀疑,一切都值得怀疑。正如王诺在《读哈佛》一文中所说:“怀疑精神是独立思想得以形成的一个主要的内在动力。”“怀疑精神的培养,不仅是学生个人思想和学识增进的必需,也是国家和民族能够不断反思过去、质疑现在、求新变法、充满活力的必需。”[3]对于大学生而言,首先要对权威和定论进行大胆的怀疑,其次要对常识保持怀疑,再次就是要对老师不断地怀疑。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怀疑老师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不怀疑老师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大学学习。

从事学术活动、学术事业还需要有正确的态度,比如认真求实的态度,脚踏实地的态度,谦虚谨慎的态度,自甘寂寞的态度等。这些内容和一般的学习态度没有很大的区别,不再赘述。

总之,强化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培养良好的学术品格和习惯,不仅对于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具有直接的、现实的促进作用,也可以为学生未来的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各方面的长远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建设性的影响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平叔.全集(第三卷)[M].北京:中华书局,第5页.

第3篇

 

信息素养是人们的一项基本生存技能,它形成了终身学习的基础,[1]是人们成为信息化社会中独立的终身学习者的关键。信息素养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敏锐的信息意识及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收集、整理、评估、利用、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良好的信息协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信息免疫能力及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将所获得的信息用于问题解决,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开发能力。[2]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应该也不可能脱离专业课程的教学。为了获得最佳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必须实现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即实施专业信息素养教育。专业信息素养教育是基于学科的专门信息素养,是高等教育各专业课程体系的前提和基础。[3]

 

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实施信息素养教育,培养物理学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非常有效的一个现实途径。对于物理学专业学生而言,信息素养是物理学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交集。[4]在物理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要素有机融入教材、认知工具、网络以及各种教学资源中,在各个教学环节渗透信息素养教育,以满足大学生对海量信息的迫切需求,进而更好地实现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5]

 

一、基于毕业论文写作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以物理学专业为例

 

作为物理学专业学生重要学习环节的毕业论文写作,是一种重要的专业实践教学形式,是全面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高等学校物理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指出:“论文内容可以是理论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综述、调研报告或应用开发。论文应具有完整性和一定的系统性,对所研究的问题应有比较充分的调研,分析具体,结论可靠。提交的论文应符合通常科技论文的规范和要求,内容基本正确。对论文的评价重点是学生的学风、对知识的综合掌握、应用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因此,结合物理学专业特点制订毕业论文写作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科学合理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将信息素养能力纳入自身能力建设中,使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随着专业知识的增长而得到不断的强化,并最终成为保障其终身学习的一种能力。[7]

 

对于物理学专业学生而言,基于毕业论文写作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总目标是在发展学生物理学专业素养的同时,促进信息素养的发展,使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具体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一是使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策略,学会运用专业数据库,具备检索物理学专业信息的良好能力;二是使学生学会批判性的运用所获得的信息,并选择有益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价值体系,会在所获取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学术创新;三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遵循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信息道德;四是在答辩过程中能够有效的传递、交流信息。

 

二、基于毕业论文写作的信息素养教育策略

 

毕业论文写作中的信息素养教育是基于物理学专业情境的学习过程。这种渗透式的专业信息素养教育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物理学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发展学术素养,全面提升信息素养。

 

1.通过论文选题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

 

物理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可以是教师科研项目的组成部分,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由选题。例如,与教师科研项目相关的毕业论文题目:一维三原子链的晶格振动分析,一维线性谐振子薛定谔方程的数值计算,相互作用带电粒子运动轨迹的数值模拟与分析,航天器变轨过程分析,光学涡旋的产生及衍射特性,数字全息显微技术研究,光学实验中的图像处理与应用,等等。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可以增加科研实践机会,拓展物理学专业知识视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时,要综合考虑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和专业能力,并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选定论文题目。学生可以从科学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难点问题,以及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中自主选题,也可以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选题。无论如何选题,都是以大量信息为基础的,充分利用信息,善于捕捉为己所用的信息,了解课题的学术意义、学术创新和国内外最新进展,就会大大拓宽研究思路。[8]

 

在论文选题过程中,课题检索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课题检索,有助于学生掌握各种物理学专业数据库的检索途径、方法和技巧,如学会熟练运用中国知网、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库、维普等中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了解SCI、EI、ISTP、EBSCO、IOPP、Science Direct、SpringerLink、IEEE Xplore等外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这样可以督促学生自觉主动地利用图书馆的各类馆藏文献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会课题检索,掌握文献检索知识,丰富信息知识,巩固所学物理学专业知识,使学生的专业信息能力得到发展。

 

2.通过文献综述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在确定好论文题目之后,学生需要进一步进行文献的检索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指在全面掌握、分析与课题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该课题在一定时期内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述而形成的论文。文献综述一般要对研究现状进行客观的叙述和评论,以便预测发展、研究的趋势或寻求新的研究突破点。[9]

 

在文献检索过程中,教师要指点学生注意文献资料的新颖性、价值性和真实性,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筛选、评价所获取的信息资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并将收集到的文献资源进行分类,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在此基础上,应充分利用所获取的信息,完成文献综述。当然,本科生的文献综述只要能够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述评即可。文献综述的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充分了解课题的全面情况,把握课题的发展规律,熟悉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从事该课题工作的主要学者的成就和水平;[10]第二,可以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信息检索工具的能力以及根据主题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第三,文献综述对参考文献的要求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士学位论文的规范要求;第四,文献综述可以有效减少学生的抄袭现象,便于对学生进行信息伦理道德教育。

 

3.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毕业论文的写作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系统的物理学专业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扎实的文字功底。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利用所占有的各类信息资源,运用各种创造性思维,在综合归纳材料、分析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论文写作的各个细节,如要让学生掌握科技论文的结构:一是论文前置部分,包括封面、题名、中英文摘要、目录;二是主体部分,包括引言、材料和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三是附录;四是致谢。在开始论文写作前,要列出论文的写作提纲。写作提纲要提纲挈领、主次分明、组织合理。在写论文的主体部分时,要注意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文字通顺、衔接自然、用语符合技术规范,图表清楚,格式规范。论文中的论据应该真实可靠;论证要合情合理;论述要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创新性;结论与全文观点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4.通过论文答辩评价学生的物理学专业信息素养能力

 

论文答辩是毕业生在规定时间内展示自己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由答辩委员会就论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及修改意见的过程。论文答辩是学生展示、交流毕业论文成果及学业成就,检验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论文答辩可以全方位检验学生对所写论文的认知程度,对物理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运用论文观点回答问题的应变能力,以及对文中创新点的解释能力。

 

三、结论

 

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学习的有机整合是发展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最佳途径。物理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是基于物理学专业情境的学习过程,是专业素养教育与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机整合。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信息知识,拓展信息视野,锻炼信息能力,培养信息道德。因此,毕业论文写作既是一种重要的专业实践教学形式,也是全面发展学生物理学专业素养和信息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

 

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信息检索、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创新、信息交流、信息伦理等内容渗透到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如文献查阅、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文献综述、论文提纲与结构、论证方法、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图表处理、论文撰写与排版、文献引用等。与此同时,指导教师自己也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法,不断优化教学,探索出适合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师自身也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信息能力,发展信息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享各类信息,充分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

第4篇

关键词:信息素养;物理学;毕业论文;高等教育

作者简介:刘婷婷(1978-),女,山东泰安人,泰山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讲师;孙海滨(1974-),男,山东泰安人,泰山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山东 泰安 271021)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0GG04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175-02

信息素养是人们的一项基本生存技能,它形成了终身学习的基础,[1]是人们成为信息化社会中独立的终身学习者的关键。信息素养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敏锐的信息意识及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收集、整理、评估、利用、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良好的信息协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信息免疫能力及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将所获得的信息用于问题解决,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开发能力。[2]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应该也不可能脱离专业课程的教学。为了获得最佳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必须实现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即实施专业信息素养教育。专业信息素养教育是基于学科的专门信息素养,是高等教育各专业课程体系的前提和基础。[3]

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实施信息素养教育,培养物理学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非常有效的一个现实途径。对于物理学专业学生而言,信息素养是物理学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交集。[4]在物理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要素有机融入教材、认知工具、网络以及各种教学资源中,在各个教学环节渗透信息素养教育,以满足大学生对海量信息的迫切需求,进而更好地实现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5]

一、基于毕业论文写作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以物理学专业为例

作为物理学专业学生重要学习环节的毕业论文写作,是一种重要的专业实践教学形式,是全面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高等学校物理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指出:“论文内容可以是理论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综述、调研报告或应用开发。论文应具有完整性和一定的系统性,对所研究的问题应有比较充分的调研,分析具体,结论可靠。提交的论文应符合通常科技论文的规范和要求,内容基本正确。对论文的评价重点是学生的学风、对知识的综合掌握、应用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因此,结合物理学专业特点制订毕业论文写作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科学合理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将信息素养能力纳入自身能力建设中,使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随着专业知识的增长而得到不断的强化,并最终成为保障其终身学习的一种能力。[7]

对于物理学专业学生而言,基于毕业论文写作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总目标是在发展学生物理学专业素养的同时,促进信息素养的发展,使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具体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一是使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策略,学会运用专业数据库,具备检索物理学专业信息的良好能力;二是使学生学会批判性的运用所获得的信息,并选择有益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价值体系,会在所获取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学术创新;三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遵循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信息道德;四是在答辩过程中能够有效的传递、交流信息。

二、基于毕业论文写作的信息素养教育策略

毕业论文写作中的信息素养教育是基于物理学专业情境的学习过程。这种渗透式的专业信息素养教育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物理学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发展学术素养,全面提升信息素养。

1.通过论文选题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

物理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可以是教师科研项目的组成部分,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由选题。例如,与教师科研项目相关的毕业论文题目:一维三原子链的晶格振动分析,一维线性谐振子薛定谔方程的数值计算,相互作用带电粒子运动轨迹的数值模拟与分析,航天器变轨过程分析,光学涡旋的产生及衍射特性,数字全息显微技术研究,光学实验中的图像处理与应用,等等。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可以增加科研实践机会,拓展物理学专业知识视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时,要综合考虑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和专业能力,并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选定论文题目。学生可以从科学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难点问题,以及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中自主选题,也可以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选题。无论如何选题,都是以大量信息为基础的,充分利用信息,善于捕捉为己所用的信息,了解课题的学术意义、学术创新和国内外最新进展,就会大大拓宽研究思路。[8]

在论文选题过程中,课题检索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课题检索,有助于学生掌握各种物理学专业数据库的检索途径、方法和技巧,如学会熟练运用中国知网、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库、维普等中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了解SCI、EI、ISTP、EBSCO、IOPP、Science Direct、SpringerLink、IEEE Xplore等外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这样可以督促学生自觉主动地利用图书馆的各类馆藏文献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会课题检索,掌握文献检索知识,丰富信息知识,巩固所学物理学专业知识,使学生的专业信息能力得到发展。

2.通过文献综述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在确定好论文题目之后,学生需要进一步进行文献的检索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指在全面掌握、分析与课题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该课题在一定时期内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述而形成的论文。文献综述一般要对研究现状进行客观的叙述和评论,以便预测发展、研究的趋势或寻求新的研究突破点。[9]

在文献检索过程中,教师要指点学生注意文献资料的新颖性、价值性和真实性,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筛选、评价所获取的信息资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并将收集到的文献资源进行分类,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在此基础上,应充分利用所获取的信息,完成文献综述。当然,本科生的文献综述只要能够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述评即可。文献综述的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充分了解课题的全面情况,把握课题的发展规律,熟悉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从事该课题工作的主要学者的成就和水平;[10]第二,可以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信息检索工具的能力以及根据主题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第三,文献综述对参考文献的要求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士学位论文的规范要求;第四,文献综述可以有效减少学生的抄袭现象,便于对学生进行信息伦理道德教育。

3.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毕业论文的写作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系统的物理学专业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扎实的文字功底。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利用所占有的各类信息资源,运用各种创造性思维,在综合归纳材料、分析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论文写作的各个细节,如要让学生掌握科技论文的结构:一是论文前置部分,包括封面、题名、中英文摘要、目录;二是主体部分,包括引言、材料和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三是附录;四是致谢。在开始论文写作前,要列出论文的写作提纲。写作提纲要提纲挈领、主次分明、组织合理。在写论文的主体部分时,要注意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文字通顺、衔接自然、用语符合技术规范,图表清楚,格式规范。论文中的论据应该真实可靠;论证要合情合理;论述要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创新性;结论与全文观点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4.通过论文答辩评价学生的物理学专业信息素养能力

论文答辩是毕业生在规定时间内展示自己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由答辩委员会就论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及修改意见的过程。论文答辩是学生展示、交流毕业论文成果及学业成就,检验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论文答辩可以全方位检验学生对所写论文的认知程度,对物理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运用论文观点回答问题的应变能力,以及对文中创新点的解释能力。

三、结论

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学习的有机整合是发展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最佳途径。物理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是基于物理学专业情境的学习过程,是专业素养教育与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机整合。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信息知识,拓展信息视野,锻炼信息能力,培养信息道德。因此,毕业论文写作既是一种重要的专业实践教学形式,也是全面发展学生物理学专业素养和信息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

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信息检索、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创新、信息交流、信息伦理等内容渗透到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如文献查阅、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文献综述、论文提纲与结构、论证方法、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图表处理、论文撰写与排版、文献引用等。与此同时,指导教师自己也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法,不断优化教学,探索出适合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师自身也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信息能力,发展信息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享各类信息,充分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11]

参考文献:

[1]Abdelaziz Abid.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lifelong learning[EB/OL].http:///IV/ifla70/papers/116e-Abid.pdf.

[2]Tingting LIU,Haibin Sun.Analysi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Strategies for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Modern Applied Science,2011,(5):227-231.

[3]孙平,曾晓牧.面向信息素养论纲[J].图书馆论坛,2005,(4):8-11.

[4]黄波,殷玉华.信息素质课程教学设计与CDIO工程教育理念[J].图书馆杂志,2010,(6):57-60.

[5]杨晓光,王丽娟,安秀敏.高等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运作[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4,(3):93-94.

[6]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高等学校物理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J].物理与工程,2011,(4):3-26.

[7]符勤.嵌入专业课程的信息素养教学案例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4):89-92.

[8]戴艳阳,钟晖.信息素养培养与文献检索课和毕业论文的关系[J].中国冶金教育,2009,(5):80-81.

[9]王琪.撰写文献综述的意义、步骤与常见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1):49-52.

第5篇

关键词: 专业信息素养 论文写作 嵌入式教学 学期论文 教学改革

1.引言

随着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高校更注重学生能力、素质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培养。长期以来,高校进行信息素养培养的常规途径是借助新生入馆教育和文献检索课程,但由于当前大部分院校对文献检索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再者课程开设得较早,学生还没有涉及专业知识的学习,导致目前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导致学生到后期的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遇到专业相关的工程实际问题时,依然无从下手,不具备专业信息检索、管理、挖掘及应用的基本能力。为改变现状,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及科技论文写作等综合能力,我馆尝试与机械优集学院协同合作,开展了嵌入式学期论文系列课程教学改革。

2.图书馆嵌入式教学服务

图书馆嵌入式教学服务又称课程整合式教学服务,是指图书馆学科馆员(或教学馆员)与院系专业教师协同合作,以一些特定课程为载体,从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的讨论开始,逐步制订出具备双目标(专业知识教学目标和信息素养培养目标)、双测评(专业知识和信息素养能力测评)的教学实施计划,深入具体教学过程、发挥教育职能的重要方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积极、主动的专业信息服务模式。嵌入模式下的课程规划集专业知识教学和图书馆信息素养等综合能力实践为一体,这不仅能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能力,对提高大学生专业信息素养、专业自学、专业科研创新等综合能力也有积极作用,是未来高校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图书馆嵌入式教学服务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大力推广,我国一些高校、学者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如上海大学图书馆的熊惠霖对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教学服务的现状和具体案例进行了研究分析[1];五邑大学图书馆的劳立华将信息素质教育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开展了嵌入式教学服务[2]。

3.嵌入式学期论文系列课程教学模式

盐城工学院机械优集学院,通过多年的教改探索,结合卓越计划的方针政策,构建并实施了“知行合一,能力为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嵌入式学期论文系列课程是该模式下与图书馆协同合作的一个特有的实践教学改革环节,包括学期论文(1-3)共三个项目,分布在2、4、6学期进行,其教学目标并不一定要求学生写出多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而是借助循序渐进的学期论文研究和训练过程,培养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程、毕业设计乃至未来就业岗位所需的专业信息素养及相关的综合能力。

3.1嵌入式学期论文的教学流程。

嵌入式学期论文的教学实践环节采取基于任务的学习模式,以具体的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选题、撰写提纲、充实论文、制作PPT等过程中开展相关的知识讲座、培训和集中答疑,并对学生实践的各阶段的成果进行考核和评价。教学实施过程包含前期准备、论文撰写、审查与整改和演讲答辩四个阶段八个环节,采取“集中+分散”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每个环节的具体任务及要求如表1所示。图书馆学科馆员不仅要根据计划安排开展相关的专题讲座,更要和专业教师一起,在学生集中环节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考核。

表1 嵌入式学期论文实施阶段―环节―任务要求

3.2嵌入式学期论文的能力培养目标及途径

嵌入式学期论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分类,主要培养学生六个方面的能力。

3.2.1专业文献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校图书馆数据库资源进行各种专业文献的检索并进行筛选分析、优化组合、综合利用、加工创新和创造的能力。在嵌入式学期论文的实施过程中,通过检索相关专业文献资料,了解专业相关主题的最新动态,获得较有意义的选题,为自己拟定的选题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或可借鉴的方法和思路,避免选题落后,论文组织缺乏逻辑性,甚至是低水平重复前人研究工作等。

3.2.2专业研究能力的培养,包括对专业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案的提出、新知识领悟等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自主选题,文献的阅读分析、论文内容的组织撰写等研究过程的训练,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对增强学生挖掘问题的敏感性、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意识、研究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3.2.3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通过论文组织、确定大纲,论文撰写、中文摘要撰写、论文格式规范、参考文献引用等方面的训练,明显提高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为后续的课程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6篇

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与写作能力的现状

当前,由于偏重于数理学科的知识积累与训练,注重应试教育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方面:学生的知识来源仅仅局限于书本,对周围人和社会缺乏应有认识。

2、教师方面:在引导学生加强阅读训练、写作实践等方面,仍沿袭旧方面、老路子,新方法、新手段不够,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造能力上还有欠缺。

3、学校方面: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唯分数论、唯成绩论,放松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二、提高人文素养与写作能力的重大意义与主要内容

人们通常把人文素养的教育看作是关于人生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比较好地解决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每个人智力、德行、感情、体格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要写出富有感染力的文章,不是看了几百篇优秀例文就可以轻易完成的,非得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不可。语文课程标准就把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语文教育的首位。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养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写作能力才会日渐提高。

三、提高人文素养,要强化“三个观念”

良好的人文素养表现在:具备爱国主义感情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不断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具备开阔的视野,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因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要强化“三个观念”。

一是强化阅读观念,让学生在书本中提高人文素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关注政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爱别人、憎恨丑恶,可以让学生增加个性化的语言材料,学会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认识,纠正概念化的思维方式。

二是强化体验观念,让学生在绚丽多彩的生活中提高人文素养。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教学必须把社会生活引入课堂,强化学生对生活的直接体验。。

三是强化创新观念,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的作文中有自己的感受和见解,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

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写作能力的对策

《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一句话就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课程标准》又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抓好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应采取以下五项措施。

1、利用语文教材抛砖引玉,从读学写。教材所选编的课文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吸引力也非常大,它能陶冶学生的性情,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例如在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时我通过朗读和多媒体课件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他们看着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皑皑雪山、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和奇花异草、珍稀动物组成的奇异景观,感觉到自己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

2、在课外阅读中提升人文素养,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单纯地阅读教材里的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从课外的阅读中不断吸收人文知识;同时,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的阅读更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注意拓展延伸语文教材中的人文主题。比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的过程中,向学生推荐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品;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让学生在童话的海洋里遨游,在精美的故事情节、大胆瑰丽的想象中受到品德方面的熏陶。

3、提高教师人文素养。教师的人文素养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是要注意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产生急于倾诉的欲望;构建一个融洽、平等的互动平台,让学生大胆交流自各自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运用师生间、伙伴间的欣赏和评析,极大地引导和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

二是要尊重学生个性,倾听学生心声,肯定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创新才能促使学生在接受知识、锻炼能力的同时去热爱语文学科进而热爱生活。让学生在每天的每一节语文课中感受到这种被尊重被关爱的平等,在耳濡目染日积月累中成为一个富有爱心宽容待人、关爱人生关注社会的人。

三是开展个性化教学。作为一名教师培养新世纪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是我们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应按人文教育精神开展个性化的施教,把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认知性两个特点结合起来。

4、加强学生写作锻炼。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不管什么人写文章都离不开生活的沃土。因此,要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去认识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 激起他们的写作欲望,在多写多练中提高写作水平。

第7篇

关键词: 写作课程 人文素养 内涵 人文教育功能 培养策略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写作的重要性日渐突出。余秋雨先生认为写作应该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素质,只有具备表达的欲望和能力,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才能促进生活的和谐和社会的进步。今天,我们虽然已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但仍然没有把大学生的写作能力与人文素质的培养纳入大学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当中。长期以来由于写作教学的错位,“以文为本”的现象相当突出。传统的写作课程重理论传授,轻思想人格的塑造;重文体练习,轻文化素养的熏陶;重语言技法的训练,轻审美素养的培养,以致教学效能低下,教学评价单一,大大削弱了写作课程的人文功用和社会价值。由于学生内心缺乏应有的人文素养,写作中无病、矫揉造作、胡编乱造的现象普遍存在。

写作是一种极富创造性和人文性的精神活动,是一个人的思想素养、文化素养和审美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作为高度综合的精神活动,它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显示了学生内在的人文素养和独特的个性差异,折射出作者的思想倾向、人生态度、审美情趣和个性特征。因此,改变“以文为本”的错误做法,倡导“以人为本”的写作理念,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就成了写作教学的根本目的。本文从“人文素养”的内涵、写作课程的人文教育功能和写作课程培养人文素养的策略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人在写作方面表现出来最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展要求的情感态度、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它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一种品质和精神。

人文素养的实质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人文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美国圣母大学校长赫斯伯主张,完整的教育应同时包括:“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两大部分,他认为“学会做事”必须接受科学教育,养成科学精神;“学会做人”必须接受人文教育,养精神。“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精神正是21世纪的教育主旋律。现作教学追求“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尊严、个体的价值和个性的独立,主张发展人性和追求自我实现,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思想,重视情感的陶冶,重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超越性。

二、写作课程的人文教育功能

写作的行为过程就是追求真善美的育人过程,因此,写作课程具有很强的人文教育功能,它可以使人变得精神自由而开阔,理想远大而崇高,心灵美好而圣洁。写作作为人文学科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既具有职业技能的实用性,又具有教育的人文性。写作是以“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此决定了写作课程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人文精神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

具体说来,写作课程的人文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会学生求“真”

真,是写作的灵魂。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真”字指明了现代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属性。落实在写作中,就是要贯彻叶圣陶先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的原则,质朴为文,诚信为本,不胡编滥造、不矫情做作、不堆砌辞藻,而要求真知,养真德,做真人。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真正成为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人。

(二)教会学生求“善”

泰戈尔曾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因此育人之“善”应从尊重生命开始――培养学生博爱的心灵,培养学生善良的德行,对人类和自然常怀一颗关怀、慈爱和感恩之心。落实在写作中,就是要表现人性中的善良善心善意,书写生活中的善事善举善行,弘扬爱心,讴歌德行。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强调社会的责任感,做富有爱心和良知的公民。以“善”字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善始善终,才能写出有健康向上的文章。

(三)教会学生求“美”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说:“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美的事物需要用心体会,当我们用真挚的情感去感受生活,捕捉激情的瞬间,语言文字就如行云流水,喷涌而出。落实在写作中,要求学生善于感受生活之美、自然之美,善于表现社会生活中的人情美、人性美,真实自然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只有在写作中充分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才能写出形质兼备的美文,才能塑造美丽的自我和美好的心灵。

三、写作课程培养人文素养的策略

“人文素养”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写作课程培养人文素养必须从培养思想素养、文化素养和审美素养三方面入手。

(一)培养思想素养

高尚的思想品德是人文素养的灵魂。思想素养,具体包括一个人的理想、信仰、道德、情操、人格等诸方面内容。提高思想素养是写好文章的根本。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要反复研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认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仰。同时,还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体验生活,锻炼思想,培养情感,并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只有具备较高的思想素养,才能使文章成为“引导国民前进的灯火”,以真善美净化读者的心灵,陶冶读者的情操,使文章有益于身心健康,有益于社会人生。

2.加强人格人品的修养。

所谓“文品即人品”,“作文先做人”,这些都强调了人的思想品格对写作的重大影响作用。写作主体的人格人品主要由道德意识、价值取向、意志毅力等因素构成,人格人品的培养,实际上是写作主体的才华与智慧的培养。写作课程承担着“德育”的神圣责任,在写作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写作人格人品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写作教育在“立人”上负有重任。写作主体通过加强自身的人格和人品修养,净化自己的心灵,培养高尚的操行,这样才能写出格调高昂、情趣美好的文章。

3.加强道德素质建设。

伦理道德,是人类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所提倡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具有善与恶、是与非、荣与辱、正义与非正义等概念,并逐渐形成一定的习惯和传统,以指导或控制自己的行为。道德素质首先体现为价值观,因为写作主体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决定着他的道德规范。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服务社会”作为人生首要追求的目标。道德建设中还必须强调人的责任感,这也是指导写作行为方式的一条重要原则。写作的过程,就成为一种自我道德的完善与升华过程,就像经受了一场高尚人格的洗礼,道德因素就这样深深渗透在人文素养之中。

(二)培养文化素养

写作作为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必须具备深厚、丰富的文化素养作基础。文化素养体现在人的文化知识、文化意识、文化心态、文化情趣、文化习惯等方面。文化素养的主要构成因素有:一是生理心理结构。如感知觉的灵敏度、记忆的强弱、兴趣的浓淡、思维的敏捷与否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对文化知识的汲取,是形成文化素养的前提条件。二是环境的影响。家庭的引导、学校的教育、社会的锤炼,从不同方面促使着文化素养的形成。三是文化传统的渗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因而在形成自己文化素养的过程中必然受文化传统的影响。这种传统文化的积淀和渗透,使写作活动和写作的文章必然带有本民族的特色。如何培养文化素养呢?

1.广泛阅读,提高文化知识。

广泛阅读是继承前人精神遗产,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的主要途径。朱光潜在《谈读书》中说:“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读书是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促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亿万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这段话非常精辟地论述了读书对积累文化知识的重要作用。阅读也是写作的基础,在写作中要引导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关注世界、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从而丰富写作素材,开阔写作的视野,锤炼思想情感,提高写作境界。

2.厚积薄发,增强文化底蕴。

叶圣陶说过,写作不但要求“通”,而且要求“好”。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关键在于写作主体要有深厚的学识修养和文化底蕴。写作历来有“厚积薄发”之说,“厚积薄发”的基础是“积”:蓄积丰富的学养,“厚积薄发”的目的是“发”:形成融会贯通的写作能力。即写作主体首先要具备写作所必需的多方面的素质、修养和能力,才能写出好作品来。而增强文化底蕴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博学,这是“薄发”的基础。以中外名著为典范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文化修养,以文学史、思想史上的优秀作品来丰富自己的心灵智慧和生存体验,如此,方能在文化素养上为写作打下深厚的功底;二是“苦练”,这是“薄发”的前提。以激发浓厚的写作兴趣为动力,以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为核心。

3.增加积淀,提升文化品位。

所谓文化积淀,就是说要通过写作,把平时积累培养的文化素养反映出来。厚重的文化积淀可以提升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品位。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古代文学艺术中,忧国忧民、乐观豁达、追求真理,崇尚自由,这些思想精神,与人文素养是一脉相连的。因此在写作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学会用文化的视角去审视写作对象,在文章中表现文化精神与文化品位。像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富有人文气息,充满人文关怀,因饱含“文化意识”成为了人们关注和反思的话题。诚然,文化意识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文化积淀,需要不断增强个人的文化素养,才能培养出独特的文化视角、高尚的文化心态和优雅的文化情趣。

(三)培养审美修养

审美素养,是指写作主体在审美经验、审美感受、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素养。马克思说过,人和动物活动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还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因为,写作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过程,它比起衣食住行等物质文化的创造来,更需要体现出“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特点和成分。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应具有一定的美感内涵,这都要靠写作主体对写作客体进行审美的观照和把握。那么,怎么培养和提高审美素养呢?

1.积累审美经验,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写作中要求学生广泛涉猎美学、文学、艺术、哲学、心理学等人文科学,努力学习审美理论,这有助于把握审美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增强审美的理论水平。同时还要广泛阅读名家名著,反复涵泳,仔细品味,这有助于提高认识美和发现美的实践能力,丰富审美的实践经验,实现用睿智的眼睛去认识美,用智慧的心灵去发现美。

2.增强审美感受,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写作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唤起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探索,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进行创造美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还要健全审美感官,增强审美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感受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耳朵”,做到“见常人所未见,闻常人所未闻”,从而获得丰富而独特的感受,并用全部的身心去感受美,用传神的语言去创造美。

3.陶冶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鉴赏美、评判美的能力。

审美靠的是形象和情感。写作中要求学生自觉把写作对象作为美的对象来欣赏,体验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健康的思想情感和情绪,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美的启迪,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审美是对美的品鉴和领会。审美不仅要依靠形象和情感,而且要依靠抽象和理性,更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多评价,把生活中假、恶、丑和真、善、美的东西融合起来。这样才能在比较中提高学生辨别美丑、是非和优劣的能力,提升学生鉴赏美、评判美的水平,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情感、有理性、具有正确审美观和高尚审美情趣的人。

总之,提高写作的人文素养,非一朝一夕之事,也非一课一练之功,这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需要长期思想的锤炼、情感的磨砺、品德的完善;需要长期文化的积淀、品位的提升、审美的陶冶。写作课程的教学过程不仅是教“文”的过程,同时负载着人文教育的“道”的使命。中科院周国平研究员提出,“教育应引导人类的心智生活”。实践证明,一个人最终能否成才,往往不取决于学历文凭的高低和课堂知识的多少,而取决于是否善于自我教育。对此,在写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确实树立“以人为本,以素质求发展”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社会、人生和自然的认识与思考,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接受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养,最终为学生创造一条在写作上自我提高、自我塑造、自我实现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杨泉良.写作教学中人文精神缺乏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2009.1:36-40.

[2]车延霞.写作教学的人本思考[J].枣庄学院学报,2005.8: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