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8 22:04:39
序论:在您撰写细化工作方案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批示和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建立以生产经营单位(含学校、医院、影剧院等具有较高安全风险的事业单位,下同)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以隐患排查治理标准体系为支撑,以网络信息系统为平台,以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报、部门实时监控为核心的新型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体系,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逐步形成情况能掌握、过程能记录、责任能明晰、监管全覆盖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新格局,全面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和行业主管部门直接监管、安全监管部门综合监管、地方政府属地监管责任,切实防范和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二、实施步骤
(一)制定方案,动员部署(2013年11月)
各责任单位根据全市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制定隐患排查治理“两化”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组建“两化”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细化工作职责、内容和程序,进行动员部署。
区政府成立隐患排查治理“两化”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安监局。
(二)调查摸底,分类分级(2013年11月-2014年2月)
1.摸清底数。按照属地原则,各街办乡、管委会分别对辖区内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开展摸底调查,掌握其类型、规模、产品、原材料、安全生产相关情况等基础信息,督促填报《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本情况调查表》(附件1),建立基础信息电子档案;区直各行业主管部门对直接监管的生产经营单位同步开展调查,为分类分级监管奠定基础。
2.分类汇总。在全面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分类要求,对生产经营单位按工业生产、矿山开采、化学品、烟花爆竹、工程建筑、道路运输、水上交通、人员聚集和其它共9大类进行分类统计(附件2),建立基础台帐。
3.监管分级。在9大类企业中,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风险高低和难易程度分为重点监管、一般监管和自主管理三大类。
(1)分级及监管权限划分
重点监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指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以及其它规模以上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单位按规模大小、风险高低、安全监管工作难易程度分A、B、C、D四级。A级按行业分类由省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监管;B级按行业分类由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监管;C级按行业分类由县(市、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监管;D级按行业分类由乡镇(街办)负责监管。
一般监管生产经营单位指重点监管以外的风险程度一般的中、小型生产经营单位。一般监管生产经营单位原则上由县级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监管。
自主管理生产经营单位指风险程度不高的小型、微型生产经营单位。自主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原则上由乡镇(街办)负责监管。
(2)重点监管生产经营单位分级确认
对重点监管生产经营单位按行业进行分类统计,确定纳入本级监管的生产经营单位名单和建议由上级部门监管的名单,并填写《分级监管生产经营单位名单确认表》(附件3),报区“两化”体系建设办公室。
区“两化”体系建设办公室根据各责任单位上报的生产经营单位名单,研究确定由区级负责监管的名单,提出建议由市级负责监管的名单。
(三)编制指南,培训人员(2013年11月-2014年3月)
1.编制指南。按照省安监局分行业编制的《隐患排查指南》样本,各生产经营单位对照本行业隐患排查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个性化的隐患排查指南,明确排查事项、排查部位、排查频次、治理要求、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员,为录入“两化”系统作准备。
2.建立信息管理员和信息员队伍。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解放路步行街管委会根据工作任务确定信息管理员;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确定信息员。
3.分级培训。区行业主管部门、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解放路步行街管委会的信息管理员和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的信息员由区安监局负责组织培训。培训内容为基本信息录入、企业安全检查标准、安全隐患自查自报工作的方法及步骤、数据库操作等。
(四)登录系统,两化融合(2014年4月1日-2014年12月)
1.各级信息管理员、各生产经营单位信息员登录省“两化”管理系统,填写注册信息进行初始注册,经审核通过后登录该系统,并补充完善本地、本行业、本单位相关基础信息。
2.各生产经营单位根据系统提供的《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标准》或本单位编制的《隐患排查指南》,实施不漏项的安全检查和整改,并将检查及整改情况录入系统。
3.各监管部门根据分级监管权限,对监管对象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程实时监管。对系统反映连续15天没有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实施有针对性地执法检查,并将执法文书上传系统。
(五)总结完善,全面覆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
“两化”体系建设单位要进行认真总结,不断完善系统运用。从2014年12月起,请各责任单位分别制定“两化”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推行。2015年实现“两化”体系全覆盖。
三、保障措施
(一)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建设隐患排查治理“两化”体系是区政府确立的一项安全生产重要制度。为强力推进全区“两化”体系建设工作,区政府成立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两化”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主任和区安监局局长任副组长,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解放路步行街管委会及区直各行业主管部门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区“两化”体系建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安监局,具体负责“两化”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推进。
随之而来的是重组后的集团企业最敏感地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竞争压力。为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许多集团企业开始借助信息化手段来全面支持企业的业务发展战略规划。信息化已成为集团企业在新的发展时期促进和带动各项管理工作创新与升级的重要手段。因此希望通过探讨集团企业信息化规划和实施思路,为集团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1、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集团企业一般都是从事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历史的原因,集团信息化水平因行业技术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竞争环境、效益等因素而存在差异。一般来说,技术含量高的、处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行业竞争压力大的,经济效益较好的集团企业信息化需求较为强烈,信息化建设水平也较高。如国内石油化工、电力、航空、烟草行业的集团企业。
总体而言,我国绝大多数集团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远远落后于跨国企业,甚至与上述集团企业相比差距也较大,基本上处于将信息技术应用局限于单一功能或管理领域的初级阶段,离信息技术应用于经营管理的整个流程和应用于集团企业外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根据笔者在大型集团企业的实践体会,总体来说集团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集团成员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差距较大。国内新组建的集团普遍存在成员企业应用水平参差不齐,集团总部和大多数成员企业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的局面。
(2)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复杂程度较高。除一些主体业务领域突出的集团企业可以围绕如ERP这样制造业通用软件或行业专业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化建设外,很多集团企业往往是跨多个行业领域,这导致集团内部成员企业间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和思路各不相同,极其容易形成“信息孤岛”。
(3)集团企业较少从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去考虑信息化建设问题。集团企业还未形成定期制订或修订中长期信息化规划的制度,通过这一制度可以定期考虑信息系统能否支持企业未来的业务发展,而不是缺什么就建什么,缺乏总体规划。
(4)集团企业缺少即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各级复合型信息化人才。集团企业信息化复合型骨干人才匮乏且流失严重,使得各级信息化决策人员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的本质是管理问题,往往从技术和成本角度选择高校和纯软件公司进行自行系统开发,增加了项目的风险。
(5)集团企业信息标准化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信息标准体系建设的落后约束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又由于缺少系统的管理手段和防范措施,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无法满足应用系统发展的需要。
2、集团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必要性
信息化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和总体指向,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实施的前提与依据,其核心内容是要从企业经营目标和业务发展方向中抽取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形成总体的、全局协调一致的信息框架和系统整体模型,为进一步系统设计和实施奠定基础。
为了在信息化建设中有效地规避风险,集团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都要定期在集团经营战略规划的指导下,运用信息化规划手段来确定未来几年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发展阶段、建设重点、总体方案、所需资源和实施方案。信息化规划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通过制订信息化规划,集团企业可以围绕信息共享和协调工作为目标,消除集团内部应用系统间信息孤岛,规避重复投资和分散投资的风险,从而提升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信息化规划的制订和实施,已成为当前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3、集团企业信息化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信息化建设以及开发应用标志着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用信息化促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用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推动信息化工作向纵深发展,两者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因此要以“服务于集团发展、服务于基层应用、服务于集中管理”为目标,抓应用促发展,运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支持集团企业业务发展规划的要求。
一般来说,集团企业在制订信息化规划时首先应注意遵循国家、省市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总体部署,然后紧紧围绕最新的集团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立足于集团和行业实际情况,以超前的思路、开拓的精神和务实的规划来推进信息化建设。对于那些信息化基础较薄弱的新建集团企业,笔者建议其集团信息化规划指导原则应是“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以信息和资源共享为目标,分步实施,重点先行,基层应用和总部平台建设并举”。这些指导原则应贯穿于集团信息化规划的全过程,同时也是今后集团信息化规划实施的指导方针和政策依据。
企业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支持企业各级组织按照科学高效的管理和决策流程去实现企业发展规划目标的一项持续改进的系统工程。因此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必须根据信息技术在行业中应用的规律来制订信息化规划。根据在集团信息化规划和建设的一些经验体会,笔者认为在集团企业信息化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
(1)坚持围绕集团战略确定目标的原则。信息化规划一定要从集团企业经营战略出发而不是单纯地从信息系统的需求出发,避免陷入脱离企业发展目标而进行盲目建设的困境。企业信息化规划必须符合企业的发展水平和企业发展需求,必须与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相一致。
(2)坚持关注核心业务制定建设重点的原则。信息化规划应从经营管理的变革出发而不是从技术的变革出发,这有利于充分利用集团企业的现有资源来满足关键需求,避免信息系统无法有效地支持集团企业领导的决策。企业应关心与自身核心竞争有关的核心业务的发展,优先发展与核心业务相关的信息化系统,并在所需的人、财、物的投入上有所倾斜。
(3)坚持信息资源共享和安全实效相结合的原则。在规划各个核心应用系统建设时应选择具有各业务领域经验的成熟软件厂商为主以降低项目风险。在规划集团统一平台建设时应重点考虑各应用系统间信息双向的授权互动共享和高效的协同运作。在达到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目标的同时,应重视信息安全问题。
(4)坚持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的原则。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集团企业制订统一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信息化规划和建设必须强调以集团为主导,通过统筹规划,经费扶持等有力措施来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理顺各种关系,规范投资主体行为,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5)坚持需求牵引和效益驱动的原则。信息化规划坚持以需求为牵引,应切忌盲目冒进。除了重视集团层面的信息化建设外,突出核心基层企业是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和原动力,是信息之源。规划应调动集团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各种资金投入,确保信息化建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6)坚持先进性与经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信息化规划应具有前瞻性,避免出现信息技术与管理手段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的局面。与此同时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在达到同样实施效果和满足未来三五年业务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成熟可靠、经济可行的技术和方案,切忌好高骛远,盲目追求最新技术,增加项目风险。信息化建设采用新技术时也应考虑可实施性,切忌忽视企业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盲目上大项目,搞面子工程。
4、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架构
某集团公司作为上海着名的国有大型粮油企业集团,在上海的粮油经营和宏观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信息化建设近几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它的信息化规划和实施思路应对其他集团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遵循国家和地方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围绕集团国资发展战略,该集团提出了未来五年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的总体目标是“推进四大核心业务的应用系统建设,综合运用广域网网络和数据仓库平台,初步建立实现各系统间信息共享的集团信息化应用平台,为集团领导的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该集团的信息化建设主要目标近期将围绕数据平台、网络平台、应用平台和保障体系建设来开展,以此为基础形成数据集成模式的集团信息化总体架构;将来为配合集团集中控制的应用系统建设,将利用外高桥码头项目。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开展集团内外各系统间应用集成,形成应用集成模式的总体架构。
5、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数据平台是基础,网络平台是载体、应用平台是核心,标准化和安全体系是保障。该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也是围绕数据平台、网络平台、应用平台和保障体系建设来开展,并根据集团和各公司的经营模式、产品特点、管理流程规划了信息化建设的阶段任务。在此基础上,坚持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务求实效的原则,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以信息化投入促进效益增长,以效益增长加大信息化投入的良性循环。
5.1网络平台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集团信息化的根本保证。网络基础设施是所有应用的基础,是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步。未来该集团将基本形成以集团中心机房、仓储中心机房和外高桥储备码头中心机房为通信中心,以集团广域网为主干,与粮油信息专用网、子公司局域网互联的数据通信平台。
5.2应用平台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强该集团的集中管理和控制力度,分别进行集团层面的应用系统与四大业务基层应用系统建设,并由此构建整个集团应用平台。这是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实现集团现代化管理的保证。
基层单位的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是集团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团数据信息之源。因此该集团围绕四大核心业务重点进行粮油加工企业的系统建设、粮油储备企业的粮油储备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粮油仓储物流企业的外高桥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粮油贸易和零售业务的客户关系管理及供应链系统建设。
集团层面应用系统在继续完善满足对外宣传和信息要求的对外信息门户、满足信息共享和内部交流需要的对内信息门户、基于,技术的分析监控系统等的同时,该集团在集团总部层面还将重点着手对人力资源系统、报表数据采集系统、业务协同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
5.3数据平台(信息资源)建设
数据平台与网络资源是集团信息化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数据平台的建设要与网络建设和应用工程建设同步考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该集团的数据仓库系统是集团信息化平台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处理、、维护、分析的核心。未来随着集团报表数据采集系统、外高桥码头系统和系统实施完成,将进行数据平台(数据仓库)的二期建设,争取将数据仓库的经营数据范围覆盖到所有二级企业,报表数据范围覆盖到所有企业。
5.4保障体系建设
信息技术成功应用和效益最大化的一项重要条件是建立统一的信息保障体系。集团企业必须建立和形成符合自身管理要求的信息基础标准体系(包括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要领和逻辑数据库标准等)、信息管理开发利用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这些标准体系的建立和执行,是集团信息化建设避免重复投资、加速信息流通、实现信息授权共享、取得最大效益的基本前提和基础。
(1)信息基础标准体系。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基础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具有知识密集、资料密集、工作量大等特点的基础性系统工程。它是各个信息系统信息共享、交换和集成的保证。该集团信息标准化体系建设步骤如下:
第一步:从基础标准中核心的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着手,将外高桥码头项目乃至集团内的各类数据进行统一分类标准,为数据集成打下数据基础。
第二步:制订统一的平台和数据接换标准,建立各应用系统集成的技术标准,为应用集成打下技术基础。
第三步:制订各应用系统和网络系统设计开发的规范,优化基础设施配置规范和软件开发的质量水平,实现信息化过程的标准化。
(2)安全保障体系。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在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的同时,重点保障基础网络和重要应用系统的安全。
首先采用密码加密、完整性校验和实体鉴别等机制,实现局域网互联过程的安全可信连接和安全通信。
重点任务
具体工作
牵头单位
完成时限
局内任务分工
详细任务
责任科室
指导科室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全面承接落实市政府决定取消、下放和改变管理方式的行政许可事项。
区政府职转办、区司法局
持续推进
无行政许可
健全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动态调整行政权力事项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
区司法局、区政府职转办、
持续推进
健全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动态调整行政权力事项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
各有关科室
加强“渝快办”平台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确保线上线下数据同源,有效支撑“一件事一次办”“一窗综办”等特色服务推广应用。
区行政服务中心
2021年6月30日
落实“渝快办”平台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要求,确保线上线下数据同源,有效支撑依托“渝快办”开展特色服务的推广应用。
各有关科室
办公室
逐项梳理行政备案事项,规范备案程序,严禁以备案之名行审批之实。
区政府职转办、区司法局
2021年12月31日
各有关科室
办公室
深化减证便民,推广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逐步扩大告知承诺事项覆盖度。
区司法局、区发展改革委、区市场监管局
2021年6月30日
深化减证便民,按照市统计局统一工作部署,落实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所涉统计调查事项的告知承诺办理
综合统计科
(二)协同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贯彻落实《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标国内先进及全市改革要求推动营商环境实现大提升。
区发展改革委
持续推进
贯彻落实《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标国内先进及全市改革要求推动营商环境实现大提升。
各有关科室
办公室
围绕减环节、减时间、减成本,深化企业开办、办理施工许可、登记财产、获得电力等网上办理便捷度。
区市场监管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经济信息委
持续推进
围绕减环节、减时间、减成本,牵头深化登记财产网上办理便捷度,配合做好其他指标的网上办理便捷度深化工作。
各有关科室
办公室
积极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及时沟通对接,力争更多授权重庆改革试点事项在黔江先行先试。
区发展改革委
持续推进
配合区发改委积极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及时沟通对接,力争更多授权重庆改革试点事项在黔江先行先试
各有关科室
办公室
(三)持续优化网上政务服务效能
建成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监测和运维平台,提升电子政务外网承载能力,推动国、市延伸非涉密业务专网与电子政务外网对接整合,持续拓展电子政务外网覆盖范围。
区行政服务中心
2021年12月31日
积极对接市统计局,推进依申请办理事项行业办理系统同电子政务外网对接整合,持续拓展电子政务外网覆盖范围。
各有关科室
办公室
贯彻落实“渝快办”平台运行管理办法,加强“渝快办”平台和行业系统应用管理,对服务事项、数据共享、模块应用、信息反馈等进行规范管理。
区行政服务中心、区级有关部门
2021年6月30日
贯彻落实“渝快办”平台运行管理办法,规范应用“渝快办平台和行业系统
各有关科室
办公室
强化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的规范管理,严格落实受理、转办、调查整改、结果反馈、用户评议等工作流程,形成评价、反馈、改进、监督、考核全流程闭环,实现“好差评”主动评价数据全量归集,差评整改率、回访率达到100%;加强“好差评”数据综合分析应用,推动政务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区行政服务中心、区级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
持续推进
配合区行政服务中心,落实强化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形成评价、反馈、改进、监督、考核全流程闭环,实现“好差评”主动评价数据全量归集,差评整改率、回访率达到100%;提升主动好评率,争取实现0差评。
各有关科室
办公室
(四)有序推进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窗口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能力。
区行政服务中心、区级政务服务部门、各乡镇(街道)
持续推进
按照“应进必进”原则,确保全部依申请办理类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区政务服务大厅综合窗口办理,同时加强窗口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能力。
各有关科室
办公室
(五)着力推动公共服务利民便民
加快推进高频公证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实现申请受理、身份认证、材料提交和缴费全程网办。
区司法局、区行政服务中心
2021年12月31日
加快推进高频公证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实现申请受理、身份认证、材料提交和缴费全程网办。
各有关科室
办公室
深化“政务+邮政”政务服务双通道和“黔江政务通”掌上办事大厅建设,打通政务服务线上下单、上门揽件、邮寄送达、网点代办等全渠道代办服务。
区行政服务中心、中邮黔江分公司
持续推进
充分利用“政务+邮政”政务服务双通道和“黔江政务通”掌上办事大厅,落实政务服务线上下单、上门揽件、邮寄送达、网点代办等全渠道代办服务”
各有关科室
办公室
通过区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中心大力推广“黔江政务通”掌上办事大厅,积极引导企业和群众通过线上渠道申请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着力提高“黔江政务通”掌上办事大厅覆盖率,提升“渝快办”平台用户使用度。
区级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区行政服务中心
持续推进
大力推广“黔江政务通”掌上办事大厅,积极引导企业和群众通过线上渠道申请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着力提高“黔江政务通”掌上办事大厅覆盖率,提升“渝快办”平台用户使用度。
各有关科室
办公室
(六)全面落实政务服务“跨区县通办”
深化第一批、第二批“跨区县通办”事项办理深度,全面承接落实第三批“跨区县通办”事项,2021年12月底前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互通、无差别协同办理。
区政府职转办、区行政服务中心、区级有关部门
2021年12月31日
无
严格落实“跨区县通办”全流程监督管控机制,积极与其他区县探索并明确事项办理流转具体程序,逐项细化岗位职责、资料传输、联动方式等,对收件受理、过程办理、办结送达等环节实现全程跟踪、实时反馈。
区政府职转办、区行政服务中心、区级有关部门
2021年12月31日
严格落实“跨区县通办”全流程监督管控机制,积极与其他区县探索并明确事项办理流转具体程序,逐项细化岗位职责、资料传输、联动方式等,对收件受理、过程办理、办结送达等环节实现全程跟踪、实时反馈。
各有关科室
办公室
(七)统筹推进“跨省通办”和区域协作
贯彻落实《重庆市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工作方案》(渝府办发〔2020〕124号),巩固深化2020年底实现“跨省通办”政务服务事项工作成效,承接落实好市政府要求2021年底实现的“跨省通办”政务服务事项。
区政府职转办、区行政服务中心
按时序推进
贯彻落实《重庆市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工作方案》(渝府办发〔2020〕124号),巩固深化2020年底实现“跨省通办”政务服务事项工作成效,承接落实好市政府要求2021年底实现的“跨省通办”政务服务事项。
各有关科室
办公室
全面承接并做好第二批川渝通办事项清单,统一政务服务事项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办事流程等要素,2021年底前实现同一事项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同标准受理、无差别办理、行政审批结果互认。
区政府职转办、区行政服务中心
2021年12月31日
全面承接并做好第二批川渝通办事项清单,统一政务服务事项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办事流程等要素,2021年底前实现同一事项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同标准受理、无差别办理、行政审批结果互认。
各有关科室
办公室
探索推动黔江区、秀山县、张家界市、怀化市、湘西州、恩施州、铜仁市七地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战略合作,推进社保、养老、公积金、户口迁移、市场主体登记、婚姻登记、生育登记等领域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积极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和深度。
区政府职转办、区行政服务中心
按时序推进
探索推动黔江区、秀山县、张家界市、怀化市、湘西州、恩施州、铜仁市七地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战略合作,推进统计领域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积极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和深度。
各有关科室
办公室
(八)着力提升网上办事深度
立足“一网通办”“全程网办”,优化再造审批服务流程,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比例,提升在线办理成熟度。
区政府职转办、区行政服务中心
2021年12月31日
立足“一网通办”“全程网办”,优化再造审批服务流程,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比例,提升在线办理成熟度。
各有关科室
办公室
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渝快办”平台交办投诉处理事项响应率达100%。
区行政服务中心
持续推进
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渝快办”平台交办投诉处理事项响应率达100%。
各有关科室
办公室
推进证明类材料在线申请、开具和应用。
区政府职转办、区司法局、区行政服务中心
2021年12月31日
推进证明类材料在线申请、开具和应用。
各有关科室
(九)持续提升政务服务便捷度
2021年3月底前,区、乡两级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2021年版),确保数据同源、同步更新、同频服务。
区政府职转办、区司法局
2021年3月31日
按照区、乡两级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2021年版)动态更新调整我局政务事项,确保数据同源、同步更新、同频服务。
各有关科室
办公室
修订完善“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再梳理公布一批“零材料提交”“容缺受理”等事项清单。
区政府职转办
2021年9月30日
配合区政府职转办修订完善“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再梳理公布一批“零材料提交”“容缺受理”等事项清单。
各有关科室
办公室
持续推进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2021年底前,全区依申请类事项实际办理时间比法定时限平均减少80%以上、平均跑动次数不超过0.3次、即办件事项比例达到40%以上。
区行政服务中心
2021年12月31日
持续推进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在2021年底前全局依申请类事项实际办理时间比法定时限平均减少80%以上、平均跑动次数不超过0.3次、即办件事项比例达到40%以上。
各有关科室
办公室
(十三)大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双公示”信息归集,推进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中对“红黑名单”逢办必查,落实联合激励和惩戒措施,开展15个重点领域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区发展改革委
2021年12月31日
加强“双公示”信息归集,推进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中对“红黑名单”逢办必查,落实联合激励和惩戒措施。
统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办公室
一、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
坚持“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统一规划、资源共享、统一管理、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整合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和不断完善权属登记系统服务功能为重点,尽快建成与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并轨的基础信息设施,架构集应用、宣传、管理与服务一体化,在全县居于先进行列的政务、业务管理信息化体系。
(一)信息公开统筹兼顾原则。以公开为原则,对我县房产和重点工程工作所有非信息及部门的相关规定,分别在我局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网站。
(二)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分步实施原则。创新部门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和运行方式,以上网运行为原则,构建覆盖我局行业管理、行政执法权力的电子化机制,保证部门行政权力阳光运行的要求真正实现。
(三)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原则。按照县政府统一规划,在局机关及所属二级机构同步实施,在本系统内整体推进房产和重点工程建设管理行政权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四)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原则。以建立房地产市场和重点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为主线,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全面推进我局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做到规范标准、整合资源、信息共享、节约高效。
二、具体措施
(一)根据县政府《关于做好电子政务办公系统有关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设立专门机构(信息中心),抽调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具体负责局系统信息网络的总体设计、局域网站点设置和信息安全体系设置,为局系统信息网络及其设备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并对网络设备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二)各相关内设股室及所属二级机构要指定专业人员从事信息录报工作,由局办公室牵头邀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信息人员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
(三)凡涉及我局的所有行文在纸质材料上报签发的同时,一并由相关领导进行网批。各相关内设股室及所属二级机构每个月的工作计划、小结及宣传报道等在纸质材料上报的同时均需实行网报,信息宣传稿件每月不得低于3条,并记入年终考核。
(四)各相关内设股室及所属二级机构每天登录进入办公系统,浏览信息,收阅公文,及时准确安全地处理好公文,确保电子政务建设扎实有序开展,具体任务:
1、人秘股(办公室):主要负责国家、省、市、县近年来出台的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政策以及我局出台的规范性文件的汇总及网报,所发通知及文件需一并通过电子政务系统进行下发。
2、交易中心、产权产籍股、开发办:尽快实现房屋权属登记系统与市局数据库的联网。结合我县房产部门工作实际,适时开通网上房地产,实行新建商品房和存量房网上签约和备案。适时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情况和近期动态。
3、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推广使用住房保障信息系统,扩大统计覆盖面,实现对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以及全县保障性房源的有效监控,及时全县房改工作的基本情况和近期动态。
4、维修资金管理中心:实现科学的账户管理、快捷的资金划拨、动态的信息反馈、简易的信息查询,提高维修资金的收缴、管理和使用效率,为业主、物业服务企业、开发建设企业、政府主管机构和专户银行提供高效的交互平台。
5、物业管理股:主要负责全县物业管理的基本情况和近期动态以及小区业主的网上投诉。
6、住房保障股:主要负责全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建设和管理基本情况及近期动态。
7、工程股、工程技术股:主要负责全县重点工程建设公告、政策法规、质量管理及建设动态。
(五)信息中心具体确定1名文件收发员和系统管理员专门负责电子公文的传输、接收和网络维护等工作。及时对全县房产和重点工程建设的具体事宜及相关数据进行网上,对各相关职能股室具体业务和相关材料网上下载工作和信息工作进行动态考评,积极推广应用电子政务办公系统。
四、组织实施
建立我局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按照全县的统一部署,抓紧推进落实。
(一)组织领导。局成立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组,组长由书记担任,副组长:,各相关内设股室及所属二级机构负责人为成员,并指定专人为信息员,确保我局信息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工作步骤。我局信息化建设工作分三个阶段推进:
1、制订方案阶段(3月28日~4月5日)。根据县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局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实际,研究制定《县房产和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电子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并报县政府办公室。
2、实施建设阶段(4月5日―4月30日)。根据县政府《关于做好电子政务办公系统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依据《县房产和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电子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分头组织实施。
①根据县政府提供的“市电子政务系统”,建立统一的电子平台系统,对各权力运行流程进行明确,建立对外受理系统,完善全局系统的网站建设。
②对人员进行系统的操作培训工作,确保相关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电子系统的正确、准确运行工作。
为进一步提升公务员对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的掌握了解与实际应用能力,切实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全面推进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协调发展,根据国家、本市公务培训有关要求,结合《关于开展区公务员“全员学本领,岗位大练兵”活动实施意见》五年培训规划,决定2008年在全区公务员中开展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有关活动方案如下: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全区广大公务员加深对推进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工作重大战略意义的认识,掌握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网上办公实务,了解信息安全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提高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工作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培训对象
全区处级及以下公务员。
三、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两部分。理论知识包括电子政务理论、信息安全知识和信息化规范性文件等内容;实务操作包括Office操作技能和区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使用操作。
处级干部重点掌握查询、审批等办公自动化系统功能;科级领导干部重点掌握办文流程和Office基本操作;科级及以下公务员全面掌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使用,熟练掌握Office操作技能。
四、培训形式
(一)集中培训
1、由区信息委、区人事局统一组织各单位信息化与电子政务骨干人员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技能培训(含市人事局、市公安局组织的网络安全培训)。
2、由各单位根据实际,开展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应用培训,重点解决学习培训中遇到的难点、疑点问题,加深对相关知识技能的了解和掌握。
3、由各主管单位根据工作实际,开展业务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培训,熟悉掌握业务信息系统应用,提高业务信息系统应用效率。
4、由区人事局、区信息委组织各单位人事干部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熟悉掌握组织人事干部业务系统,提高应用能力。
(二)个人自学
登录区办公业务网(,通过“区公务员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系统提供的学习资料及课件,学习理论知识,练习实务操作,把握信息化与电子政务有关知识要点,熟练掌握区办公自动化系统功能。
(三)网上自测
通过“区公务员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系统,进行网上模拟测试,熟悉测试内容,为达标测试做好准备。
(四)技能竞赛
组织区信息化与电子政务技能竞赛,以赛促训,以竞赛检验培训的实际效果。
五、培训考核
培训结束后,将采取上机操作的形式,对公务员参加培训情况进行达标测试(1954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学员可不参加测试)。测试分理论知识测试和实务操作测试,两项测试均通过者视为培训合格。公务员培训考核结果将作为公务员个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无故不参加培训或培训不合格者,当年度考核不得评为称职(含)以上等次。各单位公务员培训情况纳入本单位年度目标考核。
六、培训步骤
培训历经9个月,分前期准备、宣传动员、学习培训、达标测试、技能竞赛和总结评比六个阶段(具体安排见附表)。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2008年3—5月中下旬),确定全区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具体内容,开发公务员电子政务培训系统,编制达标测试和竞赛题库,完成全区新版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安装,调试工作。
第二阶段:宣传动员(6月中上旬),召开全区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动员会,对公务员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进行部署安排。
第三阶段:学习培训(6月中下旬—8月),组织各单位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应用的骨干人员进行区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培训,同时参加市人事局、市公安局组织的网络安全培训。各单位就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活动进行再动员,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活动方案,开展专题辅导,组织学员进行网上自学、自测等。
第四阶段:达标测试(9月),组织全区公务员进行网上达标测试。
第五阶段:技能竞赛(10月),组织全区公务员信息化与电子政务技能竞赛。
第六阶段:总结评比(11月),对培训工作进行总结,评选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七、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在全区公务员中开展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是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转变政府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勤政廉政建设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全区公务员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活动由区公务员岗位练兵领导小组总负责,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负责组织协调,区信息化委员会负责培训内容的具体实施。各单位要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负实责具体抓的培训工作机制,落实责任科室,指定专人负责。切实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培训工作积极、有序地开展。
一、工作目标
1、建设一支技术精良、保障有力、反应快速、服务到位的现代化技术支持服务队伍。
2、探索中小学信息化工程后续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
3、确保中小学信息化工程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服务。
4、降低设备维护服务成本,提高设备完好率和使用效率,做到政府满意、学校满意、群众满意。
二、组织机构
1、成立隶属于*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由信息中心组织建立起覆盖全市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为学校提供设备技术和设备应用的支持服务(见附件)。
*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增挂*市信息化工程技术支持服务站牌子,扩大服务范围,确保全市信息化设备的安全运行。
2、各学校要成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有一名校级领导分管教育信息化工作。各校要设立一名信息技术专干,负责本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管理、培训、应用及技术支持服务。
3、按地理进行技术服务区域划分,信息技术中心为总站,下设四个分站:东片分站、北片分站、西片分站和镇内片分站。由总站技术人员包片,每个分站聘任1~2名兼职技术人员协助工作。形成一个“中心—片—校”的三级技术服务体系。
4、由信息技术中心牵头,成立*市技术服务协会,统领各分站工作。建立并吸收各校技术人员参加的QQ群,以网络的方式及时沟通解决应急性技术难题。
三、经费保障
加大投入,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保证。教育信息化建设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信息化建设所需资金。各学校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投入重点,优先安排。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引入市场运行机制,实现“谁投入,谁开发,谁受益”。
1.争取政府对信息中心日常办公经费有所投入,保证信息化工程技术支持服务常设机构工作正常运行。
2.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及网站建设的有关规定,每年投入60万元资金,用于中心网站的软件、硬件的安全维护、技术支持以及相关人员的培训等。其中,市教育局信息中心按照支持服务体系的考核等级,每年拨款30万元(每月拨款三万元左右)、再争取政府每年配套30万元资金,用于信息化工程的技术支持服务具体相关工作,做到专款专用。
以上费用用于全市各中小学设备的管理、维护、农村远程教育设备的维护、农村远程教室的维护、中心网站的维护与软件的升级等费用支出。
四、工作流程
(一)资格认定
1、教育信息技术中心要制定技术人员标准,按标准对片分站和学校技术维护员进行实际考核认定后,颁发资格证书,并备案。
2.实行动态资格管理。教育信息技术中心要每年组织有关专家对片分站及校技术员进行1~2次资格认定,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服务技术人员取消其资格。
(二)维修程序
1、学校信息技术专干是学校设备维修的第一责任人,负责设备故障的排除,或上报服务站。
2、服务站在接到设备故障报告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QQ群或派专职人员或委托片分站技术支持的兼职服务人员上门进行故障确认和排除。
3、硬件故障,属于质保期内的设备,应通知该设备企业的售后服务机构上门维修。对送厂家返修的,应安排备件,进行临时更换使用,确保不影响学校使用。对已过质保期的设备由服务站派专职服务人员上门维修、更换。
4.对于服务站和企业售后服务机构在维修中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将报大连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协商解决,服务站对维修结果进行回访和确认。
五、技术培训
1、教育信息技术中心负责对兼职技术支持服务人员和学校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培训。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围绕“创新教育、精致学校、高效课堂、幸福师生”工作主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和整合为核心,以提高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推进“三通二平台”工作,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全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主要目标
1.加大投入,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前,实现农村教学点光纤“校校通”。
2.加强学校信息中心管理,开展学校信息中心星级创建活动。
3.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建成数字化校园。
4.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50%的教师接受教育技术中级培训。
5.完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新建优质教学资源500G,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6.开展网络教学教研,实施同步课堂,同步教研,促进教育均衡。
7.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促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多媒体课堂使用率达60%以上,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技术支撑。
8.加强校园网安全管理,确保系统信息安全。
三、工作任务
1.提高数字化办公水平。加强县教育信息网和学校门户网站、学科专题网站建设,做到网站设计科学合理,内容及时更新。进一步扩大办公平台的使用范围,实现公文管理、资料交换网络化,节约办公成本。推行电子备课,从2013年春学期起,全县中小学逐步使用电子备课平台,从纸质备课向电子备课转变,提高工作效率。
2.加快数字化资源建设。要充分利用省市级资源平台,加强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不断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提高现有教育资源应用效益。进一步整合资源制作力量,通过开展优秀课件、优秀电子教案、优秀课堂教学实录评比等活动,开发一批新的优质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县内名师示范作用、引领作用,搭建教育名师大课堂视频平台,宣传、推广名师的先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提高全县教师教学水平。要依托名校,建设网络学校和网络课堂,推进网络教研,让优质教学资源在全县全面快速共享。充分应用现有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开展同步课堂教学活动,县城学校、中心小学每学期要与村级学校至少进行两次以上交流。做好省级优质资源的征订、推广和使用,要按小学每生12元/年、初(高)中每生16元/年的省定标准,订齐订足资源,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全覆盖,达到“优质教学资源班班通”。
3.提升师生信息素养。进一步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初级培训的基础上,逐步开展中级培训,特别要加强学校领导、教学研究人员、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训,使他们能熟练利用信息技术探究实践新的教学方式;要开足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课外学习的深度融合,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开展网上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实名网络学习空间发展教师、学生,力争在3年时间内,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推动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
4.提高平台管理水平。要进一步建设并运行好两个平台。一是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要做好省级平台优质教育资源的推介宣传,为课堂教学直接服务,实现资源共享;要加大资源建设力度,不断丰富资源库内容,每年每位教师要上传课件、教案不少于100件,不断提高我县优质教育资源在省优质资源库中的占有比例。二是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学生成长管理信息系统、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教育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教育装备管理信息系统(中小学图书管理平台、计算机房使用管理平台、实验操作管理平台)等,要强化教育基础数据的采集、处理和管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要做好动态管理和监控,促进系统应用、管理和监控,确保图书流通率、计算机房使用率和实验操作率,发挥教育装备在教学中的作用,要加强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为教育决策和教育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支撑。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县教育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由党委委员和电教中心、教研室、计财科、督导室等科室负责人组成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计划制定、工作部署和推进。各学校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标准,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每项工作有专人落实,专人管理。要加强网管员队伍建设,落实网管员工作待遇,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制定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评聘办法,以高素质人才队伍支撑教育信息化高水平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