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杭州文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2-02-09 12:40:39

序论:在您撰写杭州文化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杭州文化论文

第1篇

首届杭州女装文化发展论坛,是顺应杭州女装的迅猛发展而策划举办的一次大型行业性论坛。杭州是一个历史人文、山水秀色极其丰富的城市,具有最典型的江南风格,正如白居易所描绘的:“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杭州的人文山水孕育了温婉秀媚的江南丝绸文化,这成为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气质。正是杭州这份独特的女儿气质,孕育催生了独具江南风韵的杭州女装,从九十年代初开始,经过多年的发展,杭州女装逐渐在国内服装界浮出水面,杭州女装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杭州女装具有“清新而不张扬,休闲而不轻浮,婉约又融合着时尚”的独特风格,这一点已经被国内消费者所接受,杭州女装产业进入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

杭州市政当局看到了这一趋势,为发展这一与杭州的城市品格相适应的都市型工业,培育杭州新的经济增长点,杭州市政府顺势提出打造“中国女装之都”的战略,决心塑造“中国女装看杭州”的城市品牌。为此专门成立了女装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杭州女装发展战略。自从2000年杭州女装整体亮相北京引起世人关注之后,杭州女装整体形象的打造就如火如荼,2002年,一系列的活动依然异彩纷呈:

杭州女装整体形象活动的打造活动进行得轰轰烈烈,也取得很大的成效,杭州女装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但是,杭州女装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要想再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建立在中国服装界的强势地位,从而实现打造“中国女装之都”的战略,就必须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奠定“中国女装之都”的基本要素是什么,杭州女装发展的根本是什么?文化。服装品牌的背后是文化,文化才是女装发展的根本。因此,在杭州女装的整体形象热烈塑造之后,在一系列的感性活动之后,理性的整合势在必行。因此,为了对杭州女装整体形象系列活动的整合,杭州女装产业领导发展小组决定,举行首届杭州女装文化发展论坛,要从深层次来探讨杭州女装产业的发展根本。 大型行业论坛的商业运作挑战,深度挖掘论坛的商业价值

按造杭州市政府的一贯作风,任何经贸活动都应该按市场化来进行运作,杭州西湖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就体现了杭州市政府的市场化思维。市政府要举办首届杭州女装文化发展论坛,同样要进行市场化运作,市政府只作适当的支持,主要经费由市场解决。因此,首届杭州女装文化论坛就交给我们来策划承办。

我们接到市政府的有关批文时,已经是10月底,而举办日期就定在12月21日(这一天正好是杭州女装发展工作会议举办一周年)。从经费的筹集到策划承办,只有不到两个月时间!一般市场化运作的大型公众活动,准备时期至少需要半年以上,这还都会显得紧张,而我们只有不到两个月,准确的说,是40天!而我们必须在短短的40天内寻找到赞助商,并组织策划整个活动,其难度可想而知。

的确,我们面临着两个关键难题:一是接近年底,多数企业的宣传预算基本用完,要拨出经费赞助难度相当大;而且,10、11月杭州举办得轰轰烈烈的西湖博览会,各家企业游走于会场展馆之中,已经精疲力竭,因此企业年底参与公众活动的热情锐减,我们能否寻找到肯积极赞助本次论坛的企业,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在年末,文化名人档期一般都比较紧张,如不早点联系,恐怕就很难邀请到合适的文化名人来参与论坛,而要确定主讲的文化名人,就得首先寻找到赞助商,毕竟预算约束着我们的选择啊,所以寻找赞助企业的时间更加紧迫。

时间真是刻不容缓!虽然我们策划过很多活动,但象时间这么紧张的公众活动策划还是头一次,真是对我们策划组织能力的极大挑战。经过讨论,我们立即成立了“杭州女装文化发展论坛组委会”,并很快明确了论坛的基本思路:以“霓裳寻根”为本次论坛的主题,提出“文化是女装发展的根本”的鲜明主张,通过不同领域文化名人交叉碰撞,从不同角度来探讨杭州女装文化,从而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同时要通过媒体的广泛参与,让一般大众参与到杭州女装文化的讨论中来。11月1日,我们拟定了基本的策划方案:会期为一天,邀请5名文化名人、服装专家作为论坛的主讲,中午进行30分钟的女装秀,会场容纳200—250人左右,浙江、杭州的各大媒体均在邀请之列。当然,这只是一份初步的策划方案,具体的执行方案必须根据赞助的落实情况进行调整。

由于这是一个学术味较浓、行业性的论坛,之前还没有类似的商业化操作,所以,我们只有仔细研究本次论坛,精心策划,挖掘出它的商业价值,才有可能将本次论坛办好。通过连夜讨论,我们拟定了本次论坛的赞助方案:

一、首届杭州女装论坛的冠名权。我们深知,论坛的主要经费来源只能来自论坛冠名的企业,而要争取到企业冠名这么一个文化论坛,一方面冠名企业要与论坛有一定的关联性;另一方面是必须要明确列出冠名赞助企业的赞助权益。经过反复讨论,我们挖掘出冠名企业获得的18条权益:

(1)论坛由冠名企业独家冠名

(2)建议论坛新闻会在冠名企业举行

(3)将冠名企业列入协办单位

(4)冠名企业针对本届论坛如需作主题推广活动,活动组委会可适当配合组织并商议相关管理费用。

(5)电视台对冠名企业法人(代表)进行电视专访

(6)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西子霓裳》栏目设的本次论坛专题节目予以报道

(7)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教育科技、影视文化等频道对本届论坛都有新闻或专题报道

(8)西湖明珠频道《文化动态》全程跟踪报道

(9)钱江晚报《杭州女装文化大家谈》大幅报道本次论坛

(10)中国服饰报予以报道

(11)中国女装网(suite-dress.com)女装文化论坛专栏予以报道

(12)冠名企业派代表参与名人女装文化论谈专题

(13)论坛专题VCD中出现冠名企业简介,并向冠名企业赠送8盘VCD

(14)论坛会现场悬挂冠名企业条幅四条

(15)论坛主讲台背景展示上予以冠名企业名称出现

(16)论坛会现场投影屏播放冠名企业概况(播放资料由冠名企业提供)

(17)赠送论坛会看板广告二块(免费设计看板广告两幅)

(18)赠送会刊纪念册封面、封底广告,并向冠名企业赠送会刊8本

看着这洋洋洒洒的18条赞助权益,我们都不禁感慨,原来一个学术论坛居然也具有这么大的商业价值!我们有信心把这次论坛的商业化运作成功。

二、论坛会场看版广告。我们开始能够想到的,就是冠名赞助。受体育运动比赛商业操作的启发,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够在论坛现场也放置看版广告呢。我们的与会代表都是杭州的女装生产流通企业,这么多企业云集一堂,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那么,作服装企业生意的企业,应该对这些企业客户感兴趣,这绝对是一次向企业客户展示形象的绝好时机。而且,我们方案当中,将广泛邀请各大媒体进行跟踪报道,透过媒体的辐射,这些看版的广告价值就不仅限于会场,而能够扩散到公众当中去。而且,看版广告的费用也比较合理,比刊登一次报纸通栏广告还低(根据会场看版的位置,我们把看版类型分为A、B两类,A类为10000元,B类为5000元,一共20块左右),但效果却远远超出通栏广告,而且针对性极强。我们相信一定能够把这些看版推广出去。

三、论坛会刊广告。作为一次较高规格的行业论坛,应该为与会代表准备有关的书面资料,通常的论坛会刊都是给与会代表发一些打印复印资料就好了。我们一开始也是这么考虑的,毕竟这样比较节约成本嘛。但我们一位同事提醒我们说,我们可以参考西湖博览会的做法,西湖博览会的会刊都有大量的企业在上边作广告,我们也可以呀。真是个好主意,要知道,我们运作论坛的经费主要靠市场筹集,必须尽可能大地挖掘它的商业价值。因此,我们可以印刷精美的会刊,编辑进去杭州女装的发展、历史文化、服装营销、女装品牌案例,让它成为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刊物。这样,不但提高了本次论坛的社会效果,给女装企业代表提供了借鉴,同时也能够弥补一部分经费。而这本会刊因为密集在大杭州服装圈子里,在上面作广告不但针对性很强,而且影响范围也相对较大,所以应该具有相当大的广告价值。 锁定三类企业作为赞助目标

由于时间紧迫,我们许多工作必须同时进行,而最关键的就是赞助经费的落实,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过讨论分析,我们将目标锁定在以下几类企业:

一是杭州女装企业。毕竟这是杭州女装企业的一次盛会,比较容易获得杭州各界的关注,因此,杭州女装企业参与赞助宣传自己的需求有一定的基础;

二、服装流通企业。包括大型百货商场(其中女装销售是百货店的重要销售主力,因而吸引众多女装企业进入应该会有帮助,所以是一类重要的赞助商)、服装批发商城(如四季青服装批发市场等,他们的主要客户就是服装企业,众多服装企业撑起了服装批发市场使之成为炙手可热的黄金商铺,而女装企业更是他们的主要客户群体,所以服装批发市场应该会是我们寻求冠名企业的主要目标)。

三、纺织面料企业。纺织面料企业是杭州乃至浙江地区的一个重要产业群,地处柯桥的中国轻纺城是亚太地区最大的面料集散地,在服装的产业链中,纺织面料企业处在服装企业的上游,服装企业就是纺织面料企业的客户群。所以,在这么一次有众多女装企业参加的集会上宣传展示自己,恐怕要比参加一次大型展览要有效得多。因此,纺织面料企业成为我们的一个重要目标。

锁定赞助目标后,我们进行了细致的分工,一方面要广发传真,另一方面要主动接触企业,各个人员负责的目标企业划分得非常清楚。而对表现出意向的企业要花大力气进行深入接触。一切工作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但是我们的心始终在悬着,因为毕竟时间太紧张了,即使寻找到意向客户,企业也需要一个决策的过程,所以时间真的是非常的宝贵。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 某服饰广场——从顶峰到谷底

正当我们在加紧准备的时候,11月3日,我们在去联络一家服装批发市场的路上,收到公司打来的电话,说是有一家叫“衡圣(化名)”的公司打电话来,不知什么事,我们一下子没反应过来。打电话过去,找到他们的企划部经理,原来就是某服饰广场——我们很早就有过接触的一个客户,这是一家由香港衡圣(化名)集团投资的经营服装批发零售的高档服装批发市场。恰好我们要去的地方离某服饰城不远,我们迅速办完事情,就直奔某服装广场。一问才知道,是他们香港老板看到我们的赞助方案后,比较感兴趣,就叫企划部跟我们联系。因为某服饰广场今年9月份刚刚开张,虽然招商的效果比较满意,但开始的几个月内市场的人气还没有形成,所以他们也需要借助各种活动来提升某服饰广场的知名度,从而增强商户的经营信心,因此他们对赞助首届杭州女装文化发展论坛比较有兴趣。香港企业家果然是跟内地企业的观念不一样,能够看到赞助这么一次行业盛会的潜在价值,我们向他们申明了这次论坛的意义,并谈了我们拟定的赞助方案,他们表现出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因为冠名赞助涉及金额较大,需要报经董事会讨论,但他们非常爽快的先定下了两块看版。我们交流得很愉快,并在企划部经理的陪同下,走访了广场内的几家服装企业,之后约定我们回去后给他们发来有关赞助的权益问题,他们董事会再仔细考虑一下。我们迅速将整理好的赞助方案文本传了过去,第二天他们就电话过来表示同意进行合作(独家冠名赞助),并要求我们就不要再与其他企业联系了(当时我们在同时联系几个比较有可能的企业)。得到这个答复真是令我们欣喜万分,我们怎么也没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我们当然满口答应,然后按照他们的要求立即着手准备合同。我们当时真是感到万分幸运,全公司上下士气高涨,在这种气氛下,我们放弃了其他努力,工作的重心立即转到策划执行的具体事务上去了。一切似乎都那么顺利,我们甚至想,刚接到批文的时候高估了策划承办本次论坛的难度,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困难。但是,事情从来就不可能那么顺利,我们把合同文本提交过去之后,双方就一些具体事项又进行了多次沟通。正当我们满怀希望,不断敦促对方签订合同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隐约感到事情有点不妙。一个星期后,对方的答复证实了我们的担心,由于香港衡圣(化名)集团与杭州合作伙伴的特殊关系,杭州的合作伙伴不同意赞助本次论坛,虽然香港衡圣(化名)集团也做出了比较多的努力,但还是无法扭转杭州合作伙伴的意见,衡圣(化名)集团方面只好对我们表示歉意。 东方文化园——柳暗花明又一村

某服饰广场让我们经历了从顶峰到谷底的震撼体验,同时我们的时间变得更加紧迫,现在只剩下一个月时间了。一切又得从头开始,我们之后又陆续与其他单位进行了联系。但正如我们之前所预料到的,难度非常大。一家有一定知名度的服装企业表示,举办女装文化论坛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可惜时机不合适,因为他们公司今年已经完成20002年的计划,如果女装论坛放在明年春季,他们公司一定会全力赞助,因为这的确是服装企业提升自身品牌形象、跟服装品牌非常吻合的一次公众活动,但今年就没有办法了。冠名企业的寻找陷入了僵局,当然,看版广告倒是取得一些进展,经过我们的努力,获得了杭州解放百货女装部的大力支持,购买了一部分得看版;凯喜雅丝绸也预定了其中的两块(A类),杭州金富春纺织也给予了支持(预定了两块B类看版),总算筹到了一部分的经费;同时浙江航民集团(一家主要从事纺织印染的企业集团)也对我们会刊进行了大力支持,这样可以弥补一些基本的费用。我们到现在还庆幸,由于对论坛的广告价值进行了比较充分的挖掘,总算在冠名企业还没有眉目的时候,通过看版和会刊,获得了一些经费(一般论坛还没有想到论坛现场和会刊的商业价值)。

时间在一天天过去,冠名企业依然没有落实。我们只有在继续寻找,当然,原先其他业务同时在进行。事情往往在你看起来没有希望的时候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转变,正当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公司一位同事提起,他曾经跟杭州东方文化园的营销副总谈起过论坛的事情,当时他就说可以合作来作这件事。不过由于我们的思路一直局限于服装、纺织与流通企业,根本没有想到其他企业,也就没把东方文化园考虑在内。现在提起,对啊,不一定非得是纺织服装类企业啊。我们办的是女装文化发展论坛,本身就是一次文化活动啊。东方文化园也是能够跟我们的论坛主题相吻合的啊,为什么不能让东方文化园来冠名呢。再进一步分析,东方文化园内的太虚度假酒店正在紧张建设中,预计今年要开张,把论坛放在东方文化园举行,对东方文化园来说,不是能够把将要开张的太虚度假酒店以及东方文化园推向市场吗?我们立即跟东方文化园的副总(瞿总)取得了联系,跟他说明了我们的想法。瞿总听了的确也很感兴趣,就让我们到东方文化园去一趟进行详谈。第二天是星期六,天还下着蒙蒙的细雨,但是,这个消息让我们又重新看到了希望,于是我们一早就驱车赶往东方文化园。谈过之后,瞿总又带我们参观了东方文化园,包括佛教区、道教区、儒教区以及养生区,走在东方文化园里,我们发现这里已经浓缩了东方文化的精髓,整个建筑、文化氛围都非常适合举办一次文化论坛。整个格调非常吻合“杭州女装文化发展论坛”,到了这里,我们才发现,其实由东方文化园来冠名,称为“东方文化园·首届杭州女装文化发展论坛”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这样我们的整个论坛将完全渗透进去了文化的味道,要知道,杭州女装文化,必须汲取中国乃至东方的文化滋养,形成自己的文化特性,才能够建立自己的文化风格。而在浓缩了东方文化精髓、深刻体现东方文化经典元素的东方文化园探讨杭州女装文化,真是一个绝佳的创意。没想到,一个偶然居然成就了一个绝妙的策划创意。我们与东方文化园方面对在东方文化园内举办“首届杭州女装文化发展论坛”达成了共识:在东方文化园举办杭州女装文化发展论坛对双方来说是一次双赢的合作。当然,东方文化园的太虚度假酒店目前还在施工当中,不过他们计划中定于12月28日正式开张营业,只要加紧速度,是能够保证12月21日顺利举办论坛的,东方文化园的承诺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论坛成功有望。经过与东方文化园董事长徐关兴的进一步沟通和讨价还价,我们达成了合作的意向。双方决定采取“现金赞助+实物赞助(酒店租赁、餐饮供应等)”!

方式进行合作,东方文化园保证加快太虚酒店的施工进度,确保本次论坛能够顺利进行。在与董事长进行沟通的当天就迅速签下了合作协议(我们已经不能够再拖了,何况我们也担心夜长梦多啊),支票星期一就开出。至此,赞助商的寻求工作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我们的论坛也就有了保证。本次论坛市场化运作的意图也算是有了一个交待。真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多方协调与论坛准备同时进行

在我们积极寻求论坛赞助的时候,我们的内部策划协调也在同时进行。因为一开始我们就认识到,时间紧迫,不可能一点一点来做,必须寻求赞助与内部准备同时进行。因为赞助落实之后才进行准备工作,肯定是无法顺利举办的。所以,我们在拟定赞助方案的同时还拟定了论坛的策划执行的详细方案,方案细致到每一天该做什么,该完成到什么程度都有详细的规定,确保所有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一方面,拟邀请的媒体确定之后,我们进行了多次的协调与确认。因为媒体众多,所以协调的工作量也比较大,往往是白天刚与一家企业谈完,晚上又得与媒体人士进行详细沟通,同时也听取媒体对本次论坛的意见与建议。最终我们把浙江省、杭州杭州市的媒体基本协调完毕,这也保证了我们给冠名赞助单位的权益。另一方面,我们与女装领导发展小组、杭州市服装协会、杭州市服装设计师协会共同协作,选定、确认候选的主讲人,经过通过各个方面关系的多方协调与联系,最终我们敲定主讲人为:包铭新:东华大学服装学院教授、中国时装评论委员会副主席;何水法:全国百杰画家之一、知名文化人;何赛飞:著名越剧、电影、电视剧演员;李超德: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张辛可:中国时装评论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2月20日,我们部分员工为了布置现场,从早上一早一直工作到12月21日凌晨一点,早上7点又得起床负责接待与会代表,表现出可贵的敬业精神。而在确定东方文化园作为本次论坛的赞助单位之后,东方文化园的全体员工也体现出非!

第2篇

经过在英国将近两年的学习生活,申圣已经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2011年秋天,在诺丁汉特伦特大学主修“心理学与特殊融合教育”的王申圣,从28万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伦敦奥运会的一名观众服务志愿者。她告诉我,为观众服务是辛苦的,但同时,也能收获很多快乐,比如申圣利用工作间隙细心观察英国在奥运会期间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所展示的英伦文化,从中增长了不少见识。

开幕式:充满了慢热、从容

和对经典的尊崇

都说英国人是慢热的,在伦敦生活的日子里,王申圣深深体会到这一点:与许多国家百姓喜欢“凑热闹”不同,不少当地人选择出去旅行,避开因奥运而至的蜂拥人群。直到奥运会前三个月,英国本土对于奥运会的宣传攻势才渐渐展开:开幕式前一个月,奥运广告牌才出现在街头,伦敦一些主要街区和著名景点也才有了火热的奥运气氛,各种出售奥运纪念品的小摊越来越多地出现。

7月27日上午8点12分到8点15分,在伦敦街头矗立了几百年的大本钟以40响浑厚的响声,将清晨的伦敦叫醒,迎接奥运。这是自1952年英国国王乔治六世葬礼之后,大本钟第一次在非常规时间敲响,对于固守传统的英国人来说,这是个让人惊讶的大事。

尽管伦敦当地的奥运热火燃烧得有些迟,但拥有璀璨历史的英国却明显想借着这次机会好好宣传一下本国文化。很显然,2012年奥运会对于英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项体育盛事那么简单。也许是因为已经举办过多届奥运会,英国人从容不迫地在此期间通过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经济的交流,重回到世界的中心。

英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度,而要说到现代英国文化,最值得英国人骄傲的两点,无疑是职业体育的起始,尤其是现代足球的发端以及60年不衰的流行乐。英国摇滚在最动人心弦的艺术种类里占据着牢不可破的地位。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导演博伊尔早就说过:“英国有着最杰出的音乐传统,很多人都把英国音乐看做是指路明灯。在开幕式上,我们希望能够再为全世界的观众呈现出一个音乐的世界。”

英国人说到做到,真的打造了奥运历史上最摇滚的开幕式。开幕式那天,王申圣看到了她的偶像—披头士曾经的主要创作人、二十世纪顶级音乐的标志、现今已70岁的麦卡特尼高举双手出现在伦敦碗中,《Hey,Jude》的歌声响彻伦敦;还听到了性手枪乐队当年由于攻击女王而被禁的曲子《上帝拯救女王》,也在开幕式现场响起。开幕是音乐,闭幕也是音乐。以“英国音乐交响曲”为主题的闭幕式,将英伦音乐50年的精华呈献给世界。伦敦奥运会从头唱到尾,3个小时的闭幕式无疑是英伦摇滚与流行音乐的大派对,一个万众狂欢的超级演唱会。

戏剧节:莎士比亚无处不在

莎士比亚戏剧节是伦敦奥运期间文化系列活动的重头戏,它将一直延续到11月。很显然,来自中国的小姑娘不会错过这位经常在语文课本上提到的大文豪。

“环球莎士比亚戏剧节”,这是莎士比亚戏剧演出阵容最强大的一次,正如中国学生要学习古代文言文,莎士比亚作品也是英国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文之一。作为一个中途闯入的“门外汉”,王申圣走进了活动现场——伦敦泰晤士河边的当年莎翁多部名剧首演地环球剧院,观看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戏剧团体用37种语言分别上演的莎士比亚的37部剧作。

王申圣告诉我,今天的环球剧院仍保持着16世纪的模样,轮番上演着莎士比亚经典戏剧,甚至还保留着“站着看戏”的传统。据说,莎士比亚时代的“站票观众”花1个便士就可以站在院子里看戏,如今的票价自然要贵上许多,除了一个全年开放的展览馆,剧院还定期举行免费的讲习班、朗诵会,让英国的戏剧艺术发扬光大。

所有戏剧中,让申圣印象最深的是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导演的普通话版话剧《理查三世》,剧情中加入了中国风的元素,赢得满堂喝彩。

此外,王申圣还观看了完成于1611年,被文学评论家认为是莎士比亚“诗的遗嘱”—传奇剧《暴风雨》。那些立体饱满的人物、多线穿插的剧情,使一个简单的故事有了更宏大的体量,也让中国小姑娘感触到了英国艺术的博大精深。

“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我们总能看到这样无限广阔的世界。他就像一位魔法师,把人生浓缩成无数瓶精华,每个故事倒上几滴,已经浑然是个小世界,故事里的人好像都离我们很远,细细回味时,又仿佛就在你我身边。那个暴风雨小岛就是我们自己的内心,我们在那里惩罚敌人,也反省自己,最终的和解,大概就是走出自我世界再重新尝试的象征,一场风暴即一场思考。”

名人牌:纪念没有国界

被誉为英国“国民作家”的狄更斯当年写作《雾都孤儿》的四层故居,就在王申圣等志愿者来回路上常路过的地铁站附近,路名叫做道提街。

这次为了纪念狄更斯诞生200周年和奥运会召开,当地特别投入310万英镑对整个故居做恢复和扩容。310万英镑所带来的效果是,使得这个故居能够重现当年的特殊风味,以及更好地保护建筑物本身。最核心的就是让博物馆扩容并重现维多利亚时期的原始风貌。

第3篇

关键词: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问题,策略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关资料表明,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价值,并且还在以5%的速度递增。杭州在 《杭州十大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5- 2010 年) 》 中提出 “创意产业” 要成为 “杭州文化的支柱产业”,并建立了创意产业园区,综合实力已排名全国第五位。

一、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

(一)发展势头良好

据初步测算,2008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579.8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增长17.6%,高于杭州市GDP增速6.6个百分点,高于杭州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3.8个百分点,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杭州市GDP的比重达12.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3.2%。

(二)以产业园区为依托

以产业园区为依托,促进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杭州确定将西湖创意谷,之江文化创意园 ,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 ,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 创意良渚基地 ,西溪创意产业园 ,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园 ,下沙大学科技园, 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等十大园区作为主平台,推动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集群发展。如果说“LOFT49”的出现,让我们感受到了杭州城市一隅的神秘气息,明白了什么是文化创意产业,那么如今西湖创意谷、之江文化创意园等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将有力推动杭州成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三)产业分层发展

以文化艺术、信息服务、设计服务和咨询策划为主要摘要内容的相关层,2008年实现增加值354.94亿元,同比增长14.8%,占全部文化创意产业的61.2%。硕士论文,问题。硕士论文,问题。

(四)文化创意活动日益丰富

2008年,杭州坚持以“五个一工程”建设为龙头,精心策划和举办西湖博览会、中国国际动漫节等重大文化创意活动,大力推进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旅游文化、广场文化建设,不断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切实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融资难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产业和公司效益下降,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资金紧缺和经营困难,大量减少了在现代传媒业上的广告投入,同时,由于纸张、采购节目、工资等成本上升,以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现代传媒业2008年增加值增幅比上年下降19.5个百分点。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两大主要媒体营业利润增幅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全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和国内游客人数的增幅分别比上年下降8.5和1个百分点;旅游创汇增幅和国内旅游收入增幅分别比上年下降7.3和3.9个百分点,导致杭州市文化休闲旅游业增加值增幅比上年下降7.4个百分点。解决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难问题迫在眉睫。

(二)部分创意产业政府保护严重,竞争能力不强

与广播电视业不同,出版业作为一种垄断性资源,不是依靠广告盈利的,而主要依赖财政补贴,因此,长期以来地方主义、部门保护主义相当严重。目前杭州市的出版单位的性质、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各不一样,上级主管部门也不同,各主管部门之间还存在复杂的级别隶属关系,要进行全面整合,以达到资源充分利用的目的相当困难。各单位产业市场化发展意识不强,把出版业当作安排冗余人员、的“后院”,读者意识、市场意识淡薄,经营效益低下。又如,杭州数字电视近几年遭到市民垄断非议,人们在安装电视时,别无选择。

(三)缺乏创新创意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有创意天赋的高素质劳动力资源的投入。有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这就意味着文化创意产业必然在高素质人才集中的地方蓬勃发展。从目前从业人员构成情况来看,杭州文化娱乐业从业人员3.47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682人,只占27.9%,而专业技术人员中,中高端人才只有10%。文化创意类毕业生中,真正能发挥创意作用的很少,中高端创意人才缺乏已经成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

(四)法律保护存在漏洞

文化创意产业是资本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其产品创作成本很高,一部电影的拍摄往往耗资几百万元以上,一张唱片的录制与发行耗资百万元以上相当常见。但文化创意产品复制的边际成本却很低,而且易于复制、传播、修改。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难度加大。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是文化创意产业良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如何填补这一法律漏洞,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硕士论文,问题。

(五)休闲娱乐场缺乏层次感,特征不鲜明

杭州大大小小的娱乐休闲场所较多,但各场所缺乏层次感,特征不鲜明。如杭州的宋城、杭州乐园等都是综合性的游乐场所,差别不大。各文化休闲项目处于分散的、浅层次的、粗放式的阶段。我们应该根据人们生活水平,分设层次不同的休闲游乐场所,同时,根据杭州游乐人士追求个性的特点,设立多个个性鲜明的游乐场所,改造现有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现代意义上的创新性休闲娱乐项目。

(六)产品科技含量低,知名品牌少

与工业制成品等相比,文化产品更需要科技创新,也需要创立自己的品牌。文化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还赋予了产品独有的特征,在一定时间段内,形成垄断优势,赚取丰厚利润。文化产品一旦有了自己的品牌,其知名度要比有形产品大,而且品牌的盗用情况会比较少见。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由于文化创意企业本身缺乏创新意识和经营意识,文化产品科技含量比较低,知名文化品牌很少。许多文化产品加工手段粗略和制作水平不高,个性化文化产品很少,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低,文化产品供给跟不上人们对文化产品的个性化需求。

三、促进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文化传创意产业的集群发展与规模效应

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当今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作为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其较强的产业融合性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中需要整合各种资源,集群化发展趋势非常明显。硕士论文,问题。如美国闻名于世的曼哈顿“苏荷(SOHO)艺术聚集地”、好莱坞影视娱乐业及群等,都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范例。

(二)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打造优势品牌

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杭州要着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品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硕士论文,问题。要深入研究如何把高科技引入文化艺术领域,开发新产品,从而加大文化产品的高科技含量,使高科技和人文、艺术进行完美的结合,开辟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天地。

(三)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杭州要着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品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要深入研究如何把高科技引入文化艺术领域,开发新产品,从而加大文化产品的高科技含量,使高科技和人文、艺术进行完美的结合,开辟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天地。

(四)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文化产业政策法规

首先要做好知识产权保护,营造一个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硕士论文,问题。二是要制定严格的准入制度,以避免某些文化创意产业仅仅是冲着政策的诸多“优惠”而不是产业本身的问题。三是要加大文化执法力度,坚决清除腐朽的、有害的“文化”、“文化垃圾”。同时,对现有的文化产业要加大扶持力度,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做好产业园区周边环境的改造等服务,妥善处理好房屋产权人、开发商和创意产业人群的利益,为企业成为创意产业集聚区市场运作的主体打开了通道

参考文献:

[1]翁旭青.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理论及影响因素研究[J].北方经贸,2010(4).

[2]翁旭青.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实证研究[J].北方经济,2010(3)

[3]高红岩.创意产业面临的统计问题与对策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5) .

[4]朱英明.产业集聚研究述评[J].经济评论,2003(3) .

[5]马军显,韩仙琴.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理论探讨[J].理论视野,2007(10).

第4篇

研讨会邀请函模板一

尊敬的 ***:

您好!

***研讨会定于20**年*月**日**日在****召开,诚挚邀请您参会。会议的有关事宜如下:

一、会议主题: **

二、主要论题

1.**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2.**建设与**的完善

3.**的经验总结

4.**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与途径

5.**定位

6.**等**问题

7.当前**的热点问题

8.***相关**问题

三、投稿要求

本届**研讨会,接收与上述专题相关的、未公开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报告。

1. 投稿内容与格式

论文格式包括标题、作者基本信息、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几个部分。摘要字数在200-300字之间,且关键词最多不能超过4个。论文正文总字数应不少于5000字,中文使用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排版;含页眉和脚注在内,页边距设为2.5厘米。

提交的文章中凡采用他人原文或观点,务必加注说明。在引文后加括号注明作者、出版年份及页码,或者直接将引用以脚注方式标识清楚。详细文献出处作为参考文献列于文后,以作者、出版年份、书(或文章)名、出版单位(或期刊名)、出版地点排序。文献按作者姓氏的第一个字母依A-Z顺序分中、英文两部分排列,中文文献在前,英文文献在后。引文中的英文部分,专著名用斜体,论文题目写入 号内。作者自己的说明放在当页脚注。

2. 投稿电子邮箱

Email:***@***(请在邮件主题标明:***研讨会)

3. 论文收录

研讨会筹备委员会将会收录您的投稿,并将制作论文集, 如有PPT文件,请一并发送至投稿电子邮箱并注明:***研讨会PPT。

4. 投稿截止日期

本次会议投稿截止日期为20**年*月*日。 四、研讨会时间及地点

会议时间:20**年*月**日报到,**月**日会议,**日考察。 住宿地点:**大酒店(**高速公路**出口*行**米路*) 会议地点:***** 五、会议回执

为统计参会人数、预先做出相应安排以保证本届***研讨会顺利举行,如果您确定参会,收到此邀请函后,请务必在20**年**月**日以前填写好参会回执并以 E-mail发送到会务组投稿邮箱**@**,以便于我们为您提前预定酒店房间,以及其他工作的开展,谢谢合作。

四、联系我们

地址:**** 邮编:***

电话:***:*********; ***:**********

E-mail:**@**

此致

敬礼!

********研讨会

**大学**学院

20**年**月**日

研讨会邀请函模板二

尊敬的 先生/女士:

在当今世界文化呈现出多元分化的大趋势下,研究文学经典是树立和坚守基本道德伦理和价值规范的途径。文学经典作为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各民族核心文化和情感纽带的体现,它所承载的鲜明民族个性不会被时间淹没,起着非常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外国文学研究者要始终保持选择、确立和传播经典作品的自觉意识,积极面对文学经典在跨文化的旅行中发育演变这一现实,着力推进跨文化视界中的文学经典研究。

为了更好地研究经过时间筛选而沉淀下来的文学经典,从构成各民族文化土壤的经典中汲取精神养分,团结学界同仁,加强中外学者在该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做出更大成绩,经中国教育部有关部门批准,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浙江省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拟定于2010年11月5日-7日在杭州召开世界文学经典与跨文化沟通国际学术研讨会。

请围绕以下议题撰写会议论文和准备会议发言:

l 文学经典与民族文化记忆

l 文学经典的跨文化交流功能

l 文学经典翻译与跨文化沟通

l 世界文学经典中的他者形象

l 大众传媒时代的经典阅读与传播

l 文学经典的诠释与当代意义的生成

l 其他相关议题

久仰您在该领域的研究方面造诣高深,特邀请您拨冗出席会议,并积极撰写会议论文。大会工作语言为汉语和英语。

时间安排:2010年11月5日下午报到,11月6日上午开幕式、大会主题发言,下午分组研讨,7日上午大会主题发言。7日下午市内参观与自由活动。会议于7日晚上结束。

报到地点:杭州海外海西溪宾馆(中国杭州天目山路329号)。可乘502、193、356、49、91、282、213、B支4区间等公交车到紫荆花路南口站下,或乘179、310、89路到府苑新村站下,或乘B支2路到天目山路古墩路口站下。

为做好这次会议的筹备工作,请参会者在2010年10月10日之前通过信件或电子邮件,向大会提交会议回执(将您的工作单位、通讯地址、电话、电子信箱、论文题目、是否住宿等)寄给会议秘书处,提交论文者,请将200-300字/单词的中文或英文论文提要以电子邮件形式发给会议秘书处。

参会者交纳会务费人民币500元/人,交通费、住宿费自理。

我们真诚地期待您莅会指导!

联系地址: 中国杭州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办公室

邮 编: 310028 联 系 人:张逸旻、李馨

联系电话 13858094162;13675818724; 传真:0571-88273946;

电子邮件: ;

会议相关网站:

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

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

浙江省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

2010年9月3日

第5篇

关键字:茶馆研究;评述;展望

茶馆在我国的历史已有千余年,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九十年代起,伴随着茶馆业的复苏,人们开始关注茶馆研究。作者以“茶馆”为题名/关键字,通过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数据库,查询1989―2009年期刊,检索到相关论文69篇,再通过资料收集方法,查询到5本相关专著。

一、研究文献数量统计

从时间跨度看,2000年是茶馆研究的起点,在这之前研究文献甚少,而2004年后论文数量由年均4篇上升至年均10篇。研究范围涉及中国茶馆历史、现代茶馆及其经营、茶馆消费者、茶馆行业发展及趋势等问题。其中研究热点和重点是中国茶馆历史、现代茶馆及其经营,约占论文总量的74%。研究的薄弱环节是有关茶馆消费者的研究,论文数不足总量的5%。据此认为,中国茶馆研究刚刚起步,尚未引起业界和学界的关注。

二、研究文献内容分析

(一)中国茶馆历史研究

中国茶馆历史研究可分为综合研究和专题研究。综合研究关注的是中国茶馆整体时代变迁。如徐传宏、骆(2005)、连振娟(2002)、周文棠(2003)、连振娟(2006)等分别对中国茶馆的演变历程进行了分析,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刘清荣(2007),他深层次地考察了不同时代的茶馆发展状况。专题研究指的是研究某一时代或某一地区的茶馆历史。宋代和清代是我国茶馆发展的两个重要转折时期,也是学者研究的热点。刘清荣(2006)、杨永兵(2004)侧重考察宋代茶馆,刘凤云(2002)研究作为社会化空间的清代茶馆,王鸿泰(2008)认为明清中后期茶馆由消费空间变为空间消费对象后,对城市生活产生意义。地区茶馆历史研究主要有雷友山(2000)和陈永华(2004),研究对象有旧时的武汉茶馆、清末以来杭州茶馆等。

(二)现代茶馆研究

1、茶馆功能类型研究

连振娟(2002)、徐传宏、骆(2005)、沈冬梅(2006)、徐明宏(2007)分别研究了茶馆的社会功能。此外,周文棠(2003)和徐传宏、骆(2005)对茶馆的类型作了探讨。

2、茶馆文化价值研究

陈香白(2000)探讨了“茶馆文化”概念,王德福(2002)论述了茶馆文化与社会文明的关系,王龙志(2006)分析对比南昌新旧茶馆文化,曾燕、杨国良、张付芝(2006)、杨丽娟(2008)分别对成都茶馆以及川西茶馆文化的旅游资源价值进行挖掘分析。

3、地区/城市茶馆研究

刘清荣(2006,2007)选取茶馆文化比较发达的七个区域,依次考察了在不同区域文化中生长出来的茶馆百态。吴旭霞(1999)将中国茶馆归为北方茶馆、江南茶馆、四川茶馆和南方茶楼,并对七个城市的现代茶艺馆进行研究。

(三)茶馆经营研究

茶馆经营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经营理论和营销策略等热点上。

1、经营理论研究

徐传宏、骆(2005)较全面地研究了茶馆经营各个方面,连振娟(2002)认为现代茶艺馆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民族文化为内涵。学者们还就茶馆经营理论进行专门研究。周文棠(2003)论述了茶馆经营的管理要素和内容创新,关瑞(2007)借鉴星巴克经验对中国茶馆发展理念提出建议,诸葛明(2006)对茶馆盈利模式进行初探。

2、茶馆经营策略研究

佘志芬(2000)在探索茶馆文化定位后提出茶馆经营思路,李晓明(2000)在分析北京茶艺馆经营结构基础上,提出相关经营策略。陆尧(2002)阐述了茶馆应当具备的特色,沈晨仕(2008)针对现代茶馆经营中的问题,提出一些特色经营策略。

3、体验营销的运用

体验式营销理论在茶馆经营中的应用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苗泽华、薛永基、吴莉(2005)认为文化营销与体验营销相结合将会创造中国茶馆营销新模式,刘华(2007)认为开展体验式营销已成为中国茶馆营销创新的重要课题,蓝彬(2007)研究了茶艺馆与白领体验茶文化之关系。

4、茶馆消费者研究

孙优萍、古赞歌(2005)通过研究发现不同茶馆提供的用来满足用户利益追求的侧重点是各不相同的,黄晓琴等(2006)调查济南茶馆经营风格及其被认可度,张颖彬、龚叔英等(2007)对杭州市民茶馆喜好进行分析,徐明宏(2007)分析现代茶馆消费主体的变化。

5、行业发展及未来发展研究

陈香百(2000)借用乌家培的未来管理五大趋势理论,提出茶馆管理五大趋势。张建国(2005)指出要用历史眼光看待现在和未来的茶馆业,刘清荣(2007)通过反思当代茶馆发展的不足,提出了未来茶馆发展的两大趋势和三大创新,陈文华(2008)对茶艺馆未来走向作深入思考。

三、茶馆研究理论与方法

作为休闲文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茶馆业,其研究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直接或间接运用其他诸多学科理论和概念,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市场营销学的相关理论。童国良借鉴体验式营销新模式提出茶馆消费发展策略;孙优萍、古赞歌运用产品概念分析杭州茶馆产品的消费者利益追求,戴利朝运用社会学和历史人类学研究方法阐述茶馆这一农村公共空间与基层社会整合之关联,徐明宏采用休闲学、社会学理论剖析杭州茶馆。此外,统计学方法也被引入茶馆消费研究,如张颖彬、龚叔英、施燕、张建英、钱富强的杭州市茶馆消费调查分析。这些研究成果充实了茶馆研究内容,虽说研究尚处于初探阶段,但学者们的不断尝试和创新,必将有助于茶馆研究及茶馆业的健康发展。

四、研究评述与展望

综上分析,茶馆研究领域正在得到扩展和丰富,各种学科的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被不断运用其中。但总的来说,茶馆研究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具体表现如下:

(一)基本概念有待明确,研究框架尚未形成。目前茶馆研究侧重于经营、应用层面分析,而对茶馆研究中的一些概念性问题探讨较少,而研究框架的不确定又使得研究内容分散、聚焦不集中。(二)多学科交叉研究文献少,研究深度不足。现茶馆研究多描述性分析,讨论深度有限,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及统计学等方法开展研究的高质量论文更少。(三)学术力量薄弱。一是茶馆研究者人数少且持续性差,二是现有研究者知识大多来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知识结构单一,从而制约了茶馆研究数量扩张和质量提升。

因此,未来茶馆研究需要关注和探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设立专业或相关研究机构,促进发展交流。茶馆作为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休闲业的分支,从属文化和休闲研究范畴,建议在诸如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或世界休闲组织中国分会下设立茶馆专业研究机构,以集中优势开展活动。第二,学科建设问题。茶馆业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中国特色的传统行业,在中国及亚洲等地都有广泛的影响力,但茶馆研究尚不被重视也没有形成体系。茶馆学科建设需要考虑以下两方面问题,即理论构建和新的研究方法的探索,茶馆研究应积极吸收其他学科基础理论,逐渐形成和建立有自身特点的学科理论体系和创新的研究方法。第三,热点问题的探讨。未来研究中,作为茶馆灵魂的茶馆文化系列研究将进一步展开,如茶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茶馆文化的体验、经营,以及茶馆的现代化管理和营销研究也将随着茶馆业的发展而成为研究焦点。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学忠.中国古代茶馆考论[J],社会科学战线.1994(5).120-125

[2]张一民,周美英.中国茶馆的演变及社会作用(待续)[J].中国茶叶加工.2007(3).52

[3]杨永兵.试论宋代茶馆的功能[J].农业考古.2004(2).181-184,198

[4]赵华.清代茶馆略论[J].农业考古.2007(2).97-101

[5]刘凤云.清代的茶馆及其社会化的空间[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2).118-124

[6]雷友山.浅谈武汉茶馆的过去和现在[J].农业考古.2000(4).143-144

[7]陈永华.清末以来杭州茶馆的发展及其特点分析[J].农业考古.2004(2).185-187

[8]宋毅彬,姜含春.中国现代茶馆发展初探[J].中国茶叶加工.2006(2).42-44

[9]陈香白.论“茶馆文化”[J].农业考古.2000(2).170-172

[10]王笛.二十世纪初的茶馆与中国城市社会生活――以成都为例[J].历史研究.2001(5).41-53

[11]关瑞.从星巴克看中国茶馆[J].中国市场.2007(16).56-59

[12]苗泽华,薛永基,吴莉.文化营销+体验营销――创造中国茶馆营销新模式[J].中国市场.2005(11).62

[13]佘志芬.关于茶馆业文化定位的认识与实践[J].农业考古.2000(4).135-136

[14]沈晨仕.传统茶馆的现代内涵挖掘[J].北方经贸.2008(2).52-54

[15]孙优萍,古赞歌.杭州茶馆产品的消费者利益追求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11).117-118

[16]陈文华.试谈茶艺馆的未来走向――《中国茶馆的流变与未来走向》序言[J].农业考古.2008(2).152-155

[17]徐传宏、骆.中国茶馆(第二版)[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05

[18]周文棠.茶馆[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2

[19]连振娟.茶文化博览:中国茶馆[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12)

[20]刘清荣.中国茶馆的流变与未来走向[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第6篇

本着“实践是一种福利,大家要珍惜”的原则,我们在学员中反复强调实践目标,旨在通过实践,使学员具有“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与时俱进”的崇高师德、良好职业形象和人格魅力,全面提升学员的教学实践能力。下面,笔者以我校第二轮名师工程初中数学实践基地的探索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推进学科团队建设。

一、实践课堂:亲身体验教学真知

名师要信守教育本真,在观赏中探究课堂的高度,在学习中不迷失自我的态度。观课中,我们惊叹于名师举重若轻的课堂驾驭能力,流连于名师动人心魄的细节魅力,沉醉于名师和谐温馨的课堂情景,折服于名师启人心智的导引艺术,从审美的角度上讲,我们是带着美学的眼光来审视名师课堂艺术的。观赏是为了学习,学什么呢?一般来说,学名师课堂提供的精准预设、自如调控、扎实知识、娴熟沟通、启智语言等。如果我们回到教师专业化来看,说到底,就是夯实我们的专业技能。

(一)追求理想的教学设计

我们设计了“追求理想的教学设计”的主题活动,在实践基地学校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展开了追求理想的教学目标、过程设计和追求理想的数学活动设计的全面研讨。

2010年3月24日~3月31日共 6 天的时间,我们开展了以“关注实践智慧 彰显教学个性”的主题活动,以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讨为内容,采用课堂观摩、课例点评、互动研讨等形式分别在杭州北苑实验中学、绍兴柯桥中学、桐庐实验中学进行教学交流活动。2010年3月25日,在“杭州市初中名师绍兴县课堂艺术展示活动”中,来自杭州大关教育集团的王月明老师和杭州文澜中学的王薇老师分别执教了两堂精彩的专题复习课。王月明老师的《身边的数学》,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对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的什么作出了一个明确的回答。整堂课取材紧紧围绕丰富的现实问题,从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情境中提炼概括出基本图形和能力;以知识为明线,以方法为暗线,对九年级的复习课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为广大初中毕业班教师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复习模式。王薇老师的《三角形的分类讨论》一堂课,节奏明快,平易近人。一开始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既引出了课题,又了解了授课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王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思考时间,通过循序渐进的逐层引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为什么要分类、怎样进行分类、分类以后怎么操作等一系列问题有了整体认知。在授课过程中,王老师凭借自身深厚的教学功底,灵活利用现成的教学用具不断改变题目形式,既直观又形象,让学生在动中学,举一而反三,触类旁通,充分展示了杭州市名优教师的魅力和风采。

在导师的主持下,上课教师先进行自评,简单分析本课重难点以及教学设计;而后名师班学员杭州采实教育集团王丽丽老师、杭州文澜中学王薇老师、杭州四季青中学刘英老师等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作为在一线教学的教师,她们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之后,杭州师范大学的刘堤仿教授和林永蔚教授结合教育理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由笔者总结,在充分肯定教师们的课的同时,指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提出课堂要以高效为核心要素,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实现教学的“低负高质”。

(二)关注课堂教学细节

2011 年5月 12 日~ 5 月 13日,4位名师培养对象分别展示了概念课、复习课和课题探索课的教学活动。每一位教师都把自己最近在思考的问题和研究的内容在一堂课内进行了充分展示,引起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共鸣。比如,既然“数学玩的就是概念”,那么一堂有效的概念课该如何上?一堂漂漂亮亮、热热闹闹的数学课,学生到底能学到多少?在课堂上教师讲10分钟,学生练习该如何设置与反馈?复习课能否用错题导学的模式进行尝试?杭州市数学会理事长施储老师在点评的时候结合上课教师的教学内容对概念课、探索课的特点和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讲解,使听课教师受益匪浅。这次基地实践活动,也举行了名师师徒同台授课展示的活动。来自同一所学校的师徒对教材进行共同分析、共同设计,在共同展示后还一起进行了反思,讲述了在共同准备过程中及授课展示中的感受与收获,那是一种内心的感悟。基地导师以及杭州师范大学的教授们精彩的指导和点评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次短暂的头脑风暴,还进一步引发了我们对数学教学和个人专业成长的不断探索与思考。那些耐人寻味、具有深刻哲学高度的指导,使得名师工程培训的过程充满睿智。

师徒同台是我校名师工程初中数学实践基地在对名师、骨干教师专业培训和专业引领上的又一重要举措。在这次教学观摩中,我们既领略了新教师的活力与名师们的风采,也充分感受到他们所在学校教学实践的特色,以及名师们对学校工作的引领与辐射的作用,有力促进了我们对教学的有效反思,提升了对在学校、区域范围内更好地发挥应有的骨干引领、示范作用的重视,营造了互助帮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教学相长的学术氛围。

2011年10月27日,杭州市初中数学名师班在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举行了一场试讲与磨课的活动。本次活动由特级教师郑永杰主持。刘堤仿教授、施储老师、名师班班主任林永伟教授等专家参加了本次活动。上午,名师班的王丽丽和郑娟两位老师进行了“浙派名师经典课堂”的试讲。两位老师同课异构,共同演绎了《定义与命题》与数学文化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午,各位专家和全体名师班学员共同参加了磨课活动,专家们指出,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当然数学教育也是一种文化,当把数学教育纳入文化的殿堂,那么这样的数学课堂是最高境界的课堂。全体学员和专家一起就“概念和定义”“命题的结构”等课堂中的困惑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和交流。之后,分小组再一次对两节课的“课堂引入、例题设计、精选练习”等环节进行了再讨论、再思考,使数学文化和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结合。次日在浙江省教育科学学院附属实验学校举行了特级教师报告会,上午是郑永杰老师和盛志军老师所作的观点报告,下午是姚志敏老师和施储老师所作的观点报告。4场观点报告让学员领略了专家的睿智、独到,再一次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引领我们前行。郑永杰老师的《问诊课堂――教学望问切》,从郑老师信手拈来的故事中,娓娓道出了教学犹如行车,需瞻前顾后;教学犹如科学实验,需变化创新;教学犹如魔术,需好奇质疑。精辟的言语、独到的教学理念,让我们学员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与教学。盛志军老师主讲的《数学文化课堂初探――构筑高效数学教学的两大支柱》,给我们拨开了挡在我们眼前的云雾,看清高效课堂的本质:教师需“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盛老师向学员推荐数学教师必读的三本书《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怎样解题》《数学的精神 思想和方法》,以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从而很好地迈进高效课堂。姚志敏老师主讲的《从“效率”走向“效益”――初中数学教学课案分析》,介绍了他从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课例和自己长期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提炼出的5种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并紧密结合课例,阐述了不同内容应有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员们的思想得到大碰撞。施储老师主讲了《资优教师成长与资优学生培养》,施老师独到的关注视角让学员眼前一亮:资优教师应关注自己的教学生涯质量,资优教师对资优学生的培养应当是全方位的。施老师阐述了全面发展的真正意义及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现状,指出个性化教育是未来教育的重要特征,应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个体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本次观点报告会不仅在理论上给学员作了系统的引领,激发了学员对教育的更深层思考,而且也让学员深深体会到导师们的殷切希望与勉励。

(三)关注课堂核心要素

2011年12月2日,在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基地全体学员进行了主题为“有效数学课堂的核心要素探讨”交流活动。李卫星老师以《高效课堂课例点评集锦》中的《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为课例,从合情的学习、合众的学习资源、合心的学习指导、合情的课堂生成、合适的激励评价六方面介绍了有效数学课堂的核心要素。郑娟老师结合自己浙派名师展示课的课前、课中、课后的反思,向我们介绍有效课堂的五个方面的准备:(1)课时目标具体、明确;(2)教学设计扎实、有效;(3)学生思维主动、优化;(4)基础训练实时、适度;(5)教学反馈多元、及时。潘云芳老师的发言题目是《洗尽铅华还本真――一节看似随意实则匠心的原生态数学课》, 从一位教师的课堂点评为切入口,把我们带进了有效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考虑的问题,分析教师出这道题目的目的是什么,老师要心中有学生,根据学生设计问题,而不是概念的传授、习题的累积等。王丽丽老师结合自己的《定义与命题》,谈到教师过分注重生成、课堂流于随意等问题,提出教师进行的有效引导,要进行有效的预设,做到简洁真实、循序适切,只有教师精心准备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此次实践活动让我们对有效数学课堂的认识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促进了我们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

二、实践反思:内化修炼提升素养

指导基地学员进行教学研究是基地的第一要务。我们将研究工作分解成若干个微格的问题分配到各个小组,在名师培养对象教师的带领下独立或合作、限期或分阶段开展研究。

(一)在反思中修炼品质

名师培养对象周芸佳老师的课题《初中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获得市立项,形成了三个观点报告《数学课堂教什么》《学生参与式评价》《授人以鱼的乐趣》,撰写了课题论文《初中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显性知识,隐性方法》《关注差异,提高质量――抓好后三分之一学生数学学习的实践和策略研究》。2010年3月周老师参加了名师班展示课并作学校教学改革专题交流;2010年5月在省领雁工程奉化送教活动中上了展示课;2010年8月给慈溪市骨干教师作了讲座;2010年10月参加了陕西省数学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名师风采展示活动,上了展示课并作专题讲座;2010年12月参加海盐县骨干教师基地实践活动,上了展示课并作专题讲座。

潘云芳老师坚持素质教育,潜心教育科研,勤奋学习,勇于实践,锐意改革,敢于创新。5年来,潘老师执笔撰写的《基于主题研修的教师作业能力提升行动的研究》《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两个成果分别荣获杭州市西湖区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和二等奖;论文《图示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于2011年12月在《教学月刊・中学版》上发表,《初中数学导学稿的设计与使用策略》荣获杭州市西湖区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初中数学导学稿的设计策略》2012年4月在《浙江教学研究》上发表;课题《初中数学导学方式与策略研究》获得市级教研课题立项。

(二)在反思中引领团队

名师培养对象王丽丽老师,在教学上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研究课堂教学的轻负高质,因材施教,形成了自己简练有效的教学风格,赢得学生喜爱,获得了同行的肯定, 教学成绩优异。她任教的两个班级,数学成绩在整个年级中名列前茅。她负责学校教科研工作,注重教科研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善于学习,主动阅读,勇于反思,及时提升,整理成文,并具合作精神,在团队中起着引领作用。2012~2013学年,她撰写的两篇论文在区内获奖,一个课题在市里被列为重点研究课题。其管理科学,讲究方法,本着理解数学、理解教学、理解学生进行教学,连续被学生推选为“我最满意的教师”。作为数学教研组长,她在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上有更深的体悟,并以身作则,脚踏实地,带领学校数学教研组教师快速成长,在教学、科研、竞赛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和很多荣誉,得到了市、区教研员的肯定。王老师参与研究的省级重点课题《学程导进:初中教学方式变革的实践研究》获得浙江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研究的杭州市重点课题《初中生自主超前学习下教学指导有效性的行动与研究》获得杭州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

(三)在实践中破解疑难

基地名师培养对象李卫星5年来多个课题和多篇论文获奖,其中《挖掘人文 放飞人性 激扬智慧》获浙江省初中数学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有效学习:初中生数学学习指导策略的构建与推进》获杭州市第一届普教教研课题成果评比二等奖;《课题学习:基于浙教版教材的挖掘拓展与学教策略研究》获杭州市第二十三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论文二等奖;《教学生学:初中生学习指导策略的构建与整体推进》获杭州市第八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首届“浙、沪、苏”长三角地区教科研优秀论文;负责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人文资源的有效挖掘与培育的实践研究》获浙江省“十一五”中小学教师与校长培训研究第三轮立项课题评比三等奖,《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初中数学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获杭州市第二届普教教研课题成果评比二等奖,《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中的探索与应用研究》获杭州市第二十四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论文一等奖;《浙教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梳理与开发的实践研究》获浙江省第五届教研成果一等奖、杭州市第三届普教类教研成果一等奖;《把握课堂生成资源 驾驭学生智慧动态生成》发表于《教学月刊・中学版》2010年第2期;主编了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导学新作业》(浙教版初中各册)和西苑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总复习优化设计(数学)》。他每年都有多个课题或论文获区一等奖,其中学科专题论文自2000年至今保持着区一等奖“十三连冠”的纪录,被评为杭州市第一届教育科研标兵和杭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

(四)在教研中凝练风格

基地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张娟萍老师,是杭州市上城区数学教研员,近年来系统地学习了郑毓信的《数学教育哲学》《数学方法论》,顾泠沅的《变革的见证:顾泠沅与青浦教学实验30年》,曹才翰、章建跃的《数学教育心理学》。其教学研究文章《初中数学“图式”复习教学策略研究》被2010年9月的“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12年又有《初中数学课堂过渡性言语设计方略》《初中数学教学环节出声思考的策略》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9年5月浙江省师训课题《初中数学课堂过渡性言语策略研究》获立项,2009年11月浙江省教研课题立项的《初中数学“出声思考”教学策略研究》已结题,2010年5月杭州市第二轮中小学(幼儿园)名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重点课题《初中学生函数思维方式调查及其教学对策研究》获立项;2011年《中小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的衔接障碍分析及对策》获浙江省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出声思考》获全国中学数学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她还组织学校教师进行课堂观察、课堂语言等方面的研究,有比较好的效果。

第7篇

最近接触了两个数据,对“传播效果”的问题又有一些新的思考。一是对受众做的关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一个网上调查,其中在回答“你认为《焦点访谈》对准的焦点是真正大众关注的焦点吗”问题时,选择“是”的为38.54%,选择“否”的为51.5%。虽然这样的调查未必全面和准确,但至少说明,即使广泛受到欢迎和好评的《焦点访谈》,也还有不少受众是不满意的,觉得她并没有真正关注大众所关注的焦点。另一个就是我们在本期发表的“新闻调查档案”中披露的数字,反映了受众认知与媒介建构之间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尽管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多,却也反映出我们的媒体与大众的期待、大众的需求尚有差距。我们常说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但动机的正确并不一定会导致理想的结果。倘若我们的媒体距离受众的心理感受太大,怎么能真正地去引导人?这里就有宣传的艺术和引导的水平问题。希望新闻传播界同仁对这个问题有进一步深入的思考和认识,共同探讨如何提高我们引导的艺术性和传播的实效性。

本期可读的内容不少,建议读者别忘了读读《申江服务导报》的“揭秘”文章。都市类、生活类报纸应该怎么办,她的读者定位、功能定位、内容定位怎样,报道的价值取向、文化品位如何,以及怎么把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等等,此文均有涉及。借用时髦词藻,可以把这篇文章视作一本“办报完全手册”、“实用小辞典”。因此不妨去“点击”一下,或许会对改进传播效果和办报效果有所借鉴。

前几天,应邀去杭州参加一个新闻业务论文笔会,与杭州新闻界的朋友们座谈交流。不少记者编辑都将写好的论文带来,大家一起切磋采编艺术,探讨新闻理论。还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我为杭州同行的真诚、好学和钻研精神所感动。由此又想到新闻论文问题。应该说,论文的发表固然是评定技术职称的标准之一,但写论文决不仅仅为了评职称。靠突击炮制论文,未免太急功近利。假如平时在采编实践之余,就有一点探索研究意识,写出一些有感而发、有所见地的论文,尽可以从容应对。而我们的新闻专业期刊也能在某些特定的时候得以“减负”“降压”。这样的实际效果是否会更好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