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3 01:12:17
序论:在您撰写在职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收稿日期:2006―11―06
作者简介:伊 咏 (1965-),女,汉族,山东省蒙阴县人,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导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教师教育研究。
一、引言
目前,在职教师教育(INSET:In-servi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的热点。事实上,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职教师培训被众多国家政府视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最重要的策略之一。众所周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培训正在有条不紊的进展之中,而英国的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也是如火如荼。
在英国,大规模的教师培训是在《教育改革法案》(Education Reform Act 1988)后开始的。该法案以法令条文的形式,规定从1989年起全国所有公立中小学实行统一课程,这在英国课程发展史上是一项重大的改革。同时颁布实施了《英国全国教学大纲》(National Curriculum)(1988年正式颁布实施)。为了保证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英国的在职教师教育得以很大的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尝试就英国在职教师教育的组织方式、特点以及评估等方面作一评析,并结合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进行分析,希望对我国的教师教育有所启示。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指的“英国教师教育”为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情况。苏格兰和北爱尔兰有所不同,限于篇幅,不在本文论述。
二、英国在职教师教育评介
就培训组织来看,英国在职教师教育有一定层级分界。教师发展培训署(TDA: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Agency)负责全国中小学在职教师教育的宏观管理,而各地方教育委员会和各培训部门则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具体的实施方案。值得注意的是,英国没有师范学院,所以培训机构主要是高等学校的教育学院和地方教育当局,尤其是各高校的教育学院负责主要的培训活动。
一般说来,英国在职教师教育的形式主要有课程培训、校本培训及教师交流等形式。大学的教育学院均开设众多针对中小学各科教师在职学习的课程,贯通全年。课程培训是指在职中小学教师既可以选修或旁听大学教育学院所设有关课程,又能以全日制或兼职形式攻读学位以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
上世纪90年代初期,英国开拓校本教师教育的新途径,并将此作为英国教师教育改革最突出的特征。校本培训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固定培训日、教师会、校际交流等。所谓培训日(training day/INSET day/development day),就是指教师发展培训署规定每所学校每学期都必须安排5天固定的时间用于教师培训活动。在培训日中让教师参与各自学科的培训课程、各种专题讨论会、座谈等等。这些培训日都在各学校的校历上有明确标注及说明,一般安排在周五进行。所谓教师会,就是指各学校定期组织的教师交流活动。参加教师会的人员除本校教师外,还邀请大学或教师中心的教师、地方教育部门负责人等校外专业人士参加,讨论并力图解决教师教学中的有关问题。所谓校际交流,即大学或教师中心通常每学期组织数量不等的不同学校校本培训活动的交流,地点一般是在参与交流的某一中学或当地的教师中心。
英国的在职教师教育注重实际,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特别是在校本教师教育的普及上表现更为突出。总体看来,英国教师教育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以人为本,注重实际,侧重实用。英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注重实际表现在两个方面:培训内容联系实际和培训时间的安排合理。培训内容侧重于实用性,培训重点主要集中在教师的科研及教学能力方面。教师有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的培训课程,这就要求培训部门设置针对不同类型教师的课程,并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例如,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开设与中小学各门课程教学密切相关的实用课程:有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Basic ICT skills for secondary classroom assistants), 有针对特定学生群体的(Teaching bilingual English learners;Teaching refugee and asylum seeking children),有针对课堂教学的(Developing inclusion practice: English as an additional language),诸如此类,课程众多,涉及面也较广,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培训时间的安排也符合在职教师时间较紧的实际情况。绝大多数课程的开设时间都不是连续的,最长的也只有4天,这使得参加培训的教师有较为充足的时间消化吸收所学课程。
第二,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英国教师教育不仅关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而且也注重教师专业研究的发展。行动研究是英国教师教育专家大力提倡的方法,该方法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后,第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计划实施,第二步是具体行动, 第三步是观察实施效果,第四步是反思计划的可行性及行动的有效性,以便在将来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在英国谋得一份教师工作岗位不太容易,如果不及时充电学习有可能在教学挑战中失败,而如果脱产进修或学习则很有可能丢掉职位。所以在这种两难境界,行动研究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平衡二者关系的作用。其实,行动研究是教师所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研究",即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思考和探究,更有效地进行教学。尽管在研究之初教师可能费时费力,但当教师从自身研究中找到了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管理策略时,就有可能较为熟练地解决种种“教学困惑"、减少无效的劳动,在不一定增加工作时间前提下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有丰富的网络资源支持,教师选择余地大。英国具有十分丰富的在职教师教育网络资源,以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较大的网站有 tda.gov.uk/,teach.gov.uk/,dfes.gov.uk/ 等。此外, 还有众多的地方网站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职业发展服务。同时,各高校教育学院的网页上全年载有培训课程的上课时间、地点(具体到哪间教室)、主讲教师、主要内容等参训教师关心的信息,所有课程设置的修订都在每学年九月份之前完成并在网页上更新。这种培训单位的组织性和计划性便于有参训意向的在职教师及早计划并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课程。随着英国政府对中小学校管理改革一系列措施的推出,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称职教师”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这种新变化给教师自身带来了挑战,也激发了他们参加培训的强烈愿望。虽然培训费用昂贵(一天的课程一般在100左右),且由个人承担,但参加培训教师多自觉自愿,珍惜培训机会。这种较强的学习动机是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的前提。
评估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信度和效度直接影响到参加培训教师的学习热情和专业发展水平。与我国的上级检查、同行评定、受训教师反馈等方式不同,英国的在职教师教育的评估主要由负责教育标准的部门进行。虽然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通过监督和调控各办学机构(从幼儿园到中学,从各地的教育当局到各教师教育部门)保障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但它对各个办学机构及培训机构的监督检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教育的有序发展。
三、英国教师在职教育对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的启示
笔者前面提纲挈领地论述了英国教师在职教育的组织、形式、特点与评估方式等,这对于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的理念、方式、评价等具有一定启示。
在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理念上,英国的经验使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教师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体会到教师教育应该既要自上而下,由教育部及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宏观调控,周密筹划;也要自下而上,充分考虑到受训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况,调动他们的学习与专业发展积极性,从而切实增强培训效果。
在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方式上,广为推介校本培训模式,鼓励教师进行教研活动。同时根据各地区各学校的个体差异,丰富校本培训形式,从时间、经费、资源等方面保证教师教育的全面开展。虽然我们不一定像英国那样确切规定每学期5天的培训日或组织教师会等活动,但可以结合具体教研实际,提出不同的培训方式。目前已有研究者针对英语教师主要以年级为教学活动单位的特点提出“级部校本”模式,还有的研究者提出自我反思、案例分析、观摩教学等一系列活动形式,这些都值得借鉴参考。
在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评价上,目前我们尚没有确切的某个负责教育标准的部门进行评定,因为我国的教师教育主要由各级师范院校和教育学院等共同承担,同时与各高校网络学院等联合进行“天网、人网、地网”等相结合的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笔者认为,对于新教师岗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学历学位提高培训等的具体评估需要有相关部门牵头,制定相关规定和措施来予以保障,从而切实保证我国2003~2007年新一轮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
总之,为切实提高我国中学英语教师的素质,我们应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模式。
四、结束语
如上所述,我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而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也有很大进展。了解英国在职教师教育的概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梳理教师教育理念,丰富教师教育和评估形式,以切实促进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提升在职教师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康淑敏,王雪梅.“级部校本"式中学英语教师教育模式探讨〔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4, (1) 57-60.
〔2〕Hayes, D. In-service Teacher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M〕. Hemel Hempstead: Prentice Hall. 1997.
【关键词】在职教师 英国教育 特点分析 培训模式 经验总结
基础教育改革成为国际共识,许多国家都建立并完善了在职教育模式,在职教育业成为我国教育探讨的热点。在职教育模式的开展是基于现行教育体制的完善、制度的健全、模式的成熟等多个方面,在各个国家的在职研究与发展中,英国是比较成功的示范案例,作为一个兼具典型与独特性的发达国家,英国的在职教师培训存在着鲜明的特点,其实施过程中显示出的成功经验都是我们借鉴的方面。
一、英国在职教师培训的特点分析
1.以政策法规为基础的机制保障
浏览英国教师教育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在职教育模式诞生之初,英国国家与政府就不断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法律法规趋于完善,这些完善的法律法规为英国教师在职教育的推行提供了坚定的保障。1972年,将在职教师培训纳入政府管理体系,在1979年保守党上台后,将在职教师模式纳入市场管理的轨道,对问责与评价等方面加强政策保障。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是英国在职教师培训模式法规制定的黄金时期,法律法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英国在职教师教育模式的开展与施行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2.在职教师培训模式上突出校本培训特色
英国在推广实施在职培训,以最基本的校本培训为主体培训模式。选择校本培训模式是由校本培训本身的优势决定的。校本培训从教师与学生实际出发,更具有针对性,也有利于学校问题的解决与研究。校本课程是对英国自古以来注重实干、重视经验的民族传统的延续,又与当今的社会发展潮流相契合。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英国市场,更重视消费者的需求,而将在职教育假设成产品,教师则是消费者,教师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更倾向于校本课程模式,诸多缘由使得校本培训逐渐发展成为英国在职教师培训方式的基础性模式。
3.伙伴合作的学习组织形式
在英国的在职教育中,英国教师对合作交流学习的组织形式有着浓厚的兴趣。大量的科学研究也证明了这一论点,可以说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英国等欧美国家的教育共识。在遇到专业理论学习机会时,更多的教师选择观摩与参观的形式,通过伙伴合作的形式进行疑难问题的探讨,在交流中发现自身认识不足,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专业水平。伙伴合作的学习组织形式成为英国在职教师培训的一大特色。
二、英国教师在职教育模式的经验与启示分析
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教育机制
英国在职教师教育培训模式成功开展的重要原因就是法律法规的强力保障,这也是英国教师在职教育模式的独特魅力。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并完善对应的教育管理机制,为我国的在职教育模式提供法律保障与制度前提。针对教师这一特定职业的《教师法》,针对教育整体行业规范的《教育法》,针对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中学教师职务试行管理条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行规定》等,虽然项目繁多,但是其多是相关规定,并没有为教师的在职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与制度保障、缺乏必要的法律职责限制,条例之间内容交叉、重复的现象严重。在今后的法律制定与完善中,我们应将重点放在法律对教师在职教育形式的维护与保障上。
2.发展多样的培训形式,注重培训质量的提高
英国在职教育在推广与执行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教师与学生的切实利益。上世纪八十年代,英国教师的在职教育被正式推向市场,在市场模式下,学校为获取生源与必要的教育经费,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素养都极力寻找一种内在诉求。我国在职教育在实施初期更多的是“公益性”事业,由国家财政拨款,缺乏必要的市场刺激,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在职教育对自身的素质要求,在接受在职培训时处于被动,自我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部分学校不支持教师的在职培训,存在认识误区,认为教师在职培训是浪费教师资源、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我国在职教育整体效果不明显。将在职教育放到市场,激发教师学习的积极性,采取多样的培训形式,注重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
3.加强院校合作联系,主推伙伴合作方式
在前面我们提到对于英国教师来说其更喜欢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在该形式的指导下,在职教学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我国在教育教学方式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是由我国现有的教育机制决定的。院校之间相互独立,缺乏必要的学术交流与联系,教师的在职学习依然停留在本体知识与条件知识的讲授上,缺乏必要的交流与实践经验。造成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叠,浪费教学资源。在今后的在职教育实施中,我们应该适当加强院校之间的合作,探讨学术问题,主推伙伴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与互动,在增长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强教学实践与教学经验。
英国教师的在职教育已经趋向成熟,我国教师的在职教育相对落后,一方面是国情与民族传统的制约,另一方面是认识经验不足。本文通过对英国在职教育研究与探讨,分析了英国教师在职教育的特点,对其优点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将对我国今后的教师在职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幼教;在职教育;对策;学院基地
针对目前幼教师资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幼师专业能力不足、培训目的不明以及缺乏培训等,根据现状主要提出“园本基地,能力本位”的培训模式,将在职教育和培训融合一起以此达到培训的目的,提升幼师专业能力,帮助其在幼教事业中实现自我价值,找准自己的定位,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幼儿教育水平。
一、幼师在职教育培训内容与现状
教师的在职教育与培训内容往往有以下三个方面:(1)幼师的自我教育和个人成长;(2)幼师可参与学校研究或者是业务方面的进修活动;(3)参与校外长期或者是短期的在职培训。幼师的在职教育和培训内容可有效帮助幼师深入研究自身的业务,提升自我专业能力,但是往往会因为资金等方面的原因使活动安排无法开展。现阶段主张以学院为基地和课程为本位的原则进行培养幼教人才,分短期与长期两个阶段的培训,并且在一般的学院以及培训机构都开设有相关的培训,短时间的培训主要是进行教学方式和技能的培训,不会开设证书颁发的环节;而长期培训重点是除了传授基本的教学方式与技能,同时还要进行教师情操、学习态度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培训,学制在一至三年间,并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模式,教师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
二、“学院基地,知识本位”培训模式优势
1.以幼儿园为中心建立基地
“学院基地,知识本位”的培训模式以幼儿园为中心建立基地,即教师在园中学习知识和教授知识,在实践教育事业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加深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在接受培训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提升能力为基本,并注重实践活动的教W,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达到更理想的培训状态。
2.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
幼儿园中在职教师的教育和培训要从教师、课程和幼儿园三方面进行考虑,避免出现三大板块分离的现象,教师培训可采取分组学习,每个时期制定有关主题进行学习,锻炼教师的教学策划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分层学习小组主要是有利于相互讨论,教师培训课程是以幼儿园教学内容作为指导进行设置,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3.以解决问题为基础的课程培训
针对幼师教育和培训方面,往常的培训没能取得较明显效果,所以,在“园本基地,能力本文”的指导原则下,培训过程中可将以解决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应用在培训上,以便增强培训效果和效率,帮助更多幼师快速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培训和实践教学融合。一定程度上对在职幼师的专业知识以及教学技能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很好提升。
三、幼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的措施
1.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培训
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幼师的教学水平,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就要结合实际情况,将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进行组合。并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就地培训和就地教学,这样才可以做到贴近幼儿园实际教学情况,不能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输,利用幼儿园现有的资源对幼儿进行实际教学,以丰富多样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赢得幼儿关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其课堂参与度。
2.充分利用各类资源
在职幼师教育和培训将要利用到哪些资源,培训开始前均要将其备好,以便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可增开各个学校幼师培训交流会,增加幼师间互动交流的机会,向同行借鉴更多更好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方法。
3.具备合作精神
幼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要与幼儿园中的发展趋势相符合,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对幼师进行在职培训,进一步提升幼师的专业水平。所以,幼师的在职培训和课程要与幼儿园教育步伐相一致。在职培训过程中做好合作分工,幼儿园以及其他培训机构和相关部门都要相互了解与合作,将在职幼师的教育和培训放在提高幼儿教育规划中的一部分,明确各个部门间的职责,快速帮助教师适应新的环境以及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幼儿教育发展事业中,对于幼师教育和培训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决定幼儿教学质量的好坏。所以,全面提升在职幼师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香艳.中国农村幼教师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J].俪人(教师),2014,5(19).
[2]陈素.幼教师资存在的问题及培养培训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3,16(4).
关键词:物理教师、进修、在职教育
一、教师教育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正是因为教师独特的地位,中国一直有悠久的尊师重道的传统,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到现在,许多地方还有“天地君亲师”之说;《吕氏春秋•尊师》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又,古人席地而坐,以西边为尊,故尊称家庭教师为“西席”和“西宾”;到了现代,中国有教师节,每到这个节日学生会给老师献上一篮鲜花,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除了像之类的特殊年代,教师都能得到最多的尊重。
教师确实值得得到这么多的尊重,但教师得到的尊重又何尝不是另外的一种压力。在这种压力下,教师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因此,就有了教师教育一说。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统称,就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实施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等连续的、可发展的、一体化的教育过程。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物理教师也应该在入职之后接受各种的在职教育,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
二、物理教师在在职教育中应重点提高的能力
在职教育是提高物理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由于物理课程本身的特性,物理教师在在职教育中要着重提高自身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提高对教学问题的解答能力
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有很多的问题问老师,解答这些问题实际上也是一种教学,如果能够把握好这个环节,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都有着很大的帮助。要提高物理教师的教学问题解答能力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物理教师要在在职教育中努力丰富陈述性知识。所谓的陈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在物理教学中,主要是教材内容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公理。陈述性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物理教学和教学问题的解答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理教师应该努力在在职教育中丰富自身对陈述性知识的掌握,并且要掌握更多的教授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方法。其次,物理教师在在职教育中要努力充实自身教学的程序性知识。所谓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可以进行操作和实践的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也称步骤性和过程性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程序性知识主要是指一些教学技能的运用,比如对陈述性知识,教师应该从其缠身、发展和应用中去揭示其内涵,和陈述性知识在形成的过程中所体现的科学方法,而不应该简单的从陈述性知识的字面含义出发,做简单、乏味的字面意思解释。总之,物理教师要在在职教育中通过多次的训练,掌握各种教学手法,努力提升自己的程序性知识掌握程度,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2)提高运用策略性知识的能力
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思维”(How to study / How to think)的知识,是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的能力的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核心就是策略性知识。在物理教学中,主要是指物理教师有效地计划教学、进行课堂教学和评估教学效果时采用的策略。物理教师要在在职教育中努力培养自己运用策略性知识的能力,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三、物理教师在职教育的学习方式
(1)反思
波斯纳(G.J.Posner)曾经提出过一条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我们不能说这种说法是完全正确的,毕竟影响教师成长的远不止经验和反思,但是,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物理教师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的在在职教育中去提高自己,弥补自己存在的不足,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大幅提高在职教育学习效率,成效往往也很显著。
(2)专业合作
我们常说教学相长,说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相促进,其实教师之间也是可以实现“教教相长”的,每个教师都肯定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物理教师之间如果能够有专业的合作往往能够提高各自的教学能力。在在职教育中,物理老师之间可以尝试突破目前普遍存在的教师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在学习过程中,相互探讨,相互鼓励,相互学习,这样才能使得自身的专业视野更加广阔,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更加丰富。
(3)终生学习
【关键词】在职教育 教师教育一、教师在职教育的必要性
1.终身教育的要求
终身教育思潮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国际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是1965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提出的。终身教育在时间上是指人的一生,在空间上不仅仅是指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成人教育等。它主张学习者不仅要学习已经掌握了的文化,而且还要培养个人适应环境的变化,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变。终身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新型的和完善的人,教师的责任是传道、授业、解惑,在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师更应该是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实践者。教师在他的一生中必须学会充分地利用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使自己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教师的在职教育能弥补职前教育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学习。
2.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也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历程。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有求生期、巩固期、更新期和成熟期。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延续,还包括专业素养的提升,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感。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其专业水平,使其尽快从一个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过程。在教师的一生中,刚参加工作时遇到问题可以向指导教师请教,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量的猛增,指导教师对很多问题也是爱莫能助,因此,教师在在职过程中应该接受继续教育,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和提高专业技能。
3.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是基于电脑和互联网的教育内容更新和教育形式变革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将促进教育从固定的人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学习固定内容向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内容的彻底转变。[1]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更是日新月异,教师仅靠在校时所接受的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而且一个成熟的教师的绝大部分教学技能来自工作经历。社会、科技发展如此迅速,知识更新速度如此之快,教师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如知识的剧增、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学生信息来源渠道增多等,迫使教师不得不继续学习,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不断掌握新的技能和手段,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二、我国教师在职教育的现状
1.忽视教师的主体性
我国教师的在职培训模式主要有:校本模式和高等学校组织的研修班、辅导班等;从时间上分,教师在职教育的培训形式可分为脱产培训、半脱产培训和不脱产培训;从空间上分,可以分为校本培训和“走出去”。绝大部分都是以讲习班的形式进行培训,学习内容的安排上比较重视系统性,灵活性不够,学习方式以培训教师主讲为主,忽视了教师的主体性与个体差异性。
2.教师的在职教育意识淡薄
教师的在职教育意识淡薄包括培训时功利性意识比较浓厚和接受培训意识淡薄。有研究表明,受训教师培训时功利性意识比较浓厚:49.3%的教师的职业规划行为是源于“自身兴趣或发展需要使然”,50.7%的教师职业规划行为是源于外在的诱因——“晋升职称的需要”“迫于社会或学校的要求”“获得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或同行的认可”。[2] 接受在职培训意识淡薄包括不主动找学习机会以提高教学技能和扩大知识面,而是被动地接受培训,将进修认为是学校提供的福利,甚至有的在职培训仅仅只是走过场,教师认为参加培训是出去旅游。
3.经费不足
教师在职教育经费不足,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在职教育的经费更是捉襟见肘。2012年中央财政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编制预算。教育经费包括了用于小学、中学、大学等学校的经费,也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各种用于教育上的费用。有资料显示:江西省修水县2005年财政总支出为55360万元,其中用于教育支出为15182万元,其中用于培训的费用仅为28万元,仅占公用经费的0.84%。 [3]由此可见,教师在职教育经费不足问题是教师在职培训最大的问题之一。
4.轻视操作性知识的讲授
当前,针对教师在职教育所办的培训班、讲座等,普遍重视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如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这是无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重视系统理论知识而轻视教育教学技能训练、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扩展方面的知识。教师在职教育属于教师继续教育的范畴,教师在岗前就已经接受了比较完整的教学系统知识,随着社会发展,在职培训时应重点讲授增进教师教学技能方面的知识,应帮助教师扩宽知识面与专业知识的更新,应重点教授教师如何将学习到的系统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5.培训效果不明显
教师在职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是教育事业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培训的效果问题更是教育人士关注的重大问题。教师在职培训的效果一直以来都不是很理想,培训内容陈旧、脱离实践需求,培训方式单一、枯燥,这是教师在职培训效果深受影响的原因之一。教师在职培训是成人教育,讲授型不能是唯一的模式,应提倡案例教学、问题探究、讨论式教学;培训内容应是当前参加培训的教师所需要的或者是感兴趣的,受训教师是主体,应该充分发挥受训教师的主体性。
三、教师在职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在职教育 培训目标 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5.005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Korean Teachers' In-service and Policy
ZHAO Junya
(Personnel Department,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221116)
Abstract Transformation of the society demands that while teachers give lessons, they should get continuing education. From the comparison of the in-service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Korea, the author gets a series of differences of policies on in-service education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finding of the related questions in order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rection development of Korea's education.
Key words in-service; training target; training pattern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教育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许多国家已经把发展教育作为基本国策,把发展教师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关键位置。①自1999年中国大学生扩招以来,可见其优点,但也日渐暴露出扩招带来的缺点,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降低便是其中之一。扩招导致了学校师资力量的极具匮乏,从而导致学校教学质量的大幅下滑,且提高教师的教育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为高校教师在职教育及其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全面素质教育,而在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中,要坚持贯穿师资教育和培训,以满足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要求,并以此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虽然韩国教师教育体制是和中国教师教育体制基本都是在日本和美国的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但是二者在发展路径和方向上还是有所不同。从韩国近几年的教师教育改革来看,其中心问题是教师的质量问题。本文主要从中韩教师的在职教育方面简述两国教师和教育管理制度。
教师教育曾一度被认为是职前教育。但是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已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教师提高的需求。2002年中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对此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规定,教师教育是指“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的统称。”这一解释与1974年经济合作开发组织提出的关于教师教育理念的界定基本是一致的。②教师在职教育是对有一定的资格而被录用的教师,为提高职业能力而提供给他们义务性的教育培训和在工作中为发展教师专业化所提供给他们的义务性或者自发性的所有教育培训活动。③
教师的职业是专门职业,为了履行职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长期地不断地进行在职教育,以克服缺陷和促进成长。教育部提出《关于加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对在职教师提出了相应的培训任务和措施。至此国家才慢慢开始认识到在职教育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的重要性。陈永明老师把其至今的发展经历分为了三个时期,补偿性培训、探索性继续培训和普及型继续教育三个发展阶段。④针对不同阶段教师队伍的现状,在每个阶段都确立了不同的培训重点和目标。第一阶段主要针对期间造成的师资力量紧缺且质量低的情况,对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恢复和补偿性的教育培训。通过不同渠道、不同规格、不同形式的系统培训,增加了师资力量,提高了教师质量,其中一个表现就是教师学历的合格率的提高。到了20世纪90年代,进入第二个阶段,即探索性继续教育。在这一阶段,对教师的培训不再单单停留在学历的提高培训上,还投向了更高的目标,提高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从1999年至今迈入第三个阶段,即中国继续教育体系正式确立和发展的一个阶段。通过这三个阶段来看,对教师的在职教育,经历了从表到里,从重视外在到内在,从物质到精神的这样一个过渡的过程。先是从提高教师的学历教育,使个阶层教师在学历上达标,然后逐步展开关于教师思想政治道德、职业道德、业务素质、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研究等的提高培训,以期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并在教师总体各方面水平提高的同时,鼓励出现并加强培育各学科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教育专家、教学专家等。
教师在职教育的模式和内容在不同阶段也有着不同,一直在发展变化着。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逐步形成了两种模式,即教学模式和组织模式。⑤在这两种模式下教师可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培训,且有权利和义务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关于中国教师培训的权利和要求都有一定的相应的条文。如1993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有规定:“教师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在以后的几年里也在不断地制定并公布相关的条文以保障教师参加培训和专业发展的权利。但是这些政策条文还并不成熟,对教师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明确性不够,且不够具体,针对性也不强。对参加培训的教师所提出的要求过多,但是提供的保障却不够或者说很少。继续教育培训是教师应尽的义务这就显示了它带有强制性,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督促教师加强继续教育培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等。但同时也暴露了它的缺点,严重限制了教师的自由选择权,从而打击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在韩国教师也有权利和义务进行在职教育。如在《教师公务员法》第37~38条规定:政府应提供给教育公务员的再教育进修机会均等,教育公务员也应履行其职务,并要不断地努力修养自己和提高研究能力。⑥韩国的在职教育从1945年的韩国中小学教师再教育讲习会开始逐步慢慢步入正轨。其在职教育除了可在附设在国力教育大学的进修院进行,还可以通过网络开展进修活动。根据进修的种类不同,其进修目标也不相同。种类之一职务进修的目标是提高教师的专业性,而种类之二资格进修的目标为教师取得职称的提高或获得专业教师资格证书。总之,不管哪种在职教育都是为了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学习教授课时所需知识和技术,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
韩国教师在职教育的模式有两类划分方法。第一类,按照教育目的划分可分为五种:教师本位模式、以提高个人的职务能力为主的进修、以晋升为目的的进修、提高个人专业知识为目的的进修、满足个人欲望和提高一般修养目的的进修。第二类,按照实施进修的主体来划分可分为三种:机关本位中心培训、学校本位中心培训、个人本位中心培训。⑦其中机关本位中心培训主要是为了取得教育理论、方法和职务上所需的能力或者为了取得晋升资格的进修。学校本位中心培训逐渐成为被重视的一种培训方法,即各学校请有一技之长的教师或者校外有关专家对本校教师培训的一种方法。个人本位中心培训很显然是以个人为目的的培训,如为提高自己的专业学术性。
综上可看出中韩两国在教师在职教育的目标和模式方面虽然存在着相同之处,但是也有不同之处。在职教育培训的目标上,两国的相关政策的关注点和价值取向不同。中国方面强调整体,即在职教育培训重在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而非像韩国的在职教育注重对教师个体的培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中国强调并注重对全体教师的培训工作,主要目标是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质量。而韩国在这方面是针对不同级别的教师和专业素养不同的教师给予不同的在职教育标准。这样一是针对性强,二是节省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教育资源浪费。另外中国培训目标的内容设定上侧重于教师师德和政治思想方面的培养,通过精神方面的提高以促进专业业务能力的学习和提高。而韩国比较侧重于教师的科研、学科教学法和文化素质等专业有关的能力培训。
在培训模式上,两国所采用的模式也有所不同。虽都采用了教师本位中心的培训模式。但是在中国,教师在大学进行函授进修时,对所进修的专业有自己的选择权。而韩国还是重注个人,针对性强。另在中国机关本位中心教育模式分为学历进修和非学历进修。但在韩国的机关本位中心教育模式是分为资格进修和职务进修。
中国一定要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办好中国的事情,要立足中国的实际,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教育同样也是。教师培训政策的拟定与设立是好还是坏?评定的标准就在于是否符合这个国家的国情。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我们所需要的。虽然中韩两国在教师在职进修的目标和模式等方面存在不同之处,但都是为了保障教师的发展,都重视对教师培训的保障,都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那么在中韩两国在职教育培训的比较中,我们同样也可以采用“拿来主义”,把那些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中国教育发展的观念借鉴过来。如在职教育培训可转变其价值取向和内容,增加其针对性。应以人为本,加强对教师主体地位的认识。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到在职教育培训中。
注释
① 杨柳.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政策变迁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7.
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编.教师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语文出版社,2005.
③ 未来志向的教师论[M].首尔:教育科学社,2003.
④ 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⑤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提要[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在南昌职业院校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较高的占15.2%;有13.1%的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技术水平总体不太理想;绝大多数职业院校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很大,占71.7%。这充分说明南昌职业院校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对现代教育媒体都有所了解和接触,但能够熟练使用的教师比例却不容乐观,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现状教师能否在课程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作用,是衡量职业院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尺。图3所示,28.3%的职业院校教师很少使用现代多媒体手段教学;经常使用的超过半数,达63%;每节课都使用的占8.7%。从调查结果看,现代教育技术在南昌职业院校使用的频率较高,在日常教学应用中,已达到基本普及。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效果现状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学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学方法,转换了师生角色,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但在实践教学中,影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效果的因素较多,造成了不同职业院校,不同专业教师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的不同效果。从调查结果看(图4),30.4%的职校学生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45.7%认为稍有提高,认为没有提高的占15.2%,只有8.7%的学生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降低了教学效果。这充分表明,职校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存在的问题
受领导决策、资金、专业设置等条件的限制,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无法满足课程教学的需求。一方面,不仅硬件设备数量非常有限,而且大多设备陈旧落后;另一方面,硬件配置存在不合理现象。一些职业院校盲目在个别短暂热门专业领域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以期通过改善这些重点专业的教学环境来吸引生源,结果造成其它多数专业在常规电教设备购置方面的资金短缺。多媒体手段单一,课件质量普遍不高在经常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程教学的职校教师中,超过90%只是使用过投影仪,而使用其它多媒体手段的不足10%。利用PPT展示课程内容,投影仪只能简单充当电子黑板,无法真正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而且,由于部分教师PPT投影展示用得过滥,形式呆板、内容平淡,反而引起学生的普遍不满,影响教学效果。教师的课件制作质量总体不高,大多只是简单罗列授课内容提纲,没能发挥出投影仪本应该灵活、生动、活泼的展示效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调查中发现,大部分职业院校教师都能够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院校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和重要性,超过半数的教师能够经常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日常教学,但仍有28.3%的教师很少使用或基本不用。要求每一堂课都高质量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显然不切实际。然而,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意识,并积极主动实践,定能在课程教学中突破常规,有所创新。教学方式有待进一步改革缺乏系统的现代教育理论指导,加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技能不足,南昌职业院校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教学方法的范例较少。许多教师只在教学技能比赛或示范课时,才会关注教学方式的合理运用。在常规教学中,忽视教学方式的选择或简单重复同一种教学方式的情况普遍存在。
解决的措施
(一)完善硬件设备的引进和管理制度在目前情况下,南昌职业院校还要继续加强常规电教设备的建设,力争逐步完善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网络教室、模拟实验室、模拟工场建设等。在淘汰陈旧老化教学设备的同时,要注重分阶段适时引进技术含量高的新型设备;对现有教学设备进行常规检修与维护;制订严格的管理制度,科学管理;优化资源配置,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二)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技能培训为职业院校教师提供高质量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是提高其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将教学实践作为培训的主要环节,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技能对教学实践的最优支持。不仅要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而且要提高他们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实践能力,使其不仅会用、乐用、而且爱用。(三)有效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资源职业院校要努力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资源,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划分最合适比例。在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增加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内容。职教课程资源开发主要是对课程教学新媒体的开发,除强调传统的视听媒体技术以外,更需注重结合职业课程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基于计算机及网络的多媒体资源,为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营造全新的职教教学过程。当然,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专业课程不仅只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而且包括与课程的呈现形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整合等。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