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跨国文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2-05-16 14:25:11

序论:在您撰写跨国文化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跨国文化论文

第1篇

耐克《恐惧斗室》广告只是近几年一系列“问题性洋广告”中的一个。此前,“丰田霸道”广告和立邦漆广告都因其带有“侮辱性”色彩而引起轩然大波。

2003年12月初,《汽车之友》杂志刊登一则日本丰田公司广告:一辆“霸道”汽车停在两只石狮之前,一只石狮抬起右爪做敬礼状,另一只石狮向下俯首,配图广告语为“霸道,你不得不尊敬”。广告背景看上去像是卢沟桥,石狮也疑似卢沟桥上的石狮。这则广告播出不久,观众声讨声四起。

无独有偶。2004年9月的《国际广告》杂志刊登了一则立邦漆广告,画面为中国古典式亭子,亭子的两根立柱上各盘绕一条龙,左立柱色彩黯淡,一条龙紧紧攀附在柱子上;右立柱色彩光鲜,但龙却蜷缩一团跌落到地上。其含义是:右立柱因为涂抹了立邦漆,连龙都滑落下来。

最终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耐克、丰田公司、盛世长城广告公司和《汽车之友》杂志先后向消费者道歉。

问题性洋广告中的文化冲突

跨文化交流与传播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流传递信息的一种情境。由于文化的不同,交流者固有的背景、经历和假定的差异,都会使交流异常艰难,有时甚至根本无法开展。要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流,不仅要谙熟本国的文化规则,还要了解消费国度的文化规则。知道这些规则,你才能够适当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对方的期望。①

一般来说,跨国公司或国际性广告公司在进行跨文化广告传播活动中多采取“创意标准化,表现当地化”的做法。分析国内各媒体已播发的洋广告,大致可分为原版广告和改进版广告两种文本。

1、原版广告

这类广告是仅将商品生产国的原版广告做语言文字翻译,创意、图象、音乐等要素基本保持不变。这样做不仅保持了广告的原汁原味,也充分体现了商品生产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质。这种设定和转换简单,但更需借助消费国文化建构。

2、本土化改进版广告

这类广告是公司总部根据对消费国的市场特点和消费文化的解读,委托当地广告公司设计出一种广告的模式,最终由两者根据当地的情况制作出本土化的广告。这类广告也包括将广告设计、制作、服务机构延伸到其他国家、在他国建立分支机构的跨国广告公司制作的广告。如2001年足球世界杯亚洲区十强赛期间,在中国各地电视台上播出的阿迪达斯公司的广告中,画面是两支由世界各国明星组成的足球队在进行激烈比赛,最后射门的任务是由中国的足球明星完成的,其实,在不同的国家播出的这则广告,都是由该国的足球明星完成最后射门动作的,而其余的广告画面基本上是一致的。这种本土化的广告无疑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

广告的作用主要是凸显产品品质、吸引购买者的注意力。众所周知,广告是对生活的一种戏剧化“讲述”,它通过一些符号的组合,启发受众进行联想,从而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其实在商业社会,广告创意求新求变无可厚非,但是跨文化广告传播中传播行为应入乡随俗,照顾本地受众心理,不能违道德、民族精神及人伦常理。如果忽视广告的社会性和它在不同语境下的文化涵义,就会产生文化上的冲突或文化逆差,产生负面作用,甚至是灾难性后果。

考察和分析问题性洋广告事件连连发生的原因,可以发现这些洋广告的突出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不符合广告国社会道德规范

跨文化广告传播中,广告主或广告策划制作者首先应受到广告消费国相应的伦理道德规范的约束,广告传递的内容以及所采用的形式要符合伦理道德标准,否则将给消费国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2004年8月,耐克曾经被迫撤销其在澳大利亚播出的一则电视广告,广告中描绘几个少女试着讨好一名男性网球教练,当地群众抗议该片有涉及恋童癖的嫌疑。而耐克在700多个巴士站张贴的“詹姆斯和涂鸦”广告在新加坡这个极其讲求卫生的国家也激起了公众的反感。

在我国,广告传播要求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高度来认识,要从有利于净化社会环境、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的标准来衡量,要求广告的语言、画面、图像、文字等表现要素健康、高雅,摈弃一切低俗的东西。鉴于此,有些广告表现是不宜在我国播放的。②如在对将国旗设计成图案“穿”在身上这一点上,西方文化和亚洲(特别是东亚)文化有极大的差别。美国国旗向来是时尚促销者爱用的符号。麦当娜能穿着红色内裤、军靴,披着美国国旗,在“RocktheVote”宣传片中呼吁美国人关心国事去投选。但在亚洲国家,如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七条规定:广告不得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必须庄重及尊重的对待。任何商业的用途,包括在广告、印刷品上的使用,印成时尚装饰等都不允许。任何字样、图案都不得叠印在国旗上。③

二、不适应广告国文化背景和特征

不同的地区、国家、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特征。这里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精神财富的总和。不同的国家、民族所体现的文化特征、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价值观念会有差异。④跨国公司进行跨文化广告传播,就必须要照顾到民族情绪,一定要结合一个国家的习俗、民情和习惯,这也是与当地消费者保持良好沟通的前提。否则商品在跨文化传播中将受到致命的打击。

从立邦漆这个广告策划的本意来讲,也许很有创意,但它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不应当拿龙来作文章。因为龙是中国的象征,中国人自誉为龙的传人。拿中华民族象征的东西来做广告,甚至滑落成一堆,将其任意解构,自然会引起中国人的反感。

文化往往具有多重含义。“霸道”的广告通过戏剧性的、夸张的手法,让石狮子向丰田汽车致敬,强化了“霸道”这个品牌的霸气,试图塑造一个强势的产品形象,但恰恰相反,它引发了另外一种不安的联想:石狮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古老符号,让石狮子向日本的汽车致敬,意味着要中国文化向日本的商业文明俯首称臣!而石狮子又很容易让人想到卢沟桥,于是,霸道的广告就这样被“解读”,从而激发了广泛的愤怒情绪。在一些亚洲国家中,百姓对日本曾给他们带来的痛苦是一个至今还没解开的结,这一点跨国公司和广告传播者不应该忽视。丰田霸道广告失败的原因正是设计者忽略了这个“语境”,几年前轰动一时的赵薇“军旗装事件”也是如此。[page_break]树立跨文化广告传播的责任意识

对广告国本土文化的不尊重仅仅是跨文化广告传播受到批评的一个方面,事实上作为不同语境下的文化对话方式,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有人指出,跨国公司及其广告运动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能将西方人的价值观,以更有效的方式到达他们新的发展中国家的观众。入侵者穿过了别的国家的文化链,将自己的看法强加于入侵地,抑制了被侵略国的创造力并边缘化他们的文化。

文化对话是在文化发展的既定格局中展开的。文化发展状态的不同,必然导致在文化对话中的强弱关系结构。科技的发展和资本的全球性流动为广告跨国传播提供了载体、工具、渠道和资金,文化全球化的理念和实践营造了广告跨国传播的总体文化氛围,而广告跨国传播又能通过无孔不入的信号轻而易举地将各种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人连结在传媒系统中,并通过多重传播与接受,将不同的思想、价值、判断重新整合为类象化的模式和价值认同,使世界趋于模式化、类象化,进而对文化全球化推波助澜。作为跨文化传播表征之一的跨国广告文化,更集中体现了这一复杂的文化现象。

在跨国传播和文化全球化的交互作用中,决非相互平等的融合与交流,始终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和非对称关系。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的巨大差异与差距,国家之间完全平等的对话并不可能,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显现着一种不平等关系,制造了一种特殊的知识话语权利,并在以经济和政治为后盾的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愈演愈烈。跨国传播中的广告作为一种文化,它毕竟不是像可口可乐、麦当劳一样的简单功能的消费品,而是负载了一种民族形象、文化精神和意识形态图景的文化载体,在一定意义上不乏文化渗透倾向和攻击性。这主要是由其传播的内容所体现的:其一,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阶段,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大众消费社会,培育了与这种社会经济发展形式相适应的消费主义的商业文化,并通过广告、运用媒体将这种理念潮水般向发展中国家倾销。其二,发达国家在倾销商业文化的同时也在改变输入国人民原有的生活形态,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和生活态度,甚至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以达到文化渗透与拆解作用。

只有在文化对话的关系结构中置入平等关系,尊重并制约对话,文化对话才是可能的。因而,在全球化语境中,面对西方世界的文化强势或霸权,中国广告界和媒介的确需要具有一种自觉的独立性。在不损害中国文化精神本质的前提下,扩大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和话语权。通过和国际社会的广泛交流和对话,使得中国的文化达到与其他文化平等对话的境地,借此对西方学界、实务界的固有思维定式产生影响和启迪,最终达到消解西方文化霸权和歧视之目的,从而在交流双方的文化共性和个性中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中国加入WTO后,广告市场已面临更大开放,随着外资对中国经济活动的介入程度与日俱增,外资的商品、服务、理念的推销广度和深度必将增大。在洋广告越来越多大趋势下,“问题洋广告”势必随之增加。现在,世界500强中的企业,已有近400家进入中国,在世界名牌排名前25位的品牌如“可口可乐”、“IBM”、“微软”、“耐克”等等,从产品到广告,市场上几乎随处可见。如果监管部门不能更有效地进行监管,“问题洋广告”还会出现。

那么该如何杜绝问题性洋广告的再次发生呢?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对洋广告内容的审核应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即自律和他律。所谓自律就是自我审查,而他律则是在播出后政府有关部门对其依法进行处罚和管理。我们这里强调的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社会责任和道德,主体主要有两个,一个就是跨国公司,另一个就是广告公司。当然,仅靠跨国公司或广告公司自律是不现实的,还应该形成良好的社会监督机制,规范产品市场和广告市场,及时发现和处理跨国公司广告宣传中的一些违规或有违社会道德规范的做法。广告播出机构在投放洋广告之前都要进行一次“灾难核对”,促使广告对他们制作或传播的信息内容负起更多的责任。据悉,广电总局将开始着手制定电视广告的审查标准,以杜绝有不良内容、不良含意的广告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只有这样,才能规范和引导跨国广告行业在法律框架下合理、有序、健康地发展。

注释:

①[英]戴维·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②陈绚:《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2期。

第2篇

[论文摘要] 基于文化整合对中国企业管理整合影响因素的分析,论文提出中国企业应加强跨文化管理,学习和吸收一切先进文化,加强跨文化培训,树立多元文化意识,激发创新活力,形成企业资源互补优势和整合力。

近年来,海外并购成为中国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手段,中国石油集团、中国石化集团、中海油、联想集团、海尔、TCL等许多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实施海外并购。继TCL并购法规阿尔卡特和汤姆逊公司后,2004年12月联想集团斥资17.5亿美元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一举跻身世界三大PC厂商,2005年中石油出巨资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中海油更是以185亿美元的天价收购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优尼科公司(后中海油退出),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推向一个。伴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国际化经营风险日益凸现,跨国并购中出现的文化冲突及文化整合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何实现并购企业文化整合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目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处尚于初级阶段,要加强对跨文与文化整合的研究和推进,以避免跨国管理中出现的不同文化的冲突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效地利用跨文化管理,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为此应当采取如下措施:

一、加强对拟收购企业及其东道国的文化的研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企业应在并购的前期准备过程中,就加强对目标企业文化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对并购后整合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有所准备,及早发现问题,尤其是对文化整合难度的调查研究。分析双方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对实施过程中的文化关键因素进行掌控,让我国企业更有准备地应对可能发生的文化差异与冲突。可以设立类似跨文化管理组织,负责并购企业的文化冲突及整合管理,宣传企业新文化,树立多元文化理念,学习和借鉴跨国公司跨文化管理的有益做法,为我所用。

二、以我为主,兼容并包,积极学习和吸收一切先进文化

对于中国的跨国企业而言,以高度开放的心态和国际眼光对待和研究世界文化,“胸怀全球,放眼世界”,具有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气概和胸怀。企业以全球500强企业优秀文化作为标杆,实施体制创新、管理和文化创新。

与并购目标企业(欧美)相比,中国企业的文化还相对不成熟,就要充分吸收国外企业先进的文化,通过提升和完善自身的企业文化来促成部分企业文化的同化。文化整合中可以采取以我为主,融入东道国文化的做法,如中国惠普有限公司采取以我为主,“融入中国本地文化”的方针。中国惠普的企业文化建设在不同思想文化的交互影响与促进方面,一直是走在前面的。

三、管理整合推进文化整合,以形成整合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

企业并购最大的障碍是来自文化方面,而文化整合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借助于管理整合加以推进合实施。企业的管理整合要实现最优化整合目标,既要实现整合也不能破坏各部分的活力,实现企业的人才整合、组织整合、文化整合和社会整合的有机结合。

首先,标准化的运营流程一直被视为一个强有力的整合工具,自然在组织及运营整合中扮演着基础性的角色。其次,只有积极地促成文化整合,科学地确立整合目标,在公司统一经营理念和精神引领下,以文化整合为核心,建立与战略匹配的有机整合并支持广泛交流对话的共享知识库,形成整合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第三,管理整合面临的严峻考验在于是否形成集体统一行动和合力。如果能形成一体化的企业思维,树立归属的自豪感,那么完成就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磨合,能够形成持续性地改善业务绩效的良性循环。通过跨文化管理建立起共同价值的基础,寻求建立信任、协作的有效方式。这意味着企业文化将发生重大变化,新的企业文化逐步成熟起来。

四、中西合璧,优势互补,打造“合金文化”竞争力

由于跨国并购必然要把自己置于异域文化之中,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涉及中外文化的巨大差异,中西文化又是世界上差异最大的两种文化。不同的企业往往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着力于打造“世界文化”。而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及合资合作中,往往采取坚持中国文化,实施中西合璧,优势互补的办法。如我国中旅公司等企业倡导打造“合金文化”,即中外融合、优势互补,产生一种全新的文化。“合金文化”应植根于中国,但也必须吸纳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借鉴国外的企业文化思维,在以我为主的前提下,取长补短,互相整合,提炼创新。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有益经验很值得借鉴和总结。

五、加强跨文化培训,实现企业资源整合目标

培训是实现跨文化整合的基本手段,跨文化培训应当是人力资源发展的重心所在,同时,通过跨文化培训增进彼此之间的国家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了解并形成正确的认识,对于双方建立相互理解和信任,推动新企业的文化整合十分重要。通过跨文化培训,帮助企业高层管理者认清市场,根据特定的市场文化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有助于企业本土化战略的实施。

首先,分析把握文化差异对跨国公司的影响,跨国并购过程中所面临的多元文化进行分析,选择适当的文化整合策略,保证跨国并购的成功进行。

第3篇

酒店在异域环境下,对宗主国实行文化包容和文化理解的办法,应对文化差异,创造独特酒店管理文化,从而形成高效管理过程,为跨文化管理。跨文化管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主要聚焦于研究跨国酒店如何应对文化差异,高效处理文化冲突进行战略性管理的问题。纵向来看,跨文化管理的研究分为三个时期:(1)20世纪70年代前,萌芽时期;(2)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兴起时期;(3)2O世纪80年代至今,大发展时期。不同时期对跨国酒店的管理研究都有新的发展。

二、国内外酒店跨文化管理研究综述

酒店管理产生强大的吸引力。通过中国知网(CNKI)文献检索得知,与跨文跨国酒店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酒店实化管理相关的研究达18241条,对酒店跨文化管体所组成,并为大众提供住宿、餐饮和综合服务设理这的相关研究达3038条。综合整体对酒店跨施的一种建筑或场所。[2]38跨国酒店设计除母国范文化管理的研究以学术论文为主,尤其以酒店跨围内的跨国经营活动外,通过资本或非资本方式文化人力资源、酒店管理者跨文化能力、酒店顾客在全球进行扩张并实施经营活动,实现产品、技与跨文化、酒店跨文化培训四个方面的研究为主。术、劳务、信息、资金等的国际化流通和管理。20就专著而言,对国际企业的跨文化管理的研究较世纪50年代起,早期的酒店开始通过各种不同的多,而专门针对酒店企业跨文化管理的却不多见。方式向全球扩张,如购买不动产、委托管理或特许直至2l世纪初,才出现跨文化管理与酒店业交叉经营。21世纪以来,一些有较强技术支撑的连锁的研究内容。酒店快速发展,如:Accor,Hilton,MarriottInterna

(一)国外酒店跨文化管理研究

综述tional等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顾客及商业国外针对酒店业的跨文化管理研究始于2O环境,如何高效进行跨文化酒店管理是跨国酒店世纪80年代,伴随着跨文化管理研究的兴起及酒店业的全球化发展而逐步产生。据所获文献资料来看,虽然对跨文化管理方面和酒店管理方面的文章相当丰富,但针对酒店行业跨文化的交叉研究却相对较少。国外学者在理论方面对跨文化管理的不同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这些理论在酒店跨文化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运用,具体跨文化管理理论、典型代表人物及研究重点归纳如表一所示。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国外部分学者将跨文化管理应用于跨国酒店的经营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者、顾客及培训四个方面有一定的研究进展。Christensen以SouthSeasPlantation中的员工为案例研究对象,论证了酒店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对于员工的适应性的重要影响。Nankervis&Debrah根据Signpore和Australia的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对比分析,表明Signpore因劳动力缺乏而采用多元人力资源管理策略,而Australia则通过专业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的方式提升雇员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14]5.o7。KHu,Fock聚焦于酒店跨文化授权的作用,证明了权利距离指数会降低工作授权的满意度,而对成功授权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为:授权的接受度、顾客需求与期望的满意度。Hughes表明为提升跨文化管理能力,酒店管理者须理解并掌握文化多样性,并适时灵活应用与管理实践中[517。Gamble&Gibson针对跨国连锁酒店财务管理方面,因母公司对财务的操控,致使当地财务人员受多角色冲突影响,跨文化冲突异常明显[612o4。Green以Russia酒店为研究案例,提出西方母国管理者应通过与子酒店中的当地员工或管理人员共建和谐信任关系,并充分正视和利用文化差异,提升管理效率[71266。Armstrongetal研究表明不同文化背景的酒店顾客对酒店服务有不同的期望[8J1帅。Kmietal指出中国的酒店顾客对酒店的选择上,较少依赖品牌,而对客户信息和网络安全有更多的关注。Beldona&Kwansa将酒店顾客分为垂直和水平两类人群,指出垂直个体与价格公平有较积极的关系,且跨文化管理有较大的意义[9]68。Jen—TeYang深人研究了酒店管理中合作文化与领导角色,表明酒店领导创新者角色有利于酒店多元合作文化的建构。

(二)国内酒店跨文化管理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在介绍西方跨文化管理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酒店行业发展现状开展了相关的研82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跨国酒店在中国文化环境下的管理对策;文化因素在跨国酒店管理中的重要性;跨国酒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酒店内部文化整合模式;消除文化冲突的对策;跨文化管理在酒店品牌创建的影响等。徐虹首先分析酒店集团国际化经营特点,提出跨文化理解、融合、培训等方式能实现酒店跨文化管理的目标。王简在其题为《跨国酒店跨文化管理研究》一文中采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文化差异角度分析某酒店开业时面临的跨文化冲突问题,提出酒店企业跨文化沟通策略及管理策略,如跨文化培训、本地化策略等。张燕存指出外管饭店跨文化管理中就如何消除跨文化冲突是管理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贺耀勇建议采用跨文化整合模式和一定的管理策略来对酒店实施跨文化管理。王健在《跨文化管理研究在中国酒店业经营管理提升和品牌创建中的应用》一文中强调:应当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在酒店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在提升中国酒店经营管理和品牌创建中指出面临的文化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王健在《酒店经营管理的跨文化解析》中全面分析了酒店经营管理中错综复杂的文化关系,并探讨这些文化关系的共性和个性特点,进而将此复杂关系的规律应用于跨国酒店管理公关对策、人力资源管理和客服等方面。吕宛青、赵书虹和罗江波出版专著《旅游企业跨文化管理》,全面系统介绍了旅游企业(包括酒店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管理理论、影响因素以及跨文化沟通的原则方法和跨文化协调机制的建立,为中国旅游企业的跨文化管理建言献策。

三、对酒店跨文化现有研究的简要评述

纵观国内外目前对跨文化管理的理论研究,研究视角和侧重领域均有所不同。对跨国酒店的跨文化管理研究方面,如何在国际酒店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解决酒店内外部因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提升跨文化管理能力和效率是目前酒店行业跨文化管理领域研究的重点。在具体研究内容上,目前有关酒店跨文化管理研究较多侧重于探索跨文化管理策略中的文化融合/协调机制的构建,这一研究方向已经逐步从跨文化人力资源等具体问题的解决转向跨文化绩效、跨文化顾客管理等更具规律性、推广i生的深层次领域发展。研究举、具体案例解析、统计分析等方法转变。但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酒店跨文化管理领域尚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研究内容上,目前多停留在酒店人力资源,酒店管理者、酒店顾客及管理培训四个主要方面,而酒店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对酒店的发展影响巨大,但针对此方向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未来跨文化管理的研究可更偏重该方向。

2.国内相关研究理论引进多,创新少。较多偏重于实际应用方面,提出相关对策解决实际问题,而对理论方面的深层次探究并不多见。

3.研究对象上,多聚焦于西方发达国家国际酒店的管理,对亚非等欠发达地区的跨国酒店的研究甚少,而关注中国文化维度的系统分析以及不同国家酒店的比较研究少之又少。

4.研究方法上,较之国外获取大量样本数据的实地调查研究方法,国内研究较多以某一酒店为例,其案例的典型性及样本数据的代表性均不具较强说服力,定量研究和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提升。

第4篇

入世后的中国,涉及国际贸易的谈判与日俱增,如何进行有效的跨国谈判的命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文化差异对跨国谈判而言,是极其重要而又繁琐的变量。从交易费用的角度来看,和任何企业一样,跨过公司要在东道国从事商务活动均需要计算下列成本:进入市场的信息成本、谈判成本、缔约成本、履约成本和仲裁成本。然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谈判可以大大节约国际交易的费用。对此,美国一位资深企业家甚至断言:“如果能有效地克服文化障碍,美国对华投资、贸易量可以比现在增加两倍。”

一、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因素

国际商务谈判是指处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务活动的当事人,为满足各自需要,通过信息交流与磋商争取达到意见一致的行为和过程。谈判主体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谈判者代表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利益。同时,它还具有跨文化性。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谈判者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谈判者各方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交往模式、语言以及风俗习惯等各不相同,这些文化因素对国际商务谈判的成功与否都将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际商务谈判正确的名称应为跨文化商务谈判,这种谈判极少因技术或专业原因而失败。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东西方民族常常会因为文化积淀、认知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而遭遇文化冲突。所以大多失败是由于对外国文化缺乏了解和没有顺应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规则。既然跨文化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呢?

文化是社会群体的都有特征。文化既包括心理要素,即群体成员共享的价值观和规范,也包括社会结构要素:作为社会交往背景的经济、社会、政治和宗教体制。文化价值观把注意力导向较重要或较不重要的问题,影响着谈判者的策略。文化体制保持并提升价值观和规范。文化价值观、规范和意识形态是诠释所处处境(这是谈判,所以我应该……)和他人行为(她威胁我,所以我应该……)的共同标准。

国际间的经济交流首先意味着来自不同文化的成员为了某一共同的商务目的相汇于一个对其中一方来说是陌生的、具有文化特性的交际环境。来自不同文化和经历过不同社会化过程的交际双方为了某一经济事务进行磋商、洽谈时,他们各自的行为准则通常会出现交叠现象。在这种文化交叠情境中的交流与沟通,双方的言行不仅受到各种文化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的制约,而且交际双方也是相互影响、较量、协同和构建的互动过程。

谈判的实质既可以是所取价值,也可以是创造价值。这样,就存在两种谈判结果:分配性与整合性协议。最成功的跨文化谈判产生的结果,其所达成的协议一般既是一份整合性又是分配性的协议,这份协议把增加了的资源总量分配给谈判双方。所以,跨文化谈判不仅是价值索取型谈判,还可以是价值创造型谈判。这取决于跨文化谈判者对文化的关切、处理以及对跨文化谈判策略的运用。

二、国际商务谈判中跨文化范畴探析

每一位谈判者都有利益和优先事项,而且每一位谈判者都有策略。利益是构成谈判者立场基础的需要或原因。优先事项反映各种利益或立场的相对重要性。谈判策略是为达到谈判目标而选定的一组综合的行为手段。谈判者的利益、优先事项以及策略的使用都受到文化的影响。

1.利益

首先,利益文化范畴涉及利益与优先事项。利益是要求被提处理和被拒绝的原因它使双方在争端问题的立场下潜在的需要和利害关系。

文化影响自身利益与其它利益冲突时的相关重要性。世界上的人们所关心的是实现他们的目标,受到其他人的尊重,实现他们所在的社会群体的目标,以及在那些群体中反映为正面的行为方式。在个人主义文化中,自身利益通常优先于集体利益。在集体主义文化中,集体利益通常优先于自身利益。当然,来自于集体主义文化的人有自身利益,来自个人主义文化的人也有集体利益;只是说在他们自己的文化里,价值、规范和制度在文化上暗示着一致的行为。当争端的一方来自集体主义文化,而另一方来自个人主义文化时,自身利益和集体利益有机会被互相替代。但也有可能遭受挫折和误解,因为自身利益相对于集体利益的主要侧重的差异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当与来自集体主义文化争端方谈判时不要低估了集体利益的重要性,当与来自个人主义文化的争端方谈判时不要低估个人利益的重要性。

利益解释了为什么一个问题相对比另一个问题重要,或者为什么采取这种立场。但是谈判对手的利益往往很难猜测。解决争端的谈判者必须准备好两种策略来发现利益所在,直接信息策略——提出问题,以相应的方式来回答这些问题;间接信息策略——提出问题的解决提议,来自高语境文化的谈判者可能会对直接问题感觉不适,因而提出建议来发现利益所在会比较好些。当了解了利益,除了放弃低优先级利益来得到高优先级利益外,可以达成许多类型的一致,直到利益所在能够导向无先例的解决方法、限定期限的实验,或者发现双方同意进行更有效处理的基本问题。

2.权利

权利是公正、合约、法律或先例的标准。争端方用各种权利的标准来证明所提出和拒绝要求的正当性。

有些权利等标准是外在的,比如法律和经双方就具体条款进行谈判达成的合约。其他权利的标准是隐含的,比如在规范情况下对地位或年龄的尊重,以及公平的标准,比如公正和平等。外在的标准是成文的,由警察、法庭等社会机构执行的。隐含的标准融入在社会团体的文化中,由社会认同或社会排斥来加强。

以公平标准为例,作为提出要求、拒绝要求和解决争端的正当理由,公平的基本原则扩展到跨文化领域,因为价值和规范只能扩展到社会团体的边界。不同的文化特征似乎适应了不同的公平标准,使人们很难知道何种权利标准在哪种文化里最为接受。

所以,使用权利标准解决争端的成功关键是,要么提出争端另一方同意认为公平的标准,要么提供新的可靠的信息使提出的标准看上去公平,没有新的可靠的信息,论据不太可能有效。

3.权力

权力是一种能力,借此你可以从争端中得到你想要的——你的要求被承认或者你的拒绝得到支持。判断在跨文化谈判中谁更有权力是复杂的,因为权力是一种通过文化进行的认知。

第5篇

[论文摘要]国际商务谈判是商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跨越国界的活动,是谈判双方就共同感兴趣的商业问题进行磋商以达成共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有着不同的交际方式、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这就意味着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了解各国不同文化,熟悉商业活动的文化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入世后的中国,涉及国际贸易的谈判与日俱增,如何进行有效的跨国谈判的命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文化差异对跨国谈判而言,是极其重要而又繁琐的变量。从交易费用的角度来看,和任何企业一样,跨过公司要在东道国从事商务活动均需要计算下列成本:进入市场的信息成本、谈判成本、缔约成本、履约成本和仲裁成本。然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谈判可以大大节约国际交易的费用。对此,美国一位资深企业家甚至断言:“如果能有效地克服文化障碍,美国对华投资、贸易量可以比现在增加两倍。”

一、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因素

国际商务谈判是指处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务活动的当事人,为满足各自需要,通过信息交流与磋商争取达到意见一致的行为和过程。谈判主体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谈判者代表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利益。同时,它还具有跨文化性。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谈判者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谈判者各方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交往模式、语言以及风俗习惯等各不相同,这些文化因素对国际商务谈判的成功与否都将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际商务谈判正确的名称应为跨文化商务谈判,这种谈判极少因技术或专业原因而失败。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东西方民族常常会因为文化积淀、认知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而遭遇文化冲突。所以大多失败是由于对外国文化缺乏了解和没有顺应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规则。既然跨文化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呢?

文化是社会群体的都有特征。文化既包括心理要素,即群体成员共享的价值观和规范,也包括社会结构要素:作为社会交往背景的经济、社会、政治和宗教体制。文化价值观把注意力导向较重要或较不重要的问题,影响着谈判者的策略。文化体制保持并提升价值观和规范。文化价值观、规范和意识形态是诠释所处处境(这是谈判,所以我应该……)和他人行为(她威胁我,所以我应该……)的共同标准。

国际间的经济交流首先意味着来自不同文化的成员为了某一共同的商务目的相汇于一个对其中一方来说是陌生的、具有文化特性的交际环境。来自不同文化和经历过不同社会化过程的交际双方为了某一经济事务进行磋商、洽谈时,他们各自的行为准则通常会出现交叠现象。在这种文化交叠情境中的交流与沟通,双方的言行不仅受到各种文化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的制约,而且交际双方也是相互影响、较量、协同和构建的互动过程。

谈判的实质既可以是所取价值,也可以是创造价值。这样,就存在两种谈判结果:分配性与整合性协议。最成功的跨文化谈判产生的结果,其所达成的协议一般既是一份整合性又是分配性的协议,这份协议把增加了的资源总量分配给谈判双方。所以,跨文化谈判不仅是价值索取型谈判,还可以是价值创造型谈判。这取决于跨文化谈判者对文化的关切、处理以及对跨文化谈判策略的运用。

二、国际商务谈判中跨文化范畴探析

每一位谈判者都有利益和优先事项,而且每一位谈判者都有策略。利益是构成谈判者立场基础的需要或原因。优先事项反映各种利益或立场的相对重要性。谈判策略是为达到谈判目标而选定的一组综合的行为手段。谈判者的利益、优先事项以及策略的使用都受到文化的影响。

1.利益

首先,利益文化范畴涉及利益与优先事项。利益是要求被提处理和被拒绝的原因它使双方在争端问题的立场下潜在的需要和利害关系。

文化影响自身利益与其它利益冲突时的相关重要性。世界上的人们所关心的是实现他们的目标,受到其他人的尊重,实现他们所在的社会群体的目标,以及在那些群体中反映为正面的行为方式。在个人主义文化中,自身利益通常优先于集体利益。在集体主义文化中,集体利益通常优先于自身利益。当然,来自于集体主义文化的人有自身利益,来自个人主义文化的人也有集体利益;只是说在他们自己的文化里,价值、规范和制度在文化上暗示着一致的行为。当争端的一方来自集体主义文化,而另一方来自个人主义文化时,自身利益和集体利益有机会被互相替代。但也有可能遭受挫折和误解,因为自身利益相对于集体利益的主要侧重的差异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当与来自集体主义文化争端方谈判时不要低估了集体利益的重要性,当与来自个人主义文化的争端方谈判时不要低估个人利益的重要性。

利益解释了为什么一个问题相对比另一个问题重要,或者为什么采取这种立场。但是谈判对手的利益往往很难猜测。解决争端的谈判者必须准备好两种策略来发现利益所在,直接信息策略——提出问题,以相应的方式来回答这些问题;间接信息策略——提出问题的解决提议,来自高语境文化的谈判者可能会对直接问题感觉不适,因而提出建议来发现利益所在会比较好些。当了解了利益,除了放弃低优先级利益来得到高优先级利益外,可以达成许多类型的一致,直到利益所在能够导向无先例的解决方法、限定期限的实验,或者发现双方同意进行更有效处理的基本问题。

2.权利

权利是公正、合约、法律或先例的标准。争端方用各种权利的标准来证明所提出和拒绝要求的正当性。

有些权利等标准是外在的,比如法律和经双方就具体条款进行谈判达成的合约。其他权利的标准是隐含的,比如在规范情况下对地位或年龄的尊重,以及公平的标准,比如公正和平等。外在的标准是成文的,由警察、法庭等社会机构执行的。隐含的标准融入在社会团体的文化中,由社会认同或社会排斥来加强。

以公平标准为例,作为提出要求、拒绝要求和解决争端的正当理由,公平的基本原则扩展到跨文化领域,因为价值和规范只能扩展到社会团体的边界。不同的文化特征似乎适应了不同的公平标准,使人们很难知道何种权利标准在哪种文化里最为接受。

所以,使用权利标准解决争端的成功关键是,要么提出争端另一方同意认为公平的标准,要么提供新的可靠的信息使提出的标准看上去公平,没有新的可靠的信息,论据不太可能有效。

3.权力

权力是一种能力,借此你可以从争端中得到你想要的——你的要求被承认或者你的拒绝得到支持。判断在跨文化谈判中谁更有权力是复杂的,因为权力是一种通过文化进行的认知。

权力是对受控新的估计或判断。来自平等主义文化的争端者与来自等级主义文化的争端者相比,较少注重地位和权威观念。他们可能更愿意打破地位的界限来提出要求,而这种界限让来自等级文化的争端者会因为失败、报复或者让当事人丢面子而产生恐惧;当来自等级主义文化的人在失去地位的情况下提出要求时,他们可能求助于同情心,提醒地位比较高的对方来负责关心地位比较低的提出要求者。当来自平等注意文化的西方人或其他争端者在失去权力的情况下提出要求时,他们经常避免谈及权力而更多地侧重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谈判路径的选择,不同谈判者运用权力影响谈判的结果有重要且微妙的文化差别。三、国际商务谈判中跨文化的策略

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处理跨文化问题,需要在是否调整你的策略以利于对方或坚持己见中做出决定。有时候没有选择的机会,而有时维持你所偏好的策略会使你在谈判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本文提供三种文化相连的谈判策略类型:

1.“独断的个人主义者”

“独断的个人主义者”树立高目标,一直被促使寻求信息,他们乐意权衡利弊,而不会为哪一方更具影响力而分心。以色列人主要使用这种策略,而不去管谈判桌上另一方的文化。以色利人特别依赖寻求信息的提议,这些提议能促使他们达成一致,同时能分配价值。以色列人的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另一个标志是他们运用权变协议,这样可以使买卖方在他们未来不同的观点上达成协议。

这种策略有一个潜在下降趋势。虽然来自其他文化的谈判者意识到与以色列人共事很有收获,但他们还是会有压抑的感觉,即便这种压抑是值得的。使用这个策略的谈判者目光短浅,不打算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于是限制了他们未来的选择范围。

2.“合作的实用主义者”

“合作的实用主义者”关心他自己和对方的目标,通过提问题和回答问题来建立相互信任,并间接处理影响力问题。德国谈判者是这个方法的忠实拥护者。他们运用这个策略去谈判整合性协议,实现分配性谈判结果。

这个策略的潜在的缺点是一个合作的实用主义者也许会被独断的个人主义者所利用。然而,合作的实用主义策略的核心——信任,难以赢得却很容易失去。只要合作的实用主义者掌握得住双方关系中的信任度,没有得到对方回应的信息,他就不应该泄露自己信息,他也不会被利用,但如果他不能使用感觉顺手的直接信息共享策略,他也许在谈判中不能达成整合性协议。

3.“间接策略使用者”

间接策略使用者也许依赖对权力的不确定性来激发间接信息搜寻。日本谈判者就使用这个谈判艺术,他们把直接使用影响力与间接信息搜寻结合起来。在他们的文化中,这个模式很奏效,但跨文化则会出现问题。间接信息共享对于认可直接策略文化的谈判者来说,也许太微不足道。如果谈判者来自于不认可直接影响力的国家,那么使用直接影响力也许会导致螺旋冲突,不能达成最佳协议。

三种模式的共同点是目的明确、对信息的渴望、使用一个策略便利地寻求信息,以及知道如何驾驭影响力,三种不同的是谈判者如何使用每一个不同的模式来树立目标,寻求信息和使用影响力。

四、结语

由于国际商务谈判的谈判者代表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利益,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政治背景,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语言及风俗习惯各不相同,从而使影响谈判的因素更加复杂,谈判的难度更加大。在实际谈判过程中,对手的情况千变万化,作风各异,有热情洋溢者,也有沉默寡言者;有果敢决断者,也有多疑多虚者;有善意合作者,也有故意寻衅者;有谦谦君子,也有傲慢自大盛气凌人的自命不凡者。凡此种种表现,都与一定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有关。不同表现反映了不同谈判者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谈判者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谈判技巧,不仅能在谈判桌上因人而异,运用自如,而且要在谈判前注意资料的准备、信息的收集,使谈判按预定的方案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1]《哈佛商业评论》,1988年第4期

[2]A.L.Lytle,J.M.Brett,Z.I.Barsness,C.H.Tinsley,andM.Janssens,“AParadigmforConfirmatoryCross-CulturalResearchinOrganizationalBehavior,”inL.L.CummingsandB.M.Staw(eds.),ResearchinOrganizationalBehavior(Greenwich,Conn.:JAIPress,1995)

[3]S.T.FiskeandS.E.Taylor,SocialCognition(NewYork:McGrawHill,1991)

[4]Triandis,IndividualismandCollectivism

[5]K.LeungandM.W.Morris,“JusticeThroughtheLensofCultureandEthnicity”,inJ.SandersandV.L.Hamilton(eds.),HandbookofLawandSocialScience(NewYork:Plenum,1996)

第6篇

1、沟通障碍。跨文化沟通指不同文化背景的成员、群体和组织之间的沟通。由于语言、文字、符号及表达方式的不同,加之不同民族、地区和国家文化共享性差异存在使充分沟通存在难度。跨文化沟通中,语言和非语言、文化背景不同对同一信息的理解会产生偏差,甚至南辕北辙。沟通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良好的沟通决定企业的管理质量、组织绩效和员工士气。跨国企业的沟通障碍使企业管理效率下降,影响企业发展。

2、价值观差异。价值观具有极强的主观性,是文化的核心,它决定着人们的态度、信念和行动。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价值观体系,每个人也会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独特的价值观。跨国企业中具有差异性的价值观接触在一起,必然会相互摩擦、相互碰撞,每一个体都出于本能,极力维护自己长时期形成的价值观,轻视别人的价值观,使之不能形成统一的行为准则。这种价值观差异的冲突往往表现为更深层次的、更广泛的矛盾,其造成的后果往往非常严重,并难以消除。

3、企业文化间的差异。不同国家的企业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在成为跨国企业之前,企业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企业文化。具体表现在管理理念、员工激励、组织沟通、领导职权和人力资源等方面,企业之间存在大大小小的差异。跨国公司的各层次管理人员及员工因循守旧,沿用以前的企业文化模式,往往导致甚至加剧企业文化冲突。

二、跨国企业文化融合策略

1、正确认识和理解文化差异。首先要承认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克服狭隘主义思想。每种文化都是通过长期的历史积淀逐渐形成的,都是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正因如此,对世界各国的文化都应当理解和尊重。文化冲突在给跨国企业带来威胁和挑战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和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实现了人类的不断进步。恰当、充分地利用不同文化表现出来的差异,继承和发扬不同文化的优势,相互补充可为企业发展创造商机。

2、建立沟通和培训机制。沟通交流的机会越多,分享思想和经验的机会越多,越能增加对彼此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接纳。高层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应就沟通的重要性达成共识,建立相应制度保证沟通顺畅。在彼此尊重和理解的前提下,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利用多层次、多渠道、多种方式来确保信息畅通,保障有效的沟通,营造和谐氛围,增强凝聚力。同时,可以将不同企业文化背景下的经营管理人员、普通员工结合在一起,展开多渠道、多形式的跨文化培训。通过培训培养员工观察能力和沟通能力,推动对彼此文化了解并形成正确认识,引导员工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强化员工对不同文化环境的反应和适应能力,学会用不同视角来看待同一问题,从而减少和消除文化偏见和误解,提升解决文化冲突的能力。

第7篇

论文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不同国家的商务往来日益频繁。而在国际商务环境中这种频繁的往来、沟通和交流已不再是简单的商务往来而是文化与文化的碰撞,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本文主要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的重要性,列举了跨文化商务活动中语言交际层面的几个重要方面,以及应对商务活动中文化差异的几个策略。

一、引言

随着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跨国公司的涌现和不断增加,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务往来频繁,不同文化的碰撞在商务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于是在商务领域中很多商务活动不仅仅是商务行为,更是在文化层面上的交流与对话,是在商务环境中的跨文化交际行为,从而出现了跨文化商务交际。因此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对于成功进行商务活动、不同国家的商务合作、商务谈判等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本概念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涉及交际和文化两个概念。从一定意义上说“交际即文化”,在交际过程中文化得以形成。而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概括地讲,文化即是人们所思、所言、(言语和非言语)、所为、所觉的总和。跨文化交际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交际’。不同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而在国际商务环境中,不同国家的商务活动中必然渗透进不同的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差异必然影响商务行为,“大多数成功的企业不仅熟谙世界经济状况和全球竞争力,而且具有同国际企业有效交际的能力”。因此,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要具备高超的经济、技术和管理水平,还要深入了解他国文化以及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以便在商务活动中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误解、冲突,从而进行成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达到预期的商务目标。

国际商务的本质是发生在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活动。经济交往的目的在于物质与服务的交换,而物质与服务的交换是通过人际交往实现的,所以国际商务活动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的跨文化的以商务为目的的交际活动,即跨文化商务交际。跨文化商务交际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是跨文化交际行为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的体现。

而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主要因素则是文化差异。不同文化在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很多方面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具体到商务领域,则主要体现在对于商务管理及管理人员的文化观、商务礼节、商务预约、礼物的馈赠、商务谈判和策略,以及对于商务活动中女性的态度等方面的差异。

三、国际商务环境中重要文化差异的几个方面

跨文化交际行为分为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这里着重探讨国际商务环境中言语行为层面的文化差异的几个值得特别关注的方面。

1.对于管理和管理人员的态度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由于自身文化的特定内涵和界定,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则。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对于企业管理和管理人员的态度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了解这一差异对于商务活动中了解他国企业管理及与其管理人员打交道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美国和德国,商务管理的价值观就不同。在美国,企业看中成就和成功,崇尚勤奋、实用主义、乐观主义、清教主义、工作中人际关系的淡薄、机会均等以及对于竞争和个人主义的接受。而德国人的管理观念则不是很强,这源于他们历史上就看重专业技能和能力。在他们看来技能高超的德国工人根本无需管理人员激励他们。

而在中国,商务价值观则与二者更为不同,中国企业重血族关系、人际关系、尊重长辈及阶层关系。这样的价值观必然使管理模式具有显著的集体主义特点。

2.商务礼节

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进行商务往来时,恰当的商务礼节是必要的。可以说某些必要的商务礼节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间建立贸易关系的开始,甚至决定了企业间能否建立良好的贸易关系、为进一步的业务往来奠定基础。这里就介绍在建立贸易关系之初的几个重要的商务礼节。

2.1预约

在国际商务环境中,最初安排与对方国家企业的签约和预约包括打电话、使用中间人等具体细节。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在预约时间及最初签约的安排不尽相同,如在正式签约前多久约见企业有关人员最为合适,就要考虑对方企业的文化背景。例如,在墨西哥等很多拉美国家,企业一般提前一个月发邮件或打电话进行预约,然后在签约前一周还要联系一次。而在中国,在进行商务投资之前同对方企业建立关系是很重要的。在与中国企业进行贸易往来时,与当地的企业政府官员预约见面,认识进口人员、购买者及商和合资伙伴,将有助于进行进一步的业务往来。这就是因为中国文化重关系、重往来。

2.2打招呼

预约之后就是见面打招呼。而注意观察东道国的打招呼礼节尤为重要。例如美国人的打招呼方式倾向于非正式和友好的。在美国,无论男女,在见面和告别时都要握手,在彼此熟悉的女性之间甚至男女之间,一个拥抱或脸颊的亲吻也是合宜的。他们常常直呼彼此的名字,只是在正式场合或对长辈除外。而在沙特阿拉伯,见面则显得更为亲密——不仅要频繁薄收,还要滔滔不绝;而且男性之间也经常拥抱,彼此亲吻脸颊。可见,不同文化的会面礼节如此之不同,因此见面之前要对东道国的会面礼节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才会避免在实际会面时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尴尬和误解。

2.3馈赠礼物

对于商务往来过程中的礼物的赠送,由于文化差异,不同国家的企业也有不一样的礼节。大多数美国人就将在商务环境中馈赠礼物看作是贿赂的一种形式,而在其他许多文化中,馈赠礼物是商务礼节的一部分,是再寻常不过的了。因此,在商务环境中,不仅要了解对方企业对于礼物馈赠的观点和态度,还要了解馈赠礼物的相关信息,如,何时馈赠礼物、赠送什么样的礼物为宜等。商务环境中关于礼物的馈赠,日本企业是比较典型的例子。日本文化重视礼尚往来,馈赠礼物在日本文化中是极其普遍的事情,而且非常讲究。对于日本企业,有几个日子是一定要送礼物的,如一年中的七月十五日和元月一日,而且通常在首次商务会面时赠送礼物。此外,如果受邀到日本家庭里去,通常要带上鲜花、点心或糖果之类的礼物去,这是必要的礼节。可见,日本和美国的馈赠礼节相去甚远。因此在与不同文化的企业建立商务关系、馈赠礼物时,一定要了解必要的馈赠礼节,从而使馈赠礼物的环节对整个商务往来关系的确立起到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

3.谈判

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语言风格、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各方面也表现出其文化特色。在跨文化的商务谈判中,各国企业在谈判节奏、谈判风格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北美国家、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喜欢速战速决式的谈判风格,而中国、日本及大部分拉美国家则偏爱慢节奏的谈判风格。在交流风格上也有不同,如有的国家喜欢直截了当的风格,而有的国家则更偏向于间接含蓄的风格。

四、结语

实现有效的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关键是要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企业的经营方式、管理风格以及进行商务活动时的商务礼节等也不同。在向文化背景不同的企业寻求合作时,了解其文化特点及其与本国的文化差异,对于商务关系的建立、企业间进一步的业务往来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商务人士,特别是企业管理人员自身对不同文化有所了解的同时,在制定企业发展策略时,也可以把培养企业有关人员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从而提高企业进行国际商务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为企业在商务活动中树立良好形象、建立广泛的商务关系奠定基础。总之,在今天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时代,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在现实交际过程中,特别是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理解、适应他国文化,对于企业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