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流媒体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2-02-13 05:30:50

序论:在您撰写流媒体技术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流媒体技术论文

第1篇

流式传输的功能是对连续的声音和图像信息进行打包处理,然后传到网站服务器,供用户进行下载,其中用户可在多媒体文件下载结束前,进行播放多媒体文件。其主要原理是开始下载的部分内容会被缓冲在某一存储区域中,如果网络传输速度跟不上客户机播放时所需要的转换速度,此时音视频播放器会自动的将存储区域中的缓存部分文件进行调配,保证用户播放多媒体文件的连续性,也可保持良好的播放效果。流媒体不仅改进了互联网只表现静态文字和图片的缺点,还可以展示直观、灵活的视频课堂,以及可对大量的并发点播请求作做式处理,这一优势可在大规模点播环境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本系统中建立了流媒体教学视频播放系统。其中,流媒体资源配置系统主要由流媒体服务器、媒体编码压缩工具包、客户端播放器、传输网和流媒体传输协议这六部分构成。其中媒体编码压缩工具包主要是在创建、捕捉和编辑多媒体数据时进行启用,以获取流媒体数据格式;客户端播放器,主要是对流媒体文件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播放和浏览,以实现学习的目的;传输协议包括RTP、RSVP等。采用流媒体技术之后,系统达到了以下目的:

1)数据压缩比高。流媒体所利用的压缩方式,将流信息添加到文件,这一处理不但可以提高数据压缩比,还可以把动画、音/视频等多媒体文件打包成若干个压缩包,以便客户端能够实时连续地接收来自服务器的压缩包。

2)可节省客户端的缓存及硬盘空间。流媒体技术的应用,用户可以在多媒体文件下载的同时,在客户端计算机进行多媒体的播放和观看,其中下载的内容只是暂存在缓存区,播放后即可进行释放,这样可以节省客户端的缓存及硬盘空间。

3)缩短了延时等待的时间。大大的提高了系统运行的效率,减少了视频缓冲时间,使得网络视频教学播放的更为流畅。

4)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传输。流媒体技术应用一种实时传输协议,这一协议较好的解决流媒体数据传输问题,可以使媒体数据在网上快速有效的传输。针对.rm,.avi,.flv,.swf等格式的动画视频提供在线播放功能,能自动识别视频格式,选择对应的网页播放器,在带宽不足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同时在线的人数控制。相对于传统的下载后播放大幅度,流式传输减少了启动延时,且由于所有内容都被下载到缓存中,使得所需空间大大减少。目前,流式传输主要依靠以下两种方式实现:一是实时流式传输(RealtimeStreaming),二是顺序流式传输(ProgressiveStreaming)。如视频为实时广播,可以使用流式传输媒体服务器或者使用RTSP这样的专门设计的实时协议,如果使用HTTP传输,文件则是顺序流传输。

1)顺序流式传输顺序流式传输指的是顺序下载媒体文件,用户只能观看已下载部分却不能跳至未下载部分,由于HTTP协议本身存在限制,该传输方式亦不能根据带宽情况在传输期间进行调整。通常情况下,HTTP服务器可发送此类文件形式,所以该方式也称作HTTP流传输。

2)实时流式传输实时流式传输不同于顺序流式传输,它采用专门的流媒体服务器及传输协议,实时流媒体支持随机访问,可对观看内容快进和后退。特定流媒体服务器在实时流式传输中是必要的,如DarwinStreamingServer、HelixServer与WindowsMediaServer。这些服务器允许更多级别的控制媒体发送。特殊网络协议在实时流式传输中也是必要的,如:RTSP(RealtimeStreamingProtocol)或MMS。

2结语

第2篇

本文在引言部分阐述了流媒体技术的基础:流媒体的一般概念及相关的概念。在正文部分介绍了流媒体技术的原理以及媒体服务器的硬件平台。最后主要的介绍了流媒体技术了两种教育应用:校园网视频系统的解决方案和远程多媒体教学方案。

关键字:流媒体流式传输媒体服务器校园网视频系统远程多媒体教学系统

一、引言

在网络上传输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目前主要有下载和流式传输两种方案。A/V文件一般都较大,所以需要的存储容量也较大;同时由于网络带宽的限制,下载常常要花数分钟甚至数小时,所以这种处理方法延迟也很大。流式传输时,声音、影像或动画等时基媒体由音视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的连续、实时传送,用户不必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而只需经过几秒或十数秒的启动延时即可进行观看。当声音等时基媒体在客户机上播放时,文件的剩余部分将在后台从服务器内继续下载。流式不仅使启动延时成十倍、百倍地缩短,而且不需要太大的缓存容量。流式传输避免了用户必须等待整个文件全部从Internet上下载才能观看的缺点。

流媒体指在Internet/Intranet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如: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流式媒体在播放前并不下载整个文件,只将开始部分内容存入内存,流式媒体的数据流随时传送随时播放,只是在开始时有一些延迟。

在这篇文章中,主要是讨论流媒体的技术基础,以及流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二、流媒体技术基础

1、流媒体技术的原理

流式传输的实现需要缓存。因为Internet以包传输为基础进行断续的异步传输,对一个实时A/V源或存储的A/V文件,在传输中它们要被分解为许多包,由于网络是动态变化的,各个包选择的路由可能不尽相同,故到达客户端的时间延迟也就不等,甚至先发的数据包还有可能后到。为此,使用缓存系统来弥补延迟和抖动的影响,并保证数据包的顺序正确,从而使媒体数据能连续输出,而不会因为网络暂时拥塞使播放出现停顿。通常高速缓存所需容量并不大,因为高速缓存使用环形链表结构来存储数据:通过丢弃已经播放的内容,流可以重新利用空出的高速缓存空间来缓存后续尚未播放的内容。

流式传输的过程一般是这样的:用户选择某一流媒体服务后,Web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使用HTTP/TCP交换控制信息,以便把需要传输的实时数据从原始信息中检索出来;然后客户机上的Web浏览器启动A/VHelper程序,使用HTTP从Web服务器检索相关参数对Helper程序初始化。这些参数可能包括目录信息、A/V数据的编码类型或与A/V检索相关的服务器地址。

A/VHelper程序及A/V服务器运行实时流控制协议(RTSP),以交换A/V传输所需的控制信息。与CD播放机或VCRs所提供的功能相似,RTSP提供了操纵播放、快进、快倒、暂停及录制等命令的方法。A/V服务器使用RTP/UDP协议将A/V数据传输给A/V客户程序(一般可认为客户程序等同于Helper程序),一旦A/V数据抵达客户端,A/V客户程序即可播放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流式传输中,使用RTP/UDP和RTSP/TCP两种不同的通信协议与A/V服务器建立联系,是为了能够把服务器的输出重定向到一个不同于运行A/VHelper程序所在客户机的目的地址。实现流式传输一般都需要专用服务器和播放器,其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

图1.流式传输的基本原理

2、媒体服务器硬件平台

视频服务器把存储在存储系统中的视频信息以视频流的形式通过网络接口发送给相应的客户,响应客户的交互请求,保证视频流的连续输出。视频信息具有同步性要求,一方面必须以恒定的速率播放,否则引起画面的抖动,如MPEG-1视频标准要求以1.5Mb/s左右的速度播放视频流。另一方面,在视频流中包含的多种信号必须保持同步,如画面的配音必须和口型相一致。另外,视频具有数据量大的特点,一个经MPEG-1压缩的90min的电影,长度约为1GB,它在存储系统上的存放方式,直接影响视频服务器提供的交互服务,如快进和快倒等功能的实现。视频服务器必须解决视频流特性提出的要求。

视频服务器的工作模式是当服务器响应客户的视频流后,从存储系统读入一部分视频数据到对应于这个视频流的特定的缓存中,然后此缓存中的内容送入网络接口发送到客户。当一个新的客户请求视频服务时,服务器根据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决定是否响应此请求。系统的资源包括存储I/O的带宽、网络带宽、内存大小和CPU的使用率。

三、流媒体技术的应用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为流媒体业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动力,流媒体业务正变得日益流行。流媒体技术广泛用于多媒体新闻、在线直播、网络广告、电子商务、视频点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电台、实时视频会议等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方方面面。流媒体技术的应用将为网络信息交流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个完整的流媒体解决方案应是相关软硬件的完美集成,它大致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内容采集、视音频捕获和压缩编码、内容编辑、内容存储和播放、应用服务器内容管理及用户管理等。

下面就介绍流媒体技术在教育上的两个具体的应用方案。

1、校园网视频系统

校园网的建设随着教育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也逐渐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态势。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多媒体传输技术的突破,使网络多媒体教学得以实现。现在已经有许多的成熟的产品可以用来组建网络多媒体教学的解决方案。

一般一个校园网视频系统的要求有:

(1)通过校园网实现音、视频实况转播、视频预订,制作并存储节目。

(2)在校园网上实现VOD教学。

图2.校园网系统方案

每个教室安装相应的软件及视频卡,摄像头,麦克风,可以把教室实时的声音和图象通过校园网传到监控中心。在存储服务器安装SERVER软件,可以存贮传输过来的实时图象。在点播服务器安装SERVER软件,存储视频节目。

虽然现在校园网络硬件水平和质量现在都非常高,但是,困惑也随之而来,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A、校园网投入大,但没有用在教育主业上。

B、网络仅用在办公自动化中,投资效益低。

C、无法实现充分共享。即享受好的教育资源的学生很有限;同样的课程需要年复一年的教授;同样的问题需要一次次重复回答;材质差异明显的学生按同一模式接受教育,做不到因材施教。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产业中的应用现状和由此产生的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计算机界对于计算机网络条件下教学模式的思考。教学模式在网络条件下最终会变化成什么样子?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内网络技术发展到底能导致产生哪些更富成效的教育手段,逐步推动教学模式的改变?

2、远程多媒体教学系统

知识经济的时代需要人们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必须转变成一个伴随每个人一生的过程。网上教育突破了传统"面授"教学的局限,为求知者提供了时间分散、资源共享、地域广阔、交互式的教学新方式,因而广受人们观注。

从远程教育的定义可以看出它有下列三方面的内涵:学生与教师的分离,学生与学生的分离,利用传播媒体和传输系统组织教学。从技术上讲,远程教育系统是建立在现代传媒技术基础上的多媒体应用系统,它通过现代的通信网络将教师的图象、声音和电子教案传送给学生,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学生的图象、声音回送给教师,从而模拟出学校教育的授课方式;同时还可以利用现有的网络条件建立虚拟的班级,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鉴于远程教育的深远意义,我们的远程多媒体教学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有:实现教学课件的点播(VOD),教学直播,网络课堂等等。

在IP网上开展远程教学活动,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音频、视频流信息的传送以及它们与数据之间的同步。由于音频、视频信息的带宽比较宽,不可能让学生将所有的节目下载到本地计算机上后再播放,必须要采用先进网络播放技术来实现边发送边播放。此外,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经常使用电子教案来辅助教学,比如用PowerPoint,而电子教案的展示与音频、视频流之间有严格的时间同步关系,这就要求在传输过程中我们仍然要保持它们之间的同步关系。

图3.远程教育网络结构

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输入的视频和音频信号将送给MPEG4的编码器进行编码,编码器输出的节目流既可以存入存储设备也可以直接送给MediaServer,MediaServer的主要功能是完成节目流的播出。MediaServer播出的节目有三个来源,它可能是保存在存储设备中的ASF文件,也可以是编码器实时传送来的节目,它播出的节目还可以从其它的MediaServer上获取。普通的用户可以通过LAN或通过无线网络接入到该系统之中。

参考文献

[1]曹功靖,王晖,吴玲达Real流媒体技术及其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2001.

第3篇

1.1流式传输基本原理

在进行远程教学的时候,让远程的学生端顺利接收到源于教师端的信息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事实上,教师端传来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包括:图片、视频、文本、音频等等。从基本上说,网络传输速度极其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采用的上网设备和网络带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一般来说,在网络带宽十分有限的前提下,远程教学所需解决的实际难题是:确保一端能够顺利接收到另一端的信息。实践证明,流式传输是较为明智的选择之一。

1.2流媒体工作方式

采用流式传输的方式,对多媒体信息数据进行有序传输被称为流媒体技术。在开始播放之前,无需下载全部多媒体文件。在经过特殊的压缩处理之后,将最开始部分的影像和声音分成压缩包,并且在流媒体技术的服务器中放置压缩包。另外,也可以将缓冲区创建在相关终端上,这些终端包括:学生所使用的电脑、移动手机等等。一般来说,在开始播放文件之前,终端播放器会先对一部分信息进行下载,当成缓存信息。在绝大多数学生对缓存信息进行播放的过程中,后台会对文件剩余部分继续下载。在终端缓冲区里面的绝大部分多媒体信息会通过播放器持续向学生进行播放。终端缓冲区会持续不断地接收到来自后台服务器的文件剩余部分,达到对多媒体文件边播放边下载的预期成效。

2流媒体技术在新校区融合网络中的应用

对流媒体及其相关技术原理进行较为细致地阐述之后,接下来,针对流媒体技术在新校区融合网络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希望能够达到流媒体技术在新校区融合网络中应用研究的预期效果。

2.1课件点播

对于相当一部分教材来说,网上课件是其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很明确地说,超媒体结构在网上课件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毫无疑问,课件点播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些优点主要表现为:学生能够有选择性地进行观看、跳着看课件,并且具有较好的示范性、交互性、及时性。资料表明,网上课件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学生,能够顺利开展个性化学习。换句话说,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实际需求,网上课件的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另外,交互式教学,不容忽视。

2.2讲座直播

实践证明,在讲座直播的过程中,流媒体技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严格意义上说,即使处于低带宽的环境,科学、合理地应用流媒体技术,就能确保音视频信息的质量。换句话说,即使广大学生的连接速率不同,科学、合理地应用流媒体技术,就能够取得高质量、令人满意的音视频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讲座直播能否顺利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高效处理网络带宽难题。事实上,科学、合理地应用流媒体技术,有利于最大程度地节约带宽,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服务器端的负荷。随着流媒体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攀升、宽带网的广泛应用,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在网上随时随地直接收看各类讲座。新校区的重要资讯和定期举办的大型活动会在网上直播,并且取得了预期的宣传效果。

2.3视频点播

通常来说,视频点播是一种交互式多媒体视频点播技术,它对计算机技术、电视技术和通讯技术进行了十分高效的融合。事实上,绝大多数人们收看传统的电视节目具有一定的被动性。我们可以这么说,只要选择采用网络技术和视频技术,就能达到按照个人喜好收看电视节目,并且任意进行播放的目标。调查显示,现有的网络技术和视频技术,能够将动态影视图像、文字、动态图片、声音结合成为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换句话说,只有科学、高效、合理地应用网络技术和视频技术,才能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的实时、交互服务,尽可能满足相关用户的实际需求。

3结语

第4篇

流媒体技术在教学信息化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远程教学与现实教学这两个方面。

1.1流媒体技术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

远程教育作为在数字化信号环境视域下的一种师生分离的教学活动,以流式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在终身、素质、继续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使远程教育教学成为了现实。流媒体技术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1课件点播

课件点播是基于流媒体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远程网络教学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课件点播过程是教学资源管理中心将教师的授课过程录像,与课程相关的音、视频资料,以及与教师授课过程中同步的电脑屏幕信息等多媒体内容存储到点播服务器上,学习者登录远程学习网络系统后,根据自身需要,即可点播教师的授课实况进行自主型学习,并同步查看相关的学习资源。如,流技术制作的实时\非实IP课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凸显“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运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点播自己所需的教学课件,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自由、灵活,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同时,达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目标。

1.1.2实时同步授课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限制,大部分学生很难听到名师的授课,而流媒体技术却使其成为了现实。远程网络教学资源中心将名师现场授课的音频、视频、数据等实时地传送到目的地,这样远端的学生可以像现场一样倾听名师授课。这样在实现资源共享、解决师资力量短缺的同时,最大限度的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1.3网上教学与培训

利用流媒体技术制作出网页型的课件,能使教师讲解的视频图像、音频信号及讲义内容同屏显示,学生上网即可学习课程。使用流媒体技术制作的动画、演示可以直接插入到网页中,学生可以使用网页型在线帮助方式,获得操作演示路径。在技能培训上,许多基本的培训项目,可以使用文字、图像、声音与视频来制作多媒体演示,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3]。例如,当前研究生考前的教学与培训,多数还是进行网上自我学习与培训。

1.2流媒体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相对于流媒体技术在远程教学中的运用,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度还相对较低,主要应用在以下几点:

1.2.1流媒体技术在课件制作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例如,当前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是PPT教学,无论是从视频上,还是音频上都不能像流媒体技术制作出的课件那样给予学生生动、形象的视听觉效应。教师利用流媒体技术实现了一个用户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平台,利用此平台制作出的课件,用于校园的课件点播系统中,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益。

1.2.2实时性的多媒体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未引入流媒体技术,而现在大部分中小学及高等院校都已配备了计算机、DVD\CVD、投影仪、交换机、音响等一整套的多媒体教学系统。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运用不仅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视觉、听觉形象。

1.2.3教学监控、电子考勤功能

大部分学校基于流媒体技术建立流媒体教学平台,并应用于教学管理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次系统对教师与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管理过程具体表现是通过定时、定点地打卡或录像来对教师教学与学生的出勤、上课情况进行考核和检查,为教师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创造了和谐的氛围。

1.2.4数字化网络图书馆

各高等院校在图书馆资源、信息管理等方面已加强了流媒体技术的应用。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检索、预定自己所需图书,还可以下载相关的期刊文献、电子书等资源,实现了不同高校之间资源共享的同时,也为教育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5远程视频会议

通过流媒体技术的应用,建立远程视频会议交流的平台,有利于不同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参与到教育教学的发展中来。教育工作者通过远程视频会议使教育教学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为学校也节省了大量的经费。

2、流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数据通信的快速发展,流媒体技术的应用也会变的越来越普及。就目前情况来看,流媒体技术多应用于网络电台、远程教育、收费播放、视频点播、互联网直播等领域。而流媒体技术在教学信息化中的应用还存在诸多瑕疵,需要流媒体技术工作人员不断改进,促进信息化教学的实现。从流媒体技术在教学信息化中的应用现状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远程网络教学还处在起步阶段,其巨大潜力有待开发,而流媒体技术在实际教学与数字化图书馆中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立足本地区教育技术现状,在信息化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实践,勇于探索,使网络充分发挥其教学功能。例如,实现点播式自主学习、在线直播教学及异地协作式学习,解决师资力量匮乏的问题,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我国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3、结论

第5篇

关键词:流媒体;流式传输;压缩编码;视频;电力运行系统

引言

在网络上传输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通常有下载传输和流式传输两种方案。由于网络带宽有限,而音/视频的文件容量通常很大,采用下载传输非常耗时,传输延迟也很大,特别是下载传输无法满足需要长时间持续传输(如,电力设备和线路现场监控)的应用要求。而采用流式传输时,音/视频信息由音视频服务器或摄像头向用户计算机的连续、实时传送,用户可边接收边观看,不仅启动延时大大缩短,用户也不必等待整个文件从网上全部下载才能观看,这对现场临控之类的音/视信息传输,更有其独特的优点。

一、流媒体技术简介

流媒体是指采用流式传输的方式在Internet播放的媒体格式,又称流式媒体[1]。流媒体技术指将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通过摄像头或者经压缩处理后存放在网站服务器上,让用户无须等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后就可以一边下载一边观看和收听的技术[2]。流媒体技术以流的方式传输视频和音频信息,即便是网络异常拥挤的情况下,也能传输清晰流畅的影音和视频给广大用户,使得在网络上观看和传输影音成为现实。流式传输主要指通过网络传送多媒体的技术总称,即将音频或视频等多媒体文件经过特殊的压缩,由视频服务器等设备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实时或顺序传送[2]。它是流媒体的关键技术。

二、流媒体技术原理

(一)流媒体系统的组成

流媒体系统通常包括编码器、服务器和播放器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之间通过特定的协议互相通信,并按照特定格式互相交换文件数据。

1.流媒体编码器:由视频采集卡和流媒体编码软件组成。流媒体采集卡负责接受音/视频数据并转换为所需的信号形式,供编码软件处理;编码软件负责将流媒体采集卡传送过来的信号加工并压缩成流媒体格式。如果进行直播,还要负责将压缩后的流媒体信号实时地传给流媒体服务器。

2.流媒体服务器:由流媒体软件系统的服务器部分和一台硬件服务器组成,负责管理、存储、分发编码器传来的流媒体节目。

3.流媒体终端播放器(解码器):是流媒体系统播放软件,用来播放音/视频节目。

(二)流媒体技术原理

1.流媒体压缩编码技术。流媒体文件必须制作成适合流媒体传输的流媒体格式文件后才能进行存储或传输。

各种流媒体平台所采用的压缩编码技术各不相同,主要有MPEG1、MPEG-2、MPEG-4、WindowsMediaVideo、RealMedia等。

MPEG-l和MPEG-2的压缩率大概在20~30倍之间,用于网络传输还是太低。MPEG-4的压缩率可以超过100倍,且仍可保有非常好的音质和画质。通常的压缩编码是基于一定的压缩算法,如WindowsMedia是基于MPEG-4的离散余弦变换(DCT)算法,而RealMedia则采用小波变换算法。

2.流媒体的关键技术。实现流媒体的关键技术是流式传输。流式传输技术的四个关键步骤是:(1)预处理:传输前采用先进高效的压缩算法,对多媒体信息进行压缩,适合于网络传输。(2)复用和解复用:传输前对多个信轨进行复用,在用户端再解复用,还原成原始形态。(3)打包和解包:流媒体打包后发送到网络传输;在接收端依照包序列号重排序并解包。(4)后处理:在解包后对数据进行特殊处理,如图形雾化,回音抵消等。

在流式传输过程中,由于受网络自身特性影响,会出现“时延抖动”,可能严重影响传输质量。

降低时延抖动产生的影响,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对现有网络进行改造,如,用IPV6技术对视频数据的网络传输质量控制等技术进行改进。二是采用缓存机制,在数据包输出前对时延抖动进行吸收,即接收端收到数据包之后,不立即播放,而是将它暂时存储在缓存中,直到预定的播放时间到来,再将缓存中存储的数据包进行规则播放,从而将时延抖动减少到最低。

此外,流式传输的实现需要合适的传输协议。支持流式传输的常用网络协议有:(1)实时传输协议RTP(RealtimeTransportProtocol)。这是Internet多媒体数据流的一种传输协议,提供端到端的传送服务,实现流的同步,但只能工作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传输情况下。(2)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Real-timeTransportControlProtocol)。它和RTP一起提供多媒体数据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服务。(3)实时流式协议RTSP(Real-timeStreamingProtoco1)。它定义了一对多的应用程序,解决通过IP网络有效地传送多媒体数据的问题。(4)Internet资源预订协议RSVP(ResourceReserveProtoco1),用于预留网络带宽。(5)MIME(MultipurposeInternetMailExtensions)协议,用于识别流媒体类型。

3.流媒体的实现。首先,通过高效压缩算法让大容量的多媒体数据适合流式传输;其次,通过流媒体服务器修改MIME标志;最后,通过支持流式传输的实时网络协议传输数据流。

以RealMedia为例:第一,采用视频捕获装置对事件进行录制;第二,适当编辑获取的内容,然后利用视频编辑硬件和软件数字化处理编辑的内容;第三,数字化的视频和音频内容被编码为流媒体格式;第四,将媒体文件或实况数据流保存在安装了流媒体服务器软件的宿主计算机上;第五,用户点击网页请求视频流等;第六,宿主服务器通过网络向用户发送音/视频流数据;第七,用户利用媒体播放程序进行进退、回放、观看。

三、流媒体技术在电力运行中的特殊应用

2008年初,中国南方遭受了历史罕见的冰雪灾害。其中湖南省郴州市出现了连续近一个月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电力、林业、通讯遭受毁灭性重创。全市数十年电力建设成果一朝被毁,郴州一度成为电力“孤岛”。回头来看,除了电力线路建设等级偏低、对极端性天气与气候条件的监测预报水平还不高等原因之外,架设在人烟稀少的高山峻岭的电力线路以及电力设备,因为无人值守也不便巡查,不能及时发现灾害,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要形象直观、动态实时地监控高山险地的关键线路和设备情况,特别是灾害发生和发展情况,在流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已成为可能。最粗略的技术设想是在关键地区的高压铁塔或设备机房安装特殊的摄像头,借助流媒体传输技术和无线或有线网络技术,连续传送电力线路和电力设备运行情况的实时图像或声音。

除了防灾抗灾监控,流媒体技术在电力系统防盗、电力变电站的无人值守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几年,电力线路和电力设施被偷盗和破坏的事件频频发生,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透露,在事件发生最严重的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的电力设施遭受外力破坏的事件数量为12554起,10千伏及以上变压器遭受外力破坏2400多台,倒杆(塔)300多基,丢失、受损输电导线4000多公里、电力电缆200多公里,通信线路70多公里,塔材近5万件,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因外力破坏引起的线路跳闸达779次[6]。由于电力和群众生活、企业生产密切相关,如果电力设施遭遇破坏,就会造成大面积停电,后果不堪设想。2003年美加“8·14”和2005年莫斯科“5·25”这两起大面积停电事故,就是很好的警示案例。

福安市位于闽北山区,山高人少,线路漫长,地势复杂,每年要多次遭受冰雪、台风等恶劣气象的危害,电力线路的运行巡查和电力变电站的人值守始终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如果能利用流媒体技术,只要配备一组摄像头加一套流媒体网络管理系统,就能在及时甚至实时监控到灾害性天气对电力线路和电力设备的影响进程和危害发展程度,为防灾抗灾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并在艰苦地段对电力变电站实现无人或半无人值守。

结束语

流媒体是众多宽带业务的基础平台,也是一种新型的数据信息载体,是网络技术同视/音频技术的有机结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流媒体技术不仅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且在电力运行等各个行业都可以发挥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钟玉琢,向哲,沈洪.流媒体和视频服务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0-55.

[2]廖勇.流媒体技术入门与提高[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9-12.

[3]何淑贞.流媒体为宽带网络的应用新途[J].数字通信世界,2007,(4).

[4]钟玉琢,等.基于对象的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国际标准-MPEG4及其校验模型[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33-435.

第6篇

1.1流媒体定义

所谓的流媒体技术,是指在互联网的传输中采用的流式传输技术中的连续时基传输。通俗的将就是按照我们当前的网络习惯,通常是通过web服务请求,在通过逻辑层和数据层,最后数据层将结果传输给浏览器。在这种情形下只有能将文件传送到后才可使用。而通过流媒体技术可一边下载一边看视频,而不需要等整个过程都传输完后方可使用。通过流媒体技术,大大提高了用户播放视频或者是音频等的时间,并不需要太多的缓存。

1.2流媒体技术的原理

流媒体技术其基本的原理,是利用TCP协议和UDP协议之间的差异,采用HTTP/TCP作为传输控制,用RTP/UDP来进行实施数据的传输。其具体的传输的过程流程主要包括以下的步骤:首先是用户在选择流媒体的服务之后,通过Web浏览器的数据请求,将所需要的数据进行实时的检索;其次是在当Web浏览器在将音视频的客户程序进行启动之后,将相关检索到的参数进行初始化,这些参数则主要包括音频数据的编码、服务器地址等;再次是通过实时流协议,实现对视频、音频的播放、暂停等操作;最后是音频播放器通过RTP/UDP协议将相关的视频数据传递给客户端,并开始进行播放。

2基于流媒体技术的英语在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1系统整体需求分析

设计针对大学生英语在线教学系统,其目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从而实现对网络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因此,在该系统中,将充分发挥FlashMediaServe流媒体服务的优势。同时为更好的实现英语教学,在视频播放中必须支持多种不同形式的视频播放格式,并可支持web浏览器播放。因此,我们在本设计中采用XML用例分析,将整个系统的用户设定为学生、老师、管理员三个不同的角色。同时我们对系统的用户进行用例分析,根据不同的角色,其所涉及的权限也就不同。其具体的用例分析如图2所示。英语在线教学系统用于针对校园内学生英语学习,其具体的功能则为学生提供英语课堂视频、英语教学课件等资料。因此,通过上述的用例分析,我们对不同的角色设置不同的权限。在个人用例分析中,教师和学生作为系统的主要的参与者,其功能需求的分析不同。其中教师对视频、音频等英语课件进行管理,同时必须借助学校的教务平台对自己的课程进行查看,同时还必须具备对相关资料的删除、添加等;学生则作为英语在线平台的受体,可进行视频点播和交流等功能。在这其中,管理员的最大的角色是充当系统的维护和对成员权限的配置。在对该系统中学生角色的设计中,为方便广大学生的使用,采用B/S架构,使得学生只需要安装web浏览器即可使用,同时也方便英语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教学。

2.2系统整体框架设计

根据上述的功能需求分析,我们同时本着实用、简洁、安全的原则,将整个系统的框架进行如图3设计。在线课堂是将英语教师上课的录像或是相关的音频信息转变为流媒体文件的格式,以此为广大的学生提供在线点播和课后重播,方便学生对高校英语知识点的巩固和复习。在该模块中,最主要的是视频流模块。课件点播系统功能是为广大的英语爱好者提供在线的视频颠簸的功能,通过该系统,学生可查看各种格式的多媒体英语课件。播放器的主要的功能则是播放正在直播的课程,同时还可通过播放器辩驳其他的课件。后期编辑器主要是为广大教师提供视频编辑、剪切等功能,从而使得英语教学课件能够达到最为完美的教学效果。而目前比较广泛采用的是AdobeAIR的RichFLv。同时在该系统中,我们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对系统进行开发,以C++为编程语言,SQLServer2008作为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同时采用基于校园网络对整个系统进行搭建,从而使得学生和老师不需要安装客户机,通过IE浏览器对系统进行使用。而对页面的实现我们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常用到jsp技术进行实现。

2.3服务器的实现

对本服务器的配置,是在FlashMediaServer服务器平台上进行搭建。而FMS是采用独特的边缘策略,使得其可有效的解决在网路传输中的流服务的负载问题。其具体的服务器拓扑图如图4所示。2.4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对该设计的实现,最重要的是对数据库的实现。而以在线课堂为例,我们将其数据库表设计为教师记录表、课堂记录表、课件记录表三个表格。其具体的E-R关系简略图如图5所示。在搭建好服务器和程序设计之后,通过单元测试、模块测试和集成测试,可在校园内进行正常的运行。

3结束语

第7篇

关键词:输变电;红外测温仪;红外图谱库管理系统

电力红外诊断技术是一种诊断电气设备和线路热故障的有效先进技术。目前电力系统都在由计划检修向状态检修过渡。红外诊断技术可以为状态检修提供有利的科学依据,更能适应这种需要。随着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和普及,应用红外成像技术已经成为电力企业科技进步的必然需求。DL/T 664-2008《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建议:对变压器、断路器、套管、避雷器、电力电缆、线路等进行精确检测,对原始数据及图像进行存档;有条件的单位可开展220kV及以下设备的精确检测并建立图谱库,进行动态管理。

桐庐县供电局一直重视并开展红外测温工作,但红外检测及其数据精确性、完整性不高,且无统一、规范的红外图像采集标准和图谱库建设标准,也没有一套完整的红外数据库管理系统,离精益化测温管理、状态检修数据要求相去甚远。采用红外流媒体精确测温技术,能准确、快速、实时地采用非接触手段在线监测和诊断出电力设备的大多数过热故障。为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符合状态检修红外测温数据管理要求,桐庐县供电局针对运行的输变电设备开展了两年的红外流媒体精确测温工作,并建成了红外图谱库。该红外图谱库可对所有输变电设备温度数据进行集中存档管理,有效克服目前人工数据管理的困难,改变了以往没有规范的红外图像采集标准以及没有红外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状况,有效减轻现场红外测温以及后期维护工作量。

一、红外流媒体精确测温和系统建设

计算机信息系统在电力系统的广泛应用和红外采集技术的发展为建设基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红外图谱库创造了有利条件。桐庐县供电局于2010年开始探索输变电设备红外精确测温,2011年推广输变电设备红外流媒体精确测温,全面完成了输变电设备红外图谱库建设,实现输变电设备红外热图的规范采集、集中管理,并实现横纵向对比、动态分析和查询功能。

1.红外数据流媒体采集

根据浙江省电力公司《输变电设备红外图谱库建设采集规范(试行)》,首先明确了采集范围。而后再根据负荷、天气情况适时安排运检人员和专业红外公司技术人员开展现场红外流媒体精确测温工作,能准确、快速、实时地采用非接触手段在线监测和诊断出电力设备的大多数过热故障,并采集红外数据流媒体、可见光资料以及记录各种设备资料,主要包括设备红外数据流媒体文件、关键设备对应可见光照片和设备参数、运行工况等信息。根据输变电设备的发热特征类型和数据分析的需求,红外流媒体精确测温检测方式分为以下三类:

(1)电流致热型设备检测方式。使用红外热成像仪器对电流致热型设备三相进行多帧频红外拍摄并保存红外图像数据流。

(2)电压致热型设备检测方式。使用红外热成像仪器按照变电间隔对电压致热型设备单相进行多帧频红外拍摄并保存红外图像数据流。

(3)缺陷设备拍摄方式。对判断出有缺陷的设备,采集设备360度全景红外温度数据流影像细节。对危急缺陷设备须进行8小时以上定点连续监测,获取定点连续监测的时间温度趋势分析数据影像资料,提供设备的时间温度趋势分析数据报告。

2.设备基础资料录入

该项工作内容是建立完整的输变电设备信息基础资料库,以实际设备情况对红外数据库中的设备进行命名,保证数据库中设备名称的统一、规范性,并对设备红外图进行分析,显示关键部位的温度数据信息以及缺陷状态信息。远景还可研发完成输变电红外图谱库管理系统与输变配一体化系统(即PMS系统)的接口,直接将PMS系统设备台帐基础资料导入到红外图谱库系统,减少后期数据库设备的动态维护等重复性工作。

3.建立图谱库并实现红外数据管理

经过多次调研,完成了红外图谱库建设,并实现集中管理输变电红外图谱,实现设备快速搜索、查找;对发热缺陷或热态异常设备可进行分类管理,可掌握设备消缺情况、消缺时间;实现设备横纵向数据对比,对发热缺陷设备进行同类设备分析,以及该设备在不同时间段运行情况的对比,并以流媒体技术得以实现动态纵向分析。

二、红外图谱库的主要功能

输变电设备红外图谱库系统可快速调用、分析采集的红外温度数据,实现输变电设备红外热图横纵向对比、动态分析和查询功能。将拍摄下来的红外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高速分析,形成温度的峰值曲线积分,对于数万帧的红外数据,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就可分析完毕,并根据分析完毕的特征温度趋势曲线自动调出异常的设备,并自动生成规范的红外报告。

1.数据库管理

(1)快速搜索、查找设备。直接以下拉菜单方式选择设备名称或者缺陷类型进行设备搜索、查找。

(2)缺陷类别管理。对于输变电设备缺陷可进行分类管理,对一般缺陷、严重缺陷、危急缺陷设备进行分类查看;可掌握设备发现时间、消缺情况、消缺方式、消缺时间等内容。

(3)设备横纵向数据对比。对发热设备缺陷进行纵横向分析,可选择同类型、相同负荷、相同运行环境下输变电设备的三相红外流媒体数据进行横向分析、对比,也可选择该设备在不同运行时段、负荷峰平谷段的运行情况进行纵向分析。

2.数据分析

在红外数据库管理系统内可实现对红外基础数据快速分析、查看;对红外基础温度数据进行批量分析,采集每一帧红外数据最高温度,形成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曲线,通过趋势曲线可快速查看隐患设备红外图谱并可进行分析。对于隐患设备360度全景摄像,可以反映缺陷设备全貌,还可对疑似隐患发热设备进行周期性连续监测,形成随时间变化的温度趋势曲线,并对隐患设备进行定性分析(见图1)。

3.报告自动生成

完成分析后,将数据直接上传到数据库便可快速生成相应的报告。报告信息包括拍摄距离、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电压、电流、关注区域温度分析、分析人、分析时间等内容。

4.建立网络化的热图管理平台

为内部运检工作提供支持是构建图谱库管理面向网络化制造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根本目的。运检部门或职能管理部门作为客户端发起调用设备红外分析报告请求,平台的红外图谱库管理系统服务器提供了运行、检修工作中需要的分析报告数据和红外原始数据,可供相关部门在需要时调用、下载。还可同时对平台的红外图谱库管理系统服务器调用、查看、下载红外分析报告,一方面可实时查看调用设备检修情况,跟踪设备的复测情况,另一方面可根据缺陷报告情况合理安排检修工作。

三、实际应用情况说明

之前的红外检测及其数据精确性、完整性不高,且无统一、规范的红外图像采集标准和图谱库建设标准,也没有一套完整的红外数据库管理系统,离生产精益化管理相去甚远。自开展红外流媒体精确测温以及红外图谱库系统建成后,首次实现了红外采集技术从静态单张拍照向动态连续摄像的过渡,摄像方式对电气设备采集数据更加完备、规范;隐患设备详实的动态连续红外温度数据流为客观、严谨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可对所有输变电设备温度数据进行存档、管理,并能清晰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可以快速调用、分析采集的红外温度数据,实现输变电设备红外热图的集中管理,解决了以往人工数据管理的困难问题,改变了以往没有规范的红外图像采集标准以及没有红外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状况,有效减轻现场红外测温以及后期维护工作量。

系统使用两年来,桐庐县供电局进一步规范了输变电设备红外图谱库采集,建立了《输变电设备带电红外测温管理规定(试行)》,并逐步在配电设备上推广应用。加强了红外图谱数据库采集规范化的培训,委托红外技术检测专业人员指导培养了一批精通现场拍摄和设备红外管理的人才,扎扎实实做好了设备诊断、分析工作。同时有效减轻了输变电运检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工和维护成本。期间也曾通过红外精确测温、数据图谱库分析,多次发现了输变电设备隐蔽性的发热缺陷,避免了电网设备事故的发生,同时对于提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加强电网设备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结论

电力设备红外流媒体精确测温是一项有效、安全而经济的非接触式监测手段。输变电设备红外图谱库的建成可实现输变电设备红外数据的存档、分析、管理,对状态检修运行状态量的收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通过多年的实践,加强输变电设备红外精确测温及图谱建设,对热态异常点进行跟踪、分析,能有效避免输变电设备事故的发生。积极推广、系统应用,逐步使外精确测温和分析诊断工作步入常态化管理,可有效促进生产管理精益化和运维状态化,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