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8 14:30:00
序论:在您撰写地方志档案工作计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社会参与的必要性
(一)地方志工作的综合性要求社会的广泛参与。
地方志书和年鉴作为"一方全史",涉及到系统论、地理学、历史学、政治学、军事学、法律学、经济学、统计学、社会学、民族宗教学、民俗学、人口学、教育学等众多学科的理论成果,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具有独特理论内涵。因此地方志工作要科学发展,就必须在这些专业领域不能犯常识性错误。当代方志学者魏桥早在首轮修志之初就提出地方志是一门综合科学。指出它的综合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内容的综合性;第二学科的综合性;第三作者队伍的综合性。孟庆斌也提出方志是吸纳多学科学术方法与成果的综合性著述体系,这种吸纳的渠道可以是组织地方志工作人员学习这些理论学科专业知识,但这只能是浅尝辄止,必须另辟蹊径,吸纳专业机构、专业团队或专家参与和介入进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随着社会进步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地方志工作更需要社会广泛参与
当前社会处于各种事物更新换代、高速发展变化的进程中,世界进入了高科技、智能型的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社会结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管理结构、阶层结构和人民生活内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任何一种文化形式想要不落后于时代,就必须全方位地吸纳时代精神,与时俱进。1978年以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随着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政府职能发生转变,行业变化很大,消亡的、合并的或新增的部门剧增,一些原本有行政职能的单位变成了行业协会,如果再按原来的“管什么,写什么”的原则去开展工作,就会遇到相当大的困难,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必然反映不出来。这些都给地方志工作的行政和业务管理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那就是组织和发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地方志工作中来。
地方志资料来源随着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形式也日新月异,除档案以外,还有图书、报刊、文物、音像、照片等各种载体的资料,以及网络平台信息,兼收并蓄。地方志资料信息的收集、存储、宣传已由传统的手段向用计算机、磁盘、光盘、录相、网上带等现代化手段转化。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地方志工作的技术手段也要与时俱进,同样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和合作。最直接的参与力量是原始资料信息的拥有者、信息加工和网络机构等。
(三)古代、近代文献和地情资料的散落状态和不共享性决定着地方志工作必须发动社会广泛参与。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各地各部门的资料信息非常分散,首先是国家档案、图书机构保管的内容各不相同,各有侧重,而且到目前为止,能共享的资源非常有限,比如我们在第一届修志时,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清朝《枝江县志》,还不能复印,只能用手抄,这种手抄本难免存在抄写错误。除了国家机构保管的档案图书资料外,还有很多珍贵的文献资料散存在民间,而且收藏意识和条件都参差不齐,所以散落民间的这一部分珍贵资源如果不抢救和保护起来,正在面临流失和消亡。因此,就要让这些古代、近代文献和地情资料、信息的持有者积极支持、参与地方志工作,也可以有偿征集相关文献资料和信息。
二、社会参与的重要意义
(一)充分发挥社会各届贤才和爱志人士的聪明才智,全面提高志鉴的编纂质量。
志鉴的质量就是生命。其质量从根本上讲,取决于编修人员队伍。让社会各届贤才参加到编修队伍中来,对志鉴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涉及到专业性的问题,如系统论、古汉语学、地理学、历史学、政治学、军事学、法律学、经济学、统计学、社会学、民族宗教学、民俗学、人口学、教育学等,应当联系有关方面的专家或权威机构,对地方志工作给予支持,探索一条长期合作、共修志鉴的道路。
随着地方志工作的发展,全国各地已经涌现了一批爱志人士,他们凭借各自的专长和优势,分别对地方志工作的各个部分、各个领域、各个专业提出一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建议和意见,甚至对前沿性的理论进行了探讨,我们在地方志工作中不仅要尊重他们的建议和意见,还要保护他们的爱志热情,团结好、管好、用好这股有生力量,鼓励他们为地方志工作多作贡献。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的周德富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兴趣,利用自己往届学生掌握的信息资源,对清朝同治《枝江县志》的艺文部分作了深入的研究。撰写了《寻找〈围炉夜话〉作者》等数篇文章,他以枝江市政协委员的身份提出了整理旧志的提案,已被枝江市采纳。像这样的爱志学志之士是不可多得的地方志人才资源,如何人尽其才是应该予以考虑的问题。有了以上这些人才加入地方志工作,志鉴的质量必然能大幅度提高。
(二)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宣传地域文化或品牌
方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历史精华,方志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中华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文化工具。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世界六大文明(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除中华文明一直延续发展下来以外,其它五大文明都曾先后中断和衰亡过,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但中华文明一直延续和发展下来的重要原因之一,无疑是和中国特有的编史修志传统密不可分。广大方志工作者正用方志文化载体自觉地承担起“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的神圣职责。
据清光绪六年《荆州府志》中记载“今荆郡枝江烧春甚佳”,这里说的“烧春酒”产自百年老字号“谦泰吉糟坊”,即枝江酒业的前身,枝江酒业集团充分挖掘这一方志文化资源,迅速打造了自身的文化品牌,为“枝江”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现存的地方志书籍,给传承区域历史文化提供了无尽的资源,地方志工作正在和将要出版的成果,给挖掘区域文化、打造文化品牌提供了无穷的空间,所以说,地方志工作是推动区域历史文化发展的“助推器”一点也不为过。
(三)地方志的经世致用需要受众面的扩大
清代章学诚首先提出志书要经世致用的观点,他说:“夫修志者,非示观美,将求其实用也。”旧志编纂目的主要是“资治、教化、存史”。现在的地方志工作可以说,也是这样的目的,除了传统的三大功能以外,更主要的是为两个文明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由单独修志变为修、用并重,并不断加大用志力度。目前,我们正在机关团体、事企业单位推行学志用志,学鉴用鉴行动,就是为了把地方志工作的资政、育人作用落到实处。由于当今载体和传播手段的变化,志鉴书刊通过光盘版、网络版以及各种形式的简志,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立足服务开发的地情资料也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联系越来越密切,随着社会关注度的提高,社会各届将有越来越多的人从志鉴中受益。
(四)社会参与地方志工作成为地方志理论研究不断深入的推动力
同志在《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各种理论的不断创新也是各个学科存在的生命力,不断进步的灵魂和不断发展的动力。的理论是这样,方志理论也是这样。一部方志发展史,就是方志理论的创新史。回顾历史,对照新旧方志发展的异同及各方面的变化,可以看出方志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历程。方志虽然属历史范畴,但方志自诞生起就出现特有的理论学说。从方志研究对象、资料、编纂、体例、篇目、内容、审核到方志学发展史等无一不有,逐渐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其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势在必行。
随着全国第一届、第二届编修地方志工作的开展,地方志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不再是地方志机构的一家之言,科研院所、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地方志理论成果层出不穷。地方志专业期刊杂志、网络站点平台、网络方志群、网络方志论坛等成为地方志理论研究的前沿阵地,吸引了一大批社会贤达参与到地方志工作中来。
三、团结带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旧志编纂主要由地方行政长官一人负责,聘请地方士绅、鸿儒硕彦参加编修。现在则实施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各方动手、志办实施的格局,有的地方还采用了人大立法,党委、政府两办制订修志暂行规定的方法监督修志,甚至政协组织也参与到修志中来,这是以往从来没有过的。地方志工作主要由各级各地方的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和地方志办公室承担,那么组织、协调社会各届人士参与地方志工作,就是地方志办公室的任务。
(一)地方志工作需要组织的社会力量
地方志办公室在从事地方志工作中需要组织的社会力量有很多,我觉得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外地派驻机构。这些机构是地方志工作的主要协作单位,也是志鉴编纂初始信息的主要来源。
2、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如湖北省档案局就与湖北大学古籍研究所协商合作整理湖北旧方志。
3、古籍专家、金石专家、古汉语和古音律专家或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这些专业人才不能局限于本地,有时甚至要请外地专家把关。在第一届修志工作中,我们的方言部分采纳了北京大学教授的指导意见。
4、地方志工好者。这个特殊的人群,出于个人的爱好,有意识地收集了很多的志鉴藏书,对很多志鉴书籍已经开展了一些品鉴、点校、注释、白话翻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志工作理论和实践经验。
5、古籍收藏人士。这些人中,有的是有目的地收藏,有的是祖辈传承,有的是亲友馈赠,所以对藏品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一,受保存条件所限,藏品也不能得到应有的保护。
6、地方名俗民风或文化传承人。这些人是地方文化的“活档案”,是地方传统文化的“载体”,完全靠人祖辈相传,在地方志工作中,就要用录制影像或录音的方法收集,用光盘、磁盘、录像带、录音带进行加工保存。
7、现代化信息资源拥有者。主要是可靠的信息机构、网站、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
(二)社会力量的组织与管理
1、进一步优化“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各编委会组织实施、各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体制。在领导体制上,要继承地方志工作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在某些环节上更要理顺关系,明确职责。进一步树立各级机构的权威性,如果牵头单位不能发挥协调作用,将影响整体工作。同时坚持适应性原则,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充实各级班子,不能因人员调整、人员不齐、不得力而影响工作。积极推行主编负责制,强化篇目责任制和奖励机制。
2、搞好事业规划。在地方志工作中,无论是编修地方志,还是编写年鉴,有些单位缺乏严密的工作计划,导致了工作的被动。我们应当运用方志系统的全部资源,制定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把社会力量作为重要内容尽量全面科学谋划,并反映到规划中来。在组织社会力量开展工作时所需经费要纳入编制财政预算,探索行之有效的经费路子。同时随着工作的开展,不断调整、完善规划,保持它的前瞻性、指导性。
3、建章立制,创立严格规范的工作环境。首先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搞好目标管理。以制度管人,为避免工作的随意性,应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方志管理原则、工作方式、方法和程序,承编单位编纂人员的职责,评稿、改稿、校稿注意事项,全面质量规定等。在人员组合、力量搭配、财务使用上合理安排,循序渐进,搞好衔接,及时转换工作任务。尤其是在各项工作交叉同步进行时,如何科学统筹各方力量,需要严密的工作机制做保障。
4、分类管理。不同的单位或个人因客观条件的差别,分不同类型,进行管理,有的可以用合约的方式,明确责权利,有的可以通过走组织程序借调人员,有的可以要求相关单位或个人提供有偿信息等等。
年初,市志办召开办公会议,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制订全年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保障措施,严格制定《*市地方志办公室人员岗位职责》,把工作目标责任一一落实到位。每季度、半年均认真向市政府报送工作总结。
1.《*年鉴》(20*年卷)按时按质出版发行。严格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年鉴》(20*年卷)的组稿通知要求,对《*年鉴》(20*年卷)催稿、编辑、审稿、校对进行任务分解,责任落实到人,按照市政府分管领导对《*年鉴》的出版、发行时限作出明确规定的要求,已连续4年在当年8月底前出版发行,不但处于全省州市的前列,而且编辑出版的质量逐年不断提高。
2.第二轮《*市志》编修进展顺利。在去年完成初纂稿的基础上,20*年市志进入紧张而繁重的总纂阶段,既要圆满完成年鉴的编辑出版,又要按时按质完成《*市志》的总纂。为顺利完成这一工作目标,办公室通过合理妥善安排人员(集中5人进行市志总纂),全办上下齐心协力,领导高度重视,职工恪尽职守,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年底180余万字的第二轮《*市志》总纂稿告竣,现已开始印制送审稿。
3.圆满完成上级业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年内圆满完成省志办《云南小康年鉴》、省政府政策研究室《云南年鉴》编辑部要求提供的材料、稿件,走在全省州市的前列,均受到省志办、省政府政策研究室的好评。同时起到推介*、宣传*良好作用,对*进一步扩大对外宣传,展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成就,介绍*投资环境和发展前景,为国内外各界朋友到*投资兴业、旅游观光提供依据。为到*任职的市级领导及时提供有关*地方志等地情资料。
4.有力推动全市地方志工作的发展。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的地方志工作机构5项职责:⑴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⑵拟定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⑶组织编纂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⑷搜集、保存地方志文献和资料,组织整理旧志,推动方志理论研究;⑸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根据这一职责要求,针对各县区第二轮地方志编修工作进展参差不齐的实际,在市政府组织督促检查的基础上,市志办加强跟踪问效力度。年内,各县区地方志机构实现机构、人员、领导、经费到位,绝大部分县区志书编修都进入收集资料、进行资料汇编和分纂阶段,走在前列的少数县区已经完成初稿;有10县区编辑出版地方年鉴,使全市年鉴这一具有资料权威、反映及时、连续出版、功能齐全的特点,系统汇辑上一年度各行政区划各个方面情况的重要文献信息、逐年编辑的资料性工具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全面开展。它不仅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参考,也为科研、产业开发、教学提供信息资料,更是经济建设方面重要的情报源、数据库,同时还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向导与顾问,在衣食住行、旅游购物、就学择业等方面都能为使用者提供便利,并且为下一轮地方志编修的资料积累做好有益准备。
5.全力做好综治维稳和工作。市志办认真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单位干部职工团结干事,全年全办职工家庭亦尚无矛盾纠纷反映到单位的情况。针对全省州市地方志机构批准参照公务员管理,对少部分职工因职称反映的问题积极向有关领导部门作了解决问题的书面请示。
6.认真做好单位挂钩帮扶工作。市志办每年均在春耕大忙季节和春节前由部门领导带队深入挂钩帮扶的鲁甸县梭山乡密所村帮助搞好春耕生产和慰问贫困农户。力所能及地为挂钩村解决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等方面争取资金和项目,按照“百千万帮扶工程”要求做好缴纳扶贫基金的同时,领导干部职工结对帮扶13户贫困户,承担贫困户子女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所必须的费用。
7.认真落实市政府节能减排要求。市志办狠抓节能减排措施的贯彻落实,车辆出行、办公用纸、电脑和空调使用、用水用电等均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办公室在节水节电方面达到昭政办发〔2007〕89好文件要求,做到比上年节约。
8.市志办工作职责、工作任务、修志编鉴进展均在政府网上公开。
二、四项制度执行情况
1.市志办按要求成立贯彻落实行政问责、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四项制度)领导小组,组长王文福、副组长聂顺荣、成员为3名中层干部,贯彻落实四项制度的具体工作由秘书科负责。制订有《*市地方志办公室贯彻落实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实施细则》。
2.认真履行8项工作承诺,精致装裱并在办公室走廊的明显位置悬挂有8项工作承诺。全年全体职工均按8项工作承诺认真做好各项工作,未出现任何部门和个人对地方志办公室和职工有任何违反8项工作承诺的反映。
3.认真拟定部门承诺事项。由于地方志办公室工作性质特殊单一,编修出版的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党政机关和社会贤达人士,新编地方志正努力拓展拥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对象。以此,市志办承诺任何单位和个人需要查询*地方志资料(包括《*旧志汇编》6册、《*地区志》上中下3卷、《*年卷》1986~20*年卷及各县区出版发行的志书和年鉴)的,可全部在*市图书馆查到(因市志办受办公条件所限,没有查阅地方,全部完整资料均无偿提供给*市图书馆)。
4.市志办领导和中层干部均设置有要素齐全的公示牌证,并且统一要求摆放在醒目位置,做到让来办事的人员一目了然。
三、强化管理情况
1.建立健全市地方志办公室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全年全办认真贯彻执行《*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工作规则》,并用发展的眼光,修订完善《工作规则》,共制订16个规章制度岗位责任规则、会议规则、审稿原则、财务管理规则;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学习、考勤、科学民主决策、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公开承诺、首问首办、责任追究、车辆管理、接待等制度制度。
2.各项管理目标量化到人。单位在修志编鉴的任务分配中,每位工作人员承担多少章节、联系哪几个单位、完成时限等都作了明确界定,实现了管理目标责任量化到科室和个人。
3.市志办内部档案管理制度健全,设施齐备,档案管理规范。20*年市志办机关档案管理已达四星级标准。
四、学习调研情况
1.市志办长年坚持每两周至少集中学习半天的制度,主要学习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委、省市政府的各项重大方针政策,重要领导讲话及有关地方志工作的条例规章或研究部署部门工作业务,解决存在困难和问题。每次集中学习时均安排有专人记录。
2.由于地方志部门工作特殊单一,是公认的生活清苦、工作辛苦、条件艰苦的“三苦”弱势部门。职工主要围绕修志编鉴业务,积极钻研地方志理论,全年撰写理论文章和论文在《中国地方志》、《*日报》和《云南史志》等发表5篇。
3.10月份,由主任王文福亲自撰写调研文章为市委、市政府在《云南小康年鉴》(20*年卷)宣传介绍*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为下一轮修志打好基础,积累史料,市志办安排人员向市委撰写“怎样做好年鉴资料与志书资料有效结合”内容的调研文章。
4.由市委领导、市政府主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纂的《*市志》(1978~2005年)送审稿已开始印刷分送市级领导、市志编委会成员单位,这是一部集中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辉煌史实,涵盖*这一时期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部珍贵的史情、地情资料著述。
五、扣分设置情况
1.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的职责权利范围及有关程序办理公务。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全市地方志工作。
2.严格遵守上级规定的政治、组织、财经和各项工作纪律,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全年全办无违反上级规定的政治、组织、财经和各项工作纪律,全办上下团结干事,地方志工作有新发展。
3.全年市志办单位和领导干部均未出现被市委、市政府通报批评;均未出现被上级主管部门通报批评;部门领导未出现被行政问责,职工亦未出现被行政问责。
4.市志办全体职工均未出现违反人口与计划生育规定。
5.市志办全体职工均未出现违纪违法行为受到纪检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的查处。
6.市志办办公区全年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地方文献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资源,是读者了解和熟悉地方发展特点的重要媒介,其中记载着一个地区的详细信息。在图书馆的管理和建设过程中,地方文献的收集和整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但是,由于地方文献涵盖面较广,并且过于分散,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公共图书馆在收集和整理地方文献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一定的困难,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提供质量。所以,公共图书馆应该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地方文献的基本特点
作为公共图书馆的重要地方资源之一,在研究地方文?I的收集和整理方式之前,有必要先明确一下地方文献的基本特点。具体来说,地方文献资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地方史料
对于地方文献来说,其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既包括图片史料、名人字画,又包括碑刻以及拓片等,而地方史料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地方志。地方志是一份详细记述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气候环境变化、政治历史条件、地理地貌形态、历史文化人物等等内容的史料汇总,可以说,想要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发展和经济状况,一份详细的地方志就足够了[1]。因此,在地方文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地方史料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而地方史料中,又以地方志为主要。
2.地方名人资料
对于任何地方来说,不论是经济还是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的推动作用,因此,研究地方名人对于了解地方的发展状况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地方名人的资料也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给予充分重视。在文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对于名人资料,不论是采用何种形式的记载方式,只要是刊印成册的,不管有名还是无名,也不管其是否曾经公开发行还是是否见诸于报纸文章,都应该全部进行收集和整理,从而丰富地方文献资源。
3.地方出版物
地方出版物也是地方文献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反映地方的经济和文化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地方出版物的涵盖范围也十分广泛,其中包括有记载的历代出版、发行的全部参考资料,不管是否已经正式出版,只要能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展现当地的风土文化特点,都可以作为地方出版物进行收集和整理[2]。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地方出版物之一的革命文献史料也是了解地方历史特点的重要材料,应该予以重视。如果对地方的革命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整理,完全可以形成极具特色的图书馆藏内容。
除了这些以外,地方文献还包括风土民俗资料、家谱等等形式,由于文章篇幅有限,在此就不再一一详述。
二、当前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料收集整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少规范的收集和整理程序
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地方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收集工作较为零散,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这是造成地方文献收集和整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3]。另外,从事地方文献收集和整理工作的单位不止图书馆一家,其他的单位,比如政府文献研究部门,档案馆,政府的档案室以及爱好文献收集和整理的个人,都在进行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并且这些部门和个人收集文献的效率和频率要远远高于公共图书馆,有些地方政府部门的档案馆里保存的地方文献资料的价值和数量都要超过公共图书馆,从而使图书馆在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中根本无法收集到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此外,还有一些文物保护部门也掌握着大量的地方文献资料,因为许多文献具有一定的研究和考古价值,这些文献也是文物保护部门的重要收集对象,而这些部门之间没有工作上的往来,互相之间也不具有一定的隶属关系,从而导致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相互独立,严重影响了地方文献收集和整理的效率。
2.缺少完善的信息化收集规范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网络技术收集和整理文献资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对于文献资料来说,许多地方已经将文献资料制作成电子版并上传到相关的数据库中,公共图书馆在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只需要对相关数据库的资料进行收集就可以完成[4]。但是,当前公共图书馆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网络文献收集和整理规范,对于大多数图书馆来说,利用信息技术搜集资料还处于完全陌生的状态,对于地方文献的收集和整理更是如此。
3.文献收集和整理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地方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方便读者使用,但是,当前许多图书馆在文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仅仅重视文献的收集和整理,而不注重读者的使用,使得文献的收集过程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单纯的为了收集资料而收集[5]。另外,公共图书馆在收集和整理文献的过程中不重视读者的文化需求,仅仅依靠图书馆自身的喜好来收集地方文献,从而出现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利用率过低,而又无法满足读者需求的情况。
三、提高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收集和整理工作效率的有效策略
1.对地方文献收集工作进行合理规划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地方文献资料变得越来越庞杂,数量巨大的地方文献也给文献收集和整理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公共图书馆要想收集全部的文献资料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公共图书馆应该对地方文献收集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6]。在具体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中,应该充分发挥机构间合作的优势,摒弃各自为政的工作状态,将各个文献收集部门进行有效的统筹,突出每个工作部门的工作特色,利用各自的工作优势,对收集到的地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除此之外,公共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建设区域中心馆的形式来提高收集和整理工作的效率,明确各中心馆的收集范围,使收集和整理工作目标变得更加明确,进而形成科学完善的收藏体系。采用这种方式,即可以保证地方文献的收集和整理质量,有可以有效的避免资源的浪费。
2.强化地方文献收集工作的制度建设,保障收集和整理工作顺利开展
科学规范的文献收集和整理工作制度对于地方文献的收集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公共图书馆应该强化文献收集制度的建设。具体来说,在地方文献的收集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应该积极地寻求地方政府的支持,在政府的帮助下,将地方文献收集和呈缴工作真正的落到实处,使文献收集工作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7]。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应该完善自身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规范,强化对地方文献收集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从而为文献收集工作的高效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并且在收集地方文献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当地的情况和工作进度,制定出详细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细则,规范工作步骤,明确收集的对象和目标,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密切关注,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及时解决,从而使收集和整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一、各类地方文献的开发和利用
1. 地方史志
(1)文史资料。文史资料是由地方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征集、撰写、整理、研究和编辑出版的一种地方史料。旨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中华儿女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热情,促进祖国统一和现代化建设。笔者所在的赣榆县图书馆历来重视文史资料的收集工作,从1979年出版的《赣榆文史资料》第1辑到目前已出版的第14辑,本馆全部收藏,且个别专辑还有较多复本。图书馆不仅注重收藏,更强调开发利用。如:清明节期间,搞“抗日山烈士陵园”(国内建造最早的烈士陵园之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专题展板上街宣传;赣榆县徐福村是秦代著名方士徐福的故里,“徐福村”三字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题写,每年都要为有关徐福研究提供图片、文字资料多次,而这些史料均出自《赣榆文史资料》。还有为社会各方提供名人成果、联系线索等。通过收藏文史资料,不仅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经过开发利用更能教育青少年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激励青少年勤奋学习、努力向上的精神。
(2)地方志。地方志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既有综合性的,如《赣榆县志》、《宋庄乡志》;也有专业性的,如《赣榆煤矿志》、《赣榆邮电志》等。就拿《赣榆县志》来说,最早的版本出自明朝。清朝及解放后又陆续出过几种版本。现今的《赣榆县志》(1999年版)是在历次版本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新版《赣榆县志》中不仅记载了赣榆县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实,而且还记录了当今赣榆的新景象、新发展及新成果,是赣榆对外宣传、招商引资的重要依据。据统计,赣榆县馆每年接待查阅县志的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少于20次,同时视查阅单位和个人情况及时通报相关单位和部门,做好信息沟通工作,让《赣榆县志》充分发挥作用。地方志书是某一地区的历史记录,经过历代官府、学者不断记载、修撰、编纂,使得这一地区的历史发展完整地记录并流传下来。所以它是人们了解地域历史变迁、查询历史资料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历来为图书馆重点收藏。
(3)方言志。方言是一种交流工具,是社会历史的信息载体。《辞海》解释“方言”为“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各有其特点,是语言分化的结果”。赣榆方言中保留了许多古词语和中古音,语法也有一定的特点。赣榆县馆收藏有两种版本的《赣榆方言志》,其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不仅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对赣榆方言加以分析,而且还整理了部分谚语、谜语、歇后语及故事,反映了赣榆方言的特色,为文学创作者尤其是为地方戏剧、地方小品的创作提供了绝妙的语言素材。
2. 名人、名著
名人名著就一个县城来说并不多,收集起来难度不算太大。但是有些名人离开本地时间较早,或者其父母是本地籍,本人并未在本地生长,征集资料难度较大。比如:我国当代著名翻译家许磊然女士,她父亲是赣榆人,她理所当然是赣榆籍人。赣榆县图书馆通过发函征集其翻译作品,现已征集到《毁灭》、《真正的人》、《罗亭》、《贵州之家》、《上尉的女儿》、《村姑小姐》等6篇文学名著译作。但是许磊然翻译的作品绝不仅这6篇。尽管她远在北京,且现在年事已高,联系又不太方便,还是应该努力将其译作品的目录收集齐全,便于读者利用。我馆征集工作得到了名人、专家及学者们的大力支持,他们主动赠送自己的著作供图书馆收藏利用。图书馆应将其进一步整理开发,编制目录,向读者宣传、推荐、扩大影响,提高利用率。
3. 政治读本
不要小看地方政治读本,它们都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的产物。该类文献主要包括学习材料、法规汇编、规章制度、先进典型材料、论文汇编、专题简报等。对这些材料的收集,一定要及时,否则就可能见不到了。收集政治读本,利用重点不在开发,而在查阅。举一个例子,赣榆县有家公司要聘请一位本县的下岗职工当一个销售点的负责人,这位职工曾是县宣传部编印的《改革路上排头兵》中的一个模范人物,这家公司为了慎重起见,专门到我馆查阅了该书,决定重用此人。政治读本中的先进人物、先进单位、先进经验等都是当时总结出来的典型,学习材料也都反映出当时的历史背景,对今后寻找素材、回顾历史起到很好的借鉴查阅作用。
4. 艺术类文献
艺术类地方文献的形式多样。就我们赣榆县图书馆来说,收藏的品种主要有书画家的作品(含书法、绘画、明信片等);音乐方面有歌词、作曲、音乐理论;各类文艺汇演的图案设计、地方文化艺术节图案设计、“徐福节”图案设计等。虽然艺术类地方文献数量不多,但其使用、鉴赏价值较高。在收集此类地方文献时,我们很注意收集一些相应的实物,便于配合展览。如收集介绍赣榆贝雕专家蒋祖安的贝雕艺术的文章时,我们借此机会,向蒋本人征集了一幅贝雕画,嵌入镜框,在举办地方文献展览时取得了锦上添花的效果。再如历届“徐福节”名人题的字画、对联,赣榆县图书馆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近百幅,不仅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成为赣榆县图书馆地方文献收藏的一大特色。
5. 石刻碑文
石刻碑文的收藏是赣榆县图书馆的又一大特色。散见于全国各地的石刻,是一种区域性的地方文献资源,是地方历史文化长廊中的瑰宝,应纳入地方文献的收集范围。这种以石质材料为载体的地方文献资源,可以与地方文献书籍相互印证。它所记载的历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风土人情以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实录,可弥补书籍资料的不足。尤其是某些石刻史料与历史文献记载有所不同,因而又是研究考证并修订地方文献的实物证据。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如城市规划、旧城改造、风景名胜以及历史文化遗址的修复或保护等工作的展开,社会对地方文献查阅的需求有所增加,已不满足于对旧有的一般地方文献的利用。尤其是某些历史文化遗址的修复和重建工作,亟需提供碑刻文字拓片或图片作为佐证。可见地方石刻是很有价值的地方文献资源。
开发及利用地方石刻,首先要制作目录。目录中要有碑文名称(没名称的要自拟)、朝代、著者、字体、尺寸等基本内容,应以国家图书馆1994年出版的《北京图书馆馆藏地方石刻拓片目录》为参照范式。其次要借助传统的捶拓片技术及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石刻载体的转换。由于石刻分布在不同地点,在管理和开发上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独立性,有的甚至已成为私有财产。公共图书馆要加强对地方石刻的调查了解,并对石刻进行拓片、摄影或录像,建立地方石刻目录和档案,以充实和丰富地方文献馆藏。我们县图书馆与县博物馆协作,已将其馆藏的石刻全部拓片,并对各景点的石刻全部拍照,配合有关史料,编成赣榆石刻碑文专辑。对石刻碑文的开发整理,是我馆对社会的一大贡献,此项业务的开发和利用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
6. 其它类文献
除了上述主要类型的地方文献外,我馆收藏的地方文献还包括名片、请柬、信函、自建档案库(名人通讯录)、自建信息库(产品开发、合作、销路)、报刊摘录(通讯、报道、广告)、自制网页(在本地网收集截取)、地震资料等类型。此类文献的收集很不起眼,但其作用不可小视。比如:修建赣榆博士塔。建造前筹备档案资料时,学生期间的经历在本地所在学校查档,走向社会后的经历,大多数还是在县图书馆的帮助下查全档案并知道现在身份的。通过这项工作的参与,使我们对本来觉得不太起眼的收集资料、自建档案库等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给我们增加了信心,真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二、几点建议
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不是一日一时的工作,要常抓不懈,当作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工作计划。现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谈几点建议。
1. 建设馆员队伍
首先要有一支热爱图书馆事业、热爱家乡的馆员队伍,用他们的劳动及智慧去开展工作,将地方文献中的宝藏挖掘出来进行再开发、再利用。比如对名人采访要不厌其烦,一次不接待下次再去,一定要有耐心、信心,用真情打动人。赣榆县馆目前已整理出包括画家、教师、学者、作家、艺术家在内的五人作品专辑。对这五人作品的收集,前后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五人专辑在举办地方文献展期间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2. 经常举办地方文献展
地方文献的收藏,重在开发利用。有些公共馆收藏的地方文献许多读者都不曾问津,甚至一无所知。因此,要多举办地方文献展,利用重大节日或专题大型研讨活动的机会开发宣传地方文献,以此吸引更多的读者重视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特别是对那些有成果的专家,借此机会再征集其作品,进一步丰富、补充地方文献的收藏,达到良性循环。赣榆县地方文献展每年定期在“十·一”国庆节期间举办;书画、实物展多在“六·一”国际儿童节举办;“抗日山烈士陵园”展在清明节举办。通过举办各种展览,印发书展相关材料,请名人签名题字等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地方文献如果只藏不用,就像未挖掘的文物一样不见天日,其收藏价值得不到体现,也就失去了收藏的意义。
地方文献展并不是仅将地方文献放到展厅让读者自己看看就了事。每举办一次地方文献展,就是对地方文献的又一次再开发。在地方文献的收藏和利用中,开发至关重要,同一种地方文献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开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按类编制书目;②编写专题文摘(含上报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报道本地区新面貌、新发展的新闻专辑,供学生写作和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篇章,作者通讯录等);③实物的解说词、简介、注释说明(如纪念章、图标等);④复制品的来源注解等等。
通过举办展览,配合开发作品(书目、文摘、解说、简介等),不仅能充分展现地方文献,而且能提高图书馆员对地方文献的深层研究。本人就是通过多年搞地方文献展不断积累经验,将地方文献展搞得一次比一次丰富,深度一次次提高。观展的读者层次也在发生变化,由以前看热闹的变成现在看门道了。
3. 建立查阅档案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如何做好社会事业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以实事工程为抓手,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1、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按照增加补助,全面覆盖,巩固提高的原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政补助由40元提高到80元,大幅提高参合农民在定点医院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镇级由55%提高到70%,县级由45%提高到55%,市级由35%提高到45%,累计补偿额由1.5万元提高到3万元,参合率达到94%。
2、扩大免费教育覆盖范围。为使公共教育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投资1650万元,在农村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全部免除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和城镇低保家庭学生教科书费;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公助生学费。
3、推进基础教育设施建设。为推进基础教育协调发展,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投资2760万元,新建校舍3.7万平方米,维修校舍1万平方米,加快中小学校标准化进程。
4、实施农村中小学取暖设施改造工程。为改善农村中小学学习、生活环境,投资980万元,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取暖设施改造工程,采用锅炉、土暖气等供暖方式,基本取消直燃式煤炉取暖。
5、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投资280万元,新建8个镇级综合文化站,25个村级农民健身场地设施;新建成兆才大戏院3385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0名观众观看演出。
6、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为提高基层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投资200万元,为基层卫生院购置诊疗设备;安排专项资金,选送业务骨干进修、组织技术培训,增强基层卫生院技术力量,满足农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
二、以业务工作为主导,积极推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一)不断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以巩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为主线,以抓基层、打基础为重点,积极实施计划生育惠民、优质服务工程,为建设沿海强县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1、把握一条主线。就是牢牢抓住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个中心,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64‰以下。
2、坚持依法行政,突破三大难点。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大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力度,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
3、深化优质服务工作。继续做好免费为农村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检查,改造升级部分镇、村服务站(室)建设;积极落实《河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各项奖励政策。
(二)全力做好医疗卫生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
1、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机制,提高卫生应急保障能力,做好易感人群的免疫工作,进一步加强母婴保健和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2、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监管协调机制和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积极推进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
3、做好重大节日、重要活动期间的食品安全工作,重点做好奥运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和兴奋剂专项检查工作,确保奥运期间食品、药品安全。
(三)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1、努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优化学校布局,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结构,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以及提高全民素质提供智力支持。
2、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线,深入开展“学校管理提高年”活动。多措并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认真抓好学校的安全管理及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教育。
3、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人才供求对接机制,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成人教育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发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龙头作用,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岗位技能培训,帮助农民提高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
(四)扎实做好广播电视和文化体育工作
1、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围绕中心工作,唱响主旋律,树立服务大局意识,加大对项目建设、城市管理、拆违拆迁、五大攻坚行动等工作的宣传报道,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加快农村无线数字电视进村入户进程,推进有线电视业务发展,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
2、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一是精心组织第六届中国评剧艺术节的参演剧《凤凰坨》。二是积极筹办国庆、元旦、春节期间的文化娱乐活动。
3、加强全县文化市场的管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对娱乐业、音像制品业、印刷业、书报刊业、网吧等文化市场进行专项治理整顿,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维护文化市场繁荣稳定。
(五)扎实开展地方志修编工作,全面完成《*县志》(1979-2005年)编纂任务,推动地方志工作再上新台阶;深入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拓展档案服务领域,发挥档案工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档案事业健康发展。
三、以科学机制为保障,确保社会事业工作全面落实
一、精心组织,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一是及时成立了工作机构。根据要求及时成立了以蒋燕为组长、其他人员为成员的发展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制度,明确各项工作的责责任人,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全办干部人人参与的局面。二是及时制定了实施方案。根据《县直单位发展提升年活动绩效考核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办工作实际,及时制定了县志办《关于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和《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具体措施和要求》,并按照各阶段工作步骤,细化活动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三是全面动员营造氛围。县委、县政府发展提升年活动动员大会会议召开后,我办及时召开了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动员会,全面部署了发展提升年的相关工作,迅速掀起了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的,营造了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的浓厚氛围。
二、全力以赴,积极做好各项工作。
1、县志发行有新成效。
为加大《县志》发行力度,使县志工作更好地服务我县“三个文明”建设。今年我办“多管”齐下,不断创新县志发行方式,县志发行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高位推动。积极争取乡镇和部门领导支持。对续志的发行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统计,对末完成发行任务的部门和乡镇进行督促,为全面完成发行任务奠定了基础;二是突出发行重点。将县志发行重点由乡镇调整为县直单位、中小学校、企业、个人(获得副高以上职称者)、社会团体;三是强化考核。召开办公室会议,研究制订了县志发行目标考评方案,把发行任务完成情况与年终考核和评先评优挂钩。通过加大发行力度、突出发行重点、扩大发行范围,县志发行取得较好成效,一年来累计发行县志300余册。
2、部门志编修有新突破。
《县军事志》的编纂工作结束后,我办积极争取县政协领导的支持,于去年9月份正式启动了《县政协志》的编纂工作,经过全体编纂人员10月的艰苦工作,于今年六月份完成该志书初稿。初稿经再三修改后于9月份装订成册送县政协审定。今年8月份,我办又争取县交警大队领导支持,启动《县交通警察志》的编纂工作,目前已完成交警大队自成立以来所有档案的查找工作,正在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有的篇章正在试写,预计明年2月份可形成初稿。与此同时,我办还协助县人大做好《县人大志》的续修前期工作,明年3月份正式启动《县人大志》的编纂工作。
3、地情资料收集有新举措。
今年,我办结合《年鉴》和《年鉴》的供稿工作,在收集整理地情资料方面做到多跑腿、勤动脑,变被动收集为主动收集,改坐等收集为上门收集,不断创新收集方法。将县情资料分为政府综合口、工交口、农口、科教文卫口、财商贸口等几大块,实行分口收集、分类整理、专人负责、电子存档的办法,使县情资料收集工作常态化、规范化,为今后年鉴和续志的编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4、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有新进展。
结合我县招商引资的重点,我办充分发挥地方志书的综合资料文献作用,积极协助县招商局、大汾镇政府等有关单位,从我办所保存的资料中查找县内矿产分布情况、种类属性等,为招商引资服务。此外,广东、广西、云南、湖南及省内其它地方人员询根认宗,或印证有关历史事件,来信来电来函要求我办提供相关资料,我办均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为其提供服务。对县内人员来我办咨询,要求提供相关资料的,我办均做到热情接待,高效优质地提供服务,让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今年,共接到县内外来信来访50多人次。
5、《年鉴》和《年鉴》专稿任务圆满完成。
《年鉴》和《年鉴》供稿任务下达后,我办及时与县委办、县政府办汇报和沟通,确定我县2010年年度工作亮点。为保证供稿质量,我办先后选派2位同志参加省、市主办的年鉴编辑业务培训班。编辑人员深入相关部门和乡镇搜集、整理一年来我县在城镇建设、公路建设、新农村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民生工程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认真整理编纂文字和图片资料,及时上报《年鉴》和《年鉴》编辑部。为宣传,推介,扩大我县对外知名度,花费2万元在《年鉴》彩页专版中认刊了两个彩页专版,集中宣传展示我县近年来在城市化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三、统筹兼顾,各项中心工作有序开展。
1、扎实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
今年我办以“全面发展、跨越提升”为主题,以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重点,以县志发行、部门志编修和地情资料收集为抓手,以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为动力,力求不断创优发展环境,全面提升发展质量,为实现经济社会进位赶超、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办于2月25日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及时成立了以办公室主任为组长的“发展提升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开展了学习动员、组织实施、总结考评三个阶段的工作。对照“发展提升年”活动各阶段的要求,我办认真组织实施,结合本办工作实际制定措施:围绕《县志》发行,提升县志工作更好地服务我县“三个文明”建设水平;围绕部门志编修、地情资料收集、提升本办人员素质;围绕创建最优发展环境提升办事效能和服务水平。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有效地激发了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精心组织创先争优活动。
按照县委《关于在全县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的要求,我办积极响应省地方志办主任刘斌同志提出的“创先推动方志事业新发展,争优促进方志事业上水平”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一是按照“五好”要求建设领导班子。(即学习好、团结好、作风好、纪律好、政绩好)。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公仆意识和服务水平。三是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牢固竖立廉政意识,搞好警示教育,严格执行各级关于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四是强化内部管理约束机制。扎实推进机关思想作风建设,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确保政令畅通,使办公室各项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3、周密部署“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服务大提升”主题教育活动。
根据县委《关于在全县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服务大提升”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办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省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市第三次党代会,市委三届一次全会和王萍书记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及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的精神。组织观看了杨善洲先进事迹。党员干部深入调研,走访群众,开展谈心活动,查摆问题。着力治“慢”,强化实效观念,克服和改变“慢”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做到快捷、规范、高效;着力治“散”,构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解决少数干部工作作风散漫、纪律涣散等问题;着力治“浮”,把办公室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注重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明确每名干部的责任和职能,激化全办干部的工作热情,切实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4、倾心做好挂村帮扶工作。
讲话
同志们,今天召开我县二轮修志工作督查会。刚才,县史志办公室简要介绍了全县面上的修志进展情况,20个部门和镇街汇报交流了本单位志书编修工作的进展情况,我听了之后,总的感觉五句话:第一句是领导重视。总体上来说,各地各部门对史志工作的领导是比较重视的,这从汇报中可以看出,凡是工作做得出色的单位,领导都是比较重视的。第二句话是进展顺利。史志办和各单位的汇报,说明大部分单位进展比较顺利,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第三句话是状态很好。搞史志工作是一件非常清苦的苦差使,工作状态如何直接关系到史志工作的成败、史志的质量和进度,可喜的是,我们搞史志工作的同志的状态很好,比搞行政工作的同志的状态、或者说比分管史志工作的同志的状态还要好。第四句话是困难不少。表现在修志工作的难度很大、情况很复杂,现成的材料很少,现成的经验和办法也很少,需要我们辛勤的探索和总结;困难还表现在条件很差,一部分单位给予的条件很差;还有一个困难就是经费很少,尽管与搞基本建设的投入相比,史志经费是微不足道的,或者说,搞史志工作,只需要我们少请几次客,少吃几顿饭就能得到保证的,但是我们有些领导就是连这个也不做到,所以委屈了我们搞史志工作的同志,这是一个最大的困难。第五句话是成绩不小。成绩不小体现在我们的成果上,尽管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尽管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砻糠搓绳开头难”,史志工作更体现在开头难,史志工作框架搭好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大家谈的基础上,我在这里再谈三点想法。
第一点想法:今年面上修志工作亮点纷呈。
亮点之一,部门镇街的重视程度和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加强。二轮修志中,我县共有14个镇、17个部门(单位)和6个村编修志书。今年以来,启动修志的志书编修较为顺利,各镇(街道)各部门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都有所提高。从上半年面上工作来看,各修志单位特色很多:
如《人大续志》:由于种种原因,编修虽然起步较迟,但启动后进展迅速。3月份一个月时间,编委会成立、修志人员到位、拟定纲目等前期工作全部完成。从5月份到现在,已经试写了部分初稿。
《国土资源志》:完成初稿后按程序分送8个职能科室、办公室主任和局领导专门审阅,最后报送县史志办,完全符合志书审稿程序要求,自始至终对志书质量认真负责。
《杨汛桥镇志》:在引进衙前镇志主编后,又从衙前聘请了两名有经验的修志人员充实到镇志办,并广泛开展资料搜集工作,真正做到了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
《财税志》:修志启动以来,多次就修志工作召开局长办公会议,排计划、出政策,对提供资料的干部职工给予奖励,极大调动了干部职工的修志积极性。
《稽东镇志》:相关部门积极帮助协调联系座谈,为镇志编修人员采集口碑资料打下良好基础,形成了上下同心、群策群力的氛围。
当然,除了以上举例的单位外,大部分修志单位上半年的工作都很出色,各有各的特点。
另外,上半年以来,各部门和镇、村在修志过程中,开展了良好的横向交流,做到互通有无。一些地域相近的镇,比如王坛和稽东,交流非常密切;钱清、夏履和杨汛桥三个镇还建立起定期交流制度,在提高资料利用率的同时,减少了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
除了镇志之间的友好协作之外,一些有业务交叉的部门也开展了互帮互助。比如,水利志与环保志,由于两志交叉内容较多,两志的工作人员主动通气,力求收集资料完整权威。
在二轮修志单位相互协作过程中,一些已经完成任务的乡镇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安昌镇志和齐贤镇志在修志方面先行一步,成了取经的对象,两地对前来学习、咨询的修志单位均做到了热情接待。齐贤镇志的主编还撰写文章,将修志经验毫无保留地在《志讯》上刊登,对各修志单位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县档案局,自身承担了《档案志》的编修工作,虽然工作紧、任务重,人手少,但是对于上门查阅资料的修志单位,还是排出时间热情接待,并提供文件复印等方便措施,对全县面上修志工作开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亮点之二,社会有志人士积极参与修志。二轮修志以来,我县的地方志工作蒸蒸日上,受到了业界的一致赞扬,最近县史志办公室初步被评为“全国地方志先进集体”,目前正在全国公示阶段中。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仅是史志办的功劳,而是因为有了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
我县的地方志工作有了相当的成就,才使史志工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兴趣,目前一些有历史渊源、有经济实力的行政村,积极组织人力、物力主动加入到盛世修志的行列中来。比如:横路村、乘风村等等,虽然编修的规模较小,也不一定是严格意义上的修志,有的是村史,但是都值得称道,因为他们有了这种把史料留存下来的意识。
其他有志于此的人士也很多,这使得绍兴县的修志工作的立足点更趋向基层,志书涉及范围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加突出了绍兴县全民参与、全民关注二轮修志的特点。
亮点之三,锻炼造就了一支事业心强的修志队伍。二轮修志以来,全县各部门、镇、村修志工作已经形成一支100多人的队伍,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已经涌现出一批不计条件,刻苦炼志、清苦磨志、艰苦修志的优秀编辑。如:
杨汛桥镇志主编徐木兴注重考证,依据查找到的王氏宗谱,对绍兴第一个状元到底是谁以及目前认为的绍兴第一个状元王佐故里是华舍等看法提出了异议,并撰文在志讯上刊登,请修志人员共同来探讨这个问题,在我县的修志界掀起了一个求证多学的。
柯岩街道新风村志主编张光弟同志原本计划重点写新风村新时展的过程,在进一步收集到该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材料后,他改变了想法,毅然修改编修方案。这种敢于负责、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值得学习。
财政税务志的孙正祥同志,不但工作认真负责,还从理论上总结出修志的“三不理念”:不给时间留下空白,不使内容留下差错,不让历史留下遗憾。这三点总结得很好,从这里,也反映出我县的修志人员的工作标准和工作道德。
实事求是的讲,修志人员的待遇不高,全凭一腔热情,这也形成了修志人员遇事不言放弃的韧劲。从5月份开始,王坛、稽东、兰亭等镇的修志人员冒着酷暑到史志办查阅资料,常常在上班之前就赶到史志办,往往一连好几天,甚至一两个星期不休息摘抄资料。
亮点之四,成效显著、成果突出。目前为止,除3部村志由于各种原因尚未启动外,其余34部志书已经全部启动。齐贤镇志即将出版,11部志书有望在年底前完成初稿,其中国土资源志已经进入审稿程序;纺织志完成90%初稿;马鞍镇志已经完成百分之八十初稿,可谓成果斐然。
经过前一年的锻炼,可以说各修志单位在收集资料和撰写初稿等方面都探索出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令人高兴的是,几乎所有的修志单位都已经开始着手试写初稿,有的单位还请史志办的老专家给予指导,这样一来在写作上就少走了许多弯路,可以最大程度地加快以后各章节的编修速度。
有的单位在试写初稿后,发现有所缺漏,再进行有目的收集资料,与以前毫无目标的大范围收集相比,事半而功倍,这也是今年各单位编修速度大大加快的原因之一。
有的修志单位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新的内容,在编入志书之前,一些有心的修志人员就把这些内容撰写成文,在相关刊物发表交流,无形之中将我县的修志成果提前公之于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个问题:修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督查的目的,就是要解决问题,这里我想有五个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落实、进一步解决。
1、思想认识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应该说去年史志工作会议以后,绝大部分单位的领导也好,工作人员也好,对修志工作高度重视,思想认识明显提高。正因为领导重视、思想提高,才有了刚才所说的显著成效。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还有少数单位,个别领导把这项工作没有放到应有的高度和议事日程上来加以解决。
2、人员落实问题:个别单位由于人员变动,编委会组织没有及时调整,导致工作脱节;个别单位没有落实专职修志人员;个别单位修志人手单薄,长期只有一位人员孤军作战;或者主编长期得不到落实,或者说,口头上老是说想物色比较好的主编,但物色来物色去,只物色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在行动上。
3、待遇落实问题:据史志办了解,个别单位连查阅资料往来的车船费还得不到保证;办公条件还得不到保证;志稿打印成稿还得不到保证;在修志人员的待遇、补贴也没有得到保证,这些都应该给予保证,少请几次客就能解决。这些同志工作如此辛苦,领导应该多去看看,多去慰问,有什么实际困难也要帮助解决。
4、修志进度的平衡问题:虽然是同时启动,有的单位编写初稿已经过半,而有的单位却还停留在资料收集阶段,有的更是连编纂纲目都没有最终确定,所以我感觉进度问题也要很好抓一抓。当然,现在落后的不等于永远落后,我希望还停留在资料收集阶段的这些单位,要高度重视,来一个三级跳、来一个后来居上,来解决平衡问题。
5、相关单位配合协作不够:一些志书需要好几个部门共同协作完成,但有些部门缺少协作精神;上半年镇与镇、部门与部门的协作比以前大有进步,但还是有待加强,史志办也可以组织一些对流和座谈,因为只要交流才能协作。
第三个问题:关于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各修志单位要进一步统一认识,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提高重视程度,以领导的关心促进度。只有领导关心,进度才能加快。去年冯县长也曾说过,“眼睛不应仅仅局限在眼前的经济效益上,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待修志工作,从战略意义的高度来认识修志工作”。作为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领导,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统一认识:
1、要积极主动地协调修志工作,领导要重视。二轮修志中,各个修志单位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目前而言的交流几乎全凭修志人员的私人交情,给收集资料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这样的时候,本单位的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就必须主动的介入其中,“领导发话事好办”,工作人员到基层采访,领导要主动关照一声,工作人员到相邻单位交流,领导要主动通个气、协调一下,为史志工作出个面,打个电话、关照一下。
2、要主动过问修志进度。在修志过程中,不仅要保证人力、物力,作为领导还要主动过问进度,这对于修志人员来说是莫大的鼓舞。有时候也可以开展一些讨论,分管领导多同史志工作人员接触交流,对自己增长知识、积累经验、改进方法这三方面很有收益,比有些专家进行理论报告更有启发。
3、严格要求,确保质量。为了赶进度、抓速度,不顾质量,单纯追求文字的数量是不行的。有些书很厚,封面很漂亮,翻开一看,全是疵漏和差错,所以一定要保证质量。有些事情可以改正,但志书就不行了,志书记录的是历史,历史就不能出差错,所以确保质量很重要。
二、进一步落实政策,认真做到“一纳入、五到位”,以必要的条件促进度。所谓“一纳入、五到位”,就是把修志工作纳入到各镇(街)、部门、单位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工作任务之中,要纳入为经济社会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
人员到位:有些单位只有兼职人员,兼职人员既要搞本职工作,又要搞史志工作,往往容易分心,而搞史志工作一定要静下心来,所以各位领导一定要把专职修志人员选好,令其到位。特别是机构人员一经调整,应该马上接上去,确保专职人员专心致志、埋头搞修志工作。兼职要尽量减少,至少要保持有一名专职人员。当然主编也一定要选好,编委员会主任兼任主编的,要设主持工作的副主编或执行主编,否则,会导致无法到岗到位指挥具体编修事宜,主编一职形同虚设。
经费到位:个别单位要尽快落实,各局办要尽可能解决,难以解决的,要专题研究。修志人员的相应待遇要落实,最基本的工作费用要给予保证。
办公条件到位:要落实专门办公室,要配备电脑、打印机、电话等必要的工作工具,有条件的要装空调,给修志人员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进一步制定计划,周密安排。二轮修志任务早已确定,三年成稿、五年成书的目标不容更改,每个修志单位都要制订出工作计划,要具体到月,按计划一步一个脚印抓落实。已经有既定目标的修志单位,可以倒排计划,起到倒计时的作用。一定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加快编修速度,始终要把握一点,就是要以保证质量为前提,能快则快,能早尽早。
四、落实责任,明确任务,确保今年9部志书成稿。这是具体要求。今年是二轮修志工作出成果的关键之年,各修志单位和相关部门一定要尽力保证修志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县委办公室要加强对修志工作的督查,定期向各单位抽查修志进度。
史志办公室要加强对全县修志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做好审稿、组织出版等工作。
档案局要抽调专门人手,尽快排出方案,为前往查阅资料的修志单位提供优质的服务。
各修志镇、村、局办和单位要抓质量、促进度。富盛镇志、安昌镇盛陵村志、华舍街道华舍村志、柯岩街道新风村志、经贸局纺织志、工商局市场志、农业局水产志、文广局体育志、马鞍镇志、文联文学艺术志都必须在2005年12月底前完成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