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艺术设计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2-09-30 22:51:01

序论:在您撰写艺术设计教育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艺术设计教育论文

第1篇

(1)目前创业教育普遍还处在宏观理论指导层面,并没有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深度融合。

(2)艺术设计类的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内不完善,主要表现为教学教改研究大多缺乏可执行性,无法融入现有高等教育体系的课程模式。

(3)艺术设计教育辖多个专业方向,不同专业方向的知识壁垒增加了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难度。

(4)“创业教育”游离于“正规教育”之外,大多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这种看似“稳妥”的办法往往流于形式,使学生们激情有余而内功不足。解决以上问题的办法,不在文献归纳式的定性研究,而在于实证,即在创业教育的具体操作环节进行实证研究。本研究力求通过设计适合艺术设计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为该专业高等教育课程体系进行补充,实证其具体操作环节的可行性。

二课程设计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第一,目前中国高校的专业课程多是单元制,一段时间内完成一门或一个单元的课程,而创业教育在时间上的需求是分阶段、渐进式可持续实践的模式。设置一门单元制课程或课余时间讲座,都不是创业教育在教学时段上最好的选择。第二,中国高校艺术设计范畴内包含多个专业方向,如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外观设计、服装设计、工艺美术设计等。这些专业因设计对象及专业范畴不同,会形成较明显的专业壁垒。创业教育作为面向所有专业学生的通识课,在操作层面如果细化到满足这些专业的不同特点,除创业理论外,在创业训练或实践环节很难做到统一指导。往往一门创业教育课程只能停留在理论教学阶段,课程的实践环节因专业的差异化而夭折。不论专业教师的配备,还是不同专业方向学生的实践课题选择,都将因“众口难调”而流于形式。第三,在创业训练环节创新不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许多创业实践或训练项目就是依托现有设计公司的工作岗位进行模拟,其实质更倾向于职业教育。

(2)发现市场空白,主动创新就业岗位的实践项目较少,或流于务虚概念,可实现性差。如何将“市场、专业、创新”三者有机结合,成了创业教育在实践环节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突破专业壁垒及常规课程观念的创业教育

第一,信息技术与网络平台为完善单元制创业教育课程提供帮助。常规的单元制课程,受时间、地点等因素制约,适合理论教学,而实践训练及指导环节则可以通过创业教育网络平台的建设得以完善。利用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组织由多个专业教师组成的创业教育团队进行平台建设维护。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版块:创业课程教材及资料电子档、创业课程视频教材、学生创业项目案例积累、创业指导区、创业经验交流区、对外信息展示与接洽。前两个版块用于学生的自学需要,是提倡自学能力培养的有益补充;学生创业项目案例积累是经过教师指导整理后创业案例的过程展示,由此可以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启发作用;创业指导区,利用微信等即时聊天平台,以创业指导教师团队为主导,联合企业设计师、工程师等职业导师为学生的创业实践随时提供指导;创业经验交流区是学生内部的信息交流平台,可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创业需求,自由组成项目团队,为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专属平台;对外信息展示与接洽版块是创业教育课程与现实社会接轨的对接平台。为使课程成果不流于形式,也为了找寻课程效果的客观检验方法,利用对外信息展示与接洽版块,将学生的创业项目面向社会展示,一方面增进学生与社会的交流互动,另一方面也为一些好的项目寻求外界的合作伙伴,进而为创业项目成果转化提供可能。

第二,目前高校课程的设计多趋于模式化,创业教育课程的模式化虽然方便了学生的模仿,却制约了创新思想在创业过程中的作用,专业壁垒使学生很难跳出已有职业范畴的束缚。如服装设计的学生,很难从其他角度重新思考自己的专业知识在除设计服装外,还可以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平面设计的学生除了设计CI、广告、装帧等,还能够发掘出什么新的市场空白。尝试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突破观念上的专业界限,结合其他专业的知识,组合创新,构建创业实践的核心基础——原创事物。围绕原创事物开展的创业实践,才是将创新融入创业训练最有效的途径。作为通识课程,创业教育需要将原创事物从无到有的过程作为实践教育的重点内容。面对专业壁垒,可以忽略观念上的专业界限,从市场出发,以新产品或服务满足市场需求的角度切入创业项目的设计训练,不论什么专业方向,都可以发掘自身知识结构能够创新的原创事物。例如,环艺专业的学生开发装饰建材产品作为创业项目核心;服装专业的学生开发手机时尚资讯APP;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开发陶瓷玩具等,这些原创事物的一个共同特点便是属于艺术产品范畴,因此将“艺术产品开发”作为各艺术设计专业的通识课课题最能打通专业壁垒,体现创新思想。艺术产品开发的具体授课内容可包括以下几部分:市场调研、产品需求分析、艺术产品开发设计、产品推广等。市场调研可以训练学生快速了解市场、了解受众需求;产品需求分析训练学生挖掘市场空白的能力;艺术产品开发,则利用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设计全新的产品或服务,结合专利申请等内容,强化创新与知识产权意识;产品推广则是项目训练成果的一种检验。通过艺术产品开发这样的课题,不仅可以轻易突破创业教育实践环节中不同专业壁垒的限制,还可以作为创新思维的切入点,将课程模式化的禁锢影响降到最低。

四结束语

第2篇

对现在国家美术人才的要求一般就是体现在大美术观念的提出和落实。要求这些美术人才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知识,不管是艺术本身还是现在现在的网络技术。都要具备过硬的学识涵养,还要拓宽自己的艺术兴趣范围。大美术这种观念的提出,有利于国民教育素质的提高,也是对国家素质教育方针积极响应的一种体现。在现在的美术教育体系里面,美术教育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比较常见的综合性大学,里面要求掌握的面比较宽,像美术专业学校和师范类的学校;而另一种就是工科院校模式。综合性大学和工科工科院校模式的生源都是针对广大考生筛选而来的,在这上面并没有什么不一样。在接受高等艺术教育之前就已经接受了大美术的教育了,但是仅仅是停留在一种观念式的应试教育里面,在专业上没有本质的区别,更别说艺术理论这方面的教育。学习美术艺术要从基础的教育做起,在面对一群什么都不知道的启蒙学生面前,基础教育就会显得尤为重要。

二、重构与置换

对于刚刚踏进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来说,对他们之前所认识的艺术结构要进行重构,也就是让他们对大美术的环境和艺术设计进行新的理解和学习,快速的置换他们之前的大美术概念。并向他们灌输学习目的。要完成这一过程其实并不复杂,一般三个步骤就可以完成。首先是做这一群刚入校的学生来一趟专题讲座,深化他们对大美术的理解;其次呢,是让学生做一些学术报告,这样就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最后可以来一场座谈时的谈论,相互交流心得和学习经验。在老师的配置方面,其实可以参考一下包豪斯学院的做法,用艺术家和设计师的理论结合教学,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在美术学习中,启发学生这一环节是特别重要的,要有抛砖引玉的作用。格罗佩斯创办包豪斯,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就抛开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没有让学生学习素描和色彩练习,就他本身是世界一流的设计师这一身份,是应该走创新的道路。

三、回顾历史和构造未来

在包豪斯学院,美术专业的学生都必须要求学习基础课程,这是作为专业前的必修课,在美术当中是非常严谨的,在这个学校,教学规格非常高,就连代课的老师,都是大师级别的大艺术家,这是这个学校难能可贵的一面,这种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的学校值得学习。过多的注重层次的丰富、造型的准确、技巧训练和制作精细是今天基础教学的通病,其实这些不会真正起到基础教学的作用,创作是需要循序渐进的,这是目前美术教育最缺乏的。由于初学学生的创作思维狭窄,对于创作没有很好的灵感和欲望,更别提让他们有创作的积极性了。一般基础课程具有主要有三个课题,第一是解放学生的创作思维和艺术天赋;第二是让学生自己把握自己的职业生涯;第三是作为以后成为艺术家的学生,要把创造性的构图原则展示给他,让他自己体验和观察。由此看来,目前亟待解决的是美术的基础教育的革新。这个问题已经很迫切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代替不了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应该用与现今社会同步的新观念、新技术和新手段来赋予教育的新内容。目前,人们已经开始关注艺术教育方面的教育改革,对于艺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一个首要的人物,也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要设计出新的教学理念。广州的美术学院近期推出了一套教材是关于构成的,这本书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三大知识体系,另外把一些新的理念加入其中。比如形态构成光色构成动画构成等这些是传统教育所没有的。这些能够向学生传授创新的技能和新的思维方法。要知道,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那么相应的美术设计教育也应该跟随时代的潮流随之进行改进,并且始终保持与时俱进。

四、结语

第3篇

艺术教育对其他学科的渗透性在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已得到充分体现,例如在建筑学中,我们讲究对称美;在文学中,我们朗诵课文要有韵律;甚至是在数学中,我们也时常看到公式的对称。在理论层面上讲,艺术设计教育的渗透性也需要我们不断去完善,去补充。这种渗透不仅仅是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在当今社会中,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当今社会的趋势是将数学,语文,艺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艺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之一,必然与其他学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学生时代的学习生涯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其他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有艺术教育的成分。将艺术设计教育渗透到其他学科中,增强了其他学科的趣味性,避免了在教学过程中的枯燥乏味,从而实现我们所畅想的寓教于乐,使受教育者主动学习,乐于接受。在老师的角度来看,艺术设计教育对其他学科的渗透性也可以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和教学视野的开阔,从而更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这也就是说,艺术设计教育不仅对于受教育者具有积极意义,对于施教者,积极意义也不容小觑。

二、艺术设计素质教育对其他学科的影响

(一)艺术设计素质教育对传统绘画专业的影响

绘画与设计本就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吴冠中老先生的作品《人之家》为例,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艺术设计素质教育对传统绘画专业的影响。吴冠中老先生于1999年创作的水墨画作品《人之家》,在实际生活中选取题材,作品的题材贴近生活,再平常不过了,但是在创作手法上,不再是对事物的简单临摹与复制,而是融入了作家本身的创作情感和审美倾向,是对自然事物的再创造。吴冠中老先生在他的作品里巧妙地运用了点、线、面等构成画面的基本要素,作品在传统的水墨画的基础上,将画面的各个部分分解为点、线、面等基本构图元素并进行设计重组。吴冠中这位老艺术家选取最简单,最贴近生活的题材,却给了我们非同一般的艺术视觉,给了画面不一样的艺术灵动感。所以,吴冠中老先生的作品里有一种“设计味”。这也是使他为我们所熟知的一种方式。我们在绘画过程中也可以结合艺术设计,这样,就可以营造出新的图形样式和空间形态,强化画面的视觉效果,同时,还有利于发散我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艺术设计素质教育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影响

如今我们的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而我们九年义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新型人才。所以,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中小学美术教育课程对于陶冶学生们的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艺术创想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艺术设计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们对于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例如在生活中,一幅有创意的画或者海报,可以更加吸引人来驻足观看,在人们驻足观看的同时,即使这种创意深入人心,又能激发由此创意衍生出来的其他创意,这样,就提高了人们的想象力。

(三)艺术设计素质教育对理工课的影响

艺术设计与理工课程里学的东西看似牛马不相及,但细细想来,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联系的。理工课程深刻地体现了艺术设计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理工课程的教学目的。理工课程的教学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受教育者能够利用学习来的知识,生产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来,还要求受教育者所生产出来的东西具有审美价值。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出来的东西也就要求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仅从这一点来看,理工课程中就体现着艺术设计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且,中外教育发展史证明,教学过程中离不开艺术设计因素的参与。在对人类发展和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身上,几乎都体现着艺术家的气质。例如达•芬奇,他本身既是一个科学家,又是一个能创作出像《蒙娜丽莎的微笑》这样流芳百世的艺术作品的艺术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很简单,就是科学家通过艺术设计素质教育,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使他们的思想可以自由地翱翔,甚至对他们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艺术设计素质教育对环境学的影响

环境学被定义为“新兴交叉边缘学科”,这也就决定了它的学科体系构成应该是多远化和特色化的统一。所以环境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渗透和交叉是大势所趋,以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为基础,努力向其他学科吸收营养并保持自身的特色,是构建环境学的关键。环境学里面不仅仅是包括如何将环境治理的更好,还包括对环境的美化,及现在所说的环境艺术设计。现今,环境艺术设计所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由最初的简单的室内环境设计转变为环境艺术设计,再到当前乃至今后的环境系统整合设计,学科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环境艺术设计不单单只是环境的范畴,更涉及到艺术的领域,而体现更多的,则是艺术。举个例子,在生活中,绿化越来越重要,当我们走在大街上时,我们所看到的,无论是马路上的绿化带,还是街道两旁的大树,无不体现着绿化的作用,而这种绿化,不仅仅是吸收车辆所排放的废气,还有美化城市的作用。再举个例子,现如今,我们的公园越来越漂亮,里面的设计越来越新颖别致,这都是艺术设计的作用。加入了艺术设计的成分,我们生活中的环境才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五)艺术设计素质教育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

讲故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学习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存储、提取和传递信息。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爱好者来说,故事也是一种设计方法。“剧本设计法”是中国古典文学同艺术设计的一次关于艺术的碰撞。我们通常所阅读的小说,可能需要几十万字去描述其中所要表达的内容,但这需要几十万字所要表达的内容,可能通过几幅画就可以明明白白的表达出其中的意思,而且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用故事去思考问题,用画来表述。由于中国传统的观念,我们无论是在现实说话中还是在文字描述中,都喜欢含蓄,语言较为温婉,这样,才能突出中国古典文学的美感,可是也因为如此,很多时候,我们的古典文学太阳春白雪,不够直白,有时就会让人看不懂,而加入了具有艺术设计的画作,就会帮助人们理解文学其中的含义,这样就会使得人们对中国古典文学更加感兴趣。

(六)艺术设计素质教育对高等教育体系中其他学科的影响

“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特别强的学科,需要其他学科知识的辅助,而在现如今的社会,跨学科发展也成为当今艺术设计教育的一大趋势。在现行的高等教育体系中,非设计专业的课程加入艺术设计素质教育,也是散发其学生的创意思维和想象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的高考模式太注重分数,而忽视了艺术设计素质教育,所以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这就得到了一定的弥补。这样有利于学生们尽早摆脱思想禁锢的枷锁,及时挣脱思维定式的牢笼,在自己的天空中自由地畅想。

三、结语

第4篇

一、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

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可以说,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基础,而文化创意产业则是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的风向标。二者相互依存,互相作用。

(一)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助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在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方面,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文化创意产业是通过人的能力将艺术与文化进行创新、升华而形成经济价值的产业。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创造力是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正是由于艺术设计教育具有这样的特性和内涵,因此其对人的创新能力的开发有重要影响。其次,近些年越来越多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走向文化创意产业的创业浪潮中。围绕一个好的艺术设计创意可以衍生出很多高质量的文化产品,甚至形成产业链条,惠及其他产业。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的“高、精、尖”人才正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再次,几乎所有的文化创意产业的门类和分支都需要大量的艺术设计人才,而从创意设计到制作推广,再到文化创意产业运行的各个环节均离不开设计人员的参与。只有具有创新性、具有美感的设计才能够实现对产品内容的表现,从而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值。从这个角度来说,艺术设计教育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是不容忽视的。

(二)文化创意产业引导艺术设计专业教育

第一,伴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近些年围绕着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文化创意相关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这些政策其中包含着关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理念与策略。因此,与之密切相连的是,艺术设计教育也必然要根据这些方针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第二,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对我国社会经济所做贡献的日益增大,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在此前提下,过去那种侧重于仿造和贴牌,低附加值、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加工产品必然会被高附加值、自主创新的文化创意产品所取代。这样的转变对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形成了新的导向。第三,我国传统艺术正面临着新媒体和全球化的冲击,如何通过具有创意的设计让这些文化资源得以延续和重生,在保留其文化价值的同时又能符合当代文化市场的需求,需要更多适应新形势和新环境的创新设计人才。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只有顺应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构建起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和文创产业之间有效的对接,才能使学生学有所用,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走向起到了引领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的作用。

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重心

我国的文创产业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快速发展之后,产业特征以及人才标准逐渐清晰起来,这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提供了一些启示。

(一)提升文化素质培养高度

文化是创意滋生的土壤。一个优秀的创意设计一定是凝结了创造者对某种文化的独特认识、深入观察以及审美理解,蕴含了创造者对多种知识和思想资源的吸收、转化与提炼。因此,提高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创作能力,文化素养的加强必然是重中之重,文化素质的培养可以说是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而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专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多偏重于对学生专业水平的培养,忽视了对文化素质的要求,没有将文化素养的提升作为专业培养的重要方向。一些院校不只是在专业招生时不太看重文化课成绩,在大学期间的文化课安排也不够充分,导致一些学生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缺少历史文化知识的积淀,由此也导致其设计创意原创度不高,设计产品无法呈现出足够的内涵和活力。因此,笔者认为必须要转变教育观念,将文化素质的培养上升到与专业培养同等重要的高度,使之成为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重心之一。

(二)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般来说,一个文化创意项目的成功,要经历市场调研、信息分析、设计策划、制作生产、营销推广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要密切联系文化消费市场,是在提出合理实施策略之后将其付诸于实践。因此,实践性一直以来都是文化创意产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决定了人才培养中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必要性。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特别需要强化并落实这一理念,需要将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市场需求对接起来,既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又要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应该也是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的重心之一。

(三)信息技术的使用与掌握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大数据、云技术、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成为文化创意产业成长的新助力。文化创意人才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大数据等多重手段,更加高效和便捷地实现信息交互、资源分配,以及市场分析和创意整合,并通过现代技术强化艺术和文化元素结合的表现力,提升内容输出时带给人的丰富体验感。因此,艺术设计教育需要加强对学生相关科技应用能力的培养力度,把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和掌握作为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重要一环,以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数字技术环境与当代媒介发展特点的文化创意类人才。

(四)培养复合型跨界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容不仅包含文化创意,还涉及到艺术、管理、规划、营销、科技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交叉性和综合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应该说,今天的艺术设计已不再是过去的技能性学科,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跨界能力、多元的知识储备和广阔视野。所以根据这样的需求,未来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就不能停留在只让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的技能上,还要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多方面知识的灌输来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学会如何探索创意设计与科技、文化知识以及相关产业的结合点,运用更广阔的思维模式,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融合多元文化和艺术语言来实现创新。因此,培养复合型跨界人才既是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也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三、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一)明确培养目标,构建新的教育理念

清晰的培养目标是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坚实基础。因此,各艺术设计院校首先要确立明确的培养目标,构建起以创新创意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其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作用。为此,一方面,艺术设计院校要从外部打造一个灵活高效的创意生态,树立以人为本的培养方针,关注每个个体的主观能动发展;另一方面,要从内部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教师要注重学生设计创新思维的建立与方法的应用,指导学生建立起宏观、系统、整体的设计思维习惯,培养他们在创新中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丰富课程设置,打造多元化课程体系

当前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已覆盖了人文、艺术、经济、传播、管理、计算机等多个领域,形成“大设计”的概念,这也正好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综合性、多样性、复杂性特征以及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相吻合。因此,艺术设计学院在课程的设置上也需顺应这一发展态势,加快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教学内容的调整:第一,可根据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自身原有的特色和基础开设与文化创意产业对接的选修课程,如文化创意产业概论、文化产业管理、文化创意产业与艺术设计等课程,以增强学生对文化创意产业知识的了解及对文化市场的认知;第二,可以适当增加人文课程的比重,如开设文化思想史、文化发展史、文化经济、文化哲学等相关课程,着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创意人才的文化底蕴;第三,需要增开一些与新技术应用相关的课程,如虚拟现实、新媒体界面设计等,使学生在设计中能够熟练操作并运用最新技术,自如地将设计理念与高新技术相结合。

(三)以文化市场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

第5篇

1.起步较晚,发展迅速中国现代艺术设计高等教育起步较晚,1956年,第一所艺术设计高等教育院校中央工艺艺美术学院成立。中央工艺美院教学体系在一段时期内带有浓重的美术教育色彩。开设的专业基本是我国传统的手工业种类,办学规模小,人才培养为精英教育型。近年来,由于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的与日俱增,国家制定了扩大招生规模等一系列政策,艺术设计专、因此在一些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中纷纷开设起来,到目前为止已超过1000所高校开发了艺术设计专业。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动画学院等二级学院也相继在这些高校成立,其发展趋势之猛、规模之大都是空前的。

2.专业调整与开办情况1998年7月由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挚业目录和专业目录》正式颁布,设计类的专业种数由15种缩简为5种。原美术学院差不多全部开设了设计类专业。如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部、广州美术学院和鲁迅美学院也已开设了设计类的6个专业方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部设置环艺系(设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两个专业);中央美术学院建立设计学院(设视觉传达、数码媒体、工业设计、时尚设计、摄影五个专业);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艺术设计系(设环境、视觉、数字媒体三个争业)等等。

3.主要瓶颈与问题目前一些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办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与手段落后,设备条件差,师资缺乏,传统绘画课程、徒手实践的专业基础课程,各类文化、理论课程占的比例过大;而使用现代化设备体现时代化技术的课程,同市场与企业相结合的实践环节课程太少。现阶段部分高等艺术设计院校教育借鉴的“l+3”教学模式较为科学,即在人学一年级里,所有设计专业的学生应在设计基础部进行一年完整的、不涉及任何专、Ik的设计基础学习,从二年级开始进入各个专业系,由各个专业提供给学生专业知识。这样就保证了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专业学习和艺术设计实践。

二、加强职业教育设计教学的建议

1.加强校企联系,把握工学结合发展方向在构建广告设计工作室时要实行工与企业紧密合作,邀请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参与车间施工和日常教学。成立行业、企业、专家、设计师、教师指导专业委员会组成的的专业建设指导部门,充分听取企业、机构、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深入开发工作室工作综合学习课程建设和改革。

2.完善的工作室制课程体系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工作室工作综合学习项目课程开发,使实践处于教学实践的核心位置。在学生培养方面,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个人职业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形成一个工作室系统集成的理论和实践教学。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关系广告艺术设计专业,其真正的目的是要通过艺术的力量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现在的社会真正缺乏的是具有强大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具备了理论知识,才可能用设计来表达人文思想,体现人文精神,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第6篇

亚里士多德将“实践”与“理论”和“生产”相区别,使“实践”成为重要的、反思人类行为的概念,认为实践指人的生命实践、人对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是有关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活动。实践可以同时作为动词和名词,作为动词的实践可以解释为“履行,如:实践诺言”;“实行(自己的主张),履行(自己的诺言)”。作为名词可以解释为:“人类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哲学观认为,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的发展动力,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是实践活动的主体之一,人不仅要有思维,有认识,最重要的是要实践,通过实践检验自己思维与认识的正确性,教育、管理、艺术等一切同客观世界相接触的人的有目的的感性活动,都是实践。

设计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目标对象、不同的使用价值赋予了设计不同的概念和含义。设计具有多元性质:从社会角度看,设计是一种需求;从文化角度看,设计是一种品味;从艺术角度看,设计是一种表达。适应现代社会需求,我们把设计细化,突出设计与社会结合,并不是要否认以往的设计概念,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设计的内涵和外延,体现设计的价值。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多元文化,我们鼓励这种多元性的存在,那么,不同领域的设计就应该有不同的概念,某一个阶段对设计概念的界定,只不过是适应了当时的环境和条件,在设计历史发展的整个长河中,只能作为当时的一个设计个性。在从图案、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概念的变化过程中,设计始终都离不开两个东西——一个是人,一个是物。从人的方面讲,就是人的眼、手、脑。设计的过程要用眼睛吸收基础元素,用脑组织创意方案,用手去实现。即使在广泛使用电脑的今天,我们仍然是用手在操作,用眼睛在看,用脑在思考。再一个就是物,设计是通过物来实现和表达,无论是古代的造物还是现代的设计,只有通过物,人们才能看见实实在在的设计,物是设计创意的载体,也是设计思想的体现,至于通过设计产生的物,能不能实现实用或者审美的价值,那就要看设计者怎样去操作设计的过程。所以,不论是从时间的宽度还是地域的广度来讲,“人”和“物”是设计中两个始终不变的元素,而从哲学的角度看,“人”和“物”正是实践中的“主体”和“客体”,设计离不开实践性而独立存在。

教育的本身也是一种实践,关于教育“实践说”的论述,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从知识、经验的传递入手,认为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二是教育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而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三是教育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实践;四是教育是“人类加速自身建构与改造”的实践活动。对于“教育实践说”的几种观点,虽然有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但是这几种说法却揭示了教育最基本的职能,以及我们之所以称教育为教育的根本规定性。因此,对于教育也是一种实践的观点可以概括为:教育的过程就是将每个生命个体,通过教师对于经验、知识的传授和指导,通过学校营造的环境、氛围的熏陶,引发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部分。设计教育是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设计者为最终目的,也具有实践性。设计教学中的实践行为,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检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把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技能用于实际,培养专业设计人才的基本实践能力和创作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满足个人心理、品性、学识需求的同时,给学生以良好的谋职需求,最终获得一定的从业能力和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发展的能力;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学校能够把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紧密地联系起来,根据需求的变化和发展及时对教学活动作出调整,最终实现学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的目标,这不仅是实践教学的目的,也是整个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

第7篇

不论是从艺术的角度,还是站在生活的立场上,人文精神都与设计艺术是紧密相连的,脱离了人文精神的艺术设计显得空洞无力,人文精神则可以设计艺术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1.1设计艺术离不开人文精神。设计艺术源自西方,历史上西方文明高度发展的希腊和雅典城邦时代,一些艺术家把人文精神引入到艺术领域,设计出了大量不朽的、充满人性关怀的作品,这些经典的作品直到现代还在影响着设计艺术的发展进程。随着中世纪黑暗时代的到来,宗教色彩开始统治设计领域,一些艺术学家不得不抛弃了人文精神,设计出来的作品就显得空洞发力。这种现状直到文艺复兴的到来才得已打破,一些艺术学家,例如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重新把人文精神运用于设计领域,又使得艺术作品重新焕发了生命力,又诞生了大量不朽的艺术作品。

1.2现代科技的发展,呼吁人文精神的回归。工业革命之后,流水线作业和机械化大生产,慢慢就背离了人文精神的发展要求,尤其是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与艺术设计领域之中,电脑基本上了代替了传统的人脑构思,设计出来的作品批量大增,但艺术型明显不足,更缺乏人文关怀,这就引起了消费者的反对,也使得自身的审计人士深感不足,故此,现阶段,设计艺术的发展仍不能偏离人文精神,而是应加大人文关怀的使用力度,适时加大人文精神的教育力度。

2人文精神对艺术设计的重要意义

设计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和艺术,需要把不同学科的内容和不同的思想运用到设计过程之中,艺术作品不是用来自娱自乐的,而是用于共同欣赏,或者是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要,设计艺术就应兼容并包,这其中,人文精神就是设计艺术的重要源泉之一。

2.1人文精神是艺术设计的源泉和动力。艺术设计创意的动力,来自人所提供的信息而产生的情感,各种信息源于人对自然的认识、理解和创意结果给人带来的功利。“人”即指各行业的作者,也包括团体、社会、国家和民族。艺术设计创意也一样是理智与情感的结合。所以艺术设计如同创造一样,一是要有感情,二是要有方法。艺术设计基本上是理性的,但理性需要感情来激发。可见,感情和方法两者,感情起着根本作用,人文精神就是人类感情的真实体现,为艺术设计提供了真实的源泉和灵感。

2.2人文精神可以提升艺术作品的生命力。艺术设计理念是情感与创意思想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包括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艺术设计师的工作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人文社会因素。只有高度的人文精神,才能激发起高度的设计创意,因此人文因素是艺术设计工作者是否有艺术设计理念,是否具有创意、情感的试金石。人文精神也是现代设计人士抵抗功利化思潮的思想武器,只有心无杂念、不为功利目的所熏陶,才能设计出人们满意的作品,这样的作品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才能最强。现阶段的设计艺术领域万万不能忽视人文精神,可以把人文精神和现代设计技术进行结合使用,提升人文氛围。

2.3人文精神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艺术设计首先是思维方式,研究出好的创意要有正确的思维。艺术设计创意不仅需要逻辑和实证的理性思维,同样需要形象思维,直觉,领悟与灵感,以及有机的整体观与感悟。艺术创意是在激情下产生的思维火花,这是人们对创意动机的一种通常理解。艺术设计进入当代,与其他学科一样,已经到了“大科学”时代,多数学科研究需要合作。要学会与人相处,要有平等待人,彼此尊重,互相理解的态度。设计师需要学会使用人性关怀的理念,不能置现实生活于不顾,更不能忽视消费者对于人性关怀的呼声,用真、善、美来指导自己的设计过程。

3人文精神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具体运用

艺术设计既是专业的,又是大众的,除了考虑设计本身艺术性的考虑之外,更应照顾大众阶层的现实需求,在高于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更应立足于现实生活,回归艺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本源,现阶段设计艺术的发展,不应排斥人文精神,而是应加大人文精神的教育力度。这种教育不仅仅是依赖于校园之中,更应渗透于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3.1设计环节中增加人性关怀。现实生活中,一些消费者就反应我国商品的包装设计重在强调功能效果,对于一些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问题,则考虑不足,比如药品的包装重在突出疗程疗效、食用油包装中是否非转基因标志不明显、一些产品的设计不偏于携带,等等,这种功利化倾向应切实加以纠正,增加人性理念,包装中可以明确一些标志信息、突出环保色彩、强调使用方法等,满足消费者的现实需求。

3.2把人文内容融入到设计艺术理念之中。艺术设计不能仅仅站在艺术思维的立场上开展工作,而是应拓宽思维理念,积极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内容,提升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现代设计艺术的艺术理念,应容纳宗教、历史、文学、哲学的经典内容,这些内容就是人文精神的真实体现,只有摆脱了单纯的艺术束缚、更新设计理念,才能设计出具有人文精神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