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先锋工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2-10-07 12:22:55

序论:在您撰写先锋工程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先锋工程论文

第1篇

作者:朱旻 单位:上海同济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的质保体系、安保体系有欠缺,方案审批流于形式;现场主要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管理不到位、素质差、信誉代差等,导致质量问题频发。某些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关系密切,管理者为同一个人、亲属同一个集团或有其他利益关系,导致监理的指令无法得到有效实施,一旦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监理的责任不容推卸。为了节约成本,某些施工单位故意减少或挪用在安全防护方面的措施费,工人在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的条件下勉强施工,现场安全特别是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隐患多。施工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在工程中使用不合格材料。施工单位的分包单位实力不强或工程被非法分包、转包,导致监理人员难以有效管理。施工单位故意向监理隐瞒工程实际情况或以不正当手段收买个别监理人员,造成工程监理企业的风险。

部分监理企业由于管理不严或片面追求经营效益,招投标时,使用不合法的业绩证明材料。发生此类事件,轻则对公司信誉造成影响,重则可能受到行政或刑事处罚。招投标阶段恶意竞价,导致报价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取费标准甚至正常的监理成本;通过和建设单位签订阴阳合同来规避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而过低的监理费必将影响项目人员的安排和监理工作的质量,为工程质量、安全埋下隐患。由于工程建设监理的项目属性,造成工程监理行业人员流动性较大,部分企业在急于需要人员时疏于考察,对聘用人员在技能和职业道德方面的缺陷失察;而项目结束时,又缺乏对监理人员的后续安排和继续教育,导致监理队伍不稳定,这些人力资源方面的缺陷对企业构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工程施工监理阶段,监理组织机构存在人员不足、专业不匹配等问题。部分监理企业的总监不到位、总监授权委托的总监代表不能胜任岗位,部分工程监理人员不恰当地履行职责甚至不作为。比如,工程监理人员未按设计文件或相关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技术标准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未按照规定对专项施工方案或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审批;发现重大危险源的施工事故苗头时,未能及时正确地采取措施予以规避。工程监理企业在新业务领域承揽业务时的风险。比如,工程监理企业在涉足代建制和项目管理业务时,因业务不熟悉,往往在合同签订、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理解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他外部原因引起的风险其他风险主要包括,工程参建单位引起的风险、不可抗力引起的风险和建筑市场法律法规变化引起的风险等。比如,设计单位设计错误,审图单位未能发现并提出,图纸会审时包括监理单位在内的各方又均未发现并提出;再如,深基坑施工阶段,工程监测单位提供的监测数据失真或错误,而监理未能及时发现并指出;再如,地震、海啸等导致工程暂停,到重新恢复建设,监理企业将可能承担一定的风险和损失;还有,建筑市场突然萎缩或扩张,导致监理公司的财务状况发生问题或难以筹集足够的资源加以应对。

一般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控和风险处理等一系列活动来防范风险。风险识别风险的识别可以采用流程图、专家调查等方法,本文的第一部分即为在流程图的基础上进行专家调查,以对工程监理企业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在风险清单列表的基础之上,应对所有风险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可以采用的方法包括基于知识和模型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等。本文将识别的部分风险事件依专家意见(Delphi方法)的定性分析结果(以风险程度高、中、低表示)进行列表。风险监控风险监控是指在决策主体的运行过程中,对风险的发展与变化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并根据需要进行策略调整。工程监理企业应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实际状况,及时发现新的风险点,及时反馈,并根据其影响程度,重新进行风险管理。风险处理工程监理企业的风险处理对策有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自留、风险转移等。(1)风险回避即中断风险源,为消极对策。消极对策应该慎重采用,因为回避了一种风险的同时也会带来另外的风险,或者回避了风险的同时也失去了从风险中获益的机会。比如,针对“建设单位经营行为或为赶工期而采取不规范的建设程序”等风险,应尽量采取回避措施以避免法律风险;对于一些竞争过于激烈、经济效益差的监理项目,应采取风险回避的策略,即不参加竞标。(2)风险控制可以分为预防损失和减小损失两方面,制定损失控制措施必须以定量风险评价的结果作为依据才有针对性,并有可能取得预期的控制效果。可以对和风险事件相关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概率数据及定量分析结论,再决定采取应对风险的具体计划措施。,经过历史数据分析发现1.2.1、1.2.3和1.3.4发生概率相对较高。因此,应将公司风险控制的优质资源投向前者,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对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签发通知单、停工令,直至向建设单位、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等;针对监理人员履职方面的问题,应选用能胜任岗位的监理人员,采取措施对监理人员进行任前考察,并强化绩效考核、继续教育等措施;而对于概率较低的风险事件也应加强监控,只要发现,也应采取相应措施。(3)风险自留是一种主动而无奈的选择,多用于别无选择、期望损失不严重、损失可以准确预测、企业有短期内承受最大潜在损失的能力等情况。比如,工程监理企业在新的领域(如工程代建、项目管理等)开展业务时将风险自留,但同时必须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全面地掌握,将风险损害降至最低。(4)风险转移是一项广泛应用的对策,分为非保险转移和保险转移两种形式。主动利用合同转移风险是一种很好的非保险转移方法。比如,将可能由建设单位引起的风险写入委托监理合同并明确责任,建议建设单位将可能由承包商引起的风险写入施工总承包合同并明确责任。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工程监理企业可以购买特定的保险产品,比如工程监理责任险,利用保险转移部分风险。建议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风险是可以管理、可以控制的,企业常用于风险管理的措施有企业文化、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等。在实践中,工程监理企业可以通过以下但又不限于以下的具体措施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风险预防)。广大监理从业人员应对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并提高防范的意识,掌握应对风险的正确方法。对工程监理行业和企业而言,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和体系,只有把防范各类风险,加强对各类重大质量和安全风险的控制放在重要位置,工程监理行业和工程监理企业才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2篇

1.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种形式。石油工程建设具有工程量多、投资大、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等特点,一旦石油企业内部出现政策及战略变更、人事调动等问题,则可能会影响到工程造价管理。此外,国家对石油工程建设高度关注,若对国家关于石油工程建设、造价管理改革相关政策、方针了解不及时,可能会对石油工程造价管理带来安全风险。

2.技术风险

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需选择服务商合作,而当下信息化提供服务商家多且杂,所提供技术服务水平层次也不同,若选择不恰当则可能埋下技术风险。为此石油建设单位要根据自身造价管理信息化要求选择技术水平高、成本相对较低的服务商合作。此外,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信息化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基础之上的,本身存在安全风险,可能被黑客入侵、病毒感染等,造成信息泄露,影响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安全。

3.信息化机制风险

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涉及知识面广,且牵涉组织多,有甲方、乙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诸多单位,工程造价需对整个工程项目中涉及到资金的各资源进行成本控制,具有环节多、经手人员多等特点,其中一个环节或人员出现问题则可能引发造价管理风险。

4.造价人员风险

石油工程造价人员不仅要掌握石油工程造价专业知识,而且要熟悉使用计算机技术等。目前我国石油工程造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可能给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带来风险。为此要进一步提高造价人员综合素质,避免因造价人员素质不高带来风险。

二、预防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风险的有效方法

1.做好造价管理前期规划工作

石油工程项目建设单位要事前深入了解国家颁布或制定的关于石油行业的政策、方针及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及发展趋势,同时还要关注信息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造价信息化建设方案,保证信息化建设方向正确且实用性强。同时在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市场行情、政策等,积极收集相关资料并整合有效信息,充分利用当下石油工程信息资源,尽可能实现与其他单位的信息共享,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2.选择专业性强的信息化技术服务商

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信息化技术,为此石油工程项目建设单位要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及造价管理信息化要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技术服务商。并与服务商签订有效合同,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与信息化技术有关的风险进行明确规定,特别是细节问题,避免因合同模糊引发纠纷,影响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建设步伐。

3.建立健全造价管理信息化机制

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大风险因素就是造价管理信息化机制不够完善,为此石油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要根据单位造价管理现状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造价管理信息化机制。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石油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通过查询文件、部门合作等形式了解相关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造价管理现状及实施情况,并对上述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②根据不同岗位不同职责,制定相应的造价管理方法,同时加强各组织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尽可能的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共享。③制定完善的工作流程。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流程包括前期准备、决策、实施及推行等多个方面,认真贯彻落实每一个工程流程,保证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进一步稳定以及有效发展。

4.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安全技术的建设

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另一大风险就是安全问题。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需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具有开放性、环境复杂、传播快等特点,一方面可以有效实现工程造价信息共享,另一方面易受木马感染、黑客入侵等侵害,造成重要信息泄漏,给石油工程建设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石油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要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定期进行杀毒,设置防火墙、权限等,以保证信息安全。

5.提高石油工程造价人员综合素养

工程造价人员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质量,因此要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造价人员进行计算机技术、系统维护、更新等方面的培训,切实提高工程造价人员计算机水平,有效防范技术风险。除此之外,还要提高工程造价人员工作责任感,以认真履行自身职责。

三、结束语

第3篇

1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难点

1.1施工不安全因素

建筑工程规模的多样,决定了结构的多样,由此决定了建筑功能、所用材料、工艺方法、施工机具的多样。除此以外,不同的人员操作同样设备,在不同的环境下,都可能存在意想不到的安全隐患。这些隐患因素如果不提前识别确认,都可能成为事故多发的关键。

1.2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的难点

施工企业与项目部分离,使安全措施不能得到充分的落实,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以下难点:①工程项目机构的临时性和施工人员的流动性。②多个建设主体(总包、分包及劳务分包)的参与及其关系的交叉性,决定了安全管理的难度复杂化[1]。③施工人员具有的不同安全操作技能、安全意识及安全文化,造成安全约束没有统一标准。④建设工程施工中的管理主要表现为业主方的目标导向的管理,无形中轻视了现场安全管理的目标。⑤作业人员的文化及业务素质相对普遍较低,易出现违章操作的现象。就是这些不安全因素成为安全事故发生的重大隐患。

2工程施工风险及监理管理

2.1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及对策

建筑施工中通常会存在的缺陷:①没有危险作业、关键工序的作业程序,或者有作业程序,但实施中执行落实不到位;②作业组织不合理。一是人员安排不合理:劳务工人不具备施工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和预防能力;二是从事危险作业时无专人现场监督。针对上述缺陷,监理工程师应根据监理规范,采取措施:①对工程技术进行层层把关,确保技术的安全可靠性,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不安全因素,实现生产工艺、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的安全。例如,对施工组织技术方案进行审查,对危险性大、复杂的部位的要求编制施工方案;对可操作性不强、不合理的方案要求整改,强化安全防护技术;对隐蔽部位的施工严格按照验收程序实施现场监理,必要时采取多种监理方式:巡视、平行检查和旁站。对施工作业全过程的控制,通过检测、跟踪、反馈等途径有效地消除施工安全隐患。②利用各种形式的教育和训练,使施工人员和监理工程师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安全生产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例如,督促项目部做好项目部、作业队、班组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教育,及对执行的情况的跟踪检查。③对不适宜从事某种作业的人员进行调整,严格要求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例如,对于职工技术不足的问题,应该加强教育和训练,提高其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在分配工作任务时要考虑心理学和医学方面的要求,并尽可能从工程技术上改进;对于不良的物理环境,则应采取恰当的工程技术措施来改进。④严格按照监理规范实施监理工作流程,借助于规章制度、法规等必要的行政、乃至法律的手段约束施工现场人员的行为。

2.2现场风险管理的监理对策

工程项目的风险就是指那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灾难性事件或不满意的结果。任何风险都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风险因素发生的不确定性;二是风险发生带来的损失。安全风险管理的目的是消除或减少风险,避免或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2]。施工中监理的责任就是恰当运用风险控制技术,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监理,做到事前预防,事中跟踪落实、事后总结。①工程监理管理决策制定。全过程风险管理的决策制定是关键,主动控制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风险管理人员在选择风险对策时,要根据建设工程的自身特点,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从整体上考虑风险管理的思路和步骤,制定一个与建设工程总体目标相一致的风险管理原则。这一原则需要指出风险管理各基本对策之间的联系,为风险管理人员进行风险对策提供收集资料,估计项目潜在影响,估计项目风险概率大小或分布,评价项目风险潜在后果。例如,在建设工程施工前,监理工程师要根据施工现场内、外部条件,例如,对施工总包单位与专业分包、劳务单位名称与人数、项目部机构与人数、工程概况以及周边区域内企业、村落、重要基础设施、道路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以及统计已有类似工程安全风险资料信息,按照工程实施各阶段组织分工、项目组成的风险因素分类,对施工作业和管理活动中的危险源进行风险确认,制定相应监理安全管理策略。②实施决策的内容。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安全计划、损失控制计划、应急计划。施工现场周边区域重要危险源主要包括邻近周围居民聚集区的深基坑、山体开挖、隧道、大型管沟的施工因施工支护。施工现场内重要危险源主要包括施工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装备(设施、机械)。单独编制施工方案和安全计划。尤其是针对例如,焊接、金属切割作业,严格执行“十不烧”规范,对吊装作业,严格执行“十不吊”规范,等等诸如此类的重点环节,加强监督管理和规范。隐患整改的效果反映了监理工程师进行跟踪检查、反馈信息的有效性。通过督促项目部根据安全保证计划,组织定期和专项安全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随时发现安全隐患,随时要求施工单位整改。③安全跟踪检查。在安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首要的工作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检查以上的实施情况,以实践效果评价决策效果。还要确定在条件变化时的风险处理方案,检查是否有被遗漏的风险项目。对新发现的风险应及时提出对策。例如,检查现场文明生产是否符合要求;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堆放是否和施工现场平面图一致;危险源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设备、器材及其分布是否满足规范。

3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变更索赔管理风险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中的工程变更与索赔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变更与索赔管理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变更和索赔的成功管理直接有益于工程项目的工期和最终成本。无论是业主还是承包商,作为一名风险管理者,必须做到:

(1)知道任何一种施工方法或风险转移合同条款都不能完全避免施工风险;

(2)了解所采用的合同条款可能产生的风险种类和大小;

(3)考虑好出现风险时进行挽救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1业主的作用

1.1选择恰当的建设管理方式

建设管理方法可以由业主自主选择。通常情况下,业主或项目经理经营管理工程项目是必要的。有的业主对建设工程管理并不精通,他们可以寻找一个总承包能力的机构,采用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模式,并且要求其提供履约保证金。大部分业主愿意参与设计、施工过程,他们可选用传统的建设管理方法。传统的建没管理方法不仅可以对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进行有效控制,而且便于对大型工程进行分解。

1.2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

任何施工方案都不能保证没有变更和索赔。每一个施工方案,无论它是传统的还是新创的,都有自身独特的优点和局限。业主必须对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考虑和评估。当采用新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时,工程变更与索赔的风险会大大增加,所以必须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合的施工方案。

1.3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预防争议的出现

在业主选择了最适合的承包商后,就要协商、形成施工合同。当考虑到风险和不确定性事件可能发生时,业主往往将风险转移合同条款强加给承包商,而其中某些风险不应该由承包商承担。

对于在合同中指定的风险,承包商可以在合同谈判时要求增加相应的条款。但在投标时,激烈的竞争往往使承包商忽略或低估了合同条款的风险。一旦风险发生,承包商最基本的手段是根据合同条件提出索赔。但当承包商对发生的重大风险估计不足时,承包商可能会因此失去继续施工的能力。

所以在谈判起草合同时,成功地预见不确定事件是必要和有可能的。完善的合同可以防止或减少争议,从而减少费用,并鼓励承包商提交准确的标书。工程变更和索赔管理必须从初预测争议并为防止、解决争议做准备。

1.4组建争议解决机构

出现争议并不可怕,只要能妥善地进行处理,合同双方仍可愉快地合作。防止争议的技巧包括合作和激励两方面。最好的解决方式是在争议还不重要或还不大的时候就及时、公平、低廉地解决它。一些常用的争议解决方法有:

·监理工程师调解:一旦出现争议,由监理工程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凋解。

·组建争议评审委员会:该委员会对出现的争议进行评审,提出解决办法。

·仲裁:对通过调解仍不能解决的争议,由仲裁机构进行最终仲裁处理。

成功的工程变更和索赔管理从工程开工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并且直到最后一个合同结束为止,它对缩短工期和降低最终工程成本是非常有益的。

2承包商的作用

2.1在投标时考虑可能遇到的变更风险

承包商在招标阶段应意识到他面临的风险已经存在,这些风险在合同履行期间继续存在。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在投标前就应熟悉所有的合同条款,了解可能遇到的风险。承包商可能遇到的风险很多,有些在合同条款中已经列出,有些并未列出。有些风险业主承担了,有些风险业主通过风险转移条款转嫁了承包商。

风险转移条款应用的增加,极大地改变了工程建设各方对风险的认识。转移传统风险的合同条款很多,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职责、能力、义务三者是互相独立的。承包商必须在投标前就了解风险转移条款,并依据情况协商合同外的补偿,如通过保险转嫁给保险公司等。

2.2工程变更的种类

工程变更是承包商遇到的主要风险之一。变更条款非常重要,承包商和分包商经常利用这一条款来增加弥补费用,这也往往引起工程争议。因此,承包商必须充分理解典型变更条款的内容及其范围。

2.2.1正规变更

业主颁发了“变更指令”,“指令”在某种程度上修改了合同条款、计划、或规划。“变更指令”必须经业主签署,否则会成为无效“指令”,导致索赔时得不到补偿。

2.2.2建设性变更

这种变更或者遵照业主的口头或暗示指令,或者是起因于业主应负责的问题而进行的合同外工程的施工。比较常见的有:

(1)在不完全的或不确切的合同文件之外增加的工程;

(2)起源于合同中没有要求的工程(额外工程)的非正式批准或口头指示。

2.2.3主体变更

在最初合同范围以外要求做大量的工作时,就是“主体变更”。作为一个总体规则,主体变更通常由业主变更指令来落实。主体变更不是指单一的变更,而是指极大的偏离原项目的一系列变更。多而频繁的变更并不能认为是主体变更。

2.3工程变更处理

如果业主发出正规的变更指令,索赔时较易处理,当业主通过口头或暗示方式下达变更指令时,承包商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发出书面信函要求业主对其口头或暗示指令予以确认。当由于工程变更导致工期延长或费用增加时,应及时提出索赔要求,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工期延长或费用增加的数量,保证承包商在各个环节上符合合同要求。这样,一旦出现合同争议,在进行争议评审或仲裁时,承包商可以处于有利地位,可以得到应得的补偿。而主体变更将赋于承包商取消合同而不受惩罚的权力。

3索赔

3.1索赔资料的收集

额外费用和工期延长索赔是由建设项目中的各种事件引起的,业主、总包商或项目的任何分包商、供货商都可索赔。为了增加索赔成功的机会,索赔者必须有足够的证据,相应的文件,确定额外的费用和工期的数量和原因。因此,合同各方必须以事件和文件为依据,辨别、记录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件对工期施工费用的影响。

很多事件能够引起工期和费用的增加,其中有些是可索赔的,但必须证明事件的存在及引起事件的原因。成功的索赔者必须以事件和文件为依据、记录可能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影响工期费用的事件,并以记录为依据来跟踪索赔的影响费用。

为了了解并汜录索赔事件(包括给业主的通知),有经验的承包商往往跟踪索赔事件的履行时间和费用,承包商通过及时通知和处理的文件来保护他索赔的权利。

3.2按索赔程序进行索赔

合同中规定了提出索赔的程序及时间要求,承包商一定要及时地提交有关报告,如果承包商没有按合同要求及时出示书面索赔通知,可能会导致失败。因此,承包商必须意识到及时准确的通知和合理的文件证明对索赔成功的重要性。它可能成功地阻止业主拒绝索赔,最终解决索赔问题。

为了成功,工程变更的索赔必须在工程建设之前开始进行管理,直到最后一个合同的终止为止,成功的工程变更和索赔管理要求项目业主和项目承包商都要重视它,并做好准备工作。

没有工程变更和索赔的工程是没有的,如果工程变更和索赔得到及时解决,对建设各方和建设项目本身都是非常有益的。

参考文献

[1]水利部小浪底枢纽建设管理局.黄河小浪底建设管理文集[M].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7.

第5篇

一、建设工程风险控制管理现状分析

1.受政策影响大。从宏观上看,我国建设工程风险控制的大环境还是比较好,管理制度健全,法律法规健全,社会环境也比较稳定。我们的国家经济处在飞速发展中,面临许多问题,我们还在调结构,保增长,不仅保持社会稳定,还要保证经济的增速,所以政策对于中国的经济影响是巨大的,同样政策也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本文探讨的建设工程。一旦政策发生变化,建设工程就面临着种种风险。

2.微观环境存在风险。从微观上看,我国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形势更是严峻。在行政审批阶段,部分建设项目行政审批难,时间长,再加上部分行政领导的干预,造成了很多项目进度缓慢。在不发达地区,大量的重复低水平建设项目依然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虽然经常见诸报端和媒体,也有相关部门大力治理和监管,但似乎总是不绝,虽然通过国家对于此项工作十分重视,也投入了很大力度,但是建筑业中拖欠民工工资现象依然存在。另外,建设工程的安建设工程全形势不容乐观,存在很多影响施工安全的不确定因素。而建设工程管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普遍淡漠,我国建筑工程的工程风险管理仍处于较低水平。

二、建设工程风险类型

首先存在于建设工程投资阶段的风险。在建设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阶段和项目施工设计阶段中都存在风险,比如项目投资阶段,投资很可能超过计划投资允许范围内,需要不断追加;建设工程开始后,投资资金没有按时到位,工程延期,影响恶劣;最后就是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是否可以按照预期实现,这些都是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风险。还有一些可能会导致风险的因素来自于国家宏观政策调整,也受行业技术发展水平、设备更新速度等因素影响。目前在建设项目中,投资方和建设方普遍回避参与国家命令禁止或者严格管控的建设工程。在生产性项目建设经济评估中,应重点关注人工成本额持续上涨,人工成本是总成本的一部分,其上涨必然导致总成本的上涨,影响收益。更为重要的是,建筑方一定要熟悉当前国家政策,国内外形势,严格遵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回避低水平重复建设工程,应充分评估融资建设工程资金渠道的保障性,确保合法融资及资金的安全性。建设工程的质量风险是指施工完成后,经过检验,最终没有达到相关国家质量规范标准,其影响因素非常复杂。这里面就涉及到各种建设材料、设备、安装、结构设计等复杂因素。那么如何规避质量风险,我们应该要求建筑方具备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自觉建立质量监管机制,定期检查项目质量完成,并全员进行质量管理,各方协作,共同承担其可控风险责任。只要这样,才能在综合性很强的建筑工程项目中达到高质量。

三、建设工程风险管理策略建设工程

建设工程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去预防风险,一旦发生,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企业如果想进行风险管理,将风险的损失降到最低,就要遵循一定的模式和套路。其中风险识别最为关键,这是所有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步,那么具体如何操作呢?我们通常要求建筑企业在进行建设工程施工前,应该先做好一项工作,就是列出风险清单,列出可能发生的风险。还有一种方法叫做风险回避,风险回避就是以一定的方式中断风险源,使其不发生或不再发展,从而避免可能产生的潜在损失。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切断了风险源也就意味着采取了消极的策略,会规避一切可能引起风险的因素,其中肯定会包括一些潜在的盈利因素和发展因素,这样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选择回避风险的同时也失去了获的更大利润的机会。因此,要适时合理地运用风险回避这种风险对策。还有一种风险管理的方法是损失控制,损失控制可分为预防损失和减少损失两方面工作,相比较于损失回避,损失控制是一种主动、积极的风险对策。预防损失措施的主要作用在于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而减少损失措施是在损失已经发生之后的措施,但是程度不是十分严重,这时应用减少损失措施,就可以降低损失的严重性或遏制损失的进一步发展,使损失最小化。一个出色的损失控制方案应当将预防损失措施和减少损失措施二者结合。在实际工作中,不管采取哪种减少损失的方法,都应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力争避免损失,即便损失发生,也应使损失降到最低。

第6篇

工程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分类。关于工程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大致可以包括投标风险、合同签订风险、资金短缺风险、资金筹集的风险、资金回收的风险等几个方面。投标风险,每一个工程项目都会以招标的方式来确定施工企业,这样有利于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同时,这也是考验企业领导者的智慧和企业本身综合实力的时候,一个好的工程项目,往往会有多家建筑企业进行竞标,需要建筑企业管理层准确核算投标成本与盈利空间,在竞标的时候进行准确的资金估计,避免投标成本过大,有损企业的经济效益。合同签订风险,一个大型的工程项目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同时,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比较长,在合同签订初期,只是以当下的材料价格进行成本估算,但市场是变动的,材料价格的浮动一般比较大,可能会出现施工期间材料价格飞涨的情况,这对建筑企业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资金短缺风险,工程项目的施工全过程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一个企业如果是多个工程项目同时进行的话,难免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一旦出现资金周转不灵,将很可能导致工程项目施工中断,让建筑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资金筹集的风险,很多时候,建筑企业的流动资金都不足以支撑工程项目的运行,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主要是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利用房产、土地等不动产办理了数额可观的银行抵押贷款,虽然能及时缓解资金周转不灵的问题,但财务杠杆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当工程项目利润率小于银行贷款利率时或利率提高时,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将提高。资金回收的风险,这是当下企业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很多业主在工程项目完工后,以各种理由拒绝履行合同义务拖欠尾款,使得建筑企业的资金回笼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样一来,企业在工程项目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业主的工程款一旦不能即时到账,将会严重影响建筑企业接下来的正常运作。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要素、程序和方法

(一)财务风险预警要素

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存在很多不可预知性的,主要是因为市场的变化比较快。但只要通过专业的财务风险分析,准确把握影响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要素,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缓解工程建筑企业的财务危机,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体来说,财务风险预警包括预警征兆、预警指标、预警信号、预警度和预警源等几个方面。预警征兆,就是对预警系统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将快速反馈给检测人员,方便检测人员采取下一步行动。预警指标则是建筑企业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时候,用来反映财务预警内容的指标,包括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比率等内容。预警信号就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在监测各项预警指标的时候传输的各项数据,监测人员正是根据这些预警信号进行财务风险的判断。预警源则是最开始发生预警情况的地方,预警监测人员需要在接收到预警信号后,尽快找出预警源,进一步制定并实施预警方案。

(二)财务风险预警的程序

工程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程序主要包括选取财务指标、设定财务变量、确定预警区间以及评估财务风险预警等四个部分。选取财务指标,这属于财务风险预警的前期准备工作,研究人员可以需要从大量的财务指标中选取能够符合研究目标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研究。设定财务变量,在财务指标选择完成后,需要设置不同的财务变量,方便监测员监测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并采用专业的分析方法对所监测到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预警源,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出预警计划。确定预警区间,这是用数学方法对财务风险预警进行分析时得到的预警阶段性成果,缩小了预警的范围,当然,这需要分析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以及丰富的财务风险分析预警经验。评估财务风险预警,主要是用数理模型结合财务变量指标的变化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方便下一步制定财务风险预警方案。

(三)财务风险预警的一般方法

财务风险预警方法一般包括定性预警和定量预警两种。所谓定性预警,就是指对建筑企业进行抽象的、概括的、感性的评估来预测,这是对建筑企业财务风险一个整体性的分析,不需要具体的数据支持。定性预警主要包括表征观察法、流程图分析法两种形式。表征观察法,是指分析人员通过对建筑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以及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进行观察,通过观察中得到的异常情况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工作经验进行风险预警分析,得出比较客观的分析报告。流流程图分析是选取企业的每一个财务流程的关键点进行分析,相对表征观察法来说较复杂,但同时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其能快速有效找出每一个财务流程中存在的风险要素,实时监测各项预警指标的变化情况。定量预警方法,其要以建筑企业财务报表和数据为基础结合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根据得到的分析报告判断企业当下的财务风险预警状况,相对于定性分析方法来说更加准确,但需要分析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同时耗费的时间也比较长。

三、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

(一)建立收集风险信息系统

并设计财务风险监测指标。企业财务风险系统的预警体系构建,最主要的首先要广泛地、持续不断地收集财务风险相关内、外部信息,建立风险信息系统,其次是要确定合理的财务风险监测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找出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从而及时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目前,选取最多的财务风险检测指标主要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权益净利率、投资项目报酬率等。

(二)制定风险预警时应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进行全面风险管理。跟踪监测关键指标成因的变化,一旦出现预警,即实施财务风险控制措施。企业全体成员应高度重视,将措施落实到组织,明确分工和责任,全员行动进行降低财务风险管理。为确保工作的效果,落实到位,要对财务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实施进行持续监控改进,并与绩效考核联系起来。

(三)完善建筑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

只有不断优化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企业文化,才能快速有效地对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方便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方案,从而有效降低工程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保障建筑企业的资金流通。建筑企业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时候,一定要有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选取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树立科学的风险应对策略观,对出现的突发状况快速有效的分析,在最短时间内制定出应急预案,避免企业蒙受损失。

四、结语

第7篇

当前,“距离”的概念正在慢慢变弱,地球村正在逐步形成,所以交通系统的建设就成为重中之重。铁路工程项目主要包括桥梁、隧道、路基、复线、电气化、房建等工程项目,其特点是产品固定、生产流动、产品规模大、生产周期长。由于铁路工程施工具有以上的特点,铁路工程项目的施工人员跟一般的工人相比,他们的工作地点一般在野外,条件相对比较艰苦,工作环境一般涉及到高空和地下作业,作业环境相对比较危险。若遇到高空坠落、坍塌和自然灾害等事故,其人身安全很难得到保障,这就决定了铁路工程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高。因此需要加强铁路工程施工人员的危险源辨识培训工作,使其在工作过程中意识到有哪些危险源存在,从而规避危险。同时项目相关主管人员也要对风险控制理论加强研究,根据此理论对风险进行预见性控制,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项目的效益。

2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相关理论

2.1危险源的概念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可以分为物理性危险源,化学性危险源,生物性危险源,心理、生理性危险源,人为性危险源和其它危险源。

2.2铁路工程施工中的危险源辨识在铁路工程施工中,对于危险源辨识工作往往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第一,从施工过程的工序进行分析。项目施工管理人员以施工进行的先后顺序为标准对施工过程进行工序的划分,确定施工过程需要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是什么,做好相关的计划并灵活掌控。第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行业规范标准逆推危险源,这种方法也可以称之为经验法。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事故,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出现就是尽量避免危险的发生,保障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可以结合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规定,再联系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好危险源辨识工作。第三,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来辨识危险源,一件事情的发生有其偶然性的同时也有其必然性,相应的一件事故的发生肯定有其相关的原因。那么这件事故会不会发生连锁反应,来导致另一个危险的继续发生,两个危险之间有没有相关联系。这就要求我们项目管理人员举一反三,从相关事故中要进行总结反思,对以往事故、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对反馈意见进行评价,这也是提高危险源辨识能力的有效手段。

2.3风险控制的概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风险控制的含义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过程。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风险的概念。不同的领域对风险的理解不一样,在经济的领域,风险意味着金钱的损失;在投资领域,风险则意味着投资的失败;而在本文所涉及到的铁路工程施工项目中,风险则意味着在铁路工程施工项目中可能包含设计不合理、发生安全事故和资金无法回收等多个影响因子。总之,风险就是某一事件发生给项目目标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而项目风险控制则是为了最好地达到项目的目的,识别项目潜在的风险,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及时预见并应对铁路工程项目运营周期内的风险。

2.险控制方法在风险控制领域,最常见和最有效的风险控制的方法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范和风险监控四个步骤。

(1)风险识别,即是把风险识别出来,只有保质保量完成这一环节的工作,才能为以后风险控制工作打下基础。在铁路工程施工项目中,风险识别就是对项目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风险,对风险进行归类。其中风险识别的方法主要包括风险清单法、情景分析法、流程图法、指标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等。

(2)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定量的、充分的估计和衡量。风险评估包括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两个部分,风险评估不是简单的估计,它是有方法的估计策略,这一环节在风险控制中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3)风险防范,是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风险采用相应的防范措施。在铁路工程施工项目中主要涉及到以下三方面的风险:工程实施风险、商业风险和环境风险。针对工程实施风险而言,铁路工程施工项目相关管理人员要对在危险环境下作业的工作人员加以重点培训;针对经济风险工程而言,项目在建设前就要请相关经济学家对项目的建设进行评估,在施工过程中也要注意材料支出、员工工资和设备损耗等因素,在项目运营时应采取合适策略来保证项目的盈利;针对环境风险而言,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到环境的影响,铁路工程施工对环境应该具有比较大的破坏性,所以项目相关管理人员应力争使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处,做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工程。

(4)风险监控,即在进行风险控制过程中,对可能发生危险的环节进行监控,以确保风险能及时得到控制。此环节作为风险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对前三个环节的实施效果做出评价,针对监控状态下出现的问题,及时调节并改进前三个环节中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和方法。

3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对策

在进行铁路工程施工的阶段,必须注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相关工作。本文通过对以上理论的研究,结合铁路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从体系建设、管理模式、全员参与和预见性四个角度提出了进行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的四个对策,以期帮助铁路工程施工人员更好地辨识危险源,保证其生命财产安全;帮助铁路工程施工企业更好地进行风险控制,使项目可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1铁路工程施工企业为员工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该体系在公司原有的管理基础上建立并对其进行完善,主要是针对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风险的管理。一旦职工的健康安全出现问题,可以马上向体系内有关部门进行反映并维权,这套管理体系的建立更加有利于从制度上对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加以保障。

3.2实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工作的两级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优势就是分工明确,管理更有针对性,真正实现术业有专攻。双重管理也意味着双重保障,也体现了两种管理思路的相互影响与促进,辨识危险源工作的完成质量将直接影响风险控制工作。

3.3动员全员参与到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的工作中,因为项目风险管理涉及到的影响因子比较多,所以需要全员参与来进行项目风险的管理。铁路工程施工项目风险控制的过程是一个在可能的条件下追求项目工期最短、造价最低、质量最优的多目标决策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全体员工的工作情况,此外还要注意全体员工的全员性总结。

3.4在项目实施前要做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在项目实施前,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项目的风险进行预判,明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尽量在实际阶段就规避风险。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