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资金集中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2-02-25 10:18:42

序论:在您撰写资金集中管理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资金集中管理论文

第1篇

1中石化集团采用财务公司在资金集中管理中的必要性

中石化集团公司是由多个行业、多个层次法人企业、非法人分支机构组成的,随着业务范围的不断发展及整合,其业务区域不断扩大,出现了跨地区甚至跨国经营。在过去,由于各成员单位发展不平衡,并且集团对资金管理监管不到位,致使部分成员企业由于资金盈余大量资金留存在当地金融机构,部分企业由于资金短缺从当地银行借贷资金,成员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账款,“三角债”现象严重,集团公司陷入存款高、贷款高的“双高”的不正常状态,财务费用成本居高不下。

为减少资金闲置,降低资金成本,充分发挥集团整体资金的规模优势,最终实现资金留存和运用的合理化,实现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中石化集团公司分三个阶段探讨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第一阶段:中石化股份公司要求由成员单位主动将存量资金上划至总部,但是由于总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手段,对企业的资金状况是只能通过成员单位报表进行监督和考核,不能实现资金每日归集;第二阶段:股份公司后与建行等4大银行签订协议,在每日营业终了时委托银行上划资金,但是依托外部金融机构只能做到每日资金归集,不能实现实时监督企业资金状况,实时使用成员单位存量资金的目的,第三阶段:中国石化集团于2008年正式实施资金集中管理,以财务公司为平台建设资金信息系统,资金信息系统建成后,以资金信息系统为依托,通过登录网络的形式,实现资金管理业务网上操作、资金收入网上核对、资金运行网上调拨、内部往来网上封闭结算、外部结算网上支付,将集团公司、股份公司的“资金池”从商业银行转移到公司内部的财务公司。

近年来,中石化集团在财务资金集中管理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财务公司对资金进行了集中管理,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改变原来分、子公司财务管理各自为战,缺乏全盘意识、大局意识的现象,为优化企业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财务公司在成员企业之间的结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内部结算网络,解决了成员企业内部之间的长期“三角债”问题,使得上中下游企业之间的资金结算更加顺畅;通过拓展委存委贷业务,解决了由于上中下游企业资金收支不均衡而造成的大量闲置资金与大量外部借款并举形成的财务费用较高的问题,降低了资金资产存量和贷款规模,从集团公司的层面降低了财务费用的支出。

2中石化集团采用以财务公司为中介进行资金集中管理的管理机制

一个企业采取什么样的资金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经营发展意义重大。而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模式要取决于公司的实际情况来决定。集权管理的优势在于资金的使用率高,有利于内部调集资本,降低使用成本,能发挥财务专家等的作用,但是对分、子公司的积极性影响较大且风险集中;而分权式的管理有利于发挥分、子公司的积极性,但是难以协调、防控及约束分、子公司。

一般来讲,公司的财务资金管理机制按照集权程度不同可以分为集中监控模式、统收统支模式与现金集合库模式。由于中石化集团公司由于规模较大,上下级公司关系稳定紧密,采用了现金集合库的管理模式,即由一组商业银行账户和财务公司内部结算账户及其定义在这一组账户上的资金收付转和相应的记账规则组成的管理机制。

中石化集团公司的现金集合库管理模式本着资金所有权、收益权、使用权不变原则,量入为出、以收定支原则,预算控制原则,收支两条线原则,统一领导、集中运作、分级管理、各负其责原则,安全高效原则,通过资金信息系统(ATOM系统)与外部商业银行资金结算网络系统(银行重客系统)以及成员企业财务管理系统(SAP系统和TMS系统)的相互连接,实现了财务公司与商业银行、财务公司与企业的互联互通。由此,此模式具备以下优点:

(1)现金集合库管理管理平台,对总公司、分公司、子公司、商业银行以及财务公司的业务往来以“桥梁”的形式加以实现,同时通过集中办理,从而对多级法人体制下的资金集中管理加以实现,这就使得中石化企业集团资金的使用效率得到了提高。

(2)中石化企业集团对资金管理中心加以建立,同时资金管理中心主要是对内部成员企业现金收付以及往来结算业务加以办理,其作为一种专门的机构,是在集团公司财务部门的内部设立的。内部成员企业的账户是在资金管理中心进行设立的,但是其同时具有自己的财务部门,资金管理中心所集中的资金,他们的所有权以及经营权是不会改变的;

(3)中石化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中心对账户加以设立,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与财务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系统直接进行对接。在这种模式下,就可以对中石化集团成员企业的资金收入的实时归集加以实现,同时资金支出一个口子对外,这样便可以对资金的流转环节加以减少,同时对集团总部对资金收支动态的及时掌握能力加以提高,并且使得管理控制的有效性得到了明显的增强。

在此种管理模式中,中石化集团管理公司与分子公司成员单位均在财务公司开设收支结算账户,同时也在商业银行开立基本账户,仅负责日常现金及工资性支出,企业所发生的其余结算业务,不论集团内外部均在财务公司收支。管理公司每日审核资金收支计划,对分子公司的资金收支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通过管理公司的审批后,每日根据各分子单位的资金需求,由管理公司下拨至分子公司的支出户或者基本账户,由分子公司按照计划开支,管理公司对分子公司的支出户实行零余额或者是限额管理。而对于每日的收入,则通过分子公司的收入户进行归集,在日终时,由财务公司定时上划至管理公司的收入户,分子公司不得使用收入户进行支付结算,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

通过这种管理模式,管理公司可以有效地控制分子公司的资金收支情况,减少资金沉淀,降低资金占用量,削减财务费用的支出。整个中石化集团公司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财务数据通过财务公司网络集中到集团决策层,决策层可以及时看到资金动态,为决策层提供了实时的资金数据,同时也为管理层的过程监控提供了平台,分子公司也可以对自己的资金查询对账。

3财务公司在中石化集团企业进行资金集中管理的优势意义

对于中石化集团企业来讲,采用财务公司实行财务的集中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趋势,优势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

3.1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财务资金集中管理是将中石化集团公司整个分散的企业资金集中起来进行管理,能够做到在中石化集团企业的内部统一协调、筹划资金的使用方案,使得资金在集团内部调剂余缺,防止部分分子公司资金沉淀,部分资金短缺的现象,做到资金使用的最优化效果。同时,通过财务公司进行资金集中管理减少了资金周转上的环节,集团企业间结算实行封闭内部网上结算,减少外部资金占用,提高了资金周转的速度,降低了中石化集团资金的周转额度,通过这样的运作,可以减少企业向外部金融机构融资的数额,并且通过集团公司筹融资,能够获得更广泛而通畅的融资渠道,更灵活的筹融资手段,大大节约了资金成本。另外,集中的资金管理可以减少分、子公司在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减少在财务管理上人财物的投入,节约了管理的费用。最后,资金的集中管理使得资金集中到财务公司,使得中石化集团精锐的财务管理团队发挥出了更大的管理效能,增加了资金管理的效益。随着中石化财务公司结算功能的加强,以及财务公司作为中石化“资金池”的重要作用的突显,将会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2有利于保障资金安全加强过程监督

传统的基础上,由于处于粗放型管理模式,致使中石化集团对分子公司的财务缺乏必要的监督,形成了很多管理上的漏洞,尤其是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严重影响了中石化集团资金的安全性。而且中石化集团原来的预算实行的是年度预算或者月度预算,由于编制期限较长,使得资金预算与执行差别很大,财务缺乏预见性与过程监控,对公司的决策提供不了准确的决策信息,影响了公司的经营发展以及经营危机的处理能力。在实行集中资金管理制度以后,中石化集团资金处于明晰的监控之中,能及时发现存在的各种风险及异常,有利于中石化集团公司加强财务管理纪律的约束,建立严格的审核、审查,保证结算真实性、合法性和信息可靠性,减少违纪现象。

3.3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决策

当前,中石化集团公司集中优势资金,统一进行资金集中管理,通过财务公司提供的数据,能够做到对中石化集团以及各个子公司的内部结算存款情况、资金转移情况以及收入支出情况一目了然,提高了信息反馈功能;同时,中石化集团公司通过统一销售制定销售政策、归口销售、归口结算形式来发挥资金规模效益,可以避免分子公司资金分散的现象;有助于集团领导层随时可以调取资料,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合理调节,在发现有利的投资机会时,能够发挥整体资金优势,对中石化集团的战略发展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资金信息,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4完善中石化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制度措施要点

实施中石化集团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要从基础财务抓起,同时加强财务公司管理的规范化,推行信息化管理手段,构建网络化的管理,向银行化资金管理迈进。同时要加强对分子公司资金集中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防止集中管理工作不规范、不到位,给公司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4.1建立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思路

中石化集团资金集中管理通过财务公司来建立资金集中管理运作平台,由财务公司集中办理全部成员企业的资金收付,对收支集中控制,实现内部结算封闭运行,减少外部金融机构资金头寸的拆借,节约周转资金成本。同时加强财务公司参与集团公司资金统筹运作程度,发挥金融机构的专业优势,对筹融资统一策划。通过建立中石化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对整个集团内的资金资源加以调剂整合,从而实现协调分、子公司的资金余缺,并对分公司、子公司的资金状况加以监控,以及对部分账户资金闲置问题加以解决,降低资金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率,使得金融风险降到最低。

4.2加强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在资金集中管理后,对分子公司资金预算的准确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准确的资金收支计划对集团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资金集中的规范与到位对集团发挥资金规模效益有着重大的影响,加强对分子公司资金集中使用情况的监督,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建立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考核机制,在目前有着深远的意义。如果资金集中管理没有制度化的监督管理,将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4.3建立信息化与网络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管理逐步走向信息化管理的道路,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对财务资金管理的整体性、可控性以及反馈的及时性、准确性,提高资金运作的透明度以及使用效率。财务公司必须建立高效的资金信息系统,将集团与各分子公司的财务业务系统包括未使用SAP系统和TMS系统财务系统企业全面联网,构建一个动态的、全面的财务信息收集、加工处理、结算系统,确保资金安全运转,实现资金管理流程的自动化、信息化、统一化。同时,使用信息化管理,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在财务工作中的不良影响,使得财务数据更具科学性、准确性以及参考价值。

4.4要进一步建立风险防控机制

集中资金管理以后,虽然从整体上风险将更加可控,但是如果财务公司结算系统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将给公司带来更大的风险。所以,在集中管理的机制下建立更加规范的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尤其是加强信息网络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是极其必要的。要建立长期的风险防控机制,其主要应该包括:风险评估,风险应急预案,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及完善。

4.5加强财务公司管理分析工作

财务公司不仅仅是集团企业分子公司的资金收支进行统一结算的中心,更是一个监督管理中心,还是一个决策参与中心。财务公司的工作人员要保持对财务状况的动态监督控制,定期进行财务的科学分析,撰写财务分析报告以及风险预警报告,通过对数据的筛选、分析,发现成员企业在经营上的发展动态,发现其潜在的经营异常情况,既能保证自有资金的安全,又能为管理层提供资金活动信息,为集团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有效规避资金风险。

4.6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

集团资金的集中管理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财务集中管理提高了财务会计的地位,同时责任也在加大,集中的资金管理更加规范,财务纪律更加严格,这些需要素质的提升作为支撑;另一方面,资金的集中管理对会计信息软件的使用,对网络的使用,以及财务制度流程更加严格,这些需要财务人员学会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的财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与业务技能学习,适应发展的需要。

第2篇

【论文摘要】资金的集中管理目前在集团公司管控中是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Jw会司的实例分析,阐述了资金集中管理的原则方法以及网络技术在资金集中管理中的应用。

JW公司成立于1995年8月巧日,是一家上市公司。拥有20多家子、分公司,建有完善的产品开发、工艺技术、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经营管理体系。是一个跨地域经营、唯一拥有棉纺成套设备生产能力的企业集团。

公司在集团管控的各方面都摸索形成了一套管理体系,其中资金集中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下面本文就将对JW公司的集中财务管理实践进行剖析.为其他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提供借鉴。

一、JW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概况

JW公司资金的筹集与管理采用集权式,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可以在银行独立开户,但其融资和大额资金使用必须通过集团财务部,从而使集团内各企业的资金运作置于集团的有效监控之下。

如果下属企业需要资金,它不能直接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直接取得贷款,而必须向集团公司财务部提出贷款申请,经审批后,由结算中心发放贷款给所需企业或W公司作为唯一的融资主体获得授信额度后,再分配给子公司使用。对外筹资的主要渠道一是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取得贷款,二是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筹资。

二、JW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1,在JW公司集中的融资管理体系中,JW公司将成为JW公司范围唯一的融资决策主体,各子公司可以作为间接融资的实施主体。这样,JW公司下属企业的银行信贷权(间接融资和对外担保)均将收归JW公司统一管理。如此可以有效地控制JW公司整体风险,降低财务成本和费用,加强对JW公司下属公司的管理。

因此,JW公司每年根据全年的整体融资计划,与主办银行洽谈年度综合授信额度。在协议额度下的各种短期融资产品如流动资金贷款、保函、信用证、票据贴现等可由企业根据自身需要搭配使用而无需再行审批。具体操作时,主办银行将根据JW公司的总体信用状况及其短期授信需求量为其核定一个总休授信额度,在经过行内信贷管理部门的批准后,与JW公司签订总体授信额度协议。然后,JW公司根据各公司的年度融资计划以及资信情况,确定各公司的授信额度,这就是所谓的“二级额度”。由于内部贷款的存在,一级额度(即主办银行向JW公司提供的综合授信额度)并不一定等于、而且往往大于二级额度之和。

2,JW公司目前的资金管理采取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按集团企业实际需要结合集团管理要求测定各分子公司的日常最低资金储备作为限额。对于各企业收到的货款或融资款,但凡超出限额的,一律上划集团财务部,作为各分子公司在集团财务部的资金上存款。但凡低于资金限额的情况出现,由各分子公司提出申请,集团财务部及时划拨补足。集团财务部对集中的资金进行投资、内部调剂或归还贷款等,同时对各分子公司按银行活期存款利率计算其资金利息。

三、网络技术在JW公司资金集中管理中的应用

JW公司已于2004年以现代网络技术全面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其主要手段是:

1,网上资金结算集中管理系晚

网上资金结算集中管理系统,是以JW公司资金管理部门和结算中心分别作为管理主体和运营主体,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借助商业银行网上银行系统和遍布全国的营业网点为结算资金的载体建立的覆盖整个集团及成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结算中心是JW公司对成员企业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业务主体,集团资金管理部门依托结算中心统一办理并监督集团及成员企业之间因互品、劳务、各项税费、存贷款本息等发生的内部结算业务,以及对外的款项收付等外部结算业务,并接受集团资金管理部门的业务指令实现对成员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和债务集中管理。结算中心,是JW公司资金结算的运营主体,是结算各项业务的具体实施者。

JW公司成员企业均在JW公司结算中心开设结算帐户,并开设与集团结算中心结算帐户对应的商业银行网上银行帐户,作为成员企业与外部单位进行结算的资金门户,由成员企业授权结算中心行使对帐户的使用权,用于网上支付的用户名和密码归结算中心保管和使用,成员企业不得直接使用此帐户办理提取现金以外的任何其他业务(限额管理的情形下)。成员企业网上银行帐户产生的对外结算的业务凭证归成员企业保管,作为结算中心提交给成员企业的同笔业务凭证的附件。结算中心提交给成员企业的业务凭证是企业做银行存款帐的原始凭证。结算中心对成员企业的网上银行帐户实施零余额管理或资金限额管理。

结算中心在商业银行开设网上银行帐户,是结算中心对成员企业网上银行帐户资金归集和下拨的实际执行帐户,同时也用于结算中心对内对外办理各项非结算中心业务的资金结算。

结算中心针对集团成员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建立相对于结算中心的独立的帐务核算体系,结算中心作为运营主体,以收付的业务方式具体实施结算的各项业务。

集团及成员企业之间的内部结算业务,直接通过成员企业在结算中心的帐户之间的转帐实现,一般情况下不涉及对应的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帐户。

成员企业支付款项时,通过企业内部网或国际互联网向结算中心下达电子支付指令,并通过录入、复核、批准的程序经安全认证和电子签名后生效。生效后的支付指令由结算中心的计算机系统自动执行。在执行时,收款人同为成员企业的,结算中心做帐户间的转帐处理;收款人为JW公司以外的单位的,结算中心通过与网上银行的接口将指令自动转发给网上银行,网上银行执行结算中心的指令,在瞬间完成资金从结算中心网上银行帐户划拨到成员企业网上银行帐户,并从成员企业网上银行帐户将资金转帐给相应的收款人。

成员企业的网上银行帐户收到JW公司以外的企业的款项后,结算中心通过与网上银行的接口提交的收款信息,自动将收人计人成员企业在结算中心开设的网上银行帐户,并在当日完成网上银行帐户收人资金的归集。

2,网上银行

网上银行指以因特网为媒介,以客户发出的电子指令为依据,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电子银行。目前,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均已开通网上银行业务,并以集团企业作为其推广网上银行业务的目标客户。在集团总部及其分支机构在同一商业银行开立存款帐户的前提下,网上银行可以帮助集团总部通过电子命令查询分支机构帐户,和(或)从分支机构帐户转出资金。

网上银行往往采用特殊的加密技术,并且不断地维护动态升级的过程。因此,网上银行的安全性是可以保证的。但是,部分银行在部分地区的系统还不是非常稳定,可能存在某些时间段内资金调动不是非常通畅的情况。

3,网上结算

改变手工填写纸制凭证送交银行的传统结算模式,采用网上提交更安全高效的电子支付指令,不出办公室即可以完成同城转帐和异地汇款等大部分日常结算工作。网上结算均能提供基本收付功能,JW公司可以对授权帐户进行收付管理:包括网上结算指令的提交、批准、查询以及批量支付指令的提交、批准和查询,分别完成财务人员单笔或批量提交电子收款或付款指令,财务主管根据事权划分原则对指令进行批准或拒绝,查询每笔指令处理状态等操作,从而完成网上转帐或汇款的全部流程。一般通过网上银行可向全国范围内任何一家银行开户的收款人汇款和划拨资金。

第3篇

(一)专项资金存在“专款不专用”的现象

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有指向的专项资金,本来是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是却存在较为严重的资金滥用问题。首先,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像一个“大染缸”,为了所谓的灵活性、一致性,对所有进入资金库的经费“去标签化”,采取统收统支的方式进行资金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资金都不具备“专项”属性了,在使用上更多是以领导意志为转移,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放,看似以需求为导向,实则经不起审计考证,过于随意的操作会导致原本急需区域成为真空地带。其次,在当前中国已经形成比较健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这既有利于统一管理但也存在过于层级化的问题,很多政策(包括资金)经过层层传达(拨付)之后往往会出现“资金流失”的现象,导致最后专项资金的使用无法支撑专项服务,专款专用成了一句口号。

(二)专项资金运转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专项资金设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提高资金在管理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和效率,原因在于它的“专”与“快”,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资金运转效率低下的问题。首先是在资金的拨付流程上缺少时效性,从专项资金调查、立项到审批、拨付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在拨付手续上出现问题将会影响资金到位问题,对于有时间限制的专项资金来说这可能是致命的,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13年的H7N9预防专项资金拨付过程中就曾因为拨付不及时导致H7N9的预防工作开展受限,这与当前过长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层级化管理弊端是息息相关的,特别是对于基层单位这种问题就越突出。其次是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扎堆、闲置的问题,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不能很好地进行使用,导致资金进入闲置状态,经常出现因为怕资金回收才在最后期限内扎堆使用、突击使用,这不仅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金运转的效率,也影响专项资金使用的质量,可想而知匆忙的资金使用必然会导致资金使用的效率低下、质量低下。

(三)专项资金缺少有效可行的审计机制

之所以会出现“专款不专用”、“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少针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的有效审计。一是审计缺位,目前审计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非常不足,这源于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所以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金使用缺少相应的审计概念,更别说要细化到专门针对专项资金的审计。二是审计简单,目前某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计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财务核算,也就是重点只是针对单位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数据核对,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专款不专用”的一种纵容,正是因为审计不注重考核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所以对于专款使用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就无法衡量,这也就失去了针对专项资金审计的意义。三是审计困难,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审计特别是有效审计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一方面需要有一个健全可行的审计制度,更需要一批具备审计专业知识又能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开展审计工作的专业队伍,这在当前是相对比较缺少的,当然也缺少审计过程中的经费保障,种种原因导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内部审计困难。

二、加强疾控中心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规范化: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建设

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项资金被“去标签化”、“专款不专用”的问题,很重要的是要加强专项资金的规范化管理建设,从认知上、操作上进行建立相应的使用规范。一方面,要转变思想认知强化专款专用的严肃性,既然采取专项资金的方式拨付资金,必然有其顶层设计的合理性,也证明在实际操作中有相应的需求,至于因应每个地区不同的实际情况,可以在专项性和灵活性之间取得一定的平衡,但是这就要求地方提供科学的更改依据并严格按照审批流程提出申请,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值得一提的是,各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提前做好预算(计划),因地制宜的提出资金使用安排,尽量避免挪用专项资金的情况。另外一方面,在资金拨付方式上要有一个规范化的流程,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当中要杜绝“谁有钱谁说话”的现象,对滥用权力的单位(领导)要严加惩处,对资金拨付的数目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公示公开,确保专项资金在从上而下流动的过程中保值足额。

(二)标准化: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效率

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使用的效率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的标准化流程,进而促进资金运转效率的不断提升。一是专项资金的管理流程要标准化,不管是专项资金的调研、立项还是审批、拨付都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流程,确保专项资金管理(特别是拨付)只要按照流程化操作就没有问题、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有特别紧急的专项资金拨付要建立“紧急拨付绿色通道”,简化专项资金的拨付流程,采取直接拨付到位的方式缩短拨付时间。二是要建立专项资金使用安排的标准化,为了避免专项资金闲置、使用扎堆,需要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有一个标准化的使用规定,包括资金使用的时间跨度以及在各个时间段的资金投入安排要与业务工作的实际开展工作配套,对于闲置资金的界定与回收等方面可以有标准化的设定。之所以要强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效率,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专项资金的运转效率,让专项资金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这其实也是在推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是成本控制的一种重要体现。

(三)制度化:完善专项资金审计制度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的审计离不开对审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只有把审计搬到制度化的层面才能真正推进审计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充分重视审计的重要性,对于事业单位属性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能因为具备公益性就逃避审计工作,另外要把审计当成完善机构内部控制的重要工具,而不是当成单位运营的一种负担,特别是对于专项资金的审计意义更大。其次,审计要兼顾数据核对与效益审计,一个健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计机制不能只是关注数字还要看到效益,这就要求建立区别于企业的审计制度,一方面要有对资金使用的数据核对,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要求更加细化,要细化到专项资金的每一项经费支出,确保资金使用在数字上没有出入,这是最基本的;另外一方面要在数据核对的基础上进行“经济性、合理性、目的性、有效性”分析,凸显专项资金使用的效益性。最后,要加强审计保障,一是要有人员保障,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事业单位)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效益审计概念的复合型人才;二是要有经费保障,要把关于审计的资金纳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的预算当中,确保审计工作能够有限开展。

三、结语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的管理,是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基础上,思考如何通过规范化的管理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保持专项资金的指向性、目的性;思考如何通过标准化的流程加快资金运转的效率,降低资金管理使用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思考如何通过制度化的审计考核资金使用的合理性、目的性、有效性,彰显专项资金管理的效益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管理不断朝着专业、高效的方向发展。

作者:廖启 单位:仁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张玉启.略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财务预算管理[J].中国经贸,2015(2).

第4篇

一、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管理模式与企业规模不相匹配。1.拥有众多分、子公司的企业集团,在采用“分权”管理模式下,下属企业独立进行资金运作。虽然可以调动下属企业的积极性,但是集团决策者无法获悉最真实的资金状况,无法实施有效的资金管理、监督和控制,无法预先归避财务风险。2.筹资成本高,抗风险能力差。仅以单个公司对外借贷,因企业实力不强,很难获得最优惠的贷款利率,使资金成本高企。在实务中,子公司借贷,大多于需母公司担保。当子公司未能按期偿还贷款,企业集团需屡行偿还义务。若面临巨额债务,不仅会使子公司陷入经营危机而且会迁连母公司陷入流动性危机,因此有着极大的风险隐患。3.集团内部资金未合理利用,导致资金闲置与短缺并存的局面。某些子公司流动资金充余,但因无投资渠道,只能闲置在银行,获取较低收益的银行利息;另一方面集团总部或某些分公司、子公司急需大量资金因无合适的内部融资渠道,只能高成本的向外借贷。4.企业集团各个成员在不同银行开立多个账户,管理成本及难度加大。

(二)缺乏健全有效的资金内部管理制度。1.资金内部管理制度未能与时俱进,存在制度漏洞。2.审批制度执行力不强,内部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在实务中,尤其在国企、民营企业中,企业领导拥有较大的审核自主权,对重大资金的审批常常越过集体商议的决策程序,公司的高管不能发表独立意见,公司的监事、监事会不能或未能屡行监督职能。 因不按照授权审核程序、不在授权范围内审批、超越审批权限办理业务而造成的投资失败、经营陷入困境、资金链断裂、企业濒临破产等案例不胜枚举。2.缺乏资金安全保障机制。在实务中,企业对大部分经济活动所需资金的流入与流出监控力度不够,审批环节流程设置不科学。

(三)资金配制不科学导致资金成本高,资金利用率低。1.存货周转速度慢,导致资金占用周期长,应收账款质量不高,使企业常常面临资金周转不灵的困局。2.负债资金与权益资金比例不当,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使企业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

二、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企业集团采用“资金集权”管理体制,引入资金池管理模式,统一调拨集团的全球资金,最大限度地降低集团持有的净头寸。主要有以下优点:1.随着市场全球化不断深入,集团管理层能够从集团层面来管理和控制集团的流动资金,能够提升整个集团的抗风险能力。2.降低整个集团的对外融资成本,增强投资、融资能力。集团所属子公司不再单独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而以整个集团的名义进行融资,信用水平大幅提升,使集团可以申请到相对高的信贷额度并获得较低的银行利率和更好的银行服务。此外,“资金池”将集团多余的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可以投资更多优质的项目,取得更大的投资收益。在保证流动性的前提下,暂时闲置的资金,可以购买较高的协定存款利率大额的存款,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等。3.合理配制集团内部资金,加快资金运转。在资金池的架构下,能够对池内各个银行账户的资金进行实时监控、统一调度和集中运作。这种操作使资金在集团内部实现了优化配置,资金需求可以在集团内部得到满足,降低了整个集团对外融资规模。这种内部融资不仅融资迅速、手续简便,而且融资费用和利息费用都可以由企业自主协商,费用与风险均在企业的掌控之中。4.将开户银行数量限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或将资金统一放在总公司层面进行管理。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资金控制制度。1.建立完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审批人对资金业务的审批方式、权限、责任,审批人需对资金业务的真实性进行审核。2.实行分级审核制度,对于重大的采购合同、销售合同、融资合同、投资合同实行跨部门集体签核制度,若该经济合同对公司运营业绩、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需上报董事会及股东会批复。3.建立资金安全保障机制。企业资金在使用管理过程中要始终树立安全防范意识,资金的内部调拔、流入及流出都应在公司严格监控下,建立科学的财务结算、复核、授权、盘点等制度来保证资金的安全使用。4.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业务处理能力,加强对资金风险的防范,利用先进的ERP系统及网银系统,采用多元化的资金结算方式,如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大客户专用银行账号、银行汇票、TT转账等方式;采用外汇套期保值,归避外汇风险。

(三)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采取合适的财务战略,优化资金配制。1.采用“以销定产”的经营战略,避免存货大量积压,减少资金占用的周期。制定科学的存货业务流程,利用先进的ERP系统,及时并准确记录存货的购进、领出。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库存管理上建立规范的制度,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引入零库存管理模式,减少存货占用时间,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2.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控力度。(1)建立客户档案机制。对老客户,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制定一套完整的历史信用记录;对新客户,通过“工商信用公示系统”等其它渠道进行信用调查,根据客户财务报表等信息进用信用及偿还能力评估,进而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对所有的赊销客户,对其信用状况及履约能力状况持续跟踪,以降低发生坏账的概率。(2)应收账款的回收状况与销售人员的业绩挂钩,以提高应收账款的质量,促进资金回笼。销售人员的业绩奖金发放比例与应收账款的回笼比例保持一致。(3)为应收账款购买保险,以降低坏账发生时的损失。(4)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按“账龄分析法”,对应收账款逐一分析,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尽力获得最佳的效果。可采取书信催讨、电话催讨、上门催讨、发律师函、专业催收公司以及诉诸法律等多种方式催收账款。3.选择优质的供应商,争取较长的账期,在不影响企业信誉的情况下,推迟付款时间。尽量避免采用TT付款方式,鼓励采用银行承兑方式支付。4.在合理的资产负债率水平下,利用财务杠杆,可以提高企?I息税前利润水平。在银根紧缩的大背景下,高额借贷不仅使企业需承受高额利息,而且加大企业财务风险,不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可以采取股东追加注册资本、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措施,以补充运营资金。

第5篇

法规缺失

国家建设部出台的对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维修基金管理办法中,规定了用于物业共用部位、公共设施维修、大中修、更新等的维修管理基金,应当由购房者按照房屋价格的一定比例在购房时同时缴纳,而有的地方政府规定该基金由承担建造的开发商和业主共同承担。近年来建造的商品房除了预留的公共维修基金以外,一般都在每月的物业费用中收取了一定数额的公共维修补充经费,收取额度较少且对车库、仓库等小区设施并没有收取。而因为没有相应的法规说明,由于时常缴纳了物业管理费用,居民业主认为小区所有设施(包括业主室内设施)都归责于物业管理公司维修维护。并且由于对维修维护经费的需求数额不甚了解,业主时常交纳小量的公共维修金在小区新投入使用的头几年还够用,随着年岁的增加,公共设施设备的维修费用也就日益增多,而公共维修经费的收取标准还维持十几年前的水平,就出现公共维修金收不够支的情况。

经费收取困难

物业管理维护维修的费用收取涉及到开发商、业主住户、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等多方面的利益,各方意见见解都处在各自立场之上,对于小区设备维护维修以及更新换代的问题,小区维护维修经费的筹集收取问题,都难免出现观点冲突。当一些缺少维修经费的小区公共设施例如电梯,或者高低配电设备等出现老化而需要更新时,征求各方同意和进行设备更新就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首先可能要对设备是否更换进行投票,征求各方意见;如果获得通过还需要表决换几个设备,换什么价格的设备,换什么品牌的设备等等。即使通过之后对维修费用的收取也是一个繁琐的过程,如此对小区公共设施进行更新经常会耗费多达1-2年的时间。对于一些容易产生安全隐患的隐蔽设施,例如水、电、气等,过长的维修表决时间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针对经费收取的困难,物业管理中应当和小区业主委员会以及物业住户积极沟通,力争解决以下的问题:

(一)经费如何收取

1.应当对国家规定收取维修基金给及政策上明确的定义。对于商品房,明确规定从售房款从提取一定比例的金额作为维修基金,并且要将具体的数额公之于众。而对于共有住房,则从职工所在单位自己按照规定收取和缴纳。并且在收取维修基金时,要按照房屋的材料结构类型(钢结构、砖木结构)以及其维修维护的难度,和普通住宅、别墅、高层商住楼等不同的房屋类型,按照建安造价分类分标准征收,以体现公平合理的原则。

2.对于部分建造于国家法规颁布以前老旧小区,更是缺乏公共设备维修基金这一项经费来源,且平时每月向业主征收公共维修金的收费标准与新建小区一样(0.2-0.3元/m2),而旧小区公共设施设备的维修量多、日常公共维修金往往收不够支。造成每次要维修就要按法定程序表决、收费、才能维修。这不但使得公共设施设备大修无法及时,给广大用户日常生活带来不便,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所以应该建立一定数量的“公共维修周转金”,“公共维修周转金”一旦使用就应该及时征收补上。这方面的规范需要政策法规上对于新旧小区进行界定,并对收取经费的标准予以区分,对于公共维修资金的补充收取办法和额度做出合理的规定。并且在制定收费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根据公共设施老化速度,以及根据社会物价的波动而实行的动态调整维修维护经费策略,以保障公共设施日常维护费用的充足。

对于那些使用年限已到,无法维修使用的公共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费,可以进行公告公示后大多数无异议情况下,强制分摊收取(所有情况都要等经成百上千户业主表决并经半数以上业主通过再分摊收取是很困难的);对长期拒不缴纳公共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分摊费用的业主要有具体的约束手段,避免形成交钱与否都可以享受同样的公共设施设备,例如对电梯维修的不缴费用户不发放电梯乘坐卡等;对那些使用年限已经到期并容易产生巨大安全隐患的设施设备政府要强制限时更新改造,小区公共维修金不足时应采取应采取先由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垫资更新改造,再强制分滩收取费用的方法,以免进行表决的时间过长而造成设备的安全隐患对居民生命财产造成威。

3.物业管理公司应当在入驻管理小区时积极和小区业主委员会积极协商,依据小区公共设施的使用年限和使用状况,动态调整对小区公共设施维修费用的征收标准。如果在小区公共设施出现问题时再向小区业主告知并且摊派收取,一则可能一次性收取费用较多,容易引起业主的反对情绪,二则费用收取周期过长可能会影响设施的及时维修更新,对小区业主的生活以及人身安全带来隐患。按照小区公共设备使用情况对维修金进行动态调整收费标准,既能有效地收集到维修经费,又能及时的调用经费对设施进行维护,让小区用户切实的感受到物业管理工作的成效,起到对物业管理的促进作用。由于业主委员会的权威性往往不能服众,在必要时可根据小区的实际状况寻求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协助,针对小区的公共设施情况进行勘查和公布,以达到公正和权威的效果,降低经费收取的难度。

第6篇

【论文关键词】多元化经营的电力集团资金管理财务公司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企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不断发展的直接源动力。任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依赖于有效投入和合理运作,科学的资金管理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有利保证,这对目前我国多元化经营的电力集团这种多元化的经济联合体尤其重要。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来自国内外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加强电力集团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已成为促进电力集团公司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多元化经营的电力集团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的必要性

1.多元化经营的电力集团所属单位较多,分布在全国各地,长期以来企业资金帐户分散,资金基本都沉淀在当地账户,使用效率差,集团公司可掌握、调度的资金量少,难以集中到足够的资金来满足生产、基建的需要,必要时还要依靠大量银行贷款来解决投资和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使得资金成本居高不下,财务负担沉重。通过资金集中管理,成立资金结算中心,以经济奖罚措施及适当的行政手段,及时集中应上交的资金及部分闲散资金,可以使分散、闲置的资金形成庞大、雄厚的资金优势,来保障重点项目的资金需要。

2.资金集中管理是强化多元化经营的电力集团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资金的不足是制约多元化经营的电力企业集团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公司集团应把资金增值作为增加经济效益的一大支柱来确立。同时,应针对基层各单位经济管理工作有自成体系、相互封闭、互不往来的弊端,通过结算中组织资金调度,来强化企业资金流量的控制管理,加强企业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3.资金集中管理,多元化经营的电力集团可以通过结算中心对基层单位账户的监管,通过预算管理对资金收支性质的审核,降低企业非生产现金的支出,杜绝企业之间违规拆借,减少资金损失。

二、现有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不足

1.集权分权的程度掌握制度不合适。资金集中管理的总体原则“总体集中,适度分权”的度把握不好,在某些方面存在控制过细的问题,缺乏灵活性,造成基层单位自主积极性不高,过分依赖集团公司,自身风险防范意识差。同时部分单位为逃避资金集中管理,利用一些不合规的手段套取资金,支付预算外项目,容易违反财务制度。

2.信息网络支持手段滞后。目前只实现了资金预算管理系统和资金支付系统的对接,而资金预算系统只是一个单独开发的小模块,与公司全面预算管理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不能胜任资金集中管理的需求。财务信息传递及分析功能不足,缺乏有力的信息沟通手段,容易造成母公司信息掌握不完全,在部分事情的处理上形成决策效率低甚至失误的现象,不仅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而且容易给正常的基本建设和生产经营带来负面影响。

3.环节增多,效率降低。由于管理系统和管理软件不能全面满足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造成审批环节增多,而审批手段落后就造成财务人员工作负担加重,时间效率下降,只注重细节和环节上的问题,而缺乏全局考虑。

4.预算管理手段落后。由于目前没有真正做到以全面预算管理为目标的资金集中管理,只是达到了资金集中存放和相对的集中调配。资金管理没有将资金的筹集、投放结合起来,资金的时间价值没有充分得到利用。

三、完善对策

1.适当把握集权与分权的尺度。多元化经营的电力企业集团应按照“总体集中,适度分权”的管理原则,在充分肯定集权的基础上,打破高度集权,吸收集权与分权的优点,适当在某些方面实行分权。在集权方面,母公司主要在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问题上进行领导管理:在分权方面,各基层单位主要对具体的、战术性的问题,如成本管理、费用控制等自行运作管理,集团予以宏观指导。这样做,既不影响某些集团所属单位的法人地位,有利于总部集中精力,做好市场和宏观规划,把握集团的总体发展方向,又可建立科学合理、分工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提高全员参与资金集中管理的主动性逐步规范资金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规避和化解财务风险,实现积极规避资金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的资金管理目标。综合考虑多元化经营的电力企业集团情况,以下几方面的权力应集中到集团本部:(1)投资决策权:包括对各成员单位新建、扩建、改造、修缮投资和对外股权投资的决策权应该集中。(2)各成员单位接受外部投、融资的决策权。为了更好的控制整个集团的融资风险,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避免因融资不当而危及集团生存,公司应把握以下融资决策权:重大投资项目的融资、超过资产负债率按权限的举债融资、导致股权比例变动的融资、增加注册资本的融资、成员单位的并购融资与租赁融资、发行债券、发行股票以及成员单位改制中所涉及的融资问题。(3)成员单位资产重组的决策权。包括成员单位对外投资、合并、分立、转让、改制等资本运营活动的决策权应集中在集团。(4)重要财务政策的制定权不能分散到各成员单位。(5)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的贷款权、流动资金的贷款权、对外担保以及企业所得税的结算权应该由集团集中管理。

第7篇

资金是企业运营的血液,资金集中管理是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的重要部分。同时财务管理中的资金管理是直接影响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和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的关键所在。所以说当前只有根据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制定合理的资金集中管理方式,才能发挥财务集约化模式的真正内涵和优势。资金集中管理还要依托于一些经济学理论,如委托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内部资本市场理论。

一、财务集约化模式中资金集中管理的优势

(一)财务集约化模式中资金集中管理使资金规模效益达到最优化

企业项目的开展取决于企业资金的安全性,同时企业财务管理取决企业的投融资渠道和能力。当前企业财务集约化模式中资金集中管理主要是依托于银行管理,实现企业资金的回笼控制,实现项目管理、内部控制管理、投融资计划的资金同一进出,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行,也使得企业资金能够形成规模化,产生规模效益,最终协调资金规模形成创造最优化的效益收入。同时财务管理下的资金集中化管理使企业能够形成定期的银行账户查询,实现资金流通的电子化远程操控管理,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的坏账和假账。

(二)财务集约化模式中资金集中管理减少企业不必要的资金成本

由于当前企业的资金支出主要由项目资金和内部资金构成,相应地要求企业资金归集也实现项目资金归集和内部管理资金归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明确的资金归集方式能够实现每笔资金流通去向的清晰性,从而保证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同时对于项目资金所产生的收益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企业各个项目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减少企业对没有收益的项目进行资金投入,减少企业不必要的资金投入,提高资金集中管理的积极作用[1]。

二、财务集约化模式中资金集中管理的困难

(一)财务集约化模式中资金集中管理信息技术支持不足

当前企业的财务集约化模式主要依托于大数据技术对于各项企业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但影响资金集中管理的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相关数据收集难度较大。另外企业财务集约化全面、系统的信息平台主要就是依靠信息数据构建起来。信息技术的不足容易导致资金集中管理中较难实现资金的统一调度、拨备,同时影响数据产生和传输,影响资金管理的集中性特点[2]。

(二)财务集约化模式中资金集中管理的管理体制落后

财务集约化模式并不是企业经营先天拥有的管理体制,而是在后天经济环境发展中不断优化创新得来的。因而当前企业财务集约化模式中关于资金管理的相关体制制度延续了历史有关管理经验,一定程度上具有落后性,如资金预算管理采用的是传统的预算方式,而资金预算的规划和设计的项目具有繁复性特点,项目管理需求和内部管理的资金预算往往交互叠加,导致资金预算结果混乱,实际操作效果较差。

(三)财务集约化模式中资金集中管理资金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危机所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大,资金集中管理会增强资金风险应对能力,但同时由于资金集中,规模较大,系统风险会较为集中。同时,资金信息安全也是影响资金风险的重要内容。一般而言,当前主要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中缺少对资金信息安全和资金系统安全的风险识别、评估、应对机制,未能有效的应对资金和信息安全的挑战 [3]。

三、财务集约化模式中资金集中管理的优化措施

针对于上述提到的关于财务集约化模式中资金集中管理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优化措施[4]:

(一)持续提高企业财务信息技术水平

加强企业财务信息技术水平,不仅仅要求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创新使用,还要求对企业整体的信息技术的协调统一,实现各个相关信息的衔接和共享。同时要求在信息技术水平的支持下优化创新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企业各个环节资金财务信息的统一对接,加强企业对资金管理的及时把握。

(二)创新优化资金预算体制

资金预算涉及到企业项目资金、内部管理资金等建设运营资金,是企业财务集约化模式中和日常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明确各个项目各个生产、投资环节的资金预算指标,提高资金预算的条理性;或要求资金预算具有完整的组织结构特点,能够采取合理的预算程序和预算方式,加强不同项目之间资金预算的协同管理,最终建立资金预算评价体系,提高企业资金预算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三)完善资金风险管理机制

风险是企业经营发展中必不可避的现象,关键在于采取合理方式予以应对。建立完善资金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资金风险的预警能力,通过企业资金发展规律,建立一个资金风险管理体制,有效构建指标因子,赋予指标权重,通过指标变化进行资金风险识别,合理评价风险等级,并提出相对应的管理措施。另外要实现资金风险管理体系和信息技术平台的有机结合,实现电子信息化的风险管控,通过资金数据的动态变化,进行资金风险的事中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