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3 06:36:22
序论:在您撰写网络安全新技术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通信网络的安全,其实可以从很多角度进行定义。从一般的意义上来看,网络的安全主要是指网络的信息输入以及输出的安全,以及对网络进行控制的安全,简单地讲,网络的安全就包含了对信息以及对管理权限的安全防护两个部分。当前国际上的标准组织也把信息的安全认定为信息是具有可用性、完整性、可靠性以及保密性的。而所谓的管理权限上的安全保护,就是网络的身份认证、授权上的控制、访问上的控制,具有不可否认的特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通信网络已经成为了网络技术的重要一部分,通信网络已经极大地实现了普及以及演化,进而让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通信网络作为传递信息的一座重要的桥梁,具有比较大的不可替代性,并且对于社会上各种经济文化生活实体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关联作用。这样一种极为紧密的联系,在一方面给整个社会乃至于世界都带来非常巨大的商业价值以及社会文化价值,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也必然是存在着非常大的潜在性危险,如果通信的网络出现了安全的问题,那么就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千千万万的人员在信息的交流上存在障碍,并且会导致这些进行沟通的人的信息泄露出去,并带来极为严重的经济价值以及社会价值的巨大损失。所以对于通信网络的安全问题,应该说是必须要提起我们的关注和预防的。当前计算机网络的入侵事件已经屡见不鲜,对于通信网络也同样如此,因为通信网络的安全问题,发生的信息泄露以及信息的损坏,其经济损失更是十分巨大。从现在来看,通信网络的这些网络上的攻击已经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向,并且相对而言也比较隐蔽。通信网络的攻击者往往是透过非法的渠道去盗窃他人的账号、密码以及关系网络,对这个通信网络的各项行为进行监视,并且截取自己需要的机密信息。整一个盗取过程是非常的短暂,而且也难以察觉,手法更为隐蔽,所以在通信网络的安全问题上,更需要发展新的安全技术进行保护。
二、通信网络的安全技术现状分析
当前的计算机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与生俱来就有必然的开放特性,这种开放的特性,也促使通信网络的运营商以及国家的通信信息部门会加强网络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及在安全上面的技术水平,将在通信网络的固有条件之下,尽可能将通信网络的安全隐患降低到一个最低的水平。当前部分通信网络的使用者的安全意识并不是很强,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技术上出现不熟练的情况,在安全的保密的规定以及操作的流程上有所违反,导致在公开保密方面的权限不清楚,密件有时出现明发的状况,同样的密钥长期都是反复地使用,这样就容易导致密码被破译,最终能够运用这些泄漏出去的口令以及密码在时间到了之后还能够进入到系统当中。软件和硬件的设施上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有些网络的运营者为了更为方便地进行管理,导致有一部分的软件以及硬件的系统在设计的时候存在以远程终端来登陆,进而对通信的通道进行控制,同时也在通信软件的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未发现或者无法完善的bug,加上部分商用的软件程序在源程序上是完全的公开,或者是部分的公开,这就使得部分低安全等级的通信网络使用,可能会出现网络的攻击者利用上述的软件以及硬件的漏洞之间入侵到网络的系统当中,进而对通信的信息进行破坏以及盗取。在通信网络的传输信道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通信网络的运营商没有对自己的信息传输信道上进行相对应的电磁屏蔽方面的设置,那有可能在网络的信息传输之时,会对外产生一些电磁的辐射,而一些不法分子可以运用一些电磁的接收设备对相关的通信信息进行窃取。此外,当前对于通信网络的建设以及管理上,还存在着很多的不成熟的状况,在审批上不够严格,计划上不够严谨,网络的管理在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质量漏洞,网络的维护以及管理上相对较差,而且通信网络的效率不够高,而且存在一定的人为干扰因素等等。所以,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应该得到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加强。
电力企业电网系统管理过程中,过于注重电网应用管理,忽视了电网运行管理,尤其是电网运行管理中的系统和网络安全,缺乏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工作中缺乏指导,无法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管理工作不规范,电网管理人员随意更改网络和系统,网络和系统安全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无法对电网调度自主化信息网络安全提供保障。
2电网调度自主化网络安全技术
安全技术在电力企业网络和系统管理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管理质量,为电网调度自主化网络系统提供了充分的保障,促进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有效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电力企业进一步发展。
2.1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网络管理人员是电网调度自主化信息网络管理的核心,网络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直接关系网络管理质量,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对网络管理人员的管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避免出现泄密和误用等风险性极大的事件,提高网络和系统管理质量,为电网调度自主化信息网络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2.2完善运行管理制度
运行管理是电网管理工作的重心,电网安全运行才能实现电网系统的重要作用,所以电力企业必须完善运行管理制度,在相关制度规范下,指导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使网络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保证系统和网络安全运行,运行管理中要将系统和网络安全管理放在突出位置,为电网调度自主化信息网络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2.3加强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内容比较多,不仅要加强系统安全管理,还要加强信息资源管理,为了防止信息资源管理,应该根据不同的业务系统,对专用网络采取安全技术,例如,访问控制技术、加密技术以及身份验证技术等,每一个网络管理人员进行网络和系统管理的时候,要通过相关验证,对于外部访问用户,要严格控制系统安全性,限制外部访问用户使用系统信息,从而为系统安全提供保障,为了防止数据信息泄露,应该使用备份和恢复技术。除此之外,要加强信息使用者的理解,科学、合理地利用电网调度自主化信息网络,保证网络运行安全。
2.4加强设备安全管理
电力企业设立专门网络管理职位,明确管理责任,对网络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避免网络管理人员在电网调度自主化信息网络中查阅其他无关信息,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避免设备瘫痪造成网络和系统管理出现问题,完善监测技术,对网络和系统管理试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从而保证电网调度自主化信息网络安全运行。
2.5实现信息单向传输
系统交互运行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为了保证网络和系统安全,电网调度自主化信息网络系统运行过程中,应该实现信息单向传输,实现调度控制系统、调度生产系统、调度管理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之间的有效隔离,提高系统运行的独立性,避免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全面瘫痪的现象,提高网络和系统的安全性,为电网调度自主化信息网络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3结束语
在利益的驱使下,部分不法分子企图通过不合法的网络系统攻击方式对网络通信进行人为的攻击从而获取大量的网络资源。这些“黑客”的攻击不仅出现在商业管理终端等能够获取大量经济利益的领域,甚至还可能出现在个人的计算机中获取个体用户的信息,给用户的信息安全造成重大隐患。应该客观认识的是,我国网络通信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及通信方式变革的背景下发展速度一日千里,但是作为保障的信息安全维护工作却与网络通信的发展现状存在较大差距。再加上网络通信管理部门对于网络通信信息安全认识不足、网络通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也加剧了网络通信信息安全隐患,甚至给整个互联网通信系统带来安全隐患,给不法分子以利用的机会。正是基于当前我国网络通信中信息安全的严峻现状及在这一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原因,笔者认为,不断加强网络通信技术革新与网络通信制度建设,充分保障网络通信信息安全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2保障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的途径
2.1充分保障用户IP地址
由于黑客对用户网络通信的侵入与攻击大都是以获取用户IP地址为目的的,因此,充分保障用户的IP地址安全是保护用户网络通信安全的重要途径。用户在使用互联网时也要特别注意对自身IP地址的保护,通过对网络交换机的严格控制,切断用户IP地址通过交换机信息树状网络结构传递被透露的路径;通过对路由器进行有效的隔离控制,经常关注路由器中的访问地址,对非法访问进行有效切断。
2.2完善信息传递与储存的秘密性
信息传递与信息储存的两个过程是当前给网络通信信息安全造成隐患的两个主要途径,在网络信息的存储与传递过程中,黑客可能会对信息进行监听、盗用、恶意篡改、拦截等活动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目的的需求。这就要求用户在使用网络通信技术时要对网络信息的传递与储存环节尽量进行加密处理,保证密码的多元化与复杂性能够有效甚至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在传递与储存环节被黑客攻击利用的威胁。当前在网络通信过程中用户可以选择自身合适的加密方式对自身的信息进行加密处理,而网络维护工作者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信息的加密设置。
2.3完善用户身份验证
对用户的身份进行有效的验证是保障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在进行网络通信之前对用户身份进行严格验证,确保是本人操作从而对用户的私人信息进行充分有效的保护。当前,用户的身份验证主要是通过用户名与密码的“一对一”配对实现的,只有二者配对成功才能获得通信权限,这种传统的验证方法能够满意一般的通信安全需求,但是在网络通信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传统的身份验证方法需要新的变化,诸如借助安全令牌、指纹检测、视网膜检测等具有较高安全性的方法进一步提升网络通信信息安全水平。此外,在保障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完善防火墙设置,增强对数据源及访问地址恶意更改的监测与控制,从源头上屏蔽来自外部网络对用户个人信息的窃取以及对计算机的攻击。加强对杀毒软件的学习与使用,定期对电脑进行安全监测,从而确保用户自身的信息安全。
3结语
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众多企业都利用互联网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以充分利用各类信息资源。但是我们在享受信息产业发展带给我们的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我们的系统随时可能遭受病毒的感染、黑客的入侵,这都可以给我们造成巨大的损失。本文主要介绍了信息系统所面临的技术安全隐患,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字:信息系统信息安全身份认证安全检测
Abstract:
Alongwiththehigh-speeddevelopmentofinformationindustries,themultitudinousenterprisehasestablishedtheirowninformationsystemusingtheInternettouseeachkindofinformationresource.Butwhileweenjoytheinformationindustriesdevelopmenttotaketoourconvenient,wealsofacedthehugerisk.Oursystempossiblysuffersviralinfection,hacker’sinvasion;thisallmaycreatemassivelosstous.Thisarticlemainlyintroducedthetechnicalsecurityhiddendanger,whichtheinformationsystemfaces,andproposedtheeffectivesolution.
Keywords:InformationsystemInformationsecurity
StatusauthenticationSafeexamination
一、目前信息系统技术安全的研究
1.企业信息安全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入,企业信息安全己经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尚不完善,企业花了大量的金钱购买了信息安全设备,但是技术保障不成体系,达不到预想的目标:二是应急反应体系没有经常化、制度化:三是企业信息安全的标准、制度建设滞后。
2003年5月至2004年5月,在7072家被调查单位中有4057家单位发生过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占被调查总数的58%。调查结果表明,造成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和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其中,由于未修补或防范软件漏洞导致发生安全事件的占安全事件总数的“%,登录密码过于简单或未修改密码导致发生安全事件的占19%.
对于网络安全管理情况的调查:调查表明,近年来,使用单位对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80%的被调查单位有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12%的单位建立了安全组织,有2%的单位请信息安全服务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安全服务。调查表明,认为单位信息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较高”和“一般”的比较多,分别占44%。但是,被调查单位也普遍反映用户安全观念薄弱、安全管理员缺乏培训、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和安全产品不能满足要求等问题,也说明目前安全管理水平和社会化服务的程度还比较低。
2.企业信息安全防范的任务
信息安全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根据当前信息安全的现状,制定信息安全防范的任务主要是:
从安全技术上,进行全面的安全漏洞检测和分析,针对检测和分析的结果制定防范措施和完整的解决方案;正确配置防火墙、网络防病毒软件、入侵检测系统、建立安全认证系统等安全系统。
从安全管理上,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规范和机制,切实加强和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信息安全防范要确保以下几方面的安全。网络安全:保障各种网络资源(资源、实体、载体)稳定可靠地运行、受控合法地使用。信息安全:保障存储、传输、应用的机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抗否认性(non-Repudiation),可用性(Availability)。其他安全:病毒防治、预防内部犯罪。
二、计算机网络中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措施
(一)网络层安全措施
①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建立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基础上的应用性安全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专用网络与公用网络的互联环境之中,尤其以接入Internet网络为甚。
防火墙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和不可信的公共网)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它是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的唯一出入口,能根据企业的安全政策控制(允许、拒绝、监测)出入网络的信息流,且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它是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在逻辑上,防火墙是一个分离器,一个限制器,也是一个分析器,有效地监控了内部网和Internet之间的任何活动,保证了内部网络的安全。
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屏障:一个防火墙(作为阻塞点、控制点)能极大地提高一个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并通过过滤不安全的服务而降低风险。由于只有经过精心选择的应用协议才能通过防火墙,所以网络环境变得更安全。防火墙可以强化网络安全策略:通过以防火墙为中心的安全方案配置,能将所有安全软件(如口令、加密、身份认证、审计等)配置在防火墙上。对网络存取和访问进行监控审计:如果所有的访问都经过防火墙,那么,防火墙就能记录下这些访问并做出日志记录,同时也能提供网络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通过利用防火墙对内部网络的划分,可实现内部网重点网段的隔离,从而限制了局部重点或敏感网络安全问题对全局网络造成的影响。除了安全作用,有的防火墙还支持具有Internet服务特性的企业内部网络技术体系VPN。通过VPN,将企事业单位在地域上分布在全世界各地的LAN或专用子网,有机地联成一个整体。不仅省去了专用通信线路,而且为信息共享提供了技术保障。
②入侵检测技术
IETF将一个入侵检测系统分为四个组件:事件产生器(EventGenerators);事件分析器(EventAnalyzers);响应单元(ResponseUnits)和事件数据库(EventDataBases)。事件产生器的目的是从整个计算环境中获得事件,并向系统的其他部分提供此事件。事件分析器分析得到的数据,并产生分析结果。响应单元则是对分析结果做出反应的功能单元,它可以做出切断连接、改变文件属性等强烈反应,也可以只是简单的报警。事件数据库是存放各种中间和最终数据的地方的统称,它可以是复杂的数据库,也可以是简单的文本文件。
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入侵检测系统可分为主机型和网络型。基于主机的监测。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就是以系统日志、应用程序日志等作为数据源,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如监督系统调用)从所在的主机收集信息进行分析。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保护的一般是所在的系统。这种系统经常运行在被监测的系统之上,用以监测系统上正在运行的进程是否合法。最近出现的一种ID(IntrusionDetection):位于操作系统的内核之中并监测系统的最底层行为。所有这些系统最近已经可以被用于多种平台。网络型入侵检测。它的数据源是网络上的数据包。往往将一台机子的网卡设于混杂模式(PromiseMode),对所有本网段内的数据包并进行信息收集,并进行判断。一般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担负着保护整个网段的任务。
对各种事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是入侵检测系统的核心功能。从技术上,入侵检测分为两类:一种基于标志(CSignature-Based),另一种基于异常情况(Abnormally-Based)。
(二)服务器端安全措施只有正确的安装和设置操作系统,才能使其在安全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下面以WIN2000SERVER为例。
①正确地分区和分配逻辑盘。
微软的IIS经常有泄漏源码/溢出的漏洞,如果把系统和IIS放在同一个驱动器会导致系统文件的泄漏甚至入侵者远程获取ADMIN。本系统的配置是建立三个逻辑驱动器,C盘20G,用来装系统和重要的日志文件,D盘20G放IIS,E盘20G放FTP,这样无论IIS或FTP出了安全漏洞都不会直接影响到系统目录和系统文件。因为,IIS和FTP是对外服务的,比较容易出问题。而把IIS和FTP分开主要是为了防止入侵者上传程序并从IIS中运行。
②正确
地选择安装顺序。
一般的人可能对安装顺序不太重视,认为只要安装好了,怎么装都可以的。很多时候正是因为管理员思想上的松懈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Win2000在安装中有几个顺序是一定要注意的:
首先,何时接入网络:Win2000在安装时有一个漏洞,在你输入Administrator密码后,系统就建立了ADMIN$的共享,但是并没有用你刚刚输入的密码来保护它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你再次启动后,在此期间,任何人都可以通过ADMIN$进入你的机器;同时,只要安装一完成,各种服务就会自动运行,而这时的服务器是满身漏洞,非常容易进入的,因此,在完全安装并配置好Win2000SERVER之前,一定不要把主机接入网络。
其次,补丁的安装:补丁的安装应该在所有应用程序安装完之后,因为补丁程序往往要替换/修改某些系统文件,如果先安装补丁再安装应用程序有可能导致补丁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例如:IIS的HotFix就要求每次更改IIS的配置都需要安装,尽管很麻烦,却很必要。
(三)安全配置
①端口::端口是计算机和外部网络相连的逻辑接口,从安全的角度来看,仅打开你需要使用的端口会比较安全,配置的方法是在网卡属性——TCP/IP——高级——选项——TCP/IP筛选中启用TCP/IP筛选,不过对于Win2000的端口过滤来说,有一个不好的特性:只能规定开哪些端口,不能规定关闭哪些端口;这样对于需要开大量端口的用户就比较麻烦。
②IIS:IIS是微软的组件中漏洞最多的一个,平均两三个月就要出一个漏洞,而微软的IIS默认安装又实在不敢恭维,所以IIS的配置是我们的重点,所以在本系统的WWW服务器采取下面的设置:
首先,把操作系统在C盘默认安装的Inetpub目录彻底删掉,在D盘建一个Inetpub在IIS管理器中将主目录指向D:\Inetpub。
其次,在IIS安装时默认的scripts等虚拟目录一概删除,这些都容易成为攻击的目标。我们虽然已经把Inetpub从系统盘挪出来了,但这样作也是完全必要的。如果需要什么权限的目录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再建,需要什么权限开什么。特别注意写权限和执行程序的权限,没有绝对的必要千万不要给。
③应用程序配置:在IIS管理器中删除必须之外的任何无用映射,必须指出的是ASP,ASP和其它确实需要用到的文件类型。我们不需要IIS提供的应用程序的映射,删除所有的映射,具体操作:在IIS管理器中右击主机一属性一WWW服务编辑一主目录配置一应用程序映射,然后就一个个删除这些映射。点击“确定”退出时要让虚拟站点继承刚才所设定的属性。
经过了Win2000Server的正确安装与正确配置,操作系统的漏洞得到了很好的预防,同时增加了补丁,这样子就大大增强了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能。
虽然信息管理系统安全性措施目前已经比较成熟,但我们切不可马虎大意,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网络安全知识、采取日新月异的网络安全措施,才能保证我们的网络安全防御真正金汤。
参考文献:
刘海平,朱仲英.一个基于ASP的在线会员管理信息系统.微型电脑应用.2002(10)
东软集团有限公司,NetEye防火墙使用指南3.0,1-3
贾晶,陈元,王丽娜编著,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第一版,1999.01,清华大学出版社
EricMaiwald,Wi1liEducation,SecurityPlanning&DisasterRecovery,2003,Posts&TelecommunicationsPress,PP.86-94
杨兵.网络系统安全技术研究及其在宝钢设备采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学位论文).辽宁:东北大学,2002
刘广良.建设银行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策略研究:(学位论文).湖南:湖南大学.2001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及特征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和相关控制措施,让计算机网络和相关设施受到物理保护,使其免遭破坏,同时,还能够有效保护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使用性。ISO将计算机网络安全定义为:“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使网络系统连续、可靠地运行,保证网络服务不中断。”网络安全包含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两部分。信息安全是指数据的可用性、完善性、真实性、严密性、不可否认性和可控性等;网络安全是指源于网络运行和互联、互通所形成的物理线路以及使用服务安全、连接安全、网络操作系统安全、人员管理安全等相关内容。计算机用户希望个人信息和商业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上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不会被电脑黑客利用窃听、篡改、冒充等手段侵犯或损害其隐私和利益;而网络运营商和管理者则是为了避免出现非法存取、拒绝服务攻击、病毒以及计算机网络资源被非法控制和非法占有等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是指使网络信息的读写、访问等操作能够受到保护和控制,禁止和抵御网络黑客的攻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已经成为了所有计算机网络用户必须考虑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2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
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开放性、互联性和共享性,再加上系统软件中存在安全漏洞和管理不完善的情况,使得计算机网络极易受到攻击,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2.1系统性漏洞
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是网络顺利运行的基础。电子辐射泄漏是计算机网络硬件中存在的重要安全隐患。它会使计算机网络中的电磁信息被泄露,从而导致信息泄密、窃密、失密。此外,计算机安全隐患还体现在信息资源通信方面。计算机网络需要不断地进行数据交换和传输,而此类活动一般会通过网络硬件设备(比如电话线、光缆、专线和微波)来实现。另外,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硬件设备自身存在的不足也会为计算机系统埋下安全隐患。从严格意义上讲,一切计算机网络和软件都存在漏洞,而漏洞为黑客提供了攻击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条件。当前,各种木马病毒和蠕虫病毒就是针对计算机网络系统性漏洞进行的攻击,所以,要重视系统性漏洞存在的客观性和威胁性,认真解决计算机网络的系统性漏洞。
2.2黑客入侵
黑客入侵主要是不法分子利用计算机网络缺陷入侵计算机的行为,主要表现为用户密码窃取和账户非法使用等。黑客入侵的方式有IP地址欺骗、病毒、口令攻击和邮件攻击等。黑客使用专门的软件,利用系统漏洞和缺陷,采取非法入侵的方式实现对网络的攻击或截取、盗窃、篡改数据信息的目的。由于计算机网络安全常依赖于密码设置,所以,一旦黑客完全破解了用户的账户和密码,就很容易突破计算机网络的系统性防御和权限限制,进而给计算机网络的合法用户带来严重的损失。
2.3计算机病毒
受到计算机病毒入侵的网络会出现运算速度低和处理能力下降的情况,进而出现网络状态不安全的情况,还会给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带来严重的威胁,部分病毒甚至会对计算机网络的软件和硬件造成致命的损伤。
3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3.1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
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经常备份数据。这样,即便计算机网络被破坏,也不用担心数据丢失会造成损失。②加强DBA和用户的安全意识。DBA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权限,选择不同的口令,防止用户越权访问。当用户需要交换信息或共享时,必须执行相关的安全认证机制。③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强化网络安全意识,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
3.2信息技术中的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保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方法之一,是目前保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其运用范围较广,能够有效地保护内网资源。防火墙是一种可以强化网络访问控制的设施,能够有效保护内部网络数据。防火墙常置于网络入口处,保证单位内网与Internet之间所有的通信均符合相关安全要求。
3.3信息技术中的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是依据某种算法将原有的明文或数据转换成密文,并传输和存储。接收者只有使用相应的密钥才能解密原文,从而实现对数据的保密。数据加密技术是信息保护技术措施中最原始、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可以分为对称性加密技术和非对称性加密技术两类。非对称性加密技术出现得较晚,其安全保护作用更强。将数据加密后,机密数据不会被简单地破译,即使黑客侵入系统,也无法破解明文,无法窃取或篡改机密数据。
3.4信息技术中的入侵检测技术
1.1计算机自身的网络安全问题所谓的网络安全,就是指计算机在进行通信网络构建的基础之上,通过一些安全技术手段来保护计算机中的硬件设施、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应用软件免受相关的破坏或者是盗窃。对这些信息资源的保护就构成了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安全保护。能够对计算机自身网络安全进行干预的因素有如下几方面。首先是主观因素。因为计算机的网络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程度没有达到一个合格的标准,因此对计算机自身的网络安全管理没有产生足够程度上的重视,同时其自身对计算机的信息保护技术掌握也没有达到一个合格的标准。其次是客观因素。在这里也包括几个重要的方面,首先是网络资源共享产生的局限性。因为网络,地球正在从以前的广阔无垠的大星球逐步缩小为一个地球村,互联网之间的资源共享可以提供给我们极大便利,但是同时也会使得大量的空当机会被提供给对系统进行破坏的黑客们。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导致网络安全信息管理的难度呈现指数形式的上涨。第三点就是网络系统自身设计的缺陷。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中包含了很多的方面,比如网络设备的选择失误,比如网络协议自身的不合理,或者是操作不当都有可能对整个计算机网络造成难以想象的隐患。最后一点就是人为的恶意攻击。黑客往往会抓住网络系统中的某几个薄弱环节进行攻击,而这种高技术含量的恶意攻击则是最难以防范的,对于网络的安全威胁是最大的。
1.2计算机信息的泄密情况计算机的信息保密问题从计算机互联网兴起的时候就一直环绕在人们的身边。尽管计算机的技术一直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各项功能也呈现指数形式的上升,但是计算机信息保密的问题却一直都是一个重大的问题。计算机的技术进步是和计算机的信息加密破解技术齐头并进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双方在计算机领域的攻防战从未停止。同时,随着计算机设备的不断提高,人们目前对相应计算机安全技术的知识储备却呈现出越来越不够用的状态。计算机的硬件和功能不断提升,但是人们对于泄密方面的知识却还停留在原地,这就直接导致了计算机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淡薄。同时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不断更新也使得计算机所对应的安全信息保密系统越来越复杂,漏洞越多,因此其媒体信息保护功能也出现了十分不完善的情况。
2信息管理环节上我们提高安全策略的思路探讨
2.1非网络构架下的解决问题思路构建首先就是我们应该从系统的基础看起,对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进行评估,并针对性的进行防护。其次,我们尽量不要针对原有的内部网络进行大规模的修补,要对原有网络自身固有特点进行保持。只有这样才可以尽量减少由于再修复所产生的二次漏洞。第三,系统应该便于操作和维护,同时自动化管理的思路也要保持住。这样可以大量降低人工操作消耗的精力成本。另外多余的附加动作也要尽可能的减少,避免“做多错多”的情况发生,降低误操作几率。第四,在使用系统的时候要选用安全性能比较高的系统实施操作,避免由于基础选择失误导致的漏洞入侵。
2.2网络安全自身的安全策略构建首先是对计算机的网络管理要进行进一步的加深。如果想要保护计算机的信息不受外部力量进行盗窃和损毁,就要从网络管理的最开头进行行动,对计算机上的访问者身份进行核实,对计算机的管理者身份进行确定,同时对计算机相关的网络制度进行明确的完善。在上网之前进行身份的确认,在上网结束之后,对使用信息进行检查和核实,对可能存在网络危害的信息也要进行删除。对于那些已经确定对网络安全造成损害的信息就要进行及时的上报,管理人员则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其次是对计算机操作人员的操作进行规范和完善,对计算机信息自身的防卫意识进行增强。首先要对相应的文件保密等级进行确定,计算机的使用人员不能把机密文件传送到互联网上进行传递或者转存,在自身保护好信息安全的前提之下要养成良好的信息保护思路。在进行机密信息使用的情况下要首先检查当前网络的安全情况,确保当前没有木马和漏洞的情况下进行机密文件的使用。在对这些信息的操作过程当中,要对操作的环境进行保护和净化,对和操作无关的网络窗口或者软件进行关闭处理,并启用安全可靠的杀毒软件进行处理。在信息传送处理完毕之后,要针对病毒进行一次彻底的查杀。在确定环境没有任何问题的情况下就可以对信息进行加密储存处理了。第三点,要对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修正和完善。
各类杀毒辅助措施什么的都是属于治标不治本的措施,真正的源头还是要在于制度的严密。要想对计算机信息的安全进行更加有效的保护,就要保证管理制度的建立严密化和体制化,对计算机的安全防范系统进行完善和规范处理,防止非许可用户对系统的非法操作和进入,同时要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在这其中尤其要注意的问题是,计算机的外部输入设备以及计算机网线输出输入的部分要进行保护,对计算机的整体运行环境状态和计算机运行的条件进行定期的整理和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和进行有效的解决,确保计算机的数据库安全问题及时处理。计算机的电磁泄露的问题是一定要解决的,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内部信息的安全防护问题,对网络信息进行高等级的加密技术实践,对资料也要进行高端的保密处理思路构建。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计算机信息高效运行的同时对网络安全管理进行提升。第四点,要对计算机运行系统进行合理和安全的设计。计算机的高效安全性的具象化表现就是一个安全的系统。如果对计算机的运行系统进行合理的优化和改善,确保计算机自身的科学性和保密性,通过非单一分段的处理方式进行信息的高效处理,同时通过物理分段和逻辑分段的方式进行局域网的控制和安全防范。对计算机的防火墙建设进行增强,权限控制的方面也要进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整体的安全。
3结论
1.1网络安全协议的安全性检测
目前,信息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各类网络安全协议不断应用于计算机通信中,对于信息传递和数据的传输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网络安全协议过程中,设计者未能全面了解和分析网络安全的需求,导致设计的网络安全协议在安全性分析中存在大量问题,直接导致一些网络安全协议刚推出便由于存在漏洞而无效。对于网络安全协议的安全性检测,通常情况下证明网络安全协议存在安全性漏洞比网络安全协议安全更加简单和方便。目前,对于网络安全协议安全性的检测主要是通过攻击手段测试来实现网络安全协议安全性风险。攻击性测试一般分为攻击网络安全协议加密算法、攻击算法和协议的加密技术以及攻击网络安全协议本身,以便发现网络安全协议存在的安全漏洞,及时对网络安全协议进行改进和优化,提升网络安全协议安全性。
1.2常见网络安全协议设计方式
在网络安全协议设计过程中,较为注重网络安全协议的复杂性设计和交织攻击抵御能力设计,在确保网络安全协议具备较高安全性的同时,保证网络安全协议具备一定的经济性。网络安全协议的复杂性主要目的是保障网络安全协议的安全,而网络安全协议的交织攻击抵抗力则是为了实现网络安全协议应用范围的扩展。在网络安全协议设计过程中,应当注重边界条件的设定,确保网络安全协议集复杂性、安全性、简单性以及经济性于一身。一方面,利用一次性随机数来替换时间戳。同步认证的形式是目前网络安全协议的设计运用较为广泛的方式,该认证形式要求各认证用户之间必须保持严格的同步时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良好的情况相对容易实现,然而当网络存在一定延迟时,难以实现个用户之间的同步认证。对此,在网络安全协议设计过程中可以合理运用异步认证方式,采用随机生成的验证数字或字母来取代时间戳,在实现有效由于网络条件引发的认证失败问题的同时,确保网络安全协议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采用能够抵御常规攻击的设计方式。网络安全协议必须具备抵御常见明文攻击、混合攻击以及过期信息攻击等网络攻击的能力,防止网络击者从应答信息中获取密钥信息。同时,在设计网络安全协议过程中,也应当注重过期消息的处理机制的合理运用,避免网络攻击者利用过期信息或是对过期信息进行是该来实现攻击,提升网络安全协议的安全性。此外,在设计网络安全协议过程中,还应当确保网络安全协议实用性,保障网络安全协议能够在任何网络结构的任意协议层中使用。在网络通信中,不同网络结构的不同协议层在接受信息长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对此,在设置网络安全协议秘钥消息时,必须确保密钥消息满足最短协议层的要求,将密码消息长度设置为一组报文的长度,在确保网络安全协议适用性的同时,提升网络安全协议的安全性。
2计算机网络安全协议
在CTC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我国高速铁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我国调度集中控系统(CentralizedTrafficControl,检测CTC系统)的不断发展,使得CTC系统广泛应用于高铁的指挥调度中。CTC系统是铁路运输指挥信息化自动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了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同时采用智能化分散自律设计原则,是一种以列车运行调整计划控制为中心,兼顾列车与调车作业的高度自动化的调度指挥系统。调度中心冗余局域网主干由两台高性能100M交换机构成,并为服务器、工作站等计算机设备均配备两块100M冗余网卡,以便实现与交换机之间的高速连接。同时,调度中心通过两台中高端CISCO路由器实现与车站基层广域网的连接,为了满足CTC系统的通信需要,该CISCO路由器应具备足够带宽以及高速端口。同时,同CTC系统的路由器与交换机之间装设了防火墙隔离设备,能够有效确保CTC系统中心局域网的安全。CTC系统的车站系统的局域网主干主要由两台高性能交换机或集线器构成,并在车站调度集中自律机LiRC、值班员工作站以及信号员工作站等设备上配备两个以太网口,以实现与高速网络通信。为实现车站系统与车站基层广域网之间的网络通信和高速数据传输,车站系统配备了两台路由器。车站基层广域网连接调度中心局域网通过双环、迂回的高速专用数字通道实现与各车站局域网的网络通信,其中,该数字通道的带宽超过2Mbps/s,且每个通道环的站数在8个以内,并采用每个环应交叉连接到局域网两台路由器的方式来确保其数据传输的可靠性。CTC系统在网络通信协议方面,采用TCP/IP协议,并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运用CHAP身份验证技术和IPSEC安全保密技术,在有效实现数据高速传递的同时,确保的网络通信的安全。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