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现代服装设计范文

时间:2022-11-09 23:34:39

序论:在您撰写现代服装设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现代服装设计

第1篇

虽然在对意象概念的阐释上中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解读,但在艺术设计领域当中并不会产生对美的差异性感知,中西方达到了高度的审美契合。在中西方服装审美意象中,对于现代服装设计具有两个方面的内涵阐述:一方面在形象思维下进行服装的艺术外部形象设计,另一方面则在意象审美的理性思维中进行服装设计,最终将服装转化为具体的表象。在满足了以上两点设计需求时,意象审美的艺术表现张力才能够更加鲜明地释放在服装设计上。而实际上设计师带着审美意象的视角进行设计,就是借助感性的、主观的、想象的设计思想将生活中的具体图像元素抽象化、象征化。与此同时,设计师还需将自身的主观情思融入到服装设计中,从而令所设计出来的服装艺术形象既有虚实统一、新奇个性的客观之象,又有能够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主观之意,这样人们更能从服装设计中感受与领略到来自设计的形态美及意象美。

二、从审美意象视角看现代服装设计

(一)现代服装设计中“象”的视觉审美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所谓“象”的视觉审美,即指人们从服装设计中获得的视觉直观感受。一件服装需要经历多道程序才能最终呈现在人们面前,而其中最主要的第一道程序就是图像设计,设计师将头脑中的想象通过画笔与纸张的碰触变为客体物象。但值得注意的是,服装设计中的“象”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形象表现,外部形象与内在形式共同构成了现代服装设计“象”的视觉审美。首先,外部形象主要指设计中的各种造型元素,包括形式要素(如点、线、色、质等),以及形式要素的物理属性(如线的粗细、色彩的明亮、质感的厚重等),这些简单的形式造型元素及物理属性在设计师巧妙的构思下被组合在一起,从而利于设计师将服装的外部形象设计出来。其次,“象”视觉审美的内在形式是指设计师在创作的过程中将所需的造型元素依据其物理属性及规律性进行重组,使得服装设计内部结构(如主次、对称、渐变等)能够符合相应的形式美准则。只有当服装设计在外部形象与内在形式两方面实现协调统一时,人们才能真正欣赏到“象”视觉审美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完美展现。现今,人们常常处于忙碌的生活状态而疏远了自然,但这种状态却越发激起人们向往自然的审美意识。于是,现代服装设计师在洞悉了人们这一审美心理之后,开始从自然形态中获取设计灵感,将已存在的自然形态进行意象化重构,进而设计出具有大自然气息的服装表象。有时设计师会直接提取自然物象中的造型、色彩、纹理等,并运用理性思维将这些元素进行有意识的重新组合,而后把重新组合的造型安置在服装外部结构上,以点缀与丰富服装的外部形象。而这种提炼与再加工恰好是为了更加鲜明地凸显服装设计“象”的视觉审美,从服装设计上让人们得到最直观的感受,从而为人们带来视觉与心理上的冲击。(二)现代服装设计中“意”的情感审美“意”的书面意思主要指人或事流露而出的情态,能够传递主体的情思。由于服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所需物,不仅能够满足人们遮羞蔽体的需求,而且还能装饰与美化个人的外部形象,因而人们对于服装具有特殊的情感。有时一个人决定购买一件服装除了其极具“象”的视觉审美之外,服装设计中“意”的情感审美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情感是一件服装设计作品精神与物质的表现载体,寄寓了设计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能够折射出设计师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这些都能够透过服装设计作品传达给人们,容易吸引到具有相同经历与体验的消费者。于是乎,设计师在进行现代服装设计时不仅需要发挥无限的创意性,而且还要投入百分百的情感,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服装所蕴含的设计情感。人类的情感其实最难以猜透与捉摸,具有复杂多样性,但依然可以大致划分为主观感受体验与客观内涵体验两种,所谓的主观感受体验是指人们从生活事物与现象中获得的情感,如自然情感、审美情感、社会情感等;而客观内涵体验即指较为抽象化的情感,如血缘情感(亲情)、亲缘情感(友情、爱情)、地缘情感(乡情、爱国)。这些不同的情感都会影响着现代服装设计的流行趋势。如唐代是一个社会风气较为开放的朝代,因而人们的审美意识也趋向于浪漫、雅致与雍容,当时唐代仕女装打破了以往封建社会时期的严谨性,“袒胸装”成为当时的流行风潮。又如在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国家中,年轻人向往自由、追求新奇,喜欢穿造型夸张的“朋克”装,以此来表现他们的反叛意识。由此可见,在现今这个善于表达的环境氛围中,服装也往往成为人们传达心情与情感的主要方式,服装的款式与色彩都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情感变化。因此,“意”的情感审美越来越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功效。(三)“意象”相融合的现代服装设计对比来说,“象”与“意”有着本质的区别,“象”注重外在的表现,而“意”则侧重内在的传递。但是,当“象”与“意”相互融合时,就会发挥其更大的表现张力,这对于现代服装设计非常重要。设计师深谙“意”“象”之间的密切关联,于是他们将对世界与生活的“意”蕴含在现代服装设计中,通过创意、个性、具体的“象”来表现与传达。因而,“意象”相融合的现代服装设计充分体现了设计师的审美意象设计理念,实现设计师对人类情感与寄托的传达,以具体的“象”来表明服装设计的目的与内涵。因此,现代服装设计已成为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并上升到更高的艺术层次,成功地从生活表象传达晋升为生活内涵探索,在“意象”融合的现代服装设计中,人们能够获得物质享受与精神情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最高的艺术境界就在于“意”与“象”的高度统一与融合。而作为艺术形象范畴的一种,现代服装设计不仅讲究服装形象的视觉审美效果,同时也追求超越外在物象的情感审美效果,从而在形象与情感上满足消费者的审美追求。实际上,“意象”的融合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两者相加与结合,设计师需要协调好具体物象与艺术形象之间的影响因素,这样才有利于既设计出具有良好形象的服装,又能够在情感上感染消费者,进而勾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因而,设计师只需抓住与掌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将想象、创新与情感融入到服装设计中,进而完美地展现服装的风格与气质,并在情感上感召消费者。当然,在审美意象的服装设计理念中,设计师应当始终树立创新意识,以突破传统服装的设计模式,在结构、造型与材质上进行深入挖掘及探索,从而设计与创造出全新的艺术形象与服装面貌。如此,融合了“意象”审美的现代服装设计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档次,能够满足大众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审美追求。

三、结语

第2篇

一、关于服装史教学

目前在服装史教学的过程当中,大部分情况下都会将中国服装历史以及西方的服装历史区分开来,将中国服装历史理解成是中国“过去的传统服装样式以及设计理念”,将西方服装历史则理解成是西方的“过去的传统服装样式以及设计理念”,而且它们都通过文字或者图像的方式来展现给学生,导致教学与现实过于遥远,而且学生也仅仅能站在历史之外记住一些文本内容,不能进入到历史情境当中,理解服装历史的发展进程。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将西方的现代服装历史作为中国的服装历史当中一个环节来进行理解。由清朝末期民国初期开始,西方的一些有特色的现代服装就已经渐渐地进入到中国当中,而且渐渐地也成为了中国现代服装的主流内容。在此基础之上,学习西方的服装历史自觉性就能够得以提升,它彻底地清除了服装的文化传承以及创新上的障碍。当前在我国各个服装院校当中的老师、学生乃至于业界设计师,对于中国服装的现代设计都存在着一定的芥蒂,很多人都认为学习西方的服装设计风格越多,就会导致自己的风格越少,这是片面的,对我国的当代服装设计发展十分不利,而把西方的现代服装历史看做是我国服装历史发展的一个环节就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这一芥蒂。

二、关于美学教学

从整体上来说,服装美学可以单独当做一门课程,不过也可以将其作为充分贯穿于服装设计的教育进程当中的通识性知识教学。当前,服装美学大多集中在对服装的形式美进行研究的工作当中,借助形式美规律对服装整体造型、服装颜色、使用面料等进行分析。这是一种将人体形态抛开的形式美。如今的服装美学,需要充分地与现代人心理相互适应,从单纯的服装形式美上升到动态形象美的层次,形象美是借助服装来为人体形态进行二次创造后所形成的新型的美感。事实上,在服装制作完成之后,其形态还没有真正地完成,只在它穿着在人体上,而且人体运动的过程当中呈现出来的形态才是服装的真实形态,此时服装的美感才算是真正地完成。仅仅从服装自身所具备的形式美无法彻底、全面地展现服装的美感。在中国的传统服装观念当中,认为衣服放在衣服架子上,体现出来的美与否是非常直观的,即便穿在人身上也只是更换衣架而已;但是在西方的服装理念当中,坚持的理念是将服装看做是人体“第二皮肤”。皮肤离开人体之后是很难谈及其美与不美的。

三、关于设计教学

进行服装设计的教学过程当中,进行效果图的绘制是比较基本且必要的一项训练,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设计思维的表达水平,不过,也正是由于表达设计思维,因此中国以及西方在设计思维上的差异也能够直观地体现与效果图当中。当代服装设计的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将效果图的绘制和服装造型实验充分地结合起来,实现人体形态再次创造。在设计教学当中,需要学生们充分地理解服装基本构成原理。进行造型实验的过程当中,学生们可以对人体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并且从多个侧面展开形态设计;无论学生们使用平面裁剪的方式或者是立体裁剪的方式,其主要针对的对象都是立体人体,且关心的内容也都是在着装之后立体的形态,令学生们充分地认识到,假如将人体平面化,就会失去很多观察角度,失去创造机会。服装需要在立体的空间以及运动过程当中对着装进行观察,且不断地进行新的理解和反复性的调整,这种设计教学,能够令学生们思维层次提升到创造和设计的层面上。而这就是西方现代服装的设计教育的成功经验。比方说,法国服装设计类院校和我国大部分服装设计类院校之间的差异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基本上都是高强度实践的课程,并融合学校内部的设计制作以及学校外的实习实践,需要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掌握成熟的实际动手的能力。

从以上三个角度进行观念上的更新和完善,对我国目前服装设计教育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借助对中西方服装的设计思维上存在的差异的总结和分析,我们需要更加积极地去吸纳现代文明的成果,反思自身教育存在的弊端,提升人才培养的力度。

作者:张庆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孙涛.中西服装设计思维差异对中国现代服装设计教育的启示[J].纺织服装教育,2013(06).

[2]冯志民.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及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J].纺织导报,2014(02).

[3]章建春,吴金燕.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启示[J].美术教育研究,2013(23).

第3篇

1.1丰富性

蒙古族地域辽阔,部落众多且风俗习惯较多,服饰的种类和数量也自然很多,这些都为其民族文化多元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因此,蒙古族是民族服饰中较为丰富多彩的民族。

1.2华贵性

蒙古族是游牧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经常会搬家,他们为了携带财产方便,会将金银珠宝等贵重首饰佩带身上,这就为服饰增添了贵气,也使得服装变得雍容华贵。

1.3文化性

蒙古族袍子上绣制的图案是具有本民族特色且能展现其独特的地理风貌、民俗习惯的各式图腾,颜色鲜艳、做工精美,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

1.4实用性

蒙古族的服饰具有较强的使用性能,袍子是蒙古族人们白天晚上常穿的服装,其在白天主要起遮体装饰作用,夜晚起着御寒作用。脚上穿的厚且结实的蒙古靴子可以避免蚊虫叮咬和被荆棘刺伤。束在袍子外面的腰带有束紧腰身、保暖御寒,保护内脏在长时间骑马颠簸中不致于受到损伤的作用。

2蒙古族服饰元素

蒙古族一个年代久远的民族,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在历史的演变中逐渐形成了专属自己的服饰特性,丰富性、华贵性、文化性、实用性和艺术性,除此外,其在款式造型、面料、镶边和绣花艺术等设计方面也有着独具一格的特色。下面主要就蒙古族服饰中这些元素进行简要分析。

2.1款式造型元素

蒙古族服饰以袍为主,其种类主要有直身、连袖、大襟、短袍和有断腰结构袍服,以及不同种类的坎肩等,这些袍和坎肩的共同点是都是H型的。其中直身袍与中国传统服饰的平面结构类似,前后片在肩袖位置处连接,袖子结构肥大,受面料条幅的限制,前后中心线是拼接而成的。蒙古袍下摆有宽松和摆量较小的两种,下摆较小直身袍为便于活动会设置下叉,断腰结构的蒙古袍下摆较为宽松,腰间有密褶,活动起来也较为方便。蒙古袍总体造型特点宽松舒适,款式特点是简洁流畅且色彩艳丽。

2.2镶边和绣花元素

镶边是蒙古族服饰中较为传统的元素,主要用来装饰领、袖、大襟、垂襟、开衩和下摆等部位,镶边面料主要有大绒、绸缎、棉布和不同种类的毛皮。乌珠穆沁袍服的镶边工艺种类繁多且色彩艳丽,因年龄而异,一般的袍服采用的是三指宽的大绒或库锦边,年龄稍大人的袍服以素雅舒适为主,常镶嵌一指宽的黑大绒或青大绒。察哈尔袍服常会在大襟、领座、领边、袖口、下摆边缘镶嵌单边,且袍身与镶边的色彩相对应,尤其是年轻女性的袍服表现得较为明显。阿鲁科尔沁皮袍上一般会镶有青色的宽边或大绒宽边,绸缎袍服上会镶库锦边。蒙古族的绣花艺术也比较独特,主要有刺绣、贴花、盘绣等,特点是色彩鲜艳对比强烈且图案装饰性比较强,一般会绣在袍子的边缘、袖口、大襟、帽子边缘和靴口处。

2.3面料

现在的蒙古族服饰中运用最多的装饰材料为库锦,其是利用聚脂薄膜和不同金属图层仿制而成的化纤面料,与传统的锦缎、皮革和棉布面料相比色彩鲜艳、物美价廉,符合现代化服装设计标准,更能满足时展需求。

3蒙古族服饰元素在现代化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民族元素在现代化服装设计中运用的例子较多,但如何将独具一格的民族元素合理地运用到现代服装中并使其与之融为一体是当代服装设计师尤为关注的问题。需要服装设计师在运用民族服饰元素过程中,对选定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方面内容进行详细的了解,将民族文化内涵和服饰元素与现代化服装设计需求融汇在一起进行服装设计。

3.1蒙古族服饰元素与现代服装融合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材料的不断出现,世界服装界的设计理念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民族设计师应该借助新的设计风,在吸收和利用传统服饰的精华和先进科技技术基础上,时刻掌握时尚信息,将民族服装设计进行拓展,使蒙古族服饰鲜明的服饰特色以时尚的形式展现在世界大众眼前。下面就蒙古族服饰元素在现代化服装设计中应用优势进行分析。在继承蒙古族传统服饰元素特色的基础上,要吸收世界流行服装的设计理念,大胆地对民族服饰局部或特色元素进行夸张设计,使设计出来的服装能将蒙古族服饰简洁、大方、舒适、大气、休闲和流行的特点展现出来。如,在以蒙古族女袍子下摆元素为基础的现代化服装设计中,可以提取其连衣裙和百褶裙元素,使新设计出来的服装上部更加修身,下部更加宽松张扬,以彰显年轻人的青春活力。服装的袖口处可以结合现代化服装流行趋势对原有的袖口进行改造,贴上毛边面料或蕾丝,或对其袖口进行夸张,以显示年轻人对自由和梦想的追求。在现代化坎肩的设计中,可以在蒙古族坎肩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牛仔上衣和露脐装的特点并对其肩部进行适当的夸张,以彰显年轻人自由、洒脱、潇洒的一面。

3.2蒙古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表现

蒙古族服饰元素在现代化服装设计中运用的例子相对较少,从运用效果来看,其大体可分为三方面:一是在蒙古族传统服饰款式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制作,再融入现代化服饰款式设计元素进行造型,服装成型后人们能通过服装看出蒙古族的服饰元素;二是现代T台中夸张运用蒙古族服饰元素中艳丽的色彩,将蒙古族粗狂野性的魅力以服装的形式展现在服装中;三是将皮革服装和皮靴元素运用到服装中,使之与时尚的服饰面料混搭在一起,彰显现代服装风采。某国内服装品牌时装展示过程中,一墨绿色风衣选取的是蒙古族民族服饰有的腰带和盘扣元素,墨绿色丝光面料袖口、腰带和衣兜部位都绣有蒙古族特有的图腾,在彰显该款风衣端庄华丽同时,也能将蒙古族服饰的高贵典雅显露无疑。服装大师杰里米•斯科特一服装作品选取的是巴尔虎蒙古族的发饰元素作为服装设计要素,他先对原有的蒙古族发饰进行变形,然后大胆地运用蒙古族常用的红色和橙色并将其作为主色调来进行设计,使得游牧民族特有的野性得以展现的同时,也将现代化服装时尚信息展露出来。

4结束语

第4篇

1.发展阶段

最原始的云纹是一种刻在器皿上的很简单的几何图案,但因为时代比较久远,所以专家学者无法断定当时的旋纹是否有“云”的指征意义,但是仅从形态上来看,现代的云纹与远古时期简单几何图案存在一种很明显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楚汉云气纹、先秦卷云纹、商周云雷纹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旋纹。很多人都把多见于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云雷纹作为云纹最早期的形态,其在以后云纹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鼎盛时期

我国云纹运用最广的是汉代,这个时期也是云纹形态最丰富和最生动的时期,出现了很多新的云纹形态,如云气纹、卷云纹、云兽纹等。其中卷云纹在云雷纹的基础上对其结构元素进行简化,将原有的结构模式打散,形成了新的云纹形态,然后又在卷云纹的基础上形成了云气纹。云气纹不仅保留了卷云纹中的勾卷形态,还出现了“云尾”,这在纹样构成中起到了加强力量和速度的作用,增强了汉代云气纹的气势,使云纹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

3.成熟时期

唐朝出现了朵云纹,并且一直流行到了宋代,直到元代,朵云纹才有了新的变化。时展的过程中人们的审美也会发生变化,所以朵云纹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于是元代对朵云纹进行了小小的创新,加强了构形元素的运用,出现了叠云纹。这种云纹呈面状铺开,一般是由层叠茂密的勾卷云头和弯曲流畅的排线云躯构成。这个时期,云纹形态在原有的基础上结构逐渐变得复杂、造型日益丰厚、形象日趋细腻,达到了云纹形态发展的成熟时期。

二、云纹在现代服饰中应用的现状

1.作为设计语言应用范围广泛

我国服装设计因为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都是围绕中国传统元素展开的。特别是云纹图案,因为云纹图案不仅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还有着很美好的寓意,所以在中国传统服装设计中被广泛运用。随着近几年“中国风”的兴起,云纹图案也被运用在了国内外的礼服设计中,如很多外国演员喜欢在自己的丝绸礼服上加入精美的云纹图案,以增强时尚感。不仅如此,近几年在人们的日常服装中,云纹图案也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苗头,如外套、连衣裙、内衣等都大量运用了云纹图案进行点缀,利用云纹图案独特的内涵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如,内衣中云纹多以印花和蕾丝的形式出现,以体现女性温柔优美的韵味;在连衣裙中运用云纹图案能显示出裙子特有的时尚感。还有很多男士外套在原本休闲的基础上加入了云纹元素,使服装看起来更加精致,使着装者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

2.设计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因为云纹图案的内容逐渐增多,所以在现代服装中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而最受消费者欢迎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即浮雕刺绣法和印花法。这两种方法运用得最广泛的原因是:刺绣法以针进行勾勒,用绣线将云纹图案表现出来,使得云纹图案更加具有立体感;印花法利用现代的印染技术,使云纹图案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除此之外,云纹表现形式的多种多样还体现在服装的整体格局上。云纹在现代服装中的布局形式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平铺布满式、主题式和边缘式。其中运用最为普遍的就是平铺布满式,这种方式大多以连续纹样或者重复纹样出现,喻示富贵吉祥,而且能给人一种开朗、大方、优雅的感觉。主题式的应用一般会以单纹的样式出现,图案以龙凤为主,大多是一个完整的图案且位于比较明显的位置,如胸前、肩部、腰部或臀部等。边缘式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在领口、袖口或者开衩边缘出现一些用于装饰的花纹图案,如如意大镶边旗袍,借以显示出穿着者的温柔、内敛、含蓄与端庄,突出穿着者整体的美感。

三、云纹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发展前景

1.对云纹图案中纹样的造型进行创新

现在的传统纹样运用还是遵循以往以龙凤、牡丹、神兽、人瑞等具有吉祥寓意的事物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随着现代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很多传统纹样不能与现代服装很好地融合,对于云纹图案纹样的应用也仅限于对其表面图案的重复与印制,很难融入现代服装并获得更好的发展。所以设计师应该在原有纹样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及流行的文化对云纹纹样进行改造,展现云纹独特的魅力,让其以更加现代时尚、更加独特的艺术形态出现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进而展现一种全新的艺术风格。

2.改变传统用色观念

我国几千年来形成了以传统五色为核心的用色体系,这一点在传统服装中体现得最明显。随着现代服装行业的发展,我国很多服装设计师受到西方观念的影响,改变了传统的用色观念,开始选用黑、白、灰等颜色进行服装设计,所以云纹图案也应该打破固有的用色观念,改变原有的用色模式,多融入一些符合现代人审美品位的流行色彩,赋予其全新的时代气息,这样能促进传统的云纹图案与现代服装设计更好地融合。

3.注意与现代工艺技术、材料的结合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并且给设计师带来新的设计创作灵感。原有的云纹在服装中多以纺织、刺绣等形式出现,现代服装设计中可以将新技术、新工艺与云纹图案的应用相结合。另外,在运用过程中还要注意与服装面料、工艺裁剪相结合,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发挥云纹带来的不同的视觉效果。如,男士外套中将传统的龙纹图案装饰在轻薄舒适的棉质面料中,给整件衣服带来休闲时尚的感觉;很多高级女装中云纹一般被用在混纺面料中,这种面料最初给人的感觉是材质厚重,但是经过云纹图案的装饰又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效果。

四、结语

第5篇

【关键词】运动服装 演变特征 发展趋势

体育运动已成为当今大众时尚和健康的休闲方式。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体育运动赛事的举办和转播,都刺激和推动了运动服装市场的发展。传统的运动服装从款式、面料和色彩等方面都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新颖、大方、舒适的运动服装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款式、色彩、面料与时尚设计元素的融合已成为运动服装设计的发展主流。

一、现代运动服装的起源与变革

运动服装是运动对着装功能的需求而出现并发展的。在古希腊时代,人们把身材健壮、肤色黝黑作为美的标准,参加竞技的勇士在竞技场上比赛时无一不是上阵,这种不着任何服装来表现美的运动方式,是世界运动史上独有的现象。

二、现代运动服装的设计特性

(一)款式的适应性。运动服装的功能性要求其在款式设计中以便于运动为主,尽量减少装饰物,最大程度体现出运动时的舒适性和舒展性。同时款式要求根据不同的运动形式具备不同的专业性和功能性。“比如泳装、滑雪服、赛车服、体操服、健美服等要求服装设计具有良好的承托力和修饰曲线的功能,同时要求服装具有良好的延伸性和恢复力,而赛跑运动员则要求其运动短裤具有一定的服装压迫力,用以改善肌肉状态。”根据运动的专业性和功能性所设计的款式符合运动要求,可明显提高运动成绩。

(二)色彩的协调性。运动服装的色彩一般都是依据该项目的特点和环境来设计,一般以高纯度和明度的色彩作为主色,配色要求对比醒目。比如在短跑等需要爆发力的体育项目中,运动员一般穿着鲜艳或对比色强烈的服装,能够增加兴奋感。在自由体操比赛项目中,运动员经常穿着明度高的淡色服装,会让人产生轻盈的感觉,而体操动作的轻、飘、高、落地稳正是获得高分的关键。

(三)面料材质的适应性。各种体育运动项目之间的差异,对运动服装面料的功能要求也不尽相同。基本上需符合以下几项要求:

1.机械性和防护性。运动服装面料需要具有与运动量相适应的拉伸复原性、抗磨损性等不可缺少的机械性能。另外,运动服装必须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能,保护运动员运动时的安全,如在关键部位使用特殊材料和工艺等。

2.舒适性和耐用性。运动服装要求穿着必须舒适运动员才能发挥更好的水平,如“针对身上的发热点使用不同的面料和工艺手法,使运动服装有更强的散热效果。例如腋下部位可拼缝网眼布料,增加透气性。运动服装的面料要具有耐久性机能,以保证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时,面料性能和材质的性能不变。”

3.穿着使用的功能性。现代运动服装的设计越来越注重功能性的需求。运动服装一般都具有防水、透气、保暖、耐磨和易清洗等特点。另外,为了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科研人员根据不同运动的对运动服装的特殊要求,研究设计出高效能的服装。比如“鲨鱼皮”游泳衣就是利用服装的高弹性面料而达到减少水的阻力而达到提高比赛成绩的目的。

三、现代运动服装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产品结构的多元化。时代的变革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观、消费观变得越来越纷繁多样,这也使得运动服装的发展趋势趋向多元化,专业运动服装与休闲运动服装之间的界限趋向模糊,现代运动服装设计将功能性和时尚性相结合,既要充分考虑运动服装的性能和运动的要求,又要适合穿着者的要求,结构合理且时尚靓丽。

(二)运动服装功能性面料的开发和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型高性能人造纤维面料的问世,使运动服装面料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乃至推动了体育运动的发展。借助高科技手段,不断开发和增强运动服装面料的功能性,是当下运动服装设计和开发的重点。

1.提高面料的防水透湿性。良好的透湿性是运动服装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运动服装排汗导湿的功能能够保障运动员在降低体温的同时消耗最少的能量,从面增强耐力、提高成绩。同时防水性也是运动服装的基本要求。现在大多品牌运动服装都选用吸湿排汗性优良的面料,做到既防水又不阻碍运动产生的湿气的散发。“目前市场中该类面料大多一是由高支高密纱线织成,其一方面可以阻止水分子从外界进入,另一方面又允许体内的水气散发到外界;二是采用泡沫聚四氟乙烯薄膜,水汽可以通过薄膜散失,而液态水则无法穿过。”

2.开发面料的保暖透气性。在新型纤维面料问世之前,保暖性是与织物厚度密切相关的,冬季运动项目要求运动服装必须要有良好的保暖透气性,但厚重的面料不利于进行运动。所以开发面料的提前条件是既要保暖又要轻便。“现代技术在涤纶等合成纤维纺丝液中加入含氧化铬、氧化镁、氧化锆等特殊陶瓷粉末或碳化锆粒子,特别是纳米级的微细陶瓷粉末,它能够吸收太阳光等可见光并将其转化为热能,还可反射人体自身发射出的远红外线,因此具有优异的保温、蓄热性能。” 又如利用高科技工艺将涤纶纤维的内部做成空心多孔,外部做成螺旋卷曲状,既有良好的保温作用,又能保证面料的质地轻盈。

3.开发面料的接触舒适性。棉、麻等天然性纤维织物具有良好的亲肤性,但如果完全用棉、麻制成运动服装,则具有重量大、摩擦大、柔韧性差等缺点,难以帮助运动员取得好成绩。而人工纤维面料也存着吸湿性转差的缺点。通过长期的开发和探索,科研人员找到了一种新方法,把化学纤维加工成异型截面,增加了它的抗弯模量,即使在运动员大量出汗后也不容易贴身,大大改善了运动服装的接触舒适性。

4.实现面料的适当压力性。竞赛运动员的运动短裤要求有一定的压迫力,塑造和改善肌肉的状态,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高弹力面料制做的运动短裤,如高弹力莱卡可实现适当增压的作用。“医学研究证实,含强力莱卡的服装可提高运动员的体力和耐力,明显减少引起肌肉疲劳的颤动,在整个比赛过程中都能保持最佳状态。另外,穿着强力莱卡服装可使运动员集中注意力,提高运动的准确性和效率,而且具有更佳的舒适感、更高的延伸性、更好的回复性,给身体柔软的承托,真正兼备舒适和修饰体型的作用。”

第6篇

后现代主义源于20世纪60年代,它在20世纪70―80年代在设计界掀起了轩然大波。后现代主义是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广泛地体现于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设计注重地方传统,强调借鉴历史,同时对装饰感兴趣,认为只有从历史样式中去寻求灵感,将传统符号与现代手法结合,才能使设计为时代所接受。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男女服饰变化迅速而繁多,总体上呈现的趋势是多样化与个性化两大特色,这种变化与后现代主义思潮提倡的多元、复杂的符号语义有很大关系。

二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生活中出现的民主化倾向使服装业从等级化、制度化的规范中解放出来,趋向于大众化和平民化。现代社会的流行就是大众化的流行。这一时期的特征是高级时装向大众时装发展,高速的多功能机械设备和电子计算机在制衣工业中的应用,促进了时装成衣化的生产,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性的要求。商品化生产是这一时期时装发展的重要依托。

在男装方面,除了传统的西装之外,夹克衫、牛仔服、运动衫等普遍流行起来。女装也改变了过去的单一裙装,战后社会职业女性人数迅速增长,实用性较强的女子职业套装便流行起来,筒式裙、管式装、短裙乃至超短裙也出现在公众场合。

20世纪60年代,更出现了嬉皮士装、紧身弹力装、乞丐装、湿装(weet look)、圣特洛普装(ST•Trop Style)、比基尼泳装等等。许多著名时装大师在这一时期大出风头,成为世界知名的时装设计风潮引领者,圣•洛朗、皮尔•卡丹、加拉班尼、玛丽•奎特、乔治•阿马尼、三宅一生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20世纪70年代,服装设计界曾经因西方社会经济萧条的影响,出现了一部分旧形式的复兴潮流。如牛仔服、喇叭裤、夹克衫、皮革服装开始走红,多用衫受到追捧。一部分青年人走上服装要求极端个性化的道路,纹面、剃发以及故意穿上破烂肮脏的服装招摇过市以求引人注目的朋克一族成为一种时尚。

20世纪80年代以后,服装潮流具有变化节奏更加迅捷、样式原料更加多元以及传播速度快、流行面广等特点。后现代艺术思潮在服装领域的广泛渗透是形成这些特点的重要原因。至于具体服饰的变化,也体现为古典风格的回归、华丽高档与朴素简便的兼容、丝绸与纯棉原料广受欢迎,极其紧身与极其宽松样式的流行等倾向正好与后现代主义设计潮流相吻合。

二、孔雀革命――男装的变革

战争期间,男装被军服所取代,单调而统一。战后因忙于职业劳动,工作服和职业装取代了军装,样式单调,色彩灰暗。直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和科技进步,出现了种种新的艺术流派,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人们在穿着上也显露出追求个性和多样化的兴趣。

1967年,美国最大的化学工业集团杜邦公司为推销其化学纤维物打出了一条宣传色彩绚丽、图案醒目的化纤男式衬衫的广告。这则广告采用比喻的手法,用美丽的孔雀为图案,将雄性孔雀在求偶时张开尾羽的动作纳入画面。广告的解说词中说道:“雄性孔雀尚且开屏显美,我辈男士何必恪守灰暗的衣装。”这则广告的普遍流行掀起了男装的革命,一改过去男装单调灰暗的传统,出现了款式、布料、色彩、图案的全面改革。由于这场变革和这则以孔雀为题材的广告有关,因此被称为“孔雀革命”。美国国会议员迪希特博士在这场革命中为男装改革大力鼓吹,因而在上流社会也得到响应。

化学合成纤维在20世纪50年代即已投入市场,60年代迅速普及,它以石油沥青为原料,生产批量大、价格低廉,印染色彩丰富,在普通市民和低收入人群中颇受欢迎。20世纪70年代,更出现了模仿羊毛织物、丝绸、尼绒等质地的化纤制品,它们具有定型效果好、洗涤不变形、易干、价廉等优点,所以在服装面料领域一度大受青睐。

除了花衬衫之外,孔雀革命中最重要的男装款式便是牛仔装。这种至今仍在青年中广受好评的款式,本来是西部淘金工人的工作服,它的发明人是原籍德国巴伐利亚的裁缝李维•斯特劳斯。“牛仔”是指美国西部德克萨斯州牧场主雇佣的放牧骑手,他们的勇敢、骠悍在西部民间故事中广为流传,后来成为许多好莱坞西部探险片、匪警枪战片和游牧故事片的主角,得到年轻人的爱戴。这些骑手们的服装多以厚质的布料和皮革做成,细裤腿,紧身背心、遮阳帽和有短穗的上衣。1850年,在德克萨斯的金矿区开成衣店的李维•斯特劳斯,用帐篷布仿照西部牛仔骑手服的样式裁制结实的工作装,深受淘金工人的喜爱。1874年,他又在这种服装上增加了金属铆钉作装饰,形成了牛仔装的基本形态。直到50年代,这种牛仔装仍然只是在年轻人和体力工作者中流行,在东部社会和上流社会则常遭白眼。如贝克保险公司就规定,不许职员穿牛仔装上班。到了60年代,牛仔装突然流行起来,它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由美国年轻人勇敢地把它带进西方社会的各个角落。

60年代美国艺术界出现的那些离经叛道的后现代艺术流派和设计潮流特别符合年轻人的逆反心理,青年人以穿牛仔装来标榜自己蔑视权威和陈旧传统的反叛精神。

60年代牛仔装流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好莱坞电影的作用。著名电影演员马龙•白兰度主演的电影《欲望号街车》中,男主角是一个离家出走的青年,他和他的伙伴穿的是T恤衫、皮夹克和牛仔裤。电影在青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影片中人物所穿的服装便迅速被模仿而广为流行。到了70至80年代,牛仔裤更是越过大西洋涌向欧洲,同时,在亚洲的许多地区如东南亚、香港、日本也普遍流行开来,并且形成一些著名的名牌商标:“苹果”、“比利”、“牛头”等等,有人惊呼:全世界的青年都被“牛仔化”了。

在世界时装中心法国,60年代流行的服装是圣•特洛普装,它因发源于法国南部的海边城市圣•特洛普而得名,这里是度假胜地,来自国内和国外的旅游者带来了四面八方的服装样式。时装设计师们利用这个有利的条件,推出独树一帜的新式样,它们大多是多元符号的拼合,但反过来又成为领导潮流的新式样。60年代末,这里成为法国时装生产的中心城市,人们称来自这里的服装样式为“特洛普式”。

这时期的男装还盛行一种皮革与织物相结合的上衣,其样式类似夹克或猎装,但大多以肩、胸、背部贴缝皮革,其他部位用方格式彩条尼绒组成,被称为“湿装”,意指感觉好像衣服已经潮湿的样子(另一种说法为可在小雨或多雾天气防雨防潮湿)。

“嬉皮士”运动对服装的影响也表现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男式服装变革中。嬉皮士是指美国社会出现的一批对社会成规持批判态度的年轻人,他们以玩世不恭的态度追求一种放荡不羁、我行我素的生活方式。为了表示对世俗的反抗,他们穿着奇特、发型怪异,并且服用麻醉剂和迷幻剂,出入酒吧和低级娱乐场所。在这些人的影响下,美国社会出现了一批独特的艺术家,他们远离常规,使用嬉皮语言(属于爵士歌手和垮掉的一代人的语言),汇聚于旧金山咖啡馆和爵士酒吧集中的“北沙滩”地区,一些著名的店铺像“画廊咖啡店”、“共存烤面包店”、“爵士地下室”都位于这里。一些艺术家回避了常规艺术材料和技巧,他们立身于龌龊的现实物质世界,只是靠简单的自发性创造获得成功,突出了现时的生活状态。借用嬉皮士的语言来说,这种艺术被称做“恶俗艺术”,意思是粗俗的、世俗的,但常常是有力而天然地撼动了“高雅艺术”的固有地位。

嬉皮士的服装及其恶俗艺术启发了服装设计师的灵感,一些由名师设计、名厂生产的“嬉皮士式”服装应运而生,英国有家名叫“BIBA”的时装商店便专门供应奇装异服,以迎合嬉皮士们的逆反心理。到了70年代,嬉皮士中的极端分子更发展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在美国、法国和德国青年中出现了一批名叫“朋克”(PUNK)的角色,他们以独特、怪诞和令人难以理喻的打扮公开出现于公众场合。他们剃光头,或者在头顶中央留一绺鬃毛般长发,并且竖立在头顶上,这种头发还经常被染成红色、蓝色、黄色,甚至绿色等怪异模样。他们还在脸上涂绘眼圈,或者在嘴、鼻和腮部绘出怪异图案纹样,类似土著人所为。至于服装,则自己创造了一种粗陋的“朋克装”,圆领衫、紧身裤,在胸前和后背上随手写上一些怪诞的字句,或者画上一些莫名其妙的图画,开80年代“文化T恤衫”之先河。

80年代男子服装的特点是“机织羊毛衫”的兴起,这是计算机技术得到普及之后出现的新潮流。一种以计算机控制的可从事针织、刺绣、织毛衣等多种简便机器普及到每个家庭,这类毛衣式样大多宽松自由,图案变化多端,雅俗共赏、贵贱皆宜,受到普遍欢迎。

三、奎特夫人与女装革命

玛丽•奎特是20世纪60年代时装界的著名人物。她于1934年出生在英国威尔士的阿伯拉特维斯,父亲是一位教师。她于16岁到伦敦就读于伦敦的戈德史密斯学院。毕业后,在伦敦颇有名气的经营女帽和头饰的丹麦人埃里克开设的公司工作了两年,主要为这家企业设计女式帽子,其消费对象主要是少女。当时,少女的服装并不被人注意,常常和母亲的衣着没什么两样,正如奎特夫人在其回忆录中所说:“我时常希望年轻人穿上她们自己所喜爱的服装,它不是古板过时的,而应该是真正20世纪的青年女装,但是,我知道,这一工作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50年代,时装业处于战后恢复期,正酝酿着改革战时单调质朴的服装格调。奎特夫人注意到生活方式已经出现了多样化倾向,旅游、运动、社交成为蒸蒸日上的新兴产业。这时,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教授加兰女士发起了一场“青年女装运动”,她认为当时流行的高级面料和礼仪服装不符合当代生活方式多样化的要求。加兰女士的这些思想对奎特夫人影响至深。1957年,奎特夫人和她的丈夫在伦敦英王大道开设了一家名叫“市场”的妇女时装用品商店,受到广泛欢迎。奎特夫人推出的第一种款式就是引起社会广泛争议的“迷你裙”,她为这种裙子的流行向青年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口号――“剪短你的裙子” ,它和男装中的嬉皮士装组成一对,成为60年代时装潮流的最尖端,也是青年人最喜欢而社会舆论争议最强烈的款式。

迷你裙又称超短裙,在古代希腊的男子服装中就已出现过。奎特夫人正是受到古希腊瓶画、罗马壁画、雕塑作品中的战士和少女的短褶裙的影响并结合当时的时尚元素而设计出来的。奎特夫人设计的服装具有舒适、简洁、方便、运动自如、开放的特点,就此而言,这些原则是服装现代化的主要方向。

70年代,取代迷你裙的新女装款式是在美国兴起的“热裤”(Hot pants),这是一种与男子服装中的西式短裤相对应的女式短裤,紧身,长度只及大腿上半部,上身配之以露出肚皮的短上衣,或做工精致的花夹克衫,也有的流行长下摆薄料衬衫,将前摆打成一个结,贴在肚皮的脐部,就这样出入公共场所令社会人士瞠目结舌。

到了80年代,女装男性化成为一种时尚,即所谓无性别服装。青年女性穿着可扫地的喇叭裤和西服衫,甚至前裆开口的男士裤和夹克衫也十分流行。

尽管服装一直存在着多样的潮流和风格,但是许多服装设计师的创意作品与后现代主义理念十分合拍。如法国服装设计师戈尔捷兼具摇滚歌星、通俗音乐学者和手工艺泰斗身份于一身,他于1976年推出粗犷的超短男皮夹克配以显示娴雅女性的芭蕾舞短裙,内衬古朴轻柔的长裙,腰间系层层绸带,效果令人惊叹。稍后,他又设计了内衣外穿的样式并风靡欧美。20世纪90年代以后,他从印度和中国获得设计灵感,又以其新奇、怪诞而又充满欢乐的鲜明个性吸引关注。

总之, 后现代设计思潮深刻地影响着服装设计的走向,它为服装设计提供了坚实的哲学理念、美学基础和文化内蕴, 二者相互促进,兼容共生,可以预言未来的服装设计无论如何变化,都必然打上鲜明的时代文化烙印,它和时代的审美倾向必然融为一体。

参考书目:

1. 朱铭等:《设计家的再觉醒》,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版。

2. [美]乔纳森•费恩伯格著,王春辰、丁亚雷译:《1940年以来的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 邬烈炎、袁熙:《外国艺术设计史》,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第7篇

1.装饰艺术概述

装饰一词泛指艺术修饰,在西方,装饰一词起源于17世纪中期,而在中国,这个词的出现更为久远,早在5世纪到6世纪,对于依附于某一主体的绘画或雕塑工艺,统称为装饰。这一艺术形式不仅仅包含追求形式美感的装饰艺术,也包括了抽象性和象征性的因素。这是比较广义的概念划分,对于装饰一词的狭义定义是指一件事物按照形式美的规律来对艺术对象进行抽象、变形或者加工整理,从而使其产生形式美的一种艺术风格,其中,这些艺术加工运用到了平衡、秩序、韵律、节奏、统一等的形式法则。

2.服装设计概述

服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了美学、心理学、材料学、市场学、工程学、文化学以及色彩学等。服装设计是一项系统的过程,从对设计对象的构思到实际图像的绘制,再到效果图的完成,最后到服装的剪裁、缝纫等一系列的流程,都是服装设计里面的范畴。其中最重要的是,服装设计不等同于普通衣物的制作,它在实用性的基础上要求个性化,要求设计者设计出集实用、美观与个性化于一体的服装。

3.装饰艺术与服装设计的关系

装饰艺术在某种程度上依附于服装设计,因为它要依靠服装这个载体来展现自己的美感,如新时期时期彩陶器上面的装饰都是经过夸张变形之后的图形,这些装饰艺术为彩陶器增添了艺术美,在服饰的装饰上亦是如此,特别是发展到现代,装饰艺术与服饰设计更加密不可分,服饰脱离不了艺术装饰。

二、装饰艺术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1.装饰艺术对服装设计观念的影响

艺术家在创造作品时,先是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素材进行加工制作,最后完成艺术或文学形象的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所动用的思维活动则是形象思维的活动过程,在人类历史千百年的流变中,服装设计的灵感来源丰富多样,有生物学的因素,也有传统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缩影,因此,装饰艺术对现代服饰设计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包括一些夸张的造型、艳丽的色彩、环保理念等现代思维方式。

2.装饰艺术对服装设计实践的影响

现代服装设计师在灵感的来源上不再局限于自然事物和传统抽象思维,在实践过程中,更多的是运用装饰艺术中的灵感,比如中国的龙图腾、摩洛哥的靠垫、巴布亚的屏风,这些意象直接成为现代服装设计师的取材来源,这种直接现实性也是现代服装设计的一大特点,但是究其根本,还是因为装饰艺术的发展充分成熟,灵感的来源能够直接作用到服装设计中,在当下大热的豹纹图案、复古军用鞋上面,设计师们在用装饰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三、装饰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1.装饰艺术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对人的感官影响直接而鲜明,因此在服装设计中对色彩的运用于把握是一项重大的课题。色彩具有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其自然属性比较固定,因为基于人类的生理属性,在对颜色的反馈上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但是其社会属性则会随着历史文化的变迁而被赋予不同的内涵,甚至在不同的地域间,其意义也不尽相同。这就造成了色彩在装饰艺术运用上的丰富性,特别是在服装设计上,色彩的运用影响到了服饰的视觉效果、心理效果和文化特征。

2.装饰艺术材料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服饰的材料选择上面也在不断出现新变化。从最初的动物皮毛、树叶草皮等就地取材的原料选择,到如今的棉、麻、丝绸、雪纺、牛仔、呢绒、皮革等等材料,这极大地丰富了服装设计的选择性,而装饰艺术上的材料也发展为金属、石器、木材、贝壳、绳索等,这些材料因为自身天然属性的特征,在装饰艺术中呈现出诸如透明、粗糙、莹润、奢华、细腻等视觉效果,通过装饰艺术对现代服装设计的思维进行重组,创造出富有个性和时代感的作品。

3.装饰艺术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广义图案是指某种器物的造型样式、结构色彩,而在服装设计中,图案则专指设计艺术中的装饰纹样,它包括了几何图形、人像、花卉、动物、风景以及其他抽象的图形,这些图案以或规律或杂乱的形式布局在衣物上,造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特殊的艺术魅力。得益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服装设计中对于图案的应用技巧更为灵活方便,由此衍生出多种多样的服装图案,为现代服饰文化增加了丰富性。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