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二胡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2-03-10 05:22:09

序论:在您撰写二胡学习计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二胡学习计划

第1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6年4月~1997年10月共收治了50例ALL患儿。男36例,女24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6.3岁。高危ALL16例,标危ALL34例。按国内白血病诊断标准[1]诊断。

1.2 治疗方法 采用1993年4月北海会议制定的《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修订草案)》方案[2]。

1.3 治疗结果

1.3.1 诱导缓解(VDLP)方案:50例ALL患儿经过VDLP方案诱导均在1月内完全缓解(100%),其中20例于诱导2周内缓解(40%),4例患儿化疗早期出现出血和感染(8%)。

1.3.2 巩固治疗(CAT)方案:50例ALL患儿中4例(8%)在巩固治疗结束1周后骨穿显示原淋+早幼达6%~7%。

1.3.3 HDMTX+CF治疗:40例行HDMTX+CF(大剂量氨甲喋呤+四氢叶酸钙)治疗。3例(7.5%)在用药3~5d出现过敏反应,其中2例经治疗好转,1例放弃治疗。

1.3.4 早期强化(VDLP、Vm-26+A)方案:37例中5例在用完后出现乏力、脱发等,其中2例因其他原因在早期强化后3月未口服药物维持治疗,骨穿仍显示完全缓解。

2 护理体会

2.1 减少病原体入侵机会,预防感染

2.1.1 环境及个人防护: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单位病床占地6~7m2,2次/d紫外线及消毒液做室内清洁消毒,餐后、睡前用口泰漱口,1/5000高锰酸钾早晚坐浴一次。有口腔溃疡者涂维生素E油以促进溃疡面愈合,肛周破损者除坐浴外用消炎油膏涂抹肛周及,局部还可用烤灯照射,以保持局部干燥,促进创口愈合。加强皮肤清洁和饮食卫生,严格陪护探视制度、治疗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化疗前清除急慢性感染灶。

2.1.2 骨髓抑制期特殊防护:有条件者住单人间,短程口服抗生素如磺胺。大剂量静点丙种球蛋白2~3d,酌情应用惠尔血、输血或血小板等。

2.1.3 积极抗感染治疗:粒细胞减少期无原因体温高于38.5℃,持续3d以上者须用足量、强效联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2.2 输液的管理 静脉化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化疗药对血管有一定损伤,但血管的机械性损伤是可以避免的[3]。

2.2.1 合理选择利用血管:首先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患儿的配合,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时要有计划利用血管,由四肢远端开始,对刺激性小、毒性低的药物采用较细小的血管输注,对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要采用易固定、弹性好的大血管。穿刺成功后针头固定要得当,给药方法正确。

2.2.2 血管的保护:在操作时除要注意机械性损伤外,在平时用药结束后,要经常热敷,按摩手足,以增加血液循环和血管弹性,使血管营养状态得以改善,减低脆性,减少粘连和结节瘢痕的形成。

2.3 出血的护理 当血小板<20×109L-1伴明显出血倾向,除输注血小板外,还应限制其活动,避免碰伤。不吃硬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以避免消化道粘膜损伤,防止鼻腔及牙龈出血,气候干燥时,注意保持鼻腔湿润,不抠鼻腔。如少量出血时可用肾上腺素棉球填塞,出血多时可用纱条填塞压迫出血,牙龈出血可用冷盐水含漱或用明胶海绵压迫出血。各种注射拔针后局部按压3~5min,预防皮下出血。

2.4 饮食护理 给患儿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且适合小儿口味的饮食。但在使用左旋门冬酰胺酶化疗期间,则给低脂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特别是在诱导缓解及用大剂量氨甲喋呤期间,预防因大量白细胞破坏 引起的高尿酸血症,同时也有利于药物毒素的排泄。

2.5 重视心理护理 首先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然后根据不同年龄患儿的心理特点,对患儿采取鼓励、安慰,抚摸等方法,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对待他们,充分与他们沟通建立友好关系,取得信任,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来配合治疗,提高患儿的长期生存率。

2.6 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 化疗药物共同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和肝损害。另外如长春新碱的主要副作用是神经炎,左旋门冬酰胺酶的主要副作用是胰腺炎等,因此,化疗期间除应定期复查血象、肝功及骨髓外,还应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出现与否,在治疗护理上选用能防止或减轻毒副反应的中西医措施,以利化疗顺利进行。

总之,通过1a多的使用,发现该方案对ALL疗效较好,凡坚持准时化疗的患儿均处于缓解状态。本组50例患儿在接受治疗期间,经采用综合防护措施、感染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同类报道[4]。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1.

[2] 孙桂香,李齐岳.小儿急性白血病诊疗建议(修订草案).中华儿科杂志,1993,31:285

第2篇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护理;化疗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1(c)-073-02

白血病(leukemia)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主要是造血器官内白血病细胞恶性增生和非造血器官内的白血病细胞浸润。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小儿急性白血病中较常见的类型,其发病高峰年龄为3~4岁,男孩发病率略高于女孩,男女之比为1.1~1.6∶1[1]。现将我院2010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46例临床诊断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行化疗治疗患儿的护理措施与注意事项分析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6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均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确诊。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2~13岁,平均(4.1±2.5)岁。46例患儿中,高危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1例,标危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5例。

1.2 治疗方法

46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均采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3]治疗。给药方案:全部患儿均给予大剂量甲氨蝶呤(MTX)治疗,每次3.0~5.0 g・m2,总量的1/6(<500 mg)在30 min内快速静脉滴入,其余剂量24 h内匀速静脉滴入,静滴12 h后以四氢叶酸钙(CF)解救,每次15 mg,每6小时静脉注射1次。同时给予碱化、水化尿液。

1.3 护理措施

1.3.1 心理护理

帮助新入院的白血病患儿及其家长适应医院的环境,热情帮助、关心患儿,让其感到温暖。由于本组患儿年龄普遍较小,且化疗药物剂量相对较大,治疗时间长,易发生消化道不良反应、过敏反应等情况,大多数患儿易产生恐惧、焦虑心理。因此,化疗前向患儿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说明化疗期间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向年长患儿介绍有关白血病的知识,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请已康复的白血病儿童到医院看望患儿,现身说法,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让他们以较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1.3.2 基础护理

嘱患儿注意休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在疾病早期有乏力、贫血、血小板低时需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注意加强皮肤护理,定期更换,保持床单位清洁,预防压疮的发生。

1.3.3 预防感染

感染是导致白血病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白血病患儿免疫功能较低,应用化疗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对骨髓的抑制,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使免疫功能下降[4]。因此,应对患儿采取保护性隔离,病室环境清洁、空气流通,每天应进行紫外光照射,避免交叉感染。注意观察,及时发现感染的早期表现;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以免造成医源性感染。

1.3.4 口腔护理[5]

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卫生,避免出血及损伤,进食后嘱患儿用生理盐水漱口。口腔黏膜炎发生后,遵医嘱每天给予口腔护理2~3次,根据口腔pH值及具体情况选用碳酸氢钠、过氧化氢、灭滴灵等交替漱口。口腔溃疡疼痛时可用2%利多卡因喷雾,或加入漱口水中含漱止痛。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口腔情况,注意有无口腔黏膜颜色改变、充血、破溃等情况。

1.3.5 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出血是白血病患儿常见的症状,也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做好出血的预防和护理尤为重要。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让患儿不要剧烈运动,减少磕碰,避免外伤。经常修剪指甲,不要挖耳、鼻,禁剔牙。静脉注射、骨穿后压迫注射部位10~15 min。鼻腔少量出血时可用头部冷敷、肾上腺素棉球填塞压迫止血。牙龈出血可用冷盐水含漱。保持安静、绝对卧床、避免搬动。准备好各种抢救物品、药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1.3.6 用药期间的护理

1.3.6.1 熟悉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密切观察药物的毒性反应 甲氨蝶呤可引起口腔、肛周黏膜溃疡,应加强口腔、肛周皮肤的护理,水化碱化,以减轻药物对黏膜的毒性刺激。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四氢叶酸钙拮抗,以减少毒副作用。甲氨蝶呤静脉滴注时需注意用黑纸包裹,使用避光输液器,以免药物分解。

1.3.6.2 消化道反应的护理 消化道反应是化疗患儿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防止胃肠道反应,可在化疗前30 min使用止吐药,在化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胃肠道反应情况[6]。患儿不能进食或存在电解质紊乱时,予以静脉高营养并纠正电解质紊乱。

1.3.7 静脉护理

制订静脉使用计划,合理选择静脉。穿刺静脉由远端开始,左右静脉交替使用,一般情况下选择粗、直的大血管进行穿刺,成功后应检查回血良好后才能进行化疗药物的输注。输注化疗药物过程中勤巡视,一旦发现注射部位肿胀、疼痛等外渗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拔除针头,用硫酸镁或利多卡因局部封闭;外渗部位还可用硫酸镁进行局部湿敷。推注药物时应证实静脉穿刺成功,先推注10~20 ml 生理盐水,顺利后方可用化疗药,推注化疗药物后,再推注20 ml生理盐水冲管。

1.3.8 饮食护理

化疗期间消化系统往往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可采取少食多餐的进食方法,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特别是在诱导缓解期间及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环磷酰胺期间,保证患儿有足够的入量,促进尿酸排出,预防因大量白细胞破坏引起的高尿酸血症,也有利于药物毒素的排泄。

2 结果

46例患儿行大剂量甲氨蝶呤+四氢叶酸钙联合化疗后,42例出现消化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3例患儿出现过敏反应;4例患儿出现口腔溃疡或溃疡破溃;11例出现骨髓抑制,经积极治疗与合理护理后均有所缓解。

3 讨论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有效的化疗治疗能够达到缓解或治愈该病的目的,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起关键性作用。因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接受化疗期间,护理人员应掌握正确的化疗药物使用方法,做好患儿及家属相关疾病及用药知识的宣教工作,告知其化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并实施合理的护理措施,尽量减少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以达到良好预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晋.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7.

[2]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2.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5):392-395.

[4]杨峰,梁爽,翟凤平.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四氢叶酸钙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9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9):54-56.

[5]李晓磊,樊桂荣,韩英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口腔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27(6):997.

第3篇

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这节内容中《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消耗氧气》是两个教师演示实验。二氧化碳、氧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看不见摸不着,通过该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同时消耗了氧气,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呼吸作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演示实验。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1.原理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具有助燃的性质。

原装置:(见教材)

2.不足

(1)器材较多,准备繁琐。两个实验得准备两套不同的装置,且装置中用到的试管、L型弯管、漏斗等都是一些玻璃仪器,易碎。

(2)装置不能连续、重复使用。该装置中漏斗使用棉花塞住也会有少量二氧化碳溢出,并且因为使用灌水法排气,瓶中有水,部分二氧化碳会溶解于其中,进一步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浓度。而让种子继续呼吸产生足量的二氧化碳需要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教师如果需要在多个班连续演示,就得准备多套装置,麻烦而浪费。

(3)澄清石灰水得现配现用,放置久了容易产生沉淀。并且遇二氧化碳变浑浊的现象,在实际课堂上,教室后排学生看的不是很清楚,容易打击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该实验没有设置对照组,呈现的结果,说服力会大打折扣。

三、实验创新及改进之处

1.改进后装置

(略).

2.优点

(1)装置的所需材料很简单。透明的矿泉水瓶、纱布(或者丝袜其实更好)、注射器。这些材料生活中很常见,体现了绿色、环保、安全的理念,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2)用紫色石蕊溶液代替澄清石灰水。石蕊溶液易于保存,无需临时配置。蓝色石蕊溶液遇到二氧化碳变成红色,颜色变化更明显,易于学生观察,且二氧化碳与石蕊溶液的反应比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更容易发生。这个装置简单方便且安全,只是一个矿泉水瓶,便于在学生中传阅,使其观察更清楚。

(3)使用注射器将石蕊溶液注入瓶内,发生颜色变化后,同样可以用注射器将反应后的溶液吸取出来,保证了同一装置可在多个班重复试验。

(4)增设了一组对照组――煮熟的种子,更能说明只有活的萌发的种子才能使呼吸作用产生产生二氧化碳,消耗氧气。

四、实验用具

透明矿泉水瓶、纱布(或丝袜)、紫色石蕊溶液、注射器、萌发的种子、煮熟的种子。

五、实验原理

紫色石蕊溶液遇二氧化碳变红色、氧气具有助燃的性质。

六、实验过程

1.验证二氧化碳的产生

将等量紫色石蕊溶液分别注入A、B装置中。

观察并对比A、B装置中石蕊的颜色变化。

2.验证氧气的消耗

将点燃的蜡烛深入瓶中,观察蜡烛燃烧的状态。

实验结束后,打开注射器将反应后液体取出,密封,以备下次实验使用。

七、实验效果

A装置中加紫色石蕊很明显呈现红色,而B装置不变色,说明A中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将点燃的蜡烛深入瓶中,A瓶很快熄灭,而B瓶能持续燃烧更长时间,充分说明A瓶中氧气在种子呼吸作用过程中被消耗了一部分。

八、自我评价

1.实验器材少,装置简单,绿色、环保、安全。

2.操作简便,颜色变化使得现象更明显。

3.装置具有可重复操作性,有利于教师在多班演示。

第4篇

【中图分类号】R563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023-01

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为临床常见急危重症,可对患儿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1]。目前,机械通气治疗为应对该疾病的常用方法,而在治疗期间,通过配合全面、科学的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患儿预后。常规护理方法虽可使患儿症状相对缓解,但无法获得较为满意的长期疗效,故需进一步改进护理方法,以挽救其生命。经多项临床研究发现,精细化护理可较好的改善患儿各项生理指标,进而提高预后质量[2]。为此,本研究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以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具体信息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6年6月-2017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25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对照组,2017年6月-2018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25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日龄10-28d,平均(1896±075)d。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日龄10-29d,平均(1898±074)d。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儿家属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儿清洁皮肤、更换尿布、生命体征监测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方案如下:①合理喂养及口腔护理。人工喂养时需根据患儿病情及体质量等情况确定需奶量,母乳喂养则以患儿自觉饱感为准,对于无法进食患儿需给予鼻饲进食,喂养后应抱起拍背并采取头侧右卧位,以避免吐奶,同时在喂养后应给予患儿进食少量温开水,以达到清洁口腔的效果;②家长心理干预。积极做好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期间应耐心细致的回答家长所提出的问题并加强与其沟通,以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配合度;③呼吸道管理。因患儿呼吸道尚未发育完全,若不当极易引发舌根后坠,进而导致喉梗阻,故护理人员需定期为其更换,并注意引流、拍背、翻身,及时帮助其清理口鼻分泌物,以确保患儿呼吸通畅,且对于痰多患儿应及时给予雾化吸入治疗;④抗感染护理。严格遵循医嘱给予患儿抗感染治疗,并根据其病情发展程度控制静脉滴注速度及滴注量,同时应注意观察患儿大便情况。

13观察指标①于护理1周后抽取患儿颈静脉血液并使用德国Bayer348血气分析仪测定对比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饱和度)及pH值。②于护理1周后分别测量比较两组患儿呼吸频率(RR)及心率(HR),其中RR采用电子计数法测量,HR采用心电法测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配对t检验,P

2结果

21血气分析指标护理后观察组患儿PaO2、SaO2及pH值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重症肺炎为常发于新生儿期的急危重症,该时期患儿不仅表现为肺部换气功能受损,同时也可出现气道堵塞、并发呼吸衰竭等现象,目前临床治疗仍较为棘手[3]。同时因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病情危重,故需及时采用有效治疗措施以尽快帮助其改善呼吸道症状并提高呼吸功能。而在治疗期间,通过联合科学、系统且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可进一步改善其血气分析指标,进而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并抑制病情进展[4]。

第5篇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可严重危害病人的健康,并造成高额经济损失。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流感的发病率占总人口的5%~15%,按此测算,我国每年感染流感的人数高达6 500万到1.9亿,相当于每天有18万~53万人感染流感。儿童是流感的高发群体,流感和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甚至危及其生命的疾病,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甚至可造成重度大脑损害。主要并发症有支气管炎、肺炎、急性中耳炎、心肌炎、惊厥、脑膜炎等。儿童越年幼,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寻找安全、有效防治儿童流感的药物,一直是广大医药工作者努力的目标。核苷酸类抗病毒药利巴韦林由于不良反应已于2006年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令修改该品颗粒剂的说明书,目前只有成人用药剂量,儿童用药尚缺乏详细的研究资料;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由于对乙型流感无效并有较大的耐药性和不良反应,其疗效和安全性在医药界也备受争议;已被美国、欧盟和我国批准用于治疗儿童流感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商品名:达菲),服用后也有发生自我伤害和谵妄事件的报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于2007年6月下令修改该胶囊剂说明书。

研究发现,由俄罗斯药物化学研究所药物化学中心研制的抗病毒药阿比朵尔(Arbidol)具有抗病毒谱广、疗效确切、安全性好等特点,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儿童流感。

1 阿比朵尔的药理学性质

1.1 药效学本品是抗病毒药,是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的专属性抑制剂,对严重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有特效。本品能抑制病毒脂质膜和机体细胞膜的融合,阻碍病毒与机体细胞接触,阻止病毒进入机体细胞内。

本品有干扰素诱导作用,能促进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力,增强机体对病毒性感染的抵抗力,降低与病毒性感染有关的并发症的发生频度,并能降低慢性细菌性疾病恶化的程度,使临床症状减轻、病程缩短。

1.2 药动学本品能被机体迅速吸收,并广泛分布到器官和组织内。口服50 mg胶囊剂后,1.2h血清中药物浓度达到峰值;口服100 mg则需1.5h。本品在肝脏代谢。半衰期为17~21 h。近40%的药物以原型排出体外;约38.9%从胆汁排出,通过肾排出的仅0.12%;给药后在24 h内原药90%被排出体外。

1.3 安全性本品属低毒药剂,LD50> 4 g / kg,按推荐剂量给药,对人体不会造成任何不良影响。

2 阿比朵尔治疗与预防儿童流感和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I.A.Leneva等报道,500名患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接受阿比朵尔临床研究试验,服用剂量为10 mg/kg,每天3次,口服给药,疗程5 d,有效率约为84.8%,阿比朵尔能使发热、中毒和呼吸道炎症持续的时间缩短,症状减轻,使病毒抗原从鼻咽部释放的时间缩短,临床效果良好。

在流感发作期,使用阿比朵尔对儿童有良好的预防效果,莫斯科市伊万诺夫斯基病毒学研究所的有关研究证实:儿童使用阿比朵尔的预防剂量为每次50 mg,每周3次,共5 wk。有效指数(DEI,指服安慰剂组和给药剂组中每100名志愿者中受感染个体数的比例)为2.05,表明阿比朵尔可有效降低儿童流感发生率,与没有预防用药的对照组相比,用药组发病后的症状较轻(体温上升不明显,呼吸道炎症较轻),病程缩短2~3 d。另一项有155名儿童参加的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表明,服用剂量为50 mg,每周2次,能减少病程1.8 ~ 3.5 d,流感发生率明显降低。

С.А.Крамарев等的研究证实,68名流感和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年龄6~15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4名。用药组儿童在开始发病的最初2天给予阿比朵尔作为抗病毒治疗药, 6~12岁儿童用药剂量:每次0.1 g ,每天3次,共3 d;12岁以上儿童用药剂量:每次0.2 g ,每天3次,共3 d。对照组儿童在性别、年龄、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均与用药组相当,但未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结果表明,在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和强度两方面,治疗的第1天未观察到用药组和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 > 0.05);但从第2天起,发现口干、鼻塞、咽喉发痒、头痛、肌肉痛等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 0.05)。从第3天起,头痛、虚弱无力、干咳、体温反应等临床症状也出现显著性差异(P < 0.05)。与对照组比较,阿比朵尔用药组的儿童发生一般中毒和卡他性现象(黏膜炎)持续的时间较短,儿童上呼吸道卡他性现象消失快,用药组儿童未见并发症发生。而对照组有2名儿童并发化脓性耳炎,1名儿童并发了肺炎。

С.А. Крамарев等在2002-2003 年冬季还研究了阿比朵尔对抗流感和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中有156名健康儿童参加,年龄为6~12岁,其中男童89名,女童67名。将其均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两组基本评定标准全部相同。

用药组儿童使用阿比朵尔, 6~12岁儿童每3天1次,每次0.1 g ,共4 wk;12岁以上儿童每3天1次,每次0.2 g ,共4 wk;对照组儿童不给予任何预防疾病的药品。

结果表明,阿比朵尔能降低儿童流感和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61.5%;使用阿比朵尔能防止疾病加重,即服用阿比朵尔的用药组儿童没有因为重型流感和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需要就诊,而对照组有4名需就医,和对照组相比,使用阿比朵尔的儿童患中重度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显著减少;此外,用药组儿童未见发生并发症,而对照组儿童同期有4名发生并发症(2名耳炎,2名肺炎);对照组病人基本临床特征是退步,两组间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阿比朵尔预防儿童流感和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良好。

V.P.Drinevsky等在感冒流行季节进行阿比朵尔的药效学评价研究 ,158 名1~14岁的儿童被诊断为患甲型流感、合并其它病毒性疾病的流感或非流感病因急性病毒性呼吸道疾病。84名使用阿比朵尔治疗,发病后第1天给药,剂量为10mg/kg,每天4次,共 5 d。74名用安慰剂。与此同时,两组儿童都使用对症药物(咳嗽糖浆、滴鼻液、多种维生素等)。

结果显示:所有使用阿比朵尔的儿童其病程为动力学阳性,用药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发热和中毒症状的百分率上,如果患病的第1天或第2天就给予阿比朵尔,差异最为明显。

研究者还测定了阿比朵尔对院内感染百分率的影响(阿比朵尔用药组的儿童为27.1%;对照组为52.1%),P< 0.05,这不仅证实阿比朵尔有治疗作用,而且也有预防作用。使用阿比朵尔的儿童,可以观察到其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病程缩短。

使用阿比朵尔后没有发生不良反应,没有观察到用药儿童在血液学或生化学指标方面不同,表明阿比朵尔对儿童的各系统没有明显毒性。

为证明阿比朵尔的疗效不仅对病毒有抑制作用,而且存在增强免疫作用,V.P.Drinevsky等进行了免疫学实验。结果表明:虽然疾病发作时所有儿童细胞免疫性标记物减少,而使用阿比朵尔治疗后,转为正常化的倾向更大。亦已证实:在阿比朵尔组,已测得T-淋巴细胞,尤其是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已获得改善(57.1%对33.3%,P < 0.05) ,此外,阿比朵尔还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

在临床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V.P.Drinevsky等测定了学龄儿童和更低年龄儿童使用阿比朵尔对抗按血清分型的各种病毒所致的流感、其它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合并的流感以及非流感性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结果表明,使用阿比朵尔有利于减少发热反应和控制并发症的发展,也能缩短发热反应及其它中毒症状的持续时间,从而缩

短整个病程。未观察到该药物对患儿身体各系统产生任何毒性效果。阿比朵尔对T-细胞有免疫增强作用;对体液性免疫标记物、抗病毒抗体的产生、以及这些抗体在血液中的浓度均无任何抑制迹象。

3 结语

阿比朵尔于1993年在俄罗斯上市以来,在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已有十余年的临床应用经验。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肯定,并被俄罗斯国家药典委员会推荐给成年人和儿童作为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病毒的治疗药和预防药。 阿比朵尔适用于成人和儿童甲型流感、乙型流感、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严重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包括并发支气管炎和肺炎的预防和治疗。

第6篇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中医药疗法; 扶正化痰活血煎剂/治疗应用; 医学,中国传统; 儿童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1],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近10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之趋势。反复呼吸道感染不仅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和正常的学习生活,也给家长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笔者自拟扶正化痰活血煎剂口服治疗8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401/200906西安市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收治门诊和住院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88例,其中男66例,女22例;年龄1~14岁,其中1~3岁23例,~7岁45例,~14岁20例,平均5.7岁;病程6个月至10年,平均2.6年;城镇患儿42例,农村患儿46例。88例患儿均以反复呼吸道感染为主诉就诊。

1.2 诊断标准 根据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会议(1987年成都)制定的标准[2]。

1.3 治疗方法 88例患儿在呼吸道感染治疗恢复期均采用中药煎剂口服,中药组方如下:黄芪20 g,党参、当归各10 g,丹参8 g,半夏6 g,陈皮12 g,南星6 g,防风10 g,云苓15 g,白术12 g,甘草6 g。水煎服,

1.4 观察指标 回顾性分析患儿临床表现,血清微量元素、免疫功能、幽门螺旋杆菌系列、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病原学等检测结果。

1.5 疗效判定标准 按疗程治疗3个月,观察1年。采用自拟标准判断疗效。(1)显效: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减少到1~2次,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较前改善;(2)有效: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减少到3~4次,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较前好转;(3)无效:呼吸道感染次数无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无明显减轻,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无改善;有的患儿不能坚持服药,半途而废。

2 结果

2.1 血清微量元素 88例患儿锌元素、血镉均低于正常值;64例铁元素低于正常值;44例血铅>100 μg;35例骨源性碱性磷酸酶高于正常;88例患儿钙元素、铜元素、镁元素均在正常值范围内。

2.2 免疫功能检测

2.2.1 免疫球蛋白(体液免疫) 88例患儿IgG均低于正常值;IgM低于正常21例;IgA低于正常80例。

2.2.2 T细胞亚群(细胞免疫) T细胞亚群采用化学免疫法(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其中82例患儿CD3 、CD4 、CD8低于正常值; 84例患儿CD4/CD8均在1.2以下。

2.3 幽门螺旋杆菌IgM抗体[3] 采用生物芯片法进行幽门螺旋杆菌IgM抗体检测,检测结果为定性。细胞毒素相关蛋白阳性58例;尿素酶阳性78例;空泡毒素相关蛋白阳性67例;3项均阳性20例。

2.4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80例患儿均进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其中胃黏膜增粗、紊乱、胃黏膜病变68例。

2.5 病原学检测 在患儿发生呼吸道感染时,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其中79例患过支原体感染;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EB病毒等呼吸道病毒IgM抗体阳性率较高,有的患儿甚至出现几种病毒同时感染的现象。

2.6 治疗效果 88例患儿显效44例,有效23例,无效21例(均不能坚持服药),有效率78%。

3 讨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在北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儿免疫功能低下、血微量元素缺乏以及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居住环境污染等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反复发生。中医几千年前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观念[4]。祖国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整体,强调人体的阴阳平衡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小儿的生理特点来看:小儿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身体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比成人多,消化系统功能相对薄弱。如果喂养不当,调护失常,易损伤脾胃;加上抗感染反复使用抗生素,患儿多伴有腹泻、便秘、厌食等消化道症状,影响其营养物质的吸收和生长发育,使本来抵抗力低下的机体雪上加霜。祖国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东汉医家张仲景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李东垣在《脾胃论》中也提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由于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调护失宜,或久病迁延不愈导致小儿脾胃虚弱,可影响小儿全身多个系统。由于营养吸收不良也会导致患儿微量元素缺乏,免疫功能低下、易合并其他病原感染等。

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笔者根据临床经验自拟扶正化痰活血煎剂:方中黄芪、党参、当归、白术为君药,作用扶正、健脾、益气;丹参、南星、半夏为臣药,以活血、化痰;云苓、陈皮、防风为佐药,作用祛湿、健脾、固表;甘草为使药,以调和诸药。黄芪:性甘、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含单糖、多糖、皂甙、黄酮、氨基酸、蛋白质、微量元素、胡萝卜素、胆碱等多种成分,具有调节体液和细胞免疫,调节脂质代谢、改善高凝状态,促进蛋白质合成等作用;对细胞代谢、核酸代谢、细菌及病毒感染有显著作用;对免疫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细胞再生能力。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含有挥发油、当归多糖、多种氨基酸、维生素A、B12、E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多种元素。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降血脂的作用;并能促进血红蛋白的生成及扩血管等作用;当归多糖能增加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骨髓有核细胞数,所以当归是中医补血要药。党参: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经。功效:补气生津。可以调节胃肠运动。丹参:活血化瘀,丹参中的水溶性酚酸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脂质过氧化和消除自由基的作用,对脂质过氧化引起的生物瞙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以改善全身的微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云苓、白术:具有强壮、活血促进血液循环、抗菌及镇静作用。半夏、南星配合使用有祛痰、消除慢性炎症之功效。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肺经。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陈皮所含挥发油对胃肠有温和的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道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具有芳香健脾和驱风下气的作用。甘草: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为益气补中的良药,可用于心脾两虚,脾胃气虚,正气虚损诸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能调节胃肠道平滑肌运动,有明显的解痉作用。以上诸药配伍合理,用药精良,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的生理、病理过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病程相对较长,纵观疾病的全过程,痰做为疾病的诱因,也是病理产物,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中医认为:“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怪病多痰”。所以本方中以化痰药为佐使,扶正活血为君臣。诸药配合,相得益彰,临床疗效显著。反复呼吸道感染在治疗上由于疗程较长,小儿服药时间相对较长,有的患儿不能坚持服药而半途而废。中药煎剂毒副作用相对较小,长期服用未发现患儿肝、肾功能损害,所以坚持服药在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显的非常重要,家长和患儿配合医生,坚持治疗才能药到病除。

参考文献

[1] 薛辛东.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

[2] 胡仪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J].中华儿科杂志,1988,26(1):41.

第7篇

我院1994年至今应用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以来,初治109例中完全缓解96例(88.07%),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及化疗后复发21例中缓解14例(66.7%)。回顾应用三氧化二坤(As2O3)治疗APL经验,现就其疗效、毒副作用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130例APL诊断标准全部依据文献[1],M3a 99例,M3b 31例,初治96例,复治21例,男69例,女61例,年龄13~62岁。

1.2 治疗方法:应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院生产0.1% As2O3注射液10 ml用5%葡萄糖液500 ml稀释,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次持续2小时以上,28天为1疗程。对于ATRA治疗及化疗后复发者,As2O3静脉应用,42天一疗程。治疗过程中每周检查血象、骨髓象,随机检查凝血纤溶指标和肝、肾功、心电图。治疗中如有感染者根据药敏加敏感抗生素。输注适量新鲜血浆或全血作为支持治疗,如白细胞升高,加用羟基脲或阿糖胞苷降低白细胞,防止白细胞瘀积。在获得CR后,患者休息7天,继续应用As2O3作巩固治疗,每个疗程28天,治病间歇期逐渐延长(1~3个月)。对于获得CR者,全部依医嘱进行定期检查及巩固治疗,并长期随访。

2 结果

本组13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水钠潴留、胃肠道反应、皮肤干燥、肝功能损害、白细胞升高等,但大多程度较轻,无需停药,给予适当支持治疗和护理后症状缓解,继续治疗。1例出现全身水肿,尤其颜面部为重,停药3天后,症状缓解,继续治疗;另有1例出现心包积液、1例出现心梗,中断治疗后,症状缓解;2例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其中1例改为隔日疗法后好转,1例停止应用,缓解后再次应用未出现类似反应,其余未终止治疗。

3 护理

3.1 白细胞过多综合征:As2O3治疗过程中由于其诱导分化作用,外周血及骨髓中出现不同程度的WBC增多现象,故为预防白细胞过多综合征的发生,应每1~2天测血常规1次,严密监测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当WBC>10×109/L时,适当应用羟基脲口服或静脉滴注阿糖胞苷或小剂量HA或柔红霉素降低白细胞,我科目前应用柔红霉素效果较好;如WBC>50×109/L甚至达100×109/L时,可考虑应用WBC 单采分离术,以防栓塞发生。

3.2 肝毒性:治疗中出现肝功能损害者30例 (23.07%),其中6例在用药1周内出现肝功损害,ALT升至100 U/L以上,13例8天后ALT升高至140 U/L以上,10例在用药2周后ALT分别升至200 U/L以上,另5例肝损害出现较晚,在用砷剂20天左右ALT升至600 U/L左右。出现肝功损害的30例患者,有1例为第二肿瘤,既往多次化疗史,1例既往有结核病,有抗结核病史,12例为HBsAg阳性(其中7例为小三阳),9例有长期或经常饮酒史。上述患者均及时予以谷光甘肽、苦参素、凯西莱或甘利欣等积极护肝,并将砷剂每日1次改为隔日1次或每日5 ml,肝功能损伤严重时,暂停止As2O3的应用,改为口服维甲酸、保肝治疗,CR后继续应用。治疗期间除定期复查肝功能外,每日观察患者有无厌油、巩膜黄染等症状,同时鼓励患者多喝水,每日超过3 000 ml,以促进毒素的排出。经处理后肝功能均在1月内恢复正常。

3.3 心脏毒性:应用As2O3期间可出现心悸、胸闷、心电图变化,包括窦性心动过速,S-T段下移,T波倒置或低平,PR间期延长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但多为可逆的;QT间期延长及在此基础上的室性心律失常已有多次报道。本组病例有3例(14.3%)患者出现心脏毒性,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其中2例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HR在120次/分以上;心梗1例,2月后第二次再用药,出现典型心肌缺血。嘱患者减少运动量,注意休息,并口服辅酶Q10、倍他乐克。另1例在用药6天后心电图示S-T段下降0.075 mV,予复方丹参滴丸服用后缓解。护理方面注意控制补液速度,40滴/分,观察患者有无胸闷不适,并复查心电图,1例心梗者,按心梗处理,1月后好转。

3.4 消化道反应:有120例(92.3%)于用药后2~3天出现消化道反应,主要表现为厌食、恶心、呕吐、腹胀。嘱患者少量多餐,进食高蛋白、低脂、易消化食物,并口服吗丁啉等胃动力药物。

3.5 水钠潴留:有35例(26.9%)在用药后7~8天出现不同程度水钠潴留,严重时可出现胸、腹腔积液,甚至心包积液,但一般无须停药,加用利尿剂后会迅速消失。本组其中20例较轻,主要表现为颜面部及下肢水肿,4例B超证实为胸腔积液,6例为腹水,加用利尿剂好转,1例出现全身水肿,尤其颜面部为重,症状较重,出现胸闷气促,经B超证实为中等程度胸腹水、心包积液,给予停药,加用速尿,控制液体输入量,观察体重变化,3天后症状消失,改为维甲酸继续治疗,CR后再应用As2O3未出现水肿。

3.6 神经系统损害:在用药后10~20天左右出现多发性神经炎和多发性神经根炎症状。患者四肢疼痛、麻木,感觉由过敏或异常发展到痛、温、触觉的迟钝、消失,甚至感觉性共济失调。同时,有肢体无力、远端肌肉萎缩,可有明显的自主神经障碍。砷中毒性周围神经炎与一般周围神经炎无区别。大约34%患者于用药的早期出现程度不等的一过性脑血管痉挛性头痛,脱水降颅压无效,交替口服泰比利、颅痛定症状好转。

3.7 感染防护:在应用As2O3治疗期间,尤其是对缓解后巩固治疗的患者,当WBC明显降低时,患者抵抗力低下,应注意预防感染,给予保护性隔离,宜住单人病房,限制探视,做好空气消毒,加强口腔、及皮肤的护理,每日用漱口液漱口,便后及时清洗肛周,高热出汗后及时擦浴更衣,保持皮肤清洁等,预防感染发生。本组病例虽有发热症状,但经抗感染治疗,很快好转,未发生严重感染征状。

3.8 出院指导:应用As2O3治疗缓解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都消失,其缓解期较长。有些患者以为治愈,不愿再巩固化疗,应告知患者坚持化疗,预防复发,因一旦复发,治疗难度较大。还应告知患者治疗间隙期可能出现皮肤色素沉着、手足麻木、肌肉萎缩等慢性不良反应,故嘱患者应定期来院复诊,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服务与支付
学术顾问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