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3 05:05:48
序论:在您撰写初一数学小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有目的地讨论,把握讨论契机
课堂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使师生、生生之间都能够形成信息情感的交流,可以集思广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组织学生有目的地讨论、开展合作学习无疑是学生自主学习、探求知识的好形式,它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交往共同发展的多向的互动过程。而有些教师由于理解偏差或操作不当等原因,使课堂讨论在教学实践中走入了误区。例如采取“分组式”讨论教学,一般先给出问题,最恰当的讨论契机是当学生们经过思考,开始嘀嘀咕咕地小声交流时。此时学生通过思考,对问题本身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从行为学上讲,小声交流就是拥有结果但不明了的表现,学生开始主动交流见解,内心对完善自己的认识有比较强烈的需要。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时采用课堂讨论,效果则较好;在新课讲授完后,让学生讨论一节课的收获,以这种组织方式作为课堂小结,效果也较好。
二、关注素质发展,培养合作能力
数学课堂除了注重学生的知识目标,更应关注育人、发展的目标。课堂讨论是一种合作学习,教师应采取措施,让每个同学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生与生之间的互补作用,为全体学生,尤其为学习较差的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课堂参与机会,互相帮助,达到对不同思维和方法的解释与分享,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全班共有的认知成果,达到知识共享,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能力,如讨论前分好小组、学困生做讨论记录、让学生参与讨论的评价之中等。
三、考虑客观因素,谨慎采用讨论
实践表明,在学生群体中困难生较多的班级,课堂讨论效果较差。一是课堂难以控制,学生中“天南海北”聊天、思维游离于课堂之外的情况较多,开展难度大;二是学生本身知识水平限制,讨论深度低;三是学生心理“自卑”因素多,参与积极性低。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开展课堂讨论,应先解决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再有效地开展讨论。在人数非常多的班级,教师在开展讨论之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如课前提前让学生进行分组、分工、分阶段准备,防止课堂上花较多时间组织学生讨论。
教师还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及时总结,给予适当鼓励。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比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把条件中的数值变换一下,请学生仿照例题板演,然后再进行变式训练或者下一个题目。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切记不可以打入“冷宫”,要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并学习数学。
摘 要:有效教学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学习进步与发展的教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数学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数学教学活动。
关键词:有效教学 以人为本 高效课堂
有效课堂教学能使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完成指定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追求社会化、人性化教育,强调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尝试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善意的批评、提醒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甚至感激;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那么善意的批评、提醒则不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有时甚至会导致师生冲突,影响课堂教学。教师的魅力在于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短短四十分钟的教学空间中真真实实地学有所获,摆脱传统的为考试而学、为分数而学的束缚,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不再是简单地按教材而教,而是要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努力挖掘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内容,让课本成为学生的开心词典。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要靠教师“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主要利用课间或课余等学生休息时间以朋友或大姐姐的身份和学生“亲密”接触,或聊天,或活动(打球、游戏、讲故事、讲笑话等等),同时在活动中不忘适当的建议和引导,使学生“亲其师”,从而能“信其道”。
二、备课要以本为本、以人为本
新课程理念下,成功的数学课堂不是周密细致教案的展开,也不是课前预设的实际演练,而是根据课堂现实情景、学生活动状况与情绪变化动态生成的。这并不能否认课前预设的重要性,恰恰相反,课前的备课准备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要围绕本课教学的基本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习惯及情感变化状况,以灵活机智的应变策略设计教案,这样的教案是开放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备学生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营造轻松愉快的高效课堂
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就要转变传统观念,打破正统的教学方式。有老师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就得非常精炼,不能说一个与教学无关的字。
我却不认同,试想本来就单调枯燥的数学,再加上正统的教师、呆板一平如镜的语言,我们那活泼好动的学生能坚持45分钟吗?所以教师口头语言的抑扬顿挫、肢体语言的形象生动甚至搞笑,都能及时唤起学生集中注意力,一些重要的话语往往在语言的波峰或低谷时说出会更有效果。所以课堂里只要有一两句风趣的话或者一两个幽默的动作,就足以引起学生们的兴奋,然后再将他们的兴奋点迁移到学习上来。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要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我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了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学生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了“自我”,产生了兴趣和求知欲。
四、重视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中绝对的、万能的、最好的教学方法是没有的,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失败的。计算、概念、几何、应用题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必须适宜于内容的不同特点,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每个教师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很好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必须重视对教学方法的学习与研究。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必要的逻辑,推理出数学概念和规律,要力戒照本宣科、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要注重知识、技能、能力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精心安排解题教学,为学生安排更多的动眼、动口、动手、动脑观察归纳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
1.1患者资料
本组一共500例患者,男患者有250例,女患者有250例。其中,40岁以下的患者有96例,40~50岁有100例患者,51~60岁有149例,61岁以上有155例患者;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为94岁,最小年龄的患者只有10岁。本组500例患者中,有338例患者的发病愿意与年龄有关,有110例患者是并发性的白内障,有35例患者是先天性的白内障,有17例患者是外伤性的白内障。
1.2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
1)适应症:
视力≤0.2,光定位色觉属正常;外伤性和先天性的白内障患者年龄均在5岁以上;患者眼部及其周围组织没有出现急性的感染病灶;眼内晶体半脱位;青光眼并发白内障;葡萄膜炎症并发了白内障等。
2)禁忌症:
相对的禁忌症:V度核性白内障,晶状体悬韧带断离,虹膜后粘连瞳孔膜闭。则绝对的禁忌症:患者角膜内皮的营养不足,从而出现虹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同时,干细胞缺乏性角膜周围发生组织病变现象,慢性巩膜炎就会引发角膜周围发生病变现象。
2治疗方法
本组500例患者均采取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SICS)。首先对患者的病变眼球周围施行麻醉,通常使用压眼气压迫眼部3~5min。接着,对患者眼部采取常规的消毒并铺巾,使用开脸器将患部的眼脸打开,采用缝线将上直肌或者是外直肌进行很好的固定。再根据Aravind[3]标准,在患者颞上方10~11点位将角膜缘结膜剪开,以穹窿作为基础的小结膜瓣,使上方的巩膜以及角膜缘充分的暴露于外,并做好止血措施。然后,再使用巩膜切刀在患眼部上方的10~11点位,并距离角膜缘后3~4mm处,作一个长约6.5~7mm、巩膜厚度厚度为1/2或者是1/3的巩膜弧线切口,随后在将巩膜隧道刀作巩膜隧道切口,深入角膜内1mm。至于隧道的切口一定是要内切口大于外切口。手术过程中要使用辅助切口刀在约为7~8点角膜缘内1mm作一个长约1mm的辅助切口,并在患眼部前房注入0.1~0.3ml粘弹剂。接着,在角膜内使用3.2mm的切开刀做切口,并再一次注入粘弹剂以恢复前房。SICS前囊切开不论是连续或者是开罐式还行撕囊均可使用,本文笔者在选择方法时,主要是根据患者晶体的浑浊程度而定:若是患者晶体呈现完全浑浊则采用开罐式方法,至于白内障接近成熟时期的选用环形撕囊方式。在切囊之后要做水分离、水分层以及脱核至前房。临床治疗中,开罐式的截囊一般是不作水分离,主要是采取调节钩以机械的方式将其核脱至前房。至于适应环形撕囊的患者,其撕囊的大小约为6.5~7mm,对撕囊首先要作充分的水分离以及水分层,再运用调节钩脱核至前房内,且再一次在晶体核的后方将粘弹剂注入其内,取核。对于经过隧道取出核的方法有注水圈套器法、三明治法、碎核法等。临床治疗中,一般有95%的患者可使用注水圈套法。其原理:将注水圈套器伸入晶体核的下方(切记要看清楚圈套器是否有夹住患部虹膜)夹住虹膜之后将核往切口的方向拉,待核的上级进入了隧道之后开始向里面灌注液体,再将圈套器向外拉向下压,与此同时,还要将上直肌缝线提起来,这样核就能顺利的经隧道取出。然后,再将皮质吸除掉。SICS术与ECCE相同,会吸除大部分的皮质。通过辅助切口可以顺利的吸除上方的皮质,且比较彻底。接着,再在内部注入粘弹剂,将晶体植入其内,由于切口大小为6mm或者是稍微大一点点,IOL适合采用6.0mm的硬性人工晶体。当患部在植入晶体之后要吸净粘弹剂,接着在侧口将BBS灌注其内以加深前房,同时,还要观察前房的深度、检查眼球的硬度等,从而更好的了解患者的眼压情况,且还要注意金叉眼部球口是否完整是否对合。若果患者的眼压恢复正常之后,其伤口无渗透,平复结膜瓣,并且还要在结膜下面注入庆大霉素、地米。若是切口出现渗漏现象,则要重新做切口缝合。
3术后的检查以及用药
3.1检查:患者在手术之后的第一天要检查视力、巩膜、结膜等切口的对合程度,同时还要观察晶体、瞳孔、角膜透明度前房等位置,这样持续观察3~4d,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在术后一个月可以复查一次。
3.2用药:患者术后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眼液:0.9%氟美松龙眼液或者是0.1%氟米龙,4次/d,连续使用10d。抗生素眼液:氯霉素、氧氟沙星等眼液,4次/d,连续使用1w。
4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其术后视力恢复状况较好。没有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等疾病。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诊断为下消化道肿瘤同时伴有心血管病。男25例,女23例,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63.5岁。
1.2方法
麻醉方式为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加连续硬膜外复合麻醉。对患者进行硬膜外置管,经测量结果显示没有腰麻症之后对患者进行持续追加用药,得到满意的测量结果之后再进行全麻诱导。
2结果
患者中出现高血压危象3例,心律失常2例,失血量在500mL以上的6例,1000mL以上的2例,失血量在1000mL以上的患者同时存在大血管的意外损伤。其余患者的手术全过程均很顺利,全过程并未发现并发症出现。
3讨论
3.1循证医学理论与麻醉融合的过程
3.1.1术前提出问题问题可以包括多方面,例如麻醉通过何种方式进行,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前会出现恐惧、焦虑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这些情绪变化出现的同时会引起血压波动的相关问题,以及输液输血的管理问题等等。除此之外,还存在关于高血压危象的预防问题等,以及这些并发症如何处理。此外,手术麻醉前怎样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和沟通等。
3.1.2寻找实证,收集证据针对以上问题,对麻醉操作规范等资料进行查阅,通过查阅资料寻找最合适的麻醉治疗证据。
3.1.3证据评价对泌尿外科、内分泌科等专家就麻醉治疗证据进行咨询,参考相关手术医生意见,评价过程中结合科学证据。尝试将循证医疗模式运用于消化道肿瘤手术的麻醉过程中,对整个治疗过程进行总结。
3.1.4麻醉处理措施术前由泌尿外科、麻醉科等相关科室中的医生共同组成手术协作小组,如果患者病情恶化并确诊为消化道肿瘤,那么手术协作小组可以在患者及家属同意并决定手术之后,针对患者病情,对患者血压控制的实际情况以及血压扩容等相关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制定出针对患者手术的最佳预案。
3.2心理治疗
患者一旦住院就可能会因为环境改变、家庭经济负担以及担心手术麻醉的风险等因素而受到影响,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会给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带来一定的阻碍。这时医护人员应该注意到患者的情绪变化,以一种高度的责任心与同情心对患者表示出充分的关心和爱护,积极帮助患者摆脱这些顾虑,只有这样才能让患者树立起治疗疾病的信心,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手术,安全的度过围手术期。
4结语
1.1一般资料:
本组一共有75例患者,其中男41例,女34例,年龄25~73岁,平均(42±10)岁。在本组的75例患者中有36例慢性胆囊炎结石,有15例为单纯性的急性胆囊炎,有13例为急性胆囊炎,有5例为胆囊息肉,有6例为急性结石胆囊。本组的75例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都进行了B超检查,并且得以确诊。
1.2治疗方法:
本组的75例患者均进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所有患者均采取持续性的硬膜外麻醉或者是实行全身麻醉,并且在右侧肋缘下的1cm处,及腹白线向右2cm处,做一个小切口,其长度为4~6cm。再将腹壁切开并直接进入腹腔内,牵引腹腔内的腹膜以及皮下组织,再使用深长直角的拉钩将胆囊勾出来。与此同时,将纱布填满于胆囊下方左右两个部位,有助于该组织与其周围的结肠、十二指肠、胃部等组织分割开来,将胆囊三角充分的暴露于外,有助于医生在手术的过程中勤清晰的看了解并掌握胆囊三角的剖解结构;若是患者病变位置的炎性反应不是很明显,这可以使用小“s”形的拉钩对其进行压迫纱垫,接着再对胆总管以及周围的软组织进行钝性的、直接性的分离。待医生在明确了其剖解的结构之后,尤其是要对胆总管和胆囊管的剖解结构进行了解,使用7号丝线在胆囊管上进行结扎,然后再分离、结扎胆囊动脉,将胆囊底部的脏层腹膜使用电切刀将其切开,将胆囊从胆囊窝中缓慢的剥离出来,再将胆囊切除。如若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皮肤较为肥厚、胸廓过高的话,结扎起来就相当的困难,因此可以改成为实用钛夹进行夹闭。通常患者在进行完手术之后需要止血,最好是使用电刀,并同时在此位置放置一些纱布再观察15min,再检查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是否有出现漏胆、黄染以及血染等异常现象。如若患者出现出血状况需要将胆囊床缝合好,通常使用1号线进行缝合,主要是为了降低该手术之后患者部分组织出此案粘连现象,除此之外再根据患者的情况决定其是否需要采取引流措施。
2结果
本组的75例患者均顺利的进行完该手术。并且手术的过程中、手术完之后均无出现任何的出血、胆管损伤、并发症等出现;一般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0min左右。手术完成之后,其中有10例患者出现了疼痛反应,医生及时采取了强痛定进行止痛,第2天的时间患者便能下床活动;患者在手术之后需要进食流质食物,易吸收、消化、排泄;手术后的需要使用抗生素预防炎性反应,一般使用4~6d;患者住院的时间通常为4~5d即可。患者在随访的13d内均为出现任何的异常状况;使用了T管引流的患者在2周之后使用T管造影也均未出现异常现象,并拔出T管。
3讨论
1.1临床资料
本组共60例患者,男26例,女34例,年龄在26~79岁,平均年龄在53岁。其中51例患者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5例为急性胆囊炎,4例为胆囊息肉。手术前均进行了B超检查以确诊。
1.2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采取持续性的硬膜外麻醉或者全麻,取右侧经腹直肌切口,长4~6cm。将腹壁切开直接进入腹腔,用4号丝线悬吊腹膜,再用卵圆钳提起胆囊壶腹,如胆囊肿大可先行减压。同时在胆囊下方填塞上纱布,使其与周围的十二指肠、结肠、胃隔开,置入带光源拉钩,充分显露胆囊三角,用组织剪刀剪去胆囊管周围浆膜,对胆总管及其周围的软组织采取直接性的钝性分离。等明确剖解结构之后,特别是胆总管和胆囊管,在胆囊管上使用7号丝线结扎,接着分离胆囊动脉结扎,提起胆囊底,用电刀切开胆囊底从部浆肌层,将胆囊从胆囊床上剥离下来。肥胖,胸廓过高,深部结扎困难时可用打结器打结或改用钛钳夹进行夹闭。
2结果
本组的60例患者均顺利进行了手术。无出血、无胆管损伤、没有并发症发生,手术的时间通常为85min左右。术后第二天下床活动,通常进食流质食物,一般术后使用抗生素4~6d,患者的平均的住院时间为4.5d。
3讨论
3.1该手术读患者的要求基本上是腹腔镜对患者的要求是一样的,不过它们之间存在以下几点情况需要慎重或者是不用:
第一,腹部太肥的患者;第二,伴发比较严重的多发病,病情较为复杂,尤其是临床上见到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疾病;第三,患者的胆囊与胆囊管之间的病变状况较为严重,严重的胰腺炎患者、具有较为明显很难处理的解剖变异现象;第四,在患者的腹部曾有过较大、复杂的手术史;第五,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病情复杂、胆囊发生的粘连现象比较严重的患者;第六,胆总管组织较为复杂、第一次手术或者是在胆囊管有较大的结石阻碍;第七,胆囊出现坏疽现在并穿孔;第八,据队形的禁忌症(胆道有恶性肿瘤存在)。
3.2在手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切除胆囊的手术者及其助理需要有丰富的临床切除经验、熟练的切除技巧以及处理在切除过程的应变能力;
2)针对重大的胆囊或者是因脓肿形成了较高压力的患者,将其穿刺降压,以便于充分显露;
3)在处理胆囊动脉的过程中,在确认了胆囊动脉之后紧贴着胆囊壁进行结扎切断,再结扎;当胆囊的动脉是位于胆囊管前方或者是后方的时候,那么在结扎的时候需要与胆囊管一起结扎;当calot三角发生炎症现象或者是三角内堆积了较厚的脂肪层致使胆囊动脉不能被辨认的时候,需要先处理:沿着胆囊壁切除胆囊管使其逐渐游离,再结扎血管。
4)处理胆囊管的过程中,针对较长、较粗的胆囊管首先要明确胆囊管、胆总管、肝总管三者之间的关系之后,再使用丝线将胆囊管吊起,逆行将胆囊切除,待确认了胆囊管之后再将其切断,对残段进行双重结扎;针对处理较短的胆囊管:沿着胆囊的壶腹部将它与胆囊的交界处分离出来,在靠近胆囊侧廓清calot三角,再紧靠着胆囊壶腹部将胆囊管套扎起来,结合顺逆法将胆囊切除;对于胆囊管颈部内有结石或者是管壁增粗或者是胆囊管过短及其calot三角较为狭窄的,先要将颈部的结石推移至但囊中,对不不能推挤的将胆囊管纵行切开取石或者是碎石取石,以防损伤胆总管及肝胆管;对于胆囊管变细的处理:将calot三角剖解开来,在没有找到胆囊管的时候,采用逆行法切除胆囊。
5)对于胆总管变粗或者是怀疑胆总管内有结石的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要沿着胆囊管放置西硅胶管,再在胆囊管内注入76%的泛影葡胺造影,有助于了解胆总管以及肝总管内是否存在结石及其梗阻。如若胆总管内含有结石(1.0cm以下),那么就可以直接沿着胆囊管将胆总管切开,取出结石之后在内放置“T”型管,再一次造影通畅之后关闭腹腔。
6)在切除胆囊的时候,应该在胆囊的边缘保存0.5cm的胆囊浆膜层,有助于在切除了胆囊之后关闭胆囊床,尤其是在胆囊右下后壁中段有一根小血管是向肝内传入的,需要及时的结扎起来。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一数学教学 问题教学 有效对策
前言
现阶段的问题教学,在新课标理念导航下的初一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正如哈佛大学的名言:“The one real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have a man in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ally asking questions.”即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时下,不少国家的学校课堂是一种充满问题的课堂,其学科教学也是一种“问号式的教学”。
一、新课标下初一数学问题教学的一般概述
(一)渊源与内涵。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提出了“发现学习”,现行的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发现学习及其教学模式的衍生物,是在现代教育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在不断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各种传统或现代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时期的初一数学问题教学应以数学问题即教师或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为核心组织教与学;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围绕目标问题组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思考、分析、探究、解决问题,其旨在不断培养学生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必要性与重要性。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陶行知早就言简意赅地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周军也曾在其《教学策略》中指出:“提问是最重要的教学策略之一,它是学习和满足一个人的好奇心的当然的方式。”由此,问题教学方法的施行可以说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深化改革的需要,当然也是初一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课程理念与目标的重要教学手段。
二、新课标下初一数学问题教学的现实问题评析
“0是表示有还是没有?”“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是一种常见的问题教学的设问方式。
在具体施行初一数学问题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的局限性仍然不时地蚕食着我们依然幼稚的创新思维。其一,原有初中数学教材、大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残存,或多或少地抑止了教师思维发展的进程,束缚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十分不利于初一数学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也与时代的创新发展格格不入。其二,原有的以考试为目的、以灌输为手段、以教师为中心、以死记硬背为特点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初一数学教学中仍然没有根本改变,其现实的残缺存在与“强调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变”的理念大相径庭,已经越来越变成一种遏制学生自由探索、发现或提出问题的障碍。其三,不少教师的初一数学“问题教学”采取的是简单的“教师问与学生答”或者“学生问与教师答”的问答式教学,有的是教师一问到底,或者放羊式地、不加指导地、单一地让学生泛化提问,有的是教师设问“五无”,即无目标、无水
平、无顺序、无层次、无新奇,因此不可能使学生在疑问与释问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自觉培养创新精神。
三、新课标下初一数学问题教学的有效对策探讨
关于新课标理念下有效实施问题教学的策略,我们可以按照以下逻辑思维展开探讨:
(一)努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有效实施问题教学的前提。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习者个体在学习认知活动中,面对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困惑、焦虑与主动怀疑、探究的心理状态或倾向。如果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达尔文就不会从怀疑“神创论”中催生“进化论”,牛顿就不可能从“苹果落地”的简单常见问题中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可见,“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现阶段,不少国家已经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指标。我们的数学课堂如果依旧残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势必就会造就没有问题的课堂:六年级提问发言争先恐后,七年级老师“满堂灌”、学生“死水一潭”。因此,在初一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让学生喜欢提问或爱提问、好提问。例如,在“正数和负数”教学中,为了加深对该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可以预先让学生收看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气温图、观察温度计上的刻度、查找地图册中的地形高低地形图、查阅父母亲存折或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介绍他了解的知识,同时要求其他学生向他提问,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相互提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意识。
(二)教师精心组织设问,是有效实施问题教学的基础。
为了有效实施初一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教学,教师必须积极超前准备与目标提问相关的设问因素。这里的设问包括教师如何提问与如何引导学生提问。
一般来说,衡量初一数学问题教学提问效果的关键,主要是考察提出的问题能否帮助教师最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为此,教师要十分注意提问的策略。第一,提问的针对性即提问的对象与层次:根据不同层次或不同特点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提问,并通过不同的提问技巧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有理数的加法”教学中,我常设问:①正数与负数相加时,实质上就是把加法运算转化为“小学”的减法运算,对吗?②如果两个数都是负数,它们的和一定是负数吗,为什么?③如果两个数的和是负数,这两个数一定都是负数吗,为什么?教师引导有助于帮助学生在讨论中归纳出有理数加法的一般法则,良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第二,提问的水平:提出的问题必须与教学目标或内容、学生的需要和特点相适应。有些教师的提问常常停留在“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思维度缺少的乏味方式上,没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第三,注意提问的程序性即顺序性。例如,讲授相反数知识,教师要依次明确设问:相反数的定义;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怎样求一个数的相反数;怎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第四,注意问题的可反思性或思想性。教师应根据知识的实际和学生主体的现状引导设计出学生跳一下就可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多边形”的教学中,教师可设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五边形呢?正多边形呢?不规则多边形呢?
(三)学生敢于善于提问,是有效实施问题教学的关键。
1.在初一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教师必须努力转变教育观念,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鼓励学生锻炼提问的勇气或胆量。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现代中学生的特点是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独立性和自主性强,好奇心强烈。但是,或受传统教学模式的熏陶,或出于学校统一管理的需要,或是教师本位和功利主义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表现得循规蹈矩,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提问,即使是个性凸显的学生也会被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打磨得棱角浑圆。长此以往,课堂就演变成了“一言堂”,学生没有问题可问。相反,教师如果能够认真聆听学生即便是简单甚至幼稚可笑的问题与见解,正确对待学生的思维“叛逆”,而不讥讽嘲弄,这样一个宽松、和谐、开放和民主的课堂氛围就会是孕育天才的摇篮,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教学效果会明显提高。例如,在“三角形”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自学,引导其产生问题。学生常问:等腰三角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有几条?等边三角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几条?任意三角形呢?
2.在初一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鼓励学生善于提问,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疑问,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想问问题或想提问题。
怎样设疑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数学的兴趣呢?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探究始于问题,问题源于情境。因此,教师要高度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诸如利用热点、多媒体、小实验、生产生活趣事等,改革知识的呈现方式和呈现契机,动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平衡状态,引发其认知冲突,诱发其问题意识,从而使其确实感到有问题需要去解决。例如,我们可联系股票曲线值的波动变化谈正负数、联系鸟巢体育馆的建筑构造谈图形等,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和质疑兴趣。
(四)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是有效实施问题教学的保障。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曾精辟地谈到:“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那么,在初一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必须采取哪些措施以保障问题教学时“学生为本”理念的真正践行?
其一,我们必须保证在学生有时间思考、有时间提问,不能一灌到底;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认真品尝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其二,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参加数学教学实践,包括观察、实验、参观访问、调查、室外考察、图形制作等活动,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自思、自疑、自问。教育家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结语
时展日新月异,越来越需要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不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时期,初一数学的问题教学还有许多现实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去摸索、去探讨、去解决。
参考文献:
[1]陈玉琨.课程与课堂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