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机电一体化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2-12-16 11:37:37

序论:在您撰写机电一体化结业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机电一体化结业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考核方式 思路 改革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是一门面向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所开设的专业综合特色课程,是集机械、电子等基础课程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课程,课程在学生所学专业课的基础上,从机械电子结合的角度介绍机电一体化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应用领域,并结合机电一体化典型设备,讲述相关系统产品的组成原理及工作过程,阐明机电一体化技术原理。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重视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又重视相关理论的应用,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和运用[1-2]。针对该课程以上特点,如何开展课程的考核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本文在综合分析课程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现有考核方式的特点,分析探讨了不同考核方式优缺点,提出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路,为高校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1.《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特点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作为机械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的新兴交叉学科,在机制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融合了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学科,将机械技术、检测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系统总体技术等多种技术融于一体,体现了“以机为主、以电为用、机电有机结合”的原则,具有综合性和应用性强的突出特点,课程对培养学生机电一体化设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课程在学生所学专业课的基础上,从机械电子结合的角度介绍机电一体化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应用领域,结合机电一体化典型设备,讲述相关系统产品的组成原理及工作过程,使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的组成及发展方向,掌握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及产品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有关机电一体化仪器、设备的应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以期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即通过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促进学生系统了解机电技术学科知识,掌握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设计方法,提高学生“机电有机结合”的实际应用能力[3-4]。

2.当前主要的考核方式及其特点

2.1试卷考试。

试卷考试主要通过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有开卷考试、闭卷考试及半开卷考试等形式。试卷考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于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知识点的学习水平,但是,学生突击背复习题应付考试现象较为普遍,而且结合《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实践性、应用性强的课程特点,单纯采用试卷考试很难实现课程“提升学生机电有机结合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而且课程考试一般在结课后一次性完成,无法完全反映学生对于课程的整体学习效果,缺乏对于课程的过程管理。

2.2平时成绩与试卷考试相结合。

针对试卷考试存在的过程监控不足等弊端,许多院校在考核过程中引入平时成绩考核环节,平时成绩主要由期中考试测验、出勤、平时作业等组成,一般权重在20―40%。课程总评成绩最终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期末成绩为试卷成绩。该种方式对课程的过程管理进行了监控,提高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积极思考,课下认真完成作业,但是该种考核方式对于课程考核权重及平时考核项目的设置要求较高,教师需对平时作业的布置、创新类实践项目设置等平时考核环节进行较好的把握。

2.3结课论文。

结课论文通过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提交结课论文的方式完成课程考核,结课论文考核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初步的科研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对于课程论文,一般要求选题结合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面的内容,原则上一人一题。

结课论文考核方式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针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实践性、应用性强的课程特点,要求学生在结课后期较短时间内完成质量较高的课程结课论文难度较大,易出现论文分析肤浅、运用课程理论知识点不足等问题。

2.4基于CDIO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考核方式[5]。

基于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相关人员提出CDIO考核方式,该方式以项目设计为导向,强调学习评估方法和学习成果相结合。考核模式采取“4+3+1+2”考核方式。具体做法是:在考核前一个月左右给学生布置一批应用性比较强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面的课题,学生在这段时间内有针对性地查阅有关资料,编制程序框架,调试程序并进行仿真,在考前一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上机调试能力,适当缩小命题范围,减小难易程度,突出重点,命题采用分类随机抽签的方法,学生在上机考核过程中,规定时间,一人一机,分组进行,教师重点考核其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及实践技能,并进行答辩。答辩时,教师针对考题进行提问,考核成绩最终由平时、上机技能、答辩情况及调试结果综合评定,从而考核学生对课题的准备情况、理解程度及实践技能。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成立兴趣小组,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明确职责,利用实验室的开放,对自己的课题设计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实物模型,通过当场演示,讲解分析,教师注重过程考核,根据学生的分工、设计、演示情况和答辩情况综合打分,得出本门课程成绩。这种考核方式的优点是引导学生平时注重学习,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上课互动性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上课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5采用职业技术资格考试来代替传统考试[6]。

职业资格证书是反映劳动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与学历文凭不同,职业资格证书更多地反映了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这种职业所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职业技术资格证书涉及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等多个角度,并侧重于技能、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利用其取代传统考试的同时,需对照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从认知、操作技能与能力和职业素质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考察其可行性,并将其作为选择和确定结业考试内容的依据。目前,可参照“数控中级工”、“维修电工”等工种中的一类或多类项目进行考虑,学生通过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申请课程免考的方式进行。

3.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思路

基于《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强的课程特点,结合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考核过程中,可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将简单的一次性考试考核向多种形式并重的方式转变,将理论考核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向转变,将组织方式由学校组织向社会认可的职业资格考试方式转变,具体思路如下:

3.1丰富考试考核形式,强化其合理性。

为了提高考试考核的公平性与合理性,考试考核的形式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方式[7]。考核过程中,合理引入平时成绩考核,将现有的一次性考试考核转变为多次考核,通过综合课堂表现成绩、随堂测验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实习成绩等多方面的指标决定最终的综合考核成绩,在此基础上,确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优化评价标准,合理分配考核指标权重,以期合理、公正地反映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效果。

3.2完善考核内容,强化考核过程管理。

为了使课程考核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学校效果,课程组需在进一步分析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完善课程考核内容,形成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试题库,并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方向,及时更新完善考核内容,根据实际及时修正考试内容,提高考核内容更新效率。在平时考核环节,需进一步加强过程管理,完善平时考核方式方法,提高其可操作性。

3.3拓展考核组织方式,多渠道实现课程考核。

在考核组织方式上,突出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8],通过课程学习,在合理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确立适于课程考核要求的职业资格类别,建立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考核接轨的以职业综合能力(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考核为主线、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全程考核的考试考核体系,实现课程的多方式考核,使学生在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达到国家职业资格考核要求,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

4.结语

本文在综合分析《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现有考核方式的特点,提出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路,然而课程考核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改变先前的考核模式,必须引导学生注重平时学习和技能训练,同时要求教师加强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这对教师、对学生都将是一种挑战。因此,要想切实做好《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务必制定好长期策略,注重积累,保障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考核机制。

参考文献:

[1]董爱梅.《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考核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08,41:11-12.

[2]朱国云.基于过程化考核的机电一体化实训教学实践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5:110-111.

[3]叶慧群.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34:145+147.

[4]刘延霞,宁玲玲,马广勇.《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09:111.

[5]袁健,朱龙英.基于CDIO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10,02:18-20.

[6]朱敏红,闫红蕾.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考核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时空,2012,06:24-25.

[7]肖海平.探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考试考核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5,24:1.

第2篇

论文摘要: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正面临新的考验。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市场需要,寻求合理科学的电工电子教学改革方案迫在眉睫,本文就电工电子专业课程设置,实习方法以及师生的评价方式做了阐述。

1 中职电工电子专业面临崭新的形式

1.1 政策和形势分析 电子信息是新兴的高科技产业,是符合政府倡导的低碳产业,有“朝阳产业”之称,具有天然的发展优势,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必然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有薪金高、工作环境优雅的特点。2009.4.16国务院公布了备受关注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未来三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产业发展对GDP增长的贡献不低于0.7个百分点,三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50万个。《规划》具体来说,要围绕九个重点领域展开:要确保计算机、电子元器件、视听产品等骨干产业稳定增长,增强计算机产业竞争力,加快电子元器件产品升级,推进视听产业数字化转型;要突破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软件等核心产业的关键技术,完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要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加速通信设备制造业大发展,加快培育信息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加强信息技术融合应用。2012年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压力有所缓解,我国经济,乃至世界经已走出低谷,在各级政府及企业积极努力、采取各种有效应对措施的情况下,全行业发展将存在较大的空间和机遇。从政府层面看,我国政府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更加有力的扩大内需措施,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机遇。从战略层面看,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利环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后,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各领域的科技发展及信息化应用水平仍将进一步提升,为电子产品的应用和开拓工业软件市场,创造了新的巨大空间。

1.2 人才需求分析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攻坚时期。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实现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跨越,是我省面临的主要任务。平板显示项目推进半导体照明向通用照明、背光源、汽车照明等新的应用领域发展,重点开发白光、高亮度及功率发光二极管光源、城市照明及景观光源、铁路和公路信号显示系统以及高档、智能、大型美化装饰显示系统;推进应用电子,支持网络、医疗、安防、汽车、电力等领域应用电子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发展电子专用设备,培育光伏产业、半导体照明产业智能测控设备仪表的开发和产业化。

根据对调研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应用电子行业人气旺盛,职位有电子工程师、产品设计工程师、电子维修工程师、项目工程师等。电子工程师的主要职责是进行产品的电路设计等,必须熟悉模拟、数字电子技术,熟悉各种电子元器件,精通常用单片机的应用。企业招聘时通常要求有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等专业背景。现代化的企业和新型的电子行业,如电子产品生产厂家和技术服务型公司需要大量的电子产品设计、生产、组装、调试、操作、维护、销售等方面的应用性人才。

2 中职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2.1 课程体系 德国“双元制”课程体系编排强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针对企业职业岗位的工作顺序来编排相关的课程,构成了一个与实际职业活动过程相符合的“学习领域”课程序列。德国马格德堡技术应用大学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共14个“学习领域”课程,包括机电系统组成、综合技能和技能拓展三个方面。①机电系统设置“机电系统、电子系统、电气液组件系统、数据处理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讯系统”6个学习领域课程;②综合技能设置“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制作、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系统维护与故障诊断3个学习领域课程;③技能拓展设置“工作计划组织与结果评估、质量管理、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客户信息交流、机电系统交付使用”5个学习领域课程。

借鉴德国的双元制结合我国我省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中职电工电子专业建立如下的课程体系较为合理:

2.1.1 知识目标 ①掌握钳工、电工基本操作方法和操作技术。②能独立完成室内线路的安装与维修。③掌握电动机的安装方法。④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检修和其他常用电动机的维修和检修方法。⑤掌握电力变压器的维护方法。⑥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表和常用电子仪表。⑦能正确安装、调试和维修基本电子电路。⑧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功能、结构、基本原理、选用原则及其拆装维修方法。⑨掌握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构成、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⑩掌握常用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的方法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了解PLC的基本构成和工作特点。■熟悉PLC的基本指令和编程方法。■了解以PLC为核心的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编程技巧。

2.1.2 能力结构及要求 ①掌握电工、电子线路的基础知识;②掌握电子设备、电子产品常用元器件及材料的基本知识;③具有操作和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④具有阅读电子整机线路和工艺文件的初步能力;⑤具有电工、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管理的初步能力;⑥具有电工、电子设备、电子产品装配、调试、检测、销售与维修的技能;⑦具有操作、使用与维护较复杂的电子设备的能力,具有操作、使用与维护较复杂的电子设备的能力。⑧具有操作、使用与维护一般电工设备的能力。⑨具有初级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2.2 教学模式 项目课程教学模式为主,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完成完整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项目可理解为一件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一个故障的排除,一项服务的提供,强调应用技能获得产品。项目课程的开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逻辑主线,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6个步骤进行开发。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在转变,教学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教学组织、知识传授、问题咨询与技术指导者,学生则从知识的接纳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与主人,体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和全程参与过程,让学生在富有吸引力、好奇与感性的氛围中获取今后职业生活的“钥匙”,真正实现教学主体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由教学行为向学习行为的转变。

2.3 采取多种实训途径 采取多种实训途径,强化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职业素质培养。①校内实验实训室。②校办经济实体(实习公司)。③送往地区性行业协会教育实习中心。④社会各类企业。

3 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3.1 评价与考核目的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兴趣、体验成功,培养其热爱专业、勇于创新、乐于实践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3.2 评价与考核的原则:开放式与多元化相结合的原则 ①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②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的结合;③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④建立各门课程所特有的评价框架。

3.3 评价与考核方式 在德国,不举行结业考试,只有期中考试和毕业考试两次。期中考试一般在第二学年结束时进行,包括理论和实训考试。毕业考试则在学习结束后进行,由德国行业协会负责实施,全国统一考试,包括理论和技能考试。我认为我们国家也该努力建立健全各专业各工种考核机制和考试体系,如果就目前只由各个学校自己考核,标准很难统一,考核过程很难做出合理、客观评价。基于此点我国重新出台行业规范和技能标准并实质性落实就尤为重要。

3.4 以虚拟、模拟及仿真的实训条件建设 采用虚拟、模拟及仿真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创造职业氛围,将大型机械设备设施虚拟、模拟及仿真到校内实训环境,解决一些项目实训的难题。

综上所述:中职电工电子专业必须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建立健全合理的考核体系。这样才能让这个专业能长久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第3篇

关键词:机械工程;创新设计;教学改革

在现有国内高职学校的机械专业中,很少有关于机械设计创新的课程,致使很多从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尽管具备相关的基础知识却难以从事创新的设计。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国要想由“制造大国”转变为“创造强国”,职业教育应走在教育的前列。因此在《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机械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才能发挥环境,由教育部负责组织的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以大赛为载体,在引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促进学生“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笔者结合教学与指导学生参加比赛经验,谈谈在《机械工程基础》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线设置课程内容

众所周知,一个产品的优劣关键在于设计,而设计的本质在于创新。但是,传统《机械工程基础》课程只注重向学生传授基础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致使许多学生学完了课程,仍然对机械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因此教学课程的内容设置要保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把能力培养放在首位,以新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高未来职业变化的应变能力。为此,我们对《机械工程基础》课程进行改革,新增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内容,建立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设计能力为主的新体系。

按照高职机械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以及历次创新大赛的比赛要求,我们把课程分为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两部分。理论部分的内容主要介绍机械学科发展的新方向、新内容,讲解创新设计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向学生提供创新思维方法,通过大量实际机械创新设计的示例分析,开阔学生的思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达到上述要求,新增机械创新课程的内容包括:①机械创新方法与大学生创新能力体系结构;②创新产品的市场调研与开发;③创新产品的方案设计;④CAD软件在创新设计中的应用;⑤机械产品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实现;⑥创新产品的制造。学生通过《机械工程基础》创新设计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掌握这些阶段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还应掌握其现代设计的基本方法,创新设计的基本思路。因此需要明确课程在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综合创新设计能力方面的任务。如机械原理课程由传统的以机构分析为主转向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突出机构设计的思想,加强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内容,强化机电一体化思路,介绍气、液、电驱动的机构和机电一体化的执行机构,以开阔学生的思路。

实践操作部分是让学生进行创新设计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产品开发和制作能力。比如软件知识、电脑仿真技术、动画模拟、产品的市场调研和前景分析、制作产品的先进加工方法、与人沟通和演讲技巧、团结协作精神等。让学生有动手训练机会,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亲自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制作与过程中,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再实践,将“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落实到实处,有效弥补了学生在知识应用及动手能力上的不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营造培养创新能力的环境

教师应该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对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从头到尾要精心设计,别出心裁,努力尝试将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探索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入课堂,向学生讲授创造性思维、创造原理、常用创新技法、机械创新设计方法及创新设计典型实例分析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机械领域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找出有创意的机械产品进行分析,让学生感到新奇独特;激发学生对周围所熟悉的问题或物品进行分析、探索,使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提出改进的思路。比如,机械设计课程改革了过去仅罗列常用零部件的繁杂内容,建立以机械传动方案设计、机械零部件的工作性能设计、类比设计、改造设计和创新设计的授课内容,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应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执行机构和传动机构的运动分析、动力分析的仿真与方案比较,以及零部件的三维造型设计,不仅可以大大节省分析计算和方案比较时间,而且直观、形象、准确,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这样激发了学生创新设计的兴趣。在导学上下工夫,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思维方法,对典型的有创意的产品进行拆装实验,分析其创新点,总结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完成小论文、研究报告、创新作品。学生对这些问题充满好奇和求知欲,因此会积极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激发创新设计的兴趣和欲望,提高了创新设计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特点

1.课程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突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

学生既要学习理论知识,又要主动去动脑筋想方案,更要亲自动手,全方位锻炼自己的能力。如为培养学生机构创新设计的能力,我们开设了“机构系统综合实验”。学生可将自己创新设计的执行机构系统的方案,通过搭接组装,使创新设计的方案模型化、实体化,并可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再如,为提高学生对机械系统的总体认识,我们开设了“机械系统方案综合实验”。学生自行设计、自己动手完成包括原动机、传动装置和执行机构的简单机械系统的组装,形成一个完整的机械系统的概念。学院数控加工教学中心承担了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大部分作品制作工作,制作中的简单零件,由学生在教学中心的钳工车间依靠有经验的师傅辅助完成,较复杂的零件,自己首先编写好数控加工程序,在具体操作师傅的监督下,在数控车床、数控铣床上完成加工。同时,加工师傅协助学生完成加工零件的工序设计、检测方法设计和装配的调整等工作。作品的制作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工艺知识的理解。

2.改进作业内容与考核方式

针对过去侧重典型零部件分析的机械设计作业,我们改为以设计为主的简单机械设计训练。学生通过调查、查阅资料,设计出了多种具有实际价值的作品,如汽车用千斤顶、单一螺旋千斤顶、手动剥壳器、脚踏式拖把拧干器、灭火拖把等。通过各种方案的设计比较,学生不仅掌握了传动方案的设计方法,开阔了眼界,同时培养了创新设计的能力。课程结业时,最后提交的作业是小组集体创作的完整的方案设计书或作品,由教师进行评比和打分。评选方式与国家组织的机械创新大赛相同,要求有:书面的设计计划书,内容涵盖作品的创新点、设计计算说明书、产品市场定位、开发产品的市场前景等;电脑制作的产品仿真动画图、CAD制作装配图、三分钟视频讲解;小组答辩,接受教师和专家的提问等等。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再给出创新学分。不对学生进行传统的书面考试,而是采取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交一份“作业”,内容是学生自主设计或制作一件作品,既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又启发和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我们强调要团结协作,要求学生分组学习,组成4~5人的团队,小组成员不受班级的限制,男女搭配,但必须是相同的专业,分工协作。各团队在队长的领导下,开展与设计有关的各项工作,如设计方案讨论分析、方案的工艺计算、设计结构的讨论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设计中得到充分交流。因为每一名学生都不可能很完美,但也不可能是一无是处,只要运用好每个人的长处,精诚团结,饱含创新的热情,拥有那份自信,团员之间相互沟通协作,那么这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就是最高的,完成项目过程的可操作性强的概率就大,同时学生能力在团队中得到尽情施展。团队合作的基础之一就是建立信任,要建设一个具有凝聚力并且高效的团队,第一个且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建立信任。团队的精神是平时一点一滴积累的,团队精神就是团结、协调。只有拥有团队精神,一个团队才能集思广益,凝聚一起,那么作任何事都会事半功倍。队长要懂得如何分工协调,他不仅要求自己进步,还要做到整个团队所有成员共同进步。为了这个目标,团队所有成员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讨论的和谐环境,在一次次讨论后同学们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方案越来越完善,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互鼓励,那么在这个团队面前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还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课程、不同的知识点灵活运用、合理选择。当然,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但只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用创新培养创新,用创新激发创新,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一切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出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洁营,马慧勇.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8,(4).

[2] 李志江.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方法探讨[J].考试周刊,2008,(51).

第4篇

论文摘 要:根据高职机械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从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的改革,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融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

电工电子自问世以来,已经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机械类产品也慢慢的过度为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方向发展,社会对机械工人的要求也从机械类单一工种,转变为机电类复合人才的要求。因此,电工电子已经成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而且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基础课程,本文针对应如何使非电类机械类专业的高职学生在学习“电工电子技术”上,既能够满足专业和职业能力的需求,又不是像本科教育那样,立足打好深厚基础。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重点以实践、应用为主线来进行教学改革。

1 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脱节。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开的,而且理论知识往往过分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这就忽视了“电工电子学”作为应用学科的实用价值,使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难以理解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2)教学方法陈旧古板。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方式,有些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熟悉不适应,课堂教学讲得过多过细,缺乏新意,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供学生思考回味。此外,课后作业过多也使学生无暇思考,这样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无法激起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考核方式单一,内容片面。电工电子学”课程的考试方式采用闭卷笔试,内容主要是理论知识。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又不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

2 改进措施

(1)课程整合和优化。

打破学科体系,改革课程设置,实施课程内容的简约、集成与重组,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精减教学内容,去除理论推导、证明、验证内容,注重技术重现和技术实现。

实现做中学,弱化过深、偏难的理论,突出知识在专业中的实际应用。以适用、实用为原则,优化知识技能结构,形成与应职岗位相一致的教学内容。从应职岗位需要出发,将各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实用性和针对性,删去一些与今后工作关系不大的枝节。例如,很多教材大篇幅讲解二极管如何形成单向导电性,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传输情况。而在实践中,只有从事专门研究的人员,才可能用到这些原理知识,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学生,重点应该放在二极管、三极管的作用,如何判断二极管正负极,三极管的标号及管脚判别鉴定,如何通过参数来选择二极管、三极管的型号等内容上。对于电子电路应强化集成电路方面的内容,特别是集成电路的应用。对难度较大,求解过程复杂的例题、习题进行删减。

(2)加强与专业方向的对接。

大部分机械类专业均开展了电工电子课程,但专业方向不同,学生所需知识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电工电子是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在大一第一学期就开设了此课,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还不够了解,教师给不同专业的学生上课时,授课内容既要注意与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衔接,又要兼顾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并且课程内容按不同专业编排,采用灵活的组合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科、不同学时和各层次学生对课程深度和广度的要求。比如,针对数控类专业,教师可以结合数控机床的定位系统,讲解数字电路中数模、模数的转换;针对汽车专业,教师可以结合汽车测速装置的工作原理,讲解计算器的功能。

(3)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比喻法、类比法、启发质疑法、讲练法、实验演示法,使学生能克服厌学心理,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求知欲。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师要耐心对待学生,引入各种案例,多讲多练,反复强化重要的知识,不讲则已,讲的就务必使学生掌握。

(4)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拓宽教学手段。

抽象的电工原理讲解起来容易觉得枯燥乏味且生涩难懂,如电介质的极化、电容的充放电等,若能合理巧妙使用辅助教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录像,直观的实物模型和幻灯片、投影,生动详尽、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使教学过程缩短时间,尽可能增加信息量,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深化了对基础理论的掌握。为了适应目前既要减少教学时数,又要增加课堂信息量的教改形势,同时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自学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学是最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在校园网络上向学生提供电子教案、网络课件等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网络进行答疑,接收学生反馈意见,更好地与学生交流。学生可以利用网上试题库,在网上随时进行自检自测。我们目前已具备的资源有: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网上实验室、精品试卷、习题库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论教学中引入EDA技术,来改善教学质量,使理论分析得以验证。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学生也难以理解,还有许多电工电子的概念需要通过实验以阐述和验证。在课堂讲解内容涉及需要实验演示电路时,调用事先建立的EDA电路文件进行现场演示,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降低了教学难度。例如,在讲解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时,要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实验教学中引入EDA技术,可以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实验信号存在时间过短,用常规仪器往往很难观察得到,借助EDA技术,可以方便观察;二是在电工电子实验中,将实验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进行理论设计,然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计算机仿真设计,完成仿真设计后,再在实验室按照仿真电路装配实际电路进行测量;三是可以进行虚拟的仿真实验,根据教学内容和专业要求,联系生产实际提出简单的设计题目,让学生进行理论设计,然后在计算机上完成仿真实验,检验和完善自己的设计作品。

(5)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这些理论灵活应用于实践中。但是学生到工业、企业中实践的机会很少,从而无法了解工业、企业中是如何进行具体工作的。

为此,在教学中,每章都从最基本的应用实例出发,由实际问题入手通过技能训练引入相关知识和理论,由实训引出相关概念及相关电路。首先是教师提出学习的内容、目的、要求及其他相关事项,学生自主学习有关内容,再通过自己动手做的方式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获得相关技能的训练。这种在教师指导下,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交互进行,对学生自主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学所选实训项目应与机械专业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式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动机。

此外,实践教学场所按照职业活动环境来布置,突出其职业性的特点,同时,实践教学严格按照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现场有关规定,来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导,着重要求学生要有一丝不苟、严格认真的工作作风。

(6)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考核体系。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强调考核学生的能力,实现课程考核向过程考核的转变。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整个教学过程,与之相适应,考核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素质为考核中心,考试不再局限于闭卷一种形式,而是采用开放灵活的考试方法,包括开卷考试、课程论文、口试、实际操作、调查报告、综合考查等形式。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考核形式,如考基本理论采用闭卷的形式;考实训采用项目制作的形式,根据学生态度和动手操作能力,现场综合评定学生的实验实训成绩;对于综合分析和电路设计采用开卷的形式;平时的作业可以结合生产实际写课程论文和调查报告;使评分方式科学化。课程结业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实训成绩、期末成绩(试卷)组成,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全程参与学习,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日常学习中,扩大平时成绩和课程测验的比例,具体是平时成绩占20%,课程测验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40%。另外,在平时测试和实验考核中,改革记分方式,实行实质性评价,一些考核按照ABCD级制度评分,淡化分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重考核反馈,现在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注重考核,不注重反馈,其实考核的目的是要重视反馈,通过反馈来是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使老师反省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讲解来是学生能够更好的减少错误,学生在反省中找到原因,改正错误。

3 结语

机械类专业的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经过多年的思考与经验积累已初有成果,在以后的改革中,是该课程更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具有鲜明的特色,真正的实现做中学,快乐学习。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刘立平,关于高职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7,8:27~28.

[2] 隆平,高燕,汤光华.基于模块式的《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8(17):55~568.

[3] 谢迎春.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07:44.

第5篇

论文摘 要:根据高职机械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从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的改革,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融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

电工电子自问世以来,已经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机械类产品也慢慢的过度为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方向发展,社会对机械工人的要求也从机械类单一工种,转变为机电类复合人才的要求。因此,电工电子已经成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而且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基础课程,本文针对应如何使非电类机械类专业的高职学生在学习“电工电子技术”上,既能够满足专业和职业能力的需求,又不是像本科教育那样,立足打好深厚基础。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重点以实践、应用为主线来进行教学改革。

1 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脱节。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开的,而且理论知识往往过分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这就忽视了“电工电子学”作为应用学科的实用价值,使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难以理解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2)教学方法陈旧古板。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方式,有些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熟悉不适应,课堂教学讲得过多过细,缺乏新意,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供学生思考回味。此外,课后作业过多也使学生无暇思考,这样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无法激起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考核方式单一,内容片面。电工电子学”课程的考试方式采用闭卷笔试,内容主要是理论知识。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又不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

2 改进措施

(1)课程整合和优化。

打破学科体系,改革课程设置,实施课程内容的简约、集成与重组,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精减教学内容,去除理论推导、证明、验证内容,注重技术重现和技术实现。

实现做中学,弱化过深、偏难的理论,突出知识在专业中的实际应用。以适用、实用为原则,优化知识技能结构,形成与应职岗位相一致的教学内容。从应职岗位需要出发,将各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实用性和针对性,删去一些与今后工作关系不大的枝节。例如,很多教材大篇幅讲解二极管如何形成单向导电性,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传输情况。而在实践中,只有从事专门研究的人员,才可能用到这些原理知识,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学生,重点应该放在二极管、三极管的作用,如何判断二极管正负极,三极管的标号及管脚判别鉴定,如何通过参数来选择二极管、三极管的型号等内容上。对于电子电路应强化集成电路方面的内容,特别是集成电路的应用。对难度较大,求解过程复杂的例题、习题进行删减。

(2)加强与专业方向的对接。

大部分机械类专业均开展了电工电子课程,但专业方向不同,学生所需知识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电工电子是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在大一第一学期就开设了此课,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还不够了解,教师给不同专业的学生上课时,授课内容既要注意与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衔接,又要兼顾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并且课程内容按不同专业编排,采用灵活的组合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科、不同学时和各层次学生对课程深度和广度的要求。比如,针对数控类专业,教师可以结合数控机床的定位系统,讲解数字电路中数模、模数的转换;针对汽车专业,教师可以结合汽车测速装置的工作原理,讲解计算器的功能。

(3)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比喻法、类比法、启发质疑法、讲练法、实验演示法,使学生能克服厌学心理,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求知欲。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师要耐心对待学生,引入各种案例,多讲多练,反复强化重要的知识,不讲则已,讲的就务必使学生掌握。

 

(4)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拓宽教学手段。

抽象的电工原理讲解起来容易觉得枯燥乏味且生涩难懂,如电介质的极化、电容的充放电等,若能合理巧妙使用辅助教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录像,直观的实物模型和幻灯片、投影,生动详尽、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使教学过程缩短时间,尽可能增加信息量,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深化了对基础理论的掌握。为了适应目前既要减少教学时数,又要增加课堂信息量的教改形势,同时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自学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学是最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在校园网络上向学生提供电子教案、网络课件等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网络进行答疑,接收学生反馈意见,更好地与学生交流。学生可以利用网上试题库,在网上随时进行自检自测。我们目前已具备的资源有: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网上实验室、精品试卷、习题库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论教学中引入eda技术,来改善教学质量,使理论分析得以验证。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学生也难以理解,还有许多电工电子的概念需要通过实验以阐述和验证。在课堂讲解内容涉及需要实验演示电路时,调用事先建立的eda电路文件进行现场演示,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降低了教学难度。例如,在讲解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时,要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实验教学中引入eda技术,可以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实验信号存在时间过短,用常规仪器往往很难观察得到,借助eda技术,可以方便观察;二是在电工电子实验中,将实验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进行理论设计,然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计算机仿真设计,完成仿真设计后,再在实验室按照仿真电路装配实际电路进行测量;三是可以进行虚拟的仿真实验,根据教学内容和专业要求,联系生产实际提出简单的设计题目,让学生进行理论设计,然后在计算机上完成仿真实验,检验和完善自己的设计作品。

(5)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这些理论灵活应用于实践中。但是学生到工业、企业中实践的机会很少,从而无法了解工业、企业中是如何进行具体工作的。

为此,在教学中,每章都从最基本的应用实例出发,由实际问题入手通过技能训练引入相关知识和理论,由实训引出相关概念及相关电路。首先是教师提出学习的内容、目的、要求及其他相关事项,学生自主学习有关内容,再通过自己动手做的方式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获得相关技能的训练。这种在教师指导下,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交互进行,对学生自主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学所选实训项目应与机械专业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式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动机。

此外,实践教学场所按照职业活动环境来布置,突出其职业性的特点,同时,实践教学严格按照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现场有关规定,来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导,着重要求学生要有一丝不苟、严格认真的工作作风。

(6)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考核体系。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强调考核学生的能力,实现课程考核向过程考核的转变。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整个教学过程,与之相适应,考核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素质为考核中心,考试不再局限于闭卷一种形式,而是采用开放灵活的考试方法,包括开卷考试、课程论文、口试、实际操作、调查报告、综合考查等形式。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考核形式,如考基本理论采用闭卷的形式;考实训采用项目制作的形式,根据学生态度和动手操作能力,现场综合评定学生的实验实训成绩;对于综合分析和电路设计采用开卷的形式;平时的作业可以结合生产实际写课程论文和调查报告;使评分方式科学化。课程结业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实训成绩、期末成绩(试卷)组成,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全程参与学习,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日常学习中,扩大平时成绩和课程测验的比例,具体是平时成绩占20%,课程测验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40%。另外,在平时测试和实验考核中,改革记分方式,实行实质性评价,一些考核按照abcd级制度评分,淡化分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重考核反馈,现在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注重考核,不注重反馈,其实考核的目的是要重视反馈,通过反馈来是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使老师反省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讲解来是学生能够更好的减少错误,学生在反省中找到原因,改正错误。

3 结语

机械类专业的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经过多年的思考与经验积累已初有成果,在以后的改革中,是该课程更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具有鲜明的特色,真正的实现做中学,快乐学习。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刘立平,关于高职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7,8:27~28.

[2] 隆平,高燕,汤光华.基于模块式的《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8(17):55~568.

[3] 谢迎春.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07:44.

第6篇

关键词:技师培训 主动出击 因类制宜 严加管理

湖北三峡技师学院于2012年6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从2013年启动技师培训工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两年来,开班培训各类技师学员共计1926人,其中学历预备技师班60人,函授技师班216人,技师鉴定培训班1650人。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以下三点。

一、主动出击,迅速登临技师培训高地

技师学院组建后,在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层次上给我们提出了新要求。能否迅速开展技师培训,不仅是我们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更是对我们作为技师学院办学能力的检验。三峡技师学院不等不靠,抓住有利时机,快速反应,主动出击,迅速登临了技师培训这一“高地”。

一是争取支持做到“有红头”(文件)。面向社会开展技师培训工作,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各方面的支持。开展技师培训,国家有规划,地方有需求,学院主要领导多次到市人社局等部门,汇报开展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争取到由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及团市委三家的联合发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高级工及函授技师培训的通知》(宜人社函〔2013〕83号)。该文件明确规定由三峡技师学院负责全市的技师培训,并对各县(市、区)参加培训学员的指标进行了具体分解。为使文件精神尽快在大宜昌市全面落到实处,学院又请市局职建科牵头,召开了各县市区人社局分管领导及职建股长座谈会,对各县市区提出具体的任务和要求,得到了各县市区人社部门的大力支持。

二是政策宣传做到全覆盖。通过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对培训政策不间断地进行全方位宣传。学院成立专门班子与宜昌各重点企业进行对口联系,邀请宜昌市鉴定指导中心主任给相关企业、职工宣讲政策,争取企业落实高技能人才的岗位补贴,以增强培训的吸引力。为宣传到县市区,学院将全体教职工分组划片包干,由院领导担任“区长”,带领组员到责任区域驻点,入社区、进企业,做到宣传不留死角,“技师学院社会皆知晓,培训政策人人都明白。”

三是摸底调研做到全方位。为摸清技师培训的现状和需求,学院同时还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一线教师进企业”的调研活动。近百名教师短则一个月,长则三个月,分别进入全市30多家重点企业调查,撰写出企业与员工的培训需求、企业如何进行技术提升等为主要内容的调研报告(论文)56篇,为学院制定技师培训方案,有的放矢地组织开展技师培训,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四是生源招收做到全匹配。学院全体教职工每年都要招生,且每人都有招生任务。从2013年开始,学院要求招生要做到三个必须:每个教职工必须完成规定的招生指标;招生过程中必须重点宣传技师班政策;每名教职工所招学生中必须有三至四名高级工或技师班学生。这样从生源进口上保证了技师学历班的培养规模。

五是基础条件做到全保障。在硬件建设上,新校园建立了6600平米的实训场地、24个高标准一体化教室。投入上千万元,添置了实训设施设备。在师资配备上,学院优中选优,给技师班配备了最精良的教师。此外还聘任了五十多名各个专业的高级工程师、注册工程师等专家为兼职教师,建立了一个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兼职师资人才库。他们定期到技师班任教,做到了专兼职搭配,优势互补。

二、因类制宜,切实保证技师培训质量

根据现状摸底和企业需求实际,针对报名和招收对象的不同,我们组织开展的技师培训,采取多管齐下,分别开设了学历技师班、函授技师班和技师鉴定培训班。

在学历技师班方面,目前开办的有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三个专业,学员60人,均为小班教学。在函授技师班方面,去年学院首次和宜昌人福药业联合开办了有机合成专业技师函授班,学员28人。现有关专业的技师函授班陆续开班,在籍学员已达到216人。在技师鉴定培训班方面,去年至今年上半年,先后与三峡开发总公司、长机科技、宜昌人福药业等二十多家企业达成校企合作协议,开展了电工、焊工、管工、数控车工、有机合成工、花卉园艺师、汽车修理工、营销师、客户服务师等二十多个工种的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已开班25个,学员1650人。

这三种类型的学员因年龄层次不同,阅历经验各异,培训需求不一,我们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因类制宜,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培训方式,以保证质量。

对于学历技师班,我们按照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充实师资,在校内随着正常教学,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科班”培养。

函授技师班学制三年,实行学分制管理,采取名师面授、业余自修、网上学习、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根据函授技师班学员身在生产一线、有实践经验这一特点,我们除了名师授课外,还组织相互观摩学习,交流经验;请技能高手现场操作,传授绝技绝活。并要求学员“进校要有两明确、毕业做到三带走”:进校时要“明确自己最想学的知识是什么”“明确自己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求每位学员制订学习培训计划,明确自己的培训目标,自我加压。学院将学习情况和考核成绩(学分)定期通报给所在企业,予以激励。最终使每位学员在毕业时做到三个带走:“把学到的知识经验带走”“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带走”“把取得的技师职业资格带走”。

鉴定培训班人数最多,我们采取送教到企业、到岗位,或由已聘任的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兼职教师参加任教,如三峡实业花卉园艺师高级技师王昌龙、人福药业有机合成工高级技师赵应成等都直接参与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紧扣教材,集中授课,个别辅导,单兵实操,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对学员进行强化训练,并分阶段进行考试考核。对于所有社会培训包括学历班,学院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均采用小班制,每班25-30人,以方便管理和教学指导。学院定期召开由培训学员、授课教师、主管领导参加的培训研讨会,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工作情况,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严加管理,争取技师培训更大成绩

技师培训是我们正在破解的一个新课题,通过去年以来的培训实践,我们体会到,必须多措并举,自始至终严加管理,才能打开局面,形成格局,取得更大的成绩。

一是必须适应技师培训的多种培训形式。从事技师培训,大部分培训对象为成年人,大多数的教学节奏不是学校式的按部就班,大量的教学活动不像学历教育那样的整齐划一。这就需要培训教师和管理人员适应这一新的特点和新的要求。我们在选择配备人员时,特别注重这一点。目前学院一支“术业有专攻”的技师培训队伍已初具规模。我们把这一点也视为管理,是选人用人、建好队伍的管理。

二是必须加强培训过程的管理。目前我们开展培训的三类人员中,有两类都是社会人员,占技师培训人员总数的95%以上。他们身处生产第一线,大多已拖家带口,客观上工学矛盾突出,如不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则难免流于形式,难以收到实效。为此,学院不仅有明确的管理科室、分管院领导,而且针对技师培训的全过程,制定了一系管理制度,包括培训需求调研、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员管理、考核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培训评估、档案管理等多个方面。特别是对学员的教学管理,每一个班级安排一名班主任,对学员的授课实行一天四次考勤,以提高学员的出勤率,保证培训效果。

三是必须严格执行办班计划呈报制,定期接受上级机关的检查。我们吸取过去开展各类培训的经验教训,把工作做实,把教学做好,把资料做细做全。定期对教师的教案等业务资料进行查阅;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所有培训资料,特别是教学档案,一期一档,装订成册,严格按档案管理制度归档。

四是必须对培训流程和重要环节加强双向管理。从学员报名培训登记表――考勤管理原始记录――多形式教学――结业考试――发放结业证书,这其中要进行评教评学;学院对学员的学习及考勤情况,会定期通报给所在单位。整个流程完成后,学员对教师有一个评价表,给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学校对学员也有一个评价表反馈给企业,告知学员在学习期间的表现。同时学员回到企业后,企业对学员的培训过程和效果也有一个评价表,由相关负责人审核签字后,再返回到学院。这些工作细致琐碎,但我们要求必须严格按要求做好,因为质量来自于管理,而管理又重在细节。

严格的管理,显著的成效,使湖北三峡技师学院技师培训在宜昌市有了较好的口碑。不少企业员工从以前的“动员学”,变成现在的“我要学”,宜昌康鑫医药就有10名员工主动要求,并由该公司副总亲自带领到学院报名参加有机合成工技师班的培训。还有父子先后都在学校报名学习培训的佳话:人福药业一个53岁的员工施明德,自己报名参加培训考得了焊工技师证,回到单位受到了重视,调整了岗位,增加了待遇。随后他又要求他在同单位工作的30岁的儿子施成伟来校报名,也考得了焊工高级工证。

第7篇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电工电子自问世以来,已经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汽车类产品也慢慢的过度为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方向发展,社会对汽车工人的要求也从汽车类单一工种,转变为机电类复合人才的要求。因此,电工电子已经成为汽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而且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基础课程。本文针对应如何使汽车类专业的中职学生在学习“电工电子技术”上,既能够满足专业和职业能力的需求,又不是像本科教育那样,立足打好深厚基础。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重点以实践、应用为主来进行教学改革。

一、问题的存在

1.理论与实践脱节。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开的,而且理论知识往往过分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这就忽视了《电工电子技术与应用》作为应用学科的实用价值,使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难以理解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技能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2.教学方法陈旧古板。

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方式,有些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熟悉不适应,课堂教学讲得过多过细,缺乏新意,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供学生思考回味。此外,课后作业过多也使学生无暇思考,这样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无法激起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考核方式单一,内容片面。

《电工电子技术与应用》课程的考试方式采用闭卷笔试,内容主要是理论知识。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又不符合中职学生的特点。

二 、改进措施

1.课程整合和优化。

打破学科体系,改革课程设置,实施课程内容的简约、集成与重组,体现出中职教育的特色。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精减教学内容,去除理论推导、证明、验证内容,注重技术的实操和技术的实践。

实践做中学,弱化过深、偏难的理论,突出知识在专业中的实际应用。以适用、实用为原则,优化知识技能结构,形成与应职岗位相一致的教学内容。从应职岗位需要出发,将各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实用性和针对性,删去一些与今后工作关系不大的枝节。例如,很多教材大篇幅讲解二极管如何形成单向导电性,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传输情况。而在实践中,只有从事专门研究的人员,才可能用到这些原理知识,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中职学生,重点应该放在二极管、三极管的应用,如何判断二极管正负极,三极管的标号及管脚判别鉴定,如何通过参数来选择二极管、三极管的型号等内容上。对于电子电路应强化集成电路方面的内容,特别是集成电路的应用。对难度较大,求解过程复杂的例题、习题进行删减。

2.加强与专业方向的对接。

大部分汽车类专业均开展了电工电子课程,但专业方向不同,学生所需知识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电工电子是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在入学第二学期就开设了此课,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还不够了解,教师给不同专业的学生上课时,授课内容既要注意与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衔接,又要兼顾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并且课程内容按不同专业编排,采用灵活的组合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科、不同学时和各层次学生对课程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例如,针对汽车专业,要结合汽车电器元器件、电气电路的工作原理,讲解电源在讲解电源时,结合汽车电源系统对汽车的电源(发电机、蓄电池)的结构和功能(如下图)进行讲解,这样,对后续课程就有了联系。

3.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中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比喻法、类比法、启发质疑法、讲练法、实验演示法,使学生能克服厌学心理,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求知欲。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师要耐心对待学生,引入各种案例,多讲多练,多做实操,反复强化重要的知识,不讲则已,讲的就务必使学生掌握。

4.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拓宽教学手段。

抽象的电工原理讲解起来容易觉得枯燥乏味且生涩难懂,如电介质的极化、电容的充放电等,若能合理巧妙使用辅助教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PPT、教学录像,直观的实物模型生动详尽、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使教学过程缩短时间,尽可能增加信息量,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深化了对基础理论的掌握。为了适应目前既要减少教学时数,又要增加课堂信息量的教改形势,同时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自学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学是最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利用网络向学生提供电子教案、网络课件等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网络进行答疑,接收学生反馈意见,更好地与学生交流。学生可以利用网上试题库,在网上随时进行自检自测。我们目前已具备的资源有: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网上实验室、习题库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时,要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在实验中,将实验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进行理论设计,然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计算机仿真设计,完成仿真设计后,再在实验室按照仿真电路装配实际电路进行测量;三是可以进行虚拟的仿真实验,根据教学内容和专业要求,联系生产实际提出简单的设计题目,让学生进行理论设计,然后在计算机上完成仿真实验,检验和完善自己的设计作品。

5.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电工电子技术与应用》是一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这些理论灵活应用于实践中。但是学生到工业、企业中实践的机会很少,从而无法了解工业、企业中是如何进行具体工作的。

为此,在教学中,每章都从最基本的应用实例出发,由实际问题入手通过技能训练引入相关知识和理论,由实训引出相关概念及相关电路。首先是教师提出学习的内容、目的、要求及其他相关事项,学生自主学习有关内容,再通过自己动手做的方式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获得相关技能的训练。这种在教师指导下,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交互进行,对学生自主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学所选实训项目应与汽车专业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式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动机。

此外,实践教学场所按照职业活动环境来布置,突出其职业性的特点,同时,实践教学严格按照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现场有关规定,来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导,着重要求学生要有一丝不苟、严格认真的工作作风。

6.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考核体系。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强调考核学生的能力,实现课程考核向过程考核的转变。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整个教学过程,与之相适应,考核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素质为考核中心,考试不再局限于闭卷一种形式,而是采用开放灵活的考试方法,包括开卷考试、口试、实际操作、调查报告、综合考查等形式。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考核形式,如考基本理论采用闭卷的形式;考实训采用项目制作的形式,根据学生态度和动手操作能力,现场综合评定学生的实验实训成绩;对于综合分析和电路设计采用开卷的形式;平时的作业可以结合生产实际写课程论文和调查报告;使评分方式科学化。课程结业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实训成绩、期末成绩(试卷)组成,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全程参与学习,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日常学习中,淡化分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重考核反馈,现在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注重考核,不注重反馈,其实考核的目的是要重视反馈,通过反馈来了解自己的不足,使教师反省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讲解来是学生能够更好的减少错误,学生在反省中找到原因,改正错误。

三、结语

汽车类专业的《电工电子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经过多年的思考与经验积累已初有成果,在以后的改革中,使该课程更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具有鲜明的特色,真正的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地快乐学习。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应用型的技能人才。

(作者单位:广东省科技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