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继续教育研究范文

时间:2022-03-22 22:54:55

序论:在您撰写继续教育研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继续教育研究

第1篇

继续教育研究(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 issn:1009-4156 cn:23-1470/g4 邮发代号: 周期:月刊 出版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主管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继续教育研究期刊简介     本刊是中国继续教育类、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始终以学术交流为目的,指导学习和实践,促进继续教育事业发展为宗旨,以从事继续教育研究和工作的人员为对象,及时报导国内外继续教育动态,关注继续教育热点问题,交流继续教育理论与学术研究成果,探讨继续教育发展模式。 

    《继续教育研究》期刊(原名《函授教育》,2000年更名为《继续教育研究》)是中国继续教育类、社会科学类、中文类核心期刊,1984年7月创刊,历经近二十多个春秋,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继续教育对实现终生教育意义非凡,对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作用。 

《继续教育研究》乘势而起,始终以学术交流为目的,指导学习和实践,促进继续教育事业发展为宗旨,以从事继续教育研究和工作的人员为对象,及时报导国内外继续教育动态,关注继续教育热点问题,交流继续教育理论与学术研究成果,探讨继续教育发展模式。我刊逐渐走向成熟,在同类刊物中已有较大影响,社会效益颇丰,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高校、科研所拥有广泛读者。并在2002年获得“全国社科期刊优秀栏目设计奖”。本刊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心拥有较高转载率,转载率在全国同类期刊中位居前列,在办刊中逐渐走出一条学术性、科学性、指导性并重的发展之路。为扩大交流,方便查询与检索,我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为关注继续教育的有识之士提供更多、更有效率的服务。2004-2006年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2008年入编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栏目设置

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终身教育、自由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大学生教育、高职教育、高校管理、英语教育、教师教育、教育者论坛,培训等。

第2篇

被称为“迈向新世纪的充电工程”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是改变我国延续很久的“师傅带徒弟”模式,实现会计队伍由“核算型”向“核算管理型”转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解决会计继续教育问题,是提高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整合人力资源,做好财务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快速提高其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造就一批能够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决策层会计工作者,是当前乃至今后我国会计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更应看到,我国重视并开展会计继续教育工作毕竟起步较晚,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制约,此项工作的开展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管理体制问题在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上,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更加不利于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进行。

首先,事权与管理权脱节。会计人员所在单位管人、管事,导致会计人员必须无条件服从所在单位的各项要求。财政部门负责会计人员教育,由于没有实质意义上的人事管理权,对会计人员是否学习,考核约束没有力度。

其次,会计人员流动频繁,缺乏应有的监管体制。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单位的成立与解体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其中必然伴随会计人员的就业与离岗,对于离岗的会计人员来说,失去了与会计管理机构的联系,从而也失去了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

投资不足首先,表现为个人投资不足。当前会计人员收入普遍不高,特别是企业会计人员尤为突出。如果让会计人员个人负担资料费、培训费实不现实,使得有些会计人员有意逃避学习培训。

其次,企业单位投资不足。现在的企业管理机制,使得大多数企业单位不愿为会计人员学习培训提供资金。会计方面的各项法规和要求,在企业单位当政者眼中是苍白无力的,而会计人员更是无能为力。

最后,政府投资不足。作为会计管理监督机关的财政部门,没有把会计继续教育的费用纳入其专项的预算管理中,因此没有形成专款予以保证。这样“无米之炊”的会计继续教育事业难以形成良性发展。

工学矛盾突出

处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是会计人员自身力不能及的。有些单位会计人员在学习期间遇有企业单位一些财务业务时,必须无条件服从工作需要而放弃学习。

当前会计继续教育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现实的。如何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十分重要。

改革会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初始教育水平

会计继续教育,是对从事会计工作并取得会计证后的会计人员实施的教育工作。当前,我国会计人员所接受的初始教育主要来自于普通学历教育和成人学历教育,还有少部分由在岗会计人员以“师傅” 的身份教出来的“徒弟”。会计人员接受初始教育的好坏,直接决定并影响其从事会计工作的质量水平,并对接受继续教育的效果产生长远影响。学历教育,由于历史原因,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学校用100%或绝大部分的时间来培养会计人员20%的业务素质”的情况非常普遍。改革高校会计专业教学内客,使学生不仅学会处理当前会计业务所需的系统专业知识,而且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参与企业管理,并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会计信息支持的能力。同时也必须改革学校“照本宣科”、“释义教材” 的教学方法,以综合素质培养和认知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开展会计教育,并以此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会计初始教育水平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社会各界选用会计人员时,必须保证其招聘对象具备相应的学历和专业能力。

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学习内容,采取灵活有效的教育方式

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是搞好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前提。

“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学以致用”是继续教育的核心。根据会计人员所受初始教育程度的差别和按受新知识的能力,以及所确立的工作岗位和目标也因人而异,以实现“补其所需,学以致用”的教育效果。

第一,以全国统一编写的会计继续教育教材作为各地区组织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基本学习材料。规划全国统一的中、高级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会计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由各省级财政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编写初级会计人员培训用系列学习辅导材料,形成有地区特色的初级会计人员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

第二,在全面完成上述第一个层面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会计工作不同岗位的需要,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力争培训内容多样化,培训形式灵活化,真正做到“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

第三,以高级会计师及具备相当水平的会计人员为培训对象,以高层次的会计管理和会计工作方面的课题研究为 重点培训学习内容,使其能够尽快对企业(公司)运营有深刻的理解,具有解决企业重大疑难问题的能力,能够纵览全局,创造性地开展会计工作。并以此带动和促进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增加必要的投资,保证继续教育的经费需要

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来解决继续教育的经费来源,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则要求的。

1、各级政府应部分承担会计继续教育所需经费

在现阶段会计信息使用范围最广、运用最多的当属各级政府。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生成的操作者,要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就需要增加对会计培训教育投资,作为会计信息使用“受益”的各级政府,应该承担这项投资。从当前财政预算安排情况来看,各级政府具备提供经费保证的条件和能力。

2、各会计单位应承担会计信息供给的主要成本

与产品成本、经营费用一样,生成并提供会计信息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是企业获利和事业发展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作为会计信息最直接的“受益人”―企业单位,承担教育费用应是责无旁贷的。

3、会计人员以会计工作获取劳动报酬,应部分承担教育发展支出

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生成供给的工作人员,通过提供此项劳务,获得相应的劳务报酬,成为此项工作的直接“受益人”,承担一些培训教育开支是应该的。

这样,由各级政府出资负责会计学习培训的组织管理费用,企业单位负责学费支出,会计人员负担资料费用,以此

第3篇

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修医师的主体特点。已工作10年左右的高年资主治医师,且女医生所占比例相对其他医学专业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属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因为所属部位的解剖深在,不易直接明视,并且亚学科较多,病种多,所以较难掌握,保守估计需要大约15-20年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所以进修医生的进修年龄相对较大。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修医师以三甲医院的主治医师为主要人群,具有较好的前期教育基础和临床工作经验,为开展个性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当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工作10年左右时,对于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技术职称的晋升有了进一步要求,所以进修医生的年龄平均33岁左右,这也跟我总医院和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对报名学员的学历及职称有基本要求有关。另外,虽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要属于外科系统,但大部分工作是门诊工作,加之基层医院常常将耳鼻喉科、眼科和口腔科合并为五官科,所以相对来说女医生所占比率比其他外科如骨科等有所增加,接近内科系统。来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习的进修医生原单位以三级医院为主,医生学历较高,其中也包括一定比例的博士和硕士学员,工作年限也较长,有利于科室开展专业教学,以及辅导他们在学习的同时完成基础医疗工作,这是优势,但也有不利的一方面,学员年资较高,部分原单位的诊断和治疗习惯与总医院差别较大,甚至部分人员在原单位养成了独特的工作习惯,很大程度影响到科室教学工作的开展,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发挥学员和导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整体实力和教学特点,吸引更多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来学习。

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教学理念:将科室的先进理念、作风、工作方法、学习方法和规范技术传授给学员,让学员成为“像我们一样的医师”,科室始终将此理念贯穿到每一位学员的教学当中。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进修生所在地域分布以华北五省相对集中,但原单位距北京的距离并不是主要的选择进修地点的参考依据,原单位距离北京超过1000公里的进修学员超过57%,其中包括海南、广西、广东、青海、和新疆等地的医生。吸引学员的分析原因可能如下:1)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和技术水平。本科室是全国重点学科,有较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在国内较早的的开展•383•了亚专科的分组,尤其在耳科方面具有全国领先地位;2)对本科室的认知和熟悉程度。基于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界的学术地位,历年来,与全国各大医院有着广泛联系和学术交流,部分进修医生的原单位领导、同事曾在总医院位进修,因此对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基本情况和人员均较熟悉;3)总医院进修教学质量不断改革和提高,尤其是在进修学员的轮转安排和管理方面。本院及科室为了切实提高进修质量,吸引更多的学员来学习,在国内较早实行进修生导师制度,做到每一位进修学员有专人管理和带教。科室在进修学员的安排方面,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学员的进修目的和进修侧重点,在相应感兴趣的亚专业相对增加学习时间,导师安排也考虑到学员的要求,制定相应亚学科的高年资主治医师或高级职称人员担任导师。进修生的管理也实行导师负责制,学员的成绩也与导师息息相关,举例说明:学员在临床中如违反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学员的导师也会被问责;如果学员学习优秀,结业时被评为优秀进修生,导师也会得到医院的表彰和鼓励,也充分发挥学员导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提高进修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4篇

【关键词】教育技能;专业;高校教师;培养

1.前言

继续教育“一般是指大学毕业后在职的、非在职的所有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缺、提高的教育。继续教育是继续工程教育的扩展,其教育范围不仅包括工程科技人员,也包括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这种教育是贯穿人的一生中的教育”

通过真实、深入的调查,了解河南高校体育院系履行教师继续教育职责现状、认真分析河南体育院系履行教师继续教育职责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教师继续教育的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为有关部门举办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切实可靠的资料,对提高河南高校体育院校教师师资队伍水平、发展河南体育事业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后,对河南省18所高校体育院系中,经过分析,从综合性大学、专门的体育学院、师范类高校、民办高校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0所高校,体育院系的体育专业理论与术科教师(不包括公体教师、专门的辅导员及行政人员),共发放问卷450份,占教师总人数的60%左右,其概率在50%以上,符合社会学调查的抽样人数要求,回收385份问卷,回收率为85.5%,其中有效问卷362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93.46%。问卷发放前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其信度和效度达到了发放的要求。

2.2.2 访谈法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就高校体育院系教师师资队伍现状以及各高校对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状况和继续教育配套政策情况,电话咨询高校体育院系领导和教师获取重要信息,就课题的某些问题、观点与有关专家进行了交流,。

3.结果与分析

3.1 河南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继续教育配套政策的制定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河南高校体育院系中,60%以上的体育院系在贯彻《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方面做得比较好,但也有40%左右的体育院系对教师培训工作不重视,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很模糊,只停留在口头或者被动执行上,至今还未制定相关的政策或规划。这无疑会影响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因此教育主管部门一方面采取行政手段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使继续教育逐渐成为高校体育院系培养自己人才、提高本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得到任职学校的支持对继续教育的稳步发展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调查结果显示,关于鼓励教师参加培训的具体规定或办法,64.69%的院校有并已付诸实施,17.48%的有,但未付诸实施,13.79%的正在制定,3.15%的还没有制定。

有以上几组数据可以看出,河南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继续教育的法制不健全、体制不完善,继续教育具体实施和管理缺乏明确、稳定的规范依据。有些高校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和指导,只管传达上级精神,而没有采取过硬的措施输送和保证教师们按时按量参加培训。高校虽然十分重视教师的进修工作,但没有具体的政策法规,所以无论从权威性,还是宏观调控力度上看,都适应不了目前大规模教师培训工作的需要。

长期以来,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未纳入法制轨道,带来了很大的随意性,缺乏规范性。继续教育的考核工作尚未纳入政府和部门、单位任期目标责任制,无形中使其成为可有可无的软任务。因此,一旦某方面利益得不到满足,就会貌合神离,或各自为政,使继续教育工作流于形式。调查结果显示,河南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继续教育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在教师聘用、晋职、奖励、工资等方面对培训缺少硬性目标要求,不利于提高教师自觉培训的积极性。

3.2 河南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继续教育的组织机构的现状

接受调查的河南高校体育院系中,所有的院系都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本院系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这说明我省高校在教师继续教育的组织机构建设方面做的还比较充分,但是有50%以上的学校没有专门的教师继续教育经费,说明在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方面还很欠缺,各个高校体育院系今后应加大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只有经费到位,才能保证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继续教育的顺利开展。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的整体素质才会有更进一步的提高,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接受调查的院校中,大部分院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本校教师培训工作,其中由组织人事部门负责的占47.20%,由教务部门负责的占22.38%,由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负责的占9.09%,由其它部门负责的占7.69%,不清楚的占6.29%。

4.结论

4.1 河南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继续教育的法制不健全、体制不完善,继续教育具体实施和管理缺乏明确、稳定的规范依据。

4.2 有些高校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和指导,只管传达上级精神,而没有采取过硬的措施输送和保证教师们按时按量参加培训。

4.3 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未纳入法制轨道,带来了很大的随意性,缺乏规范性。一是继续教育的考核工作尚未纳入政府和部门、单位任期目标责任制,无形中使其成为可有可无的软任务。

5.建议

建立完善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增加教师参加培训的吸引力,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教师继续教育要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学校可以建立教师继续教育证书制度,建立教师培训档案,要坚持和完善岗前培训制度、定期提高培训制度和学术休假、带薪学习等制度。将教师继续教育与晋级、待遇、考核相结合,激发教师积极在教师继续教育方面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导向性和激励性政策,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将教师培训与教师的聘任、考核、晋升相联系,激发教师自觉培训、提高其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加大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力度刻不容[J].中国高教研究,2001(7).

[2]张月铭,陈新忠.谈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J].煤炭经济研究,2002(11).

第5篇

冰雪运动文化,作为人类在从事冰雪运动的过程中形成的,以身体为媒介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把满足人类需求的身体活动,以特定的工具进行加工、组织和秩序化,形成获得社会承认的、具有独立意义和价值的文化。它体现了人们在冰雪运动中以身体运动形式及所使用的场地、器材等为特征的物质形态,以冰雪运动的社会组织形态为特征的管理形式和以身体观、运动观、价值观、方法论等为特征的精神文明;是人类在冰雪运动中的智慧结晶。其蕴含的物质文化(冰雪运动的方式、方法),为人们提供了冬季在冰雪环境中的健身方法与手段;精神文化(冰雪运动的社会价值和人的自我认知),一方面以人的互助协作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以人对冰雪运动的身体极限挑战,形成对生命本质的认知。

二、高校冰雪运动文化继续教育开展的必要性

1.文化缺失下的冰雪体育教学不足

由于当前学校在场地、器材、师资力量和教学观念上的制约,使得北方高等院校的冰雪体育教学虽然历经多次改革,其教学质量下滑依旧明显、文化内涵缺失严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学校主管领导对冰雪体育教学认知上的不足。如,有些高校已经取消了冬季冰雪体育教学、有些高校削减了冰雪体育教学的课时、有些高校扩大了教学班额由教育部规定的30人左右扩展至60人、冰雪体育教师多年没有进行再培训……等等。第二,冰雪体育教学课程内容缺乏文化的培养与传承。受竞技体育的影响冰雪体育教学大都以技能学习、评定为主,这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将课程的主要部分都进行了技术传授,而忽略了文化的传承和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这不仅造成了冰雪体育教学文化内涵的缺失,也导致了学生喜欢冰雪运动但不喜欢冰雪体育教学尴尬局面的出现。第三,课程结构与环境因素导致学生冰雪运动技能及文化素质的培养缺乏连续性。当前高校中冰雪体育教学大都集中在一、二年级,三、四年级已经不再开设冰雪体育课程;而且受课程结构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冬季冰雪体育教学每学期只有32学时。其课程教学时空的有限性,使得学生在学校内可接受的冰雪体育教育有限,造成广大学生纷纷走向社会寻求冰雪运动教育,造成本应担负教育任务的冰雪体育课程文化积淀不足。

2.文化育人的社会发展需求

文化育人,就是教育主体以文化的内涵去解决人在体育中的发展问题、人与体育互相融合的矛盾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体育价值追求过程。主体从文化的传承上形成思维的发展与创新,并通过把握客体的认识工具来反映客观对象及其信息,形成具有新的认识成果,实现认识的目的和价值;解答人在体育中“是什么”、“为什么”、“还能做什么”的问题。将人对体育的认知由具体的运动形态上升为内省的,有意识、有目的文化精神。这既是文化与体育融合发展的结果,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生命本质探索、技术结构优化、体育智能管理和社会体育需求的直接体现。它不会造成人生命形态、运动形式和组织系统有本质的损失,反而会延伸人生命形态的表征方式、提升运动形式的创新时空、促进组织系统的结构优化,使体育所表现出的生命特征、运动方式和组织结构更符合当代人们的需求。在人不断取得对自我超越、形成文化与人自然发展互补互动的同时;从积累的记忆、思维、感知觉、情绪等方面去发觉体育的生命教育潜质,还原体育的文化教育本质,让人在体育体验中感受生命的灵动、体悟生命的真正内涵,实现文化育人与体育的融合。

三、高校冰雪运动文化继续教育的发展路径

1.改革课程结构、增加课程教学课时、丰富课程文化内涵

冰雪运动文化继续教育的开展,就是要通过课堂内外、课余生活中的再教育来弥补当前冰雪体育教学的不足。因此,变革当前冰雪体育教育的方法与教学模式就成为优化冰雪教育的开端。首先,改革冰雪体育教学的课程结构。在第一和第二学年开展冰雪体育教学的基础上,在第三和第四学期增加冰雪体育课程。通过冰雪体育教育的延展,一方面推动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发展,让学生真正掌握冰雪运动技能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另一方面,通过贯穿四年学习的冰雪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终身运动意识,让冰雪运动的情景体验与文化交融自始至终伴随着广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其次,增加冰雪体育课程教学课时。在原有冰雪体育教学每周一次课程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次,变成每周2次体育课程。通过冰雪体育课程教学时数的延展,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更多指导下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与运动策略,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的健身方式与运动方法,在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中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第三,丰富课程文化内涵。将冰雪运动发展脉络等文化内容更多的加入和融合在冰雪体育教学之中,以文化的精神之引领冰雪体育教学走文化育人的发展之路。

2.构建以休闲、娱乐为特色的冰雪运动俱乐部

构建以休闲、娱乐为特色的冰雪运动俱乐部。首先就将管理的事物下放至学生手中,由学生进行日常的管理与活动的组织,而学校和教师主要起宏观管理和辅助管理的作用,在俱乐部发展的方向和训练的指导中发挥作用。通过学生组织课余的运动技术练习、运动技能讲座、运动经验交流沙龙、运动技能表演等活动,将冰雪运动的文化和素质培养的人文内涵融入到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其次,开展多种类型的宣传、表演活动。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在学生中推广、普及、发展、提升冰雪运动,将更多的学生领入冰雪运动的世界之中,并在参与中体验、感受冰雪运动和文化所具有的魅力,最终形成学生自愿的运动行为与兴趣爱好。第三,发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学生参加冰雪运动主要是为了进行休闲和娱乐,因此在技术指导与文化培养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目的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以兴趣的动力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从而提升文化的素养和身心的健康。

3.提升教育的文化层次

冰雪运动继续教育文化层次的提升,要从系统化、整体观的思想出发开展教育过程。首先,从实践出发。以“行之精神”感受在参与冰雪运动实践中所获得的人生体验,认知我国冰雪竞技体育健儿为国争光在赛场上顽强拼搏,并最终屹立世界赛场的拼搏精神。其次,从创新出发。通过冰雪运动与数字技术的融合,认知人们得以以更加科学和现代化的手段,探索冰雪体育的本质、功能和助力冰雪体育的发展。第三,从文化传承出发。将几千年的积淀流传至今的珍贵文化遗产———民族冰雪健身活动方法融入到学习过程中,以对传统冰雪体育的认知、还原、创新、传承,构建基于传统冰雪文化的当代冰雪体育运动观。

四、结束语

第6篇

关键词:集中培训;校本培训

收稿日期:2007―11―28

作者简介:谷朝勇(1975―),男,汉族,山东省成武县人,菏泽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讲师,硕士。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已越发显得重要,但因经济、文化、地域、历史等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工作已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尤其在经济落后地区,这种问题更加突出。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必将影响和阻碍校本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

一、农村教师校本培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偏低,师资缺乏

在调查的两个典型县区(六个典型乡镇)的86所学校中,发现农村中学第一学历达标率仅为34.7%,包括第二学历达标率也只有70%;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民办教师转公的教师就占五分之一以上,并且专业大多不对口;另外有相当一部分是村聘教师,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因此,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音乐课、体育课、美术课、科学课此类课程在小学开设不足,有的学校音乐课、美术课甚至没有开设。

(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基层教书育人,却享受不到基本的待遇保障。待遇不重影响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的经费只能维持正常的办公,由于办学经费紧张,农村学校用于教师培训提高方面的资金几乎为零,大部分地方乡镇中小学培训提高费用基本要靠教师个人承担。由于工资待遇本来就比较低,靠教师个人承担培训费用困难较大。

(三)校本培训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校本培训的实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但许多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的实施往往失于简单化。虽然校本培训作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方式已成为共识,但目前我国关于校本培训的理论探讨工作,尤其是具体的微观理论研究还十分贫乏,培训教材不足。在农村中小学,由于经济落后、师资缺乏,图书、报刊、杂志和网络等设施、设备不足,农村教师没有时间、没有设备、更没有经费得到相关理论的指导。

(四)缺乏科学规范的考核及奖惩机制

校本培训在我国只是刚刚起步,配套的考核、奖惩机制仍未建立,各校是方法不一,无法评定优劣,难以激发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仍旧是传统的陈旧模式:1.以学历补偿和学历提升为主的“学本”培训模式,这种培训的目的主要是用来补偿和提高学历,用以弥补学历的不足。这种单一的学本培训模式难以适应当前多元的教师培训需要,特别是难以完成提高教师教学实践水平的任务。2.利用节假日对教师开展的运动式、报告式、理论灌输式的集中培训,这种方式由于参与者较多,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因而无法保证培训的质量。3.对教师参加培训后的考评仍然是传统学院式的纸笔考试评价,缺乏对教师实际工作能力、实践水平的评价体系。

二、农村校本培训应采取的对策

(一)政府重视,在教师培训上加大资金投入

把以校为本与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结合起来,纳入工作计划,上下统筹安排,制订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落实培训经费,保障校本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经费紧张的问题是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问题。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各级政府的共同职责。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各级政府持续加大经费投入,还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建立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分摊机制,明确政府、学校和教师个人承担的费用项目或比例,运用制度化的手段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所需的经费投入。

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经费的保障机制,将教师培训经费纳入教育事业经费经常性支出渠道,确定教师培训经费按照教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予以保障。

(二)继续深化培训模式改革,不断探索适应当地实际的培训模式

1.系列讲座。如办学特色讲座、方针政策讲座、教法创新讲座、优秀教师讲座、继续教育讲座,目的在于让教师们及时了解教学改革动态,及时改变观念。

2.组织研讨。目的在于组织教师们的交流与学习,优势在于互动性与互补性,进而达到教学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以及教学经验的最大化效应。

3.集体办公。包括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共同批改等,目的是促进教师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实际上也是常规教学的重要内容。

4.教育科研。加强教师们的教研工作,着眼点在于经验总结和论文撰写,目的在于提高理论水平,激发积极性,从更高层次上促进校本培训工作的发展。

5.现场示范。就如何执行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施等问题,邀请部分学科带头人和教育专家进行现场课堂教学示范,使实验教师通过亲自感受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三)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建立现代化的学习型组织

以住的集中培训,给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工学矛盾和多于城镇教师的经济负担,再加上农村、城镇一样的培训内容和标准,也脱离了农村教师的实际需求。为此在远景建设规划中,通过天网(卫星电视)和地网(计算机网络)加上人网(传统培训体系),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离岗,不但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而且较好解决农村教师的“工学”矛盾。

现实中可以利用乡中心学校在农村教育中所处的中心、示范和辐射作用,在乡中心学校建立教师学习资源中心,配备现代化的远程教育设备和各种教师培训教材及图书影像材料,并与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和因特网相接,接收丰富多彩的远程教师培训课程,供教师培训和自主学习。同时,还可以将开发的培训课程和优秀教师的讲座制成网络课程、VCD、卫星电视课程,通过现代化远程教育手段,传送给教师学习资源中心。

(四)建立起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和激励制约机制

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必须建立起一套督导评估制度和激励制约机制。

1.要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与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与教师考核、晋升、聘任、奖励相结合,形成教师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2.建立教师培训证书制度。

3.建立教师培训管理档案和学分管理制度。

4.对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完善培训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培训基地作用

首先,要充分发挥各级教师培训基地和师范院校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把各级培训基地办成本地区在教育教学、资料信息、教改实践、教育技术、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指导作用的教育中心。可以考虑由师范院校牵头成立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联合体,进一步整合教师继续教育资源,搭建起一种全新的合作平台,为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其次,积极推进农村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建设。参照教育部制定的示范性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建设标准,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的教师进修院校、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教研室、电化教育和教育科研机构,逐步形成多功能的区域教师学习中心与资源中心。第三,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作用,立足于校本,以“研训一体”方式促进农村教师自主发展。

(六)以信息技术培训为重点,着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

1.大力开展适应当前农村教师现状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不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的层次和水平。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内容主要有,课件制作、多媒体教学、网络学习等等。虽然在条件较好的城镇教师看来技能都很简单,但现实是农村的大多数教师都知之甚少,他们的感觉到了强烈的差距,掌握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当前广大教师一个迫切愿望。

2.专业学科知识的深化与更新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按照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的知识为基础,针对不同学科的需要,开展新知识的培训与学习,使广大农村教师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3.大力推进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形式,是改变学校面貌、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是促进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在研究中提高的主要举措。校本培训更加关注教师教学实践所在的学校及课堂,更加关注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更能激发学校和教师参与的热情,使教师培训更具活力和效益。

第7篇

一、高位均衡,构建区域协作新体制

均衡教育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为推进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朝阳区于2012年9月成立了“朝阳区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协作体”,成员单位包括12所优质发展校、特色校。一是搭建平台,形成互动机制。协作体通过“六个互动”———网络交流、专家讲坛、青蓝结对、优势互补、统筹招生和联席会议,实现协作体理念共融、业务同培、课题共研、课程共建、资源共享“五位一体”发展格局,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共同发展平台,为朝阳区教育高位均衡优质发展奠定了基础。区教育局拨专项资金,对协作体进行了经费保障。协作体开展以“百名师徒牵手成就教育梦想”为主题的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协作体师徒帮带活动,搭建教师共同发展平台,并通过共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参与科研课题研究等,实现共同发展目标。二是创新方式,推进互动成效。2015年11月,协作体在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开展了以“关注学习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为研究主题的面向全市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活动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交流彼此的经验,真正实现了区域内的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提升。

二、区域推进,整体研修

1.整体规划,建立整体研修平台。朝阳区遵循名校、优质学校整体带动的原则,把区属中小学校划分为六大学区片,实施“大学区”管理。通过大学区管理平台,以“学科生命教育研究”为载体,以“关注生命情怀,彰显阳光课堂”为主题,进行了生命课堂构建的实践探索,推进区域性整体研修。

2.典型激励,促进共同成长。协作体通过开展大学区优秀教研团队评比活动,各大学区选择优势学科、挖掘优质资源,通过教育论坛、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三个环节展示各区片的教研成果,使区域研修活动有了质的飞跃,实现了校际之间、新老教师之间、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通过整体推进,各校逐步形成了以生命教育为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涌现出一批省市级品牌学校、三星级特色学校、素质教育优质校等。

三、主题研训,构建教师培训体系

在培训策略上,朝阳区不断拓宽教师培训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努力构建教师培训体系。一是专家引领式培训。根据需求开展各种培训,聘请知名专家讲座,组织教师去上海、广州、南京等教育发达地区学习,让教师走近教育专家,教师专业素养大幅提升。近三年来,组织全区中小学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超过1000人次。二是基地孵化式培训。建立了以教师进修学校为中枢,以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协作体为重要平台,以优质学校为主要载体,以名师工作室为示范引领的“四级培训基地”,形成了进修学校统培、协作体带培、校际互培、工作室专培的立体培训网络。三是网络互动式培训。我们先后建立了“名师博客”、“朝阳区名师交流QQ群”、“基层师培工作联系QQ群”等,定期组织主题性论坛交流活动。四是名师导航式培训。2015年朝阳区第二批挂牌12个名师工作室,他们通过开展互访周活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主题研修、专题教研、外出培训等活动发挥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推广教育教学成果,共享教育教学资源。五是课题带动式培训。我们提出了“科研促培训、课题带常规”的工作思路,朝阳区教师进修学校以课题《优质教育与教师发展评价》《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为载体开展活动,促进了“学习型组织”和“教师发展型学校”工程的实施,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六是突出校本培训。以“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为载体,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研修活动,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本研修格局,创建了高水平的教师专业发展群体。

四、团队研修引领,打造培训亮点

为提高朝阳区教师进修学校研训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其在推进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上成为创新者和引领者,2015年进修学校制定了全方位的学习研修规划,并以“构建温暖和谐的学习团队”为主导思想,有序地开展系列研修活动。

1.校内培训,丰富内涵。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由教研员主讲或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从专业提升、课改新路、科研引领、心理调适等方面对教研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提高教研员的指导、研究、引领的能力和高度,促进内涵发展。

2.域外培训,开拓视野。2015年先后组织教研员40多人次赴北京、上海等课改前沿地区参加教研峰会、高级研修班、名师工作室论坛等活动,对教研员的专业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网络研修,学用并重。区教育局对进修学校教研员进行了“2015年教育技术提升工程”的培训,提出了“抓住机遇,学习充电,学研结合,学用并重”十二个字的目标,成立各研修小组并根据本组实际组织“学习沙龙、研修论坛、组内解惑”等一系列研修活动,使教研员的教育技术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4.备课调研,提升水平。区进修学校在每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分别召开备课调研会,所有学科教研员以及进修学校的领导共同参加,和全区的学科教师共同聆听教研员的备课,然后教研员进行研讨,针对备课的形式、内容、策略、深度、有效性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使教研员不断改进备课方式,提升教研员的培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