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2 11:37:17
序论:在您撰写现代设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 现代设计中的“技术美”
现代设计,通常被称为“功能主义设计”,又称为“技术美”,或“机器艺术”。现代设计最好的结合了艺术美学和现代高新技术,是人类设计史上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设计活动之一,它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经过几十年的迅猛发展传播,其风潮几乎波及全球,在它的影响下,又产生出许许多多新的设计风格和流派。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而引发的现代设计方式方法和设计观念的变化,正对传统的设计教育教学产生巨大的;中击,引发了世界各国对现代设计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和行动,使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设计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对学生设计理念、设计思维和设计综合素质的培养比对学生设计表现手段的训练更为重要和迫切,这也成为现代设计教育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对整个设计行业而言,个人电脑普及以来,原来画笔绘制或特殊技法完成的效果图,使用电脑设计大大的缩短了制作时间,而且电脑设计绘制精美,甚至能达到很多手绘不能完成的特效,设计师也就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去考虑更多的设计细节。网页设计都是基于电脑的设计,所以网络设计在开始就紧密与高科技结合,有着创造更多无限可能的可能。伴随着电脑设计技术的不断提高,设计软件的不断完善,现代设计中融入了越来越多的更先进的技术,人们在对信息的需求同时,开始普遍关注产品的质量与审美。在不同的设计中运用更多的美学、创新的设计思维并同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是信息时代对信息传播与表现形式提出的客观要求。信息传播开始往风格多元化发展。这个阶段可以说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时代。
2 新技术影响下的现代设计美学
现代设计美学的第一要义就是“新”,这个“新”有着不同的层次,它可以是创造性的,也可以是改良性的。无论如何,只有新颖的设计才会走向成功。现代设计美学的第二要义就是“合理”。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创新也决定着现代设计作品的“新”高度。
包豪斯的设计思想为现代设计思维的拓展和完善提供了可参照的依据和标准,使现代设计思维更加的规范化、系统化。“在《包豪斯宣言》中,格罗皮乌斯的核心思想:一是打破艺术种类的界限。二是将手工艺人的地位提高到艺术家的层次。”这就是格罗皮乌斯所说的“艺术和技术新的统一”的含义。包豪斯的教育设计理念就是技术和艺术的和谐统一,让视觉的敏感性达到理性的要求水平,对材料、结构、肌理和色彩都有科学技术的理解,团队集体工作是设计的核心,企业家、艺术家、技术工作人员应该紧密的合作。
在人类现代设计史上,科学技术往往是通过与艺术结合的方式促进生活发生变化。现代艺术设计给人类所带来的,不仅是精神上的享受与愉悦,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客观的,科学规律也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创新的技术必须符合科学规律才能发挥作用。新技术的出现是有目的,是以人为本的。技术创新的价值也就在于此,如果没有目的,技术就不能成为技术了。
3 现代设计中如何做到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现代艺术设计需要技术的支持,又在技术的基础上表现着思维与情感。而技术创新则是功能与理性的良好表述,技术上的不断更新又为艺术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多样性。艺术包含技术,但不等于技术。艺术在工业设计里面的最明显的最关键的作用就是美感,偏感性。而技术发展则是现代设计的内在核心,它包括结构和各种科学技术等一切理性的东西。工业设计不等于艺术创作,它除了欣赏,更重要的作用是方便人类使用,但它需要艺术的成分。
在现代设计中,我们必须把科学与美学、艺术与新技术相结合,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比如,著名的流水别墅,功能美方面,流水别墅本身就是为休闲养身而设计的,其内部空间既分割又连成一片,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净高,而且室内陈设偏于低层布局,天花板较低,并略有倾斜,室内有亲和感和安全感,这样的空间和陈设很适合人们放松身心,亲近大自然。形式美与造型美方面,从其看似简单却蕴含无限张力的外观我们可以读出那些水平伸展的地坪要桥、便道、车道、阳台以及棚架,沿着各自的伸展轴向,越过谷而向周围凸伸,自然和人悠然共存呈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再如,Jacos Kiaer设计的一款椅子,是用陶花心木和皮做成的。此款椅子,是将科学与美学、艺术与技术完美有机的结合,而创作出的经典之作。艺术带给人以享受,并受到技术和科学的支持,所以经典会诞生。如果在现代设计中只有艺术或技术其中一项,那么制造出的产品就是不完美的,只能成为普通的产品而已。
在多数情况下,人们对现代设计作品的不同感受是通过所谓“视觉质感”调动起来的,或者是被外部因素调动起来,再由它亲身接触加以验证的。其中的关键点就是在于如何打动人心。
关键词:现代设计;现代设计美学;艺术表现;和谐之美
一现代设计美学是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有机统一
设计贯穿人类文明整个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是天赋创造力通过精神活动获得激发的最高形式。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在无数矛盾当中不断取舍的思维活动集合。本质上来讲,设计作品的优劣和设计师的能力高低在设计美学中的概念得以彰显。然而,这其中的“美”充满了主观判断和个人喜好,不仅受到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审美取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另外个体主观的生物性特点、成长经历和内心情结都影响着其对作品设计美与否的判断。尽管设计的标准貌似无法捉摸的形而上学概念,但仍然有踪可循。从实用主义角度来讲,设计最重要的是形式、功能、花费、价值,可持续性等因素在一件作品当中的包容性共存;从审美主义出发,设计则是作品艺术表现中的概念、内容、工艺、惊奇、悬念和沟通功效等和谐交融。综上所述,现代设计美学就是将以上两点兼顾,满足现实功能的基础上给人以感官与心灵的冲击,展现宇宙与生命的张力。本文旨在对当代广受尊重的优秀设计师的高质量设计作品进行解读,试图从中提炼出现代设计对现代设计美学定义和理解,即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有机统一。这些设计者和作品涉及多个领域、多个产业,但都较好地体现了这一核心。
二马可的服装设计体现了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促进功能
美国美学家阿瑞提(s.Arieti)曾经指出:“创造活动可以被看成具有双重的作用:它增添和开拓出新领域而使世界更广阔,同时又由于使人的内在心灵能体验到这种新领域而丰富发展了人本身。……一幅绘画新作、一首诗歌、一项科学成就或哲学认识都能在未知的大海中增添一些看得见的岛屿,这些新岛屿最终能构成稠密的群岛亦即是人类各种文化。所以任何创造产品都必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它自身就是一个整体;另一个方面又是作为一种特定文化的组成部分或者是人类一般文化财富的组成部分。”服装设计方面,毕业于苏州大学工艺美术系的著名设计师马可因设计主席夫人女士出国访问服装而再次成为时尚界注目的焦点。马可设计作品表现了人的特质和她内心不同的东西,是人思维的延伸体,能够让“同类”一眼辨出你。她说:“在现在这样的社会,人和人的交往时间常是短暂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能有深入的了解。你穿怎样的衣服,便像你的一张标签,让同类辨别出你,产出与你进一步交往的欲望。我常常发现着穿品味相同的,谈话也会比较投机。”马可的理念反映出其作品中所包含的角色定位和社交促进功能。这体现了她作品中所满足的实用价值。此外,她强调设计师所要遵循的生态责任、道德责任、文化传承责任,展现出一名出色设计师对环境、伦理、文化深刻的危机感与反思。同时,也引领了新的服装思潮,这是中国创造。在广阔的文化符号系统中势必变成了形象化的美感表达。尽管艺术在设计活动中始终属于精神审美的内核部分,但随着人类文化进程的发展也集中反映在商业化的表现中。此次女士出访服装从布料到缝制、染色均贯彻环保理念,并且为纯手工制作就是最好的体现。由于外交场合的特殊性,马可的设计展现出第一夫人的干练和典雅,不要美轮美奂,不要冗繁庞杂,大气而简约,更便于穿者穿梭于不同的外交场合,展现各种肢体语言。从审美角度来讲,马可作品充分将时尚元素与中国传统服饰花色工艺相结合,华贵而现代。并根据彭女士身份及个人特质,将服装、饰品、手提袋、鞋子统筹考虑,浑然一体,充满和谐之美。
三BMW标志的设计体现了实用主义和审美主义的完美结合
如果说设计形式主要侧重于表象的,那么设计的理念侧重于深层的,设计的情感侧重于表现的,那么,设计的造型则侧重于创作方法的范畴。换言之,作为设计物的存在,设计师通过设计行为给予作品以美学意义,而这种美学意义最终集中在作品实际形式和知觉形式的关系中而被揭示。“在与物体轮廓线的关系中,当我们的动觉观念产生并发展时,我们就把一个形式归于这个物体,而这个形式不受物体变化着的外观所支配。形式使我们只依赖于物体而定的知觉中的因素,它既是通过运动直接获得的,又是从外观推测到的。实际形式是设计作品最终定局的视觉结果。它具有概括、稳定的特性,但又是欣赏者对这个实际形式获得的审美判断。产品设计方面,BMW标志的设计无疑体现了实用主义和审美主义的完美结合,实用性的基础地位需要得到进一步加强。标志作为一个产品或公司文化、理念、特质的集中体现,在极大程度上具有广告宣传、争夺眼球与抢占大脑空间的作用。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标志设计的核心问题就是给客户印象深刻与否。BMW的标志在推动宝马百年发展的历程中功不可没。该标志并没有过于繁杂的图案,同时又避免了过于简单的漂浮感,B.M.W三个字母赫然位于顶端,诉说一个最简单最基本的事实-品牌名称,可谓开门见山。内圆被分割成四个扇形并依次以蓝白交替相间,色彩的对比度强烈,给人造成视觉冲击,留下深刻的印象。整个标志似汽车方向盘或滚动的车轮,自然地展示出产品的自然属性。BMW标志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设计上进行了多次微调。由华贵堂皇的金边变为白边,使标志更加年轻化;蓝色扇形颜色加深,更富有科技感;从平面到立体,体现了现代化。以上变化,充分诠释BMW标志设计坚持与时俱进,确保其展现其不同历史时期产品理念的实用价值。同时,BMW标志也是工业设计中的美学精品。以BMW当前标志为例,黑白对比,厚重而轻盈;蓝白对比,清新而典雅;立体层次对比,新锐而经典,历史感与未来感融为一体。整个标志,两条闭合曲线与两条直线交叉组合,布局匀称,柔和与刚毅、速度与稳定都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图1)
四博物馆的功能性和苏州园林的艺术性体现了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的平衡
建筑设计方面,苏州博物馆的设计者贝聿铭出色的糅合了博物馆的功能性和苏州园林的艺术性,实现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的平衡。博物馆的本质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载体展示场所,其最基本的功能可以归纳为“博览”二字。历史遗物的陈列需要大面积展厅,不同展览内容与主题的划分要求多个展厅,走廊过道及基础设施要满足人流最高峰时的压力。贝聿铭的设计布局合理,使游客在穿梭于各展厅之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行走和转弯,展厅、布景、走廊的设计统筹规划、综合考虑,提高空间利用率。确保了展品合理的陈列密度以及游客良好的参观体验。从美学角度出发,苏州博物馆体现了苏州园林艺术的精髓,亭台楼阁轩榭相互映衬,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得益彰。无论是鸟瞰、近观、入园、入室,参观者在任何角度都会感受到强烈的淡雅、和谐、灵动和变幻之美。(图2)
五MichaelYoung的家具设计体现了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和谐创造
工业设计方面,当代西方设计在结合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英国设计师MichaelYoung设计了一系列名为Deusexmachina的家具,这一系列家具包括一个标准组合架、一款灯具和一张书桌。Deusexmachina系列家具体现了工业应用和美感展示的统一。Michael在设计时确立了他的著名的铝制链环,同时将审美的脆弱感和材料的强度结合起来。在提供一个灵活而实用的功能的同时,还通过这款置物架的基座和分支展示了精密的工程设计和自然大方的造型。还有一系列散发着柔和光芒的灯具,有着亚洲风格的轮廓外形,实际上它却是由实心的铝制固体制成的,每一款都通过挤压成型,并用数控切割方式软化,使光线能够透过那些鳍状结构。桌子用简单的形式表现了其功能,也是一个大型的压制品。这个设计试图将当代办公桌的所有功能都巧妙地通过一个铝制造型体现出来。(图3)
六实用主义与审美主义贯穿于设计之中、融会贯通
事实上任何一件设计作品的结构变奏要转化成美得感染力首先是由外部形式传达的。通过对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以及当代西方家具设计作品的初步分析,我们在此归纳出设计美学的最基本标准是将实用主义与审美主义贯穿于设计之中,融会贯通。还可以在设计家的引导下向更强烈的风格化方向转变。通过创新与感悟加入设计师独具匠心的理解,在浑然天成中呈现生命与人性的本质。挖掘个人感受不仅与整个时代的审美风向紧密相关,而且面对眼前的艺术氛围有一种超越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来自于设计家对当代视觉意识的强化以及对未来视觉意识的探索。纵然时尚潮流变化万千,可真正有生命力的设计作品必然要做到这一点。因此,从现代设计看现代设计美学,让新的感受变为新的思想再融入新的设计风格必将成为当代艺术设计家们向未来求索的重要方向,在此过程中能给予人类一条到达精神目标的最好捷径。尤其在今天这个设计繁华的时代,设计的个性化、多元化、持续性、艺术性、技术美等设计观念推动着整个当代生活的时空变化,使得各种设计现象顺应着快节奏的当代生活穿梭般地运动和相互碰撞,这是文化艺术的繁荣景象,也是更高层次的设计美学在新的观念作用下的具体表现,最终从设计作品直觉的关照中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文献
[1]李超德.设计美学[学[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4.
[2]李超德.让东方美学影响国际潮流[J];时尚北京,2015年7月
[3]陈振东.关于现代设计的一点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6年32期
[4]吴卫刚.服装美学.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关键词]现代设计、以人为本、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X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5-0263-0
本文通过对现代设计的概念、发展历史及未来发展趋势所作的系统论述,不仅对于设计工作者深化本职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设计学专业的大学生而言,更是提高对现代设计的认知,更好地学会利用优良设计的法则、把握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为人类创造善美的生活环境,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现代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视觉的本能的科学管理,它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组织生命。它是生命的自然的,它具有生命的逻辑次序性的潜能,把自己的生命纳入了掌管当中,合理的、合规矩的、合目的的这是西方思想。中国的文化就是怡乐,这一点和古希腊的宗教不一样,没有一个观察的对象,观察就会陶醉在里面,现代设计就应该从人性的逻辑次序性的建构来理解。持续不断的逻辑次序性的建构过程,这样才能掌控自己,所以设计拯救者。现代设计是抵制腐败的一种奋斗。就像柏拉图所说极大的努力奋斗的过程才能把自己解放出来,不然的话一定会沉迷于自己的性情。罗格斯中心论中提到的“生命必须通过语言的锻造和逻辑次序性融为了一体”。
在几千年的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变迁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历朝历代的发展中都有许多史料可以证实设计和人类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原始社会中就有了琳琅满目的彩陶设计,到了战国时期就有了为保存事物而存在的包装设计,以及到了宋代出现了商业化的发展为了配合发展就出现了商标设计等等这些设计都能说明在很多年以前就已经存在设计了,我们无法否定设计的悠久历史。从某种层面我们可以说,人类社会的进化史就是一部设计发展史。我们有着悠久的设计史,但是我们的现代设计史的时间并不长,它是随着18世纪工业产业革命发展起来的。人们一般会认为是英国的“手工艺运动”、“德国工业同盟”及包豪斯的成立孕育了现代设计。而“德国工业同盟”对现代设计史具有相当大的影响。穆特修斯为其代表人物,他对设计的要求非常的高以至于他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有贵族和有钱人才能消费得起,而他自己所说的设计就是在所有人面前都平等的誓言是他事先不了的。穆特修斯一直否定机器生产,认为机器生产是粗糙的,他破坏了设计应有的美感,认为手工的才是最精致的。但是在他后来公司的生产中他又不得不利用机器来帮助他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面我们可以说穆特修斯阻碍了现代设计的发展。而穆特修斯能够成为现代设计之父是因为他以少胜多的观念抛弃装饰性以实用为主这些观念在当时影响了相当大的一批人。包豪斯的成立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最为深远,格罗佩斯担任校长。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统一,将技术引领到课堂上,学生们学到的不仅是观念上的东西还知道了如何动手去做,包豪斯的教学理念一直到现在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包豪斯把向传统的设计观念挑战作为办学的宗旨,注重设计的人性化。
20世纪80年代以后,现代设计真正进入了一个设计风格多元化的时代,各种设计风格并存,呈现出多元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分景象,没有哪一种特定的设计流派与风格能始终处于设计的主导地位。由此,我们也不难从中窥见未来现代设计将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首先是设计中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在将来会进一步深化,“人是设计的中心点”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人在设计中的主导地位,强调设计的人性化和“人情味”。在市场经济的语境下,我们不妨以英国的“手工艺运动”为例,对现代设计史做一个回顾,就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极其相似的设计演进逻辑轨迹:在机械化生产的初期,由于机械装备不够精良,生产水平也很低下、生产出来的产品非常粗糙简陋,这让那些对设计要求很严格的设计师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他们无法接受如此粗糙没有设计感的作品,他们觉得这是在破坏设计,很多设计师也正是因为这对机械产生了很大的反感。他们反对机械生产,由此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劫的“手工艺运动”,来阻止机械设计的发展,维护手工艺设计。而发动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就是现代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而他也是受到了拉斯金的影响,将拉斯金的思想和个人观点以及在建筑方面表现出来的风格运用到设计实践当中。他主张:①只有手工艺术品才是美的,全盘否定机器;②使用曲线(特别是植物纹样)来作为装饰图案;③从传统的手工艺制作中寻求美感。他说:“必须把劳动变成一件创造美的事物的乐事”,“将城市建造出拥有赏心悦目的居住环境”,“不要在家里面摆放一件实用而不美的东西”等等。这些都说明了威廉.莫里斯注重产品的功能与美感相统一,反对机械化生产。这一次的运动对欧洲的许多国家也产生了影响。它是现代设计史上出现的第一次设计运动,而英国也被公认为是现代设计“人”,设计就是设计人为顾客服务的先行者。在现代的一些企业和商场也会有提出“消费者永远是对的”、“顾客就是上帝”等等的消费策略,而这些也正是说明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的重要性。
其次是多元化的设计思想的共存。人们思想观念在不停的发生转变,交流也在进一步的加强,不同的文化、区域、民风、环境、生活方式、信仰等的设计观念均会得到其应有的发展空间,甚至被认同。设计的多元化并存不仅过去、现在是这样,而且将来也一定会是这样。并且越是随着现代设计的发展,设计的多元并存局面将更加持久。因此,我们现在在进行设计创作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各个民族和国家他们的信仰和文化以及他们对图案色彩功能和造型方面有什么禁忌和喜好。只有了解这些我们的设计才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如同埃及人在颜色方面最忌讳的是蓝色,他们认为蓝色代表了恶魔;日本人在图案方面最忌讳的是荷花,他们把荷花当作是不吉祥的图案。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不同的国家民族他们的忌讳和喜欢有着天壤之别,在我们看来是纯洁的东西或许在别的国家却是最不堪的。所以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要深入的了解的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的差异性,在保存了设计的差异性的同时才能做出好的设计。但我们也有足够理由相信,在全球化席卷世界的同时人们的思想发生着飞速的转变,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的设计将不在需要考虑各种禁忌,到那个时候人们对于设计的评判将会达到空前的统一。
还有一点就是绿色设计思想将会更加得到重视。设计始终立足于环境的保护、能源的节约。这也正是现代设计最富生命力的表征。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现代世界设计史[M].新华出版社.2000.
[2]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 张晓军.九十年代的中国前卫艺术[M].西北美术出版社.19.
关键词:设计现代主义设计现代艺术客观化趋势
现代主义设计是人类设计史上最重要的、最具影响力的设计活动之一,它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经过几十年的迅猛发展传播,其风潮几乎波及全球,在它的影响下,又产生出许许多多新的设计风格和流派。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形成的原因,以往的阐述大多从意识形态领域出发,把现代主义设计放到广阔的现代主义运动背景去认识,认为它的产生是在现代主义运动影响下的一种历史必然。这种认识往往只顾及到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外部环境,甚少考虑到设计活动的自身特质和发展变化规律,难免有失片面,同时也影响到我们对其它相关设计活动的理解。本文试图从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的辨证关系入手,着重考察现代艺术中的客观化趋势、大机器时代的生产技术,以及二者的结合对现代主义设计诞生的影响,以期找出现代主义设计之形成的内在因素。
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在设计中,技术和艺术是矛盾的统一体,两者完美结合,造就优良的设计;反之,则让设计面目可憎。当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达到动态的平衡时,设计表现为一种较为稳定的风格。技术在革新发展,艺术在不断变化,设计也就呈现出不同的面目。
手工业时代的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造就了传统设计的辉煌。18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带来了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的生产方式,却没有给设计带来适合的新艺术可供借鉴,于是导致了新问题的出现:与手工生产相比,机器的批量生产带来产品艺术质量的急剧下降和消费者艺术品位的降低。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许多有识之士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较有代表性的是“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诞生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代表人物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主张恢复手工艺传统,反对工业化和大批量生产方式,尝试采用中世纪的淳朴风格,学习日本民间装饰手法,吸取自然主义的装饰动机,以期创造出一种新设计风格。“新艺术”运动打破了19世纪弥漫于整个欧洲的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的束缚,努力向自然界学习并加以大胆创新,试图以自然主义的风格开创设计新鲜气息的先河。与“工艺美术”运动相似,“新艺术”运动同样企图在艺术、手工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复兴手工艺的优秀传统。“装饰艺术”运动几乎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同期诞生,具有手工艺和工业化的双重特点,在设计上采取折衷主义立场,设法把豪华、奢侈的手工艺制作和代表未来的工业化特征合二为一,产生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新风格来。由于它考虑到了人们对产品形式的多样化需求和对精美手工制作的热爱,还部分照顾到了批量化生产的要求,所以在短期内风靡一时。然而,以当时尚显稚嫩的工业技术水平,要让大机器批量生产的产品兼具手工之美实非易事,能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条件的产品设计少之又少,因而,“装饰艺术”运动经过短暂的流行后,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便逐渐势微。
无论是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还是欧美的“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都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它们的中心是逃避乃至反对工业技术,反对工业化,反对现代工业文明。而且以上三个设计运动在艺术上借鉴的都是繁杂细密的传统装饰,但是,大工业生产初期的技术水平和批量化的生产方式显然无法完成产品的这种艺术追求。与手工技术相比,大工业生产技术无疑是一种进步,问题在于找到能与这种先进的大工业生产技术相匹配的艺术加以整合,创造出能代表大机器时代的优良的设计。人们希望在保持物质进步的同时,也能享受机械所带来的精神愉悦。如何掌握机械的艺术潜能,探询的目光投向了最具活力的现代艺术。在同期出现的现代艺术中,涌动着一股强劲的客观化趋势,这股潮流中涌现出的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艺术风格,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绝佳的方案。大工业技术与现代艺术中的客观化趋势相结合,直接促成了一场现代设计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现代艺术中的客观化趋势肇始于塞尚,发展于立体派和抽象主义。塞尚最基本的艺术观点就是把结构视为表现一切物体的根本。在塞尚看来,无论什么外界条件或艺术家的主观情绪都不可能改变对象的结构,艺术家的职责就在于把混乱的知觉纳入程序,在视觉范围内获得有结构的秩序。他尝试用结构的观点去认识和概括一切对象。他曾说过:“在自然里的一切,自己形成为类似圆球、立锥体、圆柱体。”①这一观点直接影响了其后的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立体主义是以毕加索、勃拉克为代表的现代艺术运动,它直接受益于塞尚对结构的探求。一方面他们将塞尚在造型上把自然物象都归纳为圆球、圆柱体、立锥体的几何方式推向极致,在画面中表现出更纯粹的几何形态;另一方面,他们彻底摒弃了空间透视规律,使画面趋于平面化。立体主义在艺术形式上的这种试验突出表现为对具体对象的解析、重构和综合处理,这种特征在发展中愈来愈趋于理性化,把对平面结构的分析组合规律化、体系化,强调理性规律在表现“真实”中的作用。康定斯基是抽象主义的代表人物,在他看来,艺术必须从模仿客观世界中解脱出来,画家应当用绘画自身的形式语言(包括色彩、线条、块面等),创造出一个与自然对象相和谐的新世界。他认为抽象的形式蕴涵着无穷的张力,“绘画中的一个圆块,要比一个人体更有意义”,②“一个圆圈上的三角形锐角的冲力所产生的效果,并不比米开朗琪罗绘画中上帝的手指触及亚当手指力量小”。③他的绘画作品就是由一些抽象的点、线和块面组合而成,后期则完全是较为规则的几何图案。
关键词:现代设计;弗兰克・赖特;有机建筑;人性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107-01
一、对于现代设计的阐述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设计的范畴无处不在。大到宇宙航空器,小到吃饭用的碗筷; 远到战争用的各种军备,进到手边的键盘。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设计概念也在不断更新改革, 其所达到的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大和改变着。
与传统设计不同,现代设计是基于现代社会和生活的计划内容,并在现代社会标准、经济、市场、需求、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新的设计方式。现代设计是为现代人、经济、市场和社会提供积极向上的服务的一种重要的活动方式, 因此可以说,现代设计史其实就是一部现代人类生活方式和水平不断改变提升的发展史。
纵观世界现代设计史,有上百位的设计师在这厚厚的文献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而在这其中不乏有极具影响力的大师,带动着现代设计史向前发展。有一位叫弗兰克・赖特的设计师,正是这样的一位“圆心式”的人物。
二、弗兰克・赖特的设计思想与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地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工业技术水平迅速发展,对社会的结构和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的同时也对当时在设计界产生了相当大的风波。当时, 在设计界所要解决的有两大方面的问题:一、怎样才能使设计概念更好的适应已经到来的商业浪潮;二、如何形成新的设计理论和原则,使设计能够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为了解决这二个方面的问题, 设计师们展开了对设计功能性及其社会功能问题的探讨。
弗兰克・赖特作为一名美国设计师,在继承老师路易斯・沙利文的“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 function)的设计思想基础下,改革创新形成了自己的设计思想,即“功能与形式是一回事”(form and function are one),这充分的表明了他功能主义的设计思想。与当时的勒・柯布西耶、米斯 ・凡德洛等设计奠基人不同的是,弗兰克・赖特在运用简单的几何形体进行设计创作的同时,喜欢将沙利文的功能主义有机建筑与日本建筑风格揉和起来,更加强调建筑的特殊装饰效果,即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和谐性。并设计了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的建筑作品――流水别墅。这在当时可谓是极具个人表现意味的想法,其设计的这些建筑外部密封,而向内部开放的建筑被叫做walled-in,与城市形象格格不入,所以有人称他的建筑为“不友好的建筑”(inhospitable to the city)因此他一直被看做是处在潮流外的人。他绝不从书本上寻找资料,努力的从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联系中寻求答案,因此他的这些种种独具匠心的设计思想却为以后的设计家们提供了一个探索性的、非学院派和非传统的改革研究方向。
三、对于现代设计的浅谈
可见,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是源自自然和生活的,它的灵魂是设计师所赋予的,但绝对是站在用户的立场上所作出的决定。所以人性化的设计,才是我们,作为中国设计师通过设计产品所要达到目标。
首先,设计并不是一种花哨的装饰。作为站在用户角度上出发的设计作品,如果不能很好的去理解用户,从他们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模式出发,那设计出来的作品只会对人们产生生活上的阻碍。所以,对于一名设计师来讲,要时刻心中充满对用户的理解,不能强制性的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用户。避免没有用的装饰影响整个设计产品的功能性。
其次,设计作品并不都是复杂的。要检验一个设计作品,大到一栋建筑小到一支铅笔好不好用,并不在于它结构的复杂和功能的繁多,也许只具有简单的一个功能的设计作品就是一个传世的佳作。用户便于使用,才是设计产品的根本初衷。
最后,设计是有思想的。这种思想并不单指设计人员将自己的思想注入到设计产品中这个过程,更多的是通过这个设计作品能传递给人们什么样的思想。如,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先生为一家医院设计的标识设计。其设计以白色的棉布这一对医院最有标示意义的事物作为承载体,给人以温柔舒适的感觉。他是这样阐释的,“因为想要给紧张的病患带来更多的信心,干净的白色要一直保持,就要不断的进行清洁,而这也就是医院品质的侧面表现。同时柔软的棉布,带给人亲切感,打消医院冰冷的氛围。”所以,思考设计能带给我们什么这点很重要。
浅看设计巨匠的风光过往,浅谈现代设计的相关现状,并不是说中国的设计就只能一味的自我否定,如同白纸不能变成世界名画一样,中国的设计正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一切都在探索,一切都在等着发掘,这是一种激励和充满希望的等待。而作为新时代的中国设计人,所要懂得和所要付出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找到正确的方向,寻得问题的本源,并在这个过程中静下身心,好好思考。潜下心,放下姿态,审视自己,只有这样,才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自我提升和设计的进步。设计就在身边,未来的美好蓝图需要我们一起努力勾勒!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设计现代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
[关键词]英画室月份牌广告商业设计
研究中国早期商业美术,必提及上海的“英画室”,这是一个专职于商业美术设计与广告画创作的工作室。它由著名的月份牌画家杭英创立并领衔主持,对外承接订稿,由画室成员集体创作完成,由于质量地道,风格新颖,交稿及时,在当时受到中外商行的广泛欢迎。从20世纪20年代初到40年代末,以“英”署名、以月份牌广告为主要形式的商业设计作品在社会上流传至广、风靡一时,“英画室”也由此成为当时上海最具影响力的月份牌广告和商业美术设计的创作机构,几乎包揽了当时上海工商企业界绝大多数的商业设计业务。作为近代商业设计发展与运作的一种成功形式,“英画室”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21世纪的现代商业设计依旧具有不可忽视的启发意义与实际价值。
一、创新是商业设计的灵魂
“英画室”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功,其秘诀首先在于以杭英为首的画室群体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与当时一些画室的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同,“英画室”是一个思想活跃,富有创造力的设计团体,他们重视创新,具有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精神和追求。
就绘制技法而言,“英画室”在袭用中国传统工笔画和郑曼陀擦笔淡彩画法的基础上注意吸收西方水彩画技法,同时借鉴美国卡通片设计师沃尔特·迪斯尼的绚丽色彩,熔中西方之长于一炉逐渐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擦笔重彩”画法。以此画法绘制人物形象,柔美、华丽、透明而又生动,既有明暗立体的层次感,更有细腻鲜亮的逼真感。
在内容表达上,除了大众所熟悉的传统故事戏曲人物之外,“英画室”紧跟时代步伐,善于捕捉并表现当时中国文明演变中的新生事物,如“玩高尔夫球”、“集体婚礼”、“学天演论”、“航空术”等。这些新鲜时髦的题裁,时尚新潮的形象,生动优美的表达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喜爱。
“英画室”的勇于创新还体现在对技术表现方式的革新探索上。技术对于设计的创新有着直接的影响。20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英画室”依靠敏锐的创造性直觉,善于在新的技术中发现新的表现可能。在工具材料的使用上,“英画室”总是尽可能采用先进工具和先进技术来进行设计创作。他们发现挪威的卡纸肌理细腻,纸基坚实,适合画擦笔水彩,又发现美国出产的16色盒装水彩相鲜亮透明,因而直接从挪威、美国订购,并将这两种材料定为“英画室”月份牌专用材料,非此不算“正宗”。除此之外,杭英本人更是最早使用喷笔的画家。当时只有少数照相馆用德国进口的“喷笔”修整底片,杭英就采用这种“喷笔”作为调整画面色调和表现色彩细腻过渡的辅助工具,使画面虚实有致,主次分明。
“英画室”的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带给现代商业设计许多耐人寻味的启示。设计贵在创新,创新是设计的灵魂,更是设计的本质要求。而在现代商业设计中,由于种种原因,设计师往往一味追求客户满足度而放弃个性、懈于创新,很多设计给人的印象是普通而缺乏创意,更有一些作品模仿痕迹浓重,多流露出欧美设计的痕迹或日本设计的风格。这种设计上表现出来的苍白,使我们的商业设计在市场竞争中不免显得软弱无力。设计师的思维活动和他对形式美法则的运用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其设计成败的关键。对于设计师来说,每一种视觉元素都是其表现自己设计作品的功能与风格的基本要素,在选择这些视觉元素来传达信息时,应该突破一般视觉所习惯的东西,力求创新。可以说创新意识是商业设计所应具有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素质,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才能敢想前人没想过的事,敢创前人不曾创成的业。只有在竞争中勇于创新不断提高,才能在国际商业设计中具有我们应有的地位。
二、团队精神是商业设计力量无穷的源泉
“英画室”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达到如此稳定、协调与高效的另一大原因在于画室群体的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画室虽名为“英画室”,但他不是杭英的个人画室,而是一支由杭英领衔的,以杭英、金雪尘、李慕白等人为主体的经验丰富、充满创意、热情、敬业的设计团队。在长期的实践中,画室逐渐形成了一套扬长避短、分工合作、流水作业、各显其能的操作体系,相互配合十分默契。杭英是总策划,承接业务,组织指导构图;李慕白善于画人物而专职人物,金雪尘善于布景而负责配背景,最后再由杭英调整、润色、统一画面。画小商标,配画花边文字等则另有一套人马,分别由擅长此道的宋之中、李仲青、王文彦等担任设计。细致的设计分工,默契的制作配合,高效的团队合作使“英画室”成为当时沪上创作设计力很强的机构,广泛承接各类绘制画稿的设计和创作业务,获得了骄人的业绩,得到了巨大的成功。在“英画室”鼎盛时期,每年仅月份牌画的创作便在80幅以上,此外还参与许多商标设计和包装装潢,在当时圈子内有“半壁江山”之誉。
时至今日,团队精神对于现代商业设计意义更为重大。21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行业分工愈加细化,人们对于设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当设计规模越来越大,难度越来越高,知识要求越来越复杂,风险越来越明显之时,设计师和设计师,设计师和企业家、和工程师、和经营师、和市场专家之间的团队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团队精神是一种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团队合作和资源共享,可以最大限度的扩展思维,提高设计效率。其次,通过团体合作可以促进人才交流,促进设计的提升。现代商业设计越来越需要团队精神,只有通过团队的合作,才能不断的壮大自己,通过规模的效应,吸收越来越多的优秀设计师加盟,这样才能设计出更优秀的满足客户需求的视觉作品。再者,通过团体合作还可以充分发挥大师的引领导师作用,更好地发挥名家、名师、名匠的引领集聚作用,这对于青年设计师的再学习再培养以及引进和集聚好设计人才都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三、人本思想是商业设计的精髓
不同于当时士大夫文人画的清高孤傲,“英画室”的创作非常重视大众的审美爱好,重视大众的心理感受,重视广告效应,因而具有十分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英画室”认为作为艺术家的士大夫文人画可以无所顾忌地在艺术中表达自我,而商业设计则不同,商业设计不是单纯的艺术创作,而是要从商业需要出发,为商业营销服务,其首要的任务是“广而告之”,为人民大众所喜爱所接受。
凭着令受众“喜闻乐见”、“轻松愉悦”的宗旨,“英画室”的创作深深扎根于群众,面向广大普通群众。大众的审美趣味决定了“英画室”的艺术取向。20世纪早期沪上照相馆为顾客拍摄人像照片,拍摄时由于灯光照射眼球内会出现高光点,而当时的顾客对此难以接受,认为黑眼睛中有“白内障”成了睁眼瞎,照相馆为了迁就客户便在暗房地将高光点修掉。“英画室”了解这一情况后,在最初绘制的人像中将眼珠画得乌黑以符合当时人们的欣赏爱好。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欣赏水平提高了,发现有高光的眼睛更为传神,“笔墨当随时代”,于是,“英画室”就把眼睛画得炯炯有神以满足群众的审美需要。
“英画室”的创作体现着一种为大众服务的人本思想,这种现代民主思想正是我们现代商业设计不可或缺的。现代商业设计以人需要的被满足为目的,一切设计必须以此为前提,以开放的眼光主动关注人的需求,服务于设计作品“所面向的人群的思想和情感”,而不是高高在上说教般地指导人们的行为方式,她不仅应该“取之于民”(bythepeople),更应该“用之于民”(forthepeople)。这正是半个世纪前的“英画室”给我们现代商业设计的启示。四、民族特色是中国商业设计立足于世界之林的重要基石
“英画室”的创作在西化的设计语汇中成功融入了中国风格,彰显了中国传统,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这也是时至今日“英画室”依旧为世人所瞩目的原因之所在。
杭英及其画室群体的创作在技法上借鉴西方,在观念上受到外来艺术的影响,但在画面的处理与元素的表达上却始终表现得相当中国化,无论题材内容还是图像元素、画面构图,甚至绘制技法都极富东方情调,具有很强的中国语言特征。由于时代原因,“英画室”作品多以美女为主要内容,画中的人物形象几乎清一色都是中国女性,她们目正神怡、气静眉舒、娇颜含笑,眉目间透出东方女子所特有的神韵气质,迎合了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画面装饰则多采用充满寓意的中国传统纹样以及一些精美细腻的改良图案,如“联环”、“祥云锦”、“绣球纹”等,即使不题字也往往会在画面落款加盖上“英”的印章,以绿叶衬红花的效果来加强画面效果、增添画面意境。此外,英画室的“擦笔重彩”画法也具有淳厚的东方韵味,它巧妙揉合了西画和中国画两种不同画法的特点,又保持了中国画的传统风格,而成为独特的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式的水彩画法。
中国现代商业设计自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其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味西化的思潮,有不少设计师漠视中国丰富的民族遗产与传统文化而一味追逐西方的设计模式,不分青红皂白、生搬硬套西方的设计形式,以至于在中国现代设计中出现了大量形式雷同毫无特色的作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文化是设计成长与发展的土壤,现代设计需要民族文化来充实和丰富其底蕴。事实证明失去民族特色是短视,同时也是危险的。中国现代商业设计要腾飞就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风格的道路,即立足于中国本土,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精髓,体现本民族文化内涵,在设计中,寻找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民族特色”是中国现代商业设计立足于世界之林的重要基石;也只有立足于文化传承的商业设计,在世界范围内才有价值。
五、结语
时过境迁,随着时代的发展,“英画室”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英画室”的作品也已成为藏家手中抢手的收藏珍品,但“英画室”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服务大众的人本思想,立足本土的民族特色等成功经验对于中国现代商业设计而言依旧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与实际价值。21世纪的中国,社会进步,经济繁荣,市场活跃。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审视“英画室”的成功秘诀,探究“英画室”所蕴含的现代商业设计价值,在为我国现代商业设计的发展提供最有说服力的借鉴范例的同时,也带给了中国现代商业设计许多意味深长的思考与启示。
参考文献:
[1]黄志伟黄莹:中国近代广告[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2]萧剑青:工商美术[M].上海:世界书局,1940
[3]崔浩:试论中国早期的商业海报——月份牌广告画[J].美术大观,2006,(12)
关 键 词:奥普艺术 标志设计 视觉空间
在全球化带来的生活方式趋同的过程中,世界各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速度越来越快。在这种形势下,标志的直观、形象、不受语言文字障碍等特性充分地发挥出来,成为视觉传达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成为人类共通的一种直观联系工具。与此同时,标志设计的色彩、造型以及思想理念也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在这个显示标志个性化的设计时代,如何应对甚至引领设计潮流呢?我们都知道,在设计过程中,各设计领域风格的相互交融已成为我们设计风格变化的主题之一,所以,涉足多领域、多实践将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
关于奥普艺术
奥普艺术(OPArt),又被称作“视幻艺术”或“光效应艺术”,是以几何形象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光色效果,表现运动幻觉的一种抽象艺术。它采用黑白或彩色几何形体的复杂排列、对比、交错或重叠等手法,画面形式感强烈,色彩富有运动性,从而使视神经在与画面图形的接触中产生视幻效果,让观众得到闪烁、流动、旋转、放射等运动的感觉,使静止的画面产生炫目流动的动感效果。
这种艺术同时兴起于欧洲各国,曾对美国等国家的工艺美术、银幕艺术有着积极的影响,它打破了纯绘画艺术和装饰图案艺术之间的界限,成为流行的一种标签。艺术家以此证明诉诸视觉的艺术品与探究知觉心理的科学之间并无严格的分界,用严谨的科学设计亦可激活视觉神经,通过视觉作用唤起并组合成视觉形象,达到另一种同样动人的艺术体验。
关于标志设计
标志设计是表明某种意义特征的记号、标记。它的表现手段是利用图形以及文字来构成具体可见的象征性的视觉符号,并将这一视觉符号中的内容、信息、观念传达出去,影响观者的态度、看法和情感等,从而达到树立品牌、形象的目的。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设计手段被极大地提高了,标志设计创意的领域也明显被拓宽。纵览当今的标志设计,形式精彩纷呈,应用范围更为广阔,特别是在印刷、复制技术方面,现代标志的设计者不必有太多的顾虑限制。纯平面的标志图形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与市场的要求。与此同时,标志设计的色彩、造型以及思想理念也均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其形式上也经历了由复杂繁琐转向明快简洁,由绘画形象转向图案格式,由具象转向抽象的过程。那么,如何加强标志的视觉特征,增强视觉冲击力以便强化大众的记忆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标志设计的过程中善于利用其形、色、光、材质来首先吸引人们的视线,并造成深刻的视觉印象。
将奥普艺术为“我”所用
标志不属于纯艺术范畴,从传播学和功利角度出发,标志和其他形象化艺术有一定程度的共性,更具有强烈的个性,它有自己独特的具象化语言,又有其独特的抽象化表现,无差别的艺术形式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任何艺术形式都有其自身可循的艺术规律。同样概念的具象与抽象,表现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往往有许多不尽相同的表达方式和视觉效果。
通过研究分析奥普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找出一定的视觉规律,特别是平面构成的结构规律和韵律规律。平面构成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构成的,韵律的构成具有积极的生气。在构成中,韵律常伴节奏同时出现,在同一要素周期性反复出现时会形成运动感,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地借鉴奥普艺术的一些方法与原则为“我”所用,在设计标志时恰到好处地创造标志图形的视觉空间感。视觉空间感的构成,就是要打破日常视觉经验的束缚,利用特殊的表现技巧,使想象的、陌生的形体获得与之相吻合的空间环境,在几乎荒诞和非现实的构想中形成一个视觉世界,给画面创造新的视觉空间带来另一种可能性。
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种创造标志视觉空间感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幻觉空间:形象不与画面平行,在平面中产生立体幻觉。如:一个形象重叠到另一个形象之上时,就会产生一前一后的感觉,这也就是平面的深度感。这样的画面结构虽然简单,却在形的大小、数量和空间的组织上具有无穷的变化,使画面产生一种秩序性及反复性的美感。如(图一)加拿大CBC电台:标志图形以C为设计要素,分别向四周发散,形成视幻效果,体现CBC电台在不断传播信息。
2.暧昧空间:暧昧空间可以在平面中创造出奇特的空间,变不可视为可视,违反正常空间观念的不同形态的组合,便可产生似是而非的矛盾空间印象,新的形态与观念也随之产生了,这也就是利用视觉差异创造新空间的目的,也是创造具有空间感标志图形的有效方法之一。
3.线条空间:通过线大小、形状和位置的变化,在平面上寻求一种空间感和运动感。这些并置的线条按一定规律排列形成波纹或几何形画面,造成了视知觉的运动感和闪烁感,使视觉神经在与画面的接触中产生空间立体感。
4.重复构成空间:重复构成就是用简单的几何形要素,如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进行重复性的排列方式,其迷人之处在于以简单的结构产生复杂而丰富的视觉效果。
结语:创新之乐
标志设计虽受本身所要表达内容的限制,但它的制约也正是它的创意特色。在设计过程中,各设计领域风格的互相交融已成为设计风格变化的主题之一,在一种设计领域中作为传统风格的表现手段放到另外的设计领域中也许会成为一种全新的风格,所以涉足多领域、多实践也是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优秀的标志设计,正是把它的制约转换成为新颖、独特的契机,以丰富的知识积淀、以发散的创新思维、以巧妙的构思顺应制约,完美地体现标志所要表达的视觉含义,使其成为一个区别于其他符号的独立生命。因此,在标志设计中,我们可以吸取各风格流派的精华恰当地为标志设计所用,使现代标志设计拥有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腾守尧译,《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