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文言文阅读论文范文

时间:2022-08-22 16:59:17

序论:在您撰写文言文阅读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文言文阅读论文

第1篇

1.一本《古代汉语词典》。方便查询古代汉语实词。

2.古代文化常识检索。方便查询古代地名、官名、天气名称等。

3.古代官职变迁常用词表。

4.古代人称代词表。

4.高职类语文高考必须掌握的15个虚词表。

5.在笔记本上摘抄掌握得不够好的实词和典型文言句式。

二、培养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意识阶段

以《萧何月下追韩信》第一自然段为例进行讲解。

1.指导学生初步阅读《萧何月下追韩信》第一自然段,用小横线划出里面不需要翻译的固定名词(人名、地名、官名等)。

2.再次阅读《萧何月下追韩信》第一自然段,用小双线划出里面的虚词。

3.第三次阅读《萧何月下追韩信》第一自然段,用小斜线划出单音节词。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4.小结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题的文段一般都能按照以上三个顺序进行解读,划小横线的固定名词和划小双线的虚词在阅读的时候可以不译。我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除固定名词和虚词以外的实词上,尤其要注意古代汉语中实词多是以单音节的形式出现。这一阶段可以按照上述方法多划几个文段,不必翻译。方法熟悉了以后,不必严格按照初步阅读、再次阅读和第三次阅读的顺序训练,学生可以通过一次阅读同时完成三次阅读的内容。

三、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知识积累阶段

1.按照上面的三个步骤指导学生阅读其它文言文人物传记8到10篇,用笔记本摘录经常出现的虚词、固定词组并查字典解释其意义。

2.完成以上阅读训练之后,可以开始对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训练。强调尽量把单音节实词翻译成两个字的现代汉语词语。每个句子翻译完词语以后再进行词语组合,调整语序,添加连词,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在翻译训练中,必须让学生达成共识,即不必过于追求每个词语的准确性,而应当建立整体观,大致了解文段意思即可。用笔记本摘录文段中经常出现的实词并查字典解释其意义,摘录经常出现的文言句式归类并进行总结。

四、文言文阅读解题实战

在完成了以上准备之后,学生可以开始做文言文阅读题进行实战训练。

高职类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一般设四个客观题和一个文言文翻译题,其中客观题的第一个小题一般考查文言文实词,第二个小题一般考查文言文虚词,第三个小题一般考查文言句式或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第四个小题考查理解和把握文段的中心思想。

在这个阶段的实战训练中,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段之前首先阅读该题目的第四个小题。如果第三个小题是理解文段内容,学生还必须在阅读完第三个小题的选项之后才开始阅读文段。文段阅读完成以后再次阅读第四个小题并完成它。第四个小题的选项通常是对全文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的概括,对学生掌握文段意思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可以完成其它三个小题,尽量在文段里找出选项的出处,联系前后文寻找答案。做好四个选择题,翻译文段也就水到渠成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一般能在选择题中拿到6到9分,翻译题中拿到3到7分。

如果时间允许,在做题的过程中能辅以学生对文言文文段的朗读,培养出充分的文言文语感,做题效果会更好。

第2篇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在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中必须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虽然高考文言文的阅读材料来自课外,但考查的知识却源于课内,因此,我们还应以课本的文章作为训练阅读能力的基本材料,要把教材中的文言文读熟,有些段落和名句要熟读成诵,然后通过适当的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和练习,加强对文言文语言运用的规则和心理感知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文言文的整体阅读能力。2.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要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还必须注意把《考试说明》中要求的文言实词、常见的虚词以及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弄懂弄透,在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和词语出现的位置以及彼此的关系来推断词义、理解句意上下功夫。3.高考文言文阅读还有一个应试解题的思路问题。概括地说,就是如何有效地调动已知信息,讲究方法和技巧,准确地推断并正确地选择答案。高考试题中文言文阅读题的阅读材料对考生来说大多是陌生的,但其中的大部分词语都是中学课文中出现过的,所以总有相当一部分能看懂的词句。这些能看懂的词句,就是已知的信息。考生要想在自己原有的水平基础上尽可能的把题答得好一些,就必须具有善于根据已知信息去推断未知答案的技巧和能力。总而言之,依纲据本,牢固掌握课内学过的文言文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已知信息去解决未知的问题,提高文言文的整体阅读能力,应该是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中贯穿于始终的指导思想。

那么,如何才能在复习中把这一指导思想有效地付诸实践呢?主要的应抓住下面几点。

一、要重视整体阅读,弄清文章大意。

近年来的文言文阅读试题一般是选以记叙为主的文言短文,采用选择题的形式从词义、句意等方面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在应试时,不少考生往往是急于对命题的个别的具体问题作浅层的思考,以祈迅速找到答案。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效果不佳。我们认为,针对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命题特点,首先应从整体阅读入手,先围绕选文写的是什么事(起因、发展、结果)、写的是什么人、这些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和动机是什么等问题来思考,然后根据这些已知和推知的信息,去准确地把握文章大意。有了这个基础,试题中的个别、具体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下面试以1995年的高考文言文阅读题作一个简要的例析。试题选文内容说的是郑善果的母亲教育儿子要为官清正,处理政事应剖断合理,千万不要妄加chēn@①怒、行事不允、骄逸堕业,以负荷忠臣之业的故事。郑母虽“年二十而寡”,但“性贤明,有节操”,且“博涉书史,通晓治方”,对儿子要求严格,教子讲究方法,不是粗暴的呵斥,也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她教子要为官清正,处理政事要剖断合理,是用郑善果父亲“在官清恪,未尝问私”,并且“以身徇国”的卓著业绩作为依据的。当郑善果觉得自己“封侯开国,位居三品,秩俸幸足”,母亲足可以坐享清福,而不必“恒自纺绩”至“夜分而寐”时,郑母又及时针对儿子的这一看似合情,其实是不知礼教的想法进行教育,“若堕业者,是为骄逸”,这样下去,也同样难以负荷忠臣之业。通过这系列思维过程,郑母两次教子的具体内容弄明白了,那么文章的大意就把握住了。这样,试题中考查的局部词语和句子在文中具体语境里应如何解释,该怎样翻译,就不难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了。如第13题要求比较两个“勤”字的意思。依据已先整体把握的文意,就可以知道,“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是郑母第一次教子时,用郑善果的父亲的人品和业绩教育儿子时说的话,句子中的“勤”字意思是“勤勉”。而另一句“母何自勤如是邪”是郑善果看见母亲“恒自纺绩,夜分而寐”时,对母亲辛勤劳作表示关心的问话,这个“勤”在句中“勤劳”的意思就十分明显了。然后两个“勤”字再作比较,它们相同之处——“尽力地做或不断地做”这一相同意义就不难推断出来了。

二、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文言实词的考查与应试对策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各年级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都提到要熟练地掌握和复习常见的文言实词,语文高考《考试说明》则把它作为文言考试的第一个考点,因而高考每年必考,且近年实行的"3+2"考试则更有逐渐加重之趋势。

中学生阅读文言文最主要的障碍是大量的实词,或者陌生,或者只能读其音而不能识其义。据统计,现行中学课本中文言实词达三千多个,其中常用词也有一千多。这些常用词分为三类:其中一类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如“逃未及远”“诗言志”中的“逃”、“诗”,便可用现代汉语去解释它们的古义;第二类词义简明,变化不大,一般容易掌握,比如“首”的几个义项“头”、“头领”、“首先”、“首端”、“自首”等都是我们较为熟悉的;第三类属于使用频率高、词义引申复杂、用法多,古今意义反差度大的实词,约有五百多个。比如“间”的义项便有十多种,有的还较为生疏。而这一类便是考生须着重掌握的。针对这个问题,在文言实词的复习与应考过程中,可采取如下对策。

1.把常见多义实词的若干义项,按本义——引申义关系排列成序,并收录课本例句,使之成为有内在联系的词义系统,这样可以简驭繁,减轻记忆负担。比如对“负”字归类:

①本义:背、驮。例:“悉使羸兵~草填之。”(《赤壁之战》)

以下为引申义:

②担负、承担。“宁许以~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蒙受。“~屈衔冤。”(《窦娥冤》)

④背靠着,依仗。“秦贪,~其强”。(同上②)

⑤违背,背弃。“誓天不相~。”(《孔雀东南飞》)

⑥对不起,辜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赵。”(同上②)

⑦失败。“故不战而强弱胜~已判矣。”(《六国论》)

第3篇

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穿线法是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文本时,将文本中隶属于基础知识的那部分内容运用表格形式条理清晰地罗列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比如,教学荀子的《劝学》时,可以指导学生将课文中的下列基础知识运用表格的形式分门别类地展示出来:1.生字及注音“:槁暴”“輮“”砺”“骐骥”等。2.通假字:“有”“知”“暴”“乎”“生”等的本字、读音及意义。3.词类活用:“非能水也”中“水”的用法及意义;“輮以为轮”中的“轮”的用法及意义;“上食埃土,饮黄泉”中“上”与“下”的用法及意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日”的用法及意义。4.古今异义词:“学不可以已”中“可以”的古今意义;“輮以为轮”中“以为”的古今意义;“金就砺则利”中“金”的古今意义。5.多义词“:绝“”强“”假“”望“”闻”等的不同义项。6.重要实词:“已”“中”“就”“砺”“省”“知”等的意义。7.重要虚词“:于“”而“”之“”则”等的用法及意义。8.特殊句法,比如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9.出自《劝学》的成语及这些成语的意义:积水成渊、口耳之学、跬步千里、六马仰秣、驽马十驾、蓬赖麻直、锲而不舍、青出于蓝、提纲挈领、天高地厚、梧鼠技穷、积土成山、积善成德等。之后,引导学生明白:《劝学》一文的基础知识不外乎上述内容,只要我们牢牢记住了它们,就意味着我们已经牢牢地掌握了《劝学》一文的文言文基础知识。

二、文本诵读穿线法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咏文言文,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文语感,通晓文言文文本大意,理解文言文作者的政治主张、学术观点或者情感倾向等,还可以引导学生逐步透过文本的表层意思深入到文本的核心意蕴,达到透析深品文言文文本之目的。诵读穿线法一般分为“四读”,即一读求通顺,二读晓文意,三读析结构,四读品手法。以教学《劝学》为例,引导学生初次诵读文本时,要求学生将已有的文言文知识储备与文末的生字注音、释义等结合起来,不仅要无障碍地通读课文,还要正确把握诵读的语速、节奏和停顿等。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时,则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利用文末的注释及自备的文言文学习辅导资料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不仅如此,翻译时还应该遵循“信达雅”的原则,既忠实于原文的本意,又尽量使译文语句通顺,意思明了,富有文采。对于文中点明中心论点的句子“学不可以已”,“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样点明学习的重要性的语句等,不仅要流畅地诵读,一字不落地背诵默写,还要牢牢地记住其现代汉语之意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引导学生三读《劝学》时,要引导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行梳理,列出文章的文脉结构图并简要概括中心论点及各层的层义。引导学生四读《劝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品析课文采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反复论证中心论点的写作手法。

三、写作教学穿线法

第4篇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在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中必须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虽然高考文言文的阅读材料来自课外,但考查的知识却源于课内,因此,我们还应以课本的文章作为训练阅读能力的基本材料,要把教材中的文言文读熟,有些段落和名句要熟读成诵,然后通过适当的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和练习,加强对文言文语言运用的规则和心理感知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文言文的整体阅读能力。2.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要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还必须注意把《考试说明》中要求的文言实词、常见的虚词以及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弄懂弄透,在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和词语出现的位置以及彼此的关系来推断词义、理解句意上下功夫。3.高考文言文阅读还有一个应试解题的思路问题。概括地说,就是如何有效地调动已知信息,讲究方法和技巧,准确地推断并正确地选择答案。高考试题中文言文阅读题的阅读材料对考生来说大多是陌生的,但其中的大部分词语都是中学课文中出现过的,所以总有相当一部分能看懂的词句。这些能看懂的词句,就是已知的信息。考生要想在自己原有的水平基础上尽可能的把题答得好一些,就必须具有善于根据已知信息去推断未知答案的技巧和能力。总而言之,依纲据本,牢固掌握课内学过的文言文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已知信息去解决未知的问题,提高文言文的整体阅读能力,应该是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中贯穿于始终的指导思想。

那么,如何才能在复习中把这一指导思想有效地付诸实践呢?主要的应抓住下面几点。

一、要重视整体阅读,弄清文章大意。

近年来的文言文阅读试题一般是选以记叙为主的文言短文,采用选择题的形式从词义、句意等方面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在应试时,不少考生往往是急于对命题的个别的具体问题作浅层的思考,以祈迅速找到答案。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效果不佳。我们认为,针对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命题特点,首先应从整体阅读入手,先围绕选文写的是什么事(起因、发展、结果)、写的是什么人、这些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和动机是什么等问题来思考,然后根据这些已知和推知的信息,去准确地把握文章大意。有了这个基础,试题中的个别、具体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下面试以1995年的高考文言文阅读题作一个简要的例析。试题选文内容说的是郑善果的母亲教育儿子要为官清正,处理政事应剖断合理,千万不要妄加chēn@①怒、行事不允、骄逸堕业,以负荷忠臣之业的故事。郑母虽“年二十而寡”,但“性贤明,有节操”,且“博涉书史,通晓治方”,对儿子要求严格,教子讲究方法,不是粗暴的呵斥,也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她教子要为官清正,处理政事要剖断合理,是用郑善果父亲“在官清恪,未尝问私”,并且“以身徇国”的卓著业绩作为依据的。当郑善果觉得自己“封侯开国,位居三品,秩俸幸足”,母亲足可以坐享清福,而不必“恒自纺绩”至“夜分而寐”时,郑母又及时针对儿子的这一看似合情,其实是不知礼教的想法进行教育,“若堕业者,是为骄逸”,这样下去,也同样难以负荷忠臣之业。通过这系列思维过程,郑母两次教子的具体内容弄明白了,那么文章的大意就把握住了。这样,试题中考查的局部词语和句子在文中具体语境里应如何解释,该怎样翻译,就不难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了。如第13题要求比较两个“勤”字的意思。依据已先整体把握的文意,就可以知道,“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是郑母第一次教子时,用郑善果的父亲的人品和业绩教育儿子时说的话,句子中的“勤”字意思是“勤勉”。而另一句“母何自勤如是邪”是郑善果看见母亲“恒自纺绩,夜分而寐”时,对母亲辛勤劳作表示关心的问话,这个“勤”在句中“勤劳”的意思就十分明显了。然后两个“勤”字再作比较,它们相同之处——“尽力地做或不断地做”这一相同意义就不难推断出来了。

二、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文言实词的考查与应试对策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各年级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都提到要熟练地掌握和复习常见的文言实词,语文高考《考试说明》则把它作为文言考试的第一个考点,因而高考每年必考,且近年实行的"3+2"考试则更有逐渐加重之趋势。

中学生阅读文言文最主要的障碍是大量的实词,或者陌生,或者只能读其音而不能识其义。据统计,现行中学课本中文言实词达三千多个,其中常用词也有一千多。这些常用词分为三类:其中一类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如“逃未及远”“诗言志”中的“逃”、“诗”,便可用现代汉语去解释它们的古义;第二类词义简明,变化不大,一般容易掌握,比如“首”的几个义项“头”、“头领”、“首先”、“首端”、“自首”等都是我们较为熟悉的;第三类属于使用频率高、词义引申复杂、用法多,古今意义反差度大的实词,约有五百多个。比如“间”的义项便有十多种,有的还较为生疏。而这一类便是考生须着重掌握的。针对这个问题,在文言实词的复习与应考过程中,可采取如下对策。

1.把常见多义实词的若干义项,按本义——引申义关系排列成序,并收录课本例句,使之成为有内在联系的词义系统,这样可以简驭繁,减轻记忆负担。比如对“负”字归类:

①本义:背、驮。例:“悉使羸兵~草填之。”(《赤壁之战》)

以下为引申义:

②担负、承担。“宁许以~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蒙受。“~屈衔冤。”(《窦娥冤》)

④背靠着,依仗。“秦贪,~其强”。(同上②)

⑤违背,背弃。“誓天不相~。”(《孔雀东南飞》)

⑥对不起,辜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赵。”(同上②)

⑦失败。“故不战而强弱胜~已判矣。”(《六国论》)

第5篇

上就车,召释之参乘,徐行,问释之秦之弊。具以质言。至宫,上拜释之为公车令。

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仍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其后,拜释之为廷尉。①

顷之,上行出中谓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②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闻。”廷尉③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④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之诛之,则己。今既下廷尉⑤,廷尉⑥,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⑦当是也。”

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下廷尉⑧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世。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高器!吾属廷慰⑨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顺逆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杯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⑩当。

是时,中尉条候周亚夫与梁相山都候王恬开见释之持议举,乃佶为亲友。“张廷尉”⑾由是天下称之。

后,文帝崩、景帝立,释之恐,称病,欲免去,惧大诛至;欲见谢,则未知何如。用王生计,卒见谢,景帝不过也。

(选自《史记•张释之列传》)

1.文中的“乘舆”与下面哪一项的内容相同()

A.坐轿B.代“太子”C.两匹马拉的车子D.代汉文帝

2.上面的选文中一共出现了十一个“廷尉”,按其在文中的意义可分为三类:发职名称:以发职代人(即代张释之,敬称);廷尉衙门(机关)。选出归类正确的一项()

A.①③④⑦/②⑤⑥⑩/⑧⑨⑾B.①/②⑤⑥⑧⑨/③④⑦⑩⑾

C.①⑤⑧/②④⑩⑾/③⑥⑦⑨D.①⑥⑨⑩/②③⑤/④⑦⑧⑩

3.“文帝崩,景帝立”,张释之就“恐”,“惧大诛至”。张释之为什么恐惧?下面所列的四条原因,哪一项是正确的()

A.封建时代,从来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景帝继位,当然要诛杀前朝重臣,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张释之因此而恐惧。

B.因为张释之在处理上述几个事件时,秉公而断,得罪了汉文帝,所以张释之害怕就继位的景帝代父治罪。

C.因为景帝是个暴君,专门跟正直的大臣过不去。

D.是因为“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

一、整体理解。很多人最易犯的毛病就是,不继沉着、平静、稳健地先将全段(整个阅读段)的大致情节、思路、层次、中心等看懂,然后逐题解答,而是为急于解题对文段一目十行,囫囵吞枣,然后一知半解地解答,解不下去时也只回头一扫文段的只言片语后作答。依此法解,准确率当然低。“磨镰不误砍柴工”,要答准题,须花点时间耐心地把文段看懂,从整体(为中心、大意)到局部(如字词句、层次、关键词语等)了解透彻。对以上文段可弄清:①依“虫处”中“列传”的提示,可知主要记的是“事迹”。再看,文段写了三个大层次,可把第一段作为一层:以一事初识共人;把第二段起到“由是天下称之”归为第二层,主写几个事件以表明他的品质;最后一段为第三层,释之与景帝的态度。②再细读第二层,该层三个自然段写“事迹”,“事迹”中又分为两大类:一是“追止太子、梁王”,二是对“从桥上走出者”和“盗高庙坐前玉环”者的处罚态度。③根据大意,初步弄情一些词句,以更好地把握文意,如,词“劾”、“奇释之”之“奇”、“拜”、“属”、“跸”、“出”等;句子“奇释之”,“吾马赖柔和,令他马”,“而更重之”,“且罪等,然以顺逆为差”,“欲免去”,“卒见谢,景帝不过也”等等。将以上一些“方面”较好地理解了,解以下的题目心中就有底了。

二、对应解题。有些题目,涉及面不宽,一般说来,对应着原段落便可能出。第1题中“乘舆”是一名词,故不是A;若选C,“乘舆”是物,谈不上惊(经阅读可知是“人”),若是车,结合C项看,原文就应写成“乘舆之马”(定语后置),故C也不是。是B还是D呢?从“乘舆马惊”前的句子“上行出中渭桥”可看出是“上”即汉文帝,故应选D项。第2题,先将十一处“廷尉”按题干的提示对应属类,然后一排列即可。要咀嚼一下的是⑥和⑾,“廷尉⑥”中的“廷尉”应是“天下公平执法的人”(《史记全本新注》注解),“廷尉⑾”“由是天下称之”的是以张释之的为代表的“廷尉衙门”,故应选B项。

三、综合判断。有的题目,仅凭局部对应解答很不容易,因它的对应点不明显,不具体,因此必须联系全段上下去综合分析、体味、判断。第3题中,首先A、C较易排除。A的内容是一般的规律,不应强加给景帝。C的内容文中根本没有。困难在于B、D的分辨,可否选B呢?从每个自然段看,文帝不会怪罪张:“上拜释之为公车令”,“其后,拜释之为廷尉”,“廷尉当是也”,“乃许廷尉当”,可以说他受到文帝的称赞与赏识。至干“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以后,文帝仍“拜释之为廷尉”。所以B项“原因”说“得罪了汉文帝”不妥。D项所述是景帝所亲身经历事,这才是张“惧大诛至”的真正原因。这个答案就是靠前后综合分析、判断而来的。

利用对文释译

湖北孝感高中陈继民

第6篇

在高中的文言文教学中,笔者尝试指导学生用评点法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古人读书提倡“熟读精思”,高中学生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并接触了一些文言文,初步具备了进行点评的条件。教师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将所读文章的词句、段落、篇章、内容等诸方面的精妙之处表达出来,促使他们仔细研读、反复揣摩。这样,就把阅读、思维、表达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具体做法有以下一些。

教给方法简明扼要地介绍传统的做评点读书笔记的方法,重点讲清评点的内容、形式、目的等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做评点读书笔记的一般常识。

示范引路以学生熟悉的文言示范评点,使学生有“规”可循,有“矩”可蹈,起到引路作用。我选择《口技》第一段示范评点如下。

京中有善口技者。[开篇入题,简介表演者。“善”字精当,为文章主眼。]会宾客大宴,[为下文写听众反应作伏笔。]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交代演出场地、道具。]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宣告开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写开场前听众表现。“寂然”写宾客静待神情,为下文制造气氛。]

本段写口技表演前的情况。四句话交代了表演者、时间、地点、道具和宾客。

选择段落评点形式的读书笔记适合于短篇。对于初学评点者更应精选段落。所选段落,在字、词、句、内容诸方面确有可评之处。据此,我选择了《柳敬亭传》第二自然段作为首次评点练习内容。(见附)

指导实践段落选定后,对评点的要求作扼要说明,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随时指点。

及时讲评学生评点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反馈,及时对评点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当堂讲评,对评点好的给以鼓励,同时指出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

第一次评点练习,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这时,教师可组织第二次,练习可放在课内,也可放在课外。近一年来,我先后组织指导学生评点了《柳敬亭传》《六国论》《芙蕖》《记王忠肃公翱事》《左忠毅公逸事》《〈指南录〉后序》等文言文的重点段落或全篇。学生对用自己所学知识评点文言文热情很高,一般都很认真。为了点评好,同学之间自动讨论;为了做到语言精练,他们字斟句酌。通过几次练习,不少学生基本上掌握了用评点法阅读文言文,能写出较充实的读书笔记。

指导学生用评点法阅读文言文有四点好处:①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字斟句酌、精心阅读的习惯,有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②评点练习对学生反复推敲、锤炼语言有帮助,有利于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③抄写原文对记忆背诵文言文中的精彩段落和佳句大有益处;④熟悉了评点法,为学生日后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奠定了基础。

附:学生当堂评点《柳敬亭传》第二自然段

第7篇

1.文言文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如果没有很好的教学方法,总是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那么文言文阅读教学肯定是枯燥无味的。现阶段很多教师的文言文阅读教学还停留在过去,首先翻译全文,接着对文中的考点教学重点讲解,然而对背景知识的介绍较少,讲解过程抽象枯燥。

2.不注重文言文的应用

现阶段很多教师的文言文阅读教学和现实之间严重脱节,没有很好的做到学以致用,文言文给学生的感觉很遥远,文言知识之间的学习严重脱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

二、优化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当前,文言文阅读教学出现这些问题是可以理解的,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的教育体制造成的,学生在强大的压力下,只会选择那些占分数较多的内容进行学习,学习功利性决定了当前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但是随着文言文的价值被重新认识,近年来文言文在初中升学考试中的比例有所上升,这就要求师生要重视文言文,提升文言文的教学效果。

1.更新文言文教学的观念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价值教学再认识,针对近年来文言文无用论的盛行,教师要及时清除学生的错误思想,以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文言的用处,明白学习文言文不只是为了提升考试,还有很多其它方面的作用,例如:学习文言文中的韵文和骈文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水平;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古人的文化生活,有利于继承传统文化和陶冶情操;学习文言文可以培养自己的风度,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学习先秦诸子百家散文可以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白,现代汉语脱胎于古汉语,现代汉语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的表达结构,学习文言文可以提升现代汉语水平。只有引导学生不断认识学习文言文意义,学生才可能在心理上接受文言文并认真去学习。

2.优化文言文教学方法

近年来文言文教学呈现单一化倾向,教师应该注意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果。首先,运用方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兴趣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促进学生理解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质量。设置情境是近年来文言文教学较为流行的方法,如学习《桃花源记》时,教师在网上寻找和文章相关的图片,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对书中描写的“桃花源”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以利于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能提升教学的效果。教师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另一个方法是选取角度设计问题,例如教学《醉翁亭记》时,教师可以从解释“醉翁亭”的由来入手,提升这篇文章的兴趣性,然后引导学习去进行文章解析。这样,学生在了解了大体的背景和文章的核心问题之后,就能对文章产生好奇,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传统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模式是学生记笔记,然后背诵笔记上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且教学效果也非常低,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比如教学《岳阳楼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教学自主学习,让学生先搜集范仲淹的基本生平背景,然后利用范仲淹的生平背景导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先让学生找到文章的重点和考点,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自学心得,教师做最后总结。

3.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文言文学习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知文言文的思想,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还能提升学习文言文的乐趣,比如,教师可以教学生如何撰写对仗工整的对联,或者引导学生写语义明确的微博,这些都能从不同角度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果。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