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心理学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时间:2022-08-11 21:25:48
心理学案例分析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学生; 会计案例; 学习

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目前,我国会计案例教学研究主要从教师视角研究如何“教”,很少从学生视角研究如何“学”。研究学生的“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1996)认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会计案例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会计案例教学的效率。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把知识内化为能力,可以加深对会计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会计专业素养,从而全面实现会计案例的教学目标。

会计案例教与学的大致过程是:(师)呈现案例――(生)个人分析――(师)组织讨论――(生)参与讨论――(生)撰写会计案例报告――(师)评价会计案例报告。从学生视角看,会计案例的学习过程是灵活运用会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个人分析、班组讨论、撰写会计案例报告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不同于教师教法的学习方法。

一、个人分析的方法

个人分析是会计案例学习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核心环节。格柯(Gragg,C.L.,1954)认为:“案例就是一个商业事务的记录。管理者实际面对的困境,以及作出决策所依赖的事实、认识和偏见等都在其中有所显现。通过向学生展现这些真正的和具体的事例,促使他们对问题进行相当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并考虑最后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一)解读案例

经过设计的会计教学案例结构一般由四部分组成。标题,即案例名称,如“小金库是怎么形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该不该提”等。案例背景,对案例所涉及的企业背景、政策背景、历史沿革、组织结构等进行的概括介绍。案例故事,是案例的核心内容,有的以案例发生的时间顺序,也有的以案例所涉及的内容类别进行描述。问题,设计思考题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会计案例用中文、英文等某一种语言表达,由标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等构成。解读会计案例首先要运用阅读技巧读懂语言,要根据语境,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案例中的词语往往是会计基本概念、专业术语,划分主谓宾定状补等句子成分,理解句意,分析结构复杂的长句,准确无误地把握长句语意。英文版会计案例的主语、定语、宾语、补语各类从句比较难理解,应特别留意。一个自然段内,语言叙述是有层次的,要掌握行文基本规律,把握中心句、关键句,归纳段落大意,特别留意每段的第一句,它们往往是中心句。要根据会计案例行文结构,归纳出中心思想,搞清内在的逻辑关联。

专业解读和语言解读同样重要。专业解读重点是把握案例中时间、组织结构、人物、基本原理、财务报表等要素,如案例时间。会计案例发生的时间是专业解读的时间参照系,一个发生在2005年的案例,应该以2005年为分析的终点。

(二)分析问题

案例是有疑问的真实的故事。用于教学的会计案例一般都有思考题。

首先要明确自己扮演什么角色,角色不同,看问题的基本角度不同,观点结论也不同。会计案例分析者身份角色主要有出纳、会计、主办会计、财务部经理、总会计师、总经理等。角色可以归纳为当事人和领导者两类。

然后对问题进行恰当归类,认清是哪一类会计案例问题。会计案例问题,从内容看,有的是专题性问题,有的是综合性问题;从问题与教材关系看,有的是知识型问题,有的是应用型问题,有的是创新型问题;从解决方案看,有的是唯一的“标准答案”,有的有多种方案。从答案看,有的是封闭性问题,有的是开放性问题。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可以从内部、外部,组织、人员、制度、文化、战略、技术等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努力确定根本原因是什么。

(三)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针对产生问题的原因制订可行的方案来消除或缓解问题。应基于对案例问题的理解和原因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说明为什么应该这样处理,而不是那样。

会计案例解决问题需要采用各种科学方法。张丽华(2000)提出管理案例的三种分析方法值得借鉴:一是系统法。把所分析的组织看成是一个处于不断地各种投入因素转化成产出因素过程中的一个系统,了解该系统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有关行动和更清楚地看出问题。二是行为法。主要着眼于组织中各种人员的行为与人际关系。三是决策法。不仅仅限于采用“决策树”或“决策论”等方法,还包括使用任何一种规范化、程式化的模型或工具,来评价并选择各种备选方案。

还可以基于问题解决理论,研究会计案例问题的分类和解决过程。按组织程度分,会计案例问题可以分为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结构良好会计案例问题的解决过程可分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答案三个阶段。结构不良会计案例问题的解决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计不同的解决方案、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案、撰写会计案例报告。

二、班组讨论的方法

班组讨论是案例学习的重要环节。哈佛工商学院曾经把案例教学定义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讨论是个人分析的口头表达,是交流观点、碰撞思想、反馈信息、修正方案的平台,有集思广益的作用。学生要遵守规则,热情参与,展现自我,贡献智慧。

(一)说

“说”是会计案例讨论的首要问题,主要是思考“说什么”和“怎样说”,以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的语言把观点表达出来。

“说什么”是发言内容。简单地回答,个人分析阶段怎么分析的讨论时就怎么说。但受发言时间限制,有时候不可能全部都说,说的角度主要有五个:1.综合型分析。对案例中所有关键问题都进行深入分析,列举有力的定性与定量论据,提出重要的解决方案和建议。2.专题型分析。只着重分析某一个或数个专门的问题。相对其他同学分析得更深刻、细致、透彻,提出独到的创见。3.先锋型分析。首先进行分析,以带动集体讨论的进行。常有引方向、搭架子、铺摊子的作用。4.游击型分析。准备不充分,作简单明了、蜻蜓点水式的分析。5.信息型分析。提供从案例本身之外其他来源获得的有关信息,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怎样说”是说话技巧问题。注意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区别,多用双音节词和短句子,尽量形象生动,使人听得清楚明白。开口之前,打腹稿,理一理讲话思路或在小卡片上列发言提纲,有利于增加说话的条理性。发言要论点鲜明,言简意赅。恰当使用礼节、语气、褒贬、手势。陈述自己观点要摆事实,讲道理。遭到别人反驳时,要保持冷静,不怒形于色。对别人的观点,宜用探讨的语气交流观点,一般不全面否定别人的观点。后续发言可以是对自己第一次发言的补充和修正,也可对他人的某一方案提出不同见解,更可在比较大家提出各种方案的基础上,提出最可行的行动方案。不自命清高,装腔作势;不口若悬河,夸夸其谈;不哗众取宠,喋喋不休,在言行举止中体现出应有的学识、风度和教养。

(二)听

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倾听是会计案例讨论的基本功,是最好的恭维,听要求做到“三心”:专心、热心、耐心。专心: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观点意图,对所倾听的内容进行心智加工,分析判断,不东张西望,不做下意识的小动作。热心:别人发言时,用目光注视对方,应和、点头、微笑、鼓掌,对发言表现出感兴趣。耐心:尊重别人,注意礼节,认真听完,不打断,不因观点不同而不屑一顾。

(三)记

班组讨论中适当做点笔记,记录学习心得。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记别人发言的重点、新的信息,期望记录别人发言的全部内容,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记自己在讨论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和灵感,如突然萌发的某些心得体会,悟出的原来未曾想到的问题。笔记尽量记在案例旁边空白处。

三、撰写案例报告的方法

会计案例报告是个人分析的书面表达,力求全面深刻,一般在班组讨论之后。如果是考试,经过个人分析,直接撰写会计案例报告。会计案例报告的评价标准是:问题界定清晰,原因分析深刻,对策具体可行,说理充分,逻辑性强。

(一)观点

观点是学生对案例问题的见解、主张和态度,明确表示自己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是案例报告的精华所在。一般用一个意思明确的表示判断的陈述句来概括。观点必须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张,要有新意。

(二)论据

论据是证明会计案例报告观点的材料、依据,分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具体包括:1.本案例的材料。这是要优先使用的论据。如果观点是从案例某材料中得出,那么该材料就是论据。2.实证。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3.统计数字。让数字说话,进行定量分析,增强说服力。因为会计学是一门与数字打交道的学问。4.法律法规。经济法、税法、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等。5.公认的基本原理。包括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等学科。教师开的参考书目有很强的针对性,尽量全部阅读。6.权威论述。引用国际著名的会计学经典著作的精辟见解,名刊、名家的至理名言,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7.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产业政策、会计制度等最新政策动向和学术动态。论据一要有真实性;二要有典型性。

(三)结构

会计案例报告的基本结构包括事实、问题、备择方案、方案分析、建议方案、结论等六个部分。1.事实。以高度概括的语言,列举要素,简介案例。有时候还可以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等。2.问题。按照轻重缓急把案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逐一列出,并排序。如果有必要,可以分关键问题、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有待解决的问题。3.备择方案。基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多个备择方案。4.方案分析。根据目标和现实条件,对每个可行方案分别进行综合评判,权衡利弊,具体写出优点和缺点。5.建议方案。按照一定标准,遵循决策程序,从备择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6.结论。案例学习的最终结论。有时候还可以说明学习的经验、教训、启示等。如果有多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要有上述3至5部分。

(四)语言

会计案例报告的语言要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把主要观点和论据写得一目了然,不辞藻堆砌,语言还要专业,有会计学科特点。

总之,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学习方法只能为会计案例学习提供技术层面的帮助。从根本上说,只有深刻理解会计学基本理论和实务,全面提高会计专业素养,才能从理论层面真正提高会计案例学习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00.

[2] Gragg,C.L..Because wisdom can’t be told[M].in McNair.M.P.(ed).The case method at Harvard Business School.1954.6.

[3] 张丽华.管理案例教学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4] 马新建,李庆华.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与学习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8.

[5]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第2篇

【关键词】 学生; 会计案例; 学习

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目前,我国会计案例教学研究主要从教师视角研究如何“教”,很少从学生视角研究如何“学”。研究学生的“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不仅是 教育 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 发展 委员会(1996)认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会计案例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 科学 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会计案例教学的效率。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把知识内化为能力,可以加深对会计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会计专业素养,从而全面实现会计案例的教学目标。

会计案例教与学的大致过程是:(师)呈现案例——(生)个人分析——(师)组织讨论——(生)参与讨论——(生)撰写会计案例报告——(师)评价会计案例报告。从学生视角看,会计案例的学习过程是灵活运用会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个人分析、班组讨论、撰写会计案例报告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不同于教师教法的学习方法。

一、个人分析的方法

个人分析是会计案例学习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核心环节。格柯(gragg,c.l.,1954)认为:“案例就是一个商业事务的记录。管理者实际面对的困境,以及作出决策所依赖的事实、认识和偏见等都在其中有所显现。通过向学生展现这些真正的和具体的事例,促使他们对问题进行相当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并考虑最后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一)解读案例

经过设计的会计教学案例结构一般由四部分组成。标题,即案例名称,如“小金库是怎么形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该不该提”等。案例背景,对案例所涉及的 企业 背景、政策背景、 历史 沿革、组织结构等进行的概括介绍。案例故事,是案例的核心内容,有的以案例发生的时间顺序,也有的以案例所涉及的内容类别进行描述。问题,设计思考题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会计案例用中文、 英文 等某一种语言表达,由标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等构成。解读会计案例首先要运用阅读技巧读懂语言,要根据语境,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案例中的词语往往是会计基本概念、专业术语,划分主谓宾定状补等句子成分,理解句意,分析结构复杂的长句,准确无误地把握长句语意。英文版会计案例的主语、定语、宾语、补语各类从句比较难理解,应特别留意。一个 自然 段内,语言叙述是有层次的,要掌握行文基本 规律 ,把握中心句、关键句,归纳段落大意,特别留意每段的第一句,它们往往是中心句。要根据会计案例行文结构,归纳出中心思想,搞清内在的逻辑关联。

专业解读和语言解读同样重要。专业解读重点是把握案例中时间、组织结构、人物、基本原理、财务报表等要素,如案例时间。会计案例发生的时间是专业解读的时间参照系,一个发生在2005年的案例,应该以2005年为分析的终点。

(二)分析问题

案例是有疑问的真实的故事。用于教学的会计案例一般都有思考题。

首先要明确自己扮演什么角色,角色不同,看问题的基本角度不同,观点结论也不同。会计案例分析者身份角色主要有出纳、会计、主办会计、财务部经理、总会计师、总经理等。角色可以归纳为当事人和领导者两类。

然后对问题进行恰当归类,认清是哪一类会计案例问题。会计案例问题,从内容看,有的是专题性问题,有的是综合性问题;从问题与教材关系看,有的是知识型问题,有的是应用型问题,有的是创新型问题;从解决方案看,有的是唯一的“标准答案”,有的有多种方案。从答案看,有的是封闭性问题,有的是开放性问题。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可以从内部、外部,组织、人员、制度、文化、战略、技术等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努力确定根本原因是什么。

(三)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针对产生问题的原因制订可行的方案来消除或缓解问题。应基于对案例问题的理解和原因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说明为什么应该这样处理,而不是那样。

会计案例解决问题需要采用各种科学方法。张丽华(2000)提出管理案例的三种分析方法值得借鉴:一是系统法。把所分析的组织看成是一个处于不断地各种投入因素转化成产出因素过程中的一个系统,了解该系统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有关行动和更清楚地看出问题。二是行为法。主要着眼于组织中各种人员的行为与人际关系。三是决策法。不仅仅限于采用“决策树”或“决策论”等方法,还包括使用任何一种规范化、程式化的模型或工具,来评价并选择各种备选方案。

还可以基于问题解决理论,研究会计案例问题的分类和解决过程。按组织程度分,会计案例问题可以分为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结构良好会计案例问题的解决过程可分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答案三个阶段。结构不良会计案例问题的解决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计不同的解决方案、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案、撰写会计案例报告。

二、班组讨论的方法

班组讨论是案例学习的重要环节。哈佛工商学院曾经把案例教学定义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讨论是个人分析的口头表达,是交流观点、碰撞思想、反馈信息、修正方案的平台,有集思广益的作用。学生要遵守规则,热情参与,展现自我,贡献智慧。

(一)说

“说”是会计案例讨论的首要问题,主要是思考“说什么”和“怎样说”,以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的语言把观点表达出来。

“说什么”是发言内容。简单地回答,个人分析阶段怎么分析的讨论时就怎么说。但受发言时间限制,有时候不可能全部都说,说的角度主要有五个:1.综合型分析。对案例中所有关键问题都进行深入分析,列举有力的定性与定量论据,提出重要的解决方案和建议。2.专题型分析。只着重分析某一个或数个专门的问题。相对其他同学分析得更深刻、细致、透彻,提出独到的创见。3.先锋型分析。首先进行分析,以带动集体讨论的进行。常有引方向、搭架子、铺摊子的作用。4.游击型分析。准备不充分,作简单明了、蜻蜓点水式的分析。5.信息型分析。提供从案例本身之外其他来源获得的有关信息,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怎样说”是说话技巧问题。注意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区别,多用双音节词和短句子,尽量形象生动,使人听得清楚明白。开口之前,打腹稿,理一理讲话思路或在小卡片上列发言提纲,有利于增加说话的条理性。发言要论点鲜明,言简意赅。恰当使用礼节、语气、褒贬、手势。陈述自己观点要摆事实,讲道理。遭到别人反驳时,要保持冷静,不怒形于色。对别人的观点,宜用探讨的语气交流观点,一般不全面否定别人的观点。后续发言可以是对自己第一次发言的补充和修正,也可对他人的某一方案提出不同见解,更可在比较大家提出各种方案的基础上,提出最可行的行动方案。不自命清高,装腔作势;不口若悬河,夸夸其谈;不哗众取宠,喋喋不休,在言行举止中体现出应有的学识、风度和教养。

(二)听

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倾听是 会计 案例讨论的基本功,是最好的恭维,听要求做到“三心”:专心、热心、耐心。专心: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观点意图,对所倾听的内容进行心智加工,分析判断,不东张西望,不做下意识的小动作。热心:别人发言时,用目光注视对方,应和、点头、微笑、鼓掌,对发言表现出感兴趣。耐心:尊重别人,注意礼节,认真听完,不打断,不因观点不同而不屑一顾。

(三)记

班组讨论中适当做点笔记,记录学习心得。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记别人发言的重点、新的信息,期望记录别人发言的全部内容,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记自己在讨论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和灵感,如突然萌发的某些心得体会,悟出的原来未曾想到的问题。笔记尽量记在案例旁边空白处。

三、撰写案例报告的方法

会计案例报告是个人分析的书面表达,力求全面深刻,一般在班组讨论之后。如果是 考试 ,经过个人分析,直接撰写会计案例报告。会计案例报告的评价标准是:问题界定清晰,原因分析深刻,对策具体可行,说理充分,逻辑性强。

(一)观点

观点是学生对案例问题的见解、主张和态度,明确表示自己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是案例报告的精华所在。一般用一个意思明确的表示判断的陈述句来概括。观点必须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张,要有新意。

(二)论据

论据是证明会计案例报告观点的材料、依据,分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具体包括:1.本案例的材料。这是要优先使用的论据。如果观点是从案例某材料中得出,那么该材料就是论据。2.实证。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3.统计数字。让数字说话,进行定量分析,增强说服力。因为会计学是一门与数字打交道的学问。4. 法律 法规。 经济 法、税法、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等。5.公认的基本原理。包括会计学、管 理学 、经济学、 金融 学等学科。教师开的 参考 书目有很强的针对性,尽量全部阅读。6.权威论述。引用国际著名的会计学经典著作的精辟见解,名刊、名家的至理名言,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7.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产业政策、会计制度等最新政策动向和学术动态。论据一要有真实性;二要有典型性。

(三)结构

会计案例报告的基本结构包括事实、问题、备择方案、方案分析、建议方案、结论等六个部分。1.事实。以高度概括的语言,列举要素,简介案例。有时候还可以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等。2.问题。按照轻重缓急把案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逐一列出,并排序。如果有必要,可以分关键问题、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有待解决的问题。3.备择方案。基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多个备择方案。4.方案分析。根据目标和现实条件,对每个可行方案分别进行综合评判,权衡利弊,具体写出优点和缺点。5.建议方案。按照一定标准,遵循决策程序,从备择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6.结论。案例学习的最终结论。有时候还可以说明学习的经验、教训、启示等。如果有多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要有上述3至5部分。

(四)语言

会计案例报告的语言要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把主要观点和论据写得一目了然,不辞藻堆砌,语言还要专业,有会计学科特点。

总之,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学习方法只能为会计案例学习提供技术层面的帮助。从根本上说,只有深刻理解会计学基本理论和实务,全面提高会计专业素养,才能从理论层面真正提高会计案例学习能力。

【主要参考 文献 】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 教育 发展 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 科学 出版社,1996.200.

[2] gragg,c.l..because wisdom can’t be told[m].in mcnair.m.p.(ed).the case method at harvard business school.1954.6.

[3] 张丽华.管理案例教学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4] 马新建,李庆华.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与学习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8.

第3篇

案例教学法语文教学以案析理新课程改革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变,实现学生的学习向探究、合作、自主方式转变。要想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就必须发生改变。从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出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以案例的方式把理论知识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寻找对策、评价等工作,以案析理、提高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自觉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兴趣,促进了学生身心发展,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

一、案例教学法的相关概念

19世纪70年代,案例教学法产生于美国哈佛大学,但在我国推广较晚,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由于人们存在着对案例的认识从不同角度进行,因此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一些案例作为基本的授课材料,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将学生引导到设置的教学实践情境之中,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积极探讨、平等对话、多向互动等形式,从而提高学生对一些复杂的教育情景的行动能力和决策能力。也有学者认为,案例教学法就是跨领域学习的构架,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学生主动参与,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案例教学法是围绕案例进行的开放式的、动态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案例的管理者和提供者,它要求学生能够非常主动地去参与到案例教学中去。

二、案例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主要目的

1.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实现教学互动

案例教学法对于学生的参与比较重视,在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于学习抽象理论产生的枯燥感和单调感。

2.案例教学法是强化理论学习、阐明基本原理的有效手段

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就是把有关的知识和理论模式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联系。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和一些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

三、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教师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一方面,语文教师要认真做好案例的收集、选择、编写工作;另一方面,要在课程教学中起到控制作用,做好案例的准备工作。

1.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案例的准备工作,起到课堂控制作用

(1)语文教师要认真做好案例的准备工作

教学案例的收集、编写的关键工作,就是案例来源。案例材料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始的素材;网络;一些二手资料的获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去收集一些案例,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案例的交流;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案例库,以备教学所用。在案例的收集、选择阶段学生会有所受益,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些比较疑难的案例。疑难案例的使用主要是用来帮助学生对几个理论知识区分、理解。另一种是比较典型的一些案例的使用。典型的案例应当在一些知识点学习以后,主要是帮助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例如,《詹天佑》这篇课文里面提到开凿居庸关隧道,让学生先一起朗读有关句子,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向学生演示两端凿进法,和学生一起探讨采取这样开工会带来什么好处。

(2)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堂讨论

在进行课堂讨论时,教师要认真做好控制工作,控制的好坏关系到课堂交流能否有序、有效地进行。进行有效控制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①讨论时间的控制。由于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教师就需要对教学案例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师要让学生对所用的案例有所熟悉,对讨论的问题有思想准备。教师要对课堂讨论的进度控制和气氛的调度都要进行控制,使课堂的讨论既有节奏又比较充分。另外,为了弥补时间的限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网络这一平台进行交流。

②语文教师要认真做好议题的控制工作,进行以案析理时,不能偏离既定的议题。在案例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控制讨论的主动权,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营造共同交流的气氛。

(3)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做好以案析理过程中指导者的作用

小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比较容易出现东拉西扯、生搬硬套、就事论事。因此教师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指导学生以案析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①进行案例分析时要讲究逻辑性,层层推进。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进行案例分析时很容易出现就事论事、东拉西扯、顾此失彼等现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可以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展开分析,层层推进注意逻辑性。

②对案例的分析要有一定的道理。对案例进行分析时,要言之有理,要有一定的说服力,不能够主观臆断,也不能以偏概全。进行案例分析时要能够提出相关问题的对策、措施、办法等,并且要是可行的。

③对案例的分析必须是有一定的根据的。对案例分析的根据主要包括理论根据和事实根据。理论根据也就是进行案例分析时要符合基本的原理,能够运用一些相关的原理;事实根据也就是案例所提供的一些内容。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不能脱离案例所提供的一些材料,不能以假为真,也不能以偏概全,分析案例所引用的一些材料都应当真实。

四、结语

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通过以案析理,强化了理论学习,阐明了基本原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每一次案例分析都要认真地做好总结。教师通过对每一次案例分析的总结,从而实现研究与教学、能力与知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能够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还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能够比较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刁春好.论“案例教学”中的“案”“理”融合[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9,(1).

第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职;应用文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陈姮(1963-),女,辽宁沈阳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中文类基础教学及高职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出版社和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资助)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课程改革项目“高职教育应用文教学改革模式实践研究”(编号:GB201003)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0-0033-02

一、案例教学在高职应用文教学中的适用性

(一)高职传统应用文教学模式的反思

高职应用文写作课是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具有基础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一门基础课,其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应用写作的综合能力,成为提升学生未来核心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然而,高职院校传统的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模式却制约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纯粹的理论性教学。即老师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以自我为中心组织和实施教学,教学内容仿照传统的“填鸭式”模式,将各种文体的定义、结构和写作方法按部就班陈述后布置作业,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些知识,缺乏针对性的实训练习,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在传统的理论性教学中穿插举例说明分析。即教师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通过分析一些典型例文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重点突出,有独创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围绕标准答案的分析与讲解为主,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知识还只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当学生遇到实际的写作问题时,仍然会感到无从下手。”[2]

以上两种倾向都不能真正结合《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的性质和教学目标来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应用写作本质上是一门写作技能课,在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的相关知识基础上形成相应的写作技能。即写作理论知识的传授只是这门课的基础,只有形成相应的能力才是这门课的侧重点。如果不明确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的优越性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将知识传授和问题解决结合起来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具有启发和实践性。其基本思路是“教师提供背景材料—学生分析材料—学生寻找问题,教师提点—学生解决问题,教师提点—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归纳评估”。[3]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以学生和问题为中心,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组织统筹,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的评估,不仅能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克服传统的应用文写作课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从高职应用文知识结构和核心技能要素来看,应用文写作课涵盖的内容与实际工作息息相关,不仅包括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应用文写作的事务问题,还涉及到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问题,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强。这就要求在实施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学中,迫切需要借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案例和素材来实施教学,这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案例式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投入到学习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也有利于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交流。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案例教学法不是传统的“举例说明”式教学,而是将案例分析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的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这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一个重大改革。

二、高职应用文教学中“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案例教学法从理论分析上无论多优越,如果不能有效地付诸实践也只是空中楼阁。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教学方法,特别注重实际操作和微观指导,这是其区别于传统的注重“理论分析和宏观教育”的教学模式的一大亮点。而要成功实施这一亮点离不开教师观念的转变和组织能力的提高。

(一)角色分析

如何对案例分析教学环节中的各个角色进行深入的分析是教师能否成功实施案例教学方法的一个关键。因此,在具体实施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前,需要对各个角色进行分析和定位。贯穿案例教学过程的三个角色分别是:教师、案例和学生。首先,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者,是整个课堂的组织中心,不仅要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引入有效的案例分析材料,提供分析方法,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善于点拨和提示,营造良好的讨论气氛,同时有效安排时间,调控课堂的进度。即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其次,案例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以分析案例、解决案例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为最终目的的教学,因此,案例选择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实施的成效。最后,学生是案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执行者,不仅要分析老师提供的案例材料,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还要通过这个过程培养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明确了以上三个角色,教师才能更加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使案例教学更为顺利。

第5篇

【中图分类号】R724.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232-02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而在医学与心理学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1]。医学心理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临床应用学科,是高等医学院校的必修课并且列为执业医师考试科目。如何科学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多年来一直是医学心理学教师研究和探讨的课题。近年来,以哈佛大学案例教学为特色的教学方法改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医学心理学教学,是适应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主动性、创造性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的必然要求。

1 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和特点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是基于情景学习、认知弹性论,以学生为主体,凭借具有多元表征的潜在价值的“案例”引导学习者进入科学探索和反思的学习过程[2]。这种方法首创于哈佛大学。它最早被运用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律教学中,以后,被运用于医学、心理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学的研究和教学之中。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在一些学科教学中引入了案例教学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已日趋规范,对我国高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3]。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4]。

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不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更重视知识的应用。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它的实施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一统课堂的局面,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教学,充分体现了“主导一主体”教学模式。

2 案例教学法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2.1 医学心理学教学案例分类: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案例可分为3种类型:范例型案例、评析型案例和操作型案例。范例型案例主要表现了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过程,用于例证和阐明概念、原理。这种类型的案例,以教师讲授为主,给出分析过程,得出分析结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在“人格”一章中,可选取文学作品中一些典型人物形象(《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水浒》中的李逵等)作为案例,通过讨论分析,理解和掌握人格的概念、特性、行为模式及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评析型案例主要展现了医学心理学基本技能的操作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可借鉴的指导线索和模型,此类案例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引导为辅,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和评价,培养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心理咨询”一章中,可选取著名心理医生的咨询案例或教师本人的咨询案例,以多媒体形式呈现给学生,通过对咨询过程的观摩,分析出咨询者在咨询过程中采用的模式、遵循的原则、咨询的程序及注意事项,并可通过讨论,评价咨询效果或提出自己的咨询策略。操作型案例是将医疗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通过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此类案例以学生自我研究为主,重在应用。例如在讲述“心理障碍”“心理护理”、“医患沟通”等内容时,可选取临床上的各类患者为案例,列出不同患者典型的心理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出心理障碍患者的类型,提出与患者沟通的方法、技巧和心理护理的措施。

2.2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法:案例教学就是教师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来组织启动教学,启发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并引领整个教学进程,最终得出结论的教学过程。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由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总结三个基本环节组成。首先是案例教学准备环节。这一环节由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两部分组成。教师准备就是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章节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背景和知识经验,确定适合案例教学的内容,并选择合适的案例,完成课堂教学设计,同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学生准备就是要求学生在了解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依据教师的提示,围绕案例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是案例教学实施环节。实施案例教学时要求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组,然后由教师介绍案例的背景和发生情况,并确定讨论题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分析案例,找到该案例的问题所在及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保证课堂讨论有序地进行。最后是案例教学总结环节。讨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揭示案例的理论观点,对有争议的问题予以澄清;同时还要注重发挥课堂的教育功能和心理激励作用,对学生的整个讨论过程做出评价,总结表现出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提出努力方向。

3 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3.1 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求知、积极探索等主体性人格。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重在学生参与讨论、分析、思考案例,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生出于解决问题的目的而主动、积极地学习和掌握相_炎理论,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3.2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用生动形象的案例陈述抽象的理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由原来被动地接受和储存知识到现在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有效地调动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实际上更多地从讲台前站到学生的背后,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让学生有了更多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5]。

3.3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案例教学法形象地呈现案例,通过对涉及知识点的问题不断的讨论和分析,使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知其所学的内容应该运用于何处以及如何运用。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

3.4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其创设了富有挑战的问题情境,以案例为核心,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一系列可能答案的探讨,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所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改进了一直以来枯燥无味的机械式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原本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变得立体丰满起来,更加形象化、深刻化,提高了教学质量,改进了教学方法,深受教师与学生的喜爱。

参考文献

[1] 国际医学教育学会.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2(2):1―5

[2] 董华.注晕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堵养一浅谈案例教学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化工高等教育,2003(1):76

[3] 袁萍.教育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尝试[J].常熟高专学报2002,(6):43

第6篇

摘要:案例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实证研究方法,越来越受到创业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在梳理创业研究案例分析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讨了验证性案例分析在大学生创业研究中的重要性,并且构建了简明的研究框架,以供参考。

http://

关键词 :验证 案例 创业

课 题:本文是“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Young Elite Teacher Project,项目编号YETP1775)的阶段性成果,获得“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提升项目”(PXM2014-014209-07-000058)的资助。

一、创业研究案例分析法的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创业研究的不断升温,已有学者开始采用案例分析方法来研究创业。案例研究更适用于深层次考察对象的实际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并且针对的是研究者很难控制的充满变化的实际情境。

21世纪以来,我国创业研究案例分析法的应用已经产生了一系列成果。何建华等人统计了学界案例分析法在创业研究中的成果,其中,关于创业过程及其影响的论文有27篇,占论文总数的31%;关于创业行为及其影响的论文有19篇,占论文总数的22%。这与近年来学者们从关注创业者的心理状态逐渐转变为更加关注创业过程、创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现象相契合。近期的研究又开始关注创业者个体对创业活动的重要影响,个体的个性、风险倾向、创业效能、成就感、专业技能、毅力和创业激情等特质和能力上的差异,是创业者区别于非创业者的重要特征,对于企业家的创业也具有一定的预测力。但是,在案例研究的方法上,苏敬勤等人认为一些研究者忽视了对案例研究方法规范性的重视,影响了创业研究成果的品质。

二、验证性案例分析法在创业研究中的应用

目前,创业研究定量与定性研究综合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在案例实证中采用验证性的研究模式对定量分析得出的结果进行定性层面的验证十分重要。验证性案例分析法可用“先理论构建、后案例论证”来表示。其构建过程是: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成果,运用特定的理论和方法,对分析材料进行研究和推演,基于逻辑分析提出创新性的理论框架,采用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等定量的方法构建出新的数学模型,然后再选取单个或多个与理论或模型相匹配的案例对其进行验证,目的在于证明所提出的理论、模型具有有效性。

从方法论角度看,在评定案例研究作为实证性社会研究方法的质量时,通常要用到四种检验,分别是:概念构建效度,针对所要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行准确的操作性限定;内部效度,即建立因果关系,旨在说明某些条件或因素会引发其他条件或因素的发生,且不会受到其他无关因素的干扰;信度,表明案例研究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具有可重复性,且如果重复同类的研究,都可以得出相同的结果;外部效度,指明研究结果可以类推的范围。验证性运用模式先在整理相关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理论框架,然后再使用单个或多个案例进行验证,且通常选取的案例都是与理论框架存相匹配的案例。验证性模式在概念构建效度方面,基于现有文献和理论,可以采用多维证据源,形成证据链来保证效度。内部效度方面,可运用模式匹配、理论解释、时间序列分析等保证其效度。信度方面则可通过周详的研究计划书、案例研究资料库来保证信度。外部效度方面,由于案例分析的特殊性,案例的选择本身即表明了研究者的意图:不在于在大样本的情势下得到归纳性的证实,而在于遵循复制法则(Replication-logic)所要求的典型性,以说明验证理论。

因此,统计分析的、旨在类推总体的外部效度不适用于验证性案例分析研究。当案例在非单个的情况下出现了可复制的情况,就可以证明其外部效度是存在的。

三、验证性案例研究设计思路

大学生验证性案例研究,旨在解决如下问题:大学生创业者真实体验和表现出的创业过程能否以及在多大范围内重现创业研究理论框架?其表现出的特征和问题与定量实证得出的结果契合度有多大?从而验证总体研究所提出的评价体系及模型。在设计上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案例选择的原则和数量、案例研究主要采用的资料、资料获得的方式。

1.案例选择的原则和数量

案例选择的首要原则是典型性,这也和选择案例的数量有关系。Eisenhardt认为,从案例研究中构建理论至少需要四个案例,或1个案例中嵌套几个小案例,否则结论难以令人信服。但是,Yin认为单个案例研究在特定条件下有其独到的价值,而且许多适用于单个案例研究的情况并不适合进行多个案例研究。本文采用Yin的观点,认为案例数量对评判案例研究方法品质的判定影响是很小的。通过对单个或者少数典型案例进行细致的研究,发现新的理论关系,改进旧的理论体系,应更加聚焦于重点案例的深度研究,而非泛泛地对众多案例进行表面研究,案例研究的品质在于它的效用而非数量。

因此,可根据收集资料的难度和研究问题的具体需要来确定案例数目。在验证性研究中可以采用双案例(Two-cases)分析法,选择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为保证案例的典型性,首先,案例的对象必须是大学生;其次,创业时间在三年以内,符合企业生长周期理论对创业期的规定;再次,创业内容和研究目的要一致;最后,案例在地域分布上要具有代表性,例如,采集案例地属于区域性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中心,且在高校创业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和较好的典型性,以加深和验证之前定量分析的结论。

2.案例研究资料的来源及处理

案例研究通常采用的资料有六个来源,分别是文件、档案记录、访谈、直接观察、参与性观察、实物证据。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往往受到调研的时间和经费限制,参与性观察和档案记录可操作性较差,而大学生创业尚处于初级阶段,能获得的实物证据较少。因此,可以通过访谈的形式获得资料,辅以文件和直接观察。

资料获得的方式及流程,首先参考Yin提出的案例访谈要素及伦理要求,设计《案例访谈知情同意书》。然后联系、确定受访者,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开展访谈。访谈开始前,向受访者宣读《案例访谈知情同意书》,获得其同意后再进行访谈并记录,访谈结束后通过查阅文件和直接观察的方式收集辅助信息。最后,整理案例材料并形成文字,发给受访者,请其对内容进行确认,修正有异议的地方,最终形成案例研究分析资料。

案例资料的处理和分析的原则是:对访谈资料进行表格化处理,按照研究目的提取特征,计算其数量与理论框架或数学模型相重合的程度,相符程度的具体比例应由专家评议得出。若提取的特征数量相符比例低于专家评议的基本线,则该案例访谈不合格,重新开始收集分析新的案例。可接受的案例进入描述分析阶段,并结合时间序列、大事记等对创业特征进行描述,最后得出验证性结论。

http://

参考文献:

[1]何建华,丁栋虹.中国创业研究中案例方法应用述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

[2]苏敬勤,李召敏.案例研究方法的运用模式及其关键指标[J].管理学报,2011(3).

[3]Robert K.Yin,周海涛等译,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第7篇

关键词:验证 案例 创业

课 题:本文是“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Young Elite Teacher Project,项目编号YETP1775)的阶段性成果,获得“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提升项目”(PXM2014-014209-07-000058)的资助。

一、创业研究案例分析法的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创业研究的不断升温,已有学者开始采用案例分析方法来研究创业。案例研究更适用于深层次考察对象的实际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并且针对的是研究者很难控制的充满变化的实际情境。

21世纪以来,我国创业研究案例分析法的应用已经产生了一系列成果。何建华等人统计了学界案例分析法在创业研究中的成果,其中,关于创业过程及其影响的论文有27篇,占论文总数的31%;关于创业行为及其影响的论文有19篇,占论文总数的22%。这与近年来学者们从关注创业者的心理状态逐渐转变为更加关注创业过程、创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现象相契合。近期的研究又开始关注创业者个体对创业活动的重要影响,个体的个性、风险倾向、创业效能、成就感、专业技能、毅力和创业激情等特质和能力上的差异,是创业者区别于非创业者的重要特征,对于企业家的创业也具有一定的预测力。但是,在案例研究的方法上,苏敬勤等人认为一些研究者忽视了对案例研究方法规范性的重视,影响了创业研究成果的品质。

二、验证性案例分析法在创业研究中的应用

目前,创业研究定量与定性研究综合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在案例实证中采用验证性的研究模式对定量分析得出的结果进行定性层面的验证十分重要。验证性案例分析法可用“先理论构建、后案例论证”来表示。其构建过程是: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成果,运用特定的理论和方法,对分析材料进行研究和推演,基于逻辑分析提出创新性的理论框架,采用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等定量的方法构建出新的数学模型,然后再选取单个或多个与理论或模型相匹配的案例对其进行验证,目的在于证明所提出的理论、模型具有有效性。

从方法论角度看,在评定案例研究作为实证性社会研究方法的质量时,通常要用到四种检验,分别是:概念构建效度,针对所要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行准确的操作性限定;内部效度,即建立因果关系,旨在说明某些条件或因素会引发其他条件或因素的发生,且不会受到其他无关因素的干扰;信度,表明案例研究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具有可重复性,且如果重复同类的研究,都可以得出相同的结果;外部效度,指明研究结果可以类推的范围。验证性运用模式先在整理相关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理论框架,然后再使用单个或多个案例进行验证,且通常选取的案例都是与理论框架存相匹配的案例。验证性模式在概念构建效度方面,基于现有文献和理论,可以采用多维证据源,形成证据链来保证效度。内部效度方面,可运用模式匹配、理论解释、时间序列分析等保证其效度。信度方面则可通过周详的研究计划书、案例研究资料库来保证信度。外部效度方面,由于案例分析的特殊性,案例的选择本身即表明了研究者的意图:不在于在大样本的情势下得到归纳性的证实,而在于遵循复制法则(Replication-logic)所要求的典型性,以说明验证理论。

因此,统计分析的、旨在类推总体的外部效度不适用于验证性案例分析研究。当案例在非单个的情况下出现了可复制的情况,就可以证明其外部效度是存在的。

三、验证性案例研究设计思路

大学生验证性案例研究,旨在解决如下问题:大学生创业者真实体验和表现出的创业过程能否以及在多大范围内重现创业研究理论框架?其表现出的特征和问题与定量实证得出的结果契合度有多大?从而验证总体研究所提出的评价体系及模型。在设计上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案例选择的原则和数量、案例研究主要采用的资料、资料获得的方式。

1.案例选择的原则和数量

案例选择的首要原则是典型性,这也和选择案例的数量有关系。Eisenhardt认为,从案例研究中构建理论至少需要四个案例,或1个案例中嵌套几个小案例,否则结论难以令人信服。但是,Yin认为单个案例研究在特定条件下有其独到的价值,而且许多适用于单个案例研究的情况并不适合进行多个案例研究。本文采用Yin的观点,认为案例数量对评判案例研究方法品质的判定影响是很小的。通过对单个或者少数典型案例进行细致的研究,发现新的理论关系,改进旧的理论体系,应更加聚焦于重点案例的深度研究,而非泛泛地对众多案例进行表面研究,案例研究的品质在于它的效用而非数量。

因此,可根据收集资料的难度和研究问题的具体需要来确定案例数目。在验证性研究中可以采用双案例(Two-cases)分析法,选择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为保证案例的典型性,首先,案例的对象必须是大学生;其次,创业时间在三年以内,符合企业生长周期理论对创业期的规定;再次,创业内容和研究目的要一致;最后,案例在地域分布上要具有代表性,例如,采集案例地属于区域性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中心,且在高校创业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和较好的典型性,以加深和验证之前定量分析的结论。

2.案例研究资料的来源及处理

案例研究通常采用的资料有六个来源,分别是文件、档案记录、访谈、直接观察、参与性观察、实物证据。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往往受到调研的时间和经费限制,参与性观察和档案记录可操作性较差,而大学生创业尚处于初级阶段,能获得的实物证据较少。因此,可以通过访谈的形式获得资料,辅以文件和直接观察。

资料获得的方式及流程,首先参考Yin提出的案例访谈要素及伦理要求,设计《案例访谈知情同意书》。然后联系、确定受访者,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开展访谈。访谈开始前,向受访者宣读《案例访谈知情同意书》,获得其同意后再进行访谈并记录,访谈结束后通过查阅文件和直接观察的方式收集辅助信息。最后,整理案例材料并形成文字,发给受访者,请其对内容进行确认,修正有异议的地方,最终形成案例研究分析资料。

案例资料的处理和分析的原则是:对访谈资料进行表格化处理,按照研究目的提取特征,计算其数量与理论框架或数学模型相重合的程度,相符程度的具体比例应由专家评议得出。若提取的特征数量相符比例低于专家评议的基本线,则该案例访谈不合格,重新开始收集分析新的案例。可接受的案例进入描述分析阶段,并结合时间序列、大事记等对创业特征进行描述,最后得出验证性结论。

参考文献:

[1]何建华,丁栋虹.中国创业研究中案例方法应用述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

[2]苏敬勤,李召敏.案例研究方法的运用模式及其关键指标[J].管理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