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备案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2-02-05 17:05:52

序论:在您撰写备案管理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备案管理论文

第1篇

建立健全种子留样备案制度县级种子管理部门应加强做好种子留样工作,完善种子留样备案制度,及时掌握经销商的种子市区调运和市外调运等情况,扦样、封缄不同种子的批次,做好留存样品备案。一是抽取样本。要求种子经营单位的每批次种子必须提供生产单位有效的合格证明材料,再查种子进货和库存数量是否相符。对每批次进货的品种,都要有业主、种子管理部门执法人员共同在场抽取一定数量的种子样本,并分别签名盖章,以示确认。代销和经销固定包装种子的,取一整袋为样品,经营者把该批次种子进货发票等凭证的复印件交由种子管理部门执法人员带回备案。二是登记备案。样本抽取后,详细填写“种子留存备案台账”,登记样本的名称、质量标准、纯度、发芽率、种子留存抽样人、留样时间、进货单位等内容。抽取剩余的大量种子在销售过程中,经营户要做好种子销售台账,执法人员定期巡查和核实该批次种子销售情况。三是封存保管。封装好的种子样本由种子管理部门统一保管,保管时间为一个作物的种植周期,在种植期内无质量问题的发生,备案的种子如数返还经营单位;若出现质量问题,有原种子实物作为检测结果的样本,属于种子质量问题将严肃处理。同时,种子管理部门提倡经营者和消费者在经营或使用种子时也要留下一定数量的种子样本,以作日后纠纷的处理证据。

2加强种子法律法规宣传

积极引导种子经营备案登记针对种子经营主体多、经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种子管理部门要组织种子经营人员开展种子法律法规及种子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知法、守法并熟悉种子经营备案程序及内容。积极引导种子经营企业和经营商户正确选择经营销售的品种,使经营销售种子的经营行为规范化和制度化,彻底从源头把好种子进货渠道和种子质量关,杜绝未经审定、认定,种子质量、种子包装标签不合格,手续证明不齐全的种子以及假冒伪劣种子流入种子市场,避免给农业生产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带来损失。

3加强种子备案的监管抽查

县级种子管理站要针对基层种子市场存在的问题,在加强市场检查的基础上,应对走村串户,赶场销售等不符合经营条件的种子经营户坚决予以取缔,对符合经营条件的种子经营单位施行备案登记。对不按照规定履行经营种子登记备案的种子经营行为,县级种子管理站要加大种子市场检查力度,一旦发现不合格的种子以及手续证明不齐全的种子,依照《种子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从严查处。

4种子经营备案应该坚持的原则

备案工作,主要是审查种子经营者是否具有营业执照、委托书以及委托销售方的营业执照及经营许可证、委托销售方与被委托方协议、固定经营场所证明、门市销售人员培训合格证、农作物种子备案登记表等。一是科学、规范。备案流程要科学,所需的表格、提交的材料要统一,有利于市场规范化、法治化。二是公正、公开、透明。对备案要求、流程以及需要的手续、备案工作人员名单要公开。在执行备案要求过程中要一视同仁,不能搞特殊化,态度要和蔼可亲。三是先证后照。种子经营者在种子销售前必须先到种子管理站取得备案凭证,再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做到“先证后照”。备案要按规定的时间、地点、条件及时进行,同时对申请材料不齐全的,应当当场告之。

5总结

第2篇

1.1设备运行状况不稳定,人员管理责任心不强

由于煤矿开采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中小型煤矿不断被大型煤矿整合,这就造成了机电设备流转现象严重,一些机电设备在运转中缺乏稳定性,往往被转运于多个企业之间,导致设备管理者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设备运转时间稳定性不足,因此,也就忽视了对机电设备的养护和维修,使得设备运行环境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设备使用人员对于设备的维护工作缺乏责任感,对于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不及时,或者发现问题后将责任互相推脱,这就极可能错过了设备的最佳维修时机。

1.2设备安装和使用环节不符合操作标准

一些企业在设备安装和使用初期的操作不符合标准是造成设备后续使用问题的根源所在,设备的使用要从选择,安装,调试,使用和养护等各项环节中严格把关,才能保证设备在运转中的故障发生率。然而,企业往往对于设备的先用和调试环节缺乏足够的重视,致使设备的运行基础存在缺陷,影响了日后使用的安全性。

1.3技术人员对于机电设备的操作水平不高

企业在设备使用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配备也是造成设备容易出现故障的原因之一。由于技术操作水平跟不上设备操作需要,或者人员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导致技术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难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同时也造成机械由于操作不当引发过度磨损现象,直接降低其使用寿命。

1.4设备数量短缺,超负荷运转情况严重

机电设备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超负荷运转情况,这是由于企业为了尽量压缩生产成本,降低设备的购进数量或者使用老旧设备而引起的。一些设备经常被用于多项生产环节,缺乏必要的养护,造成磨损和老化现象严重,导致在生产环节中频频出现故障现象。

1.5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检修知识

管理人员在设备检修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得专业知识,以便及时发现故障现象并能够做出及时准确的故障原因判断。然而,在现实生产中,管理人员大多都不具备专业性检修知识,对于易发生故障的部件做不到有效管理,使得安全患不能达到及时排除。此外,管理人员的操作标准性还不甚规范,有待统一。

1.6机电设备运转环境恶劣,缺乏必要的防护性措施

煤矿开采作业环境是极其恶劣的,所以机电设备不仅会长期受到地下水汽的严重侵蚀,还伴随严重的粉尘污染。因此,在设备使用之前,就应该做好设备的防腐蚀以及防尘处理,创造一个有利于设备保存和使用的环境。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往往难以做到这一点,管理人员对设备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或者防护措施不到位,长此以往,会造成设备的过度锈蚀和老化,影响设备运转的灵活性,大大降低设备的使用效能。

1.7管理人员素质低下,安全培训不到位

新型煤矿机电设备大多需要高技术和高水平的人员来操作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由于企业在管理部门中大多会任用关系人员,而不管其是否具备管理操作的能力,这就使得管理层和技术层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无法适应现代化技术操作和管理需求,使设备效能使用和维护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

1.8设备养护资金存在较大缺口

受到企业自身发展规模的限制,各个中小型企业在资金投入方面存在严重短缺现象,设备的购进数量远不能达到其生产需要,因此,设备的超负荷运转在所难免,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应立足于增加对于设备的资金投入,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2在机电设备管理中应该注意避免的危险性因素

由于煤炭开采行业自身环境的局限性,导致由于设备管理不善的原因所造成的开采安全事故屡屡发生。设备的日常操控都由人员来完成,所以,设备管理问题发生的源头多数是由于人员违规操作或管理不当所引发的。要想加强设备管理效果,降低事故发生率,企业就必须从多方面环节入手,避免一切可能引发事故的潜在性危险因素。

2.1重视机电设备中存在的漏电隐患

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存在由于漏电措施设置不当所引发的漏电现象。一旦发生漏电现象,轻则造成电路短路和设备停转,重则会导致人员伤亡和爆炸事故,因此对于设备的漏电现象管理要予以高度重视。其一,要在设备安装使用时注意接地防护措施的设置;其二,注意日常电线和设备端口的检测,防止漏电现象的发生;其三,电线和设备连接作业要符合安全性标准,避免出现接触不良的状况。最后,要对设备安装漏电防护措施。

2.2注意防止电流超过设备最大负荷量

在设备使用时,要注意电流的合理与均匀的分配,避免电流过度集中到一台设备或同时进行多台设备的运转,以防止电流负荷较大引起的安全事故。2.3防止发生由机电设备引起的瓦斯爆炸现象煤炭开采作业环境中粉尘含量非常高,经常会出现由于粉尘聚积量过多所引发的瓦斯爆炸事故,因此,在设备开采时,要尽量避免粉尘过于集中,及时清理和排放多余的粉尘污染无,并注意人员的安全性操作,防止发生因电火花在粉尘集中处引发的爆炸事故。2.4保证安全监控系统的有效性安全监控系统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设备,也是机电安全管理的一个主要内容。矿井监控系统是煤矿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的重要保浅析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及管理2.5防止人员触电现象的发生为了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要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充分了解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等技术法规。防止触电的主要措施有:(1)使人体不能接触或接近带电体,如采取栅栏门隔离、设置闭锁机构等;(2)设置保护接地;(3)在井下高、低压供电系统中,装设漏电保护装置;(4)采用较低的电压等级;(5)维修时使用保护工具。

3如何提高煤炭机电设备管理水平

3.1建立健全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各项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要加强机电设备的专项巡检力度,严格落实管理、维护责任,提高维护质量。突出抓好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对全部设备实行“包机制”,实行编码管理,坚持“三定”原则,应高度重视对设备使用、维护、修理人员技能和素质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包括三级保养、点检、班检、定期维护和巡回检查以及交接等日常维护和文明生产的制度,切实提升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

3.2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提高设备可靠运行能力

煤矿机电设备由于运行时间过长和忽视维护保养而造成较多不必要的事故。因此,日常维护要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开展。首先,要在设备的正确使用上下功夫,加大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要求所有操作人员要做到“三懂四会”,正确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规律,保证设备的可靠运行时间。其次,日常维护保养要把好三关,包括对及时更换已经损坏的部件要做好防爆处理,对外壳要及时进行整形恢复,要对防爆间隙等参数进行测定,严格按相关检修标准执行;对进行检修过的设备进行验收,要由检修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共同负责,要对相关技术参数做出详细的记录,填写验收日期、人员、故障原因、配件更换情况后,方可入库待用;在下井使用前,还要进行试运行,要凭设备检修验收合格单进行下井使用证的签发工作,设备无证不得下井使用,要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3.3强化安全管理,提高机电设备的管控能力

目前,各地方煤矿的机电管理基本处于设备维修管理阶段,设备出现问题后即开始进行维修,未能有效利用检修时间,给正常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一定制约。因此,煤矿机电管理部门应该把设备的寿命周期作为一个管控体系,实行设备运行全过程的管理,追求寿命周期费用最优化。要从设备选型、安装调试、检修周期、配件使用时间等内容入手,建立设备运行和配件消耗数据库,完善设备跟踪管理,逐步实现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标准化方向的转变。

3.4建立质量和安全验收体系,提高设备检修效率

要建立检修质量和安全评价体系,对设备检修的质量与安装调试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检修效率。检修后的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后,要实行“四员联合验收制”,由检修人员、安装人员、操作人员、现场质量验收员在设备检修记录表上联合签字。要坚持阶段性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要把好质量关。

3.5强化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消耗

技术改造是企业走向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要想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就必须尽可能的依靠科学进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本着少投入,多技改的原则加大更新改造的力度,充分发挥机电专业技术人员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率。要大力采用先进的新工艺、新装备。

3.6构筑设备管理信息化平台,确保机电设备安全运行

机电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到煤矿生产的正常运行。对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使用维护保养上要做好全程的信息管理和维护好设备的综合信息管理。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设备进行全面的跟踪管理,为各型设备提供了及时、准确和详细的数据资料,可有效的规范机电设备的管理,减少安全隐患。

3.7健全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煤矿机电设备在安全运行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准则,这就被称为是制度规范。制度规范也可以说是用来约束管理人员的,使得机电设备在运行时可以有规可依,因此,完善制度规范是非常重要的。虽然现在进入了现代化,但是制度规范还没有得到完善,并且管理人员的执行和落实制度规范没有到位,这就严重影响了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操作不当、现场管理不严、维修不全面等等。

3.8建立分片责任管理机制

整个企业管理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很容易管理不到位,因此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可以实行分片责任管理。机电设备按照工作面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因此可以对其按照各个工作面为一单位对其进行管理,这样既方便又简单。而且这样可以使各个单位之间进行比赛,有了单位之间的相互比较,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促进煤矿企业更好的发展。

3.9加强设备安全运行的档案管理

规章制度是规定设备在安全运行时所遵守的制度,然而只有规章制度是不完善的,还需要了解设备使用的具体情况,建立设备安全运行档案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随时了解到设备的使用情况,还可以对设备进行维护。

3.10构建安全运行控制体系

3.10.1质量监控质量是一切产品的保障。在对机电设备安全运行进行管理时,必须要把好质量这一关,不能错过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所有有关机电设备的制度、配件等等都要有质量的保证。3.10.2检修控制机电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检修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机电设备进行检修时要遵循有关的制度。在对机电设备检修前,要有详细的检修计划,在检修的过程中要有详细的记录,检修结束后还需负责人签字并建立档案。3.10.3维修养护为了使机电设备在安全运行过程中减缓设备零件的磨损,并且减少维修的工作量,对机电设备进行维修养护是非常重要的。

3.11提升员工职业素质

每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和员工,同样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也离不开员工的职业素质。煤矿企业应当在员工上岗之前对其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员工能够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安全生产理念,增强制度规范意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

4结束语

第3篇

现在所说的重型设备一般来说是指重型机械设备,大多数是应用于工业、农业以及医疗和制造业的相关领域。重型设备的广泛使用使得我国加快了迈向更全面小康社会的步伐,同时也是我国由农业化进入了工业化的重要标志。工业化意味着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借助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源,逐步提高加工原料以制成消费品、资本品和提供劳务的能力。此外,经济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制造业、服务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人口中的比重逐渐上升,而农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人口比重逐渐下降。

二、在重型设备制造中的问题

重型设备的广泛应用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巨大作用。然而就目前来讲,在我国的重型设备制造中仍存在许多噬待解决的问题。

2.1预算问题

对于每一个重型设备制造的项目,在进行施工前都应该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计算,其中市场调研尤为重要。目前,机械设备制造商和商众多,产品质量、价格、服务各不相同,存在差距。在招标前,充分做好市场调查工作是机械设备招标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因为对某类设备而言,随着设备的品牌、销售渠道、售后服务、采购数量的不同,购置单价也不同,还有就是作为预算人员的个人职业道德问题,不同的人对于各种诱惑很有可能做出非最合适的预算。预算问题是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成败的关健文题,做好预算是为以后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

2.2生产效率问题

生产效率低下一直是我国现在重型设备制造中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中原因有很多,比如机械制造的程序相当繁琐,当代机械制造业主要采用单件生产、多品种,小批量和重复大批量生产等多种方式。由于市场需求变化,设备资源也随之变化,产品中各部件制造周期不统一性和产品工艺路线的不确定性,造成管理对象动态多变,生产管理工作十分复杂,因此,需要从每一产品的交货期倒推,周密安排各部件、零件、毛坯的投入。繁琐的程序就要求流水线上的技术工人不仅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还需要耐心与细心。此外还有一些客观因素,如:能源供应不足(电力、机油等)、工作人员更换和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同样会降低生产效率。

2.3产品质量问题

机械工业的发展速度、规模,尤其是产品质量水平决定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基础、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机械工业的规模和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与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但是在我国进行制造施工过程中,产品质量的监管往往是纸上谈兵,没有落实到实处。施工过程施工手法粗糙,不按规定执行,存在质量缺陷。一些不合格的零件被安放在机械的重要部位一直导致重型设备过快损耗,不到使用年限就被迫退役,从而导致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和不必要的损失,不仅如此,重型机械设备的质量不合格,很有可能造成巨大的伤亡事故和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2013年青岛市的输油管道的剧烈爆炸就是一个惨痛的例子,我们应引以为戒,不能让惨剧再次发生。

三、解决问题确保安全管理的方法

结合我国重型机械设备制造的现状,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有相应的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的技术已经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能够制造出具有很高精细度的产品。这些国家的产品一般都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进行设计。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参数化建模软件Pro,Engineer、计算机辅助产品工程(CAE)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并运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手段进行规范化管理,在加工技术方面也广泛地采用了数控技术、自动引导小车等。因此近几年来,发达国家主要是致力于一些更尖端的制造技术的研究,欲寻求一些新的技术出路,并研究出了一些更先进的制造系统,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智能化系统、并行工程等。所以我们更要有决心去解决这些问题。

3.1合理的设计

项目的前期设计是整个项目的关键所在。设计师在进行项目设计时就应该思考设计是否合理,关于设备的使用质量,预算是否合理。设计的最初阶段是需要根据顾客的需求来进行需求性分析,依照实际的用途来进行设计,要充分的考虑到实用性以及经济性,平衡两者的关系。设计中需要加入新技术,让设备的质量更加高。各种规格和参数的制定都要结合设备的预期性能来进行设计,保证各项参数都符合要求参数的选取,可以以现有的一些设备参数作为参考,取得比较准确的参数。设计时还需要多设计几个方案,从中挑选出最佳方案。为了保证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设计完成后要进行模拟实验,满足设备的运行需求,取得更加精确的参数。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来调整设计过程中的一些不利现象。

3.2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任何一个制造项目的完成都需要数以百计的工作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做出优质的产品。对于制造程序繁琐的重型设备来说,更加需要每一位工作人员齐心协力,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尤为重要。大致的方法比如: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等。

3.3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职业技能素质,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是人才工作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也是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首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最后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健全竞争机制。

3.4强化安全监察力度

安全管理部门要依据国家有关安全法规、标准的规定。加强对重型设备的安全监察。(1)重型设备制造资格进行安全认证,对生产的设备产品进行安全质量监督检验,安全质量不合格的设备产品不得出厂,把好产品制造的安全质量关;(2)对从事重型设备安装、维修的企业实行安装、维修资格的安全质量认证,不具备从事重型设备安装,维修能力的企业,不得承担重型设备的安装,维修业务,把好重型设备安装、维修的安全质量关;(3)把好重型设备安全技术检验关。对新安装的、大修的、改变重要性能的重型设备进行特殊的安全技术检验、经检验合格并发给使用合格证后方准投入运行。对在用的起重型设备进行定期(每2年)的常规安全技术检验,未经检验合的重型设备不准继续使用;(4)对重型设备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进行严肃处理。

四、结语

第4篇

设备档案管理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机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对促进设备管理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设备档案必须是完整、准确、系统地反映机械使用全过程,是机械从购置到报废的历史见证,能够反映出机械设备的运营成本效益。利用档案所提供的技术参数,掌握设备的即时性能、使用等情况,发挥设备最大潜能。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加大在机械管理、应用、采购、使用等全过程的参与度,发挥好档案管理在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方面应有的作用,必须加快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步伐,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相关的软件系统,提升档案管理的科技含量。

2认真保养,彻底修理,与修理人员签定保质合同

2.1制定完善的修理制度

现行修理组织形式需要进行改革,将机械的维修保养任务全部交给维修人员是一大弊病,就应急排除故障而言,操作人员比维修人员具有更大的优势,因为故障发生时的内外环境、机械本身原有的毛病等情况,操作人员了解得更为详细和准确,就机械保养而言,维修人员只能无的放矢地作泛泛检查,如果操作人员来保养操作的机械则可以在全面检查基础上,有重点地针对平时机械的工作状况作出更细致深入的保养工作,机械操作保养一人担,增加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和爱车意识,这样可以解决长期困扰人们的操作人员与修理工在保养上互相扯皮问题,便于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另外,机械种类繁多、机型复杂,决定了机械维修人员不可能对任何机械都了如指掌,操作人员的例行保养工作和操作水平是影响机械性能状况的关键因素,而维修人员的维修质量也直接影响着机械的施工质量和性能发挥。因此,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互补性较强,双方多加强交流,互相配合,互通有无,是保证维修质量和操作水平互相提高的重要环节。因此,需建立设备的维修保养是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共同来完成的维修保养体制,即操作人员完成日常保养,出现故障时修理人员参与进来共同完成。

2.2机械维修方式

机械修理是使机械恢复完好技术状况的唯一手段。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根据机械养护的实践,我认为在机械修理上应与机械管理部门形成如下关系,可以保证及时、有效地完成机械的修理工作。在机械维修中有事后维修方式、预防维修方式、状态维修方式、无维修计划方式。

(1)事后维修

即机械出现了故障才进行修理,仅以恢复机械原功能为目的。它容易打乱机械作业计划,且修理内容、时间长短及进度都具有随机性,不利于提高作业效率,机械停机修理时间长。

(2)预防维修方式

是以防止机械发生突发性故障为目的,它重视机械保养:加强机械技术状况检查,在机械故障发生之前就安排修理。这种维修方式配以严格的大、中、小修及保养计划,且事先将维修作业的内容规定下来,这势必容易造成过度的维修或欠维修的现象。

(3)状态维修方式

状态维修又称预知维修,它是以机械诊断为基础,通过检测力、光、电、声、振动、热等参数的变化,来了解机械的技术状况。

(4)无维修计划方式

无维修计划方式是最理想的方式,它要求机械的各零部件具有大致相同的靠度,即有大致相同的使用寿命,机械一旦发生故障,其残值所剩无几,机械无需修理而报废。

2.3维修方式的选择

以上对几种维修方式进行了介绍,选择何种维修方式非常重要,只有应用了正确的维修方式,才能降低维修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可将停机损失降低,同时可以提高维修质量,避免无谓的拆装损坏。修复出厂前,应对机械的故障原因、修理方式等进行记录,放入机械档案以备对机械能够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要作好此项工作,必须注意处理以下几个问题:

(1)要安排一名工程师对平时的维护保养进行检查指导、督促、评比。建立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克服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及时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大力表彰先进,每年可以结合半年和年终工作总结,对操作人员的保养情况进行测评考核后,淘汰不称职的操作人员,这种“汰劣”机制,可以提高操作人员的竞争意识。

(2)在每一次修理完毕后,机械工程师、修理人员、操作人员必须三方签字确认,无特殊情况必须保质工作三个月(或更长时间),如果出现故障必须查清故障原因,追究责任人,防止敷衍推责,连续重修现象。

(3)变被动维修为预防维修,切实有效地对机械设备进行动态监控。在机械进入工地前(或上一工程结束),根据设备磨损规律和零件使用寿命,明确规定修理类别和内容,进行强制修理和保养。机械在维修时,也必须注意成本的控制。配件经销商应选择信誉好的,并形成长期伙伴关系,这样质量价格可以得到有效保证。

(4)搞好修旧利废,充分利用现有库存,能用就用,该处理的就处理,变死物为活物,以减少维修经费,降低成本。

(5)加大维修硬件基础投资。维修机械主要靠经验,采用传统的人工检验办法,手段落后,维修设备较少,主要凭两只手维修,这已明显地不适应我处工程机械技术需要。先进的维修检测设备是确保维修质量、提高维修水平和速度、保证安全维修的必要前提,我处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把维修设备的投资列入其发展计划。

(6)培养一支业务熟练、技术精湛的维修队伍。由于我处的设备都是属于非常先进、技术含量很高的,这就对维修人员的知识结构、技术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机械维修人员必须更新知识结构,熟练掌握机械、液压、电子等知识及基本原理,改变过去仅凭经验维修的传统方式。因此,必须逐步引进机、电、液专业维修人员,建立内部激励机制,培养一支技术高超的维修队伍。

(7)科学组织配件供应,确保维修工作顺利开展。配件供应是机械维修保养工作中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影响着维修工作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在工程施工季节还会影响工程进度。因此,要严格加强配件的组织供应与保障,科学组织争取做到既能保障维修工作的顺利开展,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配件。根据经验,我认为对配件供应与保障可采用ABC管理法(注:自己命名的),即把配件按价值损耗情况分为ABC三类,分类进行管理。需强调的是,在工程中对于机械设备的一些高值低耗的配件,配件采购人员必须根据维修和操作人员对其状态监测情况确定配备与否。

3加大工作力度,搞好机械的管理工作

(1)建立健全养护机械管理制度,使设备使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机械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度。选择形式灵活、方便快速,建立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即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从而使各项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机械管理制度必须落实到每个人员,在机械管理制度实施过程,要贯彻“人员管理”为主,“检查监督”为辅的组织原则。对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树立主人翁的思想,使职工自觉爱护机械设备。积极组织职工认真学习领会各种管理制度,使制度措施明朗化、具体化,并将制度落实到每个职工的行动中去,定期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2)定机定人,责任清楚,与操作人员签定劳务合同。合同中,根据制定的管理制度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操作人员的责、权、利作统一规定,做到有据可查。特别对安全操作、机械保养、机械事故等具体事项与经济利益相挂钩,以便提高主观能动性。重视操作人员选用和培训工作,加强对人员管理,为单位可持续发展增添后劲。以前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重使用、轻管理、管机不管人、管机不管用三种倾向。只要求用机械完成任务,而忽视机械管理工作,这必然带来严重后果。

(3)制定安全操作技术规程管理制度。必须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各级管理使用有章可循。根据设备特点,制定操作情况的《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对设备根据说明书要求进行编写;制定《工艺规程》。设备使用过程中管理部门制定《设备使用与维护管理制度》;制定《设备使用与维修作业指导书》和《设备预护性维修手册》,指导操作人员正常使用和精心维护设备。

(4)对操作人员实行三表制管理。设备管理部门制定三种表格,操作人员随车携带。即机械信息一览表、半月报表、随车工具明细表。机械信息一览表有如下的各种信息:产地、发动机型号、燃油情况、功率、油箱容积、机油型号等,为机械的使用和维修提供便捷迅速的服务;半月报表可反映出机械的工作、维保情况及油类使用情况、台班、工作小时数的记录,并由此可得知台班与油料是否相符等;随车工具表可以加强操作人员的责任心,防止工具随意丢放,加强工具管理。

(5)要想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必须把建设一支思想稳定、热爱本职专业、责任心和事业心强、技术过硬的专业管理队伍,当作一项战略任务来抓。要抓好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自身素质,一是要热爱本职,廉洁奉公,高度负责;二是具有现代化科学管理知识和以制度管理的能力,善于在复杂条件下实施有效管理。对设备的管理应该实行各司其职,各有所权的运行模式,避免管理权集中。制定出设备管理部门的总职责及分部工作职责和相应的奖惩制度,使每个管理人员都能明确自己的责、权、利。出现问题要按章办事,不可有偏袒行为。

(6)搞好学习与奖惩制度。工程闲余时间要加强业务安全学习,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学习规划,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结合。定时辅导与集中测试相结合及走出去请过来的方式。在理论上提出心得,当众自我陈述,并且实地上机演习,严禁使学习诉诸于形式。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对操作技术好、保养及时彻底、单机成本低的操作人员设立“优秀操作人员”奖等,对不能及时保养、工作不认真、经常出现安全问题的要给予一定的罚款或其他措施,使其更好地完成工作。曾经“爱车不香,损车不臭”的怪现象,只要设备能动就开着跑,坏了打电话找人修,必须坚决制止。

(7)开展单机核算工作,对一些专用机械设备,如摊铺机、压路机、铣刨机等开展单车核算工作,在确保完成施工任务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养护成本。长期以来,人们缺乏经济观念,如何降低成本与自己无关。为此,迫切解决以提高成本效益为目的。在操作中,把技术与经济相结合,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最终决定操作人员的工资与奖励情况。这样大大降低我们的养护成本,增加我处的经济效益。

4对油料的管理

在定购燃润油料时,一定选择信誉好的大型企业购买,并与之签定合同,以便确保油料保质保量,如若出现由于油料造成的故障及停工时,要依据合同向其索赔。油类应该由专人进行管理,避免浪费。建立健全油类管理制度,可以制定出加油卡、油类出入情况记录表等。

5作好机械出租工作

第5篇

特种设备的安装施工单位要具备相应的资质,取得安装资格证书,在特种设备安装前要将拟安装的设备书面告知质量技术监督局,并由特种设备检测机构进行监督检验,设备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未经检验的设备,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准使用。同样特种设备在维修或者重大改造时,施工单位也要履行告知的义务,并保存技术资料(施工告知证明、施工过程记录、施工质量证明、产品随机文件、施工监督检验证明等)。

2加大监管、检测力度,确保特种设备长期安全运行

特种设备在使用前或者使用后30日内要向质监部门进行使用登记,取得使用证后方能使用,将使用登记证和使用标志等张贴在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使用单位要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做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有人管、有章管、有记录,切实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使用单位要向用户和操作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制定应急预案,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以便事故发生时,能迅速果断的挽救人民生命财产,提高企业广大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损失。使用单位要加强特种设备档案管理,结合每台设备的实际,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及时记录反馈设备运行情况,为设备的使用、检修提供依据。加强特种设备日常安全管理,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检测手段,利用各种仪器,及早发现特种设备技术参数的变化,准确判断故障发生的范围和时限,对特种设备的主机和重要附件要做定时检验维护,对一些老化和损坏的零件及时更换,防范事故的发生。

国家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特种设备的监察管理力度,依法进行监督检验,严厉打击非法使用特种设备的行为,依法关闭和取缔非法及不符合安全生产、安全使用条件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特种设备单位。检验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当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时,要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对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使用单位要和维修单位之间签订具有法律效应的合同,最好是就近原则,这样一旦发生事故,维修单位可以快速的赶赴现场,解决问题,减少损失。

3加强安全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要齐全

第6篇

论文摘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高低,所以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极其重要的。要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多形式、多途径开发利用医疗设备档案资源。



医院行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拥有大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工作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强设备和设备档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在医疗、科研中的作用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医院设备档案的形成

设备档案是医院在购置设备过程中形成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各种文件:如设备申请材料、可行性论证报告、有关调查材料、批复文件;(2)各种记录:如谈判记录、招标记录、定货合同、协议等;(3)各种原始凭证:如到货通知、提货单、发票影印件;装箱清单、操作使用说明书、厂家提供的安装图纸;(4)开箱报告、安装调试记录、验收记录、验收报告;(5)设备使用操作章程、维修管理办法、制度;(b)人员培训记录、设备布置平面图、线路图纸、故障维修记录[1];(7)设备报废申请及处置结果。从设备档案的形成过程涉及到设备从立项申请到最终报废,其时间周期长,中间环节多,参与人员杂,因此,设备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既耗时又耗力且工作量相当大的工作。

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

首先,建立医疗设备档案,能为领导和专家的论证及设备的引进提供有力的证据,为同类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依据。由于一台先进的医疗设备功能多样、价格不菲,在引进时领导和专家将会进行详细的论证,包括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资金的投入、创造的效益等。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就能为此工作提供证据和参考[2]。

其次,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是设备维修、检修和管理的必备条件。机器设备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热力、化学原素的作用,一些零部件会磨损、腐蚀和松动,将会影响设备的精度、性能和工作效率,这就必须维护和检修,要维护和检修,设备档案是必备的条件,它能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第三,利用设备保修期和维修期的区别,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三、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的原则

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其完整性和利用效率。因为医疗设备档案有其特殊性:一是档案材料多,归档时间长,如一台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购置到安装将会形成大量材料,并且还有以后的使用和维修直至报废,有一个很长的周期。二是多种多样,设备有国产的、进口的,档案材料势必牵涉到多种文字,如中文、英文、日文等;其载体有纸张、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三是档案使用牵涉多个科室,特别是设备的构造图表、操作和维修说明书等一类材料,使用很频繁。因此,如不集中统一管理,很容易造成文件的破损和丢失,破坏档案的完整性,影响档案的利用价值。

四、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

1、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

设备档案的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的原则,便于开发利用,确保设备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设备档案工作必须纳入医院设备管理工作中,与设备计划管理、设备采购、使用等工作紧密结合,保证设备文件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完善管理网络广泛深入地宣传《档案法》,强化各级管理人员依法治档的意识。我院成立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的档案管理网络小组,实行医院、科室、操作人员三级管理网络,定期召开有关人员会议,明确工作目标,修订和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将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一部分,纳入院部对科室的目标考核,及时与有关人员的考评、职称晋级、年终评优挂钩。明确设备操作者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做好日常设备记录;每次使用后,要将使用情况认真做好记录;每半年将整理好的记录上报给设备科负责人,经核查后交档案室存档,在全院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3]。

2、确定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

我们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明确了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随着设备从申购到安装使用,其相应的材料由设备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再移交医院档案室[3]。同时将有关材料复印下发有关使用科室,让各科的设备操作者都了解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和要求,使之配合档案部门,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

3、建立健全归档制度。

首先要明确管理范围。对于中等以上医院,凡是1000元以上的教学、医疗、科研仪器设备,不论其资金来源、购买渠道如何,均要建立设备档案,纳入管理范围。其次要确定归档范围。上述管理范围的仪器设备,在其选购、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维修、报废等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载体材料,以及随机技术资料,均应归档保存。设备档案主要形成于申购过程与运行过程。申购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申购单、论证报告表、政府采购计划报批表、医疗仪器生产许可证、购销合同、协议书、发票复印件(原件保存在财务档案中)、装箱单、运输单据、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设备安装使用说明、维修手册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等[4]。特大型的设备还包括招标的有关材料、卫生资源配置许可的有关资料。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进口设备,还有海关免税证明、质量保证书、报关单、外贸合同、发票、商检报告等。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操作规程、维修保养情况记录、医疗仪器设备档案卡、使用率和完好率记录、每年的经济效益分析、最终的报废表等。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

五、小结

当今医疗设备技术飞速发展,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必须了解有关医疗设备的发展动态和产品现状,以主动、积极、周到的服务来保证档案资料的有效完整,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以此来促进有关工作的进行,使医院的各种医疗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投资得到良好的效益回报,促进医疗各项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维新.医院设备档案的管理[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6),340.

[2]郑新敏.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和管理[J].浙江档案,1998(7),28.

第7篇

在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中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促进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有效性的提高。第一,在实施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时候,应当遵循减弱原则。所谓减弱原则是指当生产设备中所存在的安全危险无法完全避免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的降低安全危险所带来的后果,将安全威胁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第二,要加强对潜在危险的检测和管理。在生产设备中应当设立完善的安全保护装置,以提高生产设备的运行可靠性,从根本上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生产人员发生安全事故;第三,要采用有效的距离防护措施,遵循坚固原则。在实施和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时候,应当全面分析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并且以距离为依据来实施有效的安全防范。

二、加强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从设备设计阶段来提高其安全性

在设计生产设备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寻找生产设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消除其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设置有效的安全保护装置,应用自动化技术,以提高生产设备的工作效率。在设计的时候要严格控制生产设备相关零件的质量,要提高设备的强度,增强其刚度,以保障设备的稳定性。

(二)从设备操作阶段来提高其安全性

在生产设备的操作阶段要能够制定完善的政策来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要建立健全的设备维修和养护制度,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可根据每个单位设备运行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维修方案,采用先进的故障诊断技术,以发现生产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采用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除此之外,要定期的为生产设备进行检查,以使其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从而避免因设备故障而发生安全事故。

(三)从设备管理阶段来提高其安全性

在实施生产设备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采用全新的管理模式,突出现代化管理的特点,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的管理,提高其专业操作技能,以使其能够熟练而安全的运行生产设备。在操作生产设备的过程中,不可超过设备所能够承载的负荷和适用范围,要严格按照设备操作守则中的规定来进行生产工作,以避免设备出现安全问题。除此之外,要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以培养起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强化操作人员的应变能力,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以增强操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使其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工作中。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