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4 07:43:12
序论:在您撰写工业仪表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量使用的单元组合式控制仪表是根据控制系统中各个组成环节的不同功能和使用要求,分成能独立实现某种功能的单元,各单元之间用统一的标准信号联系,应用灵活、通用性强,可以构成多种复杂的自动检测和控制系统,便于仪表的生产、维护及备品库存等。我国生产的电动(DDZ)、气动(QDZ)单元组合仪表经历了Ⅰ型(1958年研制,1964年投产)、Ⅱ型(1965年研制,1970年统一规范)、Ⅲ型(1975年前后研制)三个发展阶段,DDZ-Ⅲ型采用了国际通用的4-20mA信号制,以集成电路作为放大元件,并具备了安全防爆功能。20世纪70年代又推出了组装式控制装置,它可根据用户要求,以成套装置形式提供给用户,使自控系统的施工、安装以及调试工作量大大减小,维护、检修等工作得到简化。1975年,美国霍尼韦尔(Honeywell)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套集散控制系统(DCS)。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和生产以微处理器为核心、控制功能分散、显示操作集中的集散控制系统,将控制仪表及装置推向高级阶段,同时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单回路可编程调节器,并进一步发展成智能式单元组合仪表,如DDZ-S型系列仪表。进入90年代,北京和利时、浙大中控、上海新华等相继推出自己的DCS系统。目前国产DCS系统已到达成熟期,由于国产DCS的价格低,能满足基本技术要求,且因开发较晚,某些技术较国外产品先进,其应用业绩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已经走出了国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新一代工业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它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现代仪器仪表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现场总线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控制系统的结构,将具有数字通信能力的现场智能仪表连接成工厂底层网络系统,并同上一层监控级、管理级通过网络连接构成全分布式的新型控制网络。FCS具有网络化,全分散性,系统开放性,对环境的适应性,现场总线仪表的互换性、互操作性和功能自治性等特点,其性能和功能均比传统控制系统优越。FCS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系统中,与传统DCS相结合,构成技术更先进的混合型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和FCS的发展推动了采用模拟数字混合技术的DDZ-S型系列仪表和智能仪表的发展,智能仪表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采用先进传感器与电子技术,具有检测、控制、显示、报警、存储、诊断、通信等功能,其精度、稳定性与可靠性均比模拟式仪表优越,可以传输模拟、数字混合信号或全数字信号,可以通过现场总线通信网络与上位计算机连接,能满足集散控制系统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应用要求。按信号形式控制仪表装置可分为模拟式、模拟数字混合式、全数字式三大类。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数字通信一直延伸到现场,传统的4~20mA直流模拟信号制将逐步被双向数字通信的现场总线所取代,目前生产中多采用模拟数字混合式仪表和全数字式仪表,随着DCS和FCS发展,无线仪表和短程无线网络开始应用于工业现场,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的有机结合,将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提高工业自动化水平。
2冶金工业控制仪表的应用
目前,冶金工业现场已经很少使用模拟式控制仪表,取而代之是模拟数字混合式的智能控制仪表,其传输信号是4~20mADC和HART或(Foundationfieldbus、Profibus)等,近年全数字式的现场总线控制仪表也得到了应用。要实现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必须由变送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三种核心仪表,再附加某些辅助仪表构成过程控制系统。下面根据对十几家企业的调查,主要介绍冶金工业生产过程中控制仪表的应用情况。
2.1变送器类控制仪表
冶金工业应用变送器检测的物理参数主要是温度、压力、流量、物位等四大热工参数。一般来说,压力类变送器可以实现压力、差压、液位、流量等参数的检测。目前,冶金企业采用的压力类变送器多数是横河川仪、威尔泰、西仪、北京远东、德国E+H、Honey-well、ROSEMOUNT、YOKOGAWA等仪表生产厂家生产的智能压力/差压变送器,这类仪表一般输出4~20mADC模拟信号,同时采用HART协议以数字信号输出现场仪表信息,可以通过支持HART协议的手持终端或现场通信器与变速器进行数字通信,实现远程设定零点和量程等组态操作。有些仪表除了支持HART协议,还支持其他通信协议,如横河川仪的EJA系列差压变送器还支持BRAIN协议、FF和PROFIBUS协议,可以通过BRAIN手操器或CENTUMCS/μXL或HART275手操器相互通讯,通过它们进行设定和监控等;Honeywell的ST3000/900系列全智能在线式压力变送器还支持FF、DE协议,可与霍尼韦尔的ExperionPKSTM集散控制系统和智能现场通讯器(SFC)实现双向数字通讯,消除了模拟信号传输误差,方便了变送器的调试、校验和故障诊断。鉴于生产过程对流量精确测量的要求,有些企业选用多参数流量变送器,在测量流量的同时实现对流量的压力和温度补偿,如中冶京诚(营口)装备技术有限公司使用的加拿大SAILSORS的智能压力变送器是V10F多参数质量流量变送器,传输信号是4~20mADC和HART,采用实时全参数动态数字补偿技术(实现温度补偿功能)和满量程静压补偿技术,实现更高精度和宽量程比。企业使用的温度变送器主要是一体化温度变送器、普通温度变送器和变送器模块。重庆迪洋的DAD系列变送器、深圳万讯的温度变送器都属于普通温度变送器。SBWR/Z系列一体化的热电偶/热电阻温度变送器,它是DDZ-S系列仪表中的现场安装式温度变送单元,它采用二线制传送方式,输出与被测温度成线性的4-20mA电流信号。变送器可以安装于热电偶、热电阻的接线盒内形成一体化结构,也可单独安装于仪表盘内作转换单元。南京菲尼克斯电气有限公司的MCR-SL-PT100-UI,是可组态的3端隔离温度测量变送器,适用于根据IEC60751,采用2,3和4线连接技术连接Pt100热电阻,可输出4种模拟电压和模拟电流信号。西仪集团等仪表生产厂家生产了多种类型的智能温度变送器,具有HART协议和FF通信功能,便于连接现场通信装置和组成DCS系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2控制器类控制仪表
目前,多数企业主要使用DCS和PLC实施控制,常用的控制器有SIEMENS的S7-300、400系列PLC,AB公司的PLC,Honeywell的PKS、TCS型DCS,YOKOGAWA的DCS,浙大中控的SUPCON,和利时的DCS等。有些企业还使用国产的智能调节器及普通的显示调节仪等,如,中冶京诚(营口)装备技术有限公司使用上海岛电自动化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PID调节器、江阴众和电力仪表有限公司的智能温度调节仪,天津市中环温度仪表有限公司的XMTW4000系列智能显示调节仪,百特XMB52U6P智能温度调节仪等。
2.3执行器类控制仪表
各企业使用的执行器比较繁杂,某炼铁厂目前使用的DKJ型电动执行器约占44%,奥托克的IKM系列执行器(德国技术)约占18%,其他国内不同厂家如鞍山热工仪表调节阀有限公司、鞍山拜尔自控有限公司、大连新科执行器厂等生产的不同型号的执行器占38%。目前,电动执行器的生产厂家较多,产品的质量标准良莠不齐,特别是存在仿冒产品,企业在选用执行器时,往往选择有规模、有资质、知名度高的企业产品。有些企业最近设计选用的执行器主要有英国Rotork、德国四门子公司SIPOS、重庆川仪等厂家的电动执行机构和气动执行机构。当用户对阀门控制精度要求高,或者工作环境复杂、以及需要实现远程控制,一般都选择智能型阀门电动执行器。
2.4辅助控制仪表
要构成过程控制系统,除了变送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核心仪表外,还需要配置显示记录仪表和其他辅助控制仪表,辅助控制仪表主要有电源箱、配电器、隔离器、操作器、安全栅、阀门定位器等。目前,企业使用的各类辅助仪表主要是国产的DDZ-Ⅲ/S型仪表,有些企业选用了智能操作器和HART安全栅,如包钢集团使用国产DFP配电器约占47%,现场评价很好。有些企业选用国外的安全栅和阀门定位器,如本钢炼铁使用P+F公司Z787H齐纳安全栅和SIMMENS的6DR50系列电气阀门定位器,包钢集团使用日本koso的EPA/EPB系列电气阀门定位器和SIMMENS的Ps2、6DR50系列电气阀门定位器,现场评价很好。
3结语
(1)生产系统组成:人机接口站(HIS);现场控制站(FCS);工程技术处理用PC(ENG);总线转化器(BCV);通信门路单元(CGW);高级过程控制站(APCS);通用子系统门路(GSGW);Exaopc;信息系统PC、上位计算机;ProSaFI-RS安全仪表系统;电气控制站;V网;Ethernet;现场总线。(2)主要工艺操作的仪表逻辑控制及生产工艺:炼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正确使用仪表设备是保证生产正常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所有工艺操作参数都从仪表指示读数中反映出来,生产过程的控制都依赖于仪表设备的正确调节。因此,调节回路的正确使用非常重要。简单调节回路原理,由调节对象,测量变送器,调节器及执行机构四个部分组成一个调节回路,且该回路是一个调节器,一个执行机构(调节阀),调节器的输出直接控制执行机构(调节阀),这样所构成的控制回路就是简单调节回路。
2仪表控制系统在炼油化工装置运行与控制
DCS系统将完成对装置的工艺参数进行监视、报警和过程控制。DCS人机操作界面(操作站)还可同时监视其它系统的信息,如安全仪表系统(SIS)、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系统(GDS)、压缩机组控制系统(CCS)、火灾报警系统(FAS)和闭路电视监视系统(CCTV)等。安全仪表保护系统(SaFItyInstrumenTIdSysTIm-SIS)独立于DCS系统和其它子系统单独设置,SIS系统和辅助操作台的紧急停车控制按钮,用于实现生产装置的安全联锁停车的控制,以确保人员及生产装置、重要机组和关键设备的安全。SIS系统将独立完成装置的安全联锁或紧急停车。SIS系统中关键的联锁控制回路应分散在不同的控制器。重要的安全联锁、紧急停车系统及关键设备联锁保护设置独立SIS系统。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系统(GasDeTIctionSysTIm–GDS)、FAS系统和CCTV系统将对装置区域内的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火灾报警、重要的被监视区域及其消防联动进行统一监视和控制。GDS系统由系统控制站和监视站组成,将完全独立于其它任何控制系统,单独设置,并可与DCS系统进行通讯。在化工区中央控制室集中设置GDS系统控制站,在生产装置的现场机柜间(FRR)内设置GDS系统远程I/O机柜。
3结语
对于撬块项目中仪表施工主要是:
(1)仪表的单校;
(2)仪表的安装,也包括现场控制箱的安装;
(3)仪表线路的安装;
(4)仪表管路的安装。
1.1单校
仪表的单校可以提早发现设备存在问题,可以解决的在制造厂里解决,解决不了的及时联系采购部门更换,已免运输到现场以后才发现问题,影响整个施工周期。仪表单校人员需要具有计量员证。仪表校验设备要定期送到质量检测部门检定,在检定期限内使用。建立设备发放、领取台账,设备维护台账。在单校工作开展之前,准备好校验工具、手段用料等,打印好记录表格。试验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记录和校验同步进行,对于现场不具备校验条件的仪表可不做精度校验,但应对鉴定合格证明的有效性进行校验。对于单校完成没有问题的仪表要贴上合格标签,出具合格证书。做好仪表单体校验位之后到现场后做仪表回路测试和系统测试打下夯实基础。
1.2安装
1.2.1仪表取源部件安装取源部件一般随设备和工艺管道的施工进行安装,仪表技术员要核对取源部件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式。安装位置尽量选择在取样合适方便的地方,根据介质物态不同选择不同的安装方位。安装完成应随工艺管道专业一起做耐压性和密封性试验。
1.2.2仪表设备安装仪表设备单校完成后进行仪表设备安装,不同的仪表设备安装位置要求不同,要严格按照规范施工,在现场实际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适当对仪表安装位置在满足测量和控制的前提下酌情调整,在保证现场仪表可靠运行的条件下,如果不便于维修,可以增加仪表检修平台。仪表安装在撬块上之后还要经过长途的运输,所以在安装后一定要做好保护工作,把玻璃表头包裹好,特别是夏季,雨量较大,要做好防水保护。特别是有些不满足运输条件,需要拆分的仪表,在安装的时候就应先为今后拆除工作做好准备。螺纹连接的地方用生料带缠好防松动,特别是不锈钢螺栓连接更是要注意这一点。
1.2.3仪表线路安装仪表线路一般包括桥架安装、保护管及其电缆敷设等。桥架施工应采用机械切割的方法,不能使用电焊或者气焊切割。特殊情况,连接处应用螺栓连接,底部加漏水孔。桥架安装路线还要避免与工艺管线冲突。保护管安装要按照先主管后支管的顺序进行,保护管之间用螺纹连接,明配保护管应整齐美观用U型管卡固定,管卡上面的螺母一定要拧紧,避免运输颠簸脱落。电缆敷设一般遵循先主后支,先远后近的原则,敷设前编制电缆敷设表,对敷设长度进行实测,减少电缆头的浪费。电缆敷设不应有中间接头,敷设完毕进行试验并在两头套好线号管,盖好盖板。撬块如需拆运,仪表拆下来后,把保护管固定牢固,适当可制作固定支架,电缆头包裹好后固定牢固。
1.2.4仪表管路安装仪表管路一般包括测量、气源及伴热(可选)等。大多管路施工没有图纸,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在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的前提下,共同制定管路敷设方案,安装位置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应便于操作和维修。在施工过程中管子应用机械切割方法,弯制尽量采用弯管器冷弯,保证弯制后质量,当管子不能连续敷设的时候,可用胶布封口以防杂质进入。需要酸洗和脱脂的管线要进行酸洗和脱脂。尽量保证管路都在撬内,避免伸出撬外,如整体撬不满足运输条件需要拆装的时候,合理安排接线箱位置,尽量减少管路的拆除量。如必须拆运时,拆下来的管线两头都要做好标记。仪表管路施工质量对仪表正常运行和设备的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严把管路的施工质量。
1.3吹扫、气密和试压
撬块制造气密和耐压试验前应切断与仪表的连接,并将管道吹扫干净。除了压力小于0.6MPa的气体管道外,其他管道一般采用液体试压,一般选择清洁水,仪表风管线禁止用水进行管道压力试验,应用压缩空气或者氮气进行。仪表管道随其他管道一起做压力试验时,试压前,打开一次阀和排污阀冲洗管道,然后关闭一次阀,检查阀芯是否关严,再关闭排污阀,打开一次阀。变送器不得带压力试验。气密和耐压试验中如有泄漏现象,关闭一次阀再处理,不得带压处理。
2包装发运
发撬运输前,要仔细检查所有紧固件是否松动,螺纹连接处是否牢固,撬装设备上面所有仪表表头、仪表接线箱等都需要包裹严实,要单独进行塑料袋套装并用扎带扎紧密封(或用胶带扎紧)。有悬臂结构的仪表箱、撬之间连接的管道等,为防止运输途中产生振动而发生疲劳损坏,在适当位置需加临时运输支撑进行加固,临时支撑方案需监造单位人员、制造厂人员和运输人员共同确认。加固材料若使用木方,则木方应经过熏蒸处理,符合出口要求。支撑与设备管道之间应加胶皮等对设备进行保护。精密仪表必要时可拆装发运,并做风险分析。拆下来的仪表设备需单独装箱,装箱的每一单位零部件均应系有标签,标签上应注明箱号、零部件图号、名称、规格、数量、材质及所属装配图号等内容。完成布线的仪表,分撬前将线从接线盒上拆下来,将线固定在不易损坏的位置。管线拆下来需固定牢固,不锈钢管线不能直接放于钢格栅平台上,需要包裹后固定平台上面,管线端部需采用塑料端盖或盲板进行封堵。所有拆下来的无论是设备、管子、还是其他仪表材料都应做好标记,以便以后到现场时回装。
3结束语
(1)基础工业工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实验目的主要是使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工作研究中的常用技术(如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动作分析、时间研究、MOD法),“5W1H”提问技术和“ECRS”原则来发现问题,进而进行改善。实验项目主要包括流程程序分析、人机操作分析、双手操作分析、时间研究、工作抽样等。
(2)质量管理模块的实验主要是使学生学会质量数据的测定方法,确定抽检方案,对质量控制状态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发现质量问题和解决质量问题的能力。实验项目有质量数据测定与处理、质量问题分析等。
(3)人因工程的实验模块是通过让学生操作一些生理、心理以及环境测试仪器,对人体参数、心理认知(深度知觉、空间知觉、注意分配、运动稳定性,动觉方位辨别、动觉技能形成、记忆能力等)、环境特征(温湿度、光环境、噪声)、体力作业能力等进行测量,了解人体、环境特性,为设计和改善人-机-环境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实验项目有人体测量实验、认知能力测试实验、微气候测定实验、环境照明与生产效率关系测定实验、环境噪声测量实验、劳动强度测定实验等。
(4)物流工程实验模块主要是通过一些物流装备(自动流水线、自动立体仓库、堆垛机、AGV小车、条形码打印设备等)进行物流的出库、入库等,以及运用一些设施规划和仿真软件,使学生对物流设备和物流过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实验项目有生产线物流设备操作、车间布局测绘、布局设计等
(5)生产计划与控制实验模块主要是建立生产计划的模型,掌握生产线平衡基本思路和平衡效果的评价指标,进行生产线平衡。实验项目有用ExcelSolver解生产计划问题,用FlexibleLineBalancing进行生产线平衡等。
2工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实验内容和实验设备比较陈旧
工业工程在我国出现较晚,发展较慢,是一个相对较新的专业,很多人对此专业的认识存在误区,工业工程的从业者也很少,不像其他的一些专业,已经发展得很成熟,实验教学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有很多设计成熟的设备可供选择。现在市场上专门针对工业工程专业的实验设备很少,很多设备也不是很符合工业工程实验教学的要求,很难购买到理想的实验设备。许多高校,该专业的实验设备台套数远远不能满足实验教学要求,实验内容也只是运用一些老旧的测量设备,对一些项目进行测量,根本谈不上一些专业技术的应用。
2.2专业实验课程设置没有系统性
工业工程专业各门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的设置是互相独立的,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实验体系,各个实验课程有自己独立的实验设备,完成本课程的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各课程之间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通过整个专业实验过程,不能使学生对本专业获得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
2.3实验过程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比较重视理论课成绩,而对实验课程成绩不太重视,这就导致学生做实验时,态度不积极,缺乏学习主动性,课前不能对实验内容和实验过程进行有效的预习,不知道为什么做这个实验以及做这个实验的相关理论依据,实验时不熟悉实验步骤,动手能力差。再者,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采取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先由教师示范实验步骤,学生照猫画虎,按照老师的做法再做一遍,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4验证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比例设置不合理
整个专业实验设置中存在大量的验证性试验,而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比例较小,验证性实验只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不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加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比例。
2.5实验考核不能很好的反映学生能力
实验课程成绩一般包括操作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大部分教师在考核时比较注重学生实验报告的书写,这就导致出现了一些学生做实验时出工不出力,写实验报告时抄袭别人的实验数据,蒙混过关的现象,使实验成绩根本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
3建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工业工程实验教学体系
在工业工程专业实验项目设置上,要整合实验内容,把整个实验课程设置成不同的实验教学模块,以增强学生对实验的设计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
3.1确立以学生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
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很好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必须改变以往填鸭式、灌注式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验设置时,可以把实验教学分成不同的层次和模块,比如可以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分别锻炼学生的不同能力。基础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测定和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理解;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主要锻炼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由学生自由组成实验小组,运用实验室的实验设备,自主选择实验项目,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案,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开展实验。整个实验过程要求群组成员团结一致,分工合作,利用专业知识,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当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指导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等方法,找到问题根源,完成实验内容,而不是直接给学生提供答案。
3.2建立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
各自独立的实验课程在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实验设备等方面都自成体系,之间缺乏连贯性,学生做完每门课程的实验,只能对本门课程形成一些认识,而不能通过各门实验课程对本专业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必须建立系统性的实验教学体系。可以通过购置一些集成的实验系统或软件(如ERP),或者设置一些专业综合实验,通过综合运用本专业的知识,完成一些实验项目,使学生通过这些综合实验,对专业知识体系形成整体印象,能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技术知识。
3.3学校和企业联合研发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设备
现在很多高校的实验室建设,都是先在企业购买设备,再根据购买的设备设置实验项目,编制实验大纲,这就造成了有什么设备做什么实验的状况,使得实验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针对专业实验设备生产厂家较少,现有设备不能很好满足实验要求的问题,学校可以和企业联合研发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设备,先由教师提出设备要求,再由企业设计生产,这样既可以保证企业设计出来的设备能够充分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又可使企业获得经济效益,达到双赢的目的。
3.4建立立体化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
1·1作用
1·1·1可补充植物检疫法规的内容,推动林业有害生物依法治理的进程标准是国家法律法规在技术上的补充。林业植物检疫标准是依据《植物检疫条例》和《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通过林业植物检疫标准的制定,特别是一些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可有力地补充《植物检疫条例》和《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在技术上的有关规定,并对强化植物检疫检验技术和除害处理技术、加强检疫管理和人员管理、规范检疫行为、维护检疫执法秩序、体现相关法律法规的内涵和内容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必将成为林业有害生物治理过程中的重要技术基础和重要依据。
1·1·2可加快林业植物检疫技术成果的转化,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科学防控的水平标准不能迁就或满足于落后的生产水平在植物检疫标准制修订过程中,通过吸纳国内外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经验,并随着标准的实施,成为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纽带和桥梁,对加快成果转化、提高林业植物检疫和有害生物科学防控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1·1·3可提高林业植物检疫工作的效率,节约人力物力资源标准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重复性。在生产实践中,标准化就是要对重复发生的事物尽量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劳动消耗,这对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物力资源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新标准的实施,不仅可以推进林业植物检疫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而且可以减少检疫工作的盲目性,节省工作经费,提高工作的整体效率。
1·2重要性
1·2·1林业植物检疫工作特殊性的需要林业植物检疫是融行业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工作,具有工作程序复杂、内容繁多、技术性和规范性要求高、涉及面广、社会责任大等特点,是我国控制有害生物传播扩散的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植物检疫相关的法律法规只对宏观的工作及主要的方面作了规定,难以兼顾技术、管理等具体细节问题,而这些工作则需要一系列完善的标准来补充和规范。
1·2·2国际化新形势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一个国家保护本国产业,促进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直接取决于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和精密程度。当前,我国参与国际化贸易的程度越来越高,但一些林产品在进出口贸易时屡屡遭受检疫方面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进口林产品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提高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的技术水平,完善标准体系,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性的标准化工作,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合作和交流,以适应国1·2·3当前我国行政管理的需要自《行政许可法》实施后,国务院各部委(局)出台法律、法规规定之外的强制性部门规章受到限制,而制定和出台标准将及时补充部门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需强制性执行的一些法律、法规规定之外的规范、要求。在林业植物检疫工作方面,《植物检疫条例》修订相对滞后,一些生产中急需强制性统一的规范、要求很难在短期内实施,而及时制定和出台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强化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2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1993年,我国公布了林业植物检疫领域的第一项国家标准《林木引种》和第一项林业行业标准《松材线虫病检疫技术》,拉开了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序幕[1]。随后13a来,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在标准制修订、组织机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1现状
2·1·1林业植物检疫体系框架已初见端倪截止2007年4月,我国已制定并公布的林业植物检疫方面的标准共4项(包括正在修订的标准1项),其中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1项;正在制定的标准28项,其中国家标准27项,行业标准1项。这些标准涉及了林业植物检疫领域的检疫检验技术、除害处理、检疫性有害生物根除、检疫管理等多个方面,林业植物检疫标准体系框架已现雏形。
2·1·2建立了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机构2005年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林业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林业植物检疫分委会)正式成立。这是林业植物检疫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从此有了自己的组织机构。这是从事全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工作的组织,负责全国植物检疫专业技术领域的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
林业植物检疫分委会成立以来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正式立项国家标准17项,完成国家标准1项;召开了3次分委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4项国家标准;同时在黑龙江等省开展了培训活动,加大了宣传力度,有力地推动了林业植
-
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2·2存在的问题
2·2·1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起步晚,标准数量少我国林业标准化工作开始于1952年[2],但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直到1993年才起步,在随后的13a中,工作基本处于时断时续状态。仅于1999年公布了第三项国家标准《林木种子检验规程》,2006年公布了第四项国家标准《松材线虫病发生区松木包装材料处理和管理》。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起步晚,工作不连续,公布标准数量少,直接影响了我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开展。2·2·2新标准制定滞后,已制定标
准不能及时公布
我国加入WTO后,林业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制定林业植物检疫工作全过程的各项标准,使之连接贯穿并形成系列,并与国际标准接轨成为当前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一项最为重要的内容。但在这方面我国的新标准制定滞后,绝大多数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检疫技术标准仍未制定,基础性、管理性等方面的标准更是寥寥无几。而已制定的松材线虫、美国白蛾检疫技术规程等标准虽已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部门,但尚未公布。2·2·3植物检疫标准体系急需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不完善导致标准制修订缺乏系统性。目前,林业植物检疫标准体系框架虽已建立,但科学、系统、适合当前林业发展形势的标准体系还未建立,以至每年标准的制修订没有“体系”这一纲的规范,对申报和制定什么标准带有盲目性,缺乏系统性。
2·2·4参与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人员少,水平参差不齐目前,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制修订项目中,有三分之二是由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承担,浙江、安徽等省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部门的业务人员及中国林科院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承担了部分项目,参与标准化工作的人员少,水平不一,甚至一些承担制修订标准的人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很难保证标准制修订的质量。
2·2·5标准化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工作举步维艰当前,国家下达的每项标准制修定经费明显不足,有时甚至连基本的标准调研所需经费也无法满足,很难保证标准制修订的质量。此外,植物检疫标准的实施、宣传工作的经费也无任何来源,相关工作几乎为空白。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正常开展。
3加快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的建议与对策
3·1尽快建立和完善林业植物检疫标准体系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体系应是在一定范围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系列林业植物检疫领域内标准的集合体,它是按照“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原理,以国际先进标准为参照,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将林业植物检疫工作的全过程纳入标准化轨道上来。因此,我国林业植物检疫部门应根据植物检疫工作的实际情况,尽快构建包括基础标准、检疫检验技术标准、除害处理技术标准、风险分析及管理等内容的林业植物检疫体系框架,并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制定标准项目的规划,逐步建立起科学完整、层次分明、具有前瞻性、开放性的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体系,并在“体系”这一纲的规范下,科学、系统地开展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制修订工作。
3·2进一步加大标准的制修订力度和标准公布进程要针对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起步晚,标准数量少等突出问题,全面加快标准的制修订速度,着力解决当前制修订速度慢、标龄老化的问题,改变标准数量少,种类分布不均的现状。应重点应开展基础类、检疫检验技术、除害处理技术、检疫管理等一些急需标准的制修订,以满足当前林业植物检疫工作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加快标准公布的速度,以发挥这些标准在控制有害生物扩散蔓延中的作用。
3·3建立林业植物检疫标准数据库,实现标准管理的网络化,提高标准使用率可利用林业植物检疫分委会挂靠单位的信息网络资源,建立林业植物检疫标准数据库,逐步实现标准服务的网络化,使标准使用者能查得到、找得准、用得上标准,以进一步推
动标准的普及,为全社会提供及时、准确、高效、权威、便捷的标准信息服务;在经费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建立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实现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制修订项目的网上申报和信息反馈,优化标准制修订程序,提高标准化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
3·4充分发挥林业植物检疫分委会的作用,加快标准化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分委会组织培训等方式,吸收一些学习意识强、服务意识强、思想意识超前、专业技术扎实、业务和外语水平高的林业植物检疫领域的工作人员及相关专家加入到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中来,使其成为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主力军。
3·5加大采标工作力度,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和交流活动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应积极采用当前林业植物检疫工作中急需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加快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向国内标准的转化,提高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水平。同时还应加强与国际组织及区域化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组织等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植物检疫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通过采标、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和国际交流活动等,不仅可以了解国际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进展情况,还可以国内的相关要求反映到国际标准中,甚至可以把我们的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从而反映我国整个林业植物检疫行业的要求,维护国家利益,为我国进出口贸易营造良好环境。
3·6加大宣传,增加投入,优化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环境要充分利用报纸、新闻媒体、互联网、培训班等形式进行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的宣传和引导,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和掌握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的知识。同时,还要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千方百计地扩大经费渠道,增加标准化工作经费的来源。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司,国际竹藤网络中心.林业标准化工作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2]张吉国.我国林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战略[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4,6(2):38-41.
论文摘要:根据媒体报道的“民工荒”现象,笔者认为企业应当由此考虑正确选择企业与员工之间内部营销的导向,避免出现更高层次的人力资源的短缺现象发生,为此,通过对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性质分析,认为企业应当以员工为中心作为企业的内部营销导向,把员工的需求和企业的需求进行统一,使双方都能从中受益,最终才能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内部营销;顾客
一段时间以来,不断有报纸、电视节目、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报道有关“民工荒”的问题,而且波及面正在不断扩大。这里“民工荒”中的民工主要是指农民工,是指一般的普通工人,就目前来看主要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受到“民工荒”问题的困扰。这种现象固然与民工工资水平低、工作环境差、企业拖欠民工工资以及国家加大扶持“三农”力度的宏观政策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但笔者认为这里面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这些企业尽管是以市场为导向参与市场竞争,但却仍以其自身为中心作为企业与其员工之间内部营销的导向。目前,虽然大多只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受到“民工荒”的困扰比较严重,但其它非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在内也应当从中引起高度关注,这些企业如果没有由此引起对选择正确的企业与员工之间内部营销导向的足够重视,将可能会受到另一场更为严重、更为深刻的、另一种性质的“民工荒”的困扰,它将不再仅仅是农民工的短缺问题,将可能从低层次的普通人力资源的短缺上升到较高层次的人力资源的短缺,这种短缺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短缺,但对企业个体来说却很可能是一种致命的打击;另外,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在很多领域已经逐步放开,很快就会有更多的具有观念优势的中小型外资企业到中国来投资、发展,将使得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和激烈化。如此一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面临生存危机,当生存都成了问题,发展就更无从谈起了。因此,做好以员工为中心的内部营销,是现今企业寻求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一、企业与企业的员工
企业是一个创造财富的经济实体,是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来实现自身目标的主体。毫无疑问,有企业必然要有员工,没有员工的企业是不存在的,也没有存在的意义,因为只有“人”这一要素才是创造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企业的价值是由员工创造的。企业总是以能够及时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或服务)给顾客,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并从中获得利益的利器,但必须清楚的是,企业在向市场提品(或服务)参与竞争的过程中,从市场信息的获取到产品(或服务)概念的形成、产品(或服务)的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经营活动过程,自始至终都必然有企业员工的参与,因此,如果没有满意的员工,也就不会有满意的顾客,这在以服务性质为主的行业更是如此,而如果企业没有满意的顾客,自然也就失去了市场,从而失去竞争获胜的机会。就像营销学者罗森布拉斯和彼得在《顾客是第二位的》一文中所阐述的那样:企业要想真正使顾客满意,必须使企业的员工位于第一位,而不是企业的顾客。
作为企业的员工,首先,它是以“自由人”存在的,作为资源,它是具有创造性的关键资源——一种活的资源,它可以自由流动,可以被企业利用,也可以不被企业利用。其次,它才是依附于企业的员工,作为企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员工依附于企业的目的是通过自身在企业中付出的努力,来获得员工所需要欲望的满足,同时,员工本身又具有社会性和复杂性,它的需求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的,具有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性质。
在财富的创造过程中,企业是主导性的和组织性的,是利用和消耗资源的主体,企业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利用员工这一种活的资源,正因为人力资源是活的和有思想的资源,所以企业要利用它就必须首先考虑怎样使它获得满意。而员工是依附性的,通过依附于企业来实现自身需求的满足。因此,企业只有选择以内部顾客——员工为中心作为内部营销导向,把员工的个人需求和组织以市场为导向参与市场竞争的需求统一起来,经营好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内部关系,才能使员工和企业都能达到满意,取得双赢的结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战略目标。
二、影响企业与员工关系的几个方面
(一)经济利益
经济利益主要是讨论员工的工资问题。员工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付出努力后,最直接的、感受最强烈的回报体现就是所得到的工资,工资是满足员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多种需求的经济基础,也是最容易、最直观的可以进行相互比较的,因此,工资是关系到员工对企业能否满意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首先企业应当付给员工足够和合理的工资,员工才有可能对企业感到满意,这样的工资当然肯定不能是最低的,但也不一定需要是最高的,高工资并不必定能使员工感到满意,因为给付的工资其中还包含有公平性的内容。
公平性有企业外部公平性和企业内部公平性两个方面。外部公平性考虑的不仅是要在同行业、地区中作比较,还包括其它不同行业的参考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同时由于人力资源流动通道畅通性的不断发展提高,以及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也应该考虑社会生活水平的高低因素。内部公平性考虑的主要是工作岗位和绩效两个方面的因素,没有岗位的对比与考核评价就无所谓公平,也很难做到相对公平,因此对于工作岗位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应该对岗位做出工作分析,这样,工作评价才有依据的基础,才能比较出不同岗位的相对价值,使在不同价值岗位工作的员工能得到不同的待遇,这样,公平才有基础;有了工作评价,绩效的考评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能使做出不同绩效的同一价值岗位的员工得到不同的待遇,这样内部公平性才能实现。
经济利益还应当考虑的另一方面,就是企业在力求外部公平性时导致的企业的人力资源使用成本的上升问题。有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中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比重还比较大,而且包括非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和服务型企业在内的很大一部分企业,目前的管理水平还是比较低下,管理手段也很简单,这就会导致企业为解决外部公平性时,使人力资源的成本上升,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参与竞争,这种成本的上升将会更加明显。因此,企业应该意识到,通过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以及生产技术含量,来提高单位人力资源的劳动生产率,以减轻企业人力资源使用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同时,这也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调控政策。
(二)关于发展
发展主要是讨论员工的发展问题。员工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总是希望能得到的待遇越来越好,因为这样可以使更多的或新产生的需求得到满足。员工的这种愿望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方面,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效益的提高,企业内部总体待遇提高了,员工的待遇也就随之提高;另一方面,是除了努力工作外,自身能力能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的就业和工作能力提高了,从而能在企业内部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或者到其它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这样,员工的待遇同样也可以得到提高。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员工更重视的是后者,因为通过自身能力的发展来使待遇得到提高,更具有自主性和保障性。学习是员工自身能力不断提高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员工在企业中是否能得到适当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时间,也就成了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员工需要一个不断发展的企业,企业同样也需要有能力且不断发展提高的员工,这是双方都受益的一种局面。但目前,有很多企业在关于员工的发展方面考虑得很少,主要是担心一旦开发培训员工使其能力得到提高后,员工很可能就会辞职“另谋高就”,造成企业开发人才成本上升的结果,从而也使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成本上升,是不值得的,所以也就不主张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时间,而是以同样的想法去获取别人培养出来的人才。其实这种担心不必要。这样最终不但不能获取人才还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无形的损失。因为这样的企业对人才并不具有吸引力,即使能从外部获取人才,在企业同样也得不到学习和提高,结果人才会再次选择离开,使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同样上升,不仅如此,由此还会影响到企业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内部员工也由于没有学习机会和时间,能力上得不到提高,使内心产生压力从而产生对企业的不满意,也可能做出辞职的选择。出现这种结果对企业和员工来说其实都是一种损失。
企业需要发展,员工也需要发展,企业应当更多地考虑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时间,应当充分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管理,更多的考虑提高对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员工在自身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同样更好地为企业创造财富;使企业发展的同时,员工也得到其所期望的发展。(三)社会方面
社会方面主要是讨论社会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的问题,每一个员工的价值观都包含有社会性的和个性的两个相互影响的部分。社会价值观是由社会上个体价值观的普遍性抽象构成的,社会价值观是个体价值观的一部分,但社会价值观导向反过来也是影响员工个体价值观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从而影响员工社会化需求的内容及其变化。社会价值观具有地区性和民族性特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内容,企业应当根据不同地区和民族特点给予足够的重视。个体价值观包含有社会价值观,但又有独立于社会价值观的部分,个体价值观影响员工个性化的需求内容及其变化,这也是企业应当对员工个体价值观引起重视的更为具体的内容。因此,企业应当结合社会价值观与员工的个体价值观的不同内容,以求满足员工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来促使员工的满意。
价值观是文化的一种反映,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不同的价值观。目前,社会存在文化的多元性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趋势和要求,文化本身并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都有其优势与不足,只有尊重多种文化并存,才能使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都能感到满意。因此,企业应当充分整合和利用不同文化的优势,形成具有优势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借助这种良好的企业文化反过来影响员工的个体价值观,从而为企业创造一种团结、融洽、上进和具有共性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这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又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也是最终为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重要支持的关键因素。
三、沟通
沟通是涉及到人与人之间关系营销的多种工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群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和行为语言等方式,进行交流信息、获取信息、解释信息、共享信息的活动。沟通具有解释性、说服性与引导性的功能,有效的沟通是使沟通双方之间在进行沟通磨合之后,相互之间产生理解与信任,愿意为共同的目的或目标而共同承担责任并为之做出努力。
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沟通就显得更为重要。如果沟通不畅,一方面,即使企业做出员工所期望的,或者能满足员工新的期望的工作,也不一定就能使员工感到满意,因为员工不理解或不知道企业所做的工作到底是为什么;另一方面,即使企业有意为使员工获得满意做出更多的工作,但所做的也不一定是员工所期望的,因为企业并不一定确切知道,或者并没有把握好员工所期望获得的满足是什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助沟通这一重要的工具。
沟通不仅是员工的需要,也是企业做好内部营销的需要,因此,企业应当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沟通具有双向性,企业要建立双向的沟能渠道,既要有上行的沟通渠道,也要有下行的沟通渠道,这是有效沟通的前提,也才能解决因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才能统一并共享双方的信息,使企业与员工都能更透彻的互相了解,沟通的目的才能达到。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著,梅汝和、梅清豪、周安柱译.营销管理[M].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3-73.
[2][美]劳伦斯S.克雷曼著,孙非等译.人力资源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216-227.
[3][德]索斯顿·亨尼格-梭罗、尤苏拉·汉森主编,罗磊译.关系营销——建立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赢得竞争优势[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107-147.
【关键词】 电力行业 仪器仪表 营销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仪器仪表在电力行业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测量技术、计算技术、通信技术三部分组成的信息技术,被认为是新技术革命的关键技术。在工业生产中,仪器仪表作为测量技术部分相当于“倍增器”[1]。美国商务部的调查数据表明,仪器仪表行业占美国国民社会产值的4%,但是拉动的社会产值达66%。在电力行业中,仪器仪表的使用非常广泛,了解仪器仪表的营销量影响因素,对于电力行业仪器仪表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基本概念及理论假设
1.1 仪器仪表
仪器仪表是指用于对被测对象的各种运动指标参数,例如,生物量、化学量、电参数、物理量、几何量等进行检测、观察、分析、计算,并且予以显示的器具或装置等。从广义角度而言还具有自动报警、自动调节控制、数据信号传递,数据自动加工处理等功能。
1.2 研究的现状
仪器仪表的营销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学者们对此开展了许多研究。仪器仪表产品行业协会的理事长奚家成(2010年)指出:“中国仪器仪表产品技术持续的进步是造成中国仪器仪表产品营销量得到大幅提高的根本原因”。例如,在2008年和2009年中国仪器仪表新产品的销售数量总值相比历史同期的增加幅度分别为11.5%和7.5%[2],这都是由于产品技术进步的原因。中国仪器仪表新产品的销售数量总值在2010年增加幅度达到43.46%,其中销售产品的16.04%都是经过技术改进的新产品。2011年,他还指出了售后服务的重要性:在中国仪器仪表行业的许多企业都把仪器仪表产品的已损修理变为定期的维修和预测检修,目的就是为了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仪器仪表行业属于专用、复杂设备的制造,是一类比较特别的领域。该领域的产品技术不但比较专业,而且技术含量一般也都比较高,所以产品的售后服务在营销过程中显的非常重要[3]。
仪器仪表的营销还和经营者的产品定位密切相关。中国仪器仪表行业销售情况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中国仪器仪表产品全行业在2003年增长趋势最为强劲的三个小行业仪器仪表产品是电子测量仪器、汽车及其它计数用仪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等,累计实现营销量收入总额379.7亿元,与相同的历史时期相比增长26.3%,产品营销量比率为93.3%;利润总额方面中国仪器仪表产品全行业累计实现21.9亿元,,与相同的历史时期相比增长41.4%。中国仪器仪表产品行业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在2003年上半年累计409.6亿元,相比同期增长24.9%[4],而造成上述中国仪器仪表产品营销量快速增长的原因就是产品定位合理。
市场需求是影响仪器仪表销量的重要因素。学者路艳艳在2008年针对几家仪表企业的研究指出:作为DCS技术产品的领头企业的上海自动化仪器仪表厂、和利时、浙江中控等都是通过把自己的仪器仪表产品推广到工业安全领域、楼宇自动化领域、交通自动化领域等仪器仪表产品市场需求扩展的方式,提高了仪器仪表产品的营销量。和利时还把自己的PLC产品推广到钢铁厂热风炉、印刷与食品机械、电厂输煤包装机械、数字化仪控数字系统、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等诸多的领域[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稳定的发展,市场需求也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中国政府采取了大规模投资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扩大中国内部市场需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方针政策的办法来拉动经济增长,这为提高中国仪器仪表产品营销量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体现,也是仪器仪表扩大销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例如,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通过不断推出自主创新的仪器仪表产品,使得其仪器仪表产品达到能与国际品牌相抗衡的水平,凭借其自主创新的仪器仪表产品,在仪器仪表市场普遍不景气的时候,其产品营销量仍然可以到达增幅50%的效果[6]。
仪器仪表的质量直接影响其销售量。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大衍(2007年)就仪器仪表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指出:仪器仪表是保证社会生产质量的物质法官,作为测试工具,仪器仪表本身必须是高质量的,否则仪器仪表本身就形同玩具一样,得出的测试数据的结论就会不可靠,也就丧失了本身的使用价值,自然不会赢得顾客的购买[7]。
1.3 电力行业仪器仪表营销量影响因素以及基本假设
上述的研究表明:产品技术、产品定位、产品质量对于仪器仪表营销量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因此,本文针对综合上述的研究结论,从多个角度来研究这些因素与电力行业仪器仪表营销量的相关性。本文的基本研究假设如下。
H1:产品技术和仪器仪表的营销量存在显著性的正相关。
H2:售后服务和仪器仪表的营销量存在显著性的正相关。
H3:产品定位和仪器仪表的营销量存在显著性的正相关。
H4:市场需求和仪器仪表的营销量存在显著性的正相关。
H5:自主创新性和仪器仪表的营销量存在显著性的正相关。
H6:产品质量和仪器仪表的营销量存在显著性的正相关。
2 研究方法与设计
本论文采用定量研究与演绎推理相互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本论文调查问卷主要是参考以往的测量量表,并结合自己的具体工作实际情况后综合设计而成的。本论文的调查问卷首先从仪器仪表销售方中抽取40名进行初步测试,在其基本符合设计要求后,再正式发放给调查对象。本论文的调查问卷分为8部分,第一是应答者的个人信息;第二是产品技术量表,信度值为0.746;第三是售后服务量表,信度值为0.741;第四部分是产品定位量表,信度值为0.787;第五是市场需求,信度值为0.754;第六是自主创新性,信度值为0.744;第七是产品质量,信度值为0.782;第八是仪器仪表营销量,信度值为0.777。其中第二到第八部分都是参照李克特量表设计而成,信度值都在0.7以上,满足设计要求。本论文总共发放正式问卷400份,有效回收382份,有效率为95.5%符合设计要求。
3 研究数据分析
通过进行结构效度的分析得出,所有“因子载荷”的值都超过0.5,这说明问卷题目与本论文中相同成份内(变量)所相应的各个不同问题(属性)之间存在正相关程度,即辅合效度符合要求。通过对数据进行旋转成份矩阵的分析得出,本论文所要研究的对象被分为七个成份,基本验证了本问卷各题目的判别效度符合要求。
根据对各个不同变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总体均值从高到底依次为产品质量(4.3241),其次是产品技术(3.8410),第三是售后服务(3.7081),第四是市场需求(3.7055),第五是产品定位(3.5412),第六是自主创新性(3.4055)。
总体标准差从高到低依次为产品定位(0.82820),其次是自主创新性(0.74292),第三是市场需求(0.73419),第四是售后服务(0.71928),第五是产品技术(0.59905),第六是产品质量(0.58784)。
在显著性水平为0.01(双侧)时,自变量“产品技术、售后服务、产品定位、市场需求、自主创新性、产品质量”和因变量“中国电力行业仪器仪表营销量”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586、0.496、0.482、 0.547、0.527、0.566,说明这六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正的中等强度的相关性;所有自变量两两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002- 0.097之间,均小于0.4的强相关性。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本论文通过文献概览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并结合相关调查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产品技术、售后服务、产品定位、市场需求、自主创新性、产品质量与中国电力行业仪器仪表营销量之间都具有显著性的正相关的关系,基本验证了本论文提出的研究假设,并充分回答了研究问题。
4.2 提高电力仪器仪表销量的建议
研究表明,提高电力行业仪器仪表的销量应该采取合适的策略。首先,企业在销售过程中要突出宣传产品质量,以赢得更多客户的信赖。其次是产品技术,电力行业中仪器仪表生产企业要保证其技术不落后,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改善售后服务是提高营销竞争力的重要策略。同时,不断地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刺激市场需求以扩大销量。在此基础上,合适的产品定位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有助于提高产品销量。
参考文献:
[1]金国藩.我国当代仪器仪表的发展[J].电气时代,2009(10),第35-38页.
[2]刘冠群.仪器仪表业:产销5000亿元的喜与忧[N].国家电网报,2010-12-16,第8版.
[3]路艳艳,奚家成.仪器仪表行业服务商机无限[N].机电商报,2007-11-26,第E04版.
[4]郑朝松.仪器仪表发展呈现三大特点[N].中国电力报,2003-9-25,第006版.
[5]路艳艳.今年仪器仪表行业增长将由“量”到“质”[N].机电商报,2008-2-25,第A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