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1 00:01:14
序论:在您撰写对话教学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在历史教学中,对话教学的展开形式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及教师的自我对话等形式。在真正对话的历史教学中,其需要多种对话形式交错进行,互相促进,才能充分体现对话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由于对话教学的理念及对话精神在每一种对话形式中的渗透,是与教师、学生、文本、教学环境及教学评价等要素息息相关的。基于此,在历史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对话教学的功能及作用,应从对话教学的构成要素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教师转变
教师是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教学观念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开展的成败。在历史教学中,对于对话教学活动的开展,为了达到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的境地,其着力点应放在教师身上,应注重教师教学观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观主要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传递为主要形式,注重强调学生基础知识及技能的提升,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但在片面追求知识存量之中,无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由于对话教学实践价值是回归教与学的本质,要求教师摒弃旧的传统教学观,在对话教学中,教师需要新的对话教学的教学观,通过自身的成长经验与情感体验,才能与学生进行真实的情感交流,从而获得学生的信任。
2.环境创设
历史教学中对话教学环境的创设,是指对话教学开展的场所、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及人际关系等。根据教学对话的特点,应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然而,在软环境创设方面,应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构造对话型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在对话教学中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善于追问,如讲解《春秋战国的纷争》课时,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应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孟子曾经说过‘春秋无义战’,你同意这个说法吗?那么如何看待春秋时期的战争呢?”通过对学生提出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二是学会倾听,尽可能明白学生所要表达的意思,对学生所表达的意思而自己又没有表达出来的加以阐释,使学生处于一个民主平等、富有对话气氛的课堂情境中。
3.教学评价
其是促进教师、学生发展及改进教学实践的重要手段,在评价方法上,应注重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相结合,注重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及学生自我评价的相互结合。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从而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
4.学生实践
在对话教学中,一切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促进教师、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在历史教学中,即使教师讲解了较多的知识,学生反应冷淡,真正的对话也无从谈起。因此,在历史对话教学中,为了提供的对话技能,应从课本预习、倾听、提问和反思等四个方面予以重视,以保证历史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总结
(一)课堂上实现师生对话,提升学习效果
教师与学生围绕课程内容进行对话,通过教师有目的地引导,达到增加语文课堂的乐趣、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听课效果的目的。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对话、提问等方式让学生介绍或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打开学生思路,提升学习效果。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的课文《美丽的武夷山》为例,在课堂上,一位同学发言表达了对山的喜爱,教师顺势问道:“其他同学有喜欢山的吗?”这样一来,学生便集中精力开始说山、读山;学生意犹未尽时,教师抓住学生心理:“在武夷山有很多山峰都还没起名字,你能为它们取个名字吗?”学生通过观察回答:“三十六峰有的像……有的像……”通过师生对话,不仅巧妙地把练习题“给山起名字”融进课文,还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了课文上,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课堂上促进学生交流,加强对课文的理解
根据课程的需要设置不同的议题、围绕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对话,这种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探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八单元的课文《天鹅、大虾和梭鱼》为例,文中的三只动物合伙也拉不动车,教师让学生小组讨论“怎样能让大车动起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在集体交流中,学生进行互问互答:“它们当中有谁偷懒,没有使劲吗?”“不是,他们都使劲了!”“它们应该都往前方使劲拉,这样才能拉动大车!”由此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教师再让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事情需要我们合作?”最后学生得出的答案有拔河、接力赛跑、大扫除等。有针对性地设置议题,让学生自行交流,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品味和体验。
(三)提出与课本对话,促进对文章的思考
新课标中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接受高尚情操的熏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语文教师除帮助学生锻炼识字、写字的能力外,还需带领学生与课文进行对话,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在课堂总结中,教师可以针对课文中含义深刻之处发起开放式讨论,不设置答案,要求学生在讨论中将自己带入文章,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第二单元的课文《理想的翅膀》为例,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文中的风筝分别代表怎样的理想?”借此引导学生思考“风筝”的引申意义;接着教师发起进一步的讨论:“每个人的理想不一样,扎出来的风筝也不一样,你想放飞什么样的风筝?”以此发起学生关于自己理想的讨论;学生在交流之后得出了自己的答案:“我想……因为我的理想是……”、“我还没有想到自己的理想,但我也可以放飞风筝,慢慢寻找……”通过讨论,学生联系自己的理想,对“风筝”得出了超出字面意思的理解,把“风筝”与“理想的翅膀”联系起来。
二、结束语
1.1成人学习特点
通过调查,成人学员学习英语的动机各异,有的学生是为了修满学分获取文凭以谋取职业,有的学生是为了在单位凭取职称,也有想进一步学习出国深造的,所以大部分学员的学习动机都不是为了个人兴趣而学习英语,这就使得他们缺乏学好英语的强烈动机。另外,成教学员往往来自不同的年龄段、社会阶层和家庭环境,学习时间不稳定,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且相对薄弱,缺少整体的英语学习气氛,久而久之,会导致学员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和低效性
当前成教英语课堂的授课模式大部分还是采用传统的“讲授式”,学生只能被动的去听取,很难做到双向的交流和因材施教。教学内容的脱离实际,不仅给学员带来认知能力上的困难,也使得他们在缺乏学习动机的基础上,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更加低落,进而出现上课打瞌睡、厌学、逃课等现象。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成教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成教学员多元化的学习要求,所以,成教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对话式”教学模式在成教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1对话式教学的涵义和特点
把对话和教育相结合的重要人物是当代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他认为:“对话作为一种教育原则,从简单意义上讲,强调的是师生的平等交流与知识共建;对话式教学是指体现对话精神,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在这种真正的对话教学情景中,师生双方都以整体、独特的形式而存在,基于相互尊重,信仰和平等的立场,共同探究问题,在各自做出个性化和创造性的理解后,通过对话、沟通和交流最终达成的默契。进一步讲,对话式教学就是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的教学”。它有以下三个特点。
2.1.1对话式教学重在强调一种沟通交流的互动性
对话式教学在英语教学形式上重在一种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状态,只有相互间有了沟通与合作,才能形成这种对话行为,才能更好的进一步开展教学,以生动、具有创造性的方式传递教学内容,往往是超越一般的教学目的,构建出一种全新的交流功能。
2.1.2对话式教学重在强调教学过程的创造性
对话式教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重在对语言的创造性。教师从简单的传授知识到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从师生间简单的语言沟通到精神和情感上的交流,形成师生间的对话平等,精神平等,彼此信任接纳对方的一种状态。
2.1.3对话式教学重在形成一种双赢的学习状态
在英语教学中,对话式教学模式强调通过师生交流沟通,互相发现对方或自己的思想、问题和错误,达到师生共同受益的效果。对话过程中,没有完全的对与错,也没有谁说服谁,没有强求,自由发表观点,重在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双赢效果。
2.2成教英语中对话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2.2.1营造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话热情
基于大部分成人学员的社会性这一特点,如何让他们在教室里尽可能的多吸取有用的知识呢,这就要求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紧紧结合社会实际,专研教材,为学员营造出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使教学内容和学员的真实情感产生共鸣,这样才能激发学员积极的参与到对话中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重点,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选用源自生活的材料,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对话情景,像面试、广告、购物、旅游等,越是接近生活,学生对话的热情就会越高涨。师生间的对话方式可以采用模拟对话,课堂提问等方式,要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调整对话方式。
2.2.2授课形式多变,启发学员大胆对话
大部分的成教学员英语基础薄弱,根本不肯开口说英语,如何让他们敢于大声用英语交流呢,这就需要教师们善于变换使用多种教学形式,联系实际,捕捉话题,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事先给学员设计任务,分工明确,让学员有充分的准备。也可根据不同的话题,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常用的有两人小组,多人小组,讨论等,平等的互动可以使学员间更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来共同解决问题。
2.2.3变换角色,快速反馈
在整个对话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时刻在变化的。首先,教师是对话活动的组织者,组织和调动整个教学过程,在适当时候给予帮助,使得对话活动顺利进行。再者,教师是对话活动的监督者,根据学员对话情况,对出现错误进行记录。最后,教师是对话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可不时参与学员间的讨论,强调师生间的平等交流。学员展示成果时,可以采用对话、讨论、汇报和竞赛等方式,教师应快速给予反馈,适当归纳总结,纠正典型错误,适当鼓励,不要具体点名,以免打击学生自信心。
3结语
(一)学生个体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
由于学生在心理年龄、知识水平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和心理安全感。这样的心理安全感可以促使学生在群体交流时细心的倾听和自由的交流,并且敢于表达自我的观点和自我能力的展现。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交流,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通过相互的交流和切磋,不同的人进行思维的碰撞,就很容易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素养和知识灵感。同时,学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到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现他人的长处并进行学习,学会与他人共同分享学习的成果和与他人进行合作。
(二)激励学生敢于进行自我对话
进行自我对话是人性的一种需求和欲望,由于人类的存在就是对自我的存在进行不断地认识和进行自我的探究。进行自我对话是对话教学的深化和升华,只有当对话具有反思性时,这样的对话才真正的具有了意义,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的反思从而最大程度的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在比较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数学符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倾听,这样才能吸收别人的思维方式,并且可以整合到自己的认知当中,从而提高自己思考能力,从而进一步改进的学习能力。
二、在进行对话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对话并不仅仅是老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
在数学的课堂上的教学对话并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解答,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是真正的教学对话。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对话,其主要的目的是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对话,并且师生之间眼完全展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进行心灵的交流和思想的升华。在进行对话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在提问和回答中体现地位的平等,还要在就留和欣赏等方面体现出平等的交流。
(二)对话并不是越多越好
对话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为学生的学习进行服务,所以进行教学对话的出发点还是应该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于那些简单明了、一看就懂的知识可以不使用对话教学的方法,从而避免对话教学的滥用。
(三)对话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达成师生的共识
一、对话理念和类型
根据不同的对话对象,我们将对话分为与教科书的对话、与教师的对话、与自己的对话三个维度。首先,在与教科书的对话中,要领会语文教科书编者编选文本的意图,接着确定选文的类型和作用,因为不同类型的文本,有不同的教育作用,也决定着学生与教师不同的学习与教学方法,然后把握教科书体系,研究文本编辑的方法。其次,在与教师的对话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进行阅读对话的“支架”。在学生阅读文本时,给他们提供文本学习和掌握知识所必需的规则,引导他们理解文本,同时设计可以统领全文的活动。此外设计专题阅读活动,思维。在这过程中,可以形成师生互动,引领学生与自己进行交流,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态势。再次,与自己的对话主要分为全班性的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优生和差生间的互教互学等几种形式。学生在对话中,与传统语文教学相比,不仅交流了阅读理解的结果,而且交流了取得这些理解结果的过程、步骤和方法。这一点,对于阅读至关重要。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这三个维度的对话,可以营造理想的班级氛围,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课余时间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的资源。
二、怎样在阅读中进行多重对话
在阅读中进行对话的方式有很多种,如语感教学、赏析教学、发现式教学、诵读教学等。特别是语感教学,因为语感是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的必要工具,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感,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怎样培养语感,才有利于多重对话呢?
1.培养语感,诵读涵诼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训练逐步养成的一种比较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必须大量阅读,过好诵读关。任何口语交际都得借助语音去充当思想表达与信息传输的工具,书面交际虽然没有声音,但无论写或读,人的发音器官都在参加活动,更不要说是念出声来了。因此,要做到与文本和教师相互交流,学生必须培养好语感。
2.提高口语,注重表达对于学生来说,阅读优美文本后产生的感想,在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时,语言应具备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性。因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让他们提高口语水平,用简洁生动的词语把所看到的、心中所想到的,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才可以实现真正的对话。
3.提高修养,关注生活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只有到了徽州,登I临黄山,方可领悟中国之诗、山水、艺术的韵味与意境。”叶圣陶先生也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去体验,把生活中所得的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积聚多了,了解越见深切。”因为,感受力包括“物感”和语感,“物感”是对事物的观察、感受、体会能力,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感受理解能力,二者是相互作用的。语言文字的感知力的培养离不开“物感”与语感的协调发展。茅盾先生曾说,理解文章应一边读,一边回想自己所经历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生活中去。可见,语感训练中应善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联想与想象,再现人物的神态,推测人物的内心,设想人物的语言,让作品的人物形象完整地树立起来。
4.阅读文本,情感共鸣阅读时随着形象感染程度的加深,人的内心就会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入境又人情,达到“寓于悟其神”的境界,这种情感的共鸣,是阅读能力达到较高层次的体现。正如杜勃洛留波夫所说:“我们的感情总是被生动的对象所引起的,而不是被一般的概念所引起的。”因此,在阅读训练中,要努力寻找文章对学生思想感情的触发点,要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在阅读教学时我们可以选取内涵丰富的精美诗文,让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诵读,使形象与感情融合,读出气势、韵味,乃至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内涵。学生只有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双向移情活动,才能把自我转化为课文人物,与其同爱恨,再把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转化为自我的思想感情。这样一来,学生们便会轻松地实现与文本、教师以及自我的对话。
5.快速阅读,审美为主各类书籍中有许多精美的诗文,它们形式灵活多样,语言优美,思想内涵深刻,阅读这些作品,可采用“欣赏法”,即以审美为主的阅读方法。在这种学习过程中,首先打动学生的是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表达形式与结构。像傅雷先生谈到欣赏《长恨歌》那样:“看的时候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一是分出段落时叙事的起伏转折;二是看情绪的忽悲忽喜,忽而沉潜,忽而飘逸;三是体会全诗音节字韵的变化。”
三、存在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通过对话和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进行争论,这是21世纪教育需要的一种手段。”在新世纪的教育背景下,对话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基本理念。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表明对话教育理念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指导理念之一。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对传统的独白式语文教学的一种冲击、突破与超越。探索对话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与运用成为语文教学的新课题。
一、阅读教学中对话理念的运用
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实,这里包含着“阅读对话”和“阅读教学对话”两层意思。阅读对话是师生各自与文本之间展开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对话则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的对话过程。因此,阅读教学中对话理念的运用也表现在这样两个方面:阅读对话是阅读教学对话的准备、前提、基础;阅读教学对话是对阅读对话成果的表达、共享、检验、深入与提升。阅读对话包括读者与文本本身的对话和读者与文本相关者的对话两方面。先说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注重了读者与作者的对话,而没有注意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所以导致阅读的单一性。任何作品或文本当它被创作完成时,它已经超越原材料和创作者而产生了自身的意义。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在经验与它进行对话。后现代主义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文本,文本即行动。文本存在于每次不可重复的参与之中,存在于每次行动所产生的新的意义中。我们不能因为读者的理解与作者的理解不一致而简单地说读者的解读是错误的,而作者就是权威,就是唯一正确的。读者与文本相关者的对话,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读者通过文本与作者的对话。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元的,即理解作者意图的对话。读者与作者的对话,其内容又是十分丰富的,包括通过阅读体会作者的情绪、感情、心境,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作者的处境、创作状态等多方面。第二是读者通过文本与文本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的对话。作者总是生活在一定时代背景中的,他的作品总会反映他那个时代的一些东西。文本也总是发生在一定时代背景中的,那个时代背景中的一些内容也在文本中得以反映。读者在阅读时,需要与两个时代背景,即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文本发生的时代背景分别对话,又需要把论文格式两者联系起来进行对话。在语文教学中,还有一层对话是读者通过文本与课文编辑者的对话。对于这一点,我们的关注是不够的。与课文编辑者的对话主要通过编辑体例、课文前的提示、课文内的点评、课文内的注释、课文后的习题等等进行。阅读教学对话是师生基于各自的生活经验与对文本进行的前理解所进行的平等民主的交流过程。阅读教学的目标部分是预设的,但在对话的过程中也会生成有价值的新目标。师生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就新目标展开交流与对话共同研究、共同探索,让教学呈现开放的状态。这样不断把教学推向深入,最终通过课堂对话达到师生双方的知识重组与意义建构。
二、作文教学中对话理念的运用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其实是一种书面形式的对话。它是作者表达自我的过程,是作者与自我、与潜在读者(他人)交流及对话的过程。作者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对世界、对生活的认识与体验。作者希望通过文字的表达来引起他人的共鸣或者认同,最终达到一种对话的效果。新课标对写作的表述即体现了这种对话理念。对话不仅体现在学生写作上,更重要的它还应贯穿于教师作文教学指导与作文批改的始终。教师对学生所作的写作指导应是对话式的。新课标提出:“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就为学生的自主创作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指导者的角色更多地在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话,成为学生写作的参谋者与促进者,促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闪现,激发起学生表达真实自我的欲望。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也应改变原来的模式化、八股文式的批改方式。对话式作文批改中,教师要抱着与学生交流对话的观念去阅读学生的作文,通过与学生文本的交流而实现与学生的间接交流,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所作的批语同样应是对话式的。对话式的批语是有针对性的、具体真实的、富有情感和启发性的。对话式批语应饱含着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不是论断式的,而是探讨式的。它应能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进一步延续。学生从对话式批语中获得教师对自己作文的真实看法,明白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达到自我提高、自我超越。
既然对话是个互动的过程,说明对话是高度的群体。个体处在群体中,为个体个性的发展提供机会,也为个人社会意识提高提供平台,这是传统课堂,在刻板压抑的氛围下很难做到的一点。传统教学中,一个学期下来,师生陌生,生生不熟现象比比皆是,但对话互动的课堂,情景则大为改观。轻松愉快的话题拉近心与心的距离,严肃认真的话题拉开思想的交锋,言来语去的交流沟通必然内化为合作、互助。学生经过由外而内的转化,内心世界大都呈开放状态,今后走向社会,“合作”“互助”不仅是他们的内在素质,更是他们身上的符号。综合以上三点,我们认识到,对话教学是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引领下,变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以引领者进驻教学,教学的立足点始终确立在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世界上,教学的功能始终落实在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健康丰富的情感,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上。所以,从宏观上看,对话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机制或教学形态,它是以一定教学观念、教学思想、教学理论以及文化导向为具体内容的实体,而不仅仅是手段。
2对话教学实施与运用中的若干问题
一个新事物的确立,一种新形态的构建,都有一个从发展,成长到成熟的过程。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的形态,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也碰到一些这这那那的问题,有待我们注意并加以改进的。其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2.1对话教学不注意情境的设置
对话教学要收到好的效果,课前的情境
设置必不可少。高中语文教学,文本情境是作者的体验。相对于读者,须调动以往与文本情境相类似的体验,才能进行有效阅读。学生,即使是高中学生,生活体验也不足,这就要靠体验相对丰富的教师作“情境迁移”的引导。巧妙地设置情境是学习文本的前提。现实教学中,有的教师对这一问题认识不足,课前准备不足,课中热热闹闹,课后稀里糊涂。看起来是一堂对话课,其实徒有虚名。在设置情境上,一般掇取某个片段,或选取某个切入点,采用直观的影像图片,亦可用文字解说,或读、或诵、或歌、或叹,调动一切可调动的感官直觉,唤起学生沉睡的,朦胧的,零碎的生活记忆。可以说,一个巧妙的情境设置,在课堂上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2.2对话教学忽视提问的有效性
对话教学中,设置提问是一个环节。巧妙预设问题,有利于推进学生思维从具象走向抽象,从简单进入复杂,由浅显入及深奥。但现实中,有些对话教学确不尽人意,笔者也有相当多
的失败纪录。现在反思后略加整理,有以下几条:
(1)所提问题没有连贯性,缺乏内在联系;
(2)所提问题深浅失当,学生无所是从,造成思维混乱;
(3)所提问题不具实际意义,典型的“无效提问”。随之认识的到位,经验的积累,逐渐走出误区,步入正轨。现在总结起来,预设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预设问题由易到难,逐渐推进,且思路要符合文本逻辑;
(2)预设问题要顾及不同程度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做到看人发问,心有定数;
(3)预设题目,宁少而精,勿多或杂。只要教师做到熟悉文本,专研文本,熟透自己的学生,就不难预设符合实际且有效的课堂提问。
2.3对话教学中不注意整体连贯性
现实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形,某种新事物刚刚出现或兴起,总是要么不考虑现有条件是否成熟,盲目跟风;要么全盘否定现有,全盘接受新鲜。以至造成不必要的混乱,使之失去整体连贯性。在教学中,也有这种现象发生。对话教学刚刚兴起,有的地方凭着一股热情,不分青红皂白立马照搬,结果造成“水土不服”。有些课堂教学方法有一定的适应性,例如:专题讲座法,特别是高中语文课堂上的讲读法等,还适应目前尚不发达、开放,学生知识面相对狭窄的农村教学。但这些地方新方法一来,原来行之有效的就靠边站,而新的东西一时又难以吸收消化,造成教师教学被动,学生学习无所适从,教学质量下降。我以为:对话教学以整体机制引进为宜。初期,师生有个了解熟悉的过程。宜应新旧教法互用,互补长短。适应成熟后,逐步推广。但即使这样,其他教法也不可完全放弃,可作为辅助方法相机使用,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的实际操作,也有利于教学的整体连贯。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