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有效教学范文

时间:2022-05-06 02:15:30

序论:在您撰写有效教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有效教学

第1篇

在教学常规检查中,时有下列现象:1.教师座谈会上,部分教师自述:没有使用自己写的教案,教案是供检查用的。他们感到自己的教案操作性不强。2.有的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经常是所查的课与所查的教案分离,他们认为教师的课可以反映教师的教案编制水平。3.教研员反映说:“一些年轻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只是抄写课文的教学内容,是教材内容的简单搬家。”4.随机听课检查发现,有的教师整个教学过程采用网上下载的教案或抽取他人设计的教学过程片段进行课堂即时整合教学,课后以记录反思弥补没有编写完整的教案的缺失,将课后的反思行为与课前的教学设计混为一谈。

上述的现象反映出目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在思想上有梳理教学过程,但对教学设计的原理、系统要素和表现方法理解不深且编制教案能力不强;二是忽略了有效教学设计在有效教学中的作用。有效教学设计必须要考虑如何适当把握教学内容的分寸;如何把教学内容设计成问题且给学生独立、完整地思考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如何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机智如何使教学实施适合学生的能力发展(换一句话说,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决定着不同的教学过程)等等课堂教学过程要素。三是多年以来省内没有规范教学设计方案的一般格式。多数农村学校对教师备课的常规管理一般停留在县区教育局下发的常规管理文件层面,大多数学校尚未根据省市县(区)教学常规要求,研制出可供学科教师操作的教学设计方案格式,教学管理欠规范。四是了解所教的内容但对如何教这些内容未精心设计。一些教龄比较长的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在某种程度上比年轻教师熟练,对教学内容的梳理比较系统流畅,课“讲”得好,但对学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欠考虑,教学过程中捕捉问题、确定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到位;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方法、教学手段及多媒体工具的选择,也是课堂教学实施的重要要素;学习评价与教学方法究竟如何统一,施教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估并提供反馈,选择哪些主要教学目标学习评估,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设计。

二、用教学设计格式规范教学设计行为。

上述这些问题已引起普遍关注,如何提升教师教学设计的技术水平,有效参考、利用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文本、图片、音视频、动画、多媒体等),使之内化为教师自己的行为;如何在教学设计特别是在难点环节――教学过程设计中,帮助教师真正考虑应用教学策略,把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学得怎么样”可操作地直观地显示出来;如何使教学常规检查发挥规范和指导作用?这些都是当下日常教学管理工作难点,为此我们将教学设计格式化成下表形式,形成一般性的规范要求。

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格式

三、用教学设计格式编制教学设计方案

案例:中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片段教学(20分钟)

(一)教学过程设计:

一份规范的地理教学设计方案应由上述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等10多个要素构成,教案的书写没有固定的格式,以上格式可以作为一般要求。教学过程设计的难点是编制教学设计方案,上面的案例可供教师使用教学过程设计格式时参考。

另外,在编写教学手段和教具这部分内容时,要体现媒体、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如“播放视频创设情景”“呈现过程,形成表象”等等;在编制教学处理方法时,要体现教师教学活动行为的关键词(如:回忆提问、评价提问等等)和媒体的使用方式(如:讲解――播放――概括、播放――提问――讲解等等),这样,教学过程设计才具有可操作性。

教师使用该教学设计方案格式后,他们感到:一是系统地把握了教学设计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二是教学过程设计格式可以促使教师用概括、精炼的语言描述教学内容并提出教学处理方法、教学问题等,用行为动词表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直观地显示教与学的关系和比重,改变了只关注教师讲的行为,进而从教学设计的源头落实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三是引用了教学流程图设计。教学流程图,是浓缩了的教学过程,简明扼要有层次地表达了教学活动过程各个环节实施的程序,一目了然地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各要素结构、教学实施顺序用关系图表呈现出来,实现了教学内容流程与教学组织流程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教学活动形成优化运行的机制,发挥了教学设计方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作用和行动纲领作用,方便教师自行编制和使用。四是教学过程设计发扬了黑板及板书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新背景下的作用。精心设计板书仍然是地理教师必须掌握的课堂教学技能,板书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浓缩,也可以作为教师调控教学进程的手段,成为联系师生双边互动的纽带。

第2篇

一、用心

常言道:用心做事就能把事做好。是的,对于教师来说,用心是不可或缺的,只有以用心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达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名师魏书生、李吉林都为教育、为学生用尽了全部心思,所以他们能用最少的时间在身兼多职的情况下取得令人惊叹的效果。具体来说,教学一系列环节,诸如对学生的了解,教师自身的准备,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构建,课堂的管理,作业的设计、批改,课堂的评价,课后的反思都需用心。

二、理清

纵观身边教学质量较好的老师,无非有两个原因:(1)“理”,老师课堂上理得清;(2)“盯”,老师课下盯得紧。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的追求。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要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这就要求我们理清几个关系。第一,新知和学生原有知识之间的关系。比如在教授矩形的性质时,这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之后的学习,这时的教学就从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寻找矩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展开教学,学生易于接受新知。第二,重难点之间的关系。课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要放在重点之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的活动都应围绕重难点展开。比如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教学,大部分的时间用来探索结论、完成证明及应用,学生通过将三角形纸片剪拼成平行四边形的活动来展开,通过操作活动发现定理辅助线添法的灵感。第三,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习惯于讲授,课堂中滔滔不绝,课后却总抱怨,这个题都讲了十遍,学生还不会。这可能是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地位。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报道:学生对所教内容记住的平均率为: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5%。事实上我们数学课中如果一节课讲到最后,让学生去练习,则学生大都不会。

三、盯紧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深知一堂课想上得精彩,若课上课下不去盯一部分学生教学效果也会不佳。上新课的过程中我们要盯学生的习惯,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比如在学乘法的平方差公式时,我们要盯一盯学生对公式的结构是否掌握,可以给学生出两道计算题:(1)(b+2a)(2a-b);(2)(-x+2y)(-x-2y)。盯学生的计算过程,看是否把握了公式的结构,是否养成了套公式的习惯。习题课中我们要去盯学生的解题,一般解数学题按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审题,要盯学生认真读题,仔细推敲其中的字、词、句,圈出隐含条件及出错的地方。第二步:建立数学模型,盯学生学会寻找关键词,找到切入点。第三步:求解求证,盯学生规范、严谨、条理清晰地表述题意。第四步:反问自己正确吗?盯学生的解题经验。复习课中,盯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情况和思想方法的掌握,复习课中盯住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并注重盯学生对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转换思想、整体处理思想、特殊值法等的领悟。

四、反思

第3篇

[关键词]有效性 优质教学 培养人才

有效教学一是速度指标,二是学生学习结果的考量,三是学生学习的体验,正如穿越玉米地,首先要比速度,其次是谁掰的玉米多,再就是安全,这是企业竞争模型。类似地,在教学上,就要考量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速度就是学习效率。第二个指标就是学生通过教学所发生的变化、进步和成绩。主要表现为从不知到知,从知之少到知之多,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等等。这是一个核心指标,其三是学习体验,即学生在学习中是什么样的状态,是生气勃勃,喜气洋洋,其乐融融呢,还是愁眉苦脸,冷漠呆滞进行学习呢?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学习中,学生可能觉得学习过程没那么有趣,但学完之后觉得蛮有价值。前者教育上称过程兴趣,后者称结果兴趣。伴随学习的进程,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否越来越浓,这个体验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学习速度,学习时间控制对教师来说是最重要的,因树立“学习时间有限”的意思,这意味着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不能单靠延长时间来进行。学习时间分课程学习和课后学习两块,各科所花时间就是学校学习时间,但这并不是学生全部学习时间,应留有学生个人根据自己兴趣、爱好、专长,在课外、校外自由学习的时间,还需留有玩耍、休闲、游戏、劳作、审美、交友等有关精神生活的时间,这是人性本源的一部分。老师讲课和布置作业都应该切记这一点,并非知识讲的越多越好,习题和考试越多、越深越好,不能让学生学习时间无限膨胀,各科之间更不能相互挤压时间让学生喘不过气,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或影响学生身体健康,更有甚者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这是一种非常不值得的事,比如物理学分既然分了三、四、五、六、七五种形式,讲学分三的课就不能按过去模式套。半期有学生对物理提意见了,说一学期讲完两本书学生目不暇接,有的学生干脆说老师不知在讲啥,厌学情绪显然浓重,这不是学生问题,而是教师问题。反过来,教师如果在规定的课时内没有完成规定任务或不能实现高校教学中“高速度、高难度教学”的原则,那么这样的课程也是失败的。

再谈谈学习结果。传统角度看是学习成绩,但我们知道成绩中有两个含金量最重要,一是智慧含金量,学习成绩是靠时间记忆、死记硬背、机械操练、复制得到的了,还是靠自己思考、用创造性思维获得的呢?它有精神劳动的低层次和高层次之分。其二是学业成绩,它本身内容的智慧价值,简单说是试题中智慧性题目还是知识性题目。是靠知识技能解答的还是创造性思考后才能解决的问题。记得有一位教授讲思想品德,考试按期举行,他让另一入装成重病躺在学生必须经过的路边,有许多同学见后因马上要考试而离开了病人,仅有一个人留下来照顾病人,因去医院迟到了考试,最后老师将满分给了这个学生。这其实是这个思想品德课设置的一个试题,而班上的许多学生就考试不过。又比如学生毕业时,一个学生应聘一家国际会社,面试的桌上有两个杯子一壶茶,老板让应试者给他倒一杯水,倒完后老板说:你不能通过。学生不得其解,认为自己是高材生,怎么没有面试就被淘汰了呢?一定要老板讲一讲,老板说你把壶嘴对着我,壶把叉着腰,像一个悍妇在骂人,你这样随意放茶壶是对客人不尊重,你们老师没给你讲礼仪吗?因而你不合格,再举一个例子是美国福特公司创始人福特先生,他年轻时参加汽车公司应聘,他忐忑不安的看着应试者比他学历高,身材比他高,看着他们一个个垂头丧气的走出应聘办公室后时,他的顾虑更重了。到他面试时他进屋随手拾起地上的一个纸团扔进纸篓,被聘任入独具慧眼看中,认为他能看见小事就一定能成大事,他被破格录取了。这就是后来福特公司的总裁福特先生。这些例子告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坚定不移的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最核心的精神是什么?是创新精神、是实践能力。我们的留学生在国外,老师讲的东西掌握最好,可是国外大学成绩不仅仅要求这个部分,重要的是个性化的东西,把老师讲的课程背得滚瓜烂熟,最多只能及格,学生必须要有个性化的东西,他们的含金量比我们的要高得多。另外是成本意识。你获这个学业成绩所花的时间,比如你获90分,可花时过多。

第三个指标是学习体验。学习体验中只有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够养成学习的习惯。才能够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要把学习变成一种习惯、一种生活、一种品质,这是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责任。如果教学令人非常烦躁、非常苦恼就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品质和习惯,只有体验和感受到学习趣味和快乐,才能自然养成这种习惯,感到不读书就会难受,所以我们强调学习体验的重要性。

以上三个指标缺一不可,我们不能不顾学习速度,不考虑学习收益,那种只考虑学生开心也是不对的,这是“快乐学习、安乐死”,是对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讲究效率的世界不负责任的态度。所以这三个指标必须综合考量,这是讲有效的学,下面讲有效的教。

教是促进学的,教学有效性和教学质量落脚点在学上,教促进学,一是直接促进,通过老师讲课是学生更多、更快、更深、更容易,这比学生自学快、深、收获大;二是间接促进。是指老师不是教现成的知识,而是通过老师的教学生慢慢悟出了学习的道理,掌握了方法,提高了思维能力,这样他就会慢慢摆脱对老师的依赖,进行自主学习,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直接的促进称为短效,间接的促进叫长效,它是后劲的。我们的学生跟西方比通常是“在起点,输在终点”,讲的是这个意思。因为国外孩子从小强调的是自主自立,学习进程会慢一些,上了大学以后他们的学习速度就很快了,而我们是教师和家长全包,这是危害的起点。中学生的奥数为什么受专家的批评和质疑,是因为奖牌的获得来自于大量、长时间训练和灌输,从逻辑上讲,奥数奖牌能拿回这么多的国家,诺贝尔奖应不成问题,为什么事实不是这样,是教育的发展缺乏后劲。

教改的观点就是要三维目标统一: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整合才能使教学发展,我们讲课不仅关注知识技能还要注重情感价值,注重三维目标和谐发展,注重接点即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注重教学吸引力和教学相长,这就是有效教学。那么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又表现在哪里呢?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4篇

关键词:有效学习;有效教学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学习已成为一种时尚,终生学习已成为人们的新理念。它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习,而是一种工作、一种责任。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怎样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显得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一、学习的含义

学习是学生利用教材、设备,通过适当的方法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是进行信息加工,完成记忆的过程。记忆有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种,实现记忆的加工方式有选择、组织、整合。

美国心理学教授理查德巳梅耶(RichardE.May-er)将学习分成三种类型,即反应增强、知识获得和知识建构,知识建构(knowledge construction)型学习就是学习者通过领悟经验主动完善自己,学习发生于人选择相关的信息,将它组织成一致的结构,以及通过已有的知识来解释新知识。

学习的状态有无效学习、机械学习和建构学习三类,学习的驱动力是怀疑和满足好奇心,在不断的怀疑、批判、猜想、验证过程中逐渐释放好奇心。

二、有效学习

所谓有效学习是学会学习、发现学习,是知识建构。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是和教学同步进行的,学生的学习是自己建构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完全是自主的活动,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学习,有确立的学习目标,监测自己在达到目标过程中的进步。是信息的采集者、认知方法的练习者、知识的建设者、自己学习过程的管理者。

有效学习实质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已有的观念之间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它从单纯的吸收知识转变为掌握方法,它不强调学习的结果,更突出学习者学习的过程,感兴趣的不是学到了什么,而是怎样学习,这种学习是探索性、研究性、理解性的学习过程。有效学习不仅是一种高效的学习,而且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那么,如何使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完善其认知结构呢?

(一)有效学习的策略

学校教师传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推导,而知识的获取更多地要靠学习者自己,学会培养自己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即所谓“学会学习”。

“学会知识”是指在教师或师傅的指导下掌握了某些知识和熟练提高技能的结果,即“学会”;而“学会学习”则是用从教师或师傅那里学来的各种方法,自己去获取知识,提高操作技能的过程,即“会学”。前者是被动的接受,而后者则是主动参与学习的。

学校教学实践的基本学习环节可分为预习――听课――复习――预习,构成一个循环系统。学生只有遵循学习规律,掌握了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运用对立统一的规律分析问题,运用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去探求未知领域,更好地发展智力,掌握技能。

1.预习

所谓预习,就是指在上课前,学生独立地阅读教材,做到初步理解新内容,并找出教材的难点和自己不懂的地方,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从课本上初步获取信息进一步发现问题,以便为听课做好准备的学习活动。

通过第一次质疑,查阅资料,反复推敲,探索规律的形成,利用与新内容有关的旧知识,找出自己认为的重点和不懂的问题;通过列框架归纳知识点,整理要点和问题,为课堂研讨做准备。

2.听课

预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听课,而听课则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课堂上专心是关键,在听课时要掌握节奏,力求跟上老师的思路,抓住重点,专注难点,积极思考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目前学生的很多知识,一般都是通过听教师的讲解分析所获得,学生要掌握好听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听课能力,教师更要做具体的指导工作,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一要专心听讲,将课前自主预习与课堂教学进程相结合,特别关注教师对自己在预习中存在问题的讲解,从听课中求解释疑;二要紧跟教师讲课的思路,对教师在讲课中提出的问题应积极思考分析,以便更好地掌握内容,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三要带着问题听课,同时要大胆暴露自己心中的疑虑和困惑,实现第二次质疑,努力寻求问题的第二种、更多种解决方案,讨论变换条件后,规律是否适用,结论有何改变,使课堂成为师生交流、教学相长的场所。

听课中作必要的课堂记录,要善于将教师讲课的重点内容或自己认为老师分析的最精彩的内容记下来,关注教师分析问题的切入点,了解教师解决问题的思路分析方法。这样既有利于整理所学内容,又完善了自己的学习方法。

3.复习

学生通过预习和听教师的讲解,对所学内容已基本掌握,但为了加深记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还需要进行认真及时的复习。复习是听课的补充,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复习可以进一步消化所学内容,它既是对知识记忆的训练,又进一步深人重点、难点,记忆所学的知识。复习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要教会学生在复习时善于归纳、总结,把零碎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方便运用和记忆。在梳理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还要第三次质疑,要对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两者的异同,从共性找出固有的联系,由异性发现变化的规律。通过疑惑、解惑、再质疑、猜想、验证,尝试运用发现的规律,由现有知识进入未知领域。

经过认真的复习,自己的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而知识是无止境的,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熟练提高,总要有一个循环往复,不断积累的过程,因而复习不是终结,还需要进入下一轮的预习,这次预习仍和前面的预习一样,仍然是对新内容的理解,是寻找新难点的过程,是接受新知识的开始,这样“预习――听课――复习――预习”,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进入新的循环。

(二)优化有效学习的技巧

1.做有意义的连结:

发现自己的学习兴趣,清楚说明对学习结果的期待,课前设法能够接触所学、所需的所有信息。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内容形成连结,让学习具有意义。

2.表现正确蛇行为

利用适当的练习机会,培养学习能力,并检验是否达到特定的标准。在练习前将思考的步骤牢记,回忆并说出每一个步骤的学习内容;在进行练习的时候,可以记忆所学的内容,显现学习的进度与困惑。

3.增加体验与实践的机会

所学的技巧或概念,适当的运用到真实的世界中验证,并进行学习迁移。

4.协作学习与分享学习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它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它组或全班同学共享。

三、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就是教师能够进行有效讲授、有效提问并倾听、有效激励的教学活动。教师是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学习的向导,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给出相关实例,提供信息资源,运用认知工具、合作工具、社会情景工具,通过交互学习和群体学习,使学生主动探究,获得完善的认知结构。学生通过教师的授课,有收获,有成就感,最终对该课程感兴趣。

(一)有效讲授

一种富有挑战性的讲授,具有明确的目的,使讲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保持一定的节奏,提供鼓励性的即时反馈,注重学生的体验。

1.课前摘要学习要点

感知学生,了解学生的预备知识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教法,编选与组织教材精要的内容,决定呈现教材的先后顺序,让学生有系统的处理信息;提示应用,处理教科书与真实世界的应用关系,总结教材内容,摘要学习要点,示范并指导学生整理学习要点,提供导学材料。

2.课堂利用旧识学习新知

观察学生的反应,聆听学生的问题,评估学生的接受能力。采取适当的学习策略,多种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新的观念,为学生制造容易学习的经验。

(二)有效提问并倾听

有效教学必须在课堂上解决学生的各种学习问题,要重视培养学生质疑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重任就由讲授、提问转向倾听。教师为分解难点提出有效问题,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并适当提供提示。不仅要倾听学生对自己的回答,更要倾听学生对自己的提问。

1.创设愉悦的情境

营造适于学生知识建构的氛围和空间,创设一个平等温暖、充满善意、毫无威胁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将学习的快乐与科目连结。

2.师生互动沟通

必须努力提高学生提问的能力,逐渐使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会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善于发现问题是学生学习能力强的标志。即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确定哪些问题是靠自己的力量暂时解决不了,哪些问题是在同学的互相帮助下还解决不了,又恰恰是学习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教师应讲解学生最需要听、最有效的知识,解决最难的问题。

(三)有效激励

1.满足好奇心

让学生思考一些怪的想法,呈现新的观点,对学生的表现、问题与态度给予响应。对于学生的猜测和疑问,要抓住亮点,积极充分地肯定;对错误的质疑,决不嘲讽打击,而是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学生的学习结果,适时适度地赞美与鼓励,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逐步养成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运用变式学习

学习重在运用,变式学习促进概念的形成,又吸引学生注意力,应该让学生从不同视角、不同的需要去分析问题。学生理解了概念,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不同情境,从而完成认知策略的迁移。在课堂教学中,连续呈现一系列有组织的信息,获得信息反馈,促使学生从新建的认知结构中提取信息,以便连续地比较概念的有关特征、无关特征,在改变了条件的问题中发现共同的规律。具体可通过以下途径训练: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的方法完成;同一个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理解和表达;适当安排一些具有不确定答案的练习等。这个过程梳理了知识体系,简化了教学内容,既便于学生记忆编码,又可使教学气氛轻松愉快。

激励是指激发有机体努力追求某一既定目标的行为,使有机体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在内驱力的驱动下,去努力达到目标的整个过程。青少年普遍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表现欲,他们对尊重的需要,高于对物质的需要,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高于对分数的追求。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才会有真正的、内在的、高层次的愉悦,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

四、结束语

第5篇

关键词:有效;教学;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101-02

一、引言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自20世纪上半叶西方关于教学属于艺术还是科学之论的产物,是基于现代机械化大工业生产追求高效为目的的科学管理思想在教育范畴内的映射。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环境迫切要求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涉及有效教学的书籍版本层出不穷,在此本文就Kenneth D.Moore与崔允主编的两本不同国度的有效教学版本作一潜在分析,对今后教师科学合理地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及达成三维目标意义非凡。

二、Kenneth D.Moore与崔允的版本对比分析

(一)从编写的结构体系上比较,Kenneth D.Moore版本围绕“学”字展开,从学前、学中、学后三阶段分述以促进“教”;崔允的版本则紧扣“教”字,以3W为主线贯穿全文。

Kenneth D.Moore版本总体分为五个部分,以“学前准备设计―学中组织实施―学后反思评价”为脉络梳理全文。学前的准备设计阶段针对教学环境、教学目标及内容、教学对象作出深入分析。教学准备一块包含有效教学的概念解析、有效所体现的组织性、学校和教室的时间安排、期待与标准;教学目标及内容则细分为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及模块目标;教学对象主要注重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行为表现的差异性。学中组织实施阶段用大篇幅论述采取直接、间接与综合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学后反思评价阶段以测量和评价学习的异同入手,揭示测量的种类、问题及评价的性质、建构组织与测评体系。

崔允的版本采取有效教学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有效教学、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教学这三个主题部分进行叙述。在如何做到有效教学层面,对教师怎么教、怎么教得给出了建设性意见,同时,还引入了大量的教学实践案例、并配以一些教师的教学反思和教学随想,读起来让人觉得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简单易懂、有一定的操作性。整本书的指导思想就像书中前言部分―致学习者和致教师教育者提到的课程规划、课时安排等让学生的“学”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如同用专家的视角去思索。也使教师的“教”体现出设计、实施、效果的有效一体化。透过整本书的脉络,会给人一些言外的思考空间。譬如:如何将教学问题进行还原与扩展?此外,对于学习者来说,如何统筹教育教学的大观念来实现有效筛选与连接在当下十分重要。此书围绕的有效教学问题的理念大致概括为:一方面,强调学习者的身心发展。引导教师要跳出灌输的思维,形成对象意识。教师必须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学思想。另一方面,积极关注教学的效益。指导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不能单纯地将效益等同于“教师花最少的时间教授最多的内容”。重视综合把握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果与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书中还说到要讲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全面反映学习者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教学表现。教的同时还要进行反思,关注“教”的量化与质化的统一。

相比之下,两种版本以不同的视角审视教学的有效性,前者以“学”促“教”;后者以“教”促“学”。对于学习者而言,前者侧重点鲜明。相反,对教师而言,后者比较容易把握主脉络,解决“两张皮”的教学困境。

(二)从教材内容方面透视,Kenneth D.Moore版本更为重视阐述系统理论,强调学生对隐性知识的体验,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文化意识,夯实其人文素养;崔允的版本则更偏重实践教学经验,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阐述,显性知识的获取尤为明显。

Kenneth D.Moore版本从某种程度上说属于知识学习型教材,较为强调系统教学知识的学习。在谈到“什么是教学”时,直接运用教学属于艺术还是科学之争展开概念解读,用理论来引入话题。当然,书中比较完善地提供相关理论连接、显著的关键词句的标注以及每部分相关问题的扩展性思维训练题,将教学的起源、发展讲述得较为全面,逻辑性强。诸如:“Teaching as an Art and a Science.”、“Teaching is both an art and a science.” [1] 通过对教学的不同认识和理解,鲜明地将两种不同的观点标注于书本左边,简明扼要地揭示教学的实质。此书过于书面理论式的描述对学习者自身的理论功底要求比较高,字里行间的隐性素材需要不断摸索才能比较好地了解清楚。

崔允的版本则更为关注现实生活,是一本生活化体裁的教材。正如书中所提到的“相信好教师是自己悟出来的而不是教或评出来的,关键是要给教师正确悟的机会。” [2] 引导教师从实际教学经验中取材、领悟“教”的真谛。同样,在第一章中谈到“什么是教学”的问题时,并没有直接用理论去阐述,而是从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案例中探析,例如:“从一场教师间的对话说起” [3],呈现案例原型。在第八章关于课堂教学评价中,给出了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四部分内容的观察维度。从几个视角分析教师教学这个维度,所提供的每个视角中的各个问题都是从其研究团队与学校紧密合作,深入实践,借助各个案例总结出每个视角的突破点,对指导教师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实证基石。

综上所述,前者相对教师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部潜在的人文素材有着巨大发展空间;后者更切合现代新课改提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人文情怀。

三、Kenneth D.Moore与崔允的版本的反思与重构

总结以上两个版本关于有效教学的论述并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以及教育领域的改革,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四点进行反思与重构:首先,学习方式的变革―有效教学的突破口。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特别注重小组活动和社交式的活动,他们认为这样的社会性的活动要比一个人孤立的活动更加有益。[4] 当今新课改倡导的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易于为学习者提供自由探索或与他人协作交流的空间,使其合作的意识、自主创新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时间、空间更自由了,交流实践的机会也随之增加。民主合作的氛围也让学习者感受到人人平等参与,激发其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次,教与学的互动―有效教学的起始点。课堂有效互动是关键。为此,教师课前应进行多项预设、课上进行多维度多样化地互动、课下总结与反思整个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效果。教与学互动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习者与教学人员的相互理解与关怀,人文情怀的价值目标的实现也易受阻。此外,教学内涵的创生―有效教学的生长点。课堂教学应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自由操控为主,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勃勃生机。最后,评价机制的创新―有效教学的效益点。教学得以衡量的标志便是教学评价。评价机制应注重量化与质化的统一、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评价的多层次性、多样化能潜在挖掘被评价者的内部的智慧与潜力,实现全面和谐地评价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Kenneth D.Moore英文版本的有效教学一书对建构和培养学生基本系统地文化素养起到扎实的铺垫作用。但在经济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崔允的版本的有效教学比Kenneth D.Moore英文版本的有效教学更能及时调整和适应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时代感强、信息含量多、实践操作多。具体而言,应针对教材使用者各自不同的特点,在扎实理论基石的同时,紧密结合实证研究的内容,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为此,本文对两本教材的对比研究旨在剖析、比较和评价教材,促使教学人员与学习者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合理地使用教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Kenneth D.Moore. Effective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M].USA:Sage Publications,Inc.,2005.

第6篇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不在于你教了多少,而再于这节课学生掌握了多少,那种“满堂灌”不管学生是不是有兴趣,不管学生能否跟着老师节奏的教学已与现代教育格格不入,而以学生能够掌握多少才是评价教学有效的唯一标尺。其核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收获,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方面有进步和发展,学生提高了自己学习的能力,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效教学注重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全面性,要求老师在一节课中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学生高效取得提高与进步,所以实施有效教学两个核心的因素就是教师和学生,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有效教学。

二、有效教学的实施

1.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

改变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以老师为中心、老师主导整个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而改为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展示舞台,真正把课堂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把学生的读、写、想还给学生,把思考与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尊重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看法,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鼓励学生多层面、多角度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老师仅仅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参与者,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用自己的视角、自己的观点来感悟老师教授的教学任务, 充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给他们提供充分的自主、自学、自悟的机会。

2.教学准备工作充分

实现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学实施前应该仔细吃透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了解学习对象。教师备课时,不能仅限于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还应该阅读与讲授知识相关的资料,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照搬书本、大谈理论、缺少实习操作、方法单一,就会打击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内容是能否开展有效教学的基础。利用先进的网络让学生提前接触教学中的讨论话题,制作微课、搜集网络资源放在校园网,让学生自主学习,提前攻克教学难关,在课堂教学之前就能让学生参与学习并形成互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中职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案例。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老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分组工作、角色扮演等方法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环境,教学活动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实施前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思考本次教学知识点是不是太多,难度是不是偏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不能跟的上,如果学生跟不上,这节课即便设计得再精彩也必须放弃,并以现有学生的水平重新量身订做,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3.教学实施管理

要使教学有效,首先要让学生的学习有效,要使学习有效,一定要让学生高度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中把讲授学习与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与目标学习,个体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竞赛、操作等形式使学生完全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让这种主动的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课堂上学生的实习操作是主线,实习操作组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师生互动、小组对抗、生生互动等。学习内容的导入、实习操作的竞争、不同观点争议的评价等都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途径。以实习操作去强化课堂的互动,并通过这种实习操作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课堂节奏随着学生掌握多少而变化,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对本课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仅起主持人的作用,教师只对教学中出现的进度、难度、激情度的把握与控制,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不仅有助于教学的实施,而且可以更加有效的开展教学和调控学生学习注意力。

4.营造和谐教学气氛

第7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174-02

长期以来,一直以为凭良心、凭感觉、凭经验、凭苦干去搞教学,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就是尽到了做教师的责任。在新课改中,才发现自己的这一思想是错误的。但在当前新一轮教学改革中,一些教师只重形似不重神似,常常搞一些“伪创新”。比如,为追求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用“满堂问”来代替以前的“满堂灌”,为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用“牧牛式”教学取代“填鸭式”教学。这种作秀式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把学生当成了演戏的道具和观众,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作为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受益终身的自学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健全的人格等。也就是要做到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有效教学应从课堂45分钟中要质量,那么如何进行课堂有效教学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认真备课

备好一堂课首先要认真研读吃透教材,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材不再是那么圣神不可侵犯了,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重组、延伸拓展、补充,灵活使用教材,现行教材使用的是模块教学法,知识覆盖面广,需要教师去挖掘、去领悟,并创造性的使用,应多方面预设。其次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学生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在课堂中将会提出怎样的问题。对文中的人物他们的态度如何等,都要做到充分的预设只有这样,对学生课堂上提出的突如其来的问题老师才能应对自如。

二、组织课堂教学

(一)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老师要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一个游戏或一句笑话,以及真诚的赞赏,使师生之间心心相融,互相尊重。从而形成良好的、和谐的、民主的关系,老师要成为学生学会寻求知识、接受知识、运用知识的“引路人”和“组织者”,成为深刻理解学生观点、想法和情感特征的“知音”。这样,学生就能以最大的热情、饱满的精神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学生就能畅所欲言,课堂才会动起来。

(二)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老师敢于创新,尝试新的教法,解放课堂、解放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自发地参与、投入到学习之中,教师要把更多的主导权给学生,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作为教师,更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一切方法与手段,发展学生的思维,调控学生的情绪,让学生的聪明才智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

(三)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有效课堂应该是自然的、生成的和常态下的课,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又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还是师生相互的构成,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的过程,其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是丰实、平实、真实的课。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四)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会的不教,教了也不会的不教。只有难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充分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我们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使他们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要在课堂有效的时间与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的组织尤其重要。

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起源于新颖的问题、情境或材料,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首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一些相对复杂而灵活的挑战性问题来学习。其次,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临时以自愿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体探究等。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几种方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充分。此外,还要用宽容的心态与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探究的过程与结果。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利用评价来有效地组织探究学习。最后,教师要热情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教师的参与是对学生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三、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