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8 21:51:24
序论:在您撰写高校教学质量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字高校教材人才培养定位务实精神回访机制
1高校教材使用现状分析
1.1现状透视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所教授的知识是学习各个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不仅内容相对较少,而且是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的理论和知识。因此,国家教委可以组织全国的专家和学者统一编写,教材使用中的问题也就相对少些。但是对于高等教育,一方面其涉及的学科和专业种类繁多、另一方面许多学科还在发展和研究当中,同时还有许多新学科和知识在不断产生,所以像中小学教育那样统一编写、使用教材是不太现实的。
目前,高校中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由权威机构或权威学者编写的教材,另一种则是由任课教师自行编写的教材。
权威教材数量相对较少,其中也有差别。通常由国外引进的教材在教师和学生中是比较受欢迎的,一方面在许多领域国外的研究水平是领先于国内的,比如管理学、经济学等;另一方面,在引进的时候也是选择了国际上相对权威和知名度较大的教材。而国内的权威教材则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除了研究水平的缘故之外,国内的学术环境还经常要受到与学术研究无关的因素影响,这也使得权威教材的认定事实上常常不是将学术水平作为最重要的依据。
高校中大量使用的是任课教师自行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则是良莠不齐。有许多教师本身就是该专业的研究者,他们将自己多年的实践研究成果写入教材,这样的教材不仅教师用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也觉得与实践联系紧密。但是也有不少教师为了评定职称或其他一些非学术的原因编写教材,编写的过程通常是东拼西凑、四处节录完成。使用这样的教材,教师要不时指出其中的问题甚至是错误,有些教材更让学生根本无法学习。
总体而言,当前让教师和学生满意的教材并不多。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反映在大学里不过是学到了学习的方法、毕业后就把教材卖掉等现象也充分体现了当前高校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1.2根源探索
笔者以为造成当前大量高校教材不受欢迎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清,二是学术界务实精神不够,三是教育界对高校教材的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1)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许多高校都已经开始考虑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但大多数高校都是一个定性的定位,即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但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满足这样需求的人才应该具有怎样的知识结构、应该掌握哪些技能等等一些具体且需要定量回答的问题却少有人提起,而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确定一个高校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即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
由于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清晰,那么将直接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也就没有有效、规范和明确的监督机制。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教材就可以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随意性,自然那些量多质次的教材就有了生存空间。
(2)学术界的务实精神问题。我国学术界务实精神不够的问题应该是老生常谈了,关于学者们的文章著作相互抄袭的报道是屡见不鲜。
并非中国的学术界不提倡不鼓励务实精神,而是无需务实精神同样可以在学术界生存,甚至可以得到认可和推崇。学者们相互抄袭的报道常常只能把学术界外搅得沸沸扬扬,但学术界内多半还是波澜不惊,权威还是权威、教授还是教授。转贴于如此,专心致力于研究的学者就少了许多,而投机取巧沽名钓誉者则是源源不断。质量上乘的研究成果和专著自然也就不多,高校教材量多质次也就在情理之中。
(3)教育界对高校教材的态度问题。近几年来,高校发展很快,特别是在高校扩招后,而随之带来得问题也大大增加。因此教育界主要将注意力集中于资金投入、人才争夺、毕业生就业、教师待遇等较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而对提高教学质量这样一个牵涉面广、且需要长期努力的问题则关注相对较少。教材只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因素也就几乎没人在意,这就导致了高校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基本上是混乱无序的状态。
2对高校教材编写与使用的建议
笔者以为高校教材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应当引起教育界和学术界的重视。提高高校教材的质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2.1建立毕业生回访机制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关键,也是编写和选用教材的根本依据。高校若能建立毕业生回访机制则能够比较好的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
首先,毕业生进入社会后一般还都会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他们最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当前需求甚至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且,毕业生工作后,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指出所学教材中内容与实践脱节和错误的地方。因此,向毕业生了解的市场需求是一般而言最客观和正确的,甚至比许多专家的研究更有价值。
其次,毕业生往往都对母校有深厚的感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都是愿意为母校服务的,向他们进行回访和咨询成本是比较低的。所以,向毕业生了解市场需求也是非常经济有效的途径。
2.2鼓励授课教师编写教材
相对于教材,许多学者更热衷于编写专著和论文。因为,教材多是讲述专业内相对成熟和基础的理论知识,而专著和论文多是阐述专业内比较前沿和先进的研究成果,它们更有利于肯定学者研究的价值。因此需要多多鼓励授课教师编写教材。
鼓励授课教师编写教材其实是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入教材,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取前人的精华。高校教师一般都要承担本专业的科研任务,及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传授给学生可以尽可能的减小教学与专(行)业发展的脱节。教师编写教材的过程中也要参考前人的成果,可以筛选精华、剔除糟粕。再者,教师使用自己编写的教材也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虽然鼓励授课教师编写教材有可能产生更多质次的教材,但从另一个方面看教材越多、教师的选择越多、学生的参考书越多,教材市场的竞争就越激烈,编写出优秀教材的可能性就越大。只要在选用教材的时候相关部门没有过多的限制,比如要求使用教育部推荐的教材,教师和学生最终可以使用在竞争中取胜的优秀教材。
2.3建立健全教材评比机制
建立健全教材评比机制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优秀教材能够脱颖而出。
现在有许多教材评比,但那些获奖的教材也常常是错误百出、水平不高,总让人怀疑评比的标准和评比的过程是否客观公平。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教材评比机制。
1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因素
我国高等教育通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教学规模和教学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已经超过两千万,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但在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其教学质量有下滑的趋势,影响了高校发展的脚步。在如此的背景下,必须明确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因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1 教师
教学是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主要渠道。教学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而教学效果的好坏又取决于讲授质量,学习质量和管理质量。在教学过程过程,虽然老师和学生扮演的角色不一样,但他们都是认识过程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利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借助一定的环境,选择有效的讲授方法,向学生传授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发展学生智能;学生则在教师正确积极的引导下,利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借助一定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认识能力。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
1.2 环境
教学环境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最容易被忽视,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学生知识的掌握,品德的养成,社会行为动机和适应能力的习惯,无不受教学环境的深刻影响。教学环境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物理环境,包括教室、室内光线、温度、空气、声音、颜色、座位编排和班级规模等;二是心理环境,由课堂内部的心理因素构成的,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气氛、课堂人际交往、师生关系、班风等。
1.3 课堂管理
课堂中的管理非常丰富,不仅涉及课堂的所有方面,而且贯穿课堂活动的始终,是影响课堂活动效率和质量的极其重要的因素,是保证课堂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保障。课堂的管理主要包括学生、课堂气氛、课程内容、教学环节的设置等,每一个管理部分都会影响教学的进程和质量。
2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对策
教学质量一直是教育界探讨的话题,它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关系到教学效果能否实现。在教育体制的改革中,各地高校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复制性并不强。出现此种原因在于没有深入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未能从根本上制定解决方法。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2.1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不仅能够客观的反应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还能督促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于改善教学质量,因此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所制定的评价机制,笔者认为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持续性和公平性。所制定的评价机制应站在长远和现实的角度,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和意见,充分站在教师的角度,切实起到评价及督促的作用;二是激励性。教学测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评价中所设立的奖励和惩罚应合理,更多的应突出激励,其评价内容不能单凭学生的成绩,学生对教师的意义也应纳入评价范围。
2.2 增强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的有效性主要包括从教学目标达成性(学习收益)和时间规定性两方面。如果把取得有效收益所消耗的时间称为“有效教学时间”,把教师和学生投入在课堂中的时间总量称为“实际教学时间”,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价值量度,只有这两者融会贯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可以成立如“课堂会诊”听课小组,不定期的组织听课活动,从而全面了解课堂中的真实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可取之处,以便教师扬长避短,督促其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可以在听课前制定好《课堂教学评估量化表》,“会诊”者根据量化表对上课老师进行客观评价,并于当天与上课老师交流,告之去优劣处,以便于及时改正。
2.3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目前,高校附近总是分布有许多不良的社会环境,如网吧、游戏厅等,给学生的成长带来的巨大的伤害,给教学带来了巨大的障碍。而学校的内部环境,包括学风、环境布置等也会影响学生的学校效率。对于学校,是社会文化的传播中心,也是社会文明的传播者。学校应该强烈阻挡社会的不良影响,从内部着手,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控制,增强学生的自知能力和自控能力。同时,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比如设置文化长廊、文化交流角等,让学生时刻感受良好文化气息。此外,课堂环境的营造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比如组织“优秀班级”评选活动,评选内容包括课堂气氛、学习成绩、班级文化等,将学生和老师均纳入评审对象,共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4 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水平
对于教学管理,学校领导对教学的管理只是局限于外部的、宏观的、较为抽象的要求,而教师则通过课堂上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往把管理体现得具体化、现实化。通过课堂管理这种直接交往,学生把个人的心理变化及理解反应信息反馈于教师,使教师能随时调整“教”的活动;另一方面,教师也通过“管理”创造出各种有利条件,保证学生愉快主动地学习,实现教学目标。因此,老师是教学管理的关键。比如目前课堂普遍存在玩手机、睡觉的现象,老师想杜绝这种现象,首先要根据学校的有关制度和规定提出明确而严格的纪律要求,其次老师必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总之,教学质量是高校发展的根基,是老师的职责,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客观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授课方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陆玲珠.如何加强教学管理与研究[J].教书育人,2010(29):56~57.
[2] 梁建卿,徐明,等.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分析及相应对策[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8(4):41~45.
目前,各高校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能否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全球范围内企业界成功运用的经验,将该标准移植到高教领域,建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值得探索。
1、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从企业和顾客的关系出发,为企业提供一个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以具备满足顾客需要能力的保证模式和管理指南。
2、我国高校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现状
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引入高校质量管理中,是一项创举,也是一个新课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时常化程度相对滞后,大量传统学校如何面对现代化进程转变有待时日,教育产业化还处于争论阶段。高等学校的管理基本沿用传统的目标式管理模式。该模式具有简单、高效和最终控制的显著特点,但对于高成本、不可逆性的生产过程的管理日益显现出其不尽合理和难以监控的弊病。因此,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引入学校教育管理,并通过严谨的研究和实验,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质量认证体系标准,再行推广,对我国学校教育管理很有必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已引起我国高教界普遍关注,并得到少数高校的引用(目前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是民办学校和海运类大专院校),如:
(1)浙江大学2000年12月的简讯说:城市学院在为期两个月的“教育质量双月”活动后,提出了“参照ISO9000系列,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的措施。
(2)岛海远洋船员学院校园网于2002年5月24日报道:“学校在全国高等院校中率先建立起ISO9000保证体系,并通过挪威船级社的国际认证”。
3、我国高教界全面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航海院校推行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在我国教育领域全面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还存在以下的问题:
(1)目前,我国教育领域市场化程度相对滞后,传统学校面向现代化进行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教育产业化还处于争论阶段,面向国际发展的格局,教育界应拿出什么样的举措?这些都成为制约教育质量提高的因素。
(2)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针对教育领域的认证标准在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一些实施和正在实施这一标准的教育机构,都基本上沿用企业认证体系和指标,而针对教育管理的质量认证体系的相关研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国内还是空白。对教育领域而言,其对象是人,如何来进行合理、公正、科学的量化评价,目前来看还有很大难度,而且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基本沿用于企业,其体系标准有很多指标就明显不适合于培养人才的教育领域。
4、研究内容
面对国内教育领域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采取这样四个步骤:
第一,联合国内权威教育行政、科研、学校、质量认证机构开展联合攻关,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为参照,通过对企业质量认证体现进行全面的分析、整合并结合学校教育管理体制进行全面的研究。通过研究,制定出一套教育管理质量认证体系标准。
第二,利用教育行政以及科研机构的优势,选择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水平的学校作为实验学校,开展教育质量认证体系标准实验,并不断跟踪反馈,对标准体系进行修订和完善。
第三,通过持续一定时间的实验和总结,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公正并行之有效的、量化的学校教育质量认证体系,并在全国推广。
第四,在教育领域建立教育质量认证最高机构,统一我国学校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工作。
5、在教育界推行ISO9000标准的长远意义
学校作为特殊机构,在教育管理中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的应用范围已经由制造业扩展到政府行政管理机构、金融机构、房地产部门、航空以及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等39个行业,其中教育业排在第37个行业。因此在教育领域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
对我国而言,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教育需求不断增大,我国政府明确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财政投入和多渠道办教育的力度,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向发展,以进一步提高我国人民素质、培养大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事业的人才。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教育体系,普九达标、高职中专还有高等教育都得到长足发展。
二、推广前景分析
1、各高校在推广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高校的质量观和目标观追求与其他作业有较大的差异。衡量一个高校是否是著名的,是否是高质量的,主要看其科研经费的多少;重大课题、基金项目的多少;有多少人获奖以及奖励等级的高低;发表多少篇论文、有多少论文被SCI、EI、ISTO检索;有多少知名教授、培养多少知名人等等,这些质量指标是判断高校质量水平的依据,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目标的相对短期性(一般目标实施期为三年)有较大冲突。
(2)高校的管理者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缺乏全面的了解。高校系统没有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引起足够的重视,无论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还是高校本身很少组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普及教育工作,只对ISO9000这一术语熟悉,但其对内涵不甚了解。
(3)管理机制相对滞后。无论是政府管理体制,还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计划经济的管理色彩要浓于其他行业,所以“无管理者推动”这一动力;高校招生的市场化刚开始,普通教育大众化转移也刚刚开始,大学教育还停留在卖方市场,办学的市场化意识不浓,所以还没到“市场推动”的地步。
(4)学生属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被广泛的用于生产制造业和服务业,制造业的对象是产品,产品不具有思维,是被动的;服务业的对象顾客,顾客是具有主动性;而教学对象是学生,学生既是学校教育的结果,即产品,又是具有思维能力的人,所以,学生具有产品和顾客两重性。而学校既不是单纯的“制造业”,也不是单纯的“服务业”,它也具有“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双重性质。高校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时比其他行业要复杂。
(5)顾客满意度。顾客满意度是质量管理中最新的主题,也是ISO9000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高校如何实施顾客满意度,有下列因素值得思考:高校的顾客有三大群体,一是在校学生,二是学生家长,三是用人单位。这三个群体对学校的要求和期望都不相同,所期望的满意度指标及程度不一样。同时存在下列不确定因素:一是毕业生不像工业产品,一用就知道好坏,毕业的学生是要经过一段时间后内才能展现出其质量水平;二是产品一般不具备流动性,谁买了,谁使用,若换了一家用人单位,不是租界就是作为二手货转买,此时,新的用户单位对产品的期望值自然就会改变,而毕业生可以频繁地更换工作岗位和单位,但对其的期望值不会改变;三是毕业生是人,人际关系会影响调查数据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高校的顾客满意度工程比其他行业要充满更多的复杂性和不准确性。
2、高校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特殊性
(1)要对学校产品进行准确定位。学校有没有产品,学校的产品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还需要搞清楚什么是产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将产品定义为“过程的结果”。学校虽然不是制造业,但它存在着活动和过程,这些活动和过程分别构成了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几大类别,而这每一类别的活动和过程又都是有结果的,显然学校是有产品的。但学校的产品不是学生或人才,因为学生或人才不是上述活动或过程的结果,人才不是学校这一单一组织培养出来的,还有家庭、社会和个人努力等因素。学校活动和过程的结果是学校为学生提供在校学习、生活的各类服务。因此,学校的产品应该确定为教育服务。
(2)结合本学校的特点适时调整、剪裁和转化。学校不同于企业,有它自身的规律和行业特点,我们可以把学校的所有工作分为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等四大类别过程,并制定程序文件对这些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
3、高校中推广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高校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新世纪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加入WTO,许多国外的教育机构将涌入我国的教育市场,这势必加大了教育市场的竞争,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高校的生存和发展。目前,各高校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但从运行情况来看,普遍在客观性、合理性、科学性等方面不尽如人意,在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上也缺乏监督和审核。因此,我国高校与国际市场接轨,以SO9000国际标准为依据,建立先进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2)高校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可行性。我国在产业划分中,把教育服务作为服务产业划入新兴第三产业的范畴,使高等教育的属性有了更明确的定位。从这个定位来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所用的“服务”就包括高等教育服务,所适用的“各种类型组织”就包括从事高等教育服务的高等院校。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介绍2000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和内容有12个特点,“标准”中的这些特点与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结构和内容十分相似,是弥补现行教学质量管理各种缺陷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教学质量评价即对教学行为和结果的判断与评定,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高校教育中,由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学管理更具灵活性,因而教学质量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不仅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同时还能让教师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到自身的教学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改进,让学生能够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知识、增长技能。同时,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也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促使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更加顺利。
一、倡导多元化评价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中,教师的教学成果评价一般是由教育工作管理者进行的。在这种评价主体较为单一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评价过程或结果不合理的现象。因此,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式进行创新,需要倡导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这样才能汇集各方面的意见,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客观。例如,在学校教学工作告一段落后,首先,管理者可以对每位教师的出勤率、授课内容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然后再对教师做出综合性评价;其次,学校也不能忽视学生对于教学质量的意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教师一样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因而会对教学工作有着更加直观、全面的感受。因此,学校也应当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质量评价中来,可以采用问卷调查、随机采访或邀请访谈的方式,既要重视学生的观点,也考虑学生的个体感受,促使教学评价向更加客观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学校也可邀请教育专家、其他学校的教师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让教师吸收更多专业性的意见,同时也给予了教师与同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促进教育工作的整体进步。
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在很多学校的教学评价中,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是两种较为常见的评价方法,但是,大多数学校通常只会采用其中一种方式。定性评价即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简单的描述,以此来反应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这样的方法简单易行,但评价结果可能会不够准确;定量评价即通过数据来精确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情况,但其过程较为复杂,而教学活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其中有的指标可量化而有的指标不可量化,因此,单单采用其中一种方法就容易造成评价结果出现偏差。此时,学校在评价时需要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这样才能使教学评价工作既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又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作出尽量全面的评价。例如,有的教师在某一学期的授课量较少,其主要工作是学术方面的研究,此时就适合采用定性评价的方式对其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倘若有的教师某一学期的授课量较大,那么就可采用定量评价的方式,将其授课的数量以及其他相关情况整理成具体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从多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全面、客观、有效的评价。
三、积极引导教师进行自我评价
高校青年教师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而教学质量评价能够让教师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从而在专业能力、教学工作等多个方面对自身进行优化改进,促使自己不断进步。教学评价作为一种管理手段,要想得到教师的广泛支持与参与,就应当让教师相信教学评价能够促进他们的发展,满足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因此,教学评价工作也应当让教师自己参与其中,鼓励、引导高校教师进行自我评价,一方面有助于促使教学评价机制的完善,另一面也能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进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例如,学校可以在评价前先让教师进行自我评估,再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评价主体的评价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估。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使评价工作更加科学,同时也能让教师有机会将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有助于教师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除此之外,学校在完成教学评价工作之后,应该给予教师更多学习与发展的平台,让其才华和潜能有机会展现、释放,这样才能使教学评价工作发挥最大的效用,教学评价工作才能更有意义。综上所述,教学工作评价涉及到校园管理的多个方面,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在这项工作的改革创新中,需要教育工作者投入更多的热情,积极听取多方意见,以科学的方式、
合理的决策推动教学评价工作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让教师也能够更加科学的教学、工作,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学生的不断发展,为高校未来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多动力。
参考文献:
[1]陈艳格.试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23):185-186.
关键字高校教材人才培养定位务实精神回访机制
1高校教材使用现状分析
1.1现状透视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所教授的知识是学习各个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不仅内容相对较少,而且是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的理论和知识。因此,国家教委可以组织全国的专家和学者统一编写,教材使用中的问题也就相对少些。但是对于高等教育,一方面其涉及的学科和专业种类繁多、另一方面许多学科还在发展和研究当中,同时还有许多新学科和知识在不断产生,所以像中小学教育那样统一编写、使用教材是不太现实的。
目前,高校中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由权威机构或权威学者编写的教材,另一种则是由任课教师自行编写的教材。
权威教材数量相对较少,其中也有差别。通常由国外引进的教材在教师和学生中是比较受欢迎的,一方面在许多领域国外的研究水平是领先于国内的,比如管理学、经济学等;另一方面,在引进的时候也是选择了国际上相对权威和知名度较大的教材。而国内的权威教材则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除了研究水平的缘故之外,国内的学术环境还经常要受到与学术研究无关的因素影响,这也使得权威教材的认定事实上常常不是将学术水平作为最重要的依据。
高校中大量使用的是任课教师自行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则是良莠不齐。有许多教师本身就是该专业的研究者,他们将自己多年的实践研究成果写入教材,这样的教材不仅教师用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也觉得与实践联系紧密。但是也有不少教师为了评定职称或其他一些非学术的原因编写教材,编写的过程通常是东拼西凑、四处节录完成。使用这样的教材,教师要不时指出其中的问题甚至是错误,有些教材更让学生根本无法学习。
总体而言,当前让教师和学生满意的教材并不多。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反映在大学里不过是学到了学习的方法、毕业后就把教材卖掉等现象也充分体现了当前高校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1.2根源探索
笔者以为造成当前大量高校教材不受欢迎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清,二是学术界务实精神不够,三是教育界对高校教材的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1)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许多高校都已经开始考虑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但大多数高校都是一个定性的定位,即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但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满足这样需求的人才应该具有怎样的知识结构、应该掌握哪些技能等等一些具体且需要定量回答的问题却少有人提起,而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确定一个高校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即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
由于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清晰,那么将直接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也就没有有效、规范和明确的监督机制。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教材就可以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随意性,自然那些量多质次的教材就有了生存空间。
(2)学术界的务实精神问题。我国学术界务实精神不够的问题应该是老生常谈了,关于学者们的文章著作相互抄袭的报道是屡见不鲜。
并非中国的学术界不提倡不鼓励务实精神,而是无需务实精神同样可以在学术界生存,甚至可以得到认可和推崇。学者们相互抄袭的报道常常只能把学术界外搅得沸沸扬扬,但学术界内多半还是波澜不惊,权威还是权威、教授还是教授。如此,专心致力于研究的学者就少了许多,而投机取巧沽名钓誉者则是源源不断。质量上乘的研究成果和专著自然也就不多,高校教材量多质次也就在情理之中。
(3)教育界对高校教材的态度问题。近几年来,高校发展很快,特别是在高校扩招后,而随之带来得问题也大大增加。因此教育界主要将注意力集中于资金投入、人才争夺、毕业生就业、教师待遇等较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而对提高教学质量这样一个牵涉面广、且需要长期努力的问题则关注相对较少。教材只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因素也就几乎没人在意,这就导致了高校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基本上是混乱无序的状态。
2对高校教材编写与使用的建议
笔者以为高校教材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应当引起教育界和学术界的重视。提高高校教材的质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2.1建立毕业生回访机制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关键,也是编写和选用教材的根本依据。高校若能建立毕业生回访机制则能够比较好的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
首先,毕业生进入社会后一般还都会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他们最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当前需求甚至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且,毕业生工作后,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指出所学教材中内容与实践脱节和错误的地方。因此,向毕业生了解的市场需求是一般而言最客观和正确的,甚至比许多专家的研究更有价值。
其次,毕业生往往都对母校有深厚的感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都是愿意为母校服务的,向他们进行回访和咨询成本是比较低的。所以,向毕业生了解市场需求也是非常经济有效的途径。
2.2鼓励授课教师编写教材
相对于教材,许多学者更热衷于编写专著和论文。因为,教材多是讲述专业内相对成熟和基础的理论知识,而专著和论文多是阐述专业内比较前沿和先进的研究成果,它们更有利于肯定学者研究的价值。因此需要多多鼓励授课教师编写教材。
鼓励授课教师编写教材其实是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入教材,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取前人的精华。高校教师一般都要承担本专业的科研任务,及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传授给学生可以尽可能的减小教学与专(行)业发展的脱节。教师编写教材的过程中也要参考前人的成果,可以筛选精华、剔除糟粕。再者,教师使用自己编写的教材也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虽然鼓励授课教师编写教材有可能产生更多质次的教材,但从另一个方面看教材越多、教师的选择越多、学生的参考书越多,教材市场的竞争就越激烈,编写出优秀教材的可能性就越大。只要在选用教材的时候相关部门没有过多的限制,比如要求使用教育部推荐的教材,教师和学生最终可以使用在竞争中取胜的优秀教材。
2.3建立健全教材评比机制
建立健全教材评比机制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优秀教材能够脱颖而出。
现在有许多教材评比,但那些获奖的教材也常常是错误百出、水平不高,总让人怀疑评比的标准和评比的过程是否客观公平。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教材评比机制。
关键词: 实践教学 教学质量 本科类高校
1.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质量现状
实践教学是高校引导学生于在校期间获取实践能力和部分职业综合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在整个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1]。
然而事实是许多高校毕业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而相关专业人才企业又非常缺乏,企业抱怨毕业生只知道书本上的东西,实际工作能力太差,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高校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我国传统高校教育仍然习惯于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由学生参与的实践教学大多不够重视。目前,部分高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实践环节设置比例很低,一般只占到学分(学时)的10%~20%,而国外高校却接近40%。忽视个性发展,轻实践教学,在相当程度上严重影响实践教学质量,对高校毕业生的培养带来致命伤。
1.2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观念落后。
高等学校传统上的理论教学只看重考试结果,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合格率,忽视对实践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大多数高校学生发现只要实践教学时出勤率合格,就可以过关。许多老师基于考核制度的不健全,常常对学生的实践技能不加重视,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使得本科教学实践环节不及格率远低于理论教学环节。
1.3师资队伍力量不足。
实践教学虽然内容来源于理论,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很大不同。由于本科教育面向就业,需要实践教学老师除有相当的理论基础外,还必须拥有专业实践的背景和经验,尤其是工程类的实践教学。许多学校由于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缺乏,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纸上谈兵,甚至由理论教学老师来指导实践教学,而我国高校许多理论教学老师都是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中间未曾经历实际的应用型工作,他们的经历和经验都使得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4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薄弱。
当前,许多高校共同认识到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是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实践教学过程中失控现象时有发生。如只重视实践过程进行之中的量少面窄的抽查,忽视事前和事后的严格监控;强调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监控,忽视二级学院、系(教研室)的质量监控以及实践环节的指导教师对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作为“产品”又是服务对象的学生,对把控实践教学质量的参与度极低,等等。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不到位,实践教学质量必将不能得到保证。
2.高校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应注意的问题
2.1转变观念,从行动上注重实践教学。
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能在口头上,必须落到实处。本科类高校应该从当年精英教育的光环中走出,向着为社会培养实际操作性的知识性人才的目标发展。而实践教学是大学生与今后实际工作结合得较紧的训练环节,是宝贵的就业预演的机会,因此各高校应转变观念,在抓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抓好实践教学。如学校与企业协商建立多类型的实习基地,引进实践教学所需专项设备,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所占比重等,从行动上、从根本上重视实践教学。
2.2加强实践教学人员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素质是实现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一是有计划地安排和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到厂矿企业、各种中介服务公司等承担实际工作任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业务素质,增强实践教学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二是在实践教学的部分环节。可以从校外聘请有专业技能、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兼职指导教师,一方面加强和充实指导教师的力量,另一方面给高校教师提供向技术人员学习提高的机会。[2][3]
2.3注重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健全日常实践教学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及信息反馈系统。
在学校层面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首先应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这是实施实践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与测量的依据[4]。各院校应围绕各自人才的培养目标,制定符合学校实际水平和教学特点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在管理层面上严格实施校、院、系(室)三级质量监控管理,按照各自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职责,制定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并组织承担各种专项检查等。在实践教学准备(如实践教学标准、实习计划、实习指导书等质量标准)、实践教学实施(如实践教学纪律质量标准)、考试考核(如实践教学的考核管理办法、实践教学的操作标准)等环节制定相关的质量标准,保证教学工作过程的监控与评估的顺利展开。[4]
实践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是教学质量的反馈过程,也是教学质量监视、测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各个院校的实践教学质量信息的获取是通过开展校内教学活动,从教务处、系、教研室、教师、学生中获取,形成由教务处、二级学院、系(教研室)、教师、学生纵横交叉的信息跟踪、反馈网络。另外更为重要的实践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是学校、社会组成的实践教学信息跟踪、反馈系统。其建立的途径为,一是通过毕业生结合自己工作实践中对实践教学提出自己的建议;二是通过本行业资深工程技术人员,结合其自身的工作经验,对相关实践教学提出建议。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可以使实践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教学方法更具科学性,拉近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如此实践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的建立,可达到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目的,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能力为本位,提高实践教学的课程管理质量的目的。[5]
参考文献:
[1]赵杰.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思考[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
[2]顾力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
[3]王祥薇,张红飞.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高校的篮球教学受到我国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屡屡不被高校重视。在一些高校当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仅仅局限于对篮球比赛规则的简单讲解以及简单训练学生投篮。如此不正规的讲课方式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也阻碍了篮球在高校当中的发展。笔者通过分析篮球在高校教学当中受阻的原因,简单给出应对措施,为提高高校篮球的教学质量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二、高校篮球教学受阻的原因
(一)学校对篮球的忽视
在学校看来,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学习篮球,不如将浪费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多学习一些文化知识,可以为应试做好必要准备。如此条件和观念下的高校忽视了篮球教育,加之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应试观念”的影响,忽视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篮球为学生身体健康所带来的好处。
(二)教学过程不规范
因为一些教师的不专业,很多高校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是简单地讲解篮球比赛的规则,或者转而训练学生简单运球,更有甚者,直接让学生自己组织打篮球。如此一来,学生不知道篮球教学的重点是什么,该学到的篮球技巧学不到,大大削弱了对篮球的兴趣,一些学生养成了无组织、无纪律的乱打一气的习惯[1]。
三、提高高校篮球教学质量的相关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认真了解学生真正想要学习的篮球知识,并着重对该方面进行教学和讲解,如此,学生更愿意主动接纳篮球知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该多多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多运用调查来的信息,多多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并通过个性化的篮球教学,吸引学生的目光,提高其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学生营造一个温暖的学习环境。教师将教学融入地方文化,经常接受学生的反馈,做到逐步改进教学技巧,如此对提升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二)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交流
学校要加强教学管理,建立健全教学制度和教师队伍,随时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态度进行检查和监督。学校对教学的严格管理可以规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标准,并使之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学校要求的教学知识进行教学,避免教学散漫和教学课堂的混乱。学校要制定不同级别的教学目标,在达到一个目标之后,以更高的要求去要求教学队伍。除此之外,学校应该奖罚分明,对于个别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学质量好的情况下给予特定的奖励,这一举措不仅可以对表现好的教师进行嘉奖,还可以鼓舞其他教师,对其进行激励,使其在后期教学中更加积极主动[2]。
学校不仅要在自身教学中完善,还要不时引进其他学校的篮球技术,随时与其他高校进行篮球交流,除了教师方面的交流,定时邀请专家进行讲解,还要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不定时地举行友谊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望,还可以激发其他学生的篮球兴趣。扩大教学范围可以使高校篮球教学发展更加迅速,提高篮球教学质量自然也不再是难题。
(三)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质
高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培养其专业素质并对其进行定期培训。高素质的教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教师自身修养高,对学生的教学也就越加负责任,可以教授给学生的篮球知识也就越多。高校通过招聘、培养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以此来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另外,高校不仅仅要培养教师的专业技能,更要提升其道德修养。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高,其对学生的教学过程就更细心,对教学做的准备也就更加充分。教师通过细心的准备,学生在篮球教学中的安全也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教师自身尽心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加直观、全面地看待篮球运动,高校篮球的教学质量就在不知不觉当中得到提升。
(四)改进教学模式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消除传统教学模式的阻碍,改进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变革。高校通过与其他高校的不断交流,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教师不断革新自身教学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不仅不再将篮球的教学内容局限于规则之上,还随时弥补自身的教学空白;跟上网络的大时代,探寻有趣的教学方式,不断革新教学器材,对于篮球等教具进行定期更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校以及教师对篮球的重视。如此情况下的学生自然对篮球教学产生尊重的心理,能够随时端正其学习态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