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酒吧文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2-08-19 07:03:46

序论:在您撰写酒吧文化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酒吧文化论文

第1篇

那么,为什么在八十年代大谈后现代幽灵,如今又大谈现代性幽灵,其内在学理何在呢?在杰姆逊看来,处于后现代后殖民时期的人们已经无法逃离“晚期资本主义的引力场”。他得为这个破碎的、日益多极、多元化的世界提供一种总体理论分析模式,一个历史把握的基本方法。这样,他就觉得自己倡导的“全球叙事”比自由主义叙事、市场的叙事或其它的政治叙事,更具有当代有效性。

但杰姆逊所谓的现代性叙事的分析模式可以说仍然是后现代性的,只是后现代性这个词太理论化,还不够普及而已。他区分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时谈到了现代性是一种不完整的部分的完成,是反映了现代这一历史情景的一整套问题和答案,后现代性则可以说一种农业的工业化和无意识理论领域的殖民化和商业化。

在我看来,杰姆逊开始区分第三世界的前现代农业社会的彻底毁灭和第二世界的不充分现代性丧失了权力话语的状况。这位认同全球话语权力结构的学者,尽管曾经同情过第三世界,但还是终于将立场移到了西方中心主义上,认为只有第一世界即西方世界才可以在无意识领域广泛传播他们的殖民话语意识,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只能无条件地被动接受。我怀疑的是:他所说的“后现代的成就”果真如此吗?而且,更为严重的是,杰姆逊以当今世界舍我其谁的学术大师的嘲讽口气训导沪上学人,并在后现代这个充满差异性的时代中,拒绝其他国家其他文化做出自己的自由选择,其的基本策略是,不同意区分信息革命、全球化自由市场意义上的现代性和令人厌恶的老现代性,只因为他认为这种区分毫无意义。

他在对第二世界、第三世界国家选择自己发展的道路做出的嘲讽,使我真正感到阐释中国或者发现东方不能靠任何“他者”。因为杰姆逊明确提出,仅仅用替换性的现代性方案或现代性不同道路的说法是不可取的,起码有一种标准化、霸权式的英美模式的现代性,还有一些“低贱者”的位置,可以根据自己的文化塑造一种不同的现代性。他讥讽地说,有拉丁美洲的现代性、印度式的现代性、非洲式的现代性等等,还有希腊正教或东正教式的现代性、儒家现代性,那么现代性的数目就可以和汤因比所列的宗教一样多。因为在他的心中,全球的现代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现代性只有一种——欧美霸权式的现代性。这一说法委实令人惊讶!其实在我看来,每个国家都有选择自己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可能性,中国的现代性与西方中心模式的差异是明显的,它也可能不同于日本、韩国、东南亚,或者中东、印度的现代性。杰姆逊认为这种多种多样的现代性都是毫无道理的,只能臣服于标准化、霸权主义的英美模式的现代性,这里隐含的文化霸权问题绝非可以轻轻放过的。

我再重新翻阅这位奔走于东西方的教授的著作时发现,其实他的观点一直是西方中心的——后现代状况是一种文化的根本断裂,过去所拥有的经验(前现代经验和现代经验)在当代业已失效,多国资本的新扩张最后完成了对前资本主义飞地的渗透和殖民化,人们面对的世界是一个非道德化的、令人压抑的、前所未有的新全球技术空间。文化艺术在错位中不断生产着文化话语。这种说法之所以中国学者视而不见,只是由于杰姆逊对中国文本的解读使本土学者误以为“文化白求恩”来到了中国。如今,我们可以在此清醒地听他的东方主义布道:“我们忽视了现代性的另一个根本意义,这就是全世界范围里的资本主义本身。(案:请注意,全世界范围里)资本主义全球化在资本主义体系的第三或晚期阶段带来的标准化图景给一切文化多样性的虔诚希望打上了一个大问号,因为未来的世界正被一个普遍的市场秩序殖民化。”在讲演结尾的这一垄断语式的说法,表明了杰姆逊的新世纪立场。

这一立场至少有三个维度值得质疑。其一,强调全球化问题,因为所谓“全世界范围里资本主义本身”的不可质疑,这一点已经与他早期对资本主义逻辑的批判和质疑南辕北辙;其二,资本主义在发展的高峰期时,有一种标准化的图式,即一体化、同质化,没有区分的模式,使得一切文化多样性成为不可能,这样对多元对话,对解构主义强调的文化差异性,对多元多种多层的可能加以全盘的否定,为这个世界成为整体化、单一化的西方世界张本。其三,在其全称判断中强调,未来世界被一个普遍的市场秩序殖民化了。这是否意味着没有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够逃离这个普遍的市场秩序的殖民化一元世界?这个世界的多元选择的历史走向真的就此结束了?现代性“幽灵”究竟成为了这个一元世界的“撒旦”还是“上帝”?而且我想追问的是:发现东方和阐释中国的主体究竟是谁?是老外是新老汉学家还是盲人瞎马的技术官僚?中国现代性是否是西方现代性的复制?中国新世纪是否只有被经济文化殖民才能放逐本土性融入全球性?

第2篇

关键词:体育舞蹈;拉丁舞;国标舞;伦巴舞;拉丁舞起源;拉丁舞文化

中图分类号:J732.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3-0188-01

一、拉丁舞概况

拉丁舞分为伦巴、恰恰恰、桑巴、牛仔舞和斗牛舞。舞伴间可贴身、可分离,手势和步法灵活多变,充满激情。

二、拉丁舞起源文化探究的必要性

拉丁舞是异域文化,从文化渊源上有其独特的情感内涵,要想准确把握拉丁舞的灵魂,掌握它的精髓,跳出具有原汁原味独特神韵的拉丁舞,就必须了解拉丁舞的起源文化。否则,只能是一味地模仿,舞动如木偶,光有形,没有神。这样的舞蹈是空洞、缺乏文化底蕴和内涵的,是毫无表现力的。这也正是中国选手在身体素质和技术、技巧上并不输于外国选手,但名次却常常位于外国选手之后的根本原因。我国古代的大诗人陆游说过一句话:“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拉丁舞舞者只有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先感动自己,才能再以这种激情饱满的情绪来感染观众,打动观众的心。所以,除了要知道舞步的跳法外,还必须去探究拉丁舞的起源文化,了解舞步背后丰富多彩的故事。

三、伦巴舞的起源文化

(一)伦巴舞。“伦巴(Rumba)”这个词是西印度群岛的一种音乐或舞蹈的总称。如在牙买加和海地,“伦巴盒子”是本地的一种原始乐器。在古巴,“伦巴”这个词指的是古巴人的庆祝集会,其中包括舞蹈、音乐等娱乐活动。

16世纪伦巴由非洲传人拉丁美洲,它的舞蹈动作是从雄鸡的走路中受到启发,受此影响在智利产生了一种叫“奎卡”的民间舞蹈,这种舞蹈经过多年的提炼和艺术升华,后来古巴人把它和西班牙的“波莱罗”舞蹈吸收融进了本国的舞蹈中。这样,非洲的、智利的、西班牙的民间舞蹈和古巴的音乐舞蹈相结合就形成了现代伦巴舞。伦巴舞的律动产生于劳动的过程中,黑人在劳动时,头顶大筐搬运水果,为求上身平稳,这样上压下顶,走起路来胯部自然向两侧转换重心,便形成了臀部的扭摆。有人认为,早期的伦巴舞,是那些非洲黑奴双脚套着镣铐所跳的舞蹈。

在古巴的庆典中,人们创造出了相当多的节奏型和旋律型,并且经常反复地表演,具有不同特色的瓜关果(Guaguanco)、果仑比亚(Columbia)和杨布(Yambu)由此诞生,从而形成了伦巴这一复合性的歌舞体裁。现在只有瓜关果和果仑比亚作为活生生的民俗保存在民间,而且只有瓜关果最为普及,影响也最大。杨布已在多年前消亡,今天只有一些专业舞蹈团体可以表演它。

对于“Rumba”一词的来源有多种说法:“Rumba”源自“rumbear”一词,意为“聚会、舞蹈、玩儿得愉快……”它原是西印度群岛的一种包括了打击乐、歌唱、舞蹈艺术形式的通称。“Rumba”一词很可能来源于1807年一个舞蹈乐队使用的术语“Rumboso Orquestra”,在西班牙语中,“Rumbo”的意思是“路线”,“Rumba”的意思是“堆”,而“Rhum”则代表着加勒比海的一种令人兴奋的畅销酒,还有人认为“Rumba”这个词来源于一个西班牙单词“Carousel(喧闹的酒会)”。

(二)奎卡舞。奎卡(Cueca)是智利的国舞,它最早是在1823年左右从秘鲁传人的,但后来秘鲁将奎卡的名称改成了马里涅拉(Marinera)。据说奎卡起源于拉丁美洲的黑人,它的舞蹈动作是模仿公鸡向母鸡求爱。它由吉他伴奏,这是一种男女的对舞,手中高举旋转的头巾,由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与相对的歌词相适应。

第3篇

【关键词】菝葜化学成分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hemicalcompositionofRhizomaSmilacisChina.MethodsThecompoundswereisolatedbychromatographyonsilicagelcolumnandtoyopearlgelcolumnandidentifiedonthebasisofphysicochemicalconstantsandspectralanalysis.ResultsFourcompoundswereisolatedas:3,5,4’trihydroxystibene(Ⅰ)、3,5,2’,4’tetrahydroxstilbene(Ⅱ),Querceetin4’OβDglucoside(Ⅲ),Protecatechuicacid(Ⅳ).ConclusionThecompoundⅣisobtainedfromthisplantforthefirsttime.

Keywords:RhizomaSmilacisChina;Chemicalconsitutents

菝葜为百合科植物菝葜SmilaxchinaL.的根茎,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资源丰富,《中国药典》2005年版Ⅰ部有收载,为较常用中药材,具有祛风利湿,解毒散瘀之功效,主要用于妇科多种炎症,疗效显著。作者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3,5,4’三羟基芪(3,5,4’trihydroxystibene,Ⅰ)、3,5,2’,4’四羟基芪(3,5,2’,4’tetrahydroxstilbene,Ⅱ)、槲皮素4’OβD葡萄糖苷(querceetin4’OβDglucoside,Ⅲ)、原儿茶酸(protecatechuicacid,Ⅳ)。化合物Ⅳ为首次从菝葜中分离得到。

1仪器与材料

1H-NMR:VarianMercuryVX-300/600型核磁共振仪,13C-NMR:VarianINOVA-150型核磁共振仪,EI-MS:VGZAB-3F型高分辨多级有机质谱仪,FT-IR:NICOLET670型红外光谱仪(NicoletIR-6.0数据处理系统),UV:UV-2401型可见-紫外分光分光光度仪,ToyopearlHW-40F为Toyosh公司生产,薄层层析硅胶及柱层析硅胶为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试剂均为分析纯,菝葜药材由湖北福人药业公司提供,经湖北中医学院鉴定教研室鉴定。

2提取分离

取菝葜药材饮片5kg,用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2h/次,减压回收溶剂,浓缩后的药液依次用醋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醋酸乙酯提取物经反复硅胶柱色谱,分别用不同比例的氯仿-甲醇梯度洗脱,ToyopealHW-40柱色谱纯化,反复重结晶处理,得到化合物Ⅰ(30mg),Ⅱ(17mg),Ⅲ(45mg),Ⅳ(13mg)。

3结构鉴定

化合物Ⅰ:浅黄色针晶,mp247~249℃。EI-MS:227(M+H)。IR(KBr)cm-1:3292,1606,1587,1512,1450,1380,1330,1260,1160,965,830,810,662。1HNMR(CDCl3)δPPm:9.51(1H,s),9.16(2H,s),7.39(2H,d,H-2'''',6''''),6.94(1H,d,J=16.3HZ,H7''''),6.82(1H,d,J=16.3HZ,H8''''),6.75(2H,d,J=8.5HZ,H3'''',5''''),6.37(2H,d,J=2.0HZ,H2,6),6.11(1H,d,J=2.0HZ,H4)。13C-NMR(CDCl3)δPPm:158.4(C3,5),157.1(C4''''),139.2(C1),128.0(C2'''',6'''',8''''),127.8(C1''''),125.6(C7''''),115.5(C3'''',5''''),104.2(C2,6),101.9(C4)。波谱数据与文献[1]报道的3,5,4''''三羟基芪数据一致,故确定该化合物为3,5,4''''三羟基芪(3,5,4''''trihydroxystibene)。

化合物Ⅱ:淡黄色针晶,mp94~97℃。EI-MS:243(M+H);IR(KBr)cm-1:3229,1616,1593,1520。1HNMR(CDCl3)δPPm:9.57(1H,s),9.38(1H,s),9.14(2H,s),7.36(2H,d,J=8.5HZ,H-6''''),7.17(1H,d,J=16.5HZ,H7''''),6.78(1H,d,J=16.3HZ,H8''''),6.35(2H,d,J=2.0HZ,H2,6),6.32(2H,d,J=2.3HZ,H3''''),6.26(1H,dd,J=8.5HZ,2.3HZ,H5''''),6.08(1H,d,J=2.1HZ,H4)。13CNMR(CDCl3)δPPm:158.5(C3,5),158.1(C4''''),160.0(C2''''),140.0(C1),127.1(C6''''),124.6(C8''''),123.2(C7''''),115.2(C1''''),107.2(C5''''),104.0(C2,6),102.6(C3''''),101.3(C4)。波谱数据与文献报道[2]的3,5,2'''',4''''四羟基芪数据一致,故确定该化合物为3,5,2'''',4''''四羟基芪(3,5,2'''',4''''tetrahydroxstilbene)。

化合物Ⅲ:黄色针晶,盐酸-镁粉反应和Molish反应均呈阳性。EI-MS:302(M-glc)。酸水解产物用TLC法检识有槲皮素,用PC法检识有D葡萄糖。IR(KBr)cm-1:3302,1657,1628,1602,1502。1HNMR(CDCl3)δPPm:12.45,10.78,9.20,9.10(each1H,s,OH),9.97(1H,d,J=2.0HZ,H2''''),7.86(1H,dd,J=8.5HZ,2.0HZH-6''''),6.96(1H,d,J=8.5HZ,H5''''),6.48(1H,d,J=2.0HZ,H8),6.19(1H,d,J=2.0HZ,H6),4.78(1H,d,J=7.0HZ,H1''''''''),3.4~4.78(6H,m)。13CNMR(CDCl3)δPPm:175.9(C4),163.9(C7),160.6(C5),156.1(C9),148.8(C4''''),146.2(C2),145.2(C3''''),135.9(C3),123.5(C1''''),122.1(C6''''),115.9(C5''''),115.8(C2''''),102.9(C10),102.4(C1''''''''),98.2(C6),93.6(C8),77.2~60.6(3''''''''~6'''''''')。波谱数据与文献[3]报道的槲皮素4''''OβD葡萄糖苷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为槲皮素4''''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4''''OβDglucoside)。

化合物Ⅵ:白色针晶,mp195~197℃。FeCl3反应阳性。薄层检识与原儿茶酸一致。EI-MS(m/z):154(M+)。IR(KBr)cm-1:3274,1677,1604,1530,1437,1381。1HNMRδPPm:7.43(1H,d,J=2.0HZ,H2),7.42(1H,dd,J=2.0,8.5HZ,H6),6.78(1H,d,J=8.5HZ,H5)。波谱数据与文献[4]报道的原儿茶酸数据一致,因此可确定该化合物为原儿茶酸(protecatechuicacid)。

【参考文献】

[1]陈广耀,沈连生,江佩芬.土茯苓化学成分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44.

[2]ChristensenLP,JorgenL.Excelsaoctaphenol,astilbenedimmerfromChlorophoraexcelsa[J].Phytochemistry,1989,28(3):917.

第4篇

在温室内一年四季均可进行扦插繁殖。选择嫩枝、木质化或半木质化无病虫害的枝条,长10~15cm,保留顶部2~3片叶并各剪去1/3~1/2,速蘸ABT生根粉250mg/L滑石粉浆,然后插在花盆中。扦插的基质泥炭∶蛭石∶珍珠岩为6∶2∶2,配好基质后用甲醛、多菌灵消毒。插后保持湿度,适当遮荫,保持叶面湿润后逐渐减少喷水次数,增加光照,1个月左右即可移栽。在18~20℃环境下经过30d左右即可生根。

2日常管理

2.1移栽及整形

扦插苗2个月即可上盆,栽培基质泥炭∶蛭石∶珍珠岩∶松针为6.0∶2.0∶1.5∶0.5,观赏花盆的规格为直径19~25cm。幼苗移栽后适当遮荫,叶面喷水,以利缓苗。待新叶长出,进行摘心促进分枝,及时疏除过密、重叠枝,留3~5个枝,以获得良好的株型。盆栽植株在春季萌芽后注意充分浇水,保证叶片不凋萎。6~7月花期,肥水要充足,每15d施肥1次或用卉友21-7-7酸肥。盛夏光照过强时,适当遮荫,可延长观花期。花后摘除花茎,促使产生新枝。花色受土壤酸碱度影响,酸性土花呈蓝色,碱性土花为红色。每年春季换盆1次。适当修剪,保持株型优美。

2.2温度与光照管理

生长适温15~27℃。在炎热夏季,通过遮荫、加强通风、叶面喷水等措施进行降温。炎热夏季,用75%遮荫网进行遮荫,并通过它的起落来调节光照。晴天,上午10时拉上遮荫网,下午4时拉开遮荫网;阴雨天全部拉开遮荫网。

2.3肥水管理

生长期间每10~15d施1次腐熟的矾肥水,每15d叶面喷施1次0.1%的尿素或0.1%~0.2%的硫酸亚铁溶液。花芽分化期间,适当增喷磷、钾肥。当花芽分化初见花时,可喷施10~40mg/kg赤霉素1~2次。休眼期间停止施肥。浇水不宜过多,以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为宜。夏季干热时,可向叶面喷水,降低水分蒸腾速率。冬季浇水以见干见湿为原则,休眼期间控制水,维持半干状态。现蕾前后需水量显著增加,应每天浇水1~2次。

3主要病虫害防治

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圆形至多角形,褐色或暗灰色,边缘紫褐色或近于黑褐色。发病初期喷洒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波尔多液(1∶1∶200),每隔7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面出现较大的浅黄色至锈褐色孢子堆,病叶干枯和破碎,发病季节喷洒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防治。立枯病主要危害叶片、茎部,近地面叶片产生水渍状黄褐斑,并蔓延到茎部,导致叶片干枯,茎杆变黑腐烂。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可侵染茎。叶面表现1层浅灰色霉层,以后逐渐成浅褐色。发病期间喷洒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d喷1次,连续喷2~3次。介壳虫主要危害幼嫩的茎叶,致使叶色发黄,枝干干枯。少量发生时,用软刷轻轻刷除,再用水冲洗干净。用药剂防治时,最好在若虫孵化期喷施80%敌敌畏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进行防治。

第5篇

巴豆酸,学名2-丁烯酸,为一重要工业原料。主要应用于合成杀菌剂、树脂、涂料、增塑剂和药物等。丁烯酸分子式为C4H6O2,分子量为86.09。丁烯酸的晶体是单斜针状结晶或棱晶体。丁烯酸属低毒类物质,具有腐蚀性和强烈刺激性[1]。丁烯酸一般用聚乙烯编织袋或桶装,也可以用衬聚乙烯的纸袋包装,以及用玻璃瓶等。丁烯酸可以用卡车、火车运输以及船运等。

丁烯酸有多种用途,可以与许多普通单体通过自由聚合机制形成共聚物。这些共聚物中,最重要的是同醋酸乙烯的共聚物,醋酸乙烯-丁烯酸共聚物用作热溶性胶粘剂,主要用于书籍装订,清漆和壁纸等方面。同时丁烯酸共聚物在造纸生产和纸制品处理中有广泛的用途。例如,纸浆絮凝剂、胶粘剂、上浆树脂和纸的色涂料层等都可以使用丁烯酸共聚物。丁烯酸—醋酸乙烯共聚物能形成水溶性树脂,这种树脂具有广泛用途,主要用于化妆品方面。丁烯酸及其酰氯、酸酐是制备杀菌剂和药品的起始原料,此外丁烯酸和丙酸等的混合物可作为饲料防霉剂。

巴豆醛,学名2-丁烯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其主要用途包括:与乙烯酮反应生产山梨酸作为食品防腐剂;用于生产3-甲氧基丁醇作为液压传动液的组分;巴豆醛氧化制得巴豆酸[2]。由于存在不饱双键与醛基共轭,因而相当活泼、容易聚合,双键也容易被氧化。因此,反应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溶剂。既能很好的选择性氧化醛基,又不至于破坏双键,同时产物提纯时能够较好的分离出来,以利提高其产率。1实验部分1.1巴豆醛的选择性氧化.实验步骤

称取3摩尔(210克)的巴豆醛,0.1713克磷酸,366克苯混合均匀,倒入三口瓶中,反应温度为40℃。搅拌下通入空气,在16小时反应期间,溶液中巴豆醛氧化为巴豆酸的转化率为67,巴豆酸粗产物产率可达30,产物经分离提纯得到纯度高于99的巴豆酸。1.2反应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实验步骤

往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中和磷酸)和几颗沸石,用水浴锅减压蒸馏,把苯和大部分未反应的巴豆醛蒸出来,母液于低温(-10℃)下冷却结晶。等结晶完全后抽滤,即可得到粗产物巴豆酸固体,把这些巴豆酸固体溶于水中,并从中结晶出来抽滤,再重结晶至晶体为无色为止,将无色晶体低温下真空干燥,得到纯度至少为99的巴豆酸。1.3巴豆酸的测定1.3.1熔点法(1)、仪器:RY-1型熔点测定仪(天津分析仪器厂)(2)、步骤方法

将一小截毛细管的一头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使之密封,不能有缝隙。将提纯的少许巴豆酸白色晶体压入毛细管并压实,将毛细管放入测熔点口。打开测定仪电源开关,加热巴豆酸晶体,从观察镜处观察巴豆酸的融化。并同时观测记录其溶解时的温度(巴豆酸熔点为71.4~71.7℃[3])。1.3.2IR光源(1)、仪器:日本岛津IR-440型红外光谱仪(KBr压片)(2)、步骤

将溴化钾固体用玛瑙研钵研成细末(200目),研一小时左右,用油压机压片,以1mm左右厚度且透明为好。同理将巴豆酸与溴化钾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研成细末后用油压机压片,将空白与样品放置在红外光谱仪入光处进行测定。2结果讨论2.1巴豆醛氧化部分的讨论2.1.1催化剂选择部分的讨论

关于巴豆醛的选择性氧化有文献报道过可以采用多种催化剂[3],如以活性MnO2作催化剂时,用量为1(重量比),反应温度为30~40℃,反应后混合物有大量的浅黄色稠状物,说明2-丁烯醛的自身聚合现象甚为严重[3],用降温及大量溶剂溶解稀释但产率甚低,用醋酸铜-醋酸锰作催化剂时,发现当醋酸铜:醋酸钴为85:15(重量比),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7(重量比)时反应产率不是很好,而用钴的西佛碱作催化剂效果虽不错,但其聚合过多、复杂。以铊盐为催化剂的反应,由于铊盐药品比较贵重故较少使用。故以上几种催化剂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使用磷酸作催化剂,它既是匀相催化且效果不错。在控制一定的温度、稳定的压力条件下,巴豆醛不容易聚合,反应完后也容易对反应混合物进行提纯。其工艺简单,催化剂也容易得到,用量不多,活性较好。下面以磷酸作催化剂讨论各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2.2.2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表Ⅰ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温度(℃)时间(h)物料重(克)反应后重(克)损失(克)酸值总酸值303721016248145.523522.5403721018129257.646625.6503721011397322363866037210104106283.929525.6

由表Ⅰ可见,当温度相差较大的时候,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其损失与温度成正比。其次,在理论上本反应为放热反应,其焓变rHmq=fHmq(巴豆酸)-fHmq(巴豆醛)=-430.5-(-144)=-286.5KJ/mol<0,故理论上应以低温为宜。从表Ⅰ中我们可看到实际的情况也是如此。即在温度为50℃时其酸值虽然很高,但实际上由于其物料损失较多,使其产生一个浓缩现象,即总体积变小,溶质相对体积变大了,故酸值变高。而40℃时酸值虽然最低,但损失不是很大,所以其总酸值最高。同时,在低温时,巴豆醛聚合反应的发生也较少,从实验中我们看到高温时,反应混合液逐渐变黄,最终产生大量的浅黄色稠状物,即发生了聚合反应。而低温时,反应混合液颜色变化不大且不产生粘稠现象。故可以从实际证明低温时反应效果较好。但是,温度太低(低于40℃)又会使反应速度变慢,不利与实验的要求,故我们选择最佳温度为40℃。2.2.3催化剂用量对反应产率的影响表Ⅱ催化剂用量对反应产率的影响组序催化剂用量(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h)物料重(克)反应后酸值10.12254037210310.520.1532403721032230.67403721027840.49355037210283.950.675037210241.5

表Ⅱ展示了催化剂用量对产率的影响。在文献报道中催化剂的用量在0.1~0.2(相对于巴豆醛的重量比)之间最好[3],由表Ⅱ中各项对比,在50℃时第二组的催化剂用量比第一组多,但其酸值增加值较小,而第三组比第一组的催化剂用量大得多,其酸值反而下降,故可以知道当物料在210克时采用0.1225克催化剂,即用量在1/1714(相对于巴豆醛的重量比)时已达到相当好的催化效果。同样改变温度在60℃时其效果亦是因催化剂用量的增大而对反应不利,如第四、第五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催化剂用量太多容易使氧化能力太强,副产物增多[3]。即巴豆醛在酸性条件下易缩合为缩醛,甚至聚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从而使巴豆醛转化巴豆酸的转化率下降,反应物变成粘稠性浅黄色物质。此副反应的生成给产物的分离提纯带来不便,使分离效果降低,所以实验表明催化剂用量不能太多,否则会使产率下降。但是,催化剂用量也不能太低,否则会因为活性较差而使反应时间较长。本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在1/1700~1/1600时效果较好。2.2.4溶剂种类对反应物产率的影响表Ⅲ溶剂种类对反应物产率的影响溶剂温度(℃)时间(h)催化剂用量(克)转化率()产率()无40230.122528.963.88VAC40230.102530.56.40VAC HAC40220.160210.676.57C6H640260.170369.0830.35

表Ⅲ展示了溶剂种类对反应物产率的影响。文献中,催化剂吸附氧的能力,依反应物,溶剂的不同有较大的差异[3],为了选择合适的溶剂,本文尝试用单一溶剂或混合试剂进行反应,结果如表Ⅲ。从表中可以看出,反应有无溶剂,在磷酸催化下都有反应物的转化,而有溶剂存在下巴豆醛转化巴豆酸的产率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文献中指出DMF、DMSO、吡啶等溶剂的效果不好,产率不高[3]。对比表Ⅲ,可观察到溶剂苯的效果最好。虽然其转化率及产率相差较大,主要是因为分离提纯的问题。而在以VAC HAC为溶剂时其转化率虽小而产率较高是因为反应混合物好分离的原因(此分离问题将在后面讨论)。因此,综合 实验现象,催化剂在VAC、VAC HAC溶剂中,氧化性增强,致使双键被氧化生成副产物或聚合为缩醛。而苯作为溶剂时,氧化性相对减弱,从而提高选择性氧化醛基的效果。同时,以无溶剂和有溶剂存在对比,无溶剂时,因为巴豆醛之间接触频繁,易造成缩聚反应,使反应物损失较大,生成液产生粘稠状树脂,影响产率,不利于反应的进行。有溶剂的存在时,巴豆醛溶液被稀释,醛基间的接触减少,从而使缩聚反应现象降低,醛基的选择氧化性增强。故本文实验得出选择苯溶剂效果最好。2.2.5溶剂用量对反应产率的影响表Ⅳ溶剂用量对反应产率的影响原料用量(克)溶剂苯(克)催化剂用量(克)反应后颜色转化率()产率()3121270.2073黄色37.9914.042182400.2245淡黄色53.2523.262123660.1713黄绿色69.0830.35

选择苯为较佳反应溶剂后,我们进一步考察了溶剂用量对产率的影响,如图表Ⅳ。据实验现象,溶剂用量太少易发生聚合,形成黄色粘稠产物,随着溶剂的增加,反应生成液颜色逐渐变浅,转化率与产率都有提高,可见溶剂达到适当程度时,吸氧能力好,使产率提高,反应物缩聚现象明显减少。由于在时间和其它条件的限制下我们在这反面的研究还不完全能从表Ⅳ中看出其中溶剂与反应物的最佳配比,由表Ⅳ我们仅能看出随着溶剂的加大,反应转化率和产率都在提高,并没有出现降低的情况,所以它还表现不出最佳配比,但理论上考虑当溶剂用量达到一定比例时,再增加溶剂的用量,会使巴豆醛浓度太低,吸氧能力降低使产率降低,时间变长[3],故溶剂用量不宜太多或太少。2.2.6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图1不加溶剂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图2加溶剂后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

反应时间太短,反应进行得不完全,产率低且对原料造成浪费;反应时间太长,在实际上不实用,且反应时间长巴豆醛聚合较严重,给后面分离提纯造成不便。所以必须找一个最佳的反应时间。 从图1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没有溶剂的存在下,最佳反应时间是从28~32小时;从图2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有溶剂的存在下最佳反应时间是从15~17小时。2.3巴豆酸的分离提纯部分讨论

第6篇

那么,为什么在八十年代大谈后现代幽灵,如今又大谈现代性幽灵,其内在学理何在呢?在杰姆逊看来,处于后现代后殖民时期的人们已经无法逃离“晚期资本主义的引力场”。他得为这个破碎的、日益多极、多元化的世界提供一种总体理论分析模式,一个历史把握的基本方法。这样,他就觉得自己倡导的“全球叙事”比自由主义叙事、市场的叙事或其它的政治叙事,更具有当代有效性。

但杰姆逊所谓的现代性叙事的分析模式可以说仍然是后现代性的,只是后现代性这个词太理论化,还不够普及而已。他区分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时谈到了现代性是一种不完整的部分的完成,是反映了现代这一历史情景的一整套问题和答案,后现代性则可以说一种农业的工业化和无意识理论领域的殖民化和商业化。

在我看来,杰姆逊开始区分第三世界的前现代农业社会的彻底毁灭和第二世界的不充分现代性丧失了权力话语的状况。这位认同全球话语权力结构的学者,尽管曾经同情过第三世界,但还是终于将立场移到了西方中心主义上,认为只有第一世界即西方世界才可以在无意识领域广泛传播他们的殖民话语意识,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只能无条件地被动接受。我怀疑的是:他所说的“后现代的成就”果真如此吗?而且,更为严重的是,杰姆逊以当今世界舍我其谁的学术大师的嘲讽口气训导沪上学人,并在后现代这个充满差异性的时代中,拒绝其他国家其他文化做出自己的自由选择,其的基本策略是,不同意区分信息革命、全球化自由市场意义上的现代性和令人厌恶的老现代性,只因为他认为这种区分毫无意义。

他在对第二世界、第三世界国家选择自己发展的道路做出的嘲讽,使我真正感到阐释中国或者发现东方不能靠任何“他者”。因为杰姆逊明确提出,仅仅用替换性的现代性方案或现代性不同道路的说法是不可取的,起码有一种标准化、霸权式的英美模式的现代性,还有一些“低贱者”的位置,可以根据自己的文化塑造一种不同的现代性。他讥讽地说,有拉丁美洲的现代性、印度式的现代性、非洲式的现代性等等,还有希腊正教或东正教式的现代性、儒家现代性,那么现代性的数目就可以和汤因比所列的宗教一样多。因为在他的心中,全球的现代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现代性只有一种——欧美霸权式的现代性。这一说法委实令人惊讶!其实在我看来,每个国家都有选择自己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可能性,中国的现代性与西方中心模式的差异是明显的,它也可能不同于日本、韩国、东南亚,或者中东、印度的现代性。杰姆逊认为这种多种多样的现代性都是毫无道理的,只能臣服于标准化、霸权主义的英美模式的现代性,这里隐含的文化霸权问题绝非可以轻轻放过的。

我再重新翻阅这位奔走于东西方的教授的著作时发现,其实他的观点一直是西方中心的——后现代状况是一种文化的根本断裂,过去所拥有的经验(前现代经验和现代经验)在当代业已失效,多国资本的新扩张最后完成了对前资本主义飞地的渗透和殖民化,人们面对的世界是一个非道德化的、令人压抑的、前所未有的新全球技术空间。文化艺术在错位中不断生产着文化话语。这种说法之所以中国学者视而不见,只是由于杰姆逊对中国文本的解读使本土学者误以为“文化白求恩”来到了中国。如今,我们可以在此清醒地听他的东方主义布道:“我们忽视了现代性的另一个根本意义,这就是全世界范围里的资本主义本身。(案:请注意,全世界范围里)资本主义全球化在资本主义体系的第三或晚期阶段带来的标准化图景给一切文化多样性的虔诚希望打上了一个大问号,因为未来的世界正被一个普遍的市场秩序殖民化。”在讲演结尾的这一垄断语式的说法,表明了杰姆逊的新世纪立场。

第7篇

1、目前,武术界对“六合”含义的理解通常都是心意六合拳(形意拳的前身)《九要论》中的说法,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也。此为六合。”这种阐释和内涵在很多拳种中应用并被视为拳法秘诀。八极拳也不例外,在《罗疃八极拳谱・八极拳精义》中记载:“……六合之理不可忘,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为外三合。内外三合,气力相连,阴阳相克,全凭丹田为主……”

据马国兴先生解释,拳术的六合理论,源于上天、下地、东、南、西、北四方的“天地六合”说。人体身形一成,便具此上之头顶,下之足底,前胸腹,后背臀,左侧面,右侧面的六合一体之形,凭此之形不经修炼,不能用之于攻防。

2、《淮南子・地形训》中:“地形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极之内,照之以日月,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椒真训》中:“夫天地所覆,地之所载,六合所包,阴阳所吁,雨露所濡,道德所抉,此皆生一父母而阅一和也”。“若然者,下揆三泉,上寻九天,横廓六合。”这三段话中,“六合”的意思都是指天地上、下、东、南、西、北六个方向,引申为无比广大的空间,也就是整个宇宙。可见“六合”与“八极”竟是同一含义,这一点,在“诗仙”李白的两首诗中得到证明,一首是《秦王扫六合》、一首是《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其中《秦王扫六合》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里的“六合”,指天地四方,“扫六合”就是扫荡四面八方,引申为统一中国的意思。在《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中有“何不令皋繇拥彗横八极,直上青天扫浮云。”这两句是对尧讲的话。皋繇是尧舜时的大臣,主管刑法之事。“彗”是指扫帚。拥彗,就是手拿扫帚扫地。横八极,就是横扫八方极远之处。

为了进一步说明二者的紧密对应关系,我们再看一看《本经训》中的记载:“帝者体太一,王者法阴阳,霸者则四时,君者用六律,秉太一者牢笼天地,弹压山川,含吐阴阳,伸曳四时,纪纲八极,经纬六合,覆露照导,普汜无私,蚍飞蠕动,莫不仰德而生”。“纪纲八极,经纬六合”的意思是管理八极,规划六合。细心的读者一定看明白了,“八极”就是“六合”。古人在书写文章时,如果同一段文字中出现两个相同的词,就要变换一下,以避免词汇的重复与雷同。如前面“地形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极之内,照之以日月,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很显然,“六合”与“四极”指的是一个意思,都是四面八方之意。而且,在《庄子.大宗师》中,庄子也将“六合”变换成了“六极”。文中这样说: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这段话的意思是:道是真实而又有信验的,但又是无为和无形的;可以心传却不可以口授,可以用心领悟却不可以用眼见;道本身就是本、就是根,还没有天地之前,自远古以来道就存在着;它引出鬼帝,产生天地;它在太极之上却不算高,而在六合之下却也不算深,先于天地存在却不算久,长于上古也不算老。

另外,《庄子・天运》中也有“六极”一词的出现:“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与所乎?巫咸昭曰:‘来!吾语汝。天有六极五常,帝王顺之则治,逆之则凶。九洛之事,治成德备,监照下土,天下戴之,此为上皇。’”

这段话的意思是:天体在运行吗?大地在静止吗?日月在争着回到各自处所吗……?巫咸昭说:“来,我告诉你。大自然本来就存在着六合五行,帝王顺着它就能安治,违背它就生祸乱。顺着九州聚居人的事务,治理成功而道德完备,光辉照临人间,天下人拥戴,这就叫做上皇的治理。”

可见“四极”、“六极”、“八极”完全是一种含义。

3、关于八极先贤将“六合”与“大枪”相结合的问题,笔者认为,这正反映出先贤们具有精深高明的文化素养。“六合”是空间,“大枪”是杆子。为什么先贤们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呢?其中有什么内涵和真意呢?笔者通过翻阅《淮南子》一书,终于找到了答案,是不是准确还有待于专家学者的评判和进一步的研究。在《淮南子・原道训》中,开篇就讲到:

“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授无形。源流泉孛,冲而徐盈;混混滑滑,浊而徐清。故植之而赛于天地,横之而弥于四海,施之无穷而无所朝夕;舒之暝于六合,卷之不盈于一握。约而能张,幽而能明;弱而能强,柔而能刚;横四维而含阴阳,宇宙而章三光;甚倬而歌,甚纤而微。”

为了给大家一个较为明确的解释,还是先将这段话阐释一下:

道,覆盖着天空,包蕴着大地,并扩延到四面八方。它的高度是没有边际的,深度也没有办法去测量;它可以把天地包裹起来,把它的力量施用到任何物体上。它就像涓涓的溪流,从空虚的境界逐步转变到充实;就像汹涌澎湃的波涛,从混浊不清逐渐变得清澈。把其直立放着,天地之间便到处是它;把其横着放开来, 五湖四海又到处有它的身影。运用它是没有穷尽的,也永远不会有衰败的时候。当它舒展开的时候,可以笼盖四方;把它包卷起来还不满一握;捆扎起来,它却又能舒张开;当其暗淡时,却又能突然光芒四射;当其弱小时,却又可以突然强大起来;当其柔软的时候,又可以突然坚硬起来。贯穿天地间,囊括阴阳两极,维持着宇宙的运行,并使太阳、月亮、星辰发出光来。它非常柔顺平和,非常细小。

文中讲的是“道”的特征,而“植之”、“横之”、“舒之”的东西明显是指竿子、棍子一类的器具。“大枪”明摆着是在大竿子上安装一个枪头,作为武器仍然具备竿子的特征。在中国文化中,诗歌、散文、书画、音律、武术、气功、中医等都讲究“天人合一”,也就是同宇宙相统一。同大自然相统一。“植之而赛于天地,横之而弥于四海,施之无穷而无所朝夕。”是说大枪竖立起来能顶天立地,直冲霄汉;横着舞动能扫遍八方极远的地方,使用起来又有无穷无尽的技巧变化,令敌人心神不定,眼花缭乱。常秉义先生在《周易与汉字》一书中说“易之数,阴变于六,正于八。此谓六为阴之变,八为阴之正也……‘六’字表示天元一气冲塞宇宙八极”。对比分析“植之而赛于天地”与“‘六’字表示天元一气冲塞宇宙八极”这两句话,植之的“之”表示六合大枪;“六”字的“六”也可以理解为六合大枪。“塞于天地”与“冲塞宇宙八极”则完全是一个意思。“舒之暝于六合,卷之不盈于一握”是说将大枪展开放长击远时,可以笼罩或遮挡住很大一片的敌人。停止战斗,把大枪收回身前时,又能很轻松地在手里握着。“约而能张,幽而能明;弱而能强,柔而能刚”是说大枪平时可以捆扎包裹起来放在家中,等到上阵使用的时候就破开包裹取出来,在阳光的照射下,它可以反射发出耀眼的光芒,阴森恐怖;高手使用起大枪来能由弱势变成强势,随心所欲地把握劲力的大小与技巧,还能由柔势变为刚势,刚柔相济,动静结合,运用自如。关于对大枪的这种理解和描述真是无独有偶,大家都知道,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使用的顺手武器是“如意金箍棒”,在他不用这根棍子时,就令其变成一根绣花针放在耳朵里,使用的时候,总是先用手掏出横放在手心,然后说一声“变”,于是立刻变的高可以捅破天穹,达到九天之上,深可以伸到九地之下,同时可以粗至无限。如果将金箍棒横放开来,显然能够达到八方极远之地。“如意金箍棒”的这种变化用“舒之暝于六合,卷之不盈于一握”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虽然孙悟空使用金箍棒的方法是一个神话,但是在古人的思想和认识当中,“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是修心、养性、炼意、完神的重要法则,正好符合庄子的“心斋”论。也就是说,在“施用”六合大枪的过程中,心意有多大,大枪就有多大,功夫就有多大,威力就有多大,这完全是“心神意念”的功能(内行朋友们,这不正是各门派拳械的内功心法和不传之秘吗?),这也正是吴承恩将孙悟空的棍子称为“如意金箍棒”的原因。正所谓“如意,如意,随心所欲;真技、真技,不传之秘;神气,神气,天人合一”。

因此说,先贤们将本门之拳冠以“八极”二字,又将本门之枪冠以“六合”二字,是经过仔细推敲,深思熟虑的,显示出先贤们的学问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由于两个词意思内涵一样,拳和枪的精义又相同,拳练精了,劲道有了,枪自然不在话下,枪练的时间久了,腰部及四肢的劲力就会大增,拳的威力也就更大了。不管是谁,功夫下到了,都能达到“拳枪合一”、“身枪合一”、“通神达化”的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还可以把“八极”拳称为“六合”拳,把“六合”枪称为“八极”枪。

以上关于对“六合”及“六合”与“八极”关系的解释,仅是笔者个人的看法。其他一些专家和学者也有着另外的理解和观点。如于冠英先生在《汉魏六朝诗选》一书中收进了一首长诗――《焦仲卿妻》,诗中这样三句:“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于冠英先生注解,“视历复开书”是翻阅历书,选择吉日的意思。《隋书.经藉志》有:“六合婚嫁历”、“阴阳婚嫁书”等目。“六合”,是指月建和日辰相合,即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戊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

裴锡荣、郑志鸿和吴忠贤先生认为:

“六合”是把天轴、天心、地轴、地心、日心、天体综合在一起,将天干、地支、日、月、年、节气变化原理合成一幅图画,从中可以知道宇宙变化的原理,它是上古时代的天文图原理,也是中国历法的鼻祖。“六合”是宇宙运动的规律,有六大起点,地球运动产生的四季变化又以北斗七星为参照物,称作“天心”,而地球的公转与自转古代称之为周天运动,其轨迹称“八卦”。内家拳原理来自于河图洛书,河图洛书概括了宇宙运动的规律,其中数理、象理概括为一气阴阳转换、二仪交感中和、三才同心协力、四象方圆相间、五行生克平衡、六合内外统一、七星左右连动、八卦交替反复、九宫周天轮回,天地动静合一,武术应用其理,把人体当作小宇宙修炼。通过内修、外修结合,达到精满气足神旺,内强意志,外强体魄的效果。

霍文学老师在《霍氏八极拳谱》一书中说:“六合枪是我们八极门技艺中最重要的器械。相传六合枪是杨、高、沙、马、罗、刘六家之枪,择各家之长而成,也有的说‘六合’枪每合有六路,共三十六路其说法芸芸。我们所练的枪是‘神枪’李书文所传,是集各朝代名人志士心得,集枪法之精华而成,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手法、技法而实别于它枪也。主要是利用独特的枪圈以眼、心、手、腰、枪、步相合而名为六合枪也。六合即眼与心合、心与手合、手与步合、步与枪合、枪与腰合。”仔细考虑,霍老师的几种观点也都有着一定的道理,实际上,他的“以眼、心、手、腰、枪、步相合”的说法就是“内外三合”成六合的意思。

王喜亮先生在《兵器谱》中说:“六合大枪一般是马战所用,近代也有用于步战的,枪法简捷,没有舞花动作,但练大枪的人力量要大且勇猛,攻击强悍,招数多讲究实用,以上肢动作为主,步法稳重。‘六合’即一合为罗家枪,乌龙摆尾法;二合为岳家枪,四封四闭法;三合为呼家枪,孤雁出群法;四合为李家枪,太公振橹押霸法;五合为高家枪,太公钓鱼法;六合为杨家枪,太公压邪法。”看来,王喜亮先生的观点和霍文学老师的观点较为一致,其中不无道理。

马明达先生对“六合”及其与八极拳的关系有过精辟的论述,可以说是“一语惊人,掷地有声”。他的观点很值得后学借鉴和研究。马先生在《八极拳与六合大枪》一文中说:

“八极拳有一个及其鲜明的特点,就是它与六合大枪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八极六合珠联璧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从一定程度上说,八极拳的大名是靠大枪扎出来的,不是靠顶肘顶出来的。旧时,八极拳家与人较艺,通常是用大枪。于是乎论八极者,必论六合大枪。”

“实际上,稍许用心便可发现,‘六合’与‘八极’这两个来源甚古的名词,同时出现在一个拳派里,有着显而易见的骈联关系。也就是说,取‘八极’为拳派名称的人,事先考虑到了与‘六合’的对应,因为作为武术术语的‘六合’出现得比八极要早(各种先秦子书中都有),而且影响相当深广。这样,以一种理念方式确定八极与六合是相辅相成、珠联璧合的关系,这样做是很高明的,它使得原本的技术用词上升到了理性的文化的层位上。八极拳的命名是如此,以后出现的太极、形意、八卦、通备概莫如此。这是中国武术发展历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是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需要指出,枪法的所谓‘六合’原本是指六个合战之法,也就是六个带有程式性质的技术训练组合,以之与‘八极’相对仗,有语义双关之意,可以说用之甚妙。”

马先生说“‘六合’原本是指六个合战之法,也就是六个带有程式性质的技术训练组合。”由先生的这一观点,笔者不由又联想起了八极门的“六开”,据《罗疃八极拳谱》记载:“六大开是八极拳绝技,意为先开门后进招也。为一切进手之招,凡与敌交手均离不开此术。”既然“六合”是六个合战之法,六个带有程式性质的技“术”训练组合。那么对照《拳谱》,“六开”则又是八极拳绝技,意为先开门后进招。“凡与敌交手均离不开此‘术’。”二者相比较,一“合”一“开”、“六合”对应“六开”。因此可以将“六开”解释为六个开战之法,就是六个带有程式性质的打开门户的技术训练组合。可见八极拳中有六个“开法”,六合枪中有六个“合法”,二者的确是相辅相成、珠联璧合、缺一不可的关系。了解了这一点,我们不能不佩服感叹八极先贤门的聪明智慧和良苦用心,更彰显出八极门功夫的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

对于“六合”、“八极”、“天人合一”、武术四者的关系,笔者这样理解:人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悬浮运行于浩瀚无垠的宇宙之中,可以说人也悬浮运行于浩瀚无垠的宇宙之中,即人立于上、下、前、后、左、右之六面立体“大盒子”(即六合立体空间――八极宇宙)中,当练功者“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时,感觉就是“天人合一”。在武学的理念中,我们可以这样认识,当我们觉得自身与天地合一时,依靠意念“采气”,将天地日月之精华――“气”(即能量),通过自己身体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向部位的大穴源源不断地进入体内,又慢慢集中汇聚于丹田,越聚越多,越聚越紧,越聚越小,当“气”再也无法压缩,成为一个能量团时,就停止采气。当面对敌人需要释放能量时,就再依靠意念点燃能量团的导火索,进而爆发出巨大无比、达于“八极”的能量,瞬间摧毁眼前的一切敌人。也就是说,“六合”为聚合收缩、由大到小、聚集能量之意;“八极”为散开扩放、由小到大、爆发能量之意。在此奉给大家一句顺口溜,以此进一步诠释八极神技:

“六合之气聚丹田,由少至多似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