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4 22:32:58
序论:在您撰写全面质量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质量;体系
一、全面质量管理概述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费根堡姆和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的概念,认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客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中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60年代初,美国一些企业根据行为管理科学的理论,在企业的质量管理中开展了依靠职工“自我控制”的“无缺陷运动”,日本在工业企业中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行,使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迅速发展起来。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可以概况为四句话十八字,即,一个过程,四个阶段,八个步骤,数理统计方法。(1)一个过程:即企业管理是一个过程。企业在不同时间内,应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企业的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有一个产生、形成、实施和验证的过程。(2)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称为计划阶段,又叫P阶段(Plan)。这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市场调查、用户访问、国家计划指示等,摸清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确定质量政策、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等。第二个阶段为执行阶段,又称D阶段(Do)。这个阶段是实施P阶段所规定的内容,如根据质量标准进行产品设计、试制、试验、其中包括计划执行前的人员培训。第三个阶段为检查阶段,又称C阶段(Check)。这个阶段主要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或执行之后,检查执行情况,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结果。最后一个阶段为处理阶段,又称A阶段(Action)。主要是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3)八个步骤:这四个阶段大体可分为八个步骤:分析现状;找出原因;找出主要原因;制定措施;实施计划与措施;实施结果与目标对比;对实施结果总结分析;未解决问题转入下一循环。
二、建立有效的质量体系
质量体系是指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企业为实现其所规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就需要分解其产品质量形成过程,设置必要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制度,配备必要的设备和人员,并采取适当的控制办法,是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管理和人员的各项因素都得到控制,以减少、清除、特别是预防质量缺陷的产生,所有这些项目的总和就是质量体系,或者说质量体系是所有这些项目的有机综合体。首先,企业必须保证质量体系建立过程的完善。一个完整的建立程序是建立有效质量体的基本保证,质量体系是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中稳定存在的,没有严格的制订程序作为保障是很难产生这样的体系的,全面质量管理也就无从谈起。在实践中质量体系的建立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1)分析质量环。质量环就是指在质量形成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它是质量体系建立的基础。在这一阶段中必须明确各环节的质量职能,为全面质量管理在实施过程中确立目标,实现产品质量的全程目标管理。(2)研究具体组织结构。在第一步的基础上,企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各环节的质量要求、采用的具体措施、设备的配备以及人员的安置。这是质量体系建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步,它关系到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应用地程度和实施效果。(3)形成文件。质量体系必须是一个文件体系,这样才能使质量管理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4)全员培训。最高管理者有力而持久的领导和组织全体成员的教育及培训对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成功时非常重要的,在质量体系的建立中这一步也是不容忽视的。(5)质量体系审核。没有严格的审核,就没有质量体系的有效运作。监督审核是判断质量体系文件被贯彻执行好坏的有效途径,是质量体系建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6)质量体系复审。质量体系的建立和应用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必须通过不断的复审、反馈信息,以达到质量体系的不断改进,更好的贯彻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其次,企业要抓住质量体系的特征,保证质量体系设立的合理性,使全面质量管理有效的发挥作用。质量体系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点:全面性;唯一性;适用性;相容性;经济性。最后,要保证质量体系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有效的实施。再好的质量体系如果得不到应用,等于没有建立。质量体系实施的关键在于:(1)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全员参与做好表率作用;(2)加强审核,从制度上来保证全员参与和质量目标的实现;(3)持之以恒,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长期的方针,只有长期稳定的运行质量体系才能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地步,从而不断的发展壮大。
参 考 文 献
[1]管理学基础.第六章.控制.第四节.控制的现代化方法.渤海大学.第五版.2008
[关键词]质量管理 教育质量 质量立校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077-02
在我国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快速发展势头。但是,这种快速发展更体现于数量和规模的提升,不能够令国人满意。高职人才应如何培养,高职学校应如何管理已成为社会特别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这种现状说明,高等职业院校普遍持有的管理理念、普遍拥有的教师素质和普遍使用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所积淀的传统经验需要进一步的辨识和创新。因此,探讨这方面的问题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下面探讨全面质量管理与高职质量管理间的必然联系,旨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一、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理论基础
全面质量管理是综合质量管理理论的思想精髓,是一种全员参加、全过程、全企业的品质经营。它是指一个组织紧紧围绕产品质量这个中心,以全员参与管理为基础,实现让服务对象满意和组织内所有成员受益的管理结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全面质量管理,它不同于以往的质量管理方法。这主要体现在全面质量管理具有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投入的特点,“三全”特征显现出全面质量管理所具有的突出特征。
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包括三层含义,即产品质量来自于生产过程,不是来自于检验结果;影响产品的因素不惟生产链的影响,其质量责任延伸生产领域以外的所有相关因素;质量是通过预防来实现的,并不是通过检查来实现的。依据这样的理论基础,高职学校实现全面质量管理也应对应地体现于:教育质量不但需要依据学业评价,也要依据对整个教育过程的评价;教育质量的责任应延伸到直接作用于教育环节以外的所有工作;教育质量通过预防来实现而不是通过检查来实现。
二、以全面质量管理推进高职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普遍采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注重评价结果,即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仅将学校的就业率、升学率、企业的反馈信息等因素作为评价内容,不少学校采取这种评价方式,尤其是追求高就业率的学校,导致很多学生被动就业;二是注重评价过程,即通过监控教学过程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采用此种评价方式的高职学校,监控手段主要体现在教学督导听课的做法。分析这两种评价方式可以看到,注重评价结果的做法忽视了教育过程中应包含的所有因素,不利于解决师资、课程体系、专业设置、教学条件等方面的问题;注重评价过程的做法又是简单的,未能包含应有因素的评价。所以,单一的注重结果的评价或是单一的注重过程的评价都不科学,在评价过程中,容易顾此失彼,远离高职教育办学的初衷。再作以横向比较,将高职学校与普通高等院校的质量管理相比,高职学校的质量管理富有“企业化”和“职业导向”的特质,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必须遵循,只有把“质量立校”作为办学之本,高职教育才能够与时俱进,在激烈的竞争中具备旺盛的生命力。无疑,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高职院校实现“质量立校”的必然选择。
三、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要科学地评价高职教育质量,就需要具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在以市场为价值取向的视域下,将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予以双向结合,同时抓在手上。内部评价意指学校自身行为的评价,评价的主体是学校,评价内容包含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校的办学条件,也可以称为自我评价。外部评价主要是指来自于社会相关方面对学校的评价,评价的内容集中于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外部评价是可以委托的,可由社会中介评价机构来实施。具体说来,高职教育的外部评价可以设置以下几项指标:
(一)就业率
在当今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就业率的高低直接挂钩于学校的办学水平。用人单位是否欢迎一所高职学校的学生,外显于这所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志。而用人单位衡量学生“使用价值”的标准是能力,学生的能力决定着其就业率,标志着学校的办学质量。
(二)对口就业率
这种就业率强调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后的岗位是否对口,两者对口,说明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间是相适应的,学生的就业是主动就业而非被动就业,说明学校的办学效益应该给予肯定。反之说明学校的专业结构设置存在问题,需要改进。
(三)就业稳定率
跟踪学生就业后岗位稳定情况,调查学生“跳槽”的频率。岗位稳定率越高,“跳槽”的频率低,毕业生就业处于稳定状态,说明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质量高,否则是存在问题的。
(四)学生满意率
这一指标是学生对学校办学水平做出的评价,既包括在校学生的评价,也包括毕业学生走向社会后的评价。学生普遍满意,学校的质量管理是应该肯定的,学生不满意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学校应该加强管理的。在学生满意率中,毕业生对学校的评价更应该被重视,因为毕业生的评价来自于社会实践的检验。很多高职院校,只重视在校学生对授课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却不关心教学内容是否与就业岗位相结合,是否适用。
(五)用人单位满意率
这一指标是对学校办学质量的最好检验。用人单位对来自于某一所学校的员工会根据工作情况给予中肯评价,这种评价虽体现在个体的学生身上,但透视的是学校的办学质量,从中亦体现出学校是否被社会所认可的重要指标。
(六)学生职位与薪酬水平
可与同类学校或相同专业的学生就职后的这方面情况作对比,职位和薪酬水平相对高的,说明学校的教育质量要好一些,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强一些。
四、高职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明确高职教育质量管理目标
任何管理行为都是一种手段,通过管理行为来实现管理目标。管理目标有远期的、有近期的;有总体的,有阶段的。同理,高职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也需指定和分解目标,给予管理行为动力和方向。需要说明的是,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量化性,既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理念,亦服从与服务于高职学校发展的长期规划和终极目标。
(二)健全专业的高职教育质量管理机构
很多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质量管理存在着一个难解决的瓶颈问题,即教育机构内部缺乏一个科学的能够对高职教育进行系统全面的监督和评价的管理体系。那么,可尝试在我国高职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实施过程中,建立一个专业的质量管理评估机构,由一机构承担对高职教育进行评估、指导和协调的管理责任,使得高职院校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成为自上而下的整体性、持续性管理。
(三)营造高职院校全面质量管理的文化氛围
高职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需要理论上的认同和管理行为上的兑现,因此,既需要解决认识层面的问题,也需要解决实践层面的问题。营造高职院校质量管理的文化氛围,可在认识和实践层面均加以强化,以文化的熏陶来形成共识,以文化的传递来丰富经验,才能把高职教育的全面质量管理落到实处。所以,我国高职教育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要努力营造这种教育质量管理文化氛围,以优秀的质量文化推动我国高职教育质量管理的开展。
(四)实现高职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信息化
为加快我国高职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我国高职教育机构需要立即行动起来,积极探索在内部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做法,实现管理信息化。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之一就是全员参与,实现质量管理信息化,在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的校际和各个部门之间,搭建和畅通交流、沟通管理信息的平台,相互间能够对质量管理中出现的经验和问题进行交流和借鉴,通过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对高职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凯.高职教学设计方法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3).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质量检验
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165-02
一、 前言
对于产品而言,质量检验是质量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构成质量管理的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质量检验是质量管理的前身,换言之就是质量管理是由质量检验发展而来的。在企业目前的发展中,比较重视产品的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在陨石的过程中可以被细分为四个部分,包括设计,制造,辅助以及使用,经过这四个部分,企业就能够实现产品的质量管理,进而企业中产品的质量得到保证。
二、质量检测概述
质量检验就是由专业人员通过专门的检验工具以及设备对产品进行检验,对其质量以及使用性能都能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保证其质量合格与使用性能的合理。虽然我国的产品质量检测方式越来越多,但是产品进行生产的过程中是具有多变性的,质量检验过程中,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使得检测的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所以,能够掌握进行质量检测的方法与根本原理是非常必要的。
质量检验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首先通过产品检测使得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判断,对其合格性进行检验。其次,通过检测可以对产品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给产品生产过程进行一定的提示,从而实现质量水平的提高。然后通过产品检验的结果也可以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工人的工作情况与工艺水平进行检验,从而对出现问题的生产过程以及生产工艺进行改进以及督促。最后通过产品检验也可以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对质量检验的考核水平进行分析与判断,从而也能督促产品质量检验的水平出现提高。综上所述,质量检验对于生产企业以及检验机构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三、 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1、 质量过程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
在企业产品的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的过程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全面管理在内容上通常被分为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制造过程的全面管理,辅助过程的质量管理以及使用过程的质量管理,在这四个内容中,每个内容都有其独特的规则以及管理的方法,因此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依据不同的内容进行管理,以保证质量管理的全面性以及有效性,从而是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能够最大的满足用户的要求。
首先对企业中产品进行设计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来说,对于产品的全面质量管理而言,产品的设计过程是全面管理过程中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进行这个步骤的时候应当要做的不仅仅包括对当前的经济市场的调查,同时还包括市场中对这种产品使用的反响以及使用这种产品的用户所提出的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观点,将这些经过调查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就能够将企业中生产产品的在质量上所要达到的程度进行确定。在进行产品生产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的方案以及设计的方案如果不同,那么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以及人力和物力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说产品的设计方案能够直接的控制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成本,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产品生产的过程中选择一个适合产品生产的设计方案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另外,在对产品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产品在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产品质量能够进行评定主要是因为在对产品进行制造的过程中是对产品直接进行加工的,产品的制造过程在企业中产品的生产中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为企业中所生产的合格的产品以及优质的产品建立一个生产的系统,在进行产品生产的过程中,要对涉及到的产品生产的每一个过程都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从而将产品生产过程中产品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生产过程进行重点的注意,在这个期间,保持企业中所生产的产品是处于一个被管理的状态是十分重要的,这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要格外的注意。
另外,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辅助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我们这里所说的产品的辅助过程主要指的是为了使产品在制造的过程中顺利的进行,相关的管理人员为此提供的一些生产过,中需要的物力以及人力还有一些生产的技术,这些内容通常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企业中生产的产品的质量,因此在对产品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中应当要格外的注意。在产品的辅助过程中主要做的工作是对产品生产所需要的物资进行管理,所谓的对物资进行管理就是指要使产品的原材料在采购的过程中与实际的需求相符合,不能使用一些假冒伪劣甚至是质量特别差的原材料进行产品的生产,同时对这些材料应该按时按量的送到企业中,以保证在进行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不会出现原材料短缺的问题。还有一点十分重要的就是要保证生产产品所用的设备是处于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尽量避免由于生产设备带来的产品质量的问题。
最后一个方面是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中生产的产品已经经过检验投入使用了,因此在这个阶段,相关的单位主要要做的工作是提高所销售的产品的服务质量,从而使产品能够高质量高效率的为人们所服务。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做到不断的对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进行技术的更新以及质量的改进,同时还要不断地开展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技术的服务工作,对产品销售以后的质量调查也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将企业中生产的产品完全的与用户的需求相契合,才能使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
2、 减少质量损失,提高经济效益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根本目标
质量损失通常是生产者所需要承担的,人们通常把质量损失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无形的质量损失,还有一个是有形的质量损失,每一种损失都能够直接的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就要提前对相关的内容进行调查,同时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将损失减少在最低。还有一点就是要加强产品在各个阶段的控制,通过对产品的控制来保证产品的质量,进而能够减少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损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在产品进行生产和制造的过程中,还应当通过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将产品的不合格率降到最低,进而使用此种方式降低产品的损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 质量检验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1、 质量特性的波动性要求产品通过质量检验进行质量控制
对于产品的质量的评定,主要的依据是产品经过检验得到的质量的特性,企业中生产的产品不同,因此各个产品之间所存在的产品的特征也是各不相同的,即使是生产的同一种产品,也会出现一定的质量的波动。在进行产品的质量的坚定地过程中,实际上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产品所具备的质量特征值进行测量,进而将经过测试获得的产品质量的参数与产品的标准值进行比较。在产品进行检验的过程中,要保证质量的检验以及质量的试验结果是符合实际的情况的,因为这是一项能够影响到产品的检验结果的重要的数据。但是事实上在实际的检验过程中通常会由于一些比较客观的问题影响到质量检验的结果,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产品的检验结果出现波动。所以我们说在实际的质量检验过程中应当使用相应的误差理论对所获得的检验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使获得的数据更加具有说服力。
2、质量检验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来说,质量检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质量检验对质量管理体系具有一个评价的作用。在产品的检验过程中,检验的相关机构的主要作用就是对产品进行检测,并且将检验所得到结果与标准的结果进行比对,进而判断所检验的产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另外质量检验还具有把关的作用,在对产品进行检验的过程中,相关的检验人员将检验不合格的产品筛选出来,避免了这些不合格产品的外泄,也是对企业信誉的一种保护。另外,质量检验还具有信息的反馈作用,通过对产品进行检验,将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从而能够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正常的进行运转。
五、提高产品质量检验水平的措施
产品质量检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其检验过程也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下面就对能够提高产品质量检验水平的措施进行总结。
1、 提高准确度。产品质量检验的结果对于该产品的生产与发展都是有着重要关系的,不仅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起到关键作用,也将影响着生产厂家的发展,因此要保证质量检验结果是准确无误的,就要求检验过程中应该按照规定严格执行。
2、 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想提高产品检验质量的提高首先要做到就是保证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是达到一定标准的,要求检验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对各种检验方法都能完全的了解,并能准确无误的进行操作,同时对各种检验设备的使用方法也是能够完全掌握,并且还可以做到对设备的定期检修。最后还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负责的工作态度,能够对检验过程中的每个行为进行负责。
3、 正确填写检查结果。质量检验报告是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的结果,质量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完全体现在了检验结果中,因此要保证该内容的准确无误,并且要求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与科学性,工作人员应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如实的填写,并且提高准确性。
六、结束语
随着我国的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各个领域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在企业当中产品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证除了在生产过程中质量问题进行控制,同时起到保障作用的就是产品质量的检验。因此企业中对产品的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是产品生产过程中主要的一个内容,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关注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发展的保证,只有企业产品的质量得到保证,企业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晓芬 . 走进 WTO 后的质量管理 [M].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2.
[2] 肖诗唐, 王毓芳, 郝 凤 . 质量检验试验与统计技术 [M]. 北京: 中国计量出版社, 2011.
[3] 韩福荣 . 现代质量管理学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4] 戴克商, 雷金溪 .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务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病案质量管理;质量监控
病案是以文字形式记录患者疾病的症状、体征和医师诊断、治疗、护理的医护文书,它不仅在医疗、科研、教学、医院管理和医疗统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健康保险、伤残鉴定、医疗过失责任的追究等民、刑事诉讼中也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全面提高病案质量是规避风险,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保障医院的合法权益,更好的体现医疗质量,完善医院管理,提升医院形象的重要举措。
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阶段,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组织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概括起来就是指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组织重视并落实的管理活动。(1)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是组织内各方面、各部门全部工作的综合反映,任何一个人的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产品质量,质量人人有责。(2)全过程控制的质量管理。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整个过程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环节所组成的,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相互影响又相互联系,都对最终质量的形成有或轻或重的影响,为了保证和提高质量,必须树立以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思想,把影响质量的所有环节和因素都控制起来。(3)全组织重视的质量管理。组织各管理层次都应该承担并明确各自的质量管理活动内容,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质量职能,形成“以质量为中心、领导重视、组织落实、体系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上层管理者侧重质量决策,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政策和质量计划,协助各部门、各环节、各类人员的质量管理活动,中层管理者侧重贯彻落实上层管理者的质量决策,并对基层管理工作进行具体的管理,基层管理者则要求每个职工要严格地按标准进行,并结合本职工作,开展合理化建议和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二、病案的全面质量管理
我们可以把为病人提供诊疗服务的医院看作是为社会输出健康人的企业,则它也有一个质量链,医院的主要客户是病号,产品是出院的健康人。而作为疾病诊断、治疗过程的载体、病人病情演变和转归过程的真实记录的病案,则是质量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病案从开始形成到入库、归档、调阅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层次人员参与的一个连续流动的过程,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强化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对影响病案质量的全过程和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以达到病案质量管理的经常化、标准化、科学化。
1.病案质量的“全员管理”。病案是病人在医院诊断、治疗全过程的原始记录,包含有首页病程记录、检查与检验结果、医嘱、手术、护理记录等,主要从参与病案信息形成的医疗、医技、护理人员和病案信息管理人员加强病案教育和培训,重点培养病案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履行职责。一方面,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树立全员病案标准意识,使病案书写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从法律角度认识病案,在病案的书写过程中注入法律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加强对病案信息科员工素质的强化定位和培训,实行责任管理,促使各级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确保病案质量。最终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一个科学的、完整的病案质量保证体系。
2.病案质量的“全过程管理”。从病人初诊开始,至病人入院、诊疗、出院以及各种原始病案资料的建立、收集、整理、归档、供应以及病案的保存与销毁,形成了病案管理的全过程。只有作为上一个环节供应者,为下一个环节的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保证病案信息科室用高质量的产品来为病案使用者提供满意的服务。树立并不断强化病案形成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意识,对病案的内容、填写标准、排列顺序及贮存、保管、使用等病案形成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及环节之间的“接口”的质量进行全程的管理,将质量控制方式从传统的终末质控转移到环节质控上来,变“事后把关”为“事中把关”,力争把病案中的差错及缺陷消灭在萌芽中。
3.病案质量的“全医院管理”。成立以业务院长领导的病案管理委员会,围绕质量管理目标,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制订质量控制措施,推行病案的全面质量管理;成立以病案信息科主任为组长的质量管理工作小组,负责贯彻落实质量方针,制定病案质量管理制度如电子病历质量管理与奖惩规定、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会诊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等,定期组织病案质量控制专家对病案的检查评比,划分病案质量等级,组织病案质量展览,开展病案质量教育和培训,提高病案管理的群体质量意识;成立以相关科室主任为组长的科室质控小组,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定期开展QC小组活动,进行病案质量的自查、分析、评价、改进。最终形成以医务科为中心,病案信息科为纽带,各相关临床科室为基点的病案质量监控长效机制,持续改进.循环反复,为病案质量管理的良性循环提供可靠保障。
作者:蔡金伟 单位: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网络中心
参考文献:
[1]洪生伟.质量管理(第六版)[M].中国质检出版社,2012(5).
关键字:QC 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已成为我国的一大支柱产业,而工程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质量管理是能适应现阶段建筑行业生产发展水平,提高工程质量的现代化质量管理,而全面质量管理不仅意味着使用技术技巧和方法及系统,更强调能为公司为本建设项目提供更有效的富于哲理实际可行的管理思想.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把专业技术、施工管理、工程质量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满足与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对本建设项目本建筑物的各种需求的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务、信息等资源,提供出符合规定要求和用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这对我们在将建筑物推向市场、加强建筑竞争机制的大气候条件下金融危机下寻求自身发展,加强自身实力,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使我公司我建设项目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群众尤为重要!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现阶段仍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特点是:
1、执行质量职能是全体员工的责任,应该使全体职工都有质量的概念和参与质量管理的要求;
2、全面质量管理不排除检验质量管理和统计质量管理的方法;
3、进一步采用现代生产技术,对一切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因素进行系统管理,在此基础上保证建立一个有效的,确保质量提高的质量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全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全体人员同心协力,综合应用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和科学方法,经济合理地开发、研究、生产和销售用户满意的产品的管理活动.其其本观点是:
1、全面管理的观点;
2、为用户服务的观点;
3、预防为主的观点;
4、一切用数据说话的观点;
5、文明施工的观点.
质量控制的主要对策为:
1、以人的工作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2、 严格控制投入品的质量;
3、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
4、严把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关;
5、贯切“预防为主”的方针
在建筑市场这个竞争强专业行强的行业中,全面质量管理应以“质量”为中心,依靠的对象是建设项目系统中各个层次和所有部门的人员即全体职工;强调人的作用,全员参与,建立有效的质量体系并不断改进,以搞好企业内部各项管理为基础,以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级性,做好本职工作为核心,实现企业自身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既要达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规范,实现符合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对本建设项目的各种需求,又要不断地改进质量提高服务,提高全职工的生活生产环境,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职工潜力,提高起素质,促进建筑行业我公司的发展.
QC小组(质量管理小组)是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组织形式,在我国建筑企业项目中QC小组是指在施工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建筑职工,围绕建筑企业的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人的素质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其性质是群众性质的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是建设项目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的经验同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是建设项目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的新发展.质量管理的首要是明确工程质量目标项目。经理部要根据公司确定的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而且要使企业质量验收标准高于国家验收标准。严把材料质量关。甲方采购的材料和乙方采购的材料都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一定要克服质量通病,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筹,要有创新和特色。
抓好关键部位施工。例如地下室、一层、顶层、屋面、卫生间以及楼梯走道都是关键部位,越是人们不常去的地方,或者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部位,既是施工的难点,又是检查的重点,更应引起项目部的高度重视。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施工企业要及时掌握这些信息、积极应用到工程中来。
样板引路。对每一个工程都要按照设计要求做好样板间,经甲方和监理单位认可后,大面积推广,确保工程质量。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施工企业对施工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开展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严格执行“三检”制度。班组自检,项目部抽检,监理验收,实行“三检”制度,其目的在于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
搞好技术交底。班前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使工人心中明白所进行工作必须达到的质量要求,以及必须把握好的技术难点根据本工程点及实际情况、编制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使资源合理配置和工期最短、安全最可靠、质量最佳、成本最低,实现想技术求效益的方针。在开工前,组织技术和施工人员熟悉图纸,同时搞好图纸会审工作,理该工程的设计构想和设计意图,对图纸存在的疑问及实施设计意图的困难提前解决。在开工前,由分公司总工程师想项目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使项目尽力部各级对工程的技术要求做到心中有数,由工长做好分项工程技术交底,特殊部位由项目内业技术员做专项技术交底,使作业班组明确技术要求。对工程施工文件和资料及时作好受控或作作废标识,设计变更通知单及施工技术核定单应及时在施工图上标识,以免施工中误用作废的文件资料。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计量管理,保证量值传递的正确性,并保证施工过程计量准确性。施工中各类有关人员应做好各种施工技术资料办理、签证和收集整理工作、保证资料与工程同步。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对施工技术资料样饿把关,未经审核的资料不得向外和向下传递。对特殊工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严把材料质量关,对进场按有关规定进行试验,对试验不合格的材料严禁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应有进退记录。施工过程中应积极发挥“三检”作用,把好质量关,防患于然,对某些预测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作好预防措施,对已发生的质量问题,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分析其原因,及时进行修改纠正。施工过程中加强成品、半成品、预埋件的保护。开展QC活动,克服质量通病,不断改进工序质量。
本建设项目的QC小组,在活动中强调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其他一些可使用的科学方法,还要强调活动程序的科学化,要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具有明显的自主性--实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相互发展,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明确的目的性--提高素质,共同进步,为社会和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严密的科学性--采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广泛的群众性--人人参与,献技献策,充分发挥群众优势的有效政治形式,是职工群众在活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大学校;高度的民主性--各抒己见,集思广义,各显其能,实现共同的目标.以提高企业公司整体职工素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建立心情舒畅的施工生产,服务工作环境为宗旨.
在建设项目中实现全面质量管理,成立QC小组,其作用为:
1、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提高人的素质;
2、有利于预防质量问题和改进质量;
3、有利于产品建筑服务上等级;
4、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有利于全员参加管理;
6、有利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7、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加强;
8、有利于实现项目的方针目标;
9、有利于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关热搜: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改革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进步,我国高校的办学规模、师资水平等都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是在教育质量管理上显得后劲不足,传统的教育质量管理及评价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全面质量管理(TQM)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为目的,组织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高等教育引进全面质量管理办法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办学效益,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不断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一、高等教育全面质置管理概述
(一)全面质量管理概念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最早由美国人休哈特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随后在日本快速发展并风靡全球。全面质量管理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逐渐被大家接受和认可,国际标准组织也对其作出了定义: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二)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史
20世纪80年代,西方部分发达国家开始尝试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引人教育管理,进行教学结构和管理方式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果。20世纪70年代末,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传人我国,80年代在教育领域开始实践,90年代部分中小学掀起全面教育质量管理热潮,21世纪部分高校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并积极进行ISO认证,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三)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内涵
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发展来看,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最早应用于生产型企业,要求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的全面产品质量及服务质量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全面质量管理被广泛应用,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也起到了积极影响。
根据对全面质量管理定义的研究,笔者认为,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主要是指全国各个高等教育组织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及社会满意和本组织内所有师生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二、高等教育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社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高等教育必须要引进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一)有利于教育产业的和谐发展
1992年,我国政府就明确指出教育是具有全局性、先导性的基础产业,但是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过相继出现教育经费不足、机构冗杂、专业设置冷门等影响教育质量的问题,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一方面促进了办学的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套的和谐、教师教学和学生发展的和谐、招生与就业的和谐、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的和谐,另一方面为社会提供了人才保障,促进了社会和谐。
(二)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要求对教职工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成果进行考核,此举能够让教职工在教育过程中主动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质量意识;实现学生满意人才培养方式、社会满意人才培养质量的双赢,实现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人才培养方式符合社会需求。
三、我国高等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取得的成效
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最近几年在各大高校得到迅速推广,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效。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得到了规范,服务意识也逐渐加强;全校教职工积极参与到全面质量管理中,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也不断提高,学校的声誉和知名度都得到了提升;学校教学环境不断得到改进,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结合社会需求培养人才的方式,也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家长、社会的满意度。
(二)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虽然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还是有很多高校不愿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原因在于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很多学校都怀疑其可行性和适应性。主要表现为:学校全面质量管理意识薄弱学校不重视、教师积极性不高,不能很好地推动全面质量管理的开展;同时,没有实现全员参与,全面质量管理仅仅停留在教师层面,没有涉及到学生,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考虑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开展全面质量管理之前也没有进行全面调查,没有分析出当前学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没有明确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范围和学生、家长、社会的需求重点,往往虎头蛇尾,?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还存在的问题就是国家层面上不够重视,没有进行相应的引导和要求,对学校教育的质量也没有进行严格考核,导致了部分高校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流于形式,没有切实开展质量整改工作。总的来说,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家和学校的不重视。
四、实施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措施
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实现了教育过程的全程管理,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满足学生及社会的需求。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不仅是各个高校的事情,也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关注的问题,需要政府和教育机构的共同努力,坚持以科教兴国战略为指导\协调一致的推进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
(一)政府进行宏观层面的调控高等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国家人才的培养,政府要高度重视,将推行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上升到战略层面。
首先,要建立健全完善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减少高等教育组织的行政管理机构,争取实现垂直领导,减少管理环节和管理机构’实现国家对高等教育机构的直接领导,加深对教育质量的监管;同时,在高等教育过程中,严格实行“教育质量工程”以及“本科教育达标考核”,提高高校教师准入要求,完善高校考试管理制度,提高高等教育学生考核标准。通过完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在宏观上保障教育质量的提高。
其次,教育部门要监督执行国家质量管理政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政策,但各学校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各地教育部门必须担负起监督的职责,督促各个高校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切实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要经常到各大高校了解教育质量管理现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改正方向,要号召各高校进行质量管理认证,规范质量管理过程,对严重违反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高校,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主要领导责任。
(二)高等教育组织进行质量改革
学校是教育管理的载体,学校内部质量管理对教育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高等教育的全面质量管理最重要的就是从高等教育组织内部进行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必须实现质量管理全程控制,要坚持正确的质量管理方法。高等教育在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按照质量保障、质量控制、质量审核、质量评估、质量改进的顺序进行管理。要落实质量保障,树立全体教职员工的教育质量责任感,在教育过程中要制定一系列的措施让教育质量得到保障,然后邀请专业的机构对学校教育管理质量是否达标进行测评并作出客观评价,学校根据这些评价以及学生、社会的多方建议进行不断调整,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高校内部一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思想基础。高校内部管理工作中,如何确保管理质量人”是决定性因素。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科学的人才观,合理使用人才。
既要强调全员参与,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提高教育质量活动的积极性,也要充分尊重教职工的教学主观能动性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教师寻找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
五、结语
电视新闻的采访、制作和播出,实际上也是一种新闻产品的生产制造和销售过程。与录播的新闻播出方式相比,在单篇新闻制作完成以后,直播的电视新闻更像是经总装后无仓储的直销产品。由于在演播厅直播,少了一道“出厂检验”这一环节,而且一些小的瑕疵一旦出现往往无法弥补。所以,在这整个新闻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中,与录播的新闻节目相比,直播新闻的每一个细小的瑕疵在直播时都会显得特别扎眼,每一个微小的错误都会被直播无限放大。对直播新闻而言,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为了满足顾客(观众)的质量要求,指导人(记者、编辑和播音制作人员)、机器、信息的协调活动。
在直播的电视新闻中,播音员补妆的镜头播出去之后,等到外面的导播发现后,就已经播出去了,当这一瑕疵被检验出来的时候,这个新闻的次品便已经销售出去了,不好的影响也就不可挽回。这就生动地印证了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基本观点:质量管理并不是从生产流程末端产品的瑕疵的检查才开始,而是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
就像没有合格的零部件,不可能总装出合格的产品;有了合格的零部件,如果没有合格的总装工艺,同样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而要生产出的零部件全部合格,同时进行合格的组装,就必须在整个生产流程中的每一个细微的环节上,都达到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更何况电视新闻的采制在流程上有其特殊性:现场没拍到的画面,新闻事件发生后不可能补拍;新闻现场消失后,尽管不满意自己的出镜效果,出镜记者也不能再出一次。
全面质量管理的范围是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对于直播的电视新闻来说,是包括从新闻的策划、采访、制作和直播等全部有关过程的质量管理。把新闻直播有关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加以管理,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质量体系。因此,制定每个岗位的工作质量标准,并定期进行自查、抽检和及时改进尤为重要。
把质量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即制定可以量化的指标和指标考核体系,对工作、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管理,具体来说,要对电视新闻直播的全体人员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培训。其后,建立每个岗位,从栏目负责人到采访车司机,都要全面建立具体的质量考核指标。比如设备管理员每天早晚对设备的检查,与摄像员及时沟通,保证摄像机、电池、电池灯、话筒入库前后保养和完好,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解决办法,及时提交维修等;文字编辑对文稿的核实,保证新闻事实的真实准确;主持人直播前化妆、服装的准备,良好的精神状态等。所有这些,都要有详细的、量化的、可以度量的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