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交互设计分析范文

时间:2023-02-10 19:13:36

序论:在您撰写交互设计分析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交互设计分析

第1篇

关键词:交互手势;单手;用户体验;触屏手机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各类智能设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于人们的视野并被广泛应用,触屏手机即为其典型代表之一。操作手势作为继实体按键后的一种新型人机交互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用户操作手机的效率和体验。

1触屏手机的触屏交互手势

1.1触控手势

1.1.1单手指:点击:最常用的手势。一般用于选取菜单、按钮、数字键盘等;滑动:实现的功能相对较多,可以用于多个物体的同时选取。竖直滑动一般用于屏幕更多内容的加载或刷新。水平滑动一般用于导航、页面、模式的换转,或者作为二级动作的触发手势,出现删除或其他功能按钮以及隐藏的操作等;双击:一般用以放大、缩小局部内容,常用于图片或地图等工具;长按:保持一段时间的轻触,实现比如放大镜,文本的拷贝等编辑,删除等二级动作的触发;拖拽:一般用于拖拽物的位移,使其到达特定区域从而实现目标。或者用于如音量条、滚动条等控件的调节;3Dtouch:作为IOS特有的功能,它不同于长按(时间维度),是在新增加的“力度”维度上,通过“用力”点击来实现。一般用于进入应用高频率的深层次功能,诸如直接打开社交软件的更新动态功能。

1.1.2多手指:缩放:通过双手指的张开或合拢动作,实现界面内目标物的缩小、放大;旋转:以双指旋转,实现对应角度的操作对象的旋转;多指滑动:较少地运用于一些设计方自定义的操作,比如滚动截屏等。

1.2笔画手势

该类手势虽然也是通过屏幕上的滑动或拖拽等基本手势完成,但这些基本手势只有在组合成特定的组合、形状、字母或数字等符号时,才具有功能。诸如解锁屏幕的图案锁屏,特定字母打开应用,特殊图形或封闭形式实现截图功能,当然包括直接的文本信息输入功能。

1.3手指以外的手势操作

如上2种手势,一般提到的均为手指指头处的操作,但也有以手部其他特殊部位的操作,比如华为品牌某手机采用指关节画圈来截图的手势操作。至于触屏手机中非触屏类的交互手势,诸如手部动作“摇一摇”等,则不在此处讨论。

2单手操作的需求简析

以iPhone为例,从2013年iPhone5代在国内,发展至当前的最新产品iPhone7Plus,手机界面的尺寸从4英寸发展至如今的5.5英寸,还不包括界面以外的硬件尺寸。越来越大的触摸屏使用户在很多情况下必须使用双手才能够安全拿起并高效操作手机。在实际的使用场景中,用户不可能总处于专一、稳定的环境下进行手机的使用。更多的是多任务同时进行,注意力容易被打扰、分散、中断,另一只手被其他事物占据,周围操作环境不友好等实际的使用场景。这些使用场景都不支持用户双手去操作手机。资深交互设计师StevenaHoober在数千人真实使用场景的2个月调研中得出结论:49%的用户单手操作,仅15%的用户为双手操作,其余为一只手操作,另一只手做辅助握拿。并且,用户频繁变换操作姿势和手势。应用市场上,辅助单手操作的应用为数众多。其中诸如安卓系统的“单手划划”应用,通过斜滑动来开启单手操作模式,将手机应用、设置等全部置于一个合理布局的菜单中,让用户能够单手完成大部分手机高频操作。截止至目前,在GooglePlay上全球下载量已经过亿,用户评论数量超过304万,评级为4.5分的高分。这充分说明触屏手机单手操作模式及手势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

3更好地单手手势设计

无论是单手还是双手操作,更好地设计交互手势都需要参照“隐喻化”原则,采用尽量通用的符号系统,符合用户认知习惯,给予必要的界面暗示、新手指引、积极反馈,建立于现有的主流手势之上,考虑同质性、相反性的手势对应、统一等。该部分内容众多前辈等已经给出较多理论及实践案例分析。这里主要从单手手势设计方面考虑,在上述的必要设计指导下,更多的则从如下方面出发:

3.1拇指活动区域及按键热区

单手操作手势,在越来越大的触屏上存在较大的难以触及的区域。考虑主要的单手操作下拇指的使用,以右手为例,则屏幕的左上方、上方、右下角落为难以点击的地方,在交互原型设计的初期,界面布局就应当有所考虑,将重要按键、主要菜单等置于拇指易操作的区域,同时将一些低频率、“危险性”的按钮或功能置于上述的难操作区域。并且考虑左右单手的不同,使布局能够尽量适配两种手势。在操作区域有限或者元素众多等情况下,可能存在不能按此合理布局的情形。此时可以适当考虑将视觉元素与手势的实际点击热区相脱离,并配以及时的反馈。即在不影响视觉的前提下,适当增大或减小视觉按键的实际有效触控区域,调整与拇指舒适活动区域的重合性,从而提高操作效率或减低误操作的风险。这对于单手手势的使用场景而言更具有实际意义。

3.2高效率切换模式

很多情况下,单手手势的使用是基于一个手势的集合之中,即所谓的“单手模式”。诸如单手键盘、缩小于下方一角落的等比例界面、双击home键而实现的iPhone单手模式等。它们通常采用改变原有界面布局、比例的方式来达到单手操作的目的,从而实现某应用或功能相对庞杂的系列活动。但即使是习惯性的左手或右手用户,也不总是固定的一个单手操作。实际的生活经验及上述的单手操作需求简析告诉我们,操作姿势和手势总在频繁地变化。这就对单手模式提出了可以高效切换单、双手,甚至左、右手操作的要求。

3.2.1提炼呼出手势。事半功倍的方法是在现有的手势上进行提炼,结合当前的内容、控件、功能等适配出合理的单手模式呼出手势。在第一节中提到的现有手势归纳中,滑动手势具有诸多功能,从而其在单手手势上可以发挥得天独厚的效果。诸如采用连续滑动的手势,先滑动将操作模式菜单呼出,再滑动选择操作模式,从而进行模式间的高效切换。除此以外,长按、双击也具有较好的契合性,而笔画、组合等因其学习成本较大、容易有歧义等因素,契合性有所降低。

3.2.2选择性地单手模式。这里不需要将某些重量级的应用等所有的模式、功能、设置全部设计容纳入单手模式手势中。选择性的选取高频、重要操作,使单手手势能够完成主要功能。轻量级的界面布局总归利于模式的高效切换。

3.2.3多模式并存。在触屏上除了仅具有单手手势以外,在界面布局上可以兼顾其他操作手势的视觉元素。诸如保留基本的单击手势,让用户可以通过单手手势顺畅操作的同时,也可以在其他的情况下,通过单击等手势进行返回、选取、添加、删除等多种操作,这就使得单手操作的手势能够始终进行,也完全无需担心切换操作模式时便捷与否的问题。

3.3全局性

从用户操作手势的最终目标出发,需要将单手操作手势尽量贯穿于整个手机操作之中。用户操作目标是通过完成系列相应的活动和任务来实现的,设法保持单手手势在整体操作流程中的贯穿和统一,才能彻底地通过单手手势一步步完成最终目标。如果仅让用户在开机界面或者系统层级可以单手手势操作,而到了手机的一些原装应用中又不得不使用双手的话,那很可能前功尽弃,让其优势付诸东流。交互手势是当今主流的人机交互方式之一。本人将通过持续关注用户使用场景,心理、行为方式,涉猎相关学科知识,将交互手势,尤其是单手手势设计方式,逐步分析完善、总结至较为全面、系统的理论高度。从而在今后不断发展的智能设备中,可以提供点滴参考依据,让用户操作方便高效,且身心愉悦地完成目标。

参考文献:

[1]AlanCooper,等著.AboutFace4-交互设计精髓[M].倪卫国,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2]孙岩等.基于人类行为学的触屏手机手势交互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5.

第2篇

在基础活动策划的同时,把交互设计与活动相联系,有意图的帮助活动方实现他们的渴望和目标,用最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现活动内容,推广产品。从活动的第一步,宣传产品开始,融入交互设计,运用简洁明了易懂的图、文、光、动画等多种形式再配以声音尽可能的使用自然语言展现活动主题核心,甚至模拟产品在人使用中的现实情景,使画面空间更加生动、逼真、形象,让消费者更加真实、细致的了解产品,这样既运用了科技又推广了产品。

关键词:

活动;策划;交互设计;界面;产品;人机

设计是一种把计划、规划、假设、设想、执行,通过某种形式表达出来的活动过程。活动设计就是对所要参加的活动预设活动全程,指定出工作方案和计划,按照一定计划去执行。交互设计是定义两个或多个互动个体之间交流沟通的设计领域。使两个或多个个体达到相互沟通配合,共同达成某种目的。把活动设计与交互设计相结合。活动交互设计就是把活动产品看做一个事件,强调过程性的思考能力,把流程、转换、故事等作为重要的设计表现手段。以一种新形式的表达方式把活动表现出来,即达到了活动效果,又创新了活动形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流。高科技产品为人们带来了便捷与快乐。在这个以信息为主导的时代,计算机系统的用户越来越由普通人组成,在拿到一个产品,定义产品的行为和形式,预测产品的使用或者购买与对象人的使用关系,以及对产品的了解。并且探索产品与人与社会、生活的历史背景。在尊重用户及目标的同时以新形象的表达方式来推出产品。用有效的活动交互方式,对它们进行增强和扩充,从而和多领域多背景的人员沟通。这样即区别于一般的活动设计,又体现了新活动的创新。

在基础活动策划的同时,把交互设计与活动相联系,有意图的帮助活动方实现他们的渴望和目标,用最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现活动内容,推广产品。从活动的第一步,宣传产品开始,融入交互设计,运用简洁明了易懂的图、文、光、动画等多种形式再配以声音尽可能的使用自然语言展现活动主题核心,甚至模拟产品在人使用中的现实情景,使画面空间更加生动、逼真、形象,让消费者更加真实、细致的了解产品,这样既运用了科技又推广了产品。其次,高科技产品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网络上出现的订阅号、APP、个人号等都可以作为产品推销的主要途径。

运用交互设计设计出各种简明易懂的活动界面,产品界面,在网络上进行推广,以及使消息及时推送,使人们直接了解活动和内容,甚至人们不在活动现场就可以参加活动,让消费者直接线上参与,既节省了时间、人力、物力、场地,也达到了宣传,活动也可以不受天气等外在原因的阻碍。同时具体化到,通过网络筛选,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龄所接收到的界面、活动不同。真正达到活动与人的方便快捷、简洁易懂。再者产品也可以模拟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情景,区别于传统活动的繁琐,更加的简洁明了。

活动交互设计界面是沟通活动中的产品与人的桥梁,是传递和交换信息的平台和媒介,好的交互界面美观易懂、操作简单且具有引导功能,使使用者或者购买者感觉愉悦,同时增强了兴趣,从而增加了宣传效率,提高了产品的购买力度。

第3篇

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景观的设计就是人类历史中设计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所产生的,是历史发展的一个结果,这种发展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建筑的发展同样成为了一个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但是,这两者不能单独的存在,要处理好景观与建筑之间的交合及协调性是一个城市未来发展规划的重点。

关键词:交互设计;景观;建筑

景观与建筑之间是有联系的,而这种联系是有机构成的。首先因为景观的设计是人类设计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具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所以在一个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景观的设计同样也是一个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

一、 景观建筑的内容解析

1.当代对景观建筑的分析及定位

当代的一个建筑景观是一种新颖的建筑创造,这个特点主要是将景观整体融合至建筑的设计中,成为建筑设计的一部分。所以,在当代的建筑景观中是包括有当代景观设计的系统当中的。当代的建筑景观不是单独存在的,每一个当代的建筑景观都无法离开一个特定且具体的环境,这些都是在所处的环境中,有着点景、观景、组景、限定空间等作用,是组成景观体系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显得建筑景观的设计在整个布局规划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作用表现在:

(1)当代的建筑景观是会受到环境的因素的影响、制约。

(2)当代的建筑景观也会对所处的环境产生美化又或者是破坏的影响作用。

这就要从一个整体的环境的立体系统层对建筑景观的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这样才可帮助人们建立一个系统的环境观,通过对环境的微观、中观、宏观三方面立体层考虑。

2.当代建筑景观的重要性

当代建筑景观的一个特点就是会对人们产生一定的引导、启发及约束的作用。这是因为在当代的建筑环境的功能作用下,人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所以当代建筑景观一定要强调作用的功能和单体及整体的关系,同时也可以呈现出每个单点间的联系。虽然在形式上、场地以及使用的材料的性质上有所差异都决定了当代的景观的不一样的空间想像,这些功能也都是依照于整个的空间组合所表现的,设计被分成空间及材料的构造,但设计的形态是一种精神的产生,当代的景观的设计化体现是人性要符合精神需求,结合单个个体与环境背景的认识来确定并实现当代建筑景观的功能与作用。这就要求当代的景观的功能要体现在外形与内在相统一的高度上。设计师如果缺少对形态形状的认识,没有对相关材料的了解,只凭着灵感或者直觉,是无法设计出好的造型的空间的存在形式。[1]

二、 建筑景观存在的问题

1.一味的模仿西方的设计,景观设计没有创意。因为西方的景观建筑的发展的历史相当久远,相对于国内而言更加的成熟。所以在国家的景观建筑设计之始就开始模仿并追求西方化,这样就会造成国内许多的建筑的景观形成了欧式或美式的建筑,而忽略了中国的特色。

2.景观设计的相同相式化。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带给了我们许多的便利和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但是,就是由于这种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及传播,人们的信息模仿也随之增多,一些精品的样板设计被更多的人们所运用,这就产生了许多相同相式化建筑的出现。

3.形式化的景观建筑。一些好的设计本身是非常完美的,但在真正的施工中,由于一些技术、利益、施工的条件等原因的影响,在现实中不得不放弃原有的设计理念,将原有的景观与建筑的整合的思想所放弃,使设计与现实的作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4.围墙化的景观设计。这种围墙的建造特点本身就是我国的建筑上的一大特色。从古代开始,这种围墙化的建筑形式就一直存在着。这种使用围墙将自身的建筑与的环境分隔开本身就是景观设计的一大问题所在。[2]

三、景观与建筑的交互设计的理念认识

1.组合景观与建筑之间的设计思维

在对景观与建筑之间进行交互设计的过程中,一定需要坚持景观与建筑之间设计的融合性。这种融合性的思想指的是局部与局部之间有着相互相依的关系。而景观与建筑的设计整体的思维是要从全方位考虑到景观与建筑之间的每一个元素。例如包括对建筑的形态构造、外部的环境、整体的形态和象征之间的协调统一的关系。设计师不能只看到建筑或景观的单一方面,而是需要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综合考虑及观察并计划着设计。建筑作为一个空间上的构造体系,是可以形成一个单独存在的,然而景观的设计是可以通过其他的手法规划出的一个整个或单体的范围,这个范围不同于砖或预制析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明确且特定的空间,这种景观的设计是通过人的心理暗示和认识而形成的一种理解式的空间。所以总体看来,景观的形成空间是虚拟的,而建筑所形成的空间是真实存在的,这种虚与实的结合正是有机结合的一种体现。

2.对景观和建筑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

(1)先入为主的是建筑。在我国的建设过程中,建筑先建立是一种最常见也是最普通的方式,特别是在成片的小区开发中。建筑先入为主的原则不是只考虑到了建筑的本身而忽视了其他的景观设计。其实这是依照从具体再到抽象的原则进行分析,考虑到了周边的环境或区域的环境的因素,在整合思想后提出的系统性的设计方向。这种设计的方向包括了统一的色彩、环境的布置、整体的风格,景观的设计建设等等。当一个建筑建成后,在整个区域当中可以与周围的环境相辅相成、统一且协调,又可以起到美化和提升周围景观及环境的作用。当一个建筑群建立形成后,不单可以与群体外的环境空间相互依赖,也可以在群体的周围合成空间内环境一致与建筑产生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人们提到某一个建筑时,会以环境幽静、优雅来形容,这就表示着这个建筑在外形上美观大方,而且整个的空间美化造景也非常的让人感到舒服。

(2)建筑的后入方式。这种建筑的后入方式主要是在原有的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在区域之间镶嵌入新的一个建筑或对旧的建筑群体进行改造。这种过程不是新建设的区域的环境,而是在对原有的环境进行更加协调的处理,通过这种适应的调整达到环境共生的状态,新建设的或是改造建设的建筑也要对现有的景观建设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可以主动或者是被动的提升美化环境的功能。

2.创造完整完美的建筑,需要完善建筑立面体的设计

(1)需要注意保持一个城市的规划的单独性,在现在的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城市的规划部门要顶得住来自各行各业的行政上的大力,要全面而立体的考虑到一个城市在整体上的发展,对城市进行系统并有效的规划。

(2)解决一个建筑面新增加的物体给整个设计带来的不良影响。由于市场经济的高度而快速的发展,建筑在使用的功用方面也随之增大,建筑物的一些附着物增多。所以在建筑立体面的设计过程更需要进行综合的考虑:首先要对设计的安全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其次是要要求建筑设计的美观;最后是要将建筑的方案建立在科学的建设基础上,这样才可以保证一个城市重点的开展区域的建筑水平及美化环境的功能。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对生活品质的一种追求,在建筑上追求与景观相融合已是一个大的形式所在,我们要在面对各种难题的基础上,早时实现人们的这种追求景观环境的需求。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手持移动设备;交互设计;隐喻;特征;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H 05;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4-0287-01

一、手持移动设备界面交互设计隐喻的认知

对隐喻的理论研究表明,它作为认知心理学领域中人类认识世界的思维工具和认知现象越来越重要,已经应用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在产品设计、人机界面设计和信息设计中也不同程度地拓展了对隐喻的研究。

二、手持移动设备交互界面隐喻的设计方法

1.隐喻的认知基础。隐喻的认知基础分别从相似性和多义性两方面来分析。相似性是隐喻认知的基本特征,多义性是隐喻认知的基本条件。

2.手持移动设备界面隐喻的认知过程。根据对手持移动设备界面隐喻认知的理解,可以把手持移动设备界面隐喻的认知分为三个过程:视觉识别阶段、隐喻识别阶段和隐喻推理阶段。

3.隐喻认知模型的建立。用户认知新事物的基础就是通过隐喻来完成。因此通过用户认知新事物的特点,可以建立隐喻的认知模型。隐喻认知模型不仅是一种思维的方式,同时它的建立帮助交互设计师快速而系统的完成对交互原型的设计。在隐喻认知模型中,从对事物A、B、C到新事物的认知过程中利用了本体和喻体关联性的隐喻方式,这种关联性的重点就是相似性和多异性。因此将隐喻认知模型引入到手持移动设备界面的交互设计中,能够完善其在用户体验上的缺憾。

4.隐喻的交互模型建立。在设计师的特征系统中,设计师通过认知经验找到与目标产品特征一致的特征载体,并与用户特征系统征载体进行比较,寻找在隐喻认知事物中具有共同特征载体,将共同特征载体与目标产品建立隐喻联系。在这种隐喻联系中用户和设计师所共有的特征载体中的共同特征,是对目标产品进行隐喻描述的关键。因此建立用户和设计师对目标产品的隐喻交互模型,是进行用户交互设计的隐喻切入点。

三、隐喻在手持移动设备界面交互设计中的应用分类

1.手持移动设备界面交互设计中的静态隐喻。在手持移动设备界面交互设计中,静态隐喻是交互界面本身所呈现的隐喻,用户不需要动作的参与。它包含三方面的隐喻:视觉隐喻、结构隐喻以及语言符号隐喻。

2.手持移动设备界面交互设计中的动态隐喻。多媒体用户界面、多通道用户界面和虚拟现实用户界面的发展使动态隐喻在手持移动设备界面交互设计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使用户体验从最初的视觉扩展到听觉、嗅觉和触觉。使用户在使用产品时越来越自由,沉浸性也越来越强,极大的提高了用户接受信息的效率,降低了使用难度。

四、隐喻在手持移动设备界面交互设计实例分析

Weather HD是专为苹果iphone和iPad打造的一款天气预报软件,清新逼真的画面是该界面的特点。以Weather HD为例,介绍隐喻设计在整个界面交互设计中的应用。Weather HD是专为苹果iphone和iPad打造的一款天气预报软件,清新逼真的画面是该界面的特点。以Weather HD为例,介绍隐喻设计在整个界面交互设计中的应用。

图1是Weather HD手机应用软件的图标。设计师针对天气这一概念,将其概念特征提取出来,将天气的特征映射到天空状态的喻体上。图2是应用软件操作界面,绚丽的动态天气效果充分的表现了天气这一概念主题,并给予用户身临其境的用户体验。界面中的隐喻完全由天气而变,内容包括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湿度和风力。并在界面中加入动画和动态隐喻(滑动界面下方的滑块可切换未来时段的气象)。因此,隐喻的设计对设计师设计交互界面风格和界面元素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五、手持移动设备界面隐喻设计的评判标准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处理信息和认知界面方面的负担也是很重的。静态隐喻和动态隐喻是帮助人们建立起连接界面之间的纽带,设计师仅通过隐喻设计把界面联系起来是远远不够的,设计师还需要对它进行检测。检测以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联系是否符合现实世界的逻辑,是否有利于用户的认知主要从:符合现实逻辑的界面空间、有来有回的设计和响应用户的直觉手势来评判。

参老文献:

第5篇

关键词:互动媒体 西方经济学 教学设计 方法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9-244-02

一、前言

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其作为大学财经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整个教学阶段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由于西方经济学的课程体系及知识结构十分庞大,因此导致学生学习无味、中途放弃甚至厌学等普遍性教学问题成为我国高校教学的突出性题。在此形势下,不断提高各大高校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及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探索一种既符合时展规律又符合师生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特别是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互动媒体技术也深入、广泛在高校教学课堂中使用。但是,这种深度教学一般只在高校的PPT课堂教学中使用,因此定位不准确及设计制作突出性和目的性不强等问题,使PPT教学媒体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互联网媒体辅助教学模式,不但不能全面提高高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反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枯燥、知识理论复杂、学生互动参与程度低等特点,作为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教师,需要立足于高校实际,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成长规律,采用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将课堂、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浅显的知识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我国高校教学事业不断发展。

二、互动媒体下的教学优势分析

其实,互动媒体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英文字母“Multimedia”,即多媒体。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校课堂教学逐步全面实现了信息化和网络化。互动媒体的本质属性就是信息的友好交互及不同交互对象之间的信息展示,通过远程技术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尽管在当前互联网技术及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我国高校课堂教学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及网络化和信息化,但是在信息的双向交互及信息传播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教师单方在传递信息,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信息。所以,面对主流形势下的信息沟通与人机交互实践,要想让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双向信息交流中发挥最充分的作用,必须通过“人”这一最核心的交互主体,采用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不仅要使教学媒介服务于教学过程,还要使教学对象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教学媒介。

而互动媒体下的研讨式教学方案设计的核心,就在于通过具体的科学教学交互活动安排,从而使师生充分利用数据互动媒体设备与信息资源,以此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具体而言,从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目的来看,其已突破了传统封闭式及单向性教学模式,使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三、互动媒体下的西方经济学教学设计方法

(一)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整体设计方法

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的整体设计方法主要是在互动媒体环境下对教学总体方案进行科学设计。通过教学活动的整体优化设计,从而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进而结合相关的教学课题去设计所需要及必须经历的教学情境。在此交互设计过程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全面熟悉所有教学流程,因此使教学的任务更加明确,使教学的目的指向性更强,更有利于学生在后续教学实践环节展示自己的专业才能。在此过程中,通过教学情境预设,为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及课堂教学群体之间的经验分享提供了良好的渠道。通过教学情境设计,旨在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经验分享与交流,同时为共同制动教学目标、计划及优化教学流程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如下图为互动媒体下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案总体设计构架: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中交互的媒介设计

交互学习中核心是师生,基础是媒介。因此,交互媒介工具设计需要进一步明确师生之间应该使用哪一种互动媒体及哪一种课堂教学的信息展示工具更为合适,同时要结合教学特点及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选择恰当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工具及行为管理评价工具。信息展示工具的功能,在于使学习者能够以恰当的身份及方式去接触和介入、加工、甚至内化教学信息内容。因此,从这一层面而言,信息沟通工具设计,其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责任意识,使之能够以教学主体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环节始终,从而构建师生之间的良好交互体系。这就要求在互动媒体设计过程中,选择具体的信息通信工具及信息共享工具和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协同学习的工具。与此同时,需要科学选择教学管理评价工具,通过不断优化设计,能够对互动媒体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进行积极评价,从中找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反馈建议,对教学方案进行不断调整。

(三)西方经济学教学中交互的内容设计

交互内容是学习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结合教学信息资源,从而对教学中所涉及到的信息资源目标内容、支撑内容、交互规则等进行科学设计。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互动媒体下的交互内容设计,首先需要学习者充分了解教学的目的,从而从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相关教学资源与信息,并逐步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设计者而言,首先需要对交互性学习中的学习资源类型、学习资源具体来源及学习资源的获取途径进行科学归类总结,以此充分发挥学习资源在互动媒体下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重大作用。

在此过程中,学习者需针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从而设计相关的支撑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自我独立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需在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和建议。除此之外,师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要对相关的活动进行风险控制评估,并提供相关的可供参考借鉴的(包括行动操作手册以及教学互动方案指南在内的)交互规格说明。在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核心作用,使学生尽快融入到学习过程中,以评促教。

(四)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设计方法

互动媒体下的西方经济学教学设计,师生交互设计是重点。而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核心依然是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要突出学生的的学习认知能力,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取及知识理论体系的构建和情感交流态度的变化记录等。在互动媒体环境下,教师与学生共处于同一个教学维度中,因此互动媒体可发挥其良好的交互性作用,这种多维性的交互既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同时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交互,甚至是学生与互动媒体之间的交互等,从而构建一个基于“人――机――人”的信息交互传播链条。

(五)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设计方法

学习者之间的交互设计主要是基于不同学习差异个体之间的交互性学习探索实践方式。基于教学活动的整体设计安排,可使不同学习者之间进行合作交互及竞争交互,甚至可在不同学习者之间进行角色的深度交互等。因此,从上述师生交互模式设计分析中可知,其实质上是一种学生主体与学习客体之间的交互性学习模式,而学习者之间的交互设计,从设计目的来看,其本质上是不同学习主体之间,为了同一个学习目标而达成共同学习意愿,从而通过小组角色互换、研讨甚至争论,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能力的学习模式。因此,基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媒体教学设计,有助于不同学习团队之间进行沟通、展示和汇报。从而以差异为前提、以个性为核心、以共性为目标,在相互沟通交流中达成统一的学习共识。

四、互动媒体下西方经济学教学的优化策略――研讨式教学法

基于上述互动分析,本文为了设计一种更加契合互动性学习特征的教学方案,创新性地引入了研讨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从而构建的一种基于师生之间共同交互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将教师的教学任务与科研工作有机结合,从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研讨性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理论的学习局面,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及学生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其具有互动性及探究性、灵活性、自主性等特征。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需按照以下策略科学实施。

(一)优化课前准备工作

为了尽可能避免教师自发性及盲目性等不切实际的教学,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等情况出现,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做到“三备”,备学生、备主题及备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全面了解学生在既往学习过程中是否学习过与西方经济学相关联的课程,同时明确其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外,在此过程中还需了解学生是否具有主动独立去图书馆以及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学习资料,从而提炼自己观点的能力,教师可通过网络调查问卷形式或纸质问卷形式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提升教学的针对性。

其次,针对教学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主题。在确定教学研讨的课堂主题时,教师需要充分把握不同教学资源之间的横向及纵向联系,从而使网络平台中海量的信息资源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

除此之外,教师要合理选择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参考书目。

在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学生可以通过查阅教师指定的西方经济学课外读本或者杂质、媒体、APP甚至财经类公共账号等,不断拓展自己的眼界及知R迁移能力、显示问题分析能力和海量信息检索和识别能力等。在研讨式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路者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及比较和借鉴等方式,加强生活实际与经济学理论之间的联系。在此信息检索与利用过程中,经济学界知名人士的微博、微信、博客及校园论坛,还有网络平台中的各大门户网站、校内图书馆电子资源、纸质资源等都要尽可能成为延伸学生学习链条的新领域,但教师需给出学生具体的参考意见,以免学生盲目学习。

(二)重视过程的考核导向

当前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最大弊端就是教师不愿将日常研讨性教学的学习情况纳入课程的最终绩效考核中。因此,导致学生搭便车的侥幸心理存在。在研讨式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中引入课程考核环节,教师可结合学生的教学模块设置相应的考核指标,使学生参与的每一项活动及每一个环节都能有效纳入到教学质量考评过程中。与传统的终期教学考评模式相比,研讨式教学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教师可于互动媒体平台中设置各个环节的考核日期截止时间,从而督促学生强化自我考评意识。

(三)重视软硬件的投入

如前所述,研讨式教学模式总体而言利大于弊,但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花费时间长,而且研讨式教学更加适合于学生的小班教学,因此在这种环境下进行教学,师生之间可以展开更加频繁的交流。对此,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互动媒体为核心,充分完善高校的教学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从而加大对高校文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平衡硬件设施及互动媒体资源设备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数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有助于学生在经济学教学课堂中与教师及教学设备进行友好交互,从而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促进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体系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刘旺霞,夏力.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方法及改革研究新进展[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1)

[2] 杨建云.“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5(2)

[3] 吕指臣,刘贞,朱开伟,蒲刚清,郭伟.基于云平台的宏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分析[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5(5)

[4] 刘越.提高西方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效果的路径――兼论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3)

[5] 冯梅,史开国.案例式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3(6)

第6篇

一、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一)在工业设计中有效应用交互设计可以将工业设计企

业的客户忠诚度增加。在工业设计过程中,对于产品功能的设计往往是由用户需要所决定,用户的喜好会受到产品形式的直接性地影响,但是产品交互在用户在产品的依赖和信任生成中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由此可知影响产品被购买的最要因素就是完美的交互设计、适合的形式,以及必要的功能,交互设计的优质性对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以及操作意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在购买之后的产品被使用的时候,能够促进消费者继续使用的主要原因就是操作方式的便利性以及产品的工艺所决定的。在整个体验的过程中,只要体验的效果非常好,那么就会直接促进客户对产品的信用度增加,这样也可以对品牌以及产品有着非常特殊的感情。

(二)在工业设计中有效应用交互设计可以将工业设计企

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在工业设计中,有效应用交互设计可以将工业设计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加,现在我国社会中类型相同的产品非常多,在工业设计中所存在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由此可知,在工业设计的过程中,倘若要在市场竞争在占据非常大的市场优势,就应用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以及主要的消费心理。所以,在整个工业设计的过程中,不仅仅是需要进行交互设计、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以及进行市场调查,还应该设计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应用交互设计来实现,只有将交互设计的作用发挥出来才可以更加符合消费者的生理需求以及心理需求,这样设计出来的工业产品才能更具有人性化。

二、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具体应用

(一)在工业设计中虚拟现实交互设计的有效应用。 我国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促进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对虚拟世界的发展壮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在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大多数的人更加偏向于在虚拟网络空间申诉自己的情感,但是在设计过程中交互设计着现实和虚拟世界,这样就慢慢地促进虚拟网络世界更加趋向于感受化以及现实化,在设计的过程中应用着多媒体、声音以及图像等新技术就让人们更加能够感受到虚拟世界的“真实性”,交互设计现实以及虚拟世界可以很好地在工业设计中实现最全面的交互设计,更加能够实现虚拟世界在视觉上以及人情感的感受。

(二)在工业设计中触觉交互设计的有效应用。在交互设计中触觉交互设计最能够体现出直观的表现,触觉交互设计更加关注的是消费者的触觉体验感受,在工业设计中触觉交互设计的有效应用主要参考人们对不同材质的触觉感知,触觉交互设计慢慢地更加符合人们进行网上交易以及网上购物等屏幕操作的要求,有助于触觉操作的实现。

第7篇

首先,表现的欲望。在一般情况下,艺术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吸引人们的审美眼光,传递产品的内在信息。因此,艺术设计因其艺术性和观赏性受到了社会人士的欢迎。但是,从更深的层面来看,艺术设计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它更是表达设计者的内心欲望的途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蛛网般互相交错的世界中,都会受到外在世界的影响,设计师也不例外。只是,设计师凭借其敏锐地感觉,逐渐形成了情感,情感不能一直积蓄着,它需要某种形式的释放,而平面设计就是设计师释放情感的艺术渠道。其次,使命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快速地了解一个商品或者物品的内涵,那么最快的方法就是用眼睛去看。所以这种社会性的需要就形成了平面设计的使命意识。这种使命意识来源于社会需要,这就给平面艺术设计添加了一种社会属性,注定了艺术设计要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和文化思想的制约。所以,一旦社会意识形态或者经济基础有了某种特定的需求,那么平面艺术设计就一定要将之体现在作品中,这是它所固有的使命意识。最后,审美需要。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审美需要是自我实现需要的重要部分。由此可见,审美需求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中的重要性。所以,平面设计师在其平面艺术设计中需要表现出符合人们审美需求的特质。这种审美需求主要有两种形态,情感的物化形态和情感的肯定状态。前者是指设计师将自身的抽象情感用实际物体来表现出来。后者是指设计师将自己的情感和大自然的力量结合起来,当双方达成一致时,设计师的情感就转移到了自然物上,成了自然物的需求。

2交互设计时代下平面设计艺术情感的表达途径

(1)在设计理解过程中来酝酿情感。

平面艺术设计师在开始平面创作之前,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进行设计理解。那么什么是设计理解呢,就是设计师从生活中截取片段以获得设计的表象,然后通过艺术设计的自由流动,在头脑中形成特定的艺术形象。设计理解的过程包括设计组织管理、材料收集、目标定位。而设计师的情感也在这三个过程中慢慢地得以酝酿。在第一个环节,设计组织管理环节,酝酿情感的要义是如何将人文主义情感给表现出来,让作品和人文情感结合得天衣无缝,这是人文主义所追求的人性关怀的具体表现。对于设计师来说,他有能力同时也有义务传递人性关怀,丰富人文情感。在第二个环节,调研与材料收集环节。在上一环节所酝酿出来的情感在这一环节需要得到沉淀。所以,设计师在收集材料并进行调研的过程中,要着重关注历史文化因素,从传统文化和社会文化中吸取文化素养,为情感生发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第三个环节,涉及目标定位环节。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受众的情感需要和情感接受心理,在目标定位中既体现出人性关怀又照顾到受众的情感需求。

(2)在设计创意过程中投入情感。

在设计过程中投入情感主要是通过三种方式进行的。首先,移情。在平面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会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或者修辞来达到移情的目的,例如比喻、夸张、象征等等。需要特殊注意的是移情的方式和移情的内容都无可避免地带有设计师自身的情感倾向和思维痕迹,所以通过移情而获得情感与设计师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有着不可断绝的关系。其次,功能。在交互时代,平面设计师在进行创作之前,首先要明白作品的功能是什么。一般情况下,为人们提供便利,解决人们的日常生活难题是作品所首先要表现出的功能;最后,审美意境的诱发。情感投入在审美意境这一层次上的要求最高。设计师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意识等活动表现自己的情感。

(3)在设计执行过程中表达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