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医药大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2-10-29 04:32:48

序论:在您撰写中医药大学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医药大学论文

第1篇

1.1教材评价学生对教材的总体评价呈满意状态,其中对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方面的评价较高,但在基本技能和中医特色两个方面,间于满意和不满意之间、仅偏向于满意。而从专业角度看,体育教育专业和康复治疗专业对教材的评价更高,针灸推拿专业和公选班学生对教材的评价则相对较低。通过访谈发现,包括针灸推拿专业在内的医药学专业学生对三基和中医特色的内涵界定更为严格,提出的要求更多,所以,对教材的评价和专业特点、知识结构与体系存在内在的联系。详见表3。

1.2教学内容和方法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总体评价呈满意状态,尤其在授课条理性、教学内容实用性和多媒体应用等三项评价较高,但在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和自主学习等三个环节评价相对较低,均间于满意和不满意之间、仅偏向于满意。从专业角度看,虽然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和自主学体评价较低,但体育教育专业对自主学习、康复治疗专业对案例分析和自主学习公选班学生对实验操作评价均为满意,通过访谈发现,作为必修课的体育教育和康复治疗专业在自主学习和案例分析方面因为要求更高、同时在课时与教学设计之间协调得更好,而公选班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要求则更低;此外,体育教育学生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针灸推拿学生对教学内容针对性、公选班学生对课程教学进度的评价均仅为偏向于满意,通过访谈发现,体育教学专业因为知识结构不同对教师重点难点把握提出了更高要求,针灸推拿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中针对中医药(尤其是针灸)的内容偏少,公选班学生则认为课时较少、课程进度安排应该更斟酌。详见表4。

1.3教学效果评价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呈满意状态,其中对综合能力提高、专业发展帮助和运动医学知识掌握等三方面的评价较高。但从专业角度看,体育教育学生对学习方法促进、针灸推拿学生对专业发展帮助、公选班学生对运动医学知识掌握的评价相对较低。通过访谈发现,体育教学学生认为运动医学和其他专业课相比相对特殊、且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有所欠缺,针灸推拿学生认为因为中医药和针灸的相关内容相对较少而对专业发展的帮助和预期相比还有差距,而公选班学生则认为由于课时偏少知识的系统完整性受到一定影响。详见表5。

2对策与建议

现代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我国中医药事业和体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又对运动医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动医学作为中医院校本科专业中开设较晚的课程,其教学过程各环节都有待加强。为保证并提高运动医学课程教学质量,促进运动医学学科专业建设,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师资队伍状况对高等医学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已为高等医学教育的实践所公认[3]。鉴于运动医学具有体育学和医学交叉学科的特点,以及中国运动医学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应该具有中医特色等客观情况[4],运动医学教学团队和学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应该科学的综合的考虑年龄、职称、学历、学缘和交叉专业等因素。针对目前所存在的年龄、职称、学历和学缘较为合理,但专业结构和交叉专业融合并不理想的实际情况,应该采取措施,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平台,课程与学科建设的重点应该以教师发展作为核心内容,通过人才引进、继续教育、进修培训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加强运动医学师资队伍建设,弥补当前临床医学专业师资相对不足的问题,同时注重中医和西医、体育和医学的交叉融合。

2.2突出教材中医特色、增强基本技能方面内容教材建设是高校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医学院校历来都非常重视高水平教材的编写使用。目前国内面向本科生的运动医学教材主要有两本,一本是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北京体育大学王安利主编,一本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上海中医药大学褚立希主编,两本教材格局特色。但鉴于授课对象主要集中在体育和康复专业,中医方面的内容相对缺乏,且因为没有配套的实验技能操作方面的指导用书,在基本技能方面也存在一定欠缺。调查情况显示,教材较好的满足了体育和康复专业学生的教学需要,但对于针灸推拿及其他中医药学、中医药学相关交叉学科的学生来说,缺乏中医特色、缺乏基本操作技能指导,明显影响到了教材在更广阔范围内的使用。因此,至少应该通过自编讲义、配套用书编写、国外教材翻译等途径,弥补目前教材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在条件成熟之后,修订或重编教材,加大中医防治运动性病症和基本技能实操方面的内容,进一步满足中医院校学生的需要。

第2篇

关键词:高中; 议论文教学; 注意技巧; 有的放矢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007-001

不少从事高中议论文教学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很多学生不知道议论文该怎么去写,即使写出来了,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笔者认为,高中议论文的教学可分为两大块:“形式”和“内容”,“形式”即议论文的结构——“架子”,“内容”即议论文的“议论”。对于高中生而言,无论“架子”还是“议论”,都必须先求规范,后求丰富。下面就从如何“搭架子”方面,谈一点心得。

一、横向并列结构

它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议论文结构形式,即在论证的思路中,将论点分解成若干个方面,而这几个方面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的,它们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如《六国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分论点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韩、魏、楚以地赂秦,自取灭亡)分论点②:齐、燕、赵未曾赂秦而以赂者丧。

搭好并列式的架子,关键是搭好并列式的分论点,下面就肤浅地介绍一下:

论说某一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使用分论点的要求是: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

1.“扣得住”——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该是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的;如果是有的从“是什么”的角度说,有的从“为什么”的角度说,又有的从“怎么办”的角度说,就是没有“扣住”中心观点,这样写的文章实际上论点就难以集中了。

例1:读书乐

(1)读书是苦的,但苦中有乐。(2)读书要有目的、有方法,才能真得其乐。(3)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所以其乐无穷。这三条,每条回答一个问题,而不是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就是没有“扣准”。

2.“分得开”,是说所列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的关系。

例2:读书乐

(1)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2)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二乐。(3)读书可以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三乐。第三条所说的“提高素养”实际包容了第一条的“增长知识,充实头脑”,而“陶冶情操”与“高雅的精神活动”也有交叉:这就造成了逻辑混乱,思路不清。

3.“排得顺”,是说分论点的先后顺序要合乎情理,合乎逻辑。

例3:

(1)读书能使人解脱烦恼,振作精神。(2)读书能给人丰富的知识,高度的智慧。(3)读书能使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4)读书能使人树立远大理想, 培养高尚情操。这几个分论点都是从“为什么”的角度阐述“读书乐”的,所以是“扣得准”的。但它有“分不开”的问题,第(1)和第(3)似乎可以合并,现在分开说必有交叉。这里还有顺序的问题,第(1)第(2)应该先说哪一条恐怕得先(2)后(1);第(3)第(4)应该先说哪一条?恐怕得先(4)后(3)。如果(1)、(3)合并,那么比较合理的顺序应该是:先(2)后(1)、先(4)后(3)、(1)(3)合并,即为:

(1)读书能使人解脱烦恼,振作精神。(2)读书能给人丰富的知识,高度的智慧。(3)读书能使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4)读书能使人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情操。

二、纵向递进结构

即提出一个中心论点,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来写。这种论证结构的好处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论证深刻。

例:坚持

1.坚持不是一句口号,它是一种实际行动的外在表达方式,坚持是一门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人生艺术……于人于己,它都必不可缺。

2.坚持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3.人人都说要坚持,可真正做到坚持,又需要我们怎么样呢?这就要求我们安详于貌,充实于行,升华于灵……

运用层进式结构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层进式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要恰当,要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不可随意颠倒;二、层进式各个部分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要用一些过渡性词语承上启下;三、在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写作时,要明确回答各部分的内容。

三、正反对比结构

正反对比法,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这种方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或者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对比,对错误的或者差的事物予以否定,对正确或者好的事物进行肯定。这种对比叫做“横比”。另一种情况是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这种对比叫做“纵比”。 例如《纳谏与止谤》,把虚心纳谏的齐威王与粗暴止谤的周厉王进行对比,古人与今人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了强烈的效果。

1.基本结构:

(1)在引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2)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并辅以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

(3)在结论部分总结归纳,深化中心。

例:苦难是一种财富

2.引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第3篇

翻译,即“一种语言文化中的特定符号与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特定符号之间的相同或者相近意义的转换”。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与他人进行交流,这种交流不论是语言上的交流还是非语言上的交流都是受文化制约的。因此,在进行翻译时,是一种从源语言到目标语言的转换过程,必须对两种语言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现阶段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脱节;二是现阶段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并不重视翻译能力的提高,即使关注了翻译能力的提高,也意识不到文化差异对翻译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把文化因素引入课堂,让学生了解文化信息的重要作用。

1 大学生英语翻译学习的现状

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进行观察后发现,很大一部分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背单词、词组和语法占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学习一种语言就是在体验该国的历史文化,在翻译过程中,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但现阶段,学生的翻译能力普遍比较薄弱,从课堂提问和考试中能看出很多学生并不重视这方面能力的提高。四级考试实行新题型,翻译由原先的五分调整到十五分,考试大纲明确强调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后,部分学生开始逐渐关注翻译与文化的结合。由此看出,学生的翻译能力如果得不到提高,对他们的长远发展有很大的阻碍。

2 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探究

2.1 英汉语言词汇的差异

东西方历史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了英汉语言词汇意义存有很大的差异。某一词汇在特定文化下的含义在另一种语言文化中会有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内涵。例如:龙,在中国代表贵族,而dragon代表了凶恶;狗,在中国具有骂人的含义,如“狗腿子”、“狗急跳墙”等,dog在西方人的眼中则代表了忠诚,如,“Love me, love my dog”。这就是在两种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的词汇含义的差异。一些成语也是如此,例如:“蠢得像猪”翻译为英文为as stupid as a goose,将goose大鹅看作为愚蠢的象征;“没头的苍蝇”翻译为as blind as a bat,而用bat表示毫无厘头的事物,由此可见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2.2 词汇文化意义的缺失

源语言中的一些词汇被翻译成目标语言后,虽然用的是概念意思均一致的词汇,但是源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却出现了部分缺失。比如“胸有成竹”。如果按照字面意思逐字将其翻译为英语为:He has mature bamboo in his breast.但是这样的翻译却丧失了其隐含的喻义。因此,诸如此类的成语翻译首先应该将比喻意义作为目标进行翻译,因为在外国文化中,没有这样的说法,容易使人产生误解,所以应该采取意译的方式将其翻译成:He has a wel1-thought-out plan in his mind.由此可见,同一词汇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时应该充分了解其文化信息。

2.3 语言结构与内容上的文化差异

汉语与英语历史文化背景上的不同决定了两种语言在结构与内容上的差异。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我们在日常的语言表达中,会把定语或状语放在目标词语之前进行修饰。然而与中国的表达方式相反,英语国家的人在表述时更倾向于直接表述主要意思,后面再对整句话进行补充或说明。例如:听到那个坏消息,我很不高兴。那么这句话用英语表达为: “I was unhappy when I heard the bad news.”如果把它译为“我很不高兴,当我听到那个坏消息时。”就显得很不顺畅,也不符合汉语的逻辑顺序。这个例句充分体现了在翻译中必须要重视语言结构上的差异性。

3 如何培养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文化意识

3.1 增强师生的文化因素观念

在现阶段,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是,部分高校英语教师本身的文化意识不强,在英语翻译教学中不重视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忽视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更不必说帮助学生翻译文化能力的建构。教师在教学中是主导者,因此其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作用非常重要,而且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应增强自身的文化意识,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真正的把文化因素融入到翻译中去。

另外,许多学生对翻译没有足够的了解,他们简单地认为翻译只不过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问题,而不懂得其深层的文化因素。所以,教师在教学时方法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尽量多的将文化因素融入英语翻译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们真正地理解历史文化背景的重要性,真正学会文化因素在英语翻译中的运用。

3.2 构建学生的文化思维

沃尔夫的语言决定论中曾经说过,语言不仅影响并且决定思维。反之,思维方式也会造成语言表达方式的改变。因此,教师要适当的去调整大学英语翻译的教学模式,督促学生在业余时间查阅文化背景知识、在课堂上展开讨论,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再由教师进行系统全面的比较、总结,这样就会对学生文化思维的构建和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鼓励学生挖掘自身英语学习中的兴趣点,督促其课下自主学习,进一步体会文化现象。

第4篇

“国无法不立”,法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就像铁轨对于火车一样,脱离了这条轨,必将导致国家的混乱甚至国家的存亡。法律对于国家是如此之重要。我国的法制建设虽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我国所处的特殊历史阶段,我国公民在法律知识方面仍然很欠缺。特别是位于西部边陲的人们。因此,加强法制建设,大力宣传法律知识,不仅是国家的事,更是我们每个法学专业者的责任。同时,法学专业的学生大力普法宣传,还是锻炼自己的一个好机会。本着“学法用法,服务社会”的宗旨,石河子大学法律援助中心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了。

一、法律援助的产生

据相关材料调查显示,我国最早出现的从事法律援助方面的组织是武汉大学的“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它是一家民间的法律援助组织。由此可见,法律援助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近几年才产生的,还是个新生儿。7月16日国务院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于9月1日颁布施行《法律援助条例》后,我国法律援助事业进入了崭新的阶段,进入了法律化的阶段。那么怎样来给法律援助定义呢?

广义上的法律援助是指为经济困难的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提供减收或者完全免费的法律帮助的一种制度。服务的形式可以是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提供刑事、民事、行政诉讼、非诉讼法律事务和公正。狭义上的法律援助是指符合资格的申请人,在民事、行政、刑事诉讼中提供代表律师(法律援助工作者)的服务,目的是确保任何具备充分理由提出诉讼或答辩的人,不会因为缺乏经济能力或出于弱势群体地为而无法打官司,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援助条例》第三条第一款规定,法律援助市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法律援助工作,为法律援助提供财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八条规定,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利用自身的资源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61546;由此可见,社会各界法律援助组织的成立是有法律依据的。石河子大学法律援助中心就是依据《法律援助条例》的规定,依靠法学专业的法律知识资源优势,经院团委同意,报校团委批准成立的。

二、石河子大学法律援助中心的成长历程

(一)、石河子大学法律援助中心的成立及内部组织结构

“大学生法律援助组织,是一个以大学生为主体,面向社会,无偿为公众服务的公益性组织,它有着先天的优越性,对于培养法律后备人才和解决法律援助供需矛盾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61547;石河子大学法律援助中心正是本着“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宗旨而成立的。

石河子大学法律援助中心前身为石河子大学学生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于11月,它是一个以在校法律系本科生为主要成员,并聘请校内外教师,律师为指导老师和顾问,面向社会经济困难的公民依法提供无偿的法律服务的志愿者社团。

该中心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工作原则,以义务法律咨询、宣传法律法规为其基本的工作内容;以论坛、讲座等方式学习法律法规,总结实践经验;组织其成员深入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服务活动,并且积极开展同国内各法律院校同类社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成立之初,中心下设团支部,主任,秘书处,事务部一部,事务部二部,事务部三部。秘书处(下设网络组、刊物组、外联组)的主要工作是办公室日常事务,值班、负责接待来访等。事务一部的主要工作为行政复议,劳动纠纷,妇女,儿童权益来案件的咨询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事务二部的主要工作为一部以外的民

事类案件的咨询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事务三部的主要工作为刑事案件的咨询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石河子大学法律援助中心有其自己完整的章程,法律援助服务范围,法律援助审核程序,法律援助中心工作制度和值班守则,以确保法律援助中心的一切工作能顺利开展。

事物总在不断发展中壮大,作为石河子大学学生面向社会开展的法律援助的专业性公益性社团,该中心自它成立起的第一天就谨奉“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宗旨,围绕“学法、用法、普法、援助”这一核心大胆尝试,尽其所学积极为在校师生和社会弱势群体服务。

石河子大学学生法律援助中心发展到今天的石河子大学法律援助中心,由于工作的需要,精简了一些部门,其内部组织结构为委员会,团支部,主任,副主任,事务部,档案部,外联部和宣传部部门。

(二)、石河子大学法律援助中心的活动

石河子大学法律援助中心,以接待咨询为日常工作。同时举办自成立以来的每年的重大法制宣传日活动。例如,举办每年的“3&61590;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法制宣传活动;举办每年的“五&61590;一”、“六&61590;一”、“十&61590;一”校园法制宣传活动;举办每年的“12&61590;4宪法宣传日”普法宣传活 动;并成功举办了首届“十&61590;一物权法宣传”活动,承办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送法下乡活动,以及协办每年的“西域法学高峰论坛”。

在活动中,我们组织学生参加,邀请指导老师带队,接受相关的新闻媒的采访报道。我们发放各种法制宣传单,接待来访咨询,现场为他们解决疑难问答,提供解决办法,若遇有重大案件,则有专门人员负责接待,并给予满意答复。在三下乡中,我们送出了法律咨询,普法宣传,法律援助,不仅发放法律法规传单,接待咨询,还进行了问卷调查,深入群众,知群众之所难,给群众之所需,真正地做到了学以致用,服务群众,并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石河子大学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以来,共接待来访咨询上万次,接待案例上千个,并案件近十余起,真正地帮助了经济困难的公民,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9月2日,我校成功举办了“第三届西域法学高峰论坛”。我国著名法学家,刑法学泰斗,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资深法学教授马克昌来我校作专题讲座,并高兴地给法律援助中心题词:“维护弱者权利,保护公平正义”。马克昌教授治学严谨,学贯中西,享誉学界,与中国人民大学高铭暄教授合成为我国刑法学界的“北高南马”。马老对法律援助中心给予厚望,他希望我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弱势群体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加大普法宣传工作,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真正做到保护弱者权益,维护公平正义,我们将继续努力,不辜负马老厚望。

10月13日,我校再次成功地举办了“第四届西域法学高峰论坛”。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宪法与行政法学研究室主任姜明安,宪法与行政法学研究室副主任兼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院长王磊,刑法学研究室主任陈兴良一行四人来到我校,分别作了专题讲座,并分别高兴地给石河子大学法律援助中心题词,对石河子大学法律援助中心给予了厚望。

三、大学生法律援助存在的重要意义

从以上的论述可知大学生法律援助的存在有着多方面的意义,下面笔者结合以上论述来具体分析大学生法律援助存在的意义。

(一)、大学法律援助中心存在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石河子大学法律援助中心是一个以在校法律系本科生为主要成员,并聘请校内外教师,律师为指导老师和顾问,面向社会经济困难的公民依法提供无偿的法律服务的志愿者社团。该中心自它成立起的第一天就谨奉“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宗旨,围绕“学法、用法、普法、援助”这一核心大胆尝试,尽其所学积极为在校学生和社会弱势群体服务。

根据石河子大学法律援助中心成立的宗旨,石河子大学法律援助中心的日常事务及开展的活动,(这些已在上文中论述过了,这里不在赘述)组织学生开展案例分析讨论,论坛及模拟法庭等内部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加坚实,还为对外援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此可见,石河子大学法律援助中心首先为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法学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实践平台,有利于自身理论的提高,真正体现了“法律援助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61548;

其次,石河子大学法律援助中心给学生提供了解社会法律需求的窗口,促进学生良好法律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法援通过对外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咨询与援助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无偿的法律咨询,案件等,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我们自己的专业技能,真正地做到了边学习边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石河子大学法律援助中心,能够为贫困者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创造一种很好的法律援助模式。“法援所承办的每一件案件都是贫困者的案件,这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最普通民众的法律需求,使学生在承办具体的案件中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司法公正。在这样的案件中进行律师职业道德教育所达到的效果是学生在课堂上不可能达到的。这有利于培养承办案件的学生对于全社会特别是当事人的责任心,培养学生对于实现司法公正目标的奋斗、献身精神。学生在办案中能够培养社会正义感和职业道德,从而使法律援助案件有质量上的保证。”&61549;

总之,大学生法律援助的存在不仅可以使法援的成员学到法律方面的知识,更能学到社会实践的本领。我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不仅把我们所学的理论得到了应用,还锻炼的我们的沟通交际等综合能力。

(二)、大学法律援助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石河子大学法律援助中心是一个面向社会经济困难的公民依法提供无偿的法律服务的志愿者社团。学生法律援助中心自它成立起的第一天就谨奉“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宗旨,围绕“学法、用法、普法、援助”这一核心大胆尝试,尽其所学积极为在校学生和社会弱势群体服务。从该中心的性质就能看出它的成立对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石河子大学法律援助中心每年利用节假日和法制宣传日开展的法律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法律法规,一方面使更多的人了解了法律知识,增强了他们的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使广大群众受益。另一放方面也为国家普法,进行法制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年来,法援通过定期的普法宣传,法律知识讲座和举办法律咨询等多种活动方式,使法援在学校师生和观大市民及周边团场连队里有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近两年来,该中心立足于团场,扎根团场,在团场司法办的大力支持下成立实践基地,为团场职工全心全意服务。另外,法援以节假日为契机,广泛开展市内街头的法律咨询活动,接触到诸如劳动纠纷,债权债务纠纷,离婚财产等各种常见的法律问题,为不少的人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法律援助中心安排由人员值班,接受来访、来电咨询。一旦遇到无法一次性给予答复的疑难纠纷,我们会向我们强大的依靠力量——法律系精通各部门法的老师请教,集体协商争取找到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案,以解决当事人的困难。

第5篇

【关键词】全球化 文化导入 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35-01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所包含知识和信息极为广泛,任何文化的内容都可通过语言来呈现和反映,因此要想真正领会一门语言的深刻内涵,就必须学习这种语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重视文化导入,唯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依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应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提高文化素养”。

一、当前大学英语文化导入的现实状况

目前,很多高校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个理解和认识误区,那就是认为学习文化主要学习的是西方国家的文化,片面重视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及理解,而忽视了中国文化的学习和深化,更不用提双向文化的互动学习,学生培养跨文化能力的意识较为薄弱,未能真正参加各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同时,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片面宣传西方文化要点,而忽视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英语资料和书籍也相对匮乏,宣传力度不够,认识程度不够,这些都进一步导致了中西方文化比例严重失调,并不断加深。

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未能真正贯彻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符合型应用人才为主的教学原则,而是更多以学生通过大学期末考试和四六级考试为主要衡量目标。同时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教师仍坚持以语言教学为中心,词汇和句子等材料脱离语境而且较为抽象,片面重视课堂翻译,而在嵌入在课文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较少,只是粗略的一提而已,学生虽能通过四六级考试,但缺乏系统全面的文化知识,同时由于语言教学脱离文化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极大地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教学效果比较差,因为对汉英文化差异的理解较少,严重影响了学生语言创造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因此,从现实情况来看,文化导入对于能否较好的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二、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意义

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更加深入,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和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流更加频繁,对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符合型英语人才需求更加迫切,这就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在加强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更加侧重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和导入,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满足他们语言学习的要求,这不仅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知识面,激发英语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英语语言的文化内涵和外延,更加有利于英语学习效果的实现,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007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要求:“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所以,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熏陶和教授。而且教学大纲及课程要求都明确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应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基于此,当下大学英语教学的立足点不应只是停留在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上,而是应该以培养大学生的跨交际能力为目标,重视文化导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

三、大学英语文化导入的实现方式

首先,充分利用和挖掘大学英语教材的文学内容和价值。

当前很多高校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及章节,都涉及很多文化背景知识,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关文化内容,利用恰当的课堂导入形式,加强文化背景教学。特别是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中关于美国文化的五个象征就是很好的文化背景知识。同时英语教材还有很多历史典故和文学典故,这些典故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文化个性及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典故,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开阔视野。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以阅读和欣赏为主,增强学生的文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感悟英美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和美感。

其次,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将人文思想引入课堂,注重文化差异。

在大学英语过程中,高校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改变过去片面强调学生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的教学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开放教学空间,将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课上及课后时间,增强语言文化知识的输入。构建个性化课堂,鼓励学生课余时间注重积累的语言知识,特别是人文知识,引导学生对新内容、新知识进行语言应用建构,强化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再次,充分运用现代网络等多媒体技术,广辟途径丰富学生文化知识。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高校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教学手段,也为大学英语授课提供了很好的媒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建各种日常生活场景,增强教学的实际效果性,同时可以通过网络或者电视等媒介播放具有文化知识的电视剧和电影,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这种教学方式不仅直观而且生动,更易于让学生接受,能够更好地优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更好地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在实际生活中的语言应用和交际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把大学英语教学同文化教学紧密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进入世纪,大学生只有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思维方式,才能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才能避免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交流障碍和理解困难,切实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段国重.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甘肃科技纵横, 2005(6):164-165.

第6篇

 

本篇文章由安徽工业大学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在中英文摘要的处理上,既说明了该篇硕士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又对该研究方向的前景进行展望。具体如下:

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系统开发风险评价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综述了结构方程模型理论。其次,按照系统论的思想确定了信息系统开发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将它们按照来源的不同,分为“人的因素”、“组织管理因素”和“技术因素”。最后,针对信息系统开发的特点,给出了信息系统风险评价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入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信息系统开发风险评价的结构方程模型,对信息系统开发中的风险因素与开发效果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将风险因素对信息系统开发效果的影响的显著性进行排序。此研究有利于对那些影响程度显著的风险因素进行事前控制,或者根据组织在这些方面的表现情况来预测信息系统的开发效果。

The paper first analyses the pres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with regard to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It also summarizes the theory underpinning SEM. Secondly,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identifies the risk factors and classifies them as “human”,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factors in accordance with “sources” of the various factors. Final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the paper outlines the risk evaluation process during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and introduces SEM to construct the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risk evaluation (SEM) model. The SEM model can analyze the causality between risk factors and the development purpose of information system. It can also put in sequence the priority factors that impact the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system.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advance control of those risk factors which could have major impacts on the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or to predict its outcome based on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such information. 【论文平台网提供】

第7篇

笔者采用影响因子求和法,对我国23所中医院校2001-2006年在国内国际期刊上公开的影响因子总和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这些中医院校的学术研究竞争力。

1 文献回顾

对各中医院校竞争力的评价以往一直是靠主观印象,没有客观指标,显得表浅和笼统模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了各种综合评价方法,但对中医院校评价指标不全,深入研究不够。在学校竞争力方面,有些学者也写过类似的文章,主要有:①“五所中医院校科研竞争力分析”[1],作者利用多种数据库进行检索,收集以南京中医药大学等5所中医药院校的科技量、科技成果完成量、专利发明申报量。采用趋势分析和计量学的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了5所中医药院校的科研竞争力。②“《中草药》1990-1997年度引文统计分析”[2],该文采用文献计量引文分析法及《sci》、《cscd》评价期刊质量的有关指标,对《中草药》20世纪90年代以来刊出的论文进行了定量分析,并评价该刊的质量,了解一些中药学研究的特点与现状,发现一些中药学特殊的规律,为文献服务工作的改进、期刊的管理和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③“我国高等中医院校1997-2005年论文统计分析”[3],作者以CBMdisc为数据源,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7-2005年全国23所高等中医院校在国内期刊上公开的总数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揭示我国高等中医院校科技论文产出现状和分布规律,进而了解全国同类院校的科研水平和地位,为领导决策,也为科研人员更好地开展学术交流、拓宽思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④“1997-2001四所中医院校〈学报〉论文引文分析比较”[4],作者根据这4所学校的学报刊载论文为统计源,对其引文进行比较分析,具有客观性及实用性。⑤“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医药院校排序分析”[5],客观评价了大学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等。⑥“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估模型的建立与实现”[6],作者依据高校科研管理实际,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模型,并利用综合评价方法使科研竞争力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量化,从而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高校的整体科研实力。笔者在借鉴以上学者研究思路的基础上,抓住中医药院校发展中最关键的要素——论文学术能力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运用影响因子计量和的方法来评价各中医院校论文学术竞争力。

2 资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①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出全国23所高等中医院校2001-2006年各个专业(中医、中药、针灸、人文社科)公开发表在一般期刊、核心期刊、权威期刊以及SCI收录的期刊上的文章数目。②利用pubmed数据库检索出在被SCI收录的外国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情况。检索方法:选择数据库“pubmed”,再for一栏里输入“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点击“go”即可查询。因考虑到学校的英文名已改为“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则每个学校查询的时候必须查询两次。在这个过程中,会查到一些在非SCI收录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如“yaoxuexuebao”等,则必须把这些文章的数目去除。

2.2 评价方法

影响因子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是E.加菲尔德于1972年提出的,是对文献或文献集合获得客观响应,反映其重要性的宏观度量。由于它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所以可公平地评价和处理各类期刊。通常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7]。具体算法为:影响因子=(该刊前两年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该刊前两年总数)。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表征期刊影响大小的一项定量指标,也就是某刊平均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数,它实际上是某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证该刊前两年的次数与该刊前两年所发表的全部源论文数之比。笔者在统计时采用的方法是:将每年每个学校在某一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数乘以某一年某一期刊的影响因子,最后把所有的影响因子相加,然后作出比较。根据高校发展趋势,专科类高校都在向多科类高校发展。笔者统计分类时按4个类别来区分,即将论文分别归为中医、中药、针灸、人文社科4个类别进行统计,最后加总计算。

转贴于

2.3 结果分析

在一般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影响因子总和情况:中医类、中药类、针灸类、人文社科类4项比较,中医类最多,其次是中药类,社科类最少。中医类:广州中医药大学遥遥领先,影响因子总和高达761.55,其次是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类:广州中医药大学仍然最多,为391.8。针灸类:天津中医学院位居第一,达到78.45,广州中医药大学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分别位居第二、第三。人文社科类:南京中医药大学以8.1排名第一。从总数来看,广州中医药大学位居榜首(见表1)。在核心期刊上影响因子总和情况:中医最多,中药其次,针灸较少,人文社科类最少。中医类:广州中医药大学以绝对优势稳持第一。中药类:广州中医药大学发表文章的影响因子总和为516.6,比最少的山西中医学院高出54倍多。针灸类:和前面的情况相似。人文社科类:山东中医药大学排名第一,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以11.55分并列第二。从总体来看,广州中医药大学仍然是排名第一,山东中医药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名(见表2)。在权威期刊和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情况差不多,但在人文社科类,发表文章的影响因子总和更少,很多学校几乎都为0(见表3)。被SCI收录文章的影响因子总和普遍都很少,尤其是人文社科类,各个中医院校的影响因子都为0。总和排名前三位的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见表4)。从总体排名来看,广州中医药大学以2 698.615分位居榜首,南京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其影响影子总和分别为1 643.756、1 640.677(见表5)。表1 中医院校2001-2006年在一般期刊上的影响因子总和情况(略)注:各地院校均为中医药大学或中医学院(下同)表2 中医院校2001-2006年在核心期刊上的影响因子总和情况(略)表3 中医院校2001-2006年在权威期刊上的影响因子总和情况(略) 表4 中医院校2001-2006年在SCI上的影响因子总和情况(略)表5 中医院校2001-2006年在各种期刊上的影响因子总和情况(略)

3 结论

笔者采用影响因子求和的方法,利用CBM和pubmed数据库进行查询,统计分析了2001-2006年全国23所高等中医院校的论文学术竞争力。评价方法是先分别对各个中医院校在各种期刊(一般期刊、核心期刊、权威期刊、SCI)上发表的各个专业(中医、中药、针灸、人文社科)文章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对在各种期刊上的影响因子采取求和的方法最终得出: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位居前三名。各个专业论文量比较:中医类最多,中药类其次,针灸类较少,人文社科类最少。总体上看,各个中医院校在权威期刊,尤其是SCI上发表的文章尚少,但整体学术力呈不断提升的态势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 香.五所中医院校科研竞争力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223-226.

[2] 霍 红,李 政.《中草药》1990-1997年度引文统计分析[J].四川图书馆学报,1998,(3):77-81.

[3] 黄瑞敏,赵文竹,林晓华.我国高等中医院校1997-2005年论文统计分析[J].中国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6,(6):74-76.

[4] 李宝英.1997-2001年四所中医院校《学报》论文引文分析比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3):92-94.

[5] 程 勇.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医药院校排序分析[J].中医教育ECM,2002,(1):9-12.

[6] 张冬丽,师伟力,矫文成.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估模型的建立与实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