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临床药学研究生论文范文

时间:2022-03-18 12:39:32

序论:在您撰写临床药学研究生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临床药学研究生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研究生学位论文 网络评审系统 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Base on Dissertation Remote

Network Assessment in the University of TCM

WAN Zhiqiang[1], ZHANG Haomin[1], WEN Hongjuan[1], ZHANG Lili[1], SHAO Shuai[2], WANG Hongfeng[1]

([1]Graduate Schoo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

[2]Medicine Schoo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xpanding of the proportion of graduated students in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quality of the dissertations has been significantly changed, and scope of the study has been expanded. Take X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scope of the study does not be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area, widely involv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clinical medicine, nursing, literature, chemistry, management and some other related professional. X University invited many professors of other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omplete the dissertation review in 2014, during this period, there we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long review cycle, high management costs, and inefficiency and so on. In order to solve those problems, we need to design an easy to use and high security system to meet the need of the dissertation review.

Key words dissertation; network assessment system; graduate education

X大学2014年度共有368人申请博硕学位,学位论文评阅工作量相对较大。由于中医药专业在X省高校、科研院所分布不均匀的局限性,X大学论文送审以省外院校及科研院所为主。

1 中医药院校学位论文评审的特点

从全国范围看,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较少,且中医药大学以外的其他院校、科研单位的中医学、中药学专业发展与中医药院校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论文评审很难在省内找到一定数量的评阅专家。论文评审需要送到省外高校,近五年来,X大学论文送审院校主要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贵阳中医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等高校。

中医药院校的专业领域较为独特,随着近年来交流的不断增进,中医药相关学科专家数量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总量是小的。地理位置相近的各院校之间的指导教师大多互相熟识。论文评阅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人情分,不太好意思提出尖锐的看法,也很少会给论文不通过。因此,作为研究生学位部门管理人员,亟需寻求一个更为合理的、有效的论文评价方法。

2 传统论文评阅的弊端

2.1 评审过程繁琐

传统学位论文评阅的方法主要是,X大学随机抽取部分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将抽到的论文隐去作者和导师信息,编号,记录好编号对应的作者,将论文送至复印社打印。提前与送审院校研究生处联系,将打印好的论文邮寄至送审院校研究生处,送审院校研究生处领取论文,按论文方向将论文分发至各院系,各院系研究生秘书将论文发放至相关专业专家评阅,专家评阅论文后返给各研究生秘书,研究生秘书返回所在学校研究生处学位办,学位办将评审完毕的论文评阅意见书邮寄回X大学研究生处。整个工作十分庞大而复杂。很多学校大多只接收5~7所院校论文,邮寄的论文如涉及专业过多,或涉及专业在不同校区、不同医院过多,很多学校不愿意接收论文。特别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论文评阅意见书返回延误。加上往返快递时间,一般最快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②

2.2 论文评审费用高

送审论文需要印刷,1本硕士论文印刷价格大约在50元左右,1本博士论文印刷价格大约为100元左右,邮寄费用大概在每本10元左右,管理费在每本50元左右。这些费用占论文评审费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花费巨大。③

2.3 论文评审时间集中,工作压力大

从全国中医药院校看,学生多在3月份提交论文,很多导师在提交论文前,会临时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尽管学校有论文提交截止时间,但碍于导师情面,很多学生要在3月底才能提交论文。由于每个学校都需要将研究生的论文送到外校审阅,且各个学校发放论文评阅意见书的时间都为四五月,这一期间,全国的研究生处工作都比较繁忙。很多学校不愿意接收大量的论文。特别是很多学校同时接收10余所、甚至更多院校的论文,这无疑加大了高校研究生处学位办的工作压力。因此,学校在选取发放盲审论文比例时,不太放心选取过多学生的论文,怕给自己、给他人造成工作负担。由此可看出,这种工作方法,容易产生不良情绪,束缚了学校发放论文的热情。

3 采用网络评审的优势

3.1 网络评审简介

现代计算机快速发展为网络评审体系提供了技术保障。网络评审可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利用互联网将更多的相关领域专家纳入论文评审专家行列,且学生的论文可以快速呈现到专家面前,同时,利用WEB程序开发技术,④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论文评阅方法。最大限度地对论文保密、对评阅专家信息保密,较传统评审方法更安全、更有效、更快捷。

3.2 网络评审节省资源,降低费用

传统评审方法,需要将送审的论文印刷,邮寄至送审单位(多为外省份)。通过快递公司邮寄论文,通过快递公司取论文,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采用网络审阅,环保、快速、省心,优势明显。

3.3 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基础材料收集好,只需给评阅专家网址(或二维码)、账户、密码,专家即可在网络端审阅论文,不受办公环境制约,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⑤

3.4 提前知道评审结果,便于安排答辩

专家审阅论文过程中,可随时提出评审意见,待论文评阅完成后提交论文评阅结果,学生收到评阅反馈意见后可及时修改论文,管理单位可随时了解评阅情况,以尽快通知各学科、各学院,各学院可根据反馈结果合理安排答辩时间。

3.5 建立评审专家库

网络评审经过几年发展,管理单位可对评审专家建立评审专家库。今后,管理部门可直接与专家交流、沟通,不再走传统的研究生处、各学院研究生秘书、专家这一繁琐的工作流程,直接同专家面对面建立关系,评阅论文。专家库的建立不受地域限制,可以选取更多院校、更合适的专家评审论文。

3.6 利于数据分析,指导管理者调整政策

网络评阅论文,数据更容易分析,管理者可清晰、直观掌握各年度论文评阅情况,有利于论文评阅工作的总结,及时调整下一年度的论文评阅工作方法和思路。

4 网络评审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1 年龄大的专家不习惯

年龄大的专家接触网络相对偏少,对网络评审工作还不适应。这要求我们开发更为清晰、便捷的网络论文评审系统。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如不习惯网络评阅,可在线打印学生论文及论文评阅意见书。

4.2 电子版论文暂不能实现快速标注服务

纸质版论文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标注,网络评阅论文暂时无法随意标记。目前可采取在线打印的方案解决,未来尽快实现一种简单、方便、快捷的网络标注服务。

4.3 网络评阅论文对软硬件有一定要求

网络评阅论文对专家使用的电脑系统、浏览器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兼容性还不够完善。论文评阅使用说明书的编写上,尽可能地把所有能考虑到的问题汇总编入。

4.4 培养用户习惯

目前国内采用网络评阅论文的学校还非常少,特别是中医药院校,尚处于未开发阶段。X大学尚未接到网络送审的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论文。由此可见,中医药院校的评审专家,还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网络评审。

4.5 电子支付

专家评阅论文后,填写论文评阅专家费用领取单,由X大学研究生处学位办审核无误后直接支付。目前正与技术人员协作开发,争取未来可通过支付宝应用来支付评审费。

4.6 网上签名和盖章

网上签名已无技术障碍,电子盖章相对困难。目前的想法是,在线打印后,盖章,传真回X大学研究生处。

远程网络论文评审工作才刚刚起步,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未来,论文评审工作将会变得越来越快捷、安全、有效。

通讯作者:王洪峰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40204070YY)

注释

① 张德勤,龚道华,杨勇.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行网上评阅的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3):34-37.

② 封旭红.学位论文盲审区域合作的实践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9):22-25.

③ 吕向前.研究生学位上评审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3(6):27.

第2篇

稿件要求

1收稿

接收国内外论文,欢迎先进性(创新)、科学性(设计合理、数据可靠和统计方法正确)、实用性(对科研、临床等有指导意义)及可读性强的文章。内容包括基础和临床科研、医疗、护理、卫生防疫等方面的研究论著、最新成果和技术方法、临床药学、述评与综述等学术性论文。

论文应表达准确,重点突出,文字简练。研究论著、文献综述、述评6000字左右,临床研究、短篇论著3000字左右。简化汉字按1986-10-10国务院批准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书写。具体写作要求见投稿网站《投稿须知》。

2投稿要求

所有文稿均采用我刊网上注册投稿,由相应单位作政治和保密审查。作者需将《单位推荐信》及《版权转让协议》寄至本刊编辑部,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等情况,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并加盖公章。已在非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上交流过的文稿可以再投稿,但必须注明。《版权转让协议》、《单位推荐信》可以在投稿网站下载。

文稿内容要求:(1)论文内容真实,文责自负,数据准确,无泄密;(2)参考文献确系亲自阅读,核对无误;(3)同意《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编辑部作文字性修改;(4)临床研究必须遵循《赫尔辛基宣言》的原则,对任何涉及人体的研究均应注明得到受试者知情同意;(5)投稿将意味着作者将出版及上网权转交给《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编辑部,保证无一稿两投;(6)每位作者均需在信末签名负责;(7)研究论著自请统计学专业工作者(文中有统计学处理时)及英语专业工作者审核后投稿以缩短发表周期;(8)一旦发现一稿两投(指主要内容相同),将予以退稿并追究其有关责任,同时2年内禁止在本刊。研究生论文,必须经导师修改,并在《版权转让协议》上签名认可。文稿被接受且按《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编辑部审修意见修改定稿后,请作者按要求经网络上传。

3稿件处理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编辑部有权对来稿进行必要的文字性删改。不采用的稿件于3个月内通知作者,请自留底稿。稿件退修则表明已被我刊初步接受,请勿另投他刊。基金资助项目论文、优秀研究原著、研究综述经主编或审稿专家推荐,可提前发表。论文刊出后,赠送当期杂志。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投稿邮箱】:

第3篇

关键词: 中医药研究生学术论文 英语摘要 语类分析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语类分析

语类分析是篇章语言学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Thompson,1999;Hyland,1999,2004a,2005a,2005b;Paltridge,Starfield,2007)。语类是为实现某一交际目标,得到特定交际社团公认的语言交际类型(葛冬梅、杨瑞英,2005;庞继贤、叶宁,2009)。语类分析主要在语篇层面结合功能进行,目的是阐释学术文体的语篇推进结构和语言特征,体现了学术文体写作的规范要求。

语类分析学说认为,每个学科的语类都有自己的特点,都遵循该学科的写作要求,都采用相似的范式和步骤安排结构和语言形式,学术论文作者通过适当的语步构建学术空间,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得到所在交际社团的承认(Swales,1990)。当前有许多论文对期刊论文摘要的语类分析(如刘胜莲、魏万德,2009;余莉、梁永刚,2006等),但学位论文摘要和期刊论文摘要在语篇结构和语言特征上不尽相同(Hyland,2005b),需要认真研究。

(二)摘要研究述评

学位论文摘要是位于学位论文正文之前对论文整体内容进行概述的独立学术语类。《MLA格式指南与学术出版准则》(1998)对论文摘要的要求是长度不超过350字,内容包括该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结论。英语摘要,在中医药研究生学位论文中,除标题外,是唯一用英语写作的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着论文的整体质量,是评判研究生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

目前对学术论文体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论文引言的研究。普遍认为引言的组织结构与整个论文的结构基本一致,即Swales的CARS语篇模式(Create a Research Space),包括导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结果(result)―讨论(discussion)四个语步,即I-M-R-D模式(Swales,1990)。在导言部分,Swales(1990)有详尽的语步分析,如下表1(改动自黄婷婷、许明武,2003)。目前对于方法(method)、结果(result)、讨论(discussion)三个语步的语步分析较少。

Swales的CARS语篇模式已经成为学术论文体裁研究的通用分析模式,为学术界所公认。而国内大多数对学术论文体裁的研究,也沿袭Swales的CARS语篇模式,对论文的引言部分进行体裁分析,而鲜有用此模式对学术论文的英文摘要进行分析。实际上,摘要和引言属于不同的体裁,Graetz(1985)认为论文摘要由四语步构成,即问题的提出(problem)―方法(method)―结果(result)―结论(conclusion)。Bhatia(1993)认为,摘要由以下语步构成:(1)介绍研究目的;(2)描述研究方法;(3)总结研究结果;(4)讨论研究结论。因此,学术论文英语摘要区别于引言,一则在于摘要由于字数限制,较少涉及研究领域的前期研究成果,侧重点在于提出问题和介绍研究目的;而引言部分必须从文献综述入手,否则很难建立自己的研究领域,无法开展下一步的讨论(徐有志等,2007)。二则摘要语篇较之于引言语篇,更需要有效提供研究结论,而不宜占用过多篇幅展开讨论。因此,一方面,鉴于国内对于学术论文摘要部分研究较少,而另一方面,学术论文摘要区别于引言,在第一语步和第四语步有其独特特点,所以,有必要借鉴Swales(1990),Graetz(1985),Bhatia(1993)等前人研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国际上对学位论文摘要的研究,包括对机械工程、西医外科学、应用语言学文、社会学的研究,当前对中医药英语摘要的研究,关注的焦点是偏误分析(如段平、顾维萍,2002;戈玲玲,2002;王高生,2005),没有对硕博士学位论文摘要的研究,也没有在更高层次上对中医药期刊论文摘要的语类特点进行考察。

二、研究方法

本项研究的语料是中医药硕士学位论文英语摘要(500字左右)、中医药博士论文英语摘要(500―1000字)、中医药期刊论文英语摘要(50―100字)各20篇。以上论文从中国知网期刊论文库和硕博士论文库中随机抽样。论文上传的时间在2009年、2010年及2011年。为了保证本项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结合中医药类学术论文实际,在对论文进行编号后我对语料进行预分类,分类标准如下。

(一)理论研究类

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中医药类某一专题,对中医理论进行分析梳理,或者对大量前人经验、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如文献综述、医案研究、名家经验总结。

(二)实验研究类

在实验室中,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进行较为严格的变量控制,观察假设中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从中探索中医药作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受试往往为实验动物。如观察某经典方对受试的治疗效果。

(三)临床研究类

在临床研究中,或在临床实际运用中,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进行较为严格的变量控制,观察假设中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从中探索中医药作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受试往往为患者。如观察某经典方对受试的治疗效果。

同时,根据Swales的CARS模式,并借鉴黄婷婷、许明武(2003)的研究方法。我对论文摘要进行四大语步的分类:导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结果(result)―讨论(discussion)。判断摘要的文字的语步范围,来自于该文字使用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型。

三、研究结果和讨论

(一)语步及体裁分类

通过对语料进行初步分类。分类结果如下:

如表2所示,中医药学术论文摘要并不完全遵循传统的论文英语摘要写作模式。首先,理论研究类是区别于其他学科领域论文的特有类型。由于中医药研究重视对传统医学知识的集成和积累,因此文献综述、医案研究、名家经验总结是不可或缺的论文体裁,而其他学科领域中,尤其在理工科和西医学术论文中,除期刊论文可以有文献综述的体裁,一般不允许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论文以纯理论研究的形式出现,因而在摘要中也不会出现理论研究的类型。

其次,通过实际分类发现,在中医药学术论文摘要中普遍存在混合研究的情况,即介绍和讨论理论背景后,通过实验室或者临床应用证明理论指导下对受试进行实验,或者对患者进行施治的情况。而期刊论文摘要由于篇幅所限,往往选择省略对理论背景的讨论,使用直接描述实验或者临床应用的写作策略。同时,在硕博士学位论文中,也存在省略背景讨论的情况,只对实验过程或者临床作用进行讨论。

最后,可以发现,在类型分布上,硕士学位论文学位摘要的种类数量比较平均,以理论研究稍多;而博士学位论文明显以理论研究加实验室研究的混合研究类较多,可以推断,博士论文在理论深度上要求更高,博士生也更多参与实验室研究工作,故而此类较多。同样,因为大多数博士论文的摘要中会包含理论背景,临床研究类的论文数量较少。期刊论文除不存在混合研究外,在其他三种类型中分布平均。这可能和期刊论文的篇幅有限有关,侧重点往往只在一方面。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二)语步分析

1.理论研究语步分析。

通过对理论研究的基本语步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理论研究类并不遵循Swales的CARS模型,往往只有导言部分(introduction)。另外,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虽然长度不同,均涵盖导言部分的三大语步,即M1:建立研究领域(Establishing a territory);M2:建立研究地位(Establishing a niche);M3:占据研究地位(Occupying the niche)。以硕士学位论文A7每段开头为例:

The virus pneumonia is a commonly significant disease in clinic (M1 S1) .

That the Chinese medicine treats virus pneumonia has the unique superiority and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M2 S4).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Xuanchangfeiqi Tang on virus pneumonia and its clinical utilization rule of ventilating lung (M3 S1).

在期刊论文全文中有相似语步,以C2为例:

Di dang Decoction, a classic prescription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was used to treat stagnated blood syndrome in ancient times (M1 S1).

Recently,physicians have found that interior stagnant-heat syndrome is manifested in many kinds of internal damag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so the prescription can treat diseases of different systems (M2 S4).

This paper aims to review the recent clinical reports of Didang Decoction (M3 S1).

2.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语步分析。

在具体语步分析中,我们发现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语步极为相似。硕博士学位论文均采用IMRC的结构,即introduction(objective)―method―results―conclusion的结构。有两点值得注意:(1)与表1进行对照,论文作者在摘要的导言(introduction)部分只阐明研究目的(Outlining purposes),达到占据研究地位的效果(Occupying the niche)。但很少有作者提及Swales的导言部分的其他语步。(2)IMRC结构与Swales(1990)的IMRD结构略有不同,讨论部分(discussion)为结论部分(conclusion)所替代,实际上印证了Graetz(1985),Bhatia(1993)的观点,可见摘要语篇篇幅所限,作者往往选择突出研究方法、步骤和结果的策略,而省略导言语步和讨论语步。

3.混合研究语步分析。

首先,在三种英语论文摘要中,在期刊论文摘要中混合研究数量为零。我认为,并非期刊论文的实验过程和临床应用没有结合理论,而是在语步中理论并没有体现。

同时,博士学位论文英语摘要的语步特点最完整,使用IMRD或IMRC的语步推进模式,对理论研究部分的描述最全面。以博士论文B9为例,有清晰的元语篇标记(meta-discourse)完成语步转换: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 article holds that ...(第二段第一句)

In experimental research,we reproduce the mouse model of ...(第三段第一句)

然而,并非所有的元语篇标记在硕博士学位论文中都十分明显。在博士论文B19中文摘要中,然而,并非所有的元语篇标记在硕博士学位论文中都十分明显。在博士论文B19中文摘要中,原作者在首段介绍感染性肺炎的定义和分类,提到此病“一般属于中医风温、咳嗽等范畴”。第二段的元语篇结构为:

“本文分为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两个部分。理论研究方面,运用温病学理论、认识感染性肺炎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重点探讨中医与现代现代医学之感染性肺炎在病因、病理认识上的契合点。”

第四段出现对应的元语篇结构:

“临床研究方面,根据症状表现,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105例感染性肺炎住院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总结临床用药,结果显示,感染性肺炎临床常见证型为痰热壅肺与风热犯肺型;最常用具有宣降肺气以透邪的中药属解表、清热、怯湿、止咳、化痰等类。”

在英文摘要中,相对应的原作者的表述为:

Pneumonia is classified under Feng-wen,or Ke-sou (cough) categor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Literature study showed that both conventional and TCM shared similar views on causes and pathology of pneumonia.However,in terms of treatment,TCM has its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which is currently still being recognized as clinically effective.

对比后可发现,原作者的中文摘要中用第一段中对感染性肺炎的分类代替了对本文结构的阐述。而临床研究部分合并缩短至理论研究之后。我检查全文,此后的段落中,只有对研究意义的阐述,而没有对临床研究中更详细的阐述,如中文摘要中涉及的患者人数、所在医院情况,都没有再提及。由此可以判定,原作者虽然对中文摘要的语步和元语篇功能具有有效应用,然而该意识没有顺利转移到英文摘要中,导致英文摘要内容空泛,语步不清晰。

最后,我们发现,和实验研究、临床研类的语步不同的是,硕博士学位论文摘要中混合研究的语步更多出现讨论部分,或者讨论和结论并存,更符合Swales(1990)的IMRD的语步推进模式。主要原因是篇幅容量足够进行讨论,以及论文评审的要求。

四、结论与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中医药学术论文英语摘要的语类分析从两个方面体现复杂性。首先,在前人研究中(Swales,1990;黄婷婷、许明武,2003),也发现类似的语步分析。但前人研究并没有对论文进行分类,中医药论文类型复杂,除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长度不同造成内容取舍外,中医药论文本身也有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和混合研究分类,刘胜莲、魏万德(2010)指出,国外论文摘要的IMRD语步出现频率很高,而国内论文作者常省略方法语步,或者将方法语步和引言或结果语步并合,而我们发现,在中医药论文摘要中,理论研究甚至会省略方法、结果、讨论等多语步,实验研究部分有独立式的结论语步。此外,在论文抽样中没有出现混合研究的期刊论文摘要,原因可能是篇幅所限无法展开导言(introduction)部分,只能完成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的语步推进。因此,中医药学术论文英语摘要除IMRD语步推进模式,还有I及IMRC语步推进模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本文对中医药学术论文摘要的语类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和归类,对中医药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教学和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在教学中应当注意规范学生对论文写作语篇规范和论文分类的意识。同时,由于选取的语料数量有限,抽样样本较小,而不能和摘要作者进行交流,不能了解论文摘要建构过程。最后,论文作者可能的中医药文化背景和教育经历可能对语篇建构产生的影响。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1]Bhatia,V.K.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 [M].London: Longman,1993.

[2]Graetz,N.Teaching EFL Students to Extract Structural Information from Abstracts[M].In J. M. Ulijn and A. K. Pugh. Reading for Professional Purposes. Leuven: ACCO.1985:123-135.

[3]Paltridge,B.& Starfield,S.Thesis and Dissertation Writing in a Second Language:A Handbook for Supervisors[M].London: Routledge,2007.

[4]Swales,J.M.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Cambridge: CUP. 1990.

[5]Thompson,P.Exploring the Contexts for Writing:Interviews within PhD supervisors[M].1999. in P. Thompson (ed.) Issues in EAP Writing Research and Instruction. Reading:Centre for Applied Language Studies.

[6]Hyland,K.Talking to students: Metadisourse in introductory coursebooks [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9,18:3-26.

[7]Hyland,K.Disciplinary interactions: Metadiscourse in L2 postgraduate writing [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4a, 13:133-151.

[8]Hyland,K.Metadisourse:Exploring Interactions in Writing[M].London: Continuum.2005a.

[9]Hyland,K.Stance and engagement: A model of interaction in academic discourse [J].Discourse Studies, 2005b, 7:173-192.

[10]刘胜莲,魏万德.英文摘要方法语步中体裁结构及语言特点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32,(14):197-200.

[11]段平,顾维萍.医学论文标题与摘要汉译英常见错误分析[J].中国翻译,2002,23,(4):47-55.

[12]葛冬梅,杨瑞英.学术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J].现代外语,2005,28,(2):138-146.

[13]戈玲玲.科技论文摘要英译的语用失误――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一项调查[J].中国科翻译,2002,15,(2):44-46.

[14]黄婷婷,许明武.中外经济类期刊英文摘要语步结构分析[J].外语教育,2003:34-38.

[15]庞继贤,叶宁.语类意识与英语研究论文写作.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3):34-36.

[16]王高生.论文摘要的撰写及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5,18,(2):9-12.

[17]徐有志,郭丽辉,徐涛.学术论文体裁教学不可或缺――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引言写作情况调查[J].中国外语,2007,4,(4):47-51.

[18]余莉,梁永刚.英语科技论文摘要的写作范式研究[J].外语教学,2006,27,(1):34-37.

第4篇

【关键词】中药化学 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b)-0019-01

中药化学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要求对于传统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更加明确,人们更加重视对于中药“成分”尤其的“活性成分”的科学阐述。这就对中药化学的教学策略提出更高的要求,即要求中药化学的本科教学应以中药“活性成分”为中心,以解决科研、生产中实际问题为内容,以培养思路清晰、实验技能扎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因而,笔者认为应结合教学当前的实际情况在中药化学的教学策略应作出了一些相应的调整。

1 以“活性成分”为中心,充分调动学习热情和兴趣

在中药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成分是教学的基础部分,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以各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来引入各章内容,如在黄酮类化合物一章中,往往是直接以“具有2-苯基色原酮”的结构特征为切入点。虽然,直接提出结构的重要特征可加深对其印象,可这样容易使学生只机械地把结构进行记忆,即是平面化的、化学式的教学模式。试着变换一下引入的策略,如果先把大家所熟知的药物维脑路通作为引入点,很容易引起学生对于这一治疗急性脑血栓药物的关注,进而引入其结构为羟乙基芦丁,即为中药槐米中芦丁的结构改造物。学生在急于探究活性物质结构的同时,自然引出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虽然仅是教学引入方法的细节改进,却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这类成分的结构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对于成分的认识上也不再停留于结构的单纯认识上,而是更有利于形成“成分”和“活性”相联系的立体知识结构。

2 以解决科研、生产的实际问题为内容

教学内容应紧密与生产科研实践相结合,这是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尤其对于中药化学这一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环节上,可以首先提出本学科生产实践中的一些具体问题,采用设问式的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利用课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在总论中介绍“系统溶剂提取方法”时,可首先面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将来你在企业工作过程中,上级主管提出对于一味临床作用明确但活性部位和成分均未知的传统中药,怎样开发成现代的中药新药的课题。你该如何进行?采用怎样的科研思路和方法?”就业和未来工作发展都是学生其最为关心的,上述的设问也是实际工作中经常碰到的,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力此时都会全部集中,就下来介绍的系统溶剂提取法与药物活性筛选相结合方面的知识,自然会水到渠成,不但印象深刻而且可以能很快应用的实际工作中,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路。

3 以培养思路清晰、实验技能扎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

应用型人才要求有完整清晰的思路和扎实的实验技能,即较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思路培养方面,应主要贯穿于提取分离工艺的教学内容中。在各章讲授相应部分时,教学目标和重点不应局限于对某种药材或某种成分的机械记忆上,关键是掌握此类成分的常用方法及其原理以及灵活运用上,今后面临此类成分时能合理设计提取分离工艺和形成完整的思路。例如:实验教学课中提取黄藤中巴马丁生物碱的提取方法,为小檗碱型水溶性生物碱的较为通用的提取方法,原理是根据水溶性生物碱可溶于乙醇的性质来提取,并且根据小檗碱型生物碱盐酸盐水溶性较差沉淀析出来精制。关键是提示学生以后碰到此类生物碱时可采用类似的方法来解决。再如,按类别分离生物碱利用了生物碱的碱性及某些两性生物碱的酸性官能团,应强调这是生物碱类成分的系统分离,并结合药效活性筛选出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然后有效部位和成分的理化性质,在实际生产中进行有目的性的分离。把系统分离―活性分离―目标分离的科研思路融入具体教学过程中。

实验技能训练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结构鉴定是中药化学课程的关键技术,并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除加强日常教学实验中常规提取分离技术的反复训练之外,还专门开设了中药化学实验技术的系列专题讲座和训练;如现代分离精制技术的应用及进展等内容。尤其是在开放创设性实验课题的过程中,注重了高极性成分的分离技术,是对于中药复方水提液大量未知活性成分没有阐明这一现状,有针对性开展的本科教学科研实验课题。学生以课题小组的形式加入,在课题完成过程中,学生对于先进仪器设备、分离材料(包括制备反相色谱、高速逆流液滴色谱等)的使用和操作得到具体的训练和掌握;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接触到了应用性较强的前沿技术领域,培养了科学精神,激发了科研兴趣。

4 充分利用中药化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各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

中药化学为中药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研究对象为中药“有效成分”,是其它中药学课程的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和相关学科进行联系和贯通,知识体系的融合是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要求。例如在强心苷提取教学中,常规应介绍提取强心苷根据制备速效和长效强心药物的不同目的,利用或抑制强心苷的酶解。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可进一步联系药理学药物代谢方面的知识,即抑制酶解可得到原生苷,极性较强且水溶性好,药理学中水溶性好的药物在体内血清中分布浓度高,而且容易代谢排除体外,这正是作为速效强心药物的机理。这样就把化学结构―化学性质――药物代谢―临床应用等方面知识统一起来,形成综合完整的知识体系。除有利于知识的系统掌握,更有益于学生将来的新药创新和设计。再如中药黄芩的南北方存在不同的炮制方法,其科学的评价也归于黄芩苷在两种不同炮制工艺条件下从结构到活性的变化,从而选择合理的炮制工艺,这样就把中药化学和炮制学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对二门学科的的认识水平更为深入,即中药化学为理论基础,炮制为实践应用,二者相辅相承。

面向应用的中药学科专业知识人才的培养,应根据目前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现有的教学条件对教学策略作出相应的调整,并采用灵活机智的教学形式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中药化学的教学改革也更应注重细节方面,尤其是在思路、技能和知识体系的完善上,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则是对整个教学效果最好的评价和检验。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学位论文的质量。为了切实把好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关,电气工程学院一方面抓好论文开题环节工作;另一方面,在研究生论文开题后的第二学期,由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督察组对本院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行中期抽查。其目的在于了解论文选题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检查其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论文工作的抽查对研究生和导师起到了有效的督促和检查作用;同时能及时发现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对涉及的问题、内容及方法尽可能的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具体办法是:由于目前硕士研究生规模较大,硕士生全部参加由督察组组织的中期检查是不切实际的,因此督察组从每位硕士导师所指导的研究生中随机抽查一名学生进行论文工作中期检查。未抽查到的学生,由导师自己组织学生的中期检查。如在2001级硕士研究生中,督察组抽查了30名学生,按专业分成3个组,要求学生本人简要介绍论文选题意义、理论根据、实用价值、资料收集情况、论文工作总体安排和进度,开题以来研究的进展、取得的效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论文采用的技术方法、进一步完成论文的计划等内容。

通过对抽查的结果分析,学院大多数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难易程度符合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要求,有些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还积极参与导师科研课题研究工作,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科研实践中培养科研实战能力。抽查中也发现少数研究生在论文工作中存在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有的论文工作进展缓慢、有的没有明确的进度计划、有的难度太大需要调整等。

通过督察组对硕士论文的中期抽查,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作用表现在:

(1)对论文进度的督促作用:由于论文是随机抽查,这不仅给学生、同时也给导师一种督促,促使学生和导师重视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注意掌握论文进度;

(2)对论文题目、内容、进度的了解:论文的中期抽查,有利于导师和督察组及时掌握研究生的研究内容和进度情况;

(3)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于参加的督察组专家都是比较有经验的老师,通过检查,督察组专家及导师能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具体的问题所在并提出一定的指导建议,以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学术交流的作用:由于不同的研究课题在一起检查,对学生、对老师都起到了学术交流的作用。

我院连续4年的论文中期抽查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3.2 严格博士论文的预审制度,确保博士论文质量

博士论文预审制度,对保证博士论文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博士论文的预审,是博士论文答辩前最有效的质量检查。博士论文中期检查时,论文研究还不够深入、全面、系统,还有大量研究工作要做,因此,难于对论文质量进行全面检查。但提交预审的论文,基本上已完成了全部论文工作,通过预审,可以检查论文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研究深度是否足够、是否有创新;

(2)博士论文的预审,也是论文质量检查和论文完善的最佳时刻。对预审中发现的问题,学生还有时间、有机会对论文中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

(3)由于论文预审是对学生负责、对导师负责,因此预审专家没有什么压力,可以凭借专家们的丰富经验和学术造诣,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论文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这对论文的完善和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但真正要达到博士论文预审的目的,预审专家是关键。如何确定预审专家,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制度来保证,但有一个基本的标准,就是:一是要熟悉论文研究内容,且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研究领域要比较宽;二是要工作认真负责;三是要公平、公开、公正,能客观地提出自己的评审意见和建议。为保证预审专家的客观性和学术水平,学院规定预审专家组中必须有一位除导师外的院督察组专家。

3.3 坚持督察组听课制度,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程设置

学院长期坚持安排院督察组听课的作法。跟一般性的听课不一样,学院的这种听课不仅是对上课纪律、教师的表达能力、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效果等的简单检查,而是更加深入,也是一种对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的调研和检查。在安排专家听课时,学院特别注意安排熟悉该课程内容的专家听课,以了解该课程内容和课程深度以及与该课程相关的其它课程的内容衔接。听课后,除及时与任课教师交换意见外,还对相关课程的设置、内容的整合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4年来,电气学院已建立健全了院系研究生培养质量督察组制度,每个学期院督察组都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督察组会议,传达学校研究生教学的有关精神以及介绍其它院系好的管理经验,并严格督促、检查本学院研究生的开题、中期检查、论文预审、论文答辩以及研究生课程上课质量等,对研究生课程设置、培养计划等方面的工作效果显著。在实践中,也注意处理好学院督察组与学院学位分委会以及行政的关系,做到各司其职、互相支持、配合促进。

实践表明,充分发挥院系研究生培养质量督察组的作用,对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八方,周珊珊,曹扬.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成、特征和控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6):20~24.

[2] 肖敏.研究生教育三维质量保证体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6):34~37.

[3] 程永波,廖晓玲.论研究生教育质量观与发展目标模式.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8): 16~20.

[4] 任增林等.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特点及其对具有中国特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启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3): 21~30.

第5篇

一、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布实施,按医学门类授予学位,分设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1997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将医学硕士、博士学位分为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我国临床医学学位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提出问题阶段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学位制度刚刚建立,医学学位就遇到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侧重于实验研究和科研能力训练,而对临床能力的培养比较薄弱,出现了已毕业的临床医学博士和硕士不能胜任相应的临床医疗工作的问题;二是医学门类学位类型单一,科研型和应用型均授予医学博士、医学硕士学位,这就出现了科研型医学博士不会看病的现象。针对这种状况,许多临床医学专家呼吁改革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专业学位制度。由于当时我国学位制度建立不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尚未建立,医学界内部对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认识也不尽一致,因此,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时机尚不成熟。

(二)培养应用型临床医学研究生阶段

针对上述问题,从1984年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原卫生部对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学位设置进行了反复的调查研究,对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方法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适当增加了临床能力的培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原卫生部于1986年11月联合颁发了《培养医学博士(临床医学)研究生试行办法》(学位[1986]22号),决定把医学门类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格分成两类:一类以培养科学研究能力为主,达到博士水平授予医学博士学位;一类以培养临床实际工作能力为主,达到博士水平授予医学博士(临床医学)学位。经过几年的实践,普遍认为此《试行办法》是培养应用型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的—条有效途径,为我国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提供了宝贵经验。但由于此《试行办法》受到招生人数的限制,培养数量太少,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而且在培养过程中难以把握科研能力与临床能力的培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上述两个突出问题。

之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原卫生部多次组织有关专家就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分级、学位授予对象、专业学位与医学学制的关系以及临床医学与医学门类其他学科授予学位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反复调研和论证。在此期间,为了加速高层次临床医师的培养,1993年原卫生部颁发了《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卫教发[1993]〕1号),这是一项全面培养和提高临床住院医师素质和临床医疗工作水平的培训制度,为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提供了有利条件。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了《关于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为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提供了重要依据。至此,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已趋成熟。

(三)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阶段

1996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提出要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进行研究。会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与原卫生部科教司组织专家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论证工作,草拟了《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及《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方案》,1997年4月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该《意见》明确了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及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基本思路、框架和基本内容:医学门类仍设置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学士学位不设专业学位,仍按先行办法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硕士、博士这两级学位针对不同学科和不同职业背景对人才的不同要求,分为“医学科学学位”和“医学专业学位”两种类型;该《意见》界定了“医学科学学位”和“医学专业学位”的授予标准和学科范围:“医学科学学位”要求侧重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以培养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人员为目标,涉及基础医学以及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和药学等有关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的学科,属于这类学科,其合格者均授予“医学科学学位”。“医学专业学位”要求侧重于从事某一特定职业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培养高级临床医师、口腔医师、卫生防疫和新药研制与开发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合格者授予“医学专业学位”,根据不同学科及其职业特点分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等;该《意见》确定了开展工作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原卫生部科教司再次广泛听取意见,并通过“全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全国临床医学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等文件进行了认真修改和完善,报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1998年2月4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颁发《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学位[1998]5号、及《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学位[1998]6号),标志着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

综上所述,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是为了有效地改变在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临床能力训练不足及临床能力较差的状况,更好地培养能胜任临床医疗工作、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高级临床医师,满足社会对临床医学高层次应用人才的需求,也是为了完善我国医学学位制度,有利于与欧美等国家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对等交流。

二、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

    (一)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指通过培养过程,使研究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上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和规格标准。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高等医学院校和医疗科研机构培养医学师资和从事基础或临床基础研究的研究人员,要求掌握本学科坚实系统的医学理论知识,具有进行创造性学术活动和较高水平的科研工作能力,培养的侧重点在于学术理论、实验研究和科研能力训练;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医疗卫生机构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师,要求具有坚实系统的临床医学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熟悉临床科学研究过程,培养的侧重点在于临床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二)指导方式

设置专业学位之前,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主要采用“学徒式”指导方式,其特点是研究生充当导师的科研助手,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研究活动。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及其学术理论水平,适用于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导师具有较高的理论学术水平和较多的科研项目与经费。根据《试行办法》要求,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一般需要18个月时间到本专业以外的相关科室轮转,以全面培养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而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通常为12个月,所以“协作式”指导方式更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有利于充分发挥导师与相关科室带教医师的协作指导作用。这种培养方式,要求导师不但要具有较高的临床工作能力水平,还应当具有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

(三)课程学习

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发展知识能力的学习,通过传授系统和完整的学科知识,实现研究生对学科知识的创新与发展。因此要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框架设置学位课程,多采用“启发式”、“学术交流互动式”等教学方式来组织课程教学。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内容选择上,注重基础性、实践性的同时,更要突出临床医学的新理论、临床医疗新技术和新方法,教学方式多采用案例教学、模拟训练或现场教学等,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分析能力以及对临床诊疗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能力。

(四)临床实践

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侧重科研能力的培养,所以通常只安排6个月时间在本学科进行临床实践,如跟随导师查房、看门诊,熟悉了解临床医疗工作的—般过程和基本要求。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侧重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一般安排12个月时间跟随导师在本学科专业临床工作实践,安排18个月时间到与本专业相关的临床科室、辅助科室轮转。因此,与科学学位研究生相比,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时间较长,轮转科室较多,使得他们临床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得到有力的保障。

(五)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通过论文选题、研究材料整理与归纳、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学位论文撰写等方面的训练,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手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论文的选题—般是导师科研基金项目的子课题,是对本学科领域新知识、新理论或新技术的实验研究,要求做出具有理论学术价值的创新性成果。论文质量标准体现为学术性和创新性。而“专业学位论文与科学学位论文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其应用价值。没有应用性,只是理论探讨或机理研究就不能称其为专业学位论文”,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病历分析报告或文献综述。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选题,一般结合临床工作实践,以临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其创新性主要表现在通过分析过去及现在的临床工作实际问题,归纳总结出的新理论、新方法或新技术,对以后的临床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具有新的应用价值。

(六)质量评价

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评价一般采用“中期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的办法,比如:严格的开题报告审查制度,学位论文所解决的学术问题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而临床能力考核和答辩则是评价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方式。如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完成每一个临床科室轮转培训时要进行出科考核;在完成所规定的临床科室轮转时要进行阶段考核;在完成临床专科培训时要进行临床能力毕业考核答辩。只有通过临床能力毕业考核的研究生,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按照《试行办法》的要求,把考核和答辩贯穿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保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三、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和创新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医学教育观念逐渐被终身医学教育观念所替代。医学教育连续统一体是由三个性质不同而又互相连接的培养阶段组成,即医学院校基本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医学院校基本教育(本科生)以医学院为主要培养基地,定位在临床医学一级学科。毕业后医学教育(研究生)以医学院校的附属/教学医院为主要培养基地,包括住院医师培训和专科医师培养两个阶段(美国统称住院医师培训),医学院校毕业生在住院医师培训阶段接受最基本的临床技能和各种专科临床技能训练,定位在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如内科和外科等,考核合格后获得医师执照并具有行医资格;只有经住院医师培训考核合格者方可申请继续参加专科医师培养,专科医师培养定位在临床医学的三级学科/专科,也可根据技术难度和培训条件分为初级(三级学科/专科,如胸心血管外科学)、中级(亚专科,如手外科)和高级(专病,如脊柱损伤)专科培养。经专科医师培养考核合格后才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专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是执业医师/专科医师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医学教育阶段,以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

在美、日、韩等国,医学生院校教育和住院医师培训的衔接是非常紧密的。美国的医学博士学位(MD)是住院医师培训的准入条件,医师资格考试的前两部分在医学院学习阶段完成,第三部分测验在毕业后的1-3年内进行,通过者才能获得行医资格。在法国和新加坡等地,医学生院校教育和住院医师培训是融为一体的。法国的医学院学生在完成了6年的学习后,凡进入全科医师培训(3年)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者,就可获得国家医学博士学位(全科医师);凡进入其他专科培训(5-6年)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者,就可获得国家医学博士学位(专科医师)。在中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属于毕业后医学教育,其授予对象为临床医学研究生、七年制医学生和同等学力在职申请学位的住院医师。

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制度的特色是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研究生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开辟了一条培养高学历临床医师的重要途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对象是临床医学研究生、七年制学生和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优秀在职临床医师,分为临床医学硕士和临床医学博士二个级别。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突出特点是强调临床能力的培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要求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所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要求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束时所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实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是我国医学学位制度的—项重大改革,这项改革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模式和观念的转变,有利于解决原来培养的临床医学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由于缺乏临床能力的培养到工作岗位后临床医疗工作能力不够的问题,而且将极大地调动临床住院医师的积极性,推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对造就高素质临床医师队伍、提高医疗质量产生了较大影响。

第6篇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药学特色;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1教育实践理念

学院一贯秉持的教育实践理念:坚持科研项目与生产技术需求的无缝对接,创新性地提出校企来源的双导师制度;鼓励研究生切实参与到成果的申报、转化、实践、推广中,突出研究生的工作贡献,做到师生共享。在这一教育实践理念的指导下,学院建立了创新、高效的具有药学特色的教育实践模式,涵盖质量、工艺、药理、制剂、药物化学等多个专业领域,全面培养研究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采用的教育实践模式主要如下:以高校和企业为共同支撑单位,合理配置资源;以企业技术需求及重大科研项目为教育切入点;以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为教育实践目标;以参与成果转化、实践、推广为教育驱动力;在专业理论教育、实践创新能力、完善导师制度、联合基地建设与成果转化方面“四点着力”,全面推动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1.1研究生教育实践面临的问题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而研究生则是优秀人才培养的重点,不仅仅是国家科技、文化、创新水平的综合实力体现,更是国家建设与发展的深层驱动力所在[1]。由于大规模的扩招与毕业门槛的下调,当前研究生教育实践面临严重的共性问题:普遍缺乏创新与实践能力锻炼,无法有效实现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2-3]。2011年以来,本院依托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致力于解决上述研究生教育实践面临的共性问题:借助中山大学一流教育和科研平台以及企业高效的生产实践基地,将高校与企业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经营、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等方面的合作模式应用于研究生的培养,让研究生切实参与到相关成果的转化应用与实践推广中,全面提升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

1.2解决实践问题的思路及方法

依托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学院创新具有药学特色的教育实践模式,涵盖质量、工艺、药理、制剂、药物化学等多个专业领域,全面锻炼研究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主要工作如下:以高校和企业为共同支撑单位,合理配置资源:广泛开展与企业合作的产学研课题,高校提供学术与理论支撑,企业提供资金、人员、环境等资源,优势互补,让研究生真正融入产业技术研发体系,培养其服务社会的能力。以企业技术需求及重大科研项目为教育切入点,以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为教育实践目标,坚持科研项目与企业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使研究生论文选题与行业研究的前沿问题、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密切相关,培养研究生解决产业技术问题、把握行业动向的能力。以参与成果转化、实践、推广为教育驱动力,在研究成果申报、报奖中体现研究工作贡献,培养研究生的成果转化能力,让其切实参与到成果的推广与实践中,为社会输出高质量人才。在专业理论教育、实践创新能力、完善导师制度、联合基地建设与成果转化方面“四点着力”,形成具有药学特色的教育实践创新模式,全面推动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在专业理论教育方面,采用传统理论知识与科研实践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模式;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安排研究生进入制药企业生产第一线和研发部门,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完善导师制度方面,采用高校与企业来源的双导师制度并成立导师指导组[4-5],建立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机制[6];在联合基地建设与成果转化方面,构建具有药学特色的教育实践平台,应取得的研究成果充分体现研究生的科研价值,在成果的转化、推广中做到师生共享。

1.3教育实践模式的创新与突破

坚持科研项目与生产技术需求的无缝对接:将研究生论文课题与企业生产技术及重大项目无缝对接,创新性地提出高校与企业来源的双导师制度,并建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指导组参与研究生阶段的全程指导;鼓励研究生切实参与到成果的申报、转化、实践、推广中,突出研究生的工作贡献,做到师生共享。如我院建立了“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依托该示范基地,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鼓励研究生参与成果的申报、转化、实践、推广,突出研究生的工作贡献,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支持。

2团队建设措施及成果

在中山大学学术自由、学风优良的氛围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本团队于2000年开始组建,以新药创制及上市后药品再评价为研究方向[7-8],以岭南特色生物资源为研究载体,开展新药创制及社会服务双支撑的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探索,做到长短结合。多年来,本团队结合国家重大需求与社会急需服务,在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重点关注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锻炼研究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为社会输出高质量人才服务。经过18年的努力,成果丰硕。

2.1平台及学科建设

高水平的研发平台是团队长远发展的根基,是技术创新与生产实践的重要载体,是研究生教育实践的肥沃土壤,能够有力地推动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2006年,本团队组建了“华南创新中药研究开发与技术服务中心”(被列为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招标项目),建立了完善的创新中药研发平台(包括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药理活性筛选、工艺研究、质量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药效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中试放大等);2010年,团队组建“粤港澳创新中药研究开发国际合作平台”,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中药质量标准化及质量控制新模式研究、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创新中药研究开发等方面,开展国际科技合作;2015年,本团队组建“广东省中药上市后质量与药效再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广东省科技厅的认定,该中心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手段,结合中医药及传统医药特点,开展中药大品种上市后的再评价。本团队已成为国家重点学科植物学中植物资源研究与利用重要PI、“广东省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重要PI、中山大学生态学重点学科评估A+重要PI。上述科研平台以及学科建设,为开展研究生教育实践提供了技术、硬件、环境、资源等支撑,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

2.2产学研紧密结合解决产业和社会难题

科学研究要注重多学科交叉及产学研合作,切实解决产业和社会急需的问题,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社会输出高质量人才。本团队在教育实践中,始终保证研究生能够参与到课题的顶层设计、实施开展、技术创新、成果验收的每个环节。口炎清颗粒是广药集团治疗口腔炎症的名优中成药,由山银花、玄参、麦冬、天冬、甘草5味药材组成,对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黏膜炎、口腔扁平苔藓等疾病,临床疗效显著。2014年,国家药典委员会把南方地区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然而口炎清颗粒用山银花投料是否比用金银花投料更科学?此问题尚无科学论证,成为困扰企业的难题。有鉴于此,团队立即组织研究生到相关企业进行调研,经过多次讨论、设计,从成分、质量、药效多个方面研究金银花与山银花投料的差异,证实了口炎清颗粒应该以山银花投料。这个课题,解决了湖南隆回农民山银花的出路问题。研究生参与了课题的顶层设计、技术实施、实地考察、产学研实践等关键环节,相关研究已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9-11],为药材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蚝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已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功能食品和医药领域。然而,以蚝制酒鲜有报道,因其腥味难以去除,大大限制了蚝酒产品的研发及推广。针对这一行业共性难题,2013-2015年,本团队多次组织研究生到酿酒基地进行考察与调研,了解制酒行业的技术现状,以“去除蚝酒中的腥味方法”为研究课题,开发了一种用蚝制备保健酒的方法,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2]。研究生在课题开展过程中,锻炼了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有效解决了生产实践中的关键技术难题。近年来,本团队与广东省内外许多知名企业,如广药集团、华润三九、步长药业、众生药业、中国中药、丽珠集团、安士制药等,建立了长久的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了科研项目与生产技术需求的无缝对接。在合作过程中,研究生能够真正参与研发过程、走进生产一线,并接受来自高校和企业的双导师指导。团队毕业生,大部分都进入相关企业的生产与研发一线,充分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2.3制度规范建设与教育实践探索

团队制度规范的建设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环境,对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十分重要。为此,本团队从原始资料的记录和管理、操作规程的规范化及标准化,到工作、学习、作息、安全、保密、奖惩等,都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对论文开题、小组讨论、季度考核、企业实习、中期考核及提交答辩等均做了相关规定。多年来,本团队形成了“勤奋、和谐、节俭、高效、健康”的文化氛围;“互动教学、生产应用、优势互补、实践推广”的教育理念;“促进交流,取长补短,互相讨论,共同提高”的学术态度;“刻苦钻研,严谨治学,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研究生教育实践改革与探索,是团队一直以来工作的重点,不断创新的培养模式与教育实践对吸引人才、培育人才至关重要。2010年,本团队组建了“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2011年,组建了工程硕士(生物工程、药物分析学)“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并获得广东省教育厅批准;2013年,获得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研究生示范基地项目)支持;2017年,获批准成立“广东省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同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本团队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课程,开设“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专题”“创新药物研制”“活性天然产物化学”“新药研究开发原理与法规概论”等课程,并多次获得中山大学年度考核第一名,在学校组织的最具影响力实验室评选中,排名第一,获得“最具影响力实验室”称号。在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实践的同时,本团队始终鼓励研究生紧密结合产业实际需求,切实参与到成果的申报、转化、实践、推广,突出研究生的工作贡献,做到师生共享。迄今为止,本团队已开展二次开发等服务的中药大品种(如丹红注射液、复方血栓通胶囊、脑栓通胶囊、脑心通胶囊、口炎清颗粒、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等)累计年产值超过150亿;已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55件,国际专利授权6件,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2项、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以上科研奖励中,每项成果的完成人中研究生占比20%~80%,体现了研究生科研的贡献,并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第7篇

关键词: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医学本科生;协作能力;培养

《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是一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必修课。课程包括项目立项、开题报告撰写、预实验、正式实验、结项报告撰写和项目答辩等环节,其中开题报告和结项报告的撰写,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非常有帮助。《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的设立,弥补了当前医学课程体系结构上的科研能力培养缺陷,改变了医学生的科研与写作能力亟待提高的现状[1]。这为学生学术论文的撰写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未来的科研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1科研写作整体布局

1.1立意清晰

项目确立具体方向后,便可进行谋篇布局,所写内容一定要紧紧围绕项目立项进行,可以开篇明提项目立意,也可在文末进行必要的总结。立意清晰既包括整篇内容的立意清晰,也包括每一段落有明确清晰的观点,所有的文字材料都围绕着观点进行阐释,从而能更突出主题。学术论文的写作不需要让他人猜你写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应该明确提出观点。只有纲举目张,才能使写作比较容易。对标题的命名,应反映实验的内容,标题应高度总结,而且能够具体说明项目的特色,实现概括与特色的统一。

1.2格式具体规范

带教老师为学生提供开题报告和结项报告模板,规范学术论文的格式,使学生按照已有的模板要求进行论文撰写,在形式上符合学术论文的要求。具体要求包括字体大小、段落格式、图表的规范,以及参考文献格式等。模板内容规定得越具体,学生写作就越规范。因此,制作较为规范的模板对本科生的论文写作尤为重要。1.3段落写作合理对所有的内容进行大纲布局,有合理的观点阐述,每段内容或采取总分格式,或采用分总格式,明确提出具体观点。参考文献的组织应具有逻辑关系,既可有时间先后的推理关系,也可有根据理论进行的逻辑推演。段落的字数要求,每段以300~500字为宜,如果论述内容较多,尽量不出现1000字以上的大段,且以句号贯穿始终,要划分好具体的写作义群。

2培养文献检索能力

每篇文章一旦确立项目方向后,就可对关键词进行梳理,通过关键词检索相关的参考文献。文献检索的范围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学会对图书馆相关文献资源的检索,专业书籍更为系统地展现文献资料。数据库资源相对而言,对某一具体方面论述较多,因此应把图书馆书籍资源与文献数据库的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文献检索,以使文献资源系专业。进行参考文献检索时,可对关键词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关键词前面的范围包括主题、提名、关键词、摘要,以及全文等,范围选择的不同,搜索的文献数量则不同,只有进行合理的选择,才能搜到需要的目标文献。同时应学会关键词的转换,如将心肌梗死转换为缺血性心脏病。学生也可自己进行检索式的编写,练习编写检索式的方法,对提高检索效率有很大帮助。

3重点内容的写作要求

对本科生进行科研文件能力培养时,可下载优秀的科研论文或优秀的硕博论文,供其模仿。开题报告所涉及的立题依据、研究目标及内容、预期结果、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课题主要创新点、进度安排、成员及分工等内容,除立项依据外,其他内容学生均可较容易地模仿研究生论文。结项报告部分与开题报告内容相类似,唯有结果和讨论部分学生很难模仿。因此,对开题报告中的立项依据、研究目标及内容、结项报告中的结果和讨论进行重点说明。

3.1开题报告的立项依据、研究目标及内容

立项依据应写项目设立时的意义。如疾病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对发病的意义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设置一些相关数据进行支撑,引用最新的临床调查结果。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应提出明确观点,对疾病可简略写一下大概情况。也可进行中西医药学治疗的写作,先列西医药治疗的一些弊端,以突出中医药的优势,然后引出课题的实际意义,为项目立项奠定基础。国内外研究现状是写作的难点,如何规划所写内容,将文献中的观点有机地进行整合,为立项提供必要支撑十分重要。所写内容要以自己表达的主要观点为支撑,而不是以参考文献数量的多少作为支撑,这也是目前本科生论文写作上存在的很大问题。篇幅的长短和要表达的观点应该一致,如果是核心内容,所占篇幅就该相应地大。对研究思路的描述,首先应对立项依据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然后提出研究目标,概述所研究的内容。对研究的具体项目,说明其在研究中的意义,切不可将实验项目写得非常具体,只简明扼要地说出其意义即可。对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而言,研究目标要精炼,研究内容是研究目标的具体化,是研究方法的概述化,是对研究方法的总结和提炼,学生开始写作时往往分不清什么是研究目标,什么是研究内容,因此写作前需要做详细的说明。

3.2结项报告的结果和讨论

结项报告前面的立项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图和实验方法均与立项依据相似,当然也可根据具体的实验结果进行调整。结项报告的撰写应注意对结果的描述和讨论部分,实验结果先以文字进行描述,然后以图表形式展现,一般情况下先表后图。表题在表的上方居中,图题在图的下方。图和表都要严格按照研究生的要求进行,对结果的描述,切忌出现结论性语句,结果主要描述实验的客观事实,不应出现相应的观点。观点在讨论中体现。讨论部分既可以是理论探讨,也可以是结果所得出的结论。要求观点明确,可结合文献支撑其观点,有实验结果的结论和文献结果,可以进行对比,一致的地方可进一步推出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不一致,要写明原因,分析是实验方法的问题还是操作的问题。讨论中可适当论述实验项目的弊端,也可展望下一步如何开展。由于对结项报告进行评分,并纳入学期成绩考核(占课程成绩的30%),故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3]。《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开题报告和结项报告的撰写,内容的谋篇布局,从格式到内容的安排,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文献搜索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医学生未来的科研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于双成,吴运涛,李玉玲.医学生的科研与写作能力亟待提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2):19-20.

[2]李新民,杨丽萍,李晓冰,等.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20):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