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科普宣传站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2-06-24 01:11:46

序论:在您撰写科普宣传站工作计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科普宣传站工作计划

第1篇

为强化化妆品安全科普宣传工作,加大化妆品不良反应宣传力度,促进群众提升化妆品安全认知水平,我局按照《×××市场监督管理关于组织开展2019年全国化妆品安全科普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和×××不良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关于妆发省中心<关于开展2019年“5.25爱肤日”宣传活动的通知>的函》的要求,于5月20—26日开展了全国化妆品安全科普宣传周暨“5.25护肤日”宣传活动,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

为切实做好本次化妆品宣传工作,我局结合实际,制定了《×××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全国化妆品安全科普宣传周暨5.25护肤日宣传活动工作方案》,明确宣传重点、宣传形式,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局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药化监管股为成员的宣传工作小组,切实开展工作。

二、标语宣传,营造氛围

宣传周期间,我局通过QQ、微信群和化妆品抽样的时机,向辖区内化妆品经营、使用单位宣传化妆品相关法律法规,引导企业提高法律、责任和诚信意识,规范经营行为;利用本单位、及辖区内化妆品经营店、美容院、医疗器械及药品零售的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化妆品宣传标语130余条次,营造全民关心、关注化妆品安全的氛围。

三、走进企业,现场宣传

5月20至22日,结合我局“大服务”活动,宣传小组走进辖区各类生产企业,对企业女职工进行化妆品知识普及,特别是针对夏季护肤等知识进行讲解,提高女职工对化妆品安全的认识水平。本次活动走访企业8家,参与活动50余人次。

四、集中设点,主题宣传

为了提高宣传质量和效果,5月24日,我局与化妆品经营企业协作,开展了主题为“安全用妆,点靓生活”全国化妆品安全科普宣传周暨5.25护肤日集中宣传活动。活动通过现场宣讲、发放科普资料、实物解说、视频展示等方式,多形式向公众科普药品化妆品基本知识,普及选化妆品注意事项,纠正部分消费者盲目追求产品效果或治疗作用的不正确认识,帮助消费者学会鉴别化妆品,树立科学用妆的正确理念,走出认识和使用误区,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活动发放化妆品宣传资料300余份,宣传手册280余册,接受群众咨询现场60余人次。

本次活动进一步普及了化妆品安全使用知识,提高了消费者对化妆品不良反应的认识,营造了群众关心关注化妆品安全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了消费者安全用妆意识,为构建药品化妆品安全社会共治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2篇

今天,市检查组一行来我镇检查考核市级食品安全乡(镇)创建工作,在此,我代表**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专家评委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辖33个村(社区),总面积1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8.6万。辖区共有餐饮业经营户125家,学校食堂8家,食品销售单位168家,食品加工生产企业33家。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大事,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以创建市级食品安全乡(镇)为目标,坚持宣传引导、体制建设与日常监管整治相结合,切实强化全镇广大干群的思想共识与责任行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推进食品安全乡(镇)创建上来。进一步落实我镇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提升我镇基层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构建我镇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新格局,根据相关省、市、县食药安办安全监管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现将我镇食品安全乡(镇)创建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宣传引导,凝心聚力抓创建

一是召开宣传会议。我镇每年在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培训中多次提到食品安全镇创建,不断明确食药安办责任,强化对全镇食品安全工作任务的分解。各村(社区)相关职能部门结合各自实际,迅速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形成了以相关职责部门为指导,镇食品安全专职干部为主力,村级协管员为补充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县、镇、村(社区)三级网络全覆盖,全镇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搞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在县食药安办的统一组织和安排下,我镇积极开展以“尚德守法,共享共治食品安全”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做到宣传活动进广场、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工地,共发放《食品安全法解读》等宣传材料5000多份,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提高了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三是强化食品药品科普宣传活动。我镇成立了33个食品药品科普宣传站,把宣传站作为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的载体,面对面向群众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食品药品监管的积极性,增强全镇干部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创建意识,为推进市级食品安全示范镇创建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强化体制建设,提升水平促创建

一是强化体制建设。我镇认真贯彻“党政同责”,将食品药品安全纳入镇年度重点工作、大安全监管模式,并且还将食药安全工作经费列入预算,且每年专项资金随财政收入增长而逐年增长。每年召开专题研究会议、工作会议四次以上;设立了市场监督管理局派出机构(射阳湖分局);成立了镇食药安委、镇食药安办,设立一名专职食药助理,两名专(兼)职工作人员;33个村(社区)在明确各村(社区)、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前提下,设置了食药安全协管员,村(社区)设立了食药安全工作站,镇政府每年与各村(社区)签订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书。

二是完善制度建设。我镇食药安办已经制定完善工作会议制度、信息报告制度、事故处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宣传教育制度,并成文、上墙。村(社区)食药工作站和科普宣传站也配备相应的制度和岗位职责;针对协管员管理,我镇印发了《**村(社区)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管理考核办法》,建立了日常巡查管理、工作绩效考核和报酬发放等机制,督促其认真履行“五大员”职责和工作中的“痕迹管理”;我镇已建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数据库,摸清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

三、强化工作重点,依法监管推创建。

一是镇食药安办积极组织开展各项专项整治活动,开展部署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和辖区内特色食品生产加工专项整治。牵头开展重点行业、重点品种的联合检查。组织开展协管员培训、农家宴厨师培训、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培训、农家宴厨师“两证一照”办理等,目前已办理农家宴厨师营业执照份,通过新闻媒体、微信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布;积极开展“四小”专项整治,按照省、市、县有关文件要求开展“四小”规范化管理(发放小作坊备案登记证、对小食品店进行信息公示等);今年下半年开始,我镇积极协调开展食品摊贩备案管理,着手划定固定区域对摊贩进行集中管理;进一步加强农家宴的日常监管,目前我镇农家宴严格按照统一责任落实、统一核发执照、统一信息报送、统一体检培训、统一分级核查、统一信息公示的“六统一”管理“要求,通过“美滋滋”平台及时进行报备与指导,已上报农家宴479 余起,现场指导426余起。

二是市场监管分局按照相关标准,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生产经营市场准入,加强对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规范管理,督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健康证的办理,健康证办理率达到100%。积极开展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工作,辖区内学校食堂、餐饮服务单位实施率达到100%。每年开展食品质量抽检,抽检合格率均已达到95%以上。

三是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站与相关生产主体签订责任状、承诺书,全面落实辖区内种养殖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生产主体的质量安全责任,并建立相关台账。全面落实网格化监管,建立健全相关监管制度,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督巡查工作计划,每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巡查,如实记录相关情况,建立相关巡查台账。每年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时建立相关检测台账,检测综合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四、强化应急管理,开展诚信建设优创建

一是加强应急管理。我镇成立《**食品药品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制定了《**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每年开展应急救援培训。

二是强化投诉举报管理。利用各村(社区)食品药品科普宣传站、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加大投诉举报社会宣传力度,公布举报投诉电话,提升群众知晓率。镇食药安办、市场监管分局、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站,及时办理处置群众举报投诉,投诉处理率100%。

第3篇

摘要:现阶段气象科普评估主要是气象科普管理机构自上而下的自我评估。文章通过解析气象科普评估的内涵,从气象科普发展规划、气象科普成果和气象科普组织能力三个一级指标梳理现今气象科普评估现状。以期对气象科普评估体系的建立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 :气象科普;评估指标;现状

气象科普评估内涵界定。目前学界对气象科普评估还未做出明确的界定。结合科普评估定义①和气象科普的特点,本文对气象科普评估初步界定为:借助系统科学,确立评估指标(主要包括发展规划、组织能力、效果等一级指标),参照客观合理的评价标准,由参加者(指参加气象科普活动的各类人群,包括各级管理者、组织者、受众等)②对气象科普管理机构的管理能力、科普能力等进行客观、公正、科学的考核与评价,从而促进被评估单位提升气象科普工作管理水平和科普效果的一系列科普管理活动的总称。

气象科普评估分类。依据评估主体类型,气象科普评估可以分为三种:一是科普机构对自身活动开展的自我评估;二是请外部专家对科普活动的绩效开展的外部评估;三是评估者吸收受评对象和科普目标群体共同成评估小组。我国现阶段的气象科普评估主要是通过气象主管部门网络平台、热线电话,一些社会媒体、教育部门对社会公众和学生的调查访问,来了解公众对气象科普单位的组织以及气象科普知识接受程度的反馈信息,属于典型的自上而下自我评估,处于评估的初级阶段。依据评估内容,可以分为发展规划评估、组织能力评估、效果评估。文章梳理出我国气象科普评估一级指标,进而为构建气象科普评估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气象科普发展规划指标现状

气象科普发展规划是气象科普工作的顶层设计部分,应作为气象科普评估的一级指标。中国气象局、河南省气象局、海南省气象局先后编制实施了《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3-2016)》。中国气象局的规划具有开创性和标志性意义。率先提出到2016年基本实现气象科普业务化、常态化、社会化和品牌化发展,实现气象科普融入气象业务服务之中,形成科学有效的气象科普业务流程,提出新增20个专业性较强、现代化水平较高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气象科普场馆(展区),每个县至少建成一个标准化的校园气象站,全国建成约2000个气象科普示范社区,培训万名农村气象信息员等。为了更好的落实和呼应中国气象局编制的气象科普发展规划,河南省科协、省气象局制定的《河南省气象科普发展规划》,提出到2016年河南省气象科普场馆(所)覆盖全部省辖市,覆盖70%以上的县城。全省新增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建设或升级3-5个省部级和市厅级科普教育基地。全省乡镇气象信息综合服务站和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区70%以上建成气象科普宣传站。

全省配置或新增气象科普大篷车3 辆。河南省气象科普展教资源开发总量达到20 种,科普读本发行总量达到20 万册。气象科普知识培训40万人次。专兼职气象科普服务人员达到5万人。此后不久,海南省气象局印发《海南省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3-2016年)》,提出包括气象科普发展现状及形势分析,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工作原则,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保障措施五大部分内容。

二、气象科普成果指标现状

气象科普的成果主要指的是为开展工作而进行的科普基地等重点工程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总体经费投入,以及因气象科普工作而产出的效益,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下几点是成果指标下的二级指标现状:

1.气象科普基地等重点工程的认定和运作指标现状

经各地气象局、气象学会推荐,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参照《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办法》负责制定“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申报和认定工作。通过评审和公示等程序确定各类科普工程的建设和认定。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推荐单位承担对其日常活动和相关工作的业务指导职责。通过向推荐单位提交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来汇报工作,并获得相应指导和支持。

2.气象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指标现状

目前我国气象科普人才队伍主要包括气象学会会员、科协部分会员、气象科普宣讲员、气象服务中心等业务有关人员,多为兼职,未经过专业培训,成员少且不固定。因此,为了建设专业的人才队伍,中国气象局《气象部门人才发展规划(2013-2020)》,规划明确提出气象人才总量、队伍规模、学历等具体等级指标,指出统筹科普宣传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扩大气象科普宣传志愿者队伍。要求各级气象部门完善创新人才引进和柔性流动机制、岗位管理机制、选人用人机制、教育培训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开放合作机制、激励保障机制和人才投入机制。

3.气象科普经费指标现状

随着气象科普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气象科普经费的来源渠道逐渐得到完善。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制定《气象科普业务发展规划》,提出建立稳定的多渠道投入机制,逐步建立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体的气象科普经费投入机制。将气象科普工作列入事业发展规划和计划,将气象科普项目建设、科普活动、运行维持和科普研发经费列入气象事业经费预算,统筹安排,并确保稳定增长;在中国气象局及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各类重大气象工程项目和业务系统建设项目中加大对气象科普设施建设的投入;从科技服务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经费支持气象科普工作。在组织开展大型科普活动时,争取有实力的企事业单位提供冠名等各种形式的赞助和捐助;在坚持公益性的前提下,探索气象科普设施和科普活动收取少量成本费作为气象科普设施运行维持的经费补充。探索和建立与相关部门单位的合作机制,拓宽气象科普经费投入渠道。我国现阶段对于经费投入的评估现状就是对经费的来源渠道的拓展渠道以及监督所得经费的使用。

4.气象科普产出评估指标现状

气象科普产出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气象科普产出的评估具有长期性和宏观性的特点,定量性评估比较难,目前我国还没有进行气象科普产出评估。但气象科普作为气象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面的研究已经渐成系统,许小峰等编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理论方法与分析研究》③,中国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志敏曾《科普展览巡展的社会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研究》④,文中关于社会效益评估的指标体系设计,可借鉴到气象科普社会效益方面的评估。

三、气象科普组织能力指标现状

组织能力是一级指标,指的是各级气象科普单位的架构和组织方式、以及组织所取得的绩效。组织架构和组织方式是二级指标,指的是气象科普单位或者机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组织如何开展工作。

1.各气象科普单位间的架构关系指标现状

中国气象局负责联合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协会等制定气象科普发展的总体规划,各级气象部门及行业有关单位、高校积极响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丰富的气象科普活动。各级气象学会接受所在地气象局的领导,并得到地方政府、科协的大力支持。

2.各级气象科普单位的活动组织方式指标现状

各级气象学会是气象科普工作的主力军,是科普活动的主要执行单位。主要的科普活动:组织观看气象知识展览、参观气象科普基地、气象科技园等主题公园、举办讲座、放映纪录片,利用新媒体定期气象科普知识,同时也负责组织召开全国气象科普年会和其他科普单位进行交流等。

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是气象科普组织的新方式。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2008年9月起正式启动运行,其中专门设有“科普与服务评价室”,该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承担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参与气象部门科普宣传发展规划的编制,牵头组织气象科普产品的设计、开发以及组织制作等。此后,各省、市气象局成立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借助公共气象服务的平台,气象科普组织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是气象宣传与科普工作的纽带。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2012年8月正式成立,中心的职责是为了促进气象业务服务与科普宣传之间的良性互动。承担全国气象宣传与科普工作的策划、组织实施与业务指导,全国气象宣传与科普工作规划、计划的编制,组织气象宣传与科普基础研究和产品研发等职责,并承担国家级媒体和境外媒体的联系、服务和协调等相关事务工作。该中心的气象科普宣传层次比较高,主要负责规划和指导。

各级气象部门、所在地政府把气象科普工作政府化。将气象科普工作纳入工作考核、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包涵到公共服务范畴、纳入到公共财政预算。

组织效果指标是指各级气象科普单位通过科普活动需要达到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能利用气象科学普及的最佳时机,在每年定期设置的“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等相关主题活动期间,展开主题活动,促进提高全民气象科学素质,及时准确的预警信号并被公众接受。

第二,能打开气象科普作品创作的新思路。关于气象文化建设和气象文学创作的研究已经有相关成果⑤,“气象文学”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学样式,对促进气象事业的发展有实践意义。⑥气象科普机构应该利用这些研究成果编辑出版为社会公众所喜爱的气象科普读物、手册等科普产品。

第三,能推进气象科普网络化。“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具有即时、传播时间短、获取便捷、互动性和交流性强等优点。气象微博目前主要用于解决气象灾害性突发预警等。”⑦基于现代媒体的气象科普创新形式,更便捷、高效地推广气象科普工作,构建社会化工作格局,推进资源共享共用,提升气象科普业务化水平。

总结分析中国气象科普评估一级指标的基本内涵和相关事实,可以得出:中国现阶段开展的气象科普评估工作,评估指标的设计较为粗糙、宽泛,并没有形成制度化和系统化的评估指标体系,很难做到对气象科普进行客观、合理、公正和定量的评估。因此,分析气象科普评估的指标现状对构建气象科普评估体系提供一些借鉴和新思路,也为我国气象科普的深入推进添砖加瓦。

引文注释

①张风帆,李东松.我国科普评估体系探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6(3):69.

②刘彦君,吴晨生,董晓晴,李小燕.英国科学节效果评估模式分析及思考[J].科普研究,2010(25):61.

③许小峰等编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理论方法与分析研究[M].气象出版社,2009:57-72.

④张志敏.科普展览巡展的社会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科普研究,2010(12):45-49.

⑤赵超“. 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论自然气象兴感与诗歌审美意境营造[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4.

⑥初清华.气象文学刍议[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1(1):150-160.

⑦杨春红,巨传友.浅谈基于现代媒体技术的气象科普创新形式[J].华章,2012(36):353.

第4篇

2017年安全工作计划范文1

为认真开展创建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平安小区,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艰苦性和复杂性,克服麻痹大意和松懈性。把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生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一、 建立一支由居民群众骨干分子组成的安全工作管理队伍,并和驻区各单位进行紧密联系,做到班子强、业务精,齐抓共管,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加强安全宣传力度,设立宣传站,定期办好安全宣传黑板报。

二、协助配合各部门、公安机关做好安全隐患整改工作,加强社区安全检查,坚持每月一次安全大检查。对有安全隐患的院落、小区每周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

三、做好对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安全检查管理以及夏季防汛工作,防止恶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无群死、群伤事件,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四、加大社区安全检查力度,充分发挥居民群总的力量,提高社区安全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安全隐患报告制度,以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发生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如社区不能处理的应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并做好记录。

五、认真开展创建安全示范社区、平安小区的活动。抓好社区个院落的安全防范工作,加强守楼护院。大力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的投入,减少各类可防事故的发生,为打造平安顺庆、平安南充作出贡献。坚持以防为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收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营造一个安定、祥和的和谐社区生活环境。 创建星级社区的重点,是活跃社区文化生活,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在创建过程中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既能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又能增强社区的凝聚力。所以为了更好的搞好社区文化体育工作,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成立社区文体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设立组长,副组长统筹规划,充分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以及空暇时间,根据居民群众的不同喜好,组织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二、社区文化活动室向居民群众开放,利用场地开展棋类、文艺类娱乐活动。

三、坚持以群众为主体,积极发动引导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每星期安排棋艺切磋,健康服务,健身锻炼,学习交流,书法之家,戏曲平台等。

四、加强社区图书室建设,为居民提供学习的条件和场所,改善群众学习交流的环境。积极创办社区科普、文化长廊,并建立固定的宣传阵地,以丰富群众文化知识。

五、培育组建社区文化队伍。组建各种文体队伍,中老年太极拳、木兰拳、竹板说唱队等,坚持每天开展形势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文体活动,繁荣社区文化,提高居民文明意识。

六、经常开展高品位的文娱活动。每年不少于举办二次大型的文体活动,展示社区文体风采,使小区居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七、积极创办健身路径,经常开展室外晨练健身活动。

八、加强对文化活动场地的监察工作,严禁黄、赌、毒现象的发生。

坚持利用各种形式推进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努力搭建社区居民健身休闲,文化、学习交流的平台,营造了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增强居民群众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017年安全工作计划范文2

金沙街道自20XX年开展安全社区建设以来,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原则,多措并举,整体协调,注重实效,稳步推进,着眼长远,规范发展,创建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居民群众生活得到有效改善。按照区委区政府有关要求,20XX年将正式验收全国安全社区,因此,这一年必是创建工作非常关键的一年,为全面做好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倡导资源整合 全员参与 持续改进的理念,求真务实,用于创新,结合辖区的实际,不断探索、不断深化、不断发展,深入开展和推动安全社区建设,促进全街各项工作安全发展、***发展。

二、工作目标以创建全国安全社区为总目标,不断完善安全促进、伤害预防和项目干预的创建机制,努力营造一个宜居宜业、安全***的生活环境,打造现代化人文社区。

三、工作重点(一)进一步提高辖区居民的安全意识、应急技能,变居民接受教育为自觉参与创建,形成人人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安全知识。通过发放安全教育宣传品,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对创建安全社区的知晓率。通过安全生产活动月、爱国卫生月等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增强居民对安全知识、应急技能的储备,让安全知识、应急技能入脑入心,全面提升居民群众的安全素质。

二是加强培训、演练,提高居民的应急技能。联合消防中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跨界组织深入社区,针对老年人、儿童、建筑工人、残疾人、外来人员等,开展多层次多主题的安全知识讲座、培训、应急演练,覆盖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员和各种环境状况,运用案例及实际操作演练,提醒居民注重生活中的安全细节,注重平时安全知识的积累,增强突发事件应急技能,确保自身安全、家庭安全、社区安全。

三是营造安全氛围,提高居民的共建意识。利用街道和社区宣传栏的宣传标语,在居民集中的地方悬挂宣传横幅和张贴宣传版面等方法进行户外宣传,在全街区域范围内积极营造安全社区创建的氛围,随时提醒着人们注意安全,提高居民安全共建的意识。

(二)进一步推进安全楼院试点建设,加强安全社区建设新思想、新理念的交流,开拓工作思路。

一是增加安全社区建设示范点的推广面。安全社区建设是一项持续推进的工作,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在安全干预项目开展中我们选择了试点先行,以点带面 的工作方式探索建设安全社区的有效方法。在残疾人安全方面,选取凤岭社区作为试点进行推进;在儿童安全方面,将选取金沙小学和金沙幼儿园作试点后再全面推广;在建筑工地安全方面,拟定元邦地产建筑工地作为试点单位,抓好该工地的岗位职责培训和岗前培训,落实安全作业的规章制度,通过建筑工地联席会议等方式加强安全监管。通过示范点建设的增加,努力实现广覆盖,乃至全覆盖。

二是广泛参加国内安全社区网络的交流活动。加强信息交流是安全社区建设标准一条重要要求,且安全社区建设的专业技术性、规范性较强,为了使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不偏离标准,我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两种方式不断增长知识面,开拓安全社区建设的工作思路。通过积极参加国内外组织的培训、考察、交流活动、专家指导,增强对安全社区理念和安全社区标准内涵的理解,明确创建步骤和建设方法,学习好的做法和经验。

(三)进一步挖掘辖区资源,引领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把各个安全促进项目做深做细。

20XX年各个安全促进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XX年我们将在建立落实20XX年干预措施长效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各个安全干预项目,由抓重点向抓细节转化。

1、建筑工地安全项目:一是健全组织,明确目标。项目成员增加新入建筑工地企业,负责对社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组织和运行工作。并通过制定相关工作制度,明确相关人员职责,使创建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道路。二是广泛宣传,浓厚氛围。利用街道网站、工地宣传栏、橱窗等宣传教育阵地,进行文明施工宣传。三是突出重点,保障安全。规范工地安全档案登记,加强对建筑工人的管理。

2、出租屋消防安全项目,对辖区出租屋和外来人员等加强危险源辩识与分类建挡管理;加大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治理力度,不断强化消防安全的宣传教育,持续开展消防安全进家庭、进楼院、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的五进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企业负责人的消防安全培训,签订消防安全责任状;组织企业、学校及出租屋开展针对不同对象和情况的消防应急逃生演练。

3、残疾人和精神康复病人安全项目,在星光老人之家安全设施的改造和安全培训的基础上向残疾人居家、出行、残疾人在公共场所的安全领域进行拓展和衍生。

4、儿童安全项目:一是强化责任意识,健全青少年安全教育工作机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网络模式,着力发挥学校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家庭的教育引导作用,和社会的参与协同作用,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青少年教育工作的风气。二是加强阵地建设,构筑青少年安全教育平台。

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涉及到人们生活,工作乃至环境各个方面,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是社区各相关单位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完善、自我改进、周而复始的一项长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希望各部门、各科室、各有关单位能够持续改进,持之以恒,在建设中摸索,在摸索中进步,为有效降低伤害发生的目标而不懈努力,实现20XX年成为全国安全社区这一目标。

2017年安全工作计划范文3

为认真开展创建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平安小区,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艰苦性和复杂性,克服麻痹大意和松懈性。把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生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一、 建立一支由居民群众骨干分子组成的安全工作管理队伍,并和驻区各单位进行紧密联系,做到班子强、业务精,齐抓共管,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加强安全宣传力度,设立宣传站,定期办好安全宣传黑板报。

二、协助配合各部门、公安机关做好安全隐患整改工作,加强社区安全检查,坚持每月一次安全大检查。对有安全隐患的院落、小区每周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

三、做好对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安全检查管理以及夏季防汛工作,防止恶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无群死、群伤事件,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第5篇

举世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如期开幕,一年一度的“6・5世界环境日”成功举行,这对我们公司开展绿色环保宣传和行动有很大帮助。随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世博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各项论坛活动逐步举办,数以千万计的观众入场参观,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必将为上海的环境保护、绿色生活助力。

回顾历程,心潮起伏。根据浦东新区“十一五”发展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工业废弃物市场,构建循环经济区域性管理模式,推进浦东生态城区及金桥功能区生态工业园区的创建,由金桥集团投资,并于2008年成立了上海金桥再生资源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台公司”),启动了“再生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项目。

该项目得到了浦东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被列入浦东新区申报国家生态城区计划,也被列入《2008年浦东新区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计划》,获得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支持、赞同。

为此,我们两年多来坚持苦练内功,加强软硬件建设,开发了平台的信息、展示、交易、培训和管理五大功能,使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再利用,在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首创了电子废弃物网上信息管理系统和便民回收系统,研发出环保创新产品一“阿拉环保卡”,它打破了传统的废旧电子废弃物收购模式,为浦东新区电子废弃物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积极途径和有效载体。

我们不满足于此,关键是唤起民众环保意识。根据浦东新区电子废弃物规范收集与处置的“三步走,一接轨”的战略,浦东新区率先建立了机关事业单位电子废弃物收集网络,同时为培育企业和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实现电子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我们公共服务平台结合自身特点,走入学校机关,走进社区街道,走到企业单位,开展了一系列的环保宣传,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取得良好效应。

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目前上海包括浦东新区的家庭电子废弃物数量与日俱增,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置还处于不规范、不安全状态。随意丢弃的电子废弃物行为比比皆是,不仅严重污染环境,对人群也造成健康隐患,如何引导居民正确处置电子废弃物是当务之急。

浦东新区先试先行,如率先推行环保绿色行等,而金桥进出口加工区也在积极行动,如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在今年重点打造“电子废弃物规范回收”和“低碳制造”的亮点工程。我们作为金桥集团全资子公司,“平台公司”借世博会、世界环境日的低碳之风,在浦东新区环保局、金桥出口加工区管委会的积极支持下,今年起在金桥百家代表企业和社区大力宣传“低碳制造,生态金桥”的绿色环保理念,在4・22世界地球日和6・5世界环境日举办了大型宣传活动,各知名企业积极参加,全员行动,“平台公司”通过发放“阿拉环保卡”,登录“阿拉环保网”和拨打400-880-3828免费热线,引导员工进行网上和网下的交投,回收了大量电子废弃物,使规范交投、保护环境的理念在企业、社区得到普及。

截至今年4月30日,公司在潍坊社区、黄浦新苑、新中苑、中芯国际社区、静安街道、上钢街道、齐河新村、德州新村、竹园小区、周家渡街道等社区进行了“喜迎世博,电子废弃物规范回收进社区”的活动。活动以电子废弃物规范回收的理念为宣传目的,现场以礼品换取居民手中的电子废弃物,促进了居民参与的热情,回收了大量电子废弃物。

许多居民表示,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参加这类有意义的环保活动,既普及了环保理念,又为自己以实际行动参加“办博”活动而感到光荣。公司还对街道环境负责人进行了专业培训,以街道居委会为回收联系点,放置了回收箱和兑换礼品,方便居民长期规范交投电子废弃物。

与此同时,“平台公司”根据金桥出口加工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的相关要求,走进企业,开始创建“百家企业生态环保宣传站”。建立生态环保宣传站,目的在于提高企业和员工的环保意识,从回收电子废弃物、减少环境排放做起,促进企业向绿色环保的低碳经济迈进。目前根据金桥出口加工区企业现状,分批在企业内部推广生态环保宣传站建站活动,以放置固定及流动展板、电子废弃物回收箱、相关环保刊物的形式,宣传生态文明的理念和科普知识,发展企业环保会员,规范统一回收电子废弃物。由企业环保负责人担任站长,向“平台公司”上报回收情况,各站长也借平台的交流契机,共同探讨企业节能减排的方案。

短短的两年多中,我们公司备尝艰辛,不懈努力,以辛勤耕耘而得到初步收获。其间,我们开发了电子废弃物信息管理系统及网上便民回收系统,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只要登陆平台省略,或拨打免费热线电话,就会有专业人员提供电子废弃物从收集、运输到处置的一系列服务。

在这次“6・5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中,有关领导和我们共同启动“低碳生活钟”,提醒居民从身边小事做起,人人争当一名“低碳达人”,使低碳生活成为社会风尚。之前,我们公司还多次以“走进企业,走进高校、走进社区”为主题,丰富多彩地开展了“金桥OFFICEPARK”、“碧云国际社区”、“上海大学环保爱心绿色行”等环保宣传推广活动,并将继续在跨国企业中开展一系列环保宣传活动,在引进跨国企业环境保护文化理念同时,引导中外企业相互促进、共同树立环境保护责任与使命,共同推进浦东生态城区的创建。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世博会的召开,是一个形象展示的窗口,一个现代科技的缩影,一个环境保护的推力。在世博现场,不少参观者提升理念、拓展视野,受到极大的震动和洗礼,比如在世博园c片区“德中同行之家”,观众只需在屏幕前摆出理想的造型,电脑智能程序便能根据造型的影子效果“搭建”城市的建筑、“种植”树木,为城市“接通”水和电。参观者可在屏幕上看到自己用身体语言创造出的城市,亲身领略高科技带来的特殊魅力,体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有这些,对我们从事再生资源管理事业、市场开拓是很好启示。

第6篇

我市是地震活动频发地区,周边地区有多个地震断裂带,形成南北东西夹击之势,极易因周边地震发生重大次生灾害或衍生灾害,因此,我市同时也是国务院确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市委、市政府和省地震局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高度重视,就加强地震监测、做好震情跟踪、推进应急能力建设等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省地震局张宏卫局长春节前到我市实地视察指导,充分体现了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关怀和关注。各县(区)、各有关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努力,认真贯彻落实工作部署,积极主动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纵深推进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建设,全面完成了防震减灾工作任务,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得到加强。一是财政部门投入专项资金对监测仪器进行更新,同时防震减灾部门对地震观测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二是防震减灾部门抓住震情不放松,扎实开展震情监视跟踪工作,强化加密措施,加强区域联防协作,科学研制,及时核实各类宏微观异常,深入分析震情形势,密切跟踪震情变化,对全市地震趋势做出了较好的分析判断,确保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二)地震灾害防御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强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落实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设防等级。去年,相继完成了米易马鞍山水库、钢城大厦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场址地震安全性评价和花城新区地震小区划工作。各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民居建设设计图集,加强农居抗震设防技术服务和指导,国土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教育部门继续组织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交通部门完成了危桥加固,水务部门开展病险水库整治,安监部门着力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民政部门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市应急避难场所和救灾物资贮备库建设,我市地震灾害防御能力明显提高。

(三)应急处理能力全面提升。一是加强管理,提升地震应急处置能力。根据《市地震应急预案》,对全市地震应急部门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对地震现场工作必需的应急物资进行储备,定期对应急物资进行检查并及时补充、更新,确保震时应急所需。二是强化应急救援队伍救援能力训练,去年4月11日,川滇公安消防部门在乐山开展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川滇地区地震应急救援拉动演练,我市应急救援支队参加了此次演练,此外,与人防工作相结合购买添置了装备水平较好、能够运用卫星平台提供信息服务的大型应急通讯指挥车,大大增强了处理突发地震灾害事件的能力。三是各县(区)和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地震应急预案及其他专项预案修订工作。四是积极推进“三网一员”建设。在全市各乡(镇)和街办各设1名防震减灾助理员,将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科普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结合起来,有效整合资源,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地震宏观异常的搜集和地震灾情速报的问题。

(四)宣传教育工作取得成效。充分利用科普宣传活动月和历史重大地震纪念日等系列活动,印发各种科普读物,由政府主导,部门、市县(区)、企业联动,通过各种媒体、学校、社区、闹市区、农村集镇、科普教育基地等阵地,采取知识竞赛、设街头宣传站、科普讲座等多种形式,面向全社会进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及普法活动,增强了民众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五)规划体系基本建立。市发改、财政、防震减灾等部门积极推进《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该规划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颁布实施,为我市作好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规划支撑和保证。同时,市住建、水务、应急、民政等部门也将防震减灾工作内容纳入同级行业规划,各县(区)也积极推进防震减灾规划编制工作。

回顾过去一年,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取得长足进展,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目标思路进一步清晰,工作措施进一步强化,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所有为做好这项工作付出辛勤努力的部门单位和防震减灾第一线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二、要清醒认识我市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

年,是我市“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启动实施的关键一年,市委、市政府就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对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我们要清醒认识,切实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一要清醒认识我市震情的严峻形势。刚才,王建立同志介绍了我市及周边地震趋势,其严峻形势不容忽视,地震形势异常复杂,可以概括为一是自身规律;二是周边影响;三是人类生产活动对地震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强化震情意识,高度重视,严加防范,牢固树立“即使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思想,彻底消除侥幸心理,进一步增强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要清醒认识工作任务的繁重形势。面对我市复杂的地震形势,震情监视、震灾防御、应急处置等工作责任重大。同时,今年也是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启动实施关键一年,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务必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三要清醒认识加快基础建设的紧迫形势。我市防震减灾基础还很脆弱,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差还远。当前我市防震减灾工作依然存在以下问题: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监管还存在漏洞、农村民居抗震能力依然十分薄弱、防震减灾工作经费保障缺口较大、防震减灾机构人员编制不能完全满足形势任务要求。此外,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抗灾能力不足,应急救援体系不够健全;仍然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尚未排出,部分桥梁、水库还在除险加固过程中;现有应急避难场所和应急物资贮备库还不能满足需要。对于这些薄弱环节,我们务必清醒认识,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加快解决和改进。

三、要积极应对,全面做好年防震减灾工作

刚才,市防震减灾局局长卢开南同志提出的年度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任务安排意见,符合我市实际,我都赞同。当前,面对我市严峻的震情形势和迫切的社会需求,按照把地下搞清楚,把地面建牢固,一旦发生地震能有效降低损失的总体要求,我再强调几点:

(一)加快地震监测基础建设,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对于地震预测预报这个世界科学难题和挑战,我们既要增强对地震监测预报科学发展的信心,又要有永不放弃的追求和决心,地震部门和有关县(区)要根据我市震情趋势意见,制定震情跟踪方案,落实有效措施,加强震情研究,努力把握好地震趋势。一是要加强地震监测台网建设。结合“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加快全市地震监测台网改造步伐,优化台网布局,推进技术更新,同时,各县(区)要按照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加强本地区地震监测台网建设,作为全市台网的重要补充。二是要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依法进行行政审批,做好台站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地震监测数据连续、可靠。三是要改进震情会商机制,充分整合周边地区和国家、省、市的地震监测力量和信息。落实好震情监视跟踪措施,注重发挥群测群防作用,积极开展地震预测预报探索实践,专群结合,集思广益,努力捕捉震前信息,力争做出具有减灾实效的预测预报。

(二)加强抗震设防管理工作,提高城乡综合防御能力。我们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地震小区划、震害预测工作,探明活断层的分布情况及其活动性。其次,要着力提高建设工程抗震能力:一是要依法把抗震设防管理纳入基本建设并联审批程序。将抗震设防作为项目审批的必备内容,严格审查,严格监管,严格执法,确保建设工程落实抗震设防标准。二是要适当提高重要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要坚持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交通、电力、通信等生命线工程也要注意提高抗灾能力。这一点上,希望党政机关、市级各部门要带好头,作好示范。三是要组织开展地震安全隐患排查。全面排查各类建筑物、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在抗震设防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除险加固措施,抓紧组织搬迁处于地震活断层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地段的民居,特别是矿山、水利、交通等重大设施建设工程要注意加强检查,清除隐患。四是相关部门要规范管理好危化物品。五是要严把永久性建筑工程设计、施工、材料质量关,加强监测预警和隐患排查工作,严防次生衍生灾害发生。六是要继续组织实施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消除安全隐患。

(三)健全应急救援工作体系,提高应急救援救助能力。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将提高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作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要健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要抓紧修订完善本地区、本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推进全市地震灾情速报网络和技术系统建设,落实好相应的人员和经费。加强各级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和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作用。二是要加强抢险救援队伍建设。交通、通信、卫生、水利等部门要加强行业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建设,同时要加强军地应急协调机制和社会志愿者组织建设,完善我市应急救援队伍体系。三是要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立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救灾物资调度体系;加强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和疏散通道建设,为群众应急避险提供安全保障。四是要加强应急救助体系建设。完善伤员救治、灾民安置、疫情防控、工程抢险、气象保障、次生灾害防范等应急救助体系,不断提升我市应急救助能力。

(四)抓好新修订的《省防震减灾条例》宣传贯彻工作。《条例》颁布实施后,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将《条例》宣贯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多形式、分层次、大范围地开展好《条例》宣传工作,扩大《条例》宣贯的影响力;要深入研究《条例》所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结合实际,制订落实好配套措施,确保《条例》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五)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增强民众防震减灾意识。增强广大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是提高我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的必然要求。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一是要健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坚持将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纳入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纲要、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教育计划,制定和落实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二是要推进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载体建设。继续推广建设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示范社区,扩大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影响面和影响力。三是要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产品制作。组织制作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的宣传产品,组织开展好全国防灾减灾日及其他重点时段的公众宣传活动,提高宣传教育实效性。四是要加强地震新闻宣传管理。做好地震事件信息工作,严格地震信息、新闻报道归口管理,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妥善处置地震谣传、误传事件,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六)积极参加全市防灾救灾综合演练。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年5月11日,在米易举行防灾救灾大演练。此次大演练是我市规模最大、范围最宽、实战最强的一次防灾救灾演练,既是对全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成果的全面检验,又是提振全市人民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信心的机会,同时对于提高我市全民防灾救灾意识,提高各级政府应对自然灾害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各县(区)和相关部门务必抓紧筹备,细化工作方案,分解职责任务,确保此次大演练圆满成功,并以此为契机,全面加强我市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四、要强化防震减灾工作保障

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是我市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务必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始终把防震减灾工作作为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扎扎实实落实好相关保障措施。

一是要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责任机制。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将防震减灾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要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体系,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相应的工作责任制,明确考核的指标,严格考核的标准,与奖惩进行挂钩,逐步建立防震减灾工作长效机制。

二是要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投入机制。各县(区)要依法编制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将防震减灾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列入工作计划,争取逐步予以解决。其次,要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稳定增长投入机制。

第7篇

开展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监管,组织卫生、工商、质监等部门对豆制品、面包、饮料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食品卫生检查,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乡镇食品安全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乡镇食品安全工作计划1一、抓好队伍建设,强化责任追究

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是一项常抓不懈、不能放松的工作,镇村两级要高度重视和认真抓好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切实为民办实事,保障人民群众生活安全,对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要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二、营造宣传氛围,扩大宣传覆盖

积极探索食品药品安全宣传的有效途径,利用村级网络力量和宣传园地,拓宽宣传阵地,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同时积极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和培训教育,创新宣传形式,比如说开展知识竞赛活动,让更多的人来参与食品安全宣传。

三、加强检查次数,加强查处力度

认真组织好辖区内食品质量监督检查,对餐饮单位、校园食堂和卫生机构多监督多抽查,发现有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的,立即要求改正,同时对无证无照、安全条件差的餐饮业和小作坊,对客观原因造成的一般性质量问题,督促纠正,同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对主观造成的问题,追究负责人,并移送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四、突出监管重点,确保市场监管到位

为确保全镇人民饮食用药安全放心,我们将重点进行农家家宴和建筑工地食堂卫生专项整治,开展保健品、药品市场专项整治等多项整治活动,取缔无证无照经营户,查处违法食品、药品广告,没收销毁假劣食品。

五、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扎实开展“元旦”、“春节”、“五一”、“十一”节期间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严厉打击食品违法行为,有效地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消费安全,确保全镇20--年无一例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六)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行为专项整治。

镇食安办要联系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结合打击重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和食品药品“四小”整治等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

一是要强化生产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要严格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对获证产品和企业发证后的监管,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加大对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相对集中区域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地下食品加工点以及为其提供生产经营场所和运输、保管、存储等条件的非法行为。

二是要加大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要重点做好商超、食品市场、校园及其周边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严厉查处销售不合格、假冒伪劣、“三无”、过期变质食品等违法行为。

三是要重点加大对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要结合节日期间聚餐场次增多、餐饮消费量增大可能导致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几率增大的特点,加大对旅游人群聚集场所及周边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易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重点产品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要对集中承办团圆饭、“年夜饭”、群体性聚餐的餐饮服务单位进行专项检查。

重点检查含铝食品、熟食卤味、凉菜、海鲜等高风险食品加工过程和原料进货验收、索证索票制度落实情况,严厉打击采购、使用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动物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地沟油”、不合格调味品、非食用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坚决防范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确保节庆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四是要严厉打击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整治经营假冒保健食品文号、标志以及未经批准声称特定保健功能产品的;经营保健食品产品质量不合格或来源不明的;以会议、讲座等形式违法销售保健食品等的违法违规行为。五是要加强节日期间体验式经营行为检查力度,不断巩固和深化整治成果。

(七)加强流动摊贩管理。

城管整治办要设立流动摊贩疏导点,统一管理标准,规范经营秩序,要结合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引导经营者进市场、超市等场所规范经营,逐步取缔疏导点。要采取积极措施推进露天烧烤、凉卤菜摊点的取缔工作进程,实行退路进店。

要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背街小巷规范”要求,取缔主次干道流动商贩,依法查处突出店外经营。

乡镇食品安全工作计划2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高食品监管水平,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社会稳定,特制定食品安全工作计划。

一、加大宣传

1、在主街道、路口、菜市场等醒目地段设立较大食品安全宣传牌或标语,开展以保障食品安全、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2、每村都设立一块以上食品安全宣传栏,一幅永久性宣传标语;

每季刊出一次食品安全知识、图片等。

3、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千家万户活动。

印制食品安全知识小册子,发放到各村、单位、学校、企业中。上街开展一次食品安全咨询宣传活动。

4、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邀请县食品药品监督局等有关部门专家来辅导讲解。

5、把食品安全知识纳入中小学校健康教育课。

二、开展专项整治

1、1至5月份,开展对流动摊点、小饮食店的食品卫生专项整治,重点对建城区流动摊点检查、整治。

2、6至12月份开展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专项整治,重点整治无证照小作坊、小企业、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工作,确保从生产源头上的食品安全。

三、加强食品监管力度

1、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规范农资经营市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开展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监管,组织卫生、工商、质监等部门对豆制品、面包、饮料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食品卫生检查,保证合格食品上市。

3、开展对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管。

加强“食品安全一条街”工程示范建设,实行食品统一配送,争取食品配送率在95%以上。对食品市场、超市、农贸市场、学校小店等开展经常性的食品安全检查。

4、开展对消费领域食品安全监管。

经常性开展对宾馆、饭店、小食店的食品卫生检查;加强对学校食堂、民主食堂的食品卫生管理。对学校食堂、民工食堂等每月一次进行食品卫生检查,保证学校食堂、民工食堂的食品安全。加强对农村自办宴席及大型集会群体性聚餐的食品卫生管理,保证大型聚餐点的食品安全。

乡镇食品安全工作计划3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实施条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我乡食品安全工作,以食品市场准入为载体,明确分工、广泛宣传、严格管理、加强巡查、落实目标责任,打造我乡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进一步提升我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根据市食安办的具体要求,特制定--年度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计划。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我乡政府成立由乡长为组长,乡分管领导、派出所所长为副组长,经济发展办、社会事务办、农业服务中心、综治办、安监办、工商所、卫生院为成员的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如发生食品安全等级事故,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同时向市食安办报告。

二、明确职责

(一)食安所负责组织食品经营、餐饮单位负责人、个体工商户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食品安全日常工作,并进行食品安全日常巡查。

(二)我乡与场镇上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农贸市场管理委员会、小学、幼儿园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严查整治无证无照经营户和小作坊,每季度至少巡查1次;开展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违禁药物定性检测工作;强化餐厨垃圾管理;加强农村群宴管理,保证辖区内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三)食安所、卫生院将定期组织流动厨师进行群宴知识学习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三、健全工作制度

切实抓好工作检查落实,为深入做好我乡“食品放心工程”,实现本系统食品安全目标监管工作,将采取经常性检查与突击性检查相结合的办法。经常性检查,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按季开展不少于一次的检查活动,每逢重大节假日期间,加强值班,开展食品安全检查。专项整治检查,主要是重点、热点、难点工作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

四、加大监管力度

我乡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加大食品安全工作监管,要求各村(社区)认真履行组织协调的综合监管职能,各监管部门各司其责,在加强日常巡查和整治上加大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有效杜绝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年,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努力将食品安全工作提升一个新台阶。

乡镇食品安全工作计划420--年是“十x五”规划开局第二年,也是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的关键之年,全镇食品安全工作要坚持以党的十x大和十x届x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食安委和镇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党政同责、标本兼治,加强统筹协调,加快完善监管机制,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全年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责任网络建设为抓手,夯实监管基础

1.严格落实镇食安办、各村工作责任。

镇食安办、各村要切实履行食品安全工作要求,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年度工作综合考核内容并实行“一票否决制”。

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研究解决工作实际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加大检测检验能力建设、基层责任网络建设、智慧监管、监督抽检等方面的投入力度,确保监管部门有足够力量、足够资源履行职责;加强镇食安委、食安办建设,完善协调机制,加大督查力度,切实发挥好统筹协调、督查考核作用。

2.进一步完善基层网格化管理。

深化基层责任网络建设,继续在“用网”、“强网”、“管网”上下功夫。按照“定网格、定人员、定职责、定制度、定重点、定考核”的要求,调整和充实协管员队伍,落实网格日常监管措施,加强定期巡查,做好工作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监管部门依法查处。

发挥镇食安办统筹协调作用,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凝聚相关部门合力,共保基层食品安全。激励基层监管人员不断通过工作实践提高业务能力和岗位技能,筑牢食品安全第一防线。

二、以治理整顿行动为突破,解决突出隐患

3.扎实开展“三大一严”行动。

根据市县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全镇食品安全大抽检、大排查、大整治和严打击专项行动,建立食用农产品和食品各环节“风险清单”,实施综合治理,加大行政处罚和刑事打击力度,坚持问题导向,加制品、食用油、酒类及熟肉制品等高风险隐患食品的监督检查频次,加强主要商业街、旅游景区、校园、农贸市场、食品市场及村镇结合部等重点区域食品监督抽检和整治规范,强化对问题食品的核查处置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的底线。加强小餐饮、食品摊贩综合治理,强化部门协作,探索长效监管机制。

4.深入实施餐桌安全治理行动。

继续推进餐桌安全治理行动,围绕“五大提升工程”,研究措施突破整治难点,加快推进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和农贸市场治理等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工作经验,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风险隐患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着力落实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

5.认真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治理。

按照省市县工作部署,认真开展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推两打三严控”行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清源”行动、农村食品安全“净流”、“扫雷”,打击食品违法犯罪“利剑”行动,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净化农村食品安全环境,提升农村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三、以完善全程监管为要求,强化风险管控

6.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

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建设,扩大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产品追溯,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食用农产品监测样品批次达到省定要求,不合格食用农产品处置率达到100%。完善初级水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数据库,30亩以上主体信息全部纳入省渔业主体调查信息系统,完成3个初级水产品质量追溯点建设任务。

7.强化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监管。

推行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负面清单和申报登记制度,开展小作坊整治、改造、提升行动。坚持“线上线下一致、社会共治、手段创新、以网管网”原则,强化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

全面推行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状况自查、量化分级自评制度,提升餐饮量化分级动态管理质量,持证餐饮单位量化等级公示率达到90%以上。

学校、养老机构食堂阳光厨房建设率达到45%。加强网上订餐管理。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产品抽检覆盖率每季度不低于100%。深化千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建设,完善校园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公办中小学校食堂AB等级覆盖率达到90%以上。

8.建立食用农产品准出准入对接机制。

抓紧建立以食用农产品质量产地证明为核心内容的产地准出管理与市场准入管理衔接机制。依托基层执法监管和技术服务机构,加强督导巡查和监督管理,确保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过程中的产地证明真实、有效。规范农贸市场农产品准入及索证索票制度,探索开展农贸市场实施出场出票制度试点。

9.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加大对食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形成强大威慑力。拓展案件信息来源渠道,实行案件信息举报奖励机制,加强在案件查办、信息通报、技术支持、法律保障等方面的协作配合,健全完善线索通报、案件移送、检验鉴定、危害认定等工作机制,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打击到位。加强打击食品犯罪专业化队伍建设。

四、以强化宣传教育为途径,推进社会共治

10.落实社会监督各项措施。

按照《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管理办法》,全面实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行政处罚、违法广告、黑名单等监管信息的公示工作,通过信息公开进一步引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快推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健全保险工作事前、事中、事后服务体系,落实风险防控“六个一”措施,推动承保机构设立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公益资金。探索推广农村食品安全金融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支持行业协会制订行规行约、自律规范和职业道德准则,监督生产经营活动,交流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加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专家智库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参谋和智囊作用。

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严格落实举报奖励制度。继续推进“四个你我”活动,着力深化、拓展和巩固公众参与监督机制。

11.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深入开展以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普常识为重点内容的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增强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引导公众健康理性消费。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宣传直通车“四进”活动。继续推进校园食品安全教育,加强食品安全读本教学情况的督查。

各监管部门要加强与媒体沟通,妥善做好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舆情引导,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加快食品安全科普平台建设,全面建立食品安全公众微信号,切实重视和做好媒体阵地宣传工作。

12.落实社会监督各项措施。

按照《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管理办法》,全面实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行政处罚、违法广告、黑名单等监管信息的公示工作,通过信息公开进一步引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快推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健全保险工作事前、事中、事后服务体系,落实风险防控“六个一”措施,推动承保机构设立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公益资金。

探索推广农村食品安全金融征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支持行业协会制订行规行约、自律规范和职业道德准则,监督生产经营活动,交流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加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专家智库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参谋和智囊作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严格落实举报奖励制度。继续推进“四个你我”活动,着力深化、拓展和巩固公众参与监督机制。

13.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深入开展以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普常识为重点内容的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增强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引导公众健康理性消费。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宣传直通车“四进”活动。继续推进校园食品安全教育,加强食品安全读本教学情况的督查。

各监管部门要加强与媒体沟通,妥善做好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舆情引导,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加快食品安全科普平台建设,全面建立乡镇(街道)科普宣传站和食品安全公众微信号,切实重视和做好自媒体阵地宣传工作。

乡镇食品安全工作计划520--年,为进一步加强我办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切实解决食品安全存在的隐患和难题,努力创造一个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同时引导食品经营单位进行规范、有序营商,根据区食安委和街道党工委的总体工作要求,现结合我办工作实际,特制订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有效遏制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有效防控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舆情事件,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二、工作要点:

(一)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做实做强食安委及食安办,充分发挥街道食安委统一领导和食安办协调指导作用。按照街道食安办的职责,充分发挥食安办职能作用,加大成员单位的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力度,抓好成员单位目标责任的落实并由食安办牵头,每季度召开一次食品安全工作会议。

(二)与村(社区)签订《--街道办事处20--年食品安全责任书》并根据责任书的要求对各居(村)食品安全工作进行考核评议,考评结果作为综合考核评价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三)加快推进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积极预防和控制H7N9等流感疫情的发生和传播;贯彻实施《--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生产经营行为,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及协助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东湖隆生广场建设市级食品安全示范街,迎接--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的建设考评工作。

(四)突出重点,大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以食用农产品、肉及肉制品、植物油、粮食、面制品、儿童食品、学校周边食品添加剂等为重点产品,以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学校及学校周边、小作坊聚集地等为重点区域,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治理。着力解决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1、集中整治小企业、小作坊,坚决取缔无各相关证照的生产加工企业,坚决打击食品制假售假“黑窝点”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

2、狠抓重点场所的整治,加大对各类食品批发市场、超市、校园及校园周边、城乡结合部的各类食品批零点、小杂货店的监管力度以及对节日、季节性食品市场集中开展专项整治。

专项抽查水产品、植物油、肉及肉制品、儿童食品等品种,查处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以及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其它不合格食品行为以及打击制售注水猪肉和病害肉等不法行为。

3、深入排查治理集体食堂、餐饮企业的食品安全隐患、原材料进货台账、索票索证制度的执行情况及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情况,预防群体性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通过重点场所专项治理,进一步整顿规范小作坊、小杂货店、小餐饮单位等薄弱部位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为。

(五)加强各环节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做好各个企业的监督和服务及加强流通领域的监管,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食品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信用动态监管,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加强业务培训力度,提升监管人员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和事故调查处理能力。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七)全面宣传贯彻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提升食品安全意识。

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进社区活动,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引导群众树立食品安全观念和消费方式;举办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各社区(村)协管员、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企业负责人、质量安全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

(八)畅通信息交流。建立畅通的信息平台,按时报送食品安全监管相关信息。根据不同季节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特点和性质,向群众提供科学、准确、及时、公正的食品安全信息,增强人民群众的消费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