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6 00:46:29
序论:在您撰写教育局工作思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2021年XX宣传组将动员全系统宣传队伍立足新方位,担负新使命,讲好新时代XXX故事,以高质量教育信息宣传推动教育改革发展高质量,奋力擦亮教育金名片,争当宣传领头雁。
一是全面掌握宣传规律,营造积极向上教育宣传氛围。
1、坚持宣传工作的时效性,及时捕捉宣传素材,服务我区教育事业的中心工作,完善宣传工作体系,提升宣传工作针对性。
2、坚持宣传工作的安全性,加强网络技术攻关和内容审核,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网络宣传阵地的管理,建立规范化的审核和机制。
3、坚持宣传工作的联动性,用好融媒体,发挥各部门的合力,不断提升做好教育宣传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借助各类媒体手段,共同构建拱墅教育融媒体宣传体系,深化和各部门合作,不断提升拱墅教育的美誉度。
_年是我县教育工作打好翻身仗的关键一年,在新的一年里我县发展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目标,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巩固“普九”复查成果,全力推进“普九”攻坚,深化“五制”改革,整合资源配制,推进素质教育,学前教育抓普及,小学教育抓提高,初中教育抓规范,高中教育抓质量,高考成绩在全市综合排名继续前移,促进教育整体工作跨上新台阶。
工作重点和目标是:
一、扎实推进“普九”攻坚,按照省“普九”二轮复查新的标准和要求,全县需增加投资====.==万元,中小学增加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新增专用教室初中达到十八室,小学十二室;初中、县城小学、乡镇中心小学按ⅰ类标准配备,农村完全小学按ⅱ类配备,其它小学按ⅲ类配备。
二、巩固小学布局调整成果,提高办学整体水平。在基本完成全县三年规划的==所中心小学和==所项目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学校内部装备,全面提高小学办学水平。三、深化学校“五制”改革。在认真总结_年全县==所试点学校“五制”改革经验的前提下,制定方案,扩大试点,深化教育系统“五制”改革工作,以此提高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关于廉政建设和实施“一费制”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机关和学校的廉政建设,坚持做好政务和校务公开工作,强化财务管理,理顺财务关系,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各单位、学校必须认真执行省财政厅、物价局、教育厅关于实施“一费制”的方案和标准,坚决杜绝乱收费行为,对顶风乱收费一查到底,严肃处理。
五、全面启动学前三年教育。充分利用小学布局调整中闲置的部分校舍,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制定规划,建立和完善村级幼儿园,达到每个乡镇建一所示范性幼儿园,确保到年底学前一、二、三年教育入园率分别达到==%、==%、==.=%。
六、全力推进普高进程,××一中争创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按照“普高规划”,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把普高任务落实到年度,全面启动。进一步加快××一中综合楼、学生餐厅、学生公寓楼等工程的建设进度,完善学校内配套设施建设,为争在年度内通过本稿是国家示范性高中验收。
实现我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通过省政府评估,是继“两基”之后又一次重中之重的工作,要按照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及时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精心准备,全力迎接省政府对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督导评估,确保我区顺利通过省政府的评估验收。
二、加强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农村学校内涵发展
在资金投入上继续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并通过实施“城乡教育对口帮扶”计划、开展“区域性教研联盟”活动、加强农村学校教学常规视导等,促进农村学校在办学思想、管理水平、教育理念、教学质量等各方面加快与城区优质学校接轨。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师资源均衡化
通过落实教师补充机制和教师交流制度,解决教师缺编和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问题,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四、实施校安工程,提高抗震防灾能力
由加固调整为重建三个项目十一小义龙校区项目、海瑞学校项目、二十小项目已按要求正办理各种相关建设手续,计划今年年底前开工建设。在工程建设中,确保人员、资金、时间、措施“四到位”,加强校安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力争到2013年9月份前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
五、实施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按照《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启动公办幼儿园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满足广大群众对学前教育的多元需求,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等实际问题。
(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开展“名师行动”,名师跨校帮助薄弱学校教师,每月去所帮扶的学校上一节示范课,主备一个单元的,听一节帮扶对象的课,并负责讲评。
2.组建名师学科博客,在网上为学科教师解疑释难,提供帮助。
3.组建学科QQ群,实行实名制登录,就教学相关问题进行交流研讨。
4.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在原有学科核心团队基础上,各学科组织教学研修班,在教学骨干中选择优秀者进行定期研修,使其成为教学带头人的后备队伍,组建学科新秀班,使其成为教学骨干的后备队伍。
5.组织以评课为主要内容的全区人人参与的教学基本功培训。
6.组织每学期一次的课堂教学课件制作网上评比和学科命题能力网上评比。
7.组织教研员教学实践周活动,推进网络教研,
(二)、完善教研常规管理
1.组织教务主任及业务校长定期对常规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交流研讨。
2.组织各校教学常规管理亮点展示,选择有特色、有成效的学校召开现场会,推广其先进经验或成功做法。
3.定期召开观摩、研讨、推进会,举办各种课型的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
4.制定并实施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五认真要求,集体备课要求,教学管理要求,组织教学工作检查和先进备课组评比。
5.加大随机督查制度建设,特别是对教学常规,发现问题,限期改正,并进行“回头看”。
6.推行教研员联系薄弱学校制度,实行定点定期帮扶。
(三)、加强科室建设
1.制定课堂教学要求。
2.推行调研蹲点制度,每月一次不定期地对学校进行教学视导。
3.制定跟踪听课制度。
4.各学科中心组每单元进行一次网上集体备课,重点是教学目标与教的关系研究,教材内容的取舍,重难点突破,学法指导,训练要求,每一单元要备一节课的详细教学案,以帮助学科教师准备教学。
5.教研员要增加到学校的次数、推广跨学科听课,加大对常态课的督查力度。
6.教研员督促薄弱校根据校情,制定学校和学科两个层面的常态课管理要求或规范。
(四)、致力提升教学质量
1.定制各学科教学目标管理方案,对学校和学科目标的实施进行过程监控,建立教研员教学质量管理责任制。
2.加大随机抽测力度,促学校、学科、教师进步。
3.阅卷,有效评价抽测成绩,确保评价的客观、公正。
4.继续实行毕业班跟踪调研制度。
二、特色活动
(一)、实施“学”、“研”、“做”、“培”、“创”“五字”推进策略,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2002年我区开始新课程改革,2004年我区成为校本教研实验区。实施新课程、开展校本教研多年来,我区成果纷繁,但问题也接踵而出。为此,拟实施“学”、“研”、“做”、“培”、“创”——“五字”课程改革推进策略,旨在将我区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
“五字”中“学”是前提:搭建多维平台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研”是先导:针对我区新课程实施7年来的阶段性或专题性问题展开连续性的研究,使每位教师参与全过程,了解、把握课程实施中的关键性问题,从而培养研究型引领团队;“做”是关键:开展校、、片、区级的实践研究解决课程推进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培”是提高:结合“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采取拟定、实施“教师自我提高计划”的自主行为方式,围绕教师的业务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分别对教研组长、教师等不同群体开展分层培训,全力提高教师的能力;“创”是升华:是推陈出新,学习和借鉴优秀成果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校创造性开发校本教研形式,创造性地实施课程,适时地指导、推动教师进行创造性地工作。
“五字”课程改革推进策略其关键是要建立激励机制,形成相应的科研、教研制度,保证教师学、研、做、培、创的时间、空间,为教师营造努力向上的环境,促使全区教师不断努力并获得成功。
(二)、实施“二‘名’工程”,加快*区高层次教育人才建设
为我区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建设高层次教师及教育管理者队伍,拟实施“二‘名’工程”,即“名师”、“名校长”工程。在《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管理细则》的基础上出台《*区“名师工程”实施方案》、《*区“名校长工程”实施方案》该工程的主要任务是选拔、培养一批在全市、全省以至全国享有较高声誉,有先进教育思想、较高管理水平、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的名校长、名教师,促进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实施“名师工程”除了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以外,还为了应对教师的职业倦怠。有些教师在评选完中级教师和高级教师职称以后就觉得缺乏目标,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实施“二‘名’工程”,会助于激发教师进取的热情。
据此,将成立“*名师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努力使每一个工作室成为一个集思想引领、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经验总结于一体的优秀教育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和集聚效应,从而影响和带动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成长”。同时,每年开展“*名师课堂教学艺术研讨会”、“*名校长教学管理艺术研讨会”活动,力图在更广泛的范围发挥名师、名校长的资源优势及引领、示范作用。同时开设“名教师”、“名校长”网站,建立博客群。
(一)分类推进,明确各块教育发展抓手
1.学前教育抓规范。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完善市等级幼儿园评审办法,提高市等级幼儿园比例。建立乡镇中心幼儿园指导乡镇民办幼儿园,城区省示范幼儿园指导城区民办办幼儿园的管理网络,促进各级各类幼儿园办园条件标准化,办园行为规范化。
2.小学教育抓素质。建立课程实施评价和监督机制,全面落实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引导学校重点建设好以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目标的特色课程和校本课程,建立特色学校创建、评审、激励机制,推出一批特色创建典型。
3.初中教育抓课改。抓好XX年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引导初中学校实施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不断提高课程实施质量和水平。
4.高中教育抓升学。建立高中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和研究机制,加强对全市高中教学和高考改革信息研究,加强对高中段教学质量分析与管理,完善高考质量评价指标及考核办法,力争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5.职业教育抓基地。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以船舶修造、机械加工、航运驾轮、旅游服务等为重点,市和各县(区)建设一批集中职教育实训和技能培训于一体的市级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实训基地,并争创省级实训基地;建立基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尝试在全市各大中型企业中建立省、市级职教校外实习示范基地。
6.成人教育抓社区。加强社区教育技能培训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市四级办学的社区教育网络平台。实施社区教育示范区创建工程、社区学习型组织和家庭创建工程、渔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工程,全面开展各类培训和创建工作。
(二)宏观协调,落实全市教育指导重点
1.以县(区)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为重点,完善教育督导机制。进一步完善县(区)教育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建立健全以公报、公示、通报制度为主要形式的开放性督政机制。继续开展省教育强县、强镇的复查、复评工作。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工作。
2.以全市高中学校等级评估为载体,健全学校评价机制。开展省等级重点高中的创建和复查工作,做好省等级重点高中年审工作。深化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引导全市学校建立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校本评估”机制。
3.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契机,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步伐。全面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结合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食宿改造工程,重点加快对渔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力争在XX年年,全市中小学标准化学校达标率在85%以上。
4.以初中学业考试改革为导向,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完善初中学业考试及高中招生办法,通过保送招生、定向招生、特长生招生等途径,力求体现素质教育导向,促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
(三)注重实效,确保市本级教育有序推进
1.构建新城教育管理新体制。高标准高起点打造新城教育,建立以南海实验学校为主体的南海教育集团,采用集团化办学模式,推动新城基础教育加快发展。
2.整合城区教育资源。进一步理顺市县(区)办学及教育管理职能,探索市区两级教育管理体制及学校布局调整方案的新机制。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建设好校长、学科带头人、班主任三支队伍,着力提升以师德为核心的教师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抓实培训培养,积极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加强校长培训和校级后备干部培养,高度重视名优特教师的带徒工作。强化考核管理,实施《舟山市学科带头人考核奖励办法》,建立名优教师的动态管理机制。重视人文关怀,实施教师关爱工程,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关爱教师身心理健康,改善教师工作条件,努力建设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4. 加强机关建设。按照“小机关、大服务”的要求,精简机构,紧缩人员,增强服务意识,规范行政行为,提高管理效益。建立健全基层调研制度、重大事项决策咨询和新闻制度以及各类会议议事等科学民主决策制度,不断提高教育决策工作的科学水平。
围绕这个指导思想,2008年我市教育工作就是要在“提质量、促和谐、求创新、补弱项、重服务”上做文章、下功夫、谋突破、求实效,实现舟山教育的新发展。
提质量,就是要立足于我市现有教育发展的基础,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改革,为实现“舟山特色的现代化教育强市”这一目标,居安思危,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强化教育管理,深化课程改革,积极推进以“轻负担、高质量”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促和谐,就是要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四海城市”建设战略和省教育厅有关“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要求,根据舟山教育实际,主动“走进矛盾,破解难题”,积极推进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城乡教育和谐发展,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促进高质量教育公平,加强符合舟山实际的和谐教育建设,落实“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
求创新,就是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自觉破除因循守旧和固步自封的意识,牢固树立“以创新谋发展,以务实求实效”的理念,用反思的方法不断丰富工作的载体和措施,全力实施符合海岛特点的教育品牌战略,积极开展教育“亮点”建设,在职成教育、义务教育、督导评估和素质教育等方面开创出一些切合海岛实际的特色工作载体,以作为求地位。
补弱项,就是要根据目前我市教育工作中尚存的弱点和难点问题,负重奋进,集中力量克难攻坚,积极推进固强补弱、填壑齐峰工作,着重在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等方面,下大力气,求新突破,解决制约我市教育全面发展的瓶颈问题。
重服务,就是要把教育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学生教师和学校服务,为新城建设服务,以有形的载体,有效的业绩,拓展工作思路,改善工作作风,增强工作效能,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以改革创新促职业教育发展新突破为重点,全面落实全市职业教育会议精神
1.以整合职教资源为抓手,加强骨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做优做精做特四大类职教重点专业。实施舟山职业技术学校的扩建工程,加快普陀职教中心项目建设的进度,启动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按照“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思路,整合并提升以船舶修造、驾驶轮机、机电制造、文化与旅游四大类专业为基础的职业教育资源,明确骨干职校的办学专业定位。舟山职业技术学校重点建设好船舶修造(含机电,联合岱山职技校)、文化与旅游(联合民盟职校)两大专业,普陀职教中心重点建设好机电一体化、文化与旅游两大专业,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重点建设好船舶驾驶与轮机类专业。建立并完善重点专业建设的考核、评审和奖励机制。加强对四大类专业的指导、视导和督导工作,建立与重点职校的领导联系制度,解决四大类专业在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深化示范专业和示范基地创建,培育以品牌专业为核心的办学特色。在改善骨干职校办学条件的同时,以实效实用为原则,配足配齐四大类专业的实训设施与设备。
2.以提升职教内涵为根本,深化职教办学体制与机制的改革,积极创新实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积极探索骨干中等职校与市内外职校深层次的联合办学体制,构建并实施分段式合作教育模式。深化职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分工与合作相结合的扁平式管理机制,构建并实施“教学部管理”模式或“专业部管理”模式。推行职教校长目标责任制考核,深化倾斜于专业教师的结构工资改革,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力度,全力开展文化基础科教师的分流转岗和更高层次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专业课教师实操技能的教学水平。积极探索和实践以“宽基础、活模块”为方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开展四大类专业的地方与校本教材编写。建立“实教、实训、实习”教学过程模式,实施“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坚持区域职教一体化原则,全面实施职教招生的指令性计划和刚性录取办法,严格控制普职高1:1比例。
3.以强化服务产业、企业和学生为宗旨,全面关心职教学生的成长成才,开展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制订完善以“品行十技能”为核心的学生评价体系,开展“学分制”学籍管理改革试点工作,落实职业技能鉴定放权于学校工作。在继续做好职教助学金和爱心营养餐补助工作的同时,严格且有效落实和使用每生每年450元的实训经费和紧缺专业的奖学金。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原则,积极建立政府、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机制,拓展设在企业工厂中的实训基地建设,以冠名形式向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定期开展企业用工信息和用工要求的沟通,切实做好职教毕业生的引进就业推介工作。
4.以建立健全市县(区)成人教育中心及乡镇成校为主体,初步形成以职业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成人教育体系。继续推进以服务新渔农村建设为宗旨的乡镇(街道)社区学院的“六大中心”工程建设。开展市级乡镇(街道)示范社区学院和市级职工教育培训基地评选表彰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面向青壮年渔农民的“双证制”教育培训试点工作,帮助渔农民既学技能,又学文化,同时获得技能证书和学历证书。创新工作机制,认真做好并出色完成渔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加大公务员中的推普力度,完成公务员普通话测试工作,进一步拓展远程教育和自学考试有关海洋类专业的报考工作。
(一)分类推进,明确各块教育发展抓手
1.学前教育抓规范。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完善市等级幼儿园评审办法,提高市等级幼儿园比例。建立乡镇中心幼儿园指导乡镇民办幼儿园,城区省示范幼儿园指导城区民办办幼儿园的管理网络,促进各级各类幼儿园办园条件标准化,办园行为规范化。
2.小学教育抓素质。建立课程实施评价和监督机制,全面落实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引导学校重点建设好以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目标的特色课程和校本课程,建立特色学校创建、评审、激励机制,推出一批特色创建典型。
3.初中教育抓课改。抓好2007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引导初中学校实施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不断提高课程实施质量和水平。
4.高中教育抓升学。建立高中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和研究机制,加强对全市高中教学和高考改革信息研究,加强对高中段教学质量分析与管理,完善高考质量评价指标及考核办法,力争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5.职业教育抓基地。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以船舶修造、机械加工、航运驾轮、旅游服务等为重点,市和各县(区)建设一批集中职教育实训和技能培训于一体的市级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实训基地,并争创省级实训基地;建立基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尝试在全市各大中型企业中建立省、市级职教校外实习示范基地。
6.成人教育抓社区。加强社区教育技能培训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市四级办学的社区教育网络平台。实施社区教育示范区创建工程、社区学习型组织和家庭创建工程、渔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工程,全面开展各类培训和创建工作。
(二)宏观协调,落实全市教育指导重点
1.以县(区)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为重点,完善教育督导机制。进一步完善县(区)教育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建立健全以公报、公示、通报制度为主要形式的开放性督政机制。继续开展省教育强县、强镇的复查、复评工作。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工作。
2.以全市高中学校等级评估为载体,健全学校评价机制。开展省等级重点高中的创建和复查工作,做好省等级重点高中年审工作。深化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引导全市学校建立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校本评估”机制。
3.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契机,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步伐。全面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结合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食宿改造工程,重点加快对渔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力争在2007年,全市中小学标准化学校达标率在85%以上。
4.以初中学业考试改革为导向,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完善初中学业考试及高中招生办法,通过保送招生、定向招生、特长生招生等途径,力求体现素质教育导向,促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
(三)注重实效,确保市本级教育有序推进
1.构建新城教育管理新体制。高标准高起点打造新城教育,建立以南海实验学校为主体的南海教育集团,采用集团化办学模式,推动新城基础教育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