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4 10:59:01
序论:在您撰写教学思想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这一类“辨析型”课文,虽然数量很少,但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我教育,体现德育的针对性方面有十重要的意义,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由于“辨析型”课文内容和形式的特殊性,教学起来颇难把握,因此有必要对“辨析型”课文教学结构作一些探讨。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一个三步教学结构,即将“辨析型”课文的课堂教学分解为“感知课文----辨析明理----巩固认识”三个步骤来进行,每一步都有特定的目的和方法,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感知课文
这一步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明确课文所提出的问题,即解决一节课的材料和问题“是什么”的问题,为学生下一步的辨析明理打好基矗常用的感知课文的方法有:
1、指导阅读法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直接感知课文材料,教师只作必要的提示和指导。这种方法适用于高年级中比较浅显的课文。如教第9册第9课《真正的好朋友》,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只提示学生注意:(1)从哪儿可以看出王宇和丁杰是好朋友?(2)丁杰为什么为王宇的事发愁呢?引导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
2、创设情景法
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切实体会课文内容,充分感知课文。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课文,特别是中低年级学生难以理解的课文。如教第5册第7课《要勇敢,不蛮于》,&127;教师可利用幻灯、挂图、录音等手段创设情景:&127;小松逞能捅掉了马蜂窝,引得马蜂到处乱飞,小松急忙捂着脑袋跑,没有被马蜂蜇着;而小勇跑开后又跑回去,一边用身体护着小刚,一边脱下上衣,拼命抽打追来的马蜂,结果,小勇的身上、脸上还是被蜇了好几下,疼得他直掉眼泪。
使学生通过视(小松等的行为)、听(小松等的对话以及马蜂乱飞的“嗡嗡”的声音),切身体验课文所讲的故事,充分感知课文。
3、讲授法
指教师对课文作必要的讲解。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适用于带抽象性的课文,如教第11册第9课《<盲人摸象>&127;的启示》,教师可简要讲述《盲人摸象》的寓言,然后由此引发到现实生活中,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127;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理解。
二、辨析明理
这一步是在上一步学生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追根究底,目的是对课文中所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要通过讨论、辨析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127;逐步解决学生头脑中“为什么”的疑问,使学生明白道理。常用的辨析明理的方法有:
1、集中讨论
就课文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使学生通过对不同发言的比较、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达到让学生明理的目的。如教第8册第7课《接受别人的意见要虚心》,在学生感知课文后,可让学生讨论:读了这篇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再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归纳、总结,从而使学生懂得一个人的进步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教育学生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2、分组讨论
一般按4至6人力一组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以组为单位对课文所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形成各组意见,再在全班交流,逐步归结为统一的认识,使学生明白事理。如教第9册第7课《有事大家商量》,在学生感知课文后,可让学生分组讨论:读了这封小队长的来信,&127;你能看出他们的小队在这件事上有什么问题吗?假如你是知心姐姐,要对小队长和队员们说些什么呢?在各组统一认识后再在全班交流,逐步形成全班的统一认识。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民主生活的教育,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使学生懂得集体的事应该由大家商量着办,学会商量事情。
3、同座议论
指同座的两位同学互相交流意见,以便于每位同学检查和修正自己的看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比较浅显的问题。如教第10册第2课《宽厚待人》,在学生感知课文后,可就课文末尾提出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对这个问题是怎样看的呢?”
让学生同座议论,互相检查和修正自己的看法,达到自己教育自己、主动地明白道理的目的。
三、巩固认识
这一步是在学生辨析明理的基础上,及时巩固学生的正确认识,不失时机地诱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指导和强化学生的道德行为,即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常用的巩固认识的方法有:
1、演绎法
将学生明白的道理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道理。如教第8地第7课《接受别人的意见要虚心》,在让学生辨析明理后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有什么好处,不接受别人的意见有什么害处,进一步深化学生“接受别人的意见要虚心”的认识。
2、设置疑难法
设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疑难问题,激发学生根据自己所明白的道理来解决疑难,以巩固学生的正确认识。如教第9册第9课《真正的好朋友》,在学生辨析明理后,教师可给学生设置疑难;你和好朋友是怎样互相帮助的?发现好朋友做了错事,你是怎样想,怎样做的?被励学生运用所明白的道理来克服疑难,从而深化和巩固学生的认识。
3、指导实践法
在学生明白道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也是对学生道德认识的巩固。如教第9册第7课《有事大家商量》,在学生辨析明理后,教师可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最近学校号召各班都要建立图书角,我们班的图书角应该怎样建?这件事情由谁来决定?怎么决定?
实践说明,大部分的学生对数学家的事迹是非常感兴趣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数学家的感人事迹。比如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不但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美国的生活也享有丰厚的待遇,但是他始终想念着自己的祖国,经过重重困难终于回到祖国。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实现了“二弹一星”,提高我国的国防能力,保卫我们国家的安全。在国外的数学家中,著名数学家欧拉从19岁就开始,他依靠顽强的毅力和孜孜不倦的精神,使他在双目失明以后,也没有停止对数学的研究,在失明后的17年间,他还口述了几本书和400篇左右的论文。教师通过这些数学家感人事迹的介绍,可以培养学生努力攀登,勇于探索,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献身精神。将最近几年中国中学生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的一些成绩向学生介绍,激励同学们奋力拼搏的精神,树立学好数学、为国争光的思想。
二、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数学中到处充满着辩证的方法和思维,中学数学的教学大纲指出:“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阐明教学的内容,这样学生既有利于学习基础知识,学生又有利于形成唯物主义世界观。”在数学的教学中可用以下几点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的认识水平也是在不断提高的。数的扩充、代数与几何的结合,某些定理、推论的推广,发展的观点由此得到体现。
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在数学当中,面可以看成点线运动的轨迹,旋转体也是平面图形运动的结果,直线是向两边无限延伸的,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强调这些,使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辩证法中运动的观点。
3.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正数与负数、有理数与无理数、实数与虚数等,这些不同的概念是对立的,同时又是统一的。加与减的转化,乘与除的统一,乘方与开方的互逆,在教学中强调这些数学规律,让学生从中接受到矛盾与对立统一及相互转化观点。
4.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渗透于教学中,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与实践,同时在数学教学中,也要加强对学生数学精神的培养,加强德育的渗透,让学生领悟到数学中的辩证关系,从而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三、运用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同学们进行思想教育
一、对中学数学思想的基本认识
“数学思想”作为数学课程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我们完全有必要对它的内涵与外延形成较为明确的认识。关于这个概念的内涵,我们认为: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科学研究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认识。这种认识的主体是人类历史上过去、现在以及将来有名与无名的数学家;而认识的客体,则包括数学科学的对象及其特性,研究途径与方法的特点,研究成就的精神文化价值及对物质世界的实际作用,内部各种成果或结论之间的互相关联和相互支持的关系等。可见,这些思想是历代与当代数学家研究成果的结晶,它们蕴涵于数学材料之中,有着丰富的内容。
通常认为数学思想包括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公理化思想等。这些都是对数学活动经验通过概括而获得的认识成果。既然是认识就会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看法。实际上也确实如此,例如,有人认为中学数学教材可以用集合思想作主线来编写,有人认为以函数思想贯穿中学数学内容更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效果,还有人认为中学数学内容应运用数学结构思想来处理等等。尽管看法各异,但笔者认为,只要是在充分分析、归纳概括数学材料的基础上来论述数学思想,那么所得的结论总是可能做到并行不悖、互为补充的,总是能在中学数学教材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
关于这个概念的外延,从量的方面讲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
属于宏观的,有数学观(数学的起源与发展、数学的本能和特征、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数学在科学中的文化地位,数学方法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等;属于中观的,有关于数学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流的原因与结果,各个分支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内容上的对立与统一的相克相生的关系等;属于微观结构的,则包含着对各个分支及各种体系结构定内容和方法的认识,包括对所创立的新概念、新模型、新方法和新理论的认识。
从质的方面说,还可分成表层认识与深层认识、片面认识与完全认识、局部认识与全面认识、孤立认识与整体认识、静态认识与动态认识、唯心认识与唯物认识、谬误认识和正确认识等。
二、数学思想的特性和作用
数学思想是在数学的发展史上形成和发展的,它是人类对数学及其研究对象,对数学知识(主要指概念、定理、法则和范例)以及数学方法的本质性的认识。它表现在对数学对象的开拓之中,表现在对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模型的分析与概括之中,还表现在新的数学方法的产生过程中。它具有如下的突出特性和作用。
(一)数学思想凝聚成数学概念和命题,原则和方法
我们知道,不同层次的思想,凝聚成不同层次的数学模型和数学结构,从而构成数学的知识系统与结构。在这个系统与结构中,数学思想起着统帅的作用。
(二)数学思想深刻而概括,富有哲理性
各种各样的具体的数学思想,是从众多的具体的个性中抽取出来且对个性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共性。它比某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定理法则等)更具有一般性,其概括程度相对较高。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运动和变化、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等“事实”,都可作为数学思想进行哲学概括的材料,这样的概括能促使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数学思想富有创造性
借助于分析与归纳、类比与联想、猜想与验证等手段,可以使本来较抽象的结构获得相对直观的形象的解释,能使一些看似无处着手的问题转化成极具规律的数学模型。从而将一种关系结构变成或映射成另一种关系结构,又可反演回来,于是复杂问题被简单化了,不能解的问题的解找到了。如将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转化成一笔画问题,便是典型的一例。当时,数学家们在作这些探讨时是很难的,是零零碎碎的,有时为了一个模型的建立,一种思想的概括,要付出毕生精力才能得到,这使后人能从中得到真知灼见,体会到创造的艰辛,发展顽强奋战的个性,培养创造的精神。
三、数学思想的教学功能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指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初中代数、几何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根据这一要求,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大力加强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与研究。
(一)数学思想是教材体系的灵魂
从教材的构成体系来看,整个初中数学教材所涉及的数学知识点汇成了数学结构系统的两条“河流”。一条是由具体的知识点构成的易于被发现的“明河流”,它是构成数学教材的“骨架”;另一条是由数学思想方法构成的具有潜在价值的“暗河流”,它是构成数学教材的“血脉”灵魂。有了这样的数学思想作灵魂,各种具体的数学知识点才不再成为孤立的、零散的东西。因为数学思想能将“游离”状态的知识点(块)凝结成优化的知识结构,有了它,数学概念和命题才能活起来,做到相互紧扣,相互支持,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见,数学思想是数学的内在形式,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动力和工具。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抓住数学思想这一主线,便能高屋建瓴,提挈教材进行再创造,才能使教学见效快,收益大。
(二)数学思想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笔者认为,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分三个层次进行,这便是宏观设计、微观设计和情境设计。无论哪个层次上的设计,其目的都在于为了让学生“参与”到获得和发展真理性认识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去。这种设计不能只是数学认识过程中的“还原”,一定要有数学思想的飞跃和创造。这就是说,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应当是历史上数学思想发生、发展过程的模拟和简缩。例如初中阶段的函数概念,便是概括了变量之间关系的简缩,也应当是渗透现代数学思想、使用现代手段实现的新的认识过程。又如高中阶段的函数概念,便渗透了集合关系的思想,还可以是在现实数学基础上的概括和延伸,这就需要搞清楚应概括怎样的共性,如何准确地提出新问题,需要怎样的新工具和新方法等等。对于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预测和创造,而要顺利地完成这一任务,必须依靠数学思想作为指导。有了深刻的数学思想作指导,才能做出智慧熠烁的创新设计来,才能引发起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来。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技术革命的要求。靠一贯如此设计的课堂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方能在21世纪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学数学教学过程,实质上是运用各种教学理论进行数学知识教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要涉及数学思想的问
本篇论文是由3COME文档频道的网友为您在网络上收集整理饼投稿至本站的,论文版权属原作者,请不要用于商业用途或者抄袭,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否者后果自负,如果此文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三)数学思想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数学思想性高的教学设计,是高质量进行教学的基本保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这几十个智慧的头脑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随着新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学生知识面的拓宽,他们提出的许多问题是教师难以解答的。面对这些活泼肯钻研的学生所提的问题,教师只有达到一定的思想深度,才能保证准确辨别各种各样问题的症结,给出中肯的分析;才能恰当适时地运用类比联想,给出生动的陈述,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才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的思想火花,找到闪光点并及时加以提炼升华,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创造,把众多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也才能使有一定思想的教学设计,真正变成高质量的数学教学活动过程。
有人把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理解为学生思维活动的质和量,就是学生知识结构,思维方法形成的清晰程度和他们参与思维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可以从“新、高、深”三个方面来衡量一堂数学课的教学效果。“新”指学生的思维活动要有新意,“高”指学生通过学习能形成一定高度的数学思想,“深”则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程度。
所谓“生活作文”就是“通过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文章表达活动),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通过以作品的内容为中心的讨论,使学生形成主体性的人格。
从上述定义上看,“生活作文”的目标在于将学生培养为语言活动的主体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主体。
本文阐述“生活作文”的各个时期的创导者的主要思想、主张,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作文教学改造的问题作一思考。
一、芦田惠之助的“随意选题”说
处于大正自由教育时期的芦田惠之助对明治维新以来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十分不满,他认为明治维新以来一味模仿,而无内省之余。初等教育亦是如此,全无深思教育之结果之暇。教育之目的、方针只重舶来之论说,而不考虑眼前的儿童如何。芦田是以回归东洋的传统思想(佛教)来寻求克服这种自我丧失之危机的方法的。以传统的思想方法,从内部精神来寻求人的形成的逻辑。芦田从坐禅中悟得自身以往只读他人之书、听他人之言,而未及从自身体验中把握确实之物的境界,悟得人之个性的发挥是人之生命的根本。芦田的此种以传统的方法获得近代的意识(自我确立)的形态是日本特有的东洋化的方式。
芦田将上述的人的形成,自我确立的思想贯彻于教育,他认为教学“如果在确立主动的学习态度上无效,那么任何教授都是无意义的,”“阅读之方法即是读自己,写作之方法即是写自己,听话之方法即是听自己,讲话之方法即是讲自己。”教师指导之第一意义是培养要写之愿望,其它的指导皆是此后之事。针对学生所学的内容在短期内就遗忘、“磨灭”之议论,芦田认为这是一种“剥落”,而并非“磨灭”,即学习者以往就没有用心学习,他所得到的只是表面之物。将所见、所闻、所行之事,真实地写下来,自然而然会产生某种思想,这样的写就不会是件苦事。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芦田针对课题方式,提出了“随意选题”的作文教学思想。“随意选题”之目的是要将作文从形式训练中解放出来,作文的过程就是塑造自我的过程。芦田认为作文的题材应在儿童日常生活中寻找,应是确有实际感受之体验。太阳东升西落、四季春夏秋冬、万物春发秋实、人的起卧衣食,皆为文章。而其评价标准是以自我满足为唯一标准。
对“随意选题”的一些论说,人们很自然地批判芦田之说是否定教学的系统性,是自然主义。但芦田则明言“没有指导的作文如放置不管的植物,会生长,但不会结硕果。”并未与自然主义同调。
芦田分两个观点具体化了作文指导过程。第一,即前述的培养要写之愿望。芦田在这里提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之课题,并加以充分的强调。第二,“给予儿童的生活作文以意义”。这其中包含着阅读作为范文的文章,概括写作之法,给学生淡写文章之体验、推敲文章之经验,回顾写文章以来的变化,批改、评价作文等。但芦田认为这只是些细节。
芦田以“随意选题写作课上我之方法”为题,将其方法整理为(1)让学生说10个自己的题目、(2)记述、(3)处理的三段法。
(1)是让10名学生说一下想写的题目,芦田特别指出不要在教学上有任何预备、提示、反应。如果需要什么,就是老师的微笑。芦田在此排斥了以往的出题。课桌间巡视指导、以及所谓“为表达的生活指导”、“写之前之生活指导”等种种方法。
在(3)的“处理”中,教师指导(前述的第2点)将走上前台。这里芦田将其细分为以下几点。
①总评。教师在通读完学生作文后谈感想。包括作文的优劣、成绩情况、特别优秀的地方,既有表扬、又有告诫。
②朗读。朗读数篇优秀的、有新意的、有个别特点的作文。提示其它学生修改的方向。
③抄写。
④细评。指出文章的优缺点,订正、欣赏,以此提高学生欣赏、评价、推敲文章之能力。
⑤订正。
芦田在教学中发现了学生作文过程中的几个发展阶段。在小学1~3年级阶段只是将所见所闻所行记下来,而无任何修饰手法;到小学4年级,在记述见闻、行为中开始带上自己的感想,开始有把握事物中心点的意识。同时开始运用超越具体事物的概念。至小学5、6年级,开始将自己的信念、看法记于事实之中,在记述时,开始选择符合自己理想的事、物、行为来写了。有了这样的理想的天地,就会对社会的事物进行批评、议论。在小学教育结束时,对各种类型的文章都有了一定认识。在这里2、3年级同5、6年级同是写见闻事物,粗看十分相似,但前者是以事为主,而后者是以人为主的。
在处理题材上也有一个变化过程。开始只是平铺直述地记述事实,逐渐地在记述中发现中心点,感想也鲜明起来。为了使叙述完整,开始思考文章的结构。最后形成了定题、构思、适当地进行材料的取舍选择而记述的一般作文方法。在这当中,教师应发现学生思维的变化,处理内容上的进步,给学生作提示,以使学生能体会到自身的变化,内省今后作文的方法。
在表达方法上会有各种变化。同样的题材或是用单纯的叙述方式、或是对话的形式、或是在叙述中插入对话、或是用拟人化的方式。这种表达上的变化多半是受到课文以及杂志文章的暗示而产生的。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作文,提示他们自身的变化,以使他们开始在描写、修饰上下功夫。
芦田的这些关于指导方法、发展阶段的论说基本上接受了以往国语教学中的方法论,但他的出发点始终是学生的自身变化,而不是通过外加的传授使学生接受。即这里贯穿着芦田的“随意选题”的基本思想。
二、小砂丘忠义的“生活作文”思想
作为本世纪30年代出版发行的杂志《作文生活》的主要编者的小砂丘忠义在“生活作文”的理论化上作出了贡献。
小砂丘把“生活作文”的思想推广至各个学科,以生活作文的思想来构筑他的有关人的形成的整个教育的思想。
小砂丘在他的《我之作文生活》中说:“作文之法不应仅是在学校里,仅是在作文课上进行。我认为作文之法首先是作为生活的个人对个体的自觉,这样修身、地理、历史、理科等所有学科都是通往作文之法之路程。”
“将人生看作为作文之法是我作为教师的出发点。各人的作文之法就是他的修身、他的历史。换言之就是自己的‘个’之发现。”
小砂丘将“写”看作为自我发现之手段、自我存在之确认、自我教育之方法。小砂丘通过自己整个生涯来实践他的以写的方法来贯穿的整个教育思想。
小砂丘将“生活作文”同人性的基本特征联系起来,思考“生活作文”的意义。这样的特征是通过教育而发展起来的普遍的人的性格:真实性、积极性。
生活作文的指导中的提示有:“写真实的事”、“用自己的话写”“原原本本地写”、“主动地写”等。这里的真实一方面是写作者内在的真实,即其看法、想法、感情、行动的真实;一方面是外在的真实,即自然、人、社会、文化中所含的意义、价值、美、规律性等。生活作文要求这两个侧面的真实的统一。
小砂丘说道:“城市有城市的真实、女人有女人的真实、孩子有孩子的真实、小偷也有三分真实。我期望的就是这种真实的表达,而表达的形式则是第二位的。”“讨厌就写讨厌、愤怒就写愤怒、喜欢就写喜欢,把所想的裸地表现出来,这样作者对所写的就抱有充分的理由和责任。”“写的题材、表达应是完全自由的。不是要等到要你写才写,不是为了写给别人看才写。学生不是被逼着写,而是(自由地)自己想写,就能写出很好的作文来。”
小砂丘通过真实性的思想,将生活作文不仅仅停留在修辞学、文学情操这些具体教育领域,而推广至人的形成的整个教育。通过自己的眼、耳、手、心来反映的客观事物过程也是发现自我的过程。小砂丘的两种真实的统一过程的思想将人的形成中的辩证法带到了作文教学中。
所谓“积极性”就是人对对象物的作用,并且执着地追求一贯性。“既使跌到了也不停止的积极性是我们唯一的生活武器。这种积极性同执着相结合才能产生威力。”(小砂丘语)
小砂丘认为评价作文的标准有各种各样。“纯情与否、有无科学性、有无社会性、有无诗意;或是现实的文章、浪漫的文章、都市的文章、农村的文章;或是有内容而缺乏表达,有表达而缺乏内容等等。”但其最重要的标准是有无积极性。这一看法是针对明治以来实行的学校教育的现状提出的。小砂丘认定生活作文的基本标准是积极、能动地写,还是被动地写。要在儿童身上培养这种积极性,执着,培养不屈不挠的坚强的儿童。积极性和执着是人的生活的原动力。而这种培养的起点就是有意识的语言活动——生活作文。
小砂丘本人是在严峻的自然和社会现实中成长起来的,他的教师生涯也是在偏离城市的,被资本主义发展冷落的农、山村地区度过的,这使得他的思想充满着克服困难、追求生活的内在动力感。在这种切实的生活感受中,他把握了儿童成长的真谛、教育的真谛——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的培养。
站在民间,在野的立场上,小砂丘以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的明治以来的学校教育进行了批判,他看到明治以来的学校教育中,越到高年级、越是优秀学生就越是模仿成人。成绩好就是模仿得好,就是记忆得好。这是因为成人的“感化”太多了。他指出这是“邪道”。他认为应建立这样评价:喜欢自己的人就是优等生。
他的这些批判对于现代学校教育来说也是切中时弊的。现代学校教育中存在着在每一个学科中具体地落实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的教育。这其中“生活作文”的思想和方法是一笔很好的遗产。
三、生活调查作文的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素质 逆反心理 厌学情绪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老师,一定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甚至是亲人、朋友关系,上课也要时刻保持微笑,拥有亲和力,同学们才敢放松戒备,大胆发言。但也要把握好度,能放出去,也要收得回,放松中不失严谨,和蔼中不失敬畏。
课前预习充分,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才能全身心的投入,才不会掉队,为了能督促学生做好这一点,我把课后练习提前做,由小组长每节课上课之前进行检查,不按时完成的,施加一定的“惩罚”,譬如扫地、唱歌、扣分等等,这样做一方面可督促学生预习,一方面也可以让其从中找出不懂的地问题,上课时也会更加留心。
教学方式的选择,决定了学生对这节课是否喜欢,是否感兴趣,是否能在“娱乐”中学到知识。任教六年以来,在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之下,我将一些开放性、生活化的教学问题引入了课堂,拓展学生思维的同时,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了课堂活动中去。归纳起来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案例分析法。
政治,特别是法律板块,最常用的应该就是这种方法。即:讲述一个案例,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然后分组展示成果,在错与对的碰撞下,总结归纳知识要点,这种方式不但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而且会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时学以致用。
例如:上到继承权这一板块时,我曾用过一个案例,“有对新婚夫妇,在去度蜜月的过程中出了车祸,男的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死亡,女的则在医院的手术台上死亡。他们俩共同买了一套房子,价值30万元。男的上无老下无小,仅有一个胞弟;女的也是仅有一个胞姝,那你认为这30万元房产应该归谁继承?为什么?”听完案例,同学们很感兴趣,讨论十分热烈,有的认为应该归胞弟,有的认为应该归胞姝,但大部分同学则认为应该平分,各式各样的理由五花八门。其实,所有财产应该归胞姝继承,当听到这样的答案时,大部分同学惊然了,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想很快知到理由。这时,我又请答对的同学来给全班分析,有不足的我再做补充。此案例主要设及“法定继承”中继承顺序的问题以及夫妻共同财产如何继承的问题,理论很简单,但在这样的讨论与合作中,同学们不仅记忆深刻,轻轻松松就把知识点牢记,而且会对知识点的应用有更深的了解。
(二)小品演绎法。
这种方法,其实是将某些案例,用小品的形式展示出来。此方法,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的思维疲劳,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表演能力等。
例如:在上到“自信、自负、自卑”这一板块时,为了很好地区别三者的关系,在我的指导下,同学们自己设计了一个小品。“三个学生面对期中考成绩,一个趾高气扬,不懈老师的讲解;一个虚心听老师的分析,并对老师说声谢谢;一个则只会哭鼻子,埋怨自己太笨,什么也听不进去。回家后,一个认为自己是天才,这么简单的东西根本不用学,甩手去玩了;一个虽然考了90分,但认为自己还需要更加努力,于是抓紧时间学习,相信自己下次能考第一;一个则埋怨课本知识太难,看也看不懂,还不如不看。期末考,第一个同学成绩下滑,再也不是第一;第二个同学通过努力,考上了第一;第三个同学成绩更是一塌糊涂。你猜他们谁是自信,谁是自负,谁是自卑,为什么?”案例虽然简单,一说同学们都懂,但表演出来效果却大不一样,同学们惟妙惟肖的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给同学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而且还让同学们轻松掌握了自负、自卑和自信三者之间的区别、表现以及它们和成功的关系,更重要的是锻练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这比“死”读书效果要好得多!
(三)情景创设法。
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这一板块,我经常会用此方法,即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某件事情所带来的一些心理感受,潜移默化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
如上到“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这一板块时,我设计了几个假如,“假如你想好好听课,旁边的同学却讲话影响你时,你心理怎么想?假如你刚打扫完卫生,别人‘刷’一下吐了口毯在你面前,你会怎么看?假如……”许许多多的假如都来源于我们真实的生活,所以,我专门请平时有这些不良习惯的同学来感受这些“假如”,让他们了解别人的感受,从而引导他们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懂得尊重别人。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一种灵魂的共鸣!
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来满足自己的自尊心。作为学生的导师,我们更不应该吝啬,更应该懂得善于欣赏、鼓励学生。也许一个小小的鼓励就可能撑起一个学生的未来,带来无法估量的正面效应。
2012年春季学期开学,我负责宏志6班政治教学工作。在“理解与谦让”的主题班会上,有一个学生让我感触很深,而在这之前的半学期,他从未
引起过我的注意,连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但就在这节班会上,我对他有了深深的印象。班会开始前,我把学生分成了八个小组,围绕当天的班会主题每个小组准备10分钟,然后推举一个人上台发表自己的观点,表现好的有奖。
这个班大部分学生都很积极,特别是女生根本不用操心,准备充分,畅谈自如,可是男生却要逊色很多。当轮到第五组时发言时,竟然没有一个敢大胆的站起来,面对全是男生的尴尬,全班发出了嚅嚅的嘲笑声,这时,只见一个男生懦懦的举起了右手,全班爆以热烈的掌声。
他发言了,可是他的身体在哆嗦,手不知在乱动什么,声音也在发抖,乡村方音夹杂了不成熟的普通话,引来了全班的轰堂大笑,连我也听不清楚他在讲什么,但我还是一直保微笑并加以鼓励,就在他发言的结尾,不知他说一句什么搞笑的话引得全班哈哈大笑,并爆以热烈的掌声。我赶紧抓住机会说到:“你还挺有幽黙潜质的嘛,能让同学们这么快乐,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今天是第一次登台,有些紧张,很正常,以后多上几次,你会相当不错的,可千万别浪费了你的幽黙哦!”,全班又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他……
全班讨论主题结束了,可是时间还很长,为了能让同学们轻松一下,我把奖励换成“让每个组都来表演一个节目,给全班带来快乐”。
这次,刚才懦懦的那位男同学主动举手了,全班向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他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猪不会急转弯”的小品,惟妙惟肖的神态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我再次对他幽黙的潜质加以肯定。
过了一会儿,其他组表演得也差不多了,下课时间也快到了,我正准备总结,这时,只见这位同学再次把手举得高高的,全班热烈的掌声让我无法打断他们的热情,只好让这位同学第三次登台表演,他给同学们唱了一首歌——《我的未来不是梦》,歌声久久荡漾在宏志6班的教室里……
从此,我知道了这位学生的名字,也开始慢慢关注起他,他的座位从倒数换到了第三排,然后跑到了第一排。上课经常能听到他发言的声音,那个/!/曾经一直躲在角落不敢发言的羞涩男生不见了......
试想,假如他的第一次发言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与肯定,甚至“实事求是”地说上一句:“你讲的什么啊,我怎么都没听懂。”那么会有他的第二次、第三次主动上台吗?
关键词:建构主义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会话商讨意义建构
秘书学是研究秘书工作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秘书学的宗旨就是通过揭示规律达到应用的目的。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的商务交往日益增多,新情况、新问题大量涌现,这些变化不仅给我国的秘书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高校从事秘书学教学的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才能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着过硬实务能力的秘书人才是目前困惑许多老师的一个难题。很明显,过去“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己不再适应当今秘书学的教学,更满足不了教学目标的需要。经过长期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若想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秘书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大力借鉴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具有很多优势,具体表现在:
一、强调情境的创设
所谓情境创设是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建构主义认为,创设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可激发学习者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的新知识,从而赋于新知识以某种意义。而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一般情况下都是由教师直接利用教材向学生灌输新知识,没有情境创设这一环节,不能为学习者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当然就激发不了学习者的联想,也很难获得长时间记忆的效果。
二、提倡学习者之间的协作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学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交流、协商和辩论,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一员。每位同学都可以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分析和评价,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及修正,大家共同来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协作学习能让每位同学的智慧被群体所共享,这种教学方式比起忽略讨论、交流、协商、辩论等环节,直接由教师给出结果的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同学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三、重视学习者的会话和商讨
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包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会话。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才能完成老师规定的学习任务。建构主义主张,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们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只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线索。老师通过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要素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达到让大家有效地利用当前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目的。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教师不再处于主导地位,他们的作用只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同学们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新知识,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主动思索、积极参与、发表意见、相互启发、畅所欲言。
四、明确学习目标的意义建构
尽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有一个即“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培养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让学习者自己形成对事物的看法,通过意义建构,同学们不仅能掌握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且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会有更多的了解。意义建构与“以教师为中心,以逻辑讲解传授方式为主,让同学们记住更多知识为目标”的传统教学模式有着质的区别。
以《办公室管理》中的一堂课为例,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可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要求同学们掌握收进邮件的一般程序并学会发现和处理可疑包裹。
(二)教学重点:掌握收进邮件处理的一般程序。
(三)教学难点:
(1)怎样发现和处理可疑包裹?
(2)几种特殊邮件的处理方法。
(3)文件在传阅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教学方式: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有关“收进邮件”的问题;各位同学,非常抱歉,我今天上课迟到了2分钟,原因是我刚才在办公室里找一封信耽搁了时间。这封信对我来说很重要,为此,今天课前,我特地留出一些时间去办公室拿信。办公室王秘书告诉我,前两天的确有我一封信,可他当时没看见我就顺手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了。我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他的办公桌,随后又到办公室的其它角落细心查找,都没找到。王秘书见状也跑过来帮忙,我俩累了半天,还是一无所获。我又气又慈,责备了他几句,他却很不服气地说:“我每天要处理大童的办公室事务,你的信我总不能天天装在身上吧?”同学们,你们说说,这件事王秘书到底有没有责任?
(2)提出开放型问题:你们认为这件事责任到底该由谁来承担?(请同学们自由思考和讨论)
(3)采用头脑风暴法鼓励大家积极思考;选举代表发言;老师在黑板上罗列出他们的主要观点:
①这是个小事情,在生活当中很常见,不必太认真;②事情虽小但能看出王秘书的工作责任心不强;③秘书每天的工作繁忙且琐碎,不就是弄丢一封信吗?不应该责备他;④不论大事还是小事,秘书都应认真时待。今天能把信弄丢,以后就有可能会弄丢其它重要的东西;⑤王秘书应该采取其它的办法,比如电话通知本人或找别人代领子,尽快地让信到达收件人手中;⑥王秘书错在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必妥的记录;⑦王秘书不会分拣邮件,更谈不上会处理邮件,缺乏相关培训……
(4)归纳同学们的观点:
大致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①应该由王秘书负责,理由是: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缺乏条理;不具备秘书的基本素质。
②不应该由王秘书负责,理由是:办公室的工作环境差;王秘书的工作量大且琐碎;信件是小事不必小题大做。
(5)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思考:你认为作为一名办公室的初级秘书,应不应该熟悉和掌握收进邮件的一般程序?
大家经过思考都认为应该具备,这样观点就统一了:这件事应由王秘书负责。紧接着请大家再思考:你们能告诉老师,王秘书错在哪儿?如果你是一名秘书,你又该如何处理收进的邮件?
(6)创设案例、组织分析:假如你是某大型企业的秘书,每天下午三时,市邮政公司会准时地把你单位当日所有的邮件都放在公司的前台,你该怎样去处理这些邮件?
①角色扮演。假如,教室的讲台就是你公司的前台,老师在上课前准备一些信件、帐单、传单、报纸、杂志等作为道具,分别请一男、一女两位同学上台表演,其他同学分成两组在下面认真观察、讨论并选定代表将台上两位同学的工作过程详细地表述出来。
②小组代表发言,老师在黑板上罗列他们的观点。第一组认为,首先要对信件进行分拣,其次进行登记,再次分发,最后传阅。第二组认为,首先进行分捡,其次是邮件的拆封,再次注明日期,最后分发、传阅。
(7)提出思考型问题请大家考虑:
①邮件的种类有哪些?
②办公室里需不需要有邮件分类工具?
③在取邮件时要不要先确定包裹是否安全?
④邮件上需不需要注明日期?
(8)同学们思考后都一致认为在收进邮件时应注意这几个问题。
(9)请同学们把收进邮件的程序写成一份清单。
(10)重点讲解:
①怎样发现可疑包裹?应特别引起注意的几种情况:邮件的形状不规则或大小异常;能看出金属线的形状;在封口处有油渍;有一种苦杏仁的味道;在包装纸上有小孔。:
②怎样处理可疑包裹?a.不打开它,更不要让其他的人去处理。b.对可疑物要轻拿轻放,并且要把它放在一个与地面平行且远离办公室的一角。c.尽可能快地离开办公室,并且要把门锁上,随身带好钥匙,这把钥匙只能在警察或者负责安全事务的官员到来的时候才能使用。d.通知你公司的负责安全的官员,如果有必要,还需通知警方。e.疏散办公室周围的人,保证通道畅通。
③一份文件多人传阅时应注意哪些问题?a.使用标准传阅顺序提示条或者设计一个传阅提示条。如果你使用的提示条上面已经有名字,在这些名字前按每个人必须收到的顺序加数字“1,2,3"等。每个人都必须在看完邮件之后,签上自己姓名的缩写字母或者划掉自己的名字,然后再转交给下一个人,并且注意不要拿掉邮件上面的提示条。b.如果公司使用的是部门之间通用的邮件登记表,可以按每个人的收看顺序把名字写在登记表上,每个收阅人在看完邮件后都要划掉自已的名字,然后把邮件放回原处,并派专人把邮件送给邮件登记表上写的下一个人。
④邮件在拆封时应注意哪些事项?a.不能拆开标有“亲启”、“保密”等记号的邮件,除非上司授予秘书这样的权利;b.如果无意拆开了不应该拆的邮件,应立即在邮件上注明“误拆”字样,并封上邮件;c.如果接收到的邮件是报刊、小册子等印刷材料,拆封时要注意整洁,一般应把邮件上的所有包装纸除去,并要把来件理齐摊平;d.拆邮件时,要在邮件底部轻轻敲击几下,使邮件内的物件落到下面,以防让信等物留在信封口的边缘。如果忽视了这一点,支票和重要物件可能会被剪坏,给工作带来不便;e.应该使用开封刀或者用自动拆封机开启邮件,小心取出邮件,并仔细检查邮件内物件是否全部取出,f.邮件上注明的附件,必须核对清楚。如果缺少附件,应该在邮件上注明,最好将附件用环行针或订书钉固定在邮件上。
⑤上司不在时如何处理邮件?a.如果上司习惯于每天给办公室打电话,就应该把内部信件和外来的信件分开,同时把每封邮件的内容大致记录,这样就可以随时向上司汇报,b.如果上司没有每天给办公室打电话的习惯,应该主动打电话把需要上司亲自处理的邮件告诉他,或者传真一份给他;c.如果上司离开时间较长,应把所有邮件—无论是私人邮件还是商业邮件都通知他;d.尽可能多处理一些邮件,在通知上司时应清楚地说出邮件的主题,或者把邮件交给公司其他人处理;e.把需寄给上司的邮包连续编号(如3-1,3-2,3-3),这样就会知道所寄的邮件上司是否全部收到了;f.如果上司正在度假,并且不让秘书转交邮件时,可以把需要上司亲自处理的邮件先保存下来,并在对发件人回复的信中告诉对方何时可以得到回复;g.把积压的邮件分别装入纸袋,标上“需要签字的邮件”、“需要某某处理的邮件”、“需要阅读的邮件”、“报告”和“一般阅读材料”等。
(11)请同学们再次总结正确收进邮件的程序。参考答案:邮件的种类和初步分拣、邮件的拆封、注明邮件的日期、进一步分拣、邮件登记、邮件的分发和传阅等。
(一)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高
在初中阶段,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应对升学考试的状况比较突出,思想品德课被边缘化的倾向比较明显,其实践教学在经费安排、时间保障等方面也被边缘化。部分学校对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没有列出专门的时间安排表,存在随意性现象。
(二)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不足
开展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工作经费。目前,各学校以年级组或者班级开展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都欠缺活动经费,经费紧张一直是各学校开展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瓶颈。之所以学科教师难以开展实践教学,是因为活动经费难以保障到位,举步维艰。由于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特殊性决定它的各种实践教学活动需要相应的经费做支撑,但是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一向被认为是费时费力且无多大价值的教学活动。因此,在经费上没有得到足够保障。
(三)思想品德课教师的综合能力不强
开展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学科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指导者。目前,部分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师一方面自身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都不太丰富,组织与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协调协商能力、应急应变能力及创造创新能力都比较薄弱,由于学科教师的综合能力比较欠缺,影响了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和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初中升高中,面对升学压力,学科教师理论教学任务重,升学指标压力大,要用大部分精力应对升学考试,加之实践教学开展起来难度大,实践过程涉及选题、设计、组织协调、评价,尤其是安全保障责任重大,因此学科教师不愿意开展实践教学。
(四)实践教学的基地建设不够
开展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需要有相对固定的教学场所即基地。只有有相对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目前,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基地一方面很少,另一方面没有相对固定的场所,这就给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五)实践教学的安全措施不力
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是在学科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学生一旦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学生的安全保障责任重大。目前,在开展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时,学生的组织工作比较难,潜在的安全隐患因素比较多,学校领导和学科教师的思想顾虑多,措施又不力,既怕出事故又怕担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开展。
(六)实践教学的考评体系不全
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科学考评体系。目前,部分学校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效果的考评方案中,考评项目不够全面,考评指标不够具体,考评方法不够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和效果。一方面影响了学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
二、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领导机制
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学校要充分重视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工作,加强对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领导和管理。要制订统一的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计划,制定统一的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标准,颁布统一的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考评办法,提高对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和重视。
(二)建立健全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
1.关于加强经费保障工作开展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工作经费作保障。各学校应该把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纳入年初的财政支出预算,在学校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加大对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投入:一是用于学生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的交通费用开支;二是用于必要的设备购置费用支出;三是用于学科教师的校外学习培训和实践教学相关的其他支出费用。2.关于加强师资保障工作开展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学科教师需要一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首先是学校在寒暑假要安排学科教师一方面到教学基地或红色基地参观访问、调查研究,感悟生活,提高素质。另一方面到教学基地挂职锻炼,体验生活,弥补不足,提高能力。其次是充分发挥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让老教师给新教师传授经验和方法,让新教师快速成长。再次是鼓励学科教师尤其是新教师踊跃参加实践教学,在实践中培养学科老师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参与中实地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具体指导学生。3.关于加强基地保障工作建设相对稳定的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基地,是各学校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规范化的前提,也是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科学化的载体。如果没有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基地,就没有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稳定性,也就没有初中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期性。因此,建立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基地,既是思想品德课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又是深化思想品德课科研改革的有效途径。各学校应设法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充分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红色基地、人文资源,逐步有计划地建立一批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基地。不断拓宽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领域,实现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项目化、制度化与阵地化,真正做到思想品德课教学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开展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作保障。4.关于加强安全保障工作开展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各学校要根据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和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有关要求,明确学科教师的安全责任,制定出有关学生安全的具体措施及学生安全工作应急方案,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
(三)建立健全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考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