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3 11:17:08
序论:在您撰写综合实践课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综合实践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引人关注的一门课程,也是课程改革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它是一门以学生的实践体验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在综合实践中,以综合素质教育为主,学生主要是动手实践。
拓展训练起源于国外,主要以拓展体能为导引,通过设计独特的富有思想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新型体验式课程,利用多种典型场景和活动方式,让学生接受一系列的考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过程中磨练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团队意识,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最终达到增进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课程目标。其教学活动不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而是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教育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而是学生自我体会、自我教育的过程。
作为一个大的课题,给每个学生安排的户外拓展训练时间是2.5个小时。(1)团队破冰时间1.5个小时,包括集合、整队、军容军纪的建立、摆同心圆、跳兔子舞、信任坐等课程项目和团队建设两个部分组成。(2)项目体验1个小时,主要完成两个项目:“疯狂的履带”和“驿站传书”。团队破冰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拉近学生的距离;“疯狂的履带”让学生玩的疯狂;“驿站传书”让学生学的开心。这些户外拓展既健全了学生的心智,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了团队潜能。
一、团队破冰让学生进入状态
“团队破冰”分为两个部分,主要是让参训者融入拓展的环境,组建优秀的团队,形成各自独特的文化底蕴。从认识、磨合到发挥高效率,学生之间增进沟通与了解,激发创新意识,提升团队士气,增强凝聚力。
1.热身运动
学生到达拓展场地以后,在10秒钟的时间内迅速集合,让学生体会时间是效率的有效保证。然后进行良好的军容、军姿和军纪的训练,以军训的方式使学生建立起优良的生活作风和生活习惯。接着,让所有学生手拉手在最短的时间内以老师为圆心围成一个圆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执行能力,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团队合作的意识。围好圆圈以后,要求学生肩并肩围成一个小圆圈向圆心走。接着学生要去挑战一个兔子舞的热身游戏,规则是所有学生向右转,后面一个人的双手搭在前面一个同学的肩膀上做兔子跳。热身的最后一个项目为信任坐,规则是所有学生围成一个圆圈,要求前面一个人坐在后面一个人的大腿上面,坚持30秒。此项目可以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信任感,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热身活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所提高,情绪高涨,坚冰开始被打破。
2.团队组建
一个优秀的团队必须拥有丰富的团队文化,教师把每个班平均分成2个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小的团队。每个团队拥有10分钟时间去选队长、队秘,确定队名、口号、队歌、队形。10分钟以后团队上台展示。在团队组建过程中,所有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创新,想出别出心裁的队名、口号和队形。
此教学完全脱离了学校的书本教育,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加强自己的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从而大大增强了班级荣誉感,提高了团队凝聚力。平时在学校不善言谈的学生在这里都会积极发言,勇于把自己的好点子奉献给团队。在这里学生更多的是自主学习、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发挥了主人翁地位。
二、项目体验
1.第一个项目:疯狂的履带
任务:给每个小组20份报纸,一卷胶带,要求把报纸黏贴成坦克的链条形状。所有的学生站在报纸上面向前移动,从起点走向终点。
规则:(1)在行进过程中如果履带断了,原地把履带用胶带黏贴起来再向前移动。(2)所有学生的双脚必须站在报纸上面,如果发现有同学出界则要原地罚停5秒钟。(3)给学生20分钟时间准备。
目的:(1)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2)提高学生的领导能力、执行能力、动手能力、分工合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于高中生而言,平时在学校里进行紧张的文化学习,压力非常大,同学之间缺少交流、合作,更多的是相互竞争。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学设计主要是以教学比赛为主,学生们为了小组能拿到第一,相互讨论并且出谋划策、分工合作、共同贴报纸和折报纸,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完全释放了心中的压力,好一片和谐的场面。
2.第二个项目:驿站传书
任务:小组成员排成一路纵队。每个人都是一个驿站,老师将一组自然数字或者数字符号的卡片交给最后一名学生,他们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这个数字信息传到第一名学生手中,然后再交给老师。
规则:(1)不能讲话、移动。(2)不能回头。(3)后面的人不能超过前面人的横截面积。(4)不能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5)不能传递纸条和扔纸条。
目的:(1)改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2)让学生体会在失去语言的情况下如何去沟通。(3)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4)让学生体会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体会细节决定成败的重要性。
【关键词】综合;实践;综合之窄;实践之难
从字面上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在于“综合”和“实践”,其魅力也在于“综合”、“实践”。但它需“综合”,它还是课。因此,它又是复杂的。
“综合”之难在于综合。小学阶段,有很多的“专业”课程,如语文、数学、音乐、信息技术、科学……这些课程无疑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最基础的课程。但细细分析,在专业课程之外的空间,哪门学科填补?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其中之一。
综合什么?小学的课程,一般来说无须分得那些细、那么专业,理应侧重于“综合”。既是“综合”,里边应无所不包,除了语文、数学、英语,自然也包括天文、地理、历史、军事……。细细想来,在小学,既是语文,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综合的,只不过是以语文为主的综合;美术里,不也有数学、地理知识,更有光学、建筑学知识。所谓“触类旁通”,意思即是知识不仅有深度还要有宽度。
综合是无处不在的,自然的课程都是综合的,只是有侧重而已。但是,在应试教育之下,课程越来越显得专业,甚至到了考什么教什么的地步,课程意识淡化,考试意识浓郁,离课程的本质越行越远。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着较强的自主开发空间,学校和教师都有着一定的开发权限。这样的权利交给学校和老师,那么,课程的开发可以根据地方和学校的实际开发,更可以根据教师自身的特长予以开发,物尽所优、人尽其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不断地探究和完善中,其间也有不少困惑。
综合之窄。本来综合在于其宽,但在实践的过程中不能不从小处入手,走向狭窄。首先是地方资源、学校资源、教师资源的有限,还不足以有能力真正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刚开发时的热情和兴致遭遇了能力、眼光、意识的短板。事实上,一个地方、一所学校再怎么挖掘,大多是资源有限的,有的甚至不足以形成课程。开发课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线教师热情再高,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达不到一定的专业水平,是难以开发课程的。所以在开发的过程中,大多数学校只能从“小处”入手、从“低处”开始、从“狭窄处”寻求突破,但一般的结果是,探讨多年,当初在“小处”的依然是“小处”,当年是“低处”的依然在“低处”,从“狭窄处”出发的还没有找到开阔处。综合之狭,是综合实践课程的宿命。
实践之难。一是教师本身缺乏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实践水平更是有待提高。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实践能力有所退化,缺乏实践意识,更缺乏实践能力。殊不知,很多能力和知识都是在实践中习得的。书面学习、书面考试是永远无法代替实践的。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是探寻真知的重要途径,是科学研究重事实、证据的意识的渗透。二是学生实践机会少、实践材料不足、实践空间狭窄。学生被大量的书面作业捆住了手脚,加上实践机会少,即使有实践,也只不过是意思一下、走过场,大多数学校其实不具备实践的场所和条件。作为课程的实践,不是简单的工具、材料,而是要有科学的甚至实验室的装备,做科学的探索。即使是查阅资料,也最好能有高档次的图书馆。三是,作为无须考试的课程、自己开发的课程,有的学校并不十分重视,甚至课表上有,实际上不认真对待。总体而言,综合实践课程还未走上课程舞台。
综合实践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知识不但要广播,还有在某个方面比较精深,同时,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其次,综合实践,离不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个教师的创新能力的深度决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宽度。第三,要有课程意识。课程意识,是有科学性、趣味性等组成的。
如果能够把综合实践课程的理念渗透到其他课程中,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命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
【关键词】 综合实践课程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104-01
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学习,从“综合实践”课程本身出发去思考,我们认为,落实综合实践课程重点应该做好“实”和“践”,这是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认识和解读。另外,在实和践的基础上还要把握一个“放”字,“放”即“放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让学生自主学习”。
1 抓住一个“实”字
1.1 工作要扎实
1.1.1 落实课程,思想先行。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始以来,我们的领导团队就给与了高度重视,成立了“综合实践教研组”,定期组织活动,开展课程研讨。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惯例:每个寒暑假,综合实践任课教师每人都要制定一份“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方案,为开学的课题研究做准备。
1.1.2 确定校级课题做引领。2005年开学后在综合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与教研组成员一起对已经形成的9份方案进行了评议与修改,最终确定了三份方案。分别是,与学校“和美”文化相融合的《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凡尘——茶道》,与学校传统运动项目相传承的《漫天花羽——毽子》,与学校周边环境相链接的《商情无限——胶州商城研究》三个课题,并把这三个课题作为学校的必修课题。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一是,让学校有据可查,使综合实践课更好的得到落实。二是,让教师有本可依,熟悉实践研究的方法。三是,让学生有法可循,引导学生走入综合实践的大门。
1.1.3 教研活动,助推教师成长。在教研组活动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活动课题和经验交流为主题的专题教研,如:“还兰溪一双明媚的眼睛”主题教研,《茶道》活动课题研究回报。通过扎实的教研活动开展,推动了老师的快速成长。
1.2 研究要真实
刚开始落实综合实践课程的时候,老师们存在着许多困惑,更主要的是:思想上不重视,业务上不熟悉,行为上不支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从骨干培养开始,选定人员后教导处跟踪指导抓落实。在机会成熟之后,举行校级研究课,进行经验的交流、推广,请专家指导。经过三个半月的煎熬,也可以说是痛苦的坚持,每个班级完成了第一份活动课题的研究。结题的时候看着一份份研究报告,老师们的心境开始敞亮起来。一个从来写不了200字作文的学生竟然条理清晰的完成了一份详实的报告。事情总是这样,坚持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当我们品味成果的时候却有着无尽的甘甜。
2 落实一个“践”字
2.1 制度先行,保证实践
在我校,每个研究课题完成后,都要经过验收、审核,每学期评选最优方案,将结果作为老师工作量化的一部分,以此来激励老师的教学实践。在学生中评选“实践之星”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2.2 课题选择,易于实践
我们选择的课题以“易于实践”为出发点,如:四年级的研究课题《还兰溪一双明媚的眼睛》研究的是学校门前的一条小溪的污染问题,让学生亲身去感受污染的危害,探寻污染的根源,寻求整治的方法,呼吁社会的关注,体验成果的乐趣。
2011年10月8日我们学校再次搬迁,为了保证教学秩序不受影响,光靠要求是枉然的。我们另辟蹊径,设计了“开学第一课,自主探究--认识新校”实践活动。从早晨7点多学生进入校园,在《探究指导》的辅助下,学生认识学校的布局,寻找自己的班级。从结果来看,这无疑是成功的一课,我们尊重了孩子的兴趣,给了他们空间,他们就会给出完美的答卷。短短半个多小时的活动,学生们热情高涨,欢笑声洋溢在整个校园。上午八点,学生有序进入教室,教学工作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2.3 创造条件,落实实践
为了学生研究学习茶艺方便,学校专门购买了四套精品茶具,并建立了茶艺馆,学生可以利用活动时间进行实践。在清雅的环境中,凝心静气,学习茶艺表演,休养性情,心灵得到洗礼。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了文化的浸润,儒雅之气,自然天成。这正是我们学校“和美”教育所追求的教育目标,同时也体现了《指导纲要》中与学校特色相结合的原则。
3 把握一个“放”字
3.1 思路要放开
曾经有位老师找我诉苦,问研究什么课题好(三个校级课题,不足以支撑全部的课时)。我想了想,说了两点,1、最基本的东西:衣食住行。2、我们学校足球很棒,孩子们很喜欢,是一个很好的课题。作为学生的指导者,我们要放开思路,从身边发现,贴近生活;或者干脆让学生自己去选择课题,这更体现了综合实践的开放性。
3.2 行动要放手
实践的主人是学生,实践的过程要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我们要做的就是一个观众,能为他们精彩表现鼓掌,也会为他们的不足提出中肯的建议。对于学生的创新想法,甚至于另类的做法,大可以让他们去尝试,哪怕错了,哪怕走了弯路。毕竟,实践的过程最重要。
3.3 收放要有度
收是为了更好的放。
一、活动情况
(一)七年级开展了以“童年岁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采访、调查、对比、制作“童年岁月卡”、成果汇报等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到自己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而这份幸福是父母等人用血汗换来的。从而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二)5月10日是母亲节,为培养学生学会感恩,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我校以母亲节为契机,开展了以“母爱无疆——感恩父母”为主题的全校型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走进父母、主题征文、致母亲一封信、我为母亲做件事、主题汇报演出等五个阶段的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爱父母、爱祖国的情感,使学生学会感恩,学会付出,还让学生收集、利用信息能力、规划意识、动手动脑能力、创新精神等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更使学生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让他们通过自主实践获得知识的学科,是一个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扬个性,展示才华、锻炼能力的舞台,他们已由衷地爱上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一说到要上综合实践课,大家都乐了……这些都让我感到欣慰。
二、点滴经验
在专家们的多次专业引领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成长着,下面是我这学期来认为比较有成效的几点做法:
1、以前在写活动方案时我只写出活动总目标,没有再细化到每节课的目标,这样导致老师上课时目标不够明确,上课内容较零散,没有突破重难点。发现这个问题后,这学期每节课上课前我都在总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更具体的备课,对每节课的活动目标、学生主要活动、教师指导要点等方面进行认真的考虑,并书写在笔记本上,也因为我这样做所以觉得现在每节课上起来更顺手了,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了,学生也能在每节课都能有所获。
2、以前我常常有个困惑就是如何知道学生在课外的活动情况,这学期来我认真地指导孩子们写好“活动记录”“信息卡“考察记录”等,在上课前我都先把孩子们的这些作业收上来批改,从作业中我们就可以较好地了解孩子们的活动情况,那么就有利于我们在上课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指导。
三、我的困惑
学生的作业经常要催怎么办?
虽然在课堂上自认为已经把作业布置得再清楚了,也多次强调要按时完成,可每次去收作业都让我大失所望,孩子们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一催再催,虽然我也采用批评加激励措施,可每次仍有不少同学没完成,有时去催作业,其他老师常会说:“语数作业能保证完成就不错了!”我也无奈地笑笑,孩子们可能也是这种想法吧!可技能科的作业不完成老师就更难上课了。这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今后思路
回顾这一学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有喜有忧,是忙碌而又充实的,今后,我将扬长避短,继续努力做好以下方面:
关键词:新课程;综合实践课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137-01
初中语文新教材增加的综合实践课,是语文教学领域 出现 的一个新内容 。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综合实践 课 占据语文教学一席之地,促使 了语文教学 改变传统 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并以其每一次真实情境的表达交流,给学生留下愉快的记忆 ,受到学生的喜爱。
语文综合实践课的出现,是语文教材的一次大变革,也是促使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语文教学过去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是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生语文能力低下,才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新路,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增设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路。通过语文综合实践课的开展, 大大丰富了学生课内外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部分语文教师理念落后、方法单一,还停留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只知道枯燥的讲解和抓基础知识的落实,而轻视综合实践课,甚至把综合实践课作为教学的点缀, 往往不认真落实,走马观花。造成形式上课改轰轰烈烈,而效果仍然不佳。只有把语文综合实践课 重视起来,充分的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充分的把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综合实践课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综合实践课所设计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活动,而主要指发展学生的五官开放、心灵感受能力的学习活动。综合实践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 ,因而与 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在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实践性。传统 课堂教学 以 教材为中心,内容 狭窄,方法 陈旧,与现实生活远离。语文综合实践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 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 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 它能够弥补 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闻会”“讲故事”“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担任编辑、记者、校对”等专题活动,让学生读、说、写互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实践中使学生真正 感到语文有趣、 有用。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239-0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几年来,很多教师都能够与学生一起践行课程的理念,体验课程实施的过程,感受课程具有的魅力。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有了更多的认识,所以我认为要想更好地开展这门课程,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外、校外活动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外、校外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课程管理的角度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国家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规定了不同学段学生要达到的基本教育目标,是每个3~6年级学生必修的课程;而课外、校外活动是学校根据学生需要和学校实际开设的,有一定的随意性,从课程管理的角度来划分应属于校本课程,也不是每个学生必修的课程。
2.从两者追求的目标来看。综合实践活动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而课外、校外活动往往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校的特色来开设的,是以发展学生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为目标的。
3.从课程的类型及开发的内容来看。二者都属于活动课程的范畴,都以活动为课程开发的主要形式;二者内容有交叉之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以及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四个指定领域,还包括班团体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四个指定领域;而课外、校外活动的很多内容是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非指定领域开展的。
4.从课程实施的时间安排来看。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以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采用长短课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来安排,有些内容还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外、校外时间。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平均每周要保证有3课时;而课外、校外活动的时间也是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来安排的,占用的都是课外和校外时间。
二、合理确定指导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的水平。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可以是专职的,也可以是兼职的,或者专兼职相结合。
1.从学校教师中选拔。在学科教师自由报名的基础上,挑选出知识面宽、组织能力强、性格开朗、思维活跃的教师来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同时,挑选出那些对某个领域有过钻研或精通某门学问、某种技能的教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顾问教师。
2.设置教师指导小组。所谓教师指导小组,即学校在没有专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情况下,将不同学科或课程背景的教师组建成若干个教师指定小组,并将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班级分配给各个教师指导小组,实行教师指导小组班级负责制,每个指导小组设置一个组长,实行组长轮流负责制。
3.从社会上聘请。这门课程不管是在设计上还是在实施乃至管理和评价上都带有很强的社会性,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与社会密不可分,又因为它常常以社会问题作为主题而面向社会现实,需要与社会各界人士打交道,而广阔的社会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可以开发,可以获得大量的社会力量支持,所以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可以从社会中来。
三、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与传统的学科相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者。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教师的引导与指导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活动的前提。正确处理好学生的自主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首要的和基本的要求。
2.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从内容上看,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固定的、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同步的教学内容,这需要教师的组织;从活动形式上看,综合实践活动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这也需要教师的组织与协调;从活动过程来看,不同小组的活动时间、活动空间需要教师的指导;另外,学生不是永远在教室里进行活动的,一旦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进行调查、采访、观察、劳动、服务等,就涉及联系、安排、安全等问题,更需要教师的组织;从活动的评价看,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是倡导学生、教师(包括所有指导教师)、家长以及社会人士等方面评价的综合权衡与认定,也需要教师的组织与协调工作。
3.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者。由于教师的信息储备、人生阅历、思维能力总体上比学生强,加上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首先还是组织者、指导者,因此,参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并进行合作研究,教师要参与进去。
4.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者。从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和本质上看,管理是多元的,包括自我管理、家庭管理、社会管理等,其中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管理是动态的,既有预设的“审阅计划”、“批准外出”等,更有生成的带有阶段性、细节性、偶发性的事项需要指导教师管理。
学校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之前要先了解相关的课程理论以及国家文件,结合学校的办学思想确定学校实施综合活动的指导思想,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学校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要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同时要结合学校的办学思想、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学校环境和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客观依据。学校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设计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对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进行仔细挖掘、分析和评估。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的基础上体现学校和社区的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首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充分考虑学校的环境与资源特点。课程实施计划的制订一方面要能够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能够与学校的其他工作协调一致。
(冯新瑞 梁《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11月)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设计的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目标的设计首先要考虑设定目标的主体是谁。如果是学校制订目标,应该从“培养目标”这一层次出发。如果是教师制订目标或教师指导学生制订目标,则应该从“教育目标”这一层次出发。教师在设计主题目标时应把总目标细化为“教育目标”.使之成为可以操作的评价标准。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既符合儿童的需求又立足于学校的特色与资源.就必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首先,学校统筹规划的重点应放在协调学生的兴趣与学校的资源之间的关系上,确定恰当的主题领域,而不是规划具体的主题。其次,教师预设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上。并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相关的资源支持。而不是围绕教师自己确定的主题去进行教学设计。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突出强调“探究中心教学”的理念.教师不仅指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中心的学习,还要在指导过程中进行行动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
(李云淑《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8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述评与对策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是:(一)综合实践活动不能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二)综合实践活动缺少有效的教师指导。(三)综合实践活动偏重活动形式,忽视活动的合理性、认知性。教师往往只对学生就调查、访问和设计、制作、实验等活动提出具体要求,却忽视对活动主题或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基本认知和对实践方法的指导。(四)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求同、轻存异,重表达、轻实践的问题,教学趋向封闭。
教师要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学习交流,更新理念,发展专业能力,对典型案例教学的观摩、分析、研讨、评价,深入思考如何活化教材内容,挖掘实践活动的资源、素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赵金峰《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年12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题的选择与确立